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化学第2章第3节第1课时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课堂演练(含解析)鲁科版必修2

高中化学第2章第3节第1课时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课堂演练(含解析)鲁科版必修2

高中化学第2章第3节第1课时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课堂演练(含解析)鲁科版必修2
高中化学第2章第3节第1课时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课堂演练(含解析)鲁科版必修2

高中化学第2章第3节第1课时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课堂演练

(含解析)鲁科版必修2

1.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对同学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实验步骤的严密性和准确性也是一个实验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实验室制取氯气时有如下操作,其中正确的顺序是( )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缓缓加热 ③加入MnO 2粉末 ④从装有浓盐酸的分液漏斗中加入浓盐酸 ⑤将多余氯气用NaOH 溶液吸收 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③④②①⑥⑤

C .①④③②⑥⑤

D .①③④②⑥⑤

解析: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般顺序应遵循安装并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添加药品→开始制备→净化→收集→尾气处理的过程。

答案:D

2.浓盐酸和次氯酸钙能发生如下反应:Ca(ClO)2+4HCl(浓)===CaCl 2+2Cl 2↑+2H 2O ,用贮存很久的漂白粉与浓盐酸制得的氯气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气体是( )

①CO 2 ②HCl ③H 2O ④O 2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解析:漂白粉久置后会变质,发生Ca(ClO)2+CO 2+H 2O===CaCO 3+2HClO 。固体中会混有CaCO 3,加入浓盐酸可发生CaCO 3+2HCl===CaCl 2+H 2O +CO 2↑,制备的Cl 2中可能混入CO 2气体和挥发出的HCl 与H 2O 蒸气。

答案:A

3.按下列实验方法制备气体,合理又实用的是( )

A .锌粒与稀硝酸反应制备H 2

B .加热分解NH 4Cl 固体制NH 3

C .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备SO 2

D .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备CO 2

解析:A 项中用稀硝酸与Zn 反应得不到H 2,而是发生3Zn +8HNO 3(稀)===3Zn(NO 3)2+2NO↑

+4H 2O ;B 项中NH 4Cl=====△NH 3↑+HCl ↑,产生的两种气体在温度较低时反应:NH 3+

HCl===NH 4Cl ,又重新生成NH 4Cl 固体,而得不到NH 3;C 项中Na 2SO 3+H 2SO 4(浓)===Na 2SO 4+H 2O +SO 2↑,可以制备SO 2气体;D 项中CaCO 3+H 2SO 4===CaSO 4+H 2O +CO 2↑,由于CaSO 4是微溶物质,会覆盖在大理石表面而阻止继续反应。

答案:C

4.化学实验中的很多气体是用盐酸来制取的,这就导致了这些制取的气体中往往含有HCl 杂质,要除去HCl 杂质而得到纯净的目标气体,可用右图所示装置。如果广口瓶中盛装的是饱和NaHCO 3溶液,则可以用于下列哪种气体的除杂装置( )

A .H 2

B .Cl 2

C .H 2S

D .CO 2

解析:除杂的原则是除去杂质的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制备H 2、Cl 2、H 2S 时,若用饱和NaHCO 3除去杂质HCl 气体,会发生NaHCO 3+HCl===NaCl +H 2O +CO 2↑,而引入新的气体杂质CO 2气体。

答案:D

5.下图为实验室制取纯净、干燥的Cl 2,并进行检验Cl 2性质的实验装置。其中D 瓶中放有干燥的红色布条;E 中为铜网,E 右端出气管口附近为棉球。试回答:

(1)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一般在B 瓶中加入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 中盛放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 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F 中应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A 中有14.6 g HCl 被氧化,将产生的氯气通入足量的KI 溶液中能产生单质碘的质量为________g 。

解析:(1)A 是制取氯气的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 2+4HCl(浓)=====△MnCl 2+Cl 2

↑+2H 2O 。(2)由于浓盐酸易挥发,所以生成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而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所以可以通过饱和食盐水来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3)D 中是干燥的布条,所以要验证其漂白性,氯气应该是干燥的,所以C 中是浓硫酸,用来干燥氯气。(4)氯气具有强氧

化性,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和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化学方程式为Cu +Cl 2=====△CuCl 2。

(5)氯气有毒,属于大气污染物,因此需要尾气处理。可用氢氧化钠等碱液来吸收。(6)

根据反应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4 mol HCl 参加反应,只有2 mol HCl

被氧化成Cl 2,即只有一半HCl 被氧化,所以有2HCl(被氧化)~Cl 2,14.6 g HCl 被氧化,

则生成氯气的物质的量n (Cl 2)=12n (HCl)被氧化=12×14.6 g 36.5 g ·mol

-1=0.2 mol ,根据反应:Cl 2+2KI===2KCl +I 2,因为可以产生单质碘的物质的量为n (I 2)=n (Cl 2)=0.2 mol ,其质量为m (I 2)=0.2 mol×254 g·mol -1=50.8 g 。

答案:(1)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2)饱和食盐水 吸收HCl 气体 (3)浓H 2SO 4

(4)Cu +Cl 2=====△CuCl 2 (5)碱液 吸收多余的氯气 (6)50.8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A 级 基础巩固

基础题Ⅰ

1.广口瓶被称为气体实验的“万能瓶”,是因为它可以配合玻璃管和其他简单仪器组成各种功能的装置。下列各图中能用做防倒吸安全瓶的是( )

解析:A 装置是排液量气装置,故A 错误;B 装置可作为安全瓶防倒吸,因为进气管较短(刚漏出瓶塞),若发生倒吸,倒吸液会被盛装在B 瓶中,不会再倒流到前一装置,从而防止倒吸,故B 正确;C 装置是混气装置,进入C 瓶中两气体在C 瓶中充分混合,故C 错误;D 装置是洗气装置,故D 错误。

答案:B

2.下列四个反应都可以用来制备氯气,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4HCl +O 2=====CuCl 2△

2H 2O +2Cl 2

②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③2KMnO 4+16HCl(浓)===2MnCl 2+2KCl +5Cl 2↑+8H 2O

④2NaCl +2H 2O=====通电2NaOH +H 2↑+Cl 2↑

A .四个反应都可以用来在实验室里制备氯气

B .四个反应中都是-1价的氯被氧化

C.四个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D.根据反应①②③的条件,可以判断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KMnO4、MnO2、O2

解析:四个反应中均有Cl2生成,可制备时,①中混有HCl、O2,O2很难除去条件较高,不适合实验室制备;④中H2、Cl2要分别收集,Cl2很容易与生成的NaOH溶液反应,也不适合实验室制备。

答案:A

3.某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图中至少存在三处明显错误

B.该实验中收集氯气的方法不正确

C.为了防止氯气污染空气,必须进行尾气处理

D.在集气瓶的导管口处放一片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可以证明是否有氯气逸出

解析:发生装置中,长颈漏斗应插入液面中或换成分液漏斗;也缺少酒精灯加热装置,收集装置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收集Cl2,B项说法符合题意。

答案:B

4.如图是气体制取装置,下列能用此装置制取气体并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是( )

A.大理石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

B.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

C.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氯气

D.固体NH4Cl和消石灰制取氨气

解析:“随开随用、随关随停”要求块状固体与液体反应,制取的气体应难溶于水,B 项正确。

答案:B

5.下列在实验室里分别制取相应产物的实验设计方案中,从原料及试剂的反应条件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

A .C ――――――→在空气中点燃CO ――→CuO ,△CO 2――――→NaOH 溶液Na 2CO 3

B .Cu ――――→AgNO 3溶液Cu(NO 3)2溶液――――→NaOH 溶液Cu(OH)2

C .Fe ――→点燃Fe 2O 3――→稀硫酸Fe 2(SO 4)3溶液

D .CaO ――→H 2O Ca(OH)2溶液――――→Na 2CO 3溶液NaOH 溶液

解析:A 项中C 燃烧产物应为CO 2;B 项中AgNO 3的价格昂贵;C 项中Fe 燃烧产物一般为Fe 3O 4。

答案:D

基础题Ⅱ

6.拟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下表中的四种干燥、纯净的气体(图中铁架台、铁夹、加热及气体收集装置均已略去;必要时可以加热,a 、b 、c 、d 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

气体

a b c d CO 2

稀盐酸 CaCO 3 饱和NaHCO 3 溶液 浓硫酸 Cl 2

浓盐酸 MnO 2 NaOH 溶液这 浓硫酸 NH 3

饱和NH 4Cl 溶液 消石灰 H 2O 氢氧 化钠 NO 稀硝酸 铜屑 H 2O P 2O 5

上述方法中可以得到干燥、纯净的气体的是( )

A .CO 2、NO

B .CO 2、Cl

C .Cl 2、NH 3

D .Cl 2、NO

解析:Cl 2可被c 中NaOH 溶液吸收得不到Cl 2,NH 3可被c 中水和d 中NaOH 吸收也得不到NH 3。

答案:A

7.实验室提供下列药品:①蒸馏水;②用HNO 3酸化的AgNO 3溶液;③熟石灰;④淀粉;⑤肥皂水;⑥食醋;⑦废干电池(锌筒内填有炭粉、MnO 2、NH 4Cl 、淀粉等糊状物);⑧NaCl ;⑨纯碱。某同学准备进行下列小实验:

A .制NaOH 溶液

B.制备Cl2并验证其漂白性

C.制CO2气体

(1)由于缺少试剂而不能进行的实验是(不考虑电解)________(填序号)。

(2)该同学为制备NH3,先从废干电池中制备NH4Cl。为此,他设想将废电池中的混合物溶于少量的水中,过滤除去不溶物,再蒸发灼烧滤液,以制得干燥的NH4Cl晶体。他的设想是否合理?答: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另有同学设计了实验室制取CO2气体的如图四种实验原理和装置:

你认为其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于(2)中NH4Cl的制备较困难,且难以满足量的要求,现重新提供足量的浓氨水、碱石灰,请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以快速制得NH3。

你的设计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可用③⑨两种药品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制取NaOH溶液;用⑥⑨两种药品发生反应:2CH3COOH+Na2CO3===2CH3COONa+H2O+CO2↑,制CO2气体。因缺少浓盐酸,无法制取Cl2,根据NH4Cl受热易分解的性质,知不可能通过蒸发灼烧的方法制得NH4Cl晶体。Na2CO3粉末与H2SO4反应速率太快,易堵塞导气管。将浓氨水滴加到碱石灰固体上即可快速制得大量NH3。

答案:(1)B

(2)不合理因为NH4Cl受热分解,故蒸发灼烧不可能得到NH4Cl晶体;同时,蒸发灼烧会使溶于水中的淀粉呈糊状

(3)C 反应速率太快,CO2气流会将Na2CO3粉末冲出,堵塞导管

(4)将盛在分液漏斗中的浓氨水滴加到盛装碱石灰的圆底烧瓶中即可制得氨气

[B级能力提升]

8.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实验室制取氯气,并验证氯气的某些化学性质实验,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支撑用的铁架台省略),按要求回答问题。

A B C D E

(1)下列方法中,可制得氯气的正确组合是________。

①MnO 2和浓盐酸混合共热

②NaCl 固体和浓硫酸混合共热

③KClO 3和浓盐酸混合

④KMnO 4和浓盐酸混合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①③④

(2)制取氯气时在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MnO 2,通过________(填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实验时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最好在A 、B 之间安装盛有________试剂的净化装置。

(3)若用含有0.2 mol HCl 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 2反应制Cl 2,制得Cl 2的体积(标准状况下)总是小于1.12 L 的原因是__________。

(4)①装置B 中可盛________试剂(填序号)。

a .浓硫酸

b .碱石灰

c .五氧化二磷

d .无水氯化钙

其作用是________。

②装置C 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中下层溶液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E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有缺陷,提出在________装置后(填字母)增加一个装置,该装置中应放入________试剂,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D (2)分液漏斗 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饱和食盐水 (3)

浓盐酸的浓度随着反应的进行而降低,变稀以后,将不再反应,加热时浓盐酸因挥发而损失

(4)①cd 干燥(或除水) ②无明显变化(或干燥的有色布条不退色) 呈紫色 ③Cl 2+SO 2-

3+H 2O===2Cl -+2H ++SO 2-4 (5)E NaOH 溶液 吸收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9.为了证明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会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请根据甲同学的意图,连接相应的装置,接口顺序:

b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a。

(2)U形管中所盛试剂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3)装置③中CCl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有缺陷,不能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的气体只有一种,乙同学提出在某两个装置之间再加装置⑤。你认为装置⑤应加在____________之间(填装置序号)。瓶中可以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丙同学看到甲同学设计的装置后提出无需多加装置,只需将原来烧杯中的AgNO3溶液换成其他溶液。你认为可将溶液换成________________,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则证明制Cl2时有HCl挥发出来。

答案:(1)e f d c(或f e d c) (2)无水CuSO4(3)吸收Cl2

(4)③①淀粉KI溶液(5)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而不退色

(新)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研究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研究 ——“学生主体、教学合一”模式实施方案 摘要:传统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教学方法单一,以灌输、注入、说教为主,不注重教会学生学习,不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难以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针对上述传统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方式的弊端与不足,我觉得,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革传统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方式,从有效推动和促进中学生主体性实践入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使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由依赖转为自主探究,从而造就具有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的、个性品质得到和谐发展的、符合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学生主体、教学合一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的全新教育理念,大力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其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全新的理念及要求,需要广大的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探索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把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传统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与不足,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目标的方式单一,忽视学生的实际参与度和实际体验,压抑了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扼杀了多数学生的参与意识、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课题所研究的教学方式改革,着重关注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式,并将其“学生主体、教学合一”放在课堂教学方式的中观和微观的操作上。 “学生主体”是指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发现、获取和运用知识,并相应形成能力,形成学习个性。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就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是以学生为对象,以适应学生的身心进看人生峰高处,唯有磨难多正果。 1

2016-2017学年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第3节化学反应的利用(第1课时)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学业

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关于实验室制Cl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用KMnO 4和浓盐酸反应制取 B .用碱石灰干燥Cl 2 C .用排水法收集Cl 2 D .用饱和石灰水吸收尾气 【解析】 KMnO 4、MnO 2都是氧化剂,都能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 2,A 正确。Cl 2是酸性气体,能溶于水,不能用碱石灰干燥,也不能用排水法收集,B 、C 错误。Ca(OH)2微溶于水,饱和石灰水中溶有的Ca(OH)2太少,吸收尾气不彻底,D 错误。 【答案】 A 2.下列物质可用来干燥Cl 2的是( ) ①碱石灰 ②浓硫酸 ③无水CaCl 2 ④P 2O 5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解析】 碱石灰属于碱性干燥剂,可以用来干燥碱性气体和中性气体,但不能用于干燥酸性气体;浓H 2SO 4和P 2O 5属于酸性干燥剂,可以用来干燥酸性气体和中性气体(除H 2S 、HBr 、HI 外);无水CaCl 2属于中性干燥剂,可以用于干燥所有气体(除NH 3外)。 【答案】 C 3.二氧化锰与浓盐酸作用制氯气的反应中,作为还原剂的HCl 和参加反应的HCl 物质的量之比是( ) A .1∶1 B .2∶1 C .1∶2 D .任意比 【解析】 反应:MnO 2+4HCl(浓)=====△ MnCl 2+Cl 2↑+2H 2O 中,4 mol HCl 参加反应,只有2 mol 作还原剂被氧化为氯气。 【答案】 C 4.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所用试剂的组合不合理的是( ) A .制Cl 2:MnO 2、盐酸(浓) B .制H 2:硫酸(稀)、Zn C .制O 2:MnO 2、H 2O 2 D .制CO 2:硫酸(稀)、CaCO 3 【解析】 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碳酸钙的表面使反应难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概念问题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概念问题 发表时间:2013-05-14T14:02:43.263Z 来源:《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3年4月供稿作者:宋娜[导读] 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概念,仅依靠积累一些感性认识,有时是不够的。河北武邑中学(053400)宋娜 在日常高中化学教学中,笔者经常遇到这样一类情形:一方面教师为了能把一个复杂的、陌生的概念讲得浅显易懂而绞尽脑汁,另一方面学生依旧是一听就懂、一用就错。其实这是由于学生常常不明白概念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也很难把握概念的真实意义,尤其在一些理论性较强、较为抽像的概念的学习中,如化学平衡、等效平衡、胶体等。并且教师在概念教学过程中也很少注意这方面的教学,他们简单地把中学化学的学习转化为“学概念、用概念”。他们认为中学化学的学习关键在于学生会不会解题,会不会用他们传授的“经验”进行解题。学生也很少考虑这些问题,他们常觉得化学书本很容易学。书本上的概念很少,内容也不多,要识记的概念很少,要识记的笔记却有很多。对于解题,只有多练习,才能熟能生巧。在目前的中学化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常见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直接给出概念的定义,然后是所谓的理解概念,即从概念的定义语言中讲清概念语言的内涵和外延,凭教学经验告知学生在解答习题时应注意的事项,最后举例、讲解相关习题。这种教学模式实际上是对概念的语言信息进行讲解,是从语言的角度构建概念的意义,概念的构建过程实质是语言学习,而非真正的概念意义的构建。 1 教师需要了解化学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建构的理论依据 根据同化理论的教学原则,概念的形成主要依据同化机制,根据同化的两个前提(新学习的概念具有逻辑意义;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已具备同化新概念的适当前位概念)组织教学。如果我们把化学概念看成一个图式的话,构成化学概念的几个部分便是这一图式的变量或通道。在化学概念教学中,学生化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从对化学概念的感性认识出发,经过抽象、概括而达到对化学现象理性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首先是建立在以往经验的旧概念和新知识联系的基础上,然后通过新知识与原有化学概念的相互作用,构建新的化学概念。这一过程正是图式理论所描述的原有的图式可通过“同化”和“顺应”形成新的图式的过程。如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就已经学习过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但那紧紧只是从物质得氧或失氧的角度学习,进入高中以后学生仍然需要进一步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在初中化学原有图式的基础上从“物质得氧或失氧元素化合价的升高或降低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的角度来进一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2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加强概念教学的直观性 化学基本概念的抽象性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个心理障碍。概念教学时运用各种直观手段,为学生提供直观鲜明的感性材料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选择和利用典型实验引入化学概念,如学习“化学平衡”和“等效平衡”概念时,老师可选择比较具有典型性的事例,然后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并结合多媒体教学课件向学生分析“化学平衡”和“等效平衡”的建立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得出概念。这样不仅降低了教学难度,而且使学生加深了印象,也使学生清楚掌握每个概念的关键之处。此外,对一些难以用具体实物或实验来表达的概念,可借助于模型、挂图、投影、幻灯等教具使学生获得形象的感性认识;或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运用形象生动、比喻贴切的教学语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 3 化学概念教学应该考虑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因素 对高中学生而言,从注意特征来说,有意注意已经成为主要记忆方式,但又很不稳定,极易受到学科局限、学习环境、个人好恶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转移。脆弱的心理因素,又使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将在课堂所学的化学知识与周围的具体实例结合起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胶体、原子轨道、杂化等概念。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个人认识,核心目的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教师通过实验或“不一致事件”等多种途径来引发学生的已有认识,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等概念。创设情景的问题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社会问题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比较接近的或学生对其具有一些模糊认识,这样的问题才更能引起学生的个人认识。问题可以由老师直接提出,也可以通过实物展示或简短的实验引起学生的思考,或者由所谓的“常识”问题提出,如萃取、反应热、沉淀溶解平衡等,甚至在课题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4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概念,仅依靠积累一些感性认识,有时是不够的。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在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在分析感性材料时,提出相关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将感知到的现象与物质的组成、结构、运动和变化等联系起来,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换句话说,在化学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包括实验直观、语言直观和多媒体课件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注意运用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同时要指导学生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适当的概念图式来学习新概念;注意概念教学的层次性,不断深化和发展概念。 最后,依据现代教学理论,笔者提出如下教学策略:①灵活运用生动直观的形象,使学生获得有关概念的感性材料知识;②巧妙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中;③前后衔接,温故知新,实现概念同化;④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和发展原有概念,建立对新概念的认识;⑤突出强化对概念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加深记忆;⑥横向联系,纵向梳理,建立概念知识网络;⑦优化学习策略,提高认知水平和解题能力。 化学概念是化学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它能深刻地反映化学教学过程的最本质特征,因此,加强化学概念的教学,能使学生对化学所研究的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不致停留在低级的感性阶段,能使他们更完全、更深刻地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充分发挥概念教学的重要作用,使知识和技能形成完整的体系;使学生牢固地、准确地掌握化学概念,综合地运用化学概念,进而进一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高二备课组唐斌 高效课堂是每一个教师的最高追求,怎样的教学模式才能在有限时间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呢?经过半年的实践和学习,研读教材、新课程标准、教纲和考纲,学习和讨论了新的教育教学理论,课题组在同模块实施不同的高效教学模式,采集数据信息进行综合评价,再采用学生访谈法和学生问卷法,以及教师问卷法,了解课堂设计者对于高效课堂的认识和体会。那么什么是高效课堂?到底哪种模式更能体现高效?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模式呢? 所谓高效课堂我认为是学生真正动起来的课堂,是学生通过过程体验主动建构知识的课堂,高效课堂追求的是有限时间内学生发展的最大化,高效课堂是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智慧的共同成长;高效课堂不仅能使学生高效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当然高效课堂也需要教师具有主导意识,富有创新精神,并能进行持续的反思探究,不断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一般来说,要做到高效课堂,需要做好以下几点:①、教学设计要精美。教师准确研读教材与学生,在能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②、精讲精练展高效。教师在

教学中能抓住知识主线,做到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讲练适度,组织严密。做到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③、学生主体作用要发挥。加强学法指导,变接受性学习为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激励、鼓舞和自主中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④、面向全体教师落实分层教学。根据学生个性、认知能力、思维类型等差异,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最大化的发展。⑤、师生关系和谐。师生之间具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尊重、温暖、理解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亲和力和教学艺术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⑥、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两基”落实,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作业与练习当堂完成率100%,正确率90%以上。 本学期我们对同模块八个班进行实践,四个老师各承担一种模式,分别采用学案探究式教学模式、目标教学模式、杜郎口“10+35” 模式、昌乐二中的“271”模式,通过五个方面进行评价:①采集月考、平时考练、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参量,特别是学生年级名次变化,通过分析班级总体成绩优秀率、及格率、过差率,还有每个学生个体成绩变化,并对照同层次学生的成绩和名次,来定量分析课堂双基落实的效率;②对学生课堂检测和作业反馈。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如何学好化学这门自然科学课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除了在课堂上化学知识的传授外,在化学教学中还有其他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注意和参考。比方说怎样才能将化学实验做好,实验在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并且怎样通过对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将自己的所学发挥到社会中去。将化学与社会环境联系起来,这也是我们将要思考的问 题。下面我就来谈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些问 题。 一、论化学实验中学生的心理障碍及防治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不少学生会出现的实验心理障碍,诸如:不重视化学实验的心理;抗拒性逆反心理;不注意观察实验的心理;盲动随意的心理等等。这些心理障碍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化学实验的正常进行,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必然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使学生的学习能力降低、禁锢学生潜力的发挥,阻碍着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获得真知。 例如:轻视化学实验的心理 学生在做化学实验或看演示实验时,会问教师:“实验操作考不考”、“实验考不考”,学生中也时有冒出“考试只要求笔答,又不考操作”等言语。学生认为:化学实验可做可不做,到考试时背背记记就会考得出的。在他们看来做实验不如看实验,看实验不如讲实验,背实验。 学生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健康的大脑机能基础上,学生通过积极的心理活动接受教育的影响,而轻视化学实验的问题是违背了学生科学认识的原则,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已经为人材培养带来不良影响,也造成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削弱。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开设课外实验,例如:无土栽培花草用的植物营养液的配制,测定大气中固态沉降物含量,快速测定血液中CO含量等的实验,让学生多做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可给他们带来学习化学的情趣,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让获得知识经验和行为变化协同发展,促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学生实验的意识,让学生在实验中充分发挥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的优势,只有在用化学知识武装学生的同时,引导他们有的放矢地做好实验,使化学知识经验不断地内化,才能使学生健康的心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对学习起到良好的心理作用,再则,要淡化对分数的追求,真正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轨道上拉回到素质教育的轨 道上来。 抗拒性逆反心理 有的学生在做固态物溶于水的搅拌操作时,会故意用玻棒把烧坏敲得叮当响;有的在用固态物制气体实验中,故意将已冷凝在试管口的水滴回流到灼热的试管底部,至使试管破裂;有的故意用鼻直接嗅闻气体,也有的不愿做规定实验,却要做其他实验等等.这是学生在化学 实验中表现出的抗拒性逆反心理, 抗拒性逆反心理的产生是由于情感、思维、意志等心理因素与其从事的活动产生困扰时,心理倾向活动会产生反向作用,导致行为向着事物要求的反面行事.中学生这种逆反心理倾向尤为突出.化学实验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倾向活动往往会造成实验失败、仪器破损,或者实 验环境受到影响.因而在化学实验教学 中要求学生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必须讲清理由,使他们采取正确的行动,同时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特点和变化,灵活地运用逆反心理的潜在心理术,使学生的逆反心理来一个180’大转弯.例如: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少部分学生经常用直接嗅闻试剂气味的力?法区别试剂,还理由实足地说,体检时就是直接嗅闻气味.在一次课外实验中,我们将这些学生带到通风橱边,让他们用嗅闻气味的方法做区别物质的实验,井告诉他们使用通风橱的方法.结果这些学生

2§2-3化学反应的利用解读

第2章化学反应与能量(鲁科版化学必修2)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利用》教案 松溪一中高一化学组李肇金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本节教材首先以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为例,让学生体会怎样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的一般思路,并总结曾经学过的常见物质的制备方法。第二部分承接本章第一节中化学反应中能量释放问题,以“化学能如何转变成电能”为例解释了“为什么说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了能源”,并说明了化学在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的作用。 作为化学必修模块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最后一节,本节承担着对前面知识的回顾、总结,以及深化和提升学生对化学研究的应用价值的认识的双重任务。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等具体的知识点外,致力于培养学生从大视野、高观点、多角度了解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化学研究的前沿。 二、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对“利用化学反应造福人类”认识进一步具体化。 2、引导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和尾气处理方法,了解氯气的工业制法。 3、掌握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了解常见的实用电池。 4、通过“活动·探究—氯气的制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实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交流·研讨”,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 2、通过“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史料”教学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教材中活动栏目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提升学生对化学反应价值的认识,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用化学反应制造新物质 2、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编制“活动·探究”活动报告及评价表。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启发、讨论、对比 【课程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讨会发言稿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讨会发言稿 各位领导、老师、课改的同仁们: 大家好! 很高兴,能在今天的研讨会上发言。我想以上次的高效课堂大赛课为依据,谈一谈我眼中的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指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 高效课堂的教学抓手是导学案,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 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 高效课堂的模式是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 高效课堂的学习方式是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 我们听的这些课:都是高效的教学模式,都是科学的,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教学模式。真正达到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会知识,课堂上学生成了真正的主人,整个教学过程是那么流畅、那么活跃,课堂上出现了那么多的亮点。学生的能力提高了,爱学了。这是最理想的课堂。 这些课,体现出很多亮点和优点,我一一加以列举: (1)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2)三动:身动、心动、神动

(3)三特点: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 (4)三学:肯学、想学、学会 这些课的课堂上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关注学生的性格、人格的健全;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 课堂方面:给我的感觉是,在课堂上,结合内容,让学生激趣启智,教学中各环节自然过渡;以快节奏、高密度的形式开展;小组活动中学生分工合作、用积极思维探究;师生是配合默契、思维深刻;学生是100%参与,主动积极思考。 课堂活而有序,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学习文化浓厚;时间分配合理;过程组织严密;学生行为管理到位;课堂评价及时、到位、适度。 学生方面:给我的感觉是,这课堂上:学生会预习、会听课、会复习、会作业、会总结、会记忆 这样的课堂是:高效的导入、高效的探究、高效的讨论、高效的展示、高效的合作、高效的反馈、高效的讲解、高效的小结、高效的板书。 我想,上次高校课堂大赛的课,一定会让我们与会的各位老师受到很大的启发和触动。作文一名青年教师,一定要向授课的教师们学习,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用高效课堂的理念做引导,让学生真正在“知识的超市里,完成生命的狂欢”。

研讨式、项目式三种教学方法的参考解释

案例式、研讨式、项目式三种教学方法的参考解释 1.案例式教学 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在传授了基础知识之后,通过科学的案例选择,在课堂上采用问答式的讨论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论证自己结论的正确性,从中得出合理的结论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大量的案例,在学生现有的知识的基础之上,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向,激励学生的创新活动,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真理,而不是完全依赖于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来习得知识。这种方式得出的真理,会给学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经过自己思考得出的结论,往往会比传授型教育得来的知识理解得更彻底,记忆得更深刻。 2.研讨式教学 研讨式教学是用研讨的方式开展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通过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然后师生共同查找资料,研究、讨论、实践和探索,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它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一是学生的主体性,即学生自主学习;二是研讨活动的实践性,即活动内容来自“现实世界”;三是问题性,即研讨的目的旨在解决实际问题。研讨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者,工作重心从“授”转变为“导”,教师当“导演”,学生当“演员”的模式,体现了教学民主化、个性化。 3.项目式教学 项目式教学是一种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项目式教学法尝试通过实施一系列完整的教学项目,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它以任务为导向进行教学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化学课堂基本模式 一、模式名称:目标达成四四制。 二、模式解读: 高效课堂中的高效应该是高效率、高效果、高效益的总称,要想在短短的40分钟内做到这三点,教学目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课程标准是全国统一的,而教材的版本不是统一的,如何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呢?教学目标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唯一途径,只有实现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才可能达到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因此应该把教学目标的达成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比较现实、合理的做法就是适当加大教师对学生思维点拨指导的力度,“分层教学、分类推进、分类指导、分类达标”。将时间分为大致相等四段、过程分为四部分、学生按程度分为四个层次、学校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也采取“AD 评价”。 三、模式的内容: 1.教学过程四部分:(1)复习导入(听写化学方程式等),学习目标的展示及导学;(2)目标分解的探究、展示、合作;(3)对展示结果的评价,包括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点拨、讲解、归纳。(4)达成检测,分层达标,教师点拨、归纳、巩固提高。

2.教学时间四个十: (1)旧目标的巩固及新目标展示导学用时8-10分钟; (2)新目标探究展示用时10-12分钟; (3)探究结果评价及点拨用时15-18分钟; (4)目标检测及归纳用时8-10分钟。 3.学生划分四个层次,将每班学生划分为A、B、C、D四个层次,各层次约占25%,其中A为优秀生、B为良好生、C为合格生、D为待优生。每小组中包含各个等次的学生。 4.教学测验AD制,每次校级考试,学校将对每个学生各科成绩位次的变化情况进行量化积分,。 四、模式的操作要求: 1.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体,体现学科素养,符合课程标准; 2.目标的展示及达标的检测题,建议采用多媒体手段展现(节省时间); 3.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要全面,不能删减,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讨论、探究; 4.教案的制定应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而确定; 5.原则上应遵守各阶段时间的划分,一般情况下不能超过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 发表时间:2011-10-08T15:03:51.647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6月下供稿作者:樊淑芳[导读] 高中化学和初中化学比较起来,课程内容在深度、广度和难度方面增加了很多,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樊淑芳 (山西省繁峙县砂河中学,山西繁峙 0343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6-364-01摘要: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许多方面有较大的突破,我们要遵循研究大纲、吃透教材、了解学生、促进学情、认真负责的上好课的过程,让学生的学习轻松起来,达到理想的效果,不打折扣地落实教学任务。关键词: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和经验;教学实践印证;研究大纲;了解学生高中化学和初中化学比较起来,课程内容在深度、广度和难度方面增加了很多,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面对一些情况,如何教好这门课,让同学们在规定的有限时间内,学好高中化学,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是较为困难的事情。 我自任教以来经过多年的细心总结,摸索出一些教好高中化学的方法和经验,并通过教学实践的印证,取得了教好的效果。现将主要的经验和方法做一些粗浅的介绍: 一、仔细研究大纲,“吃透”教材 教学大纲是衡量教学质量、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它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针对课程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在大纲中明确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等内容。我在教学以前认真研究了教学大纲,对教学大纲的要求做到了心中有数,这样在教学个环节的实施过程中就不会偏离大纲。其次应“吃透”教材,不论教材是什么层次、版本,它都是编者自身的知识结构,也不可避免带有个人色彩和知识的局限性,作为教师首先应对教材内容十分熟悉,了解编者意图,并按教学大纲的要求,理清教材脉络,全面掌握教材体系,对教材内容理出一条主线,然后顺着主线展开、补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师本人的教学特点施教,教学成绩才能达到预想效果。 二、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备好每节课,讲好每堂课 上课前,教师除了要准备教材上的和本人储备的知识外,更多的是要准备课堂上互动所产生的新知识、因此,在认真学习课本、吃透教材的同时,我还参考了大量的课外资料已扩展思路和知识面。遇到教材上模棱两可或者不太理解的内容时,我经常通过网络进行查找或者请教有经验的教师,努力在课前完全掌握要上课的内容。上课我一般提前10分针到教师,做好有关方面准备和板书设计,以使自己胸有成竹,从容上阵,头绪清晰。上课时,努力做到板书工整,用普通话授课,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讲授知识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经常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化学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思想上,以知识的传授为重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教学方法上,改变过去的旧模式,通过化学问题的提出,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并在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三、了解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要联系实际,不仅要联系科学知识实际,而且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更重要的要调动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人翁态度。这首先要求老师吧学生置于主人的地位,尊重他们、依靠他们。有时候我会对学生进行一次心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教学有什么好的建议,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但要调动和保持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光凭自己的工作热情和某些组织措施是不够的。刚开始,同学们学习起来都兴致勃勃,但到学习元素化合物部分,有的就说,元素部分好懂不好记,上课明白课后糊涂,还有人反映进度太快、内容太多的问题。后来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因为元素部分要求记忆的东西多,一时之间难以掌握,最后问题越积越多,产生了畏难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三个措施:(一)改进教法,加强趣味性和新旧内容的联系性,以旧引新、讲新复旧。讲新概念、新知识时,利用新旧对比法和前后联系法,寻求它们间的共性和内在联系,找出它们间的个性和区别,从而把新知识纳入到旧知识的网络里,既便于掌握新知识有利于复习巩固旧知识。 (二)用综合对比法对知识进行总结,融会贯通、揭示规律。非金属的四大章学完后,我们花了两节课的时间,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将前面各章的知识综合对比、前后联系、融会贯通、理清脉络、揭示规律。这样学到的知识才能记得牢,用的着。 (三)针对他们的畏难情绪,用亲身感受讲了坚持预习、及时复习,就可事半功倍,变恶性循环为良心循环的道理,现在大部分同学都会在课前抽出时间预习,课后及时进行复习,提高了学习效果。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只要研究大纲、明确教学目的、认真备课、吃透教材、让学生参与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6。 作者简介:樊淑芳,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砂河中学连续五年“先进工作者”

《化学反应的利用第一课时》习题3

《化学反应的利用第一课时》习题 水平检测 1.下列各组气体在常温下能共存且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 A.NO和O2 B.HCl和NH3 C.H2和CO D.SO2和CO2 解析:A和B选项中的两组气体常温下会发生反应,不能共存;C选项中的H2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而CO一般用排水法收集;D选项中的SO2和CO2常温下不发生反应,而且两者的密度均比空气大,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答案:D 2.下列气体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 A.O2 B.Cl2 C.SO2 D.NH3 解析:浓H2SO4是酸性干燥剂,具有强氧化性,碱石灰是碱性干燥剂,所以只能选中性气体,且不易被浓H2SO4氧化。 答案:A 3.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l2和HCl时,可以用来检验瓶中是否已经充满又可区别两气体的是( ) A.湿润的KI淀粉试纸 B.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C.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 D.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解析:A项,HCl与KI不反应,不能用于HCl的检验;B项,Cl2使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退色,HCl使其变红;C项,Cl2、HCl与NH3反应现象相同;D项,湿润红色石蕊试纸不能用于HCl的检验。 答案:B 4.实验室中制备① H2、② CO2、③ Cl2三种气体的反应中,盐酸的作用( ) A.①②③互不相同 B.在①和②中相同

C .在②和③中相同 D .在①②③中均相同 解析:制取H2时盐酸的作用是酸性和氧化性;制取CO2时盐酸的作用只是酸性;制取Cl2时,盐酸的作用是酸性和还原性。 答案:A 5.实验室为了简便制取干燥的氨气,下列方法中适合的是( ) A .加热氯化铵固体,产生的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B .在N2和H2混合气中加入铁触媒并加热至500 ℃ C .在浓氨水中加入NaOH 固体并加热,产生的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D .加热NH4HCO3,生成的气体用P2O5干燥 解析:NH4Cl 受热分解得到NH3和HCl ,遇冷二者又重新化合生成NH4Cl ,故加热NH4Cl 固体无法制取氨气。N2和H2合成氨,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得到的NH3纯度低,且反应需高温高压,不适合在实验室里制取。加热分解NH4HCO3,所得气体中有CO2且用P2O5干燥时NH3被吸收。NaOH 固体溶于水时放热,故在浓氨水中加入NaOH 固体并加热会有大量氨气逸出,且NH3可用碱性干燥剂(如碱石灰)干燥。 答案:C 6.用下列两种方法制取氯气:①用含氯化氢146 g 的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②用87 g 二氧化锰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则所得氯气( ) A .②比①多 B .①比②多 C .一样多 D .无法比较 解析:根据反应4HCl(浓)+MnO2=====ΔMnCl2+2H2O +Cl2↑ ,用87 g 二氧化锰与足量 的浓盐酸反应,所得氯气为1 mol ,而用含氯化氢146 g 的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会因随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为稀盐酸而使反应逐渐停止,最后有一定量的氯化氢剩余,所得氯气的物质的量小于1 mol 。 答案:A 7.(双选)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 解析: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方法。NH4Cl 固体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 ,而当温度降低时,NH3和HCl 又重新化合成固体NH4Cl ,气体进入干燥管的机会不多,A 项错误;

问题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构建

问题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构建 摘要:传统模式的“授课式”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从各高校的研讨式教学法的实践应用效果看,该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适应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為应用型大学培养了学习型、创新型和实践型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取得良好的效果。 研讨式教学是以学生自主型、主动型学习为主,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学会如何学习,它以学生的认识水平为基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课程教学实现教学和研究、探讨的结合,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关于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定义,目前还存在争议。德国著名的教育家洪堡认为,“席明纳”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公布的研讨议题中选择一个或几个独立完成专题研究报告,然后在教师主持下向全班同学陈述报告,并进行讨论交流的一种教学方法[1]。郭汉民、曾宪皆等则认为研讨式教学法不是如何上好一堂课的方法,而是将“‘讨论’与‘研究’贯穿于一门课程始终的方法”[2,3]。而张为民、刘伟等则认为研讨式教学是在系列问题引导下,通过大量阅读,在教师主导下的以生生讨论、师生讨论为主要教学推进手段的模式[4,5]。 教学模式一般包括理念、主题、目标、程序和评价等要素,笔者认为,研讨式教学就是在教师主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

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按教学步骤开展“研究”和“讨论”,采取以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和任课教师评价为教学评价体系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研讨式教学模式的特征 (一)互动性、探讨性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研讨式教学是教师通过启发式的设立问题情景,学生在教师的不断帮助和指导下,通过师生、生生間的沟通、讨论,采取查资料、实验等方式来实现解决实际的问题。互动性表现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需不断的与教师、同学的沟通交流、研讨、资源共享,甚至与教师、同学们相互讨论、争辩,实现相应课题研究的完成,这一过程既提高了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也促进思辨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探讨性表现在学生的探索体验占用整个教学过程的大部分时间,包含课前阅读教材和有关参考书籍时的思考,课堂教学过程的提问和讲解,以及课后的阅读和科研训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通过学校资源查索引、查文献而获得充足的课题资料,自主思索并提出独特的观点,它虽然没有科学研究那么严谨和规范,但学生通过探究过程中的学以致用,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 (二)自主性、实践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呈现出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状态,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培养,而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依赖于主体自主性的发挥,研讨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到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发表时间:2018-09-17T10:43:18.37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2期作者:朱宁瑞 [导读] 于当前背景下,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模式可从三方面展开:导入问题,活跃氛围;创设情境,深化理解;总结问题,夯实基础。 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第二中学745700 摘要:作为一门集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学科,高中化学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由此发散其思维、提高其化学素养。于当前背景下,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模式可从三方面展开:导入问题,活跃氛围;创设情境,深化理解;总结问题,夯实基础。 关键词:化学高中问题解决实践 作为高中教学的重点学科之一,化学在学生教学任务中的比例不容小觑。基于其抽象化理论和繁多的化学方程式,多数学生认为学好化学难如登天,故而影响其整体发展。对此,在素质教育背景和新课程改革东风下,“问题解决”式教学法通过变革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科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模式,于一线教学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将就“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于高中化学中的应用展开简要分析,仅作投砾引珠,旨在共同促进化学新课改的发展,提高化学教学的整体效率,并由此提升高中学生化学整体素养。 一、“问题解决”模式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问题解决”课堂模式基于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背景下,具有以下三方面优势:其一,以问题引入和情境教学作为课堂教学起点,由此既改变了传统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又提高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进而提升了学生运用化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二,其承认学生的主人公地位,同时强化师生互动;其三,建立“问题解决”课堂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1.导入问题,活跃氛围。 传统课堂教学中多采取一刀切、大水漫灌教学形式,化学教师于讲台上激情四溢,而学生于讲台下天马行空,故而其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与此同时,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致使多数学生不敢提出问题、不敢质疑,不利于其思维发散和化学思维的提升。而基于“问题解决”模式下,高中化学教师可利用问题导入情境的教学方式,由此引发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如在教授人工固氮技术与合成氮的相关知识点时,针对工业提取氨气原材料为氢气和氮气这一知识点,可由此引出相关问题:生成氨气的相关环境条件是什么?催化剂在这一化学反应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为何不使用较高压强进行氨气合成?由此,步步深化,层层导入,引发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也借此锻炼其相关化学思维。 2.创设情境,深化理解。 不同于以往教学情境的创设,“问题解决”课堂模式下,情境创设应是且必须是与“问题解决”密切联系,即以问题导入情境、以问题推动情境、以问题升华情境主题的模式。传统化学教学中,高中化学、物理、数学等理化学科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较差,而此三门学科总体实践性相对又更强,因此出现了教学目标与实际生活相脱离的情况,也降低了学生对相关学科的理解。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下,以生活为本位,本着从实际生活出发且再次回归于生活的教学理念,不仅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而且有利于其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再次接受生活检验。如在教授铁盐与亚铁盐的转化时,教师可事先抛出问题,即+3价铁与+2价铁能否进行相互转化,并适当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课前讨论。在其自由发挥观点后,请两名学生上台实践,分别给予其两杯新鲜苹果汁,再给予其中一位学生一份维生素C,在此基础上让其演示实验效果。在得出实验结果后,即加入维生素C的新鲜果汁在进入榨汁机后呈现淡黄色,而不加入维生素C的新鲜果汁在倒入榨汁机后显现出黄褐色,由此联系实际生活中将切开的苹果放置一段时间后其表面会变黑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同时组织小组讨论为何加入维生素C后新鲜苹果汁显现出淡黄色。经学生充分讨论后,再次引出+2价铁与+3价铁的异同,由此顺势进行课堂知识总结。 3.总结问题,夯实基础。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基于学生在课堂或课后练习中的一些错误具有普遍性,因而,教师应当集中讲解并释疑,由此加深学生的认知。而作为“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一部分,问题总结尤为重要,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从而巩固所学知识。在课堂讲解相关题目时,应首先分析题目要求,进而提醒学生在做题时是否已明确题目要求或忽略了题目要求。如针对气体摩尔体积这一概念,其在标准情况下体积为22.4L,然而其于常温情况下则不是此数值,因而可出现部分学生忽略题目相关要求或没有看清相关要求而想当然地自动带入某一数值,从而导致计算错误。针对此,教师应于课堂练习讲解中反复强调,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固定认知。二、小结 简言之,“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切合当前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人才培养的需求,切合当代学生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生活实践问题的能力。高中化学教师可通过“导入问题,活跃氛围;创设情境,深化理解;总结问题,夯实基础”等途径推动“问题解决”课堂模式的开展,从而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曹世凯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7,(10),41-41。 [2]黄敏清基于问题解决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新课程(下),2017,13,(04),47-47。

小组互促研讨交流式线上教学案例

小组互促研讨交流式网络教学案例 沙市十一中郑雄风 一.前期学校线上教学方案和设计。 根据教育部指导意见,开展“停课不停学”网络教学活动,学校根据上级通知,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沙市十一中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教育教学工作方案》,争取努力实现“教师线上教学不停教,学生线上学习不停学”的目标。 方案中指出通过学乐云教学和钉钉等平台统一进行远程教学,各备课组务必按照沙市区教育局和教科院的统一部署提前做预案,调整教学内容,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努力做到学习不停步,质量不降低。充分发挥各班微信群,QQ群功能,群内开展在线答疑,辅导及一对一的专门指导工作等。 班级结合学校方案,制定符合本班实际特点的线上教学模式,延续上学期14个四人学习小组,组长建立线上小组交流群,制定出小组工作计划,中心发言人安排,小组在班级内线上展示教学或评讲设计等。 二.我的网络教学模式介绍 1. 设计理念 根据沙市区推进的“素养课堂”教学改革,践行“四学策略”教学模式,将学科核心素养细化到课堂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提供指导为核心,使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知识化,知识问题化,问题习题化。作为初中数学学科,努力将“四学策略”践行到网络教学

中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和探索,为今后自己的学科教学多样化,高效化提供案例分析和样本总结。 2.设计模式 (1)课前指导学生自学(区编《易学方案》) 学案导学是“四学策略”中学生自学环节,根据知识特点,这里我组织了多样化的自学方式,如:结合小视频,课本学生自学完成学案,最后小组内线上分享交流;小组线上合作完成,互评互讲,然后观看教学小视频等。 (2)课中直播互动互学(区编《易学方案》配套课件)小组互学是“四学策略”中学生互学环节,这其中的设计有一定的开放性,如何保证线上教学质量,我考虑更多的是学生参与的全面性,积极性,高效性等,采取打卡考勤,其中有学生讲,教师讲,微课讲,师生或者生生之间的互动讨论等,每天按照小组顺序,每组推荐主讲人在全班分享展示讨论成果,努力让每个学生融入到线上课堂中来,争取让每个学生感受线上教学带来的极大兴趣,以达到收获知识目标和情感价值的提升,极大增强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3)课堂小结思维导图和课后作业管理(《易学方案》当堂检测和课外习题) 这两个环节是“四学策略”中对学生进行悟学和促学环节,线上我采取的是全体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批改和评价促学,或者小组内互批互改,小组为单位提出问题,教师或者学生线上答疑,尽可能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