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9A文】企业战略联盟案例的分析

【9A文】企业战略联盟案例的分析

【9A文】企业战略联盟案例的分析
【9A文】企业战略联盟案例的分析

国际企业战略联盟成功和失败案例分析

一、战略联盟的概念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单凭企业自身的力量很难在这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迫于强大的竞争压力,开始对企业竞争关系进行战略性的调整,纷纷从对立竞争走向大规模的合作竞争;其中合作竞争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就是建立企业战略联盟。战略联盟作为企业组织关系中的制度创新,已成为现代企业强化其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被誉为"20世纪2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组织创新。"

自从美国DEC公司总裁简·霍普兰德(J.Hepland)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杰尔(R-NigeI)提出战略联盟的概念以来,战略联盟就成了管理学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所谓战略联盟(strategicalliance),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实现各自的某种战略目的,通过公司协议或;联合组织等方式而结成的一种网络式的联合体。如美国的IBM、摩托罗拉及苹果公司之间的联盟,目的就是通过减少竞争和需求的不确定性来开发和普及P0。erPc芯片。日本的索尼、松下、东芝等电器公司通过各种产品不同定位的协议与合作,各自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在我国,1998年8月,新科、上广电、熊猫、广东万燕4家在上海宣布成寺DVD联合体。20KK 年5月,中国最大的洗衣机生产企业小天鹅集团和中国最大的冰箱生产企业科龙集团宣布结盟。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战略联盟的数量激增,战略联盟已成为最广泛使用的战略之一,它可以使来自不同国家的企业共同分担风险、共享资源、获取知识、进入新市场。战略联盟不仅包括股权合资企业,还包括生产、营销、分销、RInD的非股权协议。战略联盟与合并或兼并是有区别的。美国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说:战略联盟是"企业之间达成的既超出正常交易,可是又达不到合并程度的长期协议。"并购意味着投人大量资金,全盘接受对方企业的全部各类资产,操作复杂、风险很大;而战略联盟却强调伙伴之间的全面相容性,它所重视的是相互之间某些经营资源的共同运用,对相容的要求是部分的、有选择的。它可以根据不同的选择,组建不同类型的战略联盟,具有快速、灵活、经济等优势,因而受到很多企业的青睐。

二、成功案例分析

1.案例讲述

英国罗弗汽车公司与日本本田汽车公司的战略联盟。

罗弗公司最初是英国政府拥有的一家汽车厂,因多年亏损,英国政府不愿意再向其提供资助。此时世界汽车市场经过几年的增长之后达到稳定状态,如果要想增加市场份额,就要有能力生产新车型。罗弗公司曾寄望于Metr0车型,但由于质量不稳定没有达到目标销售量。此后罗弗公司想在它的生产线中增加新品种以填补中低档细分市场中的空白,但由于缺少必要的资金和时间,也无法实施这一计划。世界汽车产业进入成熟期以后,被全球汽车生产巨头所控制。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性、销售网的强大销售能力,再加上对新型车的准确判断,都成了通向成功

之路的条件。但罗弗公司恰恰缺少这些成功的因素,被美国政府视为英国工业的一只"瘸腿鸭"。

本田是一家成功的企业,但在世界汽车产业中,它仍被视为摩托车制造商。尽管本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营业额增长了2倍,但仍未成为汽车世界中的巨人,它在欧洲市场的销售额仅占市场的1.2%,罗弗公司为3.1%,而大众汽车占到了15%,欧洲福特占了14%。虽然本田已在美国站稳了脚跟,但在欧洲一直没有什么发展。它们知道欧洲人对汽车的兴趣和偏好与美国人不同,但是不知道自己对差别的判断是否正确,同时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开发自己的欧洲车型。正如本田的一位董事长所说,当时对欧洲的出口受到了限制,因此无法增加出口,欧洲的生产能力也严重过剩,无法在欧洲建厂。本田公司在产品设计上具有务实的态度,有足够的财力与罗弗公司合作。

罗弗公司认为未来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合作的伙伴。因为本田的规模与罗弗公司相当,罗弗的产品质量是最大的问题,而本田恰好在产品质量上具有很高的声誉,本田还以先进的管理而著称,这正是罗弗公司所缺少的。

本田公司与罗弗公司的第一个许可证交易已于1979年12月签署,本田公司允许罗弗公司在伯明翰的长桥工厂中生产它的KD系列中的TriumphAeelaim轿车,此车以本田的Accord车为基础,填补了罗弗产品系列中的空白。长桥工厂大约生产了13万辆Acclaim轿车,尽管该车是本田产品的翻版,但却成为英国十大畅销汽车之一。

罗弗公司的工厂中有大量的闲置生产能力,本田公司能出售多少,就能生产多少。罗弗公司非常了解欧洲人的口味,因此有利于控制新车型的开发成本,把这个重要因素控制在两个公司财力所允许的范围之内。罗弗一本田联盟就是从非常有限的许可证交易开始的,随着伙伴之间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的增进,联盟关系逐渐扩大到多方面的合作阶段,进而发展到双方相互交换20%的股权。这充分表明了双方伙伴关系将会长期存在。

本田一罗弗的合作产品--"传奇"牌轿车为本田公司进入欧洲开辟了道路。罗弗公司的汽车内部装置设计能力和对欧洲消费者口味的深入了解对这一产品的成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与此同时,罗夫公司已经成为本田公司欧洲战略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这一点也许就是保证罗弗一本田联盟存在的主要条件。

针对联盟需要作出较大幅度调整适应的是罗弗一方,它们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它们花了很大努力才从日本人那里学到了管理大型企业的成功经验。在文化差异上,它们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和耐a来克服沟通的障碍,包括语言、文化、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它们知道,只有克服了这些障碍,两家公司的员工才能形成相互的理解和信任,并最终建立起朋友关系。双方成立了联合设计小组共同开发设计新车型,双方的工厂都在为对方生产汽车,为了满足对方生产上的要求,也各自作如了必要的调整。但双方的目标仍是不相同的:罗弗主要想在欧洲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份额,而本田的目标仍然是全球市场,好在这两个目标并不冲突。

1984年罗弗200型汽车的问世标志着双方伙伴关系的第二个阶段的开始。该车型总共生产了17.5万辆,是本田公司Ballade的姐妹车型。罗弗200型汽车以日本车为基础,安装了罗弗公司生产的挡泥板、车轮、保险杆及内部装置。罗弗200型汽车及Ballade都在长桥工厂生产,但装的是不同的牌子,此时的合作内容已经不仅仅是许可证交易了。

1985年,本田公司宣布将在斯维顿建立一家工厂。英国媒介担心二罗弗一本田

联盟套因此而衰落。事实证明并非如此,本田公司计划开"鬻只生产发动机,随后生产罗弗车和本田车。

1986年,罗弗800车型和本田"传奇"问世,标志着双方的伙伴关尚系次又上了一个台阶。这是双方联合开发生产的第一个车型,双方在197设计上的紧密合作极大地促进了两家公司之问的关系。当时罗弗公司与本田公司签署了一项理解备忘录来规范和扩展双方的关系,其内容包括了一些双方关系的准则。实际上,双方在共同工作中建立起来的相互信任远比任何法律文件更重要。

1989年,双方推出了罗弗200/400和它的姐妹车本田Concert0,使双方的关系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因为这是双方共同开发、共同生产、共同享用零部件的产品。1990年,罗弗公司以日本人接受的质量标准为本田套司生产了4万辆Concert0。

虽然现在罗弗公司被宝马公司兼并,但罗弗公司与本田公司的合作仍在进行,这正说明了战略联盟的力量所在。

2.战略联盟的动机

就企业自身的内在需要来说,企业实行战略联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动因:⑴开拓市扬

本田是一家成功的企业,但在世界汽车产业中仍未成为汽车世界中的巨人,它在欧洲市场的销售额仅占市场的1.2%,而且不知道自己对差别的判断是否正确,同时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开发自己的欧洲车型。正如本田的一位董事长所说,当时对欧洲的出口受到了限制,因此无法增加出口,欧洲的生产能力也严重过剩,无法在欧洲建厂。所以与罗弗公司合作会开拓本田汽车欧洲市场。

⑵.获取技术

随着技术创新及其推广速度的加快,企业在充分利用和改进原核心优势产品的同时,还必须拓展新的技术领域,而先进的技术是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关键。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情况下,没有哪个企业能长期垄断一切技术。并且,技术开发本身带有很大的风险性。企业通过战略联盟,不仅可以避免风险,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投资,而且还可以相互交流信息,相互传递技术,加快研究与开发的速度。

(3)减少风险

企业之间实现战略联盟可以通过下列方法减少一方或双方的经营风险:同合作伙伴共同分担风险、产品组合多元化、更快进入市场和获取收益、减少投资成本等。另外,如果企业进行跨国联盟,还可以减少政治风险。当地公司可能有足够的影响力使合资企业免受当地政府的干预,或者合资企业本身就是政府产业政策的结果。在后一种情况下,由于政府认为合资企业有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而支持它,从而使政治风险进一步降低。政府喜欢合资企业,不喜欢独资企业的情况不仅发展中国家存在,像日本这种发达国家也存在。

⑷.实现规模经济

企业实现战略联盟可以很好地将同类产品的生产经营企业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加深分工,强化技术进步,使不同企业之问的资本、技术、人力、信息资源得以有效、灵活组合,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

⑸.实行人才交流

本田的规模与罗弗公司相当,罗弗的产品质量是最大的问题,而本田恰好在产品质量上具有很高的声誉,本田还以先进的管理而著称,这正是罗弗公司所缺少的。他们从日本人那里学到了管理大型企业的成功经验。

3.战略联盟成功的原因

信任,是战略联盟成功最关键的原因。一个战略联盟的管理活力取决于合作伙伴如何看待对方,联盟伙伴的任何一方都有义务去建立一个基本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关系,这种义务所发挥的作用是任何管理条文或管理技巧所无法取代的。根据一些高级经理人员的经验,若想建立牢固、坚实的合作基础,就必须重视三条简单而又重要的原则,即:第一,平等相待;第二,主管领导支持;第三,求同存异,避免对抗。

从案例中,本田公司和罗弗公司之间的信任,是他们成功的关键因素。

三、失败的案例分析1.案例讲述

对于目前已转危为安的德国安联保险集团来说,20KK年并购德国第三大银行德累斯顿银行事件最好演变成一场为了忘却的纪念。

并购之前,德国乃至全球金融保险业曾经一度为其高唱赞歌。然而,在并购过程中,一向以严谨闻名的德国人仿佛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注重调查与研究,德累斯顿银行非但没有给安联带来经济利益,反而导致其严重亏损。当时,混业经营已经成为金融寡头们的共同选择。世界最大的保险业集团安联自然拒绝不了成为世界超级资产管理公司的巨大诱惑,何况是对于安联集团CEO舒尔特-诺勒、一个形象鲜明的强权者而言――他身高1米9,脸上有一道疤,对大型收购乐此不疲。早在1991年上任之初,诺勒就通过以11亿美元买下福来曼基打入美国市场,六年后又做成当年保险业最大一笔并购:从对手意大利通用保险股份手中夺下了建于巴黎的法国Generale保险公司。1999年他又通过同样方式大举进攻中国、越南和朝鲜等亚洲市场。为了保障一系列并购顺利进行,舒尔特还启用原高盛公司熟悉德国企业并购的保罗-阿赫莱特纳作为安联的首席财政官。在积累了丰富的收购经验之后,安联开始打起了关于德累斯顿银行的算盘。诺勒初步认为,未来银行业和保险业之间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银行机构将注入更多保险技能,保险代理机构则传入更多的银行业务技术。而时值德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养老金改革,安联希望为客户提供一份长期的储蓄计划。

借助与德累斯顿银行结成战略联盟,安联可以顺利开拓德国个人和公司养老金业务以及资产管理业务等潜在市场,以成就其囊括保险、银行、证券、基金等业务的全能型金融霸主的地位。对一直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银行业中寻找合适伙伴的德累斯顿银行来说,先后与德国最大银行德意志银行和德国第四大银行商业银行寻求合并却惨遭失败的经历也可就此一笔勾销。

20KK年7月,双方你情我愿地缔结了这场混业“联姻”:安联以240亿欧元收购了德累斯顿银行大部分股份,使其总资产达到了1万亿欧元。舒尔特-诺勒满怀信心地对公众表示:“我们期望双方全面合作的第一年就能创出增长收益。安联与德累斯顿银行合并的优势将在5年之内完全体现出来。我们的客户、雇员和股东们会从中获得长期的收益。”

兼并德累斯顿后,安联无可奈何地发现,银行经营风险对自己来说是一个全新课题。德累斯顿银行所借贷的许多小公司在当时不景气的国际环境下纷纷宣告破产,安联保险不得不用其自有资金去弥补银行经营中的亏损,从而导致自有资本金下降,信用等级随之被下调。另外,分属于保险和银行两类客户互相渗透的方式也没有得到德国法律的支持。

就在舒尔特-诺勒还在执迷于他那伟大的交易计划时,安联核心的保险业务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受世界经济疲软和突然下滑的国际投资市场及全球性债务拖欠浪潮的影响,20KK年国际股市普遍大跌,资本市场倍显冷清,这使得安

联保险集团应得的佣金、手续费等收入明显减少。导致安联保险集团自身的股价一年中也下降了60%以上。

2.战略联盟的动机

泰吉(T.T.Tyejee)和奥兰德(G-E.Osland)等人提出了"战略缺口"假设,以解释企业进行战略联盟的动机。他们认为,企业在分析竞争环境和评估自身的竞争力及资源时,往往会发现,在竞争环境中它们所取得的战略绩效与它们依靠自有资源和能力所能达到的目标之间存在着一个战略缺口缄略缺口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走依靠自有资源能力自我发展的道路,这就在客观上要求企业走战略联盟的道路。企业的缺口越大,参加战略联盟的动力就越大。而且,企业只要投入相对较少的资金,就能够在技术研究开发、技能、产品、市场占有、生产能力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增强合作双方的竞争力。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商品、服务、技术和资本能跨越国界的流量越来越多,使世界各国之间生产技术经济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这就形成了国际战略联盟的外部条件。安联公司认为与德累斯顿银行结成战略联盟顺利开拓德国个人和公司养老金业务以及资产管理业务等潜在市场,以成就其囊括保险、银行、证券、基金等业务的全能型金融霸主的地位。

3.战略失败的原因

企业战略联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组织,许多研究发现,要使战略联盟取得成功,需要有成功的组织和出色的管理,如果组织管理不当,就会招致失败。据统计,令人不满意的战略联盟占总战略联盟数量的40%~70%,这些研究的基本结论是:单独从事研究开发活动比同一个合作伙伴共同研究开发活动要容易得多;协调一个独立的供应商的交易关系比协调一组股权较差的复杂供应商或客户关系要容易得多;在自己的公司作决策比在合作伙伴中共同作决策要快得多;在一个企业内实施决议要比在战略联盟中实施决议要容易得多。因此,如何管理战略联盟是非常关键的,如何利用其优点、避免其弱点始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⑴业战略联盟环境分析

企业战略联盟的成功实施首先取决于我们是否客观地评价缔结联盟战略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是否系统地分析企业内外部战略环境。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企业首先需要"照照镜子",客观地剖析自我,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其次,企业需要进行外部环境分析,进一步了解市场对企业的拉动作用;技术对企业的推动作用;竞争对手的冲击作用,以及政府对企业的约束作用等,从而把握市场发展趋势,抓住企业发展机遇。内外部环境分析必将唤起企业对其战略、结构、过程以及人员等重新进行思考以便更快地采用新技术、新手段,更好地适应客户不断变化着的需求。

⑵业战略联盟合作伙伴选择的3C原则

一个公司一旦决定要组建一个战略联盟,那么它首先要做的事就是考虑选择合作伙伴的各种因素和标准,这些标准的核心可以归纳为3c原则,即兼容(compatibility)、能力(capability)、投入(eommltment)。经过对战略联盟几十年的研究,ac理论已日臻成熟,跨国公司组建战略联盟的多年时间也说明,3C原则是公司寻找合作伙伴的关键条件。

⑶投入

(1)联盟的业务是否属于合作对方的核心产品范围或核心业务范围。如果拟设立联盟的业务范围对合作者的主要业务来讲是微不足道的,那么,合作者就很可能不想联盟投入必要的时间和资源,同时合作对象还很有可能退出联盟,而使你处

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2)确定合作伙伴退出联盟的难度。联盟面临的危险之一就是公司把合作已纳入其全球战略中,并且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而其合作的另一方却突然要求退出联盟,从而使公司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所以,公司最终决定建立联盟关系前,必须测试:对方退出联盟的可能性有多大?困难程度有多大?本公司失败的代价有多高?

企业战略联盟案例的分析

国际企业战略联盟成功和失败案例分析 一、战略联盟的概念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单凭企业自身的力量很难在这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迫于强大的竞争压力,开始对企业竞争关系进行战略性的调整,纷纷从对立竞争走向大规模的合作竞争;其中合作竞争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就是建立企业战略联盟。战略联盟作为企业组织关系中的制度创新,已成为现代企业强化其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被誉为"20世纪20年代以来最重要的组织创新。" 自从美国DEC公司总裁简·霍普兰德(J.Hepland)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杰尔(R-NigeI)提出战略联盟的概念以来,战略联盟就成了管理学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所谓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实现各自的某种战略目的,通过公司协议或;联合组织等方式而结成的一种网络式的联合体。如美国的IBM、摩托罗拉及苹果公司之间的联盟,目的就是通过减少竞争和需求的不确定性来开发和普及P0。er Pc芯片。日本的索尼、松下、东芝等电器公司通过各种产品不同定位的协议与合作,各自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在我国,1998年8月,新科、上广电、熊猫、广东万燕4家在上海宣布成寺DVD联合体。2000年5月,中国最大的洗衣机生产企业小天鹅集团和中国最大的冰箱生产企业科龙集团宣布结盟。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战略联盟的数量激增,战略联盟已成为最广泛使用的战略之一,它可以使来自不同国家的企业共同分担风险、共享资源、获取知识、进入新市场。战略联盟不仅包括股权合资企业,还包括生产、营销、分销、RInD的非股权协议。战略联盟与合并或兼并是有区别的。美国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说:战略联盟是"企业之间达成的既超出正常交易,可是又达不到合并程度的长期协议。"并购意味着投人大量资金,全盘接受对方企业的全部各类资产,操作复杂、风险很大;而战略联盟却强调伙伴之间的全面相容性,它所重视的是相互之间某些经营资源的共同运用,对相容的要求是部分的、有选择的。它可以根据不同的选择,组建不同类型的战略联盟,具有快速、灵活、经济等优势,因而受到很多企业的青睐。 二、成功案例分析 1.案例讲述 英国罗弗汽车公司与日本本田汽车公司的战略联盟。 罗弗公司最初是英国政府拥有的一家汽车厂,因多年亏损,英国政府不愿意再向其提供资助。此时世界汽车市场经过几年的增长之后达到稳定状态,如果要想增加市场份额,就要有能力生产新车型。罗弗公司曾寄望于Metr0车型,但由于质量不稳定没有达到目标销售量。此后罗弗公司想在它的生产线中增加新品种以填补中低档细分市场中的空白,但由于缺少必要的资金和时间,也无法实施这一计划。世界汽车产业进入成熟期以后,被全球汽车生产巨头所控制。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性、销售网的强大销售能力,再加上对新型车的准确判断,都成了通向成功之路的条件。但罗弗公司恰恰缺少这些成功的因素,被美国政府视为英国工业的

企业培训方案案例

企业内部教练培训方案 一、培训对象 本次培训的对象主要为(分)子公司经营班子、总部部门负责人等公司中高层骨干人员。 二、培训课程目的/目标 1、强化对“内部教练”角色的认知。 内部教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内部培训师,其主要特殊之处在于: ●不局限于岗位、不局限于何种工作场合,任何一位管理者都可以通过自我修炼成长 为一名内部教练; ●内部教练有着强烈的进取心和关注提升自身、培养下属的意识,有强烈的建设学习 型团队的意识; ●内部教练是拥有强烈的分享意识,是掌握培训、教练辅导技能的经理人,在工作中 能言传身教,主动与团队伙伴、下属分享自我知识经验,注重员工的思想引导及工 作技能的提升,为团队成员的工作提供有效的辅导与支持。 2、强化学员主动分享自我经验与心得的意愿。 3、培养学员在公开场合演讲的镇定、成熟的心态,掌握在公开场合演讲、与听众沟通交流的主要技巧,帮助学员修炼现场掌控能力。 4、帮助学员掌握提升人格魅力、吸引力的方法,帮助学员认识自我、分析自我、重塑自我形象并予以同化巩固,将其塑造成为可在任何场合、任何时间有效展示自我的专业人士。 5、学员能够运用工作示范、绩效辅导等方式引导辅导对象挖掘潜在需求,并采用恰当的授课/辅导内容与方法;掌握培训课程/演讲设计的基本方法。 三、培训内容与方式 1、互动培训部分:TTT内部培训师及内部教练培训,由外聘培训师与学员进行互动训练,讲授培训技巧、提升学员表达能力与公开场合演讲技能。 2、实践训练部分:以《高效能人士的七个好习惯》课程为模板的企业内部教练模拟训练与考核(分为8个部分,可由8人分别讲授一个模块,根据10-11月工作的实际情况安排3至5轮)。本阶段培训由学员主讲,内部评委与外聘专家现场点评、评分。(该部分费用预算及组织方案由人事行政部在训练开始前一个月另行制定。) 四、组织与流程 1、培训时间:5月15-16日 2、培训地点:翔天大酒店(农科院旁) 3、学员名单(需培训前进一步确认)

国际企业战略联盟案例

戴姆勒—奔驰与克莱斯勒的战略联盟案例分析1998年5月,欧洲最大的工业公司戴姆勒奔驰公司和美国第三大汽车制造商克莱斯勒进行了世界工业史上最大的兼并案。他们之间互补的产品线,不同的市场势力分布,协同平台低成本的可能性,都给当时大多数投资人和社会公众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是新婚的蜜月期实在太短,2 年不到的时间内,克莱斯勒非但没有从合并中获得好处,反而于2000年夏天,在美国市场份额自90年代以来首次跌至14%以下。2000年下半年克莱斯勒出现了惊人的18亿美元的亏损。而在之后的几年中,除了2005年,克莱斯勒曾短暂地再度辉煌过外,整体业绩都乏善可陈,这也难怪,戴姆勒-奔驰公司于2000年就开始酝酿出售克莱斯勒的企图。 戴姆勒—奔驰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的战略联盟是为了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竞争力及扩大国际市场的共同目标而制定的双边或多边的长期或短期的合作协议,两家公司都认为,进行合并,分别对自己公司的不同生产线进行截长补短。戴姆勒公司的豪华轿车、商用汽车以及运动型汽车和克莱斯勒的低价位轿车、轻型卡车、小货车以及小型篷车互为补充,除了少数产品外,他们的生产线几乎没有重复。合并之后的新公司,展现了各种惊人的数据。全球员工人数超过 4.4万人,去年营收1,400亿美元,比前年成长12%,宾士车和 Smart 车系的销量,从92万辆突破到107万辆,而克莱斯勒旗下的四个品牌,包括 Chrysler、Dodge、Jeep 和 Plymouth,销量也比前年的300万辆增加了20万辆。这些事实说明,双方的合并起初对彼此都带来一定的好处。合并的主要原因在我看来有以下三点: 1、企业希望在某一地区或市场中减少竞争,获得某种程度的垄断。该战略帮助克莱斯勒规避了欧洲某些贸易壁垒的限制,使它顺利进入欧洲市场,实现了对其市场份额的垄断。 2、企业在迅速增长的行业中竞争需要。在行业成熟之后,为了避免过度激烈的竞争和提高效率的手段,企业往往选择横向一体化战略。从不同产品线匹配的角度分析可知道该并购案是采用的战略类型是横向一体化战略。横向一体化战略也叫水平一体化战略,是指为了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增强企业实力而与同行业企业进行联合的一种战略。

企业培训案例大全XXXX(87

目录 ?通用类案例 (44) 案例1:关于“晨光酸牛奶中有苍蝇”的顾客投诉处理案例. 44 案例2:关于华帝炉具燃爆引发的顾客投诉 (44) 案例3:布猴风波 (44) 案例4:板油 (44) 案例5:豆浆 (44) 案例6:考试 (44) 案例7:促销员私拆封装,多加商品。 (44) 案例8:“不翼而飞”的影碟机 (44) 案例9:抢可乐的“勇士” (44) 案例10:会缩水的金耳环 (44) 案例11:游戏机币换钱 (44) 案例12:“管理”人员 (44) 案例13:就为一块小毛巾 (44) 案例14:计量秤的痛苦 (44) 案例15:好伙伴 (44) 案例16:小孩惨死商场母亲痛不欲生 (55) 案例17:有问题的青菜 (55) ?营业类案例 (66) 案例1:促销与顾客 (66) 案例2:如此服务 (66) 案例3:意见卡 (66) 案例4:你知道我在等你吗? (66) 案例5:表扬信 (66) 案例6:一把坏椅子 (66) 案例7:不愉快的购卡经历 (66) 案例8:买伞风波 (66) 案例9:愉快的买鞋经历 (66) 案例10:温馨提示 (77) 案例11:“有病” (77) 案例12:一个红酒袋子 (77) 案例13:试衣事件 (88) 案例14:纯正油与调和油 (88) 案例15:“孩子摔伤”引发的投诉 (88) 案例16:购买“统一鲜橙多” (99) 案例17:早上八点来购物,下午四点还没走 (99) 案例18:热心帮助顾客 (99) 案例19:促销员同顾客争用购物车 (1010) 案例20:热水瓶的维修 (1010) 案例21:换不了的电饭煲 (1010) 案例22:还是人人乐的服务好 (1111) 案例23:失败的服务 (1111) 案例24:一双已烂底的“木林森”皮鞋 (1212)

公司年会主题和经典案例大全

2017公司年会主题和经典案例大全 【推荐】 临近年底,不少公司开始筹备年会活动,那到底XX鸡年年会主题有哪些新的创意点子呢?要知道年会主题是过去这一年的总结和未来的展望,是每个企业煞费苦心想要创新立意的关键所在。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XX年会主题,以及历年来的经典年会主题案例。 XX公司年会主题: 超越梦想再创辉煌 激情闪耀共创辉煌 继往开来再创佳绩 继往开来辉煌依旧 全心全力见心见行 同心同德起帆远航 同舟共济分享共赢 君合天下馨暖人间 同心同行共创未来 同心筑未来明日更精彩 展望未来重新出发 经典的年会主题案例 休闲年会 所有人身穿休闲装,带着轻松快乐的心情,到郊外度假村举办一次悠闲的年会。保龄球、沙狐球、篮球、羽毛球、健身、乒乓球、网

球。在餐台前小酌,一派轻松自在的场面。年会晚宴后,围聚在篝火旁欢歌笑语,腾空而起的焰火将年会的主题推向高潮! 特色:会议+娱乐+晚宴+焰火 拓展年会 作为激扬士气,部署战略,制定目标,展示团队风采,奏响新一年度工作的序曲,传统的会议方式采取一人发言众人聆听的单项沟通方式,其弊端是形式单调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会议拓展即变单向宣讲式为共同参与体验式互动会议,把拓展训练项目运用到会议中可有效的让参会人员积极参与到会议主题中,帮助企业和组织不仅达到熔炼团队的培训目标,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年会的会议效果,使之成为让参与者终生难忘的盛事。 特色:年会+拓展+激情盛宴+感恩互动晚会 烧烤年会 烤肉飘香、红酒诱人,围坐在炭火旁大快朵颐。推杯换盏间约定新年目标,你言我语中留下深厚友谊。员工小节目为本来火热的气氛增添了更多激情,年会在红红火火中结束,给公司来年的业务带来了吉祥之照。 特色:烧烤+会议+湖边美景+年会晚宴 温泉年会 在寒气袭人的冬季,泡个温泉浴,洗去一身疲惫。温泉娱乐、冲浪竞技,仿佛将我们带到热带海滩。员工歌舞晚会更是将激情彻底释放!

雷诺-日产联盟案例分析

雷诺-日产联盟 ●公司背景 1.法国雷诺汽车公司 创立于1898年的法国雷诺汽车公司是法国第二大汽车公司,由于二战中向德国军队提供了不少武器,战后即被法国政府接管。公司利用国家资本,兼并了许多小汽车公司,并发挥了雷诺公司的技术潜力,开发出多品种汽车新产品。作为当今世界上(除中国外)唯一的由政府资产占支配地位的汽车公司,雷诺公司的发展与政府这个强硬后盾息息相关。而与此同时,雷诺公司一直在努力避免国有企业的弊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进行自我调整、革新和自我完善,最终位列世界十大汽车集团之一。 2.日产汽车公司 日产汽车公司创立于1933年,是日本三大汽车制造商之一,它在全世界17 个国家有21个制造中心,年产总量约240万辆汽车,在全世界191个国家和地区销售汽车。日产拥有堪称世界一流的技术和研发中心,被车界称作“技术日产”。但正如许多日本大型企业拥有的通病一样,日产公司内充斥着严重的官僚主义,内部成本控制极为不利,虽然公司经历着规模上的高速扩张,盈利能力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从1991年起,日产公司的经营状况更是每况愈下,到1999年连续7年亏损,背负债务高达21000亿日元,市场份额由6.6%下降到不足5%。整个日产公司濒临破产。 ●行业背景 世界汽车工业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并购、结盟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几乎所有的跨国汽车巨头的成长史都是一部并购/结盟史。例如美国的福特、通用、克莱斯勒等汽车公司,他们都是经历了大小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并购才从美国200多家汽车公司中生存下来,成为世界汽车市场的主要竞争者。 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中后期,世界汽车工业的增量开始减缓,主要的消费市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各厂商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1998年9月,美国三大汽车巨头之一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和德国的汽车巨擎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合并,成立了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这是世界汽车工业史上规模最大的一起合并案,戴-克公司由此跻身世界六大汽车集团。 ●雷诺-日产联盟 事实上,90年代后期就有不少汽车工业巨子开始考虑对日产进行竞标,但日产公司的巨额亏损、庞大的债务以及几乎被认定为积重难返的各种大企业弊病使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等公司相继退出了竞标。而法国雷诺汽车公司却捡起了烫手的山芋,在旁人看来,这无异于一次巨大的冒险,因而,几乎无人看好这宗交易。一位观察家评论说:雷诺拯救日产的想法就如同依靠法国的公务员来复兴日本经济一样。 但奇迹就出现在双方联盟之后,日产不但成功地扭亏为盈,而且凭借双方严密的整合计划和精确的实施能力,联盟真正实现了显著的协同效应,提高了双方的盈利能力,进一步开拓了新市场、巩固了老市场,形成一种双赢的局面。

国际企业战略联盟案例分析

国际企业战略联盟案例分析 2010年4月7日,雷诺-日产联盟与德国戴姆勒集团官方对外宣布两家正式建立大战略联盟,两大汽车巨头将在一系列实质性的项目上进行广泛的战略合作,将以经验共享的形式寻求合作利益最大化的快速实现,而双方在资本运作上也以交叉持股的形式进行合作。全球汽车业界两大巨头的战略结盟无疑是在尚处于经融危机阵痛中的车市投入了一枚重磅炸弹,强势挤入全球汽车行业前三位的汽车联盟,仅次于不久之前组合的大众铃木联盟和丰田集团,随着雷诺-日产和戴姆勒联盟的形成,全球汽车行业格局将很可能迎来一次大规模的重新洗牌。 戴姆勒—奔驰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的战略联盟是为了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竞争力及扩大国际市场的共同目标而制定的双边或多边的长期或短期的合作协议,两公司合并的主要原因在我看来有以下3点: 1、经济全球化的推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让两家企业明显感觉到21世纪汽车行业的竞争压力,这迫使他们不得不走上强强联合的道路。 2、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是两大企业联合的另一重要原因。面对汽车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通过借助彼此的现有市场,利用生产和销售领域的互补优势以进一步拓宽自己的市场。 3、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通过两公司的合并来实现大规模生产,创造规模效应。在采购、营销、技术协作以及零部件互换方面开展协作,降低营销成本、方便研究与技术开发、发展生产并促进销售,赚取更多的利润,提高竞争力。 而关于这次战略合作的内容,则主要在于5个方面,包括有在动力总

成领域,商用车领域,零件采购领域以及奔驰S级mart和雷诺Twingo两款车型的平台合作。双方的合作范围相当全面,形式上也采取了多种合作方式,包括股权互换,技术共享,共同研发等等,形式的多样性进一步降低了合作的风险,雷诺-日产与戴姆勒集团的战略联盟实力坚强,可谓看点多多,且让我们初步简析其前景到底如何。 受经融危机波及,无论是戴姆勒集团还是雷诺-日产联盟,近一两年的日子都不太好过,2008年戴姆勒集团收入959亿欧元,同比下降3.5,净利润14亿欧元,下降65,而到了2009年戴姆勒集团更是净亏损26.64亿欧元,同时营业收入也下降20为789亿欧元;反观雷诺-日产联盟,其业绩更是惨不忍睹,2008年净利润直接下降79,仅为5.71亿欧元,去年则更是爆亏30亿欧元,营业收入也随着同比下降10.8,看来即使是曾经一手将徘徊在“死亡线”边缘的日产拉回正轨的“业界神人”卡洛斯戈恩,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车市也再难延续“神奇”,效仿当年拯救日产时的合作策略,在这个时候寻求一个坚强的臂膀共度难关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而这一次戈恩的“最佳拍档”换成了来自德国的汽车巨头戴姆勒奔驰集团,而戴姆勒集团在并购克莱斯勒战略完败后,一直心有不甘,加之大形势的发展趋势,两者的全面合作可谓是一拍即合。 这次雷诺-日产和戴姆勒的战略联盟合作项目范围广泛并且全面,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合作互补性诉求十分明显,双方这次合作项目中雷诺和奔驰将在小型车领域上进行广泛全面性的合作,而奔驰Smart和雷诺Twingo两款车型将作为计划的先头兵率先试水,在小型车领域,奔驰的表现一直差强人意,无论是A级,B级还是更小的Smart都不算成功,2009年戴姆勒

财务战略联盟 ——青岛海尔与通用电气并购案例分析

财务战略联盟 ——青岛海尔与通用电气并购案例分析 摘要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并购已成为企业谋求发展、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外资大量持续流入中国的同时,中国企业也试图开始了积累跨国经营的探索。自我国加入WTO后,在政府“走出去”战略的推动下,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不断加速,众多实力企业通过海外收购的方式参与到全球资源再配置和资产重组活动中去。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逐渐意识到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海外并购本身存在更大的风险,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内部协调成本,而且随着盲目的扩张极易产生"大企业病"。随后,跨国公司在全球化经营中普遍运用联盟战略广结盟友,开展更高层次的竞争与合作。战略联盟作为现代企业从事国际化经营、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一种方式而被广泛关注。因此,战略联盟已成了不同规模的企业实施全球战略的实用手段。 进入21世纪,海尔、美的、康佳等中国家电企业纷纷采用国际战略联盟的方式,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不断提高其品牌的世界知名度和国际竞争力。在近几年发生的诸多并购案中最为瞩目的当属今年的青岛海尔并购通用电气家电公司(GEA)案例,这是中国家电行业迄今为止最大一笔海外并购业务。海尔的此次并购将会有力提升其在全球的竞争力,并入海尔后的GE家电命名为“GE APPLIANCES a Haier company”,标志着GE家电正式成为其共创共赢生态圈的重要一员,而海尔集团在家电制造业也将成为一个全新的家电巨擘,为中国家电在海外开辟了新市场。从海尔高层的积极表态和紧跟其后的整合措施中可以看出,青岛海尔收购GE家电并不同于当年联想并购IBM PC的“蛇吞象”式的收购方式,而是更像一场“兄弟之间的联盟”,将在多个领域方面体现协同增值。2016年1月15日,海尔与通用电气公司在美国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并共同宣布将在全球开展战略伙伴合作,共同在工业互联网、医疗、制造等领域提升企业竞争力。从战略层面看,青岛海尔收购GE家电意图整合GE优质产业资源和渠道资源,将加速海尔全球化战略的进程。本文试图通过对联盟签订协议的前后一些线索的发掘和分析,对青岛海尔与GE家电公司联盟后,青岛海尔的财务绩效做一对比分析,由此发现联盟是否起到了应有的效应。然后通过对联盟的风险分析及

企业培训案例分析法培训课件

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围绕一定的培训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 案例分析的作用: (1)填补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空白。 (2)案例分析是模拟真实问题,让学员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诊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3)激发创造力,寻求多种解决方式。 (4)充分运用学员的知识和经验。 (5)通过思考讨论和反馈加深理解。 (6)强调复杂问题通常需要较多的行动。 (7)学习者通过表达其观点,锻炼了表达及交流能力。 (8)案例法要求学生积极的讨论。学员不仅能从这种讨论中获得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上的益处,而且能在讨论中加强人际交流,活跃集体气氛。更为重要的还有,学员从讨论中获得的好处,又激励着他们去进行进一步的讨论,从而养成向他人学习的习惯。 (9)有助于打破成见和僵化的态度。 案例分析的程存: (1)学员各自准备阶段,学员阅读案例材料,查阅指定的资料和读物,搜集必要的信息,并积极地思索,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教师若能在此阶段给学员列出一些思考题,学员的准备工作就更有效。 (2)小组准备并讨论阶段,一般需要45分钟至I小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学历、工作经历、职位因素等,将学生划分为一个个由三至七人组成的小组,小组成员要多样化,这样他们在准备和讨论时,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就多些,学生对案例的理解也就更深刻。各个学习小组的活动场所应彼此分开。小组应以他们。己有效的方式组织活动,教师不进行干涉。当然,小组活动时,教师应到他们那里去巡视,但这样做的目的并非是指导或监视,而是为了显示对学习

战略联盟成功案例

战略联盟成功案例 (1)共同研发 福特汽车公司与马自达公司从1979年以来共同研制10种新车型,福特负责大部分汽车式样设计,马自达奉献关键部件。福特擅长市场营销和资金筹措,马自达善于开发制造,彼此吸引,相互合作,实现共赢。 (2)合作销售 IBM与理光合作,销售个人电脑,与日本制铁合作销售操作系统,与富士银行合作销售金融软件等。 (3)举办合资企业 美国PPC公司和日本ASAHI公司在美国合资开办两家生产汽车玻璃的工厂,把日本营销方法和美国生产技术结合起来。 (4)相互持股或兼并 IBM以63亿美元兼并莲花公司,世界最大计算机硬件公司与重要软件公司结合起来。 (5)组成虚拟公司 通过信息网络把许多公司联接在一起,各公司发挥各自设计、制造或销售等环节的优势,为共同目标协调工作。虚拟公司内各独立公司分享技术、分担费用,进入相互市场,缩短研制时间,减低研制费用,提高产品质量。 三年三步棋构筑渠道战略联盟 242年,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将会有多少故事发生242年,对于中国漫长的历史也许就相当于一个朝代。致中和,始创于1763年,却已经历了三个时代的变迁,从清朝到现在。 致中和,从乾隆年间一个小小的酒坊,通过联锁经营、各地加盟专卖,渗透到了全东南亚,一直发展到现在的市场经济营销联合,致中和深知稳定渠道伙伴的至关重要。 1998年,一个现代的致中和酒业公司成立,从此致中和开始了现代意义的市场营销和策划,市场份额一路飙升。然而致中和真正意义上的渠道革命,还是源自于2001年之后。 致中和从98年的崛起,是一个典型的毛泽东思想的实践者,通过农村乡镇的精耕细作,然后逐步包围城镇,最后在一级城市实现生根发芽。而渠道伙伴也从开始的“多而小”逐步整合到现在的“少而精”。2001年可算作是一个分水岭。 2001年前的致中和,还是一个五加皮酒的代名词,虽然五加皮

企业战略联盟的优势分析及建议——以万科和万达的联盟为例

企业战略联盟的优势分析及建议 ——以万科和万达的联盟为例 摘要:战略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实体为了实现特定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任何股权或非股权形式的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长期联合与合作协议。如今,品牌之间的战略合作,已成为企业商业竞争中品牌宣传的必然趋势了。企业战略联盟适应现代的市场,可为合作双方提供下列其他机制中所不具有的显著优势 关键词:战略联盟、战略合作、优势、双赢。 引言 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一方面,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个企业面对的竞争对手不再是本地区、本国的企业,更多的是面临全球的竞争。另一方面,知识经济的出现和信息交通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为企业间的合作提供了诸多便利,也使企业的竞争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内涵和途径都出现了新的变化,使得企业的战略出现了重大的调整。企业沿用过去的竞争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因此,一种既强调企业之间的竞争又强调企业合作的模式——战略联盟应运而生。 一、企业战略联盟的概念 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最早是由美国 DEC 公司总裁简·霍普兰德(J. Hopland)和管理学家罗杰·内格尔(R. Nagel)提出的,随即在理论界与实业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当前战略联盟在理论界已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但由于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容与形式都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对于战略联盟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在国外文献中,与企业战略联盟相关的学术名词包括战略同盟、战略伙伴、组织间联盟等,这些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一定的差别。学者们都是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出发认识和界定企业战略联盟,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1)战略管理角度。迈克尔·波特认为,联盟是超越了正常的市场交易但并非直接合并的长期协议,联盟包括技术许可证、供应协定、营销协定和合资企业,联盟的优势在于“克服了完全独立企业之间协调的困难。因为联盟是长期的关系,应该有可能比一家独立企业更紧密地与一个联盟伙伴进行协调,尽管这并非毫无代价”。 日本学者Yoshino 指出,“战略联盟是两个或更多个企业的业务的特定层面的连接,根本上说,这一连接是一个商业伙伴关系,通过提供相互获得的技术、技能或产品的交易而

企业培训案例大全

企业培训案例大全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目录

了,A稍微让开了一点,但B觉得还不解恨,随手拎起一袋未封口的熟食向A身上扔去,有一部分溅到了旁边顾客的身上,导致了顾客投诉。 案后语: 1、身为零售行业的从业人员,上班时间在卖场内与同事大声吵嚷并大“打”出手,还波及顾客,不仅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还给公司形象造成极坏的负面影响。 2、在工作中,同事间难免会有一些小磨擦,我们应学会相互体谅与理解,即使是矛盾也应在工作之外的时间和地点解决,不能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来,这是对每位工作人员最基本的职业要求。 3、“加强员工和促销员之间团队合作意识的培训”是各个购物广场的一致培训需求,我们卖场的培训导师应加强这方面的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案例14:计量秤的痛苦 2002年9月某日,因工作需要,我到了某购物广场,当时,时间还早,我决定先看看卖场的情况,因为早晨刚开业不久,生鲜熟食区的生意特别红火,买菜的顾客来来往往,好不热闹,集中在一起的计量处忙得不亦乐乎,但工作中的计量员似乎还没有睡醒,有的边工作边打哈欠,有的计量员的脸仿佛结了冰似的,正等待着夏季的炎炎烈日来融化他们,但我似乎又感觉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确实有其道理。 随着顾客流,我在商场内转动,正好看见立柱旁一位营业员趴在计量秤上写字,显示屏上的电脑数码跳个不停,好像在痛苦地求救。我走过去拍拍她的肩膀说:“小姐,你不能趴在电子秤上写字,这样会把它弄坏的!”小姐抬头看了我一眼,回答说:“那些数字肯定会动了。”然后继续趴在上面写,我又拍了拍她的肩膀说:“小姐,你这样会将电子秤搞坏的,如果你要写可以在旁边的桌子上写呀!”小姐将头抬起,看了我几秒钟,然后将纸笔收起,干脆不写了。电子秤的痛苦暂时解除了,但明天、后天呢 案后语: 爱护公物应该是每个人从小到大都在接受的一种教育,但我们的员工似乎不太重视这一点。从本案例来讲,有三种情况值得探讨: 1、第一种是员工的基本素质问题,再加上缺乏这方面的培训,认为计量秤上比较平滑,好写字,就是不考虑能否趴在上面写字,如果长期这样做会有什么样

跨国公司经营案例分析:雷诺----尼桑战略联盟

案例分析:雷诺——尼桑战略联盟 一、案例描述 (一)雷诺与尼桑 1、雷诺 雷诺汽车公司创立于1898年,二战后由法国政府接管,之后公司利用国家资本,兼并了许多小汽车公司,并发挥了雷诺公司的技术潜力,开发出多品种汽车新产品。80年代初雷诺公司迅速发展,年产量高达200万辆以上。然而高速发展导致债台高筑,亏损严重。从1985年起,雷诺公司进行了一系列企业改革,推行了全面质量管理,并适时推出了多款汽车产品。企业改革及适销对路的产品,使雷诺公司再次起死回生。 20世纪90年代与其他主要经济区域的厂商结成联盟赢得世界汽车市场约10%的份额;扩大产品了范围。 1990年2月-1993年12月,雷诺兼并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行动失败。背景:以共享两公司的协同优势为基础,双方具有较为相近的民族文化。失败原因:沃尔沃股东:“我们的合作伙伴并不欣赏法国政府强有力的参与。就我们自身而言,存在着外交经验的缺乏以及可控的巨额保险。” 失败后,雷诺考虑引进潜在的伙伴公司:富士、三菱、铃木、尼桑。 2、尼桑 尼桑于1933年创立。二战初期尼桑损失了大量的销售力量,战后发展迅速。20世纪50年代起,“蓝鸟”和“阳光”热销。1961年,公司建立了第一家海外企业。20世纪80年代,国内销量下滑,尼桑开始迅速海外扩张。20世纪90年代,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尼桑的利润迅速下滑。1996年,尼桑第14任总裁花轮上任。 与许多日本大型企业的通病一样,尼桑内充斥着严重的官僚主义,内部成本的控制力不佳,虽然公司经历着规模上的高速扩张,盈利能力却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从1991年起,日产公司的经营状况更是每况愈下。到1998年底,背负债务高达21000亿日元,市场份额由6.6%下降到不足5%。整个日产公司濒临破产。 (二)联盟的形成与结果 1、联盟的形成 ●1985年~1995年,雷诺保持与日本:本田、三菱,韩国:三星、大宇公司交往。 ●1998年4月,雷诺的一个代表团对日本的汽车公司进行全面的考察。 ●1998年6月,雷诺总裁路易·施伟泽分别写信给三菱和尼桑,提议进行广泛的战略合 作。 ●1998年7月底,施伟泽与尼桑总裁花轮见面,并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关系。 ●两个公司发现约20个潜在的合作机会后,双方总裁于1998年9月10日签署了一份关 于技术和金融合作评估的备忘录。这份备忘录让雷诺确立与尼桑合作,建立了21个联合研究小组,研究结盟的可行性。 ●1998年10月,施伟泽草拟了标题为“日产和雷诺联手”的联盟协议书,列出了他设想 的协议内容。

培训案例分析汇总

培训案例分析汇总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项目策划及案例分析 1、背景综述一想到明天就要正式到公司报到上班了,李阳内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这家公司是业内很有实力的“新生企业”,名牌大学毕业的他要到该公司网络中心开始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工作。想到在最后一轮面试时总经理对他的欣赏,李阳认为明天公司肯定会为他们这几个新招来的大学毕业生安排一些“精彩节目”,比如高层管理者的接见与祝贺,同事的欢迎,人事部对公司各种情况的详细介绍和完整的员工手册等。他首先来到人事部,人事部确认李阳已经来到公司,就打电话告诉网络中心的王经理让他过来带李阳到自己的工作岗位。过了一段时间,王经理才派自己的助手小陈来,小陈客气地伸出手,说:“欢迎你加入我们的公司!王经理有急事不能来,我会安排你的一些事情的。”来到网络中心,小陈指着一个堆满纸张和办公用品的桌子对他说:“你的前任前些天辞职走了,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收拾桌子,你自己先整理一下吧!”说完,小陈自顾自忙了起来。到中午,小陈带李阳去餐厅用餐,告诉他下午自己去相关部门办一些手续、领一些办公用品。在吃饭时,李阳从小陈那里了解了公司的一些情况,午休时与办公室里的一些同事又谈了一会儿,但他感到很失望,公司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热情地接待他、重视他。第二天,王经理见到李阳,把他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开始分派他的任务。当王经理说完之后,李阳刚想就自己的一些想法同他谈一谈,一个电话来了,李阳只好回到自己的电脑前边开始构思他的工作,他的工作是网络制作与维护。他知道,他需要同不少人打交道,但他还不知道谁是谁,只好自己打开局面了。这几天里,李阳想到好受一点的是另外两个同事对自己还算很

战略联盟合作协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战略联盟合作协议 甲方: 乙方: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就结成长期、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并为以后在其他项目上的合作建立一个坚实的基础,经友好协商达成以下共识: 一、合作目标 双方通过举办各种信息交流和论坛,相互提供培训机会,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提供物业、投资人、地产置业信息,培植社会新的经济增长点,共同为促进酒店业加盟合作贡献力量。 二、合作背景 三、合作方式 1、网络链接 双方皆承认对方为自己的战略合作伙伴,并在彼此互联网站的显著位置标识合作方徽标链接或文字链接。 2、网络信息共享 双方授权合作方在其互联网站上转载对方网站上的某些信息,该信息将由双方协商同意后方可引用(具体合作项目另签协议)。 3、不定期组织参观交流活动 双方不定期进行友好交流互访,促进酒店加盟、相关行业深度学习与合作,不断增强行业协会的加盟领导能力,不定期相互组织对酒店品牌、资管公司、物业置业等优秀企业的参观学习,酒店业加盟成功案例的成果展示。 4、双方不定期合作发布行业报告 双方向对方提供可供发布的有效行业数据/资料,经双方深度沟通合作,分析整理完成行业资料报告,并将行业报告发布网络。 5、相互提供培训机会 双方不定期举办各类培训班,更加准确及时的了解市场变化,了解业主投资方向、酒店品牌发展情况和资管投资信息渠道,提高双方对酒店业加盟的行业认知度,大力培养、吸引和集聚酒店业加盟各类人才,完善人才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 6、乙方向会员单位/个人推荐甲方物业加盟、会务活动等信息

员工培训案例

开发与培训案例 案例一、别具一格的杜邦培训 作为化工界老大的杜邦公司在很多方面都独具特色。其中,公司为每一位员工提供独特的培训尤为突出。因而杜邦的“人员流动率”一直保持在很低的水平,在杜邦总部连续工作30年以上的员工随处可见,这在“人才流动成灾”的美国是十分难得的。 杜邦公司拥有一套系统的培训体系。虽然公司的培训协调员只有几个人,但他们却把培训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每年,他们会根据杜邦公司员工的素质、各部门的业务发展需求等拟出一份培训大纲。上面清楚地列出该年度培训课程的题目、培训内容、培训教员、授课时间及地点等。并在年底前将大纲分发给杜邦各业务主管。根据员工的工作范围,结合员工的需求,参照培训大纲为每个员工制定一份培训计划,员工会按此计划参加培训。 杜邦公司还给员工提供平等的、多元化的培训机会。每位员工都有机会接受像公司概况、商务英语写作、有效的办公室工作等内容的基本培训。公司还一直很重视对员工的潜能开发,会根据员工不同的教育背景、工作经验、职位需求提供不同的培训。培训范围从前台接待员的“电话英语”到高级管理人员的“危机处理”。此外,如果员工认为社会上的某些课程会对自己的工作有所帮助,就可以向主管提出,公司就会合理地安排人员进行培训。 为了保证员工的整体素质,提高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杜邦公司实行了特殊教员制。公司的培训教员一部分是公司从社会上聘请的专业培训公司的教师或大学的教授、技术专家等,而更多的则是杜邦公司内部的资深员工。在杜邦公司,任何一位有业务或技术专长的员工,小到普通职员,大到资深经理都可作为知识教师给员工们讲授相关的业务知识。 1.杜邦公司的培训体系有什么特点? 2.简述完善的培训体系给公司和员工带来的影响? 案例二、培训就是智力的储蓄 福建东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于福建省省会福州市最繁华的东街口,是一家创建于1957年具有47年历史的大型商贸企业。1992年东百集团开始进行规范化股份制改革,并于1993年10月公开发行股票。东百集团自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以来,已由单一的经营百货业发展成集国内贸易、广告、租赁、进出口、高新技术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东百集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作为企业经营理念之一,努力营建“一流商品、一流服务、一流环境、一流管理”的服务体系。 对于历史悠久的东百集团来说,其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全过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论是商品、服务、环境还是管理,归根结底是员工综合素质水平的竞争。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老员工要跟上新的形式,更新知识;而不断充实进来的新员工急需提高业务技能和了解企业文化,迅速融入企业,使企业团结向上、充满活力和希望,所有这些成为东百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课题。 公司领导从实践中领悟到:通过员工的培训,可以帮助员工充分发挥和利用其潜能,更大程度上实现自身价值,增强对企业的责任感;另一方面,通过员工的培训,可以提高工

企业战略联盟案例的分析

问题回答 一、战略联盟的动机 就企业自身的内在需要来说,企业实行战略联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动因: ⑴开拓市扬 ⑵.获取技术 (3)减少风险 ⑷.实现规模经济 ⑸.实行人才交流 二、战略联盟的优点 1.帮助企业进入一个外国市场 2.分摊成本,分散风险 3.实现能力与资产的互补 4.有助于企业建立有益的行业技术标准 三、战略联盟的缺点 1.为竞争对手提供了低成本地获得新技术和市场的途径。 2. 联盟有风险,除非十分小心,不然失去的可能比得到的还要多。 四、如何选择战略伙伴 1、从自己现有的合作伙伴中寻找即从现有客户中选择有以下优 点的合作对象:①对对方企业的能力、商业理念和企业文化有比 较清楚的了解。②人际关系纽带已经建立。③以前相互往来的经 历为两家企业能否友好相处提供了有力证据。④全作双方对将要 组建的联盟企业的业务都很熟悉。2、通过多种途径寻找 五、战略联盟的战略优势:一是创造规模经济。二是实现企业优 势互补,形成综合优势。三是可以有效地占领新市场。四是有利于处 理专业化和多样化的生产关系 丰田和通用公司的横向联盟: 20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汽车行业正陷入极为严重的衰退期,能源价格居高不下和消 费者偏好的改变导致了对高质省油的小型车的巨大需求。通用公司为适应全球竞争的 需要,加大了在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投入,但收效甚微。丰田公司是当时世界上汽车行 业中最具成本竞争力的生产者,又拥有生产小型车的经验,并有首创的丰田管理模式。

然而,由于日本汽车的对美出口受到出口限额的限制,要积极的争取巨大的美国市场,需要丰田公司将生产基地向美国转移。如果双方进行合作,通用公司希望能够在合资企业中直接观察日本汽车厂的生产方式,可以从丰田公司获得小型车生产技术、改善车间管理的经验以及稳定的供销关系等,而丰田公司则可以成功的打破汽车行业的贸易壁垒、望通过合资企业学习如何在美洲地区直接管理一家工厂、积累在美国的海外运作经验等。

企业联盟案例

企业联盟案例 【篇一:企业联盟案例】 242年,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将会有多少故事发生?242年,对于中 国漫长的历史也许就相当于一个朝代。致中和,始创于1763年,却 已经历了三个时代的变迁,从清朝到现在。 致中和,从乾隆年间一个小小的酒坊,通过联锁经营、各地加盟专卖,渗透到了全东南亚,一直发展到现在的市场经济营销联合,致 中和深知稳定渠道伙伴的至关重要。1998年,一个现代的致中和酒 业公司成立,从此致中和开始了现代意义的市场营销和策划,市场 份额一路飙升。然而致中和真正意义上的渠道革命,还是源自于 2001年之后。 致中和从98年的崛起,是一个典型的毛泽东思想的实践者,通过农 村乡镇的精耕细作,然后逐步包围城镇,最后在一级城市实现生根 发芽。而渠道伙伴也从开始的“多而小”逐步整合到现在的“少而精”。2001年可算作是一个分水岭。 2001年前的致中和,还是一个五加皮酒的代名词,虽然五加皮有系 列的品项,如从瓶装到礼盒装等等,然而单一产品的局限性也是摆 在面前,经销商也显得多而密,但经销商实力却多不强。那时候单 单一个浙江就有将近150家一级经销商,渠道的混乱和松散程度可 想而知。 而从2001年开始,致中和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渠道变革,采取区域特 约经销商制,与经销商建立长期而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产品结构 上也从单一的五加皮酒扩大到相关渠道产品多元化。而原来“一个门 面坐到晚”的副食市场内的经销商因不适应发展逐渐被淘汰,取而代 之的是具有区域终端紧密关系的革新型经销商。目前也以浙江省为例,在产品从一个增加到五个的前提下,致中和的一级经销商也不 过七十来家。 从2004年开始,致中和高层更以一个三年的规划,期望建立一个覆 盖华东,华南,大西部、环渤海区域、进而渗透全国的特色快销品 战略渠道联盟。2004年开始的央视广告和2005年9月开始的央视 一套黄金广告,将为致中和这一渠道规划提供空中支援。 三年规划,三步举措,为致中和构筑全国渠道战略联盟提供强力保障。 第一步: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厂商各献优势。

最新3685-战略联盟成功案例汇总

3685-战略联盟成功 案例

战略联盟成功案例 (1)共同研发 福特汽车公司与马自达公司从1979年以来共同研制10种新车型,福特负责大部分汽车式样设计,马自达奉献关键部件。福特擅长市场营销和资金筹措,马自达善于开发制造,彼此吸引,相互合作,实现共赢。 (2)合作销售 IBM与理光合作,销售个人电脑,与日本制铁合作销售操作系统,与富士银行合作销售金融软件等。 (3)举办合资企业 美国PPC公司和日本ASAHI公司在美国合资开办两家生产汽车玻璃的工厂,把日本营销方法和美国生产技术结合起来。 (4)相互持股或兼并 IBM以63亿美元兼并莲花公司,世界最大计算机硬件公司与重要软件公司结合起来。 (5)组成虚拟公司 通过信息网络把许多公司联接在一起,各公司发挥各自设计、制造或销售等环节的优势,为共同目标协调工作。虚拟公司内各独立公司分享技术、分担费用,进入相互市场,缩短研制时间,减低研制费用,提高产品质量。 三年三步棋构筑渠道战略联盟 242年,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将会有多少故事发生?242年,对于中国漫长的历史也许就相当于一个朝代。致中和,始创于1763年,却已经历了三个时代的变迁,从清朝到现在。 致中和,从乾隆年间一个小小的酒坊,通过联锁经营、各地加盟专卖,渗透到了全东南亚,一直发展到现在的市场经济营销联合,致中和深知稳定渠道伙伴的至关重要。 1998年,一个现代的致中和酒业公司成立,从此致中和开始了现代意义的市场营销和策划,市场份额一路飙升。然而致中和真正意义上的渠道革命,还是源自于2001年之后。 致中和从98年的崛起,是一个典型的毛泽东思想的实践者,通过农村乡镇的精耕细作,然后逐步包围城镇,最后在一级城市实现生根发芽。而渠道伙伴也从开始的“多而小”逐步整合到现在的“少而精”。2001年可算作是一个分水岭。

多元化战略案例分析

海尔的多元化战略案例分析 摘要:海尔集团从一个生产冰箱的小企业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具有高美誉度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这与企业所制定的多元化战略是密不可分的,也成为了我国企业多元化战略成功的典型 关键字:海尔集团,家电,多元化战略 所谓多元化发展战略,就是指企业采取在多个相关或不相关产业领域中谋求扩大规模,获取市场利润的长期经营方针和思路。海尔集团在发展多元化战略经营的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把自己最熟悉的行业做大,做好,做强,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在这个前提下进入相关产品经营;二是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做到一定规模之后,一定要进入这个行业的前列。目前,海尔及已建立了一种适应多元化经营的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极富弹性的企业生产组织体系。多元化有利于企业规模发展和素质提升,优柔寡断,将丧失十分有利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时机!张瑞敏果断决策。 一、海尔集团的发展阶段 回顾海尔集团成长的历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4-1991年期间的名牌发展战略,只作冰箱一种产品,通过7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品牌的声誉与信用。第二阶段是1991-1998年期间的多元化战略,按照“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原则,从冰箱到空调,冷柜,洗衣机,彩电登,每1-2年做好一种产品,7年来重要家电生产线已接近完整。第三阶段是从1998年迄今为止的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即海尔到海外去发展。第四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6年—) 其中,多元化是重要的成长方式。海尔多元化战略经营堪称中国企业的成功典范。具体而言,

海尔的发展阶段大致如下: (一)、单一产品――电冰箱 自从1984年到1991年底共七年时间内,海尔只生产一种产品――电冰箱。是一个专业化经营企业。1991年海尔集团销售收入7.24亿元,利润3118万元。“海尔”牌电冰箱成为中国电冰箱史上第一枚国产金牌,是当时中国家电唯一的驰名商标,并通过美国UL认证出口到欧美国家。同时,海尔集团OEC管理法基本形成,全国性销售宇服务网络初步建立起来。(二)、制冷家电――电冰箱,电冰柜,空调 1991年12月20日,以青岛顶部西厂为核心,合并青岛电冰柜总厂,空调器厂,组建海尔集团公司,经营行业从电冰箱扩展到电冰柜,空调器。到1995年7月前,海尔集团主要生产上述制冷家电产品即海尔集团用了3年时间进入电冰柜,空调行业,并成为中国的名牌产品。1994年海尔销售收入达到25.6亿元,利润2亿元,分居全国轻工业行业的二名和第十二名。 (三)、白色家电――制冷家电,洗衣机,微波炉,热水器等 1995年7月,海尔集团收购名列全国第三的洗衣机厂――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大规模进入洗衣机行业。其后通过内部发展生产微波炉,热水器等产品。1997年8月,海尔与莱阳家电总厂合资组建莱阳海尔电器有限公司,进入小家电行业,生产电熨斗等产品。至此,海尔集团的经营领域扩展到全部白色家电行业,用时两年。 (四)、全部家电――白色家电,黑色家电 1997年9月,海尔与杭州西湖电子集团合资组建杭州海尔电器公司,生产彩电,VCD等产品,正式进入黑色家电领域。至此,海尔集团几乎涉足了全部家电行业,成为中国家电行业范围最广,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与此同时,海尔集团海控股青岛第三制药厂,进入医药行业。并向市场推出整体厨房,整体卫生间产品,进入家居设备行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