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石墨烯纳米带场效应管

石墨烯纳米带场效应管

石墨烯纳米带场效应管
石墨烯纳米带场效应管

石墨烯纳米带场效应管原理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专业

学生潘立丁S111411 指导教师石瑞英摘要:由于石墨烯的导带与价带之间没有能隙,做成晶体管器件时,很难实现开关特性,而且若要运用于现在普遍使用的逻辑电路,其金属性也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如何在石墨烯中引入能隙,成为了石墨烯晶体管器件制造的关键。本文主要关注的石墨烯纳米带场效应管,通过对肖特基势垒石墨烯纳米带场效应管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石墨烯纳米带场效应管这两种结构进行对比和分析来了解其主要特性。

关键词:石墨烯纳米带场效应管肖特基势垒

Abstract:Because there is no energy gap in graphene,it is very difficult to achieve on-off characteristic while use it to make transistors, and it is metallic behavior also have been a big problem if we want to use it in logical circuits. How to get an energy gap in grapheme has become the key point of the fabrication of grapheme transistors. This paper focus on graphene nanoribbon FETs, the comparison of two structures (GNR SBFET and GNR MOSFET) is used to analyze the main behaviors of graphene nanoribbon FETs.

Key words:graphene nanoribbon field-effect-transistor schottky barrier

1、引言

石墨烯[1](Graphene)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平面薄膜,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的二维材料。2004年,石墨烯被成功地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石墨烯目前是世上最薄却也是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它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导热系数高达5300 W/m·K,高于碳纳米管和金刚石,常温下其电子迁移率超过15000 cm2/V·s,又比碳纳米管或硅晶体迁移率高,而电阻率只约10-6Ω·cm,比铜或银更低,为目前世上电阻率最小的材料。因为它的电阻率极低,电子传输的速度极快,因此被期待为可用来发展出更薄、导电速度更快的新一代电子元件或电晶体的材料。

2、石墨烯纳米带基本结构

目前已知可以在石墨烯中引入能隙的手段主要有:(1) 利用对称性破缺场或相互作用等使朗道能级发生劈裂,在导带与价带之间引入能隙。这主要通过掺杂、外加电场、化学势场等方式在双层石墨烯中引入对称破缺,实现人工调制能隙。

(2) 利用量子陷阱效应和边缘效应,通过形成石墨烯纳米结构(如纳米带)引入能

隙,通过调节带宽,可以实现对能隙宽度的调节。(3) 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掺杂产生能隙,通过调节掺杂程度可实现对能隙的调节。(4) 利用基底作用诱导(如SiC基底上的外延石墨烯)产生能隙,通过调节基底的作用程度可实现对能隙的调节。本文主要关注的是石墨烯纳米带结构。

为了要赋予单层石墨烯某种电性质,会按照特定样式切割石墨烯,形成石墨烯纳米带(Graphene nanoribbon)。切开的边缘形状可以分为扶手椅形[2](图1a)和锯齿形[3](图1b)。

a 扶手椅形纳米带

b 锯齿形纳米带

图1

根据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得到的结果,显示出扶手椅形具有半导体性质,其能隙与纳米带带宽成反比。而采用紧束缚近似模型做出的计算,预测锯齿形具有金属键性质,又预测扶手椅形具有金属键性质或半导体性质;到底是哪种性质,要依宽度而定。实验结果明确显示,随着纳米带带宽减小,能隙会增大。

石墨烯纳米带的边缘效应[4]如图2所示。

图2

影响边缘散射的因素主要是纳米带宽度和边缘粗糙程度。加上晶格声子散射和量子陷阱等作用,石墨烯纳米带就具备了产生能隙的因素。而一些人也通过计算和模拟的方式来分析其影响。

由图3和图4可以看出,扶手椅形纳米带在n为适当值的情况下,显示出半导体的特性,其能隙也可以利用到电子器件中,从而为石墨烯纳米带场效应管的

产生提供了条件。锯齿型结构石墨烯纳米带显示出较强的金属特性。数字电路应用主要集中在用扶手椅型作为沟道材料。

n = 3 n = 4 n = 5

n = 6 n = 7 n = 8

图3 采用紧束缚近似计算得出的扶手椅形纳米带结构带宽与能隙的关系

其中n为纳米带边缘碳原子个数

n = 4 n = 6 n = 8

n = 10 n = 12 n = 14

图4 采用紧束缚近似计算得出的锯齿形纳米带结构带宽与能隙的关系

其中n为纳米带边缘碳原子个数

3、石墨烯纳米带场效应管结构及特性

典型的石墨烯纳米带场效应管[5、7]结构图如图5所示。以碳化硅为衬底,沟道材料为石墨烯纳米带,源和漏采用肖特基接触,而栅介质层则用氧化铝和氢烷。

图5 石墨烯纳米带场效应管结构

图6显示的是在图5中结构之下纳米带宽度为10nm,长度1.5um,栅介质厚度为15nm,漏源电压为20mV的情况下,在4K和295K下的开关效率。我们可以看到温度对石墨烯纳米带场效应管的开关效率影响非常之大。

图6 不同温度下的开关效率

图7 4K情况下的石墨烯纳米带场效应管输出特性曲线

由图7我们也可以看到,虽然石墨烯纳米带场效应管有良好的开关效率、截止频率等等特性,但是没有饱和特性,也就是非常难以在数字电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们再通过两种不同结构来对比分析石墨烯纳米带场效应管的结构及其特性。这两种结构分别是肖特基势垒石墨烯纳米带场效应管[6](GNR SBFET)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石墨烯纳米带场效应管(GNR MOSFET)。

如图5所示,其中图5a为肖特基势垒石墨烯纳米带场效应管剖面结构,沟道材料为石墨烯纳米带,而源漏采用肖特基接触。通过调制经过肖特基势垒的量子隧穿电流来调制沟道电流。而图5b则是MOS结构石墨烯纳米带场效应管,其源漏都采用掺杂的方式。

图5 (a) GNR SBFET (b) GNR MOSFET

目前对石墨烯纳米带场效应管的电流电压特性分析大部分都采用计算机辅助模拟的方式,我们可以参考Youngki Yoon[6]等人对理想肖特基势垒石墨烯纳米带场效应管和MOS结构石墨烯纳米带场效应管I D和V G特性模拟来分析其特点。

模拟器件[9]的条件:SiO2栅绝缘层的厚度为1.5nm,介电常数κ =3.9;沟道材料为n = 12的扶手椅形石墨烯纳米带,纳米带长度为15nm,宽度为1.35nm;禁带宽度为Eg ≈0.6 eV;肖特基势垒的高度等于禁带宽度的一半。

图6 理想GNR SBFET和MOSFET的I D-V G特性对比

如图6所示,a、b两图分别是GNR SBFET和GNR MOSFET的I D-V G特性。

SBFET的最小漏电流为I off = 10-7 A,导通电压定义为V on = V off + V DD。而a、b 两图的灰色区域则定义为各个器件的工作电压。可以看到其工作电压的范围是相同的。图6c中显示的是栅极功函数调制之后的理想器件传输特性,此时关闭电压V off可以调制到V G = 0V。模拟结果显示理想的GNR MOSFET比理想GNR SBFET多50%的离子含量。图6d是开启电流I on和I on/I off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GNR MOSFET比GNR SBFET有明显更好地开关效率。

图7

图7a是当V G = 0.5V时GNR SBFET和GNR MOSFET的I D-V D之间的关系。而图7b是当V D = V DD时输出电导与栅压的关系。而GNR MOSFET显示出来更好的饱和特性,输出电导更小。

图8

图8a显示的是截止频率f T与V G的关系。图8b显示的是传输延迟τ与I on/I off 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GNR MOSFET比GNR SBFET有着更高的截止频率和更小的传输延迟。

由以上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到,在理想情况下,GNR MOSFET器件显示出更好的特性:高开关频率、开启电流较大、跨导较大、更小的输出电导和更高的截止频率。

4、总结

本文介绍了石墨烯纳米带的特性原理以及用石墨烯纳米带作为沟道材料的场效应管的特性原理。通过参考前人对肖特基结构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结构石墨烯纳米带场效应管的特性对比来初步了解了其器件的电流电压特性和频率特性。因为石墨烯器件工艺条件的限制,本文的图表及数据均由计算机模拟加上理论方程的解答而得到。石墨烯具有零带隙的特殊性质,使得其在目前的逻辑集成电路中得运用非常困难,要成为目前成熟的硅工艺的替代者和硅电子集成电路的革命者,其要走的路还很长。最后感谢在此过程中指导我学习的石瑞英老师,感谢刘杰同学和刘艳同学在文献资料方面对我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袁明文. 石墨烯基电子学研究进展.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

2010

[2]胡小颖,乔靓,郑伟涛. 电场作用下扶手椅型石墨烯纳米带的第一原理计算.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第9卷,第3期,2011

[3]毕冬梅,赵利军,付志雄. 不同宽度锯齿型石墨烯纳米带的第一原理研究. 长

春大学学报,第20卷,第12期,2010

[4]Yijian Ouyang, Xinran Wang, Hongjie Dai, and Jing Guo. Carrier

scattering in graphene nanoribbon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92, 2008

[5]K. Tahy, W.S. Hwang, J.L. Tedesco, R.L. Myers-Ward, P.M. Campbell, C.R.

Eddy Jr., D.K. Gaskill, H. Xing, A. Seabaugh, and D. Jena. Sub-10 nm Epitaxial Graphene Nanoribbon FETs. Naval Research Laboratory, 2011 [6]Youngki Yoon, Gianluca Fiori, Seokmin Hong, Giuseppe Iannaccone, and

Jing Guo.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Graphene Nanoribbon FETs With Schottky Contacts and Doped Reservoir. Università di Pisa, 2008 [7]B. Obradovic, R. Kotlyar, F. Heinz, P. Matagne, T. Rakshit, M.D. Giles,

and M.A. Stettler, D.E. Nikonov. Analysis of graphene nanoribbons as channel material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USA: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88, 2006

[8]Kartik Mohanram, Jing Guo. Graphene nanoribbon FETs: Technology

exploration and CAD. Rice University, Houston. University of Florida, Gainesville, 2008

[9]Kai-Tak Lam, Dawei Seah, Sai-Kong Chin, S. Bala Kumar, G. Samudra,

Yee-Chia Yei, and Gengchiau Liang. A Simulation Study of Graphene-Nanoribbon Tunneling FET With Heterojunction Channel, 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 VOL. 31, NO. 6, JUNE 2010

[10]Davide Mencarelli, Tullio Rozai, Luca Pieratoni, Fabio Coccetti.

Self-consistent simulation of local potential in external-gate biased graphene nanoribbons, 978-1-4244-5118-0/11/ IEEE, 2011

[11]Gianluca Fiori, Giuseppe Iannanccone. Simulation of Graphene

Nanoribbo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Dipartimento di Ingegneria dell’Informazione, Italy, 2007

石墨烯纳米带能带结构调控的理论研究

学位论文诚信声明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设计)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设计)工作及取得的研究(设计)成果。除了文中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公开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设计)成果,也不包含本人或其他人在其它单位已申请学位或为其他用途使用过的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设计)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致谢。 申请学位论文(设计)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愿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学位论文(设计)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本人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规定,即:在校期间所做论文(设计)工作的知识产权属西安科技大学所有。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人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本学位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并将有关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待解密后适用本声明。 学位论文(设计)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论文题目:石墨烯纳米带能带结构调控的理论研究 专业:微电子学 本科生:朱善旭(签名)___________ 指导教师:徐大庆(签名)___________ 摘要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快速发展,集成密度,速度和存储器容量等集成电路性能指标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要减小设备的尺寸。但是随着器件尺寸不断减小,硅材料较小的载流子迁移率,较低的热传导率,较差的稳定性成为了集成电路行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此寻找新的材料来代替硅成为了科学研究的热点。石墨烯具有极高的电子迁移率(15000cm2·V- 1·S - 1)和优良的热传导率(3-5KW·m- 1·K- 1),因此,石墨烯被认为是可以取代单晶硅或者与单晶硅相结合,进而保持集成电路继续沿着摩尔定律提高性能的一种重要的新材料。 众所周知,本征石墨烯是一种带隙为零的半金属材料。如何打开石墨烯纳米带的带隙,使之具有半导体的基本性质,是研制石墨烯基半导体电子器件的重要条件之一。本研究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利用Materials Studio程序及其CASTEP 模块研究如何改变石墨烯纳米带的能带结构。首先通过建立扶手椅型和锯齿型石墨烯纳米带模型计算分析不同形状的石墨烯纳米带的能带结构,并改变石墨烯纳米带的长度和宽度以及纳米带的层数研究结构变化对石墨烯纳米带带隙的影响,然后通过建立掺杂、吸附模型研究其各自对石墨烯纳米带带隙的影响,最后研究应力下的石墨烯纳米带的能带结构。 研究表明,不同长宽的石墨烯纳米带能带结构有变化。在长度较小,宽度适中时扶手椅型石墨烯纳米带带隙较大,长宽均较小时锯齿型石墨烯纳米带带隙较大,双层结构的石墨烯纳米带的带隙相对单层也会发生变化。另外,掺杂和吸附均可实现石墨烯纳米带能带结构的调控,但吸附对石墨烯优越的电学特性改变较小。最后,研究发现应力的存在使石墨烯纳米带的带隙减小。 关键词:石墨烯纳米带,能带结构,带隙,掺杂,吸附

石墨烯介绍

1石墨烯概述-结构及性质 1.1 石墨烯的结构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连接形成的单原子层二维晶体,碳原子规整的排列于蜂窝状点阵结构单元之中,如图1所示。每个碳原子除了以σ键与其他三个碳原子相连之外,剩余的π电子与其他碳原子的π电子形成离域大π键,电子可在此区域内自由移动,从而使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同时,这种紧密堆积的蜂窝状结构也是构造其他碳材料的基本单元,如图2所示,单原子层的石墨烯可以包裹形成零维的富勒烯,单层或者多层的石墨烯可以卷曲形成单壁或者多壁的碳纳米管。 图1 石墨烯的结构示意图 图2石墨烯:其他石墨结构碳材料的基本构造单元,可包裹形成零维富勒烯,卷曲形成一维 碳纳米管,也可堆叠形成三维的石墨 1.2石墨烯的性质 石墨烯独特的单原子层结构,决定了其拥有许多优异的物理性质。如前所述,石墨烯中的每个碳原子都有一个未成键的π 电子,这些电子可形成与平面垂直的π轨道,π 电子可在这种长程π 轨道中自由移动,从而赋予了石墨烯出色的导电性能。研究表明室温下载流子在石墨烯中的迁移率可达到15000cm2/(V·s),相当于光速的1/300,在特定条件,如液氦的温度下,更是可达到250000cm2/(V·s),远远超过其他半导体材料,如锑化铟、砷化镓、硅半

导体等。这使得石墨烯中的电子的性质和相对论性的中微子非常相似。并且电子在晶格中的移动是无障碍的,不会发生散射,使其具有优良的电子传输性质。同时,石墨烯独特的电子结构还使其表现出许多奇特的电学性质,比如室温量子霍尔效应等。由于石墨烯中的每个碳原子均与相邻的三个碳原子结合成很强的σ 键,因此石墨烯同样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最近,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直接测试了单层石墨烯的力学性能,发现石墨烯的杨氏模量约为1100GPa,断裂强度更是达到了130GPa,比最好的钢铁还要高100 倍。石墨烯同样是一种优良的热导体。因为在未掺杂石墨中载流子密度较低,因此石墨烯的传热主要是靠声子的传递,而电子运动对石墨烯的导热可以忽略不计。其导热系数高达5000W/(m·K), 优于碳纳米管,更是比一些常见金属,如金、银、铜等高10 倍以上。除了优异的传导性能及力学性能之外,石墨烯还具有一些其他新奇的性质。由于石墨烯边缘及缺陷处有孤对电子,使石墨烯具有铁磁性等磁性能。由于石墨烯单原子层的特殊结构,使石墨烯的理论比表面积高达2630m2/g。石墨烯也具备独特的光学性能,单层石墨烯在可见光区的透过率达97%以上。这些特性使石墨烯在纳米器件、传感器、储氢材料、复合材料、场发射材料等重要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图3石墨烯的应用 2石墨烯聚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由于石墨烯优异的性质以及低的成本,石墨烯作为聚合物纳米填料被广泛报道。为了获得优异性能的聚合物/石墨烯复合材料,首先要保证石墨烯在聚合物基体中均匀分散。石墨烯的分散与制备方法、石墨烯表面化学、橡胶种类以及石墨烯-橡胶界面有着密切关系。聚合物/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溶液共混、熔体加工、原位聚合和乳液共混四种方法。 2.1 溶液共混法 溶液共混法主要是采用聚合物本身聚合体系的有机溶剂,充分分散石墨烯于体系中,随着体系聚合反应进行,最后石墨烯均匀分散并充分结合于聚合物基体中,得到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的一种方法。通常先制备氧化石墨烯作为前驱体,对其进行功能化改性使之能在聚合体系溶剂中分散,还原后与聚合物进行溶液共混,从而制备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通过溶液共混制备复合材料的关键是将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均匀分散在能溶解聚合物的溶剂中。

碳纳米管;石墨烯;及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材料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 I 1 石墨烯. (1) 1.1 石墨烯简介 (1) 1.2 石墨烯的结构和性质 (2) 1.2.1 石墨烯的结构 (2) 1.2.2 石墨烯的性质 (4) 1.3 石墨烯的表征 (5) 1.4 石墨烯的主要制备方法 (6) 2 碳纳米管 (8) 2.1 碳纳米管的发现及发展历程 (8) 2.2 碳纳米管的结构和分类 (9) 2.2.1碳纳米管的结构 (9) 2.2.2碳纳米管的分类 (11) 2.3 碳纳米管的生长机理 (12) 2.3.1 顶部生长机理 (12) 2.3.2 底部生长机理 (13) 2.4 碳纳米管的性能 (14) 2.4.1 碳纳米管的力学性能 (14) 2.4.2 热学性能 (14) 2.4.3 碳纳米管的电学性能 (15) 2.4.4 光学性能 (16) 2.5碳纳米管的制备 (16) 2.5.1 电弧放电法 (16) 2.5.2 激光蒸发法 (17) 2.5.3 化学气相沉积法 (18) 2.6.碳纳米管的预处理 (19) 2.6.1 碳纳米管的纯化 (19) 2.6.2 碳纳米管的分散 (19) 2.6.3碳纳米管的活化 (20) 2.7碳纳米管的应用 (20) 2.7.1 在电磁学与器件方面 (20) 2.7.2 在信息科学方面 (21) 2.7.3 储氢方面 (21) 2.7.4 制造纳米材料方面 (21) 2.7.5 催化方面 (22) 2.8 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22) 3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材料 (22) 3.1 从碳纳米管、石墨稀到碳纳米管/石墨稀复合材料发展历程 (22) 3.2 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材料结构 (23)

石墨烯纳米带的制备及其应用

石墨烯纳米带的制备及其应用: [1]于璇,刘一,叶雨萌,肖胜雄.石墨烯纳米带的制备方法[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7(05):539-551+508. 石墨烯是一种二维大平面结构, 为了维持其自身的稳定, 很容易产生皱褶、起伏等结构缺陷.因此, 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始着重研究石墨烯不同形态的衍生物.其中, 石墨烯纳米带(GNRs) 成为继CNTs之后被广泛关注的一类准一维碳基纳米材料.GNRs是指宽度小于50 nm的石墨烯条带, 其理论模型最初于1996年由FUJITA等[3,4,5]提出, 以检查石墨烯中的边缘和纳米级尺寸效应.由于其具有高载流子迁移率, 石墨烯也被公认为是纳米电子学未来最有应用前景的材料之一.尽管如此, 在纳米电子学中利用石墨烯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其缺乏足够大的带隙[6].因为没有带隙, 则难以关闭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FETs) , 导致较小的开关比, 所以石墨烯不能直接应用于晶体管.要想在打开石墨烯带隙的同时保证其载流子迁移率不下降, 最好的办法就是将石墨烯裁剪成宽度较小的GNRs.当材料的尺寸变得等于材料中电子运动的特征长度时, 材料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尺寸和形状.GNRs结构引起的量子限域可以引入相当大的带隙, 使得GNRs可以应用于纳米电子学中.虽然GNRs不具有石墨烯那样易于器件化的平面结构, 但它继承了石墨烯的许多优异性质, 且由于GNRs特殊的边缘限域效应, 从而使其具有比石墨烯更灵活的可调节性质和更大的实用价值. 1.1 自上而下的制备方法 到目前为止, 人们对石墨烯的制备方法进行了各种研究, 取得了很多进展, 其基本思路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天然石墨为原料, 从大到小剥离得到单层的石墨烯材料;另一种是从碳原子出发, 从小到大合成GNRs.但如何大批量的制备高质量石墨烯, 仍然是学术界急需解决的问题. 自上而下的方法是目前较成熟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是把大的GNRs、石墨烯晶体、CNTs 等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变成所需尺寸的纳米带.这种方法不能提供均匀的超窄带宽度和原子级精确边缘, 但是相比于自下而上的制备方法可以大规模的合成GNRs.如图4所示, GNRs的制备方法可以简单总结为几种[12]: (a) 多壁碳纳米管(MWCNTs) 的嵌入-剥离方法, 包括在液态NH3和Li中进行处理, 以及随后使用HCl和热处理的剥离方法; (b) 化学途径方法, 涉及可能破坏碳-碳键的酸反应, 例如硫酸(H2SO4) 和高锰酸钾(KMnO4) 作为氧化剂; (c) 催化方法, 其中金属纳米粒子像剪刀一样纵向“切割”CNTs; (d) 电学方法, 让电流通过CNTs; (e) 物理化学方法, 将CNTs嵌入聚合物基质中, 然后进行Ar等离子体处理, 得到的结构是展开的碳纳米管, 如图4 (f) 所示, 进一步得到GNRs.下面将具体从解卷CNTs法、催化反应解离石墨烯法和石墨烯刻蚀法等方法详细介绍如何制GNRs. 1.1.1 解卷CNTs法 由于GNRs在结构上与CNTs相关, CNTs可以被视为卷起的GNRs, 因此可以通过纵向拉开CNTs来合成GNRs.而解卷CNTs的方法多种多样, 目前比较成熟的就是将CNTs通过一定的方式变成GNRs.解卷CNTs是利用外界作用将管状CNTs切割成带状GNRs的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并且所得GNRs尺寸均一、边缘平整、缺陷低, 因此在大规模制备高质量GNRs领域呈现具体广阔前景.CNTs是圆柱形碳同素异形体, 有明确且可控的直径, 这使得它们成为精确尺寸GNRs的合适前体. KOSYNKIN等[14]报道了一种基于溶液的氧化工艺以打开MWCNTs.他们首先将MWCNTs悬浮在浓H2SO4中, 然后用KMnO4处理, 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 h, 然后在55~70℃下再加热1 h.该过程完成之后, 纳米带的边缘和表面上都会出现含氧物质, 例如环氧

石墨烯、碳纳米管总结

第四、五章总结 石墨烯、碳纳米管的化学生物传感 一、石墨烯和碳纳米管 1、石墨烯是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连接的单原子层构成的,其基本结构单元为有机材料中最稳定的苯六元环,其理论厚度仅为0.35 nm,是目前所发现的最薄的二维材料。石墨烯是构成其它石墨材料的基本单元,可以翘曲变成零维的富勒烯, 卷曲形成一维的CNTs或者堆垛成三维的石墨。 2、碳纳米管是由碳六元环构成的类石墨平面卷曲而成的纳米级中空管,其中每个碳原子通过sp 2杂化与周围3个碳原子发生完全键合。 由于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独有的结构和奇特的物理、化学特性,迅速成为备受瞩目的国际前沿和研究热点。 二、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制备 1、石墨烯的制备 (1)机械剥离法(机械剥离法就是利用机械力,将石墨烯片从具有高度定向热解石墨表面剥离开来。是制备石墨烯最为直接的方法。但低产率和尺寸不易控制等缺点使该方法仅适用于实验室的基础研究。) (2)氧化石墨-还原法(利用KClO 和HNO 可以使石墨层深度氧化,获得氧化石墨(GO),GO与石墨烯具有类似的平面结构,以其为前体采用适当的还原方法可以使其表面的功能团消除,获得石墨烯材料。) (3)化学气相沉积法(采用一定化学配比的气体为反应物,在特定激活条件下,通过气相化学反应可在不同的基片表面生成石墨烯膜层。优点一、获得单层石墨烯比例大,二、结晶完整度高。缺点:成本高产量低。) 2、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 自发现CNTs以来人们尝试了多种方法进行制备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电弧法、激光蒸发法、催化裂解法等。在以上许多的制备方法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产生小的碳(Cn)组分以使CNTs生长,从这一点来看,各种合成方法的区别在于产生碳组分的方法不同。电弧法和激光蒸发是由电极或靶蒸发产生的碳蒸气;催化裂解法是由碳氢化合物与催化剂相互作用产生的碳蒸气。 三、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功能化 所谓功能化就是利用石墨烯和CNTs在制备过程中表面产生的缺陷和基团通过共价、非共价或掺杂等方法,使石墨烯或CNTs表面的某些性质发生改变,更易于研究和应用。由于石墨烯和CNTs具有类似的结构,而且表面都含有羧基、羰基等含氧基团,因此对两者表面进行功能化的方法可以一致,即共价键合功能化和非共价键合功能化 四、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在化学生物传感技术中的应用 1、石墨烯的应用 (1)基于其荧光效应LuCH等通过标记荧光染料的单链DNA吸附于氧化石墨烯上制备出一种复合物,进而用于目标单链DNA的检测。 (2)基于其载体作用Zhang Y等发展了一种制备Fe3O4纳米粒子-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新方法,该复合材料可以实现磁靶向纳米药物输运等用途。 (3)基于其拉曼效应M.Manikandan等分别用原位合成和混合超声的方式

石墨烯碳纳米管散热涂料技术

石墨烯碳纳米管散热涂料技术 (1)项目背景 碳材料是目前人类认知的材料中功能最全、性能最优越、形式最多样的材料,是目前所有已知划时代材料所有不能比拟的,继硅时代之后21世纪甚至有望成为碳材料时代。尤其是纳米碳材料丰富的形态,涵盖从零维、一维到二维结构, 每一次纳米碳材料的出现都引领了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其中,碳纳米管可看成是一种石墨片卷曲结构,超强的C-C键使碳纳米管具有超强的力学性能和热传 导性能,理论计算和实际测量表明,单壁碳纳米管拉伸强度可达150 GPa,弹性模量1TPa,是钢铁的100倍,密度却只有其1/6,被誉为终极碳纤维。同时单壁碳纳米管室温导热系数高达6000W/m.K,多壁碳纳米管的室温导热系数也达3000W/m.K,是热导率最高的材料。同时,碳纳米管比表面积大,被誉为世界上 最黑的物质,这种物质对光线的折射率只有0.045%,吸收率高达99.5%以上,辐射系数接近绝对黑体的 1.0。另外还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和超高的载流子输送 密度,导电率接近金属,载流能力超过金属铜。众多优异综合性能使碳纳米管自发现以来受到极大关注,是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最典型代表,是散热涂料和复合材料最理想的功能填料。 碳纳米管在功能涂料领域主要发挥以下主要作用: (1)导电填料:碳纳米管的导电阈值低至0.1wt%,而传统炭黑却高达15wt%以上,碳纳米管可以在极少量添加的情况下即达到目前炭黑型导电涂料的 性能,避免大量无机炭黑添加对涂料工艺性的负面影响。因此,碳纳米管在抗静电涂料、电磁屏蔽涂料、重防腐涂料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同时还能利用其电致发热的作用,开发新型的节能加温、保温涂料,在家居地暖加温、仪器设备保温等新型市场具有极大的商业前景。 (2)散热填料:碳纳米管不仅具有超高的热导率,同时还具有接近理论黑体的辐射率,以此加强其红外辐射散热功能,因此新型散热涂料将有望改变目 前散热模式,大大提高热交换能力。 (3)力学增强填料:充分发挥碳纳米管一维结构的优势,在涂层内部形成增强网络,将使涂料力学性能大大提高,尤其是耐磨性、硬度等,甚至可形成

纳米石墨烯的特性以及应用

纳米石墨烯的特性以及应用 摘要:石墨烯是指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在石墨烯中,碳原子之间以σ键相连接,这些σ键赋予了石墨烯极其强大的机械性能;同时,由于碳原子的结合方式为SP2杂化,因此每个碳原子都有一个孤电子,从而赋予了其优秀的导电性。而近年来,纳米石墨烯以及其氧化物,由于自身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较大的表面积,在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本文将简述石墨烯以及其氧化物的特性,并举例分析其在生物载药工厂中的作用。 关键词:纳米石墨烯;纳米氧化石墨烯;生物医药;药物传递 一.纳米石墨烯以及氧化纳米石墨烯自身特性 1.1 纳米石墨烯自身特性 纳米石墨烯与石墨烯的概念容易混淆,但本质上是同一个物质。纳米石墨烯代表的是厚度在纳米级别的石墨烯。一般程度上严格定义的石墨烯都是单层的,而纳米石墨烯则有可能是多层的。纳米石墨烯常常被称为石墨烯纳米片,也被称为碳纳米片( CNFs )或碳纳米壁( CNWs)。人们所熟悉的富勒烯,碳纳米管,石墨等碳材料,本质的基础单元就是石墨烯。 石墨烯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的纯粹。单层原子的结构使得石墨烯具有极薄的性质,但由于碳原子之间强韧的σ键以及整个二维晶体平面的拉伸性能,使得石墨烯同时具有了非常高的强度性能,杨氏模量为1100Gpa,而断裂强度则达到惊人的125Gpa,这样的机械性能使得石墨烯几乎可以被利用在任何需要高强度材料的领域。 而与此同时,石墨烯二维晶体表面流动的孤电子赋予了它优越的导电性能。由于自身电阻率非常小,石墨烯被视为下一个可以取代“硅”的导电原材料,人们希望能制备出具有更高性能的现代计算机芯片或处理器。 1.2 氧化纳米石墨烯自身特性 氧化纳米石墨烯,英文缩写为GO,顾名思义是石墨烯的氧化物。氧化石墨烯保留了原有的层状结构,通过强氧化剂(例如高锰酸钾)开环,使得部分双键断裂,引入了许多含氧的官能团,例如羧基,羟基,环氧基等。这些活泼的含氧功能团赋予了石墨烯更为活泼的性能。

石墨烯纳米带的研究进展_李婧

图1 GNRs的TEM照片[4]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青年基金(No.Q2012111);河北省自(NO.E2013210011);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河北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

人员深入研究GNRs 的高效制备方法开启了一扇大门。James 小组认为,他们制备的GNRs 可用于柔韧触摸屏、太阳能电池板、以及制成轻薄导电纤维,以取代笨重的铜线,进而用于航空航天领域。本文对GNRs 的典型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并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最后对GNRs 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对其未来进行了展望。 1 GNRs 的制备方法 清楚的看到剥离的GNRs 一端连接导电电极,一端是脱离的CNTs 内心。并且产生的GNRs 随着电压的增加,电导率也增加,这为它成为电学材料提供了很好的应用前景。这种方法生成的GNRs 宽度分布均匀(45nm 左右),含杂质量低,如果有效实现批量快速生产,有望实现高质量GNRs 的宏量制备。 1.1.2混酸切割CNTs 法 CNTs 具有与石墨相同的晶体结构,CNTs 的发现远早于石墨烯和 GNRs,并且CNTs 非合成技术现在已经成熟。Zhang 等人提出,切割垂直排列的CNTs 获得的GNRs 有许多优异的电学性质,可用于超级电容器。纵向切割和压制管状CNTs 制成GNRs,这种方法通过控制CNTs 的长度和直径进而控制所需GNRs 的尺寸,从而制备出所需的各种规格GNRs,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得到的GNRs 边缘光滑。James [5]小组用高锰酸钾和硫酸混合处理CNTs,沿着一个轴心将纳米管打开可以得到宽度在100~500nm 的GNRs,如图3所示。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制备大量的GNRs,但是得到的GNRs 不是半导体,应用上有一定限制。 1.1.3钾气裂解CNTs 法 催化法是利用化学沉积或磁控溅射把催化的纳米颗粒分散到CNTs 的表面上,在某些特定的气体(如H 2)氛围下进行加热。在纳米粒子的催化下,气体分子会和CNTs 表面的碳原子反应而使得CNTs 裂解产生GNRs。这种方法相对比较简单,但是会影响产物的性质。后来,Kosynkin 等人用气态钾来做催化剂,在250℃真空环境下催化裂解CNTs,得到了边缘连接着钾的GNRs,用乙醇质子化处理后可以得到质量有所提高的边缘钝化的GNRs。 图2 电解CNTs 制备石墨烯过程示意图 [6] 图3 CNTs 逐级拉开形成GNRs 的示意图 [4] 1.1 切割CNTs 法 1.1.1电极切割CNTs 法 在非常高的电偏压下,碳纳米管(CNTs)会显示出超塑[5]。Kim K [6]等人提出了用电流诱发CNTs 裂解制备GNRs 的方法。在真空下,利用电极的移动,促使CNTs 外层裂解。如图2所示,在电极的移动下,通过对电偏压的控制使CNTs 外层被裂解,移除的内心成为一个新的CNTs,剩下的GNRs 完全悬浮在真空中。在图2 中,我们可以

石墨烯纳米带场效应管

石墨烯纳米带场效应管原理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专业 学生潘立丁S111411 指导教师石瑞英摘要:由于石墨烯的导带与价带之间没有能隙,做成晶体管器件时,很难实现开关特性,而且若要运用于现在普遍使用的逻辑电路,其金属性也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如何在石墨烯中引入能隙,成为了石墨烯晶体管器件制造的关键。本文主要关注的石墨烯纳米带场效应管,通过对肖特基势垒石墨烯纳米带场效应管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石墨烯纳米带场效应管这两种结构进行对比和分析来了解其主要特性。 关键词:石墨烯纳米带场效应管肖特基势垒 Abstract:Because there is no energy gap in graphene,it is very difficult to achieve on-off characteristic while use it to make transistors, and it is metallic behavior also have been a big problem if we want to use it in logical circuits. How to get an energy gap in grapheme has become the key point of the fabrication of grapheme transistors. This paper focus on graphene nanoribbon FETs, the comparison of two structures (GNR SBFET and GNR MOSFET) is used to analyze the main behaviors of graphene nanoribbon FETs. Key words:graphene nanoribbon field-effect-transistor schottky barrier 1、引言 石墨烯[1](Graphene)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平面薄膜,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的二维材料。2004年,石墨烯被成功地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石墨烯目前是世上最薄却也是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它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导热系数高达5300 W/m·K,高于碳纳米管和金刚石,常温下其电子迁移率超过15000 cm2/V·s,又比碳纳米管或硅晶体迁移率高,而电阻率只约10-6Ω·cm,比铜或银更低,为目前世上电阻率最小的材料。因为它的电阻率极低,电子传输的速度极快,因此被期待为可用来发展出更薄、导电速度更快的新一代电子元件或电晶体的材料。 2、石墨烯纳米带基本结构 目前已知可以在石墨烯中引入能隙的手段主要有:(1) 利用对称性破缺场或相互作用等使朗道能级发生劈裂,在导带与价带之间引入能隙。这主要通过掺杂、外加电场、化学势场等方式在双层石墨烯中引入对称破缺,实现人工调制能隙。 (2) 利用量子陷阱效应和边缘效应,通过形成石墨烯纳米结构(如纳米带)引入能

简述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成建构成

1、简述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的成建构成? 碳纳米管,又名巴基管,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径向尺寸为纳米量级,轴向尺寸为微米量级,管子两端基本上都封口)的一维量子材料。碳纳米管主要由呈六边形排列的碳原子构成数层到数十层的同轴圆管。层与层之间保持固定的距离,约0.34nm,直径一般为2~20 nm。并且根据碳六边形沿轴向的不同取向可以将其分成锯齿形、扶手椅型和螺旋型三种。其中螺旋型的碳纳米管具有手性,而锯齿形和扶手椅型碳纳米管没有手性。 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作为碳的第四种同素异形体,由于其准一维的管状纳米结构,以及独特的机械、电子传导、气体吸附等性质,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和研究,并已在多种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2、碳纳米管的性能由直径D和手性角θ来确定。已知碳纳米管单胞的手性矢量为C=na1+ma2 ,试推导碳纳米管直径D和手性角θ表达式。当(n,m)为(8,0),(8,4),(8,3)时判断碳纳米管类型。 CNTs的性能由它们的直径和手性角θ来确定,而这两个参数又取决于两个整数n和m值,Ch=na1+ma2,a1和a2为CNTs一个单胞的单位矢量。手性矢量形成了纳米管圆形横截面的圆周,不同的m和n值导致了不同的纳米管结构1,5。 碳纳米管依其结构特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扶手椅形纳米管(armchair form),锯齿形纳米管(zigzag form)和手性纳米管(chiral form)。碳纳米管的手性指数(n,m)与其螺旋度和电学性能等有直接关系,习惯上n>=m。当n=m时,碳纳米管称为扶手椅形纳米管,手性角(螺旋角)为30o;当n>m=0时,碳纳米管称为锯齿形纳米管,手性角(螺旋角)为0o;当n>m≠0时,将其称为手性碳纳米管。 根据碳纳米管的导电性质可以将其分为金属型碳纳米管和半导体型碳纳米管:当n-m=3k(k为整数)时,碳纳米管为金属型;当n-m=3k±1,碳纳米管为半导体型。

碳纳米管的性质与应用

碳纳米管的性质与应用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碳纳米管的结构特点,制备方法,特殊性质,由于碳纳米管独特性质而产生的广泛应用,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碳纳米管场发射复合材料优良性能 【前言】 自日本NEC科学家Lijima发现碳纳米管以来,碳纳米管研究一直是国际新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由于碳纳米管具有特殊的导电性能、力学性质及物理化学性质等,故其在许多领域具有其广阔的应用前景,自问世以来即引起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有许多科学家对碳纳米管进行研究,科研成果颇丰,尤其是碳纳米管在复合材料、储氢及催化等领域的应用。 【正文】 一、碳纳米管的结构 碳纳米管中碳原子以sp2杂化为主,同时六角型网格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弯曲,形成空间拓扑结构,其中可形成一定的sp3杂化键,即形成的化学键同时具有sp2和sp3混合杂化状态,而这些p 轨道彼此交叠在碳纳米管石墨烯片层外形成高度离域化的大π 键,碳纳米管外表面的大π 键是碳纳米管与一些具有共轭性能的大分子以非共价键复合的化学基础[1]。 对多壁碳纳米管的光电子能谱研究结果表明,不论单壁碳纳米管还是多壁碳纳米管,其表面都结合有一定的官能基团,而且不同制备方法获得的碳纳米管由于制备方法各异,后处理过程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表面结构。一般来讲,单壁碳纳米管具有较高的化学惰性,其表面要纯净一些,而多壁碳纳米管表面要活泼得多,结合有大量的表面基团,如羧基等。以变角X 光电子能谱对碳纳米管的表面检测结果表明,单壁碳纳米管表面具有化学惰性,化学结构比较简单,而且随着碳纳米管管壁层数的增加,缺陷和化学反应性增强,表面化学结构趋向复杂化。内层碳原子的化学结构比较单一,外层碳原子的化学组成比较复杂,而且外层碳原子上往往沉积有大量的无定形碳。由于具有物理结构和化学结构的不均匀性,碳

德国碳纳米管及石墨烯的发展概况

德国碳纳米管及石墨烯的发展概况 碳纳米管和石墨烯是世界材料行业飞速发展的产物,因为它们代表着更高的性能,更轻的质量,更可靠的环保责任。德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其后续大量的投入,已经让它成为世界上相关产品研发的领跑者。碳纳米管和石墨的发展前景虽被看好,但高昂的制备成本和较低的产量却严重遏制其大规模应用。 图为:单壁碳纳米管(左),多壁碳纳米管(右) 随着行业对于材料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材料的发展占空间逐渐走向萎缩,而高新科技材料将会取而代之成为行业选择的未来之路。众所周知,碳纳米管(CNTs)和石墨烯(graphene)及其复合材料因其卓越的电气及机械特性,已经在诸多领域,如光电,传感器,半导体器件,显示器,指挥,智能

纺织品和能量转换装置(例如,燃料电池,收割机和电池)等,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能。 从化学结构看,碳纳米管(CNTs)可以用作有机或无机半导体的替代物,但高昂的成本是目前限制其广泛用的最大难题。然而,碳纳米管作为一种新型材料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成本低廉化大规模生产。 在电子学应用领域(电磁屏蔽除外),碳纳米管最大的用途是导体。它不仅具有高电导率,其材料还能呈现透明状,使用起来非常灵活便于拉伸。因此可以取代ITO,用于制作显示器,触摸屏,光电与显示母线和其他产品。经实验证明,碳纳米管的迁移率高于硅,这就意味着碳纳米管可以用于制造快速转换晶体管。此外,碳纳米管能够用于制备高性能的大面积加工设备,如印刷设备,从而帮助提高生产工艺,并显著降低生产成本。碳纳米管还适用于制造超级电容器,其原理是通过利用电容和晶体管的功率密度来平衡电池的能量密度,从而达到弥合电池和电容器的差距的目的。 从目前发展程度来看,碳纳米管的最大挑战是材料纯度,设备制造,以及对其他设备材料(如适当的电介质)的需要。但毋庸置疑的是其无法超越的性能优点(比如高性能,灵活

石墨烯和纳米碳材料的导热性能的研究

石墨烯和纳米碳材料的导热性能的研究 Alexander A. Balandin 近年来,在科学领域和工程领域,人们越来越多地去关注导热性能好的材料。散热 技术已经成为电子工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话题,低维结构的材料在热传导方面显示 出了优异的性能。就导热能力而言,碳的同素异构体及其衍生品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室温下的碳材料的导热系数跨越了一个非常大的范围——超过了五个数量级——从导 热系数最低的无定型碳到导热系数最高的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在这里,我回顾一下以石 墨烯碳材料为热点的最近热性能的研究成果,碳纳米管和纳米级的碳材料在研究方面遇 到了不同程度的难题。在二维晶体材料方面,尤其是石墨烯,人们非常关注尺寸对热传 导的影响。我也描述了石墨烯和碳材料在电子传热机理上的应用前景。 实际生产应用和基础科学的发展表明了材料热性能研究的重要性。由于功耗散热水 平的提高,导热技术已经成为电子工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热点。对导热性能非 常好的材料的研究严重影响着下一代集成电路和3D 电子产品的设计进程。在光电子和 光子设备领域我们也遇到了类似的需要导热处理的问题。另外,电热能量转换技术需要 材料具有很强的抑制热扩散的能力。 材料的导热能力由其电子结构决定,所以一种材料热性能原理可以描述另外一种材 料的热性能现象。材料热性能的变化只是在纳米尺度上变化。由于声子散射边界的增多 或者声子色散的变化,纳米管和大多数晶体将不再传热。同时,对二维和一维晶体的热 传导理论的研究解释了材料内在优异的热传导性能的原因。二维晶体导热性能的差异意 味着不像非晶体那样,它恢复材料的热平衡不能仅仅靠晶体的非简谐振动,因为这不但 需要限制系统的尺寸,而且还需要掺杂进非晶体结构,这样才能符合热传导性能的物理 意义。这些发现引发了在低维系统中对傅里叶定律的实用性的非议。 碳材料具有非常多的同素异构体,在热性能方面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低位(如图, 1a )。碳材料不同的同素异构体的热传导率跨越了很大的一个范围——五个数量级—— 非晶碳的热导率为0.01W . mK ?1 ,在室温条件下金刚石或者石墨烯的热导率为大约

石墨烯纳米材料(论文)

《应用胶体化学》论文大作业 ——石墨烯纳米材料 姓名:杨晓 学号:200900111143 年级:2009级 2011-12-11

摘要:石墨烯是继富勒烯、碳纳米管之后发现的一种具有二维平面结构的碳纳米材料,它自 2004 年发现被以来,成为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科学等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石墨烯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存在的二维自由态原子晶体, 它是构筑零维富勒烯、一维碳纳米管、三维体相石墨等sp2 杂化碳的基本结构单元, 具有很多奇异的电子及机械性能。因而吸引了化学、材料等其他领域科学家的高度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石墨烯的性能特点、制备方法,着重对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介绍,对石墨烯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理化性质、国内外研究进展、石墨烯纳米材料的优缺点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石墨烯纳米材料复合物特性制备应用

目录 引言 (4) 一石墨烯纳米材料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4) 二石墨烯纳米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比较分析 (5) 2.1 石墨烯纳米材料的国内外研究 (5) 2.1.1 国外研究 (5) 2.1.2 国内研究 (8) 2.2 石墨烯纳米材料的国内外研究比较分析 (11) 三文献中石墨烯纳米材料的研究方案 (11) 3.1 聚乳酸/ 纳米羟基磷灰石/ 氧化石墨烯(PLA/n-HA/GO)纳米复合膜的制备及生物性 (11) 3.1.1 实验试剂 (11) 3.1.2 PLA/n-HA/GO纳米复合膜的制备 (11) 3.2 石墨烯负载Pt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氧还原性能[43] (12) 3.2.1 试剂和仪器 (12) 3.2.2 石墨烯负载Pt催化剂的制备 (12) 3.3 石墨烯的制备和改性及其聚合物复合的研究进展[44] (12) 3.3.1 石墨烯的制备 (12) 3.3.2 制备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14) 3.4 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45] (14) 3.4.1 石墨烯的制备 (14) 3.4.2 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 (15) 3.5 石墨烯的合成与应用[46] (16) 3.5.1 微机械分离法(micromechanical cleavage) (16) 3.5.2 取向附生法———晶膜生长(eqitaxial growth) (16) 3.5.3 加热SiC的方法 (17) 3.5.4 化学分散法 (17) 四结合胶体理论与性质比较分析各种石墨烯纳米材料的优缺点 (17) 4.1 石墨烯 (17) 4.2 氧化石墨烯 (18) 4.3 石墨烯/无机物纳米材料 (18) 4.4 石墨烯/聚合物纳米材料 (18) 五展望石墨烯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 (18) 参考文献 (20)

掺杂armchair石墨烯纳米带电子结构和输运性质的研究

第39卷第4期2011年8月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Fuzh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39No.4 Aug.2011 DOI:CNKI:35-1117/N.20110705.1543.017文章编号:1000-2243(2011)04-0533-06掺杂armchair石墨烯纳米带电子结构和输运性质的研究 安丽萍1,2,刘念华1,刘春梅1,刘正方1 (1.南昌大学高等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31;2.燕山大学物理系,河北秦皇岛066004) 摘要: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B/N掺杂对宽度为N a =3p+2=11的扶手椅(Armchair)型石墨烯纳米带电子结构和输运性质的影响.杂质的存在使得扶手椅型石墨烯纳米带的能隙增大,并在能隙中出现了一条局 域的杂质态能带,杂质的位置也影响其能带结构.另外,杂质的存在还引起输运过程中的电子共振散射,其特 点与掺杂种类、掺杂位置和结构对称性有关. 关键词:扶手椅型石墨烯纳米带;杂掺;电子结构;输运性质 中图分类号:O472文献标识码:A The study of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and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armchair graphene nanoribbons with dopant AN Li-ping1,2,LIU Nian-hua1,LIU Chun-mei1,LIU Zheng-fang1 (1.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Jiangxi330031,China; 2.Department of Physics,Yanshan University,Qinhuangdao,Hebei066004,China) Abstract: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and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armchair graphene nanoribbons(AG-NRs)with B/N dopant are studied by using the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It is shown that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dopant,there is an impurity band in the energy gap of armchair graphene nanor-ibbons and their energy gaps increase.The band structures depend also on the position of the dopant. In addition,the existence of the dopant yields resonant backscattering in the charge transport,whose features are strongly dependent on the types,the position of the dopant and the symmetry of the struc-ture. Keywords:armchair graphene nanoribbons;dopant;electronic structure;transport properties 单层石墨片的成功剥离和石墨烯纳米带(graphene nanoribbon)的成功制备引起了人们对此类碳基纳米 材料研究的极大热情[1-9].这种石墨烯纳米带具有类似碳纳米管(CNTs)的结构和量子限域效应,是潜在 的新一代微纳电子学的候选基础材料之一.石墨烯纳米带是具有一定宽度、无限长度的准一维带状石墨 烯,按照边缘的形状,可以分为锯齿型石墨烯带(zigzag-graphene nanoribbon,ZGNR)和扶手椅型石墨烯 带(armchair-graphene nanoribbon,AGNR).石墨烯纳米带的特性强烈依赖于它们的几何构型,通过控制 几何构型可将其调制成金属或能隙宽度依赖于纳米带宽度的半导体[10],这在能带工程中非常有用. 另外,石墨片和石墨烯纳米带在最初的制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缺陷,如拓扑缺陷、空位、吸 附原子和替位式杂质,这些缺陷的存在会影响其结构和性能[5-9,11-20].类似于传统半导体,如在锯齿型石 墨烯带中掺B/N,将产生受主(施主)杂质能级,实现金属和半导体的转变,而且随着杂质原子在纳米带 中位置的不同,将会发生受主与施主的转变[13].另外,由石墨烯裁制而成的微纳电子器件一般都是在有 限偏压下工作,有必要研究偏压下石墨烯纳米带的电子输运情况.本工作旨在探讨宽度为N a=3p+2=11 的扶手椅型单层石墨烯纳米带的掺杂效应,利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B/N掺杂对扶手椅型石墨烯纳米带 电子结构和输运性质的影响. 收稿日期:2010-10-27 通讯作者:安丽萍(1975-),讲师,E-mail:fox781209@sina.com.cn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832005)

德国碳纳米管及石墨烯的发展概况

德国碳纳米管及石墨烯 的发展概况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德国碳纳米管及石墨烯的发展概况 碳纳米管和石墨烯是世界材料行业飞速发展的产物,因为它们代表着更高的性能,更轻的质量,更可靠的环保责任。德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其后续大量的投入,已经让它成为世界上相关产品研发的领跑者。碳纳米管和石墨的发展前景虽被看好,但高昂的制备成本和较低的产量却严重遏制其大规模应用。 图为:单壁碳纳米管(左),多壁碳纳米管(右)随着行业对于材料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材料的发展占空间逐渐走向萎缩,而高新科技材料将会取而代之成为行业选择的未来之路。众所周知,碳纳米管(CNTs)和石墨烯(graphene)及其复合材料因其卓越的电气及机械特性,已经在诸多领域,如光电,传感器,半导体器件,显示器,指挥,智能纺织品和能量转换装置(例如,燃料电池,收割机和电池)等,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能。 从化学结构看,碳纳米管(CNTs)可以用作有机或无机半导体的替代物,但高昂的成本是目前限制其广泛用的最大难题。然而,碳纳米管作为一种新型材料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成本低廉化大规模生产。 在电子学应用领域(电磁屏蔽除外),碳纳米管最大的用途是导体。它不仅具有高电导率,其材料还能呈现透明状,使用起来非常灵活便于拉伸。因此可以取代ITO,用于制作显示器,触摸屏,光电与显示母线和其他产品。经实验证明,碳纳米管的迁移率高于硅,这就意味着碳纳米管可以用于制造快速转换晶体管。此外,碳纳米管能够用于制备高性能的大面积加工设备,如印刷设备,从而帮助提高生产工艺,并显着降低生产成本。碳纳米管还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