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的课程思想

——课程中的游戏和工作

在谈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这本书中的课程思想之前,不妨先来谈一谈我读这本书的感受。不得不说,一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当时的感受:晦涩难懂。特别是读外国名著的译本时,如果翻译的逻辑性不够完整,那么读起来就更加艰难,甚至十分的痛苦。完全丧失了读名著的乐趣,读书反而成为了负担。幸好这次读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这本书的译本的同时,还结合了它的英文原著来读。渐渐地,我发现其实这本书所透露的杜威的民主教育思想事实上在今天已经是司空见惯了。我们如今所推崇的一些教育理念事实上源头可以追溯到杜威的这本书。当我在看译本时有抓不到其思想内涵的时候,拿起英文原著,发现一切豁然开朗了。其实对于我们现在所积累的词汇量,看一看杜威的原著其实并没有什么生僻的单词,只是在翻译句子的逻辑上需要思考一下。通过两本书的一起读,不仅让我对杜威的教育的思想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也让我积累了不少教育的专业名词。比如“课程”一词,按照我原来的思维习惯,会将它翻译为“course”,但是看了英文原著之后发现,其实用“curriculum”更加契合和专业。这就是我读这本书所收到的“意外之财”。下面就来说一说“正经事”吧!我将就这本书做一个整体的框架梳理,然后对我感触最深的有关杜威的“课程”的观点来谈一谈我的心得体会。因为上学期正好读了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里面也有泰勒详细具体的有关课程的思想。

首先来看这本书——《民主主义与教育》,顾名思义,我想应该是民主主义思想与教育的之间的各种联系。但是,翻开目录,却发现在书的每一章标题中,并没有对民主主义有过多的涉及,仅仅在第七章中阐述了一下有关教育中的民主概念。那么民主主义与教育从何来看呢?读了前面几章,感觉和民主主义“毫无联系”。但是,读的深入了之后,我发现其实这本书时时刻刻都在透露出“民主”的思想,它已渗入到教育中的方方面面了。比如经验、思维、兴趣、训练、课程、游戏、教材、劳动等等。具体的就不再赘述。下面就单从这本书中的“课程”来看一看它是如何反映民主的思想的?以及它是如何组织和实施的?与我们现在的课程又有哪些异同之处?

在这本书的第十五章,提到了“课程”,但是这里并没有像泰勒书中所提的“课程”那样,有一系列具体的开发和组织的步骤。杜威这里所提到的“课程”,在我的理解看来,他是从课程本质来说的。就如他的标题《课程中的游戏和工作》,这里的游戏与工作与我们现在所能想到的游戏和工作其实是有所差别的,这种差别在这本书中的其他许多地方都有所体现。这本书中的很多地方,也许仅仅是一句话,都能使你与现在的教育实际或者理想中德教育理念产生联系,你可以举出许多稀疏平常的例子去证明他的观点。这也是杜威思想的前瞻性与实用性的体现。

首先来看一看“课程中的游戏和工作”,这里的游戏与工作是什么意思?它们与课程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是否能反映出杜威的民主主义思想呢?

在这章内容中,并没有直接提到游戏工作课程,先说的却是主动的作业在教育上的地位。在这里,他提到了在教育改革中的一个教训——教学应从

学生的经验和能力出发。这个其实是体现了民主的思想的。即从学生本位出发进行教学。后面又有一个“有效的学习”,杜威认为:有效的学习就是知识的获得是从事有目的的活动的结果,而不是应付学校功课的结果。这也体现出“儿童中心”的思想,也是充满民主的。在学习中引入了游戏和工作两个观点。因为儿童在校外一般总是在游戏和工作。而学校的任务就是“设置一个环境,在这种环境里,游戏和工作的进行,应能促进青年智力和道德的成长”。要达到这种要求,首先是要有环境,环境的营造需要课程,在课程中去平衡游戏和工作的关系。课程形成是需要有主动的作业,这种主动的作业与我们现在的作业不同在于它是符合儿童兴趣,注重整体性,与社会情境相联系的。这也体现出杜威的“儿童中心”的思想和民主的思想。而工作与游戏异同又是什么呢?概括的说,工作与游戏都是具有目的性的,只是工作需要更持久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的注意”;当在游戏中进行越来越复杂的活动时,游戏中的活动就会逐渐变成工作。正因为这种不同,工作中“持续不断的注意“如果处理的不恰当的话,往往会使儿童失去学习的兴趣,但是工作必须得进行,因此会使得教育产生强迫性,即强迫儿童去学。这样便违背了杜威所提倡的“儿童中心”“民主主义”思想。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杜威在最后又提到一个观点“教育没有比适当提供休闲活动的享受更加严肃的责任”。游戏和工作同样都是自由的,都能从本身引起动机。从这里就非常明显的体现出了民主主义的思想。

虽然在这章内容中,并没有直接去讲课程,但是通过儿童生活中的工作和游戏,可以从中去确定课程的内容和方法,还有原则。总的来说,就是要以“儿童中心”为基础,以民主主义思想为指导去开发和组织课程。这就是我读过这章内容后的心得体会。当我读过杜威的这章内容之后,我将这章中所提到的课程中的游戏和工作与现在的教学实践联系起来,发现如今的校本课程开发正是以这种思想为指导的,虽然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出现过一些问题,比如脱离实际需要等,但是在最初的开发思想上是与杜威的课程思想相契合的。比如根据地方特色和学生学习实际去开发课程。还有一点,当今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还有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备学生”,即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都体现出杜威“儿童中心”思想以及课程思想。

以上就是我对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的课程思想的理解和心得体会。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理论是什么背景下产生的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理论是什么背景下产生的?试评杜威教育思想中其主要观点。 (1)杜威关于经验的论述,在教育哲学史上是一块重要的里程碑。西方教育哲学源于古希腊,一开始便存在着理性与经验的争论。德谟克里特是一位唯物主义者,他的著作没有被保存下来,人们只能从其著作的残篇和其他人著作中的转引来窥见其一二。德谟克里特看重感觉经验,他认为真理与显示于感官的东西毫无区别,凡是对每一个人都显现、并且每一个人都觉得存在的东西,就是真的。唯心主义者则看重理性,苏格拉底认为“万物皆备于我”,教育的使命是“认识自己”,而不须凭靠经验。柏拉图承认有理性,它存在于理念世界之中;承认有经验,它存在于现象世界之中。理性是纯全的,经验则是虚幻的。教育的宗旨是使人摆脱现象世界中假、恶、丑的经验,借回忆使人复归于理念世界的理性。亚里士多德倡导自由教育,认为崇尚理性是自由人的价值所在,而经验则是人们谋求理性的障碍。早期中世纪,基督教神学霸居一统,在经院哲学内部,理性论与经验论的争论也以理性论占居上风而告终。文艺复兴时代,经验论又复抬头。夸美纽斯处于中世与近代之交,在他的教育哲学中已明显出现经验论的倾向。培根则响亮地提出“知识就是力量,力量就是知识”的口号。培根之后,洛克提出“白板说”,批判先天观念,提倡感觉论。洛克的教育哲学中埋伏着唯心主义的内部经验论,而与唯物主义的外部经验论并存于统一的哲学体系之中。洛克的后继者各取所需;18世纪法国唯

物主义者狄德罗继承了洛克的唯物主义感觉论;而英国的主观唯心主义者贝克莱却利用洛克的唯心主义。 (2)杜威的基本倾向是用“经验”这个概念包揽一切,主体和客体、人和环境、精神和物质、知和行等,统统被收入经验的范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浑然一体,名为“经验”。主要的教育观点是:主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在做中学。提倡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与赫尔巴特的思想针锋相对。带有狭隘的色彩经验主义。 杜威对经验的理解比起旧的机械的唯物主义者来要高明一些,因为杜威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马克思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杜威强调人不是消极适应环境,而是能动地改变环境,从而取得经验和经验的不断改造,这是其比机械唯物主义高明之处。列宁说:“聪明的唯心主义比起愚蠢的唯物主义来更接近于聪明的唯物主义”。此话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心得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心得前不久,我去图书馆借了本杜威的《民主与教育》,下面,结合大师们的研究,浅谈一下我的理解。 我非常赞同杜威关于“做中学”的观点,并不是说任何事情都要亲身经历,但若能促进其学习的发生,“做”一下又何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更喜欢游戏或活动,在游戏活动中他们学得更快,并且能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去,紧密地与活相结合。关键是这样的教学方法适合什么阶段的学生,以及活动或游戏的方式。我认为在初级教育阶段,应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一些实用的知识,这样即使有的学生就此辍学,也不至于与社会脱节;而在中等教育阶段应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判断能力;高等教育的责任应培养具有社会责任的人,更加联系实际来教授一些理论知识,同时这些理论知识又能回到实际中,对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或方案。每个阶段活动的内容和方式都是不同的,我们不能要求儿童在还没有懂得这个社会的状况前,就去研究政治,这是荒唐可笑的。杜威的实用主义或经验主义我理解为生活主义,中国的成语叫“学以致用”,一种知识学习了如果没有实际的用处,只能作为炫耀或显示地位的东西,这种教育是极其失败的。现今中国的大学教育,文科专业学习的知识与现实脱节,理工科专业学的知识远远落伍于现今的科学发展,这样的教育有何用处?可是要让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际合拍,谈何容易。

首先,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恶习——学而优则仕,学习有了一层功利性的色彩,而不是为了个人价值的实现。 其次,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与实际生活的分离,教育改革只局限于教材不断频繁地变换,而没有触及实质性的东西——教育理念。 最后,要关注的是教育一线的工作者,我们的教师,他们思想的转变直接影响到祖国花朵的培养方式,如果还是老方式,如何能为祖国培养“实用”人才。 杜威的教育思想或者说《民主主义与教育》为代表的教育思想总纲所表现出来的是通过教育改革创新在美国创立更加适合学生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更多的人能够享有和接受民主的教育。力图实现民有民享民治的资产阶级民主社会。它不同于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力图培养奴隶主阶级的统治者的哲学王而进行的阶级统治。也不同于卢梭的原著《爱弥尔》缺乏实践的支撑脱离实际,空想式的乌托邦。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教育实践及经验,可谓是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 纵观杜威的一生,其出生与青少年经历平淡无奇,才资平平。他在小学与大学却也没有学到什么实质意义的东西,倒是在这期间的课外阅读中学到了一些有用的东西。对人生有启迪作用的书籍有大量阅读。因为当时的美国教育已经深陷窠臼,走向僵化机制,已经没有多少吸引人的地方。这让我想到了当前我国的教育,与美国的老式教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在应试教育和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之下,学生的成绩为了上好学校在学校里机械的学习,很多学生长期在这种教育作用

杜威教育思想

(一)论教育本质 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 1、"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 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因此,杜威又强调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由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其实,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证式目标。 2、"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重现在的社会生活。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 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杜威又认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3个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简单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 (二)教学论 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教学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1、"从做中学" 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由于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 是关于怎样做(howtodo)的知识。因此,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在他看来,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 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 一、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见解 什么是教育的本质呢?杜威把它概括为三句话:“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 1、“教育即生长” 杜威认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基本内容就是以本能活动为核心的心理机能的不断发展和生长的过程,教育就是起促进本能生长的作用。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他指出:“因为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学校教育的价值,它的标准,就看它创造继续生长的愿望到什么程度,看它为实现这种愿望提供方法到什么程度。”他把教育本质生物化了。 2、“教育即生活” 为什么说教育即是生活呢?杜威作了这样的解释:儿童本能的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生活即是发展;发展,生长,即是生活”。“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所以我们说:教育即是生活”。他宣称,他的关于教育本质的观点与斯宾塞关于教育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的观点是完全不同的。在杜威看来,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人不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因此,教育即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学校应该利用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其主要内容,而不是依靠文理教科书。“教育即生活”并没有真正反映教育的本质,但在传统教育严重脱离实际社会生活的情况下,它

有利于使教育与生活结合起来。杜威在“教育即生活”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要使“每个学校都成为一个雏形的社会生活……” 3、“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杜威在《经验与教育》一文中指出:“全部教育都离不开经验。教育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他断定,一切学习都来自个体的直接经验,“没有经验”,“就没有学习”。因此,学习,受教育过程实际是使儿童不断取得个人的直接经验,即使经验不断改造或改组的过程。经验经过改造与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杜威重视儿童的直接经验,是有合理因素的;但他把儿童获取主观经验的过程看作是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则是错误的。教育的基本的、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学习,接受间接经验。二、杜威关于教育目的的见解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和《我的教育信条》中都论述了教育目的的问题。他说,教育除了过程之外并无另外的目的,过程本身就是目的。“教育应该被认为是经验的继续改造,教育的过程和目的是完全相同的东西”,教育过程外无教育目的,根据这种观点,杜威批判了教育的“外在”目的的理论。他认为,如果“遵守”外加的教育目的,青年人的个性就会被忽视,从而会违反儿童本身内在的需要,违反了本能。因此,他认为,教育除了它自身的过程之外,不应有什么外加的教育目的。在他看来,“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组织保证继续生长的各种力量,以保证教育得以继续进行”。教育过程就是目的。在这个前提下,杜威认为有两种教育目的的存在是可能的。一种是教师或家长提出来的。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一、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基础 1.实用主义哲学 杜威是美国继皮尔士、詹姆斯之后的第三位实用主义大师,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有用即真理”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经典表述。以往哲学是由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三部分组成,分别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用三个问题。杜威认为“是什么”的问题,应由科学,而不是由哲学来解决。“为什么”和“有什么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人们往往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认识事物,认识事物的目的是为我所用。因而,实用主义哲学否定规律的客观性,只相信人的经验。人的经验就是真理的尺度。有用的就是真理,没有用的便是谬误。以事物的多样性而抹杀事物的共同性,以事物的多变性而抹杀事物的永恒性,以事物的价值形态取代事物的实体形态。实用主义哲学实质上是一种建立在唯心主义世界观和认识论基础之上的价值哲学。杜威认为哲学的意义在于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而当时人们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教育问题。因而,他把哲学和教育等同起来,既然其哲学是价值哲学,那么他的教育哲学也就是教育价值哲学了。其教育哲学是为解决教育问题提供理论的。2. 社会个人主义的社会观杜威从“人性论”观点出发。并接受了实证主义者的“庸

俗进化论”的社会学思想,把人类社会形成的基本原因看作是带有人类原始本性的个人的结合。社会既然是人性的组合,因此教育在改进社会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要使社会进步,只需要采取发展人性、激发智慧的教育方法,而无需进行阶级斗争。杜文这种把教育看成是社会发展的基本途径而反对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的观点是改良主义。即通过对个人的教育达到社会改良的要求。3 生物化的本能论心理学杜威认为,心理活动的实质就在于有机体处于一种本能的需要,而采取一定的行动来适应环境,从而满足自己的需要。(他指出人有四种基本的本能:制造本能、交际本能、表现和探索的本能。由这四种本能的需要产生了人的四种兴趣,即制作、语言、社交和艺术表现与探索发现的兴趣。这些本能与兴趣提供学习活动的心理基础和动力。可见,杜威所强调的“做”基本上是指基于生物本能需求的一种“活动”,与唯物主义所理解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有本质区别的。)这种心理学也叫“机能主义心理学”。(机能心理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于美国的心理学派,它代表了当时美国心理学的主流。这个学派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和詹姆斯实用主义思想的推动,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强调意识活动在人类的需要与环境之间起重要的中介作用。)杜威认为心理的研究对象在于研究意识的机能或功用,而反对仅仅研究意识的内容。用杜威的话来说就是心理学家应关心的是整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后感 为响应国家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号召,进一步提升教师群体的文化修养,让阅读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常态,20xx年4—11月渝中区教委、渝中区教育学会在渝中名师、特级教师工作室中重点推广教师阅读,开展“阅读阅快乐”读书交流及展示活动。该活动得到工作室主持人的大力推崇,收到50余份学员读书心得。本公众号将陆续发布优秀的读书心得,希望能带给用户借鉴与启发。 《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专著,初读时觉得很难理解,但耐心读完后却有很多收获与启发。杜威在书中提出了许多与传统不同的教育观念,他以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来解释教育,创造了崭新的教育理论。 这本著作的作者是杜威,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民主主义与教育》全面地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其教育着述的代表作。在教育史中既能提出新颖教育哲学,又能亲见其实施之获得成功者,杜威是第一人。 杜威认为:我们假定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酬报,是继续不断生长的能力。但是,除非一个社会人与人的交往是相互的,除非这个社会的

利益能平等地分配给全体成员,从而产生广泛的刺激,并通过这些刺激,适当地进行社会习惯和制度的改造,这个思想就不能适用社会的全体成员。这样的社会就是民主主义的社会。所以,我们探索教育目的时,并不要到教育过程以外去寻找一个目的,使教育服从这个目的。我们整个教育观点不允许这样做。我们所要做的,是要把属于教育过程内部的目的,和从教育过程以外提出的目的进行比较。当社会关系不平等均衡时,一定会出现后一种情况。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社会的某部分人,将会发现他们的目的是由外来的命令决定的;他们的目的并不是从他们自己的经验自由发展而来,他们的有名无实的目的,并不真是他们自己的目的,而是达到别人隐藏着的目的的手段。 杜威提出“从做中学”,就是说教学不应该直接了当地注入知识,而应诱导儿童在活动中得到经验和知识,教学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并且附着于儿童的现实生活。而有些教师却脱离儿童生活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者有的老师把儿童视为容器而以高压手段灌输知识,其结果只能使儿童学而不思和记而不解,或招致学生的反感。想想我们现在的教育状况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不间断的模拟、各级统考,迫使老师不得不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挤占学生的体育、音乐、美术等其他课程的时间,学生真的要成为只会学习的机器了,哪里还有什么自

民主主义与教育 读书笔记

民主主义与教育 [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续译 一、序言 滕大春先生(1909.10.13-2002.12.16),1928年在北京接受高中教育。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教育系,受到北大伟大爱国精神和严谨治学传统的影响,在做人和求学的志趣上深受启发。1933年北京大学毕业后,赴济南任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教员兼附属小学主任。除在师范部任课外,主要精力投入附小改革工作,把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改造”和“从做中学”的理论落之于实际。1986年,获得全国外国教育史专业第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任河北大学教育系外国教育史专业博士生导师。 滕大春先生在教育史学界享有崇高的声誉。曾任中国教育学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全国教育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比较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河北省社科联副主席,河北省教育学会副会长,河北省高教研究会副理事长,河北省老年教授协会名誉会长等职。滕大春先生在教育史研究领域辛勤耕耘近70载,声名远播,建树非凡。在外国古代(东方)教育史、美国教育史、卢梭教育理论研究领域均有卓越成果,著述丰硕。出版了《美国教育史》《今日美国教育》《卢梭教育思想述评》等专著,《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德国教育史》等译著;主编多部著作,主要有《外国古代教育史》《外国近代教育史》《外国教育通史》(共六卷)。此外,还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外国教育”分支主编和《教育大辞典·外国教育史》分卷主编。[1] 该书要把民主社会的意义、生物进化论的观点、产业革命带来的变化以及科学实验的方法,贯串一起,从而论证新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内容和评断一些彼此矛盾的教育理论问题和实施问题。研究这本巨著必须掌握这一点。[2] 本书共分26章。依杜威在第24 章的划分, 约含3个部分。实际上,最初数章从非形式的教育谈到学校的兴起,概述了教育的社会职能和效用,指出了当前学校的严重缺陷以及改革的方向。其后各章便阐述民主社会的教育性质,明确教育即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意义,并借着对过去各种教育理论的批判来反证民主教育的正确性和优越性。此外,这几章还说明民主教育的目的是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别无其他目的,这就是教育无目的论。再后各章系以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来理顺长期存在的兴趣和努力、经验和思想、劳动和休闲、个人和自然界、教育和职业等等矛盾,并给课程、教材和教法作出新的解释。最末两章则分别论述实用主义的真理论和道德论。书中涉及的方面极为广泛,但对每项问题都从社会、历史和哲学的角度层层剖析和深入论证。[3] 看书不应仅仅从细节进行揣摩,因而在看书之前,对这本书的整体框架进行把握也非常重要。我们首先要学会顺着作者的角度去阅读这本著作。 杜威理解中的民主社会: 他说衡量社会不能单凭主观臆想来制定标准,应以社会成员共享利益的多寡为尺度,还应以本社会和其他社会能否交流互惠为尺度。优良社会应当便于和善于与其社会交通,是开放型而非封闭型的社会,是人类共存、共利和共赖的社会。杜威认为民主社会既要冲破阶级的和种族的界限,还要冲出国界,使人类出现与日俱多的接触点和互惠点。[4] [1]https://www.sodocs.net/doc/c39408796.html,/view/454001.htm?fr=ala0_1_1 [2] [美]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M]. 王承绪译.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12. [3] [美]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M]. 王承绪译.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12.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中国教育的启示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中国教育的启示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美国现代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对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批判吸收他人的思想,并通过自己丰富的教育实践,创立了一套崭新的教育理论,这是教育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变革,知道今天仍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一、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 杜威是美国继皮尔士、詹姆斯之后的第三位实用主义大师,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有用即真理”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经典表述。以往哲学由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部分组成,分别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有何用”三个问题。杜威认为“是什么”属于科学的范畴,“为什么”和“有何用”应该结合起来。认识事物的目的是为我所用,因此,实用主义否定客观的规律性,只相信人的经验。有用的便是真理,没用的便是谬误。强调事物的多面性而非共同性,强调事物的多变性而非永恒性,强调事物的价值形态而非实体形态,杜威认为哲学的意义在于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而当时人民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教育问题,因此,他把哲学和教育等同起来,既然哲学是价值哲学,那么哲学也就是教育价值哲学了,其教育哲学便是为解决教育问题提供理论依据的。

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教育即生活”、“儿童中心”、“从做中学”是贯穿杜威教育思想的主旋律。 (一)主张“教育即生活”,批判传统教育的“课堂中心” 杜威认为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教育是不断地改造经验、重新组织经验的过程。根据这一思想,他主张“教育即生活,不是生活的预备”,并由此提出“学校即社会”,要把现实社会生活的一些东西组织到教育过程中去,使学校成为一个“雏形的社会”。杜威提出这样的教育概念,是针对“传统教育”的。他认为“传统教育”远离生活,不适应美国现实的需要。他指出“传统教育”有三个弊病:第一,“传统教育”传授过时的死知识,这种知识以固定的教材的形式提供给学生,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第二,“传统教育”按照“过去传下来的道德规范”去训练学生;第三,“传统教育”的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及实施行为准则的代理人”。杜威对传统教育的批评,在许多方面是切中时弊而富有积极意义的。他强调教育与实际的社会生活协调一致,注意实际有用的科学知识,学校教育要对社会生活起积极作用。这在当时都是比较新颖的观点。但是,他把教育等同于生活,把学校等同于社会,则否定了学校教育的特殊职能。因为教育只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社会生活中固然有教育活动,但有些生活就不一定是教育。 (二)主张“儿童中心”,反对传统教育的“教师中心”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心得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心得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民主主义与教育心得体会 在这本书中,有着哲学功底和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的杜威用睿智的话语来阐述教育与民主,简单的话中潜藏着深刻的含义,将教育的相关知识讲的深入浅出,能激发我们很多关于教育与生活的新的想法,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只要生物能忍受,它就努力为它自己利用周围的力量。它利用光线、空气、水分和土壤。所谓利用它们,就是说把它们变为保存它自己的手段。只要生物不断地生长,它在利用环境时所花费的力量得大于失:它生长着。”“生活的延续就是环境对生物需要的不断的重新适应。” 其实生存并不困难,难的是如何更好的生存,如何使生活变得体面,活的有尊严,有价值,得到他人的敬重和赞扬。尽管现在就业难,但是找一份足以糊口的工作还是不难的,找不到体面的非体力劳动工作,但是体力劳动还是很好找的,比如车间女工,再比如餐厅服务员,超市营销员等,但是这种工作会让我们觉得难以忍受,不想穷其一生在这种枯燥琐碎劳累的工作上,因为这种工作,不被人敬重,没有我们一直追求的价值感,所以难以忍受。我曾经在小学实习过,通过实习我发现自己很喜欢和小学生在一起,或许小学教师是我真正向往的工作,同学的信任的目光,真诚的心,还有学校老师的尊重,都让我体会到

一种前所未有的价值感,虽然小学老师也需要耗费脑力,甚至需要熬夜备课,但是我还是很快乐,一堂成功的授课就让我无比自豪。 “事实上,初生的孩子是那样不成熟,如果听任他们自行其是,没有别人指导和援助,他们甚至不能获得身体生存所必需的起码的能力。人类的幼年和很多低等动物的崽仔比较起来,原有的效能差得多,甚至维持身体所需要的力量必须经过教导方能获得。”所以教育成为一件必不可少的事,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有通过主动学习或者长辈的示范或教导,我们才能知晓,不学习就是没有文化,没有文化就是未开化就是愚昧无知。因为个人的天生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能具备生活所需要的能力。不管是初生的孩子还是世故的成人,都需要在生活中,在工作中继续学习。因为知识的海洋是无极限的,只有继续学习才能进步,不思进取是消极的人生态度,我们应该积极向上,树立终生学习的人生态度,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从而更好的生存。 “社会在传递中、在沟通中生存。”我十分赞同杜威的这种看法,沟通能创造奇迹,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灵感的激发,也是来自于沟通,通过相互交流,就能帮助我们产生新的创意。很多作家写书没有灵感时,就会到人群中,朋友中去寻找灵感,往往朋友的无心的一句话就能激

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教育的启示

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中国教育的启示 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是教育思想史上的大家,他对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批判吸收他人思想,并通过自己丰富的教育实践,创立了一套崭新的教育理论,这是教育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变革,直到今天,还有很大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一、杜威教育思想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三个命题构成贯穿杜威整个教育思想的主旋律。 (一)教育与生活经验紧密相结合 1.“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这是一种经过“改造了”的“新生活”,“教育即生活”有两个反面的含义:一是要求学校与社会相结合,二是要求学校与儿童的生活相结合。 2.“学校即社会”这个命题并没有将学校与社会想混同。杜威所要求的学校生活是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了的、理想的社会生活。使学校具有简化社会生活、纯化社会生活、平衡社会社会生活的功能,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不收社会团体的限制,接触更为广阔的环境。强调学生在做中学。 (二)“教育即生长”杜威提出生长论,要求使儿童得到充分的发展,要求建立新兴的师生关系,要求尊重儿童,要求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表达了一种新的教育观和发展观。教育与生长的目的在于过程自身,生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没有终极目标,是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儿童个体的充分生长不仅仅是达到社会目的的一个手段和工具,它本身就是民主主义的要求。生长论要求尊重儿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合乎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兴趣和需要的要求。

(三)“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杜威认为“一切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经验都真正地具有或相同起着教育作用。经验起作用强调经验过程中人的主动性,要求教育过程中应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条件与水平,提高儿童参与教育过程的主动性。 (四)民主与教育教育是为了民主的,同时教育也应是民主的。民主主义不仅为教育提供了一个奋斗目标,而且还对教育提出了民主的要求,杜威认为民主主义本身便是一个教育的原则,一个教育方针和政策。杜威认为教师应是儿童生活成长和经验的启发者和诱导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而且也是知识的探究者和创造者。而不是学生的压迫者。 二、杜威教育思想的一些片面性 1.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不仅是一般的生活,而且是儿童当前的生活。这里所说的“生活”,是指儿童的生长要素,即游戏、讲故事、观察、手工。除了这些生长要素之外,还有许多日常生活之外的东西,他却避而不谈.”,可见我们的教育不能只重当下,不看未来。活在当下固然有其合理性,然而不能将其极端化、片面化。教育应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2.教育即社会 杜威认为学校是社会的雏形,儿童在学校不是准备进入社会参加社会生活,而是在学校过的生活就应该是儿童当前的社会生活。这种认识抹杀了社会与学校的区别。。如果学校教育也像社会教育一般零散,重经验,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就缺乏系统的理论功底,而且会有急 功近利的心态。学校固然不可变成与社会完全脱钩的“象牙塔”,但是学校亦不可

论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影响

论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影响 马莉 (宁夏大学宁夏银川 750021) 摘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想,其代表人物杜威所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等观点曾在世界范围得到普遍认同,对中国的教育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以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渊源为基点,透析杜威教育思想的真正内涵,揭示其对中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影响。 关键词: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教育实践;现实意义 美国教育家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人,是当代世界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在现代西方教育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教育思想,曾对美国以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20 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杜威来中国访问并讲学,随后他的学生胡适、陶行知、蒋梦麟等人大力宣传,因此,杜威的教育思想在中国也得到了传播。当今我国正在进行着新一轮课程改革,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新课程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学习和借鉴作用。 一、杜威实用主义教育观的理论基础 (一)杜威实用主义教育观的哲学基础是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哲学是实用主义产生的理论根源。该理论的首倡者皮尔斯(1878)认为,“任何一个观念的最本质的意义即在于它能引起人的有效的行动,我们思考时,只须考虑它含有什么样可能的实际效果”。在他看来,不产生效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存在就是有用”。这种观点虽然是主观唯心的,但对于当时正处于资产阶级开拓创业、发展工业的美国来说,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实用主义另一代表詹姆斯继承了皮尔斯关于“存在就是有用”这一观点,同时进一步提出了“有用就是真理”的观点,指出“一个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报告

民主社会的教育 一、著作背景 1.写作背景 19世纪末,为适应工业革命、城乡变化、开发边疆和大量移民的需要,美国出现了一系列社会改革运动,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育革新运动。美国传统教育的问题有两点:一是脱离社会,二是脱离儿童。这次教育革新运动要代之以全新的课程设计和新颖的教学方法。 2.作者简介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出生于美国佛蒙特州的柏林顿。1875年进入佛蒙特大学学习,1882年进入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继续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曾先后在密歇根大学、明尼苏达大学、芝加哥大学任教。1896年他创办杜威实验学校,用以检验教与学和心理理论在实践中的效果。1904年,他到哥伦比亚大学任教,直至退休。其主要著作有:《学校与社会》(1899)、《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哲学的改造》(1920)、《经验与自然》(1925)、《作为经验的艺术》(1934)、《经验与教育》(1938)等。 杜威于1894年至1904年担任芝加哥大学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的系主任。这十年是他改革教育的尝试阶段。杜威顺应当时的新教育潮流,围绕两大中心进行探讨:一是使学校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合拍,二是使学校和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育的规律合拍。1896年,他创立了实验学校,进行课程、教材和教法上的实验,把教育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他把以粉笔和口讲为形式的课堂改变为儿童由活动而求知的课堂。根据教育改革的实践,他于1897年发表《我的教育信条》,1899年发表《学校和社会》,1902年发表《儿童和课程》,虽都篇幅简短,但发人深省。之后因与芝加哥大学校长教育理念分歧,杜威离开芝加哥大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任教。经历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研究,他于1916年才著成《民主主义与教育》这一具有体系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著作。 3.写作意义 该著作全面地阐述了杜威在芝加哥实验学校,以及当时教育改革理论研讨中基本形成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建设新式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的和方法。杜威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一、引言 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杜威教育思想不仅在美国享有权威,而且对世界各国的教育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杜威的教育思想不是完美的,有其合理的一面和谬误的一面。但是,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他们国家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实际方面受到了杜威的影响。 二、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从做中学;以儿童为中心。重视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强调教育的实用性、生活性,反对传统教育的形式主义、机械主义,杜威教育思想的突出特点是:以学生特别是以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本能为出发点,以使他们将来能够顺利融入社会从而成为合格公民为目的,教育不过是由此出发点而达到此目的的桥梁或渡船。他说:“成人社会是教育的目的,儿童是教育的起点,学校是二者之间一条过渡的桥。教育的目的,是要儿童走过这座桥到成人社会里去做一个有用的分子。” 杜威的“从做中学”的观点,实际上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在一定程度上,它强调了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知识本来源自实践,而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实践锻炼。对于缺少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实践经验的儿童来说,纯粹的理论知识是神秘而抽象的。如果只采取课堂灌输的教法和死记硬背的学法,很难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应是还原抽象理论知识于实践,使学生在亲身“做”的过程中具体生动地理解、掌握和创新知识。他指出,这种教学只是从外面对儿童进行灌输,所用教材与教法与儿童本身的需要没有联系。他批评这种教学是“三中心”教学,即仅仅以学习前人知识、课堂系统讲授和教师主导作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而唯独不考虑真正的中心——“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他提出:“教育最根本的基础在于儿童的活动力。”因此,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最有效的方法是“从做中学”。“从做中学”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手脑耳口等感觉器官亲自接触具体的事物,通过思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最后亲自解决问题。 三、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杜威教育思想在给现代美国教育带来巨大影响的同时,也给“五四”以后中国的教育界带来了深刻影响,为人们认识和处理教育上的两难问题提供了思想营养,打开了新的思维空间。以杜威为核心的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自传入中国后,即对当时及其后一段时期中国教育实

实用主义教育学

实用主义教育学 第一,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继续不断的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目的; 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 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 第五,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知识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 第六,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教育学的价值 一、反思日常教育经验 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三、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二)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三)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四)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五)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教育功能 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即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决定的。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衍生功能,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是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间关系失调所致。而克服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关键是进行教育内部的改革。①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②要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如整齐划一的管理制度、扭曲的考试制。③要纠正教育活动和过程中的失当行为。 教育的社会功能(练习册) 教育对经济的正向功能 现代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功能,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实现。 1、教育通过劳动力的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2、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即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其结构层次上下位次之分,依次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 教育目的的功能 (一)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 (二)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 (三)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 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 (一)社会依据 教育产生于社会需要,与一定社会的现实及其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必须依据社会现实和发展需要来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

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教育的启示

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 教育的启示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中国教育的启示 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是教育思想史上的大家,他对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批判吸收他人思想,并通过自己丰富的教育实践,创立了一套崭新的教育理论,这是教育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变革,直到今天,还有很大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一、杜威教育思想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三个命题构成贯穿杜威整个教育思想的主旋律。 (一)教育与生活经验紧密相结合 1.“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这是一种经过“改造了”的“新生活”,“教育即生活”有两个反面的含义:一是要求学校与社会相结合,二是要求学校与儿童的生活相结合。 2.“学校即社会”这个命题并没有将学校与社会想混同。杜威所要求的学校生活是一种经过选择的、净化了的、理想的社会生活。使学校具有简化社会生活、纯化社会生活、平衡社会社会生活的功能,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不收社会团体的限制,接触更为广阔的环境。强调学生在做中学。 (二)“教育即生长”杜威提出生长论,要求使儿童得到充分的发展,要求建立新兴的师生关系,要求尊重儿童,要求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表达了一种新的教育观和发展观。教育与生长的目的在于过程自身,生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没有终极目标,是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儿童个体的充分生长不仅仅是达到社会目的的一个手段和工具,它本身就是民主主义的要求。生长论要求尊重儿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合乎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兴趣和需要的要求。 (三)“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杜威认为“一切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经验都真正地具有或相同起着教育作用。经验起作用强调经验过程中人的主动性,要求教育过程中应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条件与水平,提高儿童参与教育过程的主动性。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民主主义与教育》读书笔记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被西方学者称为三部不朽的教育瑰宝。但我认为三本书侧重点不同,拉图的《理想国》与卢梭的《爱弥儿》只是阐述了某种教育理想与理论,缺乏具体的实践,且难以落实。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则将理论与实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亲身实践并取得了成功。 通读过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以后,首先我对整本书的脉络框架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本书以《民主主义与教育》为名,首先概述了教育的社会职能和效用,指出了当前学校的严重缺陷以及改革的方向。其次,阐述了民主社会的教育性质,明确教育即是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并借着对过去各种教育理论的批判来反证民主教育的正确性和优越性。此外还说明了教育的无目的论。再次,以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来理顺长期存在的兴趣和努力、经验和思想、劳动和休闲、个人和自然界、教育和职业等等矛盾,并给课程、教材和教法作出新的解释。最后,分别论述了实用主义的真理论和道德论。 读书笔记 第一章的大标题是“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我认为杜威先生写这一章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教育的由来以及教育存在的意义。首先,作者区别了生物和无生物,认为他们之间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前者以更新维持自己”。一块石头,它无法实现自我更新,经过风吹日晒雨打,变为石子,最后变为沙子,成为大地的一部分,失去了它原本的属性。石块不能实现自我更新很快由石块他的命运就是走向衰亡。人类作为生物如果不能实现更新也会是同样的命运。 既然人类要生存下去就要不断更新,那么人类又是怎样实现更新的呢?这里杜威又引进了一个概念——“生活”。他认为“生活就是通过对环境的行动的自我更新过程。”“生活的延续就是环境对生物需要的不断的重新适应。”他认为前面讲的生活只是最低等的生活,它只包括物质,是“最低的生理学意义上的生活”,而人类的生活要比这复杂的多,它包括习惯、制度、信仰、胜利和失败、休闲和工作。也可以用“经验”来代替“生活”这个词。同时,他认为“教育在它最广的意义上就是这种生活的社会延续。” 这里又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教育会是这种生活的延续呢?对于这一点,杜威在文章里回答了我。他认为“社会群体每一个成员的生和死的这些基本的不可避免的事实,决定教育的必要性。”因为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会面临死亡,如果在临死之前没有将生活中的那些经验传递给下一代,那么毫无疑问生活将无法延

杜威教育思想

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一)论教育本质 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杜威批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 1、"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就是要给儿童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 由于生活就是生长,儿童的发展就是原始的本能生长的过程,因此,杜威又强调说:"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他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由此,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在它的自身以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过程之中。其实,他反对的是把从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证式目标。 2、"学校即社会" 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重现在的社会生活。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 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杜威又认为,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应该具有3个比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简单和整理所要发展的倾向的各种因素;把现存的社会风俗纯化和理想化;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

读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杜威的教育思想或者说《民主主义与教育》为代表的教育思想总纲所表现出来的是通过教育改革创新在美国创立更加适合学生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更多的人能够享有和接受民主的教育。力图实现民有民享民治的资产阶级民主社会。它不同于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力图培养奴隶主阶级的统治者的哲学王而进行的阶级统治。也不同于卢梭的原著《爱弥尔》缺乏实践的支撑脱离实际,空想式的乌托邦。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教育实践及经验,可谓是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 杜威生于南北战争之前,卒于二战之后,在将近一个世纪的岁月之中他为美国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教育思想也对我们后世产生了深远重要的影响。纵观杜威的一声,其出生与青少年经历平淡无奇,才资平平。他在小学与大学却也没有学到什么实质意义的东西,倒是在这期间的课外阅读中学到了一些有用的东西。对人生有启迪作用的书籍有大量阅读。因为当时的美国教育已经深陷窠臼,走向僵化机制,已经没有多少吸引人的地方。这让我联想到当前我国的教育,与20世纪初的美国教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在应试教育和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之下,学生的成绩为了上好学校在学校里机械的学习,很多学生长期在这种教育作用下,产生厌学心理,感到身心压力。当然,我不否定文化课的教与学,但我国何时能够出现一个杜威式的人物来引领中国的教育改革,不仅让学生能够学得更加快乐,教育形式灵活多样化,真正吸引到学生,而且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能老是停留于过去的教育模式。世界的一切都在变,如

果不适时做出变革,又如何能跟上时代潮流。我们的学生需要解放,我们的教育需要解放,需要变革。国情当然有,国难当然有,但是我们尽最大努力去做,我相信绝对比现在要好得多。关键是要认真的履行好改革者与教育者的使命。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彻底斩断与利益集团的联系。不是不能做到或者不能完全做到,而是想不想去做,决心与意志有多强大的问题。这些都考验着改革者与教育者的能力与良心。 杜威的教育思想与理论以心理学和教育学为基础,当然也包含哲学、社会学等。其中,杜威早期醉心于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发表过一些论文,获得好评。杜威在学校的教学实践中突破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创办了实验学校,以哲学和心理学为依据,着手教育创新。他把以粉笔和扣讲为形式的课堂变为为儿童的活动而求知的课堂。把儿童静坐听讲的课堂变为儿童为听课而随时移动的课堂。气象一新。在这里,我又想说到我国的教育,教育的改革喊了这么多年,虽然也改,但是请注意他改的只是课堂上课的样式,分数多少的改变。这是过来人所知道的。然而教室上课了的形式和模式是传统和僵化的。固守传统,不知灵活变通。究竟我们的教育是怎么了。难道我们需要培养乖孩子,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吗?美国人一百多年前就想进行了教育的改革,这也是今天的美国如此强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而我国的教育改革依然固步自封,不求进取,我就怀疑是不是我们的教育部部长没有实权,或者没有多大能力。不然当前中国的教育现状又怎么会如此令人忧虑。当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