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简析唐代琵琶的发展

简析唐代琵琶的发展

简析唐代琵琶的发展
简析唐代琵琶的发展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第7卷第3期2012年3月

Vol.7No.3Mar.2012

简析唐代琵琶的发展

陈雪慧

(南京晓庄学院行知学院,江苏南京,211111)

[摘

要]

琵琶是一种优秀的弹拨乐器,历史悠远,被誉为“弹拨之王”,其音色优美、曲调丰富、表现力强,感人至

深。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历经数次高峰期,唐代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时期。在唐朝,我国琵琶艺术、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以及笔者自身对琵琶文化的领悟,对唐代琵琶发展的历程及其对域外音乐文化的深刻影响进行了探析。[关键词]唐朝;琵琶;音乐;文化

[中图分类号]

J632.33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陈雪慧(1989—),女,本科,研究方向为音乐。

琵琶艺术的发展历史悠久,在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炫耀着绚烂的光彩,尤其是在唐代,琵琶艺术几乎达到了鼎盛。唐朝是曲项琵琶演奏大力发展的重要时期,起弹拨方式主要为横式弹拨。琵琶文化之所以在唐朝得到如此昌盛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是特定的历史背景促使了琵琶文化的发展;其次就是艺人精湛的技术及大胆的改进,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再次,记谱法的改进使乐谱为传播琵琶音乐提供了重要的媒介。

琵琶音乐艺术在唐代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在演奏技艺、形制等方面进行了改进,从而让琵琶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因此琵琶艺术在唐朝的发展达到了高峰。

当代,琵琶艺术的社会环境资源也非常成熟,具备了深厚的社会底蕴。因此,若借鉴唐代琵琶艺术发展的经验,中西结合,在继承传统琵琶音乐文化的同时,不断创新,将西方优秀的音乐文化元素融合进来,必定可以将琵琶艺术发扬光大,推向世界。

一、唐代琵琶的地位

在唐朝,琵琶是一种十分流行、广泛普及的弹拨乐器,其音色优美、曲调丰富、表现力强,感人至深,在当时的音乐艺术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其普及相当广泛,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都很喜爱琵琶,尤其是文人骚客的最爱,很多的诗人名家都留下了大量的相关诗章。不管是在繁华的京城长安,还是在西部偏远的凉州都随处闻琵琶声。唐朝的宫廷还设置了“大乐署”、“教坊”等音乐机构,并且开设了琵琶专业演奏课程。唐代著名的“燕乐”中的主要器乐便是琵琶,起主奏、领奏作用。《宫词》中的“琵琶先抹《六么》头”便是最好的说明。琵琶不单单是得到了宫廷贵族的溺爱,还深受广大老百姓的喜爱。据《乐府杂录·琵琶》记载了最早一次琵琶比赛,由琵琶第一手康昆与僧人善本在天门街开擂一决高低,这充分说明了当时琵琶音乐的魅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民间对琵琶艺术的鉴赏能力及普及程度。

二、唐代琵琶的改革与创新

(一)唐琵琶形制的改革

唐朝琵琶的外形主要是将传统的直项琵琶与西域传进来的曲项琵琶结合而成的半梨形。将曲项琵琶的四项改为直项琵琶的多柱,增加了音柱的数量,拓宽了音域,使得琵琶演奏技艺更加丰富。琵琶的琴身通常采用红木、乌木、紫檀木等,而面板一般采用梓木、楸木等。其中紫檀木在唐琵琶的应用较为广泛,日本正仓院珍藏的六面唐琵琶,其中的五面均为紫檀木。根据《明皇杂录》的记载,杨贵妃的琵琶是采用紫檀木中的上上品(逻沙檀木)制作而成。此外,也有用石玉材料做琵琶的,比如唐琵琶高人贺怀智使用的琵琶便是“以石为槽”。唐琵琶的弦通常有以下几种材质:丝弦、鵾鸡弦、皮弦、狗肠弦等。唐琵琶的中下部往往会嵌入皮制饰件,称之为“捍拨”。主要起到以下两个作用:第一,保护面板,避免拨子碰撞面板二损坏面板;第二,起到美化、装饰的作用,体现琵琶使用者爱美的心情。

(二)唐琵琶弹奏方式的改进

虽然唐琵琶仍然以拨弹为主,但是指弹的方式已经开始出现。由拨弹到指弹是琵琶演奏技艺的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改革。唐琵琶的很多演奏艺人的演奏技艺几乎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弹拨的力度、速度变化自如,将曲目中的诗情画意、热闹沸腾、粗狂、细腻、柔和、快乐忧伤等意境刻画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感人肺腑。

曲项琵琶是在南北朝时经丝绸之路由西域传入北方游牧民族地区。由于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游牧民族的生活中往往就地取材,比如琴弦也多数采用动物的筋、植物的藤、皮等,由于琴弦比较粗糙,因此必须要用拨子才能弹拨发音,而且当时的弹奏技艺非常的单一,只有正拨、反拨等,但是其发音粗犷洪亮,比较符合北方游牧民族那种粗犷不羁的生活。

唐朝政治经济文化迅速发展,与外域间的各种交流活动也越来越频繁,当然,音乐文化也不例外,再加上当时的燕乐的盛行,将琵琶推向了发展的高峰,琵琶成为当时上至宫廷贵族、下至黎民百姓,雅俗共赏的乐器。琵琶在唐朝宫廷演

奏中独占鳌头,占据领衔地位。唐琵琶是将曲项琵琶与传统的直项琵琶(秦琵琶)融合而成,历经演变以改进,它在乐队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地位越来越高,直到在宫廷“燕乐”的演奏中成为独奏乐器。由于当时的琵琶琴弦采用的是皮筋,而且采用拨子弹拨,这已经严重阻碍了琵琶的发展。

琵琶自从流传到中原后,其风格也逐步产生了变化,早起北方那种质朴刚毅之气逐渐被南方的淡雅秀丽之色所侵染,琴弦也逐渐由“丝竹”取代以前的“弦索”。南方的养蚕业较为发达,琴弦也逐渐利用蚕丝制作。但是这种丝质的琴弦张力较小,音量比较低弱,很难适应拨子的弹拨。加之,硕大的拨子演奏不能适应快速、连续、多变的演奏动作的要求。因此,为了使得琵琶弹奏起来更加灵活自如,便出现了指弹演奏技巧。《琵琶录》所载“贞观中,裴路儿弹琵琶始废拨用手,今所谓搊琵琶是也”。出现了唐代贞观(公元627-649)裴神符开始废拨子改为手弹奏,时称“搊琵琶”。杜佑《通典》记载:“旧弹琵琶,皆用木拨弹之,太宗贞观中,始有手弹之法,今所谓琵琶者是也。”敦煌石窟中也有手弹五弦阮的唐壁画。这些都说明了唐代开始琵琶弹奏已经开始改为手弹了,这一重大的改革,让琵琶演奏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更能将曲目演绎得优雅流畅,也为琵琶艺术今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演奏姿势的改进

琵琶的演奏技艺在唐朝后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改进。其中最为重大的变革便是横抱演奏改为竖抱演奏。唐代以前的琵琶演奏是斜抱或者横抱的。这种姿势还是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比较适合于在马上弹奏,那时候的琵琶只有4个音柱,左手不需要换把。后来西域的曲项琵琶流传进来后,品位增加了,以前那种横抱演奏的方式已经不太适应了,因此,逐渐地改为了竖抱演奏。琵琶横抱的演奏方式转变为竖抱演奏的方式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演变而成的,符合乐器发展的规律,让琵琶在乐器制作、演奏技巧和演奏风格上更具有独特之处,使之与其他弹拨乐器有更大的区别。琵琶的演奏姿势在改进以后的发展空间更加的广阔,更具发展前景,为琵琶艺术今后的发展打下了牢靠的根基。

(四)音域的增加

唐初期的琵琶在传统琵琶的基础上吸收了曲项琵琶的梨形特点以及发音特点,其音位在四弦四项的基础上新增加了十个品位。琵琶发展到唐朝后期,其结构又得到了改进与提高,音位由原来的四个增加到了十六个,即我们常说的四相十二品。此外,琵琶的颈部也进行了加宽,下部的共鸣箱变窄了,以方便左右按压下部的音位,此时的琵琶形制也基本上定型,其音域也大大地增加了,演奏技艺也得到了空前的改进与发展。

三、唐代琵琶对现代音乐文化的启示

琵琶艺术之所以能够在唐朝发展至高峰,与唐王朝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空前盛世,国力强大无比,统治阶级的思想开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当时的唐王朝,民族自信心高亢激昂,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与外域文化交流频繁,造就了琵琶艺术走上了中西结合,强势发展的道路。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含蓄、柔美、怡静、内敛、婉约,从而使外来的曲项琵琶能够潜移默化并和土生土长的直项琵琶互相融合,取长补短,迅猛地向“中国化”的方向挺进。琵琶艺术在唐朝迅猛的

发展,是中外音乐文化结合,相互融汇的结果。唐王朝的统治者政治思想开明,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也为琵琶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力条件。尤其唐王朝开明的对外政策,与许多的域外国家保持着十分友好的交流往来,这给大量的优秀的外域文化流传之长安,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唐朝是一个多民族大融合的王朝,这也促使了西域的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在中原地区广泛流传、发展。这些充满西域风情的音乐文化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唐朝人民的文化、生活。唐琵琶的发展、改进、发扬,是多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多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首先,琵琶是从西域流传至中原的一种弹拨乐器,它的前期发展也深得西域音乐家们的心血倾注。其次,曲项琵琶流传至中原后,受到了中国传统直项琵琶的影响,中原人民的才华、智慧、学识、修养等进一步丰富了琵琶艺术的文化内涵,让琵琶艺术更具文化底蕴,让其表演意境更具诗情画意。尤其是在唐琵琶艺术中将中国的诗文化融合进去,从而大大增加了唐琵琶艺术的高雅之气。

从唐琵琶的发展历程可见,不管是任何一种音乐文化想要获得生存、发展、进步,必须依赖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还应该有一个开放的态度,以便各种优秀的文化成果间的互相交流、互补。作为胡乐器的琵琶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通过引进、消化、吸收等过程,成为了中华民族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种成功的经验值得其他的音乐器乐学习、借鉴。

较当时唐琵琶艺术发展的时代,当今中国也有着极为丰富的社会资源与文化底蕴,也有着对外开放的政治策略,因此,现代琵琶音乐艺术也可以借鉴唐琵琶的发展经验,走中外结合的道路。只有对传统琵琶音乐艺术的继承与发扬的同时,结合西方音乐的优秀元素,才能将琵琶艺术的发展推向又一个高潮。

琵琶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弹拨乐器,在唐王朝得到了空间盛世的发展,不但得益于当时唐朝的国力强盛、政策开明,还倾注了无数音乐艺术家的心血。唐琵琶的盛行也体现了当时的中外文化交流,取长补短发展模式。唐琵琶的发展不但对中国的琵琶艺术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还对域外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朝鲜、日本等国家的琵琶艺术的发展受益匪浅。

唐琵琶的发展与贡献为我们今天的琵琶艺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的民族音乐同样应该借鉴唐代琵琶的经验,吸收其它不同文化的长处,使我们的琵琶艺术及民族艺术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参考文献:

[1]庄永平.琵琶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13.

[2]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词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448.

[3]屈红梅.任丽萍唐代艺术交流对乐舞的影响[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8).

[4]刘海峡,王维涛.对唐代宫廷音乐高度繁盛的分析与思考[J].社科纵横,2005(10).

[5]宁立军.琵琶常用演奏技法与音乐内容的表现[J].艺术探索,2008(5).

琵琶的历史来源-1

琵琶的历史来源 发展 历史上的所谓琵琶,并不仅指具有梨形共鸣箱的曲项琵琶,而是多种弹拨乐器,其名“琵”、“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也就是说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挑。所以说当时的“琵琶”形状类似,大小有别,像月琴,阮等,都可说是琵琶类乐器。琵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主要弹拨乐器。经历代演奏者的改进,至今形制已经趋于统一,成为六相二十四品的四弦琵琶。琵琶音域广,演奏技巧为民族器乐之首,表现力更是民乐中最为丰富的乐器。演奏时左手各指按弦于相应品位处,右手戴赛璐璐(或玳瑁)等材料制成的假指甲拨弦发音。 演奏声音更饱满音色更亮,琴身的特殊设计可以增加琴的美感,它适用于大型的露天的场合。琴演奏时注重舞台样的视觉效果,使整个表演舞台表现力丰富,充满活力,感染人心。 琵琶又称“批把”,最早见于史载的是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意即批把是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向前弹出称做批,向后挑进称做把;根据它演奏的特点而命名为“批把”。在古代,敲、击、弹、奏都称为鼓。当时的游牧人骑在马上好弹琵琶,因此为“马上所鼓也”。 琵琶由历史上的直项琵琶及曲项琵琶演变而来,据史料记载,直项琵琶在我国出现得较早,秦、汉时期的“秦汉子”,是直柄圆形共鸣箱的直项琵琶(共鸣箱两面蒙皮),它是由秦末的弦鼗发展而来的。“阮咸”或“阮”是直柄木制圆形共鸣箱,四弦十二柱,竖抱用手弹奏的琵琶。晋代阮咸善奏此乐器,故以其名相称,即今天的阮。 南北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进行文化交流,曲项琵琶由波斯经今新疆传入我国。曲项琵琶为四弦、四相(无柱)梨形,横抱用拨子弹奏。它盛行于北朝,并在公元6世纪上半叶传到南方长江流域一带。 到了公元五、六世纪随着中国与西域民族商业和文化交流的加强, 从中亚地区传入一种曲项琵琶, 当时称作 "胡琵琶"。其形状为曲颈, 梨形音箱, 有四柱四弦,很像在阿拉伯国家常见的乌特琴(Oud 或 Ud)或古波斯的巴尔巴特琴(Barbat)。横抱琵琶用拨子演奏。现代的琵琶就是由这种曲项琵琶演变发展而来的。 从北齐到唐代,是琵琶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原籍曹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东北一带)的曹氏琵琶家族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如北齐至隋代的曹妙达,因善琵琶在北齐时即被封王,入隋后又被任为宫中乐官,于太乐教习琵琶技艺。 在隋唐九、十部乐中,曲项琵琶已成为主要乐器,对盛唐歌舞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从敦煌壁画和云冈石刻中,仍能见到它在当时乐队中的地位。

试论唐朝对新罗佛教及其文化的影响

收稿日期:2008-12-02 作者简介:王臻(1969-),男,山东诸城人,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古代中朝关系史。 第26卷第3期2009年7月东 疆 学 刊Do ng jia ng Jour nal V ol.26N o.3Jul.2009 试论唐朝对新罗佛教及其文化的影响 王 臻 (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吉林延吉133002) 摘 要:佛教作为世界性的宗教,传入中国以后,在唐朝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达到了鼎盛。与唐朝同时代的朝鲜半岛上的统一新罗,积极借鉴唐朝佛教发展的成果,创立了与唐朝类似的宗教派别,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佛教大师,新罗佛教在朝鲜佛教史上谱写了最辉煌的篇章。并且,新罗在汉字、汉文学、天文学、印刷术、建筑风格、雕塑绘画艺术等方面,也深深地打下了唐朝佛教文化的烙印。 关键词:唐朝;新罗;佛教;文化;影响中图分类号:I 31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07(2009)03-0006-05 一、深受唐朝影响的新罗佛教派别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是广泛流行于亚洲的宗教和哲学,它对东方世界的宗教、文化、社会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相传佛教于公元前五世纪产生于伽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佛教的基本教义为“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1](P4) 。佛教产生后,影响力颇大,迅速传入别国和地区,其中中国和朝鲜半岛也先后输入了这一宗教。 在中国,佛教是大约在公元一世纪两汉交替时从印度通过西域传入内地的。史载,公元前2年(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2](魏志·东夷传),这即是佛教传入中国的最早记载。此后,整个三国时代,佛教的流传都是微弱、缓慢的;南北朝时期,佛教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到了唐朝,佛教达到 鼎盛。 唐朝时期,佛教传播派系众多,主要有八宗:其一为三论宗,隋代吉藏创立,后流传于唐,以所谓破邪显正、真俗二谛、八不正道为其法义,称之为三论宗;又因其阐扬“诸法性空”,故又称法性宗。其二为天台宗,创始人是隋朝的智颛,后隋唐之际的灌顶弘扬该宗。因智颛曾率弟子居于天台山,故名;又因开宗和所依据的根本经典为《法华经》,故名法华宗。其三为净土宗,创始人是善导。该宗认为佛所居住的现实世界是“净土”,那里“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因而人们应该求往生净土。其四为唯识宗,唐玄奘赴印求法,回国后创立了中国佛教的唯识宗,因玄奘长住长安慈恩寺,故又名慈恩宗。该宗宣扬一切事物“唯识”所变的观点。其五为律宗,唐僧人道宣创立,主要是研习及传持戒律。其六为华严宗,创始人法藏,以《华严经》立宗。其七为密宗,梵僧善无畏、金刚智、不空来华翻译传播形成,其教义认为法身佛大日如 6

唐朝的琵琶

五弦琵琶,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弹拨弦鸣乐器。简称五弦。历史久远、造型别致,盛唐时期曾流行于我国广大中原地区,并东传日本、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琵琶在龟兹石窟壁画中出现次数最多,如克孜尔石窟8、14、38、80、98、100、135、192、196窟;库木吐拉石窟56、58窟;森木塞姆石窟42、48窟都有五弦琵琶的精美画面。五弦琵琶传入内地,对中原乐风是一次巨大的更新。《旧唐书·礼乐志》说:“琵琶、五弦及歌舞伎,自文襄以来皆所爱好,至河清以后,传来尤盛。”《北史·恩幸传》中说:“曹僧奴子妙达,以能胡琵琶,甚被宠遇,开府封王。”《隋书·音乐志》记载:“周武帝时,有龟兹人曰苏祗婆,从突厥皇后入国,善胡琵琶。”说的是龟兹著名音乐家苏祗婆于北周天和三年(公元568年)随阿史那公主来到长安,以一只五弦琵琶,把龟兹乐舞的艺术魔力发挥到了极致。当时的长安城,到处可以看到戴各种假面身着缀满珠玉的盛妆,表演龟兹歌舞戏“苏幕遮”的盛大狂欢场面。在这些场合中,每每闪现苏祗婆动人的身影,荡漾着苏祗婆用五弦演奏的美妙乐曲。 关于五弦琵琶的形制,《通典·乐典》、《旧唐书·音乐志》、《新唐书·礼乐志》和陈旸《乐书》等文献均载为:制如琵琶,稍小。这种五弦小于四弦琵琶的记述,与事实是不相符合的。据高德祥、柳廷信等学者研究,在北魏、西魏、北周、十六国至隋、唐各个时期的敦煌壁画中,画有五弦琵琶的洞窟就有20余处,通过比较,稍小的琵琶并非都是五弦,而是四弦的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尤其是莫高窟220、322、341等洞窟初唐壁画中的五弦,并不小于四弦琵琶,特别是220窟北壁经变伎乐队中的五弦琵琶,反而要比一般的四弦琵琶大。至于五弦小于四弦琵琶的现象也确是存在,这是因为五弦琵琶本身就有大小之分。五弦琵琶的外型式样较多,颈项有直项、曲项的,音箱有半长梨形、半圆梨形、扁梅花形和扁圆形的等等。曲项、半长梨形音箱是五弦的最早形制,龟盘至山口处逐渐缩小、呈切开的长梨形,多见于敦煌早期壁画中,琴身横置演奏,琴头朝向左下方,左手持琴按弦,右手将龟盘挟抱于右肩处持拨弹奏。在莫高窟唐代壁画中,音箱呈半圆梨形的五弦较为多见,琴颈细长呈棒状,面板上开有两个对称的弯月形出音孔,这是经过中原乐工改革的五弦。莫高窟220窟的扁梅花形音箱的五弦琵琶较为独特,音箱似花瓣,琴颈细而长,琴头向后弯曲,它是古代中原与西域乐器互相借鉴、融合的见证。音箱扁圆形的

琵琶的历史与发展

琵琶的历史与发展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琵琶的历史与发展 作者:cpuer 关键字:琵琶命名史起源演奏技法情感表现发展提起琵琶,人们自然而然的会联想起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其长诗《琵琶行》中所描写的情景;《十面埋伏》《霸王卸甲》乐曲腕的弯曲的演奏,表现出万马奔腾、杀声震天的战斗场面;《夕阳箫鼓》的优美旋律使人置身于水波荡漾、江山如画的浔阳江上;《赶花会》轻快的音乐形象,使西南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情景呼之欲出……琵琶独特的演奏技巧,丰富的表现力无不令人拍案叫绝。 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时期出现的。“琵琶”这个名称来自所谓“推手为枇,引手为杷”(最基本的弹拨技巧)所以名为“枇杷”(琵琶)。在唐朝以前,琵琶也是汉语里对所有鲁特琴族(又称琉特属)弹拨乐器的总称[1]。 历史上的所谓琵琶,并不仅指具有梨形共鸣箱的曲项琵琶,而是多种弹拨乐器,形状类似,大小有别,像现在的柳琴、月琴、阮等,都可说是琵琶类乐器。其名“琵”、“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弹。琵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主要弹拨乐器。经历代演奏者的改进,至今形制已经趋于统一,成为六相二十四品的四弦琵琶[1]。琵琶音域的广阔、音色的多变、演奏技巧的多样是民族器乐之首,表现力更是民乐中最为丰富乐器 [2]。 南北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进行文化交流,曲项琵琶由波斯经今新疆传入我国。它盛行于北朝,并在公元6世纪上半叶传到南方长江流域一带。 在隋唐九、十部乐中,曲项琵琶已成为主要乐器,对盛唐歌舞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从敦煌壁画和云冈石刻中,仍能见到它在当时乐队中的地位。 到了唐代(公元7-9世纪)琵琶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峰。当时上至宫廷乐队, 下至民间演唱都少不了琵琶, 遂成为当时非常盛行的乐器, 而且在乐队处于领奏地位。这种盛况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大量的记载。如唐代诗人白

集团公司发展历程

比奇集团发展历程 2004年4月份,第一家中美合资比奇洁具公司注册成立; 2005年9月份,成立杭州博杰卫浴有限公司 2005年10月份成立比奇进出口有限公司。 2006年10月份成立比奇电梯有限公司。 2006年10月份与杭州创新科技公司签合同,创建了“中国卫浴网”。 2006年年终春节团拜会上,总经理倪文校先生提出公司要实现集团化管理。在管理上要从“人管人”过渡到“制度管人”,最终实现“文化管人”的内部管理目标。 2006年11月份,成立浙江比奇厨卫设备有限公司 2007年的12月份,成立了比奇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2007年的12月份,成立了浙江比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对比奇旗下的各家子公司实行集团化管理。 2007年的12月份在长兴县泗安镇买下了绍兴振宇箱包厂,用以建造比奇酒店。 2007年的10月份与杭州双峰电子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实现了对双峰电子的控股,使杭州双峰电子有限公司成为比奇旗下的子公司。 2007年年底,制订出集团公司四年发展规划: 1、实现工业和置业年产值达到"双十亿"目标。 2、管理水平达到上市公司的标准。 3、集团公司所经营的项目中,要有一个板块上市。 2008年7月份,成立长兴比奇假日酒店 2008年11月,完成比奇厨卫设备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建设,十二月份举行了开工典礼,开始投入生产。

2008年12月,安徽农业科技公司的办公区、宿舍区、围墙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 2009年7月,比奇集团收购黄石章畈温泉休闲服务有限公司,使该公司成为比奇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持续近两年的黄石温泉开发项目的谈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正式进入了项目规划与实施阶段。 2009年7月,杭州比奇实业有限公司成立,由浙江比奇控股集团和塞舌尔共和国的拓尔美公司共同投资建设。一期工程占地23亩,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预计2010年年底建成投产。借助外方的技术优势生产各类新型低耗节能智能电梯,抢占国内外中高档电梯市场。 2009年9月,比奇集团在河南信阳的房产开发项目开工建设。2010年5月正式开盘对外出售。 2010年1月,比奇集团在湖北黄石章畈的温泉度假村项目奠基。 2010年1月7日,比奇集团与罗马尼亚大运河进出口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入股罗马尼亚大运河公司,并代理该公司在中国境内的部分进出口贸易。 2010年9月25日,湖北黄石黄金山温泉度假村有限公司成立。该项目预计投资18亿元。由一座五星级温泉酒店和温泉小镇、大型水上娱乐园,高级温泉会所,温泉主题公园和休闲旅游地产等项目组成。将成为华中地区最具魅力的温泉景区,也将成为华中地区最令人向往的五星级休闲住宅区。

从图片看可口可乐广告的百年发展史

可口可乐的百年变装史 100多年前,美国药剂师彭伯顿调配 出一种作为头痛速效药的糖浆,希望招徕 顾客。大家却愿意把它当作热天的清凉饮 料来喝。就产生了至今经久不衰、风靡全 球的可口可乐。“可口可乐”公司创立于 1892年,百年经营中它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全球有目共睹。 可口可乐的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 几个大的部分: 一、1892年到1923年,可口可乐公 司的初步发展和逐渐成熟。 二、1923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 可口可乐公司谋求全球化发展的 初始阶段。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可口可 乐公司在全球高速发展阶段。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是可口 可乐公司推动全球化发展的阶段。 早期的广告是直接用来宣传,推销产 品,并集中介绍产品的使用功能。可口可 乐在这个时候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的是 更多的人去尝试喝可口可乐,比如那时候 的广告语中就能看出:保持和恢复你的体 力,无论你到那里,你都回发现可口可 乐(1905年的广告语);口渴时的享 受(1923年的广告语)。“口渴时的享受”, 这是直接向消费者在推销产品,也说明此 产品的使用功能是:解渴!这是当时可口 广告的诉求点。

(早期的可口可乐瓶) 在最开始,可口可乐瓶身采用的是当时市 面上通用的直筒形瓶,然后贴上纸质的商品标 签。但因为多数零售商把这种饮料与其他饮料 瓶放在一起卖,寻找可口可乐不是很容易,而 且标签很容易脱落。把商标信息刻在瓶身上也 无法突出可口可乐的与众不同。 (可口可乐的曲线瓶) 鉴于上面的缺点,可口可乐公司在20 世纪初以600万美元买下经典可乐瓶身的专 利。这一新的瓶身标识以亭亭玉立女子之形 而造,样式美观独特,再一次成为可口可乐 的品牌标识。 人们会自动的联想到这个能指分别代 表的所指含义和所指事物。 (1921年出现六连装的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的广告,不仅仅是它的平面广告的 本身,它产品的包装也会成为一种广告形式这种 六连装的可口可乐,不仅仅增加了销售量,而且 也在传达了一个信息:家庭主妇们都可以轻松地 把可口带回家,用来招待客人了。

新罗与隋唐

新罗与中国的文化交流 王金林(2011110179) 一.新罗时期与中国历史朝代对照 新罗(公元前57年~公元676年) 1. 据《三国史记》记载,新罗公元前57年由朴赫居世居西干在金城(今韩国庆州)创建。 2. 670年-676年唐朝新罗战争后,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称为统一新罗 历史学者传统上将新罗的历史分成三部分:早期(公元前57年-公元654年)中期(公元654-789年)和晚期(公元780-935年)。 二.新罗时期地图 三.新罗与中国政府间的交流起步较晚 1.起步较晚的原因:①地理位置。新罗处于朝鲜半岛的东南。②当时受到倭军的困扰无暇顾及外交。 2. 新罗与隋朝政府的交流不密切。 ①新罗与隋的联系开始于开皇十四帝(594)“新罗王金真平遣使贡方物,高祖拜真平为上开府,乐浪郡公,新罗王”。 ②596,602,603年新罗均遣使与隋通贡。《朝鲜通史》 3. 新罗与唐朝之间的政府交流频繁。 在唐初的621~668年的48年中,新罗向唐朝派遣使团32此,唐朝向新罗派遣使团10次。

4.新罗与唐朝之间的政府交流频繁的原因。 ①当时朝鲜处于新罗,高句丽,百济三国鼎立的时期,新罗面临被高句丽和百济兼并的危险。所以积极与唐朝来往,借以获得唐朝对自己的保护和支持。②吸收先进文明成果,促进自身发展。(在国内提出“花郎道”精神,培育青少年,提高国民素质) 5.唐朝与新罗军事方面的合作 ①660年,唐朝和新罗联合将百济灭亡。 ②668年,唐朝和新罗联合将高句丽灭亡。 四.隋唐与新罗的经济交流 1.交流的主要形式 ①官方贸易:朝贡—奢侈品交换 新罗→唐朝:人参,牛黄,果下马,各种鱼类…… 唐朝→新罗:金银器,丝绸,《道德经》,《佛经》等书籍。 ②民间商人贸易交流 通过陆路和海路进行贸易,以海路为主。 代表人物张保皋,他不仅官居要职,而且拥有庞大的商业船队。从事新罗,唐朝,日本三国间的贸易。 2. 新罗坊及来唐从事其他职业的新罗侨民 8~9世纪,在唐的沿海地区形成了许多以新罗商人为主的新罗侨民的聚居区—新罗坊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纪》中保留了大量关于新罗坊的资料。 新罗坊的设立对于唐罗两国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教育方面交流 1.唐朝对留学生采取特殊照顾政策,允许外国留学生参加中国科举考试。 2.在登州城南街,专门设立‘新罗馆’。 3.代表人物:崔致远 4.教育方面的交流同时促进了唐罗两国文化的交流。尤其是促进了新罗汉文学的发展。 六.佛教方面的交流 1.佛教自前秦从高句丽传入新罗后,528年得到了新罗的正式承认。赴华的求法僧得 到了新罗政府的重视。如:新罗真平王二十三年(601),命法师安含学法于隋。僧圆光自唐还国。《海东高僧传》 2. 代表僧人:圆光,此藏,义湘,圆测等。之后的还有慧超,无相等。 七.政治制度交流和经济制度交流 1.新罗的政治制度是参照中国的制度建立的。 ①在唐朝建立前,新罗已于503年仿中国定国号。520年制丧服法,颁示律令。536年建年号。 ②唐朝建立后,新罗对汉文化积极吸收。 649年改章服,650年行中国年号。 ③中央行政机构方面,仿唐中书省蛇执事省,为全国行政机构。仿唐内侍省设内省,管理三公王族事务。仿唐御史台设司正府,弹劾官吏。 ④地方制度方面,建立州郡制,全国设九州,并将九州名字改为汉式名字。 2. 经济制度 新罗仿唐均田制实行丁田制,仿唐实行祖庸调法和户籍制。 八.儒学方面的交流 这一时期,在新罗占统治地位的是花郎道思想。儒学开始只是花郎道训练的一种补充,随着新罗的统一,政府需要儒学巩固自己的统治。所以在之后的682年设立国学,讲授五

三星集团发展史

美国博客回顾三星发展史:最初为食品出口商 2013年02月11日08:49 新浪科技微博我有话说(232人参与) 导语:美国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周日刊文称,过去1年半中,三星成为了科技行业最具权势、认可度最高的公司之一。业内人士甚至认为,三星能够与最重要的科技公司苹果、Facebook、微软、亚马逊和谷歌相提并论。那么,作为一家生产各类电子产品的公司,三星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现在?Business Insider为此回顾了三星的发展史。 以下为文章全文: 1.李秉哲于1938年在韩国大邱创立了三星。该公司最初是韩国一家食品出口商,向中国出口鱼干和面粉等商品。 2.三星于50年代至60年代开始涉足其他业务,包括人寿保险和纺织。 3.三星电子创立于1969年。该公司最初生产电视机。三星的首款黑白电视机于1970年面市销售。 4.三星于70年代进入更多领域,包括石化。此外,三星也开始生产洗衣机、电冰箱和微波炉。

5.三星于80年代开始进一步关注电子行业。该公司开始生产彩电、个人电脑、视频摄录机和录音机。与此同时,三星开始向北美市场出口更多商品。 6.1989年,三星与英国石油(BP)合作,成立三星BP化学。该公司在韩国销售化工产品。 7.90年代初期至中期,三星开始生产用于个人电脑的内存及硬盘。目前,这仍是三星的一项重要业务。 8.1995年,三星推出了第一款手机,但无法正常工作。有报道称,三星董事长李健熙当时前往了生产这款手机的工厂,并将所有产品焚毁。 9.在最初的失败之后,三星于90年代末开始更认真地对待手机业务。1999年,三星发布第一款支持连接至互联网的手机。手机最终成为了三星盈利能力最强的业务。 10.90年代末,三星在电视机领域取得了更多进展。1998年,三星发明了全球首款能够量产的数字电视。1999年,三星推出了完整的数字电视产品线。 11.三星于21世纪初开始生产高清电视机。该公司随后开始生产蓝光播放器和其他家庭影院设备。目前,三星拥有市面上最好的高清电视机产品。

塑料百年发展史

塑料百年發展史 伦敦科学博物馆5月22日开始的纪念合成塑料问世百年的展览取名为“可塑性”。早在1926年3月,美国《塑料》杂志对塑料也这样定义:“一种物质的性质,使它可以形成任何想要的形状,而不像非塑性物质那样需要切凿。” 其实伦敦科学博物馆早在1934年就举办过盛况空前的塑料展,展品中甚至有一个完全用塑料建成,并摆满了塑料用品的房间。 2007年的展览呈现了400件经典塑料制品,既有1938年用酚醛塑料制成的棺材、塑料外壳的Ekco收音机、装饰艺术风格的壁钟、精致的烟盒,也有60年代的聚氯乙烯雨衣和靴子、1968年荷兰建筑师马蒂?祖诺伦设计的太空风格“未来住房”,还有聚亚安酯制成的2006年世界杯足球、极轻的高弹性滑雪服、可生物降解的汽车,以及能制作三维塑料模型的打印机。 科学博物馆馆长苏珊?莫斯曼说:“塑料的故事是过去百年材料世界的核心线索之一。有了塑料,才有消费革命,收音机、电视、计算机、合成纤维、一次性用具才得以大量生产。” 塑料时代的开始 第一种完全合成的塑料出自美籍比利时人列奥?亨德里克?贝克兰,100年前的1907年7月14日,他注册了酚醛塑料的专利。 贝克兰是鞋匠和女仆的儿子,1863年生于比利时根特。1884年,21岁的贝克兰获得根特大学博士学位,24岁时就成为比利时布鲁日高等师范学院的物理和化学教授。1889年,刚刚娶了大学导师的女儿,贝克兰又获得一笔旅行奖学金,到美国从事化学研究。 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查尔斯?钱德勒教授鼓励下,贝克兰留在美国,为纽约一家摄影供应商工作。这使他几年后发明了Velox照相纸,这种相纸可以在灯光下而不是必须在阳光下才能显影。1893年,贝克兰辞职创办了Nepera化学公司。 在新产品冲击下,摄影器材商伊士曼?柯达吃不消了。1898年,经过两次谈判,柯达方以75万美元(相当于现在1500万美元)的价格购得Velox照相纸的专利权。不过柯达很快发现配方不灵,贝克兰的回答是:这很正常,发明家在专利文件里都会省略一两步,以防被侵权使用。柯达被告知:他们买的是专利,但不是全部知识。又付了10万美元,柯达方知秘密在一种溶液里。

琵琶的历史与发展

琵琶的历史与发展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琵琶的历史与发展 作者:cpuer 关键字:琵琶命名史起源演奏技法情感表现发展提起琵琶,人们自然而然的会联想起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其长诗《琵琶行》中所描写的情景;《十面埋伏》《霸王卸甲》乐曲腕的弯曲的演奏,表现出万马奔腾、杀声震天的战斗场面;《夕阳箫鼓》的优美旋律使人置身于水波荡漾、江山如画的浔阳江上;《赶花会》轻快的音乐形象,使西南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情景呼之欲出……琵琶独特的演奏技巧,丰富的表现力无不令人拍案叫绝。 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时期出现的。“琵琶”这个名称来自所谓“推手为枇,引手为杷”(最基本的弹拨技巧)所以名为“枇杷”(琵琶)。在唐朝以前,琵琶也是汉语里对所有鲁特琴族(又称琉特属)弹拨乐器的总称 [1]。 历史上的所谓琵琶,并不仅指具有梨形共鸣箱的曲项琵琶,而是多种弹拨乐器,形状类似,大小有别,像现在的柳琴、月琴、阮等,都可说是琵琶类乐器。其名“琵”、“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弹。琵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主要弹拨乐器。经历代演奏者的改进,至今形制已经趋于统一,成为六相二十四品的四弦琵琶[错误!未定义书签。]。琵琶音域的广阔、音色的多变、演奏技巧的多样是民族器乐之首,表现力更是民乐中最为丰富乐器 [2]。 南北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进行文化交流,曲项琵琶由波斯经今新疆传入我国。它盛行于北朝,并在公元6世纪上半叶传到南方长江流域一带。 在隋唐九、十部乐中,曲项琵琶已成为主要乐器,对盛唐歌舞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从敦煌壁画和云冈石刻中,仍能见到它在当时乐队中的地位。 到了唐代(公元7-9世纪)琵琶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峰。当时上至宫廷乐队, 下至民间演唱都少不了琵琶, 遂成为当时非常盛行的乐器, 而且在乐队处于领奏地位。这种盛况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大量的记载。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的着名诗篇《琵琶行》中非常形象地对琵琶演奏及其音响效果这样的描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到了唐代后期琵琶从演奏技法到制作构造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演奏技法上最突出的改革是由横抱演奏变为竖抱演奏,由手指直接演奏取代了用拨子演

试析唐朝中后期的新罗奴婢问题

2015年11月第 48卷第6期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Yanbian University(S ocial Science) Nov.2015 Vol.48 No.6【中朝韩日文化研究】 试析唐朝中后期的新罗奴婢问题 朴延华,黄 灿 (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吉林延吉133002 )摘 要:“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转向衰落,与此同时,新罗也进入后期并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这种形势带来的变化之一便是唐朝与新罗间官方朝贡贸易的衰落和民间走私贸易的兴起,新罗奴婢问题便是民间走私贸易发展过程中的副产品之一。唐朝中后期社会出现的大量使用新罗人为奴婢的现象一度引起了新罗的不安,唐朝也数度下诏解决该问题,两国围绕此问题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交涉,其中,薛平和张保皋二人对于新罗奴婢问题的解决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唐朝;新罗;奴婢;薛平;张保皋 中图分类号:K242 文章编号:1009-3311(2015)06-0053-07收稿日期:2015-08-01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专项资金项目(012015012 )作者简介:朴延华,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博士。 目前, 学界对唐朝与新罗关系史的研究方面,成果颇为丰富,但对于唐朝中后期新罗奴婢问题的研究却并不多。虽有论文不同程度地涉及到新罗奴婢问题,但多集中于对在唐的新罗人活动、唐罗贸易往来、张保皋其人其事等论题的研究方面。笔者拟对新罗奴婢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其解决进行分析考察,以期有助于了解9世纪上半叶唐罗交流及人员往来的一个侧面,对唐朝新罗人聚居区的形成原因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依据,有助于从一个侧面深入探究9世纪上半叶唐罗关系。 一、新罗奴婢问题的出现 新罗奴婢出现的具体时间,史书并没有确切的记载。新罗良民入唐为奴,最早见于史书是在 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禁以新罗为生口,令近界州府长吏切加提举,以其国宿卫王子金长 廉状陈,故有是命”。①由这道敕令可知,新罗良 民流入唐朝为奴婢的现象在816年即已存在,这种情况可能比较严重,因而被入唐宿卫的新罗王子金长廉所注意并上书于唐宪宗,这才有了这道禁止以新罗人为奴婢并要求近界州府的官吏对此事多加注意的敕令。然而,旨令下达给何处官吏、其中的近界指的是何处犹未可知。另外,《三国史记》中有宪德王九年(817年) “遣王子金张廉,入唐朝贡”②之记载,金张廉与金长廉一字之差,817 与816有一年之别,究竟是史书记述有出入还是二者本非同一人,亦未可知。 第二次提及新罗奴婢一事的是平卢节度使薛平。长庆元年(821年) “三月,平卢军节度使薛平· 35·①② [北宋]王钦若:《册府元龟》卷四十二,帝王部,仁慈条。[高丽]金富轼:《三国史记》卷十,新罗本纪,第十条。 DOI:10.16154/https://www.sodocs.net/doc/ad11513739.html,22-1025/c.2015.06.013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发展历程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发展历程: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China Film Group Corporation),简称中影集团、CFGC,是中国大陆最具实力的电影公司,成立于1999年2月,是由原中国电影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中国电影器材公司、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北京电影洗印录像技术厂、华韵影视光盘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单位组成。中影集团拥有全资分子公司15个,主要控股、参股公司近30个,1个电影频道,总资产28亿元。中影集团是中国大陆唯一拥有影片进口权的公司,而且是中国产量最大的电影公司。 1999年成立的中影集团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影制作与发行机构,在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始终走在前端,成为带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火车头”。以下我们将从中影集团的发展概况,发展过程中所贯彻的战略,发展规模,以及它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走向来展示中影集团的数十年来的发展历程。 发展概况: 中影集团公司成立之初,将原中国电影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等8家单位揽入旗下。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创作、生产、发行都各管各的,没有内在的关联导致唯有及时理顺内部关系、提高生产效率势必要成为中影集团改革迈出的第一步。中影集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业务重组、资产整合和产权制度的改革,逐步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运行机制。凤凰涅盘,专攻不同领域的8家单位合并以后通过优势互补,表现出惊人的文化创造力和市场掌控能力。同时在牢牢控股的前提下,大胆吸纳来自海内外的投资与先进管理优势进入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在当时的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本进入,迅速扩大市场规模成为当务之急。中影集团通过发行债券,成为中国第一家发行企业债券的文化企业。并在2008年提交上市申请,有望成为国内电影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中影集团成立以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了业务重组、资产整合和产权制度的改革,逐步实现了资源统一开发,人事、财务统一管理。形成了影视创作生产,发行放映,境内外合拍影片管理、协调和服务,院线经营管理,数字制作,数字影院的建设与管理,洗印加工,影片进出口,电影器材营销,后电影开发,光盘生产,媒体运营,广告,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等主业突出、多种产业门类共同发展的链条式经营模式。目前,中影集团拥有全资分子公司15个,主要控股、参股公司近30个,1个电影频道,总资产28亿元。2011年5月13日,入选第三届“文化企业30强”。 近年来,中影集团不断推进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生产规模、经营实力和融资能力不断增强,以其巨大的有形和无形资产吸引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相继与中外多个知名公司合作。中影集团通过多种方式,广开融资渠道,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步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运行机制,推进产业化发展、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不断提

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发展及思考

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发展及思考 xx院xxxxx xxxxxxx 论文摘要:自辛亥革命以来的百年历史是中国人民奋斗图强的伟大历史,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重大事件。中国国家面貌发生的深刻变化早已超出百年前先人的所有构想。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已为中国百年历史做出了不可置疑的结论。 如何看待中国的百年历史,不但是身历其中的全体中国人民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和探索的世界性历史现象,更是中国思想理论界应做出正确回答的重大课题。对于这样一个以历史事实和中国现实发展为背景的课题,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看待,才能得出科学的符合历史逻辑的认知,否则只能如坠迷雾。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国外的人士,偏离开这个科学的认识方法,都不可能真正正确地认识中国百年历史。这是我们在回顾中国百年历史时特别需要提出的根本问题。 关键字:辛亥革命中国近现代史外国势力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运动全民抗战三年解放思考国史国情 一、引文 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百年历史是一次伟大的洗礼,不但是血与火的洗礼,更是现代化的洗礼。正是通过这样的洗礼,中国社会才实现了跨越时代的巨变。没有这场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革命,中国社会就不可能“脱胎换骨”,走上现代化道路,走向民族复兴。因此,任何否定中国革命的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历史潮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辛亥革命以来的一百年间,中国进行民族民主革命、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必然选择。 二、百年历史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 要对中国百年历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形成实事求是的认识,必须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对于这一百年历史,我们可根据社会发展的主题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革命阶段,时间是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主要是通过革命来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任务。第二阶段为探索阶段,时间是从1949年到1978年,主要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第三阶段是改革发展阶段,时间是从1978年至今,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这一百年历史也可作个大致的时间段划分,即三个“30年”:第一个“30年”是革命,第二个“30年”是探索,第三个“30年”

论琵琶发展的两次高峰

论琵琶发展的两次高峰 【摘要】隋唐是琵琶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隋初,“燕乐”为七部,后炀帝改为九部至唐太宗时期又改为十部。其中,“龟兹乐”的主要乐器——曲项琵琶占主导地位。琵琶其绝妙的音色使上至贵胄下至市井皆为之倾倒。唐诗中众多描写琵琶的诗句可以看出当时琵琶艺术的高度繁荣。明清是琵琶发展的第二个高峰。在这一时期,琵琶的形制发生改变直至基本稳定,并且演奏方法得以改进。明清时期琵琶演奏家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并开始注重乐谱的编写与保存。 【关键词】琵琶;发展高峰 琵琶是我国传统的弹拨乐器。琵琶从形成到发展的历程,是我国汉族中原音乐文化与周边广大少数民族及西域国家音乐文化相融合的表现。 琵琶最早见于杜佑《通典》:“杜挚曰:‘秦苦长城之役,百姓弦鼗而鼓之’。”又“今清乐奏琵琶,俗谓之‘秦汉子’,圆体修颈而小,疑是弦鼗之遗制”①枇杷的名称,东汉刘熙《释名,释乐器》中记载,“枇杷本出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枇,引手却曰杷”。“枇杷”二字是为演奏手法。同时表明此乐器为木制。后魏晋时期改为琵琶。琵琶发展在历史上有两次高峰时期。 1隋唐 隋唐是琵琶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隋初,“燕乐”为七部,后炀帝改为九部至唐太宗时期又该为十部。其中“龟兹乐”的主要乐器——曲项琵琶占主导地位。曲项琵琶,约公元350年南北朝时由印度传入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形制为梨形音箱,曲项,四弦,四柱。以横抱姿势用较长大的木拨弹奏。琵琶其绝妙的音色使上至贵胄下至市井皆为之倾倒。随着唐音乐的繁荣,琵琶演奏者的姿势发生了变化。随着人们欣赏品味的提升,演奏者对琵琶熟练程度的大幅提高,演奏姿势也由横抱改为竖抱,从而减轻了左手的限制使演奏上更为自由。唐代琵琶名家裴神符对琵琶进行了改造,琵琶的演奏技巧也逐渐完善成熟,使得琵琶成为当时一种文、武兼备的乐器。经过长期的演奏、积累,在燕乐歌舞音乐的基础上逐渐产生出一批具有艺术魅力的琵琶独奏曲。如《霓裳羽衣曲》是唐代最著名的清曲之一,在当时民间是一首很流行的琵琶独奏曲。而《六幺》也是以一首在歌舞大曲基础上改编的琵琶曲。 唐诗中众多描写琵琶的诗句可以看出当时琵琶艺术的高度繁荣。 唐诗中对琵琶描述最为经典的当数白居易的《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同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流,铁骑空出刀枪鸣。 这一节生动描写了琵琶乐曲的快慢转变,使抽象的音乐有了视觉形象。琵琶的另一优点是便于携带、灵活小巧,既可在深宫市井中演奏,又可在塞外马上弹拨。王翰有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两句诗生动描写了马上弹琵琶的场景。 隋唐时期,当朝统治者的提倡为琵琶的繁荣创造了机会,统治阶级政策的开放促进了文化艺术的交流及融合,隋唐时期为琵琶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

新罗北界与唐朝辽东

新罗北界与唐朝辽东 王小甫 【提要】本文研究认为,统一新罗并合了朝鲜半岛上旧属三韩的地域,没有也无意于北上占据本非三韩的高句丽故地。有唐一代,辽东即鸭绿江南北的高句丽故地主体仍然属于中原王朝,渤海国仅只据有一部分高句丽旧地。所谓“统一新罗与渤海国的相互敌对很像一个被分割国家的南北两部分”这样的说法,显然是对历史的误解。 【关键词】新罗唐朝辽东高句丽大同江 英文提要:Incorporated the regions as three Han nations of old time, the Unified Silla had not ambition to occupy the old territory belonged to Koguryo in the Korea Peninsula. The old territory of Gaogyoli located on both banks of the Yalu River was the Liaodong region of China in all the period of the Tang dynasty (AD 618-907). It is a misreading of the history that the Unified Silla and the kingdom Bohai were just like two parts of the south and the north in one country. 统一新罗(668-935)时期,其北部边界长期保持在从大同江界线到江原道德源附近1。直到王氏高丽(918-1392)初期,这一状况仍然变化不大2。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状况?有人认为:“新罗统一三国后,当时由于新罗统治者对高句丽旧领土的消极态度,停止了向大同江以北地方活动”3。也有人认为:新罗“统一了原百济的全部疆土和原高句丽的大同江以南地区”,但“未能完全实现它在战争初期所期望的统一三国全部领土和居民的目的。这是它一开始就引进企图侵略朝鲜的强大敌人唐朝侵略者作为自己的‘同盟者’的严重错误所造成的后果。”4我们知道的实际情况是,所谓“原高句丽的大同江以南地区”就是在唐、罗刚刚联手消灭高句丽,新罗就发起历经八年(669-676)的驱逐唐军战争而最终获取的5。唐朝同盟者的身份未能阻挡新罗为实现自己的目的对其发动进攻。显然,新罗北界止于大同江的原因不在唐朝的政治军事实力,而在于新罗自身,在于“新罗统治者对高句丽旧领土的消极态度”。也就是说,新罗原本就不期望“统一三国全部领土和居民”,它要统一的只是半岛旧有的三韩(辰韩=新罗、弁韩=伽耶、马韩=百济)故地6,所谓“原高句丽的大同江以南地 1参朝鲜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贺剑城译《朝鲜通史》上卷,三联书店,1962年,52页;(韩)梁泰镇《韩国的国境研究》第二章第二节《三国时代的国界》,汉城:同和出版公社,1987年,68-71页;(韩)李基白著,厉帆译《韩国史新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73页。 2参(韩)崔万基等编《(高等学校)历史附图》,汉城:教化社,1997年,19-20页;(韩)金渭显《契丹的东北政策》第四章第二节《经略高丽》,台北:华世出版社,1981年,75-8页。 3见上引《朝鲜通史》上卷,54页。 4见朝鲜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著,延边州翻译组译《朝鲜通史》上卷(第一分册)第六章第一节《新罗统一百济的全部疆土和高句丽的南部地区》,吉林人民出版社,1975年,210页。 5参黄约瑟《武则天与朝鲜半岛政局》第一节《唐高宗朝末年外务》,收入刘健明编《黄约瑟隋唐史论集》,中华书局,1997年,61-4页;上引《朝鲜通史》上卷,47-50页;拙编《盛唐时代与东北亚政局》,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10页;上引《韩国史新论》,72-4页。 6韩国学者金渭显在论述王氏高丽的北进政策时说:“太祖(王建)在统一三韩后,正想挥师北进,不意得病崩殂”,其根据是《高丽史》记《太祖遗训》云:“朕赖三韩山川阴佑以成大业,西京水德顺为我国地脉之根本大业,万代之地,宜当四仲巡驻,留过百日,以致安宁。”(转引自金渭显《契丹的东北政策》,77页)可见迄王氏高丽统一时,其

百年来自我研究的历史回顾及未来发展趋势_詹启生

百年来自我研究的历史回顾 及未来发展趋势 詹启生 乐国安 (南开大学心理学研究中心,天津300071) 摘要:自我是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部分的最重要概念。对自我的研究由来已久,但直到1890年 才由詹姆士对自我开始进行了真正较为科学而系统的研究。在随后的近百年时间内,相继有弗洛伊德、 库利、米德、沙沃森、马科斯、伯恩斯、格根、包梅思德等心理学家对自我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大 量成果。从这些研究成果可以看到,自我研究具有从静态到动态、从一元到多元、从重人文到重实证以及 从理论到应用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自我研究 中图分类号:B 84-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667(2002)05-0027-07 个体的成长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而这个社会化的过程首先是从自我认知开始的,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人际关系,最后形成群体的思想与行为。因此,自我逐步构成了社会心理学的中心概念。格根(K.J .Gerg en)认为,“自我在社会心理学乃至在整个心理学中都是十分重要的概念”[1](p .8)。早在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Socrates)就提出了“认识你自己”[2](p.40),人们就开始了对自我的探索。但真正较为科学而且系统地对自我的研究还只有近百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关于自我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多成果,而且研究的视角很广,涉及的领域也很宽泛,如哲学、伦理学、宗教、语言学、社会学等等。本文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特别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自我的已有研究作一初步的归纳、梳理,揭示其发展趋势,希望能为21世纪进一步深入开展自我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一、心理学史上对自我研究的历史回顾 自从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科学以来,自我问题的研究就倍加得到重视,回顾过去的自我研究史,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重大事件,它们或者是从正面、或者是从负面对自我的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由此而成为自我研究中的里程碑。 1890年:威廉·詹姆士——科学自我研究之父 心理学创立于1879年,距今已有123年了。而社会心理学创立时间为1908年,比心理学建立晚了近30年。也就是说,社会心理学是在心理学成长到“而立之年”的时候才产生并成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所以作为社会心理学重要内容之一的自我问题的研究,首先还得从心理学的相关内容中收稿日期:2002-03-2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0BS H029) 作者简介:詹启生(1966—),男,江西余干人,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主要从事社会心理学研究。乐国安(1946—),男,江西东乡人,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心理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社会心理学研究。 · 27·2002年第5期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琵琶的历史与发展修订稿

琵琶的历史与发展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琵琶的历史与发展 作者:cpuer 关键字:琵琶命名史起源演奏技法情感表现发展提起琵琶,人们自然而然的会联想起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其长诗《琵琶行》中所描写的情景;《十面埋伏》《霸王卸甲》乐曲腕的弯曲的演奏,表现出万马奔腾、杀声震天的战斗场面;《夕阳箫鼓》的优美旋律使人置身于水波荡漾、江山如画的浔阳江上;《赶花会》轻快的音乐形象,使西南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情景呼之欲出……琵琶独特的演奏技巧,丰富的表现力无不令人拍案叫绝。 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时期出现的。“琵琶”这个名称来自所谓“推手为枇,引手为杷”(最基本的弹拨技巧)所以名为“枇杷”(琵琶)。在唐朝以前,琵琶也是汉语里对所有鲁特琴族(又称琉特属)弹拨乐器的总称[1]。 历史上的所谓琵琶,并不仅指具有梨形共鸣箱的曲项琵琶,而是多种弹拨乐器,形状类似,大小有别,像现在的柳琴、月琴、阮等,都可说是琵琶类乐器。其名“琵”、“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弹。琵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主要弹拨乐器。经历代演奏者的改进,至今形制已经趋于统一,成为六相二十四品的四弦琵琶[1]。琵琶音域的广阔、音色的多变、演奏技巧的多样是民族器乐之首,表现力更是民乐中最为丰富乐器 [2]。 南北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进行文化交流,曲项琵琶由波斯经今新疆传入我国。它盛行于北朝,并在公元6世纪上半叶传到南方长江流域一带。 在隋唐九、十部乐中,曲项琵琶已成为主要乐器,对盛唐歌舞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从敦煌壁画和云冈石刻中,仍能见到它在当时乐队中的地位。 到了唐代(公元7-9世纪)琵琶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峰。当时上至宫廷乐队, 下至民间演唱都少不了琵琶, 遂成为当时非常盛行的乐器, 而且在乐队处于领奏地位。这种盛况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大量的记载。如唐代诗人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