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教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教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教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教案)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教案

授课教师:何晓东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明确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

制度。

2、全面理解按劳分配的含义、主体地位以及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3、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内容,弄清楚按劳分配和按生产

要素分配的关系。

4、在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中正确认识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的关系,注重社会

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5、认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和内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正确看待和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案例:08年7月,《袁隆平陪老伴逛车展》的配图新闻热爆网络。

案例呈现:

袁隆平"买车"事件始末:"仇富"为何不仇袁隆平?

2008年7月19号上午,袁隆平院士一家人出现在了“2008湖南车展”上,被记者拍下了这组照片。两天后,网络上出现了袁隆平逛车展,为老伴挑选座驾,称已有车六七辆的配图新闻。报道里说,袁院士家里已经有六七辆车,还被一辆奔驰敞篷车吸引。这张照片里,袁老参观的这种敞篷的奔驰是奔驰的一款顶级跑车,市场的售价为68.8万。

与往常网络中总是充满仇富的讨伐声不同,对于袁隆平看高档车,网民却一边倒地支持。

仇富不仇袁隆平,网友力挺袁隆平买车,袁隆平买中国最贵的车都无可厚非,甚至称,袁老就是买七八架私人小飞机也配。

有意思的是,就在网民热挺袁隆平买车的前几天,网友们正在对中国平安老总马明哲拿6610万年薪大加指责和质疑。

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个家喻户晓的名人到底有多少资产?

据《南方日报》报道

袁隆平为啥有钱?

工资:每月4000多元

袁隆平现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每月4000多元工资。

奖励:国家重奖500万

获得过国家首届最高科技奖奖金500万元。此外,世界性基金会和当地政府的重奖也有不少。

股票:股份市值过亿

2000年,中国第一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隆平高科”上市,名誉董事长袁隆平获得70万份股票期权,再加上之前持有的250万股,以市值计算,袁隆平身家已经过亿。

品牌:袁隆平三字值千亿

1998年,我国最大一宗无形资产评估价值额项目——“袁隆平”名字品牌价值为1008.9亿元。

思考题:

1、袁隆平院士的财产是按照什么分配方式获得的?

2、面对屡屡被提及的“仇富”说,面对富人经常遭受的指责和质疑,我们该如何理性看待

财富差距?

袁隆平的过亿身价和网上频频出现的仇富现象,其实都与我国的分配制度有关系。让我

们通过第八章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的学习来解答这些疑问吧!

随着我国所有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逐步建立了按劳分

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

收人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一)按劳分配的含义

按劳分配: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社

会扣除以后,按照各人提供给社会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

(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1、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公有制

物质条件:生产力水平

直接原因:社会分工和劳动差别的存在

2、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体现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按劳分配是全社会分配领域中主体的分配原则,也

体现在它是公有制经济内部主体的分配原则。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已经和正在发生

着深刻的变化,职工持股、法人持股以及同各种非公有经济的合营等各种形式纷繁多样。因

此,企业内部的分配形式也呈现多样化,企业职工收入的来源和形式已经不仅仅是依靠按

劳分配。但是,只要企业仍然是公有制或公有控股企业,按劳分配应当仍然还是企业内部

职工收入的主要形式,职工收入的主要部分仍然来自按劳分配。

坚持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意义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方面的体现,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才能体

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最终实现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才能

调动劳动者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在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

济利益关系;才能保证向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前进。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收入分配制度的一大特点。

(一)按要素分配的内涵

按要素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要素所有权,根据各种生产要

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的贡献的大小,按照一定比例,从生产要素使用者那里获得报酬

的经济行为。

(二)按要素分配的多种分配形式

生产要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各种物质生产条件,如土地、厂房、设备、原材料等;

另一类则是人的劳动,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活劳动、技术、信息、管理等。

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分配形式,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

(三)实行按要素分配的积极作用

积极作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分配制度,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造福社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领会其含义,对于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正确把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方向、自觉推动改革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下面,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案例《袁隆平“买车”事件》的第1题——袁隆平院士的财产是按照什么分配方式获得的?

工资:每月4000多元——按劳分配所得

奖励:国家重奖500万、世界性基金会和当地政府的重奖——按要素分配

股票:250万股隆平高科股份和70万份股票期权——按要素分配(科技等要素入股所得的股息、红利)

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利益均衡机制还没有相应地建立起来。从而出现了城乡、地区、行业和部分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持续拉大的现象。如果改革的成果不能为大多数人共享,出现贫富分化,这既违背了社会主义本质和改革初衷,也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相冲突。如果任由因分配不公导致的收入分配差距继续扩大,相对贫困人口继续增加,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以及和谐社会建设产生不利影响,带来不良社会后果,甚至引发社会动荡。

要全力以赴地解决收入差距问题,首先必须正视而不是回避我国贫富差距拉大的现实问题。

漫画图示呈现,思考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1、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超过0.4(差距合理区域的上限)。

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分析指标。国际上,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这个指数在零和一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亦然。

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3、城市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

4、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

5、地区差距扩大。

6、行业间差距拉大。

7、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

8、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过低。

对于当前我国客观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一方面,我们要正确看待收入差距,另一方面,我们要警惕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拉大,把它控制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为此,我们必须围绕改善民生这一社会建设的重点,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一)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有一个怎样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的问题。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为此必须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社会主义必须走共同富裕之路,但怎样才能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

1、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决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决不等于也不可能是所有社会成员在同一时间以同等速度富裕起来;

共同富裕看作是一个历史过程,全体社会成员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必然会出现有先有后、有快有慢的不同,这是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先富带动后富,较快实现共同富裕。允许一部分人生活先富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

实践证明,这一新的认识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有力地推动了全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进程。

2、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扩大的客观必然性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主要是:

其一,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其二,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人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其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

其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先富起来的条件必须和只能是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

第二,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1、防止两极分化

富裕程度差别的扩大不能导致社会产生两极分化

2、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就是要通过完善分配政策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存在的收入差距保持在合法和适度的范围。

所谓合法,就是来自诚实劳动和守法经营而产生的收入差距;所谓适度,就是使收入差距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不使因收入差距扩大而形成的社会矛盾发展到尖锐对立的地步。

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第二,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第三,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A、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

B、要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C、要切实对过高收入进行有效调节。税收

D、要取缔非法收入。

E、要规范垄断行业的收入,引入竞争机制,打破经营垄断;规范垄断性企业资本收益的收缴和使用办法,合理分配利润。

(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初步形成了社会保障体系的总体框架。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有: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我们相信,党和政府完全有能力遏制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

思考题:

5.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论述题1:试论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论述题1:试论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可以总结为以下五点: 第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一致性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下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今天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都离不开选择并且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第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第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为其他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对这些国家的人民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第五,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中顺利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就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成果。 论述题2: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总的来说,我们党对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大致可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论十大关系》主要讨论了经济问题围绕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即:(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7)党和非党的关系;(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9)是非关系;(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讲话提出的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远意义。 第二,1956年9月,党召开了党的八大会议。强调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作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把着眼点放到了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 第三,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提出了从全体人民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 环节五:信 念更坚定图片欣赏(多媒体展示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图片) 学生讨论图片得出结论: 人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更幸 福,原因就在于由于十一届三 中全会以来,我们始终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我国经济建设上 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 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 个大台阶。就在于始终坚持了 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 立场。 让学生通过对建设 成果图片的欣赏,更进一 步坚定“坚持经济建设为 中心不动摇”的信念,同 时知道“改革开放是强国 之路”、“四项基本原则 是立国之本”。明确在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道路上,经济建设与四项 基本原则、改革开放三者 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更好 地理解党的基本路线以 及有关方针、政策、激发 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中国 共产党的真情实感和认 同祖国的情感,增强学生 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 感。 教学环节六:走进新时代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课堂小 结 在歌曲《走进新时代》中结 束本课 学生小结本课内容,一起 跟唱歌曲。 引导学生课堂小 结,感悟升华 巩固提高 板书设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坚持马列主 义毛泽东思 想 坚持人民民 主专政 坚持社会主 义道路 坚持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 1.我国生产力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发展不平衡 2.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不高 3.我国的社会主义具体制定还不完善 改 革 开 放 是 强 国 之 路 四项基本原则 是立国之本 我 国 处 于 并 将 长 期 处 于 社 会 主 义 初 级 阶 段 人 民 日 益 增 长 的 物 质 文 化 需 要 同 落 后 的 社 会 生 产 之 间 的 矛 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015版)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习题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填空 1.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 2. 改革开放开始后一个很长时期内,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三个方面。 4.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5.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之一。 二、选择单选 1. 我们党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伟大创举是提出(A) A.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B.股份制是公有制实现形式 C.把公有制与非公经济相结合 D.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C) A.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C.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D.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本质区别,从所有制结构看,在于:(D) A.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 B.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的补充 C.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 D.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 4.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以往一切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区别在于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实现这一点的制度性保障条件是(A) A.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B.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C.必须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D.必须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A) A.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B.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调节机制 C.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D.完善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6.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C) 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申占有量的优势 B.国有经济能控制垄断性行业 C.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D.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7. 某员工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5万元;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购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习题)doc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习题)doc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并将编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 )体系。 A、社会主义B、资本主义C、民主主义D、共产主义 2、新民主主义社会是()的社会。 A、资本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性质 C、独立性质 D、过渡性质 3.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 )。 A、集体经济B、国营经济C、.混合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4、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是()。 A、重工业 B、轻工业 C、交通运输业 D、农业 5、中共中央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在( )。 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4年 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7、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指标提前完成的时间是( )。 A、1955年 B、1956年 C、1957年 D、1958年 8、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形式是()。 A、加工订货 B、统购包销 C、和平赎买 D、国家资本主义 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高级形式是()。 A、加工订货 B、统购包销 C、和平赎买 D、公私合营 10、在个别企业公私合营阶段,国家对资本家的赎买形式为()。 A、无偿没收 B、四马分肥 C、核价收购 D、实行定息 11、全行业公私合营后,我国对资本家采取的赎买形式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

第二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教学目标 本课是全书的核心,与第一课共同构成全书的理论基础。 本课的内容,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方面的具体体现。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处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在我国现阶段,个人消费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它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弱点和缺陷,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的正常发展需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具体要求: 知识要求: 识记以下知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含义。 我国农村的经营体制。 我国现阶段几种主要的非公有制形式。 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以及几种主要的市场。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理解以下知识: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根据典型融合或统计资料,说明国有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以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必要性。 从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一面,说明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说明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法制观念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以下问题: 结合我国经济建设伟大成就的事例,说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能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外,从而证实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能力要求: 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提思想方法。如,我国现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都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的。 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如,市场经济既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又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缺点,因而资源配置既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又要加强国家的客观宏观调控。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培养学生进行比较的能力。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运用所学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和宏观调控的有关理论正确认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必要性。 思想觉悟要求: 通过本课的学习,应当使学生树立起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特别是通过对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现共同富裕,以及社会主义国家有能力对市场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 12通信技术:李壮壮建国之初,百废待兴。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问题尤其突出。在我国确 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成为共产党执政后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经过60年的不断摸索,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着小康社会迈进。 在这60年间,我们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的分配制度。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即使在当今的次贷金融危机下也能稳步前进。 虽说现在的结果是十分美满的,但这60年间我们走过的道路却是十分崎岖的。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改革 建国之前,我国绝大部分生产资料掌握在少部分的军阀手中,广大普通群众生活潦倒,生产水平极其低下。建国后,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实行社会主义大改造,废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制。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人们吃大锅饭,是情有可原。但与此同时,这种经济制度确实没有调动起人们的积极性。于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逐步确立起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表明,一是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二是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不可或缺,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两方面内容缺一不可。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根据"三个有利于"的原则,一切符合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应当大胆地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所用。 这是在我们当今生产力水平下的必然趋势。等我们实现了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实行公有制,生产资料全社会占有,达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人力物力的合 理分配,社会欣欣向荣,人们和谐相处。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建国之初,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以及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展开,我国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当初选择这样的经济体制有它的主客观条件。主观上,当时我们理论上都普遍把计划经济看做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客观上,当时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下,国民经济实力薄弱,现代工业少。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工业化建设,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迅速有效的集中全国经济力量,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各种条件。而且当时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主义取得的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对我国经济体制的选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确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比较迅速的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运行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特别是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管的过死,权利过于集中,分配中平均主义过重,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它也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以至于在

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重大意义

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一个长期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奴役的国家,变成一个享有主权的独立的国家。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变成一个除台湾等岛屿外实现统一的国家。一个人民备受欺凌压迫的国家,变成一个人民当家做主、享有民主权利的国家。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变成一个走向经济繁荣、全面进步的国家。一个在世上被人们看不起的国家,变成一个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尊重和重视的国家。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可或缺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条件,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致性和能够在经济落后的条件下极可能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我国初步建立了一个比较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生产条件发生显著改变,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乡商业和对外贸易有了很大增长,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有很大发展,我国主要工农产品的产量在世界位次都明显提高。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选择并且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极大地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历基础。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自己艰苦卓绝的努力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为其他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对这些国家的人民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五、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中顺利实现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 1.1.1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案 (新版)粤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 1.1.1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教案(新版)粤教版 1.1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第一课时: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表现。 2.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九年级学生对于国家的基本情况,是有所感受的,但这种感觉模糊、零碎、表面化、不系统,甚至是无意识的,老师要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分析,让学生清楚而全面地了解自己国家的基本情况,懂得立足国情建设的重要性。 2.学生的需要:中学生生活在社会中,了解国情是树立公民意识的要求,而且学生要了解和学习后面内容,也必须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同时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自觉关心社会的责任感。 三、综合设计思路 (一)导入 欣赏歌曲《走进新时代》,思考下面问题: 1.反映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的是哪件历史事件? 2.反映中国人民富起来的是哪件历史事件? (二)自学探究 1.反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是哪个历史条件? 2.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个表现是什么?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5.如何认识基本国情的作用? (三)新闻播报,引出国情 来自新闻会客厅的报道:“xx年是中国人值得高兴庆贺的一年。从航空母舰“辽宁舰”的入列、国产歼-15舰载机着舰复飞到武直-10入役、歼31第五代隐形战斗机亮相,从“蛟

龙”号深潜器7000米级海试成功、到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完成以及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宇宙飞船首次载人交会对接成功等等,这一切带给国人目不暇接的惊喜。它们,让中国人在情感跌宕中畅想中国梦,圆了中国梦!” 坐在电视机前的小王听到这样激动人心的报道非常兴奋,不禁惊叹:“太棒了,我国就要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了。” “小王认为我国就要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说法对吗?你认为当前我国正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你了解我国的国情吗? (设计目的:通过情境创设,引出课题。) (四)你说我说,透视国情 一个人要发展,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一个国家的发展同样如此,首先得认识自己国家的基本情况。到底我国的基本国情怎样呢? 1.出示反映不同主题的典型国情图片(探究园P2~3),请学生为这些图片配上解说词; 2.说明我国国情的这些特点对我国发展的影响。(指出我国发展存在有利和不利条件) 设计目的: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总体感知国情。 (五)国情透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个表现: 材料:中美农业机械化比较;我国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的图片;各国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 引导学生分析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表现,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必须坚持而不能超越。纠正小王认为我国就要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认识上的错误。 2.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这种不发达阶段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 3.综合上述,国情的表现说明我国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还不成熟、不发达,由此可见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那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阶段?要求学生结合历史,以时间为线索,用年代尺形式,画一简图,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处的历史时期,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一)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决定因素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决定因素: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同时,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2.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构成 地位: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公有制经济包括: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①国有经济 含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 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重要任务。 作用: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确保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性作用。 ②集体经济 含义: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地位: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 5.非公有制经济 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用: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增加财政收入,活跃市场,促进国民经济和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国家对其政策: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答案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首次使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科学概念是在()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联合政府》 D、《论人民民主专政》 2、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国家内部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B、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新民主主义经济中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A、国营经济 B、个体经济 C、合作社会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4、新中国建立初期,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来源是() A、解放区的公营经济 B、没收的官僚资本 C、征收、代管的外国资本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5、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优越的政治条件是() A、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建立 C、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D、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成为多种经济成份中的领导力量 6、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7、新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是指() A、1952-1956年 B、1949-1954年 C、1953-1957年 D、1950-1955年 8、从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心环节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优先发展农业 D、恢复国民经济 8、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 A、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B、积极领导,稳步发展 C、先合作化,后机械化 D、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8、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是() A、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B、积极领导,稳步发展 C、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国家援助 D、先合作化,后机械化 11、毛泽东提出的关于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 A、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B、积极领导,稳步发展 C、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国家援助 D、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12、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的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 A、计划订货 B、统购包销 C、委托加工 D、公私全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教学案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教学案例 案例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深刻教训 前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推进了工业化,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是,斯大林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看得极其短暂。1936年斯大林就宣布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就认为苏联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并逐渐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阶段。赫鲁晓夫当政后,在1961年宣布苏联20年内将建成共产主义社会。此后,勃烈日涅夫批评了赫鲁晓夫在社会主义建设上的主观主义和唯意志论,提出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理论。苏联宪法还把这一理论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勃烈日涅夫去世之后,其继任者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等又提出“发达社会主义入口”的主张,但始终没有对自身基本国情作出有科学根据的清醒分析。到戈尔巴乔夫,前苏联则完全放弃了社会主义理论,并最终导致苏联解体。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当时也有着与苏联相同或相似的提法,基本认为处在“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教师提问:前苏联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认识出现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总结:脱离实际、急于过渡的思想是导致前苏联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认识出现失误的主要原因。苏联东欧过去对社会主义所处的阶段估计显然过高,使得他们在实践上提出许多并不可行的目标,造成在内政外交战略上的一系列重大失误,不仅严重得阻碍了本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也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消极影响。在苏东发生剧变之后,其中教训尤为深刻。我国社会发展水平在总体上还远低于原苏联东欧国家,我国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需要更加清醒和谨慎。 案例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物质基础 新中国成立时,我们所继承的历史遗产是生产力很不发达,经济文化十分落后。1949年,我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人均0.29公斤,美国人均钢产量为538.5公斤;1938年日本的钢产量已达到700万吨,美国为2880万吨。即使在钢产量的最高年份1943年,也只有92.3万吨。在5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的老祖宗,从清朝末期算起,包括张之洞和蒋委员长交给我们的遗产,钢只有90万吨,机床只有8万台。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现代工业只占国民经济的10%左右,而农业和手工业占90%。绝大部分是落后的农业和手工业,现代商品生产和交通运输微乎其微,生产社会化程度很低,科学技术几乎是一张白纸,文化教育事业十分落后,人口中文盲占绝大多数。正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我们一建国就开始了经济恢复和大规模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了156项重点工程,使社会经济的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演变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演变 石庆华经济1103 摘要:自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经济体制却发生着重大转变,由传统自然经济进入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分配制度也随着发生变化,这一切的改变都是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进行的,本文主要是探讨中国经济体制转变下分配制度的演变。 关键词:经济体制的改变分配制度的演变 正文: 一、1949年以前经济体制转变下的分配制度变化 从清政府沦陷之后,中国陷入中国由传统的封建自然经济进入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混乱状态,国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食不果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形态的主要特征是:生产力多层次结构与发展水平的落后性,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充分性,所有制结构的复杂性对发达国家及其控制的世界市场的依附性,发展的不平衡性;历史地位的过渡性。经济体制则由传统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和皇族所有制,向多种所有制转变,不再是天下之大莫非王土。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包括八种所有制:氏族主所有制、奴婢主所有制、领主所有制、地主所有制、资本家(雇主)所有制、国家所有制和在华外国资本所有制。这些体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一人独大,控制所拥有的一切资源的分配,所有的劳动者只能听其指挥做事。其劳动成果全部归所有者,再由其固定分配。在这种比较混乱的经济体制下,并没有形成一定的收入分配理论和收入分配制度。 二、向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转变 这是发生在1949-1952年间的转变,1947-194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在全国内转入反攻,即将取得全国胜利时,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待着他们,即夺取政权后建立怎样的经济体制?1921-1948年28年间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和理论的发展,特别是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为解决这个问题准备了条件。并在1949年末完成了新中国经济体制的构思。新中国经济体制构思基本内容如下: (1)基本依据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抗日战争前夕,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得比重约10%,农业和手工业占90%,这就是中国在革命时期和在革命胜利后相当长时期内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忽视这个出发点,就要犯左倾或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1949年中国已经有了相当比重的现代工业。它主要集中在国民政府手中。接管这些财产归人民政府所有,变成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这样,政府就掌握另外国家经济命脉,可以使国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领导成分,并决定经济前进的方向。忽视这一点,否认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就会犯右倾错误。在国民经济中占90%的农业和手工业是个体化小生产。这是中国经济落后性的表现。要改变这种落后面貌,并适应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则需要把个体经济组织成合作社经济。也正基于这种落后性,还要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允许私人资本主义存在和在一定范围内的发展。 (2)经济形态 新中国的经济将由国营经济、劳动者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等五种经济成分构成。其中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掌握着国民经济命脉。它的先

毛概整理笔记(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提出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在初步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后,毛泽东在1959年阅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专门探讨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第一次明确地划分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他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论断的逐步形成和发展在邓小平主持制定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尽管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但是毫无疑问,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任何否认这个基本事实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这是在党的决议中第一次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的论断。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物质文明还不发达。”对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系统阐述,是党的十三大。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从我国情况来看,这个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即从本世纪中叶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的发展进程,对它的基本特征,党的十三大概括了五个方面,此后,经过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和经验总结,党的十五大又从九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3.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基石”。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_九年级政治教案完整篇.doc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_九年级政治教案 第三课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了解我国当前面临的严峻的人口形势,资源和环境形势;理解坚持两项基本国策一百年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内容和重大现实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或研究性学习,通过调查,收集、整理各种图文资料,了解我国现阶段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探究技能和分析归纳能力;通过办小报,办展览,实地参观调查等活动,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

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客观辨证地看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和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直面现实,冷静分析,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学习的自觉性。通过本课学习及活动课教学,加强学生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拼搏的决心和信心,培养学生为祖国,为家乡做奉献的崇高情感。 教学方法: 1、 主与次的关系——要主次分明 2、 事与理的关系——要用事实来验证理论 3、 虚与实的关系——要避虚就实,虚实结合 4、 新与旧的关系——要更新观念 教学时数:8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三个有利于。 教学难点:理解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教学方法:导学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也就是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基本的国情出发。那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现阶段我国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状况是怎样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么?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这些都是本课要学习的问题。通过本课学习就会使我们清醒认识到: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我国的分配制度 练习题教学内容

我国的分配制度 一、单选题 1.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方式,决定了剩余价值由资本家占有的资本主义分配方式;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企业实行有利于劳动者的按劳分配制度。这表明() A.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B. 按劳分配是最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 C. 分配制度取决于财富增加状况 D. 不同国家实行不同的分配制度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收入分配方式经历了从单一的按劳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其它分配方式为辅,再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演变过程。这一演变过程() ①同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相适应 ②同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逐步削弱相协调 ③由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 ④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所决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3.小李是某国有大型制造业的技术工程师,2016年所得年薪20万,年终奖金10万。小李业余时间通过发明创造授权单位使用获得技术专利50万。同时小李平时注重投资理财,一年下来购买股票获利3万,银行利息获利5500元。2016年小李按劳分配的收入、劳动收入分别是() A. 200000元 835500元 B. 200000元 300000元 C. 300000元 800000元 D. 300000元 535500元 4.在我国现阶段,下列收入中不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是() A. 科技工作者提供新技术而获得的收入 B. 公民在股票交易中的收入 C. 企业承包经营者的年薪 D. 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和津贴 5.对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理解正确的是 ( ) ①这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②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③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 ④它不是我国现有分配方式的全部,但在其中居主体地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6.国家发改委印发的《2017年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工作安排》提出要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上述政策的实施() ①是分配中注重社会公平的重要表现 ②有利于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③能够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力与活力 ④表明了按劳分配在分配方式中占主体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7.“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这一原则的提出() ①是对以往分配制度改革认识的深化 ②承认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都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 ③是对按劳分配原则的进一步完善 ④目的是“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②④ 8.“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当得到保护。”下列各项中属于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一、基本概念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义社会的建立,加标志着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2、中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 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实现统一。 3、新中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建立起来。 1949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 4、“三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党政干部情况,1951年底到1952年春, 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处决了犯有严重贪污罪行的中共天津地委前任书记刘青山、时任书记张子善,处理了一批党政干部。 5、“五反”运动:针对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1952年1月起历时半年, 中共中央决定在工商业者中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6、“一边倒”外交方针: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新中国的情况下,在外交方 针上紧密联系苏联。 7、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1952年10月,在北京召开 亚洲太平洋地区会议。 8、工业化的两条道路:欧美及日本所走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苏联走过的社 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9、“一体两翼”和“一化三改”:对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 容的形象表述,“一体”“一化”:指发展社会主义工业;“一体两翼”和“一化三改”:指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种过渡性组织形式: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 性质。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将土地及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统一经营、集体劳动)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11、手工业合作化的组织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 业生产合作社。 12、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企业在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变的情况下, 在企业外部与国营经济建立联系。其形式有:在工业中有收购、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商业中有经销、代销、代购代销、公私联营等。新中国成立初期,着重发展的是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等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高中政治教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高中政治教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高中政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识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含义,我国农村的经营体制,我国现阶段几种主要的非公有制形式;明确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以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初步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如,我国现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都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的。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小组调查、问卷调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研究性学习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调研的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应当使学生树立起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道路的坚定信念。特别是通过对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现共同富裕,以及社会主义国家有能力对市场经济实行强有力宏观调控等必然性的分析,使学生从理论的高度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由于人口多,人均自然资源贫乏。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资源的有限性有更明确的认识,树立合理利用资源、不浪费资源的意识,自觉地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建议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的教材分析 本节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 l.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本节的基本观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本节的重点、难点正确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如何正确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l公有制为主体的含义 (1)否定了过去在所有制关系上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纯而又纯”的单一公有制的 (2)表明中国不能实行私有化,而要坚持公有制的经济基础。2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1)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