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23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病理评估专家共识

2023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病理评估专家共识

2023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病理评估专家共识

肺癌是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5%。新辅助治疗后的手术切除已经成为局部进展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新辅助治疗的主要优势在于减轻手术前肿瘤负荷,清除血液内的肿瘤细胞,达到减少术后复发和降低转移的目的,进而改善患者预后。对于治疗反应的评估,临床常用基于影像学的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评分法,而经研究证明,RECIST评分与病理学评估结果存在不一致性,主要表现为部分经RECIST评分为进展或稳定的病例,而经病理学评估为部分缓解甚至完全缓解,这为疗效和预后判断带来困难。病理学评估能够较准确地反映临床疗效,是新辅助治疗后疗效评估的重要方法。目前,对于新辅助治疗后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切除标本尚缺乏较为完善可行的从大体到显微镜下的评估方法。近期由国际肺癌研究协会出版的关于“新辅助治疗后肺癌手术标本病理学评估”的多学科推荐方法成为重要的参考标准。本共识在采纳此版推荐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临床研究数据及实践经验,由病理医师与临床医师共同制定,旨在对新辅助治疗后非小细胞肺癌标本的取材、病理评估及病理诊断报告书写提出规范,为临床进一步治疗和预后预测提供可靠依据。

一、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病理反应评估的临床意义

随着肿瘤治疗方法不断发展,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可供选择的方案也

在逐渐增多,目前主要包括新辅助化疗、放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及各种联合治疗方案。依据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标本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治疗反应评估已被证实可以有效预测患者生存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肿瘤细胞消退、坏死和间质改变(主要包括纤维化和炎性病变)。其中残存活肿瘤细胞百分比被证实是比较可靠的疗效预测因子。Junker等通过对40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局部进展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病理学评估发现,残存活肿瘤细胞百分比≤10%即达到显著病理缓解(major pathologic response,MPR)的患者生存期明显长于>10%的患者。在原始肿瘤区域出现的中心性坏死伴随周围泡沫细胞条带、肉芽组织形成及外周的纤维组织瘢痕等组织病理学特征可作为化疗药物诱导的肿瘤消退的证据。后续多项研究证实了MPR与较长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高度相关。Hellmann等建议使用MPR作为新辅助治疗临床试验中替代生存的研究终点,这有利于在短期内评价药物疗效。

近年来,以免疫治疗为基础的单药或联合用药方案与传统化疗相比显示出明显优势,多个ⅠB~Ⅱ期临床试验表明,新辅助免疫单药治疗后肿瘤MPR 率可达17%~45%,而免疫+化疗联合方案的MPR率可达83%。由于治疗机制不同,Cottrell等研究发现以大量免疫细胞浸润为主的肿瘤消退是新辅助免疫治疗后的组织学特征,也提示免疫治疗亟需建立有别于传统化疗的病理学评估新标准。对于新辅助免疫治疗,因为影像学“假性进展”现象的存在,凸显了病理学评估的重要地位。

总之,新辅助治疗后的病理学评估可以详细评估不同治疗方式后的治疗反

应及组织学特征,更精准地、快速地预测预后。还可以根据治疗反应评价术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为患者术后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二、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病理反应评估应重点关注的临床病理信息

作为病理医师,在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后手术标本的评估中应重点关注的信息主要包括患者相关的临床信息,标本取材、显微镜下病理反应评估(需包括原始瘤床和淋巴结评估)、病理分期及新辅助治疗规范化病理报告模板,并关注新辅助免疫治疗后的组织病理学特征。

三、新辅助治疗后肺癌手术标本的临床信息

为了更准确地进行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后手术标本的病理学评估,临床医师在病理申请单上需提供以下信息:

1.患者是否进行过新辅助治疗。

2.新辅助治疗方案,包括放疗、化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等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方案。并需注明治疗周期数及末次给药日期。

3.与治疗相关的肺炎史和其他可能影响肿瘤大小测量的相关病史,如结核、肺间质纤维化等基础性肺疾病。

4.治疗前的组织学诊断,原始肿瘤位置及大小,手术类型,如扩大切除则需注明影响临床病理分期的其他因素,如心包、膈肌或胸壁等附属组织。

5.新辅助治疗疗效的临床和影像学评估结果。

四、新辅助治疗后肺癌手术标本的取材

对大体标本进行充分细致的检查和取材是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学评估的关键环节,是显微镜下病理反应准确评估的重要保证。因此需要病理医师在遵循常规病理标本检查规范的基础上还要了解新辅助治疗后标本的特殊性,主要涉及辨认瘤床、标本固定和取材等过程。

1.辨认瘤床:“瘤床”是指治疗前原始肿瘤所在的部位。标本送到病理科后在固定前需要辨认瘤床的位置,可通过辨认胸膜皱缩区和触诊标本寻找瘤床。新辅助治疗后可能出现瘤床辨认困难的情况如下:(1)原始肿瘤较小,当治疗反应接近MPR或完全病理缓解(complete pathologic response,CPR)时,通过肉眼观察或触诊辨认困难;(2)新辅助治疗后周围肺组织内可能出现局限性反应性病灶与原始瘤床性质类似,被误认为瘤床;(3)有时中央型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达到CPR时,可仅表现为支气管内局限性瘢痕。上述情况,送检标本前临床医师可用缝线标记肿瘤位置,并告知病理医师标记意义。病理医师可通过对比治疗前影像学帮助正确识别瘤床。找到瘤床后,需尽量沿瘤床最大切面切开,肉眼确定瘤床的边界,并

建议在标本新鲜状态下测量瘤床的大小,如坏死范围肉眼可辨认,建议尝试测量坏死的大小。

2.标本的固定:在确认瘤床后,对标本进行固定。常规肺癌手术标本的固定方式包括切开固定和灌注固定。由于进行新辅助治疗的患者临床分期处于相对晚期,肿瘤较大,为了固定充分而不影响后续评估及相关标志物检测,本共识建议切开固定,即平行于瘤床最大面每隔0.5~1.0 cm切开(瘤床最大径≤3 cm按0.5 cm间隔切开,>3 cm按1 cm间隔切开)。固定时间至少6 h,不超过72 h。

3.标本的取材:建议将带有瘤床的所有层面标记顺序,依次排列并拍照(图2)。取材前首先评估整个瘤床的坏死百分比和残存肿瘤百分比,后续显微镜下进一步校正。取材的基本原则是最大径≤3 cm的瘤床全部取材,>3 cm选取有代表性的层面(通常为最大切面,如最大切面未见明显肿瘤残存,则选取肿瘤残存较多的层面)全部取材,其他层面选择可能为残存肿瘤处至少每个层面取一块。瘤床周边取材需带有正常肺组织便于镜下进一步明确瘤床边界。取材前建议打印拍照图片,在图片上画图做好组织块标记。由于新辅助治疗后的标本除了对临床预后具有明确指导意义,还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因此建议有条件的实验室尽可能多取材。

五、新辅助治疗后肺癌手术标本的病理学评估

在对所有带瘤床的切片进行阅片之后,采用半定量评估方法综合评估瘤床

内的主要成分百分比,目前推荐评估3种主要成分,包括残存活肿瘤细胞、坏死和间质(间质主要为纤维组织和炎性病变),3种成分之和为百分之百。每一种成分以10%增量法记录,任何小于10%的成分记录具体百分比数值。

1.瘤床边界:新辅助治疗之后肿瘤周边会出现反应性病变,加之患者如同时患有结核或肺间质纤维化等疾病,会造成大体测量不够准确。为了更准确的测量瘤床大小,需要在显微镜下进一步校正瘤床边界,瘤床周围纤维化、炎性病变或肿瘤直接累及的淋巴结不计算在边界之内。

2.残存活肿瘤细胞:是指新辅助治疗后瘤床内保存完好的肿瘤细胞,细胞质清晰可见。而坏死中残存的细胞核“鬼影”轮廓、核碎屑或凋亡的肿瘤细胞视为无活性肿瘤细胞。

3.CPR:是指新辅助治疗后瘤床内和淋巴结内均无残存活肿瘤细胞.

4.MPR:是指新辅助治疗后瘤床内的残存活肿瘤细胞的百分比≤10%,无论淋巴结内有无活肿瘤细胞残存。

对于MPR临界值的界定是基于大量文献研究的报道和专家临床试验研究数据,更多来源于新辅助化疗的数据。Gao等证明在一组40例接受新辅助免疫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15例(其中7例为CPR)达到MPR,

并且全部为鳞癌患者。Qu等在对一组新辅助化疗后非小细胞肺癌的回顾性研究中发现腺癌和鳞癌具有不同的MPR临界值。不同肺癌亚型或不同的治疗方法是否具有不同的MPR临界值尚需更多数据证明。目前,本共识仍建议使用10%作为MPR的临界值。

当治疗反应不明显时,瘤床内可见大量肿瘤细胞残存,仅见少许坏死或纤维组织增生等改变(图5)。需要说明的是,在对所有带瘤床的切片进行阅片之后,如果残存活肿瘤细胞百分比接近MPR或达CPR时,需要对大体标本进行重新复查,特别是在取材不够充分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补取瘤床。当达CPR时,需要结合治疗前影像核实瘤床是否定位准确。

对于胶样癌,其特点为黏液湖中漂浮多少不等的肿瘤细胞,建议将残存活肿瘤细胞与黏液湖一起视为残存活肿瘤细胞。如只有黏液湖存在,将其视为间质。

对于瘤床之外独立存在的原位鳞癌、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腺癌或微小浸润性腺癌不影响MPR或CPR的评估结果。

此外,不同治疗方式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病理学改变,如前所述新辅助化疗以药物诱导性坏死及纤维化为主要组织学特征,而新辅助免疫治疗以大量免疫细胞浸润瘤床为特征。目前尚无证据表明这些组织学改变在不同治疗方法之间有明确的统计学差异。Cottrell等在一项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

疫治疗的临床试验研究中,提出免疫相关性病理反应评估标准,使用“消退的瘤床”替代“间质”,即瘤床内主要成分包括残存活肿瘤细胞、坏死和消退的瘤床。“消退的瘤床”内虽然以免疫细胞浸润为主,但同时也包括纤维化、肉芽肿或泡沫细胞等常见的治疗反应。并且该标准是基于一个小样本而提出的,还需要更多临床研究和更大样本的验证。本共识目的在于提供一版简单易行并且适用于不同治疗方式的评估方法。统一的评估方法也有助于不同治疗方式之间MPR和CPR的比较。此外,本共识建议尝试记录和评估新辅助免疫治疗代表性的组织学特征如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比例、三级淋巴结构、新生血管等,有研究报道这些结构特征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有待于积累更多数据进一步证实。

六、淋巴结病理反应的评估

使用新辅助治疗方法重要作用之一在于消除淋巴结内的肿瘤细胞从而降低肿瘤的临床分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后淋巴结内的病理反应与原始肿瘤类似。而在未经治疗的肺癌患者术后淋巴结中也可以出现肉芽肿、纤维化等反应性病变,这给新辅助治疗后的淋巴结病理反应的评估带来一定困难。目前,对于淋巴结病理反应评估的临床意义尚不明确。

本共识建议如下:

1.对送检淋巴结尽量全部取材,对于较大淋巴结,沿最大面剖开,如切面

肉眼可见明确瘤床,需要测量肿瘤大小,并且按照原始瘤床取材原则,肿瘤最大面全部取材,其他层面尽量多取材。

2.详细记录淋巴结内病理改变,包括有无肿瘤细胞和治疗反应。对于淋巴结内肉眼可测量的瘤床建议按照原始瘤床镜下评估方法进行评估,虽然淋巴结内残存活肿瘤细胞百分比特别是淋巴结病理反应达到MPR的临床意义尚不明确,但详细的评估和记录有助于数据积累和进一步探索。新辅助治疗后,在无肿瘤细胞存在的淋巴结中,也会存在如坏死、肉芽肿及纤维化等改变,目前尚无较好的方法鉴别是否为治疗反应,在排除其他疾病如结核等存在的前提下,特别是如果可以观察到肿瘤组织坏死的轮廓或黏液等物质,可描述性提示为转移癌治疗后改变,但不视为肿瘤残存。

七、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分期

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后的病理分期采用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第8版TNM分期系统。

1.T分期中肿瘤的大小应调整为残存肿瘤的大小,如大体评估时残存肿瘤可测量,则直接测量肿瘤大小。新辅助治疗后残存肿瘤在瘤床内常呈散在多灶分布,周围围绕以坏死及纤维化的间质,这种情况下残存肿瘤的大小(ypT)=残存活肿瘤细胞百分比×瘤床的最大径。按照第8版TNM分期标准T分期需去除肿瘤中贴壁生长的成分。对于T分期中胸膜侵犯需根据

侵犯部位有无活肿瘤细胞来评估,如只见坏死纤维化等治疗反应而无活肿瘤细胞存在,应视为PL0。

2.N分期需根据淋巴结内有无肿瘤细胞归入相应N分期中,新辅助治疗后,可能会出现原始瘤床内无肿瘤细胞残存,而淋巴结内可见肿瘤细胞的情况,即ypT0N1~3,国际肺癌研究协会推荐的临床分期方法ypN0为0期,ypN1为ⅡB期,ypN2为ⅢA期。这种分期方式临床意义尚不明确。

八、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后的病理诊断报告(略)

九、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本共识由多名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共同参与制定,但尚需进一步验证其有效性。在评估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建议如下:

1.对于共识中的病理反应评估,尚需进一步验证不同病理医师之间一致性,建议至少由两名病理医师进行评估,并取得一致性结果。

2.为进行准确评估,本共识建议尽量充分取材,但由于每个实验室条件不同,或由于标本的坏死比例较大,在无法充分取材的情况下,特别对于MPR和CPR的评估可能会出现差异。

3.在未来的工作中尚需进行多中心研究,进一步评价本共识的重复性并进

行不断更新。

4.本共识旨在适合不同治疗方案,但随着治疗方案不断更新,对病理评估也将会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尚需临床及病理进一步合作探索。

综上所述,本共识综合了病理医师与临床医师的意见,并结合文献报道的评估方法,向国内病理医师提供一版简单易行的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后手术标本的病理反应评估方法。此专家共识内容尚存在不足之处,期待未来有更多的研究和实践数据进一步完善。

最新:晚期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专家共识(全文)

最新:晚期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专家共识(全文)一、EGFR突变 EGFR基因突变是非鳞状NSC1C最常见的突变类型之一,EGFR突变阳性率在高加索人群中约为10%,在东亚人群中约为50%o对于伴有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NSC1C患者,一线标准治疗方案为EGFRTKIs,包括第一代EGFRTKIs(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埃克替尼\第二代EGFRTKIs(阿法替尼和达可替尼)和第三代EGFRTKIs(奥希替尼、阿美替尼和伏美替尼入 研究证实,与传统化疗相比,EGFRTKIs显著改善了ORR和PFS o但随着治疗的推进,不可避免的面临耐药问题。免疫治疗可以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发挥肿瘤杀伤作用,并可获得持续的疾病控制。 共识意见1 不推荐ICIs用于晚期初治EGFR敏感突变NSC1C患者(推荐程度:一致不推荐I EGFR突变与肿瘤免疫原性低及非炎症性微环境有关,且早期临床研究表明,IQs单药或ICIs联合化疗治疗初治EGFR敏感突变患者疗效远不及标准EGFRTKIs靶向治疗,然而,在EGFRTKIs基础上联合ICIs的疗效提升

有限,且存在较大安全性风险。 共识意见2 推荐耐药的EGFR突变患者再次活检,同时检测肿瘤耐药基因和免疫微环境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推荐程度:一致推荐工 基于EGFRTKIs治疗会影响肿瘤特征和及肿瘤微环境(TME),建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再次活检,为后续精准治疗提供依据。检测标本优选肿瘤组织,组织标本无法获得时可以采用其他类型标本替代;检测范围优选高通量检测以获得全面的耐药信息,包括肿瘤相关和免疫微环境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共识意见3 对于EGFRTKIs耐药后发生广泛进展的患者,且在缺乏有效靶向治疗的情况下,推荐使用ICIs(推荐程度:一致推荐\ 对于ICIS的方案选择,应结合患者的体能状态和疾病进展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其中IC1s+化疗+抗血管治疗方案的临床证据较为丰富(推荐程度:强推荐);IQs+含粕化疗方案在多项早期研究中均显示良好的治疗活性,且耐受性方面ICIs+含粕化疗方案较ICIs+含粕化疗+抗血管联合方案具有一定优势

NCCN临床实践指南非小细胞肺癌

NCCN临床实践指南非小细胞肺癌 NCCN(国家综合癌症网络)是一个由美国30多家顶级癌症中心共同组成的组织,旨在制定和推广癌症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之一,也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NCCN为NSCLC的治疗制定了详细的临床实践指南,以帮助医生和患者做出更好的治疗决策。 一、疾病的分期与诊断: 根据NCCN指南,NSCLC的分期与诊断应该包括病理诊断、疾病分期和生物学特征评估。病理诊断通常通过活检或外科手术获得,可以确定肿瘤类型、组织学亚型和分化程度等信息。疾病分期则根据医学影像学、病理学和临床信息来确定,一般采用国际TNM分期系统。 二、初始治疗: 对于早期的NSCLC,根据病理分期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于手术可行的患者,外科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对于中晚期的患者,根据个体化的治疗计划,可能采用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免疫疗法或靶向治疗等方法。 三、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策略,可以针对肿瘤细胞中的特定致癌基因进行干预。对于NSCLC中EGFR突变阳性的患者,靶向药物如吉非替尼(Gefitinib)、厄洛替尼(Erlotinib)和阿法替尼(Afatinib)等可以作为一线治疗。此外,ALK融合阳性NSCLC患者可使用克唑替尼(Crizotinib)等ALK抑制剂进行治疗。

四、免疫疗法: 免疫疗法是一种通过增强机体免疫系统来抑制癌症发展的治疗方法。 针对NSCLC的免疫疗法主要包括PD-1抑制剂和PD-L1抑制剂。这些药物 可以阻断抑制机体免疫细胞活性的分子,从而增强机体对肿瘤的攻击能力。根据NCCN指南,免疫疗法可以作为一线和二线治疗选择。 五、辅助治疗与康复: 对于手术后的患者,辅助治疗可以帮助减少复发风险。常见的辅助治 疗方法包括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此外,康复和支持治疗也是NSCLC患 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疼痛缓解、营养支持、心理护理等。六、复发与转移的治疗: 对于复发和转移的NSCLC患者,其治疗方法与初治相似,可以采用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疗法等手段。此外,在确定治疗方案时,还需 要考虑患者的病理类型、基因突变、分子表达水平等因素。 总结起来,NCCN临床实践指南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了有益的 建议和指导,帮助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这些 指南的制定是基于最新的研究证据和专家共识,旨在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 生活质量。但需要注意的是,临床实践指南只是治疗的建议,最终的治疗 决策应该由医生和患者共同决定。

2023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化疗专家共识

2023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化疗专家共识 近年来,新辅助治疗和免疫治疗在改善NSCLC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比如:免疫治疗能改善患者长期生存、有早期潜在益处等,新辅助治疗能降低肿瘤分期、提高切除率和更及时地处理微转移等优势。 为顺应三阳\细胞肺癌治疗的发展趋势,国内外胸外科专家共同制定了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治疗专家共识。旨在通过增加临床医生对新辅助免疫治疗在NSCLC 治疗中应用的全面认识,促进临床实践的进步。 共识1:可切除的IB-IIIA期NSCLC患者可考虑术前使用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含粕双药化疗或新辅助单药免疫治疗 1 .疗效相当: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包括Rosell和Roth的影响较大的研究)表明,对于早期NSCLC,新辅助化疗(NCT)+手术与手术+术后辅助化疗同样有效。这些发现表明,包括新辅助治疗在内的全身性治疗策略在总生存期方面优于单纯手术。 2 .临床试验结果:CheCkMate-159、TOP1501和LCMC3等11期临床试验为新辅助免疫治疗可切除的IB-InA期NSCLC的安全性、可行性和疗效提供了证据。这些评估新辅助单药治疗或联合治疗的试验报告了积极结局,如MPR x PCR和肿瘤降期,进一步支持新辅助免疫治疗的潜在益处。

3 .耐受性良好:与常规化疗相比,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QQS)的免疫治疗患者的耐受性通常较好,且可能阻碍手术切除的治疗相关毒性较少。免疫治疗耐受性的改善使患者能够在不损害全身治疗潜在益处的情况下接受完全手术切除。 4 .临床前研究:使用动物模型进行的临床前研究表明,与辅助免疫治疗相比,新辅助免疫治疗可能提供更大的生存获益,支持了在术前启动免疫治疗可能改善远期结局的假设。 5 .正在进行的III期临床试验:目前正在进行几项大规模III期临床试验,如CheckMate-816x KEYNOTE-671s IMpower-030x AEGEAN和CheckMate-77T探索了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粕类化疗。虽然结果尚未公布,但它们有希望进一步证实新辅助免疫治疗对可切除NSCLC的有效性。 共识2:新辅助免疫治疗暂无明确预测作用的疗效标志物,无须基于标志物指导用药,但具有EGFR敏感突变/ALK融合等疗效负性因系时须慎重使用新辅助单药免疫治疗。 1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既往治疗后疾病进展的患者或患有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的转移性实体瘤患者,但这些特征在NSCLC中非常罕见。

最新: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3(第一部分)

最新: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3(第一部分)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我国及世界各国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2022年中国的所有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中肺癌排名第1位,占18.06%,而肺癌死亡人数占中国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23.9%,同样排名第1位。早期肺癌多无明显症状,临床上多数患者出现症状就诊时已属晚期,晚期肺癌患者整体5年生存率在20%左右。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肺癌防治措施、提高肺癌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为各级医师提供专业的循证医学建议,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组织呼吸内科、肿瘤内科、胸外科、放疗科、影像科和病理科专家,结合国际指南和中国国情,整合近年来肺癌诊治新进展,制定了《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3版)》,旨在为各级临床医师提供肺癌筛查、诊断、病理、治疗和随访等方面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导性建议。本指南根据循证医学级别进行了分类推荐(表1)。 一、肺癌的筛查

多年来国内外一直致力于通过筛查来实现肺癌的早诊早治,并最终降低肺癌相关死亡率。2011年美国国家肺癌筛查试验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与X线摄影相比,采用低剂量螺旋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LDCT)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可使肺癌死亡率下降20%。欧美多家权威医学组织的肺癌筛查指南均推荐在高危人群中采用LDCT进行肺癌筛查。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已开展或拟开展LDCT肺癌筛查,但国内对肺癌LDCT筛查的认识和诊疗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肺癌发病危险因素更为复杂,除吸烟外,在二手烟、环境油烟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女性非吸烟人群发生肺癌的比例远高于西方人群,因此,在肺癌筛查的具体实践中必须考虑到东西方差异。基于我国的肺癌筛查实践和既往的国内外筛查指南,本指南制定了如下参考意见。 (一)筛查人群的选择 1.年龄段(2A类推荐证据) 本指南推荐在≥45岁人群中开展肺癌筛查。2015年全国肿瘤统计数据显示,肺癌的年龄别发病率及死亡率在45岁之后显著增加,因此,推荐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5岁。 2.肺癌的危险因素(2A类推荐证据) 肺癌筛查的获益随着肺癌发病风险的增加而增加,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是目前国内外专家的共识。本指南对于高危人群的选择充分考虑了除年

一文总结2022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

一文总结2022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值得收藏! 2022年4月23-24日,一年一度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会在线上举行。本次会议上就《CSCO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2版)》的更新要点进行公布。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王志杰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的任胜祥教授就2022 CSCO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疗指南的更新要点进行讲解。 影像/分期、病理学、分子分型更新 •MET 14外显子跳跃突变检测由II级突变上升至I级推荐(3类证据)。 解读:主要基于MET 14外显子跳跃突变的靶向药已经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已经可及。 治疗篇

▌早、中期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可手术) •IIA、IIB期NSCLC的治疗:新增“根治性手术后,阿替利珠单抗辅助治疗(限PD-L1 TC≥1%)”作为II级推荐; •可手术IIIA或IIIB期(T3N2M0)期NSCLC的治疗:分层为T3-4N1或T4N0非肺上沟瘤(侵犯胸壁、主支气管或纵隔)治疗部分,新增“根治性手术后,阿替利珠单抗辅助治疗(限PD-L1 TC≥1%)”作为II级推荐。 解读: 阿替利珠单抗的增加是基于IMpower010研究的阳性结果。IMpower010研究是一项探索可切除IB-IIIA期NSCLC患者辅助化疗后阿替利珠单抗对比最佳支持治疗(BSC)疗效的III期临床研究。结果发现,在PD-L1 TC≥1%的II-IIIA期患者中,阿替利珠单抗组(n=248)和BSC组(n=228)的中位无病生存期(DFS)分别为未达到和35.3个月(HR=0.66,95%CI 0.50-0.88;P=0.004)。在所有随机化II-IIIA患者中,阿替利珠单抗组和BSC组的中位DFS分别为42.3个月和35.3个月(HR=0.79,P=0.020)。

20222 CSCO肺癌指南更新

20222 CSCO肺癌指南更新 2022年CSCO肺癌指南更新 在医学领域,癌症被认为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中肺 癌作为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为了更 好地应对肺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每年都会发布肺癌指南。本 文将重点介绍2022年CSCO肺癌指南的最新更新。 一、肺癌的分类与分期 根据CSCO指南,肺癌主要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两大类别。NSCLC又分为肺腺癌、鳞状细胞癌和大细 胞癌。而根据病变范围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不同,CSCO将肺癌分为Ⅰ期到Ⅳ期。此外,胸膜转移和远处器官转移也纳入了肺癌的分期。 二、筛查与早期诊断 针对高危人群,CSCO推荐进行肺癌的筛查。低剂量螺旋CT被认 为是目前最为有效的筛查方法。根据年龄、吸烟史以及家族史的不同,CSCO给出了不同的筛查方案,旨在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 在早期诊断方面,CSCO强调了病理学检查的重要性。切除术后的 病理检查,尤其是淋巴结的检查是确定分期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三、治疗策略 针对不同分期和类型的肺癌,CSCO提出了相应的治疗策略。

对于Ⅰ期和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对于无 法手术切除、或术后复发的患者,CSCO推荐行放射治疗或现代化放疗技术,如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 对于Ⅲ期非小细胞肺癌,CSCO强调了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常规治 疗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但对于支气管肺泡癌等亚型,放疗不再作 为首选方案。 对于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CSCO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 重要性。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已成为治疗晚期肺癌的重要手段。CSCO 建议进行相关基因检测,以指导靶向治疗的应用。 四、围手术期管理和辅助治疗 在围手术期管理方面,CSCO针对不同肺癌类型的手术提出了具体 的建议,包括手术时间的选择、围术期化疗的应用以及围手术期并发 症的管理等。 在辅助治疗方面,CSCO推荐联合化疗和放疗作为根治性治疗的补充。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辅助治疗是提高生存率 的重要手段。 五、肿瘤内科治疗 肿瘤内科治疗方面,CSCO特别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根据 分子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免疫治疗的应用,CSCO给予了详细的指导,包括适应症、联合应用以及毒副作用的管理等。

2023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病理评估专家共识

2023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病理评估专家共识 肺癌是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5%。新辅助治疗后的手术切除已经成为局部进展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新辅助治疗的主要优势在于减轻手术前肿瘤负荷,清除血液内的肿瘤细胞,达到减少术后复发和降低转移的目的,进而改善患者预后。对于治疗反应的评估,临床常用基于影像学的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评分法,而经研究证明,RECIST评分与病理学评估结果存在不一致性,主要表现为部分经RECIST评分为进展或稳定的病例,而经病理学评估为部分缓解甚至完全缓解,这为疗效和预后判断带来困难。病理学评估能够较准确地反映临床疗效,是新辅助治疗后疗效评估的重要方法。目前,对于新辅助治疗后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切除标本尚缺乏较为完善可行的从大体到显微镜下的评估方法。近期由国际肺癌研究协会出版的关于“新辅助治疗后肺癌手术标本病理学评估”的多学科推荐方法成为重要的参考标准。本共识在采纳此版推荐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临床研究数据及实践经验,由病理医师与临床医师共同制定,旨在对新辅助治疗后非小细胞肺癌标本的取材、病理评估及病理诊断报告书写提出规范,为临床进一步治疗和预后预测提供可靠依据。 一、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病理反应评估的临床意义 随着肿瘤治疗方法不断发展,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可供选择的方案也

在逐渐增多,目前主要包括新辅助化疗、放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及各种联合治疗方案。依据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标本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治疗反应评估已被证实可以有效预测患者生存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肿瘤细胞消退、坏死和间质改变(主要包括纤维化和炎性病变)。其中残存活肿瘤细胞百分比被证实是比较可靠的疗效预测因子。Junker等通过对40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局部进展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病理学评估发现,残存活肿瘤细胞百分比≤10%即达到显著病理缓解(major pathologic response,MPR)的患者生存期明显长于>10%的患者。在原始肿瘤区域出现的中心性坏死伴随周围泡沫细胞条带、肉芽组织形成及外周的纤维组织瘢痕等组织病理学特征可作为化疗药物诱导的肿瘤消退的证据。后续多项研究证实了MPR与较长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高度相关。Hellmann等建议使用MPR作为新辅助治疗临床试验中替代生存的研究终点,这有利于在短期内评价药物疗效。 近年来,以免疫治疗为基础的单药或联合用药方案与传统化疗相比显示出明显优势,多个ⅠB~Ⅱ期临床试验表明,新辅助免疫单药治疗后肿瘤MPR 率可达17%~45%,而免疫+化疗联合方案的MPR率可达83%。由于治疗机制不同,Cottrell等研究发现以大量免疫细胞浸润为主的肿瘤消退是新辅助免疫治疗后的组织学特征,也提示免疫治疗亟需建立有别于传统化疗的病理学评估新标准。对于新辅助免疫治疗,因为影像学“假性进展”现象的存在,凸显了病理学评估的重要地位。 总之,新辅助治疗后的病理学评估可以详细评估不同治疗方式后的治疗反

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3引用格式

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3引用格式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3引用格式: 一个综合评估 引言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肺癌中占据主导 地位。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临床诊疗指南成为诊断和治疗的重 要参考依据。中国肺癌学会(CSCO)发布的肺癌诊疗指南是广大医生和患者非常关注的权威指导,其最新版本2023的发布备受期待。本文将以深度和广度的方式对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3的引用 格式进行综合评估,并进一步探讨其价值和意义。 1. 引用格式的重要性 引用格式在学术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准确地标识出文献 来源,使读者能直观地获取相关信息,并与之前的研究进行联系和整合。尤其对于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3这样重要的指南而言,准确使用引用格式能够确保读者对于指南的理解和运用的准确性。 2. 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3的引用格式

根据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3,以下是一种常见的引用格式: - 期刊文章:作者. 文章标题[J]. 期刊名, 出版年, 卷号(期号): 页码. 示例:张三, 李四. 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3的最新进展[J]. 中国肿瘤学杂志, 2023, 32(4): 123-130. - 学术会议论文:作者. 论文题目[C]. //举办会议名, 举办地点, 举办日 期//.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示例:王五. 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3的临床应用[C]. //第 十届CSCO全国肺癌学术会议, 北京, 2023年11月18日-20日//. 北京: 中国科学出版社, 2023. 3. 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3的价值和意义 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3作为最新版本的指南,是医生和患者进行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其价值和意义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更新的治疗策略: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3汇总了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为医生提供了最新的治疗策略。准确 使用引用格式能够确保医生和患者获得指南中提到的最新治疗方法和

中国Ⅲ期非小细胞肺癌诊疗专家共识

中国Ⅲ期非小细胞肺癌诊疗专家共识 Ⅲ期NSCLC的分类和定义 III期NSCLC分期复杂,针对不同分期治疗模式不尽相同。共识根据世界肺癌研究会TNM分期第8版将III期NSCLC分为ⅢA、ⅢB 和ⅢC期,根据肿瘤是否具有手术切除的可能性,Ⅲ期NSCLC可分为可切除、不可切除和潜在可切除3类。 ●可手术切除:包括ⅢA N0~1、部分单站纵隔淋巴结转移且淋巴结短径<2cm 的N2和部分T4(相同肺叶内存在卫星结节)N1 ●不可手术切除:包括部分ⅢA、ⅢB 和全部ⅢC期,通常包括单站N2纵隔淋巴结短径≥3cm或多站以及多站淋巴结融合成团(CT上淋巴结短径≥2cm)的N2患者,侵犯食管、心脏、主动脉、肺静脉的T4和全部N3患者 ●潜在可切除:包括部分ⅢA和ⅢB期,包括单站N2纵隔淋巴结短径<3cm的ⅢA期NSCLC、潜在可切除的肺上沟瘤和潜在可切除的T3或T4中央型肿瘤 多学科治疗(MDT)策略 共识提倡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手段,融入多个学科,提供更多高级别的循证证据。 ●建议开展多学科诊疗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 ●患者的治疗策略应由胸外科、肿瘤放疗科、肿瘤内科、呼吸内科、病理科和影像科等多学科医师组成的专家团队讨论决定。 诊断分期与治疗前评估 共识强调了进行临床诊断分期的重要性,明确了检查的手段及最佳时间,并提倡针对患者的个体化进行治疗前评估,从而有利于制定适合患者个体的治疗方案。

●临床分期应通过影像学检查、气管镜、纵隔镜、经支气管超声引导针吸活检、超声内镜等检查手段进行综合评估(共识度:95%) ●患者在开始治疗前4周内进行诊断分期;在初始诊断分期时,均应接受脑MRI检查,排除颅内转移灶;对于有MRI检查禁忌证或不可用时,推荐使用增强脑CT作为替代方法(共识度:100%) ●推荐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评估患者合并疾病,在得到有效治疗后再进行肺癌治疗;体力评分状态(PS)影响患者预后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共识度:100%) 治疗方案 根据肿瘤是否可手术切除,共识针对III期NSCLC患者明确了不同情况下的最佳治疗方案,可参考下方IIIA,IIIB和IIIC期NSCLC患者诊疗路径:

2022版非小细胞肺癌CSCO指南出炉非小细胞肺癌NSCLCCSCOEGFR指南

2022版非小细胞肺癌CSCO指南出炉非小细胞肺癌 NSCLCCSCOEGFR指南 CSCO 指南主要基于国内外临床研究成果和CSCO 专家意见,确定推荐等级,是国内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遵循和认可的临床治疗标准和参考,意义重大。 2022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于近期在北京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盛大召开。在本次大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学者针对非小细胞肺癌诊疗进展进行要点解读,更新了众多新的治疗方案。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为病友们整理了最新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给大家带来全新的希望。 非小细胞肺癌的分期 注:M1a/1b期均为Ⅳa期,M1c均为ⅣB期 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分型 不同分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案 2022更新内容 不可手术的IIIA/IIBIIIC期NSCLC治疗 保留:PACIFIC研究4年OS数据:度伐利尤单抗作为同步放化疗后巩固治疗。 新增:GEMSTONE301模式(舒格利单抗作为同步或序贯放化疗后的巩固治疗)。 IV期无驱动基因的非鳞癌NSCLC治疗 1.一线治疗:新增IMPower132(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培美和铂类 0、GEMSTONE302(舒格利单抗联合培美和卡铂)模式作为Ⅰ类推荐;新增CHOICE-01研究(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培美和铂类)模式作为Ⅱ类推荐;保留KEYNOTE 024/042、IMPower 010、Camel、ORIENT 11、RATIONALE 304等 2.二线治疗:上调“替雷利珠单抗”至Ⅰ级推荐,保留既往免疫/化疗单药 无驱动基因、IV期鳞癌治疗

1.一线单药治疗:上调CameL-sq模式至Ⅰ级推荐,新增GEMSTONE 302模式为Ⅰ级推荐,新增CHOICE-01和AK-105-302(派安普利单抗联合紫杉醇和铂类)模式作为Ⅱ级推荐;保留KEYNOTE 024/042、IMPower 010等以及传统化疗模式 2.二线治疗:上调“替雷利珠单抗”至Ⅰ级推荐,删除“信迪利单抗”Ⅱ级推荐,保留既往免疫/化疗等。 01 ⅠA、ⅠB 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无更新) 02 ⅡA、ⅡB 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03 三,ⅢA 或ⅢB(T3N2M0)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可手术) 注: a 适用于所有可手术Ⅲ期辅助化疗后或不能耐受化疗的术后患者。 b 若术前未进行新辅助放疗,术后可考虑辅助放疗。 c 术后病理 N2 可以考虑术后放疗(2B 类证据),但近期研究未发现术后放疗生存获益。 d 参考“不可手术ⅢA、ⅢB、ⅢC 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部分。 04 ⅢA、ⅢB、ⅢC 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不可手术) 05 Ⅳ期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案 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a. 本章节主要涉及多发转移患者,寡转移参考本指南其他相应章节; b. 确诊EGFR 突变前由于各种原因接受了化疗的患者,在确诊EGFR 突变后,除推荐参考本指南选择EGFR-TKI 外,也可在疾病进展或不能耐受当前治疗时参考本指南一线治疗; c. 部分患者确诊晚期 NSCLC 后因为各种原因未能明确基因类型,一线接受化疗的患者进展后活检明确诊断为EGFR 突变,治疗参考本

2023埃克替尼术后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专家共识(全文)

2023埃克替尼术后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专家共识(全文) 2016年中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约406.4万例,死亡病例约241.35万例,其中新发肺癌病例约82.81万例,死亡病例65.7万例,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的首位[1]。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85%[2]。手术切除是早中期NSCLC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3],但患者仍存在复发及转移的风险,5年总生存率仅为36%~60%,且死亡风险随着TNM临床分期增加而上升[4]。2008年肺癌顺铂辅助化疗评价荟萃分析显示,术后行长春瑞滨+顺铂方案化疗显著延长了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但5年生存率绝对值仅提高了5.4%,尚未满足临床需求,且不良反应发生率高,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66%,在真实世界中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仅约50%[5,6]。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factor receptor, EGFR)是一种酪氨酸激酶受体,是细胞存活、生长、分化及癌细胞转移的调控因子[7]。EGFR激酶结构域突变可引起关键酪氨酸残基的自磷酸化,从而以组成型激活方式促进肿瘤增殖、侵袭、转移等[8]。在中国NSCLC 人群中,EGFR突变比例较高约为50%[9]。对于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NSCLC患者,一线使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已是国内外指南推荐的首选治疗方案[10,11]。与传统化疗比较,EGFR-TKIs显著提高了EGFR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同时降低了治疗相关不良

2023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

2023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 Ⅰ期NSCLC的综合治疗 ⅠA、ⅠB期NSCLC首选手术治疗:胸腔镜下或解剖性肺切除术+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不推荐常规应用术后辅助化疗、放射治疗及靶向药物治疗等。 ●对于高龄或低肺功能的部分Ⅰ期NSCLC患者可以考虑行解剖性肺段或楔形切除术加系统性肺门、纵隔淋巴结清除或采样术。 ●淋巴结清扫及采样是外科手术的必要组成部分,常规至少应整块清除或系统采样3组纵隔淋巴结(左侧第4L、5、6、7、8、9组,右侧第2R、4R、7、8、9组)。对于淋巴结清扫或采样数目,至少清扫或采样纵隔+肺内共12个淋巴结。 ●ⅠB期有高危险因素者(低分化肿瘤、脉管侵犯、脏层胸膜侵犯、气腔内播散、姑息性切除)推荐进行术后辅助化疗,病理亚型以实体型或微乳头为主的ⅠB期腺癌患者也可考虑辅助化疗。 ●对于有严重的内科合并症、高龄、拒绝手术的患者可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生物效应剂量≥100Gy。

Ⅱ期NSCLC的综合治疗 ●首选外科手术治疗(胸腔镜下或解剖性肺切除术+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 ●对高龄或低肺功能的患者可以考虑行解剖性肺段或楔形切除术加系统性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清除或采样术。 ●完全性切除的Ⅱ期NSCLC患者推荐术后含铂两药辅助化疗,不建议行术后辅助放疗。 ●Ⅱ期术后发现EGFR敏感基因突变的患者,可行奥希替尼或埃克替尼辅助靶向治疗。 ●Ⅱ期术后驱动基因阴性的患者,如PD-L1表达阳性(≥1%)可在铂类为基础的化疗后行阿替利珠辅助治疗。 注:可手术I-III期NSCLC,术后II-III期非鳞癌进行EGFR突变检测,指导辅助靶向治疗。 Ⅲ期NSCLC的综合治疗 1、可切除类Ⅲ期NSCLC

2022 年第 3 版《NCCN 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解读

2022 年第3 版《NCCN 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解读 诊断评估 临床上应用超声支气管镜(endobronchial ultrasound,EBUS)和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等活检方法诊断高度怀疑NSCLC 的患者,新版指南新增“机器人辅助支气管镜检查”。有研究显示,与传统支气管镜检查比较,机器人辅助支气管镜检查不仅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且在对传统技术有挑战性的肺部病变中展现出更大的优势。新版指南对首次诊断推荐的检查新增了快速现场评估(rapid on-site evaluation,ROSE)3ROSE 属于快速细胞病理学范畴,其目的在于评估标本质量和提高诊断率 病理学评估 有研究表明,胰岛素瘤相关蛋白-1(insulinoma-associated protein 1,INSM1)对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具有高敏感度和高特异度,特别在识别SCLC 中要优于传统标志物。新版指南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中将INSM1 列入评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标志物,保留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嗜铬粒蛋白和突触小泡蛋白作为对神经内分泌肿瘤评估的标志物 分子检测评估

组织标本采集和管理 新版指南将原先的“分子检测”修改为“组织分子检测”。当组织标本较小时,实验室应最大限度地利用组织进行分子辅助检测,包括设定小活检组织取样流程及用于诊断和预测性检测的预切片。新版指南新增了外周血(血浆循环肿瘤DNA)可以作为组织替代样本 检测方法 新版指南强烈推荐利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联合进行广谱分子检测[ 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外显子19(exon19)缺失、EGFR L858R 突变、EGFRS768I 突变、EGFR G719X 突变、EGFR exon20 插入突变、V-Ki-ras2 Kirsten 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V-Ki-ras 2 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KRAS)G12C 突变、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融合、肉瘤致癌因子 1 受体酪氨酸激酶(ROS proto-oncogene 1,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OS1)融合、V-raf 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体B(V-raf murine sarcoma viraloncogene homolog,BRAF)V600E 突变、神经营养受体络氨酸激酶1/2/3(neurotrophic tyrosine receptor kinase 1/2/3,NTRK1/2/3)融合、间质- 上皮转化因子(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MET)exon14 跳跃突变、转导重排基因(rearranged during transfection,RET)融合、MET 扩增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随访中国胸外科专家共识(全文)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随访中国胸外科专家共识(全文) 摘要 外科手术是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其术后定期随访是早期发现和治疗肿瘤复发转移或第二原发肿瘤的有效方法,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本共识旨在完善我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随访方案,为负责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随访的同道提供参考,进一步提高我国肺癌规范化诊疗水平。 正文 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位于第一位,复发转移是肺癌手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术后的随访监测非常重要,可以早期发现和治疗复发转移或第二原发肿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然而,目前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后复发转移及随访策略的探讨还比较少,国内外对于NSCLC 术后患者的随访频率和采用的检查方法还没有达成共识。为完善我国NSCLC 术后随访方案,进一步提高我国肺癌规范化诊疗水平,撰写《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随访中国胸外科专家共识》显得尤为重要。参与该共识讨论、审稿的专家都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保证了该共识的参考价值。

1 方法与证据 本共识检索了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数据库及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1]、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2]等,分析了近年来相关文献和研究资料,结合国际现行临床指南,旨在为负责NSCLC 术后随访的同道提供参考。本共识经 3 次专家讨论会修订并最终定稿。 2 随访策略适用人群 根治性手术后、经病理诊断为NSCLC 的患者。 3 随访方案 病史问诊及体格检查是疾病诊疗的基本要求,也是NSCLC 患者术后复查随访的基本要求,有助于系统了解患者病情及初步发现是否有复发、淋巴结转移等变化。有证据[3-6]表明:肺癌肿瘤标记物便于对复发进行监测,且起着关键作用,故推荐患者每次随访均进行标志物复查监测。CT 是肺癌术后最常用的临床影像学复查手段[7-9],各大指南均推荐术后患者进行胸部CT 复查。在全身复查中,腹部、颅脑、骨骼作为全身远处转移的高发部位,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应作为复查重点。

最新:非小细胞肺癌MET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判读标准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最新:非小细胞肺癌MET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判读标准中国专家共识 (2023版) 摘要 MET基因扩增和/或蛋白过表达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后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也是潜在重要治疗靶点。多项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伴有MET基因扩增和/或蛋白过表达的TKI耐药患者能从MET抑制剂治疗中获益。在NSCLC患者中,MET蛋白过表达比例高于MET基因扩增比例。现有研究提示,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MET蛋白过表达可提高EGFR-TKI耐药后抗MET靶向治疗的潜在获益人群比例。目前,用于MET蛋白IHC检测的抗体种类繁多、检测流程不同,且尚无统一的判读标准。为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且精确筛选潜在获益患者,达成NSCLC 患者的MET IHC检测和判读标准共识十分重要。本共识主要对MET IHC 检测流程、判读标准及检测报告形式进行了规范,以期进行高质量的MET IHC检测,提高判读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从而指导临床开展相关临床研究,使更多EGFR-TKI耐药后的NSCLC患者在后续靶向治疗中获益。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患癌病例中,肺癌仍是目前病死率最高的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所有肺癌患者的85%,靶向治疗已成为NSCLC治疗的重要方式。在

NSCLC所有靶点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在中国人群中最常见,比例约占40%,显著高于高加索人群(10%)。EGFR突变的晚期NSCLC 患者的治疗依赖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尽管在EGFR突变患者中,EGFR-TKI治疗后观察到较高的客观缓解率和较好的生存改善,但完全缓解并不常见,在中位治疗时间8~20.8个月后,常出现继发性耐药,导致患者疾病进展。因此,EGFR-TKI耐药的后续治疗成为临床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MET蛋白过表达是EGFR-TKI 耐药机制之一,已作为生物标志物应用于多项EGFR-TKI耐药后的晚期NSCLC的临床研究,并且证实伴有MET蛋白过表达的EGFR-TKI耐药患者能从EGFR-TKI与MET抑制剂的双靶联合治疗中获益。这些研究中,使用的MET蛋白过表达的检测方法是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基于这些研究证据,2022年发表的《非小细胞肺癌MET临床检测中国专家共识》指出,MET蛋白过表达在NSCLC MET抑制剂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潜在指导价值。但MET IHC检测实践仍存在很多问题与挑战。本共识旨在达成MET IHC检测和判读的标准,提升规范化水平。针对MET IHC检测的实际问题,在结合文献资料和专家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委员会成员内部讨论,最终达成此共识,以期指导NSCLC MET IHC检测实践。 一、MET基因扩增/蛋白过表达与EGFR-TKI的耐药 1. MET基因扩增/蛋白过表达是EGFR-TKI的主要耐药机制之一:MET基

2024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免疫治疗耐药评估及治疗策略中国专家共识

2024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免疫治疗耐药评估及治疗策略 中国专家共识 摘要 免疫治疗目前已成为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的标准治疗方案,明显改善了患者预后。然而,对于一线免疫治疗耐药后的评估及治疗方案目前尚缺乏一致性的指南或共识。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组织了肿瘤内科、呼吸内科、胸外科、放疗科、影像科等多学科专家,根据现有循证医学证据,针对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患者一线免疫治疗耐药后的定义与分类、评估标准以及后续治疗策略进行了深入讨论,就原发性和继发性耐药的判定、免疫治疗疗效评估标准的选择、寡进展的判定及治疗策略、广泛进展的治疗策略、免疫治疗再挑战及新型药物临床研究等问题形成相关推荐意见,经过共识会议形成了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一线免疫治疗耐药评估及治疗策略专家共识,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规范化引导。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第2、死亡率第1的恶性肿瘤[1],我国2020年新发肺癌病例约81.6万,死亡肺癌病例约71.5万[2]。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的主要病理类型,占比>80%[3]。对于晚期驱动基因阴性的NSCLC,免疫治疗尤其是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 1,PD-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抑制剂明显改善了患者预后,5年总生存率达到20%,PD-L1高表达患者中甚至达40%[4],因此免疫治疗已经成为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指南推荐的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一线治疗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并且在临床实践中成为主流的治疗选择。尽管如此,免疫治疗的多数患者最终仍会出现耐药,然而,目前对于免疫治疗耐药(以下简称免疫耐药)的机制、评估标准以及一线免疫耐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尚缺乏一致性的指南或共识,亟需规范化的引导。在此背景下,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组织多学科专家针对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一线免疫耐药后的定义与分类、评估标准以及后续治疗策略进行了深入讨论,形成本专家共识,旨在更好地引导临床实践。 第一部分:方法学 本共识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发起和组织撰写,参加制订本共识的专家组成员包括了肿瘤内科、呼吸内科、胸外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的31位专家,2023年4月15日成立专家组并召开专家共识启动会。专家组组长与执笔作者讨论汇总驱动基因阴性晚期NSCLC患者一线免疫治疗临床实践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进行全面的文献检索并梳理已发表的临床研究证据,通过专家组成员讨论会议对临床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对于关键问题进行投票,汇总专家意见及投票结果,最终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