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微生物药敏实验报告

微生物药敏实验报告

微生物药敏实验报告
微生物药敏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微生物药敏实验报告

篇一: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20XX级制药专业工业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姓名:刘甜甜学号:20XX304090

班级:

制药12-2班指导老师:王健

日期:20XX.6.11

一、实验目的

1、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一些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因素抑菌、杀菌的原理。

2、掌握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因素抑菌、杀菌的试验方法。

3、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染色特点。

4、了解细菌在普通培养基、选择培养基、血平板上的菌落特征。

5、掌握细菌分离划线培养的方法。

6、掌握细菌的初步生化反应。

7、掌握细菌密集划线法,掌握细菌K-b药敏纸片法。

二、实验内容

1细菌gram’sstain染色,镜检,观察记录细菌形态和

特色特征

ˉˉ

1.1实验原理:染色原理:g+菌与g菌细胞壁不同,g+菌比g菌细胞内核糖核酸镁盐含量高,g+

ˉ

菌比g等电点低。1.2实验步骤:1.2.1.制片:○1涂片:取半滴生理盐水置一洁净玻片上,以无菌操作技术自平板上去菌落少许,与生理盐水混匀,均匀涂布约1cm2大小,自然干燥;

②固定:取含菌膜的玻片与酒精灯火焰上来回三次,使菌膜牢固附于玻片表面;

1.2.2染色:①初染:取结晶紫一到两滴覆盖于菌膜表面,轻微摇动,维持30〃~40〃,细流水冲洗,切勿直接冲洗涂片区域;

②媒染:取卢氏碘液1~2滴覆盖菌膜表面,轻微摇动,维持30〃~40〃,用上法细流水冲洗;③脱色:取95%酒精2~3滴于菌膜表面,轻微摇动,局部接近无色即可,用上法细流水冲洗;④复染:取1:10稀释石炭酸复红覆盖涂片区域,轻微摇动,用上法细流水冲洗;⑤吸水纸初步吸干玻片水分,然后自然干燥;

1.2.3镜检:于涂片区域加半滴香波油,油镜(100倍目镜)下。

三、分离培养

1实验原理:四区划线法是把混杂着在一起的微生物或

同一微生物群体的不同细胞用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通

过分区划线稀释而得到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繁殖后生成个菌落。有时这

些单菌落并非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故必须反复分离多次才能得到纯种。其原理是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的目的。2实验步骤

2.1示教:观察普通平板、麦康凯平板、血平板、四区

分离划线平板,手机摄像。2.2分离划线培养:

预实验:以灭菌接种环与普通平板背面做四区分离划线;正式试验:○1以灭菌接种环取细菌少许,在普通平板上划线,划线区域约占整个平板的1/10~1/5,划线间不能有交叉

现象;○2以灭菌接种环自第一区2~3个交叉,然后依次分

离划线,约占整个区域的1/3~1/4;○3依上法进行3、4区分离划线;○4倒置平皿置37℃温箱培养24h,观察记录实

验结果,手机摄像。

四、细菌初步生化反应:

1实验原理:具有的细菌,能催化过氧化氢生成水和新

生态氧,继而形成分子氧出现气泡。2实验步骤

2.1色素试验:取滤纸条,两次对折,以折角小心取菌

落少许,小心展开,观察记录,手机拍照;

2.2氧化酶试验:取上述含菌滤纸条,滴加氧化酶试剂一滴,观察记录,手机拍照;2.3触酶试验:以灭菌接种环取细菌少许,置一洁净玻片表面,另设ns对照,各加一滴新制的3%h2o2,观察记录,手机拍照;

五、细菌药敏试验:

1实验原理: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试的琼脂平板上,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取平板中的水分溶解后并不断先向纸片周围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的细菌的生长被抑制,形成透明的抑菌圈。抑菌圈的大小反应测试细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物对测试菌的mIc呈负相关(抑菌圈越大,mIc越小)。2实验步骤:

2.1以灭菌接种环取细菌少许,与普通平板做密集划线;

2.2以无齿镊小心夹取定量药效纸片,按六边形贴于培养及表面,倒置平皿置37℃温箱培养24h,观察记录实验结果,手机拍照。3实验结果:

六.实验分析与讨论

1无菌操作:所有取菌种前都要将接种环灭菌,取菌时培养基也不能开太大的口,取完以后应及时盖好并放好,以防止菌种被污染。操作应当在火焰旁做。

2冷却操作:加热灭菌接种环后,应室温下冷却,否则会因高温杀死细菌。。

3接种操作时应当执笔式握接种环,轻轻触碰菌种,再

接种到有生理盐水的玻片上,太少或者太多对实验都有所影响。

4染色操作:边染色边轻轻晃动以让染色剂充分覆盖菌种,冲洗时不要倾斜太大角度,不可直接对着菌落冲洗,以

防把细菌冲洗下去。

5分离培养琼脂很软,划线时注意手腕用力,只在其表

面划线。

6生化实验过程中细菌出现气泡说明细菌中有过氧化氢酶。用试纸取菌种注意是否取到,否则做出来是无色的。对照实验时注意菌种没有加生理盐水,而空白对照式生理盐水,触酶实验时注意及时拍照。

7药敏实验:纸片旁边出现抑菌环。贴纸片时应注意力

度不要把琼脂划破。

篇二:微生物实验报告模板

篇三:微生物培养及药敏结果解读内容

微生物培养、药敏试验的流程及意义

一、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的总述

微生物培养就是使用体外试验的方法检测可能导致感

染的病原菌,并给以药敏结果,为临床医生针对某一特定的临床感染提供依据。而药敏试验则是承接微生物培养的一项工作,即对于培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体外试验检测细菌对于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2012级制药专业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姓名: 刘甜甜学号: 2012304090 班级: 制药12-2班指导老师:王健 日期:2014.6.11

一、实验目的 1、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一些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因素抑菌、杀菌的原理。 2、掌握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因素抑菌、杀菌的试验方法。 3、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染色特点。 4、了解细菌在普通培养基、选择培养基、血平板上的菌落特征。 5、掌握细菌分离划线培养的方法。 6、掌握细菌的初步生化反应。 7、掌握细菌密集划线法,掌握细菌K-B药敏纸片法。 二、实验内容 1 细菌Gram’s stain染色,镜检,观察记录细菌形态和特色特征 1.1 实验原理:染色原理:G+菌与Gˉ菌细胞壁不同,G+菌比Gˉ菌细胞内核糖核酸镁盐含量高,G+菌比Gˉ等电点低。 1.2 实验步骤: 1.2.1.制片:○1涂片:取半滴生理盐水置一洁净玻片上,以无菌操作技术自平板上去菌落少许,与生理盐水混匀,均匀涂布约1cm2大小,自然干燥; ②固定:取含菌膜的玻片与酒精灯火焰上来回三次,使菌膜牢固附于玻片表面; 1.2.2染色:①初染:取结晶紫一到两滴覆盖于菌膜表面,轻微摇动,维持30〃~40〃,细流水冲洗,切勿直接冲洗涂片区域; ②媒染:取卢氏碘液1~2滴覆盖菌膜表面,轻微摇动,维持30〃~40〃,用上法细流水冲洗; ③脱色:取95%酒精2~3滴于菌膜表面,轻微摇动,局部接近无色即可, 用上法细流水冲洗; ④复染:取1:10稀释石炭酸复红覆盖涂片区域,轻微摇动,用上法细流水冲洗; ⑤吸水纸初步吸干玻片水分,然后自然干燥; 1.2.3 镜检:于涂片区域加半滴香波油,油镜(100倍目镜)下。 图1:Gram’s stain(1000×)图2:染色试验 三、分离培养 1实验原理:四区划线法是把混杂着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体的不同细胞用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通过分区划线稀释而得到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繁殖后生成个菌落。有时这些单菌落并非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故必须反复分离多次才能得到纯种。其原理是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微生物抗菌素敏感试验

抗菌素敏感试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药敏试验(K-B纸片琼脂扩散法)方法、原理及结果判读 2、掌握抗酸染色方法及结果判定 二、实验原理 1、抗菌药物分类: (1)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硫酶素类、单内酰环类、β-内酰酶抑制剂、甲氧青霉素类) (2)氨基糖甙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奇霉素 (3)大环内脂类:红霉素、白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 (4)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强力霉素 (5)氯霉素类:氯霉素、甲砜霉素 (6)作用于G+细菌的其它抗生素: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万古霉素、杆菌肽 (7)作用于G-菌的其它抗生素:多粘菌素、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抗真菌抗生素、灰黄霉素 (8)抗肿瘤抗生素: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 (9)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环孢霉素 2、抗菌药物敏感试验(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in vitro ) 1)抑菌试验:体外测定抗菌药物抑制细菌生长能力的试验 (1)纸片扩散法(disc diffusion test) K-B纸片琼脂扩散法原理: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试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取琼脂中的水分溶解后不断地向纸片周围区域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测试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形成透明的抑菌圈。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对测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呈负相关。(2)稀释法(dilusion test) a.将被检菌株接种于一组含有不同稀释度抗菌药物的培养基内 b.37℃18-24小时后,抗菌药物能抑制被检菌肉眼可见生长的最低浓度(MIC)即该菌 对该抗菌药物的敏感度 c.MIC50 MIC90 d.根据MIC和常用剂量时该药所能达到的血药浓度来划定细菌对各种药物的敏感度或 耐药的界限(break point,折点) (3)E试验法(E test) 2)杀菌实验 3)联合药敏试验 4)检测细菌所产生的抗生素灭活酶试验 3、药物敏感性分级 1)敏感(S)

微生物大小与数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7年11月27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微生物大小与数量的测定姓名:丁志康 一、目的要求 1.学习并掌握用测微尺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2.增强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感性认识。 3. 明确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的原理。 4. 掌握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一)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1.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基本的形态特征,也是分类鉴定的依据之一。微生物 大小的测定,需要在显微镜下,借助于特殊的测量工具——测微尺,包括目镜测 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2.镜台测微尺是中央部分可有精确等分线的载玻片,一般是将1mm等分为100格每 格长0.01mm(即10μm)。镜台测微尺并不直接用来测量细胞的大小,而是用于 矫正目镜测微尺每格的相对长度。 3.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可放入接目镜内的圆形小玻片,其中央有精确的等分刻度,有 等分为50小格和100小格两种。测量时,需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用以 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由于不同显微镜或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 倍数不同,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用目镜测微尺 测量微生物大小时,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进行校正,以求出该显微镜在一定大放 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然后根据微生物 细胞相当于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即可计算出细胞的实际大小。 4.球菌用直径来表示其大小;杆菌则用宽和长的范围来表示。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直 径约为0.8μm,枯草芽孢杆菌大小为0.7~0.8×2~3μm。 二)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1.微生物数量的测定有多种方法,本次试验中使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显微镜直接 计数法是将少量待测样品的悬浮液置于一种特别的具有确定面积和容积的载玻 片上(又称计菌器),于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的一种简便、快速、直观的方法。目前 国内外常用的计菌器有:血细胞计数板、Peteroff-Hauser计菌器以及Hawksley 计菌器等,它们都可用于酵母、细菌、霉菌孢子等悬液的计数,基本原理相同。 后两种计菌器由于盖上盖玻片后,总容积为0.02mm3,而且盖玻片和载波片之间 的距离只有0.02mm,因此可用油浸物镜对细菌等较小的细胞进行观察和计数。(除 了用这些计菌器外,还有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涂片面积与视野面积之比的估算法, 此法一般用于牛乳的细菌学检查。)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的优点是直观、快速、操

药敏试验实验报告

药敏试验: 用药敏实验进行药物敏感度的测定,以便准确有效的利用药物进行治疗。目前,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进行药敏试验的方法主要有纸片扩散法,稀释法(包括琼脂和肉汤稀释法),抗生素浓度梯度法(E-test 法),和自动化仪器等。 简介: 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AST),是指在体外测定药物抑菌或杀菌能力的试验。 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近期推荐的标准,对非苛氧菌(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其他非肠科杆菌、葡萄球菌属细菌、肠球菌属细菌)和苛氧菌(嗜血杆菌属细菌、淋病奈瑟菌、肺炎链球菌和其他链球菌)选择常规药敏试验的首选药物(A 组抗生素)或临床使用的主要抗生素(B组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 抗菌药对细菌性传染病的控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养殖过程中不科学的、盲目的滥用抗菌药,很多致病性细菌产生了耐药性,使得抗菌药对细菌性疾病的控制效果越来越差,不但造成药物浪费,而且还延误病情,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随着新型致病菌的不断出现,抗菌药的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并且各种致病菌对不同的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同一细菌的不同菌株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也有差异。长期以来,各种致病菌耐药性的产生使各种常用抗菌药物往往失去药效,以及不能很好的掌握药物对细菌的敏感度,所以一个正确的结果,可供临床医师选用抗菌药物的参

考,并提高疗效。农业部动物检疫所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动物疫病诊疗中心总结出几套适合基层进行药敏试验的操作方法,现简单介绍如下。 实验步骤: 实验材料 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可去生化试剂店购买,做不同细菌的药敏试验可选择不同的培养基,如做大肠杆菌的药敏试验可选择普通营养琼脂或麦糠凯培养基。做沙门氏菌可选择血清培养基。 药敏试纸:购买或自制(详见实验准备) 细菌:待做药敏试验的细菌 仪器:接种环、酒精灯、打孔器、牛津杯、移液器、滴头 实验准备 2.1 药敏片的准备:购买或自制 2.1.1 制备方法:取新华1号定性滤纸,用打孔机打成6毫米直径的圆形小纸片。取圆纸片50片放入清洁干燥的青霉素空瓶中,瓶口以单层牛皮纸包扎。经15磅15-20分钟高压消毒后,放在37℃温箱或烘箱中数天,使完全干燥。 2.1.2 抗菌药纸片制作:在上述含有50片纸片的青霉素瓶内加入药液0.25毫升,并翻动纸片,使各纸片充分浸透药液,翻动纸片时不能将纸片捣烂。同时在瓶口上记录药物名称,放37℃温箱内过夜,干燥后即密盖,如有条件可真空干燥。切勿受潮,置阴暗干燥处存放,有效期3-6个月。

微生物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2年 12 月 4日 姓名系年级 2011级生科2班组别四 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 一、【实验目的】 1. 证明不同微生物对各种有机大分子物质的水解能力不同,从而说明不同微生物有着不同的酶系统。 2.掌握进行微生物大分子物质水解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糖发酵的原理和在肠细菌坚定中的重要作用。 4.掌握通过糖发酵鉴别不同微生物的方法。 5. 了解吲哚和甲基红试验的原理以及其在肠道细菌鉴定中的意义和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 菌种: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普通变形杆菌、产气肠杆菌培养基:培养基:固体淀粉培养基、固体油脂培养基(大分子水解试验);葡萄糖发酵培养基、乳糖发酵培养基(内装有倒置的德汉氏小管)(糖发酵试验);蛋白胨水培养基(吲哚试验);葡萄 糖蛋白胨水培养基; 试剂:卢戈氏碘液、乙醚、吲哚试剂、甲基红试剂、蒸馏水、 仪器:酒精灯、接种针、培养皿、试管、试管架、烧杯、量筒、德汉氏小管 三、【实验原理】 1.在所有生活细胞中存在的全部生物化学反应称之为代谢,代谢过程主要是酶促反应过程,由于各种 微生物具有不同的酶系统,所以他们能利用的底物不同,或虽利用相同的底物但产生的代谢产物却不同,因此可以利用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来鉴别不同的细菌,尤其是在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中,生理生化试验占有重要的地位。 2.淀粉的水解:由于微生物对淀粉这种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利用,必须靠产生的胞外酶将大分子物质 分解才能被微生物吸收利用.胞外酶主要为水解酶,通过加水裂解大的物质为较小的化合物,使其能被运输至细胞内.如淀粉酶水解淀粉为小分子的糊精,双糖和单糖;而淀粉遇碘液会产生蓝色,因此能分泌胞外淀粉酶的微生物,则能利用其周围的淀粉,在淀粉培养基上培养用碘处理其菌落周围不呈蓝色,而是无色透明圈,据此可分辨微生物能否产生淀粉酶。 3.油脂的水解:在油脂培养基上接种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苔的颜色,若出现红色斑点,则说 明此中菌可产生分解油脂的酶。 4.糖发酵试验:糖发酵试验是常用的鉴别微生物的生化反应,在肠道细菌的鉴定上尤为重要.绝大多数 细菌都能利用糖类作为碳源和能源,但是它们在分解糖类物质的能力上有很大的差异.有些细菌能分解某种糖产生有机酸(如乳酸,醋酸,丙酸等)和气体(如氢气,甲烷,二氧化碳等);有些细菌只产酸不产气. 例如大肠杆菌能分解乳糖和葡萄糖产酸并产气。产酸后再加入溴甲酚指示剂后会使溶液呈黄色,且德汉氏小管中会收集到一部分气体。若细菌不能使糖产酸产气,则最后溶液为指示剂的紫色,且德汉氏小管中无气体。 5.IMVC实验主要用于快速鉴别大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 (1)吲哚试验:是用来检测吲哚的产生,在蛋白胨培养基中,若细菌能产生色氨酸酶,则可将蛋白胨中的色氨酸分解为丙酮酸和吲哚,吲哚与对二甲基苯甲醛反应生成玫瑰色的玫瑰吲哚。但并 非所有的微生物都具有分解色氨酸产生吲哚的能力,所以吲哚实验可以作为一个生物化学检测

细菌药物敏感试验实验报告

细菌药物敏感试验实验报告 药物敏感性试验的基本原则 1药敏试验检测获得性耐药,不必测试天然耐药: 天然耐药是细菌菌种固有的特征,耐药基因一般位于染色体,可以长期稳定遗传,表现为对某类或某种药物的天然耐药。天然耐药信息一般由基础医学和临床文献提供。部分天然耐药,体外试验条件下可能无法检测出来,因而导致假敏感,如果报告将成为极重要错误,严重误导临床。常见菌种对各类药物的天然耐药见文献。实验室全体人员应熟知这些信息,可将其发给临床学习和参考。 2药敏试验测试的前提条件: 实验室应具备相应检测的人员能力、客观条件、结果解释依据。标本处理、菌株分离鉴定、药敏试验操作等环节规范、标准、结果可信;具备对结果的解释能力,能够提供临床会诊服务。临床常规工作,分离株(可能)有临床意义而非定植或污染时,才可进行药敏试验。 错误示例:来自痰标本的溶血葡萄球菌,未作标本质量评估和半定量培养,进行药敏试验;来自粪便标本肠球菌属进行药敏试验等。 3测试结果应准确: 实验室应遵照CLSI文件或相关规范建立本医院药敏试验的质量管理

体系。质控菌株、频率、质控范围符合相关要求;定期参加实验室室间比对项目。建议保留菌株,以便复核。 具体的专业要求 1标本类型 临床微生物学的一大特点是标本种类繁多,而不同药物在这些部位的分布不同。标本的规范采集、质量保证、立即运送和有效保藏有赖于临床、实验室以及相关各方的密切合作。在规范临床送检的前提下,实验室进行药敏试验和报告药敏结果时,应首先考虑标本的特殊性。实际工作中需重点考虑的标本如下。 1.脑脊髓液: 正常和疾病状态不能穿透血脑屏障的药物,常规不应报告。报告审核时,对于分离自脑脊髓液的菌,下列药物不能报告:仅有口服剂型的抗菌药物、一、二代头孢菌素(除外静脉用头孢呋辛)、头霉素类、克林霉素、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第八周

年级:2009 专业:医学检验班级:一班姓名:赵富海学号:2009221792 实验八、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 【K-B法】 菌种(均为幼龄菌):金黄色葡萄球菌1.5×108/ml、大肠埃希菌1.5×108/ml 药物纸片:青霉素、庆大霉素、新诺明、环丙沙星 方法: 1.涂菌(棋盘划线法),室温放10min; 2.贴药敏纸片,注意间距(大于24mm)和边距(大于15mm); 3.置35℃24h判读结果。 结果如图所示: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评价结果 实验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对庆大霉素、新诺明、环丙沙星敏感。 【试管稀释法】 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1.5×108/ml、大肠b1.5×108/ml 抗生素:庆大霉素32u/ml 方法: 1.对倍稀释抗生素

2.加菌液0.1ml/管,摇均35℃16—18h 3.判读MIC 试验操作如下图所示: 注意:设立对照管(肉汤对照管,待测菌生长对照管和质控菌生长对照管) 结果判断: 不出现肉眼可见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为该药对该细菌的MIC. 如图: 实验结论:MIC=原药物浓度(32u/ml) ×稀释倍数(1:24)=2u/ml 【联合药敏试验】(示教) 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b 结果判断: 金黄色葡萄球菌联合药敏试验结果判读:

①青+链=青单+链单→相加作用 ②青+红=青单+红单→相加作用 ③青+万=青单+万单→相加作用 ④青+林>青单+林单→协同作用 大肠b联合药敏试验结果判读: ①青+红=青单+红单→相加作用 ②青+链=青单+链单→相加作用 ③青+林=青单或林单→无关作用 ④青+南>青单+南单→协同作用 【实验讨论】 1.K-B法原理 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试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中所含有的药物吸取琼脂中的水分溶解后便不断地向纸片周围区域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测试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形成透明的抑菌圈。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对测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呈负相关关系,即抑菌圈愈大,MIC 愈小。 2. K-B法影响因素 ①培养基的质量,如PH、深度、硬度和表面湿度等; ②药敏纸片的质量,含药量和保存方式; ③接种菌量正确与否是影响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取决于比浊标准的配制,正确使用和保存; ④试验操作质量:接种细菌后贴片时5~15分钟; ⑤孵育条件,温度和时间:培养时间16~18h,不要超过24h。 3.稀释法原理: 以水解酪蛋白(MH)液体培养基将抗生素作不同浓度的稀释,然后种入待测细菌,定量测定抗菌药物对被测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或最低杀菌浓度(MBC)。 4. 稀释法影响因素:培养基、接种菌量、蛋白质结合率、抗菌药物的配制、结果观察的时间等因素均能影响本试验的结果。 5.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试验(AST)的意义 ①可预测抗生素治疗的效果,既AST试验结果为“敏感”时,治疗可能有效;试验结果为“耐药”时,使用该药物治疗肯定失败; ②指导临床医生选择使用抗生素,AST的结果往往在给予病人经验性治疗24~48h之后,若AST结果为“敏感”,该治疗为有效,若结果为“耐药”,即应更换药物; ③提供所选择药物的依据; ④监测耐药性,分析耐药菌的变迁,掌握耐药菌感染病的流行病学,控制和预防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和流行。 6.通过此次实验掌握纸片扩散法(K-B法)、试管稀释法的原理、操作方法、结果的判读及其临床意义,并掌握联合药敏试验结果的观察、判断。

临床微生物检验报告单的解读

首先,准确鉴定病原菌、报告药敏试验结果,给临床选择用药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是我们微生物实验室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在药物的选择和实际应用过程中多了解一些微生物及药理方面的知识,可能会对临床治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在痰及咽拭子的培养鉴定中,由于多种条件致病菌的存在,是否引起感染、是否需要抗菌治疗,都需要临床医生综合分析后判断,以下几点是临床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1、有些临床常用药物药敏试验中没有 例:头孢哌酮/舒巴坦为广谱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等。CLSI 规定其对肠杆菌科细菌的判定折点为≤15 耐药,≥21 敏感,所以我们将其加入到肠杆菌科细菌药敏谱中,但由于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球菌CLSI 没有判定折点,所以无法判定其对于葡萄球菌敏感或是耐药,也不应该加入葡萄球菌药敏试验中。 2、有些新药没有列入药敏谱 首先,新药由于刚刚推广,还没有列入CLSI 的监测范畴,没有依据加以判断。其次,药敏谱中各类各代抗生素都具有一定代表性,不能面面俱到,如喹诺酮类二代抗菌药物环丙沙星在药敏试验中敏感,那么对于三代超光谱抗生素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等临床医生可根据需要加以选择。 3、细菌的天然耐药有些菌属或菌种对某些抗菌药物天然耐药或固有耐药,该耐药性具有种属特异性。 ⑴肠球菌:对除青霉素、氨苄西林以外的所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天然耐药。 ⑵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泰能)、美罗培南天然耐药。 ⑶肺炎链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天然耐药。 ⑷产气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对头孢西丁天然耐药。 ⑸克柔念珠菌:对氟康唑天然耐药。 ⑹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天然耐药。 ⑺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棒酸、复方新诺明、头孢 1 代、头孢2 代天然耐药。 更为特殊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对三代的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即使药敏试验敏感,在实际临床治疗中也需要超大剂量才会取得疗效,但人体对超大剂量的三代头孢不具有长时间的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有对很多药物的诱导耐药性,在初期可能没有表现出来,一旦接触某种抗生素,沉睡的基因被激活,耐药性表现出来,这种特性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尤为明显,可能在体外试验敏感,在实际治疗中却无效,所以采用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进行治疗时就要冒险,这在临床上是首先要规避的。 充分了解抗菌药物体内疗效与体外药敏试验的差异和药敏试验的局限性,意在找到一定的原因和规律性,在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之前,应先采集标本送检,再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和临床疗效调整给药方案,使临床应用抗菌药物趋向合理,减少用药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疑难危重病人的救治成功率。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绝不是一份药敏试验报告所能完全概括的,其中的临床思维和临床操作都十分复杂,要想使我们的抗生素应用更加科学、合理、有效,这需要微生物实验室和临床科室的共同努力,我们也将不断学习、更新微生物检测、试验及药理方面的知识,力争为临床科室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南方医科大学微生物实验报告

2016年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日期 2016年5月22号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培养基制备的原则和一般方法。 2、掌握病原菌的分离与培养方法。 3、掌握油镜的正确使用、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革兰氏染色法,熟悉细菌基本形态。 4、熟悉几种常用的细菌生化反应的名称、原理、方法、结果分析及用途。 5、掌握血浆凝固酶试验的原理、方法及用途。 6、熟悉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的种类、原理及应用,掌握纸片扩散法。 7、掌握玻片凝集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观察与判断。 二、实验器材 1、天平、称量纸、干粉培养基、锥形瓶、量筒、15支试管、试管架、试管筐、5ml 刻 度吸管、平皿、洗耳球、酒精灯 2、脓汁标本1支,粪便标本1支;伊红美兰平板2个,营养琼脂平板2个,伊红美蓝 平板2个,接种环,酒精灯 3、斜面4支、细菌分离培养物(上次实验平板) 题目 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 成绩 实验者 作者:马浩楠 3140020007 参与者名字:马浩楠 丁超 王尧鑫 桂文茁 年级专业 2014级医学影像专业 指导老师 罗军

4、斜面培养物4支,营养肉汤4支,生理盐水2支,镜油瓶、拭镜纸1套,吸水纸1 本,载玻片4张,染色瓶,染色架 5、斜面培养物4支,营养肉汤培养物(菌液)4支,半固体琼脂4支,营养琼脂平板4 个,糖发酵管1套,抗菌素纸片1套,眼科镊子2把 6、半固体培养物4支,药敏试验培养物4个,微量发酵管培养物1套。 三、方法与步骤 1、培养基的制备: 培养基称量干粉培 养基(g) 水量(ml) 煮沸(次)分装(ml) 备注 营养琼脂11.4 300 3瓶,500ml 瓶,平板 营养琼脂 2.7 70 3 5 14支×3,中试管,斜面 营养肉汤 1.3 60 1 3 20支×2,小试管,肉汤 半固体琼脂 1.7 60 3 4 14支×3,小试管,高层 (1)营养琼脂培养基的制备:称量11.4g琼脂,置于三角烧瓶中,加入300ml蒸馏水,分2瓶装,用于倒平板。 (2)营养琼脂培养基的制备(用于制作斜面):称量2.9g琼脂,置于三角烧瓶中,加入75ml蒸馏水,放在电炉上,先后煮沸3次,分15支中试管装,每支试管5ml。 (3)肉汤培养基的制备(用于制作液体培养基):称量1.1g琼脂,置于三角烧瓶中,加入50ml蒸馏水,放在电炉上,煮沸1次,分15支小试管装,每支试管5ml。 (4)半固体琼脂培养基的制备:称量1.7g琼脂,置于三角烧瓶中,加入60ml蒸馏水,放在电炉上,先后煮沸3次,分15支中试管装,每支试管4ml。 2、细菌的分离培养 平板划线分离法

常见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规范

常见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规范中国专家共识 微生物学检验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控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证据。因此微生物学检验报告是临床和实验室等多方共同关注的焦点。国内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发展较为薄弱,报告存在着种种不足。同时,临床与实验室的沟通存在一定不足,密切协作非常必要。基于实际存在的问题,为规范国内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加强临床与实验室合作,发挥检验医师作用,特制订本共识,以期指导相关报告的规范化,减少错误,增加专业信息,提高服务质量,为临床医学诊、治、控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本共识限于常见细菌的药物敏感性报告。 一、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意义和基本原则 (一)意义 药物敏感性试验可以检测细菌对于抗细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新药研究、监测耐药变迁、发现耐药机制等提供客观证据[1]。对于经验治疗,依据一方面来自医生自身的经验,一方面是实验室长期不断提供的数据积累。临床需要考虑不同感染的病原谱和常见病原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对于靶向治疗,特定分离株的具体药敏试验结果可以用于判断经验治疗选药合理性、经验治疗效果分析、调整治疗选药依据等。 (二)基本原则 1.药敏试验检测获得性耐药,不必测试天然耐药: 天然耐药是细菌菌种固有的特征,耐药基因一般位于染色体,可以长期稳定遗传,表现为对某类或某种药物的天然耐药[2]。天然耐药信息一般由基础医学和临床文献提供。部分天然耐药,体外试验条件下可能无法检测出来,因而导致假敏感,如果报告将成为极重要错误,严重误导临床。常见菌种对各类药物的天然耐药见文献[3,4]。实验室全体人员应熟知这些信息,可将其发给临床学习和参考。 2.药敏试验测试的前提条件[5]: 实验室应具备相应检测的人员能力、客观条件、结果解释依据。标本处理、菌株分离鉴定、药敏试验操作等环节规范、标准、结果可信;具备对结果的解释能力,能够提供临床会诊服务。临床常规工作,分离株(可能)有临床意义而非定植或污染时,才可进行药敏试验。错误示例:来自痰标本的溶血葡萄球菌,未作标本质量评估和半定量培养,进行药敏试验;来自粪便标本肠球菌属进行药敏试验等。 3.测试结果应准确: 实验室应遵照C L S I文件或相关规范建立本医院药敏试验的质量管理体系。质控菌株、频率、质控范围符合相关要求;定期参加实验室室间比对项目。建议保留菌株,以便复核。 二、具体的专业要求 (一)标本类型 临床微生物学的一大特点是标本种类繁多,而不同药物在这些部位的分布不同。标本的规范采集、质量保证、立即运送和有效保藏有赖于临床、实验室以及相关各方的密切合作。

【实验报告】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 专业学号 姓名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和高压蒸汽灭菌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实际用到哪些试剂、材料、玻璃器皿等都要写出,包括数量) 四、实验步骤(按照实际步骤填写,切忌抄袭) 五、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六、思考题 1、简述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2.为什么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法更有效? 3.高压蒸汽灭菌时,为什么要先将灭菌锅锅内的冷空气完全排尽? 实验二自生固氮菌的分离纯化 (这是个综合实验,请大家回顾三周来的所有操作步骤,将其整理成连贯完整的一份报告,注意每次实验的衔接,不要把其他的实验项目写进来,但也不要漏写该实验的相关步骤。)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整个综合实验有涉及到的材料都要列出) 四、实验步骤(详叙每周所做的相关步骤) 五、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六、思考题 1、划线分离时,为什么每次都要将接种环上多余的菌体烧掉?划线为何不能重叠? 2、如何从自然界中分离自己所需要的纯培养? 实验三平板培养测数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实际操作有涉及到的材料都要列出) 四、实验步骤(详叙相关步骤) 五、实验结果 六、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七、思考题 1、平板菌落计数法中,为什么溶化后的培养基再冷却至45℃左右才能倒平板?

2、本次实验是否成功?如果失败,试分析原因。 实验四简单染色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包括菌种、染料、玻璃器皿)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黏贴染色结果图片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细菌的显微形态) 六、思考题 1、简单染色要获得成功,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为什么? 实验五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包括菌种、染料、玻璃器皿)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黏贴染色结果图片并判断自己分离到的菌种是G还是G+-?) 六、思考题 1、革兰氏染色要获得成功,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为什么?

实验11-抗生素的抑菌试验

实验十一抗生素的抑菌试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纸片法测定抗生素抗菌作用的基本方法 2、了解抗生素的抗菌谱 二实验原理 抗生素是某些植物与微生物生长到对数期前后所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其在低浓度下可其它微生物生长具抑制作用或杀死作用的物质。抗生素对敏感微生物的作用机理分为抑制细胞壁的形成、破坏细胞膜的功能、干扰蛋白质合成及阻碍核酸的合成。 由于不同微生物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不一样,抗生素的作用对象就有一定的范围,这种作用范围成为抗生素的抗菌谱,作用对象广的抗生素称为广谱抗生素,作用对象少的抗生素称为窄谱抗生素。而且当某种抗生素长时间用于敏感微生物生长后,即使同一种菌的不同菌株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也常发生改变,甚至出现耐药菌株,亦即产生抗性菌株,则抗生素将失去对抗性菌株生长的抵制,只以采用新的抗生素才可能控制抗性菌株的生长与繁殖,因而不断开发新的抗生素是保健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工作。新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筛选应通过拮抗菌发酵,然后以发酵产物进行抗菌活性实验,根据实验结果而获得产新抗生素的菌株。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抗菌活性常以管碟法与纸法进行检测,根据透明抑菌圈的有无与大小作为依据。 三实验器材 1、菌种枯草杆菌、大肠杆菌。 2、培养基MH(Mueller-Hintion)琼脂。 3、试剂青霉素、链霉素。 四方法步骤 1、无菌滤纸片以孔径6mm打孔器将滤纸打为圆形纸片,放入培养皿内,121℃蒸汽湿热灭菌,100℃烘干2h。 2、抗生素溶液制备将取适量青霉素、链霉素,以无菌水溶解。 3、指示菌悬浮液的制备枯草杆菌、大肠杆菌斜面菌种分别以无菌水洗下菌苔细胞,到入无菌三角瓶内,制备适宜浓度的细胞悬浮液。 4、混菌平板制备取批示菌细胞悬浮液1mL加入无菌培养皿内,再加入温度为43~45℃的PDA培养基或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20mL,立即振荡使细胞与培养基混合均匀,静置冷凝。 5、平板加抗生素溶液将滤纸片在抗生素溶液中充分浸泡2min以上,然后将纸片放于混菌平板上,每皿呈三角形放3点,每点贴放纸片2张。 6、培养与观察将平板放于33℃左右的温度培养,每24h测量一次透明抑菌圈直径,共测量3次。

微生物培养及药敏结果解读内容

微生物培养及药敏结果解 读内容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微生物培养、药敏试验的流程及意义 一、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的总述 微生物培养就是使用体外试验的方法检测可能导致感染的病原菌,并给以药敏结果,为临床医生针对某一特定的临床感染提供依据。而药敏试验则是承接微生物培养的一项工作,即对于培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体外试验检测细菌对于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来预测抗菌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选用抗菌药物的依据来治疗感染。 对于检测到的可能的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时选择的药物是参照美国的CLSI推荐的标准制定的。尤其,使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药敏试验时有固定的药敏组合,不是人为可以随意添加或减少的。 (一)微生物的培养和药敏试验的流程基本为: ①将标本进行处理(不是所有的标本都需要处理); ②将标本接种于不同的培养皿中在不同条件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不同的标本所含菌的种类不同,不同菌的生长条件不同,因此需要接种于不同的培养皿中); ③24h后观察培养皿中细菌的生长情况: a.此时若无细菌培养,继续放回培养箱中培养24h,若仍然无细菌生长则判定为阴性结果,因此阴性结果出具的时间为48h以后。 b.若有细菌生长,要根据形态和气味等对细菌进行初步的判定,若能判定出细菌的种类,则进行相应的药敏试验。贴有药敏片的培养皿在培养箱中培养24h后进行药敏结果的解读,然后报告结果,这种微生物培养及药敏结果报告出具的时间就是48h以后。

由于不同的细菌的生长的速度不同,有些细菌在培养24h后不能完全判定结果甚者24h培养后无法观察到明显的细菌生长的则需要继续培养24h,即连续培养48h后同样根据菌落的形态、气味等来观察判定细菌的种类然后进行药敏试验。这种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出具需要72h以后。 而血液、骨髓等标本则是利用不同于上述培养方式的方法进行培养。它有专门的培养瓶和仪器。这种仪器会自动监测培养瓶中的变化来判定有无细菌生长,若有细菌生长仪器会发出警报。在培养5天内任何时间发出警报的培养瓶都要抽取瓶中的物质在培养皿中进行接种培养,同样在菌种鉴定后进行药敏试验;若在培养5天内不发出警报的培养瓶则视为阴性结果。因此血培养出具结果的时间为5~7天。 菌落的鉴定需要有雄厚的工作经验和熟练的相关基础知识。常规鉴定的方法有形态特征和理化特性。形态特征包括显微形态和培养特征;理化特性包括营养类型、碳氮源利用能力、各种代谢反应、酶反应和血清学反应。在微生物室学习时发现,很多时候在不太确定细菌的种类时,检验人员也会结合理化特性来判定细菌种类。 (二)革兰氏染色、应用及意义 由于微生物的生长有时间限定,因此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没有急查的说法。最快的结果也只能是通过涂片来判定有无细菌生长和细菌染色后的颜色和形态,来给临床医生的用药提供依据。 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因为细胞壁的结构不同,在革兰氏染色时染成不同的颜色。革兰氏阳性菌显示紫色、革兰氏阴性菌显红色或粉色。由于细胞壁的结构不同,导致这两类细菌在染色性、抗原性、毒性、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化脓性球菌都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它们能产生外毒素使人致病,而大多数肠道菌多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它们差生内毒素,靠内毒素使人致病。

细菌药敏试验实验报告解读

细菌药敏试验实验报告解读 “医院有的药物不做药敏实验,医院没有的药物做什么药敏实验?”在临床上经常能听到临床医生们抱怨。“药敏报告显示敏感的药物,而临床治疗无效?”有时也让大夫们感到不解。这些问题使得临床医师不知道如何选择抗菌药物,那么如何正确解读药敏报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报告呢。 我们先来了解几个概念: 最低抑菌浓度(MIC):测量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大小的一个指标,指在体外培养细菌18至24小时后能抑制培养基内病原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MBC):抗菌药物能能使受试菌最初的活菌总数减少99.9%以上所需要的最低抗菌药物浓度。 折点:是最低抑菌浓度或者抑菌圈直径,用于区分离株为敏感、剂量依赖性敏感、中介、非敏感还是耐药 敏感(S):通过折点来定义,指当对感染部位采用推荐剂量时,具有MIC值等于或低于敏感折点(或抑菌圈等于或高于敏感折点)的菌株通常可被抗菌药物所达到的浓度水平所抑制,产生可能的临床疗效。 中介(I):通过折点来定义,包括这些MlC或者抑菌圈直径在中介范围内的菌株,其抗菌药物MIC接近于血液和组织中通常可达到的水平,而抗菌药物治疗的疗效可能低于敏感株。耐药(R):通过折点来定义,指按常规用药方案,在药物通常可达到的浓度水平时,菌株不能被抑制,表明MIC值或抑菌圈直径可能在一个产生了某种特殊的耐药机制(如β-内酰胺酶)的范围内,而且治疗研究显示该药的临床疗效不可靠。 多重耐药(MDR):是指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其定义为一种微生物对三类(比如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等)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耐药,而不是同一类的三种。 泛耐药(XDR):广泛耐药细菌指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几乎全部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仅对黏菌素和替加环素敏感,革兰氏阳性球菌仅对糖肽类和利奈唑胺敏感。 全耐药(PDR):泛耐药细菌指对所有分类的抗菌药物全部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包括黏菌素和替加环素在内的全部抗菌药物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对包括糖肽类和利奈唑胺在内的全部抗菌药物耐药。 药敏试验目的 使用体外试验的方法检测细菌的耐药性,预测抗菌药物临床治疗效果并为临床医生针对某一特定感染问题选用药物提供依据。 判断标准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染色与形态观察 第一部分:显微镜的使用 一、目的要求 1.熟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油镜的使用原理和显微镜的维护方法。 2.学会正确使用油镜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构造。 3.了解各种显微镜的主要特征。 二、实验原理 (一)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微生物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是普通光学显微镜,它的构造可分为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 1、机械部分 普通复式光学显微镜的机械部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目镜、镜筒、基座回转器、物镜、载物台、光圈、聚光器、光源、镜臂、细调节器、粗调节器等。 2、光学部分:目镜、物镜、聚光器、光圈、光源。 (二)放大倍数 标本首先经物镜放大,在目镜的焦距平面上形成一个实像,再经过目镜放大成最终的虚像。总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物镜的放大倍数愈大,其工作距离(物镜镜头到标本片之间的距离)愈短,这时光圈就要打开得愈大。 显微镜的性能受物镜的分辨距离或分辨力所限制。分辨距离即透镜所能分辨的两个物点之间的最小距离,分辨距离愈小,透镜的分辨力愈高,物像也就愈清晰。因此常以分辨距离来衡量显微镜的分辨力。 R=0.61λ/N.A 式中:R-----分辨距离; λ------作用光的波长; N.A------数值口径。 一些介质的折射率

介质折射率 空气 水玻璃香柏油 1 13 55 1.56 三、实验内容 (一)材料:显微镜,香柏油,擦镜纸。 (二)方法: 细菌很小,须使用油镜方可观察到。油镜是显微镜上最重要的部件之一,观察时与玻片非常接近,稍不小心即可压碎玻片,更严重的是损坏镜头,故必须极其仔细地学习油镜的使用方法: 1、为使低倍镜取得最适之光源,可将低倍镜头调节到离载物台约1cm的高度,将聚光器提高,光圈完全打开,然后调节电压旋钮至视野最合适。 2、滴一滴香柏油,固定于载物台上,用推动器调节到载物台正中。在双目侧视下,下旋粗调节器,使油镜头浸入油中几乎与标本片相接触。然后眼睛从目镜观察(如光线不足,可适当增大电源电压),徐徐上旋粗调节器至看到模糊物像之后,再用细调节器调节以使物像清晰。如镜头已离开油面还未看到物像,则再重新操作。 3、更换标本时应先提高油镜头,再更换玻片,切勿随意移动显微镜的位置。 4、油镜观察完毕后,按“显微镜保护”中(6)项处理。 5、最后将油镜各部分还原,聚光器下降,反光镜垂直于镜座,镜头转成八字形, 以免与聚光器发生碰撞。 四、思考题 1、使用显微镜时为何调节下列构造?反光镜,光圈,聚光器,粗调节器,细调节器,镜头回转器。 答:聚光器的位置之升降可影响视野的明亮度,上升则视野明亮,下降则光线减弱。光圈的放大或缩小也可控制视野明亮程度。粗调节器和细调节器均是调节焦距的装置。镜头回转器为装置物镜和转换物镜之用。 2、使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时,工作距离与光圈的关系。如何利用这一原理用好显微镜? 答:物镜的放大倍数愈大,其工作距离(物镜镜头到标本片之间的距离)愈短。标本首先经物镜放大,在目镜的焦距平面上形成一个实像,再经过目镜放大成最终的虚像。总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为何要选用与玻璃折射率相似的香柏油作为油镜的介质?油镜的原理是什么? 答:香柏油只在使用油镜头时(100倍物镜)使用,因为当镜与装片之间的介质为空气时,由于空气(n= 1.52)的折射率不同,光线会发生折射,不仅使进入物镜的光线减少,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而且会减少镜口角。当以香柏油(n=1.515)为介质时,由于它的折射率与玻璃相近,光线经过载玻片后可直接通过香柏油进入物镜而不发生折射,不仅增加了视野的照明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增加数值孔径达到提高分辨率的目的。可见光的波长平均为0.55μm。当使用数值孔径为0.65的高倍镜时,它能辨别两点之间的距离为0.42μm;而使用数值孔径为1.25的

微生物实验报告

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 专业:学号:姓名: 一、实验目的 探究检测其病原菌的类型并通过一系列的观察与鉴定从而确定其病原菌的名称和性质。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基的制备、消毒和灭菌,细菌的分离与培养,细菌群体和个体形态特征的观察,细菌生化反应鉴定等技巧。从而掌握微生物实验的各种操作方法,培养对微生物实验的兴趣。 二、实验材料 器材 打火机、油性笔、酒精灯、接种环、接种针、污物盘、普通冰柜、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奥林巴斯CX21型生物显微镜、电炉、试管(带棉塞)、称量纸、药勺、牛皮纸、硫酸纸、橡皮筋、尺子、锥形瓶、高压蒸汽灭菌器、镊子、玻片、吸水纸、拭镜纸 试剂药品 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蒸馏水、脓汁标本、粪便标本、石蜡油、生理盐水、结晶紫、卢戈碘液、95%乙醇、稀释复红、葡萄糖微量发酵管(2支)、乳糖微量发酵管(2支)、青霉素抗菌素纸片、链霉素抗菌素纸片、庆大霉素抗菌素纸片、血浆、福氏志贺菌诊断血清 三、方法与步骤 1、培养基制备 干粉培养基→蒸馏水→加热溶化→分装→集中放在试管筐里→罩上硫酸纸、牛皮纸→用橡皮筋扎好→放入讲台边的灭菌桶或灭菌筐内→送到高压蒸汽灭菌室(洗刷室)→灭菌→(1)平板培养基:倾注平板10ml→琼脂完全凝固后,平板倒放→4℃冰箱保存备用。(2)斜面培养基:培养基趁热斜放→琼脂凝固以后,4℃冰箱保存备用。

→贴上标签后灭菌使用。 2、空气与人体体表细菌学检查 ①空气的细菌学检查 每组1个营养琼脂平板,选择采样地点(实验室、卫生间或任选地点)→将平板盖打开,盖朝下放置在平板旁边→平板暴露于空气中15min→平板倒扣盖上→作标记→37℃温箱培养24h→观察结果。 ②人体体表的细菌学检查 甲乙常规洗手,丙丁标准洗手。甲和乙、丙和丁共用1个平板 按规定在普通平板上接种手指上的细菌。第1格为洗手前,第2格为洗手后,第3格为消毒后,第4格空白对照。 3、细菌的分离培养 接种环烧灼灭菌→分别取脓汁标本与粪便标本点在普通平板和依红美蓝平板上,各做两份,→烧掉接种环上多余的标本→冷却后,应用分区划线分离法,将脓汁标本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2份),粪便标本接种于伊红美蓝平板(2份)→接种环烧灼灭菌→将平板倒置37℃培养18~24h→观察结果。 4、细菌的群体生长特性观察和纯化培养 接种环烧灼灭菌→挑选平板上典型的四种单菌落(白色、黄色、紫黑色、粉红色)进行斜面接种纯培养→做好标记→接种环烧灼灭菌→斜面培养基置于37℃培养过夜→保存备用 5、细菌的个体形态特征的观察 ①革兰氏染色: 取洁净载玻片→用灭菌操作后的接种环取生理盐水1-2环于玻片上→挑取细菌培养物少许与盐水轻轻抹匀→待涂片干燥后在酒精灯火焰外侧快速来回2-3回合→结晶紫初染1min→水洗→卢戈碘液媒染1min→水洗→95%乙醇脱色约20s→水洗→稀释品红→复染1min→水洗→吸干,镜检。 ②肉汤接种法: 接种环烧灼灭菌→分别在斜面培养物中挑取菌苔少许→立即移入肉汤培养基管中→在接近液面的管壁上轻轻研磨→沾取少量肉汤调和→混匀→试管口通过火焰2-3次灭菌→塞好棉塞→35℃培养4~6h 6、药敏试验 接种环烧灼灭菌→分别取之前实验中得到的四种菌液在普通平板密集涂布→接种环烧灼灭菌→标记:青、链、庆→镊子火焰消毒→贴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纸片→按压→镊子消毒→倒置37℃培养18~24h→观察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