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系统分析报告

关于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系统分析报告

为银行部门建立有效的信用评级体系利用部门评

级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是当前银行风险控制的发展

趋势。本文总结了建立部门评级体系的原则和方

法,结合我国实际,分析了我国银行业建立部门评

级体系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部门信用评级评级原则评级方法

1 简介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金融市场的扩大,金融业发生了一些革命性的变化。各国金融监管部门打着金融自由化的旗号,放宽管制,允许混业经营,形成竞争局面。金融交易的快速扩张、新型金融工具的不断涌现、衍生品的广泛使用以及金融产品市场价格(尤其是利率和汇率)波动加剧,使得金融市场越来越复杂,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其中最显着的就是信用风险在金融风险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根据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信用风险已成为银行倒闭的主要原因。因此,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信用风险的控制和管理,许多国际大型银行都在自行研发新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

银行部门评级系统是信用风险管理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

泛的技术。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资本协议的最新草案,其中最重要的是允许银行以部门评级作为确定资本权重的依据,并给出了统一的资本计算公式。此举无疑将极大地激励银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新协议生效,建立银行部门评级体系是大势所趋。但是,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科学的银行业信用评价体系,也没有形成以部门信用评级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在国际竞争中无疑处于劣势。因此,建立有效的银行部门评级体系,是我国银行风险管理应重点关注的基础性工作。

信用风险是因客户违约或客户信用评级下降而可能造成损失的风险,由违约风险、头寸风险和清算风险三部分组成。

银行根据信用的存在开展业务。银行在发放贷款时,与客户约定到期偿还本息,但如果客户不履行约定,就会给银行造成损失,这就是违约风险。违约风险一般用违约概率PD ( probability of default )来衡量。头寸风险是指暴露于信用风险的头寸规模的不确定性。在未来收支比较确定的情况下,头寸风险较小,如分期按揭贷款。信用证及衍生产品等未来头寸的不确定性很大,头寸风险较高。头寸风险通常通过违约风险敞口 (EAD) 来衡量。当客户违约时,银行可能会向客户或第三方追偿,这主要取决于抵押、担保等条件。如果回收率不足以覆盖银行的风险敞口,则会造成特定的违约损失 LGD( loss given default )。信用风险是上

述三种风险的组合,信用风险损失的金额也可以通过上述三个方面来衡量。

银行部门信用评级的目的是定量评价客户的信用风险水平。它采用一定的方法综合评价借款人按期偿还本息的能力和意愿,并用简单的评级符号来表示信用风险的相对大小。应对信用风险的难点在于难以准确量化。信用评级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量化了信用风险,为进一步量化奠定了基础,为银行向客户授信和对信用资产定价提供依据,明确资产状况。如果信用评级准确,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信用分析和资产管理,使银行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为可能的风险损失提供充足但不浪费的资金,提高银行经营效率. ,增加利润,并在发生亏损时保持高度的财务灵活性。这对银行有重大影响。

本文总结了银行业信用风险评级的原则和方法。同时,结合我国实际,分析了我国银行业建立部级评级体系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银行部信用评级原则

有效的银行信用评级体系应客观、科学、全面地反映客户的信用状况。信用等级的确定应当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信用评级体系应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1、评级对象(分级):信用评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对债务人(O bligor )的评价及其对应的信用工具(facility)。一个合理有效的银行部门信用评级体系应该同时对这两个方面进行评级,即信用评级可以分为两个等级。②审查抵押、担保、优先等级、保护程度等信贷工具的具体特征。第一层可以确定债务人的违约概率PD,第二层可以确定发生损失时的一些参数,例如清算率,这取决于债务人的评级。债务人可以有不同的债务,这些债务的水平可能不同。

2.评级目的:通常,不同的评级目的会导致不同的评级结果。例如,在评级时,有两个考虑:(1)考虑当前情况;(2)在整个信贷存续期内考虑全局。这取决于不同的评级目的。

当评级主要为是否贷款或投资提供决策支持时,需要从整个信用存续期考虑其信用状况,评级基于信用存续期的最坏情况。除非长期发生重大变化,否则信用评级在持有期间不会发生变化。

当评级主要针对资金配置和贷后管理时,考虑当前情况的方法更为合适。信用分析的间隔通常为一年,根据债务人的现状和一年内的变化进行信用评级,对贷款后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是有效的。常见的信用风险计量模型往往将此评级结果作为模型的参数输入。虽然不同银行对信用评级的考量不同,但信用评级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应该是能够反映债务人的

财务状况、企业的经营业绩以及抵御突发不利因素影响的能力。

3、信用评级的科学设置:信用评级的结果是得到一个字母或数字符号。我们根据这些符号对信用风险进行定量分析。一个有效的银行信用评级体系对信用评级的设定有两个要求。一方面,这些符号可以根据不同的风险特征,合理区分债务人和信用工具。在充分区分信用风险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评级符号的数量。评级细分有利于更准确地分析信用风险。相应的运营成本也会更大。不同的银行面对不同的客户,开展不同的业务,评级符号的数量也不同,但设置时要结合实际情况,一般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

另一方面,应从评级符号中获得更多信息。评级结果只是一个符号,只是排列顺序的不同。每个评级类别都必须与基于数据统计分析的违约概率等风险特征相关联。与信用评级相关的统计分析主要有两个方面。

①违约率:这包括债务人对每个信用评级的违约概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不同信用水平之间的主要区别之一是债务人违约的可能性。一般来说,信用评级最低的债务人违约概率最高。

②信用转移矩阵:信用转移矩阵反映了各个信用等级的信用变化。债务人的信用等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各种

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由于信用评级通常是离散的,债务人信用评级的变化对银行来说是重要的信息。在很多信用风险计量方法中,信用转移矩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输入参数,比如摩根大通银行的Credit Metrics 。,统计历史上各个信用等级的变化,利用过去各个等级变化的信息,估计未来各个等级转移到其他等级的概率。

值得注意的是,信用转移矩阵的统计最好针对不同年龄的信用工具(从信用开始到分析期的时间)分别计算。即使新发行的信用工具和长期信用工具处于同一水平,它们的转移概率也往往不同,分开统计有利于更好地计量信用风险。

4、评级考虑的因素:影响债务偿还的因素很多,信用评级应综合考虑相关因素。以下是应考虑的一些基本因素。不同银行具体的分析方法和视角会有所不同,但评级结果应该能够更好地反映这些方面的情况。

(1)财务状况:这是衡量企业信用状况的最重要因素。如果企业遇到信用困难,通常会表现在其财务状况上,因此在进行信用评级时应综合考虑财务状况。企业的财务指标很多,通常是分类考虑的。例如,可以考虑以下四个方面:①盈利能力指标,如销售利润率、资产收益率;②流动性比率,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③经营效率比,如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④负债率(财务杠杆率),如资产负债

率、长期负债率。

银行在分析债务人财务报表时,还应注意财务数据是否真实可信。因为存在统计错误或债务人虚报的可能性。一般来说,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表比一般财务报表可信得多。

(2) 行业:行业分析在定性评级中更为重要。不同行业的发展前景、生产经营周期、竞争条件、市场结构以及受相同风险因素影响的程度不同。处于下降行业且不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债务人与处于上升行业且不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债务人是不同的。即使其他方面相似,与行业中更具竞争力的债务人相比,风险状况也大不相同。债务人的财务指标需要根据相应的行业标准进行调整,使不同行业的信用等级具有可比性。

(三)企业的管理水平,包括企业管理层的学历、背景和管理风格。

(四)特殊事件的影响,如相关法律、国家政策发生变化、企业发生突发性重大变化等。

(五)其他因素。

5、评级的审查和调整:信用评级可能会因主观因素、客观数据等错误而失真,也可能随着各种条件的变化而频繁变化。因此,有必要定期和不定期地检查评级结果,并不时调

整评级结果。一般每年至少对评级进行一次评审,评审次数应与被评级对象的风险等级相关。定期对涉案债务人进行监督,对低风险贷款可适当减少审计次数。银行在审核时可以使用被评级对象的外部评级和信用信息,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评级的客观性和灵活性。

值得注意的是,债务人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经常发生变化。评级调整前应仔细分析。债务人的信用评级不应因财政年度变化、销售淡旺季等原因发生变化。基本面的变化以及金融和产销的重大结构性变化仅反映在评级结果的变化上。

3 信用评级方法

在银行部门的信用评级体系中,科学合理的评级方法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获得评级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评级结果的有效性。信用评级的目的是使每一个信用评级都能有效地识别和反映信用风险,这是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知道了一个客户的信用等级,就可以知道违约的可能性和违约后的损失程度。

信用评级的方法是如何从各种信息中确定信用评级。银行用于评估债务人信用状况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财务报表等可量化的管理信息;二是上市公司可以利用其公开发行的股票和债券市场价格信息;第三,客户经理(信

贷员)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公司的深入了解,对公司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由于前两类信息可以量化,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统计和经济理论分析,可以建立以下两类模型,作为企业信用评级的标准。

(1)基于财务指标的模型

财务指标代表了企业过去的经营信息,是传统企业信用分析的基础。 1968年,奥特曼率先使用多元统计判别分析( Discriminant Analysis )建立财务比率与企业违约率的关系-Z-score模型[1] 。此后,学术界和工业界建立了许多基于Altman 工作的统计模型,例如 Altman自己针对Z-score修改的Zeta模型、 Moody的RiskCalc 、 S&P 的基于神经网络分析的 RiskModel 等等。 .虽然有很多基于财务指标的模型,但其基本思想是首先选择对违约率最能解释的财务比率,然后通过统计分析建立这些指标与违约率的关系。我们认为,建立基于财务指标的模型必须经过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筛选指标。根据穆迪的实证研究[ 3 ] ,对于基于财务指标的违约率模型,指标的选择比模型的形式更为重要。其实奥特曼Z-score模型的核心就是找到一组金融变量。,使得组间(破产企业和非破产企业)的方差最大,组间的方差最小(Fisher多元统计中的判别规则)。穆迪提

供以下直观的选择规则。首先,将民营企业的财务指标分为盈利能力、财务杠杆率、经营效率等8大类,并在每一类中选出最能说明违约的财务指标。对于如何选择这些财务指标,穆迪给出了两个主要的指导原则:(1)条件单调性。单调性是指对违约率具有良好解释力的财务指标应该是在其波动范围内,以及相应的违约率保持单调、或单调增加、或单调减少的指标。条件性是指单调关系与违约率的独立性,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2) 陡度。陡峭意味着财务指标与相应违约率之间的关系图越陡峭越好。如果违约率随着财务指标的变化而快速变化,则该财务指标的解释力更强。

第二步是建立财务比率和违约率模型。正如穆迪所指出的,“财务指标和企业违约概率就像汽车的速度和发生车祸的概率之间的关系,它们是非线性的,并且密切相关。”该模型的任务是近似和表征这种非线性。常用的模型形式有Altaman的多元判别分析模型(Multivariate Discriminant Analysis)、Logit模型、 Probit模型等。上述经典统计模型是在多元正态假设下建立的,财务比率通常不服从多元正态假设。许多文献尝试使用其他统计方法来建立模型。例如,穆迪的RiskCalc尝试引用非参数统计方法,而S&P的RiskModel使用神经网络方法。

第三步是实证检验。因为建立模型的目的是预测债务人的

违约率,而基于统计分析的数据驱动模型容易出现过拟合。因此,应对模型进行样本外测试和参数调整,以确保其可预测性。

(2)基于市场信息的模型

基于市场信息模型的优点是市场价格具有前瞻性,市场信息可以随时间调整,从而更快速地反映债务人信用状况的变化,并得到经济解释和支持。理论上,历史数据不如基于财务比例的统计模型强。

基于市场信息的违约率模型的理论基础是默顿资产价值模型。该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将公司股票视为对公司资产所有权的一种选择权,执行日为债务到期日。当资产价值大于债务价值时,期权被行使,企业继续拥有,否则允许债务人拥有企业。

KMV 是基于市场信息的最广泛使用的模型。基本思想是假设企业的资本结构仅由股票、短期债务(视为现金)、长期债务(视为永久高级可转换债券)、E V 企业资产的价格、波动

率和实际价值组成波动率E σ与比率A σ之间可以得到一个带

有解析表达式的函数A V [ 4 ] :

E V = )(r c k V f A A 、、、、σ; E σ= )(r c k V g A A 、、、、σ(1)

其中k 是公司的财务杠杆率c ,公司长期债券(息票)支

付的利息, r 是无风险利率,因为E V ,E σ可以从公司股票的

市场信息中得到,公司资产的实际价值和波动可通过上述公式得出。率A V , A σ. KMV 使用以下DD ( Distance to default )

点来衡量一个企业的违约概率,

=DD A DPT V E σ)

)((1-(2)

其中)(1V E 是对企业资产在一年后的实际价值的预期,即企业DPT 的短期债务加上长期债务的一半。然后, KMV 根据其数据库中违约公司的历史数据将DD 点映射到违约率。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对 30 家大型银行的调查[5 ],目前各大银行的信用评级方法都是综合利用这三类信息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简单地使用第一版建立的量化分析模型。两类信息,并且只使用前两类信息建立的量化分析模型。专家的主观判断对于银行来说是很少见的。在具体使用上,对于大型企业银行,高级信贷员的主观考察,辅以数学模型结果;对于中小企业,银行利用数学模型的输出结果给出一个初始评级,信贷员在此基础上再做一些调整(大部分银行只允许信贷员上调或下调最高在他们的初始评级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档次)。

此外,银行在测试和校准评级结果时,通常使用量化模型将其违约率与公认的外部评级进行比较。

4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评级现状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实行统一信用体系的要求[6] ,从1999年开始,商业银行开始建立自己的信用评级体系[7] 。的不足。银行部门的评级基础工作并不完善,评级结果仅用于贷款授信的初步申请。大部分贷款风险管理还停留在“一过二留”,并没有真正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部门信用等级。系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的信用风险管理。目前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是:

(一)授信企业财务数据不准确、不充分。银行往往无法从企业的财务报表中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部分企业在申请贷款时,财务报表存在虚假或遗漏。银行在这方面不是很严格,导致近年来企业在评级时缺乏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财务数据不足的另一个表现是一些指标没有纳入评级分析。目前,银行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中还存在一些未考虑的指标。例如,现金流是直接影响企业真实偿付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我国大部分企业缺乏现金流量表信息,导致评级中缺少现金流量。分析。因此,银行对企业评级所考虑的因素仍然缺乏。

(2)信用评级的方法比较简单。银行信用评级的主要方法是“评分法”,即选取一些相关的财务指标,按照预先确定的评分表进行评分和总结。这种方法有很多缺点。一是指标

的选取和各指标的重要程度基本上是由主观经验决定的,没有经过大量实际数据统计分析的检验。其次,固定权重法缺乏对大量不同类型企业的特征分析,没有关注行业差异。由于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面临的风险不同,同一风险因素对不同企业的影响可能不同,评级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否则不同类型企业信用评级结果的可比性。企业可能会有疑问。此外,由于影响评级对象信用状况的各种因素是相互关联的,需要进行相关性等统计分析,对单个指标的分数进行简单求和可能会导致重复评分。

(3)评级数据基础数据库有待丰富,评级结果本身需验证。近两年,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企业经营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信用评级一般每年进行一次,如有重大变化应随时调整。但目前,大部分银行的信用评级工作并不是每年都进行,很多公司维持原评级三四年。在一个有效的银行部门评级体系中,信用评级结果的验证非常重要。每家银行都需要积累自己的客户数据库(包括一些已经结清和结清的债务),并需要根据这些实际数据做出不同的评估。对信用等级的违约率、损失程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目前还不够。

(4)评级结果简单应用于信用领域,没有结合信用评级进行深入的贷款风险分析和损失准备量化估计。此外,在银行风险管理的其他方面,并未强调使用信用评级结果进行分

析和决策,如信贷员和分支机构的绩效评估、各类信贷产品的资金配置、收入水平的预测。微信评级基本不用。作为基础。

5 政策建议

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经济形势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沿是如何加快我国传统银行业国际化进程,与国际接轨。改革进程将大大加快。在这种情况下,新巴塞尔协议的提出,不仅是对中国银行业的严峻挑战,也是更新银行业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的契机。从目前来看,首先要加强对发达国家国际银行评级的研究方法。发达国家在长期信用风险管理以及企业和债务评级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许多更加科学的方法。这些经验和方法对刚刚起步的中国信用风险管理非常有益。二是从建立有效的银行业部门评级体系的要求出发,重视并做好一些基础性工作。基础数据库的完善是银行部门有效信用评级体系的基础。不同银行的贷款特点和所面对的客户群体差异很大。为选择或制定合适的评级方法,需要做好提高企业财务透明度、完善基础数据库等一系列实际工作。第三,对于部门评级体系,需要持续进行后评价,以检验其是否能够很好地反映银行客户的信用状况。良好的事后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实际实施是完善部门评价

体系的关键。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实施信用评级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少数银行已经积累了两到三年的数据,而大部分银行才刚刚起步。无论如何,这些工作为我国建立科学的部级评级体系奠定了基础。现在迫切需要的是增强后评价意识,通过后评价发现问题。第四,部评级制度是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一种手段。在部门评级理念下,建立新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将部门信用评级落实到银行的信贷政策、资产定价、贷后管理、绩效考核等业务中,最大限度地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部门信用评级的潜力。评级系统的作用,并激励该部的评级系统的改进。商业银行要以建立部级评级制度为契机,推进信用文化建设。

6综上所述

我国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步伐缓慢,是我国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改革的瓶颈。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临近,外资金融机构将逐步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商业银行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改革我国商业银行制度,使其逐步向国际现代商业银行标准靠拢,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其核心任务之一是建立有效的信用评级体系和基于国际最新风险管理理念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我国银行业刚刚开始建立部门评级体系,

面临很多问题和困难。学习了解西方建立信用评级体系的理论和原则,分析比较国际上各种信用评级方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实践,是建立信用评级体系的有效途径为我国的银行部门。

中国建设银行信用评级报告

中国建设银行信用评级报告 2010年11月

中国建设银行信用评级报告 银行简介及第三方支持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中国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商业银行产品与服务。主要经营领域包括公司银行业务、个人银行业务和资金业务,多种产品和服务(如基本建设贷款、住房按揭贷款和银行卡业务等)在中国银行业居于市场领先地位。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54年,当时是财政部下属的一家国有独资银行,负责管理和分配根据国家经济计划拨给建设项目和基础建设相关项目的政府资金。1979年,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成为一家国务院直属的金融机构,并逐渐承担了更多商业银行的职能。随着国家开发银行在1994年成立,承接了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的政策性贷款职能,中国人民建设银行逐渐成为一家综合性的商业银行。1996年,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2004年9月17日成立为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2005年10月27日中国建设银行H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939),2007年9月25本行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601939)。 中国建设银行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为我国五大银行之一经过5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综合竞争实力雄厚的国有商业银行,建设银行作为规模居国内第二大、盈利能力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首的金融巨头,在中国银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国家的重要性及可能获得的支付是显而易见的。2004年8月中国政府以注资和出售不良贷款方式对中国建设银行给予支持,尽管建设银行在改革上依然面对重大挑战,但政府最近的援助有利于强化它的实力以应付挑战。而且政府以社会公共管理者身份健全商业银行的融资体系,中央政府的支持保证了建行的清偿能力,从而确保了其安全性。

央行内部企业评级工作报告

央行内部企业评级工作报告 近年来,随着金融机构的结构与业务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央行对金融机构的监督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大多数金融机构而言,企业评级是央行所进行的重要监督活动之一,这是一项旨在评估金融机构覆盖范围内企业偿付能力水平的活动。央行为了更好地进行企业评级工作,也不断加强和完善其评级体系,确保其有效性。 一、企业评级的定义 企业评级是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的一项工作。企业评级的目的是根据评级机构对企业经营能力、资产质量和偿债能力的分析,给出该企业信用状况的客观、科学、可靠的等级。企业评级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了解企业客户的信用能力,从而有效地判断贷款和投资风险,对金融机构管理自身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二、央行企业评级工作的历史 2003年,央行首次发布《银行业重大事项监控体系》,要求商业银行主要客户的评级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同时发布《银行业企业信用评级办法》,规定了企业信用评级的实施程序和标准。随着金融业不断发展和深化,央行也不断改变和完善企业评级体系,增强对金融机构评级工作的监督。 三、央行企业评级的主要内容 1、信息收集 评级工作的第一步是收集企业信息,包括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状况、管理状况、经营环境、偿债能力等。该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对企业评级的准确度具有重要作用。 2、评级模型研究 根据收集的企业信息,建立合适的评级模型以评估企业的航行能力。央行在建立评级模型时,还要考虑金融机构的实际情况,考虑金融机构资金管理能力,考虑金融机构监管要求等因素。 3、评级系统维护 央行必须对企业评级系统进行维护,定期对评级体系进行审计、监测和更新,及时发现问题,做出及时补救。 四、央行企业评级工作的作用 央行企业评级工作不仅有助于市场监管,还有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和诚信水平,对于金融机构的风险防控也有重要意义。 1、促进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通过企业评级,可以更精准地判断金融机构客户的信用能力,有助于金融机构更好地管理自己的风险,从而为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搭建良好的基础。 2、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在企业评级工作中,央行的评定会涉及到企业的各项信息,企业会被迫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使企业更有效地组织内部管理,减少风险,提高企业安全性。 3、提高企业诚信水平 央行企业评级工作还能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识别企业客户的信 用能力,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诚信水平,降低企业客户欺诈和违约的风

关于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系统分析报告

为银行部门建立有效的信用评级体系利用部门评 级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是当前银行风险控制的发展 趋势。本文总结了建立部门评级体系的原则和方 法,结合我国实际,分析了我国银行业建立部门评 级体系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部门信用评级评级原则评级方法 1 简介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金融市场的扩大,金融业发生了一些革命性的变化。各国金融监管部门打着金融自由化的旗号,放宽管制,允许混业经营,形成竞争局面。金融交易的快速扩张、新型金融工具的不断涌现、衍生品的广泛使用以及金融产品市场价格(尤其是利率和汇率)波动加剧,使得金融市场越来越复杂,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其中最显着的就是信用风险在金融风险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根据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信用风险已成为银行倒闭的主要原因。因此,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信用风险的控制和管理,许多国际大型银行都在自行研发新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 银行部门评级系统是信用风险管理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

泛的技术。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资本协议的最新草案,其中最重要的是允许银行以部门评级作为确定资本权重的依据,并给出了统一的资本计算公式。此举无疑将极大地激励银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新协议生效,建立银行部门评级体系是大势所趋。但是,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科学的银行业信用评价体系,也没有形成以部门信用评级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在国际竞争中无疑处于劣势。因此,建立有效的银行部门评级体系,是我国银行风险管理应重点关注的基础性工作。 信用风险是因客户违约或客户信用评级下降而可能造成损失的风险,由违约风险、头寸风险和清算风险三部分组成。 银行根据信用的存在开展业务。银行在发放贷款时,与客户约定到期偿还本息,但如果客户不履行约定,就会给银行造成损失,这就是违约风险。违约风险一般用违约概率PD ( probability of default )来衡量。头寸风险是指暴露于信用风险的头寸规模的不确定性。在未来收支比较确定的情况下,头寸风险较小,如分期按揭贷款。信用证及衍生产品等未来头寸的不确定性很大,头寸风险较高。头寸风险通常通过违约风险敞口 (EAD) 来衡量。当客户违约时,银行可能会向客户或第三方追偿,这主要取决于抵押、担保等条件。如果回收率不足以覆盖银行的风险敞口,则会造成特定的违约损失 LGD( loss given default )。信用风险是上

银行信用评级报告意见书

银行信用评级报告意见书 尊敬的评级委员会: 我代表评级机构撰写此份银行信用评级报告意见书,评级对象为某银行。本报告基于对该银行的广泛调研和分析,以下是对该银行信用评级的意见和建议。 一、评级概述 根据我们对该银行的财务状况、经营能力、风险管理、流动性和市场前景等方面的评估,我们将该银行的信用评级确定为AA。该等级反映了该银行相对较好的信用质量和较低的信用 风险。 二、评级理由 1. 财务状况良好:该银行在过去几年保持了稳定的盈利能力和健康的资本充足率。其资产质量良好,拥有较低的不良贷款率和充足的拨备覆盖率。负债结构也较为稳定,资金来源多元化,且长期融资成本相对较低。 2. 业务经营能力强:该银行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和多元化的业务模式,在零售银行、公司金融和国际业务等方面均表现出色。其网络覆盖范围广泛,利润来源稳定且增长势头良好。 3. 风险管理水平高:该银行严格实施风险管理制度,拥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监控体系。管理层注重风险分析和评估,能

够及时应对风险事件,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措施。 4. 流动性优秀:该银行具备良好的流动性管理能力,能够满足正常业务和应对紧急情况的资金需求。资金来源多元化,且拥有合理的变现能力。 5. 市场前景广阔:该银行所处的市场环境稳定且增长前景广阔。在国内经济增长的助推下,银行业务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三、评级风险提示 1. 宏观经济环境:全球和国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经济下行压力和政策变化可能对银行业务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2. 拨备压力:尽管目前该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较高,但在经济下行和不良贷款增加的情况下,拨备压力可能增加,对银行盈利能力带来一定的压力。 3. 银行间竞争:银行业竞争激烈,新型金融科技公司的涌入以及其他银行的创新可能对该银行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构成威胁。 四、评级展望 鉴于该银行的良好财务状况、强大的经营能力和优秀的风险管理水平,我们维持对该银行的信用评级展望为稳定。该银行在当前良好的市场前景下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盈利和资本实力,但仍需密切关注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竞争的变化。

央行评级分析报告

央行评级分析报告 1. 引言 央行评级分析报告是对央行进行评级和分析的一份专业报告。本报告旨在对央行的综合能力和业务水平进行客观评估,为相关利益方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2. 央行背景 央行(中央银行)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当局,主要负责货币发行、货币政策制定和金融稳定等方面的工作。央行在国家经济和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评级和分析对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评级标准 央行评级通常采用一系列评级标准来评估央行的综合能力和风险水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评级标准: 3.1 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是评估央行风险承受能力的重要指标。较高的资本充足率意味着央行在面对风险时有足够的储备。 3.2 盈利能力 央行的盈利能力反映其业务运营的效率和收益水平。盈利能力良好的央行通常能稳定运营并为国家提供可持续的金融支持。 3.3 风险管理能力 央行在面对各种风险时的应对能力是评估其综合能力的重要因素。风险管理能力较强的央行能够有效应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各类风险。 3.4 透明度和治理水平 央行的透明度和治理水平对其评级也有一定影响。透明度和治理水平较高的央行能够提高市场信心,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 4. 央行评级方法 央行评级通常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主要对央行的治理结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等进行综合评估;定量分析则通过对央行的财务数据、业绩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

评级机构通常会根据评级标准对央行各项能力进行打分,然后综合考虑各项指标的权重,得出最终的评级结果。 5. 央行评级的意义和影响 央行评级结果对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1 市场信心 央行评级结果能够反映市场对央行信心的程度。较高的评级结果将提高市场对央行的信任和认可,增强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5.2 融资成本 央行评级与央行的信用水平密切相关,较高的评级结果能够降低央行的融资成本,提高其发行债券和借款的可行性。 5.3 金融稳定 央行评级结果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较高的评级结果将有助于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减少金融风险。 6. 结论 央行评级分析报告是对央行综合能力和风险水平的评估,对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评级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央行的整体状况,为相关利益方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希望本报告能够为央行的评级和分析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信用评级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信用评级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不少于1000字 信用评级体系是经济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它不仅能够 反映一个企业或个人的信用水平,也能够对相关经济活动产生积极 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当前的实践中,信用评级体系也面临着一系 列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一、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的信用评级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主要由国家的 信用评级机构和企业自身的信用评估系统两部分组成。国家层面上,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国家信用信息中心等机构都在开展信 用评估工作,分别针对不同领域的企业实施信用评估。同时,也有 很多企业自行构建了自己的信用评估体系,这些体系虽然缺乏权威性,但对于企业自身的经营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问题分析 虽然信用评级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 以关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级标准不确定。评级标准不确定会导致信用评级结果的偏差,影响企业的融资能力和经济效益。 2.评级信息不透明。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评级机构或企业 有可能隐瞒或刻意掩盖某些信息,使得评级结果产生偏差。 3.评级机构多样化度不够。目前,我国的信用评级体系仍然集 中在国家层面和少量的专业机构,这种单一性会限制评级的深度和 广度。

4.信用评级体系的重要性并未得到广泛认识。由于缺乏宣传和 教育,一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并未重视信用评级,导致信用评级结 果的效力降低。 三、对策分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需要对信用评级体系进行深入的思考 和整改。具体对策如下: 1.制定评级标准并加强监管。建立评级标准体系,明确评级范 围和评级方式,同时加强评级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评级结果的公 正性和权威性。 2.加强信息公开和透明度。评级机构和企业应该加强信息公开,充分披露评级指标和评级结果,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公开程度。 3.多元化评级机构。鼓励多家评级机构进入市场,提高评级覆 盖面和精度,同时建立评级机构之间的合作机制,确保评级信息的 互通和互认。 4.加强宣传和教育。对企业和社会公众加大信用评级的宣传和 教育力度,提高信用评级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形成更加健康的信 用评级市场。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客户信用评级标准体系-中国工商银行为例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客户信用评级标准体系-中国工商银行为 例,不少于1000字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商业银行在金融行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在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建立信任关系也变得十分重要。本文将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客户信用评级标准体系。 一、评级标准定义 客户信用评级,是对银行客户征信记录进行评估,主要是评估客户信用状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客户信用评级是银行业务中所使用的一种风险管理工具,可以帮助银行识别潜在的信用风险,并确保银行在与客户交易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自身利益。 二、评级标准体系 中国工商银行(以下简称“工商银行”)的客户信用评级标准体系共分为四个等级: 1. AAA级客户:指企业资信状况非常良好,综合评价指标在99.5分以上,具有极高还款能力的客户。 2. AA级客户:指企业的综合评价指标在95分以上,具有较高还款能力的客户。 3. A级客户:指企业的综合评价指标在85分以上,具有较强还款能力的客户。 4. B级客户:指企业的综合评价指标在85分以下,存在还款风险的客户。

在这里,我们需要提到一下工商银行客户信用评级的评估指标 体系。具体包括了: 1. 经营状况:指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包括公司规模、行业地位、经营范围等因素。 2. 财务状况:指企业的财务情况,包括企业是否具有偿债能力、负债情况、收益情况等。 3. 行业风险:指企业所处行业的市场前景、自身产品竞争力、 政策支持情况等因素。 4. 信用记录:指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历史交往记录,包括企业与 银行的信用历史、贷款记录等。 5. 指标评分:指企业的各项评测指标的得分情况,这些指标通 常包括了上述三个方面的细节评价。 6. 综合评价:通过对企业各项指标的权重加权平均,最终得出 一个综合评价指数,用于确定客户信用等级。 以上六个方面,是工商银行对客户信用评级时候所需要考虑的 因素。 三、评级标准意义 客户信用评级分为AAA、AA、A、B级别,每个等级对应了不同 风险程度的客户。通过对客户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银行可以根据 不同等级的客户,采取不同的业务策略,从而降低信用风险和损失。例如,在与AAA级客户进行业务往来时,银行可以采用线上或者线 下的业务模式,或简化审批程序等;而在与B级客户进行业务往来时,银行应当强化审核和控制措施,为自身减少信用风险。同时, 客户信用评级对于客户本身也有积极作用。对于获得AAA、AA级评

关于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系统分析(doc 18页)

关于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系统分析(doc 18页)

建立有效的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系统 摘要利用内部评级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是当前银行 风险控制的发展趋势。本文综述了建立内部评级系 统的原则和方法,同时结合我国实际,分析在我国 银行界建立内部评级系统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 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内部信用评级评级原则评级方法 1 引言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国际金融市场的膨胀,金融行业发生了一些革命性的变化。在金融自由化的旗帜下,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纷纷放松管制允许混业经营,形成了万马奔腾的竞争局面。金融交易的急剧膨胀、新的金融工具的不断出现、以及衍生工具的大量使用、金融产品的市场价格(尤其是利率、汇率)波动的加剧,使得金融市场越来越复杂,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信用风险在金融风险中比重增大。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信用风险成为银行破产的主要原因。因此,商业银行

越来越重视信用风险的控制和管理,许多国际化大银行自行

EAD(exposure at default)衡量。当客户违约时,银行有可能从客户或第三方追回赔偿,这主要取决于抵押、担保等状况,如果清偿率(recovery rate)不足以弥补银行的风险暴露,就会造成特定违约损失LGD(loss given default)。信用风险是上述三种风险的综合,信用风险损失量也可由上述三方面衡量。 银行内部信用评级的目的是量化地评价客户的信用风险水平,它是运用一定的方法对借款人如期还本付息能力和意愿进行综合评价,并用简单的评级符号表示信用风险的相对大小。信用风险处理的难点在于难以精确地量化。信用评级事实上对信用风险作了一定的量化,并且为更进一步的量化奠定基础,为银行对客户授信和信贷资产定价提供依据,使资产状况变得明晰。如果信用评级是准确的,则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信用分析和资产管理,使得银行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为可能的风险损失提供足够的但又不浪费的资本金,提高银行运作效率、增加利润,并且在遭受损失时仍保持较高的财务灵活性。这对银行来说有重大意义。 本文对银行内部信用风险评级的原则、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同时结合我国实际,分析在我国银行界建立内部评级系统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中国15家银行信用评级报告公示

中国15家银行信用评级报告公示 摘要: 一、引言:介绍中国15 家银行信用评级报告公示的背景和意义 二、信用评级报告的内容:概述信用评级报告的主要内容和评级标准 三、评级结果:列举15 家银行的信用评级结果 四、评级分析:对评级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影响评级的因素 五、对银行业的影响:信用评级对银行业的发展及其对公众的影响 六、结论:总结全文,对信用评级的公示及其意义进行评价 正文: 近日,中国15 家银行的信用评级报告进行了公示,引起了广泛关注。信用评级是评估银行信用风险的重要手段,它对公众选择银行、监管部门监管以及银行自身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这15 家银行的信用评级报告进行分析,探讨评级结果及其影响。 信用评级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银行的基本情况、财务状况、经营状况、风险管理状况等。评级标准主要依据银行的资本实力、资产质量、盈利能力、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等因素进行评估。在此次评级中,15 家银行的信用评级结果分别为AAA、AA、A、BBB 等不同等级。 从评级结果来看,各家银行的信用状况存在一定差异。评级较高的银行在资本实力、资产质量、盈利能力等方面表现较好,而评级较低的银行在这些方面则相对较弱。值得关注的是,评级结果并非一成不变,银行需要在日常经营中不断改进和优化,以提高信用评级。

信用评级对银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于公众而言,评级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银行的信用状况,从而作出更明智的选择。对于监管部门而言,评级可以为其提供监管依据,帮助其更好地进行银行业监管。对于银行自身而言,评级可以帮助其了解自身优劣势,从而制定更有效的发展策略。 总之,中国15 家银行信用评级报告的公示对于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信用评级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信用评级市场分析报告 前言 信用评级是金融市场中的一项重要服务,它为债务发行人和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标 准化的评估框架,帮助投资者评估债券、债务和其他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本报告对全球信用评级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市场规模、主要参与者、行业发展趋势等方面内容,旨在为投资者和业内人士提供参考。 1. 市场规模 根据最新的数据和研究报告,信用评级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已经实现了快速增长。 根据XYZ机构的数据,全球信用评级市场规模从20XX年的XXX亿美元增长到20XX 年的XXX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X%。这一增长主要受到新兴市场的推动,亚洲和拉丁美洲地区的市场规模增长最为迅猛。 2. 主要参与者 信用评级市场是由几家主要的评级机构和其他参与者共同组成的。在全球范围内,主要的评级机构包括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等。这些机构根据一套共同的评级标准进行评估,将债务工具分为不同的信用等级。此外,投资银行、基金管理公司以及一些独立的评级机构也参与到信用评级市场中。然而,主要的评级机构在市场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其评级结果对市场参与者具有重要影响。

3. 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创新,信用评级市场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首先, 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因素在信用评级中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投资者越来越 关注企业的环境和社会责任,这也要求评级机构在评估信用风险时考虑到ESG因素。其次,技术的应用也改变了信用评级市场的格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为评级机构提供了更多的数据和工具,提高了评级的准确性和效率。最后,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投资者对其的关注也推动了信用评级市场的增长。新兴市场的债务工具需求不断增加,评级机构也积极扩大对这些市场的评级覆盖。 4. 挑战与机遇 信用评级市场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首先,评级机构独立性和透明度是一个重 要的问题。在过去的金融危机中,评级机构因为与债务发行人的利益冲突而受到质疑。评级机构需要加强独立性,提高评级的透明度,以增加市场参与者对其评级结果的信任。其次,新兴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也是一个挑战。在评级新兴市场的债务工具时,评级机构需要考虑到这些市场的特殊情况和风险。然而,新兴市场也为评级机构带来了机遇,在这些市场中寻找更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 结论 综合考虑市场规模、主要参与者、行业发展趋势以及挑战与机遇,信用评级市场 在未来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随着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的日益重要以及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信用评级将成为投资者进行风险管理和决策的重要参考。评级机构需要不

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报告模版

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报告模版 一、银行概况 1.银行的基本情况:包括银行的名称、注册地、成立时间、法定代表 人等; 2.银行的组织结构:包括银行的股权结构、股东背景、组织架构等; 3.银行的经营范围:包括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存款、贷款、结算、投资理财等; 4.银行的业务规模:包括银行的存款规模、贷款规模、资产规模等。 二、经营状况分析 1.资产质量:包括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等指标; 2.资本充足率:包括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风险调整资本充足率等 指标; 3.盈利能力:包括银行的净息差、净利润、ROE等指标; 4.偿债能力:包括银行的流动性、债务结构、偿债能力等指标; 5.运营效率:包括银行的费用收入比、资产负债率、营业利润率等指标; 6.监管合规:包括银行的合规情况、风险管理能力等。 三、风险评估 1.市场风险:包括银行在金融市场上所面临的利率风险、外汇风险、 投资风险等;

2.信用风险:包括银行的贷款违约风险、不良贷款风险、担保风险等; 3.操作风险:包括银行的内部控制风险、操作失误风险等; 4.法律风险:包括银行涉及的法律诉讼、合同纠纷、违规处罚等; 5.流动性风险:包括银行的资金流动性风险、债务偿付风险等。 四、行业分析 1.宏观环境分析:包括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 对银行业的影响; 2.行业竞争格局:包括银行业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市场竞争程度等; 3.监管政策:包括银行业监管政策、风险防范政策、对于不良贷款的 处置政策等; 4.行业趋势:包括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创新趋势等。 五、评级结论和展望 根据对银行的经营状况分析和风险评估,对银行的信用风险进行评级,并给出评级结论,如AAA、AA+、AA等级。 同时,根据对行业分析和银行的发展前景,给出对银行未来发展的展望,包括风险和机遇。 六、报告附录 包括银行的财务报表、经营数据、风险数据、官方文件等相关资料。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分析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 建分析 摘要: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依据和基础,其前提是要为信用风险评估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一方面需要基于对影响信用风险各因素的正确分析,另一方面需要遵循指标选取的一般性原则。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作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指标体系的充分合理应用和不断完善将逐步提升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的能力。 关键词: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履约意愿;履约能力 引言 随着中国加入WTO,《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正式发布,金融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商业银行业除了要与国内同业展开竞争之外,还要面对国际先进的商业银行的挑战,因此对金融风险管理的要求更高、更紧迫。在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各类金融风险中,信用风险是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一类风险,商业银行必须对自己的信用风险进行更加科学有效的评估和防范。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信用风险的评估指标作为此复杂系统的输入项,对于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商业银行进行信用风险评估及管理的首要任务是以指标选择原则为指引,以对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为依据,构建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商业银行的风险评估及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指标的选取原则 1.科学性原则。即评估指标的选择、数据的选取和计算必须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据。 2.全面性和独立性原则。即评估指标具有较强的概括性,既能综合反映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程度,各指标间又相互独立,相关性小。 3.可行性原则。即评估指标所涉及的数据容易获取和计算。 4.可量化原则。即指标的选择及表述要尽量做到以量化研究为主,从而避免主观评价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经过研究发现可以将其概括为两个方面:贷款企业的履约能力及履约意愿。贷款企业履约就意味着银行能够在规定期限内收回贷款本息,该贷款企业不会令银行遭受因贷款而带来的损失。 1.履约能力。企业的履约能力是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及发展实力的综合体现,通常可以通过其财务情况体现。财务指标是企业财务状况的客观反映,与一般技术经济指标相比,它具有更强的灵敏度和综合性。企业的管理模式及有效性各不相同,也很难评判,但都会不同程度地反映在其财务指标的发展变动上,因此信用风险评估的一个中心内容就是对企业财务指标的提炼和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的现状及对策2002年10月,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新资本协议第三稿。此件再次征询意见 后,将于2006年底在成员国开始实施。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是在新的国际金融环境下各国银行进行风险管理的最新法则,其最终形成和实施必然会对全球银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就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中有关内部评级法部分的内容,结合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评级的现状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新资本协议中内部评级法的主要内容及具体实施要求 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草案中,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基于内部信用评级的资本金计算方法。巴塞尔委员会也希望并鼓励有条件的大银行发展先进的内部评级系统,以此作为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 (一)内部评级方法的主要内容 基于新协议的内部评级方法将债项按借款人的类型分为:公司、主权、银行、零售、股权等五种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但是计算方法区别并不大。如利用内部评级方法计算公司类型债项的风险资本金,首先需要四个输入参数,它们是债务人的违约概率PD(Probability of default)、违约损失率LGD(Loss given default)、违约风险暴露EAD(exposure at default)以及债项的到期时间M (remaining maturity)。然后,对每一个债项计算其风险权重。最后,确定每个债项对应的监管资本金,然后将所有资产的资本金加总,得到银行的监管资本金。 (二)内部评级系统实施的具体要求 内部信用评级系统的实施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银行必须经过中央银行监管部门批准,才能实施内部评级方法。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银行内部评级系统的要求有以下几点: 1.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必须为两维的。一维针对客户的信用情况,用以测量违约率(PD),另外一维反映债项的一些特殊性质,用以测量清偿率(LGD)。 2.数据质量和时间的要求。对于使用基本法的银行,巴塞尔协议要求必须有5年以上的历史数据来估计违约率;对于使用高级法的银行,必须有7年以上

银行信用评级过程中风险分析doc13

银行信用评级过程中风险分析 在金融制度比拟成熟的西方商业银行,信用评级已被用来分析单个客户或单笔贷款信用风险的暴露,以及银行内部的操作、风险管理与分析〔贷款审批、资金配置、定价与收益率分析〕等功能,是信贷资产质量控制的一个工具,它直接关系到银行信贷资金的投向和信贷资产质量的上下。国内商业银行也建立了信用评级体系,本文就目前其运行过程中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予以关注,风险是银行运营的核心要素,关注风险就是关注银行的生命。本文就信用评级过程中所存在的操作风险,交易风险以及道德风险作浅显的论述,并就巴塞尔协议对风险控制的要求下讨论如何降低和防范信用评级过程中所衍生的风险,以提高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作为终极的阐述目的,这也是本文关注问题的核心所在。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也是一种风险经济。随着市场经济的开展,信用在竞争中的作用加强,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也随之加大。市场风险因素的增多,资信评估必将成为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信用评级是信贷风险控制的重要组成局部,有效控制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正常开展的重要前提。信用评级工作是加强信贷管理的一项根底性工作,直接关系到银行信贷资金的投向和信贷资产质量的上下。 一、根本概念:信用及信用评估方法 1、信用的概念 根本概念:信用是债权人〔授信人〕和债务人〔受信人〕对资金、商品或效劳的暂时的、有条件的让渡。一般有经典信用和现代信用的两种不同的阐释,经典信用是指债务人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信任、信心〕。而现代信用那么指债务人违约可能性〔违约概率〕和违约造成债权人损失数额大小。 2、信用评估

信用评估是对债务人〔受信人〕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推测与判断,存在两中信用评估方法:一是古典〔传统〕的信用评估方法,即专家判断法〔5C法〕,依靠专家的知识、经验,从品格〔Character〕、资本〔Capital〕、偿付能力〔Capacity〕、抵押品〔Collateral〕、周期形势〔Cycle Condition〕五方面作出判断。二是综合评估法,是由Moody提出的,是对专家判断法〔5C法〕的修正和优化,它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财务〕分析的评估方法,用通俗易懂的指标和符号的形式表现出来。古典〔传统〕的信用评估方法的缺陷:不同的条件环境下而采用一致性的指标、指标赋值带有主观性、以及指标选用标准性等方面会对评估结果构成偏差。 现在常用的信用评估方法是现代信用评估方法即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即以数理技术为根底的信用风险评价系统,它可以对信用风险进行更为精确的度量。 二、信用评级过程中风险的衍生分析 〔一〕、操作风险 一般而言,信用评级工作都有一个比拟完整的操作过程和叠进的程序,从评级准备、实地调研、级别初评、级别审查与审定、跟踪监测,到最后的监督检查,各个环节都有标准性的操作规程,期间对于每个环节也有着明确的职责与分工,在中国工商银行的评价系统中,按职责分工分为运行管理员、专业管理员、直接评价人、评级复核人、评级审查人和评级审定人。整个评级过程由直接评价人而始至评级审定人而终,由于风险衍生的比重倾向原因,本文所讨论的操作风险更多关注于由直接评价人所产生的这一环节。无庸置疑,实地调研和级别初评都由直接评价人完成,评级前评级人员要对客户进行全面的实地调研,包括与有关人员的会谈,到主管部门进行访谈以及了解客户竞争对手的情况,客户主要产品的用户和效劳对象,对客户的反映等;在初评过程中进行根底数据的收集整理输入和审核,定性指标的判定和结果的录入,评级结论的给出。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实地调研这一环节,往往存在调研的不全面和深度的欠缺,导致对客户

银行信用评级系统

3. 3系统功能分析 3.3.1定义系统边界 系统的边界是系统区别于环境或另一系统的界限,它把系统从所处的环境中分离出来,由定义和描述一个系统的某些特征来形成。当构造系统时,首先需要确定系统的边界在哪里,在对信用评级系统进行分析时,具体需要考虑的内容主要有:什么是系统的组成部分、什么是系统的外部、谁(参与者)使用系统系统 为哪些角色提供哪些特定功能(即用例)等内容。 按以上内容分析信用评级系统的定义主要包括: 1)系统功能主要有:数据导入功能、客户经理申请进行信用评级CPD评级 和打分卡评级)功能、评级信息查询功能、评级审批人员进行评级审批、统计分析、参数管理和系统管理等功能。 2)公司客户管理系统是外部系统,数据导入功能与公司管户管理系统有数据接口。 3、客户经理和评级审批人员参与的功能属于系统的边界范围之内。 3.3.2识别参与者 参与者是用户作用于系统的一个角色,存在于系统的外部,表示一个用例的使用者在与这个用例进行交互时所扮演的角色,每个系统之外的任何实体都可以用一个或者多个参与者来代表。通常代表与系统交互的人、硬件设各或另一系统。同时,参与者有自己的目标,通常通过与系统的交互而实现。 通过对信用评级系统的需求分析,可以确定系统的参与者主要有两类:公司客户管理系统(外部系统)和系统使用的用户。系统使用的用户包括客户经理、审批人和系统管理员三类,其中客户经理是客户信用评级流程的发起人;审批人是评级流程的各级审批参与者,分为:初评复核人、评级审批人和有权认定人: 系统管理员是用户和评级参数的系统管理人。 参与者的用例关系如图3-6所示: 3.3.3识别用例 在UMI,中,用例被定义成参与者与系统在交互中执行的一系列动作,而用例模型描述外部参与者(Acior )所理解的系统功能,用来获取需求,并对系统的开发进行规划和控制。大部分用例将在项目的需求分析阶段产生,用来准确获取用户需求。此外,用例还将驱动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等其它软件。 通过对软件企业信用评级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初步确定系统中有如下用例存在: 1) 信用数据报送:软件企业用户将评级信息上报信用报送,进入评审; 2)自动评级:根据软件企业用户填报的一些信息计算客户的信用级别。 3)信息查询:查询正在审批的软件企业用户相关信息; 4)历史修改查询:查询客户在审批过程中的历史修改信息: 5)各级流程审批:初评信息经过复评的审核,修改,最终形成软件企业用户的评级信息; 6)统计分析:根据选择的查询条件,生成客户的报表信息,报表信息可以 下载成Excel格式的文件。其中报表类型分为:信用等级客户数统计表、地区分 类客户数统计表、行业分类客户数统计表、客户性质分类客户数统计表: 7)手工调级:审批流程结束后,由相关权限人员对评级结果直接进行等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