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苏教版高二语文选修《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苏教版高二语文选修《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苏教版高二语文选修《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春江花月夜》这篇文章选自《大学语文》诗歌单元,而大学语文是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于一体而尤其注重审美性与人文性的课程。诗词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说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对学生都有影响。

2、作为中国文学的奇葩,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鉴赏唐诗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和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意义非凡。这首诗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张若虚的诗仅存两首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受到明清以来诗论家的高度赞扬.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张若虚也因为这首诗,而成为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以\\'孤篇盖全唐\\'的“大家”。

3、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挖掘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

能力目标:⑴ 、赏析本诗的景、情、理相融的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⑵、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⑶、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4、重点和难点解析:

诗歌鉴赏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反复吟诵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立体的、生动的画面从而把握隐藏在文本背后的的内在情思。这是欣赏诗歌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我把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大学语文的教育对象是非中文专业的学生,而又以理工科学生为主。理工科学生和其它专业的学生对中文学科方面的知识不需要那么精、深、专,但他们却需要从总体上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文化修养和人格素质,因此

我把赏析诗歌的景、情、理相融的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适当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诵读教学法

\\'诵读\\',顾名思义,就是反复朗读,直至背诵。诗歌中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有着和谐的韵律,最适合出声朗读。通过教师和多媒体音像资料反复的声情并茂的吟诵,能使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格律美、音韵美。同时通过反复吟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的情境。

2、讨论法。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针对文本这个平台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每一个孩子就天性而言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们心灵的琴弦响起来。\\'语文课应该成为他们发表个人见解的舞台。只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参与讨论,平等对话,才能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灵感,才有利于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3、讲析法和点拨法。具体到诗歌《春江花月夜》的鉴赏中,由于学生接触文本的时间有限,知识积淀和人生经历有限,很难理解诗歌中作者所发出的深沉的宇宙人生的思索,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我做的课件补充一些其他人所发的感慨以及进行简要的点拨就很必要了。

4、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CAI)课件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去想象春江花月夜的美、理解春江花月夜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才能。

三、说学法

教学的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向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勾通,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

1、联想、想象教学法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用语言塑造的文学形象是间接的形象,但它却能比其它艺术给人更多的审美感受,这是因为它给人提供的想像空间更大,回味余地更多。因此要感受这些形象,欣赏它们,就要通过想像把语言还原成可视可听的画面,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

2、粗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其实就是采取粗读的方法,整体感知。但《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意蕴极深,还应通过仔细揣摩、深入探究即精读才能更好地走入文本、跳出文本。

四、说教学程序:

课前准备:课前让学生搜集关于“月亮”的诗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体验。

1.新课导入。

好的导入,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应争取学生参与,为此我用出示幻灯片--古人的月亮情结的方法,概括月亮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迅速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使他们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情境。

2,整体感知.

这一部分我承接导入语首先介绍了作者和对诗歌进行简单的介绍,其中对《春江花月夜》的历史意义及人们对它的评价说的比较多一点,这也是这首诗的独特之处.从而使学生对这首诗有一个整体的、全面的认识.,然后播放配画诗朗诵,使学生整体感受诗歌的美妙意境时能够有的放矢..

3,赏析诗歌

首先给学生介绍了一点欣赏诗歌的方法和理念,大一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这一部分我分三个层次,也是三个步骤来赏析这首诗歌,一是欣赏诗的景物美,二是领悟诗的哲理美,三是鉴赏诗的情感美.

其中在欣赏诗的景物美的过程中,我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意境,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在领悟诗的哲理美的教学过程中,我在同学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拓展了古人对人生探索的内容,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鉴赏诗的情感美是本首诗的主要部分,我把\\'思妇怀远\\'这一片段作为重点赏析部分,基于此,我让学生以思妇的口吻,用第一人称改写这一片段,写出思妇的情感和心理。学生交流所写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情感美。收到很好的效果.

4.景情理相融的手法

借助教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人文主义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点,在这一课中张若虚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探索了宇宙的神奇奥妙,抒写了游子思妇的离恨闺怨之情。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 ,这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也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因此我把分析情景理相融的手法作为教学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这里,我用\\'月\\'这一意象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以月为纽带,贯通了情景理这一写法的,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5、布置作业:

作业部分我是把它作为课堂的延伸比较部分来设计的.通过列出其他人的五篇乐府旧题《春江花月夜》,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比较可以发现,它们的诗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提供了创作的素材。但张若虚的诗显然远远超过了前几首,特别是它反映的宇宙意识和人生哲理,更是前几首诗所没有的。让学生试着从意象的组合、意境的创造、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炼、情感的抒发几方面将张若虚的诗与以上五首进行比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 关于板书设计也即结语,如下图所示:

高中语文_《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作品。 2.过程与方法: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赏析意象、品味意境、把握情感,赏析诗歌情、景、理交融的艺术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深沉的忧思,探讨由对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引发出的对宇宙、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教学重点】 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感受诗人深沉的忧思,探讨作者对宇宙、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厚重的《全唐诗》里,仅存了张若虚的两首诗歌,一首是《代答闺梦还》,风格柔靡,接近齐梁体,水平确实一般;另一首是《春江花月夜》,是历代传诵的名篇。人以文传,张若虚就是凭借着这首诗歌而流传闻名的。《春江花月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古今都给予了它高度评价,如“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千古名篇。 二.作家及作品 张若虚,初唐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三.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诗情意蕴 播放配乐朗诵课件,进入诗歌意境……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

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四.整体感知 1.问:对于春、江、花、月、夜这五个意象,你认为哪一个是核心意象呢?起到了什么作用?答:(1)月。 (2)作用:①从结构上看,诗以月亮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②从内容上看,月亮不仅是景物描写的主要对象,在月的笼罩下,月与江水、沙滩、夜空、原野、花林、飞霜、扁舟子、思妇、高楼、镜台、鸿雁、鱼龙等组成了不同的充满画意的场景,令人难忘。也是作者引发哲理思考的因由与抒写离愁别绪的依托。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短暂,同时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由月联想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2.问:在诗歌中,月亮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答:月的状态依次是:初升,(板书:月升,海上明月共潮生);高悬,(板书:月悬,皎皎空中孤月轮);西斜,(板书:西斜,江潭落月复西斜);月落(板书:月落,落月摇情满江树)。 3.问:面对明月,作者发出了怎样的哲理追问? 答: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4.问: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歌呢?(主题/题材探究) 答:羁旅行役诗、游子思妇诗。 五.鉴赏评价:小组交流合作,探讨展示 各位同学找出诗歌在谋篇布局、炼字、意象与情感等方面的巧妙之处,反复品读,用心揣摩,小组合作探究后进行交流展示。 1.讨论话题:(谋篇布局的角度) 开篇四句有什么作用呢? 参考:开篇点题,开篇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华光万里。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2.讨论话题:(炼字的角度)

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春江花月夜》说课稿(总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春江花月夜》是高二选修课本《唐诗宋词选读》中一首意境优美的诗。诗中不仅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相思之情,而且还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进行了思考。它格调优美,抒情幽怨,言之有物,使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2、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诵读并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赏析本诗的景、情、理相融的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3、重点和难点解析: 学习本诗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反复吟诵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立体的、生动的画面,从而体会诗人的内在情思。难点是赏析本诗是如何将景、情、理相融的。 二、说教法(从教学的角度来说) 本着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提高主动思考的能力。 1、诵读教学法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诵读可以让学生从语言层面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此外诗歌的语言是精炼的、优美的,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课堂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个别学生的试读、全体学生的齐读、齐背穿插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2、讨论法。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每一个孩子就天性而言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们心灵的琴弦响起来。”语文课应该成为他们发表个人见解的舞台。只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参与讨论,平等对话,才能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灵感。 3、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上通过课件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图片展示春江花月夜优美的景色,增强学生的直观性。 三、说学法(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

2023年《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2023年《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2023年《春江花月夜》说课稿1 说教材 1、《春江花月夜》选自高中音乐欣赏教材中的第二章的第二节,这是一首民族管乐曲。 2、它原是一首琵琶古曲,原名为《夕阳箫鼓》、《夕阳箫歌》等,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郑觐文、柳尧章首次将其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并改名为《春江花月夜》。 3、经过许多艺术家的精雕细刻,这首乐曲已成为我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4、这首乐曲,主要描绘了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上荡漾,花影在两岸摇曳的江南美景。主要的乐器是琵琶、筝、箫等。 说学情 我们高中的学生以前没有开设音乐欣赏课,所以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比较差,但对民族音乐欣赏的比较少,兴趣不浓。 说教法 根据学生和音乐的特点,我能采用的教学方法的主要是:

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有个性的联想,开发创新思维。(音乐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只有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有个性的联想,才能进一步对音乐的理解,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文化修养不同,往往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是不同的。所以鼓励他们展开有个性的想象,只要确实是根据音乐想象的都是正确的。这样不但能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还能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促进创新思维的开发。) 2、讨论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音乐,处进对音乐的理解。 3、音画式教学法:根据音乐,我在电脑里画了几幅画,把抽象的音乐变成具象的画面,让学生结合画面来理解音乐。(我们的学生欣赏水平比较低,很难指把音乐和它所表现的意景联系起来,甚至有的学生还错误的认为只要是欣赏音乐就是听歌曲,有一次我给学生欣赏《梁祝》时,竟然有个学生问:“老师,怎么光有音乐没有人唱呢?”结合画面来欣赏音乐能够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让他们知道音乐还有这么丰富的表现力。) 说学法 根据老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可用讨论法、分析法、想象法。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我确立了三个目标

《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春江花月夜》说课稿1 说教材 《春江花月夜》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一篇。这个单元学习重点是要求“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即通过把握意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春江花月夜》作为首篇,最能体现诗歌意境美的特点。诗人通过对春江月夜美景的描写以及丰富的想象,将读者引入一个情思浓郁的诗境,引领读者感受游子、思妇两地相望、相思之情。全诗景、情、理完美融合,既描绘了一幅月夜的美丽画面,又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情韵悠长而又不乏深刻。 说学情 学生对诗歌是不陌生的,对学诗也有一定的经验体会,但对诗歌鉴赏方法并不能系统的掌握。本诗作为选修内容,重在让学生通过学习积累诗歌鉴赏的经验方法,所以教学过程要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全程参与。 本诗内蕴丰厚,学生难以轻易把握,教学时我将及时点拨,引导学生探究,鼓励学生想象和大胆质疑。 说教学目标(根据前面的分析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张若虚,在诵读中初步感受诗歌。 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意境,体验诗情,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主要就是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本课也不例外,要求学生随着诗篇的进度,循着月光的扩散,展开丰富、奇妙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一幅幅美丽的月下风景变幻图,同时还要细细品味画境中缥缈、朦胧的情思,感觉诗人感情节奏的变化和诗歌跌宕起伏的音乐美。因此设置以下重点和难点: 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难点:理解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这就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情境是个很好的引子,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能够深刻体验情感、闪现思维火花、发现疑难问题、交流心得体会、激发创新思想,实现主体性的角色本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依据以上分析,预设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为: 情境导入法、自主探究法 说课前准备 本诗意蕴丰富,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算是长诗了,学生必须要课前预习才能一节课完成教学计划,根据教师的预设问题学生预习,学生能在上课前初步读懂诗歌。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教案)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春江花月夜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春江花月夜》是部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诵读中的一篇课文。此诗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七言长篇歌行。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孤篇压倒全唐”,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 教学工具 浏阳三中是省示范农村高中,学生的基本素养相对薄弱,在朗读水平,探究活动的组织,深度学习的开展,学习资源的利用,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方面,都存在农村学生的局限。我们教师在设计方案和活动的组织方面,如何有效激趣,准确而贴近学生,培养学生提升关键能力,陶冶审美情操。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朗诵诗歌,品读诗歌唯美意境; 思维发展与提升:抓住核心意象“月”,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月”意象背后的情思;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置身诗境的方法,感受本诗中“月”之意象美,鉴赏诗歌的画面美、哲理美、情感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月”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审美意蕴。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核心意象“月”,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月”意象背后的情思; 教学难点 通过置身诗境的方法,感受本诗中“月”之意象美,鉴赏诗歌的画面美、哲理美、情感美;

板书设计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景美 宇宙人生个体生命理美 思妇游子情美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展示学生画作,播放古筝曲。 结合两幅《春江花月夜》画与一曲《春江花月夜》,大家读一读,找一找《春江花月夜》里有哪些意象?核心意象是什么? 二、品读核心意象“月”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在王维眼里,月是悠然恬静的月。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眼里,月是裹挟无限愁思的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眼里,月是寄托思乡之情的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眼里,月是与自己形影相吊的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眼里,月是充满哲思的月。“月”常常寄托了古代文人的种种情思,那么这首《春江花月夜》里的月,又寄托了张若虚怎样的情思呢?大家再读诗歌,品读关于“月”的情思。 三、学生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研读诗歌,鉴赏情思之美。 任务一:小组合作探究,朗读前五句,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你的语言带我们置身诗境。 诗中主要写了春江、潮水、明月、春波、江流、芳甸、花林、飞霜、沙汀等意象,意象或高远或幽美或空灵,这些意象组成了一幅壮丽高远、幽美恬静、空灵梦幻的图画。 春潮高涨,江水连接大海,江海不分。明月初升,似从浪潮中涌出。一泻千里的月光随着波潮不停闪烁着,春天的江上哪个地方没有明亮的月光呢。江流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耀着开满鲜花的树木就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发光。月色如霜,所以空中的霜飞察觉不到了,白色的月光和白沙连成一片,分不清彼此。江天一色,天空连一丝尘埃都没有。只有那一轮明亮的孤月高悬中天。 任务二:朗读中间三句,诗人面对江畔明月,有怎样的思考?

苏教版高二语文选修《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苏教版高二语文选修《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春江花月夜》这篇文章选自《大学语文》诗歌单元,而大学语文是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于一体而尤其注重审美性与人文性的课程。诗词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味来说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态度,小到言谈举止,对学生都有影响。 2、作为中国文学的奇葩,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鉴赏唐诗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和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意义非凡。这首诗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张若虚的诗仅存两首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受到明清以来诗论家的高度赞扬.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张若虚也因为这首诗,而成为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以\\'孤篇盖全唐\\'的“大家”。 3、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挖掘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 能力目标:⑴ 、赏析本诗的景、情、理相融的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⑵、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⑶、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4、重点和难点解析: 诗歌鉴赏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反复吟诵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立体的、生动的画面从而把握隐藏在文本背后的的内在情思。这是欣赏诗歌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我把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大学语文的教育对象是非中文专业的学生,而又以理工科学生为主。理工科学生和其它专业的学生对中文学科方面的知识不需要那么精、深、专,但他们却需要从总体上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文化修养和人格素质,因此

《春江花月夜》教案(优秀篇)

《春江花月夜》教案(优秀篇) 教学目标: 1、了解张若虚,在诵读中初步感受诗歌。 2、缘景明情,赏析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4、深刻领悟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和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 哲理,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纯洁情感,真、善、美精神的追求。 教学重点: 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理解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投影有关“月”的诗句。月是古典诗歌的经典意象,诗人们或在月中 寄托自己的情思,或因月引发哲理思考。在唐代,有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 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他就是张若虚,这首诗就是《春江花月夜》。 二、学法指导:总结诗歌鉴赏方法。 明确:朗读、想象和联想、意象分析等。 四、学生依据课文注音自由诵读。

五、教师范读。(播放课件,展示图片和配乐) 六、学生朗读(齐声朗读与个别诵读相结合) 七、思考探究:(投影展示问题) 1、通观全诗,哪一种意象贯穿全篇? 2、找出写有月的诗句,品读这些诗句,思考全诗写了月的几种状态? 明确:写了月的四种状态,即初生的月(海上明月共潮生),高悬的孤 月(皎皎空中孤月轮),西斜的月(江潭落月复西斜),落月(落月摇情满江树) 从月生到月落,这是一条时间线索。 八、赏析活动:学生展开想象,描述画面内容。(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句 或几句) 教师及时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诗歌是情景交融的,本诗情景理三方面完美融合。 春江月夜(景) 宇宙人生(理) 相思愁情(情) 十、拓展练习: 学生搜集诗句,探究“江水、落花、春”等诗歌意象 教材分析:

《春江花月夜》说课稿3篇(春江花月夜的说课稿)

《春江花月夜》说课稿3篇(春江花月夜的说课 稿) 一、说教材 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高雅美丽的抒情乐曲。它的音乐形象比拟鲜亮,旋律委婉质朴,节奏流畅多变。乐曲通过奇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江南月夜春江的迷人风光。全曲构造较严密,采纳自由变奏的方法使主题循环展衍,尽管主题旋律有多种变化,长短不一,新的音乐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个乐段都落在相像的曲调上。这样既有变化比照又有重复统一,因此段落特别清楚。全曲由“江楼钟鼓”“月上东山”“花影层叠”“水云深际”“渔唱歌晚”“回澜拾岸”“欸乃归舟”和“尾声”八个乐段组成。它犹如一幅颜色斑斓的山水画卷,一首词情婉恰的唯美抒情诗章。在舒缓明快的旋律中,把我们带入春天夜晚那个静谧甜蜜天地。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的全部环节设置都需要围绕学生来绽开,所以课堂的顺当绽开是建立在对学生心理生理充分了解的根底上,下面我将对学情进展具体的阐述。八年级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积存了肯定的音乐学问,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阅历。有分析简洁乐曲的根本力量,可以用自然带表现力的演唱歌曲。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缺乏对音乐名家名

曲的积存,缺少对音乐体裁整体的概括和深入了解,音乐鉴赏力量有待提高,对音乐中不同的主题进展手法还需要加强引导和深入探究,因此,我将采纳体验教学法和嬉戏互动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制造力和表现力。 1、通过充分的倾听歌曲,培育学生喜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和学习民族音乐兴趣。 2、通过倾听以及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体会歌曲的心情,丰富好玩的音乐活动培育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制造力。 3、用自然的、有表现力的演唱歌曲主题片段,理解并运用“同尾换头”的音乐进展手法。 在娴熟把握教材及本节课的教学三维目标的根底上,应新课改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有表现力的,动听抒情的歌声表现歌曲,体会歌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把握歌曲的同尾换头的音乐创作手法并能够进展创编。 三、说教法 针对这个阶段的学生特点,清楚有效率的解决教材的重难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为了使学生到达教材要求的教学目标,我采纳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2021年苏教版语文必修五《春江花月夜》 ___教案 春江花月夜 ___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春江花月夜》 ___教案春江花月夜 ___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张若虚代表作品,选入高中语文苏教版教材中,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苏教版语文必修五《春江花月夜》 ___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继续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品味声韵、 ___诗趣的能力。 4、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智慧来再现诗歌无穷的艺术魅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 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智慧来再现诗歌的艺术魅力,体味诗歌

意境。 【教学难点】 把握水 ___融、优美深邃的画意、哲理、诗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段春江,一处风月,就那么静静的躺在唐诗之中,一千多年过去了,它默默地等待我们的到来,等待我们的感知。如果你的微笑里有春江月夜的光华,有悠悠的白云,有游子思妇的幽怨缠绵……

那么,面对变幻无序的人生,面对起伏不定的命运,你会有更多更好的理解,懂得从容,懂得感激。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有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张若虚笔下的这段春江,这轮明月的光华! 二、课件展示初步感知 听配乐配图诗歌朗诵,初步感知诗歌的意境美。 三、 ___介绍背景提示 (一)学生眼中的 ___ 请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及相关资料进行回答,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课前预习中的疑问。 (二)老师眼中的 ___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

《春江花月夜》教案

《春江花月夜》教案 学习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品味意境,把握情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景、情、理是怎样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是个永恒的主题,其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历程。 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学习目标: 1、流畅诵读,读准字音,体悟作者的情感。 2、分析本诗感情表达的层次结构,体会景、情、理的完美融合。 3、体会该诗于美景中交织的种种感慨,领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三、预习检查: 1、检查诗歌朗读情况 【点评】诗情优美,哀而不伤。语言优美,韵律和谐。 2、作者介绍: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荣膺“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等赞誉。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四、整体感知: 1、播放配乐朗诵课件,进入诗歌意境。 2、评点提示:在那样一个美好的夜晚,诗人伫立江边,欣赏无边的美景。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的内心波澜起伏,一会儿思索月亮的形成、人类的起源等高深的哲学问题,一会儿又联想到游子和思妇相思相爱的情形。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自学内容】 1、本诗选取了哪些自然之景?哪一个意象贯穿全诗? 提示:春、江、花、月、夜。月 2、《春江花月夜》全诗四句一韵,一共九韵。每一韵构成一小段。这九小段按表达方式来分又可归并为几层?

《春江花月夜》教案(最新8篇)

《春江花月夜》教案(最新8篇) 语文《春江花月夜》教案篇一 展示课件:作者简介。找学生读。 展示全诗课件,让学生自读几分钟。 走进课文: 《一》课件展示前四节生齐读 问:开头两句点出了题目中的哪几个景物?春江,月 最突出的写了哪个景物?(板书)月 这是怎样的一轮月啊?板书(潮生月) 赏析“生”字写出了明月与海潮活泼的生命。 曾有诗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可以说一个“生”字写出了明月伴随着海浪相生相依的状态。 还有呢?(随波月) 春江带月,月随波转,一望无垠,极其开阔而博大。下面还有什么月?似霰月如霜月 这是个比喻句,写出了月光的什么特点?细,轻,柔。 概括一下这两轮月的特点(辽阔朦胧)该怎么读?读出它的舒缓,陶醉来。 找学生读指导师范读 展示课件白云五句生齐读 这轮明月它缓缓升起了,它照在春江水上,春水涣涣,它照在花丛中,繁花艳艳,它照在人的心上,又能引发人的什么思绪呢?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同学们找找看,这轮明月让哪些人心生感慨!思妇游子扁舟子是指——飘荡江湖的游子明月楼是指——思妇的阁楼 它照在思妇凭栏远眺的身影里,它照在游子起身回首的双眸里,可谓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分隔万里的思妇和游子,他们的情意“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在分隔万里的思妇和游子,他们“不

思量,自难忘”。诗人又是如何具体的描写他们的呢? 赏析其中的“卷”和“拂”拟人手法,明写月光的挥之不去,实写思妇思念远方游子的苦恼和懊恼。这是个(相思月) 这段应该怎么读?(低回)生示范,指导,师示范 《三》展示课件此时相望不相闻到复西斜“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鸿雁和鱼龙本是传递感情的信物,可上有广袤的天空,善于长途飞翔的鸿雁不能随月光飞到你身边,下有悠长的流水,潜跃的鱼龙也只能跃起一层层波纹而难以游到你眼前,在现实中无法实现愿望的游子,只能沉沉的睡了,在梦中,他梦到了什么?落花 (展示落花意象课件)生读 落花是衰败的象征,在诗歌里象征着游子的还乡梦碎。 游子在梦中神游故乡,花落月潭,春光将尽,身在天涯,山高水长,不能乘月归家,情何以堪? 板书(归家月)这段怎么读? (孤寂)生读,指导,师范读 《四》展示课件江天一色生齐读 在这样孤寂的环境中,天空的月亮也成了一轮孤月,古代士人,都有一颗敏感的心,所谓“临风落泪,对月伤心”,自从孔夫子有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后,流水就成了年华流逝的象征,似水流年,光阴和生命都是弥足珍贵的,而望月,则更是古人阐发人生哲理的难得契机。 板书(孤轮月)他想到了什么?这是一种怎样的哲思?自然宇宙永恒—人生短暂易逝月的圆满和人的孤独 可以说这是一句深沉的天问,有着旷世的孤寂,陈子昂曾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是哭了,可他哭了吗?他没有继续哀伤,而是写出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可人生代代永恒相延续,还会孤独吗?(待人月) 这段该怎么读?(平缓)生读指导师范读 《五》展示课件最后两句

《春江花月夜》说课稿

《春江花月夜》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3、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1)品味语言,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发挥联想和想象能力,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能力目标:(1)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2)赏析本诗的景、情、理相融的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4、重点和难点解析: 诗歌鉴赏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如何在反复吟诵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立体的、生动的画面,从而把握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诗人的内在情思。这是欣赏诗歌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我把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我把赏析诗歌的景、情、理相融的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是我们当前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能力的主要手段。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诵读教学法 “诵读”,顾名思义,就是反复朗读,直至背诵。诗歌中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有着和谐的韵律,最适合出声朗读。通过教师和多媒体音像资料反复的声情并茂的吟诵,能使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格律美、音韵美。同时为学生提供情景交融的画面可以给学生更为直关的理解。通过反复吟诵感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的情境。 2、讨论法。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针对文本这个平台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每一个孩子就天性而言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们心灵的琴弦响起来。”语文课应该成为他们发表个人见解的

高中语文《春江花月夜》说课稿两篇

高中语文《春江花月夜》说课稿两篇 高中语文《春江花月夜》说课稿两篇 唐代诗人张假设虚一生只留下两首诗,其中一首就是《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有“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甚至有“孤篇压全唐”的赞誉。它的作者因此“孤绝横篇,竟为大家”。 这篇充满美感诗歌,被安排在在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中。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春江花月夜》时候,要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中,进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进展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赏析诗人抒发的情感,得到审美享受。 基于以上认识,再参考《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有关要“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的要求: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是品味语言,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能力目标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赏析本诗的景、情、理相融的手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是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其中本课学习的重点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本课学

习的难点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景、理、情兼美的特点。 《春江花月夜》全诗围绕春、江、花、月、夜铺开,月是诗人跳动的脉搏,月光洒辉处,江水、沙滩、桃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镜台、砧石、鸿雁、鱼龙、思妇、游子组成了一副幽美恬静、充满人生哲理的画卷。落月摇情,情韵悠悠。面对令人如此心神荡漾的诗歌,课堂不能静假设止水,需要波澜起伏,需要激荡人心,否那么便会枯燥无味、苍白无力。那么何不为教学创造一个艺术的境界,美教、美学呢? 别林斯基有句话说得好:“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因此,赏析这种情韵幽雅的美文,应该是一次赏心悦目的心灵之旅。学生是读景、赏景的主角,教师是导游。“美在哪里?” 围绕这条主线,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方法:美读、细品、探究。 早读时我让学生充分预习这篇课文在此根底上我打算用一课时完本钱课教学。下面我说说详细的教学过程: 为了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课堂一开始,我用优美的语言导入,唤起学生的无限情思。同时播放意境优美的课件,创设情境,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学生去想象春江花月夜的美、体会春江花月夜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才能。我将这样导入: 这是一种朦胧的美,如梦如幻,悲凉而又轻盈;这是一种纯粹的美,超于象外,宁静而又清纯;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穿透和感动,一切世俗的丑陋和鄙俗,都在诗意的光泽里消融;这是一场无声的细雨,慢慢浸润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聚集成河流,千年不息,一直流到遥远的未来……这就是《春江花月夜》,这就是一千年来给了

苏教版语文高二年级《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母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杜甫有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 (一)、作者: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教案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春江花月夜》教案 一、教材分析 《春江花月夜》是部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诵读中的一篇课文。此诗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七言长篇歌行。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 二、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思维发展与提升:抓住主要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置身诗境的方法,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情景理浑然天成的诗情画意。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主要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情景理浑然天成的诗情画意。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今天我们与唐代诗人张若虚有约,请大家带上美好的心情,静心聆听。 这是一种朦胧的美,如梦似幻,幽美轻盈;这是一种纯粹的美,超凡脱俗,宁静清新;这是一场无声的细雨,浸润人间,荡涤世俗尘杂;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打动,千年不息,一直等待着我们的寻觅。这就是《春江花月夜》,这就是一千年来给了无数人心灵滋养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融进这片神奇的境界,去共同感受这份优雅、享受这片宁静吧。

《春江花月夜》公开课教案

《春江花月夜》课件步骤 一、导语设计(教师导入)(1′) 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是个永恒的主题,其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历程。 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作家作品(1′)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荣膺“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等赞誉。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三、整体感知(10′) 1、范读提示:在那样一个美好的夜晚,诗人伫立江边,欣赏无边的美景。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的内心波澜起伏,一会儿思索月亮的形成、人类的起源等高深的哲学问题,一会儿又联想到游子和思妇相思相爱的情形。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3、想一想,你觉得如何划分层次更符合诗人的思路。 (一)(1-8)描绘春、江、花、月、夜美景 (二)(9-16)引发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 (三)(17-36)抒写思妇游子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 讲解:整首诗的思路可以用我们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来概括,即触景生情。由美景引发思考生发情感。下面我们从“景”“思”“情”三方面来研究这首诗。 10′) 1、对于写景的诗歌,要围绕“意象及意境、手法、情感”三要素来鉴赏,开头八句通过对哪些意象的描写,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幻灯片下划线)意象:江,花,月(春、夜是背景)浩瀚澄澈的江,绚烂耀眼的花,明亮空灵的月。 意境:幽美恬静 手法:景中含情 2、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潮水走到哪里,月光跟到那里,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弯弯曲曲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明月随江水而来,把她的光辉投到花林上,仿佛给花林撒上了一层雪珠儿.月光皎洁,使得空中的飞霜不能察觉了.在皎洁的月光下,江滩的白沙也分辨不清了. 3 第二部分:理:哲理思考(10′) 1、过渡:“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是对前面景色的总结,江天无尘,明月孤寂。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起到

《春江花月夜》学历案(教案+学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统编版同步学历案(选择性必修

《春江花月夜》学历案(教案+学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统编版同步学历案(选择性必修上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唐代诗人张若虚及其代表作《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及意义;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3.感受诗歌所营造出的优美诗意; 4.巩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 1.了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和内涵;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 3.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诗歌意象的意义; 2.把握诗歌的抒情主旨。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背景及分析艺术特点; 2.朗诵法:用朗诵的方式感受诗歌的诗意; 3.分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细致深入的探讨。 五、教学过程

1.课前导入:播放《春江花月夜》的曲子,引导学生感受春江 的美景; 2.讲解诗歌背景:简要介绍唐代诗人张若虚的生平和《春江花 月夜》的创作背景和内涵,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有基础; 3.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组,让他们针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分 析探讨,并结合生活实际加以解释,以达成更深入的理解; 4.朗诵法:请学生按照自己的感受朗诵诗歌,发掘出每一个字 中的情感,深入理解诗歌; 5.写作辅导:根据学生的感受和理解,指导他们完成一篇短文,以诗歌中的意象为主题,写一篇自己的感悟,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 能力和写作水平; 6.课堂总结:老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进一 步理解和回顾诗歌中的艺术特点和诗意。 六、板书设计 春江花月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临安风雨起,还记得归路的青草? 丹桂飘香,绿水长流 世事如梦,人生何处不相逢? 七、教学评估 1.课堂讨论:学生能积极讨论,自由表达对诗歌的理解与感受; 2.写作评估:学生通过写作表现出对诗歌的细致理解和对诗意 的准确把握。

高中语文_《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工作单位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感受诗歌意境美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鉴赏诗歌和品读经典的能力。 2、引导学生抓住主要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赏析本诗情景理浑然天成的诗情画意。 3、启发学生通过诗歌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领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并描述诗歌的画面美和情感美。 教学难点:感悟诗人所传达的哲理之美。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情景设置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在美的感召中走近诗歌 课前播放轻音乐,让学生提前进入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之中。 导语:一千多年前唐朝的一个夜晚,诗人张若虚漫步江畔,陶醉在美妙的春夜里。水边,浪花轻轻拍打着江岸,暖风徐徐,拂过面庞,一轮皎月从天边冉冉升起,面对此景,心中好不惬意!他轻拈胡须,吟唱了一首流传千古的《春江花月夜》,被后人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领略这首诗歌的美。 二、浅吟低唱,初品诗歌的音韵之美 1、学生自由朗读5分钟,解决字音问题,并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诗

歌内容。 2、老师配乐诗朗诵,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情景理三者融合之美。 3、思考问题:这首诗歌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这首诗歌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时间为6分钟,各小组派代表来回答。教师协助学生,给予学生以启发和引导。 明确:哲理美,画面美,情感美,音韵美,建筑(结构)美等等。三、静读涵泳,二品诗歌的哲理之美 (一)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诵体现哲理美的诗句。 (二)深入理解哲理 问题:从这些诗句中你体会到哪些哲理? 请2-3位学生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明确1:诗人将眼光投放到宇宙洪荒时代——是哪一个人最初在江边见到月亮?江边的月亮又是最初在哪一年照耀人间呢?这种对宇宙的问询显然没有得到回答。面对茫茫宇宙,我们感叹个人生命的短暂,就如苏轼在《赤壁赋》中所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人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也说:“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明确2:个体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我们应该积极乐观,做有意义的事情。即使昙花一现,也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明确3: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没有落入前人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窠臼,而是翻出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