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一年级科学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一年级科学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一年级科学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一年级科学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一年级科学集体备课表(2017—2018学年度上期)弹子石小学(本部)李亚军(第二种备课模式)

一年级科学上册《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科版教案

一年级科学上册《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教科版教案 一年级科学上册《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科版教案 一、教材及学生分析: 这一课是本单元最后一课,是本单元的回顾和总结的综合应用课,并将认识世界通用的标准长度测量工具——尺子。本课有两个活动,一是观察比较尺子和测量纸带的异同,二是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通过比较和测量,学生能更深刻地认识到统一标准是非常有意义的,并初步学会了尺子的使用方法。 根据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思维容易游离,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较好的表达,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增加趣味性,问题的提出应简约直白有针对性,活动的难度应尽量贴近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多用选择的方式记录。在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应正确处理好与二年级数学中使用尺子的教学内容的关系,不要超出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初步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即可。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尺子是世界通用的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统一标准是非常有意义的;

2、尺子与测量纸带是两种测量工具,有许多相同与不同之处。 科学探究: 1、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或图画初步描述尺子与测量纸带的特征,并与同伴讨论和交流; 2、细致观察并比较尺子与测量纸带的异同; 3、初步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 科学态度: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3、愿意分享与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4、具有尊重事实的意识,认真、精确地读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意识到观察、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2、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和单位给生产、生活带的便利; 3、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增强了人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细致观察并比较尺子与测量纸带的异同。 难点: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四、教学准备: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做一个测量纸带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 第6课时做一个测量纸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测量纸带具有更方便携带、测量和计数等特点,可更好地替代小立方体进行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依照制作测量纸带的步骤进行制作。 2.利用纸带测量一些物体的周长。 3.运用十进制计量进行测量。 科学态度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针对测量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2.小组合作制作测量纸带时,能主动参与。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工具的改进给人们的测量带来便利。 2.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工具。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作一个测量纸带并用来测量。 难点:用制作好测量纸带进行准确地测量。 【教学准备】 教师:10个小立方体、测量纸带一条、心形纸盒一个 学生:印有10个一组小方格纸的复印纸若干,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或固体胶,一支标记笔,学生活动手册,塑料桶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 [材料准备:塑料桶、10个小立方体、透明胶带] 1.PPT出示上节课图片,教师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会用小立方体测量物体的长

度。回家后,大家在用小立方体测量物体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用小立方体很难测量一些不平的东西,比如说塑料桶一圈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吗?)(PPT出示塑料桶) 预设:剪一条和塑料桶一圈一样长的纸带,再用小立方体测量;用比较软的物体测量;在纸带上画上小方格等 2.小朋友们真聪明,想到了这么多方法,那哪一种更方便呢?先小组内讨论一下。 3.选取一到两组分享讨论后的观点。 4.教师小结:如果小立方体可以弯曲,卷起来,像这样变成一条纸带,那样测量的时候会不会变得更方便呢? 5.经过讨论,我们发现做一个测量纸带更方便,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测量纸带。(板书:做一个测量纸带) 二、探索:做一个测量纸带和测量身边的物体 [材料准备:印有10个一组小方格纸的复印纸若干或者活动手册上的小方格纸、剪刀、双面胶或者固体胶、记号笔、科学书、塑料桶] 1.提出思考:我们该怎样做测量纸带?(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制作步骤) (1)“画格子”。准备印好格子的纸(或在白纸上用小立方体画出几列格子);(2)“剪纸条”。用剪刀剪下每一列格子,注意前面纸条的一端要留出空白的位置。教师演示。 (3)“粘纸带”。将几列格子首尾相接粘贴好。注意三个要点“首尾相连”“两端对齐”“连成直线”。让学生上台粘贴 (4)“做标记”。依此方法,粘成更长的纸带后,在纸带合适的位置写上数字,让学生上台标一标。 2.视频播放制作过程。 3.提出问题:做测量纸带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PPT出示,并提示起点,数字的位置等) 4.小组代表领取材料,制作测量纸带。 5.我们做好了纸带,下面我们要用自己制作的纸带来测量两个物体,一个是科学

教科版(新)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 《做一个测量纸带》精品教案

《做一个测量纸带》精品教案 课题做一个测量纸带单元第二单元学科科学年级一上 学习 目标 (一)科学知识: 测量纸带具有简单、方便,又能代替小立方体进行测量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指导,按步骤制作测量纸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制作过程中敢于提出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重点按照步骤制作测量纸带。 难点体会测量工具的改进为人们测量带来的便利。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 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复习导入 1.怎样测量小桶一圈的长度? 我们用十个连接起来的小立方体测量直接测量可以吗? 用小立方体测量小桶一圈的长度有什么好办法吗? (1)可以用纸带量完再铺平用小立方体测量纸带 (2)可以先在纸带上画出小立方体,再围绕小桶一圈,这样 直接就能测出来了。 我们以小立方体为标准单位制作一条可以卷的测量纸带,这 思考并 回答问 题 通过复习 导入,有 利于减少 学生对新 课内容陌 生度,有 利于学生 对新知识 的掌握。

样的测量纸带可以弯曲,可以测量不规则的物体。 4.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利用画好小立方体的纸带能够弯曲, 能够重复利用反复测量,这样的纸带叫做“测量纸带”,这节 课我们就来学习《做一个测量纸带》 讲授 新课 一、制作测量纸带 1.观察测量纸带,小组讨论:怎样来制作这样一条测量纸带呢? 注意 起点标数字 2.小组汇报制作过程: (1)(2) (3)(4) 3.按照图示步骤小组合作制作一条测量纸带 4.展示制作成果观察测 量纸带 的特点, 讨论制 作方法 在观察测 量纸带的 过程中, 让学生抓 住纸带的 特点,根 据特点有 利于学生 讨论制作 过程,为 学生有序 完成测量 纸带的制 作打好基 础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案

2.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节。本课有两个活动:一是观察、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二是运用尺子去测量物体的长度。通过比较和测量,学生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统一标准是非常有意义的,并初步学会尺子的使用方法。本课内容在第二单元中起着承上的作用,将测量工具上升到了通用标准工具水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尺子是世界通用的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统一标准是非常有意义的。 2.尺子与测量纸带是两种测量工具,有许多相同与不同之处。 【科学探究】 1.细致观察并比较尺子与测量纸带的异同,能用语言或图画初步描述尺子与测量纸带的特征,并与同伴讨论和交流。 2.能初步运用尺子进行测量。 【科学态度】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愿意分享与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3.具有尊重事实的意识,认真、精确地读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和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PPT 小组(两人一组):直尺、软尺、测量纸带、橡皮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同学们平常有使用尺子吗?生活中人们通常都用尺子去测量物体的长度,

比如定做衣服时裁缝要去测人的腰围和上半身、下半身的长度;装修师傅也需要用尺子去测量木板、墙壁的长度。尺子是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人们采用统一标准制作成的测量工具,这样测量结果就可以比较了,便于人们的交流和使用。 二、观察、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1.老师这里有两种不同的尺子和一张测量纸带,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呢?等会儿同桌两人一组仔细观察,找找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听到音乐声响起后立刻停止观察,端正做好,现在拿出抽屉里的材料盒开始观察吧。 2.请学生交流观察到的信息。 预设:相同点:都有0刻度;同一测量工具标志线的间距等长;标准单位首尾相连;数字标记 不同点:材质不同;标志线的间距长度不同;尺子有更细的标准线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适当进行补充。) 三、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过渡: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下面我们试试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吧。 1.用尺子测量和读数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预设:生:0刻度要与物体一端对齐;测量结果要带单位(老师顺势讲出这两种尺子的单位)。 2.我们还是初步学习尺子,所以中间的小格子我们暂时不去管它,我们就看标了数字的大格子。 3.请学生上展台,投影示范测量并读出橡皮的长度。(若有错误,给予及时纠正) 4.同学们会使用尺子了吗?接下来每位同学分别用这两种尺子和测量纸带去测量一下橡皮吧,注意边观察边记录。 5.请几位同学交流自己的测量结果,老师在黑板上进行记录。 6.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塑料尺和软尺的测量结果是一样的,用测量纸带去测的结果有时不一样。 7.为什么这两种尺子的测量结果是一样的呢?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比较与测量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比较与测量 第1课在观察中比较 教学内容:在观察中比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明白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 2.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学习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2引导学生学习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培养学生对探究过程与方法的反思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2.引导学生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了解观察和比较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学生准备:每组四只恐龙模型等(要求:长短不同、高矮不同、胖瘦不同;最好是缩放比例相同的恐龙模型)、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教师准备:课件。 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情境导入,创设侏罗纪公园情境,允许学生即时表达所见所闻。 2.聚焦问题。在学生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片后,教师提问: “图中的恐龙,哪只大、

哪只小?”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3.揭示课题:在观察中比较 二、引导学生探索: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 1.让学生明确观察任务:比一比四只恐龙模型的大小,给它们排序。 2.提出探究要求: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可以有多种比较方;每人都要及时记录比较结果。 3.引导学生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教师观察学生的比较过程,提醒学生把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教师要将学生比较结果中有代表性的内容记录到黑板上。 4.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思考和讨论:有几种比较结果?关于恐龙的大小排序,小组内能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结果吗?怎么比才更准确? 三、学生交流讨论: 1.汇报:展示并介绍自己小组的比较方法,同时说出比较结果。 2.引导学生总结: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比较恐龙的大小? 我们该怎样描述比较结果? (1)个别学生发言:自己是如何比较恐龙的大小的? (2)全班学生交流讨论,找出不同的方法。 3. 教师总结: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不同的比较方法,比较的标准是不同的,比如长短和高矮,所以结果不同。 四、指导学生完成活动手册 完成P8页比较的表格: 给恐龙模型排队: 从高到矮:1 2 3 4 从长到短:1 2 3 4 从胖到瘦:2 4 3 1

2020年小学教科版一年级科学第一学期上册2.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教案

第7课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科学概念目标】 1.尺子是世界通用的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统一标准是非常有意义的。 2.尺子与测量纸带是两种测量工具,有许多相同与不同之处。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或图画初步描述尺子与测量纸带的特征,并与同伴讨论和交流。 2.细致观察并比较尺子与测量纸带的异同。 3.初步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3.愿意分享与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4.具有尊重事实的意识,认真、精确地读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观察、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2.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和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3.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增强了人的能力。 【教学准备】 测量纸带、一把塑料尺、一条软尺、一个橡皮、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引入尺子。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或使用尺子的经历。 视频播放生活中人们使用各种尺子的情境,介绍世界各地统一使用相同标准单位的尺子,这样使测量结果有可比性,便于交流和使用。 2.明确任务。 观察和比较测量纸带与尺子,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二、探索

1.观察和比较尺子与测量纸带。 分发材料:塑料尺、软尺和制作的纸带。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观察、比较结果,教师用课件辅助学生交流。 2.用尺子测量物体。 教师使用课件介绍尺子的使用方法:①把尺子的0刻度线和物体的一端对齐; ②读出尺子上与物体另一端对应的刻度;③介绍如何读数。 请学生示范测量并读出长度。学生分别使用尺子和测量纸带测量橡皮和桌面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教师需要帮助测量有困难的学生。 三、研讨 1.教师提问:“尺子和测量纸带相比,有什么好处?” 2.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可能的观点如前所述。

一年级科学比较与测量

1、在观察中比较 备课人: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1)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 (2)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2、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多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2)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他人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2)乐于进行小组合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观察和比较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劳动。 教学重点: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 教学难点:能从多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恐龙模型,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恐龙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情境导入。 2. 在学生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片后,教师提问:“图中的恐龙,

哪只大、哪只小?”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小结:我们需要进行比较,这样才能知道恐龙的大小。 二、探究活动: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 (1)明确观察任务:比一比四只恐龙模型的大小,给他们排序。 (2)探究要求: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可以有多种比较方法,每人都要及时记录比较结果。 (3)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教师观察学生的比较过程,提醒学生把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4)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思考和讨论:有几种比较结果?关于恐龙的大小排序,小组内能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结果吗?怎么比才更准确? 三、研讨。 1.汇报:展示并介绍自己小组的比较方法,同时说出比较结果。 2.引导学生总结: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比较恐龙的大小?我们该怎样描述比较结果? 3.教师总结: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不同的比较方法,比较的标准是不同的,比如长短和高矮,所以结果不同。 板书设计: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不同的比较方法,比较的标准是不同的,比如长短和高矮,所以结果不同。 教学反思: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案教学设计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节。本课是在前面学生已经了解了测量工具统一的必要性,经历了制作测量纸带的前提下开展的,主要包括两个活动:一是观察、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二是运用尺子去测量物体的长度。通过比较和测量,学生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统一标准是非常有意义的,并初步学会尺子的使用方法。本课内容在第二单元中起着承上的作用,将测量工具上升到了通用标准工具水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尺子是世界通用的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统一标准是非常有意义的。 2. 尺子与测量纸带是两种测量工具,有许多相同与不同之处。 【科学探究】 1. 细致观察并比较尺子与测量纸带的异同,能用语言或图画初步描述尺子与测量纸带的特征,并与同伴讨论和交流。 2. 能初步运用尺子进行测量。 【科学态度】 1. 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 愿意分享与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3. 具有尊重事实的意识,认真、精确地读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和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PPT 小组(两人一组):直尺、软尺、测量纸带、橡皮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同学们平常有使用尺子吗?

2.生活中人们通常都用尺子去测量物体的长度,比如量衣服、量身高、量家具、量投掷的长度等等。尺子与我们之前学习的测量纸带相比,他们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说明】开门见山巧点题:让学生在情境中迅速投入到本课学习中。 二、探索 (一)观察、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1.老师这里有两种不同的尺子和一张测量纸带,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呢? 要求:同桌两人一组仔细观察,找找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交流观察到的信息。 3.播放视频。 【说明】动眼动脑细观察:好奇好问是儿童的天性,这种天性能让学生更加执著于持续不断地进行观察探究。一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引导学生围绕即定的观察目标发问,使问题成为有目的地观察记录的“引路人”。观察和比较是通过实验、观察、探索结合探究、推理、实验不断发现的过程,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助于学生我建构科学知识和经验,使学生更细致地观察与更认真地思考,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 (二)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下面我们试试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吧。 1.用尺子测量和读数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0刻度要与物体一端对齐;测量结果要带单位。 2.播放视频 3.先估一估,动手量一量粉红色纸条的长度,并记录在活动记录表中 测量活动(一) (三)比较用尺子和用测量纸带测量物体的长度 用尺子量和用测量纸带量结果会是怎样的呢?

一年级科学上册《做一个测量纸带》教学设计

《做一个测量纸带》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比较与测量》单元的第6课,是在第5课中,学生利用小立方体这个标准物来测量物体,并且学习解决测量中的实际问题,即把十个小立方体粘贴在一起又快又准确地测量较长的物体。但在使用小立方体测量圆桶的边沿长度或测量更大体积物体的长度时,还是非常不方便。所以本课中学生将以小立方体为单位,制作一种便携、可弯曲、能测量更大物体、方便计数的测量工具——测量纸带。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会再次体会“起点”“首尾相连”“标准单位”等测量因素的重要性。在利用制作好的测量纸带进行物体测量的活动中,学生将进一步深化对测量需方便、准确等概念的理解。 【学生分析】 经过前五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测量物体时需要有“起点”,需要测量中“首尾相连”及感知了“十进制计数”的方便。而本节课通过制作纸带,进一步改进测量工具,使学生感受到测量更加便捷、准确。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测量纸带具有更方便携带、测量和计数等特点,可以替代小立方体进行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依照制作测量纸带的步骤进行制作。 2.利用测量纸带测量一些物体的周长。 3.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针对测量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2.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工具的改进给人们测量带来的便利。 2.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增强了人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按照步骤制作测量纸带。 难点:体会测量工具的改进为人们测量带来的便利。 【器材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印有小方格的纸若干、10个小立方体、1把剪刀、1卷透明胶带、1支标记笔、学生活动手册、塑料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入。 教师给学生出示小立方体及小塑料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小立方体来测量,又方便又好用。同学们用小立方体测量了书的长度和桌子的高度。今天,老师想知道这个小塑料桶边沿的长度,用小立方体能测量吗?怎么测量呢? 学生思考,并提出测量办法。 (1)可以用纸带量完铺平,再用小立方体测量纸带。 (2)可以先在纸带上画出小立方体,再围绕小桶一圈,这样直接就能测出来了。 2.小结。 以小立方体为标准单位制作一条测量纸带,这样的测量纸带可以弯曲,就方便测量不规则的物体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导入,有利于减少学生对新课内容陌生感,更容易将思维集中到新的探究问题上,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二、探索 活动一:制作测量纸带。 1.观察测量纸带,小组讨论:怎样来制作这样一条测量纸带呢? 学生观察测量纸带的特点,讨论制作方法。 教师板书: 起点标数字教师板书并讲解在纸带上标数字的方法和必要性。 2.按照课件演示的步骤,小组合作制作一条测量纸带。

教科版(新)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学教案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教案 【教材简析】 这一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学生将认识世界通用的标准长度测量工具——尺子,总结有关比较和测量的重要概念。本课有两个活动,观察、比较尺子和测量纸带的异同,用尺子测量物体。 尺子是世界上不同地区的人们采用统一标准制作的测量工具,它的单位有毫米、厘米、米。在1889年的第一次国际计量大会上,人们规定了1米的长度,从此用尺子测量的结果就有了可比性和通用性。 学生通过对比尺子和测量纸带,会发现以下共同点:都有0刻度(测量起点);标记线的间距等长(相当于同一标准物的长度);标记线重复出现(相当于标准物首尾相连);数字标记(相当于标准物的数量的统计数)。不同点可能有:材质不同(纸带是软的,有的尺子是硬的);标记线的间距长度不同;纸带的0刻度可能未标;尺子有更细小的标记线;数字标记方法不同等。学生深刻地认识尺子,明白尺子的读数和使用方法,并可以使用尺子测量物体,这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项基本技能,将为后续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经过前六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比较物体时我们需要有“起点=0刻度”,需要测量中“首尾相连=标记”及“十进制计数=数字”的测量条件,明白标准测量工具在测量中的作用。所以,本课通过尺子与纸带的对比、使用,让学生明确尺子无论是何种材质、刻度,测量结果都基本相同,测量纸带虽然方便使用,但精确性和单位的统一性均有缺陷。同时,在动手活动过程中巩固学生的观察、比较的习惯,加深对测量的理解。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尺子是世界通用的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统一标准是非常有意义的。 2.尺子与测量纸带是两种测量工具,有许多相同与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小学科学一年级:《做一个测量纸带》教案1

小学科学一年级资料 第6课做一个测量纸带 【科学概念目标】 1.测量纸带具有更方便携带、测量和计数等特点,可以替代小立方体进行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依照制作测量纸带的步骤进行制作。 2.利用测量纸带测量一些物体的周长。 3.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针对测量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2.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工具的改进给人们测量带来的便利。 2.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增强了人的能力。 【教学准备】 印有小方格的纸若干、十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一支标记笔、学生活动手册、塑料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教师可先询问学生,他们是否用小立方体完成了课外测量活动以及他们是如何测量的。实物展示十个连接起来的小立方体和一个小塑料桶,提问:“我们该如何测量这个小桶的边沿长度呢?”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汇报。 2.教师小结。以小立方体为标准单位制作一条可以卷的测量纸带,这样的测量纸带可以弯曲,可以测量不规则的物体。 二、探索 1.介绍如何制作测量纸带。展示并介绍工具和使用的材料。介绍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每段纸带首尾要相连;粘接时,纸带要直;用数字做标记;写上姓名和

制作日期。 2.学生制作纸带。教师观察学生的制作过程,个别辅导有问题的学生。 3.用测量纸带测量物体。先测量书的长度。因为这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 再测量小塑料桶边沿的长度。先让学生观察小桶,预测小桶底部边沿的长度,然后测量并将数据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的表格中。注意帮助在测量时读数困难的学生。 三、研讨 1.观察数据。 2.提问:测量纸带与小立方体相比,有哪些好处? 可以测量圆的物体,更轻、方便携带、能快速读出测量数值、不用数小立方体的个数、比用小立方体测量更准确。 四、布置课外活动 1.使用测量纸带测量更多你想测量的物体,建议测量前先预测,再实测,并比较预测,和实测的结果。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比较与测量《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教科版

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节。本课有两个活动:一是观察、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二是运用尺子去测量物体的长度。通过比较和测量,学生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统一标准是非常有意义的,并初步学会尺子的使用方法。本课内容在第二单元中起着承上的作用,将测量工具上升到了通用标准工具水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尺子是世界通用的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统一标准是非常有意义的。 2.尺子与测量纸带是两种测量工具,有许多相同与不同之处。 【科学探究】 1.细致观察并比较尺子与测量纸带的异同,能用语言或图画初步描述尺子与测量纸带的特征,并与同伴讨论和交流。 2.能初步运用尺子进行测量。 【科学态度】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愿意分享与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3.具有尊重事实的意识,认真、精确地读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和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细致观察并比较尺子与测量纸带的异同,能用语言或图画初步描述尺子与测量纸带的特征,并与同伴讨论和交流。 难点能初步运用尺子进行测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白板 小组(四人一组):直尺、软尺、测量纸带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 创设情境:小朋友们知道自己的身高吗?如何知道的? 学生利用过测量工具测量身高。 2.引出主题: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测量工具,比如我们用过的纸带、 还有什么? 3.引出尺子。 二、观察、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1.用尺子量到底行不行? 观察测量纸带和直尺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以比赛的方式进行汇报。 预设:相同点:都有0刻度;同一测量工具标志线的间距等长;标准单位首尾相连;数字标记 不同点:材质不同;标志线的间距长度不同;尺子有更细的标准线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适当进行补充。)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判断题 1.用尺子测量比用纸带测量更准确。(________) 2.尺子上的刻度是随意画的。(________) 3.测量不同的物体可以选用不同的尺子。(________) 二、选择题 4.下面这几种可以测量课桌高度的工具中,最准确、最方便的工具是()。A.B.C. 5.测量大树的粗细,应选择使用()。 A.B.C. 6.下面()活动用不到尺子。 A.B.C. 三、综合题 7.下面是纸带和尺子,你能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吗? 8.我会用尺子测量,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橡皮长(______)厘米

桌子高(______)厘米 书宽(______)厘米 同学们在讨论尺子与纸带相比有哪些好处,请将观点补充完整。 9.我认为用尺子测量比用纸带测量() A.更准确B.更快 10.不同人用尺子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得到的结果应该是()A.不一样的B.一样的 11.请按照测量不准确到最准确的顺序,给下列测量工具排顺序。 (______)(______) (_____)

参考答案 1.√ 【详解】 略 2.× 【详解】 略 3.√ 【详解】 略 4.C 【详解】 略 5.B 【详解】 略 6.B 【详解】 本题考查的重点是能否理解测身高用的米尺和测腰围用的软尺都是尺子。 7.纸带和尺子的材质不同;刻度的间距不同。(答案不唯一) 【详解】 本题考查纸带和尺子的不同点。 8.47015 【详解】 本题作为活动探究题考查使用尺子测量不同物体的综合能力。测量橡皮考查对尺子上的小刻度的认识情况;测量桌子考查对于比较大、不方便测量的物体的测量能力;测量一本书则考查对于物体“宽”的认识。 9.A 10.B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6做一个测量纸带 教科版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

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做一个测量纸带》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测量纸带不仅能够测量直线物体的长度,也可以测量柱形物体的周长。 2.测量纸带可代替小立方体测量,并且更加方便。 科学探究: 1.通过自制纸带的过程,了解制作测量纸带的一般方法。 2.利用自制的测量纸带,测量一些柱形物体的周长。 科学态度:在教师的指导下,能针对制作和测量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体会工具的改进给人们测量带来的便利。 二、教学重难点: 能用合理的方法,制作出一个较为准确的测量纸带。 三、教学准备:

教科课标版科学一年级的的上册的的《比较与测量1在观察中比较》课教学设计0.doc

《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在观察中比较》是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将先从观察他们感兴趣的恐龙开始,比一比恐龙模型的大小,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比较。“大小”的比较有许多种方法,例如可以比较恐龙模型的高矮、长短、胖瘦等,让学生意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比较方法,不同的比较 方法结果可能会所不同。本节课给四只恐龙模型排队是一个难点,学生会不知道如何进行比较,因此先给学生搭建学习支架,提供另外两只恐龙模型给学生进行比较,掌握比较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比较四只恐龙模型,另外,还通过微课 的形式讲解操作步骤,让学生的实验更加有序。在学生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公平”,并用排序的方法来描述比较的结果,为下一节课《起点与终点》做铺垫。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观察和比较大小时通常会“一看”就得出结论,但是说不出具体的原因,或者是根据自己在课外书中看到的知识进行回答。另外学生在动手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时可能会忽略“公平” ,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比如应该把恐龙对齐后比较长短,或者把它们放在同一桌面上比较高矮。 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被有趣的事物吸引,因此导入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节课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了动画视频的形式,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来。一年级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宜过难,不然学生会失去探索的兴趣,因此采取了由易到难的设计,由两只恐龙模型的比较延伸到四只恐龙模型的 比较。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观察能力有所进步,知道在观察时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等,这些方法同样适用于比较活动。由于他们刚开始接触实验操作, 可能会不知道怎么做,所以本节课采取微课的形式讲解操作步骤。对于胖瘦的比较,不同的学生答案可能不同,教师不必纠结谁对谁错,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如 何比较更准确”。 三、教学目标

最新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比较与测量全单元教案

《比较与测量》单元教学设计 余姚市实验学校朱潮海 课题 2.1在观察中比较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科学探究目标 能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具有对探究过程与方法进行反思的意识。 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观察和比较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恐龙模型大小。 【教学难点】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每组四只大小不同恐龙模型、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聚焦 1.情境导入。 采用视频导入,创设侏罗纪公园情境。允许学生即时表达所见所闻。 2.聚焦问题。 在学生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片后,教师提问:“图中的恐龙,哪只大、哪只小?”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总结提炼:我们需要进行比较,才能知道恐龙的大小。 二、探索: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 1.老师有四只恐龙模型,它们编号1、2、3、4。 (1)明确观察任务:比一比四只恐龙模型的大小,给它们排队。 (2)探究要求:四人小组,分工合作;每人都要及时记录比较结果。 (3)如果排队意见不一致,在表格中记录自己的想法。 (4)如果有多种比较方法,记录表格第二行、第三行中。 2.学生领取恐龙模型,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 (1)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教师观察学生的比较过程,提醒学生把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教师要将学生比较结果中有代表性的内容记录到黑板上。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思考和讨论:有几种比较结果?关于恐龙的大小排序, 小组内能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结果吗?怎么比才更准确? 3.学生上交恐龙模型,养成整理习惯,有助于交流。教师表扬鼓励为主 这样的指导能行吗?如若不行,则采用教材中的方法进行指导。需要根据课堂观察来决定。 学会用排序的方法来描述比较的结果. cc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一年级科学)

《用不同的物体测量》 教学目标 1.用不同的物体测量,测量结果是多种多样。物体作为测量工具,与手相比,它的长度保持不变(标准单位)。 2.测量结果要标明所使用的测量单位。使用不同的物体对桌子、书本进行测量。能以讨论、画画、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3.能认真观察、真实记录。意识到观察、比较和测量时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回形针若干、小棒若干、长方形木块一个、橡皮擦、铅笔等 学生准备:每组回形针若干、小棒若干、长方形木块一个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提问:除了手,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测量长度? 2.学生列举,追问:你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二、探索 1.提供三种物体:回形针、小棒、长方形木块 2.提问:你想选择哪种物体,怎么去测量。教师重复学生的叙述 3.看图片,他们是怎么测量的,跟你的方法一样吗? 图片1:用木块测量——木块只有1个,测量时要在木块的一端做标记 图片2:用小棒测量——小棒有很多,测量时两个小棒不能重叠、不能有空隙,要连接起来、不能歪歪扭扭 图片3:用回形针测量——回形针你有很多,测量时两个回形针不能有空隙,要连接起来 注:图片1强调标记,图片2、3强调不能有空隙和尽量在一条直线上。 4.这些方法都掌握了吗?我们今天的任务是选择两种物体,测量桌子高度、长度和书本的长度。桌子的高度,可以采用上节课的方法,利用测量纸带。测量完毕后,在记录单中填写你的测量结果。 5.开始测量。 三、研讨 1.汇总数据 2.分析数据: 先看用木块测量,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桌子高度用的木块多,书本长度用的木块最少。追问:数量多少代表什么? 预设:长短追问:谁长谁短 预设:桌子高度长,书本长度短。再看用小棒测量,你有什么发现?预设:桌子高度用的木棒多,书本长度用的木棒少追问:代表什么 预设:桌子高度长,书本长度短最后看回形针测量,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桌子高度用的回形针多,书本长度用的回形针最少追问:代表什么 预设:桌子高度长,书本长度短 3.用相同的物体测量,结果可以比较吗? 预设:可以追问:为什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2.6做一个测量纸带教案

(封面)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2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6.做一个测量纸带 教材分析 《做一个测量纸带》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六课。从内容上看,本课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测量圆桶的边沿长度或测量更大体积物体的长度。所以本课中学生将以小立方体为标准单位,制作一种便携、可弯曲、能测量更大物体、方便计数的测量工具——测量纸带。学生会再次体会“起点”、“首尾相连”、“标准单位”等测量因素的重要性,在利用制作好的测量纸带进行物体测量的活动中,学生将进一步深化对测量需方便、准确等概念的理解。 从结构上看,本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五课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使学生建立了标准单位概念,明白标准单位测量的优点。本课在此基础上,以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工具的改进,在之前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制作测量纸带。测量纸带的制作,是为了第七课与尺子进行比较。尺子是测量纸带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产物,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测量工具的发展过程,因此本课为第七课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测量纸带具有更方便携带、测量和计数等特点,可以替代小立方体进行测量。 【科学探究】 1.在教师指导下,依照制作测量纸带的步骤进行制作; 2.利用测量纸带测量一些物体的周长;

3.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 1.在教师指导下,能针对测量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2.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体会工具的改进给人们测量带来的便利; 2.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增强了人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小桶,小立方体,画有方格的纸,胶带,心形纸盒。 学生准备:小桶,小立方体,画有方格的纸,剪刀,胶带,活动记录单。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预设:剪一条和小桶一圈一样长的纸带,再用小立方体测量;用比较软的物体测量;在纸带上画上小方格等 2. 小朋友们真聪明,想到了这么多方法,那哪一种更方便呢?先小组内讨论一下。 3. 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想法?(选取一到两组分享,全班讨论)

最新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做一个测量纸带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做一个测量纸带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比较与测量》单元的第6课,是在第5课中,学生利用小立方体这个标准物来测量物体,并且学习解决测量中的实际问题,即把十个小立方体粘贴在一起又快又准确地测量较长的物体。但在使用小立方体测量圆桶的边沿长度或测量更大体积物体的长度时,还是非常不方便。所以本课中学生将以小立方体为单位,制作一种便携、可弯曲、能测量更大物体、方便计数的测量工具——测量纸带。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会再次体会“起点”“首尾相连”“标准单位”等测量因素的重要性。在利用制作好的测量纸带进行物体测量的活动中,学生将进一步深化对测量需方便、准确等概念的理解。 【学生分析】 经过前五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测量物体时需要有“起点”,需要测量中“首尾相连”及感知了“十进制计数”的方便。而本节课通过制作纸带,进一步改进测量工具,使学生感受到测量更加便捷、准确。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测量纸带具有更方便携带、测量和计数等特点,可以替代小立方体进行测量。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依照制作测量纸带的步骤进行制作。 2.利用测量纸带测量一些物体的周长。 3.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针对测量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2.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工具的改进给人们测量带来的便利。 2.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增强了人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按照步骤制作测量纸带。

难点:体会测量工具的改进为人们测量带来的便利。 【器材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印有小方格的纸若干、10个小立方体、1把剪刀、1卷透明胶带、1支标记笔、学生活动手册、塑料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入。 教师给学生出示小立方体及小塑料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小立方体来测量,又方便又好用。同学们用小立方体测量了书的长度和桌子的高度。今天,老师想知道这个小塑料桶边沿的长度,用小立方体能测量吗?怎么测量呢? 学生思考,并提出测量办法。 (1)可以用纸带量完铺平,再用小立方体测量纸带。 (2)可以先在纸带上画出小立方体,再围绕小桶一圈,这样直接就能测出来了。 2.小结。 以小立方体为标准单位制作一条测量纸带,这样的测量纸带可以弯曲,就方便测量不规则的物体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导入,有利于减少学生对新课内容陌生感,更容易将思维集中到新的探究问题上,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二、探索 活动一:制作测量纸带。 1.观察测量纸带,小组讨论:怎样来制作这样一条测量纸带呢? 学生观察测量纸带的特点,讨论制作方法。 教师板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