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江南的冬景教案(供参考)

(新)江南的冬景教案(供参考)

(新)江南的冬景教案(供参考)
(新)江南的冬景教案(供参考)

《江南的冬景》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曾经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词中毛泽东把北国风光写得那么的壮丽多姿,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那么南国的冬天又是什么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郁达夫笔下的“江南的冬景”吧。(板书标题)

二、整体感知

(一)浏览课文;正音;作者介绍;解题

1.正音

煊羊肉(xuān)蛰居(zhé) 乌桕(jiù) 赭色(zhě)

槎桠(chá yā)给予(jǐ yǔ)剥花生米(bāo)剥削(bō)

拿出纱衫来着(zhuó) 用不着(zháo) 夹衣(jiá) 夹克(jiā)

泊船(bó) 湖泊(pō)月晕(yùn) 晕头转向(yūn)

搁笔(gē)搁不住(gé)

2.介绍作者

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1921年6月,与成仿吾、郭沫若等成立创造社。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影响很大。1930年3月,成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员。1937年后积极参加抗日活动,1945年被日本宪兵杀害。散文以游记著称。

3.郁达夫笔下的“江南”指哪些地方?

对江南有明确的区域界定。

长江以南的江浙一带,除闽粤那些极南的气候异状之外的江南。

(二)江南的冬景给郁达夫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江南的冬景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三)作者所描写的这些江南冬景仿佛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他为我们展现了几幅画面?请试着为它们命名。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时间为3分钟。讨论过后,请2—3个小组代表回答,之后全班确定最佳答案。

之后教师也给出自己的命名:

曝背谈天图(第2段)

冬郊植被图(第5段)

寒村微雨图(第7段)

江南雪景图(第8段)

旱冬闲步图(第9段)

三、品味赏析

先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思考:每幅图画描写了哪些景物?总体特征是什么?运用了何种手法?作者的感受如何?

(一)屋外曝背谈天

1.听朗读

2.简要描绘一下这幅画面?

天气并不寒冷,屋外空地里的那老翁小孩,也许是祖孙俩,正逗玩得高兴,远处的白霜还没有全化去,一副和乐融融的气氛弥漫在画面里。如此晴暖和煦的冬天,确实可爱。

3.所写景物特点:

这幅图作者重点并不是在于冬景,而是在于冬景下其乐融融的老翁小孩曝背谈天的场景,也让人想起了小时候在农村乡下与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一起玩乐的温馨场景,这样就抓住了这幅图的重点就是“可爱”。

(三)午后冬郊图

1.所写之景:

白色的芦花、红叶、顶着白色桕子的乌桕树,赭色、根部带点绿意的小草2.景物特点:

色彩亮丽、蕴含生机(明丽而有生机)

3.作者感受:

寒郊散步,是江南的冬日给予的特异的恩惠。

4.手法:

巧用色彩(善于着色)

(四)寒村微雨图

1.所写景物:

小桥、流水、三五人家、远阜、杂树、白雨、乌篷小船、酒客、昏灯2.景物特点:

恬淡幽静、淡雅朦胧

3.作者感受:

悠闲、胸襟洒脱

4.手法

想象(因情造景)

作者借助想象的力量,浓淡适宜的点染,绘出了一幅情调悠闲的水墨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五)江南雪景图

1.所写景物:

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早梅怒放

2景物特点:

高雅、宁静

3.作者感受:

闲适

4.手法

巧借诗句,避实就虚,引人想象,意境全出

(1)“绿林客”出自李涉的《井栏砂宿遇夜客》

井栏砂宿遇夜客李涉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关于这首诗,《唐诗纪事》上有一则饶有趣味的记载:“涉尝过九江,至皖口(在今安庆市,皖水入长江的渡口),遇盗,问:‘何人?’从者曰:‘李博士(涉曾任太学博士)也。’其豪酋曰:‘若是李涉博士,不用剽夺,久闻诗名,愿题一篇足矣。’涉赠一绝云。”

(2)“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引用自白居易的《问刘十九》

问刘十九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新酿的米酒泛起绿色的泡沫,小火炉吐露着红色的火焰,在天空彤云密布大雪即将来临的时侯,我希望我的朋友能来和我共同把酒话古今。写出了生活的悠闲,友情的深厚。

(3)“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引用刘长卿的《自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自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苍茫的山峰看来是那么的遥远,柴门内的狗不停地叫着,似乎是在欢迎那风雪夜中归来的人。天寒地冻,远山苍茫,显露出一股凄清、寂寥的韵味。在一片寂静中,突听犬吠声声,仿佛是死寂中乍见活泼生机,倍觉亲切、温暖。

(4)“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引用自齐己的《早梅》

早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写出了雪后冬晨的惊喜

(六)旱冬闲步图

1.景物及特点:

晴空高爽、日光洋溢

2.作者感受:快活逍遥

(七)总结归纳

感受过各幅画面过活,用一个最能代表画面特点的词归纳一下每一幅画。

曝背谈天图(可爱)

冬郊植被图(生气)

寒村微雨图(悠闲)

江南雪景图(宁静)

旱冬闲步图(逍遥)

四、探究提升

(一)闲适背后的郁达夫

1.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有过这样的论述,“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我们可以联想到在《我心归去》中也有这样的批注。舒伯特的歌曲或许在歌颂宫廷和爱情,但是韩少功在异国他乡听到舒伯特的歌曲,却能够想起“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这都是因为他有着一颗热切的归去之心。所以“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可爱、迷人、美丽的江南的冬景(明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郁达夫的心境是怎样的?

明确:闲适(悠闲、快活、逍遥皆可)

2.通过阅读郁达夫的文章,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江南的冬景,我们不止进行了视觉上的观赏,也进行了一场心灵的散步,感受到了生活的满足。可以说,在这篇文章中的郁达夫是闲适的,是快活的,是逍遥的,但是在惬意舒适的背后,我们是否能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郁达夫呢?(PPT展示同时期的作品)“恶人的世界,塞尽了我的去路。”

“碰壁,碰壁,再碰壁!”

“愁来无路,拿起笔来写写,只好写些愤世疾邪,怨天骂地的牢骚,放几句破坏一切,打倒一切的狂呓。越是这样,越是找不到出路。越找不到出路,越想破坏,越想反抗。”

“烽火满天殍满地,儒生何处可逃秦。”

“朝市而今虽不是秦,但杭州一隅,也绝不是世外的桃源。”

这几段文字与《江南的冬景》相比,作者的心境有什么不同?

明朗(文眼)

1933年4月郁达夫举家移居杭州,修筑“风雨茅庐”,想在这里过隐士般的生活。在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山水游记《达夫游记》、《屐痕处处》、《达夫日记》、《达夫散文集》、《闲书》等等,以山水力排心中苦闷,《江南的冬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写成的,在江南的冬景里,我们看到了一位逍遥在山水之间的名士,其实这位名士的逍遥不过是在现实中受阻之后为自己设计的一条解脱之路罢了。(二)比较

1.文章第一段写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思考。

写的是和北方的冬景,拿北方的冬景与江南的冬景作比较

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北国冬天所没有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

2.文章中还有比较的运用吗?目的分别是什么?

明确:通过比较(对比、类比) ,突出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特征,表达喜爱之情。

将江南的冬景与北方的夏夜相比,写出了那种“明朗的情调”;

闽粤等地的冬天与江南冬天的比较,将作者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

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的比较,这和后文提到的散步形成呼应。

前面写过散步了,这里又在写了,这正反映了郁达夫散文的与众不同:笔随意转,他让结构随着情走,随着意走,文章到此,我们已经不知不觉的进入了郁达夫营造的那种优美的氛围中去,他带着我们到江南进行了一次情绪上的散步。作者写到此,也抛开笔,到湖上散步去了。写景达到了“忘情忘我的境地”。“觉得总要把热情渗入,不能达到忘情忘我的境地。”郁达夫的文章不拘于形,而重写意,写性灵,写他对自然的主观感受。

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三)画家刘海粟曾说:“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从郁达夫散文中我们学习到散文的哪些写法?

1.引用诗句,避实就虚

2.善于用色,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2.运用比较写法突出景物的特点。

4.不拘于形,行文节奏与所写意境相合。

五、课堂小结

郁达夫曾经说过“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做到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自然的美,欣赏自然的美,并能运用所学到写作方法去写散文,写出有个性的散文。

六、作业设计

1.完成《三维设计》“基础巩固”部分

2.完成《三维设计》“文本层析”部分以及《课时跟踪检测》

七、板书设计

曝背谈天图(可爱)

冬郊植被图(生气)

寒村微雨图(悠闲)

江南雪景图(宁静)

旱冬闲步图(逍遥)

明朗(文眼)

秋夜教案

《秋夜》教案 一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思想 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作于1924年9月,《秋夜》是一篇含蓄隽永的散文诗,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紧扣各种景物的特征,赋予它们不同类型的人物性格,借以寄寓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因此,教授本文时,应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理解景物的象征意义,并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同时辅以一定的练习,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原则。 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 2、体会文章描绘出的含蓄隽永的意境,从而感受作者的爱憎情感。 [教学重点] 抓住景物特征,理解景物的象征意义,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将不同性质的两类事物加以区分,从而体会作者爱憎情感。 [教学准备] 投影仪及投影练习5张,巩固性讲义练习一份。 [教学方法]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辅以练习检测巩固课堂效果,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 1、布置预习: 认真阅读《秋夜》,标出自然段落,分清结构层次,划出重点、关键词语,思考其深层含义。 2、导入:

1924年初,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一个新的革命高潮逐步在全国形成,但是穷途末路的封建军阀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一方面残酷镇压革命力量,另一方面,疯狂围剿新文化运动,为此,鲁迅先生写下了一篇寓意深刻、动人心弦的战斗篇章——《秋夜》(板书课题) 3、简介《野草》(投影下列内容,并指名朗读) 《野草》是鲁迅唯一的一部抒情散文诗集,收作品二十三篇,大部分写于1924年至1926年之间。这期间是鲁迅思想向共产主义世界观飞跃的前夜,因此,《野草》总的主题是:“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三闲集?我和〈语丝〉始终》) 4、研读文前提示,出示教与学的目标(投影) a) 体会象征手法的表达作用。 b) 体会含蓄隽永的意境。 c) 感受作者的情感。 5、检查预习,思考: 文中作者写了秋夜中的哪些景物。作者对这些景物寄寓了强烈的爱憎感情,哪些是作者所热爱的?哪些是憎恶的?(归纳板书) 枣树天空 热爱(光明)青虫憎恶(黑暗)月亮 红花恶鸟 6、以上都是些很常见的景物,但在作者笔下却蕴含着悠远的艺术魅力,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运用了象征手法(板书),而这些景物到底象征了什么呢?(仔细研读课文) 课文第一节:作者为什么不说“有两株枣树”却用“一株……还有一株……”? (讨论明确):这是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指出赞颂对象,使读者有一个突出而强烈的印象。 7、为什么说奇怪而高的天空的微笑大有深意?从“繁霜洒在园里的野花草上”这一句,我们能否看出其深层含义?

高中语文_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 设计指导思想: “像山那样思考”这一专题中的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主要体现了对自然纯美的注视,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达自然之美。本文的课堂设计,主导思想是突出对文章本身审美韵味的把握,培养学生的审美与探究能力,激发珍爱自然的情感。 《江南的冬景》一文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行文如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欣赏自然之美,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与文章之美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概括归纳作者笔下江南冬景的特点。 2、掌握作者写景绘物的艺术手法。 3、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探究和谐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较深层次分析、探究作者写景的“神奇”之处,看作者如何巧妙点化使景物如临其境, 如闻其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2、深层次理解作者笔下江南冬景与江南人的关系,进而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设置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自动播放江南风景图片和林俊杰演唱的《江南》,让学生迅速融入课堂 感受梦里水乡的风姿绰绰;细读江南文化的古韵悠悠。 对于我们生活在北方的人来说,江南是烟雨蒙蒙的梦里水乡,江南有撑着油纸伞结着丁香样幽怨的姑娘,江南以她独特的魅力魅惑着我们想要接近她,今天,我们就跟随郁达夫,一起品读《江南的冬景》。 二、展示课堂学习目标

三、课前预习效果展示 1、读美文正字音: 涮羊肉( shuàn ) 蛰居( zhé)乌桕( jiù) 赭色( zhě) 槎桠( cháyā)给予( jǐyǔ) 剥花生米(bāo )泊船( bó)月晕(yùn ) 2、找“江南”定地点 提问:作者笔下,江南不指哪些地方,而是特指哪些地方? 明确:不指闽粤:第四段“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指长江以南的江浙地区。 四文本探究赏析过程 (一)赏冬景,析手法 文章题目为《江南的冬景》,了解江南指的是哪些地方,就共同赏析冬景。 提问:江南的冬景有哪些特点?从文章的哪些语段的哪些词语中归纳? 明确:可爱(第二自然段“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明朗(第三自然段“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生气(第五自然段“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悠闲(第七自然段: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 美丽(第八自然段: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的多?) 提问:作者又是运用了哪些手法使江南的冬景如在我们眼前?举例分析 明确:可爱:比喻——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 明朗:联想——作者让读者用“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来体悟江南冬景“明朗的情调” (联想就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一种手法。)生气——色彩(敷彩)ppt展示芦花乌桕树草天空,直观形象的表现江南冬景生气勃勃的特点 悠闲——绘图法:再洒上一层、加上一层、再要点、添几个、加一味、画上一圈,美丽——引用前人诗句

《江南的冬景》典型教学设计

《江南的冬景》典型教学设计 【课程分析】 《江南的冬景》是苏教版(第六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中第一板块“大地的眼睛”中的第一篇。本专题共有“大地的眼睛”和“与造物者游”两个部分,从对自然的描绘到抒发人生感慨再到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个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很系统地展现了人的认识发展过程。这篇文章处在第一板块,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抒发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我认为在教授这篇课文时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味鉴赏美和学习表达美的能力,从而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堂。 该文创作于1935年,是郁达夫南迁杭州之后写下的散文名篇。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可以概括为: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抒情性强。《江南的冬景》比较明显的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郁达夫非常善于将自然景物描写和民俗描写结合起来写,用简约的语言勾勒出富有人文气息的情境。他并不贬低其他的参照物的美,来提升自己笔下的情境之美,而是着意用简单的语言将不同品质的美烘托出来,因而舒缓有致,柔和淡雅,引人入胜。 美本是个抽象的感觉,但对于文学作品中的美,我们却可以通过鉴赏来使之形象起来。本文中的相关景物描写都堪称经典,我们完全可以在鉴赏的过程中去学习这种“抓住景物的典型特点”的写作方式。 教学重点是:学习写景状物的精髓——抓住景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是:分析文本,如何将抽象的美用具体的方式表达出来。 【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是高一新生,B层班,学生学习基础和能力一般,学习习惯也不是很好;本文又是一篇经典之作,难度不小,所以本文的学习目标达成度预期不宜过高。 从课程进度来看,本学期学生已经学了几篇散文,在散文解读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而且经过了上个单元“月是故乡明”的学习,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文本研读的能力。从审美愉悦的角度看,高一的学生处在花样的年华,他们特别喜欢浪漫美好的东西,而《江南的冬景》这篇课文文质兼美,能带给学生性情的陶冶。所以,无论是知识层面还是情感层面,《江南的冬景》都是一篇很好的学习素材。 【学法设计】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并严格按照《诱思探究教学论》的要求,本课力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走下讲台,以学生为主导,引导学生自觉地思考,积极地讨论,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中来。 依据张熊飞老师《诱思探究教学论》提出的学生认知的三个层次——“观察——思维——迁移”,本课也设置了三个具体的认知层次“发现美——鉴赏美——感悟美”。 1、通过“诵读”来整体感知文章,去在读书声中感知江南的冬景的美丽韵味。 2、通过“问题引导”来让学生进入“独立思考以及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并结合部分的“精读”和“反复朗读”来鉴赏文本,“以诱达思”去挖掘江南冬景的特点。 3、通过“归纳”“概括”“总结”,让学生探寻本文写景的思路——如何让抽象的美具体表现出来。

《江南的冬景》公开课教案

《江南的冬景》公开课教案 学习目标: 1.欣赏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品位,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交流探究,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3.学习对比修辞、避实就虚的写法,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 教学重、难点: 1.交流探究,品味文本意境美。 2.体会郁达夫散文的特点。 教学方法:颂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 教学过程: 一、投影学习目标(见上) 二、导入新课与作者介绍: 1.导入新课 我们这个地方一年四季中,哪个季节最美?(学生答)作家郁达夫,他选择了大家难发现美 的季节——冬季,并感受到了不同寻常的美,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散文《江南的冬景》,这 节课就让我们借用大师的一双慧眼,去发现和感受江南冬天里的美景! 2.投影作者 三、检查预习情况 (一)朗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煮茗 (míng)蛰居 (zh é)曝背 (p ù) 亘古 (g èn)赭色 (zh ě) 乌桕 (ji )ù 丰腴 (y ú)正月( zhēng)槎桠 (ch á y ā) 泊船 (b ó)中间 (jiān)搁下 (g ē) 湖泊 (p ō)间或 (ji n)à搁不住 (g é) 月晕 (y ùn)剥削 (b ō)文件夹 (ji ā) 晕头转向 (y ūn)剥花生 (b āo)夹衣 (ji )á (二)浏览文本,整体感知 课前我们已经对课文进行了预习,现在再给大家 3 分钟时间快速浏览课文,回答 1、作者写了江南冬天的哪几个场景? 2、尝试给每幅画面命名。 曝背谈天图午后郊游图寒村微雨图江南雪景图旱冬闲步图 总结:作者从五个角度,刻画了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天气下的江南冬景,午后的温暖,蕴蓄生机的大地,雨中的迷蒙,雪中的情趣,等等,表现了作者对江南的热爱。 四、选点突破,局部赏析 针对上述五幅画面,学生对午后郊游图、寒村微雨图、江南雪景图这三幅画面进行详细地赏析,回答教师提出的具有思维梯度的一组问题—— 1、写了哪些景物 2、景物有何特点 3、作者感受如何 4、运用何种手法 (一 )午后郊游图赏析 1、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 暖的阳光。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 许小花 设计指导思想: “像山那样思考”这一专题中的第一板块“谛听天籁” 主要体现了对自然纯美的注视,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达自 然之美。本文的课堂设计,主导思想是突出对文章本身审美 韵味的把握,培养学生的审美与探究能力,激发珍爱自然的 情感。 《江南的冬景》一文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 学特征: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 欣赏自然之美,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与文章之美的 能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观察、感受能力和通过文本阅 读感知、发现、鉴赏美的能力。 2、让学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学生感受和 欣赏自然之美与文本之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与文本之美的能力。 2、学习文章避实就虚的写法,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

韵。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预习布置: 1、字音: 涮羊肉(shuàn)蛰居(zhé)乌桕(jiù)赭色(zhě)槎桠(cháyā) 给予(jǐyǔ)剥花生米(bāo)泊船(bó)月晕(yùn) 2、自读课文,思考: a、文本哪些段落直接写了江南的冬景? b、文本共写了几幅画面?尝试着给每一幅画面命名。 (提示:可直接用相关段落中的词语进行命名,也可以对段落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加以命名。)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国画大师刘海粟曾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 为什么说青年画家一定要读郁达夫的散文呢?其散文和画画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同走进郁达夫的散文,去领略其笔下的江南的冬景。

江南的冬景教案设计

江南的冬景教案设计 江南的冬景教案设计范文 学习目标: 1.欣赏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的美。 2.理解郁达夫的散文风格,郁达夫散文语言的清丽明快。 3.学习从结构、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方面赏析散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大自然向我们展示着它的崇高和优雅,我们感悟自然,会理解自然,从大自然中得到某种启示。 江南,人间天堂,仿佛大自然独自钟情于那里,安排下最美丽的景致。那里山水清丽,风光宜人。去过苏杭吗,西湖的山水,苏州的园林,美在旖旎。去过周庄吗?小桥流水,杨柳依依的景致,粉墙黑瓦,烟雨迷离的村舍,美在婉约。江南,说不尽的江南。 郁达夫文中的江南,究竟指哪里是长江以南的所有地区 ——指江浙地区(第6小节),是长江以南江苏和浙江两省的部分地区,也可指长江三角洲一带。 能说出一些古人描写江南的诗句吗?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以上的诗句都是说江南之春景,江南的冬景如何,郁达夫给我们描绘了江南的冬景。冬景在我们的感觉中,总不是太讨好的,冷是一大特点。可郁达夫描绘出了江南冬景的可爱之处。 二、阅读课文 (一)用八到十分钟时间仔细阅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画出文中的关键句。 (二)思考明确:作家写了哪些江南冬天的景物江南冬景有哪些特点 三、老师带领同学阅读、讨论、分析、欣赏 1、检查课本上要求画出的字词,注音解释有关词语,亦可在讲析时穿插着讲。 煊羊肉(xuān)蛰居(zhé)乌桕(iù)赭色(zhě)槎桠(cháā)给予(ǐǔ)剥花生米(bā)剥削(bō)拿出纱衫来着(zhuó)用不着(zhá)夹衣(iá)夹克(iā)泊船(bó)湖泊(pō)月晕(ùn)晕头转向(ūn)搁笔(gē)搁不住(gé) 2、检查画出的关键句,一起看,有哪些句子概括了江南冬景的特点? ——回答:每二段末——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是也可爱得很么? 第三段——江南的冬景,……,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还画出了哪些句子一并可讨论一下,画得好不好,是否是主旨关键句。要多表扬鼓励。)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 一.文本分析 《江南的冬景》选自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的第一板块“谛听天籁”。学习的要求是通过解读该专题课文感受自然的纯美,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这篇课文通过虚实结合、对比等手法描写江南的冬景,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因而学习此文,不仅能够得到审美熏陶,而且能够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 二.目标阐述 (一)知识与能力 1.能掌握本文自然细腻、虚实结合的写作特点; 2.能学习散文写景状物的表达技巧; 1.能在分析散文语言特点及写作手法过程中运用自主讨论法、分析比较法; 2.能在体味作者思想感情的过程中运用诵读函咏法和入情体验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 2.能提高对自然美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重点 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感受和欣赏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五)教学难点 学习写景状物的表达技巧,体味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 (六)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品读法: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文章中优美的语句,品味散文的语言,从而体会感悟文章所要表达思想情感 图示法:在多媒体课件上给学生展示江南冬景,北方雪景等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学法:让学生从学习被动向主动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采取合作探究法、分析比较法、诵读函咏法、入情体验法。 三.过程设计 1.教师激趣导入 (首先通过PPT为学生展示江南冬景和北方冬景的相关图片,配上舒缓的轻音乐,我这样设计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对课文中所描绘的江南冬景和北方冬景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性的认识,能够体会到两种不同的冬景带给人的不同的美的感受,从而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看过了刚才江南和北方冬景的图片,同学们一定有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吧。身为浙江富阳人的现代文学作家郁达夫对江南的冬景也有着自己别样的感受。那么他是怎样来描述江南冬景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学习他的散文名篇《江南的冬景》。 2. 梳理字词音义 请几位同学对PPT展示的字词,包括易错字和多音字,进行尝试回答。接着教师再针对性进行纠正和补充性检测。 字音整理:

《江南的冬景》优秀教学设计

《江南的冬景》优秀教学设计 《江南的冬景》优秀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国画大师刘海粟曾经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的山水,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 刘海粟先生对郁达夫先生的游记作出了很高的评价。此言确实不谬,郁先生的游记散文历来脍炙人口,在其文学作品中成就极高。其主要代表作有《故都的秋》《钓台的春昼》以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江南的冬景》。(板书课题) 二、浏览文本,整体感知 教师提出三个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增强阅读思维的指向性,并且注意给思维设置梯度,使思考的范围越来越缩小,思考的问题越来越具体。 问题如下: 1、文本有哪些段落写了江南的冬景? 2、文本共写了几幅画面? 3、尝试给每幅画面命名。 学生可直接采用相关段落中的词语进行命名,也可以对段落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加以命名。命名过程中尽量放手让去筛选相关信息,教师只在必要时做适当点拨。经过师生讨论,明确如下:曝背谈天图

午后郊游图 寒村微雨图 江南雪景图 旱冬闲步图 三、 选点突破,局部赏析 针对上述五幅画面,引导学生讨论哪一幅最精彩,并简要说明理由。经过讨论,尽管欣赏的理由各不相同,学生喜欢的画面却比较集中,具体有三幅,分别是午后郊游图、寒村微雨图以及江南雪景图。教师就引导学生对这三幅画面进行详细地赏析,赏析时要求学生针对每幅画面,回答教师提出的具有思维梯度的一组问题 1、写了哪些景物 2、景物有何特点 3、作者感受如何 4、运用何种手法 午后郊游图赏析 1、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2、景物特点:色彩浓艳亮丽,对比鲜明。 3、作者感受:和煦温暖,生机盎然。 4、所用手法:工笔细描,浓墨重彩。 本幅画面关于景物色彩对比特点的赏析比较重要,可补充以下两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一) 教学目标: 2.体会郁达夫的散文风格。 3.学习散文构文特点,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 4、掌握阅读方法 教学设想:整体阅读——弄清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 精读——对精彩段落作仔细的探究,体味其中的含意,揣摩作者的观点、用意。 感悟理解——作品的内涵怎样,运用怎样的艺术技巧,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还记得白居易的词《忆江南》吗?我们一起来背一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春天江南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春天的江南是如此的美丽多彩,冬天的江南也应该别有一番风味吧。让我们追随着郁达夫的美文一起来领略一下江南的冬景(板书)。 二、分析课文(整体阅读) 引:我们大家知道阅读一篇文章是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的。它可以分为这样几步:(板书)

1、整体阅读——弄清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 2、精读——对精彩段落作仔细的探究,体味其中的含意,揣摩作者的观点、用意。 3、感悟理解——作品的内涵怎样,运用怎样的艺术技巧,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思想。 现在我们来完成第一步,请大家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文章中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运有了哪些写作方法?(板书) 明确:对比,正面描写,虚实结合,想象(板书) 2、文章中有几组对比,通过这些比较,作者写出了江南冬景的哪些主要特征?(板书) ①(1、2)北国与江南的冬天——晴暖温和,有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 ②(3)江南冬天与秋天明朗的情调 ③(3)江南的冬景与北方的夏夜 ④(4)闽粤等地的冬天与江南的冬天——温润 ⑤(6)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散步的快活、闲适、逍遥 小结: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优美、闲适、温暖、和煦等主要特征。 三、分析课文(精读) 1、正面描写江南冬景的有哪几小节?分别描写了什么? 明确:第5小节——江南的植被 第7小节——江南的冬雨 第8小节——江南的冬雪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教学思路:抓住“走进自然,欣赏自然”来分析本文既扣模块内涵又能帮助学生轻松理解文章内容。课文(1~4)段有很多东西分析起来太占用时间或 容易被忽略,抓住第(10)段“走进自然”倒着分析就会轻松许多;课 文(5~9)段是重点赏析语段,学生能感受到“优美”以备和《西地 平线上》的“壮美”作对比,就算是成功吧。 教学目标:1通过研习<<江南的冬景>>一文,学生能够走进自然,欣赏自然,热爱自然。 2学习本文对比的写作手法和虚实结合的写景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自留人。”大自然始终向人类敞开着爱与美的情怀。无论是莺歌燕舞,鸟语花香,还是,日出云霞,月涌江流,都在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运动中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享受。那“杏花春雨江南”般的优美,“骏马西风冀北”的壮美,古往今来,让多少人陶醉。今天我们就随着郁达夫散步江南,谛听天籁,观赏冬景。 (教学设想:必修一的最后一个模块讲的是“人与自然”,第一板块的两篇文章分别展现了大自然的优美和壮美,故导语有暗示) 二.整体感知走进自然 1.《江南的冬景》这篇文章,同学们读后觉得写得怎么样? 很美,是吗。 2.可是作者是怎样说他的这篇文章的呢?齐读最后一段,第10段(“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 “一种无聊的杂文” 3.为什么这样说?为什么不想写下去了? “空言不如实践”,还有比他的文章更优美的自然风景。所以作者忍不住放下笔,去欣赏湖上风景了。在这里所谓的“无聊”并不是说作者百无聊赖,而是窗外诱人的冬景使得一切脱离实地的欣赏活动都显得那样的无聊。文章也不是属于议论文体的“杂文”,而是一篇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杂”恰恰说明了散文的特点“形散”。] 4.那这篇散文 [的“神”是什么呢,换句话说,] 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样的感情呢?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 导读: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 2、培养学生文本阅读的概括能力和审美感知、赏析能力。 3、通过自主阅读、交流探究,品味文本意境之美,体会艺术特色。 4、加强审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能力,培养学生文本阅读的审美感知、赏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 知晓自然之美与心灵感受的关系,品味文本意境之美,体会艺术特色。 四、教法设计: 朗读、赏析、比较法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文本 郁达夫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风格鲜明,颇具才情的一位作家,

他的文学成就以小说和散文最为突出,游记散文更是别具特色。同期的著名画家刘海粟先生曾深有感慨地说:“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郁达夫先生游记散文的特点是“文中有画”。 今天,就让我们在郁达夫先生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江南的冬景图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的情致吧。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阅读文本,思考两个问题:(出示幻灯片) 1、在郁达夫的笔下,江南的冬景具有哪些特点?请用文中的语言加以概括。 “可爱”、“明朗”、“饱觉生气”、“悠闲”、“迷人”、“美丽”(板书) 2、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摹了江南冬景图,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为这几幅图命名。 第二自然段:曝背谈天图、冬日晨景图 第五自然段:午后冬郊图、江南山野图、江南植物图 第七自然段:农村冬雨图、微雨寒村图 第八自然段:江南雪景图 第九自然段:旱冬散步图、晴日郊外散步图(这一图景可以忽略) (三)研读文本,吟咏赏析(出示幻灯片) 作者为我们描摹了各具妙处的江南冬景图,面对这几幅图画,不

江南的冬景

《江南的冬景》检测 一、筑基达标 1.根据课文,在下面句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1)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野火烧不尽, 寒风也吹不倒的。 (2) 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 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3)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感到快活一点。 2.“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这句话中暗含了一首诗,请将诗和作者都默写出来。 3.“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作者在这句话中用了三个“又”字,体会一下这个字的妙处。 4.《江南的冬景》描写了哪些优美的画面?试举例分析画面特征。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作者觉得江南冬景抵得过北方夏夜,是很可爱的,但对北方的冬天生活也是很欣赏的。 B.江南的冬天,虽有寒风,但冷不过一两日,总是微风和煦,到处可见充满生机的绿意。 C.第七段描写了冬天微雨中如诗如画的农村夜晚情景,突出了江南冬晚的悠闲、静谧。 D.文章第八段引用的四个诗句,按照时间的顺序,写出了不同时段的江南雪景的美丽。 E.文章先总写江南冬景的可爱,后分写冬景的不同情形,文字清新,笔法细腻,富有文采。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

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穿;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 说起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喜欢以散步一词做他们的创作题目看来,大约德国南部,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仿不多。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②,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③,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④,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 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去湖上散散步罢!

高一语文高效课堂:《江南的冬景》

高一语文高效课堂资料 《江南的冬景》教案 板块分析及设计思路: “像山那样思考”这一专题中的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主要体现了对自然纯美的注视,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达自然之美。本文的课堂设计,主导思想是突出对文章本身审美韵味的把握,培养学生的审美与探究能力,激发珍爱自然的情感。 《江南的冬景》一文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欣赏自然之美,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与文章之美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 (2)交流探究,品味文本意境美。 (3)加强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 教学重点:交流探究,品味文本意境美。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与文本之美的能力。 2.学习文章避实就虚的写法,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韵。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问与答结合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文本,梳理文脉,了解作者的文学常识,积累相关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中的几幅图画。 一、导入新课:投影(幻灯片)菩萨蛮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游子每每思乡,而这两句却一反常情,是什么让游子流连往返,乐不思蜀?

以上诗句是说江南之春景,江南的冬景如何呢?生(……) 冬景在我们的感觉中,总是寒冷、肃杀,不太讨好的,可郁达夫却从中发现了江南冬景的独有的美。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去欣赏郁达夫笔下的“南国的冬景”之美吧。 二.整体感知: (一)请同学朗读 涮羊肉(shuàn) 蛰居(zhé)乌桕(jiù)赭色(zhě) 槎桠(cháyā)给予(jǐyǔ)剥花生米(bāo)剥削 (bō) 拿出纱衫来着(zhuó)用不着(zháo)夹衣(jiá)夹克 (jiā) 泊船(bó)湖泊(pō)月晕 (yùn)晕头转向(yūn) 搁笔(gē)搁不住(gé) (二)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郁达夫笔下的“江南”指哪些地方? 2. 江南的冬天给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快速浏览找出文眼。 3. 著名画家刘海粟曾经说过:青年画家如果不读郁达夫的游记,就画不了浙、皖的山水。这是说郁达夫的散文充满诗情画意,那么作者是用哪些画面来表现江南的冬景“迷人”的特点、明朗的情调的? 请同学讨论并回答以上几个问题。 (1)郁达夫笔下的“江南”指哪些地方? 明确: (2)江南的冬天给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快速浏览找出文眼。 明确: (3)著名画家刘海粟曾经说过:青年画家如果不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这是说郁达夫的散文充满诗情画意,那么作者是用哪些画面来表现江南的冬景“迷人”的特点、明朗的情调的? 明确: 三.课时训练

高中语文苏教课标版必修一《江南的冬景》钟莉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

《江南的冬景》教案 钟莉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通过筛选信息,找到江南冬景的总体特点 2、发现美:欣赏文章中直描写江南冬景的段落,为每一段落加一个小标题; 3、重点欣赏美,深入文本感受作者心灵,在赏析过程中学习作者避实就虚的写法; 4、理解作者笔下江南冬景与江南人的关系,进而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同目标2、3 课时:二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达到这一世界的唯一途径就是纯粹的体验。德国哲学家施莱格尔这样说。今天,我们就走近江南作家郁达夫,来细加品味体验他笔下的《江南的冬景》。 二、阅读文本整体感知: 1. 阅读文本,理一理《江南的冬景》内容。 2.你能说说江南冬景的特点? 3.作者除了写江南的冬景还写了哪些地方的冬天?他这样

写有何用意? 三品读语言欣赏美文: 画家刘海粟曾说:“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让我们好好欣赏这如诗如画的美文。 1、段落 2、5、7、8、9集中描写江南冬景,你有喜欢的部分吗?让我们彼此分享一下美的感受! 2、你能给这些段落中的画面起一个名字吗? 3、重点欣赏江南的雪景。 4、老舍的写法与郁达夫的写法你喜欢哪一种?请说说你的理由。 5、名家点评加深对郁达夫文字风格的体验:郭沫若说:郁达夫清新的笔调在中国枯槁的社会里面好像吹来了一股清风,立刻吹醒了当时无数青年的心。 沈从文说:郁达夫的名字成为一切青年人最熟悉的名字了。人人皆觉得郁达夫是可怜的人,是朋友,因为人人皆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发现自己的模样。 四、感受心灵融入自然 王国维《人间词话》:“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意思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让我们看到了可爱、迷人、

苏教版语文高一苏教版必修1高一语文教案第四专题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 2交流探究,品味文本意境美。 3加强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 4郁达夫的散文特点。 教学过程: 一、播放一首江南民歌 二、导入新课: 刚才欣赏了一首江南民歌,大家感觉怎么样?江南的歌好听,人美丽,景色更秀丽。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郁达夫先生的《江南的冬景》,领略一下江南的冬季风光。(投影标题《江南的冬景》) 三、请同学们带着下面的几个问题认真欣赏一下本文的朗读录音并注意有些字词的读音。 (1)说说本文的朗读有什么特点? (2)能不能找出本文中对表达主题最为关键并最具神采的句子? (投影问题,播放朗读录音) 四、结合学生的预习明确学案中的语音练习。 先让学生读出加点字的读音,然后投影,纠正答案。 五、请同学们各自说说本文朗读的特点。 (投影切换到“三”中的问题) 学生回答应该围绕“语速平缓,节奏松弛”“富有感情”这两点。 细心的学生还可以发现朗诵中读错的地方。 六、请同学们互相交换一下看法,试回答投影上的第二个问题。 教师明确:江南的冬景是一种明朗的情调。(第3小节) 七、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作者是怎样描写江南冬景“明朗”的特点的? 学生的回答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小节的内容上: (1)第2小节:------树叶,也不至于脱尽; 到得灰云扫尽------; 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 ; 太阳一上屋檐------ (2)第5小节: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 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 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 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 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 则青天碧落之下------ (3)第7小节: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 几不成墨的背景 (4)第8小节:雪景本身就是明朗的色彩。

高三语文:《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参考文本)

高中语文标准教材 高三语文:《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参考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高三语文:《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参考 文本) 江苏省东海高级中学刘志 一、导入新课 国画大师刘海粟曾经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的山水,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刘海粟先生对郁达夫先生的游记作出了很高的评价。此言确实不谬,郁先生的游记散文历来脍炙人口,在其文学作品中成就极高。其主要代表作有《故都的秋》《钓台的春昼》以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江南的冬景》。(板书课题) 二、浏览文本,整体感知

教师提出三个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增强阅读思维的指向性,并且注意给思维设置梯度,使思考的范围越来越缩小,思考的问题越来越具体。 问题如下: 1、文本有哪些段落写了江南的冬景? 2、文本共写了几幅画面? 3、尝试给每幅画面命名。 学生可直接采用相关段落中的词语进行命名,也可以对段落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加以命名。命名过程中尽量放手让去筛选相关信息,教师只在必要时做适当点拨。经过师生讨论,明确如下:曝背谈天图 午后郊游图 寒村微雨图 江南雪景图 旱冬闲步图 三、选点突破,局部赏析

《江南的冬景》说课稿(公开课)

《江南的冬景》讲课稿(公开课) 尊敬的评委老师您们好,今天我讲课的文章是《江南的冬景》。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几方面来展开我本次讲课。 (首先是我的教学理念) 一、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理论主张,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充当的是指导者、帮助者与探路者的角色,同时强调师生间的协作与对话。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将始终贯彻这一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教材分析 《江南的冬景》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考虑”,是“谛听天籁”板块中的第一篇课文、本专题旨在让学生于阅读中陶冶性情,培养审美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本文是郁达夫南迁杭州之后写下的散文名篇,作者从各个角度描写了江南的冬天,描绘了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 三、学情分析(分析完教材,我再来分析下学情) 1、学生在初中时差不多学过散文,而且在第三专题中又进一步学习了散文的鉴赏方法与文体特点,因此对本文的写作特点较易掌握、

2、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浙江人,生于江南长于江南,因此对江南的冬景有切身的感受,便于感受江南暖冬的自然之美。 四、教学目标(依照教材内容与学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提高朗读技能,掌握本文对比衬托、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与小组讨论,体验江南秀美冬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陶冶性情,提升审美境界,激发热爱生活之情、 五、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考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将如下两个方面确定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一是提高朗读技能,掌握本文对比衬托、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二是陶冶性情,提升审美境界,激发热爱生活之情。 六、教法与学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本着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为:诵读法、情境法、提问法与研讨法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

《江南的冬景》(扬州市级公开课教案)

《江南冬景》4(扬州市级公开课) 扬州新华中学羊彩霞 学习目标: 1.欣赏大自然美,提高审美品位;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并用美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体会郁达夫散文风格。 3.学习散文构文特点,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学习方法:颂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 教学过程: 一、投影学习目标(见上) 二、导入新课: 我们曾经学过毛泽东《沁园春雪》,词中诗人把北国风光写得那么的壮丽多姿,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那么南国的冬天又是什么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郁达夫笔下的“南国冬景”吧。(投影标题)《江南冬景》 三、整体感知 (一)浏览课文;正音;解题 1.正音

煊羊肉(xuān)蛰居(zhé)乌桕(ji ù)赭色(zhě) 槎桠(chá yā)给予(jǐ yǔ)剥花生米(b āo)剥削(bō) 拿出纱衫来着(zhuó)用不着(zháo)夹衣(ji á)夹克(jiā) 泊船(bó)湖泊(pō)月晕(yùn) 晕头转向(yūn) 搁笔(gē)搁不住(gé) 2.郁达夫笔下“江南”指哪些地方? 对江南有明确区域界定。 指江浙地区(第6小节),而不指中国极南地区闽粤地区。 (二)江南的冬景给郁达夫留下总体印象是什么?快速浏览找出文眼。 江南的冬景是一种明朗情调。 (三)郁达夫是怎样来表现它的明朗的情调?写了几幅画面? 提示:写了屋外,写了植被,写了江南的雨,雪,无雨无雪时冬郊闲步 屋外曝背谈天图

午后冬郊图 农村冬雨图 江南雪景图 旱冬闲步图 四、品味赏析 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其他同学听一下有没有读出意境?这几幅图都写出了怎样意境呢? (一)屋外曝背谈天 1.听朗读 2.写出了冬天什么特点? 太阳照,小鸟叫,哪像冬天?如此晴暖温和的天气倒像是在春天,更有屋外空地里的那老翁小孩,也许是祖孙俩,正逗玩得高兴,也许远处的白霜还没有全化去,但是一副和乐融融气氛已经弥漫在画面里了。如此晴暖和煦冬天,确实可爱。 (二)你最喜欢哪幅画? (三)农村冬雨图 1.为什么喜欢这幅画?它写出了怎样意境?恬淡幽静

江南的冬天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 郁达夫 [教学目标] 1. 学会观察并发现自然景物的美,学习作者的写景技巧,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2.学习散文的结构特征,体会优美散文的语言特色,琢磨它们的修辞技巧,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 [教学重难点] 1.学生对于文章中江南美景的感悟与体验。对自然美景的审美鉴赏与思考领悟能力的培养。 2.在于欣赏体验江南冬景明朗悠闲的情调并体会其写作技巧,难点在写景小片段的指导。 [教学课时] 1到2课时 [教学方法] 导入新课:我们曾经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出示幻灯片),词中诗人把北国风光写得那么的壮丽多姿,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江南的冬景给郁达夫留下的总体印象又是什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江南的冬景》(亮出ppt课题)。 介绍作者: 郁达夫,名文,字达夫,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他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1938年底,郁达夫应邀赴新加坡办报并从事宣传抗日救亡,星洲沦陷后流亡至苏门答腊,因精通日语被迫做过日军翻译,其间利用职务之便暗暗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1945年8月29日,被日本宪兵残酷杀害,终年四十九岁。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