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有哪些有趣的经济学效应和经济学现象

有哪些有趣的经济学效应和经济学现象

有哪些有趣的经济学效应和经济学现象
有哪些有趣的经济学效应和经济学现象

有哪些有趣的经济学效应和经济学现象?

我来怒答此题!!!经济现象之一:赶上邻居琼斯(keeping up with Joneses):一个人的快乐与自己拥有财富并不大,但与自己比别人拥有多少财富关系很大。

经济现象之二:寒蝉效应(chilling effect):当一个决议某些人反对时,而大多数人觉得无所谓或碍于某些人的权威时或此决议于己无关轻重,那么社会将无效率。如刘少奇的被打倒。

经济现象之三:庞兹骗局(Ponzi scheme):意大利人庞兹到新大陆美国“淘金”,他通过不断集资并许诺投资者高回报。其实是通过后加入者的资金来付给先加入者回报。这种高回报加上庞兹的抽成减去集得资金的收益必定无法维持,如同空中玄梯一般。现代版的是前纽约证交所主席鲁道夫

经济现象之四:赢者的诅咒(the curse of winner):中标者以高于标的真实价格而中标,而这中间的差价无任何生产或服务活动,这是西方经济学所掩盖的!

经济现象之五:民主困境(democratic delimma):当大多数人同意而少数人轻微反对,则方案通过;而这少数人强烈反对时,则方案重审。然而美国政府从俄国人手中购买阿拉斯加却驳斥了这一切。因此政府的权力范围应该有多大成为争论焦点,对有无普遍适用的民主制度也成为经济学的热衷话

题。

经济现象之六:马赫卢普夫人衣橱理论(Mrs.Machlup's wardrobe):马赫卢普注意到一些货币当局热衷于增加其所管理的货币储备以应对资本外流和用于进口从而维持金融稳定。他把货币当局这种追求货币储备最大化的行为,比喻为他太太对衣橱中更多新衣服的追求。

经济现象之七:荷兰病(the Dutch disease):荷兰[北欧小国]因发现石油和天然气导致贸易顺差,荷兰盾升值,制造业出口受损;劳动力资源流向能源部门进一步使制造业劳动成本推高。能源部门的收入增加使服务业等不可国际贸易产品受益,而对制造业的需求却因本币升值转而购买国外制造产品。

经济现象之八:中等收入陷阱(the middle income trap):当一国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后,经济进入停滞或衰退。其表现为: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这也是中国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原因。

经济现象之九:斯蒂格利茨怪圈(Stiglitz cycle):像金砖四国这样的新兴国家依靠制造业、自然资源等获得巨额的国际贸易顺差或者吸引了巨额外资,从而获得了巨额外汇储备。但是这时候这些新兴国家不得不通过购买发达国家国债等

将资金回流给发达国家以维持自身国家币值的“低估”。

经济现象之十:价格剪刀差(price scissors):在经济体系中,工业产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业产品价格低于价值,由此出现通过牺牲农业的利益来支持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的现象。此概念最初由斯大林提出。新中国工业化的实现也得益于此。国贸中,发达国家也利用剪刀差压低初级原料价格,提高工业制成品的价格。

经济现象之十一:人口红利(demographic dividend):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红利”在很多情况下和“债务”是相对应的,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经济将进入老龄化阶段。经济现象之十二:产官学结合(the combination of industry, official and university) :“产”是指产业界、企业,“官”是指政府,“学”是指学术界,包括大学与科研机构等。日本政府及学者专家与企业通力合作,实行产官学三结合的体制,是日本战后经济起飞的重要经验。

经济现象之十三:文牍主义(red tape):原本作为管理手段的文牍案卷掩饰、遮蔽工作目的本身,惟烦琐、因循的程式化、形式文书、表格为上,不务实际、不求实效的管理作风。像本可一步传达到位的文件却经层层传递亦属文牍主义。

经济现象之十四:特里芬难题(Triffin delimma):布雷顿森林体

系时代,美元作为唯一国际货币要保持贸易顺差以维持各国信心;但是美元同时作为世界流通货币必须保持贸易逆差以输出美元。于是就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经济现象之十五: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 consensus):世界银行、IMF和美国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关于利率、外贸、汇率和外资等的全面自由化,解除政府对产业、工资和金融方面的管制,实行全面的国企私有化和市场化。在这套政策运用到俄罗斯、东欧和南美等国家的转型和改革时确失败了。经济现象之十六:后华盛顿共识(post Washington consensus):强调制度因素,认为发展不仅是经济增长,而且是社会的全面改造,包括关注贫困、收入分配、环境可持续性等问题,它还从信息不对称出发,指出市场力量不能完全自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承认政府的积极作用。

经济现象之十七:欧洲价值观(European values):基于欧洲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价值理念,在强调经济增长的同时,倡导人权、环保、社会保障和公平分配。欧洲价值观在北欧如挪威、瑞典和芬兰得到了成功贯彻。

经济现象之十八:亚洲价值观(Asian values):这种具有威权主义色彩的官方意识形态以家庭伦理和集体伦理为基础,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以个人纪律与社会稳定为辅助,以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为中心,并在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东亚奇迹因为官商勾结、法治缺失、金融脆弱而最终破灭。

经济现象之十九:北京共识(Beijing consensus):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核心概念——创新、不对称性、注重平等、探索有关公民地位的新思想。北京共识具有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验,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以及循序渐进、积聚能量和具有不对称力量的工具等特点。它对发达国家的华盛顿共识构成了挑战。

经济现象之二十:苏联模式(Soviet model):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它的要害关键则在于树立个人崇拜。它无情践踏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以长官意志取代民主集中制,形成了自下而上的金字塔式的个人崇拜网,高踞塔顶的则是斯大林、赫鲁晓夫及其后任们。

经济现象之二十一:中国模式(China model):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在中共领导下把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走出的一条后发国家的现代化之路。这是一条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实践基础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现代化道路。但中国模式不被中国所承认。

经济现象之二十二:巴黎俱乐部(Pairs club):也称“十国集团”(Group-10) ,成立于1961年11月,是一个非正式的官方机构,由于其经常在巴黎克莱贝尔大街的马热斯蒂克旅馆聚会,故称巴黎俱乐部。现由全球最富裕的19个国家组成,专门为负债国和债权国提供债务安排,如债务重组和宽免、

甚至债务撤销。

经济现象之二十三:金融恐怖平衡(balance of financial terror):由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提出。即若欧洲、亚洲和其他地区的政府为报复和打击美元的国际地位,纷纷抛售美元资产,如美国国债,导致其价格下跌,美元贬值。一旦它们刚抛售,它们手中剩余的资产也会遭受巨大损失。这样形成一损俱损的局面。

经济现象之二十四:圈地运动(enclosure movement):英国在海外殖民扩张时,对本国羊毛的需求扩张致使资产阶级新贵族对公共地和农民的土地进行无偿占领,以开发出来用作农场和牧场,使得农民不得不进城成为雇佣工人,为英国经济发展提供廉价劳动力。不过,从另一角度看,以一种野蛮方式促进了城乡一体化。

经济现象之二十五:蓝色圈地运动(blue enclosure mvement):

进入21世纪,因资源紧张,各国纷纷对公海—北冰洋为典型—宣示主权,以获得其深海中的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中国也要赶快行动啊!

经济现象之二十六:翘尾因素(carryover effects):用于股市或物价上。指上年后期价格的涨跌会影响下年。若上年后半期价格一直上升,下年价格继续保持,则称为正翘尾因素;另则为负翘尾因素。上年调高价格的时间早,则对下年指数的翘尾影响小;而上年调高价格的时间晚,则对下年指数的翘

尾影响大。

经济现象之二十七:巴菲特规则(Buffett rule):对超过100万美元的家庭年收入征收至少30%的联邦所得税。年收入达到这一水平的家庭将不能享受抵押贷款利息、或医疗费用和育托费用的税项减免。这项建议由“股神”巴菲特提出,由美国总统奥巴马命名,但至今未实施。

经济现象之二十八: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是一个比较年轻的经济学词汇。最早于2001年用于日本。在2001~2006年间,日本央行在经济衰退和利率本已很低情况下,推出量化宽松,即定期购买日本政府长期债券使名义利率接近于零。近期美国量化宽松很出名。量化宽松是对衰退经济的猛药,也可能是毒药。

经济现象之二十九:卢浮宫协议(Louvre accord):广场协议后美国贸赤字并没有得到逆转,反而美元的贬值重挫投资者的信心,为此在法国卢浮宫达成协议:日本和西德等实施刺激内需计划,美国进一步削减财政赤字;G7国家加强外汇市场“干预协调”,秘密保持美元对日元和马克汇率的5%非正式浮动区。经济现象之三十:广场协议(Plaza accord):里根政府时期,为应对滞胀[两次石油价格飞涨],采用供给学派的政策,即减税的松财政和紧货币,但却分别造成了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为此,G5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协议:五国在外汇市场上联合抛售美元使美元贬值,促进美出口,消除双

赤字。日德的目的是本币国际化。

经济现象之三十一:微笑曲线(smiling curve):是宏基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先生,在1992年为了“再造宏基”提出了有名的“微笑曲线”理论,以作为宏基的策略方向。微笑曲线上游是技术和专利,中游是组装和制造,下游是品牌和服务。上游和下游为获利高位,中游为获利低位。

经济现象之三十二:浮士德式交易(Faustian bargain):它是一种心理瘴碍。主要内容是,一个人对一种看似最有价值的物质的盲目崇拜太大,从而使他失去了理解人生中其他有价值东西或精神的理由和机会。这种症状,会使他永远沉浸在理念与结果的落差中,从而使他进行着贬低他人的行为。

经济现象之三十三:协同效应(synergy effect):就是“1 1>2”的效应。协同效应可分外部和内部协同,外部协同是指企业间由于相互协作共享业务行为和特定资源,因而将比作为一个单独运作的企业取得更高的赢利;内部协同则指企业生产,营销,管理的不同环节,不同方面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整体效应。

经济现象之三十四:巴山轮会议(Bashan wheel meeting):1985年中外经济学者(如托宾、科尔奈、林重庚、小林实、薛暮桥、吴敬链等)在从重庆出发到武汉的巴山轮上召开一次关于中

国应该怎么认识和管理正在经历着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的

失衡现象。这次会议是中国宏观经济认识的一个重要转折

点。

经济现象之三十五:韩国折价(South Korea discount):这个词为专业投资者所用,他们认为由于朝鲜对韩国构成风险,因此韩国的资产价值要相应地打一个折扣。

经济现象之三十六:肯定列表制度(positive list system) 是日本为加强食品中农业化学品(包括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 残留管理而制定的一项新制度。即食品中农业化学品含量不得超过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对于未制订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农业化学品,其在食品中的含量不得超过“一律标准”,即0.01mg/公斤。

经济现象之三十七:第三意大利模式(the third Italian mode):20世纪70年代末,意大利的东北部到中部一带的地区在欧洲国家经济衰退的情况下获得快速的产业增长。其典型特征就是存在专业化的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企业集群,大量的中小企业发展了高效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典型行业有纺织、制鞋、家具制造等。

经济现象之三十八:城市首位律(law of primate city):1939年,杰斐逊提出了城市首位律,作为对国家城市规模分布规律的概括,即一个国家的“首位城市”总要比这个国家的第二位城市大得异乎寻常。不仅如此,首位城市还体现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智能和情感,在国家中发挥异常突出的影响。

经济现象之三十九:丁伯根原则(Tinbergen rule):1969年诺贝

尔经济学奖得主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在《经济政策:原理与设计》(1962)一书中提出:实现N个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N个有效的政策工具。这一观点被称为“丁伯根原则”。

经济现象之四十:特尔斐法(Delphi method):用书面形式广泛

征询专家意见以预测某项专题或项目未来发展的方法,又称专家调查法。特尔斐是希腊阿波罗神殿所在地,太阳神阿波罗常在此宣布神谕,因此特尔斐有聪慧之意。20世纪60年代,兰德公司的赫尔默和达尔基在意见表决和汇总评述中首先

提出这个方法。

经济现象之四十一:SWOT分析(SWOT analysis):也称态势分析法。来自于麦肯锡咨询公司的SWOT分析法就是确认企业所面临的优势(Strength)与劣势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与威胁(Threats),并据此确定企业的战略定位,最大程度地利用内部优势和机会,使企业劣势与威胁降低到最低程度。

经济现象之四十二:清迈协议(Chiang Mai initiative):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国家认识到,任何国家很难独自防止危机的蔓延。2000年5月,“10 3”财长在泰国清迈共同签署了建立区域性货币互换网络的协议,即《清迈协议》:首先,扩大东盟互换协议的数量与金额;其次,建立中日韩与东盟国家的双边互换协议。经济现象之四十三:技术外溢(technology spillover):指一种产品线上发生的技术革新能够被其他产品

线利用。这种外溢效果可以发生在企业内部、行业内部,也可以发生在国家内部或国家之间。企业越是能够抑制这种外溢并使其独家利用,则这项技术革新越具有专用性,企业从中获得的经济收益越大。

经济现象之四十四:霸权安定论(hegemonic stability theory):由美国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首创,吉尔平等人发展。它认为:一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地位决定对外经济政策。当国际体系中具有超群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力量的某一突出国家出现时,它必然要求并试图建立开放的国际贸易体制,并通过制裁等手段来执行规则。

经济现象之四十五:普雷维什—辛格命题(Prebisch Singer hypothesis):普雷维什一辛格命题分析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原因及后果的理论。原因:技术进步对各国效应不同,制成品的市场结构较初级产品更具垄断性和需求增长幅度不同。由此他们主张发展中国家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和进口替代政策。

经济现象之四十六:新加坡议题(Singapore issues):其主要内容包括投资、竞争政策、政府采购透明度和贸易便利化,最早在1996年世贸组织于新加坡召开的第一次部长级会议上提出。但新加坡议题最终遭放逐。

经济现象之四十七:金融脱媒(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指资金供给绕开商业银行这个媒介体系,直接输送到需求方和

融资者手里,造成资金的体外循环。此概念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也称非中介化。金融脱媒迫使中国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和更多地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同时国家对货币政策管理也更难。

经济现象之四十八:螃蟹效应(crab bucket syndrome):当把螃蟹放到不高的水池里时,单个螃蟹可能凭着自己的本事爬出来,但是如果好几个螃蟹,它们就会叠罗汉,这时底下的那个就不干了,拼命爬出来,并且开始拉上面螃蟹的腿,结果谁也爬不高。螃蟹文化的存在对企业的激励机制构成了挑战。

经济现象之四十九:钓鱼投资(fished investment):指地方政府、国营企业通过夸大经济投资,低报投资额,千方百计向上级政府申请项目。一旦批准,国家就会从贷款、实物各方面予以保证。但由于低报投资额,致使实际投资额不足,项目无法完成,上级不得不追加投资,否则损失将会更大。经济现象之五十:格雷欣法则(Gresham's law):400年前,英国经济学家格雷欣发现一个有趣现象,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即良币必然退出流通—它们被收藏、熔化或被输出国外;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即劣币充斥市场。该法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劣币驱逐良币规律.经济现象之五十一:李约瑟之谜(the Needham puzzle):首次提出在二战时贵州湄潭的浙大分校,后

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其内容是:中国为什么在公元14世纪前能够在实用科学和技术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而这之后却远远落后于西方。

经济现象之五十二:马尔萨斯陷阱( the Malthusian trap):战争、饥荒都是促使人口下降到与生存资料生产水平相适应的道路。他在《人口论》中提出:食物增加速度呈算术级数(2,4,6,8,10),人口增加速度呈几何级数(2,4,8,16,32)。如果人口的成长率高于食物的成长率,则称之为马尔萨斯陷阱。

经济现象之五十三:蘑菇定律(mushroom law):指初入世者常常会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或打杂跑腿,就象蘑菇培育一样还要被浇上大粪,接受各种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处于自生自灭过程中。但也只有这样,人才能发展。此概念最初是由国外一批年轻程序员总结出来的。

经济现象之五十四:洛美协定(Lome convention):全称是《欧洲经济共同的体——非洲、加勒比和

[url]太平

洋:-|^|-:https://www.sodocs.net/doc/bd18543226.html,/940979901/qzonesoso:-|^|-:isfr omic=1&businesstype=7&finger=-1&entry=23&search=%E5% A4%AA%E5%B9%B3%E6%B4%8B&sid=JetELrHoYEZq9Q YNOwOf3z7ub4sVWNVv381636bd0201%3D%3D[/url]

(国家)洛美协定》。它在当前的南北关系中,是最大的经济贸易集团。该协议规定欧共体对来自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全部工业品和94%的农产品免征进口关税,而欧共体向这些国家出口的产品则不享受这些待遇。

经济现象之五十五:干中学效应(learning by doing):顾名思义,就是一边干一边学,即在工作或生产的过程中,通过对经验的积累总结,乃至创新,达到更高的效率。此概念由阿罗1962年在著名的《干中学的经济含义》中提出。

经济现象之五十六: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心理、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领域。其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效应与平衡之道相悖,与二八定律有类似之处。

经济现象之五十七:地毯标志基金会(rugmark foundation):成立于1994年,类似于公平劳动协会的企业社会责任组织。工作职责主要是保护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的童工。基金会和上述三国达成协议:凡是同意以下三个条件(不雇用童工、每台织布机登记、任何时候未经通知的检查),就可获得基金的认证。

经济现象之五十八:沃尔克规则(V olcker rule):由奥巴马在2010年1月公布,经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主席沃尔克(美联

储前主席)提出,内容以禁止银行业自营交易为主,将自营交易与商业银行业务分离,即禁止银行利用参加联邦存款保险的存款,进行自营交易、投资对冲基金或私募基金。

经济效应之五十九:保龄球效应(bowling effect):两名保龄球教练分别训练各自的队员。他们的队员都是一球打倒了7只瓶。教练甲对自己的队员说:'很好!打倒了7只。'他的队员听了教练的赞扬很受鼓舞,心里想,下次一定再加把劲,把剩下的3只也打倒。教练乙则对他的队员说:'怎么搞的!还有3只没打倒。'

经济现象之六十:小公司效应(small firm effect):指小盘股比大盘股收益率高。Banz、Reimganum和Siegl等(1981)发现公司规模最小的普通股票平均收益率要比根据CAPM模型预测的理论收益率高,且小公司效应大部分集中在1月份。由于公司规模和1月份的到来是市场已知信息,这一现象明显地违反了有效市场假设。

经济现象之六十一:虹吸效应(siphonic effect):指奥运主办城市强大的吸引力会将别的地方的投资吸引过来,从而减缓这些地区的发展。目前,我国正在积极致力于西部大开发,投资刚开始向西部倾斜,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国家一下投巨资2800亿元,等于又来了一个东部大开发。

经济现象之六十二:马歇尔两难(Marshall dilemma):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大型机器设备的运用必然带来

规模扩大,进而带来单位产品的成本降低;但规模经济造就的生产集中又极易造成垄断,垄断会使经济丧失竞争活力。他认为,规模经济和垄断是难以分割的,社会只能在规模经济和垄断中选择其一。

经济现象之六十三:口红指数(lipstick index):由雅诗兰黛前总裁兰黛提出。他发现口红的销量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衰退期和911恐怖袭击事件中,逆势热销。这说明:越是经济不好,人们越需要购买廉价的消费物让自己活得开心。其意指在经济萧条的时候,女人无钱买其他昂贵的护肤品,但口红总还买得起。但此指数尚经考验。

经济现象之六十四:日全食经济圈(the visible economic circle of total solar eclipse):国际天文学界有个颇为有趣的现象,称为“日全食经济圈”,其大致的含义是每次有幸被日全食光顾的地方,在发生的前半年甚至一年里,旅游收入都会有持续而惊人的增长。

经济现象之六十五:床垫指数(mattress index):当经济繁荣时,人们心情愉悦,房事频繁,床垫消耗大,导致人们更换床垫的速度加快,床垫销售旺盛。当经济萧条时,人们诸事不顺,贫贱夫妻百事哀,牛衣对泣,心思不在床上,床垫销量直线下滑。因此床垫能很好地反映经济景气程度。

经济现象之六十六:行走速度指数(walking speed index):市民步行速度可以作为一个经济指标,这可能是认同度最高

的一个非学院派经济指标了。在没有机械和畜力的原始时代,人的行走速度指标几乎和现在社会的国民经济景气指数一样重要。而现在市民步行速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现象之六十七:高山战略(mountain strategy):任何一个行业充分竞争后,都会形成高山、平地、洼地的市场格局。就像体育比赛的荣耀集中在冠军身上,市场的荣耀也会集中在占据高山位置的第一名身上。一个品牌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占据市场的高山位置,做品牌的高山,不做品牌的洼地,这是成功的法则。

经济现象之六十八:裙摆指数(hemline index):又叫做“牛市与裸露的大腿”,由美国人考伯雷提出。长期内,女性裙摆越长,股市就越低迷;相反,女性的裙子越短,股市就越高涨。这个理论把股市描

《经济学原理》有感

《经济学原理》有感 最近,一直都在忙兼职班主任的事情,书,确实读少了不少,但是在与小师弟小师妹的交往中,我又对“经济学”这个词汇有了新的认识。 今年华师经管院的招生是大类招生,我带的班级是经济学类1班。经济学类,别说对于他们,就是对于我这个理论上已经读了6年大学的人来说,都觉得十分不解。于是,他们带着很多疑问,很多困惑,很多迷茫迈入了大学校门,开始了大学的生活……作为兼班师姐,自然会面对很多来自他们的问题,比如说经济学究竟是什么,要学哪些科目,学经济学以后有什么用。后面两个问题都还挺好回答的,但第一个问题,一个本源的问题真的把我给问倒了。于是,新生进入军训后,趁着一些空闲,我端起了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希望能在这本经济学的里程碑和经济学入门教程中找到答案。 马歇尔是英国近代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新古典学派和剑桥学派的创始人,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经济学界最重要的人物。他生于英格兰,1865年毕业于剑桥大学。毕业后她在剑桥任教九年,然后又到了牛津大学,1885年,他又回到了母校执教,直到1905年退休。这样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他进入大学后开始学习数学、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而且他最有兴趣的哲学,但他最后还是选定经济学为专业。做出这个决定的重要原因是马歇尔曾走访英国的贫民区,无法忘却他所见到的贫穷和饥饿。 有人说,每一本经济学巨著,之所以流行或具有里程碑意义,其主要原因在于其符合其特殊的社会背景和经济状态,符合各自历史条件的要求。亚当?斯密在他的经济学巨著《国富论》中提出了著名的被称为“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强调资本主义自由经济;马歇尔继承了斯密的“看不见的理论”,反对国家政府干预经济,他在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中阐述了供求论、节欲论、生产费用论,特别是边际效用论,形成了“折衷的理论体系”。他在这本书里建立了静态经济学,所阐述的经济学说被看作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续和发展。他的这一著作被看作是与斯密《国富论》、李嘉图《赋税原理》齐名的划时代著作,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专著,成为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多年来一直被奉为英国经济学的圣经。这本经济学著作,在马歇尔在生之年就出版了8次之多。 马歇尔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有相当严密的体系,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个体系,一个研究经济学的基本框架。这本书分成了6篇。第一篇序论。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财富及人类需求关系的一门应用科学,认为其目的在于解救贫困和增进福利。第二篇,说明财富、价值、土地、所得、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准租、生产、消费、劳动等若干基本概念。第三篇,需求及其满足,论述消费理论。第四篇,生产要素,论述生产理论,在这一部分,讲述了土地、劳动、资本和组织之间的关系。第五篇,需求、供给与价值的一般关系。第六篇,国民所得的分配,论述分配理论。 马歇尔是局部均衡分析,即微观经济学的创始者,他研究单个市场的行为而不考虑市场与市场之间的影响。他运用上升的供给曲线和下降的需求曲线分析收入、成本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从而得出了均衡价格理论,这也是马歇尔经济学说的核心。他认为,市场价格决定于供需双方的力量均衡,二者同时起作用的。而《经济学原理》这本著作正是对均衡价格论的论证和引申。 好的经济学教科书能引导学生们去感受经济学家们见微知著的洞察力、把握实质的判断力,以及他们恪守的自由信念和特有的乐观精神。坏的教科书却只能让学生们觉得:经济学无非就是那些画在黑板上的、不知所云的曲线。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无疑属于前者。作为一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为什么你还应该学习经济学呢?曼昆在《经济学原理》的前言里列举了以下三个原因: 学习经济学的第一个原因是,它有助于你了解你所生活在其中的世界。有许多经济问题会激

经济学中的蝴蝶效应

经济学中的蝴蝶效应分析 “一只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就可能给一个遥远的国家造成一场飓风。”这个非常有名的论断,来自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于1963年发表的一篇科学论文。在论 文中,他指出“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通过这篇论文,“蝴蝶效应”一词开始为世界关注。 蝴蝶效应所描述的其实是一种混沌现象。它指出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 变化能给整个系统带来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当初,罗伦兹为了预报天气,采用计算机模拟地球大气的变化。他采取了十几个方程式, 希望借助计算机的高速运算来提高长期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在一次试验中,为了提高计算精度,他把一个数值0.506提高精度到0.506127,然后再输入电脑。但是,当他离开计算机喝了杯咖啡以后,回来再看时却大吃一惊。他发现本来很小的初始误差(数值仅仅增加了0.000127),却让结果偏离了十万八千里!再次验算发现计算机并没有毛病,罗伦兹由此意识 到,由于误差会以指数形式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微小的误差随着不断推移会造成巨大的后果。于是,他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蝴蝶效应”。这个发现非同小可,以致最初科学家都不理解,几家科学杂志也都拒登他的文章,认为违背常理一相近的初值代入确定的方程,结果也应相近才对,怎么能大大远离呢!但是,随着大量事实的不断印证,蝴蝶效应迅速在社 会各个领域推广开来。 要准确地理解“蝴蝶效应”,还需要了解“非线性”的概念。简单说这种关系有着明确的规则;而非线性则指不按比例、不成直线的关系,代表不规则的运动和突变。健康人的脑电图和心脏跳动并不是规则的,而是混沌的,混沌在此时化作生命力的表现。相比之下,混 沌系统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要比非混沌系统更快。而蝴蝶效应,便是典型的非线性,典型的 混沌。 在今天,蝴蝶效应运用更多的,还是天气、股票市场等在一定时段内难于预测的复杂系统。这一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面对复杂变幻的经济形势,任何一个国家都一定要尽力做到防微杜渐,要警惕看似极微小的事情,却有可能最终造成整个系统的分崩离析。2008年,席卷 全球的金融危机,就是蝴蝶效应的一个很好的实例。 2007年,次贷危机在美国爆发,接着到了2008年9月,金融危机便在全球范围内掀起 波澜。当美国次贷危机刚刚发生的时候,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并没有多少人相信,美国金融 动荡会对亚洲经济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这是因为,在经历亚洲金融危机的打击、磨炼和洗礼后,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体系有了显著改进,当次贷危机爆发时,亚洲的许多人还乐观 认为,只要亚洲区内贸易可以持续,美欧经济好坏与亚洲经济的关系就不大。然而,事实证明,美国次贷危机就像那只扇动翅膀的蝴蝶,它带来的恶劣影响被不断地、迅速地放大,时隔不久,便对亚洲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 其实,简要梳理一下金融危机的内在关联,我们就会对蝴蝶效应的本质有一个更深刻的 认识。在金融、贸易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经济联系,处于一个相互关联的极其复杂的系统中。一个微小的初始事件,就很有可能引起系统性的整体灾难。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美国,当其内部发生次贷危机时,这种影响便不断地借助蝴蝶效应加以 放大,通过与世界的种种复杂经济关系传递给各个国家,最后,亚洲经济也不可避免地遭受 了重大损失。亚洲地区的一些典型的外贸出口企业对此有着切肤之痛。原有的外贸出口订单 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消失了。仅以2009年1月份为例,中国台湾出口下滑超过了40%。韩国与日本达到了30%,而情况相对较好的中国内地出口情况,也下滑了17%。在这场金融危

经济学十大原理及其解析

经济学十大原理及其解析 经济学十大原理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5、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8、一国的生产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 9、当政府发行了较多货币时,物价上涨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经济学十大原理解析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trade off) “权衡取舍”这个词对于初次接触经济学的人来说,感觉怪怪的,可是要知道,“t rade off”的翻译前几年很多人都还将其译为“交替关系”,著名经济学家杨小凯先生甚至专门纂文探讨这个词的译法。不过这两年“权衡取舍”的说法已经大行其道了。其实,就一

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 可别小看这一句话。比如说我们自己,大家都必须决定如何配置我们最宝贵的资源——时间(相信没有不同意见吧?那我就说下去啦)。你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经济学;她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数学;某个人也可以修个双学位什么的,把时间分配在这两个学科上。不管是谁,把某一个小时用于学习一门课时,他或她就必须放弃本来可以学习另一门课的一小时。不仅如此,对于他或她用于学习一门课的每一个小时,她都要放弃本来可用于睡眠、运动、赚钱还有~~~~~~~还有你为了听讲座也许就不得不翘课;为了不中断手头的实验就必须到下午两点多去家园和小强一起吃饭;为了给女朋友买一张周华健演唱会的票就不得不晚上不睡觉,白天顶着太阳和人吵架,还要冒着照片被贴到十大上的危险;为了学英语,大夏天的不回家,呆在没有空调的寝室受罪;……还有我们父母的每一分钱都可以考虑是给现在吃喝拉撒睡呢,还是给将来退休或我们未来继续接受教育储蓄起来呢……总之,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to be or not to be”,而是“to be which”。 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权衡取舍。经济学中一个典型例子是“大炮与黄油”。我们把更多的钱用于国防以保卫我们的国家免受敌国入侵(大炮)时,我们能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个人物品的消费(黄油)就少了。同样重要的是清洁的环境和高收人

生活中经济现象

生活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陶一桃教授著过一本书,书名为《经济学是一种生活方式》,记得笔者初闻该论断是在刚入学时的新生见面会上,自那时起这句话便在笔者记忆里留下深刻印象。促使笔者在点滴日常生活中感受经济学,发现经济学的奥妙并且乐此不疲,还颇得玩味之处。 在此笔者就日常生活中的四点现象浅析其中的经济学道理,鉴于才疏学浅,其中的疏漏毗误之处还望读者多多见谅!这四点生活现象分别是行人闯红灯现象,公交车运营现象,路边烧烤摊现象和图书馆雨伞堆积现象。 (一)行人闯红灯现象 在上届经济学院学生专业作品大赛论文集中收有03级金融3班的林伟华,黄凯洲同学题为《“行人闯红灯”的成本收益分析》一文,该文主要从个人成本收益,社会成本收益等方面对“行人闯红灯”这一现象进行分析。而笔者则从经济学的不同角度对该现象进行透析。“行人闯红灯”可谓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尽管笔者尚不知国外此类现象严重与否,但就国内情况而言“行人闯红灯”的现象几乎是随处可见。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有机会就闯,看到空子就钻。纵然从行人的闯红灯心理分析,也许他们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工作,紧急情况而要抢时间,但是更多行人应该只是出于一种潜在的闯红灯心理。在深圳有些道路设置了城市义工对行人过马路实行监督,可是任凭义工的哨子怎么警告,行人只管以最快的速度,步调闯过红灯。当然行人之中也不乏遵守交通规则的,但是在更多数行人的“示范效应”之下,愿意“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者毕竟又是少之又少。对于“行人闯红灯”问题政府有关部门采取了相应措施,但是无论是大力宣传教育还是设置大量监督都收效甚微,还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这一现象。笔者前段时间去到武汉,在多次过马路后发现该市的众多道路未设置红绿灯,熙熙攘攘的行人和川流不息的车辆却并行不悖。由此我略加思考想到了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即自由的市场经济。试想马路上不设置红绿灯,道路状况交由行人和车辆去相互调节从而达到均衡。即当马路旁行人占多数时,众多行人由斑马线迅速穿过马路而此时车辆只需稍作等待。而当道路上车辆占据多数时车辆快速通过,此时作为行人则需稍作等待。这样的相互调节可减少因红灯持续时间过长(此处相对于等待过马路的行人)或持续时间过短(此处相对于等待通过信号灯的车辆)所造成的行人等待过久或车辆等待信号周期过长,同时也避免了“行人闯红灯”,“车辆闯红灯”的现象。此外行人与车辆在相互调节中久而久之形成默契,达到均衡,实现双方等待时间的最短化,并达到降低交通事故发生频率的作用。尽管如此也并不是说交通治安的维持就不需要交通信号灯,这就如同市场经济的自主调节会失灵一样。当道路不是直行的马路而是三岔路或十字路口时,不设置交通信号灯而依旧放任行人与车辆的相互调节则势必导致交通秩序的无序混乱!此时此刻政府干预显得犹为重要,即交通信号灯可以发挥它调节交通的积极作用。此外在人流车流繁忙的路口甚至有必要设置交警进行交通协调。我们的市场经济需要自由调节也需要国家的调控,道路交通也是如此。城市里的直行马路可以尝试撤除红绿灯,放手让行人和车辆相互调节;三岔路,十字路口则保持交通信号灯,甚至于交警的调控作用。这样我们的交通资源便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行人与车辆便可实现各自效用的最大化! (二)公交车运营现象 从前看过经济学者梁小民的一篇经济散文—《城铁应该如何经营》,文章从城铁的经营效率,城铁服务质量方面阐述城铁应该由政府独自经营转向股份制经营,或是民营。笔者在前段时间去武汉的行程里曾多次搭乘该市的公交大巴,也正是该市的公交车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市的公交车不但外部陈旧,车内部更是破旧不堪,车内环境十分恶劣,除去我所搭乘的公交大巴,据我观察其余公交的状况也相差无几。唯一的好处在于公交车的票价低廉;就我曾搭乘的422路公交大巴由汉口经汉阳开往武昌,横跨武汉三镇,其全程票

经济学幽默笑话

经济学幽默笑话 1 一群武校的学生要毕业了,老师谆告他们:“出去以后,千万不能和经济学家过招,因为他们都有一只看不见的手。” 2 老师问:对人类毫无用处而人类又不能摆脱的是什么东西?学生:苍蝇。老师猛摇头。学生又答:蛔虫。老师又猛摇头。学生又答:经济学家。老师猛烈点头。 3 学生:既然市场是万能的,那么我们还要经济学家有什么用?老师:因为经济学家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而这恰恰是市场做不到的。 4计划经济的经济学家访问市场经济的经济学家:“你们是如何消除排队购物现象的?”答:“就是抬高价格,把穷鬼都拒之门外。你是同行,瞒不住你的。” 5 住房1000块一套,哗——,有一亿个排队的。住房10000块一套,只有1000万个排队的。住房10万块一套,有100万个排队的。住房100万块一套,房产商大喊:“买一套住房,赠一套家具。” 6有人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是第一个经济学家。他的发现美洲之旅,启程的时候根本不知道目的地在哪儿;踏上美洲时,又不知道自己到了何处。最重要的,所有这一切,都是拿政府资助干的。 4有两个非常聪明的经济学天才青年,他们经常为一些高深的经济学理论争辩不休。一天饭后去散步,为了某个数学模型的证明两位杰出青年又争了起来,正在难分高下的时候,突然发现前面的草地上有一堆狗屎。甲就对乙说,如果你能把它吃下去,我愿意出五千万。五千万的诱惑可真不小,吃还是不吃呢?乙掏出纸笔,进行了精确的数学计算,很快得出了经济学上的最优解:吃!于是甲损失了五千万。 两个人继续散步,突然又发现一堆狗屎,这时候乙开始剧烈的反胃,而甲也有点心疼刚才花掉的五千万了。于是乙说,你把它吃下去,我也给你五千万。于是,甲毫不犹豫吃了下去!甲心满意足的收回了五千万。 可突然,天才们同时嚎啕大哭:闹了半天我们什么也没有得到,却白白的吃了两堆狗屎!他们怎么也想不通,只好去请他们的导师,一位著名的经济学泰斗给出解释。 听了两位高足的故事,没想到泰斗也嚎啕大哭起来。好容易等情绪稳定了一点,只见泰斗颤巍巍的举起一根手指头,无比激动地说:“1个亿啊!1个亿啊!我亲爱的同学,我代表祖国和人民感谢你们,你们仅仅吃了两堆狗屎,就为国家的GDP贡献了1个亿的产值!“5完全竞争 第一天,上帝创造了太阳,接着魔鬼创造了灼伤;第二天,上帝创造了性,随后魔鬼创造了婚姻;第三天,上帝创造了一位经济学家,而魔鬼陷入了沉思。思前想后了好大一阵子,魔鬼也创造了一位经济学家。

经济学十大效应.doc

1.蝴蝶效应 2. 3.“一只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就能给一个遥远的国家造成一场飓风。常有名的论断,来自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于 1963年发表的一篇科学论文。他指出“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论文,“蝴蝶效应”一词开始为世界关注。 ”这个非在论文中,”。通过这篇 4. 5.蝴蝶效应所描述的其实是一种混沌现象。它指出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 的变化能给整个系统带来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所有这些企业的管理箴言,都立足于防微杜渐,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应用蝴蝶效应加以理解,便是注意一个个微小事件的影 响,将不利的因素消除,避免它们对企业的未来产生恶劣的冲击;将有利的因素强化,使它们对企业未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实际上,不仅企业如此,对于个人,也同样需要注意“蝴 蝶效应”。每个人都应该捕捉到对生命有益的“蝴蝶”,从而为自己赢得一个更好的未来。在 今天,“蝴蝶效应”正借助其大胆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色彩,以及丰富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 哲学魅力,令越来越多的人为之着迷、为之深省。 6. 7.经济学点睛: 8. 9.“蝴蝶效应”是一种混沌现象,它指出在一个复杂系统中,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有可能 被累加、成倍放大,对系统的未来状态产生巨大影响。“蝴蝶效应”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在经 济领域同样如此。对于企业,一名管理者要格外注意“蝴蝶效应”的作用。同时,对于个人也 同样需要注意“蝴蝶效应”。要努力捕捉到那些有益的“蝴蝶”,从而为自己赢得一个更好的未来。 我们可以用在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对此作形象的说明。这首民谣说: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2.为什么富者更富,穷者更穷——马太效应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们往往会选择生意比较好的饭店就餐,哪怕需要在店堂中等一等,也不愿意去一个客人寥寥的饭店。到医院就诊,我们宁愿在一个有名望的医生那里排长队,也不愿意到同一个科室医术平平的医生那里就诊。于是,人多的饭店客人越来越多,老板的生意越做越大;而客人少的饭店人越来越少,最终门可罗雀,只好关门大吉,这就是可怕的马太效应。

一个关于经济学,但很有趣的小故事

一个关于经济学,但很有趣的小故事 一个8岁的中国小女孩,随父母到美国定居,她在中国只上过一年级,但是中国的基础教育很扎实,在美国相当于四、五年级的水平。但是她的父母出于安全考虑,将她安排到了二年级。 小女孩开始在美国上学,但由于语言不通,她根本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终于有一天,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数学计算题:1+5+15=?,小女孩高高的举起了她的小手,老师示意上到前面去写出答案,她走到前面,将问号擦掉,写上了正确答案。老师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硬币,交给小女孩,小女孩一开始不敢要这枚硬币,但是老师示意她收下,于是她欣然收下。从此以后,小女孩的父母发现,他们不再需要像在国内那样监督小女孩学习,她已经开始主动学习了。因为小女孩明白,她现在学习的知识就可以为她创造财富。 老师作为奖励发放的硬币,不是真正的美元,而是只能在校内流通的货币,而且学校有规定,在校内买东西,只能使用这种校内流通的货币,真正的美元在学校里不能流通。 小女孩有一个家里非常富裕的同学,他的父母每天都会给他很多零用钱,但是这个同学学习成绩并不好,他得不到老师发放的硬币,所以他在学校里买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时小女孩明白了一个道理:“靠父母不如靠自己”。 于是小女孩就用手中的硬币与这个同学交换,一枚硬币换十美元,1:10,这就是汇率。 后来,小女孩儿在学校的超市里看到了一只非常可爱的玩具熊,标价50枚硬币。小女孩打算攒钱买下它。于是她每次上课的时候都把手举得高高的,但是她发现,老师很少点到她的名字,让她回答问题,小女孩又明白了:赚钱的机会并不是经常有的。 经过努力,小女孩终于攒够了50枚硬币,她很高兴的拿着硬币跑到超市,走进超市,她发现,那只玩具熊还摆在原来的位置,但是它的标价变成了80。小女孩因此懂了什么叫通货膨胀。 故事还在继续,小女孩会不会接着攒钱,那么,如果她攒够80枚硬币的时候,玩具熊的价格又提高了怎么办?她也可以向老师去借钱,或者是去找超市的老板谈,是否可以赊出这个玩具熊,那么,老师会把钱借给小女孩儿吗?超市老板是否会同意赊销这只玩具熊呢?很显然,他们会,因为小女孩是一个小学生,好的信誉很好,而且学习也很好,她有足够的能力偿还自己的债务,小女孩儿就相当于银行积极争取的信誉良好的企业,他们很愿意将钱借出。 一个小小的故事,蕴涵了很多经济现象,生动而有趣,不能说中国的教育不成功,但是西方的教育很实用性的特点,它可以告诉你,你学到的知识会有什么样的用处,而不是让你走在弥漫着大雾的路上,看不清前方的道路。 1

有趣的经济学(第4期):礼物的经济学分析

有趣的经济学(第4期):礼物的经济学分析 栏目介绍:“有趣的经济学”是《蒙格斯报告》公众号推出的国际前沿经济学论文评论类推文。论文一般来自《美国经济评论》(AER)、《计量经济学杂志》(ECA)、《政治经济学杂志》(JPE)、《经济学季刊》(QJE)等国际顶尖学术刊物,我们希望用通俗易懂的介绍和评论使高大上的经济学有趣起来。 古往今来,社会关系中充斥着礼物的影子。《诗经》中有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礼物不是为了答谢,而是用以珍重情意、永结为好,故而后世也有欧阳修的“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而经济学中,也一直不缺少礼物的影子,诸如礼物的信号传递理论,甚至有“礼物经济”(gift economy)的概念。 现有研究表明,礼物可以促进社会互利互助,但与此同时,礼物也因其负外部性广受批判:礼物收受方可能会因此改变决策,从而损害第三方利益。礼物因此也被视为公司治理恶化、

医疗费用激增、政治分肥等现象的主要诱因。那礼物的负外部性是如何体现的呢,又该如何治理防范呢?Ulrike Malmendier和Klaus Schmidt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的《你欠我的》(You Owe Me)运用实验及理论模型给出了答案。 作者设计了实验组(Gift Treatment,“GT”)和对照组(Baseline Treatment,“BT”和No Externality Treatment,“NET”)三组实验,以研究小礼物(钢笔、咖啡杯、午餐买单等)对决策者的影响。其中送礼是无条件、不基于最终结果的,此外,所有参与方仅有此一次互动,即不涉及长期客户关系维护。在GT和BT两组均包含一个决策者、一个委托人,和两个生产厂商,决策者代表委托人选购厂商的产品。产品是50/50对开的彩票,收益区间是[3, 20],收益归委托人所有。决策者的报酬是20个币(Token),独立于其采购选择。 在GT实验组中,期初,一个厂商会被随机选中,成为潜在送礼人X(方便起见另一个厂商称之为Y),并获得一个币,可用来送礼。礼物一旦送出,决策者不可拒绝,且其收益会增加两个币。X即被决策者选中的厂商收益是16个币,Y的收益是0。每次实验开始前,X 并不知道自己和Y厂商的产品质量,以排除质量信号作用的影响。委托人知晓存在送礼行为的可能性,但不清楚X是否将礼物送出,也不知道哪种商品最终被决策者选中。 在BT对照组中,送礼被禁止,以测试决策者是否有能力做出符合委托人利益的选择。而在NET对照组中,送礼设定与实验组相同,但不存在委托人,决策者也无固定收益,即决策者自己承担决策导致的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在BT对照组中,决策者的决策与代理人的选择未见显著差异,说明决策者

经济学十大效应

1.蝴蝶效应 “一只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就能给一个遥远的国家造成一场飓风。”这个非常有名的论断,来自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于1963年发表的一篇科学论文。在论文中,他指出“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通过这篇论文,“蝴蝶效应”一词开始为世界关注。 蝴蝶效应所描述的其实是一种混沌现象。它指出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给整个系统带来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所有这些企业的管理箴言,都立足于防微杜渐,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应用蝴蝶效应加以理解,便是注意一个个微小事件的影响,将不利的因素消除,避免它们对企业的未来产生恶劣的冲击;将有利的因素强化,使它们对企业未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实际上,不仅企业如此,对于个人,也同样需要注意“蝴蝶效应”。每个人都应该捕捉到对生命有益的“蝴蝶”,从而为自己赢得一个更好的未来。在今天,“蝴蝶效应”正借助其大胆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色彩,以及丰富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哲学魅力,令越来越多的人为之着迷、为之深省。 经济学点睛: “蝴蝶效应”是一种混沌现象,它指出在一个复杂系统中,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有可能被累加、成倍放大,对系统的未来状态产生巨大影响。“蝴蝶效应”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在经济领域同样如此。对于企业,一名管理者要格外注意“蝴蝶效应”的作用。同时,对于个人也同样需要注意“蝴蝶效应”。要努力捕捉到那些有益的“蝴蝶”,从而为自己赢得一个更好的未来。 我们可以用在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对此作形象的说明。这首民谣说: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2.为什么富者更富,穷者更穷——马太效应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们往往会选择生意比较好的饭店就餐,哪怕需要在店堂中等一等,也不愿意去一个客人寥寥的饭店。到医院就诊,我们宁愿在一个有名望的医生那里排长队,也不愿意到同一个科室医术平平的医生那里就诊。于是,人多的饭店客人越来越多,老板的生意越做越大;而客人少的饭店人越来越少,最终门可罗雀,只好关门大吉,这就是可怕的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源自于《新约?马太福音》: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3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1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主人,

生活中有趣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原理

生活中有趣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原理生活中有趣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原理[图片] 一、马太效应 二、手表定理 三、不值得定律 四、彼得原理 五、零和游戏原理 六、华盛顿合作规律 七、酒与污水定律 八、水桶定律 九、蘑菇管理 十、奥卡姆剃刀定律 十一、二八法则 十二、钱的问题 十三、墨菲定律 十四、柠檬市场 一、马太效应

《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们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 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例奖励了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一锭银子也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就是马太效应。 看看我们周围,就可以发现许多马太效应的例子。朋友多的人会借助频繁的交往得到更多的朋友;缺少朋友的人会一直孤独下去。金钱方面更是如此,即使投资回报率相同,一个比别人投资多10倍的人,收益也多10倍。这是个赢家通吃的社会,善用马太效应,赢家就是你。对企业经营发展而言,马太效应则告诉我们,要想在某一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做大。当你成为某个领域的领头羊的时候,即使投资回报率相同,你也能更轻易的获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而

若没有实力迅速在某个领域做大,就要不停地寻找新的发展领域,才能保证获得较好的回报。 二、手表定理 手表定理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你要做的就是选择其中较信赖的一只,尽力校准它,并以此作为你的标准,听从它的指引行事。记住尼采的话:"兄弟,如果你是幸运的,你只需有一种道德而不要贪多,这样,你过桥更容易些。"如果每个人都"选择你所爱,爱你所选择",无论成败都可以心安理得。然而,困扰很多人的是:他们被"两只表"弄得无所,心身交瘁,不知自己该信仰哪一个,还有人在环境、他人的压力下,违心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道路,为此而郁郁终生,即使取得了受人瞩目的成就,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 手表定理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的管理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这个人无所适从。手

牛奶可乐经济学种8个最有趣的问答题

《牛奶可乐经济学》中8个最有趣的问答题学问学问,学会提问。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弗兰克是个问题制造者。 他把经济学当做了博物学,让学生们写短文,提生活中的问题,并以经济学的视角做出回答。这些有关经济学“Q&A”游戏被编成了一本书,叫做《经济博物学家:破解日常生活的密码》,中文版的译名有趣,涵盖了当下的“三俗”——《牛奶可乐经济学》。 康奈尔汇集的问题,和网上流传的微软Google面试题,比如“为什么下水道的井盖是圆的”,妙处异曲同工。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旨在举一反三。 举例来说,今年有本受关注的书叫《在星巴克要买大杯咖啡》,翻过后还是没看懂为什么要买大杯“星巴克”,而在这本书里看懂了,在星巴克要买小杯咖啡。美国的星巴克没去过,中国的星巴克,原先是有小杯、中杯和大杯三种的,今年杯子升级,出了超大杯,小杯不见了。这本书讲的,就是这些经济学的“猫腻”。 1.为什么笔记本电脑能在任何国家的供电标准下运作,其他大部分电器却不能? 目前,美国电力系统提供的家用电是110伏,还有不少国家是2 20伏。笔记本电脑的电源线置变压器,使得电脑可以在两种标准下正常运行。

给所有电器置变压器,无疑能满足这一需求,但这么做会增加电器的制造成本。绝大多数的冰箱、洗衣机、电视以及其他电器,恐怕不会有出国旅行的机会,所以,给它们加装置变压器的额外支出,也就没什么道理。 笔记本电脑却是个例外,尤其是在它刚诞生那段时间。当时购买笔记本电脑的人,大多是需要带着它们国外到处出差的商务人士。对这些人来说,在国际航班上带着沉重的变压器,实在是一种无法接受的负担。所以,笔记本电脑生产商从一开始就在电脑里置了变压器。 2.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 原因之一可能是,软性饮料大多是直接就着容器喝的,所以,由于圆柱形容器更趁手,抵消了它所带来的额外存储成本。而牛奶却不是这样,人们大多不会直接就着盒子喝牛奶。 可就算大多数人直接就着盒子喝牛奶,成本效益原则亦显示,它们不大可能装在圆柱形容器里贩卖。不错,方形容器的确能节约货架空间,但牛奶一例中节约的空间,显然比软性饮料一例中来得更划算。超市里大多数软性饮料都是放在开放式货架上的,这种架子便宜,平常不存在运营成本。但牛奶则需专门装在冰柜里,冰柜很贵,运营成本也高。所以,冰柜里的存储空间相当宝贵,从而提高了用方形容器装牛奶的收益。

经济学十大效应

1.蝴蝶效应 2. 3. “一只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就能给一个遥远的国家造成一场飓风。”这个非常有名的论断,来自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于1963年发表的一篇科学论文。在论文中,他指出“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通过这篇论文,“蝴蝶效应”一词开始为世界关注。 4. 5.蝴蝶效应所描述的其实是一种混沌现象。它指出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给整个系统带来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所有这些企业的管理箴言,都立足于防微杜渐,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应用蝴蝶效应加以理解,便是注意一个个微小事件的影响,将不利的因素消除,避免它们对企业的未来产生恶劣的冲击;将有利的因素强化,使它们对企业未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实际上,不仅企业如此,对于个人,也同样需要注意“蝴蝶效应”。每个人都应该捕捉到对生命有益的“蝴蝶”,从而为自己赢得一个更好的未来。在今天,“蝴蝶效应”正借助其大胆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色彩,以及丰富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哲学魅力,令越来越多的人为之着迷、为之深省。 6. 7.经济学点睛: 8. 9.“蝴蝶效应”是一种混沌现象,它指出在一个复杂系统中,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有可能被累加、成倍放大,对系统的未来状态产生巨大影响。“蝴蝶效应”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在经济领域同样如此。对于企业,一名管理者要格外注意“蝴蝶效应”的作用。同时,对于个人也同样需要注意“蝴蝶效应”。要努力捕捉到那些有益的“蝴蝶”,从而为自己赢得一个更好的未来。 我们可以用在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对此作形象的说明。这首民谣说: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2.为什么富者更富,穷者更穷——马太效应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们往往会选择生意比较好的饭店就餐,哪怕需要在店堂中等一等,也不愿意去一个客人寥寥的饭店。到医院就诊,我们宁愿在一个有名望的医生那里排长队,也不愿意到同一个科室医术平平的医生那里就诊。于是,人多的饭店客人越来越多,老板的生意越做越大;而客人少的饭店人越来越少,最终门可罗雀,只好关门大吉,这就是可怕的马太效应。

《经济学》课程学习体会

《经济学》课程学习体会 在未接触经济学之前,我对经济学充满好奇。在接下来的经济学的学习中我已没有了第一周的热情,但也并没有失去兴趣。这是因为经济学既深奥又浅显,浅显的是经济学反应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买卖问题,深奥的是它把生活中的问题用深奥的理论表达出来。虽然一开始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去学经济危机的案例和各种经济制度,但是我也明白我们现在的知识储备很不足,还没有能力去分析那些问题。 随着课程的进行,我们所学的知识越来越深,难度也越来越大,有很多很抽象的概念及经济规律。我也真正了解到要想学好经济学并不是很简单的事,必须要扎实的掌握各项基础知识,熟悉经济术语及其概念,理解经济规律及现象。有时候也会觉得他很枯燥,有着太多烦人的知识还要我们去反复咀嚼、消化,但是当你真正投入进去的时候,你会觉得它很有意思,用经济的知识可以科学的解释我们日常生活中各种理所当然的经济现象。例如,为什么有些商品价格越高销售量越多?为什么有些垄断商品还要投入大量资金做广告?为什么可有可无的钻石要比必不可少的生命之水还要贵的多?为什么有些不盈的利企业还要继续经营?你也许心里明白所以然,但是你能科学而条理的解释吗?如果你没接触过经济学,那么你就无法准确回答。 不过好在老师在讲课的时候非常耐心,在我们不懂的地方他会多讲几遍,并且结合着许多实例,为我们生动的全面阐释其中的知识。 老师的耐心而生动授课方法以及他的教学态度对我们学好这一门课有着很大的帮助,他不允许我们随意缺课,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分神,严格要求我们的课后作业并会随时抽查我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就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并激励我们在课下及时复习并按时完成作业。老师在授课的时候有时会结合关系到我们的经济实例,有时会为我们分析现在的经济形势,这就会大大提高我们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我们的学习。“严师出高徒”,的确,老师对我们很严格,而我们也在不断地进步,虽然现在倡导自主学习,严师也越来越少,但是我还是比较喜欢严格一点的老师,这样对自己的学业帮助会更大。正如只有恶劣的环境才能塑造出坚韧的脊梁,而我感觉身在昆明这样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下自己也已经退化了许多。

经济学各种效应

●所谓“口红效应”是指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在美国,每当在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 量反而会直线上升。人们认为口红是一种比较廉价的消费品,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商品。口红作为一种“廉价的非必要之物”,可以对消费者起到一种“安慰”的作用,尤其是当柔软润泽的口红接触嘴唇的那一刻。另一方面,经济的衰退会让一些低收入者,改变他们攒钱买房、买车、出国旅游等计划,反而能腾出一些“小闲钱”,去买一些“廉价的非必要之物”。 ●所谓溢出效应,是指一个组织在进行某项活动时,不仅会产生活动所预期的效果,而且 会对组织之外的人或社会产生的影响。这是书上的定义,简而言之,就是某项活动要有外部收益,而且是活动的主体得不到的收益。上面说到的交通,学校是放假的行为主体,放假了,老师同学都高兴,这是它的可预期的内部收益;由此,家长不需要再在城里开着车七拐八绕地送孩子上学,交通畅通了,这就是外部收益,是溢出来的,所以和学校无关的人也分享到了交通改善的好处。 ●“集聚效应”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 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是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 ●经济学中的规模效应是根据边际成本递减推导出来的,就是说企业的成本包括固定成本 和变动成本,混合成本则可以分解为这两种成本,在生产规模扩大后,变动成本同比例增加而固定成本不增加,所以单位产品成本就会下降,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就会上升。规模效应因此又称规模经济,即因规模增大带来的经济效益提高,但是规模过大可能产生信息传递速度慢且造成信息失真、管理官僚化等弊端,反而产生“规模不经济”。 ●辐射效应是指射线同物质的相互作用。所有的射线,不管它是带电的或是不带电的,也 不管是粒子还是电磁波,它们都能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当它们穿过物质时,或者是被物质部分地或全部地吸收,或者是从一定厚度的物质中穿透出去。经济辐射效应是指以城市为经济发展的基点,通过其较强的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人才等资源优势,带动周围乡村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 ●阳伞效应,指由大气污染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而引起的地面冷却效应。有自然原因 和人为原因。前者如火山喷出大量尘埃和海水浪花飞溅将各种盐分带入大气中;后者如工业、交通运输和生活中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烟尘。此外,农业生产和植被破坏等,产生许多灰尘由地面进入大气环境,使悬浮在大气中的颗粒物大大增加。这些气溶胶粒子会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减少紫外线通过,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大减弱,导致地面温度降低。大气中气溶胶粒子增加,增多了凝结核,使云量、降水量、雾的频率增多,对地表亦起冷却作用。由于这种作用宛如阳伞遮挡太阳辐射而使地面温度降低,故取此名。 ●丁蟹效应,股票市场的一个奇特现象。从香港艺人郑少秋于1992年在《大时代》中饰 演丁蟹开始,凡是播出由郑少秋主演的电视剧,恒生指数或A股均有不同程度下跌,股民损失惨重的现象。从科学角度来说,这只能算是一连串的巧合;但仍有不少人认为丁蟹效应真有其事,甚至连跨国证券经纪里昂证券也于2004年3月曾为此发表研究报告。2013年4月4日郑少秋新作电影《忠烈杨家将》清明节上映,加上今年欧债危机火头春风吹又生,香港股民更是胆战心惊。

经济学效应名词解释

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鳄鱼法则: 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鲇鱼效应: 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这是何故呢? 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 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羊群效应: 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 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 刺猬法则: 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

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

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

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 日期:[ 2008年4月6日 ] 版次:[ GB01 ] 版名:[ 地球周刊封面 ] 稿源:[南方都市报] 为什么女人甘愿忍受痛苦的高跟鞋?为什么牛奶要装在方盒里,而软饮料的包装却是圆瓶?为什么DVD的包装比CD大,虽然两者的大小完全一样?为什么配置相同的苹果笔记本电脑黑色的比白色的贵70英镑?为什么鲸濒临灭绝,而鸡却不会?……这些貌似毫不相干的问题都能找到经济学解释。供应、需求和市场力量并非干枯的学术词汇,它们无处不在,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美国康沃尔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弗兰克在他的新书《经济自然主义者》中用许多有趣的例子说明这个世界确实是由金钱推动的。 为什么美国的“免下车”自动取款机键盘上有布莱叶盲文?这些机器的顾客几乎都是司机,他们都不是盲人。根据我的前学生比尔·蒂约亚的分析,自动提款机制造商生产其他提款机时键盘上必须设计布莱叶盲文,因此,统一所有机器的标准反倒更节省成本。否则,需要两座单独的仓库,确保不同的机器被送去不同目的地。如果布莱叶盲文给有视力者造成麻烦,额外的花费也许是值得的。但是,它们对正常人并不碍事。 蒂约亚提出的问题是他上交的一篇短论文的标题。我教授经济学入门课程《经济自然主义》时给学生布置了这个论文作业。我的要求是:“就你在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或者行为,提出一个有趣问题,然后使用一种,或多种经济原理,加以解释。” “论文长度为500单词。许多优秀的论文甚至比这更短。请不要让你的论文满载深奥晦涩的专业术语。想象你自己在和一位从未学过经济学的亲戚谈话。优秀的论文是那些能被此类人所理解的文章,通常不使用任何公式或图表。” 像蒂约亚的提款机键盘问题一样,最好的问题通常包含一种矛盾现象。比如,我最喜欢的是1997年珍尼弗·杜尔斯基同学上交的短文,她问:“为什么新娘花如此多钱———往往上千英镑———购买一生只穿一次的婚纱,而新郎们则常租借便宜的礼服,虽然,未来他们还有很多机会用到同样的礼服?”

经济学原理学习心得

经济学原理学习心得 篇一: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经济学一直是当代大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因为它可以解释给未经风雨的我们一些社会现象的本质吧。经典的经济学入门教材很多,如斯密的《国富论》,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等,但现在我想推荐的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说到特点,这本书简明、有趣味、思路清晰且逻辑严谨,绝对是一本有待细细品读的书!我也有幸在大二时一口气读完了它,读后思绪如醍醐灌顶。 通常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烧脑的学科,需要运用大量深奥的数学知识,令人望而却步。但在读完本书后,却有了另一番感受。因为曼昆从容易理解的经济学的十大基本原理入手,循序渐进,旁征博引,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向读者展

示经济学的无穷魅力。 因为我的专业知识不相称,文字驾驭能力有限,允许我仅仅就书中前三条基本原理浅显地谈谈我的读后体会。 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书中告诉我们,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我们面临权衡取舍,这才会在生活中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选择。相信大多数人对于其中的道理并不陌生,但能够时时做出正确取舍的人不多。孟子在《告子上》中感叹,“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这充分说明了取舍的痛苦,如何取舍,就得按照理性人的思维模式了。曼昆在提到这个原理时写到:“也许一个人一生中没有一种取舍比工作和闲暇之间的权衡取舍更明显和更重要。”我完全赞同这句话。尤其对于个人来说,时间是最大的稀缺性资源。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要是把时间都用在怨天尤人上,你就放弃了学会改变境遇的奋斗和追求。 其实,我们自己也在被取舍中生活

着。无论我们在找工作时,还是与他人合作时,甚至找女朋友时,如果想脱颖而出,就必须拥有稀缺性资源,如高学位、良好的口碑、漂亮的相貌……只有这样才可以发送有效的信号,才可以让他人权衡取舍时更多的考虑我们。当然,其信号的成本是昂贵的。 个人行为的取舍或许是简单的,当个人组成社会时,将会面临更多、更难的权衡取舍。对于社会,效率与公平永远是“鱼与熊掌”的关系。效率决定整个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则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当政府想要把经济蛋糕切得更均匀时,就减少了人们做大蛋糕的热情,从而这块蛋糕本身也就变小了。这就要求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取舍。 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他所放弃的东西。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读研,对于一个没接触过经济学的人来说,他认为的成本是:“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