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离子与交联剂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性质的影响_郑梦

离子与交联剂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性质的影响_郑梦

离子与交联剂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性质的影响_郑梦
离子与交联剂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性质的影响_郑梦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凝胶层析法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 —凝胶层析法 实验一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凝胶层析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凝胶层析的基本原理。 2.学习利用凝胶层析法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实验技能。二、实验原理 凝胶层析法也称分子筛层析法,是利用具有一定孔径大小的多孔凝胶作固定相的层析技术。当混合物随流动相经过凝胶层析柱时,其中各组分按其分子大小不同而被分离的技术。该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重复性好、样品回收率高。凝胶是一种不带电的具有三维空间的多孔网状结构、呈珠状颗粒的物质,每个颗粒的细微结构及筛孔的直径均匀一致,像筛子,小的分子可以进入凝胶网孔,而大的分子则排阻于颗粒之外。当含有分子大小不一的蛋白质混合物样品加到用此类凝胶颗粒装填而成的层析柱上时,这些物质即随洗脱液的流动而发生移动。大分子物质沿凝胶颗粒间隙随洗脱液移动,流程短,移动速率快,先被洗出层析柱;而小分子物质可通过凝胶网孔进入颗粒内部,然后再扩散出来,故流程长,移动速度慢,最后被洗出层析柱,从而使样品中不同大小的分子彼此获得分离。若分子大小介于上述完全排阻或完全渗

入凝胶的物质,则居二者之间从柱中流出。总之,各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质分子,最终于它们被排阻和扩散的程度不同,在凝胶柱中所经过的路程和时间也不同,从而彼此可以分离开来。 将凝胶装在柱后,柱床体积称为“总体积”,以Vt表示。实质上Vt是Vo,Vi与Vg三部分组成,Vo称为“孔隙体积”或“外水体积”,即存在于柱床内凝胶颗粒外面空隙之间的水相体积,相应于一般层析法中柱内流动相的体积;Vi为内体积,即凝胶颗粒内部所含水相的体积。Vg为凝胶本身的体积。洗脱体积与Vo与Vi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Ve=Vo+KdVi 式中Ve为洗脱体积,自加入样品时算起,到组分最大浓度出现时所流出的体积;Kd为样品组分在二相间的分配系数,也可以说Kd是分子量不同的溶质在凝胶内部与外部的分配系数。它只与被分离的物质分子的大小和凝胶颗粒孔隙的大小分布有关,而与柱的长度粗细无关,也就是说它对每一物质为常数,与柱的物理条件无关。Kd可通过实验求得,上式可以改写为:Kd=(Ve-Vo)/Vi 上式中Ve为实际测得的洗脱体积;Vo可用不被凝胶滞留的大分子物质的溶液通过实际测量求得;Vi可g×Wr求得。因此,对一层析柱胶床来说,只要通过实际实验得知某一物质的洗脱体积就可算出它的Kd值。

大豆分离蛋白凝胶值的测定

大豆分离蛋白凝胶值的测定 大豆分离蛋白具有很好的凝胶性、乳化性和胶粘性等功能特性,利用物性测定仪测试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性,可以把这些特性作出数据化的准确表述,本论文提出了凝胶性的测定方法,仪器的设置参数,同时对不同浓度盐水制备的样品胶体分别进行了分析。测定2.5%的盐水制备的胶体,能够得到最好的凝胶值。 标签:物性测定仪凝胶值的测定方法 随着食品市场的不断繁荣发展,现代人群需要的食品是既能引起食欲,又无不良副作用,而且含有丰富营养,大豆分离蛋白应运而生,其原料就是大豆。大豆中富含蛋白质,而且蛋白质中人体“必须氨基酸”含量充足,属于“优质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具有很好的凝胶性和乳化性,广泛应用于肉制品中,提高肉制品的蛋白含量、风味和咀嚼感。 1 术语 1.1 大豆分离蛋白是以大豆为原料,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制取的一种蛋白含量高达90%以上的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它具有很好的凝胶性、粘弹性和乳化性,又兼有蛋白含量高的营养性,广泛应用于肉制品、冷饮制品、烘焙食品中。 1.2 凝胶性是指大豆分离蛋白形成胶体状结构的性能,它使分离蛋白具有较高的粘性、可塑性和弹性,即可做水的载体,也可做风味剂及其他配合物的载体,可赋予产品良好的凝胶组织结构,增加咀嚼感。 2 测定方法 2.1 方法提要物性测定仪可对样品的物性概念作出数据化的准确表述,使用统一方法的测试,是精确的感官量化。本方法是利用物性测定仪,配置专用探头,在一定的条件下,模仿人的牙齿压缩产品胶体,得到第一次压缩时的峰值(硬度)、压缩后的回复程度(弹性)及二次压缩的耐受能力(凝集性)三个数值,对这三个数值的综合评价即为咀嚼性,用凝胶值来表示。 2.2 仪器和设备①物性测定仪:英国TA.XTplus。②恒温循环水浴锅。③小型搅拌机:Cuisnart DLC-1。④真空包装机。⑤不锈钢模具:直径5cm,高35cm,或用肠衣代替。 2.3 测定步骤 2.3.1 称量量取2.5%的盐水170ml+30g样品于搅拌机中(蛋白液浓度15%)。 2.3.2 均质处理先点动,再快速充分搅拌1min,20s停一次,把粘在盖上和壁上的蛋白粉刮入杯中。搅拌完毕后,无残留地转入大的塑料袋中进行抽真空,

最新蛋白质凝胶机理

蛋白质凝胶机理 蛋白质,凝胶: 1 蛋白质凝胶的定义、类型及其凝胶过程中分子构象的变化 蛋白质凝胶的形成可以定义为蛋白质分子的聚集现象,在这种聚集过程中,吸引力和排斥力处于平衡,以至于形成能保持大量水分的高度有序的三维网络结构或基体(matrix)。如果吸引力占主导,则形成凝结物,水分从凝胶基体排除出来。如果排斥力占主导,便难以形成网络结构。 蛋白质凝胶的类型主要决定于蛋白质分子的形状。由于凝胶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也受外界环境的 pH、离子强度及加热的温度和时间的影响。纤维状蛋白质分子,如明胶和肌浆球蛋白凝胶的网络结构由随机的或螺旋结构的多肽链组成。Ledward报道,明胶的凝胶网络为线性分子通过形成连接区而形成凝胶网络。Hermanssan和langton观测到肌浆球蛋白凝胶是由线性分子间形成连接点而构建成三维网络。球蛋白的热凝胶是由仍保持球形结构的蛋白质分子首尾聚集而形成的。Tombs认为球蛋白形成两种类型的凝胶:高度定向有序的“念珠串状”网络结构和随机聚集的网络结构。“念珠串状”凝胶外观透明或半透明,Nakamura报道了大豆蛋白具有这种凝胶的网络结构。这种凝胶是在低离子强度和远离蛋白质等电点pI的条件下形成的。当环境的离子强度较高及pH接近等电点pI时,则形成随机聚集的凝胶。然而大多数球蛋白凝胶都具有这两种类型的凝胶网络,这决定于蛋白质的浓度、环境的pH与离子强度及加热的温度和时间。 蛋白质分子构象的变化是蛋白质分子聚集的先决条件,球蛋白更是如此。在串状网络结构中发现蛋白质分子仍保持球形构象。经典的球形蛋白质分子展开的“两种状态”理论认为仅存住两种状态的蛋白质:未变性的蛋白质和高度变性的无序蛋白质一现在已经证明,存从无序状态向未变性状态展开的路径中明显存在一动态的中间体。已经发现相似的中间体状态存在于低pH(或高pH)的平衡条件下、适当浓度变性剂的条件下和高温度的条件下。这种中间体状态被称为“熔融球蛋白状态”,它被定义为含有与未变性状态相似的二级结构而三级结构展开的紧凑的球形分子。从受热时的未变性状态到熔融球蛋白的转变及这种部分变性的形式主要与热凝胶的形成有关。

《金属的化学性质》人教九年级化学 优秀教案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从容说课 在课题1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和氧气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做过镁条、铝箔、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材采用实验事实→归纳的编写方法,重点说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由此也可在一定意义上反映金属的活泼程度:如镁、铝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属不活泼。教材的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为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特意补做了镁条、铝片、铜片与氧气反应的实验。为使对金属活动顺序表的探究紧凑、有效,特意把置换反应的概念放在最后讨论,并在教学过程的最后,通过练习一块儿巩固,以求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大豆分离蛋白改性的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704044); 作者简介:李海萍(1984-),女,硕士研究生; 3通讯联系人,E 2mail :cesyjz @https://www.sodocs.net/doc/a516846873.html,. 大豆分离蛋白改性的研究进展 李海萍,易菊珍3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高分子研究所,广州 510275) 摘要:首先介绍了大豆分离蛋白的基本组成与结构,然后分别从化学改性、酶改性和物理改性三个方面对 大豆分离蛋白改性进行了综述。其中,在化学改性方面,针对大豆分离蛋白中含有的氨基、羧基、巯基等不同活性基团的改性原理及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在酶改性方面,主要介绍了谷胺酰胺转胺酶、木瓜蛋白酶等对大豆分离蛋白的改性作用。在物理改性方面,介绍了共混、加热改性等目前研究较多的方法。通过化学、物理和酶等方法等来引起分子结构的微变化,可使人们获得各种符合预期的性能优良的产品,开发其在医药、化工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大豆分离蛋白;结构;改性 引言近年来,由于全球石油危机及环境污染问题,以石油为原料、不可降解的聚合物材料的广泛使用引起 了大家的担忧[1],而且塑料垃圾掩埋后,有毒单体和小分子低聚物的释放又会污染地下水资源 ,给人类和 生物体健康构成威胁。因此,人们致力于研究通过可再生农作物开发环境友好、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大豆分离蛋白(s oybean protein is olate ,SPI )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蛋白,是每年都可进行大量种植的可再生资源,而且具有无毒、可降解等优点,在材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大豆蛋白包含多种功能团,如氨基、羟基、巯基、酚基、羧基等。这些活性基团可作为化学改性或交联的位点,来合成各种功能可与以石油为原料的材料相当或更优的新型聚合物。因此,本文介绍了大豆分离蛋白的基本组成与结构,并对基于大豆分离蛋白功能基团的改性研究进行了综述。 1 大豆分离蛋白的基本组成及结构 大豆分离蛋白(S oybean Protein Is olate ,SPI )是以低变性脱脂豆粕为原料,采用现代化的加工技术制取的一种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功能性食品添加剂或食品原料。其主要组成元素为C 、H 、O 、N 、S 和P ,还含有少量的Zn 、Mg 、Fe 和Cu 。大豆分离蛋白中蛋白质含量高达90%以上,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主要 氨基酸含量如表1所示[2]。 SPI 主要包括β 2大豆伴球蛋白(7S 球蛋白,β2conglycinin )和大豆球蛋白(11S 球蛋白,glycinin )两种成分[3]。其中β2大豆伴球蛋白是由α’2(69kDa )、β2(68kDa )和β2(42kDa )三种亚基组成的分子量约为~180kDa 的三聚体糖蛋白,三种亚基分子量不同文献报道有所差别[4]。大豆球蛋白是由五种分子量为54kDa ~64kDa 的亚基(G 12G 5)组成的分子量约为~320kDa 的六角形化合物。各个亚基的基本结构通式为A 2SS 2B ,其中A 表示分子量为34~44kDa 的酸性多肽,B 表示分子量约为20kDa 的碱性多肽,A 和B 由 二硫键(SS )连接。Utsumi [5]、Maruyama 等[6]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并通过X 射线晶体衍射法推导出大豆球蛋 白和β2大豆伴球蛋白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蛋白质凝胶机理

蛋白质凝胶 摘要:凝胶特性是食品蛋白质的重要功能特性,蛋白质的凝胶行为及其流变性质是形成某些食品独特的质构、感官和风味的决定性因素长期以来,人们对蛋白质的凝胶行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对蛋白质凝胶的机理和凝胶动力学还没有完全了解:本文对当前有关蛋白质凝胶的类型、凝胶过程中蛋白质分子构象的变化、形成蛋白质凝胶的主要作用力和凝胶动力学过程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随着现代分析研究技术的进步,对蛋白质凝胶行为的认识也逐渐深入 关键词:蛋白质,凝胶机理 1 蛋白质凝胶的定义、类型及其凝胶过程中分子构象的变化 蛋白质凝胶的形成可以定义为蛋白质分子的聚集现象,在这种聚集过程中,吸引力和排斥力处于平衡,以至于形成能保持大量水分的高度有序的三维网络结构或基体(matrix)。如果吸引力占主导,则形成凝结物,水分从凝胶基体排除出来。如果排斥力占主导,便难以形成网络结构。 蛋白质凝胶的类型主要决定于蛋白质分子的形状。由于凝胶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也受外界环境的 pH、离子强度及加热的温度和时间的影响。纤维状蛋白质分子,如明胶和肌浆球蛋白凝胶的网络结构由随机的或螺旋结构的多肽链组成。Ledward报道,明胶的凝胶网络为线性分子通过形成连接区而形成凝胶网络。Hermanssan和langton观测到肌浆球蛋白凝胶是由线性分子间形成连接点而构建成三维网络。球蛋白的热凝胶是由仍保持球形结构的蛋白质分子首尾聚集而形成的。Tombs认为球蛋白形成两种类型的凝胶:高度定向有序的“念珠串状”网络结构和随机聚集的网络结构。“念珠串状”凝胶外观透明或半透明,Nakamura报道了大豆蛋白具有这种凝胶的网络结构。这种凝胶是在低离子强度和远离蛋白质等电点pI的条件下形成的。当环境的离子强度较高及pH接近等电点pI时,则形成随机聚集的凝胶。然而大多数球蛋白凝胶都具有这两种类型的凝胶网络,这决定于蛋白质的浓度、环境的pH与离子强度及加热的温度和时间。 蛋白质分子构象的变化是蛋白质分子聚集的先决条件,球蛋白更是如此。在串状网络结构中发现蛋白质分子仍保持球形构象。经典的球形蛋白质分子展开的“两种状态”理论认为仅存住两种状态的蛋白质:未变性的蛋白质和高度变性的无序蛋白质一现在已经证明,存从无序状态向未变性状态展开的路径中明显存在一动态的中间体。已经发现相似的中间体状态存在于低pH(或高pH)的平衡条件下、适当浓度变性剂的条件下和高温度的条件下。这种中间体状态被称为“熔融球蛋白状态”,它被定义为含有与未变性状态相似的二级结构而三级结构展开的紧凑的球形分子。从受热时的未变性状态到熔融球蛋白的转变及这种部分变性的形式主要与热凝胶的形成有关。 2形成蛋白质热凝胶的作用力 蛋白质凝胶是变性的蛋白质分子间排斥和吸引相互作用力相平衡的结果。一般认为,形成和维持蛋白质凝胶的作用力主要是疏水相互作用、氢键、静电相互作用等物理作用力,但含有巯基的蛋白质分子间 SH-SS交换反应也可能对蛋白质的凝胶作用有贡献。 2.1 疏水相互作用 蛋白质受热时包埋的非极性多肽暴露出来,从而增强了I临近多肽非极十牛片段的疏水相互作用:因而,平均疏水性(例如蛋白质中疏水氨基酸的比率)应该影响凝胶的形成过程 I Shimada和Matsushita等报道,含有高于31.5%克分子分数的非极性氨基酸残基

大豆蛋白纤维

大豆纤维的探究及应用 院系:外语系 学号:201313060124 姓名:司淼

目录 大豆纤维 大豆纤维释义 大豆纤维简介 大豆蛋白纤维 大豆纤维纱线 大豆纤维的面料 大豆纤维染整 大豆纤维服饰 大豆纤维衣服正确洗涤方法

大豆纤维释义 1. Soy Fiber 属于膳食纤维,在减肥过程中可以产生饱足感,而减少食物的摄取,但它们会干扰其他营养素的吸收,因此不建议单独食用。 2. SB=soybean SB=soybean 大豆纤维 3. soybean fibers soybean fibers大豆纤维 大豆纤维简介 大豆蛋白纤维属于再生植物蛋白纤维类,是以榨过油的大豆豆粕为原料,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提取出豆粕中的球蛋白,通过添加功能性助剂,与腈基、羟基等高聚物接枝、共聚、共混,制成一定浓度的蛋白质纺丝液,改变蛋白质空间结构,经湿法纺丝而成. 其有着羊绒般的柔软手感,蚕丝般的柔和光泽,棉的保暖性和良好的亲肤性等优良性能,还有明显的抑菌功能,被誉为“新世纪的健康舒适纤维”。 经过工业化规模生产,大豆纤维从纺纱到织造到染整的相关生产技术均已相对成熟,其价格已从初期的每吨7万多元,降至3.5万元左右,已被下游应用企业所认可,产业链结构也逐步形成. 大豆纤维是以脱去油脂的大豆豆粕作原料,提取植物球蛋白经合成后制成的新型再生植物蛋白纤维,是由我国纺织科技工作者自主开发,并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的高新技术,也是迄今为止我国获得的唯一完全知识产权的纤维发明。 在成为纤维之前,要从大豆中提取蛋白质与高聚物为原料,采用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处理,经湿法纺丝而成。这种单丝,细度细、比重轻、强伸度高、耐酸耐碱性强、吸湿导湿性好。有着羊绒般的柔软手感,蚕丝般的柔和光泽,棉的保暖性和良好的亲肤性等优良性能,还有明显的抑菌功能,被誉为“新世纪的健康舒适纤维”。 以50%以上的大豆纤维与羊绒混纺成高支纱,用于生产春、秋、冬季的薄型绒衫,其效果与纯羊绒一样滑糯、轻盈、柔软,能保留精纺面料的光泽和细腻感,增加滑糯手感,也是生产轻薄柔软型高级西装和大衣的理想面料。 用大豆纤维与真丝交织或与绢丝混纺制成的面料,既能保持丝绸亮泽、飘逸的特点,又能改善其悬垂性,消除产生汗渍及吸湿后贴肤的特点,是制作睡衣、衬衫、晚礼服等高档服装的理想面料。 此外,大豆纤维与亚麻等麻纤维混纺,是制作功能性内衣及夏季服装的理想面料;与棉混纺的高支纱,是制造高档衬衫、高级寝卧具的理想材料;或者加入少量氨纶,手感柔软舒适,用于制作T恤、内衣、沙滩装、休闲服、运动服、时尚女装等,极具休闲风格。 大豆蛋白纤维是由华康集团董事长李官奇先生历经十年研究开发成功,获得世界发明专利金奖,李官奇先生的这项发明为纺织业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在纤维材料发展史上和人造

大豆分离蛋白的主要工艺流程

1 大豆分离蛋白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水份:≤6% 干基粗蛋白:≥90% 水溶氮指数:≥60% TPC:≤10000个 大肠杆菌:0个 色泽:浅黄/乳白 气滋味:具有分离蛋白特有的气滋味 PH值:6.8~7.2 密度:过200目筛95%,过270目筛 90% 产品的功能特性将根据不同应用领域来确认 乳化型:通过1(蛋白):4(水):4(脂肪)的测试,肠体光亮、有弹性,无油、水渗出。 高凝胶型:通过1(蛋白):5(水):2(脂肪)的测试,肠体光洁度好,有弹性,无油、水渗出。 高分散(注射)型:1:10(蛋白:水)试验:稍搅拌溶解,静置三分钟无分层,0.5mm注射针头完全通过。 2 大豆分离蛋白工艺流程 低温豆粕——萃取——分离——酸沉——分离——水洗——分离——中和——杀菌——闪蒸——干燥——超细粉碎——混合造粒——喷涂——筛选——金属检测——包装 3 工艺简要描述: 萃取:将大豆低温豆粕置入萃取罐中按1:9的比例加入9倍的水,水温控制为40C0,加入碱使溶液在PH为9的条件下低温豆粕豆粕中的蛋白溶解于水中。 分离:将低温豆粕溶液送入高速分离机,将混合溶液中的粗纤维

(豆渣)与含有蛋白的水(混合豆乳)分离开。豆渣排到室外准备作饲料销售。混合豆乳回收置入酸沉罐中。 酸沉:利用大豆蛋白等电点为4.2的原理,加入酸调整酸沉罐中混合豆乳的PH到4.2左右。使蛋白在这个条件下产生沉淀。 分离:将酸沉后的混合豆乳送入分离机进行分离,使沉淀的蛋白颗粒与水分离。水(豆清水)排入废水处理场治理后达标排放。回收蛋白液(凝乳)到暂存罐。 水洗:按1(凝乳):4的比例加水入暂存罐中搅拌。使凝乳中的盐份和灰份溶解于水中。 分离:将暂存罐中的凝乳液送入离心机进行分离。水排入废水处理场治理达标排放,凝乳回收入中和罐。 中和:加入碱入中和罐,使凝乳的PH调整到7。 杀菌:将中和后的凝乳利用140C0的高温进行瞬时杀菌 干燥:将杀菌后的溶解送入干燥塔,在干燥温度为180C0的条件下将溶解干燥。 筛选:对干燥的大豆分离蛋白进行初步筛选。使98%通过100目标准筛。 超微粉碎:用特殊超微粉碎机对产品进行粉碎,使90%通过200目标准筛造粒:产品随后进行造粒设备进行造粒,使产品粒度均匀。 筛选:对产品进行进一步筛选。 喷涂:在产品表面喷涂表面活性剂,提高产品乳化稳定效果。 金属检测:对产品进行金属检测。 包装:检测后的产品进行自动包装系统,按规定的重量进行包装。

大豆分离蛋白工艺设计

大豆分离蛋白工艺 摘要: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大豆分离蛋白广泛应用于各种各样的食品体系中。大豆分离蛋白的成功应用在于它具有多种样的功能性质,功能性质是大豆分离蛋白最为重要的理化性质,如凝胶性、乳化性、起护色注、粘度等。本文主要大豆分蛋白的一种制取工艺。 关键字:大豆分离蛋白、分离工艺、影响因素、设备 前言 大豆分离蛋白是重要的植物蛋白产品, 除了营养价值外,它还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性质, 这些功能性质对于大豆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大豆蛋白的功能性质可归为三类一是蛋白质的水合性质( 取决于蛋白质-水相互作用),二是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有关的性质,三是表面性质[1]。水合性质包括:水吸收及保留能力、湿润性、肿胀性、粘着性、分散性、溶解度和粘度。而蛋白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在大豆蛋白发生沉淀作用、凝胶作用和形成各种其它结构(例如面筋) 时才有实际的意义。表面性质主要是指乳化性能和起泡性能[2]。 1.功能特性 1.1乳化性 乳化性是指将油和水混合在一起形成乳状液的性能。大豆分离蛋白是表面活性剂, 它既能降低水和油的表面力,又能降低水和空气的表面力。易于形成稳定的乳状液。乳化的油滴被聚集在油滴表面的蛋白质所稳定,形成一种保护层。这个保护层可以防止油滴聚集和乳化状态的破坏, 促使乳化性能稳定。在烤制食品、冷冻食品及汤类食品的制作中, 加入大豆分离蛋白作乳化剂可使制品状态稳定。

1.2水合性 大豆分离蛋白沿着它的肽链骨架,含有很多极性基,所以具有吸水性、保水性和膨胀性。 1.2. 1吸水性 一般是指蛋白质对水分的吸附能力,它与即水份活度、pH、深度、蛋白质的颗粒大小、颗粒结构、颗粒表面活性等都是密切相关的。随水份活度的增强,其吸水性发生快——慢——快的变化。 1.2. 2保水性 除了对水的吸附作用外,大豆蛋白质在加工时还有保持水份的能力,其保水性与粘度、pH、电离强度和温度有关。盐类能增强蛋白质吸水性却削弱分离蛋白的保水性。最高水分保持能力在pH= 7,温度35~55℃时,为14g水/g蛋白质。 1.2. 3膨胀性 膨胀性即蛋白质的扩作用,是指蛋白质吸收水分后会膨胀起来。它受温度、pH 和盐类的影响显著,加热处理增加大豆蛋白的膨胀性,80℃时为最好,70~100℃之间膨胀基本接近[3]。 1.3吸油性 1.3. 1促进脂肪吸收作用 分离蛋白吸收脂肪的作用是另一种形式的乳化作用。分离蛋白加入肉制品中,能形成乳状液和凝胶基质,防止脂肪向表面移动,因而起着促进脂肪吸收或脂肪结合的作用,可以减少肉制品加工过程中脂肪和汁液的损失,有助于维持外形的稳定。吸油性随蛋白质含量增加而增加,随pH增大而减少。 1.3. 2控制脂肪吸收作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学习的第一部分,它在编写上体现了分类研究的思想:将金属这个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抓住一些典型物质发生反应的实验事实,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最后形成规律。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在《必修2》中学习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抽象的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我将本节的教学定位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的序言课、方法指导课、思维牵引课。 金属的化学性质在高一必修中的要求层次是让学生学会研究金属的反应规律——还原性,理解这条规律的归纳得来和外延拓展;同时,让学生感受、体验、理解实验条件的控制以及探究实验的操作过程,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学过一些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了解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在高中第二章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初步知识,这些为本章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高一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喜欢做实验,但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从实验中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尚需进一步培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铝与氧气的反应,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 (2)了解金属铝和酸、碱的作用,了解金属铝的特性。 (3)了解氧化铝的高熔点和其对金属的保护作用。 (4)初步尝试用控制变量的实验研究金属铝的化学性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完成铝与氧气的实验,初步体验有序地、全面地、敏锐地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准确地用语言描述,尝试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初步的控制实验变量的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对牛奶的利乐包装的回收探究,初步体验系统思考,科学控制实验变量的必要性。并能尝试设计实验方案,体验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初步形成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在化学中解决问题、在生产生活中应用问题的学习方式。 (3)通过比较、归纳等方法,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线索、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反应条件不同对产物的影响。 (2)体验氧化铝对铝的冶炼、使用的影响。

大豆蛋白改性及活性肽

大豆蛋白改性修饰技术及活性肽简介 摘要:为了加强大豆蛋白的功能性质和营养,从而扩大大豆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本文介绍了蛋白改性修饰技术及将蛋白转化为活性肽两种加工方法。 关键词:大豆蛋白;改性修饰;活性肽 Abstract: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soya protein and nutrients,thereby expanding the application of soybean protein in foo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odified protein modification technology and active peptide protein can be converted to two kinds of processing methods. Key words: soy protein; modification; polypeptides 蛋白质是人类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正常情况下每人每天需要蛋白质60-80克。但是中国居民所摄取的蛋白还达不到这个水平,并且摄取蛋白质主要还是以植物性蛋白质为主。 1、植物蛋白 蛋白质是构成身体的物质基础,是与生命及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的物质。所占人体的20%,是构成人体内各种细胞的原料、构成人体内各种重要物质、调节人体代谢、在必要,即完全饥饿的时,为人体提供一部分能量,人体内若缺乏蛋白质,轻者会造成亚健康,重则会导致死亡。 蛋白质按来源,可分为动物蛋白、植物蛋白,植物蛋白主要来源于植物,即米面、豆类。其营养价值与动物蛋白相似,但与动物蛋白相比,植物蛋白在人体内更容易消化、吸收;且不含有对人体有害的胆固醇及脂肪,还可提供较多的、动物蛋白不含的纤维素,维生素E等。

国内大豆分离蛋白生产的现状

国内大豆分离蛋白生产的现状、差距及建议 1、现状 大豆分离蛋白(SoyProteinIsolate, 简称SPI) 是以大豆为原料, 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制取的一种蛋白质含量高达90% 以上的功能性食品的添加剂由于它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乳化性、起泡性、持水性和粘弹性等特性, 又兼有蛋白质含量高的 营养性,所以被广泛地应用于肉制品(例如西式火腿、火腿肠午餐肉,三文治、灌肠、香肠及肉馅等), 冷饮制品(例如冰淇淋、 奶油、雪糕、布丁等), 烘焙食品(例如面包、糕点等)。目前世界大豆分离蛋白的年产量约40~50 万t,增长势头十分强劲。 早在50 年代初, 美国已研究开发出大豆分离蛋白, 但是由于技术难度大, 直到70 年代其生产技术才趋于完善和成熟。目前,国际上居垄断地位的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厂商主要有美国,日本、巴西生产的大豆分离蛋白在国际市场上也占有一定 份额。 我国80 年代初开始生产大豆分离蛋白,迄今为止, 已建、自建、合资和独资的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厂已有10 多家, 年生产能力约 3 万t,主要在黑龙江、吉林,在哈尔滨,开封,山东、河南等地已建和正在筹建的生产厂。我国大豆分离蛋白的 生产与发展是和食品工业,尤其是肉食品(例如西式火腿)等的迅速发展,需求量大增密切相关。由于国内生产的大豆分离蛋白 的质量与国外相比有较大差距,所以每年大约进口大豆分离蛋白达 2 万t 左右,给国内大豆分离蛋白市场造成严重冲击,给企业 带来很大压力。当前,如何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 使之达到国际上同类产品的质量指标要求,乃是急待解决的任务。 2 、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 大豆籽粒中约含蛋白质38%~42%, 碳水化合物(包括粗纤维)25%~27%, 脂肪16%~20%, 水分10%~12%, 灰分3%~5% 。可将大豆籽粒加工成大豆蛋白粉(含蛋白质50%), 浓缩蛋白( 含蛋白质70%), 分离蛋白(含蛋白质90%) 以及组织蛋白,纤维蛋白等产品。大豆蛋白经修饰!改性制取的高纯度大豆分离蛋白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乳化性、起泡性、持水性和粘弹性等功能性乃是大豆分离蛋白非常重要的性质, 而大豆蛋白的组成和结构是决定大豆分离蛋白功能特性的重要因素。 大豆蛋白质是由一系列氨基酸通过肽键结合而成的高分子有机聚合物,它主要由清蛋白和球蛋白组成,其中清蛋白约占5%, 球蛋白约占90% 。由于大豆球蛋白是椭园球形, 故此命名。球蛋白溶于水或碱溶液,加酸调pH 值的等电点4、5, 则沉淀析出,故又称酸沉蛋白, 而清蛋白无此特性, 故又称为非酸沉蛋白。球蛋白中主要为11S 和7S 蛋白,约占总蛋白的70%, 其余为2S 和15S 等,11S 球蛋白的分子量 为17~35 万, 为疏水性聚合体。7S 球蛋白的分子量为14~17 万,为疏水性聚合体。7S 和11S 球蛋白对大豆蛋白的功能特性起着十分重要 的主导作用。国外对7S 和11S 球蛋白的分子结构!功能特性,蛋白质修饰技术以及高品质多功能系列大豆分离蛋白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了 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成果,属于绝密高科技。球蛋白和清蛋白均属于贮藏蛋白,它与大豆加工性能关系密切,而大豆生物活性蛋白,例如胰蛋白酶抑制剂、血球凝集素,脂肪氧化酶等,在总蛋白中所占比例虽然很少,但对大豆制品的质量却关系重大。 3 、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工艺

凝胶过滤层析分离纯化蛋白质

凝胶过滤层析法分离纯化蛋白质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凝胶层析的原理及其应用。 2. 掌握利用凝胶层析法分离纯化蛋白质的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 凝胶层析又称凝胶过滤,是一种按分子量大小分离物质的层析方法。该方法是把样品加到充满着凝胶颗粒的层析柱中,然后用缓冲液洗脱。大分子不能进入凝胶颗粒中的静止相中,只留在凝胶颗粒之间的流动相中,因此以较快的速度首先流出层析柱,而小分子则能自由出入凝胶颗粒中,并很快在流动相和静止相之间形成动态平衡,因此就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流经柱床,从而使不同大小的分子得以分离。 凝胶过滤柱层析所用的基质是具有立体网状结构、筛孔直径一致,且呈珠状颗粒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完全或部分排阻某些大分子化合物于筛孔之外,而对某些小分子化合物则不能排阻,但可让其在筛孔中自由扩散、渗透。任何一种被分离的化合物被凝胶筛孔排阻的程度可用分配系数Kav(被分离化合物在内水和外水体积中的比例关系)表示。Kav值的大小与凝胶床的总体积(Vt)、外水体积(Vo)及分离物本身的洗脱体积(Ve)有关,即:Kav= (Ve-Vo)/(Vt-Vo) 在限定的层析条件下,Vt和Vo都是恒定值,而Ve值却是随着分离物分子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分离物分子量大,Kav值小;反之,则Kav值增大。 Ve(洗脱体积)为某一成分从加入样品算起,到组分的最大浓度(峰)出现时所流出的体积。Ve随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和对凝胶的吸附等因素而不同。一般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溶质,它的Ve值比相对分子量较大的溶质要大。通常选用蓝色葡聚糖2000作为测定外水体积的物质。该物质分子量大(为200万),呈蓝色,它在各种型号的葡聚糖凝胶中都被完全排阻,并可借助其本身颜色,采用肉眼或分光光度仪检测(210nm或260nm或620nm)洗脱体积(即Vo)。但是,在测定激酶等蛋白质的分子量时,不宜用蓝色葡聚糖2000测定外水体积,因为它对激酶有吸附作用,所以有时用巨球蛋白代替。Vo为层析柱内凝胶颗粒之间隙的总容积,称外水体积。Vi为层析柱内凝胶内部微孔的总容积,称内水体积,Vi=Vt-Vo。测定内水体积(Vi)的物质,可选用硫酸铵、N-乙酰酪氨酸乙酯,或者其它与凝胶无吸附力的小分子物质。 K av是判断分离效果的一个重要参数。当某种成分的K av=0时,意味着这一成分完全被排阻于凝胶颗粒的微孔之外而最先被洗脱出来,即Ve=Vo。当某种成分的K av=1时,意味着这一成分完全不被排阻,它可以自由地扩散进入凝胶颗粒内部的微孔中,而最后被洗脱出来,即Ve=Vt。介于两者分子量之间的物质,其0﹤K av﹤1,在中间位置被洗脱。可见,K av 的大小顺序决定了被分离物质流出层析柱的顺序。 本实验采用葡聚糖凝胶G-75作固相载体,可分离分子量范围在2000~70000之间的多肽与蛋白质。上样样品为牛血清蛋白(M.W.=67000)和溶菌酶(M.W.=14300)的混合溶液。当混合液流经层析柱时,两种物质因K av值不同而被分离。 三、仪器与试剂 1.器材:层析柱、恒流泵、自动部分收集器、紫外检测器、记录仪、量筒、烧杯、试管、吸管、玻璃棒等。 2.试剂 (1)标准蛋白 a.牛血清白蛋白:Mw=67,000(上海生化所) b.溶菌酶:Mw =14,300 (2)洗脱液:0.9% NaCl溶液

金属的化学性质_知识点和考点归纳(非常全面和详细)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条件现象化学方程式或结论 镁常温下(空气中)在空气中表面逐渐变暗,生成白色固体。2Mg+O22MgO 点燃时(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2Mg+O2 点燃 2MgO 铝常温下(空气中)在空气中表面逐渐变暗, 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4Al+3O22Al2O3 点燃(氧气中)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4Al+3O2 点燃 2Al2O3 铁常温(干燥空气)无明显现象。很难与O2反应。常温(潮湿空气)铁和空气中的氧气、水共同作用生成比较 疏松的暗红色物质——铁锈。 铁锈主要成分 Fe2O3?xH2O 点燃(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放出大量的热。 3Fe+2O2 点燃 Fe3O4 铜常温(干燥空气)无明显现象。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加热(空气中)红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2Cu+O 22CuO 常温(潮湿空气)铜和空气中的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 生成一种绿色物质 碱式碳酸铜(俗称铜 绿):Cu2(OH)2CO3 金高温无明显现象不与氧气反应 结论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 注意:铝、锌虽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是它们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部的金属进一步与氧气反应。因此,铝、锌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二、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才能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放出氢气,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越左边的金属与酸反应速率越快,铜和以后的金属不 能置换出酸中的氢。金属+酸H2↑(注意化合价和配平) Mg+2HCl MgCl2+H2↑ Mg+H2SO4MgSO4+H2↑ 2Al+6HCl2AlCl3+3H2↑ 2Al+3H2SO4Al2(SO4)3+3H2↑ Zn+2HCl ZnCl2+H2↑ Zn+H2SO4ZnSO4+H2↑(实验室制取氢气) Fe+2HCl FeCl2+H2↑(铁锅有利身体健康)(注意Fe化合价变化:0→+2) Fe+H2SO4FeSO4+H2↑(注意Fe化合价变化:0→+2) 注意:在描述现象时要注意回答这几点:金属逐渐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的颜色变化。

实验7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 (1)

综合实验7大豆分离蛋白的制备 1. 实验目的 蛋白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需的重要营养物质,通常可以从动物的乳汁或天然植物(如花生、大豆等)中提取。大豆(黄豆)是目前植物中蛋白质含量最为丰富的一种,蛋白质含量高达40 %以上,大豆蛋白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钙、磷、铁、膳食纤维等,不含胆固醇,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蛋白的提取方法有许多种,例如: 碱提酸沉、酶提酸沉、超声酸沉、酶解提取、膜分离法等。 本实验采用超声波辅助碱提酸沉法提取大豆蛋白,通过粉碎、正己烷低温浸提脱脂、纤维素酶酶解增溶等预处理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碱提酸沉法”使蛋白质在等电点状态下析出。通过本实验,掌握超声波、酶解、离心分离、浸提、等电点析出等蛋白质分离手段,了解植物蛋白制备的常用技术。 2. 材料、仪器与设备 2.1实验材料 黄豆,1mol/LNaOH、10%HCl、正己烷、纤维素酶 2.2实验仪器 恒温水浴锅、粉碎机、高速离心机、超声波仪、pH计、烘箱、电子天平、250mL三角瓶、平皿、大烧杯、玻棒、药匙 3. 实验内容与步骤 3.1实验流程 黄豆粉碎→正己烷低温浸提(脱脂)30min→离心分离→收集沉淀→烘干20min→纤维素酶酶解→离心分离→收集沉淀→碱溶(调pH11)→超声波处理20min→离心分离→收集上清→等电点酸沉析出(调pH4.5)→离心分离→收集沉淀→烘干30min称重→计算蛋白质粗提回收率 3.2实验步骤 (1)黄豆预处理 选择果粒饱满,色泽明亮的黄豆为原料,称取黄豆250g用小型粉碎机粉碎,破碎粉末用60目的不锈钢网筛过筛,去除夹杂物,备用。 (2)溶剂低温浸出法制取脱脂豆粕粉 取250mL三角瓶,加入粉碎后的豆粉20g,100mL正己烷,瓶口用平皿覆盖,恒温水浴60℃浸提30min使大豆中的油脂溶出,5000rpm离心15min后去上清液,将沉淀收集后放烘箱内50℃,20min烘干,得脱脂豆粕粉样品。 以下周四完成 (3)纤维素酶酶解辅助提高大豆蛋白溶出率

大豆分离蛋白工艺设计

以下是俺有的论文题目,扣扣:1447781645.你懂的! 论文目录: 大豆分离蛋白工艺设计 β-淀粉酶的发酵工艺设计 胸腺素发酵工厂初步设计 日产300万片剂GMP车间规范设计 啤酒发酵代谢产物双乙酰 年产130吨L-色氨酸项目分析及实施方案 年产1万吨酒精工厂发酵车间设计 酒精糖化车间设计 酒精蒸馏车间设计 酒精蒸煮糖化车间设计 燃料乙醇工厂设计 无水酒精工厂设计 白酒厂窖泥发酵车间工艺设计 葡萄酒榨汁车间设计 糖化酶工厂设计 土霉素车间设计 乳酸菌饮料生产车间设计 巧克力车间设计 酒精糖化车间设计 酒精发酵车间设计 酒精蒸馏车间设计 味精发酵车间设计

味精糖化车间设计 啤酒发酵车间设计 啤酒糖化车间设计 柠檬酸发酵车间设计 柠檬酸糖化车间设计 柠檬酸成品车间设计 柠檬酸提取车间设计 味精提取车间设计 青霉素发酵车间设计 年产30000吨味精工厂糖化车间设计 年产10000吨味精工厂发酵车间工艺设计年产10万吨12度啤酒糖化车间工艺设计年产20万吨10度啤酒发酵车间设计 年产二万吨味精工厂糖化车间的设计 年产是六万吨啤酒糖化车间工艺设计 年产15000吨味精工厂发酵车间工艺设计年产15000吨柠檬酸厂废水处理工艺设计有机垃圾生物制气中试验装置设计 年产150000吨啤酒工厂发酵车间工艺设计年产十万吨酒精糖工厂化车间工艺设计 年产3万吨柠檬酸厂糖化、发酵车间的设计年产2万吨柠檬酸厂谷沅粉生产车间设计 青霉素发酵车间设计 柠檬酸: 成品车间柠檬酸钠工段工艺设计 成品车间无水柠檬酸工段工艺设计 成品车间一水柠檬酸工段工艺设计 柠檬酸发酵车间工艺设计 柠檬酸糖车间工艺设计 柠檬酸提取车间工艺设计 无菌空气系统工艺设计

分离纯化蛋白质的方法及原理

(二)利用溶解度差别 影响蛋白质溶解度的外部因素有: 1、溶液的pH; 2、离子强度; 3、介电常数; 4、温度。但在同一的特定外部条件下,不同蛋白质具有不同的溶解度。 1、等电点沉淀: 原理: 蛋白质处于等电点时,其净电荷为零,由于相邻蛋白质分子之间没有静电斥力而趋于聚集沉淀。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他的溶解度达到最低点。在等电点之上或者之下时,蛋白质分子携带同种符号的净电荷而互相排斥,阻止了单个分子聚集成沉淀,因此溶解度较大。不同蛋白质具有不同的等电点,利用蛋白质在等电点时的溶解度最低的原理,可以把蛋白质混合物分开。当pH被调到蛋白质混合物中其中一种蛋白质的等电点时,这种蛋白质大部分和全部被沉淀下来,那些等电点高于或低于该pH的蛋白质则仍留在溶液中。这样沉淀出来的蛋白质保持着天然的构象,能重新溶解于适当的pH和一定浓度的盐溶液中。 5、盐析与盐溶: 原理: 低浓度时,中性盐可以增加蛋白质溶解度这种现象称为盐溶.盐溶作用主要是由于蛋白质分子吸附某种盐类离子后,带电层使蛋白质分子彼此排斥,而蛋白质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却加强,因而溶解度增高。球蛋白溶液在透析过程中往往沉淀析出,这就是因为透析除去了盐类离子,使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增加,引起蛋白质分子的凝集并沉淀。当溶液的离子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蛋白质溶解程度开始下降。当离子强度增加到足够高时,例如饱和或半饱和程度,很多蛋白质可以从水中沉淀出来,这种现象称为盐析。盐析作用主要是由于大量中性盐的加入使水的活度降低,原来溶液中的大部分甚至全部的

自由水转变为盐离子的水化水。此时那些被迫与蛋白质表面的疏水集团接触并掩盖他们的水分子成为下一步最自由的可利用的水分子,因此被移去以溶剂化盐离子,留下暴露出来的疏水基团。蛋白质疏水表面进一步暴露,由于疏水作用蛋白质聚集而沉淀。 盐析沉淀的蛋白质保持着他的天然构象,能再溶解。盐析的中性盐以硫酸铵为最佳,在水中的溶解度很高,而溶解度的温度系数较低。 3、有机溶剂分级分离法: 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甲醇、乙醇和丙酮等)能使蛋白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显著降低。在室温下有机溶剂会引起蛋白质变性,如果预先将有机溶剂冷却到-40°C以下,然后在不断搅拌下逐滴加入有机溶剂,以防局部浓度过高,那么变性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缓解。蛋白质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也随温度、pH和离子强度而变化。在一定温度、pH和离子强度条件下,引起蛋白质沉淀的有机溶剂的浓度不同,因此控制有机溶剂浓度也可以分 离纯化蛋白质。 有机溶剂引起蛋白质沉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改变了介质的介电常数。有机溶剂的加入使水溶液的介电常数降低。介电常数的降低将增加两个相反电荷之间的吸引力。蛋白质分子表面可解离基团的离子化程度减弱,水化程度降低,因此促进了蛋白质分子的聚集和沉淀。 水溶性非离子聚合物如聚乙二醇与蛋白质亲水集团发生相互作用并在空间上阻碍了蛋白质与水相接近。蛋白质在聚乙二醇中的溶解度明显的依赖于聚乙二醇的分子量。 4、温度对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约0~40℃之间,大部分球状蛋白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40~50℃以上,大部分蛋白质变得不稳定并开始变性,一般在中性pH介质中即失去溶解力。大多数蛋白质在低温下比较稳定,因此蛋白质的分级分离操作一般都在0℃或更低的温度下进行。 (三)根据电荷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