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公布的《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无形资产》和我国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之间的差异比较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试作浅析,与会计界同仁商讨。

无形资产的定义不同

我国无形资产准则认为,无形资产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商誉等。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认为,无形资产指用于商品或劳务的生产或供应,出租给其他单位、或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资产。我国无形资产准则把无形资产的本质属性确定为非货币性长期资产,不区分是否可辨认,即无形资产包括可辨认无形资产,如土地使用权、商标权,也包括不可辨认无形资产,如商誉。而国际会计准则把无形资产的本质属性确定为可辨认非货币资产。也就是说,不可辨认非货币资产不属于无形资产,如商誉。

两者之所以产生这种差异,主要原因在于国际会计准则可以把商誉放在《国际会计准则第22号——企业合并(1998年修订)》中予以规定,而我国还没有类似准则。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都认为:自创商誉由于成本不能可靠计量,而不予以确认;企业合并中产生的商誉则可以确认,并在一定期间摊销。商誉是一种综合性、组合性无形资产,又只有在企业合并中才能予以确认,所以,可以从无形资产中分离出来,在报表上单独列示。这既符合会计信息清晰性原则,又符合重要性原则。

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不同

我国无形资产准则对外购无形资产、换入无形资产、投资者投入无形资产、债务重组取得无形资产、接受捐赠取得无形资产、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作了规定,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对单独获得、作为企业合并的一部分获得、以政府补助的形式获得、资产交换获得、内部产生的无形资产作了规定。两者认为,无形资产应以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在具体内容上,不同之处如下:

1.我国会计准则没有对企业合并的一部分获得、以政府补助的形式获得无形资产作出规定

由于企业合并中产生的无形资产,以政府补助的形式获得无形资产都涉及到要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价。而我国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交易还未形成活跃的市场,公允价值还不能广泛地用于资产计价,政府在制定会计准则方面往往采取了较为稳健的做法。

2.内部产生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差异较大

我国无形资产准则规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国际会计准则认为,研究与开发应予区分;研究阶段不会产生应予确认的无形资产,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在其发生时确认为费用;开发阶段,符合一定条件,企业可确定一项无形资产,并证明该资产将产生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这是因为项目的开发阶段比研究阶段进了一步。

研究与开发支出是费用化,还是资本化,本来就是无形资产价值计量的一个难点、焦点。我国将研究与开发支出确认为当期费用,与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业务管理能力不高、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公信力不强有密切关系。但是这样的会计信息,是以牺牲相关性来换取可靠性。随着我国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笔者认为,至少上市公司应在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方面更多反映公司在研究

与开发方面的信息,使得投资者对公司革新活动所产生的效益进行客观的评价。

3.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没有对投资取得、捐赠取得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作出规定

我国无形资产会计准则规定,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以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但企业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以该无形资产在投资方的账面价值作为入账价值。还规定,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如果捐赠方提供了有关凭据的,按凭据上标明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确定;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借助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或市场价格来确定。国际会计准则对上述两项没有作出具体规定,是考虑到规范的会计市场中,财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高,可以依据会计基本原则进行确认。有可靠成本的,以成本确认,没有可靠成本的,以公允价值确认。我国以协议价、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是因为我国还未形成无形资产交易的活跃市场,交易价格不公允,无法按公允价值来反映无形资产的真正价值,仍然是以牺牲相关性来换取可靠性,充分体现了政策制定方面的稳健原则。但是协议价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计价基础,在当前“一股独大”、评估中介机构公信力不强的环境下,上市公司很容易通过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技术入股、母公司无偿输血,来操纵公司经营业绩。在当前环境下,只有加强上市公司监管,严格财务信息的披露制度,提高中介机构的审计、评估质量,进一步规范市场机制,减持国有股,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而采用国际惯例,普遍推行公允价值计量基础。

4.不同类资产交易方面的规定不同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通过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有关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规定确定。不涉及补价的,换入无形资产应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支付补价的,换入无形资产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收到补价的,换入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应按公式计算确定。

国际会计准则规定,无形资产与不同类无形资产或其他资产的交换或部分交换而取得,这些无形资产的成本应以收到的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该公允价值等于所放弃资产的公允价值经过转出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调整后的数额。

无形资产的后续支出、后续计量规定不同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无形资产的后续支出应在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国际会计准则规定,无形资产在其购置或完成后发生的支出应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

国际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的基准方法是:以无形资产的成本减去累计摊销额和累计减值损失后的余额进行计价;允许选用的处理方法是,以重估价进行计价,即重估日的公允价值减去随后发生的累计摊销额和随后发生的累计减值损失后的余额。我国无形资产准则不允许企业对无形资产进行重估。

如果不解决无形资产后续重估问题,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账面金额会重大地背离资产负债表日该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尤其是实际价值高于账面金额时),相比之下,在面对未来国际产权交易时,我国的企业很可能会处于劣势。在加入WTO后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仍然采用过于谨慎的做法,以得到财务报告收益表的高可靠性,显然不符合当前新经济、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贸易一体化的浪潮。

无形资产的摊销不同

1.摊销期限

我国无形资产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有效年限、受益年限三个期限的较短者中进行摊销。如果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没有规定有效年限,则摊销期不超过10年。

国际会计准则规定,无形资产的应折旧金额应在其使用寿命的最佳估计期限内系统地摊销。同时,国际会计准则指出,存在一个可以予以反驳的假定,即无形资产自可利用之日起,其使用年限不超过20年。

2.摊销方法

我国无形资产会计准则规定,只能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国际会计准则规定,所使用的摊销方法应反映企业消耗无形资产的经济利益的方式,摊销方法包括直线法、递减余额法、生产总量法。

3.残值

我国无形资产会计准则规定,残值只能为零。国际会计准则规定,残值假定为零,但同时指出,符合一定条件,残值可以不为零。

上述三方面的差异,体现出了国际会计准则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便于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可靠。我国的规定,则灵活性不够,刚性有余,操作性更强,不需要较高的职业判断,也减少了人为操纵利润的可能。在当前环境下,减少人为活动的余地,有利于会计信息的真实,同时也体现出制定者简化会计核算、突出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强烈愿望。

无形资产的披露不同

我国无形资产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披露下列与无形资产有关的信息:1.各类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

2.各类无形资产当期期初和期末余额变动情况及其原因。

3.当期确认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而国际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披露的规定,分一般、不要求提供比较信息、财务报表还应披露如下内容、研究与开发支出、其他信息五部分,提出了非常细致的要求,对应披露的内容也规定得非常详细。我国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要求则简单得多。

[中英对照名人名言]国际会计准则中英对照

[中英对照名人名言]国际会计准则中英对照 为了方便学生学习中外名人名言,现在很多的名人名言都中英对照两个版本,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中英对照名人名言的内容,希望你喜欢! 中英对照名人名言语录 Work makes the workman. 勤工出巧匠。 Between two stools one falls to the ground. 脚踏两头要落空。 Sow nothing, reap nothing. 春不播,秋不收。 By reading we enrich the mind; by conversation we polish it. 读书可以使我门的思想充实,谈话使其更臻完美。 Pain past is pleasure. 过去的痛苦即快乐。 The voice of one man is the voice of no one. 一个人的声音没有力量。 A great ship asks for deep waters. 大船要走深水。 Better to light one candle than to curse the darkness.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燃起蜡烛。 The shortest answer is doing. 最简短的回答就是行动。 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 成功的秘诀就是四个简单的字:多一点点。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g. 天生我才必有用。 Difficult circumstances serve as a textbook of life for people. 困难坎坷是人们的生活教科书。中英对照名人名言摘抄 Whil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hope. 有生命便有希望。 To an optimist every change is a change for the better. 对于乐观者总是越变越好。 Never underestimate your power to change yourself! 永远不要低估你改变自我的能力! Storms make trees take deeper roots. 风暴使树木深深扎根。 A bold attempt is half success. 勇敢的尝试是成功的一半。 All things are difficult before they are easy. 凡事必先难后易。 Nothing is impossible to a willing heart. 心之所愿,无事不成。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的改进及国际比较分析

内容摘要:财政部于2月15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以下简称新准则),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准则从规范范围、确认、计量、披露等方面对存货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披露进行了说明和规定。本文就新存货准则与财政部于2001年11月9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存货》(以下简称旧准则)的变化差异做个具体的比较分析,同时就新存货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及其他几个国家关于存货的相关规定做了国际比较分析。关键词:存货;存货准则;比较一新旧准则的比较分析(一)总体评价1 结构层次更为简洁和明晰。将原来本属于计量范畴的内容(包括:初始计量、采购成本、加工成本等)单列并入“计量”一章进行阐述,相较于旧准则,新准则各部分间关系更为明晰紧凑。且在其中强调依据基本准则制定存货准则,突出了基本准则的核心地位。。2 内容体现出与国际会计准则的高度趋同。这包括修正了存货的定义(存货的“为出售”这一特征得到加强)、不再将商品流通企业的存货成本计算单列、改革了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等。3 语言使用上更加精练、规范,剔除了不必要的赘语。这包括存货的定义中“正常生产”改为使用“日常生产”、不再使用“会计核算”,改称为“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对存货内容不再使用列举法,概以“存货”、将“费用”称为“损益”等。(二)具体比较1 框架比较。旧准则包括引言、定义、确认、初始计量、披露、附则等13项。新准则只包括总则、确认、计量、和披露四章。较之于旧的会计准则,层次更为简洁明了。主要变化在于将关于存货成本计量的内容(包括:初始计量、采购成本、加工成本等)统一归入并入“计量”一章进行阐述。这一结构上的调整,使新准则整体框架更为紧凑明了。2 关于准则适用范围:旧准则排除了四项不适用存货准则的内容::(1)因建造合同而形成的在建工程;(2)农业企业收获的农产品和采掘企业开采的矿产品;(3)牲畜等与农业活动有关的生物资产;(4)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存货的初始计量。新准则只排除了消耗性生物资产和在建工程两项内容,新准则适用范围更广。《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明确表示收获的农产品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新存货准则规范的存货范围更为广泛。3 主要变化内容:基本上新准则只对旧准则进行内容和结构上的调整和梳理,在确认、计量和披露方面一些主要大的变化有:1〉新准则不再单独规定商品流通企业存货成本(初始采购成本)的计量问题。而旧准则则单列规定商品流通企业的存货采购成本不包括运输费、保险费、装卸费等并应计入期间费用。旧准则的规定主要是为了考虑流通企业成本的特殊性及与《行业会计制度》过渡的需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这点规定已无必要。特别是一些企业跨行业经营,自身具有庞大的物流、销售网络和业务,已经难从业务以区分流通企业和制造业差别。2〉对存货管理办法进行了改革。新准则不再允许采用后进先出法和移动平均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从理论上讲,先进先出法更能体现存货成本流和实物流的一致性。且企业采用后进先出法,再改用其他方法时,在中国可以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宏观环境下,对企业的影响一般不会太大。但对一些特定企业,特别是存货较多、周转率低的公司,短期内还是会出现毛利率和利润的不正常波动的。新准则此点改革意在减少存货计价方法的可选择性,降低依据存货计价方法调节利润的弹性。[!--empirenews.page--]3〉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成本确认方法不同。新准则规定,投资者投入的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即应当按公允价值来确定存货的成本。而原准则规定,投资者投入的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各方确定的价值确定。原准则对投资者投入的存货成本,人为可操纵性很强,容易造成存货资产不实。4〉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摊销方面规定不同。新准则规定,企业只能采用一次转销法或五五摊销法两种方法对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进行摊销,记入相关资产的成本货当期损益。原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系统合理的方法对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进行摊销,记入成本费用。可选用的方法有一次转销法或五五摊销法等。新旧准则的变化防止了利用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摊销方法的变化,多计提或少计提费用,减少了人为操纵利润的空间。5〉新准则允许将用于存货生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新准则规定,应计入存货

最新国际会计准则IAS14

目录 一、概述 二、目的 三、范围 四、定义 五、确定应报告分部 六、分部会计政策 七、披露 八、生效日期 二、目的 本准则的目的是为按分部报告财务信息(关于企业生产不同类型产品和劳务以及企业不同地区经营的信息)制定原则,以帮助财务报表使用者: (1)更好地理解企业以往的业绩; (2)更好地评估企业的风险和收益; (3)从整体上对企业做出更有根据的判断。 许多企业提供系列产品和劳务,或在具有不同的利润率、发展机会、未来前景和风险的地区经营。关于一个企业产品和劳务的不同类型以及在不同地区经营的信息(常称作分部信息),对于评估多种经营或跨国经营企业的风险和收益是相关的,但这些信息可能不能根据总数据确定。因此,分部信息被普遍地认为对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要是必须的。

三、范围 1.本准则适用于遵从国际会计准则的整套公布的财务报表。 2.正如《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列报》所规定的那样,一整套财务报表包括一份资产负债表、收益表、现金流量表和一份表明权益变动的报表以及附注。 3.本准则适用于其权益或债务证券公开交易,以及正处于在公开证券市场上发行权益或债务证券过程中的企业。 4.如果,一个证券不公开交易的企业遵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则鼓励其自愿按分部披露信息。 5.如果一个证券不公开交易的企业选择在遵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中自愿地披露部分信息,则该企业应完全遵从本准则的要求。 6.如果一份财务报告既包括证券公开交易的企业的合并财务报表,也包括母公司或一个或多个子公司的单独财务报表,分部信息只需以合并财务报表为基础列报。如果子公司本身就是证券公开交易的企业.则它应在其本身的单独财务报告中列报分部信息。 7.类似地,如果一份财务报告既包括证券公开交易的企业的合并财务报来,也包括该企业在其中拥有财务权益并按权益法核算的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单独财务报表,分部信息只需以该企业的财务报条为基础列报。如果按权益法核算的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本身就是证券公开交易的企业.则它应在其本身的单独财务报表中列报分部信息。 四、定义 其他国际会计准则的定义 8.本准则使用的下列术语,具有《国际会计准则第8号-当期净损益、重大错误和会计政策的变更》和《国际会计准则第18号-收入》所规定的含义: 经营活动.指企业主要产生收入的活动以及不是投资或融资活动的其他活动。 会计政策,指企业编报财务报表时采用的特定原则、基础、惯例、规则和做法。 收入,指企业本期正常活动中形成的、导至权益增加(不包括投资者出资所导致的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产业分部和地区分部的定义 9.本准则使用的术语“产业分部”和“地区分部”具有下列含义: 产业分部,相一个企业可区分的组成部分,该组成部分提供单项产品或劳务,或一组相关的产品或劳务,并且承担着不同于其他产业分部所承担的风险和收益。在确定产品和劳务是否相关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 (1)这些产品或劳务的性质; (2)生产过程的性质; (3)这些产品或劳务对应的客户的类型或类别; (4)销售这些产品或提供劳务所使用的方法; (5)(如果适用的话)管理环境的性质,如银行、保险或公共事业。 地区分部,指一个企业可区分的组成部分,该组成部分在一个特定的经济环境内提供产品或劳务,并且承担看不同于在其他经济环境中经营的组成部分所承担的风险和收益。在确定地区分部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 (1)经济和政治情况的相似性; (2)在不同地区的经营之间的关系; (3)经营的接近性; (4)某一特定地区与经营相关的特定风险;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分析(最新整理)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分析 【摘要】上市公司执行新准则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是否存在着差异及差异存在原因是什么, 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我国会计环境对差异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同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会计准则;趋同;比较;会计环境 【Abstract】Listed companies implement new standard marks the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in our country. China's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if there is a difference and difference existence the reason, this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nd analyses the reasons of the existence of differences between accounting environment,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Accounting standards; Convergence; Compare; Accounting Environment

一、绪论 由于所处的经济环境不同,世界各国制定的会计准则存在很大差异。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融资活动日益频繁,地区性经济集团以及跨国经营的会计师事务所逐渐增多,各国之间会计准则的巨大差异已成为国际资本流动和资源有效配置的障碍。加快会计标准的国际化进程成为会计领域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 二、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表现 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客观环境和特点,审慎处理了和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关系,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一)结构趋同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构成。基本准则是纲,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筹驾驭作用,相当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具体准则是目,是依据基本准则原则要求对有关业务或报告做出的具体规定,现有具体准则已经基本涵盖了所有的业务内容;应用指南是补充,是对具体准则的操作指引,类似于与各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一并发布的实施指南以及相关的解释公告。可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结构上已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二)具体准则趋同 1.将公允价值引入新会计准则体系。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较侧重公允价值的应用,而我国原有会计准则几乎不涉及公允价值。考虑到我国市场发展的现状,修订后的新准则体系中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 2.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第6条规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加以确定。控制是指一个企业能够决定另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另一个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这些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财务报表》的规定一样,都强调了实质控制。另外,新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所依据的基本合并理论也由侧重母公司理论转向侧重实体理论。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关于中小主体确认和计量原则调查问卷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s)运用于中小主体(SMEs)国际准则确认和计量原则方面可能修正所做调查问卷。尽管各国法律、规章和实务对中小主体定义各不相同,有些国家所指中小主体可能是指或包括特别小规模公司,而不考虑其是否向外部使用者公开通用财务报表。本问卷中中小主体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主体:(1)没有公众受托责任(do not have public accountability);(2)向外部使用者公开通用财务报表。那些仅向所有者-管理层或税收目或非证券监管目提交财务报表小规模主体不在本问卷所称“中小主体”范畴之列。 问题1:哪些方面确认和计量原则,对中小主体而言,可予以简化?请相应指出: ·中小主体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特定确认或计量问题; ·产生上述确认或计量问题交易或事项; ·为什么上述情况构成一个问题;以及 ·应如何解决该问题? 附录A罗列了一些人认为会导致中小主体确认和计量方面问题。对应于每一个项目,如果您认为它是一个问题,请在阐明理由时指出您是否认为: (1)会计信息使用者不会使用或不会从此类信息中获益; (2)中小主体遵循这些确认和计量原则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3)审计人员对此类信息进行审计成本过高; (4)对中小主体而言计量太过复杂; (5)该确认或计量原则运用会导致对报告收益或资产不利影响; (6)其他原因(请说明)。 以上仅是列示了一些人争论认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特定确认或计量原则构成中小主体确认或计量问题原因。理事会并不认为上述每一个原因都可能表明会产生问题。例如,当某主体遇到复杂交易时,计量复杂性可

国际会计准则第01号-财务报表列报

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列报 ( 1997年修订) 目的 本准则的目的在于规定通用财务报表编制的基础,以确保企业自身的财务报表与其前期的财务报表以及其他企业的财务报表相互可体要求,提供了有关财务报表结构的指南,还提出了财务报表列报内容的最低要求。具体交易和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披露在其他国 范围 1.本准则适用于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编报的所有通用财务报表的列报。 2.通用财务报表,指意在满足那些不能要求报告符合其特定信息需求的使用者需要的那类财务报表。通用财务报表包括单独提供务报表。本准则对简明的中期财务信息不适用。本准则一视同仁地适用于单个企业的财务报表和企业集团的合并报表。不过,只要财务报表各自的编制基础,本准则并不阻止在同一份文件中,依据国际会计准则列报合并报表,而依据国家会计准则要求列报母公 3.本准则适用于包括银行和保险企业在内的所有类型的企业。与本准则的要求一致且针对银行和类似金融机构的附加披露要求,报表中的披露》中规定。 4.本准则使用适合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的术语,因而公共部门经营企业可运用本准则的要求。打算运用本准则的非盈利、政府和特定项目以及对财务报表本准则的说明。这类企业也可能需要提供一些财务报表的额外信息。 财务报表的目的 5.财务报表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济业务的结构性财务描述。通用财务报表的目的是提供有助于广大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有关企还反映企业管理部门对受托资源保管工作的结果。为达到该目的,财务报表应提供有关企业下列方面的信息: (1)资产; (2)负债; (3)权益; (4)收益和费用,包括利得和损失; (5)现金流量。 这些信息,连同财务报表附注中的其他信息,有助于使用者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尤其是产生现金等价物的时间和确定性。 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6.企业的董事会和(或)其他管理机构对其财务报表的编制负责。

国际会计准则框架翻译

1 目的和地位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框架是用于财务报表的编制及呈报,它描述了用于编制财务报表的基本概念。该框架作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制定会计准则的指南,同时也作为那些不由国际会计准则或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解释直接解决的会计问题的指南。 在没有标准或解释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处理交易的时候,管理层必须使用其判断力来建立和应用会计政策以此确保信息是相关可靠的。在做出此种判断的时候,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要求管理层认真考虑框架中关于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的定义,确认标准和计量的概念。 2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框架 框架包括: >财务报告的目标 >确定对财务报表有用的信息的质量特征 >定义财务报表的基本要素,以及这些要素在财务报表中的确认和计量。 >提供资本保全的概念 3 通用财务报表 该框架涉及通用财务报表。要求业务主体(无论是私营部门还是公共部门)至少每年编报一次通用财务报表,以满足众多外部使用者对信息的共同需要。因此,该框架不必涉及专用财务报告,例如为税务机关编制的报告、为政府管理部门编制的报告、编制与证券发行有关的招股说明书以及编制与企业合并相关的报告。 3.1 使用者及其信息需求 财务报表的主要使用者是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雇员、贷款人、供应商和其他商业债权人、顾客、政府及其机构与公众。所有这些类别的使用者都是依靠财务报告来帮助他们作出决策。 该框架认为,因为投资者是企业风险资本的提供者,所以满足投资者需求的财务报告也会满足其他使用者的一般财务信息需求。所有这些用户群体共同关注的是一个企业创造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以及产生这些未来现金流的时间性和确定性。 该框架提醒财务报告并不能提供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时可能需要的所有信息,一方面,财务报告反映的是过去事件的财务影响,而大多数财务报告使用者所做出的决策是与未来相关的。另一方面,财务报告仅提供了其使用者有限的非财务信息。 虽然财务报告不能满足用户群的所有信息需求,但是通用财务报告致力于满足所有使用者共同的信息需求。 3.2 财务报告的责任 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编制和呈报负有主要责任。 3.3 财务报告的目标 财务报表的目标是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变动方面的信息,这种信息对于很大一批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是有用的。 财务状况:企业的财务状况受其所控制的经济资源、其财务结构、其资金流动性和偿债能力以及其适应所处经营环境变化的能力的影响。财务状况表列示了此类信息。 经营业绩:经营业绩是一个企业在已投入的资源上赚取利润的能力。关于利润数额变动的信息有助于预测企业在现有资源基础上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同时还有助于预测企业利用可能投资的额外资源获取潜在额外现金流的能力。该框架说明,关于经营业绩的信息主要在综合收益表中提供。 财务状况变动:财务报告的使用者获取企业在报告期从事投资、筹资和经营活动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评估企业如何产生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以及企业如何使用这些现金流。现金流量表提供了这类信息。 附注和附表:财务报告也包括附注和附表以及其他信息(a)对财务状况表和综合收益表有关项目的解释,(b)对影响企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披露,(c)对没有在财务状况表中确认的所有资源和义务的解释。 4 潜在假设 该框架列明了财务报告的潜在假设。 权责发生制:交易和其他事项的影响应当在它们发生时而不是当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收到或支付时加

国际会计准则第11号

国际会计准则第11号--建筑合同 国际会计准则第11号 (1993年12月修订) 目的 本号准则旨在对与建筑合同有关的收入与成本的会计处理作出规定。 由于建筑合同所从事的活动的性质,使得合同规定的活动的开始日期与活动的完成日期隶属于不同的会计期间。因此,建筑合同会计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将收入与成本分配于开展建筑工程的不同会计期间。 在确定何时在损益表中将合同收入和合同成本确认为收入和费用时,本号准则使用了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结构中所建立的确认标准。本号准则也为应用这些标准提供实务方面的指导。 范围 1.本号准则适用于建筑商财务报表中关于建筑合同的会计处理。 2.本号准则替代于1978年批准的国际会计准则第11号建筑合同会计. 定义 3.本号准则所使用的下列术语,具有特定含义: 建筑合同,是指为了建造一项资产或者一项在设计上、工艺上、功能上以及最终目的或用途上相互关联或依赖的资产的组合项目而专门签订的合同。 固定造价合同,是指建筑商同意按固定造价或固定单价结算工程价款的合同,这类合同有时还带有成本上升的条款。 成本加成合同,是指建筑商在补偿了合同所允许的或用其他方式确定的成本的基础上,再按上述成本计算的一定百分比或一笔定额收取费用的合同。 4.建筑合同可以为建造一项资产而签订,诸如建造桥梁、建筑物、水坝、管道、道路、船舶或隧道等。建筑合同也可能涉及建造几项在设计上、工艺上、功能上以及最终目的或用途上相互关联或依赖的资产,这类合同的例子包括建造提炼装置和其他厂房或设备的复杂部件。 5.为本号准则的目的,建筑合同还包括以下两项: (1)与建造资产直接有关的提供劳务的合同,例如提供项目管理人员和设计师的服务; (2)拆除或重建资产的合同以及拆除资产后修复环境的合同。

最新国际会计准则ias23

目录 1 概述 2 目的 3 范围 4 定义 5 过渡性规定 6 生效日期 二、目的 本号准则旨在说明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本号准则通常要求将借款费用立即予以费用化,然而,作为所允许的备选处理方法,本号准则也允许将那些可直接归属于相关资产的购置、建造或生产的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 三、范围 1.本号准则适用于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 2.本号准则替代于1983年批准的国际会计准则第23号“借款费用的资本化”。 3.本号准则不涉及权益(包括不属于负债的优先股资本)的实际成本或估算成本。 四、定义 4.本号准则所使用的下列术语,具有特定的含义: 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借入资金有关的利息和其他费用。 相关资产,是指须经过较长准备期才能达到可以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资产。 5.借款费用可以包括: (1)银行透支、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的利息;

(2)与借款有关的折价或溢价的摊销; (3)安排借款所发生的附加费用的摊销; (4)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第17号“租赁会计”确认的与融资租赁有关的财务费用; (5)作为利息费用调整的外币借款产生的汇兑差额部分。 6.相关资产的例子,有需要较长准备期才能将其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制造车间、电力设备和物业投资。其他的投资,以及常规性生产或生产周期较短且重复大量生产的存货,则不是相关资产。那些在购置时就已有预定用途或准备销售的资产也不是相关资产。 借款费用基准处理方法 确认 7.借款费用应于它们发生的当期确认为费用。 8.在基准处理方法下,借款费用应在发生的当期确认为费用,而不管借款是如何运用的。 揭示 9.财务报表应提示为借款合用所采用的会计政策。 借款费用所允许的备选处理方法 确认 10.借款费用应在发生的当场确认为费用,除非按第11段的要求已达到可资本化的程度。 11.直接归属于相关资产的购置、建造或生产的借款费用,应作为该项资产成本的一部分予以资本化。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的金额应按本号准则确定。 12.在所允许的备选处理方法下,直接归属于某项资产的购置、建造或生产的借款费用,应包括在该项资产的成本之中。当借款费用可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并且该费用能够可靠地计量时,应将其作为资产成本的一部分予以资本化。其他借款费用应在其发生的当期确认为费用。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 13.直接归属于相关资产的购置、建造或生产的借款费用,是指那些如果不为相关资产发生支出即可避免的借款费用。当企业专门为获得某项指定的相关资产借入资金时,与该相关资产直接相关的借款费用就很容易认定。 14.要确认特定借款和相关资产之间的直接关系,以及要确定哪些是可避免的借款可能会比较困难。例如,当企业的融资活动集中调配时,就会发生此困难。当集团使用一系列债务工具以不同利率借入资金,同时根据不同的基础将这些资金借给集团内其他资本化的开始企业时,也会产生困难。其他复杂性来源于集团在高通货膨胀经济条件下经营,使用外币借款或与外币有关的借款,以及来源于汇率的变动。因此,确定直接归属于相关资产的购置的借款费用金额是困难的,需要进行判断。 15.对于专门为获取某项相关资产借人的资金,符合资本化条件而计入该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的金额,应为借款期内发生的实际借款费用,减去该借款用于临时投资所带来的任何投资收益。 16.对某项相关资产的筹资安排,可能使企业获得借入资金,并且在该资金的一部分或全部用于相关资产的开支之前,已发生了有关的借款费用。在这种情况下,资金往往在用于相关资产的开支以前,用作临时投资。在确定本期应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的金额时,应从所发生的借款费用中扣除这种借入资金带来的全部投资收益。 17.对于不是专门为获取相关资产而借入和使用的资金,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的金额,应采用将资本化比例乘上发生在该项资产上的支出的方式来确定。资本化比率应是借款费用相对于企业当期尚未偿还的所有借款,而不仅仅是为获得某项资产而专门借人的借款

中国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分析

从2003年末至2004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出了多项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并对多项现行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中国要发展经济,就 从2003年末至2004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出了多项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并对多项现行国际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 中国要发展经济,就必须融入国际经济潮流中,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自然就应该走向国际化。 与此同时,为了与国际准则更好地协调与接轨,我国财政部也正积极地酝酿这方面的改革。 在众多的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中。 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和39号-金融工具无疑是最引入关注的。 尽管该准则在国际准则此次修订之前已经生效,但该准则十分复杂,很难应用。 而对于中国会计准则来说,这是全新的准则,并代表了对于金融工具会计的重大改变。 所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包括金融衍生工具,都需要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而其中广泛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 为交易而持有以及其他指定的金融工具。 其公允价值的变动都计入利润表。 在实务中,很可能会产生极大的应用问题。 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其他持有各类金融工具的企业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而盈利亦可能波动频繁。 限于篇幅本文仅以“商业债券投资核算”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二者的差异分析。 债券投资是商业银行一项重要资产,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债券投资的核算,对于商业银行规范管理、防范风险、增强透明度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债券市场的稳步发展,商业银行债券投资迅速增长。

但债券投资核算明显滞后,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关规定有着显著的差异。 因此,充分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合理成分,改革和完善商业银行债券投资的核算,不仅是推动商业银行会计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重要步骤,也是提升商业银行债券投资核算水平,增强透明度,加强风险管理,促进债券投资业务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试图通过对《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有关债券投资规定的对比分析,提出中国商业银行债券投资核算的改革取向。 一、债券投资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平衡收益与风险的重要工具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企业,既要吸收存款,又要通过发放贷款、同业拆放或购买债券等形式,将所吸收的资金有效地加以运用,以赚取合理的利差。 同时,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强调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并通过有效的资产组合,去化解风险,提高收益。 贷款无疑是银行资金运用最重要的手段,但是贷款的发放不仅要有客户需求,而且要充分考虑到贷款的风险。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贷款质量不高。 呆坏帐多的现状,说明贷款风险很大。 而债券投资相对于贷款而言,虽然名义收益率相对较低,但其风险较小,收益稳定。 相对于存放和拆放资金而言,收益又较为可观。 而且,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通过期限匹配,可以保持债券投资较好的流动性,以满足流动性管理的需要。 因此,债券投资的特点决定了银行在没有即时和可靠的贷款投放渠道的情况下,为了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 必然会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债券市场,通过购买债券,取得相对稳定的收益。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的一般列报和披露》中文简介

附件1: 《一般列报和披露(征求意见稿)》中文简介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以下简称“理事会”)于2019年12月发布了《一般列报和披露(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0年6月30日。现将征求意见稿简要介绍如下: 一、修订背景 作为理事会“促进财务报告更好地沟通”工作内容之一,理事会开展了主要财务报表研究项目。本征求意见稿中的建议是主要财务报表项目的部分内容,旨在回应利益相关者,尤其是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业绩报告开展研究项目的强烈要求。 二、主要内容 征求意见稿包括理事会关于改进财务报表信息沟通的建议,主要聚焦损益表的业绩信息。同时,理事会也建议对现金流量表和财务状况表进行有限的修改。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包括: 1. 以一项新准则替代《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列报》,新准则由两部分构成: (1)对财务报表列报和披露的新规定; (2)沿用《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列报》

的有关规定,仅对措辞做有限改动。 2. 对其他准则的修改建议: (1)《国际会计准则第7号——现金流量表》; (2)《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2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 (3)《国际会计准则第33号——每股收益》; (4)《国际会计准则第34号——中期财务报告》; (5)《国际会计准则第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 (6)《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金融工具:披露》。 三、征求意见的主要问题 (一)关于损益表的结构。 表1(见下页)是主体应用本项目修订建议而编制的损益表摘要,该主体不以投资作为其主要业务活动,也不以为客户提供融资作为其主要业务活动。 征求意见稿建议,主体在损益表中列报以下新的小计金额(表1中阴影部分): (1)经营损益; (2)经营损益以及来自一体化的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收益和费用; (3)息税前损益。

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

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不动产、厂房和设备 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 (1993年12月修订) 目的 本号准则的目的是规定不动产、厂房和设备的会计处理。 不动产、厂房和设备的会计的基本问题是资产确认的时间、其帐面金额的确定、与它们有关的需确认的折旧费用,以及对帐面金额的其他损耗的确定和会计处理。 本号准则要求一项不动产、厂房和设备在其满足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结构中对一项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标准时确认为资产。 范围 1.本号准则适用于对不动产、厂房和设备的会计处理,除非有另外的国际会计准则,要求或允许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2.本号准则替代于1981年批准的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不动产、厂房和设备的会计. 本号准则还替代1976年批准的国际会计准则第4号折旧会计中有关不动产、厂房和设备的折旧部分。本号准则所包含的原则的应用可能也适合像长期无形资产那样的其他资产,同时,国际会计准则第4号折旧会计仍然适用于这样的资产。 3.本号准则不适用于: (1)森林及类似的再生性自然资源。 (2)矿产权,矿产、石油、天然气和类似的非再生性资源的勘探和开采。然而,对于在发展或保持上述第(l)或第(2)条所包含的活动或资产时使用的,但又能与这些活动或资产分开的不动产、厂房和设备,适用本号准则。 4.在某些情况下,国际会计准则允许使用与本号准则所规定的不同的方法,来决定对不动产、厂房和设备的帐面金额的初始确认。例如,根据对负商誉的所允许的备选处理方法,国际会计准则第22号企业合并,要求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不动产、厂房和设备最初用公允价值计量,即使它大于成本。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对这些资产的会计处理的所有其他方面,包括折旧,均应按本号准则的要求予以确定。 5.国际会计准则第25号投资会计,允许企业将投资物业作为不动产处理,以符合本号准则的要求,或作为长期投资处理,以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第25号投资会计的要求。 6.本号准则不涉及对完整反映物价变动影响的制度的应用(见国际会计准则第15号反映价格变动影响的信息和国际会计准则第29号在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财务报告)。但是,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异同(2015年) (1)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趋同及差异 2014年12月

一、中国企业会计准则概述及新变化 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概述 三、中国准则与国际准则的趋同现状 四、中国准则与国际准则的差异

一、中国企业会计准则概述及新变化 1、概述 目前,我国A股上市公司、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中央企业和大中型企业等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是由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要求从2007年1月1日逐步开始实施的,通常称之为“新会计准则”。之前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一般称为“旧会计准则”。 “新会计准则”体系包括1个基本准则,41项具体准则,32 项应用指南,若干准则解释和补充规定。(其中:2014年7月,财政部对基本准则和4具体准则进行了修改,并新增了三项具体准则)(见附表)

一、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简述 法规/指引简要介绍 1 项基本准则其作用是指导具体准则的制定和为尚未有具体准则规范的会计 实务问题提供处理原则。 41 项具体准则具体准则主要规范企业发生的具体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应用指南应用指南是对具体准则相关条款的细化和对有关重点难点问题 提供操作性规定,还包括财务报表格式、会计科目、主要账务 处理等。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和其他补充规定主要是对新会计准则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作出的解释,或为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而就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某些改进所作出的中国准则的修改。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由财政部会计司编写,主要是对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详细解释 以及提供示例。此外,财政部还通过《企业会计准则讲解》颁 布了一些为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而作出的规定。

常用财务英语

account 账户 account payable 应付账款 annual report 年度报告 assets 资产 audit 审计 auditor’s opinion 审计意见书 balance sheet 资产负债表 balance sheet equation 资产负债表等式 capital 资本 capital stock certificate 股本证明书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CPA) 注册会计师 common stock 普通股 compound entry 复合分录 corporation 公司 creditor 债权人 debtor 债务人 entity 主体(会计主体) financial accounting 财务会计 GAAP 一般公认会计原则 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一般公认会计原则independent opinion 独立意见书 inventory 存货 liabilities负债 limited liability 有限责任 management accounting 管理会计 notes payable 应付票据 open account ①未清账;②赊账,指赊购和记账交易owners’ equity 所有者权益 paid-in capital 投入资本(缴入股本) paid-in capital in excess of par value 超面值缴入股本partnership 合伙企业 par value 票面价值 privately accounting 企业会计 privately owned 私有公司 public accounting 公共会计 publicly owned 国有企业 reliability 可靠性 shareholders’ equity 股东权益 sole proprietorship 独资企业 stated value 股本 statement of financial condition 财务状况表 statement of financial position 财务状况表 stock certificate 股票凭证 stockholders’ equit y 股东权益

最新国际会计准则ias2

《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存货》 目录 一、概述 二、目标 三、范围 四、定义 五、披露 六、生效日期 一、概述 二、目标 本号准则的目标,是对历史成本制度下存货的会计处理作出规定。作为一项资产所要确认并且需要结转到有关收入被确认时为止的成本金额,是存货会计的主要课题。本号准则对成本的确定及其随后费用的确认,包括其减记到可变现净值等,提供实务方面的指导。此外,本号准则还对费用分配到存货所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提供指导。 三、范围 1.本号准则适用于按历史成本制度编制的财务报表对存货的会计处理,但不包括对如下项目的会计处理: (1)根据建筑合同所产生的在建工程,包括与此直接有关的劳务合同(见《国际会计准则第11号-建筑合同》); (2)金融工具; (3)诸如牲畜、农产品、林产品、矿产品之类的生产者存货,在一定程度上它们是根据某些行业已经良好建立的实务按可变现净值加以计量的。 2.本号准则替代于1975年批准的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在历史成本制度下对存货的估价和呈报”。 3.第1(3)段所提到的存货,在生产的某些阶段是用可变现净值加以计量的。例如,当农作物已经取得丰收或矿产品已经得到提炼并且根据远期合同或政府担保销售不成问题,或者当存在着同类市场而可以忽视销售失败的风险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这些存货不属于本号准则的范围。 四、定义

4.本号准则所使用的下列术语,其规定的含义如下: 存货,是指: (1)在正常经营过程为销售而持有的资产; (2)为这种销售而处在生产过程中的资产; (3)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需要消耗的以材料和物料形式存在的资产。 可变见净值,是指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估计销售价格减去完工和销售估计所需费用后的净额。 5.存货包括为再售目的而购入和持有的货物,例如包括由零售商购入并且为了再售而持有的商品,以及为了再售而持有的土地和其他不动产等。此外,存货还包括企业已经生产完毕的制成品、正在生产的在制品和在生产过程中等待使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在提供劳务的情况下,存货包括了如第16段所描述的劳务费用,对此费用企业尚未确认有关的收入(见《国际会计准则第18号-收入》)。 存货的计量 6.存货应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中的低者来加以计量。 存货的成本 7.存货的成本应由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所组成。 采购成本 8.存货的采购成本由采购价格、进口税和其他税(企业随后从税务当局获得的退税除外)以及可以直接归属于购买制成品、材料和劳务的运输费、手续费和其他费用所组成。商业折扣、回扣和其他类似的项目,可以在确定采购成本时扣除。 9.采购成本可能还包括汇兑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因为最近购买了用外币计价的存货而直接引起的。这种情况虽然发生得较少,但却是《国际会计准则第21号-外汇汇率变动的影响》的备选处理方法所允许的。当一种货币发生了严重的贬值,并且对它没有套期保值的实际措施,由此影响到负债不能结算时,会产生汇兑差异。计入采购成本的只限于这些汇兑差异,并且要求是在最近采购存货时发生的。 加工成本 10.存货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与单位产品有关的费用,诸如直接人工等。在将材料转化成制成品的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固定和变动的生产间接费用,存货的加工成本还包括对这些间接费用的系统分配。固定的生产间接费用是指无论生产数量多少都保持相对不变的那些生产间接费用,诸如工厂建筑物和设备的折旧、维修费以及工厂的行政管理费等。变动的生产间接费用是指随着生产数量直接或几乎直接变动的那些生产间接费用,诸如间接材料和间接人工等。 11.将固定的生产间接费用分配到加工成本之中,所依据的是生产设备的正常能力。正常能力是指在正常情况下考虑了由计划维修所损失的能力以后在许多期间或季节预期能够达到的平均产量。生产的实际水平如果接近正常能力,也可以被采用。分配到各生产单位的固定间接费用的金额,不会因为生产低下或厂房闲置而有所增加。未被分配的间接费用应在它们发生的期间作为费用加以确认。在例外高产的期间,分配到每个生产单位的固定间接费用会减少,从而使存货按较低的成本被加以计量。变动的生产间接费用应根据对生产设备的实际使用,将它们分配到每个单位产品之中。 12.生产过程可能导致同时间不止一种产品的生产。例如,当生产联合产品或主副产品时,就是这种情况。当每种产品的加工成本不能单独辨认时,需要在合理与一致的基础上将它们进行分配。举例来说,可以按照每种产品相对的销售价值,或在产品可以单独分辨的生产阶段进行分配,或在生产完工时进行分配。大多数副产品从其性质上说是不重要的,在这

香港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体系比较

as at 1January 2008 1 Title IASB equivalent Differences in Transitional Provisions Differences in Effective Dates Other Textual Differences FRAMEWORK Framework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IASB Framework N/A N/A Minor textual differences –no practical effect.

as at 1January 2008 2 HKFRS No. Title IFRS No. Differences in Transitional Provisions Differences in Effective Dates Other Textual Differences HKFRS 1 First-time Adoption of Hong Kong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IFRS 1 No No,except para 47F specifies that paras 23and 27to 30of HKFRS 1(IFRS 1)are effective for AP beginning on or after 1January 2005(1January 2004).Minor textual differences –no practical effect.HKFRS 2Share-based Payment IFRS 2No No No HKFRS 3 Business Combinations IFRS 3 No Except for limited retrospective application as per para 85,HKFRS 3(IFRS 3)is effective for business combinations for which the agreement date is on or after 1January 2005(31March 2004). No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