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二 外交关系的突破(学案)

二 外交关系的突破(学案)

二   外交关系的突破(学案)
二   外交关系的突破(学案)

二 外交关系的突破

(一)、重返联合国

探究活动:

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是恢复而不是加入?

①联合国创立之初,中国既是创始国又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②1949年新中国成立,按国际法惯例,自然取得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权利

③美国的阻挠,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2、恢复的主要阻力是什么?

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 所占据

②美国的阻挠

---孤立中国的政策

材料一:“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材料二:毛泽东明确表示,要去,为什么不去?这是非洲黑人兄弟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用轿子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

材料三:“在联合国这样一个普遍性最为广泛的国际组织里,中国代表团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那当然是对我们的国家、对中国革命的胜利的肯定。我们代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当然觉得很荣幸、很骄傲。 ——1971年乔冠华团长在联大上的讲话 材料四

1964年原子弹爆炸 1967年氢弹爆 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

材料五:

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

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票 支持票

数增长示意图

材料六: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西欧和日本崛起,美国霸权地位日趋衰落。思考:1971年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原因:

①(根本原因)

③是中国长期坚持和平外交的斗争结果

2、经过:年10月25日,第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提案,宣布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第2758号决议)

3、意义:①是新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标志着美国长期以来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②标志着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中美关系解冻

史料链接: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周恩来对尼克松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2年没交往了呵!”

探究活动:

材料一改善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是70年代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政府在实行二十多年“遏止和孤立”中国的政策之后,再也不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作用。……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所处的守势地位,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

材料二中国也面临着新的战略抉择。那时候,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线,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而美国在亚洲虽具有较强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但它在战略上收缩和保守的倾向很明显。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所以,中国对美国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做出积极的反映。……

材料三 1971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作为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材料四 1969年3月,苏军入侵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两国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冰点。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这一切使中国人感到苏联已经蜕变为一个“社会帝国主义”国家,比美国更富有侵略性。

材料五 70年代的美国,由于经济增长趋于缓慢,又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得不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尼克松迫于形势的变化,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

探讨:据以上材料分析中美关系缓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原因:

美国:①的政策失败②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

③陷入的泥潭④中国

⑤西欧和对美国的挑战

中国:①应付来自的威胁

②对解决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重要作用

③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结论:是的共同需求

2、经过:

3

对中国:打破了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对美国:实现了从亚洲战略收缩和从越南撤军目标,改善了在美苏争霸中不利地位。

对世界:促进亚太及世界和平,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史料链接:

材料:1971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5个,1972年达到18个,加拿大、意大利、比利时、日本、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西方国家先后与中国建交。

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国家根本利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中国实力增强与国际地位的提高,台湾问题,

活动探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第一方都反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没有提出异议。——1972年2月《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二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惟一的合法政府。……(中美双方一致同意)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联合公报》材料三两国政府重申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

——1982年8月《中美联合公报》材料四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基于台湾前途将通过和平方式决定这样的期望……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总统或美国政府的任何机构同台湾进行的计划、交易和其他往来,……通过美国在台湾协会……运输和进行。

——1979年4月卡特签署的《与台湾关系法》

请回答:⑴据材料一、二,第二个公报比第一个公报的内容上有何重要发展?两个公报的意义何在?

⑵据材料一、二、三,美国两届政府对华政策的基本立场是否一致?

⑶据材料三,说明这三个公报对发展中美两国关系的作用。

⑷我们为什么坚决反对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该法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答案:⑴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由不应谋求霸权发展到不应在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

意义:两个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间的敌对关系结束,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新阶段;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是一个有力的约束。

⑵是一致的。

⑶提供了双方确认的原则基础。

⑷《与台湾关系法》严重违背了《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粗暴地干涉了中国内政;该法是美国单方面制定的国内法,对中国没有约束力,而《中美联合公报》是以国际关系和两国关系准则为依据的。该法给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1、原因:①根本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符合中日双方的共同利益

②直接原因: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③日本许多对华友好政党、社团和人士的推动及田中角荣首相的积极推动。

2、概况:①标志:1972年9月,田中角荣首相访华②1973年初,中日两国互设大使馆。

3、意义:

对中国及日:结束了长期敌对的历史,揭开了两国友好交往的新篇章。

对世界: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和世界紧张局势。

当前阻碍中日关系的问题:①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②日本不承认侵略历史,篡改历史教科书③日本不承认南京大屠杀④慰安妇问题

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国家根本利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中国实力增强与国际地位的提高,台湾问题,历史遗留问题

规律提升:分析决定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

⑴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 ;⑵国家力量;⑶意识形态;⑷国内外形势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反思:

七、能力提升:

1、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的最主要标志是()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日建立外头关系 D.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2、在谈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时,毛泽东曾风趣地说:“是黑人兄弟把中国抬进

来的。”这句话最能说明

A、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B、大多数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美国排斥中国的破产

D、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

3、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因

A.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C.美国的经济政治力量下降 D.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4、从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可以看出,在制定国家外交政策时()

A.确定敌友关系是首先要原则

B.认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是极为困难的

C.没有必要区分朋友与敌人

D.应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5、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6、下列有关周恩来的外交活动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迎接尼克松②走出日内瓦会场③提出“求同存异”④会见田中角荣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①⑧④

D、②③①④

7、一份美国文件记载:在很机密的基础上,我想请你让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我们确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逐步造成一种形势,使我们既能保持对台湾的义务,而又不致遭到接纳赤色中国的人的抨击。这一记载反映的是()

A.在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上,美国欲提出“双重代表权”

B.二战结束时期,美国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安排上的考虑

C.中国坚持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广泛支持

D.在联合国接纳中国的问题上,苏联与美国的外交策略斗争

8、右图情景被称作是20世纪70年代初“两位历史巨人之间的握手”,

其中“握手”的原因正确的是

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②中苏关系恶化的加剧

③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⑤中国借鉴美国的管理经验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要是我们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以政治上的承认,那对于远东各非共产党国家的政权的生存将是一个几乎是致命的打击.如果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这样的承认,和中国共产党在联合国中取得席位,那就会使他们在远东威信和影响大大增加……

——1950年美国人的演说

材料二中国人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度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想象的……——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问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美国对华政策是什么?(1分)在当时中国采取了什么政策来应对?(1分)中国进行了哪些外交活动?(4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美国对华政策有了什么变化?(1分)其原因主要是什么?(2分)同时期中国外交取得了什么成就?(4分)

答案: (1)美国采取了政治上不承认、孤立及封锁中国的敌视政策,(1分)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方针,即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1分)活动:与苏联等国家建交;与苏联结盟,抗美援朝;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打破帝国主义封锁。(4分)

(2)政策:美国从敌视中国的政策转变为承认中国,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分)原因:美苏争霸中美处于劣势,战略调整;中国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2分)成就: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1971年中国恢复了联合同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国际上又掀起了一股与中国建交的高潮。(4分)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2年9月25日,周恩来在致田中角荣的欢迎辞中指出,“自从一八九四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1)写出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日本侵华的重大事例。(至少3例)。概括指出这一阶段中日关系的基本特征。(5分)

材料二 2007年12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在北大演讲词:……日中两国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相互加强各种交流与合作,构筑起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的关系。借用作为总理签署《日中和平友好条约》(1978年签订)的我的父亲的话来说,就是日中联合声明在两国之间架起了一座吊桥,而《日中和平友好条约》又使它变成了一座铁桥……在当今日中两国已经成为影响变化显著的亚洲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与发展方向的存在,全世界都在关注和期待着我们,我认为,日中两国的未来不是选择合作还是对立的问题,而是如何寻求有效的负责任的方式开展和平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构筑战略互惠关系,恰恰是时代潮流对我们的要求。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福田康夫所指的“吊桥”、“铁桥”各指什么事件?(3分)它使中日双方关系发生什么变化?(2分)

(3)福田康夫设想的中日关系发展方向是怎样的?(2分)有何积极意义?(2分)

答案: (1)史实:甲午中日战争、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出兵山东占青岛、《二十一条》、20世纪30年代侵华战争。(3分)关系:战争状态或侵略与被侵略关系。(2分)

(2)吊桥: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中日联合声明》。(2分)

铁桥:1978年,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1分)

由对立(对抗)状态到中日邦交正常化,再到发展日中和平交好关系。(2分)

(3)方向:构筑战略互惠关系。(2分)意义:有利于中日友好交往,促进共同发展;有利于维护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安定。(2分)

外交关系的突破教学设计

外交关系的突破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及其影响,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2、通过本期以来的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探究与合作学习能力。 3、通过预习要求,学生对本课重要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并有着浓厚的兴趣。【教材定位】 本节主要围绕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中日邦交正常化三方面展开。其中,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的过程、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背景、概况及影响在教材中均有表述。学生需分析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本节内容在专题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地位,既是对建国初期外交政策延续性的学习,也为新时期改革开放外交政策与成就的讲述铺定基础。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1、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基本史实,认识外交关系的处理以国家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2、探讨事件的历史及现实意义,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明确中美关系、中日关系正常化符合中美、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 4、通过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及中美建交的曲折历程,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及其对国际形势的影响。 难点:中美关系解冻、中国重返联合国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回顾复习: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怎样的外交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取得了哪些成就?

生: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具体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外交成就:与17国建交;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亚非会议。 师:60年代中国在外交方面面临险境,美国继续敌视中国;过去的老大哥苏联由友好合作到严重恶化(两个拳头打人)。70年代,中苏关系继续紧张,而中美关系却得到改善,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要知道这一切的变化及原因,就让我们一起回到上个世纪的70年代。 一、拨云见日——重返联合国 (一)概况 展示图片: “乔冠华在26 届联合国大会上”。西方媒体称“乔之笑” “极富感染力”、“震碎了议会大厅的玻璃”,这是一种自信与自豪的笑。 师:为什么乔冠华会发出如此爽朗自信的大笑? 生:…… 展示图片:11月1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前升起。 (二)原因

九年级科学上册2.4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新版)浙教版

第4节物质的分类 1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比较、归纳等对物质分类的方法 2、知道氧化物的分类依据、化合物的分类依据,并认识分类是可以逐级进行的 3、学会用观察、实验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概括、分类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通过对物质的分类,体验分类在化学研究和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5、发展学习科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感受科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新设计 在“物质分类”的教学中。事先,布置学生寻找以前学过的知识,如单质、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等,按照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开展教学,对学生而言既是一种知识的回顾,又是一种知识的补充。再结合一些现实物质的分类,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科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一项充满活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学生从中体验到了科学的内在价值,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3学情分析 物质分类是根据事物研究规律的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归纳方法。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运用物质的组成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并能指认具体物质的类别,从而要求学生对物质的微观世界有一个总体的认识。纯净物的分类可有多种依据,如颜色、状态、溶解性等,但物质的性质、用途与其组成有密切关系,故寻找较为科学的分类依据――以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是本节课的核心。从知识掌握程度来看,学生在八年级下册时已经学习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但对纯净物的分类还未了解,而对酸、碱、盐却已经在第一章的学习中认识,本节课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但又是熟悉的,本节课学生在已有的认识基础上对氧化物的分类、化合物的分类进一步的认识,因而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也是一种知识的总结。从学习能力来看,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有一定的分类意识,但对进一步分类的能力还有待于提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有了提升的机会,应而课堂上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能力,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4重点难点 物质的分类方法

外交关系的突破

二、外交关系的突破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及意义。 2、理解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掌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本步骤,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影响。 3、了解中日建交的背景,理解它与中美关系改善之间的相互关系。 4、探讨中美关系与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重返联合国 难点:中美关系解冻及其影响 三、教学过程 重返联合国 1、原因:①20世纪70年代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壮大,以及对中国的大力支持。 ②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③随着美国霸权地位衰落和中国实力的增强,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2、经过: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驱逐台湾‘的提案,宣布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意义:①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它从法律意义上说明世界已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中国唯一合法代表。有利于中国同更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②意味着美国长期以来对华敌视政策的破产。也使美国不得不正视同中国的关系。③从此,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事事国之一,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标志着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中美关系解冻 1、中美关系解冻原因:①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使中国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它同时宣告了美国“遏止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②美国一方面急于改变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地位,迫切需要找一个不依附于苏联的大国,而中国正好符合其要求。。③6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给中国带来威胁。中国迫切想借美国的力量来缓解苏联方面的压力, 2、中美关系缓和的过程: ①1971年:“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②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与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教学设计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内容标准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识记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有关知识,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以及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作用。 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及意义。 理解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掌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本步骤,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影响。 了解中日建交的背景,理解它与中美关系改善之间的相互关系。 探讨中美关系与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利用影视、图片、文字等材料,创设情景,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

取有效信息,并对信息作分析思考。 对一些问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团结协作体验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扩大,学会运用比较法思考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不断加强,为世界和平、正义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激发爱国热情。 认识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它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体会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感受他们在外交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 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学习,认识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以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明白“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的道理,进一步形成开放意识。 教学策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结合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中美关系正常化及中日建交为本课教学重点。 难点:根据高一学生的认识水平,确定新中国建立初期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政策的影响、中美关系解冻及其影响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迄今为止,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多少个吗?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学案3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1、 了解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学会对具体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 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学习重点】: 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学习过程】: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分类法: 定义:分类法是把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种类,然后分门别类地加以说明的一种方法。 关键:找出正确的分类标准。 讨论:以下物质的分类方式,依据是什么? 1、???CuO Mg CO O H ,,,2 22 2、?? ?3 2232,)(,)(,CaCO OH Mg AgCl OH Ba CO Na 3、???4 2422 2,,,,SO K SO H NaOH I H Fe 小结:一般确定分类标准可从物质的 、 、 和 等方面考虑。 练习1:世界上超过3000万种物质如何研究?请根据学过的分类知识将物质分类,并将下列物质归类 Si 、 Na 2CO 3 、CO 2 、NaOH 、粗盐、Al(OH)3 、 Al 空气、CuO 、HCl 、H 2、H 2SO 4、BaSO 4 思考1:初中学过那些有关物质类别的概念? 思考2:请大家用已有知识对上述概念进行分类,并用图示把这些概念的相互关系表示出来? ???? ?? ? ???????????→??????→?混合物纯净物物质是否是同种元素组成组成成分是否单一 小结: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 练习2: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纯净物进行分类,作出树状分类图。选择合适的物质填在对应的类别里。 O 2 Cu H 2SO 4 Ba (OH )2 KNO 3 CO 2 空气 含镁60%的MgO 思考:对于同一事物,如果站在不同的角度,所属类型是否一样? 练习3:对于Na 2SO 4 、Na 2CO 3、K 2SO 4、K 2CO 3这几种盐如何分类? 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的局限,往往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其中一种是交叉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练习: 按物质所属类型连线: Na 2SO 4 硫酸盐

新课标 必修 外交关系的突破 教学设计

必修一专题五第二节外交关系的突破 张燕一、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及意义。 2、理解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掌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本步骤,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影响。 3、了解中日建交的背景,理解它与中美关系改善之间的相互关系。 4、探讨中美关系缓和与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材料(文字、图片、影视等),再现历史场景,并借助形象思维以感知历史,了解历史事件及其发展过程。 2、通过阅读课文、材料、图片,培养学生历史材料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探究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逐步缓和、中日建交基本史实及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归纳、概括、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学习,认识国家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 2、理解在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外交政策,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外交家的外交风采与智慧。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及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大影响。

2.难点:通过了解中国外交成就和经历曲折历程,让学生明白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外交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主义教育,形成积极进取人生态度。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版必修1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二节课的内容。新中国外交走过了50余年风雨历程,70年代是中国外交进行重大调整并取得突破性成就的时期,这突出表现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改善,中日关系改善,这是中国对外关系中的三件大事,对中国之后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也为国际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了解这些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及其过程,从历史角度探讨其对中外关系发展变化的意义,成为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和要求。 四、学情分析 1. 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都是其明确要求学习的内容,应当说,与本课题有关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特别是学生在上节中已学过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及其影响,知识准备状态较好。同时对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历史的现状和未来展望,有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生具备基本的历史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 五、教法与学法 根据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设置历史情境、提出问题、分组合作探究等方法,进行讲授。 在学法指导上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历史探究方法,提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这是1954年3月10日《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周恩来”。封面标题写着“红色中国的周恩来”在日内瓦国际会议上,日内瓦国际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导学案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到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3.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重点难点】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物质的分类 [问题]1.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物质分类?(A级) [交流讨论]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会接触到下列物质: (B) 空气乙醇硫酸铵铜碘酒碘氢气石墨食盐水请你将上述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将你的分类结果与同学交流讨论. [归纳] 【自主学习】二、物质间的转化 [交流讨论] KOH属于碱,CO2和SO2 是非金属氧化物。请写出足量的KOH溶液分别与CO2、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级)

[小结]什么是酸性氧化物?什么是碱性氧化物?你知道常见的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有哪些? 酸性氧化物如: 碱性氧化物如: [总结归纳] 物质的转化类型(B级) [交流与讨论]不同类别的含钙物质的相互转化 CaCO3 CaO Ca(OH)2 Ca CaCl2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讨论]:上述反应属于哪种基本反应类型? [复习与回忆] 四种基本类型的化学反应及发生条件 ⑴四种基本类型的化学反应

⑵复分解反应和溶液中置换反应的条件 ①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②置换反应的条件 [问题]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当堂训练】 1.(C级)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 B.爆鸣气 C.天然气 D.纯净的无污染的空气 2.(C级)填表 3.(C级)下列每组物质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 (1)NaCl、KCl、NaClO、BaCl2 (2)HClO3、KClO3、Cl2、NaClO3 (3)H3PO4、H4SiO4、HCl、H2SO4 (4)浊液、溶液、胶体、水 (5)空气、N2、HCl、CuSO4.5H2O (6)铜、金、汞、钠 4.(C级)同学们吃的零食的包装袋中经常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生石灰(CaO)。 (1)生石灰属于哪种类别的物质?

共和国外交风云学案

《共和国外交风云》纪录片 一、课程标准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二、拍摄现场——各班教室;剧组成员——班级全体学生;剧本——岳麓版教材 剧情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在世界局势的风云变幻中,新中国不断调整自己的外交方针,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共和国外交风云》以真实的再现外交方面的历史为主题,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外交历程和取得的重大成就。本纪录片共分三部:一、“另起炉灶”新气象,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方针和成就;二、“冰破雪融”又一村,说的是70年代,我国外交方面的突破;三、“和平发展”显风采,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三、具体要求—— 以现有小组为单位,1、2组主要负责纪录片第一部“另起炉灶”新气象的设计工作,具体来说1组负责进行解说,要求表述条理清晰,内容全面。关键词提示——独立自主、三大政策、五项原则、成熟、五大国身份、求同存异、团结、合作。2组负责对第一部外交过程进行评论,要解决以下问题—— (1)、新中国为什么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三大政策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说是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 (4)、“求同存异”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其中的同和异分别指什么? 具体要求是可以自问自答的形式,也可以表述成文(更好) 3、4组主要负责纪录片第二部“冰破雪融”又一村的设计工作,具体来说3组负责进行解说,要求表述条理清晰,内容全面。关键词提示——恢复、合法席位、乒乓外交、基辛格、尼克松、中日关系、建交热潮。4组负责对第二部外交过程进行评论,要解决以下问题——(1)、为什么说“恢复”合法席位?70年代为什么能恢复? (2)、结合70年代的国际国内形势说明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3)、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4)、70年代外交突破主要指哪些国家?突破的关键是什么? 5组主要负责纪录片第三部“和平发展”显风采“的设计工作,具体来说5组负责人进行解说,要求表述条理清晰,内容全面。关键词提示——四项原则、交流与合作、世贸、亚太、东盟、独立自主、不结盟、联合国、多边外交、地区和平、反恐。对第三部外交过程进行评论,要解决以下问题——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5.2《外交关系的突破》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二节外交关系的突破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刚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这时起步阶段,首先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时空观非常重要,配合一定的历史逻辑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历史课程标准: 重点: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 难点:认识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与联合国的历史渊源 了解60、70年代世界局势(围绕中、美、苏三个国家) 了解中日之间的过往历史 结合世界局势分析决定国家之间外交策略的影响因素 全方位的认识中美关系改善后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可以通过课堂探究环节锻炼分析国家与国家的外交的利弊,使得学生能够明白国家利益在外交中的重要作用。 2、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会收集相关材料。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影响因素,能够认清国际局势,培养自己分析判断的能力,认识到祖国在不断的强大,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流程】 导入: 图片一:漫画(表明建国初期,新中国被美国等西方国家军事封锁、外交孤立) 图片二:朝鲜战争、“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美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表明建国初期,新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紧张) 教学过程: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发生了巨大突破。 突破一:重返联大 问题设计: 1) 中国与联合国的渊源? 答: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 2)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发生了什么? 答:在非洲国家的支持下,新中国取代台湾长期占据的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3)中国能够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有哪些?(依据导学案上的材料回答) 答:非洲国家的支持;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4)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历史意义? 答: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突破二:中美关系解冻 合作探究1: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改善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是70年代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政府在实行二十多年“遏止和孤立”中国的政策之后,再也不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作用。……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

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复习课)教案设计

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复习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复习强化学生对现代中国各个时期重大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的掌握,形成这一专题的知识框架,便于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课前以填空题的形式让学生自行复习这一部分的基础知识,课上主要是强化学生的知识框架和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以解答问题的形式进行复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复习强化学生以下认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我国一直坚持的外交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不同;中国在国际上逐渐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国初期、七十年代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 难点:我国从建国起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根据国际形势和国家建设需要而有所调整。

主题 2 外交关系的突破及新时期的外交 材料一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中美联合公报》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8年《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探究1:《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和《中美联合公报》在内容上有何发展? 提示:美国从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含糊态度到“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的明确立场,是一个进步。 材料二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探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提示: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改善和发展了同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 外交政策是国家政治的一部分,它除受到国内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还要将各个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活动放在具体的历史时空中去,以便更全面的理解它。 请大家完成【时空定位】 中国 世界 这里有一幅漫画是关于不同时期美国国务卿关于中国的话题。

物质的分类 (最新教案)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内容分析 本课时选自人教版必修1第2章第一节,属于典型的化学核心观念知识。第一章已经从化学研究手段学习了化学实验验观和定量分析观,这一章旨在从化学学科观念(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离子反应观、氧化还原观)出发,引领学生后面进一步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因此,本节内容的主要功能与价值在于:1). 将已有较为零散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和已有知识上升到较为系统的化学思想方法——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 2).元素观、分类观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寻找、认识纷繁多样的化学物质; 3).分类观可以帮助我们高效学习、研究陌生物质的性质; 4).丰富对物质认识的角度,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提供重要视角。 2.课标及学情分析 课程目标: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学生已有知识:1).对物质的初步分类; 2).生活中的分类及其作用(感性认识)。 学生已有能力:1).能利用分类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初步的分析、归纳、表达能力。 学生可能的发展障碍点:1).熟练地根据物质性质及组成对物质进行多角度分类; 2).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的形成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2. 初步认识较为系统的核心分类; 3. 复习、整理酸类物质的通性。 (二)过程与方法(重难点) 1. 能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多角度分类; 2. 熟悉从类别角度预测、学习物质性质的一般步骤; 3. 初步掌握不同类别物质间相互转化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讨论活动,认识到分类的关键在于制定标准,制定标准的关键在于分析组成和性质差别; 2.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从分类角度寻找、认识、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 三、教学策略 问题及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情境创设

教案——外交关系的突破

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二课外交关系的突破 【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教学指导意见》要求 简述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背景、经过及意义,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日建交及其影响;理解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材内容与地位 与地位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的第二课主要简述了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史实。专题五三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外交关系的突破》、《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在内容呈逐次递进的关系,可以概括为:50年代打下基础,70年代取得突破,80年代进行调整。而第二部分《外交关系的突破》恰恰在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上都是承前启后的一节,它在教材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如果缺乏本课知识的学习,就会导致整个历史发展脉络的不完整。 【学情分析】 本课针对温州地区高一学生设计。 优势:学生对于风云变幻的外交比较感兴趣,对于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被世界认可和尊重产生深深的自豪感与荣誉感。因此本节内容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劣势:由于中考历史与社会是以开卷的形式进行,且总分仅三十分,导致高一学生历史知识基础普遍薄弱。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结合高一历史课程标准,我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简述其原因及意义;理解中美、中日关系演变并探讨其历史影响。理解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理解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认识中美关系的缓和是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突破的关键。

示范教案(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不断开创外交新局面。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包括常任理事国的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并于1979年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迎来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 (1)重点讲清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并帮助学生理解其背景。 (2)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情境,通过史实再现的方式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 重点: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及外交建树。 难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开创新局面的背景;新时期中国外交努力的国内国际意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为主,采用问题探究法、讨论法、比较法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新时期中国重要外交活动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时政热点和国内外背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去分析把握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所作出的几次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和所取得的外交成就。引导学生从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逐步缓和的史实,学会从复杂的事物中寻找突破口。学会运用联系的方法分析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2)认识把握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的外交思想,以及他们的外交实践和外交智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情况,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导入 多媒体放映“文献纪录片《周恩来外交风云》片段”。 师生互动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不断取得外交新成就,大家所看纪录片的片段描述了哪些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缓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全国二等奖

课题: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单位:XXXXXXXXXX 作者:XXXXXX

课题: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单位:XXXXXXXXXXXXX 作者:XXXXXX 一、教材分析 本部分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必修化学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本章是高中化学阶段学生认识学科内容的第一章,是连接初中与高中化学的桥梁与纽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承上即帮助学生对九年义务教育的化学学习进行回忆性复习,启下即引导学生有效地开展高中阶段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对科学的分类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发展自身科学素养。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教学内容分析 人们想要对数以千万种的化学物质进行研究,认识它们的规律,就必须先将它们进行科学的分类。本章的基本线索就是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从分类这一知识点来说,学生在初中化学有过初步的学习,即纯净物的分类。本节是对物质的分类内容的细化,通过对“交叉法”“树状分类法”的提出与讲解,更进一步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科学分类的方法,从而将其有效地应用于化学学习。 三、学情分析 本节的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此时学生的特点是处于初中与高中学习的过渡期。在知识基础上,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认知能力,掌握了相当水平的化学知识如纯净物、混合物、酸、碱和盐的相关规律,初步了解物质分类的涵义及思想,具备了接收新知识的能力;在思想上,处于从直觉型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并未将分类法作为化学学习的基础。本节教学内容正是对初中化学知识的回顾与总结,以科学的分类法为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分类观,开启高中化学学习新方向。 四、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以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的教学要求(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为主,结合本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学情,制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020新教材化学 1.1.1 物质的分类学案(1)-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2020新教材化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学案 高 中 化 学 学 案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1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分类(学案) 1、了解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能对事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2、能运用学习过的化学知识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 3、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 4、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性质 1、氧化物的分类; 2、胶体的概念及其性质 复习初中化学的基本知识,对下面的分类框图填空 一、物质的分类 1、分类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将其区分为不同种类和层次的科学方法。科学的分类能够反映,有利于深入研究。 【想一想】怎样才能保证分类的科学性? 【练一练】如果对班级的同学进行分类,最科学的标准是什么? 【比一比】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上面【课前复习】的结果 (1)同素异形体:; 例如: 【练一练】下列每组中的两种物质之间的关系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是()

A.CaO和CaS B.和 C.C60和C70D.HCNO和HOCN 【练一练】请同学们按照分类进行连线: Na2CO3钠盐 Na2SO4钾盐 K2SO4硫酸盐 K2CO3碳酸盐 (2)氧化物的分类:我们可以按照氧化物的组成将氧化物分为;也可以按照氧化物的性质将其分为。 【练一练】判断如下说法是否正确: (1)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2)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3)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4)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2、分散系及其分类: (1)概念:一种(或多种)物质以形式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叫做。分散系中的叫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分散系:。 分散系的分类:根据将分散系分为 (2)胶体:胶体是的分散系。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可以将胶体分为三种:(例如:)、(例如:)、(例如:) 【实验】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取100mL烧杯,加入40mL蒸馏水,。 实验1 滴加至。 实验2取100mL烧杯,加入40mL硫酸铜溶液 【实验】用激光笔分别照射上述实验1和实验2分别得到的液体,观察实验现象。 操作现象 用激光笔照射实验1得到的氢氧化铁胶体 用激光笔照射实验2得到的硫酸铜溶液 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一种区别的有效方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外交关系的突破学案第2课专题五2

第2课外交关系的突破 [课标要求]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一、重返联合国 1.背景 (1)广大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2)美国政府孤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逐渐破产。 (3)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实现: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的选票,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提案,这就是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 3.意义:是新中国外交战线上的重大胜利,中国从此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误区警示]1971年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这是因为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 二、中美关系解冻 1.主要过程 (1)乒乓外交:1971年4月的“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2)基辛格访华: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 (3)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4)中美建交 ①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两国间《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②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2.主要影响 (1)《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中国同美国关系的逐渐缓和,成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取得突破的关键。 [误区警示]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而不是中美正式建交。 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外交关系的突破教案

授课题目:外交关系的突破 一、课程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及其意义。 列举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间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背景、经过及影响,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类列表的方法,概括中国外交方面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间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通过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探讨这一事件的历史与现实的意义。 通过搜集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主要史实材料,结合当时的背景及今天的现状来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中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间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明白“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的道理,进一步形成开放意识;通过了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及中美建交曲折历程,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二、本课重、难点 本课重点: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原因及其对国际形势的影响。 本课难点:中美关系解冻、中国重返联合国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手段 四、教学方法 五、板书设计 外交关系的突破 一、重返联合国 1、背景:(P89第一段) (1)历史背景: (2)(3)(4) 2、标志:1972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 3、影响: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中美关系解冻 1、原因: (1)美国方面: (2)中国方面: 2、经过 (1)(2)(3)(4)(5) 3、影响:⑴⑵ 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1、直接原因:中美关系的缓和 2、经过: (1)(2)(3)

必修1物质的分类教学案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课题: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学会对具体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 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学习重点】: 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学习过程】: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分类法: 定义:分类法是把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种类,然后分门别类地加以说明的一种方法。 关键:找出正确的分类标准。 讨论:以下物质的分类方式,依据是什么? 1、???CuO Mg CO O H ,,,222 2、???3 2232,)(,)(,CaCO OH Mg AgCl OH Ba CO Na 3、? ??424222,,,,SO K SO H NaOH I H Fe 小结:一般确定分类标准可从物质的 、 、 和 等方面考虑。 练习1:世界上超过3000万种物质如何研究?请根据学过的分类知识将物质分类,并将下列物质归类 Si 、 Na 2CO 3 、CO 2 、NaOH 、粗盐、Al(OH)3 、 Al 空气、CuO 、HCl 、H 2、H 2SO 4、BaSO 4 思考1:初中学过那些有关物质类别的概念? 思考2:请大家用已有知识对上述概念进行分类,并用图示把这些概念的相互关系表示出来? ???? ?????????????→??????→?混合物纯净物物质是否是同种元素组成组成成分是否单一 小结: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 练习2: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纯净物进行分类,作出树状分类图。选择合适的物质填在对应的类别里。 O 2 Cu H 2SO 4 Ba (OH )2 KNO 3 CO 2 空气 含镁60%的MgO 思考:对于同一事物,如果站在不同的角度,所属类型是否一样? 练习3:对于Na 2SO 4 、Na 2CO 3、K 2SO 4、K 2CO 3这几种盐如何分类? 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的局限,往往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节《外交关系的突破》参考学案1 人民版必修1

二外交关系的突破 【课标要求】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主要史实,探讨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2.过程与方法:阅读历史材料,从材料中获取相关历史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最终认识到影响国家关系的首要因素是国家利益, 中美、中日建交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由此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教学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中美中日建交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自学导航】

【合作探究】 新中国外交的几个特点: 达标反馈: 【创新例题】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说明西方国家从根本上放弃了长期以来敌视中国的政策。 ()2、改善中日政治关系,两国应该搁置历史,求同存异。 ()3、基辛格访华是打开中美两国关系大门的一次成功访问,是美国政府的主动行为。【巩固练习】A B层次学生全做;C层次学生做1—— 4 题。 1、某次会议的决议这样写道:“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惟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个决议产生的背景是() ①台湾在美国支持下一直占据着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增强。 ③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④尼克松访华。 A.①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从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可以看出,我们制定国家外交政策时() A.没有必要区分敌人与朋友 B.认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是极为困难的 C.确定敌友关系是首要原则 D.应当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3、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不包括() A.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日关系正常化 D.中苏关系开始正常化

外交关系的突破说课稿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五 第二节外交关系的突破说课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外交关系的突破。对本课我主要是从说教材、说学情、说课标、说目标、说教学设计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第一部分,说教材: 教材地位 本课内容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的第二节,从内容上讲本课在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上都是承前启后的一节:在六十年代外交陷入僵局后,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终于在七十年代迎来了外交上的新突破,分别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美国日本建交等。从而为新时期的外交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国际环境。 第二部分,说课标: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分解课标:本课旨在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史实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要求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是概括并分析该时期的外交成就及其影响。第三部分:说目标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及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过程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探究就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过程中针对美国政府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中国该如何回应,以及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归纳、概括能力。 2)引领学生阅读有关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相关图片、文字等历史材料,并从中分析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及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明白“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及“国与国交往,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等外交道理,进一步形成辩证、开放的历史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依据: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有限,理解上有困难。 2.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与国际格局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