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中小学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设计

教育论文

随堂检测

2020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秦的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开创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基本模式的措施是

A. 用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 用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 用“三司”代替行中书省

D. 用军机处代替议政王大臣会议

2.唐玄宗在位前期,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3.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的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这说明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A. 表明《资政新篇》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收到成效

B. 达到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目的

C. 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

4.武汉(包括汉阳,汉口和武昌)是座经历了中华民族奋斗与辉煌的英雄城市。下列各项,与武汉无关的是

A. “公车上书”拉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

B.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反动统治

C. 北伐军基本消灭吴佩孚主力

D. 中共中央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总方针

5.“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它”指的是A. 五四运动 B. 中国共产党成立

C.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D.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6.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 西藏和平解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B. 《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和土地改革总路线的制定

C.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D.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7.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九大

8.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要求。中国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体表现在

A.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B.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C. 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 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

9.在新中国的各个建设时期,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下列各项,英雄模范人物与其贡献对应不正确的是

A. B.

C. D.

10.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

A. 《汉谟拉比法典》

B. 《十二铜表法》

C. 《查士丁尼法典》

D. 《拿破仑法典》

11.14世纪中叶起源于意大利,15、16世纪开始向西欧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的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贡献是

A. 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B. 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打破了“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

C.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D. 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下列关于《独立宣言》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件

B. 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但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

C. 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事实上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

D. 号召建立无产阶级自己政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13.英国工业革命开工业文明之先河,后来法国、美国、德国等国纷纷效仿。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不包括

A. 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B. 英法开始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C. 铁路时代到来

D.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4.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说:“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材料中的“一个公约”指的是

A. 《权利法案》

B. 《和平法令》

C. 《九国公约》

D. 《国策基准》

15.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其表现是

A. “解放者”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的南美洲独立运动

B.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和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C. 第一次亚非会议召开;不结盟运动兴起;所有非洲国家摆脱殖民枷锁

D. 世界贸易组织与联合国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

16.“美国、英帝国及中国之庞大陆海空部队,业已增强多倍,其由西方调来之军队及空军,即将予日本以最后之打击,彼等之武力受所有联合国之决心之支持及鼓励,对日作战,不至其停止抵抗不止。……德国无效果及无意识抵抗全世界激起之自由人之力量,所得之结果,彰彰在前,可为日本人民之殷鉴。”此则材料应出自

A 三国协约 B. 《联合国家宣言》

C. 《开罗宣言》

D. 《波茨坦公告》

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开始推行冷战政策。对下面《四国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A. 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B. 标志着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C. 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全面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

D. 标志着西欧国家逐渐走上了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路

1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社会的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在

A. 电力成为新的能源开始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B. 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开始出现

C. 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建立起来,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D. 石油化工、现代炸药、现代塑料工业等现代化学工业产生

二、非选择题

19.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抚今追昔,能引起我们诸多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从19世纪40年代起,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共计105年时间,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都打过我们,除了最后一次,即抗日战争.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

——毛泽东(1)从19世纪40年代起到20世纪初,列强发动了四次大的侵华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其中1856—1860年、1900年两次侵华战争侵略军都打进了当时中国的都城京师(北京),请分别说出这两次列强侵华战争给中国造成的严重危害。

(2)甲午中日战争和1931~1945年的日本侵华战争都是日本蓄意挑起的侵华战争,前者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后者以中华民族的胜利而结束。两相比较,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3)全国抗战爆发后,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请列举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敌后战场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的著名战役各一例。

材料二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4)19世纪英国占领的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一区、“新界”三部分组成。英国是通过哪一个不平等条约割占香港岛的?

(5)根据材料二,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是什么?

20.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俄国、美国和日本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导致19世纪中期俄国、美国和日本各自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是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其核心内容是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社会矛盾。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为什么会实施“新政”?根据材料二,分析罗斯福新政“新”在什么地方?

材料三苏联模式在经济方面表现为建立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3)1936年苏联新宪法公布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模式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苏联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4)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成效不大和苏联模式有什么关系?

2020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4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2020年“中国水周”的主题是“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学校组织同学们参与“中国水周”的宣传,准备举办“京华水韵”展览。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同学们准备从书法作品中搜集单字组成展板标题,对于“水”字的选择产生了争议。请你依据“字体一致,和谐美观”的原则,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A. B. C. D.

2. 一位同学负责拟写并讲解前言。请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各题。

“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乌似江南。”明代书画家文徵明曾在诗中生动地描绘了北京的湖光山色【甲】据考证,古都北京既有海淀、南海子等众多水泊.湿地,也有无数水井和泉池;既有宽阔繁忙的运河水道,也有难以计数的古桥闸口。你也许会想北京是否有过这般“似江南”的水乡泽国之景【乙】让我们开启一段时光之旅,寻访京城水脉,感受京华水韵。

(1)这位同学对文段中两个加点字的意思和读音,以及【甲】【乙】两处的标点产生了疑问。请你帮他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A. “行”在诗中是“流通”的意思,应读xíng。

B. “泊”在此处是“湖”的意思,应读bó。

C. 【甲】处应填入句号,表示陈述语气

D.【乙】处应填入问号,表示疑问语气。

(2)为了向参观者讲解“泽国”的意思,这位同学查阅字典,找到“国”字的三个解释:①国家:②国都,京城:③地域。请你帮他解释“泽国”在此处的意思。

3. 展览内容分三个单元,同学们为这三个单元分别拟写了标题和引言。阅读文段,完成各题。

第一单元① ,碧水润京城

古永定河的冲积与改道,为北京提供了肥沃的土地,留下了大量湖沼和丰富的地下水。战国时期,蓟运河水系就已开通水路运输。元明清三朝,京杭大运河成为连接南北经济、保障京城物资输送的交通大动脉。今天,潮白河水系承担着为北京输送生产生活用水的重任,是首都的生命线。在北京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上,这些水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滋养了古老的幽燕大地。

第二单元② ,生态治河湖

北京是一座人口超两千万的特大型城市。为保障城市供水,管理者着力建构多水源保障体系,并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如今,南水北调工程已使上千万人直接受益,北京也连续十七年保持“全国节水型城市”称号。要保障水资源,也要改善水环境。用生态的办法治理生态问题,让许多河湖告别了“亚健康”,水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明显提高。北京有信心打好这场碧水保卫战,交出一份出色的答卷。

第三单元人水相亲,古都添画意

①生态补水后的永定河重新焕发青春,绿头鸭、白天鹅逐水而来,给京城增添了勃勃生机。②经过治理的大运河碧波荡漾,人们可以观赏白鹭在河面翩翩起舞,体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③遁入地下多年的转河“重见天日”,河水清浅,弱柳扶风,像一幅恢宏壮丽的画卷,让人们感到别样的清新。④曾经被填埋地下近半个世纪的玉河,如今穿街走巷,波光粼粼,宛如闹市中的一条玉带,成为人们休憩的好去处。

(1)同学们就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标题的拟定展开讨论,你认为下列选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源远流长②开源节流

B.①源源不断②开源节流

C.①源远流长②细水长流

D.①源源不断②细水长流

(2)第三单元引言的四个句子都运用了修辞方法,你认为其中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

...的一句是()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4. 下面这段文字是为展览拟写的结语。根据语境,画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你帮助修改。

①“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是2020年“中国水周”的主题,也是北京治水工作的重要内容。②坚持节水优先,并非简单地限制用水,而是合理用水,高效用水。③治

理河湖,也并非单纯地治污补水,还包括用生态的方法解决生态问题,让河湖成为人们的幸福源泉。④建设幸福河湖,满足百姓美好生活愿景;节约用水,助力首都水资源保障。⑤请和我们一起节约用水,共绘幸福河湖画卷,让首都北京水韵绵长。

5. 通过筹办“京华水韵”展览,同学们对2020年“中国水周”的主题“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有了真切的感受。请用“虽然……但是……”的句式,写出你的感受。

【答案】1. B 2. (1)C (2)泽国:多水的地域

3. (1)A (2)C

4. 节约用水,助力首都水资源保障:建设幸福河湖,满足百姓美好生活愿景。

5. 示例1:坚持节水优先虽然可能会带来暂时的不便,但是从长远来看,建设幸福河湖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示例2:虽然治理水环境仍然任重而道远,但是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碧水清韵的北京,一定会重现。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书法字体。书法字体,传统讲共有行书字体、草书字体、隶书字体、篆书字体和楷书字体五种。书法作品中的“京、华、韵”三个字,横平竖直,规矩整齐,是楷体。这四个“水”分别是A.蚕头雁尾应为隶书、B.楷书、C.行书、D.草书。故本题选B。

【2题详解】

(1)本题考查字词读音、释义,标点符号的用法。

A.“十里青山行画里”意思是在十里青山中,像在画中行走一样,“行”是“行走”的意思,解释不正确,排除;

B.“水泊湿地”中,“泊”是“湖”的意思,应读pō,读音不正确,排除;

C.“明代书画家文徵明曾在诗中生动地描绘了北京的湖光山色”是陈述句,与前面的描写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此处结束,故【甲】处应填的是句号,正确;

D.“你也许会想北京是否有过这般‘似江南’的水乡泽国之景”,这是一句陈述句,因此句末【乙】处还是使用句号。选项不正确;

故本题选C。

(2)本题考查字词释义。水乡泽国:这是一个并列式词语,意思是大小湖泊、河川、渠道,密如蛛网的地域。再根据前文“水井泉池、运河水道、古桥闸口”可以判断,这里的“国”的含义不在于国家(仅指北京地区),也不在于强调“首都”,而是指“多水的地域”因此,

“国”的义项应为③地域。泽国:多水的地域。

【3题详解】

(1)本题考查标题的拟定。

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从第一单元“战国时期,蓟运河水系就已开通水路运输”“元明清三朝”“在北京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上”等句子中,可以看出,水的历史悠久,因此①处选“源远流长”符合内容所写;

开源节流:开发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节省开支。从第二单元“构建多重保障体系,努力建设节水社会”可以看出,节约用水是这单元前半部分的主要内容,因此②处应填“开源节流”;故本题选A。

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多用于事物,不用于人。

细水长流:“细水长流”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断地做某件事,精细安排,长远打算。在此处只对应材料中“节约”,略微片面。

(2)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③句中描写遁入地下多年的转河,“河水清浅,弱柳扶风”与后面的比喻“像一幅恢宏壮丽的画卷”不搭,特点不一致。因此本题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上下文的连贯性、一致性衔接。从本题第①句“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可知,节水应该放在前面,幸福河湖放在后面,所以此句的顺序要调整为:节约用水,助力首都水资源保障:建设幸福河湖,满足百姓美好生活愿景。

【5题详解】

本题考查例句仿写。用“虽然……但是……”的句式,写出感受。

示例:虽然河水、湖水治理已经初见成效,碧水蓝天已经随处可见,但是任重而道远,水的治理仍然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继续努力。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默写。(共4分)

6.(1)其必曰“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2)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3)座右铭是用来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如果用两句古诗作为你的座右铭,你选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答案】(1). 先天下之忧而忧(2). 造化钟神秀(3). 千锤万凿出深山(4). 烈火焚烧若等闲

【解析】

【详解】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造化、千锤万凿、焚烧。选择座右铭诗句时,符合“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这个要求都可,注意不能是试卷中出现过的诗句。

(二)(共5分)

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______的自然之景,抒发了______之情。

8. 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了落花。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7. (1). 白日西斜,广阔天涯(2). 离愁的无限感慨与豪放洒脱

8. 龚诗中“落花”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非没有感情,而是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孟诗中“落花”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落花的惋惜之情和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愁。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词中的意象。(1)首联翻译: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这里抓住了“白日西斜”“天涯广阔”的自然景象。(2)“浩荡离愁白日斜”中“浩荡离愁”直接点明了作者对离愁的无限感慨,“吟鞭东指即天涯”则通过“天涯”这个开阔的意象表现了豪放和洒脱。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主题。(1)龚自珍的诗。翻译: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这里采用了比喻的手

法,作者自比为落花,落花从枝头落下,化为肥料,滋养大地,为新花的成长做贡献。作者虽然离开朝廷,但是依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依然坚持对理想的追求,表现了一片拳拳爱国之情。(2)孟浩然的诗。翻译: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第一联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鸟儿清脆的鸣叫,营造了美好的、充满生机的春天的氛围,表达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第二联则从视觉角度,运用联想,写春花被吹落到地的景象。写出了对春花凋零的怜惜,作者喜爱春天,可是春天的花被吹落了,这是否意味着春天的逝去,故表达了对春天落花的惋惜之情和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愁。

(三)(共8分)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 曹刿请见.见.多识广见.义勇为各抒己见.

B. 小信.未孚言而有信.杳无音信.信.手拈来

C. 公与之乘.乘.风破浪乘.虚而入乘.兴而来

D. 遂逐齐师.出师.未捷百万雄师.仁义之师.

10. 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翻译:(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理解:曹刿认为鲁庄公能够公正处理百姓的诉讼事件,与“小惠”和“小信”相比,更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具备了迎战的条件。

【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理解:曹刿能敏锐地观察战场形势的变化,他根据“辙乱”“旗靡”判断齐师撤走了伏兵,认为可以追击敌人了。

11. “位卑未敢忘忧国”意思是虽然身份低微,仍然不忘担忧国事。曹刿一介平民,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国解忧。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在弦高和卜式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一

秦穆公兴兵袭①郑,过周而东。郑贾人②弦高将西贩牛,道遇秦师于周、郑之间,乃矫③郑伯之命,犒④以十二牛,宾⑤秦师而却之⑥,以存郑国。

(取材于《淮南子·氾论训》)材料二

时汉方事⑦匈奴,式⑧上书,愿输⑨家财半助边⑩。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勾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

(取材于《汉书·公孙弘卜式兒宽传》)注:①[袭]偷袭。②[贾人]商人,在当时社会地位不高。③[矫]假托。④[犒]犒劳。⑤[宾]以客礼对待。⑥[却之]使秦军撤退。⑦[事]这里指抵抗。⑧[式]卜式。人名。⑨[输]交纳。⑩[边]边防。

【答案】9. D 10. 【甲】

11. 弦高本是普通商人(位卑),却在面对秦军侵略时挺身而出,以他的智慧和财产令秦军撤退,保住了郑国。卜式作为普通百姓,虽无为官的才能与意愿,但也愿意捐出一半家产资助边防事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解析】

【9题详解】

A. 觐见/看见/看见/见解;

B. 信用/信用/消息/随便,放任;

C. 坐(车)/凭借,依仗/利用、趁/利用、趁;

D. 都是“军队”的意思;

故选D。

【10题详解】

[乙]“判断齐师撤走了伏兵”错误。原文是“惧有伏焉”,意思是“恐怕(齐军)设伏”,并非齐军真的设了伏兵。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发散思维。首先要理解“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含义,即答题时要紧扣两个要素,一是身份低微,二是不忘担忧国事。材料一中,“郑贾人弦高将西贩牛”写弦高本是普通商人,即位卑;“乃矫郑伯之命,犒以十二牛,宾秦师而却之,以存郑国”写面对秦军侵略时挺身而出,以他的智慧和财产令秦军撤退,保住了郑国,即未敢忘忧国。材料二中,“自小牧羊”写卜式只是一个普通百姓,即位卑;“愿输家财半助边”“天子诛勾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写他愿意捐出一半家产资助边防事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即未敢忘忧国。

【点睛】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

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材料一

秦穆公发兵偷袭郑国时,经过东周向东进发,郑国的商人弦高恰往西去贩牛,在东周和郑国之间碰到了秦军,于是弦高假托郑国君的命令,用十二头牛犒劳秦军、礼待秦军,使秦军以为郑国已知道这次偷袭计划而不敢贸然前进,只得撤退,从而保存了郑国。

材料二

当时汉正在抵抗匈奴入侵,卜式上书,愿意捐出一半的家财资助边事。皇帝派人问卜式:“想当官吗?”卜式说:“从小牧羊,不熟悉怎样当官,不愿意做官。”使者说:“你想要什么呢?”卜式说:“皇上讨伐匈奴,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为大节而死,有钱的人应该捐出来,这样的话匈奴就可以灭掉了。”

三、名著阅读(5分)

12.读书,如果能够联系白己的生活积累深入思考,就会更好地理解作品。请结合你阅读过的一部名著的内容,说说对此读书经验的体会。(100字左右)

【答案】例1:我选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过这本书后,我真正地成为了一名勇敢坚强的男子汉。

在考试失利时,我时常会想起屡败屡战,最终作品得以出版的保尔柯察金,那份坚持值得我去学习:在爬山时,其他人看着陡峭的山壁,望而却步,我却蓦然想到了勇敢面对人生一个个挑战的保尔,那份大无畏的勇敢与坚定的性格值得我们去学习。

例2:随着自己的成长,我从原来的调皮捣蛋的小毛头,成长为了一个能够体谅、关心他人的中学生,当我看到《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不服管束时,我就想到了自己不听话的时候,不禁会心一笑:当我看到孙悟空对唐僧嘘寒问暖,甚至师父赶他走时,他仍然感恩磕头拜别时,我体会到了他的成长与成熟。

读名著,有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阅读名著的体验。根据提示,要结合名著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积累作答。如,我选择《海底两万里》,读过这本书后,我成长了,从原来的一遇到困难就慌乱、急躁、不知所措变得处事果断冷静了。当别人误解我时,我会想到尼摩船长在航行中屡次遭遇险情,他都能沉着应对,并运用他的智慧解决难题;当我游泳时,突然因呛水而不知所措时,我想

到了尼摩船长凭借他的丰富经验处理冰山封路时的冷静和机智,于是化险为夷。

四、现代文阅读(共24 分)

(一)(共7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北京老城,即市区二环路以内(含护城河及其遗址)区域,属于“首都功能核心区”的主体部分。历经元明清三朝规划、建设和完善的北京老城建筑群,堪称古代都城建设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中最核心的是“1+4”的城市格局,正如图1所示:一条中轴线居中,① 、② 、③ 、④ 四重城廓层层拱卫并延展开去。

有古建筑研究专家高度评价北京老城的格局,认为北京城“所特具的优点主要就在它那具有计划性的城市的整体”。因此,近年来首都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始终把加强老城格局整体保护作为重要任务,即将两轴(中轴线和长安街)、四重城廓、棋盘路网、历史水系等作为整体进行保护。

材料二

位于南锣鼓巷地区的雨儿胡同是颇受游人喜爱的休闲去处。几年以前,这里和老城大多数胡同一样,私搭乱建普遍,历史风貌破坏严重。经过整治提升,雨儿胡同拆除违建,修缮加固老屋,绿化美化院落,逐步恢复了老北京胡同的风貌,这条背街小巷由此成为“北京最美街巷”。

如果说。大街是城市的“面子”,那么背街小巷就是“里子”。北京市前些年更多的是在治理“面子”,近年来则将“里子”也纳入了重点治理范围,并制定了《首都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年)行动方案》,雨儿胡同的变化就是这一方案的实施成果之一。三年来,首都功能核心区已完成1674条“毛细血管”的改造,让背街小巷也旧貌换新颜。未来三年,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作还将在全市范围内持续推进。计划完成3261条达标类、精治类背街小巷的精细化整治提升。

材料三

近几年,老城保护思路有了新发展,提出了可持续保护的理念。这一理念不提倡将老城变成博物馆供人参观,而强调在不破坏历史风貌的前提下改善街区人居环境,让居民们更好地生活在老城中,使老城在浓郁的生活气息中得到可持续保护。

可持续保护的要点之一,是在保护街区风貌的同时重视改善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满足居民的需要。如前门地区近年来集中解决了街区内影响历史风貌的问题,改造地下管线,建设口袋公园,营造出“老胡同”里的“新生活”。可持续保护的要点之二,是同步改善与街区空间相辅相成的文化环境,让胡同中的老北京味道更浓。如东四地区举办的“报春”活动和“奔跑中寻找东四胡同记忆”的迷你马拉松活动,吸引居民广泛参与,让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入现代生活。

如今生活在胡同里的居民,用得上暖气、空调、网络,看得见青砖、灰瓦、绿槐。这些变化说明,保护老城的观念发生了转变,从简单的“为保护而保护”转向了综合协调的可持续保护。

13. 根据图1中的信息,结合上下文,在材料一的横线处应填入的名称依次为①____、

②____、③____、④_____

14. 材料三最后一段提到“保护老城的观念发生了转变”,以下与转变之后的观念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甲】将老城变成博物馆供人参观,发挥其教育功能。

【乙】在不破坏历史风貌的前提下改善街区人居环境。

【丙】改善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满足居民生活需要。

15. 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北京老城保护的原则有:①__、②__、③__。(每空限10

个字以内)

【答案】13. (1). 紫禁城(2). 皇城(3). 内城(4). 外城

14. 乙15. (1). 老城格局整体保护(2). 背街小巷精细化整治(3). 人居环境可持续保护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结合材料和图例提取信息。文中所说的“1+4”的城市格局,由示意图可知,“1”是一条中轴线,“4”是四个城,图中所示由内到外这四个城分别是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提炼和整合。由材料三最后一段“胡同里的居民,用得上暖气、空调、网络”说明可持续性保护老城的“改善街区人居环境”的观念;“看得见青砖、灰瓦、绿槐”说明可持续性保护老城的“不破坏历史风貌”的观念,并结合材料三第一段“可持续保护的

理念强调在不破坏历史风貌的前提下改善街区人居环境”这一内容可知“乙”与“转变之后的观念完全一致”,故选乙。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主旨的理解。三则材料分别从三方面写北京老城保护的原则,材料一强调“始终把加强老城格局整体保护作为首要任务”,说明“老城格局整体保护”的原则;材料二用雨儿胡同的例子强调“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作持续推进,计划完成达标类、精治类背街小巷的精细化整治提升”,说明“背街小巷精细化整治”的原则;材料三强调“在不破坏历史风貌的前提下改善街区人居环境”,说明“人居环境可持续保护”的原则。

(二)(共10分)

阅读《抬头看见花》,完成下面小题。

抬头看见花

①早晨上班经过护城河岸,在花木交易区,看见大棚培育的鲜花散布在土里土气的旧物之间,甚是生动,我便买来几盆。小巧的花盆里,盛开着毛茸茸的红色小花,这种花在童年时的乡村很多见,它们叶子碧绿、花开红艳且日久不凋。乡下人管这种花叫“长寿梅”。“长寿”是说这花好养活、花期长,“梅”的来意大约是它开在冬天吧。这花并无枝干,如一墩菠菜样贴地而长,花朵的形状如同一个小绒球,与“梅”的外形其实并不相干。

②我兴冲冲地把几盆长寿梅带到办公室,每个同事的桌角放一盆。已是寒冬,小城万物萧瑟,这一簇簇鲜艳的“梅花”,在桌案上火焰一般跳跃,同事们都很高兴。王老师大赞曰:“以前是抬头看见一堆资料,现在好啊,抬头看见花!”抬头看见花,多么好的意境,当我们俯案劳作,忙到头眼昏花、筋疲力尽时,一抬头,见桌案上一盆小小的长寿梅生机盎然地开着,多么令人欢喜!这长寿梅叶子碧绿浓密,几朵花鲜润地高出叶浪,像一些小手臂在跟你打招呼;数朵花参差地插在叶子间,有环佩叮当般的美感。看到此,心情怎能不澄澈、明朗、欣悦?肩疼、颈酸、眼累、心乏等等,都被这一盆小花儿给疏解了。

③乡下人在过年时,都要贴对联和红帖,那些小红帖就像寻找窝巢的燕子,落脚在农家屋檐下不同的角落,它们都写着相同的四个字:抬头见喜。一抬头,是红艳艳的希望,看见它,就是愉悦,就是欢欣,就是希冀,就是撞.进门来的春天。

④我的一位女性好友,每次出门必然化妆并衣着讲究,尤其是在冬天,她穿着色彩艳丽的大衣,裹着飘逸的丝巾,戴着考究的帽子。她笑着说,我要给生活开朵花!其实,她是被花治愈的人。几年前,她生病在家,大家都很担心她。有一天,她走到窗前,突然看见光秃着枝丫的玉兰开花了,那玉兰将一柄花枝探.进她的窗框,像画一样美好。那初绽的玉兰花点

燃了她,她的内心一点点融化,从那天开始,她迅速康复。她还告诉我一个细节,当看见玉兰花开的那个上午,她推开窗子,楼下一个女孩正在仰头看花,目光对视时,给了她一个真诚甜美的微笑,这笑和花都是治疗她的药引子。所以,她现在也想做一枝花,开在严寒的冬天里,把别人心里的冰融化。

⑤一日,孩子在阳台喊:“快看,‘黑森林’开花了!” “黑森林”是我家旁边的原生态植物园,里面有很多落叶植物,到冬天全都褪去叶子,赤裸着黑乎乎的粗裂枝干,风景单调得很。眼下隆冬天气,“黑森林”怎么会开花?我从阳台看过去,那些黑乎乎的树枝上,还真是闪闪烁烁地“开”着不少“花”,有的像桃花般粉红,有的像石榴花般鲜艳,也有迎春花一样金灿灿的,花朵间还有些绿色叶子,看起来春光灿烂。我忍不住好奇,就去看个究竟。远远见一个老人手里拿着花往树枝上绑。见我看她,便笑着解释:攒下些鲜花、礼品盒包装纸,都那么新、那么鲜艳,不如做成花儿,叫它们再开一次。让我惊异的是,这个老人竟然是植物园大门口卫生间的看护人。她和老伴一起来我们小城打工,就住在卫生间旁边的小储物间里。卫生间周围都被她栽满了花,娇艳的凤仙花和高大的蜀葵、美人蕉开得春光流泻,惹人注目。我曾看到在小储物间里,她那穿环卫工作服的老伴坐在马扎上喝酒、吃饺子,两个老人都幸福满满的样子。我帮着老人往树枝上绑花儿时想,这些包装纸大约是她老伴捡来的吧,但是它们做出的花儿却一样的光彩绚丽。

⑥再从阳台上眺望,那一树树花让我心情莞尔、无比温暖,那个往树上绑花的老人似乎也成了一朵花,她和那些花儿像一轮月亮,照着我和更多人的梦。

⑦我还曾走进一个孤寡老人的家,他的腿病使他行走艰难,病发时下不了炕、出不了屋子。他的屋子狭暗,但窗台上摆满各种各样的木花。他将树枝削掉外皮,削出一层层木屑,木屑不落,卷起来像层层花瓣。他拿颜料将那些“花儿”染成各种鲜艳的颜色,然后“栽.”在窗台那一块长满孔洞的皱麻石上。坐在木花旁边的他乐呵呵的,不见困顿之情。现在想来,那些生动的色彩是他为自己制造的阳光和火焰,他用来温暖、照耀自己。当他被病痛折磨的时候,他从苦闷里抬起头的刹那,看见的是鲜艳的花,是人人期待的春天。

⑧抬头看见花!这非常值得期待。在喧嚣忙碌的生活里,累了、乏了、倦了的时候,猛然一抬头,与一树花对视,这是多大的幸福啊!但四时有序,花开有时,那一束花开常常被辽阔的苍茫代替,被嘈杂的市声淹没。在没有花开的时节,乐观的人们从不等待,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用纯洁而向美的心灵去创造,让寒冬开花,让枯枝开花,让石头开花……

(取材于张金凤的同名文章)16. 文章写了很多“花”这些“花”既指自然界的鲜花,如长寿梅、玉兰花;也指

①____________,如纸花、木花;还指②_____________,如女性好友、微笑的小女孩、进城务工的夫妇。

17. 文中动词的运用生动传神,请从三处画线句加点的动词中任选一个

....,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其妙处。

18. 纸花、木花不是自然界中真实的花,文章为什么要写这些花?请结合最后一段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6. (1). ①人们创造出来的花(2). ②有像花一样美丽心灵的人们

17. “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春天人格化,一个“撞”字极富动感的写出了春天到来时的情景,体现出人们对于春天的喜爱,以及带来春意的花开后人们的欢欣愉悦。“探”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了玉兰花人的动作,“探”字写出了玉兰花仿佛主动地从窗外进入到窗内的形态,更带给病中的人希望和喜悦,体现出花带来了生命的希望。“栽”字原本应该指真正的植物,这里用来形容老人自制的花,是将假花当成了真花,因为老人是在“无花”的生活中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花,这样写更加能够体现老人对于花,对于生活的热爱。

18. 本文由“长寿梅”开始写起,不仅写了自然界中的花,也写了人们创造出来的花,这些花都能够带给人们希望和幸福,写纸花、木花是为了写创造纸花和木花的人们。赞美了他们乐观的人生态度、智慧的双手和纯洁美好如花的心灵。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该空处的内容应与“自然界的鲜花”相对应。结合“攒下些鲜花、礼品盒包装纸,都那么新、那么鲜艳,不如做成花儿,叫它们再开一次”可知,“纸花、木花”是人们创造出来的花。(2)从“如”后面提到的都是创造假花的人可知此处要一个表达…的人的短语。结合“那个往树上绑花的老人似乎也成了一朵花”“所以,她现在也想做一枝花,开在严寒的冬天里,把别人心里的冰融化”等句子可知,“女性好友、微笑的小女孩、进城务工的夫妇”指的是有像花一样美丽心灵的人们。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赏析。注意是否使用了修辞等表现手法,并指出该句的含义,在该段中及在文章中想要作者表达的情感。(1)手法。“撞”是人的行为,这里用在春天上,把春天拟人化,是拟人修辞。分析。“撞”是动词,极富动感,这里生动写出春天到来的突然、力道之猛,表现了人们对于春天到来的惊喜和愉悦,对春天的喜爱之情。(2)手法。“探”是探头的意

2021年陕西省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2021年陕西中考历史真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0道试题,每题2分,计20分。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该工程是() A. 都江堰 B. 灵渠 C. 大运河 D. 赵州桥 2. 他的人物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下图是他的作品《步辇图》。这位画家是() A. 张择端 B. 王羲之 C. 阎立本 D. 辛弃疾 3. 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在成立大会上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宣传的主要思想是() A. 变法救国 B. 民主科学 C. 三民主义 D. 扶清灭洋 4.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有识之士发出“实业救国”的呼声 B. 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C. 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 D. 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5. 下图所示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对这次会议表述正确的是() A. 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 B.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C. 确定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D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6. 1956年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7. 新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非凡。下列图片反映的科技成就属于20世纪70年代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8. "由于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法典,因此它不仅成为拜占庭帝国此后历代皇帝编纂法典的依据和蓝本,而且成为欧洲各国的法律范本”。该法典是() A. 《独立宣言》 B. 《权利法案》 C. 《拿破仑法典》 D. 《罗马民法大全》 9. 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工业化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的变化有() ①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②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③人口越来越集中于城市 ④人民文化水平下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 10. 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几年甚至几十年也不会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贵州省毕节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原卷版)

2021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历史试题 卷Ⅰ 1. 下图不同类型的工具,为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所制作。这些工具的制作方法是() A. 打制 B. 磨制 C. 烧制 D. 炼制 2. 适合作为下列一组材料主题的是() A. 秦灭六国,结束战乱 B. 秦朝法律严苛,赋税沉重 C. 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 D. 秦朝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3. 根据《三国志·魏书》等记载,220年曹操卒于洛阳,葬在邺城(今河南省安阳市郊)。2009年,国家文物局审核了河南省安阳市高陵墓的考古发掘成果,最终认定高陵墓的墓主为曹操。以上确认高陵墓主为曹操的依据是() A. 历史文献与考古成果 B. 家族族谱的记载 C. 历史学家的主观判断 D. 安阳的悠久历史 4. 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开张之初只有轮船3艘,后来发展到30多艘,其经营的国内外运输业务。不但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这段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A. 启动了中国近代化运动的进程 B.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C. 实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 D. 引进培养了大批企业管理和科技人才 5. 识读下图,约法二取代约法一说明了()

A.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已经全部完成 B. 袁世凯的权力得到了约法的严格约束 C.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准备复辟帝制 D. 近代中国民主与法制取得了重大成就 6. 刘大年《抗日战争时代》一书中记载:从“七七事变”到1945年的八年中,日本投入到中国关内战场 的陆军,平均每年占总兵力的76.4%。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主力仍分布在中国战场。中国能牵制 日军的大量兵力主要是因为() A. 中国战场是日军唯一的战场 B. 中国拥有先进武器装备 C. 中国实行全民族的持久抗战 D. 苏联红军进驻中国东北 7. 1950年11月,美国骑兵第一师师长在与一支中国军队交手后,这样评价对手:“他们没有航空火力支援,也没有远程炮火支授。他们手里拿的是日本二战时的简易武器.但他们在穿插分割中动作极其勇猛。”这支中国军队的名称是 A中国人民解放军 B. 中国工农红军 C. 中国人民志愿军 D. 国民革命军 8.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下图中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起点的标志性事件是() A. A B. B C. C D. D 9. 拓片是将刻在不同材质上的文字、符号、图案等拓印下来的纸片,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下列古老文 字的拓片,可直接用于古埃及文明研究的是()

福建省2021年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 A. 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 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C. 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 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2. 通过分封制度,“周人终于建立了一个拥有广袤领土的强大国家”,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据此可知,分封制 A. 强化了诸侯权力 B. 扩大了统治范围 C. 加速了西周灭亡 D. 确立了君主专制 3. 图1至图2所示内容体现了都江堰 A造福千秋 B. 控流发电 C. 沟通水系 D. 方便航运 4. 秦始皇下令全国“车同轨”并修建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长约700千米,仅用两年半时间即修通。这主要得益于 A. 人口数量的增长 B. 铁制工具的出现 C. 国家体制的作用 D. 筑路技术的提高 5. 下图所示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的经济措施这一举措

A. 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B. 提升商人的经济地位 C. 提高了军队战斗能力 D. 增强中央政府的财力 6. 谚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反映了 A. 饮食文化丰富生活 B. 农历节气指导农耕 C. 祭祀礼仪追思先祖 D. 种植技术推陈出新 7. 下图所示为某同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内容。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 A. 南方经济发展原因 B. 孝文帝的汉化政策 C. 隋统一全国的背景 D. 科举制的深远影响 8. 宋代瓷器美学达到新高度。景德镇青白瓷色质如玉,钧窑的海棠红艳如晚霞。由此可见,宋代制瓷业 A. 私营作坊为主, B. 产品行销世界 C. 遍布沿海地区 D. 工艺水平高超 9. 《经世大典》载:海运时,惟凭针路定向行船,仰观天象以卜明晦。这体现了宋元时期 A. 指南针已运用于航海 B. 造船技术适应远航 C. 地理知识有长足进步 D. 对外贸易繁荣昌盛 10. 明代长城的修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壕筑墙省工省料,以--道或多道绵延伸展的墙体为干线,构建了多层次、纵深的防御体系。这体现了长城是 A. 商品贸易的主要场所 B. 地区交流的重要通道 C. 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 D. 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11. 下表所示纳税田亩数的变化反映了当时 A. 精耕细作的推广 B. 手工业技术提高 C. 农业经济的发展 D. 水利工程的兴修 12. 乾隆时颁布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定: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地位与达赖、班禅平等。这体现

2023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真题(含答案,原卷)

2023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 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有学者说,在我国史前时期的各个文化区当中,中原有“居天下之中”的地理优势, 扮演了中华文明大熔炉的角色。该学者肯定了中原文化区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 A. 产生时间最早 B.居于核心地位 C.发展相对独立 D.体系最为完备 2.殷墟出土了大量的贝,商朝时期的一些文字都含“贝”字(如下表)。据此判断,贝 在商朝应该是 D.酒具 B.礼器 C.食器 A.货币 3.考古发现的战国中后期的铁器,出土范围遍及秦、齐、燕、楚等七国境内,器类包 括农具、手工业丁.具、兵器和杂器。这表明当时铁器 A.象征贵族身份 B.制作工艺精良 C.实行官营专卖D,得到广泛使用 4.汉武帝分别设置《诗》《书》《易》《礼》《春秋》博士,让他们专心传经讲学,后 来,博士又演变为国家学术教育机关的学官。这有利于 A.儒学地位提高 B.科举制度完善 C.人民负担减轻 D.经济管理强化

5.唐三彩是盛唐气象的一个缩影,它延续了秦汉以来彩塑的写实风格,又创造性地运用了 低温铅釉的绚丽、斑斓色彩和略带夸张的手法。这折射出唐朝注重 A.传承与创新 B.交流与传播 C.改进与推广 D.开放与互鉴 6.宋朝在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市”“蕃坊”“蕃学”。这是由于当时 A.市民阶层壮大 B.海外贸易兴盛 C.民族交往频繁D,文化教育发展 7.秦汉至唐主要依据自然界限来划分行政区划,而元代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 成区划边界处于犬牙交错的格局,使地方丧失扼险而守的地理条件。这种“打破” 是为了 A.保护自然环境 B.方便信息传递 C.加强中央集权 D.开发江南地区 8.曹雪芹把诗赋、书法、戏文、对联、礼节、饮食、服装等元素以及各种风俗习惯,几乎 全部安插在《红楼梦》里。这强调了《红楼梦》 A.语言精练生动 B.内容通俗易憧 C.线索清晰完整 D.汇聚传统文化 9.据统计,1901年上海、武汉两地的华商纱厂纱锭占到全国的74.7%; 1910年这一比例 有所下降,但仍占全国的51.5%。这说明当时中国的纺织业 A.发展曲折 B.分布不平衡 C.技术落后 D.规模比较小 10.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仅仅靠移植西方政治制度难以挽救中国,要从根本 上改造中国,还要有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基于这一认识 A.张容创办大生纱厂 B.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 C.孙中山组建同盟会D,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11.“纵横十几省,跨越滔滔急流,征服皑皑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突破层层封锁,粉碎上百 万敌军的围追堵截,胜利前进至陕甘宁地区。”材料描述的是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 C.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中小学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设计 教育论文 随堂检测 2020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历史试题 (满分50分,同道德与法制同堂共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A. 中英《南京条约》 B. 中日《马关条约》 C. 中美《望厦条约》 D. 中法《黄埔条约》 2.1898年,居住在北京城的居民能见到的历史事件是 A 新文化运动 B. 宣统帝退位 C. 戊戌变法 D. 北平和平解放 3.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的会议是 A. 中共一大 B. 八七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二大 4.下列对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 B.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C.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D. 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 5.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事件是 A. 经济特区的建立 B. 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 C.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6.下列不属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容的是 A. 全面建成和谐社会 B. 全面依法治国 C. 全面从严治党 D. 全面深化改革 7.下列人物是文艺复兴“文学三杰”是 A. 但丁 B. 拉斐尔 C. 斯蒂芬森 D. 莎士比亚 8.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 A. 来克星顿枪声 B. 1787年制定美国宪法 C. 《独立宣言〉的发表 D. 萨拉托加大捷 9.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共产党宣言)是为下列哪个组织起草的纲领性文件? A 巴黎公社 B. 国际联盟 C. 共产主义者同盟 D. 第一国际 10.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索的事件是

山西省2021年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文科综合(历史)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一史料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2. 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婶,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为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3. 图为宣化辽代墓葬中发现的壁画《备茶图》,尽管辽地并不产茶,但壁画中描绘的茶具与烹茶程序,皆体现出唐宋茶法在辽地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 A. 农业生产的发展 B. 海外贸易的兴盛 C. 民族矛盾的缓和 D. 民族文化的交融 4. 《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由此可知元朝 A. 驿站分布广泛,加强了各地联系 B. 丝绸之路畅通,便利贸易往来 C. 鼓励对外贸易,驿站最远达欧洲 D. 实行开放政策,强化边疆管理 5. 中国传统节日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九年级(1)班开展“走近传统节日.感受民族文化”的主题班会活动,下面是李华同学展示的活动资料,从中反映出 A. 传统习俗的变化 B. 中华民族传承的价值观 C. 传统节日的起源 D. 社会习俗具有的娱乐性 6. 1895年5月15日《申报》报道:“一律预备与倭人决死一战,不愿将全台归于倭人,众志成城,有死

河南省2021年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2021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历史 注意项: 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 下列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我国先民的 A. 农耕工具丰富多样 B. 商品贸易较为活跃 C. 陶器文化历史悠久 D. 彩陶艺术绚丽多彩 2. 甲骨文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下列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共同呈现了当时的 A. 政治状况 B. 经济发展 C. 科技进步 D. 军队建设 3. 西汉前期,币制十分混乱,诸侯、达官、豪富多私造牟利,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不便。面对这样的情况,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 兴办太学 B. 平抑物价 C. 盐铁专卖 D. 统一铸币 4. 隋炀帝时,南方和北方的经济形势,使得加强它们之间的水路交通运输成为--件迫切的事情。于是,隋炀帝 A. 南下灭陈 B. 营建东都 C. 开通大运河 D. 创立科举制

5. 与唐代长安相比,北宋东京的城市格局和内部管理已完成由坊市制到厢坊制的转变,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市”,“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也被打破。这主要是由于 A. 草市的出现 B. 商业的发展 C. 纸币的使用 D. 商帮的形成 6. 1416年,郑和完成第4次下西洋任务后,出现了亚洲、非洲17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使节来华的盛况。这些史事表明郑和下西洋 A. 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B. 增进了中外友好往来 C. 促进了明朝经济发展 D. 解除了东南沿海倭患 7. 明代某著作,记载了谷类和棉麻作物裁培、食品加工、制陶、造纸、冶铸、舟车制造和珠玉采琢等生产技术。这部著作应该是 A. 《齐民要术》 B. 《本草纲目》 C. 《农政全书》 D. 《天工开物》 8. 学者章开沅认为:“起义对封建制度来了一次大扫荡,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加速了封建统治的崩溃。同时抗击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拉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材料中的“起义”是 A.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南昌起义. 9. 随着近代企业的创办,民族资本家、近代产业工人、近代知识分子群体随之产生。这表明近代企业的创办 A. 推动了新的社会阶层出现 B. 维护了封建统治 C. 拉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D. 改变了社会性质 10. 《辛丑条约》规定凡是有义和团活动地方,停止科举考试五年;规定条约内容及附件都要以皇帝的名义在全国各地张榜公布,以警告全国官民。这反映了列强企图 A 划分“势力范围” B. 增设通商口岸 C. 废除科举制度 D. 进行心理征服 11. 毛泽东说:“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因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这里的“姿态”强调的是 A. 革命的复杂性 B. 制度的创新性 C. 斗争的彻底性 D. 抗战的持久性 12. 这次会议是在红军严重受挫的历史关头召开的,它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这次会议 A. 创建了工农红军第四军 B.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 宜告了长征胜利结束 D. 为人民指明了抗战后的奋斗方向 13. 建国初年,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所有中国人的爱国热情都被奇迹般地调动起来,人们加班加点地工作,把增产增收的东西捐献成飞机大炮,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对这些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B. 土地改革,保障民生 的的

2021年福建省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2021年福建省中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 A. 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 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C. 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 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2. 通过分封制度,“周人终于建立了一个拥有广袤领土的强大国家”,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据此可知,分封制 A. 强化了诸侯权力 B. 扩大了统治范围 C. 加速了西周灭亡 D. 确立了君主专制 3. 图1至图2所示内容体现了都江堰 A造福千秋 B. 控流发电 C. 沟通水系 D. 方便航运 4. 秦始皇下令全国“车同轨”并修建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长约700千米,仅用两年半时间即修通。这主要得益于 A. 人口数量的增长 B. 铁制工具的出现 C. 国家体制的作用 D. 筑路技术的提高 5. 下图所示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的经济措施这一举措

A. 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B. 提升商人的经济地位 C. 提高了军队战斗能力 D. 增强中央政府的财力 6. 谚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反映了 A. 饮食文化丰富生活 B. 农历节气指导农耕 C. 祭祀礼仪追思先祖 D. 种植技术推陈出新 7. 下图所示为某同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内容。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 A. 南方经济发展原因 B. 孝文帝的汉化政策 C. 隋统一全国的背景 D. 科举制的深远影响 8. 宋代瓷器美学达到新高度。景德镇青白瓷色质如玉,钧窑的海棠红艳如晚霞。由此可见,宋代制瓷业 A. 私营作坊为主, B. 产品行销世界 C. 遍布沿海地区 D. 工艺水平高超 9. 《经世大典》载:海运时,惟凭针路定向行船,仰观天象以卜明晦。这体现了宋元时期 A. 指南针已运用于航海 B. 造船技术适应远航 C. 地理知识有长足进步 D. 对外贸易繁荣昌盛 10. 明代长城的修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壕筑墙省工省料,以--道或多道绵延伸展的墙体为干线,构建了多层次、纵深的防御体系。这体现了长城是 A. 商品贸易的主要场所 B. 地区交流的重要通道 C. 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 D. 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11. 下表所示纳税田亩数的变化反映了当时 A. 精耕细作的推广 B. 手工业技术提高 C. 农业经济的发展 D. 水利工程的兴修 12. 乾隆时颁布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定: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地位与达赖、班禅平等。这体现

河北省2021年中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2021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 文科综合试卷历史试题 1. 英国驻汉口代理总领事法磊斯曾说:“《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须向全国征收,但由于祸乱所及各省已被联军洗劫一空,实际上这些省应出之款项仍须由那些忠诚的,并已付出自己份额的省份来额外负担。”法磊斯口中的“祸乱”指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英法联军的侵略 C. 义和团运动 D. 八国联军的侵略 2. 这次革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落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据此推断,这次革命 A. 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B. 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 C.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 3. 一封封写于战火纷飞年代的书信,承载者系国系家的深厚情怀。下面两封书信(节选)一起能印证的史实是 A. 正面战场抗战 B. 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C. 敌后战场的抗战 D.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4. 1947年10月10日,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发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气壮山河的号召,中国革命的高潮到来了。“宣言”发布于 A. 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期间 B.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期间 C. 解放军进行战略进攻期间 D. 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期间 5. 下面统计图中的“某时段”应是某时段我国工业总产值中部分经济成分所占比重统计图 的的

A. 1911--1918年 B. 1949-1956年 C. 1958-1965年 D. 1978--1985年 6. 当欧洲人来到时,他们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武力使印第安人完全失去了自卫的能力,而他们的种种机诈欺骗、巧取豪夺和暴力压迫使印第安人的权益很快丧失殆尽,他们的野蛮杀戮和他们带来的传染病使印第安人的人口急剧减少。材料旨在说明新航路开辟 A. 推动了西欧租地农场迅速发展 B. 造成西欧各国力量发生变化 C. 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D. 给美洲带来非常严重的灾祸 7. 这场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社会政治革命,符合全欧洲的需要,其效果是废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它不仅要改变旧政府,而且要废除旧的社会形式。材料应纳入的主题是 A. 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 B. 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C.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 走向和平与发展的世界 8. 英国作家狄更斯在19世纪中期对-座工业城镇的描述是:“这是个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的市镇,无穷无尽的长蛇般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里冒出来……许多庞大的建筑物上面开满了窗户,里面整天只听到嘎啦嘎啦的颤动声响,蒸汽机上的活塞单调地移上移下,就像个患了忧郁症的大象的头。”这说明英国 A跨入手工工场时期 B. 开始使用机器生产 C. 进入了“蒸汽时代” D. 步入了“电气时代” 9. 下图反映的史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