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课时1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A学习区夯实基础一遍过(鲁科版2)

课时1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A学习区夯实基础一遍过(鲁科版2)

课时1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A学习区夯实基础一遍过

(鲁科版必修2)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是硫酸的用途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硫酸为原料可以制备人们需要的部分物质

B.蔬菜、粮食中的化肥及农药的残留说明化学反应是造成食品污染的罪魁祸首C.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为人类带来了便利

D.化学反应有利于新物质的合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家熟悉化学反应,设计制备新物质是很容易的事情

B.化学家只能合成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物质

C.科学家只能依靠实验,通过筛选和测试来发现新的化合物及化合物的新性能,从而找到新的合成方法

D.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合成新物质

3.实验室中,一般使用MnO2和浓盐酸制备少量Cl2,涉及的主要操作如下:

①将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

②将酒精灯放在铁架台合适位置,根据酒精灯确定铁圈的高度,固定铁圈,放上石棉网;

③向烧瓶中加入MnO2,再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盐酸,并将导管放入集气瓶中;

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⑤在烧瓶上装好漏斗,连接好导管;

⑥选取实验仪器和实验试剂。

最好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A .⑥②③④①⑤

B .⑥②①③⑤④

C .⑥②①⑤④③

D .⑥②①③④⑤

4.下列反应都是用浓盐酸制Cl 2,为制得等量的Cl 2,消耗盐酸最多的是( ) A .2222MnO 4HCl()Cl MnCl 2H O ?+↑++浓

B .()

4222KMnO 16HCl 5Cl 2MnCl 2KCl 8H O 2?+↑+++浓 C .()

227232K Cr O 14HCl 3Cl 2CrCl 2KCl 7H O ?+↑+++浓 D .()322KClO 6HCl 3Cl KCl 3H O +↑++浓

5.图中装置可以用来发生、洗涤、干燥、收集(不考虑尾气处理)气体。该装置可用于

( )

A .锌和盐酸生成氢气

B .二氧化锰和浓盐酸生成氯气

C .碳酸钙和盐酸生成二氧化碳

D .浓氨水和烧碱制取氨气

6.下列实验装置正确的是( )

A .制取并检验二氧化硫

B .制取并收集氧气

C.制取氢气

D.实验室制氯气

7.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盛浓盐酸的分液漏斗可用长颈漏斗代替

B.为了便于学生观察氯气的制备实验,老师可在讲台上直接做氯气的制备实验C.可用饱和食盐水吸收尾气

D.可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氯气

8.实验室用足量的M n O2与1

?的浓盐酸反应制备Cl2,则制得的Cl2

340mL11.8mol L-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

A.V=22.4L B.V=44.8L

C.V<22.4L D.22.4L

9.实验室可以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干燥、贮存气体M,多余的气体可用水吸收,则M是

A.氯气B.氨气C.氢气D.二氧化氮10.通常情况下,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A.HCl B.Cl2C.NH3D.NO

11.实验室中用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备氯气,下表是两种反应物的不同的量:

则甲、乙两种试剂配比中所得氯气()

A .甲多

B .乙多

C .一样多

D .无法比较 12.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装置甲制备氨气

B .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少量水

C .用装置丙收集氨气

D .用装置丁吸收多余的氨气

13.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A .A

B .B

C .C

D .D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的氧化反应是吸热反应

B .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

C .木柴燃烧需点燃,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D .苛性钠溶于水是放热反应

15.如图是“即热饭盒”的结构示意图。这种饭盒便用起来非常方便,撤去底部的隔板几分钟后,饭菜就变热了。涉及的化学反应是()222Mg 2H O Mg OH H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即热饭盒”利用的能量变化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B.Mg为该反应的还原剂

H O是催化剂

C.2

D.铁粉在涉及的化学反应中作催化剂

16.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本质原因是()A.原电池中溶液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B.有两根导线将两个活动性不同的电极连接C.电极上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生成物为电子D.电极上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会有电子的转移17.下列装置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A.B.C.D.18.如图为番茄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

B .铜电极附近会出现蓝色

C .一段时间后,锌电极质量会变小

D .电子由铜电极经过导线流向铸电极

19.a 、b 、c 、d 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 、b 相连时,电流由a 经导线流向b ,c 、d 相连时,电子由d 到c ;a 、c 相连时,a 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 、d 相连时,H +移向d 极,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 .a>b>c>d B .a>c>d>b C .c>a>b>d D .b>d>c>a 20.某同学根据化学反应32Fe 2Fe 3Fe +++=,并利用实验室材料制备原电池.下列关于该原电池的组成及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21.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B .煤燃烧时化学能转化成热能和光能

C .原电池工作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 .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

22.下列装置工作时都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其中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是( ) A .电解水 B .风光互补路灯

C .太阳能热水器

D .干电池

23.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二次电池放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 .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 .煤燃烧时并不能将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

D .镁条燃烧时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24.下列有关电化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22CaO H O Ca OH +放出大量的热,故可把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

B .原电池的两极一定是由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

C .可充电电池在放电时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充电时该反应逆向进行

D .原电池工作时,正极表面一定有气泡产生

25.在如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 棒变粗,N 棒变细,其中P 为电解质溶液。由此判断M 、N 、P 所代表的物质可能是( )

A .A

B .B

C .C

D .D

26.某学生用锌片、铜片、发光二极管、滤纸、导线等在玻璃片制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

当滤纸用醋酸溶液润湿时,二极管发光。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铜片上的电极反应:Cu — 2e ﹣ = Cu 2+

B .锌片为电池的负极

C .外电路中电子由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

D .电池工作时电能直接转化为化学能

27.如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用化学电源使LED 灯发光的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装置中存在“化学能→电能→光能”的转化

B .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Zn 2e Zn -+-

C .如果将稀硫酸换成柠檬汁,则导线中不会有电子流动

D .如果将锌片换成铁片,则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不变

28.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浓硝酸,在烧杯内放入用导线连接的铁、铅两个电极,已知原电池停止工作时,Fe 、Pb 均有剩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e 比Pb 活泼,故Fe 始终作负极

B .Fe 在浓硝酸中钝化,故始终不溶解

C .原电池停止工作时,溶液中有()33Fe NO

D .利用浓硝酸作电解质溶液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思想

二、实验题

29.如图是实验室制备纯净氯气的实验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 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 。

(2)写出制备氯气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 。

(3)装置C 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D 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 。 (4)装置F 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实验结束时,需要先撤去B 与C 之间的导管,然后再撤掉酒精灯。若先撤掉酒精灯,而不撤去B 与C 之间的导管,则会导致 __________________ 。

30.某化学小组同学在学习Cl 2的实验室制法后,发现用加热浓盐酸与MnO 2合物的方法制Cl 2既浪费能源又不易控制温度,他们现欲对该实验进行改进并验证Cl 2的部分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KMnO 4和KClO 3的氧化性都比MnO 2强,在不加热的条件下均可与浓盐酸发生反应,从而实现制取Cl 2的目的。

(1)确定反应原理:()42KMnO 16HCl +浓__________________

225Cl 8H O +↑+

(2)选择实验装置:现有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选择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进行实验。

(3)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用小写字母序号表示)。

(4)①实验时C中所装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制氯气前,必须进行的一项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D中所装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

(5)将产生的氯气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红色退去。小组内有甲、乙两种意见。

甲:氯气溶于水后溶液显酸性,中和了NaOH,使溶液退色。

乙:氯气溶于水生成漂白性物质,使溶液退色。

某同学在退色后的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溶液一直未显红色,说明

_________(填“甲”或“乙”)正确。

三、填空题

31.现有A、B、C、D四种金属片:①把A、B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A上有气泡产生;②把C、D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D上发生还原反应;③把A、C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电子流动方向为A→导线→C。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在①中,金属片_______________ 发生氧化反应。

(2)在②中,金属片_______________ 作负极。

(3)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

(4)如果把B、D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中,则金属片_______________ 上有气泡产生。

32.Zn—MnO2干电池应用广泛,其电解质溶液是ZnCl2—NH4Cl混合溶液。

(1)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_____。电池工作时,电子流向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2)若ZnCl2—NH4Cl混合溶液中含有杂质Cu2+,会加速其电极的腐蚀,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欲除去Cu2+,最好选用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_(填代号)。

A.NaOH B.Zn C.Fe D.NH3·H2O

(3)此废旧电池的处理方法是回收,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多选题

3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a、b均排在氢前面,a可以从b的硝酸盐溶液中置换出b。将a、b用导线相连放入CuSO4溶液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导线上有电流,电流方向由a到b

B.a极质量减小,b极质量增大

C.b极上析出氢气

D.a极发生氧化反应,b极发生还原反应

五、原理综合题

34.甲、乙两同学想利用原电池反应检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两人均用镁片和铝片作电极,但甲同学将两电极放入6mol·L-1的H2SO4溶液中,乙同学将两电极放入6mol·L-1的NaOH溶液中,装置如图所示。

(1)写出图1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 。

(2)图2中负极为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甲、乙同学都认为“如果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都是金属,则作负极的金屈应比作正极的金属活泼”,则甲同学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的活动性更强,乙同学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的活动性更强。

(4)由该实验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a.利用原电池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时应注意原电池中的电解质溶液

b.镁的金属性不一定比铝的金属性强

c.该实验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已过时,没有实用价值

d.该实验说明化学研究对象复杂,反应受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从图示来看,可以用于制药品等物质人们需要的物质,正确,A不符合题意;

B.蔬菜、粮食中的化肥及农药的残留是由于人们不合理使用化学与农药,与化学反应无关,错误,B符合题意;

C.化学反应制备的物质丰富了人类的生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化学反应能够制备新的物质,有利于新物质的合成,正确,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2.D

【详解】

A.化学家设计制备新物质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A错误;B.化学家不仅能合成自然界中已有的物质,也能合成自然界中没有的物质,B错误;C.科学家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设计合成新物质,C错误;

D.化学科学中最有创造性的工作就是设计和制备新物质,为人类造福,D正确。

答案选D。

3.C

【详解】

进行实验时,先选取合适的仪器及试剂;再安装实验装置,安装实验装置时,应该从左到右,从下到上;安装好仪器后检查装置气密性;最后加入试剂,进行气体制备。因此顺序为

⑥②①⑤④③,C符合题意。

答案选C。

【点睛】

一般进行实验时,先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好实验装置,再按照从左到右,从下到生的顺序搭建实验装置,检查气密性后,再添加药品。

4.C

【详解】

A.利用MnO2和浓盐酸反应制备Cl2,每生成1molCl2,消耗4molHCl;

B.每生成1molCl2,消耗16

mol=3.2mol

5

HCl;

C.每生成1molCl2,消耗14

mol 4.67mol

3

HCl;

D.每生成1molCl2,消耗2molHCl;

综上制得等量的Cl2,消耗盐酸最多是C反应,则C符合题意。

答案选C。

5.A

【详解】

A、锌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可以用水除去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可以用浓硫酸干燥,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因此该装置可用于锌和盐酸反应制取氢气,故A正确;

B、二氧化锰和浓盐酸生成氯气,反应需加热,氯气和水反应,氯气比空气重应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故B错误;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因此该装置不能用于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故C错误;

D、氨气极易溶于水,能和浓硫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因此该装置不能用于浓氨水和烧碱混合制取氨气,故D错误;

答案选A。

6.D

【详解】

A.尾气吸收装置错误,应该用浸有碱液的棉花团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A错误;

B.收集装置错误,由于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则收集氧气时应长进短出,B错误;C.制取NH3的药品选择错误,氯化铵受热分解,遇冷又化合成NH4Cl,不能用加热氯化铵的方法制备氨气,C错误;

D.实验室利用MnO2和浓盐酸加热制备Cl2,D正确。

答案选D。

7.D

【详解】

A.长颈漏斗不能进行滴加浓盐酸的操作,也不能防止浓盐酸的挥发,A错误;

B.氯气有毒,其制备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B错误;

C.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小,可用NaOH溶液处理尾气,C错误;

D.KI与Cl2反应生成I2,淀粉遇I2变蓝,D正确。

答案选D。

8.C

【详解】

1

n-

=??=,对于反应MnO2+4HCl(浓) MnCl2+Cl2↑+(HCl)11.8mol L0.340L 4.0mol

2H2O ,若HCl完全反应,生成Cl2的物质的量为1mol,其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但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的浓度降低,稀盐酸与MnO2不反应,则制得的Cl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少于22.4L,C项符合题意。

答案选C。

9.B

【解析】

【分析】

集气瓶口向上,气流短进长出,所以该装置收集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密度,且和氧气不反应,尾气处理装置中用水吸收气体,说明该气体极易溶于水,以此分析解答。

【详解】

Cl2、NO2的密度都大于空气,应用向上排空法收集,不适用于题中装置收集;NH3密度小于空气,可用向下排空法收集,且氨气极易溶于水,可用水吸收,符合装置特征;氢气密度小于空气,可用向下排空法收集,但氢气难溶于水,不能用水吸收,故选B。

10.D

【详解】

A.HCl能被碱石灰吸收,不能用碱石灰干燥,A不符合题意;

B.Cl2能被碱石灰吸收,不能用碱石灰干燥,B不符合题意;

C.NH3能被浓硫酸吸收,不能用浓硫酸干燥,C不符合题意;

D.NO既不能被浓硫酸吸收、也不能被碱石灰吸收,NO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碱石灰干燥,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11.B

【详解】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甲中

1(HCl)=14.636.5mol 0.4mol = n g g -÷?,乙中()12MnO =8.7g 87g =mol 0.1mol n -÷?,

若HCl 和MnO 2均完全反应,则生成的Cl 2的体积相同。但随着反应的进行,甲中浓盐酸变为稀盐酸而使反应停止,最后有一定量的HCl 剩余,所得Cl 2少于0.1mol ,而乙中MnO 2可以反应完全,生成0.1mol Cl 2,因此乙得到的氯气较多,B 符合题意。

答案选B 。

【点睛】

MnO 2不与稀盐酸反应,因此浓盐酸随着反应的进行,浓度变稀,不再与MnO 2反应,因此HCl 并不能完全反应完,在计算时,要注意此点。

12.D

【解析】

【详解】

A . 用装置甲制备氨气时试管口应该略低于试管底,A 错误;

B . 氨气能被浓硫酸吸收,不能用装置乙除去氨气中少量水,B 错误;

C . 氨气密度小于空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但收集气体不能密闭,不能用装置丙收集氨气,C 错误;

D . 氨气极易溶于水,用装置丁吸收多余的氨气可以防止倒吸,D 正确;

答案选D 。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把握实验装置图的作用、物质的性质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实验的操作性、评价性分析。

13.B

【分析】

该装置分别为固液不加热制气体,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以及采用防倒吸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

【详解】

A 、氨气密度比空气小,不能使用向上排空气法,错误;

B 、正确;

C 、铜与稀硝酸反应需要加热,且NO 2用水吸收会发生3 NO 2+ H 2O = 2 HNO 3+ NO ,用防倒吸装置不妥,错误;

D、制取氯气需要加热,错误。

14.B

【详解】

A.葡萄糖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热量,A错误;

B.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B正确;

C.点燃的H的是使木柴达到着火点,点燃之后木柴能够持续燃烧,故木柴的燃烧是放热反应,C错误;

D.放热反应是化学变化,而苛性钠(NaOH)溶于水属于物理变化,D错误。

答案选B。

15.C

【详解】

A.由“即热饭盒”的工作原理可知工作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正确,A不符合题意;B.由题给的化学方程式可知,Mg为还原剂,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由题给的化学方程式可知,H2O为氧化剂,错误,C符合题意。

D.铁粉是催化剂,正确,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16.D

【详解】

原电池中,外电路中,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

内电路中,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形成了闭合回路,产生了电流,

所以电极上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发生了电子的转移是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本质原因。

故选D。

17.B

【详解】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①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③两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④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A.两个Zn电极均与稀硫酸反应,活动性相同,不能构成原电池,A错误;

B.Cu和Ag活动性不同,有电解质溶液AgNO3溶液,构成了闭合回路,能够自动发生氧

化还原反应:Cu+2Ag+=Cu2++2Ag,能构成原电池,B正确;

C.蔗糖不是电解质,不能构成原电池,C错误;

D.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D错误。

答案选B。

18.C

【分析】

根据金属的活泼性知,锌作负极,铜作正极,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电流从正极沿导线流向负极。

【详解】

A.Zn失电子作电池负极,A错误;

B.Cu电极上H+得电子,无Cu2+生成,B错误;

C.Zn失电子生成Zn2+,Zn逐渐溶解,质量会逐渐减小,C正确;

D.Zn电极失去的电子经导线流向Cu电极,D错误。

答案选C。

19.D

【分析】

原电池中,活泼性较强的电极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电极为正极,放电时,电流从正极沿导线流向负极,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详解】

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 相连时,电流由a经导线流向b,金属的活动性顺序b>a,c、d相连时,电子由d到c,金属的活动性顺序d>c;a、c相连时,a极上产生大量气泡,金属的活动性顺序c>a,b、d相连时,H+移向d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b>d,金属的活动性顺序b>d>c>a,

故选D。

【点睛】

本题以原电池原理为载体考查金属活泼性强弱判断,解题关键:明确原电池正负极与金属活泼性的关系,再结合正负极的判断方法分析解答。

20.A

【详解】

根据反应32Fe 2Fe 3Fe +++=,可知该原电池中Fe 为负极,正极选用比铁不活泼的金属或者碳棒;反应过程中3Fe +在正极得电子生成2+Fe ,故正极区3Fe +的浓度降低,正极如碳棒周围溶液黄色变浅;由电池反应可知电解液为含3Fe +的溶液。综上所述,A 项正确。 故选A.

【点睛】

将一过程设计成原电池,方法和步骤如下:(1)将此过程分解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部分,总反应与该过程相同。(2)将氧化反应部分作为负极,还原反应部分作为正极,从左到右写出电池表示式。对于气体电极,电极材料应是惰性的,如Pt 等。

21.D

【详解】

A .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供植物生长,正确,A 不符合题意;

B .煤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且发光,在此过程中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正确,B 不符合题意;

C .原电池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正确,C 不符合题意;

D .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并没有全部转化为光能,而是大部分电能转化为光能,还有一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错误,D 符合题意。

答案选D 。

22.A

【详解】

A .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A 符合题意;

B .风能、太阳能转化为电能,B 不符合题意;

C .太阳能热水器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C 不符合题意;

D .电池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D 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

23.A

【解析】

【详解】

A .二次电池放电过程是原电池原理,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A 错误;

B .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 正确;

C .煤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故C 正确;

D .镁条燃烧时发光、放热,即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故D 正确;

答案选A 。

24.C

【详解】

A .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可能设计成原电池,反应()22CaO H O

Ca OH +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 错误;

B .原电池的两极可以是一种金属和一种非金属如石墨,B 错误;

C .充电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反应物是放电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生成物,C 正确;

D .原电池工作时,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正极表面可能有气泡产生,也可能没有气泡产生,D 错误;

答案选C 。

25.C

【分析】

经分析可知该装置是原电池,其中M 棒作正极,有金属单质析出,N 棒作负极,失电子溶解。

【详解】

A .电解质溶液分别为稀硫酸,原电池工作时,不会有金属析出,A 错误;

B .综上分析,其中M 棒作正极,有金属单质析出,N 棒作负极,失电子溶解,电解质溶液分别为稀硫酸,原电池工作时,不会有金属析出,B 错误;

C .正极的电极反应为Ag e Ag +-

+,负极的电极反应为2Zn 2e Zn -+-,符合题意,C 正确;

D .正极的电极反应为32Fe e Fe +-

++,不会有金属析出,D 错误;

答案选C 。

26.B

【解析】

【分析】

该装置为原电池,锌为活泼金属,易失电子而作负极,铜为不活泼金属作正极,正极上氢离

2016-2017学年高中化学第2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第3节化学反应的利用(第1课时)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学业

利用化学反应制备物质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关于实验室制Cl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用KMnO 4和浓盐酸反应制取 B .用碱石灰干燥Cl 2 C .用排水法收集Cl 2 D .用饱和石灰水吸收尾气 【解析】 KMnO 4、MnO 2都是氧化剂,都能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 2,A 正确。Cl 2是酸性气体,能溶于水,不能用碱石灰干燥,也不能用排水法收集,B 、C 错误。Ca(OH)2微溶于水,饱和石灰水中溶有的Ca(OH)2太少,吸收尾气不彻底,D 错误。 【答案】 A 2.下列物质可用来干燥Cl 2的是( ) ①碱石灰 ②浓硫酸 ③无水CaCl 2 ④P 2O 5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解析】 碱石灰属于碱性干燥剂,可以用来干燥碱性气体和中性气体,但不能用于干燥酸性气体;浓H 2SO 4和P 2O 5属于酸性干燥剂,可以用来干燥酸性气体和中性气体(除H 2S 、HBr 、HI 外);无水CaCl 2属于中性干燥剂,可以用于干燥所有气体(除NH 3外)。 【答案】 C 3.二氧化锰与浓盐酸作用制氯气的反应中,作为还原剂的HCl 和参加反应的HCl 物质的量之比是( ) A .1∶1 B .2∶1 C .1∶2 D .任意比 【解析】 反应:MnO 2+4HCl(浓)=====△ MnCl 2+Cl 2↑+2H 2O 中,4 mol HCl 参加反应,只有2 mol 作还原剂被氧化为氯气。 【答案】 C 4.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所用试剂的组合不合理的是( ) A .制Cl 2:MnO 2、盐酸(浓) B .制H 2:硫酸(稀)、Zn C .制O 2:MnO 2、H 2O 2 D .制CO 2:硫酸(稀)、CaCO 3 【解析】 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碳酸钙的表面使反应难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课本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课本习题参 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课本习题参考答案第一单元第一节化学反 应与能量的变化 1.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它等 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ΔH,单位是 kJ/mol.例如1 mol H2 (g)燃烧,生成1 mol H2O(g), 其反应热ΔH=-241.8 kJ/mol. 2.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 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 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 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 若生成 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 吸热反应.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1. 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如甲 烷,乙烷,丙烷,甲醇, 乙醇,氢气的燃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良好的燃料. 2. 化石燃料蕴藏量 有限,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因此现在就应该寻求应对措施. 措施之一就是 用甲醇,乙醇代

替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如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 ,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 , 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可以制造甲醇或乙醇. 由于上述制造甲醇,乙醇的原料是生物质,可 以再生,因此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是应对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措施. 3. 氢气是最轻的燃料, 而且单位质量的燃烧热值最高,因此它是优异的火箭燃料,再加上无污染,氢气自然也是别的 运输工具的优秀燃料.在当前,用氢气作燃料尚有困难,一是氢气易燃,易爆,极易泄漏,不便于 贮存, 运输; 二是制造氢气尚需电力或别的化石燃料, 成本高. 如果用太阳能和水廉价地制 取氢气的技术能够突破, 则氢气能源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 甲烷是一种优质的燃料,它 存在于天然气之中.但探明的天然气矿藏有限,这是人们所担心的.现已发现海底存在大量水 合甲烷,其储量约是已探明的化石燃料的2倍.如果找到了适用的开采技术,将大大缓解能源 危机. 5. 柱状图略.关于如何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学生可以自由设想.在上述工业原材料中, 能源单耗最大的是铝;产量大,因而总耗能量大的是水泥和钢铁.在生产中节约使用原材料, 加强废旧钢铁,铝,铜,锌,铅,塑料器件的回收利用,均是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的措施. 6. 公交车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初中化学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初中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化合反应是指多种反应物生成一种生成物,简称多变一 2、分解反应指一种反应物生成多种生成物,简称一变多 3、置换反应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4、复分解反应指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 或者也可以这样理解 1、化合反应的特点通俗一点就是“多变一”即反应后多种化合物转变成一种化合物。 2、分解反应的特点是由一种物质分解成多种物质“一变多”。 3、置换反应特点。一换一(即一种单质置换出另一种单质:A-+B-C=B- +A-C 其中A,B 为单质,BC 为化合物) 4、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反应前后不会有化合价的变化条件:一方面是对反应物的要求:酸盐、酸碱一般行,盐盐、盐碱都需溶;另一方面是对生成物的要求: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 初中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有四种,即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反应,这四种基本的反应类型,作为初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了整个教材,将初中化学知识串为一起,所以,加强对这部分知识的归纳梳理和对比分析,非常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用语的突破及整个初中化学知识的理解掌握。 一、化合反应用字母可以表达为:A+B+ ........................ C=D , 用文字可以表达为:即由 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在初中教材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金属单质+氧气==金属氧化物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绝大部分金属单质,都可以和氧气在点燃、加热或高温的条下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而且,金属越活泼,与氧气的反应也就越容易。 如:Mg+O2 Al+O2== Fe+O2== Cu+O2== 2、非金属单质+氧气==非金属氧化物,许多非金属单质如C、Si、S、P、H2、N2 等都可以和氧气在点燃、加热等条件下反应生成非金属氧化物。如:S+O2== P+O2== H2+O2== C+O2== 3、碱性氧化物+水== 碱在常温下,只有可溶性碱对应的氧化物才能与水反应 生成碱,而不溶性碱对应的氧化物则不能能与水反应,如CaO+H2O== K2O+H2O== BaO+H2O== NaO+H2O== 而Fe(OH)3 Cu(OH)2 对应的氧化物如Fe2O3 CuO 则不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4、酸性氧化物+水==酸 CO2+H2O== SO2+H2O== SO3+H2O== P2O5+H2O== 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都可与水反应生成酸。 在初中阶段,还有非常多的化合反应,如以下的反 5、其它类型的化合反应应,均为化合 反应。

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测试含复习资料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 ..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5分,共30分。)1.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C6H12O6(葡萄糖)+6O2 62+6H2O B. 332O C.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能量大于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能量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化学方程式中,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反应热是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的数据 B.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C.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3.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H2O(g)=H2(g) + 1/2O2(g) △H = +241.8/ H2(g)+ 1/2O2(g) =H2O(1) △H = -285.8/ 当1g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时,其热量变化是() A.吸热88 B.吸热2.44 C.放热44 D.吸热44 4.已知:H2(g)+F2(g) 2(g) △H=-27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 B.1氢气与1氟气反应生成2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C.在相同条件下,1氢气与1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2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的氢气和1的氟气放出270热量 5.在一定条件下A与B反应可生成C和D,其能量变化如图: 下列有关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 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改变 C.反应物的总能量E1与生成物的总能量E2一定相等 D.此反应一定有热量的变化 6.相同温度下,有下列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1)2H2(l)2(g)2H2O(l)△H1= 1? 1 (2)2H2(g)2(g)2H2O(l)△H1= 2? 1 酶 - 1 - / 4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详细总结(很全面)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麦芽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二、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Fe (OH)3——红褐色沉淀Fe (SCN)3——血红色溶液FeO——黑色的粉末Fe (NH4)2(SO4)2——淡蓝绿色Fe2O3——红棕色粉末FeS——黑色固体 铜: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CuO——黑色Cu2O——红色CuSO4(无水)—白色CuSO4·5H2O——蓝色Cu2(OH)2CO3—绿色Cu(OH)2——蓝色[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 、Mg (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白色絮状沉淀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KMnO4--——紫色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Ag3PO4—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O3—淡蓝色气体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NO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三、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

初中化学反应方程式(全)

初中化学反应常见基本的化学方程式大全: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 2====点燃 2MgO (耀眼白光)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 2====点燃Fe 3O 4 (火光四射,黑色固体)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 2====加热2CuO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 2====点燃2Al 2O 3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 2+O 2====点燃2H 2O (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4P+5O 2====点燃 2P 2O 5 (大量白烟,会溶于水)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O 2====点燃 SO 2 (蓝紫色火焰,刺激性气味产生)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 2====点燃CO 2 (发出白光,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 2====点燃2CO (无色无味,有毒)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 2====点燃2CO 2 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 4+2O 2====点燃 CO 2+2H 2O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 2H 5OH+3O 2====点燃2CO 2+3H 2O (3)氧气的来源 13、加热氯酸钾:2KClO 3 ﹦= 2KCl+ 3O 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 14.加热高锰酸钾:2KMnO 4====加热 K 2MnO 4+MnO 2+O 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 15.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反应:H 2O 2=====MnO2 2H 2O+O 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3) 二、自然界中的水: 16.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研究水的组成实验):2H 2O ====通电 2H 2↑+O 2↑ 17.生石灰溶于水:CaO+H 2O==Ca(OH)2 18.二氧化碳可溶于水:H 2O+CO 2==H 2CO 3 三、质量守恒定律: 19.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 2====点燃 2MgO (最后固体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轻了,为什么?) 2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 4===F e SO 4+Cu (最后溶液的质量增加、减少、不变?) 21.氢气还原氧化铜:H 2+CuO ====加热 Cu+H 2O 四、碳和碳的氧化物: (1)碳的化学性质 23.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 2====点燃 CO 2 24.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 ====高温 2Cu+CO 2↑ 25.焦炭还原氧化铁:3C+2Fe 2O 3====高温 4Fe+3CO 2↑ (2)煤炉中发生的三个反应:(几个化合反应) 26.煤炉的底层:C+O 2====点燃 CO 2 27.煤炉的中层:CO 2+C ====高温 2CO 28.煤炉的上部蓝色火焰的产生:2CO+O 2====点燃 2CO 2

2§2-3化学反应的利用解读

第2章化学反应与能量(鲁科版化学必修2)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利用》教案 松溪一中高一化学组李肇金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本节教材首先以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为例,让学生体会怎样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的一般思路,并总结曾经学过的常见物质的制备方法。第二部分承接本章第一节中化学反应中能量释放问题,以“化学能如何转变成电能”为例解释了“为什么说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了能源”,并说明了化学在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的作用。 作为化学必修模块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最后一节,本节承担着对前面知识的回顾、总结,以及深化和提升学生对化学研究的应用价值的认识的双重任务。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等具体的知识点外,致力于培养学生从大视野、高观点、多角度了解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化学研究的前沿。 二、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对“利用化学反应造福人类”认识进一步具体化。 2、引导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和尾气处理方法,了解氯气的工业制法。 3、掌握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了解常见的实用电池。 4、通过“活动·探究—氯气的制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实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交流·研讨”,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 2、通过“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史料”教学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教材中活动栏目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提升学生对化学反应价值的认识,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用化学反应制造新物质 2、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编制“活动·探究”活动报告及评价表。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启发、讨论、对比 【课程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课本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课本习题参考答案第一单元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1.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例如 1 mol H2 (g)燃烧,生成 1 mol H2O(g), 其反应热ΔH=-241.8 kJ/mol. 2.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 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 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1. 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如甲烷,乙烷,丙烷,甲醇, 乙醇,氢气的燃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良好的燃料. 2. 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因此现在就应该寻求应对措施. 措施之一就是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如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 ,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 ,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可以制造甲醇或乙醇. 由于上述制造甲醇,乙醇的原料是生物质,可以再生,因此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是应对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措施. 3. 氢气是最轻的燃料,而且单位质量的燃烧热值最高,因此它是优异的火箭燃料,再加上无污染,氢气自然也是别的运输工具的优秀燃料.在当前,用氢气作燃料尚有困难,一是氢气易燃,易爆,极易泄漏,不便于贮存, 运输; 二是制造氢气尚需电力或别的化石燃料, 成本高. 如果用太阳能和水廉价地制取氢气的技术能够突破, 则氢气能源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 甲烷是一种优质的燃料,它存在于天然气之中.但探明的天然气矿藏有限,这是人们所担心的.现已发现海底存在大量水合甲烷,其储量约是已探明的化石燃料的2倍.如果找到了适用的开采技术,将大大缓解能源危机. 5. 柱状图略.关于如何合理利用资源,能源,学生可以自由设想.在上述工业原材料中,能源单耗最大的是铝;产量大,因而总耗能量大的是水泥和钢铁.在生产中节约使用原材料,加强废旧钢铁,铝,铜,锌,铅,塑料器件的回收利用,均是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的措施. 6. 公交车个人耗油和排出污染物量为私人车的1/5,从经济和环保角度看,发展公交车更为合理.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1. C(s)+O2 (g) == CO2 (g) H=-393.5 kJ/mol 2.5 mol C 完全燃烧,H=2.5 mol×(-393.5 kJ/mol)=-983.8 kJ/mol 2. H2 (g)的燃烧热H=-285.8 kJ/mol 欲使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得到1 000 kJ 的热量,需要H2 1 000 kJ÷285.8 kJ/mol=3.5 mol 3. 设S 的燃烧热为H S(s)+O2 (g) == SO2 (g) 32 g/mol H 4g -37 kJ H=32 g/mol×(-37 kJ)÷4 g =-296 kJ/mol 4. 设CH4的燃烧热为H CH4 (g)+O2 (g) == CO2 (g)+2H2O(g) 16 g/mol H 1g -55.6 kJ H=16 g/mol×(-55.6 kJ)÷1 g =-889.6 kJ/mol 5. (1)求3.00 mol C2H2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 C2H2 (g)+5/2O2 (g) == 2CO2 (g)+H2O(l) 26 g/mol H 2.00 g -99.6 kJ H=26 g/mol×(-99.6 kJ)÷2.00 g =-1 294.8 kJ/mol Q=3.00 mol×(-1 294.8 kJ/mol)=-3 884.4 kJ≈-3 880 kJ (2)从4题已知CH4的燃烧热为-889.6 kJ/mol,与之相比,燃烧相同物质的量的C2H2放出的热量多. 6. 写出NH3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NH3 (g)+5/4O2 (g) == NO2 (g)+3/2H2O(g) 将题中(1)式乘以3/2,得: 3/2H2 (g)+3/4O2 (g) == 3/2H2O(g) 3/2H1=3/2×(-241.8 kJ/mol) =-362.7 kJ/mol 将题中(2)式照写: 1/2N2 (g)+O2 (g) == NO2 (g) H2=+33.9 kJ/mol 将题中(3)式反写,得NH3 (g) == 1/2N2 (g)+3/2H2 (g) -H3=46.0 kJ/mol 再将改写后的3式相加,得: 2 7. 已知1 kg 人体脂肪储存32 200 kJ 能量,行走1 km 消耗170 kJ,求每天行走5 km,1年因此而消耗的脂肪量: 170 kJ/km×5 km/d×365 d÷32 200 kJ/kg=9.64 kg 8. 此人脂肪储存的能量为4.2×105 kJ.快速奔跑1 km 要消耗420 kJ 能量,此人脂肪可以维持奔跑的距离为:4.2×105 kJ÷420 kJ/km=1 000 km 9. 1 t 煤燃烧放热2.9×107 kJ 50 t 水由20 ℃升温至100 ℃,温差100 ℃-20 ℃=80 ℃,此时需吸热: 50×103 kg×80 ℃×4.184 kJ/(kg℃)=1.673 6×107 kJ 锅炉的热效率=(1.673 6×107 kJ÷2.9×107 kJ)×100% =57.7% 10. 各种塑料可回收的能量分别是: 耐纶5 m3×4.2×104 kJ/m3=21×104 kJ 聚氯乙烯50 m3×1.6×104 kJ/m3=80×104 kJ 丙烯酸类塑料 5 m3×1.8×104

(完整版)初中化学方程式及其反应现象大全

初三化学方程式按元素归类总结与氧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Mg+O2点燃 ====2MgO 现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放出耀眼的白光 S+O2点燃 ====SO2 现象:空气中是淡蓝色的火焰;纯氧中是蓝紫色的火焰;同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O2点燃 ====CO2 现象:生成能够让澄清石灰水浑浊的气体 2C+O2点燃 ====2CO 现象:不完全燃烧,生成有毒气体 4P+5O2点燃 ====2P2O5 现象::生成大量白烟 3Fe+2O2点燃 ====Fe3O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2H2+O2点燃 ====2H2O 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2H2O2MnO2 ====2H2O+O2↑现象:溶液里冒出大量的气泡 2HgO △ ====2Hg+O2↑现象:生成银白色的液体金属 2KClO3MnO2 ====2KCl+3O2↑现象:生成能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2KMnO4 △ ====K2MnO4+MnO2+O2↑现象:生成能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跟氢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H2+O2点燃 ====2H2O 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Zn+H2SO4==ZnSO4+H2↑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生成 Mg+H2SO4==MgSO4+H2↑现象:有可燃的气体生成 Fe+H2SO4 ==FeSO4+H2↑现象:变成浅绿色的溶液,同时放出气体

2Al+3H2SO4 ==Al2(SO4)3+3H2↑现象:有气体生成 Zn+2HCl==ZnCl2+H2↑现象:同上 Mg+2HCl==MgCl2+H2↑现象:同上 Fe+2HCl==FeCl2+H2↑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 2Al+6HCl==2AlCl3+3H2↑现象:有气体生成 △ H2+CuO====Cu+H2O 现象:由黑色的固体变成红色的,同时有水珠生成高温 2Fe2O3+3H2 =====2Fe+3H2O 现象:有水珠生成,固体颜色由红色变成银白色跟碳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C+O2点燃 ====CO2(氧气充足的情况下) 现象:生成能让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C+O2点燃 ====2CO(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 现象:不明显高温 C+2CuO=====2Cu+CO2↑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并减少,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 气体生成 高温 3C+2Fe2O3=====4Fe+3CO2↑现象: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黑色的固体减少,有能使 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CO2+C 高温 ====2CO 现象:黑色固体逐渐减少 3C+2H2O=CH4+2CO 现象:生成的混和气体叫水煤气,都是可以燃烧的气体跟二氧化碳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C+O2点燃 ====CO2 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a(OH)2+CO2===CaCO3↓+H2O 现象:生成白色的沉淀,用于检验二氧化碳CaCO3+CO2+H2O===Ca(HCO3)2 现象:白色固体逐渐溶解

【化学】鲁科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案:2.3《化学反应的速率》(第1课时)

第3节化学反应的速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并初步了解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的实验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使学生知道活化能的概念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的探究,让学生体验如何进行定量实验的设计、如何完成实验数据的记录及处理等,提高他们利用定量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问题的研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催化剂实际应用的事例,使学生认识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和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和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课时安排:共四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通过课本上的例子说明一个化学反应是否具有利用价值不仅决定于它是否有可能发生以及反应进行的程度,还决定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要想有效地控制化学反应,必须要了解化学反应是怎样进行的,并能定量分析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一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下节课我们学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板书】第3节化学反应的速率 【思考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 【回答】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 【思考2】如何比较化学反应的速率 【学生】反应物消耗的快慢或生成物增加的快慢 【思考3】如何定量描述化学反应的速率 【活动?探究】学生阅读P55 【投影】实验的图片。 【思考1】实验中化学反应速率可用哪些方法表示? 【学生】单位时间内盐酸溶液或氯化镁的浓度变化;单位时间内镁的质量变化; 单位时间内镁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思考2】若用单位时间内盐酸浓度的减小或氯化镁浓度的增大来表示该化学反应的速率,需要哪些数据呢?二者在数值上相等吗?为什么? 【学生】需要准确量取盐酸的体积,并利用关系式计算出反应中消耗的氯化氢或生成的氯化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课本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课本 习题参考答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课本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1.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叫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它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变,符号是ΔH,单位是 kJ/mol.例如1 mol H2 (g)燃烧,生成 1 mol H2O(g), 其反应热ΔH= kJ/mol. 2.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当反应完成时,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大, 则此反应为放热反应; 若生成物释放的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能量小,反应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1. 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根据燃烧热的数据选择燃料.如甲烷,乙烷,丙烷,甲醇, 乙醇,氢气的燃烧热值均很高,它们都是良好的燃料. 2. 化石燃料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最终将会枯竭,因此现在就应该寻求应对措施. 措施之一就是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农牧业废料,高产作物(如甘蔗,高粱,甘薯,玉米等) ,速生树木(如赤杨,刺槐,桉树等) ,经过发酵或高温热分解就可以制造甲醇或乙醇. 由于上述制造甲醇,乙醇的原料是生物质,可以再生,因此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是应对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措施. 3. 氢气是最轻的燃料,而且单位质量的燃烧热值最高,因此它是优异的火箭燃料,再加上无污染,氢气自然也是别的运输工具的优秀燃料.在当前,用氢气作燃料尚有困难,一是氢气易燃,易爆,极易泄漏,不便于贮存, 运输; 二是制造氢气尚需电力或别的化石燃料, 成本高. 如果用太阳能和水廉价地制取氢气的技术能够突破, 则氢气能源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 甲烷是一种优质的燃料,它存在于天然气之中.但探明的天然气矿藏有限,这是人们所担心的.现已发现海底存在大量水合甲烷,其储量约是已探明的化石燃料的2倍.如果找到了适用的开采技术,将大大缓解能源危机.

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反应现象及应用)

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反应现象及应用) 化学方程式反应现象应用 2Mg+O2点燃2MgO 剧烈燃烧.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白色信号弹 2Hg+O2点燃2HgO 银白液体、生成红色固体拉瓦锡实验 2Cu+O2Δ2CuO红色金属变为黑色固体 4Al+3O2 2Al2O3 银白金属变为白色固体 3Fe+2O2点燃Fe3O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4Fe + 3O2高温2Fe2O3 ! C+O2 点燃CO2 剧烈燃烧、白光、放热、使石灰水变浑浊 S+O2 点燃SO2 剧烈燃烧、放热、刺激味气体、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蓝紫色火焰 2H2+O2 点燃2H2O 淡蓝火焰、放热、生成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高能燃料 4P+5O2 点燃2P2O5 剧烈燃烧、大量白烟、放热、生成白色固体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 CH4+2O2点燃2H2O+CO2 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甲烷和天然气的燃烧 2C2H2+5O2点燃2H2O+4CO2 蓝色火焰、放热、黑烟、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氧炔焰、焊接切割金属 2KClO3MnO2 Δ2KCl +3O2↑生成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实验室制备氧气 2KMnO4Δ K2MnO4+MnO2+O2↑紫色变为黑色、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实验室制备氧气 ] 2HgOΔ2Hg+O2↑红色变为银白、生成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拉瓦锡实验 2H2O通电2H2↑+O2↑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电解水 Cu2(OH)2CO3Δ2CuO+H2O+CO2↑绿色变黑色、试管壁有液体、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铜绿加热 NH4HCO3ΔNH3↑+ H2O +CO2↑白色固体消失、管壁有液体、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碳酸氢铵长期暴露空气中会消失 Zn+H2SO4=ZnSO4+H2↑有大量气泡产生、锌粒逐渐溶解实验室制备氢气Fe+H2SO4=FeSO4+H2↑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 Mg+H2SO4 =MgSO4+H2↑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 2Al+3H2SO4=Al2(SO4)3+3H2↑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 》 Fe2O3+3H2 Δ 2Fe+3H2O红色逐渐变为银白色、试管壁有液体冶炼金属、利用氢气的还原性 Fe3O4+4H2 Δ3Fe+4H2O黑色逐渐变为银白色、试管壁有液体冶炼金属、利用氢气的还原性 WO3+3H2Δ W +3H2O冶炼金属钨、利用氢气的还原性 MoO3+3H2 ΔMo +3H2O冶炼金属钼、利用氢气的还原性

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期末测试题

高二上学期教学检测题化学 第Ⅰ卷(选择题,共47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14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A.NH3B.BaSO4 C.CH3COOH D.CH3COONH4 2.下列溶液中导电性最强的是() A.5L 0.1mol / L NH3·H2O B.5L 0.1mol / L 盐酸 C.0.1L 0.1mol / L H3PO4溶液 D.0.1L 0.1mol / L Ba(OH)2溶液 3.能使水的电离平衡右移,且水溶液显酸性的微粒是( ) A.Al3+B.OH- C.H+D.HCO3- 4.已知:(1)Zn(s)+ 1/2O2(g)= ZnO(s),ΔH = -350 kJ·mol-1, (2)2Ag(s) + 1/2O2(g)= Ag2O(s),ΔH = -25 kJ·mol-1,则Zn(s)+ Ag2O(s) = ZnO(s) + 2Ag(s)的ΔH等于() A.-375 kJ·mol-1B.-325 kJ·mol-1 C.+375 kJ·mol-1D.+325 kJ·mol-1 5.下列有关问题,与盐的水解有关的是() ①NH4Cl与ZnCl2溶液可作焊接金属中的除锈剂②用NaHCO3与Al2(SO4)3两种溶 液可作泡沫灭火剂③草木灰与铵态氮肥不能混合施用④实验室盛放碳酸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磨口玻璃塞⑤Al2S3不能通过溶液中的反应制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②③④⑤ 6.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Al3+、Na+、HCO3-、[Al(OH)4]- B.Ca2+、HCO3-、Cl-、K+

《化学反应的利用第一课时》习题3

《化学反应的利用第一课时》习题 水平检测 1.下列各组气体在常温下能共存且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 A.NO和O2 B.HCl和NH3 C.H2和CO D.SO2和CO2 解析:A和B选项中的两组气体常温下会发生反应,不能共存;C选项中的H2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而CO一般用排水法收集;D选项中的SO2和CO2常温下不发生反应,而且两者的密度均比空气大,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答案:D 2.下列气体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 A.O2 B.Cl2 C.SO2 D.NH3 解析:浓H2SO4是酸性干燥剂,具有强氧化性,碱石灰是碱性干燥剂,所以只能选中性气体,且不易被浓H2SO4氧化。 答案:A 3.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l2和HCl时,可以用来检验瓶中是否已经充满又可区别两气体的是( ) A.湿润的KI淀粉试纸 B.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C.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 D.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解析:A项,HCl与KI不反应,不能用于HCl的检验;B项,Cl2使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退色,HCl使其变红;C项,Cl2、HCl与NH3反应现象相同;D项,湿润红色石蕊试纸不能用于HCl的检验。 答案:B 4.实验室中制备① H2、② CO2、③ Cl2三种气体的反应中,盐酸的作用( ) A.①②③互不相同 B.在①和②中相同

C .在②和③中相同 D .在①②③中均相同 解析:制取H2时盐酸的作用是酸性和氧化性;制取CO2时盐酸的作用只是酸性;制取Cl2时,盐酸的作用是酸性和还原性。 答案:A 5.实验室为了简便制取干燥的氨气,下列方法中适合的是( ) A .加热氯化铵固体,产生的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B .在N2和H2混合气中加入铁触媒并加热至500 ℃ C .在浓氨水中加入NaOH 固体并加热,产生的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D .加热NH4HCO3,生成的气体用P2O5干燥 解析:NH4Cl 受热分解得到NH3和HCl ,遇冷二者又重新化合生成NH4Cl ,故加热NH4Cl 固体无法制取氨气。N2和H2合成氨,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得到的NH3纯度低,且反应需高温高压,不适合在实验室里制取。加热分解NH4HCO3,所得气体中有CO2且用P2O5干燥时NH3被吸收。NaOH 固体溶于水时放热,故在浓氨水中加入NaOH 固体并加热会有大量氨气逸出,且NH3可用碱性干燥剂(如碱石灰)干燥。 答案:C 6.用下列两种方法制取氯气:①用含氯化氢146 g 的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②用87 g 二氧化锰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则所得氯气( ) A .②比①多 B .①比②多 C .一样多 D .无法比较 解析:根据反应4HCl(浓)+MnO2=====ΔMnCl2+2H2O +Cl2↑ ,用87 g 二氧化锰与足量 的浓盐酸反应,所得氯气为1 mol ,而用含氯化氢146 g 的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会因随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为稀盐酸而使反应逐渐停止,最后有一定量的氯化氢剩余,所得氯气的物质的量小于1 mol 。 答案:A 7.(双选)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 解析: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方法。NH4Cl 固体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 ,而当温度降低时,NH3和HCl 又重新化合成固体NH4Cl ,气体进入干燥管的机会不多,A 项错误;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 东湖高中易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深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三次理论分析使学生对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产生更完整的认识。学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能根据反应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橘子电池的实验活动,体验建构模型的过程。通过Zn-CuSO4电池的设计活动,感悟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习兴趣,感受高效率原电池原理形成过程。通过双液双池模型的建构,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4、教学重点:盐桥概念的建立以及原电池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 5、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完全分开在两极发生(分池、分液) 6、教法和学法:采用“实验探究—模型建构—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建构原电池模型,结合理论分析,不断深入认识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最终实现知识和能力上的跨越。 二、教学过程 1、【引入】独立自学-------我复习我知道 环节一:教师引导学生从制作一个橘子电池开始复习必修2关于原电池的基础知识。 学生活动一: 实验1:回忆水果电池的制作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取一瓣橘子,制作一个橘子电池。实验可供选择的材料:灵敏电流计、铜丝、锌条、导线、培养皿、一瓣橘子 【实验要求】要求以一瓣橘子制作一个橘子电池。分析这个原电池的正负极,电流流向,电子流向,离子移动方向等。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注意:锌片和铜片插进去不要拔出,等一会后观察指针偏转变化。 【小组实验】 【小组展示】 环节二:合作共学-----------提炼出原电池装置的模型。 教师引导:一瓣橘子盛有电解质溶液的烧杯。

初中化学涉及的化学反应中的先后问题

初中化学涉及的化学反应中的先后问题 第一类、放出气体或生成沉淀时的反应先后: 1、向Na2CO3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稀HCl。 稀HCl能与Na2CO3反应生成CO2气体,也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但实际反应时,NaOH先和HCl中和,等NaOH被反应完后,Na2CO3才能和HCl反应放出CO2气体。因为CO2会被NaOH溶液吸收。 【小结】:溶液中有碱时,不可能从里面放出酸性气体(CO2、SO2等) 2、向NH4Cl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 NaOH溶液能与NH4Cl反应生成NH3气体,也能和HCl发生中和反应,但在实际反应时,HCl先和NaOH反应,等HCl被反应完后,NH4Cl才能和NaOH反应放出NH3气体。因为NH3会被HCl溶液吸收。 【小结】:溶液中有酸时,不可能从里面放出碱性气体(NH3等) 3、向Cu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 NaOH溶液能与CuSO4反应生成Cu(OH)2沉淀,也能和H2SO4发生中和反应,但在实际反应时,H2SO4先和NaOH反应,等H2SO4被反应完后,CuSO4才能和NaOH反应生成Cu(OH)2沉淀。因为Cu(OH)2沉淀会被H2SO4溶解。 【小结】:溶液中有酸时,不可能在里面产生碱的沉淀[Cu(OH)2、Mg(OH)2等] 4、向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入Na2CO3溶液。 Na2CO3溶液能与CaCl2反应生成CaCO3沉淀,也能和HCl发生反应,但在实际反应时,HCl先和Na2CO3反应,等HCl被反应完后,CaCl2才能和Na2CO3反应生成CaCO3沉淀。 【小结】:溶液中有酸时,不可能在里面产生碳酸盐的沉淀(CaCO3、BaCO3等) 第二类、吸收气体或溶解沉淀时的反应先后: 5、把CO2和HCl的混合气体通入碱溶液[NaOH、Ca(OH)2等] 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CO3溶液,HCl也会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但在实际反应时,HCl先和NaOH反应,等HCl被反应完后,CO2才能和NaOH反应。因为Na2CO3会与HCl反应放出CO2气体。 【小结】:酸性强的气体比酸性弱的气体更容易被碱溶液吸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