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黑色素瘤的治疗现状

黑色素瘤的治疗现状

黑色素瘤的治疗现状
黑色素瘤的治疗现状

药理学文献综述题目:黑色素瘤的治疗现状

姓名:

班级:

专业:临床医学

青岛大学医学院

2011年12月

综述

黑色素瘤的治疗现状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近五年来临床上应用的治疗或控制黑色素瘤的方法,从而归结出比较有效的方法,了解新的治疗手段,以便进一步推动对该病相关治疗的研究。方法:从手术治疗、生物疗法、中医治疗以及最新的科研药物等方面探讨治疗或控制黑色素瘤的有效途径。结果: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手段,但易复发、易扩散;中医领域目前发现的药物控制或治疗黑素瘤的机制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相对于前两种手段,生物疗法给人们指出了一条新的道路,是一个治疗黑素瘤的新领域,尚待人们的进一步开发。结论:目前的治疗手段效果甚微,而生物疗法为人们治疗黑素瘤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在开拓这个新领域的同时,也应注重改善手术治疗手段及中医方面的探索。

关键词:黑色素瘤生物疗法哨兵淋巴结 A375黑素瘤细胞

黑色素瘤(Melanoma)是起源于神经外胚叶的恶性肿瘤。大多发生在皮肤,如躯干、头颈、手背、下肢等部位,也可发生于皮肤以外的粘膜、脑膜、虹膜、脉络膜、腮腺、呼吸道、胃肠道、阴道、心脏等。由于肿瘤恶性程度高且多发、易转移,故患者的缘年生存率极低,近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黑色素瘤常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1】。现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介绍现有的治疗技术及其应用。

一、生物疗法:

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人们对黑素瘤发生的分子机制和信号转导途径的认识逐步加深,生物治疗以其比传统治疗有更好的靶向性与特异性的特点成为极有发展前景的方法。当前用于黑素瘤的生物治疗方法大致有基因治疗、免疫治疗、针对肿瘤血供的治疗等【2】。

1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以基因作为靶点的治疗”。黑素瘤的发生发展与多个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有关【3】黑色素瘤成为基因治疗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

【4-6】,包括Ras信号通路中的c—Kit、Nras、Braf、MEK、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0sit0l 3-kinase,PI3K)等基因的高表达和PTEN基因的低表达,制约肿瘤生长的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基因(CDKN2A)信号通路中抑癌基因CDKN2A的低表达,以及调控细胞凋亡的Bcl-2/p53信号通路中的基因改变。

1.1 RNA干扰技术在黑素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RNA干扰【7】是指由于目标mRNA降解或翻译抑制所引起的转录后基因沉默。在黑素瘤的基因治疗中SiRNA主要靶向于各种类型活化癌基因的mRNA。O Connell等【8】发现应用siRNA沉默孤立酪氨酸激酶受体Ror2可以抑制由Wnt5A介导的黑素瘤细胞的转移。Singh等【9】通过短发夹RNA转染剔除了A375人黑素瘤细胞CXCR1和(或)CXCR2(均为CXC趋化因子家族的CXC-8受体)的功能,体外试验发现黑素细胞的增殖、存活、迁移和侵袭潜力受到抑制;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在生长、增殖及微血管密度等方面显著受抑,黑素瘤细胞凋亡显著增加。

1.2 miRNA 在黑素瘤基因治疗中的作用

miRNA通过与靶向mRNA的3'末端非翻译区不完全碱基配对来调控靶mRNA降解或阻遏其转录后翻译【10】。

1.3 靶向基因一病毒治疗在黑素瘤治疗中的应用

靶向基因一病毒治疗是由刘新垣院士最先提出的结合基因治疗和病毒治疗优点的抗癌新策略【11】。Zheng等【11】将携带ZD55-IL-18的质粒与含有腺病毒右臂的质粒pBHGE3共转染293细胞获得重组腺病毒ZD-55-IL-18,可在黑素瘤细胞中高效表达IL-18基因,并能抑制黑素瘤细胞生长。实验证明,靶向基因.病毒可以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提高化疗有效率,Jiang等【12】联合应用ZD55-IL-24与DTIC治疗黑素瘤在体外实验中取得了比单用更好的治疗效果。令人兴奋的是靶向基因.病毒还可以与RNA干扰技术结合应用,Zheng等【13】应用荷载端粒酶反转录酶(human telomeras ereverset ranscrip tase,hTERT)基因小干扰RNA的条件增殖型腺病毒(ZD-hTERT)在对肾癌的体内和体外试验中发现病毒特异性在肿瘤细胞内复制,有效沉默了肾癌的hTERT基因,抑制其增殖、促进其凋亡。这提示可以

联合RNAi技术构建与黑素瘤有关癌基因的小干扰RNA插入病毒基因组中,为黑素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2 免疫治疗在黑素瘤治疗中的应用

免疫治疗的目的是激发或调动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肿瘤微环境的抗肿瘤免疫力,从而控制和杀伤肿瘤细胞【14】。主要有细胞因子治疗、过继性细胞治疗及黑素瘤的疫苗治疗等几种。

2.1 细胞因子治疗

目前干扰素α主要是作为佐剂用于高风险黑素瘤的治疗【15】。IL-2是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唯一批准的用于治疗Ⅳ期黑素瘤的细胞因子。可以促进T 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有着广谱的免疫增强活性,还可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活性,从而产生抗肿瘤作用【16】。但因其毒性反应严重【17】,IL-2只限专门治疗机构有经验的医师应用于的器官功能良好的患者身上。IL-21作为单药治疗已进入黑素瘤I期和Ⅱ期临床试验【18,19】。

2.2 过继性细胞治疗

过继性细胞治疗绕过了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抗原的免疫耐受效应,通过向体内回输经体外扩增活化的过继转移免疫细胞,靶向肿瘤进行治疗【20】。2.3 黑素瘤的疫苗治疗

目前Ⅲ期临床试验报道的黑素瘤疫苗有MSMM-1和MSMM-2的裂解物Melacine、黑素瘤相关抗原CanVaxin、黑素瘤相关抗原vitespen和树突状细胞【21】。

3 针对肿瘤血液供应的治疗在黑素瘤治疗中的应用

肿瘤的生长、代谢、浸润转移和复发均与肿瘤的血液供应密切相关。黑素瘤独特的血液供应方式和多种血管生成因子的分泌是其生长迅速、转移早、恶性度高的原因之一。

3.1 血管生成拟态

血管生成拟态是黑素瘤在血管生成外的另一种获得血液供应的方式,其调节与基因、血管上皮钙黏素、Twistl细胞核的表达等相关。血管生成拟态是预后不良的标志,采用经典抗血管治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拟态治疗已成为抗肿瘤治疗的必要手段【22】。

3.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是黑素瘤侵袭、转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间涉及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抑素、纤维蛋白生长因子等在内的多种细胞因子【23】。其中VEGF作为已知最强的血管渗透剂和内皮细胞特异的有丝分裂原,在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构建中起重要作用【24】。目前已有贝伐单抗(是重组人源性VEGF单克隆抗体,可与人类各种VEGF高亲和性结合,阻断其介导的血管形成,从而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肿瘤转移。)联合化疗药物治疗Ⅳ期黑素瘤的Ⅱ期临床试验,取得了比各药物单用更好的疗效【25】。

生物治疗可以针对性靶向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某一环节,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治疗效果,现已成为继手术、化疗和放疗三大经典肿瘤治疗模式后的第四模式。

二、手术治疗

1 外科切除边界

I、II期CMM手术切除机会大,预后较好。不同部位切除的外科边界一直以来持有不同标准,背部1.6mm深度病灶会采用2~3cm的切除边界,而颜面部病灶则不得不尽量缩小切除范围。Sebastian【26】认为I期病变的手术切缘0.5~2.0cm已完全足够。Lense【27】研究表明切除范围达到0.5~2.0cm 时再增大切除边界并不使复发率和生存率降低。Thomas【28】研究1cm和3cm 切除边界后发现局部复发前者显著高于后者,但两组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多数研究表明【29】,I、II期病变切除边界宜为0 5~2.0cm,原位肿瘤0.5mm 为宜,厚度<1.0mm切除边界1cm,厚度在1.0mm或以上边界2cm为妥;日本癌症学会提出厚度>4mm的肿瘤切除边界为3cm,而手指和脚趾的病变则一般只需跨越一个关节。

2 前哨淋巴结检查

I、II期病变仍须进行淋巴结检查【30】,目的在于最终明确分期、是否需进一步外科处理及评价预后。Morton【31】证实前哨淋巴结阳性与阴性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SLNB阳性及时实施区域淋巴结清扫与发现淋巴结肿大或局部复发后再行淋巴结清扫随访比较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Andersen【32】

认为哨兵淋巴结的状态是黑色素瘤患者一个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

3 局部转移淋巴结的处理

局部淋巴结侵犯是CMM 最常见的局部转移方式和复发的主要原因,外科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跳跃式淋巴结转移常在临床中发现,Carling【33】对原发灶深度至少1mm以上患者,采用术前淋巴闪烁扫描显影技术进行淋巴引流图形定位和术中活检确认,发现直接跳跃至下一站或远处哨兵淋巴结的病例占2.1%,临床检测中需要引起注意。

4 辅助治疗

系统辅助治疗的确切疗效近十年来才得到证明,非特异性的免疫兴奋剂有牛的分枝杆菌、单个和多种药物化疗、异丙肌苷、乙酸甲地孕酮、类视黄醇、左旋咪唑、黑色素瘤肿瘤溶解剂、牛痘疫苗和干扰素等。单药化疗有效率1O%~20%,常用药物达卡巴嗪用于播散型黑色素瘤约20%的患者敏感并反应良好,但获得长期缓解者则非常罕见,即使联合用药也作用甚微【34】,Garbe报道【35】静脉每天250mg/m ×5d,3~4周重复,反应率12.1%~17.6%;静脉800~1200mg/m ×1d,3~4周重复,反应率5.3%~23%。其他有亚硝基脲类、铂金复合物和紫杉醇等。有II期临床试验报道多种药物化疗总有效率可达50%【36】。但多中心研究表明联合化疗对于IV期生存率并不优于单用达卡巴嗪。多药联合化疗目前常用CVD (顺铂+长春新碱+达卡巴嗪)和CDBT (顺铂+达卡巴嗪+卡莫司汀+他莫昔芬)。CVD方案被认为40%部分有效,4%完全有效,持续有效中位值约9个月;CDBT方案被认为46%部分有效,16/141完全缓解。近年新口服烷化剂替莫唑胺引起学者关注,每天1 50~200mg/m ×5d,间隔4周重复【35】,可通过血脑屏障,单独或联合放疗对脑转移灶效果确切。

黑素瘤各期外科治疗各有侧重,总的原则是切除或减轻瘤负荷延长生存期。各期的治疗也存在交叉,I、II期患者需术前明确区域淋巴结状态及术后再确认分期以判断预后;III、IV期原发病灶切除边界与I、II期是否一致仍待商榷。

三、中医治疗

1穿心莲

中药穿心莲中提取的单体莲必治(LBZ)在体外有抗癌消瘤、提高机体免疫、抗病毒等功能【37】,莲必治能稳定免疫细胞表面受体,促进免疫细胞的抗癌杀瘤作用【34】。

2 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对自杀基因疗法治疗黑色素瘤具有增效作用。六味地黄丸可能通过自杀基因疗法旁杀伤效应的免疫机制或其他机制对肿瘤自杀基因疗法起到增效作用【39】。

3 当归

当归提取液能够抑制黑色素瘤高转移细胞株B16一BL6的转移,作用可能与其能够抑制B16-BL6细胞外基质的粘附以及降低B16-BL6的运动能力有关【40】。

4 人参

人参总皂苷能够提高自杀基因系统对黑色素移植瘤的旁杀伤效应,其增效机制可能是通过机体的免疫调节途径实现【41】。

5 白花蛇舌草

白花蛇舌草总黄酮(FOD)对黑色素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抗癌作用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相关【42】。

关于中医药物治疗黑素瘤的研究还有很多,但机制大部分都尚未明确,此处仅列举以上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药物,其他中草药的抗瘤作用不再一一列出。

四、最新药物研发

1 Monascin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度较高,较易转移的皮肤癌,其主要的治疗手段是化疗,但有效率仅25%。诱导分化作为一种新的治疗肿瘤方案得到迅速发展【43】。红曲色素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天然食用色素,具有安全性高、热稳定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保健品领域。红曲色素具有多种药用潜能,具有潜在的肿瘤抑制作用,特别是其中的两种成分一Ankaflavin和Monascin【44-48】。试验结果表明,Monascin对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75具有较显著的诱导分化作用并有降低其恶性度的潜能【49】。目前,

Monascin对A375诱导分化作用的机制尚未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2 Ipilimumab

Ipilimumab【50】系采用Medarex UltiMab技术开发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其靶向作用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性抗原4(CTLA-4),通过中和CTLA4而激活或刺激免疫系统以达到清除癌细胞的目的,是首个被FDA批准的能延长黑色素瘤患者生存期的药物。临床研究显示,某些难治性进展期黑色素瘤患者可对Ipilimumab产生持久且完全的应答。

3 Vemurafeni

恶性皮肤癌病例中一半与BRAF基因变异反应相关,该药可抑制BRAF基因变异反应,药效优于目前在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中最常使用的化疗药物达卡巴嗪。Vemurafenib【48】不仅延长了患者的寿命,更减少了黑色素瘤恶化的风险,同时也使肿瘤出现了缩小。

4 AC疫苗

美国AVAX技术公司宣布在澳大利亚推出该公司科研人员研制的

一种有效治疗黑素瘤的AC疫苗【51】。AC疫苗适用于黑素瘤三期病人。进入这一阶段后,患者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淋巴系统。研究人员通过向表面蛋白质植入疫苗分子,达到加强免疫系统,形成抗体的效果。

结语:由于黑色素瘤对化疗的天然耐药导致肿瘤学家必须探索新的治疗手段,其中生物疗法是相对于手术治疗和中医治疗而言更有发展空间的一种疗法。对于现有疗法或已探索出的新疗法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将为我们带来更多新的治疗手段,但只有设计完整的Ⅲ期临床试验的最终结果才有可能使这些新的治疗手段真正走向临床应用。在这一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如何选择那些有可能获益的患者,并预知这些患者有可能对某种新的治疗手段更敏感。在不久的将来,相信这些新的治疗手段尤其是生物疗法中的基因治疗、免疫治疗、针对肿瘤血供的治疗等有可能在黑色素瘤治疗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忠明,许昌韶. 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治进展[J]. 中国医刊,2003,38(4):22

【2】李鹤;魏志平;刘彦群。黑素瘤生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12):1794-1797 【3】Hocker TL,Singh MK,Tsao H.Melanoma genetics and therapeutic approaches in the 21 st century:moving from the benchside to the bedside[J].J Invest Dermatol,2008,128(1 1):2575-2595.

【4】Bonnekoh B,Greenhaigh D A, Bundman D S, et ai . Adenoviraimediated herpes simpiex virus-thymidine kinase gene transfer in vivo for treatment of experimentai human meianoma [ J]. J Invest Dermatoi,1996,106(6):1163 .

【5】Viie R G,Hart I R. Use of tissue-specific expression of the herpes

simpi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 gene to inhibit growth of estabiished murine meianomas foiiowing direct intratumorai injection of DNA[J].Cancer Res,1993,53(17):3860 . 【6】KIatzmann D, Cherin P, Bensimon G, et aI . A phase I / II doseescaIation study of herpes simpIex virus type l thymidine kinase

“suicide”gene therapy for metastatic meIanoma . Study Group on Gene

Therapy of Metastatic MeIanoma [ J]. Hum Gene Ther, l998, 9(l7):2585 .

【7】自爱民,贾艳敏,张晓菁.siRNA为基础的RNAi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14(12):953-955.

【8】 0 Connell MP,Fiori JL,Xu M,et a/.The orphan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ROR2,mediates WntSA signaling in metastatic melanoma [J].Oncogene,2010,29(1):34 .

【9】 Singh S,Sadanandam A,Vamey ML,et a/.Small interfering RNAmediated

CXCRl or CXCI/2 knock—down inhibits melan oma tumor growth and invasion[J].Int J Cancer,2010,126(2):328-336.

【10】 Filipowicz W,Bhattacharyya SN,Sonenberg N,et a/.Mechallisnls

of post-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by microRNAs:are the an swers in sight?fJ],Nat Rev Genet,2008,9(2):102一】14.

【11】Zheng JN,Pei DS,Mao LJ,et a1.Oncolytic adenovirus expressing interleukin一18 induces sign ificant antitumor efects against melano.ma in mice through inhibition of angiogenesis[J].Cancer Gene Ther,2010,17(1):28—36.

【12】Jiang G,Liu YQ,wei zP,et a1.Enhanced anti—tumor activity by the combination

of a conditionally replicating adenovirus mediated interleukin-24 and dacarbazin e against melanoma cells via induction of apoptosis[J].Cancer Lett,2010,294(2):220-228.【13】Zheng JN.Pei DS.Sun FH,et a1.Inhibition of renal cancer cell growth by oncolytic adenovirus armed short hairpin RNA targeting hTERT gene[J].Cancer Biol Ther,2009,8(1):8401

【14】Singh R,Paterson Y.Immunoediting sculpts tumor epitopes during immunotherapy[J].Cancer Res,2oo7,67(5):1887—1892.

【15】Eggermont AM ,Schadendof D.Melanoma an d Immunotherapy [J].Hematol Oncol Clin N Am,2009,23(3):547-564.

【16】Fehniger TA ,Cooper MA,Caligiuri MA.Interleukin-2 an d interleu—kin 15:immunotherapy for cancer I J『.cytokine Growth Factor

Rev,20o2,13(2):169.183.

【17】Tsao H.Atkins MB.Sober AJ.Management of cutaneous melanoma [J].N Engl J Med,2004,351(9):998-1012.

【18】Davis ID,Skak K,Smyth MJ,et a1.Interleukin-21 signaling:func~

tions in cancer and autoimmunity[J].Clin Cancer Res,2007,13 (23):6926-6932.

【19】Thompson JA,Curti BD,Redman BG,et a1.Phuse I study of recom—binant interleukin-21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melanoma and renal cell carcinoma[J].J Clin Oncol,2008,26(16):2034—2039.

【20】Gattinoni L,Powen DJ Jr,Rosenberg SA,et a1.Adoptive immuno—therapy for cancer:building on success[J].Nat Rev Immunol,2006。6(3):383-393.

【21】张新伟,任秀宝.黑素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9,16(2):207-201.

【22】王丹,高青.血管生成拟态及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0,16(14):2143-2145.

【23】Mahabeleshwar GH,Byzova TV.Angiogenesis in melanoma[J].Semin Onco1.2oo7,34(6):555-565

【24】Kiselyov A,Balakin KV ,Tkachenko SE.VEGF/VEGFR sign alling as a target for inhibiting angiogenesis[J].Expert Opin Investig Drugs,2007,16(1):83—107.

【25】Perez DG,Suman VJ,Fitch TR,et u1.Phase 2 trial of earboplatin.

weekly paelitaxe1.and biweekly bevacizumab in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stage 1V melanoma:a North Central Cancer Treatment Group study,N047A[J].Cancer,2009,115(1):119-127

【26】Sebastian G Cutaneous malignant melanoma Excision margins and lymph

node dissections.Hautarzt,2006,57:756-763.

【27】 Lens MB,Dawes M,Goodacre T,et a1.Excision margins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cutaneous melanoma:a systematic review of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comparing narowvswide excision.Arch Surg,2002,1 37:1101—1105.

【28】Thomas JM,Newton—Bishop J,A’Hem R,et a1.Excision margins in high—risk malignant melanoma New England Journal M ed,2004,350:757—766

【29】Lane JE,Dalton RR,Sangueza OP Cutaneous melanoma:Detecting it earlier,weigining management options.The Journal of Family Practice,2007,;56:1 8.28

【30】Mocellin S,Hoon DS,Pilati P,et al Sentinel lymph node molecular

ultrastaging in patients with melanoma: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rognosis J Clin Oncol,2007,25:1588·1595

【31】Morton DL,Thompson JF,Cochran AJ,et al Sentinel·node biopsy or nodal observation in melanoma New Engl Journal Med,2006,355:1 307·1317

【32】Lock·Andersen J,Horn J,Sjostrand H Prognosis after sentinel node biopsy in malignant melanom a Ugeskr Laeger,2006,168:2457·2462.

【33】Carling T,Pan D,Ariyan S,et 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interval sentinel lymph nodes in patients with cutaneous melanoma.Plast Reconstr

Surg,2007,1 19:907·913.

【34】Am ron DM ,M oy RL.M anagem ent ofm alignant m elanoma In:W heeland RG.Cutaneous surgery Philadelphia(PA):WB Saunders,1994:803·815.

【35】Garbe C,Eigentler TK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cutaneous melanoma:state of the art 2006 M elanoma Research,2007,1 7:1 1 7—1 27.

【36】Buzaid AC,Bedikian A,Houghton AN Systemic chemotherapy and

biochemotherapy In:C M .Balch,A N Houghton,A J.Sober,and S.J.

Soong fEds 1 Cutaneous Melanoma 3rd Ed.St.Louis:Quality Medical

Publishing,1998:405·418.

【37】Tfipathi GS, pat YB.Choleretic action of 8r.dlD de obtained from andrographispmiculam nees.Phytotherapylles,1991,5(4):176.

【38】徐立春,陈志琳,孙振华,等.莲必治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江苏医学杂志,2000,4(4):277.

【39】杜标炎,袁静,谭宇蕙,吴映雅,张立群,李杰芬,罗惠,易华.

六味地黄丸对自杀基因系统治疗黑色素瘤的增效作用[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23(5)

【40】顾勤,徐建亚,程罗根,夏卫军.当归对黑色素瘤细胞粘附、侵袭、运动和转移能力的影响[J].中药材;2007,30(3)

【41】李药菊;杜标炎;谭宇蕙;吴映雅;罗惠;张广献;邵红伟;何培泳.人参总皂苷对黑色素瘤自杀基因治疗的增效作用[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8(4):382-387,457

【42】杨娴,刘汝青,杜德荣,李其林,郑定辉.白花蛇舌草总黄酮对黑色素瘤A375和B16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ISTIC -2011年10期

【43】王家鹏,郭刚.中药诱导恶性肿瘤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研究进展,2003,16(2):48.

【44】Su N W,Lin Y L,Lee M H ,eta1.Ankaflavin from Monascus—fermented red rice exhibits selective eytotoxic effect andinduces cell death on Hep G2 cells[J].J Agric Food Chem,2005,53:1949.

【45】Ho B Y,Pan T M.The Monascus metabolite monacolin K reduces tumor progression and metastasis of Lewis lung carcinoma cells[J].J Agric Food Chem,2009,57:8258.

【46】Hong M Y,Seeram N P,Zhang Y J,eta1.Anticancer effects of Chinese red yeast rice versus monacolin K alone on colon cancer cellsllJ].J Nutri Biochem,2008(19):448.【47】Akihisa T,Tokuda H,Ukiya M,et a1.Anti—tumor-initiating effects of Monascin,an azaphilonoid pigment from the extract of Monascus pilosus permented rice(red-mold rice)[J].Chem & Bio,2005(2):1305.

【48】NEJM:新药可提高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存活率[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15):插3-插4 【49】陈芬玲;白锴凯;郑允权;郭养浩.Monascin对人恶性黑色素瘤细胞A375的诱导分化作用[J].药

物生物技术;2011;18(3):229-233

【50】邢爱敏.转移性黑色素瘤治疗药Ipilimumab[J].药学进展;2011;35(6):286 【51】Schneeberger A,Luhrs P,Kutil R,Steinlein P,Schild H,Schmidt W,Stingl G.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based melanoma cell vaccines immunize syngeneic and allogeneic recipients via host dendritic cells[J].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 SCI 2003 10

恶性黑色素瘤治疗(基因突变靶向治疗)

Inhibition of Mutated, Activated BRAF in Metastatic Melanoma Keith T. Flaherty, M.D., Igor Puzanov, M.D., Kevin B. Kim, M.D., Antoni Ribas, M.D., Grant A. McArthur, M.B., B.S., Ph.D., Jeffrey A. Sos man, M.D., Peter J. O'Dw yer, M.D., Richard J. Lee, M.D., Ph.D., Joseph F. Grippo, Ph.D., Keith Nolop, M.D., and Paul B. Chapman, M.D. BACKGROU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somatic mutations in the gene encoding the 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 B-RAF (BRAF) in the majority of melanomas offers an opportunity to test oncogene-targeted therapy for this disease. Metastatic melanoma is an aggressive disease for which there are few effective therapies. The two therapies approved by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high-dose interleukin-2 and dacarbazine, are each associated with response rates of only 10 to 20% and a small percentage of complete responses; neither is thought to improve overall survival.1,2 In randomized trials, the median survival among patients treated with dacarbazine was less than 8 months.3,4 A search for mutations in a component of the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MAP) kinase pathway in a large panel of common cancers revealed that 40 to 60% of melanomas, and 7 to 8% of all cancers, carry an activating mutation in the gene encoding the 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 B-RAF (BRAF). 5-15 Ninety percent of reported BRAF mutations result in a substitution of glutamic acid for valine at amino acid 600 (the V600E mutation). This BRAF mutation constitutively activates BRAF and downstream signal transduction in the MAP kinase pathway. BRAF mutations are also found in 40 to 70% of papillary or 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s6-8,16-18 and in a small percentage of several other types of tumor. PLX4032 (Plexxikon; RG7204, Roche Pharmaceuticals) is a potent inhibitor of BRAF with the V600E mutation. Preclinical studies showed that PLX4032 and its analogue PLX4720 inhibit the kinase activity of BRAF with the V600E mutation at low nanomolar concentrations, abrogate signaling through the MAP kinase pathway, and block proliferation of cells carrying BRAF with the V600E mutation in vitro at high nanomolar concentrations.17,18 Orally administered PLX4720 inhibits the growth — and, at higher doses, induces the regression — of human melanoma tumors transplanted into immunocompromised mice. None of these effects are observed in normal tissues or in tumor cells that lack a BRAF mutation. We conducted a trial of the use of PLX4032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ancer. The primary goals were to define the safety and pharmacoki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reatment with continuous, twice-daily administration of PLX4032, to determine the maximum dose that could be administered until adverse effects prevented further dose increases (i.e., the recommended phase 2 dose), and to determine the objective response rate, the duration of response, and the rate of progression among patients who had melanoma tumors with the V600E BRAF mutation and who were given the recommended phase 2 dose of PLX4032. METHODS Study Design The study was sponsored by Plexxikon and Roche Pharmaceuticals, which provided the study drug. The study was designed by two academic authors and one industry author. All authors made the decision to submit the

黑色素瘤晚期扩散到全身还有必要治疗吗

黑色素瘤在生活中是随时有可能发生的疾病,黑色素瘤容易恶变,而后演变为了恶性黑色素瘤。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发展快,临床上很多患者就诊时已是晚期,此时很容易出现其他部位的扩散转移,有的患者甚至会出现全身转移,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同时也使治疗变得非常棘手,预后较差,那黑色素瘤晚期扩散到全身还有必要治疗吗? 黑色素瘤晚期扩散到全身治疗起来会变得非常棘手,但是这并不代表不能治疗,患者通过合理有效的治疗,还是能够达到控制病情发展,缓解不适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黑色素瘤扩散到全身,手术和放疗作为局部治疗已经失去治疗的意义,化疗和中医作为全身性治疗成了众多患者的选择。 化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杀癌细胞,缩小瘤体,但是化疗会杀伤人体正常细胞,产生严重的副作用,黑色素瘤患者扩散到全身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导致身体机能变弱,此时多半不能耐受化疗的副作用,因此化疗期间要及时配合中医治疗,以减轻化疗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敏感性,缓解不适症状,提高免疫功能,使治疗安全、顺利的完成。 化疗并不适合每个患者,身体弱、年龄大的患者不宜进行化疗,此时可以采用纯中药的治疗。中医副作用小,注重对患者整体的治疗和调理,在抑杀瘤细胞,控制病情的同时,还有助于调理人体的阴阳气血,使脏腑机能平衡,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甚至实现长期的带瘤生存。 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全国委员袁希福从事中医治疗肿瘤近40年,多年专注中医,推广中医肿瘤科诊疗理念,传播中医优秀文化,创立了一家以“救死扶伤,关爱生命”为宗旨,以“愿天下苍生无癌痛”为理想,以“厚德、有道、自助、自强”为院训,以“让中医抗癌造福全人类”为使命的中医肿瘤专科医院-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该院自建院以来,始终专注于中医,坚持“专科专病专方”,充分发挥中医肿瘤科特色及优势,以院长袁希福提出的三联平衡理论为指导,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甚至一些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成为肿瘤患者和家属口中的“康复家园”,被授予“消费者信得过医院”、“老百姓信赖的医疗机构”、“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示范基地”、“建国70周年中医药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 黑色素瘤扩散到全身治疗难度较大,患者要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对症治疗,以尽可能的控制病情,减轻痛苦。提示:黑色素瘤如今仍属医学难题,目前中医治疗也主要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为主。由于患者病情、体质差异,疗效会因人而异,患者及家属需理性看待,切勿盲目选择就医。 Tag:黑色素瘤扩散怎么办|恶黑色素瘤扩散症状|黑色素瘤多久会扩散|黑色素瘤晚期全身扩散|黑色素瘤扩散能活多久|黑色素瘤怎么治疗好|黑色素瘤转移感觉|治疗黑色素瘤的医院|中医治疗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素瘤地治疗

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 概述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是发生于来源于神经嵴的黑素细胞的恶性肿瘤。最常发生于皮肤,也可发生于口腔、消化道、生殖系统的粘膜,眼球的睫状体、虹膜、脉络膜,脑膜的脉络膜等处。约90%的恶性黑色素瘤发生于皮肤,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正确治疗,很多病人可以治愈。但本病恶性程度高,对肿瘤的直接刺激可引起肿瘤转移,易于发生血行播散,预后差。 一、发病情况 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白色人种,在我国和日本的发病率较低。其发病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3%,呈逐渐上升趋势,在过去的40-50年间其发病率每10-15年便增加一倍。除女性肺癌外,没有一种肿瘤有如此快的增长速度。其死亡率每年呈5%递增。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地区和美国西南部地区是恶性黑色素瘤高发地区。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成年人,中位就诊年龄为50—55岁,男女性别比为1:1,男性者多发生于躯干和头颈部,女性者多发生于肢体上。恶性黑色素瘤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日光(紫外线B)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就宿主而言,原先的病损(如发育不良痣、良性痣)、皮肤表型(蓝眼睛、红色或金色头发)、太阳灼伤引起水泡的病史(尤其在儿童期)、过度暴露于日光下、恶性黑色素瘤家族史及个人恶性黑色素瘤史是发生恶性黑色素瘤的重要危险因素。特殊基因的突变(尤其是CDKN2A/p16)在家族性恶性黑色素瘤中起重要作用。 二、病理特征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主要有以下4种病理类型:①浅表播散型,约占70%;②结节型,约占15%,预后最差;③雀斑样型,约占10%,预后最好;④肢端雀斑样型,约占3%一5%。 由于恶性黑色素瘤的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率、手术治愈率密切相关,为了正确估计预后,1969年Clark等提出了镜下肿瘤浸润深度的检测方法,将其分为5度:I度:肿瘤局限于表皮的基底膜(原位恶性黑色素瘤);Ⅱ度:肿瘤侵及真皮乳头层,但未达真皮乳头与网状层交界;Ⅲ度:肿瘤侵满真皮乳头层并在其扩展,但未超出真皮网状层;Ⅳ度:肿

黑色素瘤晚期需要进行几次化疗

黑色素瘤是目前比较难治的几种恶性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极高,如果治疗不当或者未能及时发现,病情会持续恶化,进入晚期。黑色素瘤晚期患者病情较重,身体消耗大,手术的意义不大,需要寻求一种风险较低的方法,比如化疗,化疗是化学治疗药物杀灭癌细胞,对身体的创伤较小,一般需要多次进行,那么黑色素瘤晚期需要进行几次化疗呢? 化疗以一个疗程为标准,一般需要4-6个疗程,每个疗程要进行5-6次,黑色素瘤晚期患者在化疗时的具体方案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进行的次数少了不会有太大的效果,次数太多又会给患者造成太大的伤害。黑色素瘤晚期患者的身体条件在长期的病情折磨下大多都比较差,因此在化疗时还应注意患者的身体反应,当患者产生严重的毒副反应,无法耐受化疗的副作用时,要及时调整化疗的方案,减少化疗的次数或停止治疗。 黑色素瘤晚期患者进行化疗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化疗的副作用,对于黑色素瘤晚期患者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患者在化疗期间需要注意很多事情,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才能够减轻对身体的伤害,使治疗顺利的进行。 黑色素瘤晚期化疗的注意事项 1、病情护理。黑色素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常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比如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患者家属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帮助患者及时减轻不适,当患者的反应比较大时,可咨询医生服用药

物进行缓解,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症状,则需及时向医生反馈,调整化疗方案。 2、合理饮食。饮食是黑色素瘤患者疗养的重要一部分,黑色素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常出现消化系统功能紊乱,使患者产生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呕吐等症状,患者进食量少,因此更应该选择一些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食物来补充营养和体力,增强免疫力。患者在饮食上尽量做到少食多餐、平衡膳食,选择一些清淡、易吸收、助消化、开胃的食物,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 3、注意休息。黑色素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常感到疲惫乏力,没有精神,患者要注意多多休息,不要过于疲惫,养成早睡的习惯,不熬夜,减少活动量,白天感到累时也要及时休息。 4、中医治疗。由于化疗具有很大的副作用,会损伤患者的身体,且降低患者的免疫力,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并会影响到化疗的顺利进行以及治疗的效果,因此很多黑色素瘤患者在化疗时会同时配合使用中医治疗,能够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中医治疗与阴阳、五行相结合,注重调节患者全身机制的平衡,能够改善患者的身体内环境,中医治疗使用比较广泛的“三联平衡疗法”是我国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教授在传统中医理论及袁氏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结合30多年临床抗癌实践经验,把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周期理论及基因理论等最新医学理论有机嫁接,融会贯通而创立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

中医治疗各个阶段的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是对人体皮肤伤害相当严重的一大恶性肿瘤疾病,且黑色素瘤大多是发生在高龄人群中,这一恶性肿瘤不仅转移几率比较高,这就导致患者病情更加严重,因此一旦发现黑色素瘤一定要及时治疗。在治疗黑色素瘤上,中医药治疗黑色素瘤也是比较常见的,下面一起来看一下。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治疗方法,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不仅治疗理念丰富先进,治疗效果也得到了实践的检验。中医具有很强的整体观念,辩证论治,适合于治疗黑色素瘤的各个阶段。 对于早期黑色素瘤的患者来说,手术虽然能快速切除病灶,控制病情,但是术后的巩固治疗也是不能少的,中医药辅助手术效果效果1+1>2,有效的清除手术及其放化疗后残余的癌细胞及剩余的病灶,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辅助放化疗治疗能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帮助患者更好的治疗疾病,提高整体治愈率。单独作用于晚期患者也能起到延长生命,减少患者痛苦的作用。 总之,中医治疗黑色素瘤不仅可以杀伤机体内癌细胞,控制病情恶化,提高患者治愈率。而且中医治疗能够有选择的杀伤癌细胞,副作用非常小,反而还会在治疗过程中调理患者机体,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实现标本兼治的治疗功效,促进患者早日实现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中医治疗黑色素瘤的真实案例: 周某,恶性黑色素瘤,女,河南省濮阳市人。2014年9月份,周某因视力下降在濮阳市油田总医院确诊为黑色素瘤。经过多方打听,慕名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接受袁希福院长的中医治疗。来诊时,患者连手机上的字都看不清,而且怕冷,脚趾疼,时不时就会流血水,脖子上还有一大圈“刺猴”。袁希福根据患者病情,以“三联平衡疗法”为原则为患者开具中药。服药20天后,再次来院时患者向袁希福教授反应:脖子上的刺猴少了3分之2,脚流血流水少了,身上发冷也轻了,现在不碰着不出血!吐痰也轻了,以前疙瘩跟煤炭一样黑!这个疙瘩还可高,现在变薄了不少。看到患者用药情况这么好,袁希福教授嘱咐患者一定要坚持服药。 而以上提到的中医三联平衡疗法是著名的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在传统中医理论及袁氏“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结合30多年临床抗癌实践经验,把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周期理论及基因理论等最新医学理

中国黑色素瘤诊断治疗共识(2008年第一版)

中国黑色素瘤诊断治疗共识 (2008年第一版) 目录 一、概述 二、流行病学与病因学 三、病理 四、临床病理分期 五、治疗流程及原则 六、辅助治疗 七、手术治疗 八、放疗 九、全身治疗 十、随访 1

一、概述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MM)是皮肤肿瘤的一种,与鳞癌和基底细胞癌不同。后两种起源于表皮的角质细胞,预后较好。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是由位于表皮基底部的黑色素细胞恶变形成的,多由痣或色素斑发展而来,一旦进入快速生长期,则预后差、死亡率高。恶性黑色素瘤90%发生于皮肤,最常见于背部,胸腹部和腿部,足底、指趾、甲下、头皮等部位也不少见;少数发生于外阴、消化道和眼内。 早期恶性黑色素瘤经外科扩大切除术后95%-100%可治愈。因此早期发现与早期诊断非常重要。皮肤MM的早期临床表现为痣或色素斑迅速增大,隆起,破溃不愈,边缘不整或有切迹、锯齿,颜色改变、局部形成水泡、瘙痒、刺痛等。进而可出现卫星灶、局部淋巴结肿大,移行转移(原发病灶与区域引流淋巴结之间的皮下结节,通过淋巴管转移)和远处转移1。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包括远处皮肤淋巴结、肺、脑、肝、骨等部位,有文献报道仅发生肺转移的预后好于其它远处转移2。 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与性别、年龄、部位、肿瘤厚度、淋巴结转移个数及LDH等相关3。通常来说女性预后好于男性,四肢最好,躯干其次,头颈部预后最差;分期越早预后越好,LDH 越高预后越差。淋巴结有1个转移的5年生存率为75%,有3个转移的为15%;浸润深度<1mm的10年生存率>90%,浸润深度>4.5mm的10年生存率为30%;2008年ASCO会上报道LDH<0.8正常值的患者较LDH高的患者总生存明显延长4。 二、流行病学与病因学:恶性黑色素瘤是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增长最快的肿瘤,年增长率约3-5%5。英国近5年来MM男性发病率增加了28%,女性增加了12%。据报道美国2007年估计MM 新发病例59940人,死亡约8110人。澳大利亚昆士兰和美国的南亚利桑那州为MM的高发地区,发病率分别为40/10万,30/10万6。白种人发病率高于其他肤色人种。中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发病率低,但是增长迅猛。北京市八城区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为0.2/10万7,2004年其发病例率已达1/10万。MM平均发病年龄为45岁,50岁以后随年龄 2

恶性黑色素瘤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恶性黑色素瘤治疗新进展 恶性黑色素瘤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练 炼,马德亮,陶 敏…………………………………………… 恶性黑色素瘤生物治疗进展曹 水,杜伟娇,宋 鑫等………………………………………………… 转移性黑色素瘤靶向治疗进展范 云,罗吕宏…………………………………………………………… 晚期黑色素瘤靶向治疗进展郭 军……………………………………………………………………… 黑色素瘤个体化治疗研究进展席青松,于世英…………………………………………………………… 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刘巍峰,牛晓辉………………………………………………………… 黑色素瘤内科治疗进展任秀宝 ……………………………………………………………………………收稿日期:2010203204 作者简介:练 炼(19812),男,江苏东台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医师,硕士生,从事肿瘤的基因诊断及其治疗研究. * 通讯作者 E 2m a i:l m tao @m ed m a i.l co https://www.sodocs.net/doc/a21781091.html, 恶性黑色素瘤的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练 炼,马德亮,陶 敏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江苏苏州215006) 关键词:黑色素瘤,恶性;分子靶向治疗 中图分类号:R 73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21692(2010)022******* 恶性黑色素瘤(ma li g nan tm elano m a ,M M )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皮肤肿瘤,是由位于表皮基底部的黑色素细胞恶变形成的。在我国,M M 发病率不断增高,每年新发病例已超过10000例。早期患者可通过手术获得治愈的机会,但进展期患者,则预后差,死亡率高,化疗等治疗方法通常效果不佳,因而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尤为重要。随着对M M 分子生物学异常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人们发现了治疗M M 的新途径。针对M M 的分子异常问世了一些靶向药物,并相继进入了相关临床试验阶段。虽然大部分M M 的分子靶向药物单独应用的疗效还不令人满意,但是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的疗效却令人鼓舞,是M M 治疗的新趋势。为此,我们就M M 相关分子靶向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1 MM 的分子生物学异常1.1 Ras 基因突变 生长因子受体及其配体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一系列能够促进细胞生长和发育的信号,而R as 家族是这些信号转导过程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R as 家族在正常细胞的更新及保持内环境稳 态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已发现Ras 家族成员(如h 2Ras 、k 2Ra s 和n 2Ra s )基因突变与多种人类恶性肿瘤存在相关性。超过10%~25%的M M 患者存在n 2Ras 基因突变,故n 2Ra s 突变被认为在M M 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驱动作用,Ras 已成为M M 分子靶向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法呢酰基转移酶(farnesyltransf erase ,FT)是Ra s 基因表达R as 蛋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激酶,因此利用法呢酰基转移酶抑制剂(far nesyltransf erase i n h i b itors ,FTIs)可阻断Ra s 基因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1.2 Raf 基因及M APK 信号传导异常 Ra s 基因的激活正向调控MAPK 信号通路,特别是Ras 与Raf 1蛋白(原称Ra f 激酶)结合后导致的一系列生长信号通路的激活。R af 激活可以促使MAPK 磷酸化,而M APK 激活又可导致ERK 的磷酸化从而使其激活,最终活化的ERK 基因促使有关细胞增殖信号的转导,而这种转导很可能是包括M M 在内的许多恶性肿瘤的形成机制之一。另外,b 2Ra f 和c 2Raf 也可以启动这条信号通路,而且,c 2Raf 也可以通过调控NF 2J B 与Bcl 22这两个基因对细胞的凋亡产生抑制。 1.3 PI3K 途径传导异常 多种细胞表面受体可激活PI 3K 途径,包括生长因子受体和G 2蛋白耦联受

恶性黑色素瘤的辩证治疗

恶性黑色素瘤的辩证治疗 发表时间:2014-05-26T14:14:55.6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6期供稿作者:任松涛 [导读]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由黑色素瘤细胞构成的高度恶性皮肤肿瘤。在中医学中目前尚未找到与之相对应的病名。任松涛(哈尔滨市南岗区革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50000) 【摘要】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8~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26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6例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医治疗后,患者均痊愈出院,患者较为满意,预后良好。结论:综合治疗方法和提高患者的临床救治率,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皮肤中医之劳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6-0255-01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由黑色素瘤细胞构成的高度恶性皮肤肿瘤。在中医学中目前尚未找到与之相对应的病名。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七情内伤,脏腑功能失调,或皮肤受不良因素摩擦刺激,气血不和,血瘀痰凝,聚结于皮肤所致。西医认为恶性黑色素瘤是由黑色素细胞发展而来,但其具体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跟种族遗传、创伤刺激、病毒、日光以及免疫功能障碍诸因素有关。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收治26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在34~54岁之间。恶性黑色素瘤常发生于身体易受摩擦和暴露部位的皮肤,如手足、外阴、头面。以30岁以上的成年和老年人多见,青少年很少发病。早期的表现是在正常皮肤上出现黑色斑片状损害,或原有的黑痣于近期内突然增大、发红、色素加深。继之皮损隆起呈斑块或结节状、蕈状、菜花状,容易破溃形成溃疡出血。周围可有不规则的色素加深或色素脱失晕。如果肿瘤向皮下组织浸润生长时,则呈皮下结节肿块;如果向周围扩散时,则呈卫星状损害。一般会有轻度痒痛感或无自觉症状。 1.2治疗 1.2.1内治法辨证论治。 1.2.1.1血瘀痰凝浊气聚结证治宜活血祛瘀,化痰散结。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味:桃仁15g,红花5g,生地20g,川芎10g,赤芍15g,香附20g,丹参2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20g,玄参20g,陈皮6g,郁金15g,甘草5g。 1.2.1.2痰瘀走窜、气血败坏证治宜补益气血,扶正祛邪。方用八珍汤加味:党参30g,黄芪20g,白术15g,茯苓15g,川芎10g,当归10g,白芍20g,熟地15g,白花蛇舌草20g,石上柏20g,炙甘草10g。 1.2.2外治法恶性黑色素瘤一旦确诊,应及早手术切除治疗。在手术治疗的同时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或在手术后化疗的同时配合中药内服治疗。 1.2.2.1鸦胆子研粉,或砸成油状薄饼,外敷于病灶上,每1~2日换一次。 1.2.2.2家吉利(即野百合)研粉,或鲜草捣成糊状,外敷于病灶上,每日换药2次。 1.2.2.3金花散升丹1份、熟石膏9份,研细混匀,敷于患处,涂于恶性黑色素瘤之溃烂表面上,每日换药一次。 1.2.2.4水蛭30g,大黄10g,青黛5g,共研细末,以香油60g、黄蜡15g熬膏,外贴于肿瘤灶上,每日换药1次。 1.3三品一条枪粉 以白砒和明矾煅制成白色块状物,加雄黄、没药,共研成细粉,并以紫外线消毒后封瓶备用。肿瘤病灶局部以呋喃西林液洗净后上药粉0.3~0.6,用凡士林纱布覆盖。每日换药1次,3~5天上药一次。一般上药3~5天后,癌组织全部坏死脱落,即改换四环素软膏涂布,使肉芽组织形成。 2 结果 26例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医治疗后,患者均痊愈出院,患者较为满意,预后良好。 3 讨论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转移的皮肤肿瘤,目前临床上对于中晚期有转移的恶性黑色素瘤中西医均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笔者认为,恶性黑色素瘤一旦确诊,应及早手术切除为宜,即使是可疑病变,也最好整个皮损切除后送活检。术后无转移者可配合中药治疗,有转移者可在化疗和免疫疗法的同时配合中药治疗。 根据恶性黑色素瘤的类型、病程和是否转移可将恶性黑素瘤分为血瘀痰凝、浊气聚结和痰瘀走窜、气血败坏两型。血瘀痰凝,浊气聚结证,发病早中期,皮肤出现黑色斑块或结节肿块。胃纳二便尚可。舌暗红有瘀点,脉弦或滑。痰瘀走窜,气血败坏证,发病中后期,黑色斑块或结节肿块破溃出血或形成溃疡,或周围它处出现黑斑结节。体弱气短,纳差便溏,双目无神。舌质淡暗,脉细涩无力。临床上起源于黑色素细胞的恶性黑色素瘤多发生于老年人,恶性程度低,生长较缓慢;起源于痣细胞者多见于较年轻的人,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较快发生转移。根据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方式、起源、病程与预后的不同,临床上又可将恶性黑色素瘤分为原位性恶性黑色素瘤和侵袭性恶性黑色素瘤两大类:①原位恶性黑色素瘤。又名表皮内恶性黑色素瘤,是指瘤细胞病变仅局限于表皮内的恶性黑素瘤,包括恶性雀斑样痣、Paget样原位黑色素瘤和肢端雀斑样原位黑素瘤三型。②侵袭性恶性黑色素瘤。是指瘤细胞向皮下侵袭生长并发生转移扩散的恶性黑色素瘤。诊断要点,依据病史和典型的临床表现恶性黑色素瘤诊断并不困难,但最后确诊和病理类型要依靠病理组织活检判定。不典型的恶性黑色素瘤要与色素痣、蓝痣鉴别。如果原有的色素痣出现下列征象应高度警惕恶变:①色素痣短期内显著而迅速地扩大;③色素痣颜色明显加深发亮,周围发红;③患处经常易出血;④色素痣溃破;⑤附近淋巴结肿大或周围有卫星状损害。出现上述征象时应及时将色素痣切除并作病理活检。 参考文献 [1]董志伟.临床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12 [2]尤建良,周留勇.抗癌转移赵氏微调三号合剂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3,22(4):3098 [3]尤建良.中药三步周期法防治化疗毒副反应[J].江苏中医, l993,5:7

黑色素瘤诊治指南

黑色素瘤诊治指南 定义 恶性黑色素瘤简称恶黑(malignant melanoma,MM),是一种高度恶性的黑色素细胞肿瘤,易发生转移,主要涉及皮肤,是由遗传性基因变异和所处环境的风险导致的,最重要的外源性致病因素是暴露在紫外线的照射中。 流行病学 近年来黑色素瘤已成为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年增长率约为3%~5%。2010年全球黑色素瘤新发病例达到了199,627例,死亡例数为46,372例。据统计2008年,发达地区黑色素瘤男性和女性发病率分别为9.5/10万和8.6/10万,死亡率分别为1.8/10万和1.1/10万;欠发达地区的男女发病率分别为0.7/10万和0.6/10万,死亡率均为0.3/10万[1]。2010年美国黑色素瘤男女发病率分别为12.6/10万和9.5/10万。澳洲昆士兰地区和美国的南亚利桑那州为黑色素瘤的高发地区,发病率分别为44/10万和26/10万。欧洲约10~20/10万[2]。 我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的黑色素瘤发病率与欧美国家相比相对较低,但发病率增长较快。据国内资料统计,香港2002年男性发病率为0.8/10万,女性0.6/10万;上海市1995年男性发病率为0.2/10万,女性0.3/10万,2005年则分别为0,5/10万和0.4/10万;北京市1998年男性和女性发病率分别为0.3/10万和0.2/10万,2004年已上升至0.8/10万和0.5/10万。 病因 皮肤黑色素瘤的病因目前唯一的证据是与过度接受紫外线照射相关。日光中的紫外线灼伤皮肤并诱导DNA突变。紫外线中的UVA(Ultraviolet A)和UVB(Ultraviolet B)都能诱导黑色素瘤的发生,但UVB是对黑色素细胞中某种基因起破坏作用并诱导发病的主要原因。UVA 还能抑制免疫系统的某些功能,从而加速肿瘤的形成。白种人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浅表扩散型和结节型)与长期或间歇性高强度的紫外线照射明确相关。另外光敏型皮肤易生雀斑,有大量普通痣或发育异常的痣以及皮肤癌家族史等通常被认为是发病的高危人群。亚洲(包括我国)和非洲地区黑色素瘤患者的原发病灶多位于足跟、手掌、指趾和甲下等接触紫外线极少的地方,其病因仍不明确。不恰当的处理有可能诱发色素痣恶变和迅速生长,如刀割、绳勒、盐腌、激光和冷冻等局部刺激。内分泌、化学、物理因素对黑色素瘤的发生是否有影响还不得而知。 病理解剖 病变多发生于真皮和表皮交界处,瘤细胞类似痣细胞,但明显异型,细胞间质和细胞内充满黑色素,根据细胞形态和黑色素量的不一, 可分5型:

黑色素瘤的治疗现状

药理学文献综述题目:黑色素瘤的治疗现状 姓名: 班级: 专业:临床医学 青岛大学医学院 2011年12月

综述 黑色素瘤的治疗现状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近五年来临床上应用的治疗或控制黑色素瘤的方法,从而归结出比较有效的方法,了解新的治疗手段,以便进一步推动对该病相关治疗的研究。方法:从手术治疗、生物疗法、中医治疗以及最新的科研药物等方面探讨治疗或控制黑色素瘤的有效途径。结果: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手段,但易复发、易扩散;中医领域目前发现的药物控制或治疗黑素瘤的机制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相对于前两种手段,生物疗法给人们指出了一条新的道路,是一个治疗黑素瘤的新领域,尚待人们的进一步开发。结论:目前的治疗手段效果甚微,而生物疗法为人们治疗黑素瘤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在开拓这个新领域的同时,也应注重改善手术治疗手段及中医方面的探索。 关键词:黑色素瘤生物疗法哨兵淋巴结 A375黑素瘤细胞 黑色素瘤(Melanoma)是起源于神经外胚叶的恶性肿瘤。大多发生在皮肤,如躯干、头颈、手背、下肢等部位,也可发生于皮肤以外的粘膜、脑膜、虹膜、脉络膜、腮腺、呼吸道、胃肠道、阴道、心脏等。由于肿瘤恶性程度高且多发、易转移,故患者的缘年生存率极低,近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黑色素瘤常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1】。现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介绍现有的治疗技术及其应用。 一、生物疗法: 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人们对黑素瘤发生的分子机制和信号转导途径的认识逐步加深,生物治疗以其比传统治疗有更好的靶向性与特异性的特点成为极有发展前景的方法。当前用于黑素瘤的生物治疗方法大致有基因治疗、免疫治疗、针对肿瘤血供的治疗等【2】。 1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以基因作为靶点的治疗”。黑素瘤的发生发展与多个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有关【3】黑色素瘤成为基因治疗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

黑色素瘤晚期已经扩散一般能活多久

黑色素瘤是死亡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有着严重的威胁,如果不幸患上一定要及时治疗,以免病情恶化。一旦黑色素瘤出现扩散转移治疗会变得非常棘手,治疗不当还会威胁患者生命,因此生存期问题一直备受患者和家属的关注,那黑色素瘤晚期已经扩散一般能活多久呢? 黑色素瘤晚期已经扩散一般能活多久对于这个问题,很难给出明确的答案,跟患者的病情、体质、心态、选择的治疗方法等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患者身体机能好,抵抗力强,能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积极对症治疗,则生存期相对较长,如果治疗不当可能达不到治疗的效果,甚至会加重病情。黑色素瘤晚期出现扩散转移,手术切除的几率较低,主要采用放化疗和中医治疗等。 黑色素瘤晚期通过放化疗可以在短期内杀死癌细胞,缩小肿块,控制病情发展,但是化疗会伴随一系列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骨髓抑制等症状,导致身体各方面的机能也会下降,临床上有很多患者由于无法耐受放化疗的副作用,而中断治疗。针对放化疗的副作用,有的患者会在治疗过程中配合中医治疗,有助于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缓解骨髓抑制,提高白细胞的数量,提高患者的食欲,增强患者的体能,提高化疗的敏感性和耐受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命。 中医在黑色素瘤的治疗中应用广泛,既能联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像年龄大、身体弱、广泛转移的患者,也能以中医治疗为主。中医治疗黑色素瘤从患者的整体出发,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细胞的扩散转移,稳定病灶,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还有助于提高患者身体的免疫机能,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达到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 中医治疗与阴阳、五行相结合,注重调节患者全身机制的平衡,提倡标本兼治,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袁希福经过从医30余年来不断的临床实践,对数十年来所搜集到的6000多个抗癌秘、单、验方和2000余种中草药进行了精心比较、筛选、整理,并与袁氏医方进行优化组合,终于摸索出来以三联平衡理论为指导的抗癌新思路。其实质就是针对“虚”、“瘀”、“毒”三大病机,统筹兼顾,采取“扶元”、“通瘀”、“排毒”三大治疗措施,有的放矢,重点用药,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生理功能平衡,使人体达到自然状态下的康复。正如肿瘤患者用药,既不能过于攻伐,以免进一步加重元气损伤,又不能只为扶元固本,忽视对于其他病机的治疗,只有三者兼顾,才能更有效地抗癌。 黑色素瘤晚期出现扩散转移想要治好的可能性很小,但并非无法治疗,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手段,才有助于控制病情,改善症状,延长生命。提示:黑色素瘤如今仍属医学难题,目前中医治疗也主要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为主。由于患者病情、体质差异,疗效会因人而异,患者及家属需理性看待,切勿盲目选择就医。 Tag:黑色素瘤扩散能活多久|黑色素瘤扩散能活几个月|黑色素瘤能活几年|黑色素瘤没有转移没有扩散能活多久|黑色素瘤晚期能活几年|黑色素瘤不转移能活几年|得了黑色素瘤能活几年|黑色素瘤晚期大概能活多久|黑色素瘤有能长期存活的吗

2020年黑色素瘤治疗进展盘点(全文)

2020年黑色素瘤治疗进展盘点(全文) 近年来,黑色素瘤在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方面数次取得突破性进展,诊疗模式日新月异。2020年黑色素瘤领域的热点主要集中在BRAF 突变患者靶向或免疫治疗选择以及免疫治疗进展后策略两方面。本文对2020年黑色素瘤治疗的重要研究进行回顾和解读。 01新辅助治疗进展 OpACIN-neo研究结果发现,Nivo 3+Ipi 1新辅助治疗后的pRR 高达77%,值得注意的是,pRR患者复发率仅2%(1/64),但pNR 患者复发率高达62%(13/21),提示不同病理缓解率患者其生物学行为也不同,治疗不应一概而论[1]。因此,PRADO研究提出根据淋巴结切除的病理缓解率指导后续治疗的理念,对于pCR患者建议观察,pPR患者建议行淋巴结清扫,pNR患者建议淋巴结清扫后接受辅助治疗。今年ASCO年会首次公布了该研究的初步结果:Nivo 3+Ipi 1新辅助治疗后的pRR为71%,pCR为50%,其中pCR患者AE发生率低于其他患者,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RFS数据等有望在明年公布[2]。目前新辅助治疗后手术模式、辅助治疗时间、影像学评价和病理学评价结果不一致、新辅助治疗失败后的治疗选择都在摸索阶段,期待更多的研究数据为我们指引方向,使新辅助治疗可以更加个体化。 02辅助治疗进展

目前皮肤黑色素瘤标准辅助治疗方案包括PD-1单抗和BRAFi+MEKi,并已明确写入国内外指南。既往研究数据表明,PD-1单抗可降低35%-43%复发风险,靶向治疗为53%,两者均有RFS获益,但辅助治疗的RFS获益能否转化为OS获益、不同分期获益是否有差异、BRAF突变患者辅助优选靶向还是免疫治疗等仍没有定论[3]。今年相关研究进一步更新了生存及分层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上述问题。 1、PD-1单抗辅助3年/4年生存数据更新 2020年ASCO和ESMO年会上分别更新了KN-054(3年)和CM-238(4年)研究的生存随访数据[4-6],进一步验证了Pembro/Nivo 用于高危复发黑色素瘤辅助治疗的疗效优于安慰剂/Ipi(表1)。 从研究结果看,笔者认为:①PD-1单抗辅助治疗有望改善患者OS:KN-054研究仍未公布OS数据,但其3年PFS%高达64%,且HR明显小于0.7;当前数据来看其RFS获益很有可能带来OS的获益。另外,CK-238研究没有达到期待的最终OS获益优势,但是生存曲线开始呈现分开的趋势,Nivo能否扭转OS的局面,可能还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②不同分期均有获益:表1中可以看出,不同分期亚组的RFS均优于对照组,且分期越早,免疫辅助治疗获益似乎越明显。③BRAF突变患者也可获益。④II/IV期黑色素瘤缺乏辅助治疗证据:两项研究均未纳入IIB、IIC期患者,且CM-238研究中仅有少数IV期

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一)

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一) 【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诊断治疗 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白色人种。我国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不高,但由于医生及患者对其严重性认识不足,一般在就诊时往往已为时太晚,治疗效果不满意。本病好发于30~60岁。年龄小者一般其恶性程度较低,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 一外科治疗 1.活检手术 对疑为恶性黑色素瘤者,应将病灶连同周围0.5~1cm的正常皮肤及皮下脂肪整块切除后作病理检查,如证实为恶性黑色素瘤,则根据其浸润深度,再决定是否需行补充广泛切除。一般不作切取或钳取活检,除非病灶已有溃疡形成者,或因病灶过大,一次切除要引起毁容或致残而必须先经病理证实者,但切取活检必须与根治性手术间隔时间越近越好。 2.原发病灶切除范围 对薄病变,厚度不足lmm者,仅切除瘤缘外正常皮肤1cm,对病灶厚度超过1mm者应距肿瘤边缘3~5cm处作广泛切除术。位于肢端的恶性黑色素瘤,常需行截指(趾)术。 3.区域淋巴结清除术 (1)适应证①病变厚度不足1mm者,转移率甚低,预防性淋巴结清扫术不能指望其能改变远期预后。②病变厚度在3.5~4mm之间者隐匿

性远处转移的可能性高,远期存活率也相对的低(20%~30%),即使做了预防性淋巴结清除术,存活率也没有意义的提高。③厚度介于上述两类之间的病变,是做预防性淋巴结清除术有望提高生存期的最佳对象。 (2)区域淋巴结清除的范围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作颈淋巴结清除时,原发灶位于面部者应着重清除腮腺区,颏下及颌下三角的淋巴结;如病灶位于枕部,重点清除颈后三角的淋巴结。发生于上肢的恶性黑色素瘤需行腋窝淋巴结清除。发生在下肢者应做腹股沟或髂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发生于胸腹部的恶性黑色素瘤则分别作同侧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 4.姑息性切除术 对病灶范围大而伴有远处转移等不适于根治性手术者。为了解除溃疡出血或疼痛,只要解剖条件许可,可考虑行减瘤术或姑息性切除。 二放射治疗 除了某些极早期的雀斑型恶性黑色素瘤对放射治疗有效外。对其他的原发灶一般疗效不佳。因此,对原发灶一般不采用放射治疗,而对转移性病灶用放射治疗。目前常用放射剂量为:对浅表淋巴结、软组织及胸腔、腹腔、盆腔内的转移灶,每次照射量大于500cCy,每周2次,总量2000~4000cCy,对骨转移灶每次200~400cCy,总量3000cCy以上。 三化学治疗

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

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 发表时间:2011-05-31T16:12:24.0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9期供稿作者:韦余红[导读] 氮烯咪胺(DTLC)的出现,使黑色素瘤的治疗向前推进了一步,成为应用最广泛的药物,每次剂量为350mg/m2,连用6日。韦余红(黑龙江省方正林业局职工医院 150822) 【中图分类号】R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9-0110-02 【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诊断治疗 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白色人种。我国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率不高,但由于医生及患者对其严重性认识不足,一般在就诊时往往已为时太晚,治疗效果不满意。本病好发于30~60岁。年龄小者一般其恶性程度较低,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 一外科治疗 1.活检手术 对疑为恶性黑色素瘤者,应将病灶连同周围0.5~1cm的正常皮肤及皮下脂肪整块切除后作病理检查,如证实为恶性黑色素瘤,则根据其浸润深度,再决定是否需行补充广泛切除。一般不作切取或钳取活检,除非病灶已有溃疡形成者,或因病灶过大,一次切除要引起毁容或致残而必须先经病理证实者,但切取活检必须与根治性手术间隔时间越近越好。 2.原发病灶切除范围 对薄病变,厚度不足lmm者,仅切除瘤缘外正常皮肤1cm,对病灶厚度超过1mm者应距肿瘤边缘3~5cm处作广泛切除术。位于肢端的恶性黑色素瘤,常需行截指(趾)术。 3.区域淋巴结清除术 (1)适应证①病变厚度不足1mm者,转移率甚低,预防性淋巴结清扫术不能指望其能改变远期预后。②病变厚度在3.5~4mm之间者隐匿性远处转移的可能性高,远期存活率也相对的低(20%~30%),即使做了预防性淋巴结清除术,存活率也没有意义的提高。③厚度介于上述两类之间的病变,是做预防性淋巴结清除术有望提高生存期的最佳对象。 (2)区域淋巴结清除的范围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作颈淋巴结清除时,原发灶位于面部者应着重清除腮腺区,颏下及颌下三角的淋巴结;如病灶位于枕部,重点清除颈后三角的淋巴结。发生于上肢的恶性黑色素瘤需行腋窝淋巴结清除。发生在下肢者应做腹股沟或髂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发生于胸腹部的恶性黑色素瘤则分别作同侧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 4.姑息性切除术 对病灶范围大而伴有远处转移等不适于根治性手术者。为了解除溃疡出血或疼痛,只要解剖条件许可,可考虑行减瘤术或姑息性切除。 二放射治疗 除了某些极早期的雀斑型恶性黑色素瘤对放射治疗有效外。对其他的原发灶一般疗效不佳。因此,对原发灶一般不采用放射治疗,而对转移性病灶用放射治疗。目前常用放射剂量为:对浅表淋巴结、软组织及胸腔、腹腔、盆腔内的转移灶,每次照射量大于500cCy,每周2次,总量2000~4000cCy,对骨转移灶每次200~400cCy,总量3000cCy以上。 三化学治疗 1.单一用药 亚硝脲类药物对黑色素瘤有一定疗效。氮烯咪胺(DTLC)的出现,使黑色素瘤的治疗向前推进了一步,成为应用最广泛的药物,每次剂量为350mg/m2,连用6日。28日为l疗程,有效率为35%。 2.联合用药 恶性黑色素瘤对化疗不甚敏感,但联合用药可提高有效率,减低毒性反应,常用的联合化疗方案如下所述。 (1)DAV方案(DTLC、ACNU、VCR)为黑色素瘤的首选化疗方案。用药方法:达卡巴嗪(DTLC)100~200mg,静脉滴注,第1~5日;尼莫司汀(ACNU)100mg,静脉滴注,第1日;长春新碱(VCR)2mg,静脉滴注,第1日;每21日重复1次。 (2)DDBT方案(DTLC、DDB、BCNU、TAM)用药方法:DTLC220mg/m2,静脉滴注。第1~3日。每3周重复;顺铂(DDP)25mg/m2,静脉滴注,第1日,每3周重复;卡氮芥(BCNU)150mg/m2,静脉滴注,第1日,每6周重复;三苯氧胺(TAM)l0mg,口服,2次/日;有效率52.5%。 (3)CBD方案(CCNU、BLM、DDP)用药方法:洛莫司汀(CCNU)80mg/m2,口服,第1日,每6周重复;博来霉素(BLM)15U/m2,静脉滴注,第3~7日,每6周重复;顺铂(DDP)40mg/m2,静脉滴注,第8日,每6周重复;有效率48%。 四免疫治疗 卡介苗(BCG)能使黑色素瘤患者体内的淋巴细胞集中于肿瘤结节,刺激患者产生免疫反应,以达治疗肿瘤的作用。BCG可用皮肤划痕法、瘤内注射和口服。对局部小病灶用BCG作肿瘤内注射,有效率可达75%~90%。近几年试用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ILA-2)和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LAK细胞)等生物反应调节剂,可取得一定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崇树,赵国刚,魏寿江,夏羿凡.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治疗(附8例临床分析).四川医学,2002年1期. [2] 王崇树.肛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误诊与预防.1998(09). [3] 张智武.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误诊分析.1994(06). [4] 赵尔增.张建中,岳茂兴.肛管直肠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特点[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2). [5] 何荣.足趾外伤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年14期. [6] 马栋才,张燕,李清芬.喉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与治疗.河北医药,1991年03期. [7] 侯卫华,胡学信,刘英杰,段尚林.颅内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7年02期. [8] 华利洪,许孟君,寿元苗.颅内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1例[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年05期. [9] 张幼凌,周章保.外耳恶性黑色素瘤一例[J].贵州医药,1980年06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