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用最优货币区理解释东亚货币一体化论文

用最优货币区理解释东亚货币一体化论文

用最优货币区理解释东亚货币一体化论文
用最优货币区理解释东亚货币一体化论文

用最优货币区理论解释东亚货币一体化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

号:1009-4202(2010)10-071-01

摘要目前,中国金融体系尚未打开,和东亚其他各国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进行货币合作的成本风险较大,但从长远看,应积极投身于货币合作,这样既可以扩大我国在国际金融事务中的影响力又可以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关键词最优货币理论东亚货币一体化路径选择

一、最优货币区域理论

不同的经济学家对此定不尽同,蒙代尔用要素流动性程度来解释货币区,并且是在价格工资刚性的前提之下,麦金农以经济开放度来衡量货币区,并且国家经济规模越小,越倾向于实行开放性的经济政策,以上理论都从某一角度阐述了建立最优货币理论的标准问题,缺点在于过于单一,无法完整解释。克努格曼认为:芬兰加入欧洲货币体系的收益大小取决于芬兰于欧洲货币体系贸易关系的一体化程度。从上述的货币区域理论的发展来看,货币一体化理论是对货币一体化认识过程及实践的总结,以上的理论是欧元实现的基础,那么东亚货币是否具有可行性,下面进行探讨。

1.可行性分析

著名欧元之父蒙代尔曾经提出中国和日本应该联合起来促使亚元的诞生,由此可见东亚货币一体化是个不可避免的事件。

(1)从要素的流动性角度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 文) G RADUATE D ESIGN (T HESIS ) 设计(论文)题目 XXXXXXXXXX 学 生 XX 学习中心 XXXXXXXXX 专 业 XXXXXXX 层 次 XXX 二〇XX 年 XX 月 XX 日 东 北大 学 毕业 设计︵论文︶ 东 北大 学继续教 育学教务处

机电一体化论文 一、前言 机电一体化是以机械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为主的多门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技术学科。而机电一体化产品是在机械产品的基础上采用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生产出来的新一代产品。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因此机电一体化是在机械产品中的机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并将机件装置和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软件等有机结合起来构成的系统总称。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 二、统揽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 机电一体化发展和进步有赖于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其主要

发展方向有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人性化、微型化、集成化、带源化、和绿色化。 1、数字化微控制器及其发展奠定了机电产品数字化的基础,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崛起,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铺平了道路,如虚拟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等。数字化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软件具有高可靠性、易操作性、可维护性、自诊断能力以及友好人机界面。数字化的实现将便于远程操作、诊断和修复。 2、智能化要求机电产品有一定的智能,使它具有类似人的逻辑思考、判断推理、自主决策等能力。随着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灰色理论、小波理论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 3、模块化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模块是一项复杂而有前途的工作。如研制具有集减速、变频调速电机一体的动力驱动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机电一体控制单元等。这样在产品开发设计时,可以利用这

从成本和收益看东亚货币一体化

从成本和收益看东亚货币一体化 摘要: 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动荡,面对危机东亚 各国迫切需要加强金融合作,联合抵御金融危机,本文着重从成本收益出发,分析了实现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 关键词:最优货币区 ;成本和收益; 东亚 abstract: the u.s.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triggered a global economic turmoil in 2007 year, east asian countries need to strengthen financial cooperation in the face of crisis; the urgent to jointly resist the financial crisi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departure from the cost-benefit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of monetary integration in east asia.key words: optimal currency area; costs and benefits; east asia 中图分类号:f8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2104(2012) 1 亚洲货币一体化理论基础 货币一体化的基础理论是“最优货币区”理论,由蒙代尔首次在论文中提出。蒙代尔认为,在货币联盟内部的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具有完全流动性的情况下,需求转移造成的外部不均衡可以被要素转移清除。基于此提出了货币区内应该实现单一货币或固定汇率的主张。埃西亚马,威力特等人从货币区的成本和收益方向研究最优货币区。货币区的成本和收益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调

关于我国货币一体化的研究综述

2006年第3期 ?学术动态? 关于我国货币一体化的研究综述* ◎彭小发刘纪显(广东商学院,广东广州,510320) 陈志英(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广东广州510040) [摘要]货币一体化是目前国际金融方面的一个逐渐升温的话题。中国两岸四地的货币一体化不仅对于中 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是东亚乃至整个亚洲货币一体化的基础。本文综合了国内外众多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相关论述,试图勾画出这一问题研究发展的轨迹和轮廓,以期对我国货币一体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点线索。最后,本文对国内有关货币一体化研究的现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货币一体化 可行性分析成本—收益分析〔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06)03-0139-0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科项目资助(5003980);中国博士后基金应用经济学科项目(2005037159)。 随着欧元区的成立和不断完善,货币一体化逐渐成了热门话题,有不少学者都在探讨这一问题。目前,在中国境内使用的货币有人民币、港币、澳门元和新台币四种。“一国四币”现象的存在,造成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如降低了货币交易的效率、增加了汇率风险等。随着中华经济圈的不断发展,两岸的经贸往来不断地拓宽和加深,将四种货币一体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根据区域内各国货币合作的程度,可将货币一体化的含义分成三个层次。一是指区域货币合作,即有关国家在货币问题上实行的协商、协调以至共同行动,它在合作形式、时间和内容等方面都有较大的选择余地。二是区域货币同盟,这是区域货币合作的深入发展,指通过法律文件(共同遵守的国际协议)就货币金融某些重大问题进行的合作。三是最优货币区,它是货币一体化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其特征是成员国货币之间的名义比价相互固定;具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货币作为各国货币汇率的共同基础;主导货币与成员国货币相互间可充分自由兑换;存在一个协调和管理机构;成员国的货币政策主权受到削弱(姜波克,2001)。 一、货币一体化的规范研究 货币一体化规范研究的理论基础是最优货币区(optimumcurrencyarea,OCA)理论。国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较早,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这一理论也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日益完善。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最优货币区的判断标准。许多经济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同的标准,这些标准也随着整个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地完善。 1.单一标准 罗伯特?蒙代尔(Mundell,1961)提出以要素的高度流动性作为最优货币区的标准,认为如果两个地区之间生产要素流动性高,就能够无须通过汇率而通过要素的流动来消除经济冲击,这样两个地区就适宜组成一个货币区实行单一货币;反之,若两个地区之间的要素流动性低,就不能实行单一货币,须运用两地之间的货币汇率来消除经济冲击。麦金农(Mckinnon,1963)在蒙代尔的论文基础上,通过分析汇率浮动对小国开放型经济体和大国经济体的不同影响,认为经济开放度越高的经济体,越适宜建立相对封闭的通货区。凯南(Kenen,1969)提出以产品多样化程度作为形成一个最优货币区的标准。他认为,一个产品多样化程度较高的国家的出口产品也是多样化的,在固定汇率制下,少数出口产品需求的下降不会对国内就业产生太大影响;一个产品多样化程度较低的国家的出口产品也比较单一,如果某种出口产品的需求下降,就需要汇率作较大幅度的变动,才能维持原有就业水平。根据凯南的分析,产品多样化程度较低的国家应实行浮动汇率,成为独立的货币区;而几个产品多样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间适宜实行固定汇率制,组成货币区。英格拉姆(Ingram,

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论文

1.0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微、控制、机、信息处理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其发展和进步有赖于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其主要发展方向有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化、人性化、微型化、集成化、带源化和绿色化。 1.1 数字化 微控制器及其发展奠定了机电产品数字化的基础,如不断发展的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崛起,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铺平了道路,如虚拟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等。数字化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软件具有高可靠性、易操作性、可维护性、自诊断能力以及友好人机界面。数字化的实现将便于远程操作、诊断和修复。 1.2 智能化 即要求机电产品有一定的智能,使它具有类似人的逻辑思考、判断推理、自主决策等能力。例如在CNC数控机床上增加人机对话功能,设置智能I/O接口和智能工艺数据库,会给使用、操作和维护带来极大的方便。随着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灰色、小波理论、混沌与分岔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 1.3 模块化 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模块是一项复杂而有前途的工作。如研制具有集减速、变频调速电机一体的动力驱动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电机一体控制单元等。这样,在产品开发设计时,可以利用这些标准模块化单元迅速开发出新的产品。 1.4 网络化 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使家用电器网络化成为可能,利用家庭网络把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用电器系统,使人们在家里可充分享受各种高技术带来的好处,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应朝网络化方向发展。 1.5 人性化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给机电一体化产品赋予人的智能、情感和人性显得愈来愈重要,机电一体化产品除了完善的性能外,还要求在色彩、造型等方面与环境相协调,使用这些产品,对人来说还是一种享受,如家用机器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 1.6 微型化 微型化是精细加工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提高效率的需要。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nic Mechanical Systems,简称MEMS)是指可批量制作的,集微型机构、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直至接口、通信和电源等于一体的微型器件或系统。自198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研制出第一个医用微探针,1988年美国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研制出第一个微电机以来,国内外在MEMS工艺、材料以及微观机理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开发出各种MEMS器件和系统,如各种微型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微加速度计、微触觉传感器),各种微构件(微膜、微粱、微探针、微连杆、微齿轮、微轴承、微泵、微弹簧以及微机器人等)。 1.7 集成化 集成化既包含各种技术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和各种产品不同结构的优化与复合,又包含在生产过程中同时处理加工、装配、检测、管理等多种工序。为了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与高效率,应使系统具有更广泛的柔性。首先可将系统分解为若干层次,使系统功能分散,并使各部分协调而又安全地运转,然后再通过软、硬件将各个层次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其性能最优、功能最强。 1.8 带源化

东盟与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第四节、东盟与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东盟的经济和贸易状况,要求其走向和实行东亚经济一体化。东盟的国际关系,使东盟能 够走向和实行东亚经济一体化,并成为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最积极最有力的促进力量。 东盟的经济规模有限,实力单薄。1996年,东盟10国的国内生产总值7300亿美元,仅占世 界的2.65%,与欧盟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22.6%,北美自由贸易区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29 .2%相比较,差距悬殊。东盟如此单薄的经济实力,使其不能进入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强 手之列,在激烈的世界市场竞争中难以有效保护其各成员国的利益。 东盟内部贸易比重低,相互经贸联系不强。东盟成立至今已有30多年,历时不短。但由于 一系列客观条件的制约,东盟内部贸易比重现仅为20%左右。相当于欧盟内贸比重的1/3,不 足历时四、五年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内贸比重的1/2。东盟各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外资和技术,但东盟所需外资和技术的绝大部分来自东盟以外的东亚国家和地区。东盟各成员国相互 间的 融资所占比重是极小的。东盟如此薄弱的内部经济和贸易联系,使其难以实践有力地维护和 促进各成员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宗旨。 由于一系列客观条件的限制,东盟要在自身的范围内消除其经济规模不大,内部相互贸易 比重低的缺憾是极其困难的,甚至简直是不可能的。至少在数十年的时间内会是如此。而东 盟通过与东盟以外的东亚各国、地区组建东亚经济一体化组织,即可轻而易举的消除东盟的 上述缺憾。如果由东盟10国与东亚的其他国家、地区,如日本、中国、韩国、香港、台湾等 成立东亚经济一体化组织,其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超过欧盟,内部相互贸易额所占比重可以超 过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1/3左右的贸易市场在东盟以外的东亚各国和地区,东盟所需外资 的80%左右来自东盟以外的东亚各国和地区。一目了然,东盟要消除其经济规模小,内贸比 重低的缺憾,稳定和扩大其外贸市场,保证其所需大量外资来源的稳定,都需要建立东亚经 济一体化组织。 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都是不成功或成效甚微的。 历史将继续证明今后的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也是不遂人愿的。南南型经济一体化固 有的缺陷决定其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作用和成效只能如此。东盟是南南型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南南型经济一体化的缺憾已在东盟身上得到验证。东盟及其各成员国要丢掉其南南型经济 一体化的缺憾,只有吸收经济发达国家加入其组织,或与经济发达国家组成新的经济一体化 组织两种可能的选择。东盟是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东南亚各国中无发达国家(新 加坡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

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机械手控制 院部:机电工程学院;汽车学院 专业:机电一体化 班级: 13级机电五班 姓名:程帅 学号: 9 指导教师:王素粉 指导老师职称:讲师 2015年12月20 日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机械手控制 摘要 生产技术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要求现代化企业必须有更高的生产效率,更高的自动化程度及其安全可靠性。机械手可以实现多工步的自动换装,使用可靠安全,通过程序更换就可以实现功能升级。机械手在扩大生产围,缩短新产品的试制周期,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降低成本和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起到重要作用。 由于工业自动化的全面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对工作效率的提高迫在眉睫。单纯的手工劳作以满足不了工业自动化的要求,因此,必须利用先进设备生产自动化机械以取代人的劳动,满足工业自动化的需求。其中机械手是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产物之一,它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的效率,还能代替人类完成高强度、危险、重复枯燥的工作,减轻人类劳动强度,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在机械行业中,机械手越来越广泛的得到应用,它可用于零部件的组装,加工工件的搬运、装卸,特别是在自动化数控机床、组合机床上使用更为普遍。目前,机械手已发展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和柔性制造单元FMC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机床设备和机械手共同构成一个柔性加工系统或柔性制造单元,可以节省庞大的工件输送装置,结构紧凑,而且适应性很强。但目前我国的工业机械手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应用规模和产业化水平低,机械手的研究和开发直接影响到我国机械行业自动化生产水平的提高,从经济上、技术上考虑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进行机械手的研究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工业自动化; 机械化; FMS; FMC; 机械手研究开发 ?I?

东亚一体化与欧洲一体化的比较

东亚一体化与欧洲一体化的比较 当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竞争激烈的全球经济成为各个国家的必争高地,经济是基础,经济的霸权也会进而带来政治和军事的优势。区域一体化旨在促使各成员国在经济方面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东亚国家一方面继续从1997年的金融危机中复苏,同时要适应中国作为世界和地区贸易大国的崛起,他们面临着保持收入增长和减贫的严峻挑战,当经济一体化成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东亚一体化也应运而生。 不同于东亚一体化面临的外部问题,欧洲一体化更多的是为了消除战争的威胁。欧洲一体化开始于二战以后。当时的欧洲刚刚经过战火的洗礼,百废待兴,局面微妙。一方面,欧洲的主要战胜国在胜利的喜悦尚未消退之际,就感受到了来自前苏联东欧集团的军事威胁。另一方面,德国虽然投降,但仍然具备东山再起的实力。战争虽然结束了,欧洲人却仍然没有安全感。而美国已经逐渐开始在国际政治和经济舞台上争演主角,为了保障欧洲人的自身利益,欧洲一体化也在1951年正式开始。 一、机制差异 欧洲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实际是一条制度建设的道路,欧盟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超国家机构,欧盟理事会、欧洲议会、欧盟委员会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欧盟还将政体改革提上日程,谋求增强自身的合法性,2009年底《里斯本条约》生效后,欧盟选出了具有“欧洲总统”性质的理事会常任主席,欧洲一体化也进入了新的纪元。 与欧盟的超国家性质相比,东盟更像一个松散的政府间组织,东盟成立20多年之后,东盟首脑会议在1996年才开始固定化和经常化,而所谓的“东盟10+3”更多的意味是3个“10+1”,中日韩三国之间并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东亚三国并没有为东盟各国带来更实质的利益。相较之下,APEC实际上属于半官方性质的政府间论坛。 二、本质差异 欧盟可以颠覆地理版图而联结紧密,根源在于欧洲各国有着一脉相承的共同文化积淀,因此无论风土人情、政治制度还是文化传统都有极大的同质性,而且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doc

摘要 作为机电系的一名学生,将来工作学习都会以机电为主,所以必须掌握好各种机电的专业知识。我会本着认真的态度对待专业课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接下来我将介绍一下我对电动机发展史的认识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电动机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

目录 绪论 --------------------------------------------------------------4 第一章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面临的形式以及对策 ----------------------5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历程及其趋势 ------------------------5 二、典型机电一体化产 --------------------------------------7 三、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面临的形式和任务 ----------------7 四、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对策 --------------------------9 第二章电动机的发展及工作原理 ------------------------------------11 一、电动机技术发展及现状 ----------------------------------11 二、电动机工作原理 ----------------------------------------12

三、电动机的维护 ------------------------------------------13. 四、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绪论 近几十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及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中、小功率电动机在工农业生产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极其广泛的的应用。特别是乡镇企业及家用电器的迅速,更需要大量的中小功率电动机。由于这种电动机的发展及广泛的应用,它的使用、保养和维护工作也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动机技术发展及现状、工作原理、电动机的运行维护。

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新选择

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新选择-经济学阶梯教室 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新选择 点击数:【字体:小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一位外交官把实现东亚经济共同体这个目标比作“梦想桃花源”——渴求是强烈的,但企及的道路却是艰难的。人们设想出了很多路径,却发现没有一条容易行得通 “当我将几十厘米厚的EPA行动计划放在小泉首相的面前时,他发出了‘哎呀’的惊叹声。”这是日本外务大臣麻生太郎在国会演讲时提及的一个小细节,这是在2006年3月。5个月后,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二阶俊博于8月23日作为日本政府代表,向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召开的东盟经济部长会议正式提出建立东盟与中日韩和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10+6”自由贸易区(FTA)。这是一个包括了日本以往所有的EPA设想、旨在实现东亚经济一体化的“一揽子”计划。 日本的东亚EPA构想 事实上,早在2002年,日本就在东亚地区启动了EPA谈判。所谓EPA(Economic Partner Agreement,经济伙伴协定),简单说,就是日本政府提出的带有自己鲜明特色的“FTA”(Free Trade Agreement,自由贸易协定)。以“日本—新加坡EPA”——日本EPA计划中的第一个成功案例为例,它不仅包括了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FTA),还包含投资规则、服务贸易规则、人员自由移动以及资本市场的共同规则,甚至规定了日新贸易、投资以日元标价、结算的规则。概括之,EPA是促进合作以及经济活动能够达到一体化的范围较广的一种协定。 日本的EPA计划,将包括东盟十国(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中国、日本、韩国以及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6个国家。拟议中的自由贸易区总人口将达31亿人,涵盖全球半数人口,将超过欧盟加上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约国的总人口;国内生产总值(GDP)将近10万亿美元,约占全球1/4,逼近美国12.5万亿美元的规模。 根据这个行动计划的战略步骤,日本将争取于2007年3月与东盟、印度尼西亚达成EPA 协议,于2007年前争取与越南、文莱、印度以及澳大利亚开始EPA谈判;同时争取在2008年后研究日中韩自由贸易区,缔结一个高水平的EPA;最终努力于2008年开始东亚EPA谈判,争取在2010年达成协议。 自2002年,日本与东亚国家的EPA谈判一直在进展之中(表略)。 从EPA具有的更广泛内容来看,日本之所以选择EPA而非简单的FTA,是因为EPA所涵盖的投资、服务贸易、人员自由移动以及资本市场等新领域,正是日本具备优势的领域,这将有利于日本在EPA缔结过程中,获得在这些领域的规则制定权,从而在东亚自由贸易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 而从EPA谈判进展表中也可以看出,日本安排与之谈判的国家先后次序很有“讲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经济研究室主任张季风研究员对《商务周刊》解释说,日本选择新加坡作为第一个“突破口”,是因为“后者完全是一个城市化的国家,双边不存在农产品市场开放的问题”,这对日本这个农业保护方面极其敏感审慎的国家来说,无疑是缔结EPA的首选。而此后展开与菲律宾、马来西亚进行谈判,用张季风的话来说,则是“与中国赶跑‘与东盟经济关系合作’”的结果,因为在2001年11月,中国宣布在未来10年内与东盟建成自由贸易区,这一举动让日本大为吃惊,所以在随后的几年内,日本将与东盟的EPA 谈判放在了其“经济外交”政策的首位。 日本与中国的EPA谈判日程在所有东亚国家中被日本放在最后。“这不仅仅是因为中日

欧洲货币一体化面临的挑战

欧洲货币一体化面临的挑战 一、欧洲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问题 为了保持欧元的稳定,首先要求建立一个真正权威的欧洲中央银行,使其具有独立制订符合共同利益的货币政策,对欧洲统一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按照《马约》设计蓝图,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将分为两个层次:高层为未来的欧洲中银行,其任务是制定整体的货币政策;低层为各国的中央银行,其作用是负责推行货币政策。 二、欧盟统一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问题 统一的货币政策对保持欧元的稳定至关重要;其次,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制定和货币政策工作的选择上也存在问题。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欧洲中央银行将采用公开市场操作作为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由其统一制定适用条件,并组织各成员国央行具体实施。 三、欧盟统一财政经济政策的制定和经济协调发展问题 统一的货币政策还要求各国财政财政的协调和监督,因为政策搭配是宏观政策的重要原则。如果只通过欧洲中央银行控制银行信用,而不能控制财政信用,整个欧洲的信用状况还是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四、平行货币流通期间欧元发行和兑换的费用及汇率

制定问题 在欧盟发行统一货币问题上最初由“单一货币”与“平行货币”之争,即到1991年1月1日是,是立即取消各国货币而仅让新的单一货币在欧盟内流通,或是让新的货币与各国货币并存。平行流通。在过渡期内,由于欧元与成员国货币平行流通,将发生欧元与成员国货币之间的兑换费用,谁对这笔费用负责也存在问题。此外,欧元汇率的制定问题也需要尽快解决。 五、欧元与欧元区外的成员国货币之间的关系及其与美元的关系问题 欧元启动后,欧盟15个成员国将被划分为欧元区内的成员国和欧元区外的成员国。到时候欧元区内与欧元区外的成员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关系及其汇率运行机制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六、建立欧洲政治联盟的问题 实行单一货币不仅涉及国家货币主权,而且将最终走上政治联盟。因为如果没有政治联盟,经济与货币联盟必将面临严重障碍。

东亚美元本位与人民币汇率

东亚美元本位与人民币汇率 林毅夫教授:麦金农教授,女士们先生们,今天由我们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举办这次讲座,由麦金农教授主讲《东亚美元本位与人民币汇率》。我想我就不需要长篇累牍地介绍麦金农教授了。因为他在中国已家喻户晓,但我仍然准备了一个很长的介绍,麦金农教授为今天这次演讲做了精心准备,所以我想他的讲座肯定会超过我想介绍的内容。所以我对他的介绍非常简短,但我们会把麦金农教授的详细个人资料放在我们的网上。如果在座各位希望了解详情,你们可以查询网站。不过我希望做些介绍,我知道麦金农教授是斯坦福大学的教授,而斯坦福大学是研究的圣地,特别是在金融学和金融发展领域。麦金农教授是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理论之父,他的首篇论著于20世纪6、70年代问世,这篇论著是关于金融业在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压抑,以及这种金融压抑是如何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问题,这本书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学中最重要的论著之一。它不但是标杆,而且成为了这个领域的教科书。基于此论著,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他写了另一本影响深远的书,研究的是金融压抑的经济,如何转型于单一的市场经济,书名为《经济自由的顺序》,转型至市场经济的金融控制,那本书也有中文版,实际上在那本书中,他还探讨了中国如何成为成功转型的良好榜样。而这一转型途径是与他在书中所介绍的途径相默契的,麦金农教授不但在金融发展领域颇有建树,而且在国际贸易方面也做出了很多重要的贡献,特别是在汇率,以及汇率如何自发地影响一国的贸易表现等方面。他发表了很多著作,最近他有两本新书面市,其中一本研究了美国的政策,是如何影响日本近十年的衰落的,,这本书名为《美元和日元》,书中主要研究了美日之间的经济矛盾,而另一本书更新一些,我随身带了一本,麦金农教授也带了一本,这本书是《东亚汇率两难和世界美元本位》。我知道这次演讲是基于在这两书的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最后我想提到的是麦金农教授是一位非常幸运的男士,因为他拥有一位很优秀的太太,所有他的论著,包括文章,论文或是书,都是由他的太太来编辑的,我希望下次您可以带您夫人一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校园,现在让我们欢迎麦金农教授。 麦金农教授:非常感谢林毅夫教授,前面是一个非常慷慨的介绍,我想说的是你尊我为,现代金融发展之父,我受之有愧,我还想说的是,除了这个现代金融之父,我还有七个外孙。今天演讲的主要是人民币汇率。我将要说的内容部分,来自于中文版图书,《东南亚美元本位制度下的汇率与高储蓄两难》,此书刚刚由中国金融出版社翻译出版,该书英文中两难美德这个表述,没有非常好地翻译成中文,所以中文版本的副标题是《东南亚国家的高储蓄两难》,那已经是我们可以找到的最好的译法了。我觉得它很好地表述了,这本书的意思,现在我开始来说说这本书,美元本位制度下的世界,无论你喜欢与否,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过很长的历史时期形成的,那时美国是惟一一个拥有开放的资本市场和发达的金融市场的国家,对外汇交易没有任何限制,没有资本控制的国家,因此美元自然地成为了世界体系的中心货币,如果像今天这样,世界上有150个不同的国家有150种不同货币,那么它们

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论文

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论 文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毕业论文 机械手控制 系部名称:机电工程系 班级:机电一体化二班 学号:0000 学生姓名:XX 指导教师:XX 2011年 11月

机械手控制 摘要 生产技术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要求现代化企业必须有更高的生产效率,更高的自动化程度及其安全可靠性。机械手可以实现多工步的自动换装,使用可靠安全,通过程序更换就可以实现功能升级。机械手在扩大生产范围,缩短新产品的试制周期,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降低成本和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起到重要作用。 由于工业自动化的全面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对工作效率的提高迫在眉睫。单纯的手工劳作以满足不了工业自动化的要求,因此,必须利用先进设备生产自动化机械以取代人的劳动,满足工业自动化的需求。其中机械手是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产物之一,它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的效率,还能代替人类完成高强度、危险、重复枯燥的工作,减轻人类劳动强度,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在机械行业中,机械手越来越广泛的得到应用,它可用于零部件的组装,加工工件的搬运、装卸,特别是在自动化数控机床、组合机床上使用更为普遍。目前,机械手已发展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和柔性制造单元FMC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机床设备和机械手共同构成一个柔性加工系统或柔性制造单元,可以节省庞大的工件输送装置,结构紧凑,而且适应性很强。但目前我国的工业机械手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应用规模和产业化水平低,机械手的研究和开发直接影响到我国机械行业自动化生产水平的提高,从经济上、技术上考虑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进行机械手的研究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工业自动化; 机械化; FMS; FMC; 机械手研究开发

欧洲货币一体化

第三节欧洲货币一体化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演进被认为是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在国际货币安排方面最有意义的发展,是迄今为止最适度货币区最为成功的实践结果。在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成员国建立起一个“货币稳定区域”,使它们免收区域外金融不稳定的影响,区域内的固定汇率安排更是方便了成员国间的经济交往和合作。 一、欧洲货币体系的产生 1969年12月在海牙召开的欧盟首脑会议标志着欧洲货币统一改革的开始,会上指定皮埃尔·温纳(卢森堡的总理和财政部部长)组织委员会,制定具体措施,消除欧盟内部汇率的波动,集中欧盟货币改革决定权,减少彼此间的贸易壁垒。 欧洲国家为什么从60年代末开始努力寻求货币政策的一致性和汇率的更大稳定性呢?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影响世界经济的政策形势发生了变化,另一个是人们希望欧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还有就是汇率的变动给欧盟带来了不少管理上的问题,这些原因具体表现为:1.为了提高欧洲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1969年的货币危机使得欧洲对美国在将其国际货币职责放在其国家利益之前的可靠性失去信心。面对美国越来越自私的政策,欧盟国家为了更加有效地维护它们自己的经济利益,决定在货币问题上采取一致行动。 2.为了把欧盟变成一个真正的统一市场,尽管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订使欧盟建立了关税同盟,但在欧洲内部商品和要素的流动仍存在很大的官方障碍,欧盟的长远目标就是要消除所有这些障碍,以美国为模式把欧盟变成一个巨大的统一市场。欧洲的官员们认为汇率的不确定性象官方贸易障碍一样,是减少欧盟内部贸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他们看来,只有在欧洲国家之间建立起固定的相互汇率,才能形成一个真正的统一的大市场。 3.为了避免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失衡,因为汇率的变动给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带来的调整难题。而共同农业政策保证了农产品的最低支持价格。为了使欧盟内所有农民都享受平等待遇,共同农业政策规定予以一篮子欧盟国家货币为单位的农产品支持价格。 二、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 欧洲货币联盟的第二阶段是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它是欧洲货币联盟进程中的一个新阶段。建立欧洲货币体系的动议是1978年4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欧共同体首脑会议上提出来的。同年12月5日,欧共体各国首脑在布鲁塞尔达成协议,自1979年初正式实施欧洲货币体系协议。 欧洲货币体系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1)欧洲货币单位(European Currency Unit,简称ECU);(2)欧洲货币合作基金(European Monetary cooperation Fund,简称EMCF);(3)稳定汇率机制(Exchange Rate Mechanism,简称ERM)。 1.欧洲货币单位。欧洲货币单位类似于特别提款权,其价值是欧共体成员国货币的加

机电一体化大专毕业设计论文.doc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专业:矿井通风与安全班级:通风 1 3 1 班 姓名:王羽 指导老师:胡娟 定稿时间:2016 - 06 – 13

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及其研究 摘要 讨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人性化、微型化、集成化、带源化、绿色化这些方面的研究和发展对于改变整个机制造业面貌所起的重要作用,并说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智能化技术,分布式控制系统、开放式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技术、交流传动技术在钢铁工业中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第1章绪论 1.1概述 进入80年代以来,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成为全球性的课题,可以说,从军事到经济、从生产到生活、从简单的日用消费品生产到复杂的社会生产和管理系统.机电一体化技术几乎达到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地步。然而,“什么是机电一体化?”,‘呼机电一体化技术都包括那些特征?”,“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应用领域中的发展状况如何?”等问题却很难令人回答,这一方面是因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不断向深度持续发展,所采用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无法通过定义来界定其发展潜力;另一方面是因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向户度持续发展,也无法通过定义来界定其应用范围。 第二章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微电子、控制、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其发展和进步有赖于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其主要发展方向有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人性化、微型化、

集成化、带源化和绿色化 2.1 数字化 微控制器及其发展奠定了机电产品数字化的基础,如不断发展的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崛起,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铺平了道路,如虚拟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等。数字化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软件具有高可靠性、易操作性、可维护性、自诊断能力以及友好人机界面。数字化的实现将便于远程操作、诊断和修复。 2.2 智能化 即要求机电产品有一定的智能,使它具有类似人的逻辑思考、判断推理、自主决策等能力。例如在CNC数控机床上增加人机对话功能,设置智能I/O接口和智能工艺数据库,会给使用、操作和维护带来极大的方便。随着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灰色理论、小波理论、混沌与分岔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 2.3 模块化 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利与弊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利与弊 【摘要】1999年1月1日,欧元问世,标志着欧洲货币一体化质的飞跃,它稳 定了欧盟国家的汇率,促进了欧洲国家间的贸易发展,促成了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立,也对世界金融市场带来了很多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应看到在统一的货币政策下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将对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利与弊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货币一体化、欧元、利与弊 一、货币一体化的利处 (一)欧洲货币一体化对欧盟自身带来的积极影响 1、促成了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立 单一的货币有助于增强联盟信心,加强经济聚合力;有助于促进竞争,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有助于降低降低交易成本(每年相当于欧共体国内生产总值的0.4%左右);有助于增加价格透明度,促进贸易投资的发展。正是它所带来的更趋稳定的汇率、较低的交易成本、较高的价格透明度,从而减少了信息成本并激发欧盟内部的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这些都有利于提升欧盟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随着企业成本的降低也有助于增加欧盟内部消费者的经济福利。最终促成了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立。 2、提高了欧洲的地位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股强大的国际力量,它不仅有利于经济上的联盟,而且还 有利于区内成员国之间结成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强大联盟。它们一致对外,采用“一个声音说话”,往往能获得一种“放大”的效果。① (二)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积极影响

1、欧元对国际储备结构的影响 欧元对全球金融的影响是渐进的和长期的。欧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地位的提高,将推动对欧元外汇需求的增加,促进欧元债券市场的发展,引发外汇储备的置换。为降低储备货币和资产的汇率风险,各国(尤其是与欧元成员国有密切贸易和债务关系联系的国家)将根据双边贸易和债务量来增加其欧元储备。通常情 ①朱冬雪:《欧元:货币一体化的成功经验》,《中国外资》2010年第231 期。 况下,世界各国对国际储备货币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储备货 币发行国的经济实力,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实力越强,人们对该国的信心就越强,因而越有可能采用这种货币;二是储备货币币值的稳定性,一种国际储备货币的币值越稳定,保留这种货币的贬值风险就越小,三是储备货币发行国进出口数额和对外资金流通数量,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进出口数额和对外资金流通数量越大,各国为了进行贸易结算和资金借贷需要持有该国的货币就越多,因而就越有可能选择该国货币。 欧元对国际储备结构的影响是渐进的和长期的,美元的霸主地位在短时间内不会动摇。随着欧盟经济的发展,欧元在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中会逐渐增加,当然,欧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最终还取决于市场判断。从长期看,欧元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新的能与美元相抗衡的国际储备资产,这不仅意味着各国货币当局选择机会的增加,同时对美元霸权也可能起到某种程度的制约作用,从而克服“世界美元本位制”固有的一些缺陷。② 2、对国际债券市场的影响 欧元启动最直接的效应就是促使各国的债券市场融合为一。从1999年一开始,各国的政府债券便陆续转换为欧元债券,新的市场发行业采用欧元进行。从市场规模看,1999年末,政府债券市场的债务余额已达到22000亿欧元,超过了日本的国债市场,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政府债券市场,仅次于美国国债市场。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

我看机电一体化学院:农业大学 专业:机电一体化 作者: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4) 绪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简述机电一体化 .. (1) 1.1.机电一体化 (1) 1.1.1机电一体化的来源 (1) 1.1.2机电一体化的简介 (1) 1.2电一体化技术基本概念 (1) 1.3机电一体化技术五大组成要素与四大原则 (2) 1.3.1、五大组成要素 (2) 1.3.2、机电一体化四大原则 (2) 1.4 机电一体化技术具体容 (3) 第二章一体化发展历程 (3) 2.1一体化技术发展历程及其趋势 (3) 2.1.1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4) 2.2.2”发展趋势 (4) 2.1.3机电一体化产品 (4) 2.1.4发展“机电一体化”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5) 2.2 机电一体化技术 (5)

第三章21世纪机电一体化 (6) 3.1机电一体化技术近期发展 (6) 3.2我国“机电一体化” (7) 3.2.1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状况 (7) 3.2.2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 (8) 3.2.3工作面临的形势 (8) 3.3 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的任务 (9) 3.4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对策 (9) 3.4.1加强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计划 (9) 3.4.2强化行业管理,发挥“协会”作用 (9) 3.4.3优化发展环境、增大支持力度 (10) 3.4.4突出发展重点,兼顾“两个层次” (10) 第四章机电一体化系统 (10) 4.1机电接口 (10) 4.2人机接口 (11) 第五章一体化常见问题及解决 (12) 5.1 干扰源 (12) 5.2 抗供电干扰的措施 (13) 5.3 场干扰的抑制 (13) 第六章探述机电一体化 (14) 6.1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方式的探讨 (14) 6.1.1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 (14)

东亚文化对东亚一体化的影响_顾丽姝

2009年11月 第26卷第6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 f Y unnan N a tiona lities U n i versity (So cial Sc i ences)V o l 26,N o 6N ov .2009 收稿日期 2009-08-02 作者简介 顾丽姝(1978-),女,东北财经大学博士生,云南广播电视大学讲师。 基金项目 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 我国中小企业对东盟新四国直接投资问题研究 (编号:09Y 0342)阶段成果。 东亚文化对东亚一体化的影响 顾丽姝 (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大连116025) 摘 要:在东亚一体化进程中,东亚文化是其重要的推动力量,又是其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东亚文化认同经历了建立、削弱、复苏与重建三个历史阶段,在价值观、包容性等方面促进着东亚意识的复苏,推动着东亚一体化的进程,同时也因为多元性、区域间大国的博弈、以美国为代表的异域文化的冲击制约着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东亚一体化;东亚文化;东亚意识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867X (2009)06-0069-05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 响日益突出。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东亚共同体 的正式提出,东亚一体化步伐逐渐加快。在这一进程中,东亚各国逐渐意识到东亚文化是区域一体化的重要基石,也是其不可或缺的主要内容。没有意识形态的统一认识,就不可能有经济领域的融合,更谈不上政治领域的深入合作。 一、东亚文化的历史渊源与现状 传统上,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中、日、韩三国被视为一个东亚文化共同体。而现代的东亚文化是 一个以传统儒家文化为基础,东亚地区各种文化相互理解、和平共处、共存共融的和合体。地理范围上涵盖了东北亚的中国、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的东盟十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老挝、泰国、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缅甸)。 (一)东亚文化认同的建立 传统意义上的东亚文化共性包括汉字、儒学、律令、中国的科技、中国式的佛教、中国式的教育制度、中国式的文化艺术、中国式的民俗等八个基本内容。显然,中国古代文化以其在东亚文化中的强势地位,对该地区其它国家的文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公元3世纪以后,中国周围逐渐出现一系列依附于中国的国家。这些国家在吸收甚至是照搬中国制度文明的基础上走向成熟,靠引进中国文化并使之本土化来建构本国文化,其结果是在9世纪前造 就了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中国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与朝鲜半岛、日本构成东亚文化圈的核心地区,保持游牧传统的蒙古草原、受中亚文明影响的新疆、具有独特文化的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以及不断受到南亚文化与伊斯兰文化冲击的东南亚地区,构成了受核心区文化深刻影响的东亚文 化圈外环地区[1](P15) 。 应该说,处于东亚文化圈核心区的几个国家,在9世纪以前已经成为文化共同体。其后,经过9~14世纪的思想文化互动、14世纪后以政治、经济互动为主导的多层面互动,至明清时期,形成以中国为主导的宗藩朝贡体系 具有东亚特色的国 际体系[2](P69) 。通过区域内密切的政治、文化、贸易联系,建立了东亚文化认同。 (二)东亚文化认同的削弱 17世纪中叶明清易代后,由于对大明帝国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在李朝朝鲜延续,当时的朝鲜上层始终对于清帝国怀有鄙夷和偏见,并对其丧礼用乐、信仰佛道、男女无别、士人从商等进行批判,由此产生了朝鲜自认 小中华 的意识以及 明以后无中国 的说法。同样,日本人也觉得,汉唐时期纯正的中华文化在中国已经消失,却在日本延续下来了。他们从衣服、音乐、礼拜之制,万世一系的皇族与政治合法性的延续,以及知识阶层对中国经典与朱子之学的理解等方面,对中国进行 批判[3](P87) 。显然,17世纪中叶以后,处于东亚文化核心区的三国在文化上已经分道扬镳,那个曾经在汉唐时代建立在东亚文化共同体基础之上的认同 6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