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2设计中的人机关系(2)

2.2设计中的人机关系(2)

2.2设计中的人机关系(2)
2.2设计中的人机关系(2)

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第二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人机关系在设计中权衡的思想方法。

(2)了解在设计中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举例分析和讨论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进行设计分析的

方法。

(2)在思考、讨论和实践过程中,体会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基本思想方法。

(3)在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形成“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增强对技术设计的兴趣与热情。

(2)体会到在产品设计中人性化、人文关怀的设计思想,形成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

(3)养成科学、严谨地对待技术设计的态度。

(4)进一步形成“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技术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从技术角度,对案例不同层面思考、分析、讨论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以人为本”的核心技术设计理念。

三、教学难点

能分析具体产品设计中所涉及的人的静、动态尺寸和生理特点。

四、教学方法

以谈话法为主,结合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等。

五、设计思想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第一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这节内容有两个方面要求:一是能理解什么是人机关系;二是能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三是了解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本节教学内容是全书的基础内容之一,和上一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都是围绕技术与设计的问题展开的,是技术的性质、技术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思想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技术文化的组成部分,起到由技术的性质到技术设计的过渡作用,也是“技术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这里的人机关系不是专业的设计,它更多地反映了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重在使学生能够在这种关系的视野中认识设计,为以后学生经历产品设计中的构思、评价、优化方案打下基础。本节的重点应放在使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上。本节共为2课时,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因此本节的重点是在了解设计中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的学习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 设计理念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讲述的是基础性知识,是后面内容学习的基础。本节是第二课时,与第一节应该衔接起来,使教学具有连贯性。从上堂课的课后问题交流入手,由此导入设计中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的学习比较自然。考虑到教材的案例比较单调,所以更换和增加了较多的案例,补充无障碍设施等案例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眼界,包括对人民币的多种文字设计,展示特殊人群的需要使学生感受和理解产品设计中的人文关怀,形成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安排“手机”、“玩具车”和“内衣”静、动态尺寸的分析是为了让学生能理解和分析不同产品的设计中要考虑的静、动态尺寸是不同的。再安排找教室里体现合理的“静态的人和动态的人”物品这个环节提高分析能力。小试验是为了让学生注意到人的生理特点细节,引起学生思考,并能对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激发学生对技术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手的其它生理特点和结合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刻领会了“人的生理需求”含义和具体的运用。安排残疾人车道和

盲道的案例让学生关注特殊人群的生理特点更不能忽略。安排“设想”是为了体验心理的感受,通过一组“ALESSI公司的产品”再次体验视觉引起的心理感受,领悟和理解产品设计应体现人的心理需求。同时用盲人门球运动员试戴“香妃帽”的案例点明心理需求人人都有,并要适度考虑。安排“思考”和“讨论”车内表盘设计是为了引入“信息的交互”内容的学习。安排“电话机”和“电脑”是为了使学生理解信息交互的途径和方法的多样性。通过问题点明改善信息传递的途径和方法能够获得更好的人机关系。各环节从技术设计的细节入手,围绕“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展开,做到深入浅出,体现技术设计的权衡思想,让学生体会和理解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使学生进一步形成产品设计“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核心设计理念,为学生今后进行产品设计分析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策略设计

这节课“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是在学习第一节人机关系概念及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基础上进行的,通过问题、思考、分析和活动体验等环节设计关键是让学生领悟到考虑到哪些方面,如何把握尺度设计才是合理的,才能实现人机关系的目标。

(1)对“如果你是球鞋设计师,你将怎样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目标,来满足不同人的需要呢?”问题思考交流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补充,为下面的学习做准备。

(2)“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设计体现了这种合理的做法?”尽量启发学生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做必要的补充,拓展知识面,让学生加深理解。

(3)“假如我们给中国足球队的“范志毅”定制球鞋,相关尺寸根据什么来定呢?”以这个问题引起学生思考,让学生把不同的想法都说出来,为下面穿“纸鞋”试验埋下伏笔。

(4)穿“纸鞋”试验关键是纸的选择和不同的包法。纸要选择有一定强度的,且最好是彩色的(忌讳用白纸)。一个同学“包”和“绑”都相对宽松,但不能散开来;另一个同学要紧,不留空隙,这样能区分效果。试验后要让学生谈出感受来。

(5)“阅读”时间不必花太多,了解即可。

(6)“就这两款产品进行设计时涉及的静、动态尺寸一样吗?”要注意让学生进行具体的分析,理解不同产品、不同部位所涉及和考虑的人机关系是不同的。

(7)“找一找”活动可以启发学生有针对性地观察,如桌子有吗?要把握数量和时间,做到学生理解就可以了。

(8)小试验,要注意引导学生同时观察自己和别人。

(9)想一想:两手除了生理转向特点之外,还有哪些方面的生理特点?注意启发学生,人有许多不为我们注意的生理特点是设计所不能忽略的。

(10)“下列产品的哪些方面设计跟手的生理特点有关?”要启发学生具体分析出来。

(11)“这些设计合理吗?”要启发、引导学生更应关注特殊人群的生理特点和需要。

(12)“设想”这个环节让学生体验、领悟就行,不必展开。

(13)产品欣赏要把握好节奏,让学生体悟到就好。

(14)“接线板”问题引起学生对指示灯作用的注意,要让学生认识人在使用产品过程中与产品信息交互的重要性。

(15)“生活中还有哪些产品被人使用时,与人能够很好地进行声音、闪灯、提示声等信息交互?”要让学生充分交流,达到理解信息交互的目的。

4.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人机关系”的含义及设计中要追求的人机关系目标,为本节的学习作了铺垫。但是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并不完全清楚,也较少关注。作为本课的设计针对的是我们学校理科重点班的学生,学习能力处于中上水平,本节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不难,关键是会具体考虑和分析。如何激发学生对技术设计的兴趣,需要在思考、分析、讨论、活动中得到体验和感悟,进而帮助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培养学生的技术设计素养,对今后的教学至关重要。因此,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情景和问题,列举学生身边熟悉的具体实例,从人机关系的角度对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思考和剖析,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符合认知规律。

六、教学准备

1. 教学资源的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普通教室、教学课件PPT、彩色纸、鞋带、笔等。

2. 教学课件的准备

结合本节的教学设计,课件总体比较简洁。课件的图片内容主要是为提出问题、分析、探究创设的情景和方便教师讲解知识点提供案例。文字内容是本课的主要知识点和安排一些学生活动的内容,方便教师开展各个教学环节。

七、教学过程

1. 交流

教师: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学习了人机关系的概念及人机关系要实现的高效、健康、舒适、安全等目标。现在,请大家谈谈“如果你是球鞋设计师,你将怎样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目标,来满足不同人的需要呢?”

教师:先请某某同学谈谈,大家认真听。

学生:应该考虑:(1)男女老少一般尺码的范围(还要考虑脚特别大或小的少部分人);(2)男女老少不同的款式、造型和色彩搭配。(3)材料都要舒适和符合质量要求。(板书)(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或教师启发全体学生补充完成。)

教师:要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设计产品要考虑到不同人群(使用者)的不同需要,即考虑:

(1)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课件)

2.思考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设计体现了这种合理的做法?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图片]补充:马路、小区等设置残疾人车道、盲道、盲文、盲图、残疾人售票窗口、残疾人售票窗口、残疾人专用卫生间、无障碍公交车、无障碍出租车以及人民币的盲文、阿拉伯数字及四种少数民族等都考虑了除汉人之外特殊人群的使用。

教师:大多数产品是为普通人设计的,设计参照的标准是依据普通人群的数据确定的。如教室和家里的门高200厘米,宽70~80厘米度和门把手的位置高100厘米等都是以普通人群的身高、体宽和左右手习惯设计等为标准设计的,适合普通人群操作、使用。但是,特殊人群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往往有着特殊的需要,设计时还应充分考虑他们的需要。

3.思考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假如我们给中国足球队的“范志毅”定制球鞋,相关尺寸根据什么来定呢?(课件)

学生:根据他脚的长度、宽度和度厚尺寸呀,或者穿着袜子时脚的长度、宽度和度厚尺寸等。

4.穿“纸鞋”试验

教师:请某某和某某两位同学上来,我们做个简单的“纸鞋”试验。为方便试验,老师把彩色的纸直接包在鞋子的外面,用带子绑定来模拟纸鞋。

“穿上”“纸鞋”后,先请这两位同学到讲台边给大家看一下各自“纸鞋”的尺寸大小,然后在教室里走一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他们“纸鞋”开始及使用过程的情况。

两位同学演示“纸鞋”的使用情况,其他同学观察。

教师:相同的纸张,两人刚开始站着的时候都没有破裂,为什么走了一圈,某某同学的“纸鞋”破裂,而某某同学(另一位)没有破(或者情况好一些)呢?先请这两位同学谈谈自己所穿“纸鞋”的松紧程度、走路的感觉及最后使用情况。

学生1:我的“纸鞋”感觉紧紧的,脚被困住了,走路的时候也不舒适。没走几步“纸鞋”就破了。(哈哈,同学们笑。)

学生2:我的“纸鞋”宽松一些,走路比较方便,舒适。“纸鞋”也完好无损。

那么,设计球鞋这“宽松一些”根据什么来定呢?

学生:走路、跑步等活动时需要的增加量。

教师:为了舒适,能不能多增加一些呢?

学生:太松了也不行,会影响走路的速度,还浪费材料。

教师:人们在使用物品时处于静态和动态两种状态交替之中,因此,设计的产品不但要符合人的静态尺寸,也要符合人的动态尺寸。(2)静态的人和动态的人(课件)。

思考:有些内衣,尺寸设计几乎跟人体的尺寸差不多,为什么也不影响我们的运动和舒适性呢?

学生:因为材料弹性好,它既可以满足人的静态尺寸,也可以满足人的动态尺寸需要。

5.阅读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3“小词典”。

学生阅读。

6.观察和思考

请同学们观察和思考一下,就这两款产品进行设计时涉及的静、动态尺寸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

教师:为什么?

因为玩具车的人机关系涉及了人的各个部位,而手机只跟手和眼睛产生人机关系。(可以让学生补充完成)

7.马上行动

找一找,教室里的哪些物品设计体现“静态的人和动态的人”的合理性?

学生:门的尺寸、过道的尺寸等。

教师: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既要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也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课件)(边说边给板书中的结构造型和色彩搭配划上横线。)

(3)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课件)

8.小试验

①请将你手中笔的笔尖向前摆放在桌子右侧上。

②再用右手将它旋转90度放在桌上。

请看现在的笔尖的方向朝哪边?为什么?

学生:笔这样转动比较自然、方便。

③再用左手试一下?

9.想一想

教师:两手除了生理转向特点之外,还有哪些方面的生理限制?

学生:两手的大小和跨度、握力、大多数人是右撇子、指头的粗细、长度、指头之间的排列顺、张角等等。

10.观察与思考:

下列产品的哪些方面设计跟手的生理特点有关?

学生1:手机的大小、重量、按键的大小和力度与手的生理特点相关。(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

学生2:自行车方向握把的大小及与刹车柄的距离、力度等(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

11.观察与思考:

这些设计合理吗?[图片]

学生:不合理。

教师:特殊人群的生理需求是我们设计中更加要关注的。

教师:人的心理需求包括:

视觉:对产品色彩、形态,空间关系的感觉。

听觉:对产品声音的感觉。

味觉:对产品口味的感觉。

嗅觉:对产品气味的感觉。

触觉:手、足、皮肤对产品的感觉。

12.设想:如果把你的房间全部布置成红色或者黑色,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房间很大或者很小呢?或者当你看到图书馆里矗立着两个篮球架时,你看书的心情是否会受影响?

教师:所以茶座、咖啡屋的设计以暖色调为主,将空间处理得小一点,以营造温馨、宁静的效果。办公室的设计以冷色调为主,使空间处理简洁明快,以求产生严谨、高效的工作氛围。

13.产品欣赏

[图片]学生欣赏体验。

教师:我们普通人对产品有心理方面的需求,那么特殊人群呢?

学生:也有心理需求。

[图片]北京盲人门球运动员试戴“香妃帽”。

问题:为了满足人的心理需求,设计可以不顾成本吗?

学生:不能。要适度,要权衡。

14.问题

教师:在使用接线板时,如果指示灯没有给你们任何显示,你们觉得使用该接线板方便吗?

学生:不方便。不知道电源是否接通。

15.思考

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产品被人使用时,与人能够很好地进行声音、闪灯、提示声等信息交互?

学生:电视机、接线板的指示灯、电话机液晶屏、按键声音等。还有电脑界面越来越人性化,用户只需轻轻点击鼠标,所有的任务就可以在系统提示下完成,操作起来非常简单、方便。(课件)如,当电子邮件接受完毕时,不仅有文字提示,还有声音提示。打开和关闭电脑;安装软件的提示等;各种操作的菜单提示等。

16.问题:如果汽车的喇叭声换成闪灯会出现什么后果?

学生回答:后面的人看不到前面车的闪灯。所以,不能改。

说明人机之间的信息传递是有选择的,不恰当的信息传递,往往会导致不良的人机关系。改善信息传递的信息源或途径能够获得更好的人机关系。

17.小结建构

教师:作为一个设计者,在产品设计时首先要明确人与产品之间存在的各方面人机关系,其次要考虑这些人机关系涉及哪些因素和技术指标,才能合理实现人机关系的目标,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八、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注重在问题、思考、交流和活动中激发学生对技术的兴趣与热情。去感悟和理解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的许多细节。能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预设要求。

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应注意这样几点:

1. 注意创设师生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努力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2. 本节教学环节较多,要注意把握好不同的节奏。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教学设计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教学设计 章节: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第二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课时: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 (2) 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举例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人机关系进行设计分析的方法。 (2)在人机关系分析的过程中,认识技术设计的着手点是满足人的需要,形成“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对技术设计的兴趣与热情。 (2)体会在产品设计中人性化、人文关怀的设计思想,形成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 (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地对待技术设计的态度。 (4)培养“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技术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形成“以人为本”的核心技术设计理念。 三、教学难点 人机关系的具体分析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 以谈话法为主,结合练习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结合亲身体验法等。 五、设计思想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第一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这节内容有两个方面要求:一是能理解什么是人机关系;二是能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三是了解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本节教学内容是全书的基础内容之一,和上一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都是围绕技术与设计的问题展开的,是技术的性质、技术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思想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技术文化的组成部分,起到由技术的性质到技术设计的过渡作用,也是“技术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这里的人机关系不是专业的设计,它更多地反映了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重在使学生能够在这种关系的视野中认识设计,为以后学生经历产品设计中的构思、评价、优化方案打下基础。本节的重点应放在使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上。本节共为2课时,本节课是第1课时,因此本节的重点是在理解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学习基础上,使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 设计理念 “设计中人机关系”讲述的是基础性知识,是后面内容的学习基础。本节从人机关系的角度对日常生活事件进行思考分析,帮助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技术设计理念,提高学生的技术设计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严谨的态度。本节主要采用回忆、再认、案例分析、讨论、活动等方法,深入浅出地讲解教材内容,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落实教学目标。 3.教学策略设计 这节课以案例“鞋”为主线,通过回忆学生生活内容——穿鞋引起学生思考,感悟技术产品与使用者——人之间的关系,导入新课。通过提出问题,思考、分析完成对“人机关系”的理解,并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设计体现出的人机关系是不同的。明确产品人机关系中的主体是人,产品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已。通过对鞋的案例思考、探究引入人机关系要实现的主要目标。在此基础上,结合书本案例的具体分析和适当的活动设计,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设计中隐含的人机关系。最后的问题回答了学生之前提出的质量方面的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第二章第二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第二节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教材版本】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设计理念】 从生活实例入手,使学生可以深入理解人机关系的内涵并切身体会到怎样去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分析 人机关系是人机工程学研究中的一部分内容,是技术设计活动中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本节内容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剖析了人机关系的丰富内涵,指出了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产品是为人服务的,设计产品时,要力求人机关系合理,渗透“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使学生熟悉有关设计的分析方法方面的知识,为后续学习中关于设计方案的构思、交流、评价、优化作准备。本节分成三个内容:(1)什么是人机关系;(2)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技术世界中的设计以满足人的需要为最终目的。因此,设计时必须考虑人机关系,以便能使设计的技术产品适合人的需要。

2时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 第一章使人对技术世界有了相当的了解,第二章第一节又可以认识到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本节则涉及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的各种因素,主要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围绕人机关系的合理实现而展开。 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 本节的人机关系不属于专业设计的范畴,主要反映一种理念,学生能够在这种关系的视野中认识设计,为构思、评价、优化方案打下基础。 4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 通过实例分析人机关系及“机”的内涵。重要的是从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到人机关系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和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以及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学情分析】 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 学生往往是不经意地使用产品,虽然对人机关系的概念是陌生的,但对人机关系在设计中的应用是有经验的。通过简单而熟悉的事例的分析,学生容易形成人机关系的概念,但人机关系的内涵是丰富的,在各个不同的层面上有各种不同的人机关系,使“人”与“机”之间构成复杂的联系,如何深

高中通用技术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说课稿

通用技术说课稿:《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一、教材分析: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与身边的物品发生联系。当我们使用这些物品时,物品就与人产生了一种相互的关系。这种相互的关系称为人机关系,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和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授课类型是新课授课。针对高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年龄特征,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 (2)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 (3)了解在设计中如何合理运用人机关系。 三、教学重点: (1)人机关系的概念 (2)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 四、教法、教具(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以案例分析和师生互动交流为主,如果单纯的口头语言讲授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而直观图片和教具、详实的技术资料的使用可以辅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知识难度,加快节奏,增大课容量,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五、教学步骤(过程) 1、复习导入概念 人机关系的概念——人机关系中所指的“机”除了人们通常所说的机器外,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工具、仪器、仪表、设备、设施、家具、交通车辆以及劳动保护用具等。 2、分析案例 在人与某个产品构成的人机关系中,往往存在复杂的多方面关系。以开门为例,人走近门,便与门板构成人机关系;人要握住把手,便与门把手构成人机关系;人开门后要通过门,便与门框构成人机关系。人乘电梯到某一楼层去存在着很多方面的人机关系。在乘电梯到某一楼层去的过程中存在哪些方面的人机关系? 1.人与—~; 2.人与—~; 3.人与电梯厢体之间构成的人机关系; 4.人与——; 3、讨论与思考 人坐在椅子上的时候,人体的一些部位与椅子构成了哪些人机关系? 1.手臂与—椅子的扶手; 2.背与——; . 3.臀与——; 4.腿与——; 5.脚与——; 4、小结: 当人们身处某一环境的时候,这时的人机关系就体现为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在设计中,我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教材分析】 本章包括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技术试验及其方法,公三节内容,其中,后两节此是学水平测试的考点。学习时,力争结合案例分析透彻,从而形成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概念的记忆不难掌握,关键是如何结合具体的产品进行分析判断,形成自己的能力,要多引导与生活、社会、自然等相关的实际热点问题。 【学习目标】 1、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 2、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 3、了解在设计中如何合理运用人机关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理解人机关系;如何做到人机关系更加合理、完善 2、难点 如何做到人机关系更加合理、完善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技术与设计的关系,知道了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设计是推动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反过来,技术又是设计的平台,技术的进步直接制约着设计的发展。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在设计中我们所设计的产品都

是从谁的需求出发的?为谁服务的呢? 生:人 师:所以,人与物的关系就成为设计活动中必须要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1、什么是人机关系 师:什么是人机关系呢?大家使用手机打电话时,便和手机构成一种人机关系;趴在桌子上听讲,便和桌子构成人机关系;再比如我站在讲台上讲课,讲台和我也构成一种人机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人机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会与身边的物品发生关系。当人使用物品时,物品就与人或(人的某些部位)产生了一种相互的关系,这种关系就称为人机关系。 生:(PPT)找出下列活动中的人与机,体会其人机关系: a、教师拿着粉笔板书; b、农民用锄头锄地; c、鱼翁在河边用鱼竿钓鱼; d、司机手握方向盘 e、小明拿着拖把拖地 (强调:由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人机关系中,“机”的涵义是很丰富的,它可以是机器设备、工具、家具、车辆、劳保用品等,还可以是环境。当人处于某一环境时,人机关系就表现为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师:同样,人机关系中的人也不单单指的是人,还可以是人的某一部分。 师:在人与某个产品构成的人机关系中,往往存在着复杂的多方面关系。就拿最常见的开门来说吧(PPT) a、人走近门人与门板构成人机关系 b、人握住把手,开门人与把手构成人机关系 c、人通过门人与门框构成人机关系 生:完成任务:案例分析 1.人走向电梯门,人与电梯门板构成人机关系 2.人按电梯外按钮,人与电梯外按钮构成人机关系 3.人进入电梯,人与电梯厢体之间构成人机关系

人机关系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设计中人机关系》讲述的是基础性知识,是后面内容的学习的基础。本节从人机关系的角度对日常生活事件进行思考分析,帮助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该内容主要采用案例分析、讨论等方法,深入浅出地讲解教材内容,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烘托课堂气氛,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材分析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是《通用技术》中《技术与设计(1)》苏教版第二章第二节。本节分成三个内容:(1)什么是人机关系;(2)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3)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本节教学内容是全书的基础内容之一,它和上一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都是围绕技术与设计的问题展开的。在技术世界中的的设计,是以满足人的需要为最终目的的。因此,设计时要考虑人机关系,以便能使设计的技术产品适合人的需要。这里的人机关系不是专业的设计,它更多地反映一种理念,重在使学生能够在这种关系的视野中认识设计,为构思、评价、优化方案打下基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特别是“机”的丰富内涵。并通过简单的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能较好的把握人机关系的概念,体验到人机关系在设计中的重要性。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案例,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较好的掌握和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在设计中如何合理运用人机关系。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人机关系是比较陌生的,学习时容易对本概念产生误解。对于本节课内容不必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或灵活地运用,只要求学生达到理解水平,认识理解人机关系的知识,使学生形成“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一种较为重要的分析方法。高中学生已有一些生活经验,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情景,列举学生身边熟悉的具体实例,从人机关系的角度对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思考和剖析,帮助学生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了解在设计中如何合理运用人机关系。 2、能力目标:

高中通用技术第二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试题苏教版必修

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第二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一、选择题 1.在设计中,产品的生产尽可能就地取材,以免增加运输成本,设计普及型产品时,一般民众不太需要的功能不必纳入,以免产品的价格太高等,这体现了设计原则中的 ( ) A.实用原则B.可持续发展原则C.道德原则D.经济性原则 2.过去的按键式电话机没有显示屏,人们只能通过听电话按键提示音判断是否按下按键;如今的电话可以让人在听到铃响的同时看到来电号码的提示。这种电话机的设计主要考虑了人机关系中() A.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 B.静态的人和动态的人 C.人的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 D.信息的交互 3.产品设计的三要素是() A.物、人、环境 B.美观、实用、经济 C.结构、功能、安全性 D.高效、健康、舒适。 4.有一种石英红外取暖器,在使用过程中如放置不平或被碰倒就会自动断电,这种技术设计实现了人机关系中的() A.安全目标 B.健康目标 C.舒适目标 D.高效目标 5.为了防止电梯门夹人事件的发生,电梯的设计者在电梯门上加红外线感应装置,当有人处于电梯两扇门之间时,红外线感应装置就会“告诉”电梯不要关门。这体现了人机系中的() A.安全目标 B.高效目标 C.经济目标 D.健康目标 6.骑摩托车戴的头盔,主要体现了人机关系中的()特点。 A.安全 B.高效 C.健康 D.舒适 7.有一种“读屏”软件,可以把计算机屏幕显示的内容透过音箱“读”出来。请问这种软件体现了人机关系中的什么要求?() A.考虑特殊人群的需求 B.考虑人的心理需要 C.考虑人的不同状态 D.考虑人的接受能力 8.据报导,西安市有一瓜子贩自制毒瓜子,自己不吃没想到儿子不断偷吃。结果,聪明伶俐的儿子因为长期偷吃用明矾、工业盐、泔水油、石蜡等加工的黑瓜子,脑子出了问题,这真是害人害己。这个例子说明了产品设计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A.美观原则 B.道德原则 C.实用原则 D.创新原则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案例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章节:教育—技术与设计1—第二章第二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一、教材分析 前一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是对本模块名称的解读,也是对本模块教学的界定。而本节的人机关系是设计中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容。学生在第一节中已经了解了“设计”的概念,明确了设计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在这一节中,学生要深刻理解“人机关系”这一概念,并且要联系到实际生活中的体会,生成情感认识。所以,本节的难点容就是要让学生在深刻理解“人机关系”这一概念的同时,形成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实际上,本节容是整个必修1模块关于设计这一概念解释的最主要一节,通过“人机关系”这一概念,让学生对于本学科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产生更加积极的学习热情。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学习了《技术与设计的关系》一节,对设计的最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初步了理解。学生虽然刚刚开始接触设计,但实际上对于设计,在生活中早有所认识和了解,只是不够系统、不够科学。而人机关系是设计中的核心概念之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正是要从人机关系中渗透出来。 本节课的宗旨是让学生形成“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理念并大力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换句话说,让学生开始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的设计理念是本节课的宗旨,要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渗透到

学生的灵魂当中;再次就是要利用本节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通用技术课程产生更大的兴趣,这也是整个必修1的一个重要教学任务目标。本节课与课标相碰撞的点有很多:比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开拓技术学习的视野、学会或掌握一些通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技术及其设计的一般思想和方法、形成和保持对技术的兴趣和学习愿望。可见,本节容在模块1中是十分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 1.知识与技能:学生要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设计的信心。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理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 2.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设计的信心。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理念。 难点:学生要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 “人机关系”是学生所接触的新的概念,如何让学生更好、更充分地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就成为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在本节容的讲授过程中,要不断给学生渗透“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理念。

高一通用技术: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高一通用技术: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教材分析】 本节由三个知识点组成,分别是什么是设计关系、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和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层层递进,不断深入。本节内容在上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的基础上,围绕人与机的关系展开,人机关系是进行设计必须学习的基础内容,同时又是“技术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本身起到由技术的性质到技术设计的过渡的作用。这一节,通过对人际关系的核心理念进行逐步分析,是学生知道什么是人机关系、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合理的人际关系,知道技术设计从何处着手,才能更好地为人服务,才能实现技术设计“以人为本”的核心设计理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 理解人机关系; (2) 形成“以人为本”的核心技术设计理念。 教学难点: 人机关系在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是隐含在产品的设计中,

需要通过体验去感 受,反映的是一种理念,一种较为重要的分析方法。 【教学流程】 新课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技术的价值和技术的性质,知道了技术因人而生、为人服务这一设计的基本理念,如何才能使技术实现为人服务这一目的呢?我们就要从研究人机关系入手。用老师需要一个教鞭,后勤的老师就给我了一个这样的教鞭。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入“人机关系”这一节的主题 一、什么是人机关系?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呢无时无刻不与身边的物品发生联系。当我们使用这些物品时,物品就与人产生了一种相互的关系,这种相互的关系成为人机关系。 人→物品的使用者 机→被使用的对象及人所处的环境 技术的产生的原因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那么我们设计的产品也都是要从人的需求出发,为人服务的,因此,人机关系也就成为设计活动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 课本P28页,“马上行动” 找出下列活动中的“人”与“机”,体会其人机关系。 .教师拿着粉笔板书。

产品设计人机性分析案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机工程学课程报告书 自行车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案例分析 指导教师:陈炳发 姓名:郭霞 班级学号:SQ09055044002 2010-07-03

自行车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案例分析 一、人一自行车系统 组成自行车的功能是供人骑行,就发挥自行车的功能作用而言,把人看作自行车的组成部分是完全合理的。因此,人在骑车时组成了人一车系统,该人一车系统中的人一车界面关系可由图1-1来进行分析。 1.人与支撑部件关系 图1-1 人-车界面关系 支撑部件主要有车架、前叉、鞍座和车把等,是自行车的构架。支撑部分将其他零部件固定在相互间正确的位置上,保证自行车的整体性,实现自行车的功能。从人机关系来看,鞍座、车把和车架等的位置和大小,以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与骑车人的位置和肌肉的动作有着性的设计参数。 2.人与动力接受部件关系 动力接受部件主要是脚蹬和曲柄。动力是靠骑车人的双脚踩在脚蹬上,下肢运动的力使曲柄转动而产生的。为了使人省力和有舒适感,必须在骑自行车人的体格和体力与自行车元件的尺寸关系上下功夫,即研究人体下肢肌肉的收缩运动与曲柄转动之间的能量转换问题。 3 .人与传动部件关系 传动部件主要是滚珠、链条和链轮。人的作用力是通过链条和链轮传动而带动后轮转动,

从而使自行车前移。传动部分的设计关键是要有较高的传动效率和可靠性,且有易操纵的变速机构。保证较高的传动效率,才能使人用一定的肌力而获得较大的输出功率。 4 .人与工作部件关系 工作部件就是车轮,即车圈、轮胎等。绝大部分轮胎是充气的,少数是实心的。车轮一方面把骑车人的肌肉力量,有效地转换为同地面接触而向前运动的力;另一方面将骑车人的握力转换为与接地部分所产生的刹车阻力。在设计自行车的各部分尺寸、车闸及变速器等时,应该着眼于骑车人一动力一传动一工作的连贯性,才可能设计出同骑车人手的大小或握力相适应的闸把、刹车力适当的车闸,才不会发生刹车阻力不够而造成失误现象。 二、影响自行车性能的人体因素 影响自行车性能的人体因素很多,如图1-2 所示。现主要分析下述几点: 1.人的体格因素 以身高 H 为基本因素,其他身体的能力与 H 成比例,并有与H2、 H3成比例的特性。如手臂、腿、气管等的长度与身高成比例,从而以骨关节为中心所产生的力矩、步幅等,都取决于H的大小。肌肉、大动脉、骨骼的截面积以及肺泡的表面积等都可看成与 H2成比例。肺活量、血液量、心脏容量等都可看成与 H3成比例。体格对出力性能的影响,从理论上讲,弹跳能力与H成比例,速度能力与 H2成比例,作功能力和 H3成比例。但实际上因每个人身体素质不同,常有20%以上的偏差。 2.人的下肢肌力 自行车骑行的原动力,主要是骑车人的下肢肌力。人骑车时,骨骼肌肉内部的化学能转换为肌肉收缩的机械能。自行车脚蹬的转动就是通过腿肌收缩出力而完成的,一般说腿肌长的人比腿肌短的人有利。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一般与肌肉的截面积成比例,约为每平方厘米40--50N,通过一定训练的人可提高到65N 。

人机工程学试题库

人机工程学试题 第1章人机工程学概论 一、填空题 1、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械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2、英国是世界上开展人机工程学研究最早的国家。因此,人机工程学有“起源于欧洲,形成于美国”之说。 3、人机工程学在其形成与发展史中,大致经历了经验人机工程学、科学人机工程学和现代人机工程学三个阶段。 4、在经验人机工程学阶段,学科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在人机关系上是以选择和培训操作者为主,使人适应于机器。 5、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科学人机工程学阶段,并一直延续到50年代末。 6、科学人机工程学的发展特点是:重视工业与工程设计中的“人的因素”,力求使机器适应于人。 7、现代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方向是:把人-机-环境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研究。 8、本学科的根本研究方向是通过揭示人、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以达到确保系统总体性能的最优化。 9、人机工程学中人体特性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在工业设计中与人体有关的问题。 10、人机工程学目前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测法、实验法、模拟和模型试验法、计算机数值仿真法、分析法和调查研究法。 11、人机工程学实际上是人体科学、环境科学不断向工程科学渗透和交叉的产物。 12、一项优良设计必然是人、环境、技术、经济、文化等因素巧妙平衡的产物。判断最佳平衡点的标准,就是在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核心的主导思想。 二、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是( A )的发展阶段。 A、经验人机工程学 B、科学人机工程学 C、现代人机工程学 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 B )的发展阶段。 A、经验人机工程学 B、科学人机工程学 C、现代人机工程学 3、从60年代至今,称其为( C )发展阶段。 A、经验人机工程学 B、科学人机工程学 C、现代人机工程学 4、在 B 人机工程学发展阶段,研究者大都是心理学家。 A、科学 B、经验 C、现代 5、在经验人机工程学发展阶段,研究者大都是。 A、工程技术人员 B、心理学家 C、管理学家 三、简答题 1、人机工程学在其形成与发展史中,大致经历了哪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分别是什么? 2、对工业设计师来说,从事人机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几个方面?(6分) 3、人机工程学目前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7分)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学案(含答案)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学案(含答案) 第二节第二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设计中的人机关系学习目标目标层次内容及要求考试属性基本要求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必考加试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初步学会运用人机关系进行设计 一.什么是人机关系1在生活中,当我们使用物品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了一种相互的关系,称为人机关系。 2人机关系中的“机”除了人们通常所说的机器外,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工具.仪器.仪表.设备.设施.家具.交通车辆以及劳动保护用具等。 3在人机关系中,往往存在复杂的多方面关系。 二.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1在设计中,把人和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合理或最优地分配人和机的功能,以促进二者的协调,提高人的工作效率。即“________”。 2人在长期操作或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品对人的健康不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即“________”。 3人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人体能处于自然的状态,操作或使用的姿势能够在人们自然.正常的肢体活动范围之内,从而使人不致过早地产生疲劳。即“________”。

4人们在操作和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品对人的身体不构成生理上的伤害。 即“________”。 三.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首先明确设计涉及哪些人机关系,其次考虑这些人机关系涉及哪些因素和技术指标。还要处理好以下关系1设计的产品不但要符合________人群的需要,还要充分考虑________人群的特点和需要。 2设计的产品不但要符合人体的________尺寸,也要符合人体的________尺寸。 3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不仅需满足人的________需求,也要满足人的________需求。 4人与产品之间要有良好的________________。 例1xx浙江10月学考如图1所示是一款可折叠木椅。 从设计中的人机关系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图1A 采用铰连接便于折叠和展开,实现了高效目标B栅格结构的椅面和靠背透气性好,实现了舒适目标C折叠和展开需要双手操作,主要考虑了普通人群D站在一侧就可以将木椅折叠和展开,主要考虑了人的静态尺寸例2如图2所示是一款球型把手门锁,使用时将把手转动90就能把门打开。从人机关系角度分析,设计时采用转动90而不是180,主要是为了图2A实现健康目标B实现安全目标C符合人体的动态尺寸D符合人体的静态尺寸例3xx浙江3月学考如图3所示是一款液压式“助起”马桶,能提供助起动

工业设计师笔试试题

一、选择题(15*2=30 分) 1、“工业设计”一词由___ 在1919年首次提出。 A 西纳尔 B 莫里斯 C 罗威 D 盖德斯 2、国际工业设计协会__ 年立于英国伦敦,其英文缩写为___。 A 1921,ACSIC B 1919, SCSI C C 1921, SCSIC D 1957, ICSID 3、色彩的三要素不包括___ A、纯度 B 、明度C 、色相D 、色调 4、光的色散是指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 A 白色; B 由红到紫的七种颜色; C 黑色; D 由红到紫的一条过渡色 5、光色的三原色是)。 A 红、黄、蓝; B 红、绿、蓝; C 品红、黄、 D 品红、黄、蓝。 6、在颜料的色彩往一个颜料里加入白色,是提高一个颜色的( A 彩度; B 明度; C 色相; D 饱和度。 7、彩色印刷油墨的三原色是() A红、黄、蓝; B 品红、黄、青 C 红、绿、蓝; D 品红、黄、蓝 8、下列符号中表示强制国家标准的是()。 A.GB/T B .GB/Z 9、不可见轮廓线采用()来绘制。 A.粗实线B .虚线C. 细实线 10、下列比例当中表示放大比例的是() A.1:1 B .2 :1 :2 11、在标注球的直径时应在尺寸数字前加() A.R B .Φ Φ 12、机械制图中一般不标注单位,默认单位是() A.㎜B .㎝ 13、三视图是采用()得到的 A、中心投影法 B 、正投影法C 、斜投影法 14、下列哪个是photoshop 图象最基本的组成单元:() A.节点 B .色彩空间C .象素D .路径 15、CoreIDRAW默认的视图模式是:()。 A、框架模式B 、正常模式C 、增强模式D 、草图模式二、填空题(25*1=25 分) 1、“循环再利用设计'亦称() 2、比例是与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比,在画图时应尽量采用 的比例,须要时也可采用放大或缩小的比例,其中1:2 为比例,2:1 为比例。无论采用哪种比例,图样上标注的应是机件的尺寸。

通用技术第1节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真题再现

真题再现 1.(2018浙江11月选考,1,2分)如图所示的显示器支架,能根据用户需要带动显示器在设定范围内缓慢平动,引导用户跟随屏幕活动颈部。从人机关系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支架的设计考虑了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 B.可根据需要设定平动的范围,考虑了人的动态尺寸 C.引导用户活动颈部,实现了人机关系的健康目标 D.支架带动屏幕缓慢平动,不影响阅读,实现了人机关系的高效目标 答案 D 本题考查人机关系。缓慢平动保证了阅读功能的实现,但不会提高使用者的工作效率,因此D项符合题意。 2.(2017浙江11月选考,2,2分)如图所示是一款适合儿童使用的智能姿势提醒器。采用无辐射方式检测姿势,整机仅重6.5 g,外壳柔软防滑,富有弹性,具有语音提示和信息存储功能,家长可以 通过手机APP了解孩子的姿势情况。下列关于该姿势提醒器的分析评价中,不正确 ...的是( ) A.采用无辐射方式检测姿势,实现了人机关系的健康目标 B.整机仅重6.5 g,外壳柔软防滑,与耳朵贴合良好,实现了人机关系的舒适目标 C.外壳有弹性,适用于不同大小的耳朵,符合人体的动态尺寸 D.通过手机APP显示存储在提醒器中的姿势信息,实现了人机关系的信息交互 答案 C 本题考查人机关系。产品外壳与人耳的尺寸相适应,体现了人的静态尺寸而非动态尺寸,因此C项符合题意。 3.(2015浙江10月选考,1,2分)如图所示是一款带有喷雾功能的淋浴头,能喷出热腾腾的水雾,使浴室保持适宜温度,避免受凉;通过按键可调节水雾和淋浴水的大小,并使水温控制在50 ℃以下,

防止烫伤;淋浴头的高度和角度可调节。从设计中的人机关系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水温控制在50 ℃以下,实现了人机关系的安全目标 B.使浴室保持适宜温度,实现了人机关系的舒适目标 C.通过按键调节水雾和淋浴水的大小,主要考虑了特殊人群的需求 D.淋浴头的高度和角度可调节,考虑了静态的人和动态的人 答案 C 本题考查人机关系。使用按键调节,方便操作,体现了人机关系的高效目标,与特殊人群的需求无关,因此C项符合题意。 4.(2018浙江11月选考,15(2),2分)新学期开始了,老师安排小明设计制作一个迎接新同学的引导牌。小明上网查找了大量图片资料,分析研究后用长500 mm、宽300 mm的木板和直径25 mm、长1000 mm的木棍做了一个引导牌(如图所示)。使用时小明发现引导牌不便于携带,准备重新设计制作一个可收拢和可展开的引导牌。请你帮助小明设计该引导牌,设计要求如下: (1)引导牌展开后形状和尺寸与原来的相当,并能保持结构稳定; (2)引导牌收拢后的尺寸要尽可能小,便于携带; (3)展开和收拢操作方便; (4)材料自选。 请根据描述和设计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要求如图所示那样将引导牌举在胸前,面板超过人群的头顶,在确定手柄的长度时,主要考虑人的(在A.动态尺寸;B.静态尺寸中选择合适的选项,将序号填入“”处)。 答案B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 (2) 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举例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人机关系进行设计分析的方法。 (2)在人机关系分析的过程中,认识技术设计的着手点是满足人的需要,形成“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形成对技术设计的兴趣与热情。 (2)体会在产品设计中人性化、人文关怀的设计思想,形成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 (3)养成学生科学、严谨地对待技术设计的态度。 (4)形成“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技术价值观。 (3)认识技术设计的着手点,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形成“以人为本”的核心技术设计理念。 三、教学难点 能分析具体事例中的人机关系。 四、教学方法 以谈话法为主,结合练习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等。 六、教学过程 1. 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你们有没试过不合脚的鞋子? 学生:试过。 教师:穿小的鞋子是什么感觉? 学生:不舒服或者脚痛。 那穿大的鞋子是什么感觉? 学生:走路很慢,鞋子要掉下来,心急。学生笑。 教师:但合脚的鞋子既舒适又方便走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鞋子和我们的脚构成的关系不同。 2.深入内容 教师:这就涉及到我们本节要学习的内容——设计中的人机关系。(课件) 当人使用物品时,物品就与人或(人的某些部位)产生了一种相互的关系,这种人或(人的某些部位)与物品的相互关系就称为人机关系。这里的机,包括机器设备、工具、家具、车辆、劳保用品,也包括人使用的环境等。 那么,我们的脚和鞋子有着什么样的人机关系呢?(图片)(标明鞋的部位) 教师:这说明人与使用的物品之间构成了多方面的关系。请尝试分析人坐在椅子上时,人的一些部位与椅子不同部分之间构成的人机关系。(课件) 脚底 鞋底 脚跟、脚两侧 脚板鞋后帮 鞋前帮

通用技术人机关系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教学设计 嘉善第三中学顾问沈宇喆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通用技术》中《技术与设计(1)》苏教版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分成三个内容:(1)什么是人机关系(2)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3)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本节教学内容是全书的基础内容之一,它和上一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都是围绕技术与设计的问题展开的。在技术世界中的的设计,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设计时要考虑人机关系,以便能使设计的技术产品适合人的需要。这里的人机关系不是专业的设计,它更多地反映一种理念,重在使学生能够在这种关系的视野中认识设计,为构思、评价、优化方案打下基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特别是“机”的丰富内涵。并通过简单的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能较好的把握人机关系的概念,体验到人机关系在设计中的重要性。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掌握和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人机关系是比较陌生的,学习时容易对本概念产生误解。高中学生已有一些生活经验,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情景,列举学生身边熟悉的具体实例,从人机关系的角度对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思考和剖析,帮助学生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了解在设计中如何合理运用人机关系。 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对生活中所存在的人机关系进行简单分析,掌握一些设计分析方法的知识,形成“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机关系的案例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中体会到在产品设计中人性化、人文关怀的设计思想,并形成认真严谨的态度,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树立起正确的设计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人机关系,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难点:人机关系的几个目标不是孤立的,往往需综合实现。人机关系在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是隐含在产品的设计中,需要通过体验去感受,反映的是一种理念,一种较为重要的分析方法。 五、教学策略和手段 1、通过展现具体的实物,从而引入课题。 2、通过对案例由简到难的分析,利用图片和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让学生领悟人机关系在设计中的应用。 3、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实物的演示及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归纳出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通过生活场景的观察、分析和讨论,结合教材内容,了解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六、教学准备 搜集人机关系的案例、图片、制作课件及器材准备 七、教学过程设计

工业设计师笔试试题(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5*2=30分) 1、“工业设计”一词由_____在1919年首次提出。 A 西纳尔 B 莫里斯 C 罗威 D盖德斯 2、国际工业设计协会_____年立于英国伦敦,其英文缩写为___。 A 1921,ACSIC B 1919, SCSI C C 1921, SCSIC D 1957, ICSID 3、色彩的三要素不包括______ A、纯度 B、明度 C、色相 D、色调 4、光的色散是指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 A白色; B由红到紫的七种颜色; C黑色; D由红到紫的一条过渡色带。 5、光色的三原色是()。 A红、黄、蓝; B红、绿、蓝; C品红、黄、青; D品红、黄、蓝。 6、在颜料的色彩里,往一个颜料里加入白色,是提高一个颜色的()。 A彩度; B明度; C色相; D饱和度。 7、彩色印刷油墨的三原色是() A红、黄、蓝; B品红、黄、青; C红、绿、蓝; D品红、黄、蓝。 8、下列符号中表示强制国家标准的是()。 A. GB/T B. GB/Z C.GB 9、不可见轮廓线采用()来绘制。 A.粗实线 B.虚线 C.细实线 10、下列比例当中表示放大比例的是() A.1:1 B. 2:1 C.1:2 11、在标注球的直径时应在尺寸数字前加() A.R B.Φ C.SΦ 12、机械制图中一般不标注单位,默认单位是() A.㎜ B.㎝ C.m 13、三视图是采用()得到的 A、中心投影法 B、正投影法 C、斜投影法 14、下列哪个是photoshop图象最基本的组成单元:() A.节点 B.色彩空间 C.象素 D.路径 15、CoreIDRAW默认的视图模式是:( )。 A、框架模式 B、正常模式 C、增强模式 D、草图模式 二、填空题(25*1=25分) 1、“循环再利用设计’亦称() 2、比例是与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比,在画图时应尽量采用 的比例,须要时也可采用放大或缩小的比例,其中1:2为比例,2:1为比例。无论采用哪种比例,图样上标注的应是机件的 尺寸。

2.2设计中的人机关系(2)

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第二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人机关系在设计中权衡的思想方法。 (2)了解在设计中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举例分析和讨论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进行设计分析的 方法。 (2)在思考、讨论和实践过程中,体会实现合理人机关系的基本思想方法。 (3)在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形成“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增强对技术设计的兴趣与热情。 (2)体会到在产品设计中人性化、人文关怀的设计思想,形成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 (3)养成科学、严谨地对待技术设计的态度。 (4)进一步形成“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技术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从技术角度,对案例不同层面思考、分析、讨论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以人为本”的核心技术设计理念。 三、教学难点 能分析具体产品设计中所涉及的人的静、动态尺寸和生理特点。 四、教学方法 以谈话法为主,结合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等。 五、设计思想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第一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这节内容有两个方面要求:一是能理解什么是人机关系;二是能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三是了解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本节教学内容是全书的基础内容之一,和上一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都是围绕技术与设计的问题展开的,是技术的性质、技术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思想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技术文化的组成部分,起到由技术的性质到技术设计的过渡作用,也是“技术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这里的人机关系不是专业的设计,它更多地反映了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重在使学生能够在这种关系的视野中认识设计,为以后学生经历产品设计中的构思、评价、优化方案打下基础。本节的重点应放在使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上。本节共为2课时,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因此本节的重点是在了解设计中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的学习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 设计理念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讲述的是基础性知识,是后面内容学习的基础。本节是第二课时,与第一节应该衔接起来,使教学具有连贯性。从上堂课的课后问题交流入手,由此导入设计中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的学习比较自然。考虑到教材的案例比较单调,所以更换和增加了较多的案例,补充无障碍设施等案例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眼界,包括对人民币的多种文字设计,展示特殊人群的需要使学生感受和理解产品设计中的人文关怀,形成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安排“手机”、“玩具车”和“内衣”静、动态尺寸的分析是为了让学生能理解和分析不同产品的设计中要考虑的静、动态尺寸是不同的。再安排找教室里体现合理的“静态的人和动态的人”物品这个环节提高分析能力。小试验是为了让学生注意到人的生理特点细节,引起学生思考,并能对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激发学生对技术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手的其它生理特点和结合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刻领会了“人的生理需求”含义和具体的运用。安排残疾人车道和

公开课教案《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公开课教案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教材:(凤凰国标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1) 文档内容:设计的人机关系 章节: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第二节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课时:第1课时 作者:徐李强上饶县第二中学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理解人机关系的含义。 (2) 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举例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人机关系进行设计分析的方法。 (2)在人机关系分析的过程中,认识技术设计的着手点是满足人的需要,形成“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形成对技术设计的兴趣与热情。 (2)体会在产品设计中人性化、人文关怀的设计思想,形成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 (3)养成学生科学、严谨地对待技术设计的态度。 (4)形成“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技术价值观。 (3)认识技术设计的着手点,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形成“以人为本”的核心技术设计理念。 三、教学难点 能分析具体事例中的人机关系。 四、教学方法 以谈话法为主,结合练习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等。 五、设计思想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第一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这节内容有两个方面要求:一是能理解什么是人机关系;二是能熟悉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三是了解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本节教学内容是全书的基础内容之一,和上一节“技术与设计的关系”都是围绕技术与设计的问题展开的,是技术的性质、技术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思想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技术文化的组成部分,起到由技术的性质到技术设计的过渡作用,也是“技术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这里的人机关系不是专业的设计,它更多地反映了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重在使学生能够在这种关系的视野中认识设计,为以后学生经历产品设计中的构思、评价、优化方案打下基础。本节的重点应放在使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上。本节共为2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因此本节的重点是在理解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学习基础上,使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 设计理念 “设计中人机关系”讲述的是基础性知识,是后面内容的学习基础。本节从人机关系的角度对日常生

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试题

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试题 一、选择题: 1. 给书包换上一条宽一点的被带,主要体现了人机关系中---------------()特点 A、安全 B、高效 C、健康 D、舒适 2.以往电路图的设计都是手工绘制,烦琐且易出错;随着电子技术发展,尤其电脑的发展,现在专门的电路图设计软件大大方便了电路设计,而且还可以进行仿真测试,这体现了技术与设计的什么关系?------------------------------------------------------()A、技术的发展为设计创新提供了条件B、技术的发展和设计无关 C、技术的发展对设计不产生影响 D、技术就是设计 3.具有MP4功能的手机要求能够长时间播放视频节目,这种设计要求电池的容量要大、体积要小,这促使电池生产厂家加快研发高能微型电池。这个案例说明------------()A、设计创新促进了技术的发展 B、设计与技术的发展无关 C、技术总是无法满足设计的要求 D、技术的发展不需要设计 4.中国人的飞天梦自古就有,明朝有一个人名叫万户,曾尝试用爆竹将自己送上高空,但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多次尝试和努力都没能成功。现在同样采用类似爆竹原理的火箭却把我们中国人送上了太空,实现中国人的飞天梦。这个案例说明了-------------()A、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 B、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C、设计的丰富内涵 D、设计制约技术的发展 5.1884年英国的沃特曼设计了一种用毛细管供给墨水的钢笔。此笔的端部可以卸下用一个小的滴管即可将墨水注入毛细管,这样,钢笔就可以自由吸水了。钢笔的设计是对鹅毛吸水技术的改进,而小圆珠代替笔尖的设计则使圆珠笔技术得以诞生。这个案例说明了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是---------------------------------------------------------------()A、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 B 、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C 、设计的丰富内涵 D、设计制约技术的发展 6.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建筑效果图和室内效果图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丰富了设计师的设计手段,体现了技术与设计的关系----------------------------------------------()A、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 B 、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C 、设计的丰富内涵 D、设计制约技术的发展 7.2007年9月6日晚,郑州某高校一名大二女生在睡眠中从宿舍上铺摔下死亡。这说明此高低床没有实现人机关系的目标是------------------------------------------()A、高效B、安全C、舒适 D、健康 8.客车的座椅旁都有一个把手或按钮,可借此调节靠背的倾斜度,此设计主要体现了人机关系的-------------------------------------------------------------------()A、健康 B、高效 C、舒适 D、安全 9.某公交车设置了可伸缩踏板的新型空调公交车(如图)。 该公交车的设计主要考虑到了----------------------------------------------- () A、静态的人和动态的人 B、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 C、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 D、信息的交互 10.学校宿舍中床的宽度一般设计为1米,比普通学生的人体宽度尺寸大,这在设计中考虑到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