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顶尖电磁热分析软件infolytica模块ThermNet介绍

顶尖电磁热分析软件infolytica模块ThermNet介绍

顶尖电磁热分析软件infolytica模块ThermNet介绍
顶尖电磁热分析软件infolytica模块ThermNet介绍

专业、精确的热场分析仿真工具ThermNet

1、简介

ThermNet仿真对给定热源的温度分布进行仿真分析。ThermNet和MagNet结合可以进行精确的电磁-热耦合仿真计算。

部分功能如下:

对给定热源产生的温度分布进行仿真分析,考虑导热材料存在的情况和对流/辐射边界损失。

与MagNet的双向耦合分析由于涡流和磁滞损耗产生的热效应。

以密度的形式设定分布在每一个部件内的热能值。

方便的建模能力和直观的界面。

材料建模(可以是温度的函数)。

强大的参数化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型上实现多个工况的仿真。

2、功能概览

静态求解器瞬态求解器电磁耦合求解器

确定在存在热传导材料

和对流和辐射边界下,由

给定热源产生的静态温

度分布。

确定在存在热传导材料

和对流和辐射边界下,由

给定热源产生的时变温

度分布。

根据时间效应的影响,定

义时间步长。

使用与静磁场或时间-谐振磁场的迭代

耦合分析,预测由于铁损和涡流损耗产

生的温度分布,和确定对电导率和磁材

料属性的温度效应。

用户可以控制进行电磁仿真的次数。

2)几何建模器

支持3D实体建模(solid modeling) ;

用户可以创建自己的模型库,以便在设计中重复使用;

SAT和DXF文件的输入和输出功能;

其他可供选择的输入/输出模块:CATIA, STEP, IGES, Pro/E 和Inventor文件;

对耦合仿真的Enable 和Disable 选择:可以定义模型中的某个部件只进行一种仿真运算(例如,只进行热场计算),而不进行耦合运算中的另一个仿真(电磁仿真)。

3)材料编辑器

包含Infolytica预定义材料库作为永久参考;

在一种材料属性定义时,对不同的温度值,定义相应的电磁属性;

模型所用的材料,便于共享;

定义自己的材料。可以定义以下属性:

4)脚本编程

基于微软的ActiveX? 技术, 用户可以自动地处理重复性任务和对一些配置客户化; 脚本记录工具可以帮助编写脚本程序,用户也可以自己写;

可以和其他软件通信和互动,例如:与excel连接,便于对数据进行处理;

将数据结果传输到其他仿真软件,实现多物理分析;

5)网格和自适应

支持自动网格剖分和用户自定义网格剖分;

自适应网格剖分;

ThermNet中的自适应网格剖分与MagNet的自适应网格剖分是互相独立的。这是因为这两种仿真所要求的网格不需要一致。自适应收敛度是根据各自相应的与能量有关的总体量的变化决定的;

6)边界条件

用户可以选择对模型未知场适合边界条件:Perfect Insulator, Specified Temperature 或者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对于对称结构,边界条件还可以减小仿真时间。

7)参数化

通过对材料,几何形状,边界条件等的参数化,对给定模型进行多工况仿真

8)结果/后处理

可以用等势线图,云图和矢量图来形象的表示部件表面或某一个切面的场量。

所支持的温度单位包括:摄氏(Celsius),华氏(Fahrenheit),开尔文(Kelvin)。

自动生成的场量包括:

热流(Heat Flow)

温度(Temperature)

热源(Heat Source)

数据与结果的图表生成;

时变,参数化和运动问题的动画生成;

求解后网格的观测;

场量采样工具(Field sampler)可以探测某一点(网点)或沿某条线上的场量;

与第三方软件耦合或连接,以便进一步数据分析。

3、前处理

1)几何建模器

Infolytica所提供的3维几何建模功能是电磁设计工程师最为方便的工具,它可以通过雕刻、组合,沿任意方向拉伸,等功能来实现任意形状的3维设备模型。强大的建模功能为高精度的仿真分析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一些几何建模的实现方法列举如下:

对部件模型的布尔运算(Union, Subtract,和Intersect )。

部件模型的项目窗口的排列(影响部件重叠部分的材料定义)。

部件在模型窗口的显示与隐藏。

部件失效功能:部件不参加网格剖分,无须删掉部件。

3维网格单元的优化—Infolytica仿真软件应用有限元方法精确的建模和预测网格单元内的场量。

另外,Infolytica 软件可以导入SAT 文件,得到满意的网格单元,如下面3D 几何建

模网格生成器的例子所示。

3D几何建模网格生成器

◆生成非结构化的四面体网格单元;

◆可以处理任意方向拉伸构建的模型部件;

◆自动网格生成和自适应网格

◆模型内的部件可以部分重叠:一个部件占有的模型空间对于在项目栏中的

Object中排列在它上面的所有部件具有优先级。

◆可以对其他CAD软件导入的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单元剖分。

网格剖分例一

网格剖分例二

网格剖分例三

几何建模举例:显性布尔操作explicit use

用户可以对两个或更多的部件,或对一个部件和一个切片(a slicing plane),采用显性布尔操作(Union, Subtraction, 或Intersection) 。另一种基于部件优先级原则的方法更加简单,可以对部件隐含布尔操作。

◆部件Union

----新部件包含重叠部件的所有部分,并标记为Union #。(图例说明)

◆部件Subtract

----新部件去掉第一个部件的重叠部分,标记为Subtract # 。(图例说明- 两个

部件) :

(图例说明- 两个部件和一个切片)

◆部件Intersect

----新部件仅包括重叠部件的共同部分,标记为Intersect #。

(图例说明)

几何建模举例:隐含布尔操作implicit use

很多方法可以用Infolytica 的3D Solid Modeler 建立模型部件。用户可以使用显性布尔操作命令(Union, Subtraction, Intersection )。另一种方法是,采用部件的某种特性(如层次和重叠)的原则,来自动地进行隐含布尔操作。这种方法在建立包围其他模型部件的空气时非常有用。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结合两种布尔操作方法来建立需要的几何形状。隐含操作

首先,用户需要理解在实体模型中的几何形状构造中,什么是部件层次,和优先级原则。在接下来的例子中,三个部件的建立来说明这些概念。并采用初始3D网格剖分,部件的隐藏和重排序等功能来更好的说明。

优先级原则:Infolytica 3D实体建模器自动的对完全和部分重叠的物体进行布尔操作,采用如下的原则:

◆对于完全重合的模型部件,较小的部件在模型空间中具有高的优先级。

◆对于互相部分重叠的部件,在模型object页面的排列靠下的部件的模型空间的

级别高于排在它前面的部件。

用户可以通过改变部件在object 树结构表位置,来控制重合部件的网格剖分结果。

布尔操作和优先级原则效果示例:

注意:在Solid Modeling的环境下,已经建立三个部件。

Large box: 与Small box完全重合,并与圆柱Cylinder部分重叠。

Small box: 与Large box完全重合,并与圆柱Cylinder部分重叠。

Cylinder: 与Large box 和Small box部分重叠,是第三个建立的部件。

Project项目管理栏

所有的部件设为可视,在project树结构中按照建立的顺序排列。三个部件的初始3D网格

隐藏Small box,观察模型的初始3D网格

这个操作过程演示原则1的效果(作用在Large box 和Small box上)。

在Object 树结构表中,选中Small box,使它隐藏。在部件左边的一个红色的X表示这个部件被隐藏。

Project项目管理栏: 隐藏Small box部件

Large Box和Cylinder的初始3D网格

隐藏Cylinder,观察模型的初始3D网格

这个操作过程演示原则2的效果(作用在Large box 和Small box上)。首先,将Small box重新显示出来。

接着,将Cylinder部件隐藏

Project项目管理栏: 隐藏Cylinder部件

Large和Small Boxes初始3D网格

隐藏Large box, 重新调整部件在Object 树结构表中的顺序,然后观察模型的初始

3D 网格

这个过程演示了原则1 和原则2 对Cylinder 和Small box 的效果。其中,将Large box 放到Object 树结构表的最后面,并将Large box 隐藏。

注意: 因为Small box 的空间优先级仍然高于Large box ( 原则1) ,与Cylinder 部分重叠的作用不在此适用(原则 1 和原则2 ),Large box 与其重叠的Cylinder 应用原则2 来进行布尔操作。

例如, 如果Small box优先于Large box(优先级原则之一)和Large box优先于Cylinder(优先级原则之二), 那么Small box优先于Cylinder(优先级原则之一和之二)。

首先,在Object页内,选择Cylinder,并让它可视。

其次,在Object页内,选择Large box, 并让它可视,然后将它拖动到Cylinder上,即将这个部件为树结构的最后一个部件。红色X标记为这个部件被隐藏。

Project项目管理栏: 隐藏Large Box部件

Small Box和Cylinder初始3D网格

3D导入/输出选择

对用其他3D软件建立的模型,可以选择3D导入/输出模块。模型数据传输透明,精确,避免了重复建立相同的模型。

目前可以支持以下格式的模型文件:

◆CATIA V5 (Reader 和Writer)

◆CATIA V4 (Reader 和Writer)

◆Pro/E (Reader)

◆Inventor (Reader)

◆IGES (Reader and Writer)

◆STEP (Reader and Writer)

2)材料库和材料建模工具

材料建模工具采用标准的并可延伸的结构来描述所分析模型的材料。目前,可以包括电磁分析和热分析所需要的材料属性。

为了能够正确地分析电磁场和热场问题,所有的材料属性有必要表示为温度的函数,或者如果是磁损曲线,需要表达为温度和频率的函数。为了延伸材料建模的功能,采用了新的材料数据库。这个新的材料数据库可以适用到不同的系统—用户可以导入已经存在的材料模型数据库,并对目前的设计进行更新。

用户能够使用材料创建模板方便地建立和编辑材料属性,非常方便。

所有Infolytica 公司的产品都包括三种材料库。材料库对材料的数量没有限制。

模型材料库列有模型设备所用到的所有材料。如果设备用到某一种材料,这个材料的一个备份保存在模型设备中,描述为设备本身具有。这样,当发送这个模型文件给同事的时候,不需要携带整个材料库。

低频系统材料库,包括65 种预先定义的材料。

用户自定义材料库包括用户所创建和修改的材料。

与热相关的材料属性:

材料属性包括:热导率,给定热容率和密度。

可以使用单一数值或以温度为函数的一系列值。

因为材料的磁和电属性可以随温度变化,材料建模可以允许用户在不同的温度下定义相关属性。一个材料可以有几个这样的属性,并存在材料数据库中。

在仿真耦合问题时,在电磁问题仿真结束后,系统自动查找工作点温度下的材料属性。 在进行电磁分析的时候,如果在某一温度的属性在数据库中不存在,系统会应用数据库内的数据采用插值得到所需温度下的属性。

如果工作温度超出了定义范围,给温度下的属性采用在所定义温度范围极值点下的属性。

即使用户不求解一个热场问题,也总需要一个设定温度。

使用一个全局参数来存储整个求解模型的温度,并且也有一个参数可以设置每一个部件的温度。因此,无需热分析,用户可以做某些温度效应的分析。

用户能够定义每种材料的铁损损耗曲线,以便计算铁损。这个铁损为热源。

3)网格剖分和自适应

Infolytica仿真软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2D/3D模型精确地建模和预测出结果。根据有限元方法理论,模型被分割成网格单元。每个网格单元内的场量由未知系数的多项式来表达。有限元分析就是对这些未知系数组成的方程进行求解。

自动网格单元生成

Infolytica所有软件产品都具备2D和3D自动网格单元剖分的功能,用户无需考虑网格生成。用户可使用Infolytica的自适应网格剖分功能来得到精确的仿真结果。下面还会有关于自适应的更多信息。

如果用户希望对网格进行控制,特别是对某些关心精度的区域,他们可以使用网格控制工具来对网格加密。在下面网格加密工具中,有更多的介绍。

手动网格单元剖分工具

◆网格分层技术(3D)

网格分层功能用于在所选择的表面或在所选择的部件内部来建立高度各向异性单元。网格分层极大地简化了3D实体模型的设置。对于导体肌肤效应分析尤为有用。总的来说,这个功能允许用户快速简单地定义需要非常大量网格的区域。

这个功能还提高了3D运动求解问题的网格重新剖分的效率,特别是当运动部件和静止部件的间隙非常小的时候。

定义下列网格分层区域参数:

每层的高度(均匀, 对数,用户定义)

层的厚度

每个分层区域的总厚度

层数

常规网格剖分

采用网格分层的网格剖分

◆网格单元边线分段

定义最大网格单元边长:可以在模型的顶层(或模型层)属性页内设置;局

部最大网格尺寸可以用在部件,表面,边,或定点上。可以采用的工具包括

对部件边线划分工具(平均划分,对数划分,双对数划分,和定义最大的网

格单元边长。

◆改变网格单元的多项式阶数:通过部件的参数页内的PolynomialOrder

parameter,可以单独地为每一个部件进行设置。从求解器选择(Solver options)

对话框,为整个模型进行设置。可以为1,2,3阶;

◆定义曲线细分率(Curvature refinement ratio)

可以设为全局量。

可以局部地在模型部件,表面和边上设置。

◆定义曲线细分的最小网格尺寸(curvature refinement minimum element size)

可以设为全局量。

可以局部地在模型部件,表面和边上设置。

不管选择哪种方法(自动剖分还是网格控制),Infolytica软件都有着对网格剖分配置的出色的灵活度。

网格自适应剖分

Infolytica网格自适应剖分过程自动地区确定模型中网格需要加密的区域,并对之加密剖分(称为h-adaption),或者对此区域的网格增加多项式阶数(称为p-adaption)。

Infolytica可靠的算法监控h和p自适应,直到达到期望的精度。p-adaption基于由Infolytica公司开发和改善的层次元方法。

下列自适应类型可供用户选择,以求对所设计问题达到最好的自适应剖分:

◆h-adaption (2D 和3D 求解) - 将网格单元细分

◆p-adaption (3D 求解): - 增加多项式阶数

◆h-p adaption (3D 求解): - 两种方式都可能采用,已达到最佳效果

在求解之前,通过对话窗来设置自适应,包括::

◆自适应的类型(h-adaption 或p-adaption)

◆自适应的每一步需要重新加密网格的百分数

◆自适应的收敛度

◆最大的自适应循环数

在自适应过程中,两次求解的磁储能的变化,用来和自适应收敛度来比较。如果这个变化大于收敛度,就会继续加密网格和进行下一次求解。模型在达到所设定的收敛度前或达到最大的自适应循环数前,会一直重复求解。

自适应可以仅用于模型的某个(或多个)部件,和用于全局(整个模型网格)。

耦合求解问题- 网格控制(仅适用于2D)

在电磁-热的耦合问题分析时,电磁场的网格要求和热场的网格要求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这种情况下,用户可以对同一个部件边线给予不同的设定,或对同一个部件的最大网格单元边长有不同的设定。

当使用任何ThermNet 2D求解器时,其网格自适应和MagNet 2D求解器的自适应是相互独立的(因为他们的网格是不同的)。自适应收敛度由相关的能量变化来决定。

4)边界条件

边界条件用来限定模型在表面上场的变化。每一个表面都有自己独立的边界条件,或者,多个结合的表面可以共用同一个边界条件。

ThermNet中的边界条件可以分为两大类:单元边界和双元边界。

单元边界条件定义模型一个给定表面的场的特性。包括:

◆绝缘体(Perfect insulator)

◆给定温度(Specified temperature)

◆环境条件(Environmental conditions),用来定义外部温度和热通过边界的方式

双元边界条件可以为两个表面设定关系。ThermNet 的偶周期( even periodic boundary condition)允许存在周期对称的模型可以只是部分建模就可以分析整个模型。

5)参数化

用户可以立刻体验到模型原型的参数化强大功能,并大大地节约了模型总体设计的时间。

参数化的优点:

参数化的模型可以使你在同一个模型下仿真不同的工况,以达到优化的设计。

参数化模型采用”What-If” 的分析方式:当对某一个参数定义一系列数据后,软件会自动的运行这个参数的每一个新的数据。

同一个模型就可以仿真不同的问题。

用户可以用参数化来改变模型的形状,材料等,无须来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模型。

4、求解

特别定制的仿真求解模块,满足您的设计需要

ThermNet的求解模块可以精确高效的仿真分析。

所有的仿真求解模块分为两大类:

2维模型求解(2D)

3维模型求解(3D)

求解模块:

1)静热场模块(Static Module)

对由于传导,对流和辐射引起的静态温度分布进行仿真分析。

2)瞬态模块(Transient Module)

对由于传导,对流和辐射引起的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分布进行仿真分析。

关于瞬态时间步长的详细内容:瞬态求解器首先要进行一个静态求解,即模型在初始时刻及这之前的时刻的场保持不变。从这个开始时刻,开始随时间变化的瞬态求解。

瞬态求解的时间步长有三种定义方式:

自适应(adaptive)

固定间隔(Fixed Interval)

用户定义(User Defined )

时间步长的定义要在初始瞬态求解过程之前完成。用户可以选择如何存储求解结果:只存开始时间的结果,只存最后时间的结果,存给定时间步长的结果,或存所有的结果。

3)磁场- 热场耦合模块( Coupling Magnetic-Thermal Modules)

可以进行热与磁的多物理量综合分析。

瞬态磁热耦合计算原理图:

热场2D - 磁场2D耦合仿真

电磁与热耦合仿真考虑了随时间变化的欧姆,功率和铁损的影响。

2D 静热场和2D 瞬态热场求解器能够与以下任意一个MagNet 求解器进行耦合仿真:

◆2D静磁场求解器

◆2D时间谐振求解器

◆2D瞬态求解器

◆2D瞬态运动求解器

在耦合求解中,双向的连接和基于温度的材料属性,可以确保在每一次耦合过程,都会对损耗和温度进行更新。

使能( Enable )和使失效( Disable )选择

根据所分析的具体情况,有时候有必要忽略在磁场求解或热场求解的某一个特点,但要在另一个求解中保留。所以,enable 和disable 功能允许用户可以在进行分析时来对某个部件是否进行仿真计算进行控制。

例如:在感应加热系统中,线圈,空气,和被加热的部件在磁场分析中是必须的;但是,在热场分析中,仅仅需要被加热的部件。

耦合静态热场分析求解器控制选项:

◆设定被首先求解的求解器(磁场或热场)。

◆最大的耦合迭代次数。

◆耦合问题的收敛度。

耦合瞬态场分析求解器控制选项允许给定求解电磁问题的次数:

◆在每一步热场分析后,求解电磁问题。

◆在开始求解电磁问题。

◆在用户定义的间隔内,求解电磁问题。

可以选择在热场分析和磁场分析中是否使用同样的或者不同的网格:

由于ThermNet 的网格自适应和MagNet 的自适应有各自不同的要求,因此他们各自独立的工作。收敛度根据作为全局变量的能量的变化而定义。

瞬态-瞬态时间步长:

◆当进行瞬态- 瞬态仿真时MagNet 和ThermNet 的时间步长至少需要一个

数量级的差别。

◆如果时间步长是可以比较的,则需要用到MultiNet 来正确的处理这种耦合分

析。

热场3D - 磁场3D耦合仿真

电磁与热耦合仿真考虑了随时间变化的欧姆,功率和铁损的影响。

3D 静热场和3D 瞬态热场求解器能够与以下任意一个MagNet 求解器进行耦合仿真:

◆3D静磁场求解器

◆3D时间谐振求解器

◆3D瞬态求解器

◆3D瞬态运动求解器

在耦合求解中,双向的连接和基于温度的材料属性,可以确保在每一次耦合过程,都会对损耗和温度进行更新。

使能( Enable )和使失效( Disable )选择

根据所分析的具体情况,有时候有必要忽略在磁场求解或热场求解的某一个特点,但要在另一个求解中保留。所以,enable 和disable 功能允许用户可以在进行分析时来对某个部件是否进行仿真计算进行控制。

例如:在感应加热系统中,线圈,空气,和被加热的部件在磁场分析中是必须的;但是,在热场分析中,仅仅需要被加热的部件。

耦合静态热场分析求解器控制选项:

◆设定被首先求解的求解器(磁场或热场)。

◆最大的耦合迭代次数。

◆耦合问题的收敛度。

耦合瞬态场分析求解器控制选项允许给定求解电磁问题的次数:

◆在每一步热场分析后,求解电磁问题。

◆在开始求解电磁问题。

◆在用户定义的间隔内,求解电磁问题。

可以选择在热场分析和磁场分析中是否使用同样的或者不同的网格:

由于ThermNet 的网格自适应和MagNet 的自适应有各自不同的要求,因此他们各自独立的工作。收敛度根据作为全局变量的能量的变化而定义。

瞬态-瞬态时间步长:

◆当进行瞬态- 瞬态仿真时MagNet 和ThermNet 的时间步长至少需要一个

数量级的差别。

◆如果时间步长是可以比较的,则需要用到MultiNet 来正确的处理这种耦合分

析。

MultiNet:耦合求解扩展软件

MultiNet对MagNet和ThermNet来进行电磁和热的耦合仿真提供更多的灵活性。

尽管ThermNet本身可以对多数耦合进行分析,但是当一些特殊的耦合分析时,例如多维相互耦合(MagNet的3D求解器与ThermNet的2D求解器)。

MultiNet工作原理:为了在耦合分析中决定材料属性,电磁仿真采用热分析得到的工作温度,同时,热分析应用电磁分析得到的欧姆损耗。为了实现这个双向的耦合分析,电磁和热分析结束的时候,需要传输数据,或者在瞬态仿真时,每一步的数据传输。

为了方便的连接电磁求解器和热求解器,和处理混合维数分析,求解器间的数据的传输必须在部件(Component)层次。求解器之间在部件(Component)层次传输数据指得到数据的求解器不再有分布的场值信息。ThermNet 内部的标准耦合仿真里,在空间的每一点都会传输场值,这样,耦合会更强。使用MultiNet ,只有在一个部件(Component)内总的欧姆损耗(MagNet 到ThermNet)或者平均温度(ThermNet 到MagNet)才会从一个求解器到另一个。这样,求解器假定这些值(损耗或温度)在部件内均匀分布。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应该对这一个部件建立几个次级组合部件,这样对于对于损耗和温度的仿真会更加精确。

当进行瞬态- 瞬态仿真时,MagNet 和ThermNet 的时间步长至少需要一个数量级的差别。

如果时间步长是可以比较的,则需要用到MultiNet 来正确的处理这种耦合分析。

不同维数求解器间的耦合仿真(例如: ThermNet 2D 求解与MagNet 3D求解) 需要用到MultiNet ?

5、后处理

ThermNet的仿真结果非常详细,精确,使用户可以充分分析模型的性能。

可以自动生成的结果概览:所支持的温度单位包括:摄氏(Celsius),华氏(Fahrenheit),开尔文(Kelvin)。

温度

(Temperature)

热流

(Heat Flow)

热源

(Heat Source)

可以用图来形象地观察这些场量,这些图包括:等势线图,云图,矢量图;

一些仿真要求多步仿真分析,ThermNet会完整地给出每一步的仿真结果。这些仿真包括:

◆随时间变化的仿真

◆参数化模型仿真

后处理工具:

独特的后处理工具条使用户非常容易地进行数据管理和数据研究,避免忽略所分析模型的一些重要信息。下面列举一些后处理功能:

数据与结果的图表生成

求解后网格的观测

时变,参数化和运动问题

的动画生成

可编程计算器可以满足

进一步的后处理需要

与第三方软件耦合或连

接,以便进一步数据分析

所生成的动画,图像,图

表和原始数据可以输出

到其他软件,方便编制仿

真报告

对称模型的部分结果,可

以复原成全模型结果

场量采样工具(Field

sampler)可以探测某一点

(网点)或沿某条线上的

场量

6、客户化 / 自动化

在脚本文件的帮助下,用户可以用三种方法来扩展Infolytica产品的功能:

1)自动化

◆模型的修改或快速的建模

◆修改模型的参数

◆仿真结果的自动数据提取和自动绘图

自动化处理实例

通过脚本文件自动地建立模型。脚本文件内包括了所有需要的输入数据。例如:用VBscript 编写的扬声器模型自动建模程序。

2)客户化

◆使用用户定义的设置来仿真

◆增加用户定义的事件处理功能

◆用批处理模式运行软件

客户化实例

在Infolytica软件内添加用户自己的菜单。本例中添加菜单附加程序为免费附加脚本程序。

3)互动操作

◆与制表程序(如,Excel)相联,用于制作图表和进一步计算

◆输出仿真结果到其他的仿真软件,用于多物理过程仿真

◆与文字处理软件相联,用于自动报告生成

互动操作是指将两个软件连同使用,通过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来实现各自的功能。Infolytica的软件可以作为客户端,也可作为服务器使用。

Infolytica软件能够与任何ActiveX兼容的应用程序进行通讯,例如:

◆微软Office

◆MATLAB

◆MathCad

◆AutoCAD

Infolytica软件也可以通过内置插件的方法与非ActiveX兼容的程序进行通讯。

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在Cleint-Server结构中,Client是一个对Server 过程发出请求的过程。Infolytica 软件作为Client使用的例子:在一个仿真结束后,MagNet 输出数据到Excel,并利用Excel的图表功能绘制结果图表。Infolytica 软件作为Server使用的例子:Excel输出其单元内代表设备测量值的数据到ElecNet。

互动操作实例

其他的相关程序可以和Infolytica产品结合应用,已获得更强更灵活的功能。在这个例子中,Excel和MagNet使用可以互动联系的脚本语言建立开关磁阻电机的建模和分析工具。

电磁兼容性(EMC)仿真

设计早期对电磁兼容性(EMC)问题的考虑 随着产品复杂性和密集度的提高以及设计周期的不断缩短,在设计周期的后期解决电磁兼容性(EMC)问题变得越来越不切合实际。在较高的频率下,你通常用来计算EMC的经验法则不再适用,而且你还可能容易误用这些经验法则。结果,70%~90%的新设计都没有通过第一次EMC测试,从而使后期重设计成本很高,如果制造商延误产品发货日期,损失的销售费用就更大。为了以低得多的成本确定并解决问题,设计师应该考虑在设计过程中及早采用协作式的、基于概念分析的EMC仿真。 较高的时钟速率会加大满足电磁兼容性需求的难度。在千兆赫兹领域,机壳谐振次数增加会增强电磁辐射,使得孔径和缝隙都成了问题;专用集成电路(ASIC)散热片也会加大电磁辐射。此外,管理机构正在制定规章来保证越来越高的频率下的顺应性。再则,当工程师打算把辐射器设计到系统中时,对集成无线功能(如Wi-Fi、蓝牙、WiMax、UWB)这一趋势提出了进一步的挑战。 传统的电磁兼容设计方法 正常情况下,电气硬件设计人员和机械设计人员在考虑电磁兼容问题时各自为政,彼此之间根本不沟通或很少沟通。他们在设计期间经常使用经验法则,希望这些法则足以满足其设计的器件要求。在设计达到较高频率从而在测试中导致失败时,这些电磁兼容设计规则有不少变得陈旧过时。 在设计阶段之后,设计师制造原型并对其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当设计中考虑电磁兼容性太晚时,这一过程往往会出现种种EMC问题。

对设计进行昂贵的修复通常是唯一可行的选择。当设计从系统概念设计转入具体设计再到验证阶段时,设计修改常常会增加一个数量级以上。所以,对设计作出一次修改,在概念设计阶段只耗费100美元,到了测试阶段可能要耗费几十万美元以上,更不用提对面市时间的负面影响了。 电磁兼容仿真的挑战 为了在实验室中一次通过电磁兼容性测试并保证在预算内按时交货,把电磁兼容设计作为产品生产周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非常必要的。设计师可借助麦克斯韦(Maxwell)方程的3D解法就能达到这一目的。麦克斯韦方程是对电磁相互作用的简明数学表达。但是,电磁兼容仿真是计算电磁学的其它领域中并不常见的难题。 典型的EMC问题与机壳有关,而机壳对EMC影响要比对EMC性能十分重要的插槽、孔和缆线等要大。精确建模要求模型包含大大小小的细节。这一要求导致很大的纵横比(最大特征尺寸与最小特征尺寸之比),从而又要求用精细栅格来解析最精细的细节。压缩模型技术可使您在仿真中包含大大小小的结构,而无需过多的仿真次数。 另一个难题是你必须在一个很宽的频率范围内完成EMC的特性化。在每一采样频率下计算电磁场所需的时间可能是令人望而却步的。诸如传输线方法(TLM)等的时域方法可在时域内采用宽带激励来计算电磁场,从而能在一个仿真过程中得出整个频段的数据。空间被划分为在正交传输线交点处建模的单元。电压脉冲是在每一单元被发射和散射。你可以每隔一定的时间,根据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计算出电场和磁场。

EMC经典整改经典对策

EMC整改对策实例 标题:EMI快速诊断与对策 2008-01-06 12:30:35 EMI快速诊断与对策EMI FAST DIAGNOSIS AND COU NTERMEASURE深圳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邓志新李思雄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EMI快速诊断与对策,指出EMI改进的关键是EMI问题诊断,解决电磁兼容问题的根本办法,是进行电磁兼容设计。EMI设计核心是紧紧围绕降低骚扰源频率f和减小高频电流环面积两大措施。文章倡导人性化工作态度,作者认为,只要不断的学习和总结,EMC是逐渐“看得见和摸得着”的,是有规可循的。关键词认证EMI 规律诊断对策设计Abstract I n this article, EMI fast diagnosis and countermeasure is introduced. EMI diagnosis is the key of EMI improvement, EMC design is the fundamentals of solving EMC problem. Th e core of EMC design is to take two measures-to reduce EMI source frequency and to reduce the acreage of high frequency current loop . Author sparkplug humanistic attitude to EMC,and author think that EMC will come into view and can be found out,a rule s hall be there to be useable. Keywords certification, EMI, rule, diagnosis, countermeasur e, design 电磁辐射骚扰的远场测量是指在半电波暗室或者EMC开阔场进行的测量,测量天线与被测物的距离一般为3米或3米以上,给出的结果是一张频谱图,即各个频率点的电磁辐射骚扰强度。标准GB13837-1997(CISPR13)和GB4343-1995(CISPR14)规定,应分别测试EUT 外接连线,如电源线、AV线、耳机线、话筒线等线缆的骚扰功率。传导骚扰是测试EUT运行过程中端口骚扰电压,包括电源端口、射频端口、天线端口、电信端口等。如果被测设备有一个或者几个频率点的电磁骚扰超过了标准的限值,被测设备就不符合EMC标准要求。如果设备没有通过EMC测试,我们从测量结果中,只能知道哪些频率点“超标”了,而这些频率的电磁骚扰是从哪里出来的,往往是工程师门最不容易发现、最难解决的问题。EMI快速诊断方法就是针对EU T的原理,先推断引起EMI的原因和内部骚扰源可能是什么,再根据EMI产生的途径和机理,透过测试图,分析超差原因;必要时,辅以高频示波器或频谱仪,从频域到时域,寻找产生EMI问题 的对应电路和器件;从而制定EMI對策。在这里提供一些案例,通过解读测试图,把看不见、摸不着的EMI变得直观易懂,供大家参考。关于电磁辐射骚扰场强或功率测试分析案例:辐射骚扰图1如右:样品为CRT显示器频率点35.4 MHz 附近, 30~45MHz之间大部分隆起超出限值,通常只有两个原因-开关电源电路或地线处置不良引起。对策- 显示器使用带磁环类型的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 电源输入端串接差模线圈,电源地线

文献计量学综述

文献计量学综述 一、起源及发展 早在20世纪初,人们已经开始对文献进行定量化研究,但是当时文献计量学并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直到1969年,英国著名情报学家阿伦.普理查德首次提出术语“Bibliometrics”,这一术语的出现标志着文献计量学的正式诞生。 三阶段:萌芽、发展和分化 萌芽(1917-1933)这一时期文献研究人员首创文献统计方法,并在一些学科领域解剖学和化学专业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的大胆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研究都为文献计量学的诞生与后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发展(1934- 1960)年注重理论研究与规律发现,著名的文献计量学的三大基本定律中的布拉德福定律以及齐普夫定律就是在这一时期发现的到 成熟与分化阶段全面发展与分化时期(1960年至今) 这一时期文献计量学已由狭隘的理论研究发展到了广阔的应用研究和指标的研究,同时涉及的领域和主题也越来越多。 迁移衍生: 专利计量学 文献计量学网络计量学 政策计量学 二、概念界定 文献计量学是以文献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统计学等计量研究方法, 研究文献信息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和定量管理,并进而探讨科学技术的某些结构、特征和规律的一门学科。可以定量地揭示某一学术领域的发展历程、研究重点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目前,文献计量分析已被看作总结历史研究成果、揭示未来研究趋势的一种重要工具。学科交叉使得文献计量研究内容体系日益丰富。数学中的图论、社会学中的社会网络分析、物理学中的复杂网络等理论与方法均被移植到文献计量学的研究体系中。 三、三大定律 布拉德福定律该定律描述文献分布规律,利用刊载某专业论文的数量来确定该专业的核心期刊,应用于指导文献情报工作和科学评价。 齐普夫定律该定律用以统计文献中的词频,通过文献的词频分析可确定学科或行业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 洛特卡定律该定律描述著者人数与所著论文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科学论文著者分布平衡的规律,在宏观的科学著作活动中,少数作者写出了大量文章,大多数人的著作还是很少的。依此定律推论出“杰出科学家数目仅是科学家数目的平方根”。 从表面上三大定律的统计对象各异,其结论也不尽相同,但是它们的研究方法存在着某些相似之处,事实上它们属于同一个分布体系。该体系被称为布-齐-洛体系。如果把期刊、字词、书籍、文章等称为信息发生源,将作品、论文、字词的出现、书籍的使用、文章的被引等称为产物,那么文献计量学的规律可认为是发生源数量与产物数量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

国内外主流BI工具介绍和点评

国内外主流BI工具介绍和点评 商业智能的应用在国外已广为普及,并且开始不断探索大数据和云技术。而国内,商业智能BI工具在这几年才开始慢慢被接受,企业开始有意识地建立一体化数据分析平台,为经营决策提供分析。 从国内企业使用情况来看,BI工具的应用以国外产品为主,包括SAP BO、Oracle BIEE、Cognos、MSTR、Qlikview、Tableau等等,国内工具以FineBI、亿信华辰、永洪BI为主。 这几类产品各有何优劣势呢? ●国外 SAP BO:SAP公司收购的一款BI工具,产品运作模式是结合SAP的ERP系统,所以整合其他数据库或系统并不占优势,属于重型BI,使用要求较高,升级困难。 Oracle BIEE:无功无过,在BI产品不具特色,同SAP一样,与Oracle的产品线紧密绑在一起。貌似国外厂商都是捆绑型卖整体方案。 Cognos:传统BI工具中最被广泛使用的,已被IBM收购。拥有强大的数据库平台、在数据管理、数据整合以及中间件领域专业功底深厚。偏操作型,手工建模,一旦需求变化需要重新建模,学习要求较高。 MSTR:很低调的BI产品,多年来在BI市场中一直没站住脚,和excel有一定关系。二次开发环境好,但对服务器环境要求较高。 Qlikview:最大的竞争者是Tableau,同Tableau和国内众多BI一样,是属于新一代的轻量化BI产品,体现在建模、部署和使用上。只能运行在windows系统,C/S的产品架构。采用内存动态计算,数据量小时,速度很快;数据量大时,吃内存很厉害性能偏慢。 Tableau:自身定位是一款可视化工具,与Qlikview的定位差不多,可视化功能很强大,对计算机的硬件要求较高,部署较复杂。目前移动端只支持IOS系统。 ●国内 FineBI:帆软旗下的自助性BI产品,轻量化的BI工具,部署方便,走多维分析方向。后期采用jar包升级换代,维护方便,最具性价比。 亿信华辰:只支持数据库中取数,文件数据需导入服务器。发展时间不长,整体还比较粗糙,需要继续磨练和完善。 永洪BI:敏捷BI软件,产品稳定性较高。利用sql处理数据,不支持程序接口,实施交由第三方外包。

文献计量学实务

第三章文献计量学实务 (1) 第一节Web of Science (1) 第二节运用Excel (2) No.1 文章类型 (5) No.2 语言 (6) No.3 期刊 (6) No.4文章页数 (6) 参考文献数 (6) No.5国家分析 (6) No.7国家分析 (9) No.6作者分析 (11) No.7成长趋势 (12) 影响因子 (13) 作者关键词 (13) 研究领域 (14) 文献计量模式分析 (14) 被引用率 (14) 第三节 (14) 第四节 (15) 第五节 (15) 第三章文献计量学实务 第一节Web of Science 进行搜索: 在search框内敲入所需要查找的关键词,不同关键词间用and或or连接。如通常格式可为:(XX or XX or XX)and XX*。*可要可不要,表示后续内容可任意。点击search。 (如:搜索吸附领域粘土的文献,可敲入:(adsorption or sorption) and clay*。点击Refine your results下的Subject Categories从众多领域中选出所需要关注的领域内的文章,点击VIEW RECORDS。对所有文献进行了初步筛选。 Add to marked list 在网页右下方Output Records:下的Records选择所需要输出的文献序号,ISI一词输出可以最多500篇, 所以我们通常选1-500,依次501——1000,等等。点击右下Add to marked list。此时网页整上方会出现有红勾的Add to marked list,点击。

Step 1. Select the fields to include in the output下选择所需要输出的数据项。通常我们做分析时候应选上除cited references和abstract外的所有项。这两项是由于内容较多,EXCEL 处理起来不便,所以通常不选。 Step 2. Select an option.我们需要选择的是Tab Delimited(Windows). 接下来很重要的一步是我们应在“Automatically delete selected records from the Marked List after output is complete.”前打勾,否则在后续输出时候会因对前面输出项目的记忆造成干扰。 点击SAVE TO FILE。在下个网页中会输出一个记事本(.txt)格式的文档,对其内容全选复制贴贴入新建EXCEL中,便自动输出各项数据。 此时可进行下一查找:直接点击BACK,然后RETURN 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在后续贴入EXCEL时,每次再贴入EXCEL的第一行都是标题,应该删除。 重复执行,最终便可得到我们所需领域的文献数据。 如果我们在电脑里安装有软件Reference Manager或者 EndNote,也可直接将文献输出其中进行管理。前面的操作基本雷同,只是再Add to marked list后Step 1. Select the fields to include in the output后所选项重点可变为选择Author(s),Title,Title,abstract*,keywords及times cited等所需项。Step 2. Select an option.我们需要选择的是 Field Tagged.然后在下面小方框打勾,再点击SAVE TO FILE。 第二节运用Excel 通过第一节我们对所需查找领域文献全部已经输出为EXCEL形式数据,接下来可对其进行整理分析。 (一)前期处理步骤: 1.首要的工作是保存好原始数据,在EXCEL里将其所在sheet命名为OD (original data的缩写),方便我们在后续处理工作中进行核对。 2.数据的初步处理,包括: (1)先从原始数据库中找到我们想要进行分析的部分保留,其它意义不大的可直接删除。新建一个sheet,将OD的全部数据复制过来,将其命名为D。可删除的列有:CA,SE,AB,EM,CR,PU,PI,PA,J9,JI,PD,VL,IS,PN,SU,SI,BP,EP,AR,DI,GA 。(注:各列title所代表的含义见附二。) (2)可将年份PY进行排列,如从按Z→A降序排序得2006→1995,按A→Z则相反。因为我们从WOS中所下当年的文献只是一部分,数据不完全,所以在分析

关于国内外软件系统的比较分析报告

国内外主要ERP系统的比较分析报告 一.公司实力比较 (一)软件厂家情况: 1、金蝶软件公司: 金蝶软件公司是目前我公司的软件系统供应商,成立于1993年,目前为香港上市软件公司,为国内第二大管理软件商。公司从研发财务系统产品开始,进行ERP系统的业务发展,总部位于深圳,金蝶公司有K/3和EAS两条产品线,2007年的销售额约为6亿人民币,主要收入来源于针对中小企业的K/3财务与进销存系统软件,产品在某些细节方面功能不错,但由于系统构架不足,很难支持集团性、多组织集中管理的大规模应用。EAS产品是金蝶软件公司目前推出的集团性软件系统,但产品尚不完善,主要功能是集团财务,物流模块目前只推出标准功能,而且功能及流程在集团性企业的大规模应用尚待验证。 2、用友公司 用友软件公司成立于1988年,目前为国内上市软件公司,为国内第一大管理软件商。公司与金蝶公司一样,也是从研发财务系统产品开始,进行ERP系统的业务发展,总部位于北京。用友公司有U8、NC和U9三条产品线,目前NC和U9两条产品线的市场定位重叠(针对集团用户),不同是技术路线不同。2007年用友公司的销售额约为10亿人民币,主要收入来源于针对中小企业的的U/8管理系统软件。 二、国外厂家情况 3、SAP公司: SAP公司成立于1972年,是国际上著名的标准应用软件公司。SAP总部设在德国南部的沃尔道夫市,1988年成为德国股票上市公司。到1995年底,SAP

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代表处和独立子公司,具有近5000家用户,成为世界第五大软件供应商。1995年SAP集团在中国设立了子公司。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管理软件商。SAP公司针对集团企业,有R/2、R/3两条产品线,R/2是用于集中式大型机环境的系统,R/3是用于分布式的客户机/服务器环境的系统。MY SAP套件则是SAP公司为了减化R/3系统复杂的实施应用,削减系统功能推出的R/E简版系统。 在近年的行业发展,针对INTERNET应用和商业智能和CRM方面,SAP 公司明显落后于ORACLE公司的发展。 4、ORACLE公司: ORACLE公司目前为全球第一大ERP软件公司。该公司所建议的JDE系统最早由前身公司是JDE公司,成立于1977年,一直专注于ERP系统的研发设计、咨询、服务,并在90年代初已进入中国,并在很多行业有较好应用。在2005 年被ORACLE公司收购之前,该公司一直是ERP行业全球排名第三或第四名的厂商。ORACLE公司目前北京、上海、北京、广州、成都有ERP系统解决方案中心,支持中国各省分公司的ERP系统的方案咨询、ERP支持等业务。2008年的销售收入为240亿美元(其中含有数据库销售收入)。ORACLE JDE系统在医药行业有众多的用户,目前全球企业500强中,医药行业主要客户都是ORACLE JDE的用户,包括:葛兰索史克、默沙东、惠氏、中美史克、诺和诺德、同仁堂等国内外大医药企业。 二、软件系统比较 (一)国内系统 1、金蝶软件公司的EAS系统: EAS系统是在2003年收购原ERP厂商开思公司的TEAMS产品的基础上进行研发的,采用JA V A开发工具,以大中型企业和集团性企业为目标客户,系统规划支持多公司、多帐套、多语言,多业务单位的应用。2004年正式推出财务

电磁兼容设计及其应用

电磁兼容设计及其应用 摘要:以实际工程中常遇到的电磁兼容问题为背景,简要地介绍了有关电磁干扰及有关抗干扰措施方面的内容。通过对接地方法、屏蔽思想和滤波手段的详细论述和独到见解,提出了系统电磁兼容的设计思想以及解决方法,并对实际工作中常见的干扰、滤波及接地等电磁兼容现象给出相应分析与解决建议。 关键词:电磁兼容;抗干扰措施;滤波手段;屏蔽;接地方法 0 引言 电磁兼容技术是一门迅速发展的交叉学科,涉及电子、计算机、通信、航空航天、铁路交通、电力、军事以至人民生活各个方面。在当今信息社会,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个系统中采用的电气及电子设备数量大大增加,而且电子设备的频带日益加宽,功率逐渐增大,灵敏度提高,联接各种设备的电缆网络也越来越复杂,因此,电磁兼容问题日显重要。 1 基本概念和术语 1.1 电磁兼容性定义 所谓电磁兼容性(EMC)是指电子线路、系统相互不影响,在电磁方面相互兼容的状态。IEEE C63.12-1987规定的电磁兼容性是指“一种器件、设备或系统的性能,它可以使其在自身环境下正常工作并且同时不会对此环境中任何其他设备产生强烈电磁干扰”。 1.2 电磁干扰三要素 一个系统或系统内某一线路受电磁干扰程度可以表示为如下关系式: 式中:G为噪声源强度;C为噪声通过某种途径传到受干扰处的耦合因素;I为受干扰设备的敏感程度。 G,C,I这三者构成电磁干扰三要素。电磁干扰抑制技术就是围绕这三要素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归纳起来就是:抑制电磁干扰源。切断电磁干扰耦合途径;降低电磁敏感装置的敏感性。 1.3 地线的阻抗与地环流 1.3.1 地线的阻抗 电阻指的是在直流状态下导线对电流呈现的阻抗,而阻抗指的是交流状态下导线对电流的阻抗,这个阻抗主要是由导线的电感引起的。如果将10 Hz时的阻抗近似认为是直流电阻,当频率达到10 MHz时,它的阻抗是直流电阻的1 000~100 000倍。因此对于射频电流,当电流流过地线时,电压降是很大的。为了减小交流阻抗,一个有效的办法是多根导线并联,以减少和地线之间的电感。当两根导线并联时,其总电感L为: 式中:L1是单根导线的电感;M是两根导线之间的互感。 1.3.2 地环流 由于地线阻抗的存在,当电流流过地线时,就会在地线上产生电压。这种干扰是由电缆与地线构成的环路电流产生的,因此成为地环路干扰,如图1所示。

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信息可视化研究

一、引言 信息可视化就是利用计算机支撑的、交互的、对抽象数据的可视表示,来增强人们对抽象信息的认知。随着海量信息的猛增,信息可视化研究与应用也不断深化;诚然,信息可视化已成为提高信息产品质量、追求更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为了解我国信息可视化研究状况,笔者对我国信息可视化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以期探索我国信息可视化研究的现状及趋势。 二、数据收集、整理及分析方法 关于数据的收集整理,本文以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和重庆维普作为统计来源,从中筛选出样本文献。在选取样本时,主要采用“篇名=信息可视化or摘要=信息可视化”的检索策略,以精确查询的方式分别从两个数据库中提取1994年至2015年的文献作为研究数据。通过剔除无分析意义的文本、填补或删除数据项缺失的文本、合并重复的文本等操作,最终获得1548篇样本文献。 关于样本的分析,本文主要通过文献信息统计方法,并辅以内容分析法,从论文总量的变化趋势、核心作者、机构分布、高频词等方面对信息可视化领域的总体研究趋势、研究主体及研究主题进行统计分析。 三、总体研究趋势 首先,本文通过年度论文发表数量来分析信息可视化领域的总体研究趋势。从信息可视化领域文献数量增长趋势图(图1)中可看出,1998年之前的有关信息可视化研究成果较少,究其原因是由于信息可视化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研究领域也较为局限,只是初步将科学可视化的研究成果应用于gis、管理信息系统等。而从1999年开始,信息可视化领域逐渐受到不同学科领域、甚至是国家的重视,有关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虽然在2005、2010年该领域的文献量有所下降,但总体上,该领域的文献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受重视的程度。 四、研究主体分析 信息可视化领域的研究主体包括作者及所在机构。通过对核心作者及相应机构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信息可视化领域的科研精英及核心研究力量。 (一)论文核心作者情况分析 信息可视化研究所涉及的核心作者及发文量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该研究的成熟程度。本文应用普赖斯的杰出科学家定理,来计算核心作者,公式如下: m=0.794(nmax)1/2式中m为论文篇数,nmax为统计样本中发文最多的作者的论文数,其中发文m篇以上的人即被定义为核心作者。本例中nmax为28,因此发文在6篇以上的作者为核心作者,共有21人。表1列出了这些核心作者以及它们的发文数、所在机构。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信息可视化领域的学者较多,然而高产作者群还未成型,该领域还处于发展阶段,需不断发展。 (二)论文机构分布情况分析 通过对机构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高校在信息可视化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科研作用。虽然也有企业的参与,但比例很小,在602个机构中仅有61个企业,占总机构数的10.17%;而高校有344所,占总机构数的57.28%。表2所示为发文量排在前列的机构及其发文数,通过对照排在前列的发文机构和核心作者所属机构,可以发现,正是这样一大批杰出科技工作者的存在,使得他们所处的单位成为我国当前信息可视化研究的核心力量。 五、主要研究领域分析 关于研究领域的分析,本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关键词词频分析法、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相结合的方式来锁定信息可视化的核心研究领域。

国内外主流ERP软件对比分析报告

国内外主流ERP软件对比分析报告 1.ERP概念及背景简介 ERP是指整合企业内部资源的企业经营管理系统,使企业业务数据统一化、全部在线处理。从技术层面看,它是利用信息技术成果,对企业内部的各类资源包括人、物、财、信息等进行规划、统筹与整合,从而减少环节,提高生产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从管理层面看,它又是一个较完整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分销、制造、会计、质量控制、售后服务、人力资源、运输等管理系统。从电子商务运作系统看,ERP是基础工程,没有ERP,供应链管理就失去了支持,整个电子商务的品质就要打折扣。因此,ERP作为崭新的现代管理手段,它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进行有效的管理。 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是在1990年由美国加特纳公司(Gartner Group Inc.)首先提出的。 ERP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从哲理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述各类制造业企业在信息时代管理革命的发展趋势。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以前,人们是很少去考虑计划这个问题时,后来由于经常出现一个矛盾现象,就是一方面为了确保生产不至于缺料断货,人们常常多备库存,这样会导致企业成本增加,而另一方面,人们又想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加快资金的周转,这样,客观上就要求减少库存的积压。ERP就是为了解决这对矛盾所诞生出来的。 2.国内外主要ERP软件

随着国内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应用ERP系统,将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及相应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管理流、增值流等紧密地集成起来,实现资源优化和共享。国内企业ERP系统需求走高同时,引来了大量的国外 软件厂商在中国设立分公司,也引起了国内软件企业的关注。如 国际著名的ERP软件的供应厂商和产品有Oracal公司开发的 E-Busine -ss Suite产品,SAP公司开发的R/3产品,Epicor公司开发的 ERP 10产品,微软公司开发的Axapta ERP产品,Infor公司开发的Infor ERP产品。同时在国内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ERP软件,包括用友的U8+和金蝶的EAS。以下是本报告对比分析的主要对象,也是国内外知名的软件厂商和ERP软件。 公司名称软件名称简称 Epicor ERP 10 ERP 10 微软Axapta ERP AX Infor Infor ERP Infor ERP 用友 Your/8 U8+ 表1 国内外主流软件公司一览表 3.软件公司背景及ERP未来发展方向对比分析 3.1软件公司背景对比分析 一.软件公司创立时间

传感器总复习经典题

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传感器由、和测量转换电路组成。 2. 绝对式位置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是,增量式位置传感器输出的是。 3.热电偶测温所产生的电动势由电势和电势组成。 4. 欲测240V左右的电压,要求测量示值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不大于0.6%,若选用量程为250V的电压表,其精度应选级。 5.电容式传感器根据其原理,可分为三种类型:、、 。 6.蓝光的波长比红光的短,相同光通量的蓝光能量比红光的。 7.常用压电材料有、和。 8.目前我国电工仪表精度分为7级:0.1、0.2、、1.0、1.5、、5.0级。 9.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把被测得非电量变换为线圈的量的变换。(填“自感”或“互感”) 10.当电涡流线圈靠近非磁性导体(铜)板材后,线圈的等效电感L ,调频转换电路的输出频率f 。 11.霍尔元件采用恒流源激励是为了。 12.为了测得比栅距W更小的位移量,光栅传感器要采用技术。 13.热电阻与仪表测量式放大器接线有、和三种方式。 14.电阻应变片的温度补偿方法中,若采用电桥补偿法测量应变时,粘贴在被测试件的表面,补偿片粘贴在与被测试件完全相同的上,且补偿应变片。 15.有一只十码道的绝对式角编码器,其分辨率为,所能分辨最小角度位移为。 16.光敏二极管在测光电路中应处于偏置状态,而光电池通常处于 偏置状态。

17.在热电偶中,当引入第三个导体时,只要保持其两端的温度相同,则对总的 热电动势无影响,这一结论被称为热电偶的定律。 18.一个完整的自动测控系统一般由、、 和四部分组成。 二、选择题 1.正常人的体温为37℃,则此时的华氏温度和热力学温度分别约为 C 。 A.32F,100K B.99F,236K C.99F,310K D.37F,310K 2.使用压电陶瓷制作的力或压力传感器可测量 C 。 A.人的体重 B.车刀的压紧力 C.车刀在切削时感受到的切削力的变换量 D.自来水管中水的压力 3.某采购员分别在三家商店购买100kg大米、10kg苹果、1kg巧克力,发现均缺少约0.5kg,但是该采购员对卖巧克力的商店意见最大,在这个例子中,产生此心里作用的注意因素是 B 。 A.绝对误差 B.示值相对误差 C.满度误差 D.精度等 级 4.电子卡尺的分辨率可达0.01mm,行程可达200mm,它的内部所采用的电容传感器型式是。 A.变极距式 B.变面积式 C.变介电常数式 D.都可以 5.数字式传感器不能用于 C 的测量。 A.机床刀具的位移 B.机械手的选择角度 C.人体步行的速度 D.机床位置控制 6.电涡流接近开关可以利用电涡流原理检测出 C 的靠近程度。 A.人体 B.液位 C.黑色金属零件 D.塑料零件 7.在电容传感器中,若采用调频法测量转换电路,则电路中 B 。 A.电容和电感均为变量 B.电容是变量,电感保持不变 C.电容保持常数,电感为变量 D.电容和电感均保持不变 8.自感传感器或差动变压器采用相敏检波电路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 A.提高灵敏度 B.将输出的交流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 C.降低成本 D.使检波后的直流电压能反映检波前交流信号的相位和幅度 9.应变测量中,希望灵敏度高、线性好、有温度自补偿功能,应选择 C 测量电路。 A.单臂半桥 B.双臂半桥 C.四臂全桥 D.都可以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1998~2017文献计量分析 —基于Citespace可视图谱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7(9), 1521-1530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8 in Hans. https://www.sodocs.net/doc/b36392081.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b36392081.html,/10.12677/ass.2018.79225 Bibliometrics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during 1998~2017 —Based on Citespace Viewable Spectrum Bing Wu, Peng L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Received: Aug. 21st, 2018; accepted: Sep. 4th, 2018; published: Sep. 13th, 2018 Abstract The bibliometric analysis software Citespace is used to analyze the 747 articles in the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ISR) journal from 1998 to 2017 from four aspects of literature output analysis, national cooperation network analysis, institutional cooperation network analysis and citation network cluster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1)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output analysis, the volume of document output of the ISR journal presents a volatility increase; 2) ac- 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cooperation network,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core node in the national cooperation network, and China needs to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he- reby to increase its influence; 3) in the cooperation network of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e top five universities in the literature output are all loc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ccording to the cen-trality analysis of the cooperation network, of the 12 institutions centered above 0.1, 9 institutions are loc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only Hong Kong city university in China is listed; in addition,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Dallas,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and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have great potential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information systems; 4) according to citation network cluster analysis, the evolution of research hotspot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the focus of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systems from 1998 to 2001 is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of enterprise applications, research spots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2 to 2011 shift from the traditional organization to measure virtual organization, trust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during the period 2012 to 2017of research topics shift from electronic word of mouth to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in online knowledge community. Keywords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Citespace, Cooperation Network, Central Analysis, Citation Network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1998~2017文献计量分析 —基于Citespace可视图谱

电磁兼容经典例题汇总

1. 求下列各物理量以dB 表示的值:①mW P 11=和W P 202=; ② mV v 101=和V v μ202=; ③mA i 21=和A i 5.02=。 解: (1) dB P = 10log(P1/P2) = -43dB (2) dB P = 10log(P1/P2) = 54dB (3)dB P = 10log(P1/P2) = -48dB 2. 计算连接电缆的功率损耗(电缆特性阻抗与负载阻抗匹配) 解: 电缆的功率损耗 = dBm out dBm in P P - = L α686.8 (α为传输线损耗,L 为所选传输线的长度) 3. 使用dB 表示放大器的性能参数:增益。如果输入功率W μ1,放大器增益60dB ,其输出功率为多少W dB μ。 解:使用dB 表示放大器的增益为: dB in dB dB out P P -=增益 或者dBm in dB dBm out P P -=增益 或者W dB in dB W dB out P P μμ-=增益 若输入功率为W μ1即W indB P μ= 10log(1W μ/W μ) = 0W dB μ 故W outdB P μ = 60dB - 0W dB μ= 60W dB μ 4. 为什么大量的现代EMC 测试设备具有50Ω的纯电阻输入阻抗和源阻抗,并且用50Ω同轴电缆来连接。 解:如果电缆的终端阻抗不等于电缆的特性阻抗,那么从信号源向负载方向看

过去的电缆输入阻抗也不再对所有长度的电缆都是Ω50,而是会随着频率和电缆长度的变化而变化。选择Ω50以外的其他任何阻抗都是合适的,但是Ω50已经成为工业标准。这就是为什么大量的现代化EMC 测试设备具有Ω50的纯输入阻抗和信号源阻抗,并且用Ω50的同轴电缆来连接。 5. 一台50Ω的信号发生器(信号源)与输入阻抗为25Ω的信号测量 仪(EMI 接收机)相连,信号发生器指示的输出电平为-20dBm ,求信号测量仪的输入电压(以V dB μ为单位)。 解:由题意有,在负载接Ω50负载情况下,Ω50负载上的功率为: out P = 10/2010- = 0.01mW , 故Ω50负载上的电压为: out U = out P *50 = 0.707mV , 所以信号源的开路电压为: oc U = 2*out U = 1.414mV 再根据s R = Ω50和L R = Ω25分压计算得到: 'out U = OC S L L U R R R *+ = 53.47V dB μ. 6. 将内外半径分别为a 和b ,磁导率为μ的无限长磁性材料圆柱腔 置于均匀磁场0B 中。假设均匀磁场0B 的取向与无限长磁性材料圆 柱腔的轴线平行,试求解此圆柱腔的磁屏蔽效能。 解:由题意有,圆柱腔壁厚度a b t -=,平均半径2b a R += 。 相对磁导率0 μμμ=r (0μ为真空的磁导率) 故由屏蔽效能定义有: ])()(1log[20)21log(200b a a b R t SE r +-+=+ =μμμ

Bibexcel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和引文分析快速指南

Bibexcel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和引文分析快速指南 Alan Pilkington 【a.pilkington@https://www.sodocs.net/doc/b36392081.html,】 概述与安装 本人使用Bibexcel业已多年,一直向大家推荐这个工具。但是,总是被人们问及如何上手使用,每次拿它进行分析的时候,总是要回头再次读一读自己手写的笔记。所以,我感到有必要就如何利用Bibexcel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写出一个介绍性的东西,希望能给大家提供有用的信息。如果有任何建议或者发现任何错误,请通知我。 Bibexcel是一个用于文献计量分析、特别是引文分析的完美工具。用户可以在www.umu.se/inforsk网站上获得最新版本。其安装也十分简单,只需要把文件拷贝到硬盘的目录下即可,记住要把帮助文档也放在一个目录下。如果本指南不能满足你的需求请到该网站上浏览网页。 利用Bibexcel进行引文分析 第一步要有用于分析的来源数据。在引文分析中,来源数据就是从《科学引文索引》、《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检索到来源文献。这两个数据库是商业数据库,是Web of Science或者ISI数据服务的组成部分,你所在的大学可能已经订购了它们。 《科学引文索引》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使用 和平时一样,使用WOS/ISI检索功能检索到来源文献。在开始下载文献之前,必须了解你研究的内容。如果是对一种期刊的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其来源文献很容易确认下来。比较复杂的研究有可能是针对某一作者或者大学的某个系的文献记录。无论你的计划是什么,如果你是要从《科学引文索引》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下载数据,下载和准备数据的步骤都是一样的: 在WOS,下载前需要对要下载的记录进行标记。然后开始下载所选择的论文,保证下载项目中包括论文的引文。可以通过“download for future analysis (为进一步分析而下载)”或者通过电子邮件发给自己,两种方式都生成纯文本文件。 如果下载的文献记录过多,下载中有的时候会导致数据传输超时。可以打开已经得到的文件查看(可以用Bibexcel中左上角的窗口找到文件,在左下角的窗口中可以看到文件的内容,也可以使用文本编辑器),找到文件的最后几行,看看是否存在HTML格式错误,如果有错误就表明下载中出现了超时。如果出现超时,解决的办法只有重新下载并注意减少下载记录的数量,比如减少检索的年限。如果是分段下载的,必须记住,在下一步分析之前,要把分离的文件重新组合到一起。用文本编辑器(如记事本)打开这些文件,剪切和粘贴,要保证在合成的文件的顶部只有一个文件头,而不是在已下载的每一个部分的开头: FN ISI Export Format VR 1.0 利用文本编辑器可以很容易查看纯文本中的数据,但是在使用诸如MS wor d之类的字处理器时候要当心,因为它们会增加字符、重新定义过的行格式和其他可以在后来引起问题的东西。

电磁兼容EMC设计指南

EDP电磁兼容设计平台专注EMC解决方案,规范EMC设计流程; 打造智能化的EMC设计平台。 1、企业面临的EMC设计应用现状 ?投入成本高,解决问题周期长;为解决产品EMC问题,不断进行测试验证, 反复的进行改版设计。 ?企业设计人员EMC知识储备不全面;解决EMC问题往往靠设计人员过去的 工作经验。 ?EMC设计流程不规范,EMC设计没有参透于电子产品开发过程各个阶段(总 体方案阶段、设计阶段、开发阶段、测试阶段、认证阶段等)。 ?公司技术文献和多年积累的产品开发经验不能良好的共享、消化,没有一个 系统将公司无形的技术经验转化为有形的产品开发技术要求。 2、企业面临的EMC问题 ?激烈的产品竞争要求企业开发的产品有更高的品质。 ?快速的市场变化要求企业有更高的产品开发效率。 ?高规格的EMC认证和EMC设计技术要求企业有更高的产品开发能力。 ?规范化的企业文化要求有更高效的产品开发流程。 3、EDP电磁兼容设计平台优势 ?赛盛技术多位专家10多年的经验融合荟萃; ?赛盛技术多项产品电磁兼容设计专利技术; ?智能化标准化项目管理设计平台 ?几十种典型接口电磁兼容解决方案; ?上百种PCB层叠电磁兼容设计方案; ?完整的电磁兼容布线设计规则; ?完整的结构屏蔽电磁兼容设计方案; ?多行业电缆与连接器电磁兼容解决方案; ?多行业、近百个产品实际电磁兼容设计验证与经验总结;

4、EMC设计平台介绍 利用计算机技术,整合人工智能、数据库、互联网等开发手段,对于现有的电磁兼容技术资源(包括各种设计规则,解决方案等)以及企业产品研发积累的技术检验等进行全面的管理和应用,实现现阶段对于企业电磁兼容的研发流程规范化和研发工程师电磁兼容设计的技术支持和辅助开发;未来电磁兼容专家系统一提供智能化技术支持(包括产品开发电磁兼容风险评估功能,自动检查和纠正电磁兼容设计功能、产品设计系统仿真和功能电路仿真等)为主要目标和发展方向。 电磁兼容设计平台:主要包括PCB设计、原理图设计、结构设计、电缆设计等四部分组成;系统依据用户设计要求和EMC设计要素,智能化输出相应的产品PCB设计方案、产品原理图设计方案、产品结构设计方案、产品电缆设计方案,然后用户依据产品信息保存方案(方案为标准技术设计模板,内容依据设计内容自动生成格式化的文件)。 使用电磁兼容设计(EDP)软件,会让我们很轻松的完成这些复杂困难的工作,用户输入产品产品设计的相关要素,软件就能够智能化输出产品EMC设计方案。 不管企业之前是否有电磁兼容设计经验?是否有电磁兼容设计规范?是否有电磁兼容标准化设计流程?是否有电磁兼容技术专家?企业在应用EDP软件后,EDP软件能够快速帮助企业解决以下方面问题: 1、快速提升企业产品电磁兼容性能:系统一旦使用上就能够快速地指导企业产品进行电磁兼容有效的设计工作,迅速提升企业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能; 2、能够解决企业多型号产品同时开发,技术专家资源不够使用的情况:智能化的软件可以同时多款多个型号产品,不用设计阶段并行进行开发;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给出相应的设计方案,结合产品设计要求指导设计人员进行设计,不耽误产品由于专家资源不足而造成正常设计进度延误; 3、提高产品研发人员EMC技术设计水平:由于有规范化、标准化的方案输出,设计人员在进行新产品开发的时候,能够参考、学习标准化的技术方案;提升自身EMC设计知识水平,减少后期类似设计问题; EDP软件在手,EMC设计得心应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