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历史试题及解析

高中历史试题及解析

高中历史试题及解析

近年来,历史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受到了广大学生的重视和关注。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历史考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历史试题及解析,供大家参考。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说法,哪个是错误的?

A.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对航海有重大贡献。

B.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C. 火药的发明,对军事技术起到了革命性的影响。

D. 轮子的发明,对交通运输有很大的改进作用。

解析:D。轮子的发明并非古代中国的发明,而是古代中东地区的一项重要发明。在古代中国,轮子主要用于农具和车辆,对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发挥了重要作用。

2. 下列历史事件中,哪个是发生在19世纪的?

A. 辛亥革命

B. 秦统一六国

C.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D. 三国鼎立

解析:C。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发生在19世纪末,1899年至1901年间。这一事件对中国的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激发了中国的民

族意识和抵抗精神。

3. 下列历史人物中,哪位是唐朝的文学家?

A. 孔子

B. 杜甫

C. 孙中山

D. 白居易

解析:D。白居易是唐代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作具

有深厚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他的代表作品有《长恨歌》和《琵琶行》等。

二、主观题

1. 请简要概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及其影响。

解析: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它起源于

隋唐时期,经过宋元明清四代的发展和完善,成为社会地位提升的重

要途径。科举制度不仅考察知识水平,还注重品德和能力的综合评价。它既促进了社会流动性和社会进步,又培养了大批人才,对中国古代

社会的稳定与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解析: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方互通有无的重要贸易通道,起源

于汉代,延续至明清时期。它连接了中国的东部和西部,促进了不同

文明的交流和贸易往来。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得

以传播到欧洲和亚洲各地,同时也传入了各种珍贵的商品和文化,对

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上是关于高中历史试题及解析的一些内容,希望对大家备考历史

考试有所帮助。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历史可以帮助我们

了解过去,认识现在,展望未来。祝愿大家在历史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高中历史试题及解析

高中历史试题及解析 近年来,历史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受到了广大学生的重视和关注。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历史考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历史试题及解析,供大家参考。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说法,哪个是错误的? A.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对航海有重大贡献。 B.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C. 火药的发明,对军事技术起到了革命性的影响。 D. 轮子的发明,对交通运输有很大的改进作用。 解析:D。轮子的发明并非古代中国的发明,而是古代中东地区的一项重要发明。在古代中国,轮子主要用于农具和车辆,对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发挥了重要作用。 2. 下列历史事件中,哪个是发生在19世纪的? A. 辛亥革命 B. 秦统一六国 C.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D. 三国鼎立

解析:C。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发生在19世纪末,1899年至1901年间。这一事件对中国的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激发了中国的民 族意识和抵抗精神。 3. 下列历史人物中,哪位是唐朝的文学家? A. 孔子 B. 杜甫 C. 孙中山 D. 白居易 解析:D。白居易是唐代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作具 有深厚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他的代表作品有《长恨歌》和《琵琶行》等。 二、主观题 1. 请简要概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及其影响。 解析: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它起源于 隋唐时期,经过宋元明清四代的发展和完善,成为社会地位提升的重 要途径。科举制度不仅考察知识水平,还注重品德和能力的综合评价。它既促进了社会流动性和社会进步,又培养了大批人才,对中国古代 社会的稳定与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试卷(新课标卷)(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试卷(新课标卷) 一、选择题 1.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 A.公共墓地出现B.农业的产生 C.贫富分化加剧D.文字的使用 2.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 A.“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3.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 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 4.如表关于唐人李元谅身世的三则史料中() A.《旧唐书》的记载相对客观B.所有的信息皆可互相证实 C.墓志采用了《旧唐书》记载D.出现较早的史料最为真实 5.我国东南沿海某港口,在15世纪只是一个“结茅而居”的渔村,到16世纪,已成为“繁华世界”,“宝

货塞途,家家歌舞赛神,钟鼓管弦,连飙响答”,时称“小苏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A.朝贡贸易繁荣B.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C.白银大量流入D.海上丝绸之路兴起 6.1910年,长沙爆发抢米风潮。具有地方议会性质的湖南洛议局致电军机处,请求朝廷撤换处置失当的巡抚,谘议局议长和士绅联名致电湖广总督瑞澂。瑞澂认为该士绅等“迹近干预”,上奏朝廷:“巡抚乃系疆臣,用舍尤应钦定。”这表明() A.新政强化了清廷权威B.谘议局架空了督抚权力 C.地方势力控制了官场D.士绅阶层民主意识增强 7.如表是中国民族资本构成比重表(%),如表可以反映出() 1894年1913年1920年1936年(不包括东北)产业资本 2.2811.6414.8421.36 商业资本74.8967.3058.8750.55 金融业资本22.8321.0626292809 A.民族工业呈现发展趋势B.商业贸易日益萎缩 C.近代金融体系臻于完善D.经济结构逐渐失衡 8.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的一部法典规定:“此后千秋万世,国中之王必遵从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铭刻的正义言词,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这一规定() A.强调波斯君主专制的权力来源 B.宣示了古巴比伦国王的至上权威 C.标榜亚述帝国君主的军事成就 D.规范了埃及对尼罗河流域的统治 9.有学者认为,直到13世纪,拜占庭人才被迫接受如下现实:他们的皇帝已经不具备所称的“统治全人类”的能力,皇帝的许可与授权已失去意义。这可以用来说明() A.限制君主权力的思想广泛传播 B.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奥斯曼帝国形成 C.地中海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东罗马帝国疆域的缩减及国力损耗 10.如图为1808年欧洲的一幅时事漫画,名为《蛛网里的科西嘉蜘蛛》,图中心的“蜘蛛”代表法国,左上角的“苍蝇”是指英国。该漫画反映的是()

高中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真题及答案 1. (2018.浙江选考)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喻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实施有效治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 A.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 B.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 C.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D.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解析:元朝为对辽阔疆域进行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 行省,行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的派出机构,代表中央来管理地方,所以行省的设立旨在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故选B项。答案B 2.(福建文综)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急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 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 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 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 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 正确项分析:由材料“定时由首领官……禀奏皇帝”可知,中书省在决议时需要经由多个大臣商议,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需要由皇帝定夺,这体现了集体议决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止大臣专权, 故B项正确。 错误项分析:由材料“三日一奏事,军国急务不拘于此限”可知,中书省并非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A项错误;分割权力是为了邮弱和C项错误,由

材料“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得知D 错。 3.(2018.天津文综)朱嘉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 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正确项分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朱熹强调的是社稷应该为民而立、国家应该以民为本,这与孔子所宣扬的“仁”、孟子主张的“民贵君轻” 一脉相承,因此这一言论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错误项分析: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属于程朱理学,但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程朱理学推动儒家思想新发展的表现是其提出 “理气关系” “格物致知”和“正君心”等内容,D项错误,排除。 答案:B 4.(2019.全国卷U)程颍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人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解析此诗的大意是,闲暇的时候事事都从容自在,睡觉醒来太阳已高高升起了。静观万物,都能体会到悠然自得,人们对四季中的美妙风光的兴致都是一样的。我所遵从的“道”,通着天地之间一切有形无形的事物,而我所思

全国高三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三高中历史专题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 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轨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B.达尔文 C.牛顿D.爱因斯坦 2.中国科学院任定成教授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是一种累积式的发展,即既不抛弃旧理论,并将其归化入更全面的理 论当中。下列史实符合任教授观点的是() A.神创论与进化论B.相对论与量子论 C.经典力学与相对论D.经典力学与量子论 3.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普朗克年轻时曾向他的老师表示要献身于理论物理学,老师劝他说:“年轻人,物理学是一 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不会再有多大的发展了,将一生献给这门学科,太可惜了。”下列理论能否定这位老师观点 的是() A.自由落体定律B.电磁感应现象 C.经典力学体系D.相对论 4.现在有网友认为:“你的粉丝超过了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 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是一 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 000万,你就是电视台。”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 A.受众面广、渗透性强B.保存信息的力量强 C.信息容量大、时效性强D.受众选择的主动性大 5.美国退休军官阿兰·坎彭在《第一场信息战争》中写道:“海湾战争是一盎司硅片比一吨铀还要有作用的战争。”这 说明了() A.核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下降 B.发展信息技术比发展核武器更重要 C.信息技术在现代战争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D.硅片是一种比铀更重要的战略物资 6.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美国一家杂志称这一现象为“新经济的胜利”。在技术方面主导美国“新经济”增长模式的是() A.信息技术B.原子能技术 C.生物技术D.化工技术 7.1956年,美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有四样东西”,这四样东西除了家庭、教堂和学校外,还有() A.电影B.报纸 C.电视D.互联网 8.某出版社若要为卓别林主演的电影剧本《摩登时代》(反映机器时代工人生活、生产情况的影片)设计插图封面, 插图的风格要与剧本的风格一致。以下最能让出版社心仪的画家是() A.毕加索B.莫奈 C.塞尚D.凡·高

高中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与变革练习题(含解析)

高中历史春秋战国的纷争与变革练习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战国时期,社会变革更趋剧烈,士阶层更加活跃,他们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企图影响现实政治。下列思想家中,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的是() A.商鞅B.韩非C.荀子D.邹衍 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后,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东周的两个阶段是()①春秋②战国③前秦④后秦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3.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之为社会大变革时期,推动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素是()A.铁犁牛耕的使用B.百家争鸣的出现C.分封制的瓦解D.各国变法图强4.除“礼”以外,孔子的核心思想还包括() A.刑B.仁C.理D.道 5.“(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已破陈,即县之。”“(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 B.楚庄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C.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 D.出现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并存的局面 6.有学者指出,秦始皇相信“五行终始说”,周王朝主火,崇红色;秦始皇信奉水克火,崇水、崇黑,所以,秦始皇穿黑袍才符合基本史实。这种说法源自于() A.春秋思想家的理论B.战国思想家的学说 C.封建主流意识形态D.朝廷三教并行政策 7.公元前841年,周厉王贪财好利,为政暴虐,引发了“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公元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乘乱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 A.镐京B.洛邑C.平城D.新郑 8.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原因除了有秦孝公的坚定支持、果断决策外,其本人顺应历史潮流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也起了关键作用。以下最能体现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和创新精神的是() A.推行郡县制度B.确立土地私有制C.实行什伍连坐D.限制贵族特权9.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下列思想主张中最能适

高中历史《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历史《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建国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共同发展 C.共同繁荣D.民族区域自治 2.揭示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A.创办强学会B.创办《实务报》C.维新思潮兴起D.公车上书 3.“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这是对哪次改革的描述?() A.伯利克里改革B.商鞅变法 C.王安石变法D.孝文帝改革 4.关于1982年宪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集中反映了各族人民意志和根本利益B.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C.实现了依法治国D.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5.公元前221年,嬴政采纳李斯建议的“天下安宁之术”,“为郡县”。由此确立() A.世卿世禄制B.皇帝制度C.三公九卿制D.官僚政治 6.《战国策•秦策》:“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商君“正度量、调轻重”的措施客观上有利于() 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繁荣 C.秦国富国强兵,实现统一 D.促进商品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7.孙宝瑄创作的《忘山庐日记》载:“风气至今,可谓大转移。立宪也,议院也,公然不讳,昌言无忌;且屡见诸诏旨,几等口头禅,视为绝不奇异之一名词。”该日记最有可能写于() A.19世纪40年代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初 8.明朝某乡村社仓制度规定,各村二三十家为一会,以户等的高下,分别捐粮收储于仓,而推有德者为社正,进行具体管理。若遇凶年,则计户给散,先中下户,后及上户,上户需偿还,中下户则免其偿还。这

高一历史必修_中外历史纲要(上)(部编版)_第1课__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解析版)

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单选题 1.(2020·天津高考真题)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田() 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 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答案】D 【解析】 井田制下,村社成员要随着份地的定期交换而变动住所,“三年一换土易居”意味着村社成员只是份地(私田)的临时使用者,没有所有权,私田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D项正确;井田制下无论公田、私田(土地)都不能买卖,A 项错误; 村社成员随着份田变动而更换居所,并不意味着要将全部收获物上缴国家,B项错误;村社成员耕种的份地并不固定,不是份地的主人,私田 与传统的自耕农经济不同,不属于小农经济范畴,C项错误。 2.(2020·浙江省高考真题)《诗经·大雅》祭祀乐歌有谓:“文王在上, 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王陟(升)降,在帝左右。……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诗文形象地反映了西周的政治风格。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②“传贤”演化为“传子” ③以旧邦维护政治联系④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由材料信息“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王陟(升)降,在帝左右”得出神权与王权结合,故①正确;由“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得出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故④正确;夏朝“传贤”就已经演化为“传子”,故②错误;材料信息体现不出以旧邦维护政治联系,故③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A,BCD错误。 3.(2016·上海高考真题)有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邑。以下考古发现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A.石制农具B.青铜礼器C.宫殿遗址D.家畜遗骨

高中历史题目及答案解析

高中历史题目及答案解析 1、下列关于赫鲁晓夫改革背景的表述,正确的是()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B.斯大林的鼎力支持 C.玉米成为苏联人民的主要粮食 D.苏联与美国的军备竞争加剧 答案:A 解析:1953年斯大林逝世之后,赫鲁晓夫上台才进行改革,所以B不对。他上台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由于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生产落后,严重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粮食和原料的需求,而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之一就是不顾自然条件,盲目种植玉米,结果失败,玉米也没有如他所愿为成为苏联人民的主要粮食,C错误。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格局才逐渐形成,D不对。答案为A。 2、苏联农业的长期落后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最根本的因素是() A.农业体制不合理 B.农业税太高 C.耕作太粗放 D.农民素质低

答案:A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方面的试题,根本原因是指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根源或者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最 本质的原因,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本质及影响历史事物的主要矛盾等多个角度来分析和探讨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我们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角度探讨苏联农业的长期落后的原因,是因为其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不适应农业的健康发展,所以答案为A。 3、苏联一系列改革没有最终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没有冲破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束缚 B.领导人个人对改革的进行影响明显 C.人民群众参与民主决策不够 D.民族矛盾尖锐,民族分离活动加剧 答案:A 解析:分析题干和选项,四个选项都是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体制方面的问题,苏联从建国起就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这种模式在苏联历次改革中都没有被彻底打破,落后的体制严重阻碍了民主政治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所以答案为A。 4、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不包括() A.经济增长速度下降 B.人民生活水平逐步下降

高中生高考历史试题带答案

高中生高考历史试题带答案 学习历史切忌用单独的眼光看问题,一是不便记忆,二是自己在判断的时候容易偏颇,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高三历史,仅供阅读哦高中生高考历史试题带答案 12、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 变法措施结果 A 商鞅变法:户籍什伍制,连坐法,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B 王安石变法:市易法。“市易之起,自为细民就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 C 戊戌变法:设立农工商总局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D 明治维新:殖产兴业没有实现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 13、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学科网金银浪掷轻利权。”这表明 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 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 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 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 14、博物、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课程从清末开始列入中学课程,图4显示中学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演变情况。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1902年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置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 B1922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体现了“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兴起 C1929—1936年自然科学课程比重表明国民政府重视科学教育 D自然科学课程比重的变化反映了清末民国时期轻视人文教育 15、“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

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4分)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4分)读表: 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 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 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 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3.(4分)读表: 记述出处 “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旧唐书•高祖本纪》 《旧唐书•太宗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 旋。”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 《新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太宗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 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4.(4分)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高中历史试题卷(附解析)

质量检测(一) (测试范围: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西方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本题共50分,每小题2分) 1.《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无适:没有嫡子。钧:均等)这段记载说明 ( ) A.宗法制下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 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 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继承办法 D.贤德是宗法制下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解析]宗法制的内容之一是嫡长子继承制,A项表述错误;如果没有嫡长子才考虑年龄因素,贤德、占卜是在年龄相当的情况下考虑的标准,B、D两项错误。答案为C。 [答案] C 2.“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体现了宗法制等级森严及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特点 B.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权力的分配 C.宗法制的形成有利于宗族的团结及内部的稳定 D.体现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描述了中国古代以血缘关系为特点的宗法制度,材料中“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表明起 第 1 页共17 页

到了维护家庭内部稳定的特点。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C 3.孔子死后,弟子们为其服丧三年。与这一行为密切相关的是 A.分封制 B.礼乐制度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孔子死后弟子们为其服丧三年,属于礼乐制度中丧礼的范畴,其余三项制度与此无关。答案为B。 [答案] B 4.下面秦朝中央官制图反映的正确信息有( ) ①以皇权为中心 ②“三公”共议国家大事,彼此牵制 ③丞相位高权重,是百官之首 ④“三公”直接管理地方事务 A.①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④ [解析]①③的表述与史实相符,是正确的。“三公”都对皇帝负责,但各有分工,彼此相互牵制,故②正确。“三公”是中央官员,不直接管理地方事务,排除④。故答案为C。 [答案] C 5.隋炀帝时,刘炫称“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第 2 页共17 页

高中历史难点100讲试题及答案解析

历史难点 100 讲 模块一政治活动 1、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 而“大一统”,以些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 于 A.西学东渐导致封建士大夫兴起研究西学之风 B.资本主义萌芽导致江南地区贫富差距明显 C.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文化复古潮流 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江南地区休闲文化盛行 2、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 年,齐国的大夫田成子杀死齐简公,自立为相,其后人田和取代姜氏正式成为国君。这反映出A.春秋时期分封制已遭到破坏 B.齐国已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C.春秋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 D.齐国率先废除了旧制度 3、据说周公东征后,曾“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里的“封建”批的是 A.分封诸侯国B.封建制度 C.一个社会发展时期D.封界建成 4、近年来,河南新郑多次举行黄帝陵祭祖大典。“祭祖大典”文化现

象源于 A.分封制B.宗法制 C.皇帝制度D.王位世袭制 5、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转换成另一个 阶层。据此分析,春秋战国的历史变动应为“社会流动增大”。出现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形成B.分封制逐渐瓦解 C.监察制度建立D.王位世袭制遭到破坏 6、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 是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C.宋代设立三司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7、汉承秦制,但有同有异,体现在政治制度上最大的“异”是 A.中央官制的设置B.皇权与相权之争 C.实行封国制D.实行严密的监察制度 8、《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三省分权制B.皇权与相权之争 C.减少行政区域决策失误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测试题全面整合练习(试题加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测试题全面整合练习 试题加解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期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是 A.互相矛盾B.互不关联C.互为表里D.互相独立 2.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皇权至上B.权力高度集中 C.三公九卿制D.“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3.元朝的行省制度实质上是继承和发展了 A.分封制B.察举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制 4.到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就政体而论有 A.宗法制和中央集权制B.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 C.地主制和农民政权D.奴隶制贵族专权和封建地主阶级专政 5.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方式相同B.背景相同C.目的和性质相同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6.为了反抗外来侵略,摆脱苦难,中华民族各阶层纷纷行动起来。19世纪末,著名的反帝爱国斗争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7.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的是 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②“(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③“驱除挞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须缓”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说明 A.国共矛盾完全消除B.中共完全丧失了自己的立场 C.抗日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D.蒋介石不在反共反人民 9.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 A.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B.规定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0.“文革”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造成重大破坏,主要表现在 ①人民代表大会多年没有召开②各级领导机关无法正常工作③各种违宪违法行为不断④社会极度混乱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1.著名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造成这种局面的历史根源是 A.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B.国共两党内战遗留的问题 C.国共两党意识形态的对立D.李登辉、陈水扁等台独势力的破坏 12.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 ①“另起炉灶”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③“不结盟”④“一边倒”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3.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其主要促成的因素不包括 A.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B.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C.第三世界国家支持D.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 14.伯利克里在著名的《葬礼演说》中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这段话反映出雅典民主的特征是 A.民主面前人人平等B.主权在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