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含解析)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含解析)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元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手部受到针扎刺激后,将表现为

A.有疼痛感觉,能缩手B.无疼痛感觉,不能缩手

C.有疼痛感觉,不能缩手D.无疼痛感觉,能缩手

2.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一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3.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在s处给予刺激,则在a处可测到电位差的变化

B.突触间隙中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

C.若兴奋由a传导到e,则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是通过递质形式传递的

D.若兴奋由a传导到e,则a→b的传导速度大于d→e的传导速度

4.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

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5.下列关于神经系统调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结构基础是反射

B.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由于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造成Na+外流,形成膜电位为外正内负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D.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6.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或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 ) A.B.C.D.

7.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增长,尿床现象逐渐减少,一定年龄后可以有意识的控制排尿。该现象说明()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B.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受脑中高级中枢调控

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D.婴幼儿排尿反射的反射弧不完整

8.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9.某人因意外受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A.脑干和脊髓B.小脑和脊髓C.小脑和脑干D.只有脊髓

10.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B.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

C.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11.如图①~④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

A.①B.②C.③D.④

12.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C.刺激传出神经引起效应器的反应可称之为反射

D.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13.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Ⅰ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奋在结构c和结构b中的传导速度相同

D.Ⅰ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14.神经元中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Na+浓度低于细胞外。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K+运出神经元和Na+运出神经元均为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主动运输

B.温度和蛋白质抑制剂均影响神经元吸收K+的速率

C.用呼吸抑制剂处理神经元不影响Na+进出神经元的速率

D.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15.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的释放体现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B.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C.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且神经递质的释放消耗能量

D.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

16.下列有关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和功能上受损,刺激效应器就不会做出反应

B.单细胞原生动物对刺激也能发生反应,这种反应属于反射

C.膝跳反射、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D.最简单的完整的反射活动依靠一个神经元就可完成

17.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和基质中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 TP

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与神经递质结合后,不一定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 TP

18.考场上,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

①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②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③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④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19.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20.在如图所示结构中,兴奋传导(传递)的方向不能是

A.①→②B.③→④

C.②→①D.④→③

21.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图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C处,A、D点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B.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

C.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

D.兴奋从E到F,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22.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23.如图是反射弧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处进行电刺激,则在A、E处均能测到膜电位变化

B.②处进行电刺激,则该处膜内电位将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C.②处进行电刺激,则B处将会出现兴奋传导现象

D.①处进行电刺激,能引起C处释放神经递质

二.非选择题

24.下图1为膝跳反射模式图,图2为突触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若S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M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P称为___________,能代表反射弧的结构为(用图1中字母、罗马数字和箭头表示)______________;膝跳反射实验时,需要在受试者没有注意的情况下敲击膝盖韧带部位效果更好,原因是人的大脑会控制脊髓反射,这属于中枢神经的_________调节。(2)图1中刺激①点,则①点的膜电位变化为________,该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与___________有关。(3)图2中组成突触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填序号),此处信号转化过程为_____________,且兴奋传递方向是_________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2③部位的液体名称是_______________。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②中的化学物质释放到③部位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5.图甲是参与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

(1)甲图中a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由构成,乙图是甲图中__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缩手反射属于____________(条件、非条件)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在反射活动中,低级中枢要受_____________的控制。

(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除b点外________(字母)点可产生兴奋。

(4)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突触前膜融合所涉及的细胞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_________________,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

26.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被尿液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冲动。人体的大脑皮层中有使人产生尿意并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中枢。在脊髓灰质中有能调节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的低级中枢,完成排尿反射。如图表示人体神经系统不同中枢对排尿的调节过程,请回答以下问题:(1)人体直接完成“排尿”反应的排尿中枢位于______(填“大脑”“小

脑”或“脊髓”)中,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排尿属于不受控制

的非条件反射,但正常健康的成年人可以适当“憋尿”,环境适当时才

去排尿,若从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角度分析“憋尿”的实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膀胱壁牵张感受器受到尿液压力刺激产生冲动,冲动到达b

点时,神经纤维膜内的电位变化_______________,在c处,b神经元

末梢将兴奋传递给a神经元要借助_________方可完成,它能与

__________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发生__________变化,引发一次新的

神经冲动。

(3)正常成年人产生尿意后,在适宜条件下便能受到意识支配完成排

尿过程。请据图提示,用必要文字和字母表示产生尿意的神经传导途

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成年患者神经系统受损,虽能产生尿意,但却出现“尿失禁”(排尿不受控制),推测其受损的部位最可能是图中的____________(填字母)部位。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答案

1.C。【解析】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他部位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传入到大脑感觉中枢的神经正常,所以机体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故选C。

2.A。【解析】存在于突触小体中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以突触小泡形式被运输到突触前膜,再以胞吐形式运出细胞,在此过程中需要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A正确;突触小体是轴突末端膨大的部分,只能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突触结构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错误;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C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完成“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的转变,D错误。

3.C。【解析】兴奋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在s处给予刺激,在a处不能测到电位差的变化,A错误;突触间隙中的液体为组织液,属于内环境,B错误;若兴奋由a传导到e,则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是通过递质形式传递的,C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是相等的,D错误。4.C。【解析】由于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A正确;由于b处位于传入神经上,所以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B正确;由于从a到d没有效应器,所以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在c处突触部位有神经兴奋的传递,因而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D正确。

5.C。【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错误;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主要是由于钾离子外流,形成膜电位为外正内负,B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C正确;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是大脑皮层的高级功能,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D错误。

6.C。【解析】图所示是兴奋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A正确;图所示是兴奋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B正确;图所示是兴奋是从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而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C错误;图所示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其特点是双向、速度快,D正确。

7.B。【解析】尿的形成是连续的,白天和晚上没有什么大的差别,A错误;由脊髓控制的低级反射活动受大脑皮层的控制,B正确;人的排尿反射生来就有,属于非条件反射,其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只要反射弧完整就可以完成该反射,因此无意识排尿属于神经反射活动,C错误;婴幼儿排尿反射建立在完整的反射弧结构基础上,D错误。

8.D。【解析】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是低级的神经活动,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的部位(如脊髓),不能说明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A错误;记忆种类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但不能说明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B错误;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仅与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语言中枢有关,C错误;排尿的初级中枢是脊髓,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所以意识丧失不能控制排尿,意识恢复能够控制,说明脊髓的活动受大脑皮层控制,D正确。

9.A。【解析】“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没有意识,不能维持身体平衡,说明大脑和小脑失去正常功能;但呼吸和心跳正常,说明脑干和脊髓保持正常功能。

10.D。【解析】本题结合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图,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相关知识。a点受刺激时,Na+内流,导致膜外电位由正变负,A正确;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依次经过两个电极,所以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B正确;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兴奋不能传到最右边的神经元上,所以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C正确;由于电表①能偏转,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所以该实验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D错误。

11.C。【解析】感觉的形成过程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产生感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产生运动的部位是效应器,病人有感觉,说明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正常,但手不能动,说明神经冲动不能传至效应器,因此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故阻断的位置是③传出神经。

12.A。【解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刺激同一反射弧的不同部位,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感受器是动物体表、体腔或组织内能接受内、外环境刺激,并将之转换成神经冲动的结构,二者一般不属于同一组织或器官;反射要满足反射弧完整和刺激达到一定的值两个条件;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和脊髓。

13.A。【解析】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弧至少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神经元细胞组成,而神经元之间神经冲动的传递特点:单向传递,A正确。而本题中关键的识别在于图中神经节的位置,“—O—<”表示从轴突,神经冲动只能由轴突到树突、细胞体,由此确定e为感受器,d为传入神经,b为传出神经,a为效应器,切断d,刺激b,会引起a收缩,B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突触的传递速率不同,因为突触是的传递要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转换,所以速率较慢,C错误。Ⅰ处是突触后膜,Ⅰ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D错误。

14.B。【解析】K+运出神经元的方式为协助扩散,Na+运出神经元的方式是主动运输,A错误;温度和蛋白质抑制剂均影响神经元吸收K+的速率,B正确;Na+运出神经元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因此受呼吸抑制剂处理的影响,C错误;胞吐体现了膜的流动性,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D错误。

15.A。【解析】蛋白质类神经递质的释放,体现生物膜的结构特性,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错误;在特殊情况下,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能使肌肉收缩,这说明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B正确;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传到突触小体时,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使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神经递质的释放为胞吐,消耗能量,C正确;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使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为电信号,D正确。

16.C。【解析】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如果反射弧中的任何环节在结构和功能上受损,都不能完成反射活动,但若效应器没有受损,刺激效应器会做出反应;单细胞原生动物对刺激也能发生反应,但该反应不属于反射,属于应激性,反射是多细胞生物才具有的;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最简单的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的参与才能完成。

17.B。【解析】神经细胞内能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A正确。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由突触前膜释放,该过程需要消耗A TP,但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如果与抑制性神经递质结合,不会产生动作电位,C正确。神经细胞由兴奋状态恢复为静息状态时,排出钠离子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D正确。

18.D。【解析】在考场上专心作答试题时,主要有“看”和“书写”两个动作,所以,参与的高级中枢有视觉性语言中枢和书写性语言中枢。

19.B。【解析】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脑中的高级中枢对脊髓中相应的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长期记忆的形成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大脑皮层W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V区受损患者不能看懂文字。20.D。【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即兴奋传导方向可以是①→②,也可以是②→①;兴奋在突触中传递,只能从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即兴奋传递方向只能是③→④,但不能是④→③。

21.C。【解析】由图甲可知,刺激C处可引起A、D处膜电位变化,但由于CD间有一突触,故A处的膜电位先变化,而D处后变化;图乙中F为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形成突触小体,①为突触后膜,②为突触间隙,③为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通过突触间隙向突触后膜传递;③中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到②中。

22.D。【解析】图中①表示线粒体,②表示突触小泡,③表示突触前膜,④表示突触后膜。线粒体可以为神经递质的分泌提供能量,但是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需要消耗能量,A项错误;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前膜时,使钠离子迅速内流,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B项错误;神经递质经②转运到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至突触间隙,C项错误;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使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打开,某些离子(如Na+和K+)通过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进出细胞引起膜电位发生变化,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项正确。23.C。【解析】由于在突触上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在①处进行电刺激,E点不会测到膜电位变化,A错误;

②处受刺激后,膜内应该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B错误;②处进行电刺激,兴奋可以传到B处,C正确;兴奋传递在突触处是单向的,故在①处进行电刺激,在C处不释放神经递质,D错误。

24.(1)神经中枢S→①→P→②→M 分级

(2)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Na+内流

(3)③④⑤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单向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4)组织液突触小泡胞吐

【解析】(1)根据前面对图1的分析可知,S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M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P称为神经中枢,它们参与组成的反射弧可表示为S→①→P→②→M。当大脑皮层对低级神经中枢的调节有控制作用,体现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2)图1中①点未受刺激时为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刺激①点,则①点的膜电位为动作电位,电位变化为内正外负,该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与钠离子内流有关。

(3)组成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即图2中③④⑤;在突触处信号转化过程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且兴奋传递方向是只能是单向的,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4)根据前面对图2的分析可知,③部位为突触间隙,其间的液体是组织液;②是突触小泡,其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③部位的方式是胞吐。

25.(1)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d;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2)非条件;高级中枢

(3)神经中枢;a、c、d、e

(4)高尔基体、线粒体;兴奋或抑制

【解析】(1)甲图中a表示的结构是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图乙表示突触结构,是图甲中的d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2)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题干所述现象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

(3)据图分析,③表示神经中枢。刺激图丙中b点,因为①是感受器,⑤是效应器,所以b点位于传入神经元上;又因为兴奋在反射弧中是单向传递的,则e、d、c都可以产生兴奋;兴奋在同一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所以a点也可以产生兴奋。

(4)突触小泡是由高尔基体以出芽的形式形成的,神经递质的释是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完成的,这一过程放是一个耗能过程,与线粒体有关。神经递质分为兴奋型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可以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26.(1)脊髓;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2)由负变正;神经递质;突触后膜的特异性的受体;电位

(3)膀胱壁感受器→b→脊髓→e→大脑皮层→尿意

(4)d

2020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业含答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业 [基础练] 1.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 B.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C.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 A[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需要能量,缺氧能通过影响有氧呼吸过程而影响到细胞中能量的产生;传出神经和其支配的肌肉之间通过突触相连接,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当兴奋沿轴突传到突触时,突触前膜的电位发生改变,突触小泡就向突触前膜移动,与突触前膜接触融合后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后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这样就使兴奋从一个神经元传到另一个神经元。] 2.(2019·山西太原一模)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内的K+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B.突触后膜能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只有神经元上才有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D.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必然引起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开放 A[神经元内的K+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突触后膜能实现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效应器上也存在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不一定会引起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开放。] 3.(2019·河南洛阳一模)机体内相邻的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起来,以下叙述正确的 是() A.突触是由上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与下一神经元的轴突建立的结构 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C.突触后膜上存在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保证了兴奋传递的单向性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神经元必然产生动作电位 C[突触是由上一神经元的轴突与下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建立的结构;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属于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由于神经递质有抑制型和兴奋型,故突触后神经元不一定产生动作电位。]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生物必修Ⅲ人教新课标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习题精练(完美解析版) 一、选择题 1.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 A.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 B.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 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 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 解析: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位于脊髓内,其余三项所述活动均涉及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 答案:C 2.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 B.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 D.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解析:若题中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未兴奋部位,膜电 位为外正内负,b为兴奋部位,膜电位为外负内正。 答案:C 3.(密码原创)去除蛙的脑而保留脊髓,做成脊蛙。用夹子夹住脊蛙的一腿使之不能收缩,用稀醋酸刺激这一条腿,蛙的另一条腿将弯向受刺激的腿进行搔拔。此现象说明…() A.反射弧缺少神经中枢也能发生反射 B.未受刺激的一侧也有此反射的感受器 C.一侧的传入神经元通过脊髓中的中间神经元和另一侧的运动神经元有联系 D.神经冲动传到脑,脑发生的神经冲动传到未受刺激的腿,使之弯曲搔拔 解析:A项,反射弧必须完整,缺少神经中枢反射不能发生。B项,刺激夹子夹住的一侧,只有此 腿的感受器受到刺激。C项,受刺激一侧的传入神经元通过脊髓中的中间神经元和另一侧的运动神经元有联系,一侧受到刺激,神经冲动可传到另一腿。D项,脊蛙已经去除了脑。 答案:C 4.下图中①~④处能发生神经递质活动的是() A.①和②B.②和③ C.③和④D.①和④ 解析: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突触小体膜)分泌,作用于突触后膜(细胞体膜或树突膜)。①是细胞体膜, ④是突触小体膜。 答案:D 5.如下图甲所示,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在神经纤维的表面,放置两个相距1~2厘米的电极a和b,在图中的刺激点给予较强的电刺激。依据观测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向左为正,向右为负。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情况,绘出的曲线如图乙,正确的是() 解析:题中a部位兴奋时膜外为负,b处膜外为正,指针偏向左,曲线上显示为正电位;兴奋传至ab之间时指针不偏转,曲线显示为0电位;兴奋传至b点时,指针偏向右,曲线上显示为负电位;兴奋传至b点后指针不偏转,曲线显示为0电位。 答案:D 6.(2011·东北师大附中模拟)下图表示将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一个神经细胞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S1~S4期间细胞膜内含有较多的Na+,而呈正电位 B.刺激达到S5后,兴奋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2020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练习:课时作业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答案

课时作业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 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A.甲不偏转,乙只发生一次偏转 B.甲只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C.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解析】据图分析:甲电流表跨两个神经元,乙电流表连接在同一条神经纤维上。该突触结构类型是轴突-胞体型,且兴奋只能由乙神经元传向甲神经元,所以刺激A时,A 所在的神经元甲会兴奋,而乙神经元不会产生兴奋。 【答案】 B 2.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通过突触后膜进入下一神经元 B.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 C.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前膜和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 D.神经递质的传递是双向的 【解析】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而不是通过突触后膜进入下一个神经元,A项错误;以上可以说明神经递质实质上是一种化学信号,但只能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改变,而不能使突触前膜的电位发生改变,故B项正确,C项错误;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D项错误。 【答案】 B 3.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兴奋部位表现为外负内正,未兴奋部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两者之间存在电位差,引起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C项正确。 【答案】 C 4.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后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前膜 B.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 C.神经递质是一种电信号 D.神经递质传递是双向的 【解析】神经递质只能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即神经递质传递是单向的,A、D项错误;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信号,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B项正确,C项错误。 【答案】 B 5.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位置是() A.abc B.bc C.bcde D.cde 【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根据突触的模式图可知,兴奋的传递方向是从左向右,故C正确。 【答案】 C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练习: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 含解析

[A组·基础达标练] 1.下列有关反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射就是机体对内外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B.反射发生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反射活动在不完整的反射弧中也能实现 D.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解析]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A正确;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正确;反射活动只能在完整的反射弧中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发生,C错误;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D正确。 [答案]C 2.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刺激右侧下肢有感觉,受伤的腰椎部位与右侧下肢的反射弧如图所示,其中③④分别表示腰椎部的神经中枢的背部侧和腹部侧,该病人受损伤的具体部位可能是() A.①②B.③④ C.④⑤D.⑤⑥ [解析]根据题图所示,②上具有神经节,所以②是传入神经,①是感受器,③④分别表示腰椎部的神经中枢的背部侧和腹部侧,⑤是传出神经,⑥是效应器。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说明①感受器正常,②传入神经也正常,受伤部位是腰椎部,下肢没有受伤,说明⑥效应器正常,但由于不能运动,所以可能是④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腹部侧或⑤传出神经受伤。 [答案]C 3.在一条离体的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一定强度的电刺激,使其兴奋,则() A.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仅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

B.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仅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 C.未兴奋部位的膜内表现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 D.兴奋部位的膜外表现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 [解析]在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一定强度的电刺激,产生的兴奋能向神经纤维两端传导,A、B错误;未兴奋区域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兴奋区域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C错误,D正确。 [答案]D 4.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下面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若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正确的是() A B C D [解析]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为静息电位,所以要测量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电流表的两个电极要分别接在神经纤维的膜外和膜内,且电流必定是从膜外流向膜内。当电流表的两个电极均接在膜外或膜内时,由于两电极间无电位差存在,指针不偏转。 [答案]C 5.下列关于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B.静息时,细胞膜仅对K+有通透性,K+外流 C.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Na+内流 D.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兴奋传导的基础 [解析]静息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这是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此时细胞膜对其他离子也有通透性,只是通透性较小。 [答案]B 6.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和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 B.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 C.兴奋传导时,膜内的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D.动作电位产生时Na+流入神经细胞内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含解析)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元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手部受到针扎刺激后,将表现为 A.有疼痛感觉,能缩手B.无疼痛感觉,不能缩手 C.有疼痛感觉,不能缩手D.无疼痛感觉,能缩手 2.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一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3.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在s处给予刺激,则在a处可测到电位差的变化 B.突触间隙中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 C.若兴奋由a传导到e,则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是通过递质形式传递的 D.若兴奋由a传导到e,则a→b的传导速度大于d→e的传导速度 4.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 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5.下列关于神经系统调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结构基础是反射 B.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由于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造成Na+外流,形成膜电位为外正内负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D.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6.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或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 ) A.B.C.D. 7.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增长,尿床现象逐渐减少,一定年龄后可以有意识的控制排尿。该现象说明()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B.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受脑中高级中枢调控 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D.婴幼儿排尿反射的反射弧不完整 8.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 9.某人因意外受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A.脑干和脊髓B.小脑和脊髓C.小脑和脑干D.只有脊髓

高中生物同步训练案 (24)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答案详解)

必修三第一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2021·宁德期中)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B)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神经细胞兴奋时Na+内流是被动运输 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 D.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 [解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A错误;神经细胞兴奋时Na+通过离子通道内流是协助扩散,属于被动运输,B 正确;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到后膜,引起后膜的电位变化,C错误;神经元静息电位的形成与细胞中K+外流有关,与Na+浓度无关,D 错误。 2.(2021·武昌区模拟)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与抑制性神经递质两种,乙酰胆碱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二者都是由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需要借助载体的运输 B.二者都能够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C.二者都能够长时间作用于突触后膜使膜电位长时间发生改变 D.二者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细胞膜对K+、Na+的通透性改变,产生动作电位 [解析]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由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A 错误;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都能被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B正确;二者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就被立刻灭活或运走,同时使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C错误;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产生动作电位;去甲肾上腺素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细胞膜对Na +的通透性不发生改变,不产生动作电位,D错误。 3.(2020·北京八中上学期期中)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跳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D) A.传出神经的动作电位不能传递给肌肉细胞 B.传出神经元兴奋时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 D.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 [解析]传出神经的动作电位可通过局部电流的方式传递给肌肉细胞,A错误;传出神经元兴奋时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B错误;兴奋的传导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K+浓度急

2020届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达标训练:(三)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含答案

课时达标训练(三)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 【基础题组】 1.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根据神经元传递兴奋的方向,可分为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 C.神经元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但不能传导兴奋 D.神经元的细胞核位于细胞体中 2.给某人踝关节处注入局部麻醉药,此处暂时失去了痛觉,但还能运动,该局部麻醉药作用的结构是( ) A.神经中枢B.传出神经 C.感受器或传入神经 D.效应器 3.现象Ⅰ: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现象Ⅱ: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正确的是( ) 选项比较项目现象Ⅰ现象Ⅱ A 反射弧的完整性不完整完整 B 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可以不要一定需要 C 参与反射的神经元数量多少 D 缩手相关肌细胞数量多少 4. 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5.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B.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则必然有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6.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a是感受器,e是效应器 D.刺激b,b的膜电位变为内负外正 7.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使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8.下列对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能力题组】 9.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刺激点膜电位由兴奋状态恢复为静息状态过程的是( ) A.①→④B.②→③ C.③→② D.④→① 10.将枪乌贼的巨大轴突置于体内组织液的模拟环境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减小模拟环境中Na+浓度,则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小 B.若增大模拟环境中Na+浓度,则刺激引发动作电位所需时间变短 C.若增加静息电位时膜对K+的通透性,则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不变 D.若增大模拟环境中K+浓度,则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 11.如图神经纤维上有a、b、c、d四个点,且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ab之间,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 ) A.偏转一次,方向向左 B.偏转一次,方向向右 C.偏转两次,方向相反 D.偏转两次,方向相同 12.如下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高二生物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生物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题及答 案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神经系统的调节 研究要求: 基本要求: 1.概括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解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发展要求: 1.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基础训练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是(C)神经元。 2.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效应器只由运动神经元的神经末梢组成。 3.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4.XXX的手指不小心被刀割伤时,由于疼痛而咬紧牙关。这个过程中,他的神经兴奋传递途径是(C)③①④⑥②⑤。 5.某人因受外伤,致使脊髓从胸部折断开。一般情况下(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6.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受损, 而其他部分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C)有感觉, 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7.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和兴奋状态时,细胞膜内外的电 位分别是(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 8.神经冲动能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通过膜电位变化产生 的(C)局部电流。 9.下图表示反射弧中一个神经元的局部模式图。当人体内 兴奋经过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膜内外的局部电流方向是(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 第二章讲述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着重介绍神经系统的调节。研究要求包括概括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

射,解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发展要求则是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基础训练部分包括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以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神经元,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当人体内兴奋经过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膜内外的局部电流方向是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 10.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兴奋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答案:本段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不需要修改。 11.取出枪乌贼完整无损的粗大神经纤维并置于适宜环境中,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G表示灵敏电流计,a、b为两个微型电极,阴影部分表示开始发生局部电流的区域。 请根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完整版)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知识点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下列现象是反射的是0 A-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 B-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会下垂 C-被针刺感到了疼痛 D手碰到火焰立即缩手 2-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 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3•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A-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完全相同 4•下列关于感受器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能将特定的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 B•感受器直接将感受到的刺激传入大脑皮层 C各种感受器都有各自的适宜刺激 D•感受器可产生适应现象 知识点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5•静息时,大多数神经细胞的细胞膜() A -对阴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氯离子大量流出膜外 B•对阳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钠离子大量流出膜外C -对钠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小,对 钾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D -对钠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小 6 下图表示蛙坐骨神经的膜电位变化与对应的膜内外离子变化。据图分析,离子I、II分

A - K 、Na C ・ Na+、K ' B - H > K D ・ Na+、H

『是一种常态现象, 细胞不 而膜内则相反,如图所 此时膜内外会产生相应 的 B ,膜外 b->a ;膜 b —a 科・膜夕卜a-b ;膜 b-a 受到适亶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 这两种 、用面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 () 7.已知神经细胞膜两侧岗子分布不平8 _受刺激时,膜外有较多的正电荷, 7K ° 如果在电极a 的左侧给一适当刺 蛰虚,则膜外与膜内电流方向 为 A •膜外b- a ;膜内a- b c -膜外a- b ;膜内a- 8•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 位, 电位可通过仪器测 A 、B 、C 量。

【2021】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练习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师版) Word版含答案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整(老师版)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2022·贵阳高二检测)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组成及其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B.在一个反射弧中,兴奋始终通过电位变化传导 C.在一个反射弧中,两个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导依靠神经递质 D.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解析】选B。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需要发生电→化→电的信号转变,其中的化学物质为神经递质。 2.在运动会的举重项目中,某运动员腰部受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 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 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⑤ 【解析】选A。腰部受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说明传出神经或神经中枢受到损伤。 【误区警示】解答本题时简洁忽视题干中腰部受伤的信息,而认为是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受损伤,错选D答案。因此解答本类题目审题时确定要看清破坏部位。 3.(2022·威海高二检测)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快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是( ) 【解析】选A。静息电位常见的测定方式是将电表的两个电极一个放在神经纤维的外侧,另一个放在神经纤维的内侧,由于内外两侧存在电势差,因此电表指针会发生偏转。 【变式训练】如图表示连接有电表的一段神经纤维,且bc与cd的距离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刺激a点时,d点膜电位为内负外正 B.当兴奋从a点传至d点时,b点膜电位为外正内负 C.当兴奋从a点传至d点时,电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刺激c点时,电表的指针发生一次偏转 【解析】选D。刺激a点时,a点发生电位变化,d点没有电位变化,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当兴奋从a点传至d点时,b点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后又恢复正常,即恢复为内负外正;当兴奋从a点传至d点时,兴奋先传至b点,发生电位变化,使电表指针偏转,兴奋传至d点时又使电表指针偏转一次,且与第一次方向相反。由于

【红对勾】2021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高考真题练习:必修3 第2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选择题 1.(2021·海南单科)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力量 B.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 C.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 D.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 解析:神经递质只在突触前神经元内合成,且只能通过突触小泡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A、C正确;神经递质是传递兴奋的重要化学物质,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没有受刺激则不会有神经递质释放,B错误;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能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产生兴奋或抑制,D正确。 答案:B 2.(2021·海南单科)关于细胞内外K+、Na+和Cl-的叙述,错误的是() A.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 B.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 C.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缘由是K+外流 D.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解析:K+主要维持人体细胞内液渗透压,Na+、Cl-主要维持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低,B错误。 答案:B 3.(2022·新课标全国卷)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条件反射形成的相关学问。人看到酸梅引起唾液分泌是条件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A正确;这一反射过程中,感受器位于眼球的视网膜上,唾液腺是效应器,B正确;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的是感受器,并不是神经中枢,C错误;在突触部位,兴奋传递中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D正确。 答案:C 4.(2022·重庆卷)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阉割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 B.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 C.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 D.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激素调整、神经调整等相关学问。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传到突触时,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进而完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选项D正确。动物被阉割后,其血液中的性激素含量降低,通过反馈调整,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增多,选项A错误;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属于非条件反射,选项B错误;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发生的,这个生理反应的途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并没有通过完整的反射弧,不是反射活动,C错误。 答案:D

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1.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C.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解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A项错误。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B项正确。即使有完整的反射弧,也不一定出现反射活动,如肌肉麻醉后不能完成反射,C项错误。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不相同,反射是功能,反射弧是结构,D项错误。 答案:B 2.下列生理活动不能在突触小体中发生的是( ) A.丙酮酸氧化分解 B.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突触小泡与细胞膜融合 解析:突触小体内含有线粒体,丙酮酸可以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在突触小体内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变化,不可能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兴奋在通过突触进行传递时,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释放时,发生突触小泡与细胞膜融合。 答案:B 3.(2018·浙江卷)下列关于人体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脊髓受损,刺激传出神经后伸肌也会收缩 B.刺激传入神经元,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会兴奋 C.膝反射的反射弧中,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 D.若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刺激肌梭后也能发生膝反射 解析:若脊髓受损,刺激传出神经产生的兴奋仍可传递到伸肌,引起伸肌收缩,A项正确。刺激传入神经元,产生的兴奋可传递到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进而引起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兴奋,B项错误。膝反射的反射弧由两个神经元组成,其中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背髓中,C项正确。肌梭是一种感受肌肉长度变化或牵拉刺激的特殊的梭形感受装置,若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刺激肌梭后,产生的兴奋也能沿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进而引发膝反射,D项正确。 答案:B 4.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练习)(解析版)

2.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感觉B.反射C.运动D.冲动 【答案】B 【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握紧电线,被解救后当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时,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对这两种反射的神经中枢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反射中枢都在脊髓 B.两种反射中枢都在大脑 C.前者在脊髓,后者在大脑和脊髓 D.前者在大脑,后者在大脑和脊髓 【答案】C 【解析】前者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属于非条件反射。后者缩手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属于条件反射。 3、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就必然有反射活动 B.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答案】C 【解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发生反射活动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发生反射时感受器必须有一定强度的刺激,反射弧中的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4、当体表痛和内脏痛共用一个中间神经元时(如图),神经中枢无法判断刺激究竟来自内脏还是体表,但由于神经中枢更习惯于识别体表的信息,常将内脏痛误认为是体表痛,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牵涉痛为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B.图中结构1接受一定的刺激后,可由相对静止的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的状态

C.图中结构3为神经节,可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 D.图中结构4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为效应器 【答案】B 【解析】牵涉痛是生来就有的,为非条件反射,A错误;感受器接受一定的刺激后,会产生兴奋,由相对静止的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的状态,B正确;大脑皮层可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C错误;结构4为传入神经,内脏和体表作为感受器,D错误。 5、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 刺激部分 反应 破坏前破坏后 左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 A.感受器 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效应器 【答案】C 【解析】由表可知,破坏前,左右后肢都能正常收缩,说明反射弧完整,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刺激左后肢,左右后肢都不收缩,说明破坏的位置是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刺激右后肢,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说明破坏的位置是传出神经或效应器;综合上述内容,所以破坏的部位可能是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6、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 ) A.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 B.抵制神经中枢的兴奋 C.阻断了传出神经的兴奋传导 D.抵制效应器的活动 【答案】A 【解析】拔牙时痛觉是由于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形成的;拔牙时注射的局部麻醉药可阻断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从而使神经冲动无法到达大脑皮层,无法形成痛觉。

【导与练】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总复习限时训练 第27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Word版含答案

第27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整 课时训练•知能提升限时式检测梯级式提升 (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 测控导航表 学问点题号及难易度 1.神经调整的结构基础1,4,10,11(中) 2.兴奋的传导与传递2,3,5,6,8(中) 3.人脑高级功能7(中) 4.综合应用与试验探究9(中),12(难),13(难),14(中)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21四川成都二诊)如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刺激Ⅱ处发生膝跳反射时,兴奋在Ⅲ处为双向传导 B.膝跳反射是非条件反射,不会受到大脑皮层的把握 C.用电刺激Ⅲ处时小腿产生上踢动作的过程属于反射 D.Ⅲ处在兴奋时,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解析: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A错误。非条件反射也受大脑皮层的把握,B错误。电刺激Ⅲ处引起小腿上踢反应的过程中,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不属于反射,C错误。 2.(2022湛江测试)如图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在该过程中不会消灭的是( A ) A.与递质结合后,受体分解 B.膜与膜的融合 C.ATP发生水解,释放能量 D.膜电位的变化 解析: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到突触前膜,受到刺激后的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会与细胞膜融合,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B、D项正确。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将兴奋传到突触后膜,递质随之分解,受体不会分解,A项错误。该过程需要消耗ATP分解所释放出来的能量,C项正确。 3.(2021湖北襄阳调研)如图所示,图甲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乙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图甲中Ⅰ侧为细胞膜内侧,Ⅱ侧为细胞膜外侧 B.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甲中A亲密相关 C.图乙中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主动

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6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跟踪练(含解析)

第26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下列关于膝反射的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感觉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 B.传出神经末梢可支配骨骼肌细胞和内分泌腺 C.运动神经元的树突可受其他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支配 D.反射中枢由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组成 2.如图为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若在a点上刺激、神经就发生兴奋。从这一点向肌肉方向传播,肌肉就收缩 ②如果给予相同的刺激,刺激点a与肌肉之间距离越近,肌肉收缩就越强 ③神经纤维传播兴奋的大小,与刺激强弱无关,通常是恒定的 ④当兴奋时,神经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会急剧发生变化,钾离子流入细胞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 3.下图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① ② ③表示反射弧中的部分结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②是位于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 B.发生反射活动时,兴奋传导的方向是①→②→③ C.给b点一个足够强的刺激,a、c两点中只有c点可测到膜电位变化 D.反射完成过程中存在着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换 4.小明同学的手不小心碰到滚烫热水,他会立即缩回手(反应1)并马上用冷水冲洗(反应2).下列有关反应1和反应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1与眼睛受到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都属于非条件反射 B.在反应1和反应2中,都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反应1中,兴奋在小明的神经纤维上发生双向传导 D.反应1和反应2都与人体的高级中枢大脑皮层有关 5.已知一个鲜活的神经细胞在小白鼠体内的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动作电位

如图甲所示。将这一完整的神经细胞置于某一等渗溶液E中(其成分能确保神经元正常生活),其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电位变化可能如乙、丙、丁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组织液中K+浓度比细胞内高,Na+浓度比细胞内低 B.乙图,E液中Na+、K+两种离子的浓度都要比组织液高 C.丙图,E液中K+浓度与组织液相同,Na+浓度比组织液低 D.丁图,E液中K+浓度比组织液高,Na+浓度与组织液相同 6.将枪乌贼的巨大轴突置于体内组织液的模拟环境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减小模拟环境中Na+浓度,则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小 B.若增大模拟环境中Na+浓度,则刺激引发动作电位所需时间变短 C.若增加静息电位时膜对K+的通透性,则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不变 D.若增大模拟环境中K+浓度,则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 7.下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突触处传递方向只能为由右向左,其特点与A的结构有关 B.C处液体为内环境成分,A内释放的物质作用于B膜,就会引起B细胞兴奋 C.B细胞可以为神经细胞,也可以为其他的细胞 D.A内的物质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释放到C后,和激素类似很快被降解 8.研究突触间作用关系时,进行如图1实验,结果如图2、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2019年高考生物提分秘籍:专题27-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题型专练,含答案)

1.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 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 答案 C 2.甲图和乙图分别表示参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两种细胞的一部分,下列对它们参与的相关调节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1→2→3和乙图中①→②→③都有A TP的水解 B.甲图如果是突触小体,3一定能引起突触后膜发生如乙图中①→②的变化 C.如果甲图是胰岛B细胞,则3可以促进血糖进入肝脏细胞 D.血液中适当浓度的CO2可以使呼吸中枢产生如乙图的电位变化 答案 B 解析细胞的分泌活动和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都要消耗能量;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不一定都是兴奋性递质;胰岛B细胞分泌的是胰岛素,可以促进血糖进入肝脏细胞转化为肝糖原;一定浓度的CO2可以引起呼吸中枢兴奋。 3.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不同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 B.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 C.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小脑 D.成年人有意识地“憋尿”,说明排尿活动只受高级中枢的调控 答案 A

解析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语无伦次是大脑皮层受到影响。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在脊髓。 4.下列有关神经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B.突触后膜内的Na+会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运输到突触后膜外 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D.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答案 D 5.右图为反射弧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a点后,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检测到c、d点有神经冲动,说明神经冲动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 B.神经冲动由d传导到e时,需要组织液为传导媒介 C.如果de距离等于cd,在刺激d点时,c处先测到电位变化,这与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要经过突触有关D.b处检测不到神经冲动是由于受刺激a的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使b处于抑制状态 答案 D 解析a与b分别位于两个神经元上,刺激a,兴奋不能由a传向b,b处检测不到神经冲动,不是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使b处于抑制状态,而是冲动在突触处不能逆向传递。 6.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导学号 11971211() 答案 C 解析突触由上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构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从上一神经元经突触传递到下一神经元,A、B正确,C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具有双向性,D正确。7.下图为神经调节中两个重要的结构模式图。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2021新高考生物练习 (24)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练案[24]选择性必修模块一第一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讲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2019·河南高三开学考试)图中c为肌肉,②为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为“神经-肌肉接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图中有4个神经元,肌肉既是感受器也是效应器 B.a为传入神经,人体内兴奋在a上双向传导 C.刺激b引起肌肉收缩也属于反射 D.②处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解析] 图中有3个神经元,肌肉c既是感受器也是效应器,A项错误;由神经节的位置可判断,a为传入神经,人体内兴奋的传导,只能从感受器到效应器,因此兴奋在a上单向传导,B项错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完整的反射弧,刺激b发生的肌肉收缩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项错误;分析题干信息可知,②类似于突触,因此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D项正

确。故选D。 2.(2020·云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下列关于神经递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A.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不能合成神经递质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能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 C.神经递质可以使神经元兴奋、肌肉收缩或某些腺体分泌 D.肾上腺素可作为激素,也可作为神经递质 [解析]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端可能与其他神经元构成突触,因此也可能合成神经递质,A错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能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B正确;反射弧的效应器可以是肌肉或腺体,因此,神经递质能使神经元兴奋,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C 正确;肾上腺素既可以作为激素,也可以作为神经递质,D正确。故选A。 3.(2020·天津高考模拟)神经细胞甲释放多巴胺会导致神经细胞乙产生兴奋,甲细胞膜上的多巴胺运载体可以把发挥作用后的多巴胺运回细胞甲。某药物能够抑制多巴胺运载体的功能,干扰甲、乙细胞间的兴奋传递(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