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编辑出版学

编辑出版学

编辑出版学
编辑出版学

编辑出版学(仅供参考)

一.解词:

①选题:所谓选题,是纸质媒介编辑根据采集到的信息资源或来自于读者和社

会的阅读需要而提出的书稿或文章的拟出版题目。它常常开始于编辑的某种意向或者愿望,再经过周密的调查和思考,发展成为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真知灼见的对精神生产和知识传播发展取向的建议。

②组稿:组稿工作是整个编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带着题目到社会中去寻

找作者,或到作者群中去寻找你所需要的稿件,有时还需要组织几个人或很多人来完成一本书的写作,这些都是组稿。

③审读报告:审读报告是评价书稿的文字体现,是审稿者在完成审读以后就

该书稿的审读过程、书稿的价值与质量作出的判断或评估意见写成的书面报告。审读报告分为初审报告、复审报告、终审报告三种。

④编辑:编辑加工既是审稿的延续和表现,也是作者创造活动的继续和补充,

是在审稿的基础上对书稿进行修改、整理,时期达到出版要求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序。就整个编辑过程来说,是花费时间最多,碰到问题最繁杂的一项工作。

⑤三审制:在我国,无论以哪种方式审稿,一般都必须经过初审、复审、终

审三道程序。这个程序,即通常所说的“三审制”。责任编辑初审,编辑室主任复审,总编终审。

⑥改稿三忌:改稿是编辑加工的基本功之一。改稿是应防止以下三种现象:

①不假思索,信手涂改;②随意改变作者的风格;③随意修改作者的观点。

二、简答

1、为何说选题策划十分重要?

出版界有“选题失误,一误再误”之说,从中可以看出选题策划的重要性。

(一)选题工作是出版社生存发展的关键

出版社的任务始终视为读者多出好书,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如何出好书进行的。要出好书,先要有好的选题,好的选题是出好书的第一步,也是出好书的基础。

所谓好书,自然是要由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标准来衡量的,也是需要市场检验的。因此,如何选择取舍信源是选题工作的关键。

如果我们无视市场的接受程度,如果我们执行的选题毫无再版潜力或版权贸易的可能性,如果我们每天只是坐等作者的自投稿件而放弃了自己的探索和发现,这些表现中的任何一种,都会给出版社的生存带来危机,致使其停滞不前。

因此,编辑工作中的准确选题是一个出版社成败的关键,也是出版社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二)选题工作是决定编辑出版工作质量与结构模式的前提

编辑出版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系统中的各构成要素之间都有着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关系。处于基础环节的选题工作及其质量直接影响着组稿、审稿和编辑加工等各项后续工作的质量。

选题还是出版社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出版、发行以及其他各方面的依据,不同的产品结构决定了不同的商业行为模式。

2、选题策划的原则?

选题策划既要增强政治意识,又要遵循市场规律。

(一)选题的策划需要服从、服务于出版工作全局

选题的策划应避免短期行为,力戒“跑马书”、“泡沫畅销书”的“出炉”。

应当抓住有生命力的“畅销书”、“长效书”,而这些恰恰是在日趋激烈的

市场竞争中,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拳头产品”和品牌。

(二)选题的策划需要从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出发

选题策划及出版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过程,所以策划图书,不能一味迎合某些人的猎奇心理,或片面追求轰动效应。一个健康社会所需要的图书,应当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双效益图书。

(三)选题的策划需要大胆引入市场观念

如今,中国图书市场已完成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房市场的转变,作为图书生产方的出版社,必须按照图书市场的消费取向和那些潜在的读者口味来确定自身的市场定位,随时参考社会投资回报率的变动情况,保持灵活的调整空间,从政策导向和市场导向的结合点上确定选题,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出版物。

3、选题策划的环节?

(一)信息准备

精神劳动是生产观念形态、思想体系的劳动,是在看不见、摸不着的思维活动中进行的。表面上看,选题似乎是灵机一动的产物,实际上却是长期思考到的结果。一条经验的推广,一次活动的展开,都可能蕴藏着丰富的选题资源,关键是靠编辑的去发现。

(二)选题构思

编辑最初捕捉到的信息,也许就是一个念头,一点触动,一种感觉。进入构思阶段,便要对选题的价值重新进行确认,并对实施细节逐一落实,从而使选题从模糊到清晰、从简单到复杂、从粗糙到精细。

编辑必须通过构思,形成尽可能周密、详尽的方案,这是因为编辑不仅要用它来明确自己的思路,还要用它来统一编辑群体的思想,并直接影响作者的写作。

(三)选题论证

选题论证是保证选题质量的重要环节。选题不仅要经编辑个人论证,还要通过一定的程序交由集体论证。作为出版单位,对选题的论证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

1.价值判断。2,市场判断。3,可行性判断。

(四)选题优化

选题经过优化后,选题策划工作并没有结束,还有一个不断优化的问题。所

谓优化,一方面是使选题的清晰度进一步提高,可操作性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是要根据图书市场的变化,适时地对选题的内容和角度进行调整。

4、如何从“填补空白”中找创意?

攻“盲点”,出精品。现实世界的复杂和多样,并不能完全被已有的作品所反映,因人而异的出版行为也留下了许多的“难点”和“盲点”。这就是使出版物的“填补空白”成为可能,出版资源的新发现往往会产生一批“填补空白”的精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科学技术史》丛书便是一个很好地例证。越是在交通不便的地方,国家特色,地区特色和民族特色越显著,长期以来,有关少数民族科学技术史是的研究是零星的,肤浅的,而相关出版物更是几乎出于空白状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经过多年的努力,推出了这一套丛书,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5、如何从“政策导向”中找创意?

这类书多为现实服务,有很强的时代性,在现实中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图书是特殊的产品,其特殊性之一即在于它具有政治导向性。精品图书其内容应该符合当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要求,弘扬时代主旋律。针对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各个领域的重大问题,进行精心的调查、策划、设计,下足功夫,就能够生产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例如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组织编纂了《当代中华科学英才》丛书,这套丛书既是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好教材,又是我国科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套丛书获得了首届“五个一工程”奖。

6、如何从“高层作者”中找创意?

高层次的作者有的是某一领域的权威,有的是某项重大成果的研究者,他们自然就成为出版社争夺的对象。因此,能争取到高层次的作者,将其掌握的出版资源挖掘出来,许多东西即会成为精品。如由著名医学家吴阶平教授主编并有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泌尿外科》一书,就是一例。出版后深受读者欢迎,多次重印。

7、组稿应作哪些准备?

组稿要取得预期的效果,一定要如毛泽东所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在选题策划阶段,编辑其实已为组稿在做准备,但仅停留在这一阶段是不够的,组稿工作仍有特定的要求。

(一)收集作者资料

编辑经常面临的问题是:有了题目,却找不到作者;或者虽有作者却不是

理想人选,又提不出更换方案,结果导致鱼的选题流产,有的选题是一

流设计却做出了三流产品。为此,编辑只有随时注意收集作者资料,建

立作者档案,方可避免这种尴尬。

要建立一份有实用价值的作者档案,需要的不仅是耐心和细致,还要有敏

锐和热情。编辑要做有心人,无论是读书看报,开会访友,只要发现有

价值的线索,随时都要记录在案。另外,既要关注名家、专家的动态,

更要注意无名望但又潜力的新人,也许他们正是未来选题的最合适的作

者。一个编辑有没有丰富的作者资源,是他能不能完成组稿任务的前提

条件。

(二)制订组稿方案

组稿是出版单位的意见大事。如果选题存在问题,还可以修订、调整甚至撤销,而一旦完成组稿,作者开始写作,就没有太多回旋的余地。所以,在组稿之前,一定要认真研究,制定具体方案。

(三)专业准备

编辑工作虽有专业分工,但总是比自己所学的专业面要宽很多,不是所有的选题都是自己所精通的。因此,有些选题的专业内容自己可能还不十分熟悉,这就需要作些专业上的准备。这些对做好既定选题的组稿工作是很有用的。

(四)研究选题的具体要求

编辑对选题的认识如何与组稿能否成功有着很大的关系。所谓组稿工作,其实就是把作者的写作纳入到出版轨迹中来。只要选题本身有吸引力,编辑又能把这种吸引力展示出来,作者一般是会接受的。编辑能否做到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选题的理解程度,所以在组稿前深入研究选题是十分必要的。

8组稿有哪些方式?怎样进行?

(一)个别约稿

这是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组稿的方式。编辑可以采用信函、电话、传真、电子邮箱等各种通讯手段,和作者取得联系,提出约稿要求;也可以在征得作者同意后,选择适当的时机登门拜访。在交往过程中,编辑要真诚、坦率,要尊重作者,体谅作者,不能凌驾于作者之上。具体做法可视稿件的重要程度以及编辑与作者的交往程度而定。如果编辑和作者只是初次交往,那还是要持比较郑重的态度,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二)社会征稿

这是指出版单位为获取稿源,通过一定媒体或其他传播手段,向社会公开征集稿件。征稿一般要登征稿启事。征稿启事的内容要点是:(1)征文对象;(2)征文内容;(3)征文体裁;(4)文稿字数;(5)截稿日期;(6)稿酬标准;(7)交稿方式。采用社会征稿方式,不外两个原因:一是组稿的对象人数众多,分布广泛,而一时又无法确定具体人选;一是把这种组稿方式视为一种宣传手段,希望以此提高出版单位的知名度。

(三)群体集稿

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组稿方式,出版单位通过有效的组织工作约请一批有实力的作者,采用聚会等活动的形式,把写作任务布置下去。比如举办“笔会”,请作者集中到一个地方,一边参观游览,一边完成短期写作计划,

或者是组织考察活动。编辑在组稿过程中要注意和作者共同研讨,统一思想,统一编撰要求,以保证全书主题鲜明、结构完整、风格统一。

9.组稿来源有哪几种形式?应如何对待?

(一)自投

作者把承载自己精神劳动成果的稿件,按照本人对出版部门的了解和判断,投寄给有关出版单位,既表示希望自己的作品公开发表,也表示愿将对该作品的出版权授予相应的出版单位,这是作者对出版单位的支持和信任。出版单位应十分重视来稿,要认真登记并及时进行处理,这是对作者劳动的尊重,也是为自己

的工作创造条件。

(二)推荐

引进是指由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出面,把作者的稿件转交给出版单位,其用意与作者自投是一样的。推荐来的稿件,与作者的自发来稿一样,同为出版单位的重要稿源。推荐者一般都与出版单位有某种联系,或者与其中的某些人比较熟悉,因而编辑对推荐稿予以足够的关注,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论是自投稿还是推荐稿,包括上级领导部门交来的稿件,出版单位都应坚持统一的审稿原则和用稿标准。这是编辑应该遵守的工作纪律和职业道德。(三)引进

引进是指通过版权贸易或者出版交流而获得稿源。随着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国出版界和国际出版界建立了广泛联系,版权贸易日益增多。而出版交流是有关双方交换使用的出版权、翻译权等,是一种不以金钱而以相应权利作为交易条件的“贸易”,故实际上也可视为“版权贸易”。目前,通过版权贸易而进行的书稿引进,已经成为出版单位的一项日常工作。(四)组织

这是出版单位根据自己制定的选题计划,经过物色、联系作者而获得稿源。

它是选题计划得以实施的重要手段,也是图书质量得以保证的有力措施。

组织的稿件有着充分的准备和明确的目的,经过了解而选择的作者有着较强的写作能量力,因此组织的稿件一般都能达到出版要求,成功的把握较大。

三、论述

1、组稿的原则有哪些,如何做好?

(一)沟通

沟通在组稿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组稿的过程是个沟通的过程。通过沟通,编辑和作者由陌生到熟悉,由相识到相知,不仅有智慧的交流,还有情感的交流,这样才能进入良好的合作境界。要和作者沟通,就必须进入作者的境界。沟通的第一步,是了解作者,熟悉作者。否则,贸然闯上门去,非但说不上沟通,甚至会出现尴尬的局面。

(二)催化

编辑组稿,应该发挥催化、激励的作用。一般来说,作者有三种情况:一是已接受别人的约稿,正在写作的过程中,或者有了写作计划,还没有决定交哪一家出版单位;二是感觉到有了写作的冲动,有了些初步的打算,知识还在瞻前顾后,没有最后下定决心;三是暂时还不想写什么。编辑应该是催化剂,无论面对哪一种情况,都应该通过组稿使之有积极的结果。

(三)参谋

写作是以作者为主体进行的,编辑应尊重作者的选择,不能强人所难。但作者也会出现“当局者迷”的情况,何况,有些选题是编辑提出的,编辑同样经过深思熟虑,能提出很有参考价值的意见。为此,编辑在组稿过程中,要充分发挥

参谋的作用,帮助作者完善写作计划,坚定写作信心,选择最佳写作方案。

(四)服务

编辑工作既需要创造精神,又需要服务意识。审读加工阶段,要在作者原稿上花费大量心思,这是编辑的本职工作,自不必说;组稿阶段,同样要在思想、智慧交流的同时,辅以真诚、热情的服务。比如,作者接受约稿后,编辑要就写作要求向作者做详细解释;作者开始构思,编辑要陪作者同步思考;作者交出提纲,编辑要开座谈会征求意见;作者缺少资料,编辑要跑图书馆,等等,甚至还包括日常生活方面的照顾。

2、组稿应怎样选择作者,主要方法有哪些?

选择合适的作者,是组稿的基本要求,也是决定书刊质量的关键。因此,选择作者要十分慎重。

①要选择有一定学识水平、写作水平的作者,即选择的作者应具有完

成该选题任务的学识水平和写作能力。特别是重点书稿和文稿的作

者,应尽量选择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并有一定写作经验的作者,

以保证稿件的质量。

②要根据不同类型出版物的选题,选择有不同专长的作者。

③要选择既有写作能力,又有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写作任务的作者。选

择作者时,必须全面衡量和考虑作者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条件。

④要重视选择青年作者。青年作者精力充沛、思想敏锐,接受新思想、

新观念、新科学较快,富有创新意识,从长远看,他们是一支有潜

力、有前途的写作力量,应注意培养锻炼他们。

选择作者的主要方法:

(1)从平时收集的资料中选择合适的作者;

(2)从已有的出版物中选择合适的作者,这些出版物包括著作、文献索引、图书评价资料等;

(3)从专业会议或其他社会活动中发现、物色作者,包括报刊、广播、电视中的有关报道;

(4)通过其他渠道,诸如同学、同事、朋友等。可以通过熟人介绍,也可以通过各有关单位或组织了解,或通过信息咨询机构和文化经纪人介

绍,甚至可以通过社会公开征稿的形式发现、物色作者。

3、审稿有哪些方法?

书稿的类型很多,不同书稿的主题、内容、结构、形式、性质也各不相同。对于不同类型的书稿,审稿的方法也不会完全相同。总的说来有以下几个方法:通读、比较、分析、综合。

(一)通读

无论是组织的书稿还是自投稿,初审者首先都必须对书稿进行通读。通读是了解书稿全部内容的唯一途径。一般情况下,至少要通读两次。第一次是略读,这可以帮助初审者基本了解书稿的内容和特点,对于书稿的总体质量和已经达到的水平也有一个大致的印象,从而帮助审稿者对于以后的审稿计划的实施做到心中有数,有所安排。如果认为书稿基本上可取或认为经过一定的修改加工以后能够达到出版的水平,就要作第二次的精读。精读是为了验

证自己在略读中对于书稿的了解是否到位,同时对于在略读中产生的疑问作进一步的探究解决。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可以有再一次的精读或者是对于重点、疑点部分的抽读,以便使以后的审稿判断有更扎实的依据。

(二)比较

比较是编辑在审稿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就一般情况而言,审读者对于被审书稿所属的专业应有一定程度的熟悉,因此在审稿过程中对书稿所引用的材料、理论和阐述的观点,都可以用审稿者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来进行比较,也可以用已经出版的同类著作、辞典或资料汇编等工具书所提供的材料、理论、观点与之进行比较。这样,可以具体了解书稿是否有创新与特色,是否在某方面超过已出版的作品,甚至还可以对诸如剽窃之类的侵权行为有所觉察。比较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去伪存真,同时还可以帮助审稿者对于书稿材料与观点的新旧,作者视野的宽窄与见解的优劣以及其他书稿质量的高低与价值的大小的问题有一个基本的判断。

(三)分析

经过阅读和比较之后,审稿者对书稿的基本情况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在这样的基础上对书稿进行全面的分析。分析的主要内容,一是把握书稿的本质与主流,看其是否与选题策划相契合,是否达到了选题策划的要求;二是看其主旨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切题,立论是否正确,材料是否可靠,表述是否通畅,体例是否统一,文字是否通顺,等等。

(四)综合

所谓综合,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书稿本身进行全方位考察,即依据审稿的标准判断其是否达到出版的质量要求,对书稿在内容、体系、结构、形式、文字等方面的优缺点有一个总览性的概括;二是对书稿是否符合本出版社的出版要求和出版风格,是否可以归入本社现有的额品种板块之中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判断,如果回答是肯定的,但书稿距以上要求尚有差距的话,应对下一步的审稿、加工以及如何整合有所考虑;三是如果书稿出版,按照书稿的内容应该有什么样的适应市场的营销、宣传手段,以及概述在当时市场条件下应该可能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均应有所思考和估计。

4、如何理解图书品味与读者要求的契合?

5、图书出版与大众文化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6、编辑应如何把握图书选题和市场动向问题?

7、策划一个选题(具体书名)。写出出版价值、内容简介、特色分析、读者定位。

谈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应必备的知识结构

谈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应必备的知识结构作为北京印刷学院编辑出版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在这学期我学习了王彦祥老师的《出版技能讲座》,通过聆听几位专业人士对出版现象的讲解,我在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学习上也有了自己一定的认识,对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应必备的知识结构也有了自己一定的了解。 首先,我觉得我们应该掌握编辑出版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学好出版学理论能规范我们对出版专业的认识,理论知识以思维逻辑和概念框架的形式向我们传达着出版学的历史发展规律,从而让我们更好的去把握、描述和解释编辑出版中出现的现象。通过学习理论,我们能够拥有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而规范我们的出版实践活动。 其次掌握专业出版软件也是一名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所应必备的技能。在大三上半年,我们接触了indesign、pagemaker、dreamweaver、photoshop和方正飞翔等出版软件。我深刻认识到了网络科技对于编辑出版学的积极推动作用。“鼠标”大大的方便了编辑者的出版校对工作。通过各种相关软件,我们能有效的对版面进行设计,对图片进行美化加工处理,对文章能够实施快捷准确的校对。总之,我觉得精通这些相关软件能大大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我们有义务也有必要加强自身对这些软件的学习。例如在大三的小学期,我们有设计模拟书的作业,通过indesign软件我们学会了排版,懂了了如何图文搭配,大致了解了一下出书的基本流程。我们可以知道新技术的应用为编辑扮演好自身角色提供了各种先进手段,同时,新技术成为编辑角色转变的推动力,技术创新带来的新领域要求广大编辑更加注重科学技术的伟大力量。 扎实的语言文化功底也是一个编辑出版专业学生所必备的技能。在处理作者稿件的过程中,如果一个编辑没有一定的文字功底,那我们很难想象他能够较好的处理作者的作品。只有编辑自身的文化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他才能够用理性的眼光去审读作者的作品,对稿件进行审核加工,使之能够达到编辑出版的要求。但是,我们也必须认清编辑和作者的关系。并不是所谓的能写好文章就能当一个好编辑,作者在感性思维和语言驾驭上可能有自己的特色,他们有自己的写作风格。因此,我们必须熟练运用出版知识,用理性的思维对稿件进行处理加工。 编辑出版学不是一门空洞的学问,它需要编辑涉猎多学科的知识。我们不仅

出版基础知识点

出版定义: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以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作品是出版的前提,编辑、复制是手段,向公众发行是目的。 出版活动包括:编辑,是指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活动,它是作品复制和发行的前提。复制,是指以各种方式根据作品内容制成一份或多份与其内容信息相同的物质产品的活动。发行,是指出版单位通过商品交换将出版物传递给消费者的活动。编辑、复制、发行是构成出版活动的三要素。 电子出版定义:电子出版可以定义为,在整个出版过程中,从编辑、制作到发行,所有信息都以统一的二进制代码的数字化形式存储于磁、光、电等介质中,信息的处理与传递借助计算机或类似的设备来进行的一种出版形式。 曾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在图书、期刊生产过程中的计算机排版技术,这实际上是指出版物生产过程中手段的计算机化,出版的最终产品仍以纸张为载体;二是指不仅生产技术采用电子技术手段,而且最终产品也是电子形式的出版物;三是指以电子形式传递出版信息,尤其是通过互联网传播信息,即所谓的无纸出版。 发展历程:电子出版是计算机技术与出版活动相结合的产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的计算机化。美国《化学题录》磁带版是世界上最早的电子出版物。1977年英语中首次出现“ ”这个用语,当时主要指把电子计算机技术用于出版物的印前编辑工作,还不是指出版全过程数字化。

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国家,电子出版曾指印刷前工艺的电子化,表示这种含义的“电子出版系统”在国外通常称为“ ”(桌面出版系统,简称)。20世纪80年代中期,只读光盘()问世。到了20世纪末,随着互联网的的普及,新兴的网络出版()成为电子出版的主流。 中国电子出版:1991年5月我国第一种数字出版物《国共两党关系通史》(磁盘载体)发行。1992年年底第一种多媒体数字出版光盘《邮票上的中国》发行。1993年1月第一种数据库光盘《中国企业、公司及产品数据库》开始发行,到1993年年底共出版了12种只读光盘数字出版物。互联网是美国率先发展的。世界上第一家网络报纸是1987年成立于美国的《圣何塞信使报》。世界上第一份中文网络报刊——《华夏文摘》于1991年4月在美国创刊。我国内地出现的第一份网络报刊——《神州学人》创刊于1995年1月,由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主办,通过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向全球发行,主要是为出国留学人员服务。 数字出版的特征:传播与更新速度快,信息储存密度高、信息量巨大,所占物理空间却很小,全球性和跨文化性,检索便捷,多媒体,超文本和超媒体,互动性,低成本、高效益,实现无纸化出版、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做到绿色环保 数字出版类型:网络出版、电子书、手机出版。 博客出版的优势:自主化、草根化、感性化。博客存在很大局限性,无法替代传统主流媒体。主要体现在:博客仍然需要传统主流媒体、

2017年编辑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报名条件

2017年编辑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报名条件 2017年出版专业资格考试报名条件暂未公布,汇智助成教育根据以往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报名条件,考生可参看2016年出版专业资格考试报名条件: (一)报名参加的人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各项法律,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宣传出版工作的方针、政策,热爱出版工作,恪守职业道德。 (二)报名参加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上述(一)的报考条件外,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 2、在2001年8月7日前,已受聘担任技术设计员或三级校对专业技术职务。 3、根据人事部办公厅《关于部分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安排和考试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人厅发〔2004〕45号)文件精神,应届毕业生参加本年度初级资格考试的,在报名时,对尚未获得学历证书的应届毕业生,可持能够证明其在考试年度毕业的有效证件(如学生证等)和学校出具的应届毕业证明,到指定报名点办理报名手续。 (三)报名参加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上述(一)的报考条件外,还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出版专业工作满5年。 2、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出版专业工作满4年。 3、取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出版专业工作满2年。 4、取得硕士学位,从事出版专业工作满1年。 5、取得博士学位。 6、2001年8月7日前,按国家统一规定已受聘担任助理编辑、助理技术编辑、二级校对专业技术职务满4年。 7、2001年8月7日前,受聘担任非出版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从事出版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满1年。 (四)2001年8月7日前,按国家统一规定已受聘担任出版专业初级或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只参加相应级别《》一个科目的考试,考试合格者即可取得出版专业相应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 (五)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申请参加考试: 1、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违犯出版法规受到严厉惩处。 3、有刑事犯罪记录。 (六)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吊销其专业技术资格,由发证机关收回其职业资格证书,2年内不得再参加考试:

2020编辑出版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

2020编辑出版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 表 “编辑学”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引起注意的新兴学科,目前还不成熟,但社会对编辑人才的需求量已经越来越大,表明了它的发展势头是好的。编辑出版学更偏重文科(科技编辑专业除外),要求有扎实的文字、语言功底以及编辑数字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一起来了解一下编辑出版学专业大学排名吧! 编辑出版学专业 排名 高校名称 开此专业学校数 1武汉大学542中国传媒大学543四川大学544北京印刷学院545浙江大学546北京大学547华东师范大学548南京大学549陕西师范大学5410安徽大学5411上海理工大学5412合肥师范学院5413武汉理工大学5414上海师范大学5415湖南师范大学5416河北大学5417河南大学5418南开大学5419浙江工商大学5420济南大学54 本科教育 本科生教育应按"大出版"观念宽口径地培养复合型人才。随着通识教育、宽口径教育成为世界大学教育的潮流,中国教育部对高等教育的改革精神是要求压缩专业,强化素质教育、通才教

育。根据教育部的精神,中国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首先应进行专业整合,对分得太细的本科专业如编辑专业、出版管理专业、印刷专业、图书发行专业等,按照教育部1998年公布的《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中规定的"编辑出版学"专业进行整合,以便明确教学重心,培养出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其次是明确培养目标,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经济形势不断变化以及WTO规则框架下,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符合出版物编印发一体化的宽口径要求,注重培养系统掌握编辑出版理论知识与业务技能,具备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精神,能从事编辑、出版、发行业务与管理工作以及教学与科研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研究生教育 硕士学位在中国学位体系中是一级独立学位。华中师范大学早在2000年就在文学院设立编辑出版学方向招收研究生,现在则在新闻传播学院的传播学(编辑出版学)硕士点招生。在设有编辑出版学专业的高校中,北京印刷学院出版系和河南大学文学院招收的是传播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编辑、出版、发行,学生毕业后的学位是传播学硕士学位;武汉大学出版科学系招收的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也是编辑、出版、发行,但授予的学位却是管理学硕士学位。其他高校招收的硕士研究生因其专业挂靠的学科不同而被授予不同的学位。这种状况在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的

2020年中国传媒大学考研441出版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初试科目《出版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及要求 本科目主要考查编辑出版学及相关理论。要求考生能了解出版的历史发展,尤其是近现代以来出版业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历史轨迹,理解出版传播的核心知识体系和基础理论,具有运用编辑出版理论和方法来观察、解释出版业转型的社会关联、进而从事出版产业实践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编辑出版史、书籍史、阅读史、编辑出版理论、编辑出版流程与实务、出版经营管理、数字出版、出版政策与法规等方面的内容。 本科目总分为150分。 二、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编辑出版史 1.版本学 2.中国古代书业史 3.古代复制技术与重要印刷品 4.出版相关著作与典籍 5.出版人物 6.重要出版与印刷机构 7.出版管理与重大事件 8.书籍装帧 9.中外出版交流 第二部分:书籍史、阅读史 1.印刷术的影响 2.书籍的物质形态 3.文本、读者、作者、阐释理论 4.阅读模式与阅读变革 第三部分:编辑出版理论 1.出版方针与原则 2.出版属性 3.出版思想 4.出版规制

5.出版传播 6.出版教育 第四部分:编辑出版流程与实务 1.书刊基本结构 2.选题策划与报批 3.审稿、校对、编辑加工 4.定价与成本控制、发稿、装帧设计 5.出版营销 6.版权贸易 7.重要国际书展 8.读者服务 第五部分:出版经营管理 1.出版质量 2.营销管理 3.成本管理 4.品牌管理 5.文化管理 6.战略管理 第六部分:数字出版 1.数字出版基本概念 2.数字出版类型与平台 3.数字出版流程 4.大数据与数字出版 5.国外数字出版进展 6.数字出版管理 第七部分:出版政策与法规 1.著作权基础知识与案例解析 2.信息网络传播权 3.重要国际出版条约与国际出版组织 4.出版管理机构 5.出版行业组织

中国传媒大学2018年编辑出版学专业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2018年编辑出版学专业介绍 1.编辑出版理论方向 本方向是编辑出版专业的核心研究领域之一,着重研究编辑出版的基础理论和前沿发展态势,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的新闻出版政策理论水平、深厚的编辑出版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级理论型人才。 本方向综合现代新闻传播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媒介编辑业务的理论、实践以及发展趋势,研究媒介出版业务的理论、实践及其发展趋势,探索媒介编辑出版业务各个环节的发展特点及一般规律。相关学科为哲学、文化学、历史学、新闻学、传播学等。为了强化理论研究密切联系实践,要求每位学生至少要参加两个学期的专业实习,全面了解出版流程和出版的各个环节。 本方向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出版政策理论水平,具有扎实的编辑出版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研究能力,了解国内外出版业最新态势,并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毕业后可进入报刊社、出版社、广播电视台以及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从事相关工作。 本方向师资队伍雄厚,并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第二导师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每位学生入校后均配备一名第二导师,均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业界专家。除开设编辑出版理论、编辑出版史、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出版政策与法规等专业基础课程外,还开设了出版前沿问题研究、编辑出版流程、媒介经营与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 本方向鼓励新闻、传播、法律、社会学等非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跨专业报考。 2.出版经营与管理方向 本方向是编辑出版专业的新兴热点研究领域。进入后改制时代,我国出版业在面临大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出版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需走出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成为新型的现代企业,出版企业的经营与管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理论工作者和经营管理者们的高度重视。本方向旨在为出版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并具有一定创造才能的高级出版经营与管理人才。 本方向重点研究现代出版业经营与管理的特点和规律,探讨出版业管理创新、经营创新的先进经验,探索出版业经营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中国出版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并且强调理论研究要密切联系实际,要求每位学生至少参加两个学期的专业实习,全面了解出版流程和出版的各个环节。

编辑出版专业个人求职简历

编辑出版专业个人求职简历 编辑出版专业个人求职简历 姓名:严xx性别:女学历:本科工作年龄:0年出生年月:1996-3民族:汉族籍贯:xxxx登记时间:2018/2/230:54:27 最高学历:本科毕业学校:xxxx外国语学院所学专业:编辑出版掌握外语:英语政治面貌:共青团员登记时间:2018/2/230:54:27 教育经历: 2014年09月至2018年06月xxxx外国语学院编辑出版专业 工作年龄:0年 能力与专长: 学过Photoshop、InDesign、Preiere、Dreaweaver等软件 工作经历: 无 个人简介: 我是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个性活泼开朗,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因为编辑出版这个专业以及自己的爱好,在校我

学习了诸多软件,例如Photoshop、InDesign、aftereffects、Dreaweaver等等。希望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把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当中去。 希望工作类型壹:办公室文员/电脑打字员 希望工资待遇:3000-5000元希望工作类型:全职希望工作地点:xx镇意向提交时间:2019/3/16 其它工作要求: 工作地点鳌江 我的自荐书: 我在校学过Photoshop、InDesign、Preiere、Dreaweaver 等软件 希望工作类型贰:美术/平面设计 希望工资待遇:3000-5000元希望工作类型:全职希望工作地点:xx镇意向提交时间:2019/3/16 其它工作要求: 工作地点鳌江 我的自荐书: 我在校学过Photoshop、InDesign、Preiere、Dreaweaver 等软件 希望工作类型叁:编辑/记者/采编 希望工资待遇:3000-5000元希望工作类型:全职希望

编辑出版学职业生涯规划书

职业生涯规划书 院系:人文与艺术学院 班级:14编辑出版学 姓名:曹嵩 学号:2014103363 一序言 伟大领袖毛泽东曾说过: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进入大学已经接近一年的时间了,在大学校园中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并且在学习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的同时,我也注意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同时积极关注行业资讯,为将来的工作就业做好准备。通过一段时间来自己的了解和与老师们的交流,我渐渐的对于本专业的就业和求职方向有了一定的了解。 然而由于没有完整科学的分析和计划,我对于自己未来职业的认知仍然知识停留在表层。只知道将来或许会从事哪一方面的职业,会有哪些性质的工作。并没有深入的去了解具体要从事什么职业,要掌握哪些具体的技和专业知识外的综合技能。 通过本学期所学习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一门课程,我学习带了如何运用科学的方式来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进行分析和规划。对于求职和就业有了更多的了解。经过课堂学习和课后的认知,我对自己的职业兴趣和目前的就业环境进行了分析,再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后,我制定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看似遥远实则很快将会到来的职业生涯提前计划准备,为自己毕业后顺利的找到自己满意合适的工作铺好道路。 二认识自我-展现自我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中,家庭条件一般。虽然生活在尽管不富裕却很和睦的大家庭里,但我一直感觉被家里人的爱包围下很幸福的长大的。对于父母的辛苦我一直身怀愧疚和感激的,他们是我好好学习的资本和无限动力,想要学有所成让他们以我为豪,好好工作给他们安逸的生活。 家庭从小就给了我文化熏陶,很小的时候家人就开始培养我阅读的习惯,鼓励我广泛的读书,我也逐渐的开始喜欢读书这件事情,对于阅读充满了兴趣。 由于从小开始对于阅读的喜爱,我在之后的学习生涯中,始终偏爱文科类的学科,在高中时也选择了文科作为将来的学习方向。平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非常关注当下的畅销书和流行文化,对于文化行业始终保持着关注和热情。 高中时我选择了就读文史类学科,但忙于高中学习且受到当时的限制所以并没有针对具体的专业进行准备,但因为平时喜欢看小说和各类文学作品,广泛的阅读让我认知了很多的事物,所以我已经决定要从事文化传媒行业,理想将来的职业有作家,编辑,记者等等典型的文科职业。 高考后我经过报考这一阶段,对于专业的划分和学习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在综合考量后我最终选择了就读编辑出版学这一专业。我选择这一门专业最初基本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而做出的选择,并没有很多的考虑自己和行业的状况。现在当我通过科学的分析方法对自我进行了仔细分析。 自我分析 1、性格方面:我的性格虽然谈不上外向活泼,也算乐观开朗。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从容的和陌生人进行交流,虽然并不能很快的与人打成一片,但是却能做到良好的沟通。虽然平

编辑出版学专业个人简历模板原创

……………………….…………………………………………………………………………………姓名:杜宗飞专业:编辑出版学专业 院校:浙江大学学历:本科……………………….…………………………………………………………………………………手机:×××E – mail:×××地址:浙江大学

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今天我怀着对人生事业的追求,怀着激动的心情向您毛遂自荐,希望您在百忙之中给予我片刻的关注。 我是编辑出版学专业的2014届毕业生。大学四年的熏陶,让我形成了严谨求学的态度、稳重踏实的作风;同时激烈的竞争让我敢于不断挑战自己,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 在大学四年里,我积极参加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科相关的竞赛,并获得过多次奖项。在各占学科竞赛中我养成了求真务实、努力拼搏的精神,并在实践中,加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在大学就读期间,刻苦进取,兢兢业业,每个学期成绩能名列前茅。特别是在编辑出版学专业必修课都力求达到90分以上。在平时,自学一些关于本专业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工作上,我担任编辑出版学01班班级班长、学习委员、协会部长等职务,从中锻炼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 我的座右铭是“我相信执着不一定能感动上苍,但坚持一定能创出奇迹”!求学的艰辛磨砺出我坚韧的品质,不断的努力造就我扎实的知识,传统的熏陶塑造我朴实的作风,青春的朝气赋予我满怀的激情。手捧菲薄求职之书,心怀自信诚挚之念,期待贵单位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倍加珍惜。 下页是我的个人履历表,期待面谈。希望贵单位能够接纳我,让我有机会成为你们大家庭当中的一员,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为贵单位发挥应有的水平与才能。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2014年11月12日 唯图设计因为专业,所 以精美。为您的求职锦上添花,Word 版欢迎 下载。

编辑出版学考研攻略

从考研的方向选择而言,主要分为专业方向(编辑出版学方向)、非专业方向的两类。非专业方向的主要有:传播学、新闻学、文学等相关学科。如省内高校中,武大属于编辑出版专业方向,武汉理工大学、华科大属于传播学方向,华师大属于新闻学方向。下面结合我所了解的情况,主要谈下编辑出版学方向的学科特点和备考事项。 一、编辑出版学考研学科特点 1、新 编辑出版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从历年考研情况来看,由于一般考生不太熟悉该专业,不知道或不轻易选择报考该专业,这就为本专业学生报考提供了竞争优势。而文学、新闻、外语等老牌专业,每年的报考人满为患,竞争激烈。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事实上,现在每年非该专业学生报考会占较大的比例。这说明非专业考生越来越认同和选择编辑出版学专业,尽管未进行专业课知识学习,还是大胆跨专业报考。因此,专业学生考研的竞争对手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态势。 2、高 首先,编辑出版考研的报考学校层次较高,如省内的武大、华科、武汉理工大等重点大学,省外也是以名牌大学为主,如北大、清华、复旦和南开等高校。 其次,每年考研考生的总分高(指考生第一名得分高)。比较而言,中文、新闻专业的考研分数高,且密集度大,而编辑出版学考研总分高,有时还会超过前面几个专业,而密集度小。也就是高分和低分差距大,两极分化。这要求考生要有精益求精的态度,力争考得高分。结合05级编辑出版学考研情况来看,有一个考取武汉理工大学的同学总分比较高,排名第7,且被公费录取。而其它有几个同学的考研初试成绩过了国家线,也参加了复试,但未被录取,主要原因是总分不高,其初试总分排名名次刚上线,在复试惨被淘汰。 最后,研究生学习完成后可继续向博士和博士后的方向发展,毕业后多会进入高校、大出版机构等单位高就。 3、专 编辑出版学作为一门专业,有其自身的学科属性。首先,各课程基础理论和概念要比较准确的理解和掌握,要把握专业学科的特点。 其次,要将专业知识与出版业发展、改革实践联系起来。考研专业课是获取高分的决定条件,专业课试题比较重视理论知识在出版业实际中的应用,学习与备考则要有的放矢,时刻关注出版业现实问题。 最后,要能够全面、思辨性的分析问题。从去年的考研情况看,图书营销学课试题中出现了一些分析类题目,也称之活题,其特点是考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性、探索性的思考出版业的具体问题,这需要在学习中反复练习,不断尝试,养成创造性、多维度看问题的学

新闻编辑学复习整理(终极版)

第一章 1、报纸编辑部 负责报纸编辑出版工作的组织机构就是报纸编辑部,报纸编辑部的最高领导人是总编辑,最高领导机构是编委会。 2、“编前会”制度 “编前会”,就是在每期报纸组版之前,由报社的值班总编辑、编委或总编室主任主持、各专业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版面协调会。各版主编在编前会上汇报第二天版面编排的设想和稿件情况,各部门沟通情况,对版面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安排解决,对近期的重要报道选题进行落实和部署。 3、新闻编辑工作特色 (1)新闻传播活动的“总设计”与“总指挥”①新闻编辑是编辑方针的制定者,是媒介新闻产品形象的设计师②新闻编辑是每一阶段新闻报道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③新闻编辑是记者从事采访写作的指挥员和参谋 (2)对新闻传播活动的“集大成”和“总把关” (3)对新闻素材的“再认识”和“再创作” (4)公共论坛的“主持人”与新闻话题的“引导者” 4、报纸编辑的能力结构 a.信息能力:善于处理信息和获取信息;社会信息行业信息受众信息媒介内部信息 b.鉴别能力:迅速准确的判断新闻事实报道价值的能力 c.整合能力 d.创造能力:突破传统思维、创新编辑业务的能力 e.组织于沟通能力:组织新闻人才以及与记者、专家、社会公众等各方面人员进行沟通的能力。 f.写作能力 g.现代化技术与工具运用的能力。 第二章 1、媒介的功能定位与受众定位 媒介的受众定位,实际就是要发现那些信息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从而为某种媒介产品创造出市场需求的受众群体,以便针对这种需求进行产品决策。 媒介的功能定位,首先要以受众需求为基础,其次,媒介功能定位还以媒介主办者的主观愿望为基础,即媒介主办者投资办报(台)的目的何在,也决定了媒介的功能定位。 媒介的受众定位与功能定位互相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功能定位是在受众定位的基础上,考察受众的信息需求,结合媒介主办者对媒介的角色期待而确定的,它最终是受众的客观需求与媒介主办者的主观愿望相结合的产物。而媒介的受众定位则需要借助于媒介的功能定位才能对媒介产品的设计与生产最终具有指导意义。 2、影响报纸发展的外部直接因素 a.受众:受众的人数、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收入水平,以及受众对媒介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b.媒介的控制者:对媒介有领导权、管理权的组织和个体 c.广告客户:广告客户需求以及广告经营规模 d.传通中介:邮局、发行公司、广告代理公司 e.竞争者:不同类型媒介间和同类媒介之间。 3、媒介编辑方针 媒介编辑方针的内容主要包括:一、媒介的受众对象。受众是编辑工作最终的服务对象,目

中国编辑出版史复习资料

中国编辑出版史 一、名词解释 1,甲骨文:甲骨文又称甲骨卜辞,记录和反映了商朝政治和经济的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文字。殷墟甲骨文是现今所见中国最早的具有完备体系的文字﹐殷墟甲骨刻辞是现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时王记实文辞。 2,杀青:将竹简放在火上将水分烘干,以防蠹朽的工序,在烘烤的过程中,新鲜的竹条上有水分的渗出,类似人的出汗,且颜色由青变黄,故又称汗青。 3,帛书:是指写在缣帛上的书籍,缣帛是丝织品,包括帛,素,缯,缣等,故帛书又称为素书或缣书。 4,藩刻体:指明代各地藩王所刻的书。 5,馆阁制度:在宋代修史时正式形成。宋初,以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为三馆,三馆,秘阁,崇文院统称馆阁,是国家的藏书机构,兼有国家典籍的编校和收藏功能。 6,史馆制度:太宗贞观三年,于中书省置秘书内省,专职撰修五代史。另设史馆于门下省,开我国设馆修史之例。史馆的主要职责是受命编修前代史书和本朝国史典志等,即官修史书。7,史官制度:中国历代均设置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统称史官。在中国历史上,设立史官,记录国家大政和帝王言行是一种由来已久的制度和传统。 8,宋初的四部大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龟》 9,坊刻:指古代书坊的刻书活动,所刻图书称为“坊刻本”。 10,殿本:武英殿刻书始于康熙十九年,所刻大多为皇帝钦点之书,然后通过赏赐,颁行,发卖等多种渠道流通天下,世称殿本。 11,活字印刷术:毕昇总结雕版印刷术的经验,发明出活字印刷术,即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12,陈起:从事编著、出版、卖书和藏书诸业,书铺所刻图书在当时负有盛名,流通古藉数万计。以刻技精湛、字体俊丽、工料上乘,成为坊刻精品,为后世珍重。 二、填空 1,铜器铭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具有历史内容的篇章,又称金文。商代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2,第一部篇幅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明代 3,现存篇幅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清代 4,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 5,内廷四阁:北京紫禁城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沈阳故宫文溯阁 6,唐代的四大类书:欧阳修《艺文类聚》,徐坚《初学记》,白居易《白氏六帖事类集》,虞世南《北堂书钞》 7,历史上第一部有关典章制度的通史:杜佑《通典》 8,现存最早的文学评论专著:《文心雕龙》南朝刘勰 9,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农书:《齐民要术》东魏贾思勰 10,上海为孤岛时期出版的两部书:《资本论》,《鲁迅全集》 11,陆费逵中央书局和商务印书馆教科书印制的竞争,《中华大字典》,《辞海》,《四部备要》 1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图书系统分类目录《七略》,刘向,刘歆父子开创图书六分法体系。13,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书《山海经》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出版基础(中级)复习笔记 第一章出版概论 §1.1 出版活动(P1) 一、“出版”的概念 【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以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古代,人们把出版活动称为“梓行”、“雕印”、“版印”。 最早在我国使用“出版”一词:1833年创办于广州的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的编辑序言。 最早在我国法律文件上使用“出版”一词:1906年清朝政府颁布的《大清印刷物专律》,但却把出版物称为“记载物件”。 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出版法》,但未对“出版”下明确定义。 在我国,给“出版”做出明确的定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在西方,法语和英语中分别在1330年和1450年有了表示“出版”的词语,他们来源于拉丁语publicare。 二、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P3) 出版活动三要素:编辑、复制、发行 如何看待博客出版、微博出版:①具有很强的个体化特征,不具有作为社会化活动的出版的基本属性和功能;②具有一定的出版功能,要引导和规范;③在数字化时代,出版活动对社会文化生活具有广泛影响性,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三、出版活动的前提是作品。出版界所说的“作品”是指可以被编辑、复制和通过某种方式能够发行的作品。一般又称为“稿件”。 四、出版活动的特征:(P4) 1.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 2.不同劳动的有机结合:精神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是一种精神劳动(即编辑),物质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是一种物质生产劳动(即印刷),出版物产品流通阶段的劳动是一种兼有文化传播意义的商业劳动(即发行)。 出版物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同时也是出版物价值的产生过程:一方面物质产品生产阶段的劳动形成出版物的新增的价值;另一方面,又把作者=编辑的精神生产劳动的价值,以及 工具设备和原材料等物化劳动价值转移到出版物中。 发行的目的:①将精神文化内容向社会传播;②通过商品交换实现出版物的价值;③依靠商业劳动,能使凝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实现。 3.意识形态属性 4.经济属性和产业属性:必须在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的同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五、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P6) 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有决定性影响;出版活动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 1.社会的政治状况主导着出版活动的方向。主导作用体现在: ⑴通过对出版从业者思想倾向和政治追求的影响来引导出版活动; ⑵运用行政、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手段规制和引导出版活动。 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 3.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 ⑴社会文化的发展程度和国民的文化素质状况是出版物总体质量水平的决定因素。 ⑵精神生产所需原料只能来自社会。 (二)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 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1)形成舆论导向。(2)深化思想政治教育。(3)促进社会和谐。 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编辑出版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编辑出版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扎实的编辑出版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掌握杂志、图书、网站、电子出版物和报纸的策划、编辑、制作、运营等业务技能;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杂志社、网络公司、出版社、报社、广电媒体、新闻宣传单位和文化企事业单位从事策划、编辑、制作、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编辑出版人才。 二、基本业务规格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及政策,具有为社会、为公众服务的精神,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了解有关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等基本知识,并融会贯通至个人的学业中; 3.具有扎实的编辑出版理论知识基础,掌握编辑学、出版学、杂志学等核心课程所包含的编辑出版核心知识。在杂志、图书和网站的编辑出版方面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擅长于杂志、图书、网站的策划、编辑、制作、印刷与发行业务; 4.了解我国文化出版产业发展的相关方针、政策和出版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熟练掌握纸质出版物和电子媒体的传播技巧; 5.具有较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达到CET-4水平; 6.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达到浙江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一级水平。 三、基准学制四年 四、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编辑出版学 六、专业主干课程 编辑学、中国编辑出版史、全媒体出版、杂志学概论、杂志经营与管理、出版法规与版权贸易、书业经营与管理、数字出版理论与实务。 七、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160学分,其中,普通教育课程31学分,基础教学课程46学分,专业教学课程35学分,公共选修课程11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7学分,素质拓展环节10学分。 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学安排表

编辑出版学专业调研报告

编辑出版学专业调研报告 一、简介 中国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经过二十年来的发展,在学科建设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与人才培养、教材建设与出版科研等方面取得了稳定的发展与长足的进步,为出版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中国各高校设立的编辑出版学专业,侧重点不同,有的侧重于出版发行学,有的侧重于编辑学,有的侧重于编辑出版学,因此,中国的编辑出版学课程体系可分为图书出版发行学型、编辑学型、编辑出版学型三类。 二、课程体系 1、图书出版发行学型 图书出版发行学专业直接产生于图书发行业对专门人才的现实需要。随着书业行业的分工日益细密,印刷工艺、出版技术、营销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知识的迅速更新,都需要具有专门能力的人才支持。 1983年,武汉大学和新华书店总店密切联系和相互合作,由国家教委批准,在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设立了图书发行学专业,专门为新华书店系统培养高层次人才。1987年该专业改名为出版发行学专业,不再局限于为新华书店系统培养人才,培养对象拓宽为出版发行行业培养高层次人才,毕业生多分配到各出版社、出版物发行单位从事营销策划和市场管理等方面的工作。1998年,华中师范大学编辑学研究中心(出版科学研究中心)成立[1],从事编辑出版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在教育部1998年公布《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后,1999年武汉大学进行大规模的院系调整,编辑学专业与出版发行学专业合并,改称编辑出版学专业。但在课程设置和学科体系方面仍强调突出书业企业经营管理的特色,注重学生经营管理能力的培养。在武汉大学设立图书发行学专业后,安徽大学也在图书馆学系设立了图书发行专业(曾经停办,后恢复招生)。 这一类型专业的课程体系,以武汉大学出版科学系编辑出版学专业为代表,其核心课程有出版发行学基础、书业营销学、书业经济学、编辑理论、编辑实务、电子出版概论、书业企业管理学、书业财务管理、书业计算机应用、书业法律基础、图书学、期刊学、出版物市场管理、对外图书贸易、世界书业导论、中国出版史等。 为适应国家文化产业数字信息化的需要,2002年,武汉大学报请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电子与网络出版学专业,培养并输送数字出版方向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挂靠在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招生对象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全日制网络生和部分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系统的编辑出版学理论基础,掌握熟练的电子与网络出版技能,能在书报刊、音像、电子与网络出版发行单位从事出版策划、编辑制作、出版物营销与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核心课程:政治、外语、高等数学、现代汉语与写作、出版学基础、编辑理论与实务、出版物市场营销、读者学、出版企业管理、出版企业财务管理、出版经济学、出版对外贸易、出版法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业外语、国外出版导论、中国出版史、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电子出版导论、电子商务导论、编校软件应用、网络知识产权、操作系统原理、C语言、数据库及其应用、程序设计方法、图象信息处理、多媒体信息合成、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网络资源的组织与利用、网络信息安全、书业计算机应用、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2、编辑学型 编辑学型专业的发展是适应编辑理论与业务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1984年在胡乔木倡导下,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几所高校开始试办编辑学本科专业。此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河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相继招收编辑学专业的本科生、第二学士生或者硕士生。据统计,在教育部1998年公布《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后,虽然有些高校的编辑学专业与出版发行学专业进行了

中传编辑出版学专业各方向介绍

中传编辑出版学专业各方 向介绍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中传编辑出版学专业各方向介绍 编辑出版学专业各方向介绍 编辑出版学(0503Z4) 1. 编辑出版理论方向 本方向是编辑出版专业的核心研究领域之一,着重研究编辑出版的基础理论和前沿发展态势,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的新闻出版政策理论水平、深厚的编辑出版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级理论型人才。 本方向综合现代新闻传播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媒介编辑业务的理论、实践以及发展趋势,研究媒介出版业务的理论、实践及其发展趋势,探索媒介编辑出版业务各个环节的发展特点及一般规律。相关学科为哲学、文化学、历史学、新闻学、传播学等。为了强化理论研究密切联系实践,要求每位学生至少要参加两个学期的专业实习,全面了解出版流程和出版的各个环节。 本方向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出版政策理论水平,具有扎实的编辑出版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研究能力,了解国内外出版业最新态势,并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毕业后可进入报刊社、出版社、广播电视台以及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从事相关工作。 本方向师资队伍雄厚,并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第二导师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每位学生入校后均配备一名第二导师,均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业界专家。除开设编辑出版理论、编辑出版史、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出版政策与法规等专业基础课程外,还开设了出版前沿问题研究、编辑出版流程、媒介经营与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 本方向鼓励新闻、传播、法律、社会学等非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跨专业报考。 2. 出版经营与管理方向 本方向是编辑出版专业的新兴热点研究领域。进入后改制时代,我国出版业在面临大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出版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需走出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成为新型的现代企业,出版企业的经营与管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理论工作者和经营管理者们的高度重视。本方向旨在为出版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并具有一定创造才能的高级出版经营与管理人才。

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试题附答案

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试题附答 案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2016年04月

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造纸术发明以前,在我国使用范围最广、通行时间最长的载体是()。 A.甲骨 B.青铜器 C.竹木简牍 D.缣帛 2.我们现在所能够见到的最早的简牍实物产生于 ()。 A.商代 B.战国时期 C.东汉时期 D.西汉时期 3.在中国造纸术向世界各地传播的历程中,首先传入的国家是 ()。 A.朝鲜 B.越南 C.印度 D.日本 4.活字发明以后,我国用泥、木、金属对活字印刷进行多方的实验,()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铜活字印书。 A.《宋诸臣奏议》 B.《蔡中郎集》 C.《白氏文集》 D.《元氏长庆集》 5.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有确切刻印日期的印刷品是 ()。 A.《妙法莲华经》 B.《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C.《陀罗尼经咒》 D.《金刚经》 6.清朝采用木活字印书规模最大的一次活动是印 ()。 A.《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B.《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C.《康熙字典》 D.《子史精华》 7.政府刻书,又称官刻,是指中央国家机构及地方各级行政文化机构等出资或主办的出版印刷业,始于()时期。 A.五代 B.宋代 C.元代 D.唐代 8.我国的活字印刷术是在宋朝发明的,比德国谷腾堡的同样技术早()。 A.300年 B.400年 C.500年 D.1 000年 9.我国报纸印刷的开端出现在()。 A.明初 B.明末 C.清中期 D.清末 10.书籍形式的变革由线装到精装、平装是在 ()。 A.唐代 B.宋代 C.近代 D.现代

编辑出版史复习资料

一、解释名词: 中国编辑出版史:顾名思义就是编辑出版工作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中国编辑出版史是一门以中国编辑出版事业产生、发展、演变历史为研究内容的学科。 编辑:使用物质文明设施和手段,从事组织、采录、收集、整理、纂修、审定各式精神产品及其他文献资料等项工作,使之圆满进入出版程序者。 出版: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将著作制成各种形式的出版物,并使之进入流通领域,以保存和传播人类知识的社会专业文化活动,包括排版、印刷、装帧和发售等环节。 图书:图书是人类记载事实、表达思想、传播知识的重要工具,由记录载体和表达一定知识内容的记录符号(主要是文字)组成。 编年体:编年体是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为顺序,来编撰、记述历史的一种方式。以编年体纪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 实录:实录是一种编年体大事记,记录各朝皇帝在位时的史事,作为编修国史的基本史料。 类书:是一种根据一定的意图,辑录群书中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按类别或韵目编排,主要供寻检查考的图书品种。 总集:是指汇集二人以上作品编纂而成的出版物,可分为全集与选集两种。 唐代三大类书:欧阳询的《艺文类聚》、徐坚的《初学记》以及白居易的《白氏六帖事类集》,三者合称为唐代三大类书 三通:南宋郑樵的《通志》和元初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与杜佑《通典》合称“三通”。 印刷:所谓印刷,是指用油墨把反体或翻转的文字或图形翻印到纸张或其他材料表面上去的技术。 摹拓:所谓摹拓,就是把石碑或器物表面上刻写的文字或图形复印到纸张上的一种方法。 官刻: 政府刻书的统称,指由中央政府机关及地方各级行政文化机构出资或主办的印刷出版活动。

编辑出版专业骨干课程介绍(新版)

编辑出版学专业主干课程介绍 1、编辑出版概论(3学分) 课程目的:本课程是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必修基础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出版业的基本知识,认识出版工作的重要性,掌握出版学领域的基本理论以及我国出版事业组织的基本规律,从而为学习本专业的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课程内容:出版工作与社会的联系、对社会的影响,社会的经济、政治、科学、文化、宗教等在出版工作中的反映、对出版工作的影响,以及出版工作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出版过程的计划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出版信息的搜集、分析、处理,出版物的宣传推广,以及出版者与作者、读者的关系等。 2、中外编辑出版史(3学分) 课程目的:本课程是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对中外编辑出版业的产生、发展、演进历史过程及其规律性介绍、分析,让学生系统了解人类编辑出版事业的发展脉络,掌握出版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树立为人类文明传播服务和为出版文化事业传承和发展服务的编辑职业素养。 课程内容:从中外历史上文字产生、图书起源、编辑活动萌芽开始,以时间和年代为序,通过对各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编纂刻书机构、组织管理、重要成果等的阐述和分析,展现绵延千年的图书出版史。对中外历史上重要的出版机构、贡献突出的出版家,以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出版物纵横有序地进行讲授。 3、传播学概论(3学分) 课程目的:本课程是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学习本课程主要让学生了解、掌握关于传播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探求不同传播方式的特点和规律,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考察、分析各种传播现象,为更好地学习新闻传播学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传播与信息、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相关内容,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的相关理论。本课程尤其注重对大众传播活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此相关的原则和方法,并着重阐述大众传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