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汉字的性质和特点

汉字的性质和特点

汉字的性质和特点
汉字的性质和特点

专题辅导第一讲:关于汉字的性质和特点

关于汉字的性质

汉字的性质和特点是汉字的基本理论,有关汉字的种种问题都是与它的性质和特点分不开的。只有对汉字的性质和特点有基本的、正确的认识,再研究汉字的问题,才有基础。所以,首先我们要讲有关汉字的性质和特点问题。

在此之前,我们还应该了解语言和文字的根本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社会不可能没有语言。如果没有语言这个交际工具,社会的生产就无法进行。但是,语言又要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必须克服语言本身所受的时、空限制,于是就产生了文字。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辅助性的工具。注意:先有语言,后有文字。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这就是有关语言和文字的最基本的理论。如果连这都不了解,或者违背这个基本理论,任何语言文字问题都将很难讲清楚。

汉字是世界上许许多多文字中的一种。和其他文字一样,它也具有其他文字所具有的根本性质:汉字也是一种记录语言的符号,是辅助语言的交际工具。

每一种具体的文字都有自身的特点,如,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英文是记录英语的符号。汉字和英文是两种具体的文字。我们只了解文字的共性是不够的,还必须了解某种具体文字的特性。

本讲要讲的就是汉字这种具体的文字的特点,即汉字区别于其他文字(如英文、日文等)的特点。

确定具体文字性质的标准和原则:联系语言来研究文字。

研究具体文字的性质,要看这种文字的基本单位,记录的是什么样的语言成分。

明确两个概念:文字的基本单位、语言单位。不同的文字,其基本单位是不同的。如:

A.文字的基本单位

英文 a b c d e (使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

日文かきくけこ(假名:五十音图)

汉字伟大美丽是(方块汉字)

B.语言单位(人类的语言是一个层级结构,既分层,又分级)

第三级句子(语音运用的基本单位)

上层音义结合层第二级词(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

第一级语素(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语音层加上意义就是语言结构的上层;音义的结合就像一张纸的两面。)

第二级音节(最容易分辨的、最自然的语言单位)下层语音层

第一级音素(语言最小的单位;分元音、辅音)不同性质的文字的基本单位记录的语言单位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就决定了这种文字的性质。如:

英文的基本单位是字母,字母记录的是英语的音素(语言层级体系中下层的第一级),所以英文是音素文字(其实,在具体语言的基本单位应该是音位。音素和音位是有区别的,但在讨论具体语言性质时关于因素和音位的区别忽略不计)。

日文的基本单位是假名,记录的是日语中的音节,所以日语是音节文字。

汉字的基本单位是一个个方块单字,记录的是汉语的语素,所以汉字是语素文字。

世界上最主要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文字:

1.英文的字母记录的是英语的音素,所以英文是音素文字

2.日文的假名记录的是日语的音节,所以日语是音节文字。

(英文、日文记录的是语音层,所以叫表音文字或拼音文字、字母文字)。

3.汉字的单字记录的是汉语的语素,所以汉字是语素文字。

汉字记录的是音义结合层的语素,所以叫表意文字或音义文字。

语素和汉字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形音义

语素“伟”wěi大(音、义结合体)

汉字“伟”亻韦wěi大(除音、义以外,还有形体)

结论:

汉字是语素文字——汉字的单字记录的是汉语的语素。

关于汉字的特点

一种文字的特点是以它的根本性质为基础产生的。一种文字的特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以汉字为例,它和英文有不同的特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从书法艺术的角度看,汉字是可以成为书法对象的唯一文字,它作为特有的书法艺术的承载体这个特点,是其他文字所没有的,但这不是从文字学角度出发的。从文字学角度看,汉字的特点有六:

第一,汉字和汉语基本适应。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的特点和语言的特点存在着适应和不适应两种情况。文字的特点和它所记录的语言的特点如果基本适应,学习和使用就比较方便;反之,则会有许多的困难与不便。这就是文字和语言适不适应的两种情况。而汉字就属于它的特点和汉语的特点基本上相适应的情况,这是汉字最主要的特点。

为什么说汉字的特点和汉语的特点基本上相适应呢?因为,汉语中最小的语言成分的单位、音义结合体——语素,它的特点是以单音节为主,而汉字的基本单位是方块,从语音上来说就是音节,所以,以单音节的汉字记录以单音节语素为主的汉语,两者基本适应。这是从汉语语素和汉字都是单音节或以单音节为主的角度来论证的。试想一下,如果汉语语素或汉字不是以单音节为主,而是类似英文,用这样的汉字来记录汉语,必定会不适应。

汉字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汉字的特点和汉语的特点基本相适应,这就是汉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主要理由,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汉字的特点和汉语的特点都不会发生变化,所以汉字和汉语基本相适应的特点也不会发生变化。由此可以看出,汉字有长久的生命力。如果汉字和汉语不适应,我们的祖先就不会把这种不适应的汉字一直坚持使用到现在。

世界上也有的文字与它所记录的语言特点不太适应的。如一千年以前,日本人还没有发明日本本民族的假名符号,记录日语采用的是汉字,而汉字的特点跟日语的特点不完全符合,所以用汉字来记录日语很不方便。因此,日本人就采用汉字的偏旁创立了日文的假名,记录日语就方便了。日语用假名来记录已经一千多年,应该还会继续使用下去。

汉字和汉语基本适应,能不能去掉“基本”二字呢?不能。因为用文字来记录语言,就算比较符合,也不可能完全适应。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字可以把它所记录的语言的所有特点都发扬出来。以汉字为例,汉语的有些特点它也记不下来,如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北京语音里有轻声、儿化,这是两种重要的语音变化,而这两种语音变化有时就不能充分反映在汉字的记录中;有些儿化词,单看汉字很难理解,有些轻声词,在文章中何处应读作轻声、何处不用读作轻声,只能根据上下文和它自身的语音来研究,汉字本身也是不能充分显示的。汉语的语气词“啊”,在连读时会产生音变,根据前面音节韵母的不同,有不同的形式,这种形式在汉字上也不能完全表现出来。汉语的声调,一个音节与另一个连读时,受前后音节的影响也会发生变调,例如上上相连,前面的上声变为“35”阳平,用汉字记录也表现不出来。所以,说汉字和汉语是适应的,只不过是“基本”适应。

第二,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学习汉字,就要掌握它的字形、读音、意思。汉字中有同音字,如衣服的“衣”和医生的“医”,这两个字的读音都是“yi”,但实际记录的是汉语中两个不同的语素,两个字的意义是不同的,所以写法也不同。从文字的角度讲,这两个“yi”字在汉字里是同音字,所以学习汉字时,了解它的字义是很重要,也很复杂。

绝大多数汉字都是既有形、又有音、还有义的,称为形音义的统一体。也有少数汉字,只有形、音,没有义,例如葡萄的“葡”,一个字单用时,有形、音,但没有义,字典里说,它就是“葡萄”的“葡”,而“葡”这个字的意义就不知道了。这就说明,汉字中有少数只有形、音,而没有义,但这样的字占的比例很小,不反映汉字的本质,所以这样的少数字的存在,不影响我们认为汉字是形音义统一体的基本论断。

与英文对比,英文的基本单位是字母,如a b c。以b为例,它就不是形音义的统

一体,它只有形,由这个字母记录的英语的音,没有义,单看一个英文字母,没有人能回答出它的意义,不是知识不够,是因为英文字母本身就没有意义。把汉字的基本单位——单字,和英文的基本单位——字母,或者日文的基本单位——假名进行比较,显而易见,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而英文和日文只有形音,没有意义。有人说,如果用汉字的“书”和英文的“book”对比,它们都是形音义的统一体,看不出汉字的这个特点。这是由于,用来对比的基本单位不正确,可以和一个个方块单字作对比的,不是英文的单词或日文的单词,而是英文的字母或日文的假名,因为根据文字基本单位的概念,文字的基本单位只能同文字的基本单位比较,不能用汉字的单字与英文或日文的单词进行对比。这点必须注意,否则会影响对汉字特点的认识。

第三,汉字有较强的超时空性。

“时”指时间,汉语有古今的差别;“空”指空间,汉语有普通话和方言的差别。从汉语来说,古代汉语跟现代汉语在发音上有很多不同。假定司马迁再生于世,我们用普通话给他读《史记》,他一定听不懂。这是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造成的结果。普通话和方言在语音上有很大的不同,一个人不会说上海话,他与上海人交流就有困难。这是语言有时空的限制。可是汉字不是表音文字,不是拼音文字,它与字音的联系比较淡,与字义的联系比较紧,虽然它有3000多年的历史,用汉字写成的古书,由于汉字古今意义差别不大,所以今天的人阅读只需稍加指点,就比较容易理解。一个北京人和一个上海人,都听不懂对方的语言,交谈有困难,但是可以笔谈,写出汉字来,双方就都能理解。这就是汉字的超时空性。这个特点,在中国这样具体的语文环境里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汉字字数繁多,结构复杂,缺少完备的表音系统。

汉字的字数是很多的,我们现代汉语的常字就有3500,通用字有7000,如果与英文的基本单位比,英文的基本单位只有26个,大小写一共不过52个,汉字的字数绝对比英文多。那么,汉字的字数为什么这么多呢?因为它是语素文字,汉语的语素就有几千个,所以汉字不可能不多。字数多,字与字的形体要有差别,结构一定就很复杂。汉字本身没有一种完备的表音系统,人们遇到不认识的字,从字形上就没有把握读出它的准确读音。

第五,汉字用于机械处理和信息处理比较困难。

西方进入现代化、工业化时期后,文字生活进入机械化,到了20世纪后半叶,又进入了信息化。西方发明了一系列文字机械,例如打字机、印刷机、电传机,后来的电脑、网络,这些机器都适用于西方的拼音文字,而用来直接处理汉字就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主要的原因是汉字字数繁多,而拼音文的字母数量很少,因此汉字在用于机械处理和信息处理时,就必然遇到许多的困难,需要克服。

第六,汉字用于国际文化交流比较困难。

今天的世界由于科技、交际的发达,变得越来越小,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政治上、经济上要有交流,文化上也要有交流。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文字的交流在国际之间的交流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样使用拉丁字母的国家,进行语言文字交流比较方便,即使使用的是其他的拼音字母,交流起来也不困难,而汉字是语素文字,跟拉丁字母有很多的不同,因此使用汉字跟使用拉丁字母或其他字母的文字的交流,就遇到了许多的困难。

总结起来,前三个特点是汉字的优点,应该保持和发扬;后三个特点是缺点,应该想办法克服。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使汉字更好地为我国的建设服务,为文化的交流、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朱德熙《在“汉字问题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的发言》

苏培成《汉字的性质》

论汉字的性质

讨论一种文字的性质,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呢?对此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这里主要介绍 三种很有影响的说法。 第一、二种是“三方面”说和“三相”说。提出“三方面”说的是王伯熙先生。他在《文字的分类 和汉字的性质》一文中指出,可以从“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文字的符号形式”、“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这三方面去讨论一种文字的性质。所谓“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 的对应关系”,是指文字记录语言时、其独立符号——往往是字——同什么样的语言单位发 生对应关系,也就是看一个字所记录的是一段话、一个词、一个语素、一个音节,还是一 个音素。“文字的符号形式”是指文字的外部形态、外形特征。“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是指对 于某种文字来说,大致是凭借什么样的手段去记录语言的,也就是说文字符号是直接记录 语言的音还是义。 “三相”说是周有光先生在《文字类型学初探》一文提出来的。第一是“符号相”,这相当于王 伯熙的“文字的符号形式”,这要看文字的外形究竟是图符、字符还是字母。第二是“语段相”,这基本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这要看文字所表达的是篇章、章句(这两者叫长语段)还是语词、音节、音素(这三者叫短语段)。第三是“表达相”, 这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这要看文字所采取的方式是表形、表意还是表音。 第三种是两方面说。这是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P14)一书中提出来的。裘锡圭认为,考察文字的性质,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方面是看一种文字使用什么字符。字符包括意 符(包括形符、义符)、音符和记号。裘锡圭认为在汉字象形程度较高的早期阶段,基本 上是使用意符和音符的一种文字体系,后来随着字形和语音、字义等方面的变化,逐渐演

论汉字的性质

论汉字的性质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论汉字的性质 摘要: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 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文字的性质是由文字使用的符号的性质决定的。文 字是语言的符号,作为语言的符号的文字,跟文字本身所使用的符号是不同层次上 的东西。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而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的汉字究竟有什 么样的性质和特点?本文将做一个简单探讨。 关键词:汉字;性质;特点 引言 汉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为上古时代的华夏族人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才被取名为“汉字”。二十世纪初以来,汉字性质问题的研究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外的许多语言文字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很多论文字性质的着作都会提到此问题,汉字性质问题已然成为汉字研究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 正文 一、汉字表音与表意 关于汉字究竟是属于什么性质的文字,历来都有几种说法,包括表意文字说、表音文字说、语素文字说、象形文字说、语符文字说等近十种。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表意文字说、表音文字说和音义结合说。 (一)汉字的表意 “表意文字”是最早最明确地指出汉字性质的学说。索绪尔提出:“一个词只用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却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无关。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示的观念发生关系。这种体系的典范例子就是汉字……”

索绪尔之后的许多学者也主张汉字是表意文字。但学者们对“表意”的阐释又不尽相同。如张世禄的说法:“中国现行的文字——汉字——就是现今世界上表意文字唯一的代表”。他从文字的构形和社会功能两个角度阐释汉字性质,这和西方学者对表意文字的理解不同。此外,梁东汉也支持汉字为表意文字的说法。他说“方块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由黄伯荣、廖旭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四版>》即采用表意说。 (二)汉字的表音 吉林大学古文字研究所1979年在《古文字研究》上曾写文章说古代汉字是表音文字。此后姚孝遂做了进一步阐述。从汉字功能的角度出发,他提出“就甲骨文的整个体系和就它的根本功能和作用来说,它的每一个符号都有固定的读音,完全是属于表音文字的体系,已经发展到了表音文字阶段。” (三)汉字的意音 周有光最先提出此学说:“综合运用表意表音两种表达方法的文字,可以称为‘意音文字’。汉字就是意音文字之一。” 19世纪20年代,沈兼士在北大讲授《文字形义学》时把世界文字总括为“意字”和“音字”,并认为汉字一部分属于意字,一部分属于音字。 裘锡圭也提出同样的观点:“如果一定要为这两个阶段的汉字分别安上名称的话,前者似乎可以称为意符音符文字,或者像有些文字学者那样把它鉴定为意音文字;后者可以称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考虑到后一个阶段的汉字里的记号几乎都是由义符和声符变来,以及大部分字仍然由意符、音符构成等情况,也可以称这个阶段的汉字为后期意符音符或后期意音文字。” 二、汉字的结构特点与演变 (一)汉字字符的类型 “字符”也就是汉字符号,是汉字的最基本的单位,也就是直接跟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符号,各种汉字的字符大体上可以归纳成三大类,即“意符”、“音符”和“记号”。汉字系统中的字符跟汉字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字符是记号。记号来源于原始的契刻符号,如古汉字里的“X” (五)、“八”(六)、“十”(七)、“八”(八)等等,记

从汉字性质看对外汉字教学共8页文档

从汉字性质看对外汉字教学 一、汉字性质研究与对外汉字教学的联系 汉字又称方块字,是我们汉族人的祖先经历多年历史传承总结出来的,并经过无数社会实践之后归纳出来用于记录语义的表达符号,凝结了千万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20世纪以来,关于汉字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关于汉字性质的划分也成为汉字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经过了一个世纪的研究,人们对汉字性质的定性依然是众说纷纭,难以达成一致意见。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表意(义)文字说。汉字的表意性是目前为止最为认同的一种说法。“所谓表意体系是指一个词只用一个与该词构成的声音无关的符号表示。这个符号和整个词语存在某些关联,因而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存在关联。汉语鲜明的代表了这种语言体系”。[1]在汉字对外教学中,汉字表意性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很据汉字的字义来将汉字划分,对学习者来说也是最好接受的一种方式。(2)表音文字说。表音文字主要是通过记录字母语音来记录语言。这种文字体系较为代表性的主要是拉丁语系。据此,笔者认为汉字的性质可以从多角度来理解,几种汉字性质学说也都有自己的道理,当然这其中表意性是最为大家所接受的,也是应用较为广泛的。在这里介绍汉字性质,希望遵循汉字的性质特点,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去全面地认识我们所使用的书面语言的记录工具,从而理出一些有利于汉字对外教学的方法。 二、汉字性质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启示 研究汉字的性质特点不仅是为了汉字的字理研究,也给我们在汉字对外教学中带来了一些启示。

1.汉字性质诠释中国文化,体现中国人思维方式。汉字是汉语文化的书面表现形式,直接反映出中国特色文化。外国人想要学好汉语,就得要理解汉字的性质,想要理解汉字性质,就得了解中国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中国人惯用的思维特点。这一点犹如兵法上所讲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了解背景之后,才能铺平学习汉字的道路。 2.对外汉字教学应遵循汉字性质特点,将汉字性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汉字性质的复杂性和难懂性有时可能会限制汉语对外教学的发展,可是学习汉字的难点恰好是它的魅力之处。一切事物都有规律可循,从汉字性质入手就是学习汉字最好的规律。 3.利用汉字性质制定科学教学方法,指导对外汉字教学。将汉字性质特征作为对外汉字教学方法的标杆,围绕这个标杆并紧密结合实际情况,找到最佳效益的教学方案。 二、汉字性质在对外汉字教学方法上的应用 关于汉字性质的研究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尤其在对外汉字教学方面。对外汉字教学与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领域,辐射到的交叉学科很多,其中包含语言学、对外汉语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对外汉字教学方法需具备科学性,可操作性,还要保证教师人员的素质。下面介绍的这几种根据汉字性质特点出发的教学方法。 (一)“系联法”汉字教学 汉语分为声母和韵母两种,系联法恰好就是利用反切来研究他们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形似而联,音近而联的方式,以旧带新,音同辨异,从而发现其中规律,加强记忆”。[3]系联法教学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汉字的性质与作用

第二章汉字的性质与作用 第一节汉字的性质和特点 一、汉字的性质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这是世界上一切文字的共性。它科学地阐明了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某种具体文字的性质,比如说汉字的性质,指的是这种文字区别于其他文字的本质属性。正确地认识一种文字的性质,是正确解决有关这种文字种种问题的基础。 1、比较的原则 索绪尔关于世界上文字的分类: 文字的共性 文字起源于图画。世界上所有的自源文字都起源于图画。文字是记录和传播语言的符号系统。文字既表音又表义。展开:语言是由语音和语义结合而成,由词汇和语法所构成的符号系统。语音是语言的形式,语义是语言的内容,二者关系密不可分。文字作为书写语言的视觉符号,它记录的只能是音义结合的词,而非单纯的语音或语义。 表意系统的文字: 表音系统的文字: (1)音节文字(一个形体符号表示一个音节) (2)音素文字(每个形体符号表示一个音素) 2、依据标准的不同,文字记录语言的特点。 汉字的性质,也就是汉字属于哪一种文字类型的问题,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引起人们注意,至今成了我国文字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讨论的人很多,意见分歧很大。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汉字较目前世界上流行的字母系文字复杂得多,加深了研究的难度;二是因为研究者的角度各不相同,使用同一个术语,概念的内涵也不一样,没有共同的前提自然得不出相同的结论。 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所以要联系语言来研究文字的性质。根据文字记录语言的特点给文字分类的原则。 A、从记录语言的方法看汉字的性质。若全面的分析汉字记录语言的情况,可归纳三种类型。一、来源于象形字、指事字的独体字以及会意字,从意义入手记录语言。二来源于表意字的假借字三、由意符(形旁)和音符(声旁)构成形声字。] B、从记录语言单位的大小看汉字的性质。就是看这种文字的基本单位记录的是什么样的语言单位。语言是个层级体系:下层是语音层,分为音素和音节两级;上层是音义结合的语言符号层,分为四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词组,第四级是句子。世界上的文字有几千种,从文字的基本单位记录的语言单位看,主要有三类:记录音素的是音素文字,如英文;记录音节的是音节文字,如日文的假名;记录语素的是语素文字,如汉字。音素文字和音节文字合起来叫做表音文字,也叫拼音文字。表音文字的基本单位是字母,语素文字的基本单位是字。 B、从记录语言的文字的字符看汉字的性质。作为语言的符号的文字,既有音又有义。字符大体上可分为三类:意符、音符和记号。 意符: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

论汉字的性质(一)

论汉字的性质(一) 讨论一种文字的性质,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呢?对此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这里主要介绍三种很有影响的说法。 第一、二种是“三方面”说和“三相”说。提出“三方面”说的是王伯熙先生。他在《文字的分类和汉字的性质》1]一文中指出,可以从“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文字的符号形式”、“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这三方面去讨论一种文字的性质。所谓“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是指文字记录语言时、其独立符号——往往是字——同什么样的语言单位发生对应关系,也就是看一个字所记录的是一段话、一个词、一个语素、一个音节,还是一个音素。“文字的符号形式”是指文字的外部形态、外形特征。“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是指对于某种文字来说,大致是凭借什么样的手段去记录语言的,也就是说文字符号是直接记录语言的音还是义。 “三相”说是周有光先生在《文字类型学初探》2]一文提出来的。第一是“符号相”,这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的符号形式”,这要看文字的外形究竟是图符、字符还是字母。第二是“语段相”,这基本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这要看文字所表达的是篇章、章句(这两者叫长语段)还是语词、音节、音素(这三者叫短语段)。第三是“表达相”,这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这要看文字所采取的方式是表形、表意还是表音。第三种是两方面说。这是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3](P14)一书中提出来的。裘锡圭认为,考察文字的性质,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方面是看一种文字使用什么字符。字符包括意符(包括形符、义符)、音符和记号。裘锡圭认为在汉字象形程度较高的早期阶段,基本上是使用意符和音符的一种文字体系,后来随着字形和语音、字义等方面的变化,逐渐演变成为使用意符、音符和记号的一种文字体系。第二方面即看文字是表达语言中的什么单位,裘锡圭认为汉字应称为语素——音节文字。裘锡圭提出的第二个方面,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相当于周有光的“语段相”。而裘锡圭提出的第一个方面,其实相当于王伯熙的“文字的符号形式”和“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之和,相当于周有光的“符号相”和“表达相”之和。 下面讨论汉字性质时,基本采用“三方面”说,也就是说,这里要从三个角度来讨论汉字的性质。第一个角度,讨论汉字中的一个独立符号(字)跟什么样的语言单位对应,是词、语素,还是音节?第二个角度,是讨论汉字记录语言的方式,看汉字是表形、表意、表音,还是区别(字符中的记号能把代表不同语素的文字区别开来)。以上两个角度是着眼于文字的内容方面。第三个角度是汉字的符号形态,是用图符、字符,还是用字母?这个角度着眼于文字的形式方面。 下面先从第一个角度来看汉字的性质,即汉字到底跟什么样的语言单位对应。考察一种文字的性质,首先要看这种文字表达语言中的何种要素。据此把人类的文字分为表词文字、词素文字、音节文字、音素文字等等。在考察文字表达何种要素时,究竟着眼于文字的何种单位呢?是一个字呢?还是字符呢?就这个问题,裘锡圭提出了他自己的看法。他说:“有的人是因为看到汉字里一个字通常代表一个语素,称汉字为语素文字的。像这样撇开字符的性质,仅仅根据文字书写的基本单位所代表的语言成份的性质来给文字体系定名,也是不妥的。”3](P15)裘锡圭认为,给拼音文字定性时,是看一个字中的字母表达了语言的什么成分;既然如此,给汉字定性也不能看一个字表示了什么成分,而应看一个字中的字符跟语言中什么成分发生关系。我们认为,这样的看法是值得商榷的。在谈论汉字性质时,不能把一个汉字跟西方拼音文字中的一个字等同。西方文字(如英文)中的一个字都是一个词的书写形式,比如kaiser是一个字。而现代汉语一个词的书写形式多数不是一个汉字,如“矛盾”中的“矛”不是词的书写形式。跟西方文字一个字相当的,是“人民”、“革命”、“布尔什维克”这类汉字组。一个个汉字,其实只跟西方文字中的一个个字母相当。理由如下:

从字素看汉字性质

从字素看汉字性质 作者:陈永生 来源:《教育与学习》2013年第03期 摘要汉字作为一个文字系统,其性质是由其基本单位的性质决定的。本文借鉴“字素论”,认为汉字的基本单位是字素。字素可分为表义字素和表音字素两类,研究汉字的性质就是要深入研究表义字素的表义方式和表音字素的表音方式。汉字表义方式的研究要通过与其他古典文字表义方式的比较来深化。汉字表音方式的研究要通过与其他古典文字表音方式以及拼音文字表音方式的比较来深化。 关键词汉字性质字素表义方式表音方式 [项目基金] 本文受到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中国文字数字化工程”资助 汉字的性质问题从20世纪初开始就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此问题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是与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分不开的。中国小学从东汉许慎起,在接近两千年的漫长发展历史中,并没有讨论过此问题。原因就在于东西方的学术、文化交流较少,学者们并没有将汉字放在整个世界文字的体系中研究。19世纪中国的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以后,中国才真正开始看西方,西方也开始更多地了解中国。在相互的接触中,中国汉字与西方拼音文字的巨大不同进入了学者们的研究视野,汉字的性质问题很自然地成为一个讨论热点。一个多世纪以来,学者们对汉字的性质提出了种种不同的看法,主要有表意文字、表音文字、词文字/语素文字、意音文字等。 我们认为要分析汉字的性质,需要先廓清下面几点认识。首先,汉字是一个成熟的文字系统,成熟的文字系统都是能够按照语词次序无遗漏地书写语言的,汉字的性质应该主要从汉字记录语言的方式考虑。抛开汉字记录语言的方式来谈汉字的性质,如“方块字”等界定,是不能反映汉字本质的。其次,汉字作为一个系统是由其基本单位构成的,汉字系统的性质也是由其基本单位的性质决定的。其三,汉字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讨论汉字的性质应该用历时的眼光,更多地考虑汉字的发生及其早期阶段(甲骨文、金文、小篆)而非现今状态,更多地考虑汉字的造字机制而非识字机制。在这几点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将讨论关于汉字性质的两个基本问题:(1)汉字的基本单位是什么;(2)汉字基本单位的性质是什么。 一、汉字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裘锡圭先生曾经指出:“一种文字的性质就是由这种文字所使用的符号的性质决定的。至于给汉字这种性质的文字体系安上一个什么名称那只是一个次要的问题。” 要搞清文字系统的性质,首先要确定文字系统的基本符号单位是什么。文字是记录语言的,而语言有音和义两个方面,因此文字的基本单位,应该是文字系统中相对独立的与语言的音或义有直接联系的最小单位。拼音文字的基本单位是字母,字母直接对应于音素或者音节。英文中“word”这个词形,

论汉字的性质

论汉字的性质 摘要: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 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文字的性质是由文字使用的符号的性 质决定的。文字是语言的符号,作为语言的符号的文字,跟文字本身所使用 的符号是不同层次上的东西。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而我们已 经非常熟悉的汉字究竟有什么样的性质和特点?本文将做一个简单探讨。 关键词:汉字;性质;特点 引言 汉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为上古时代的华夏族人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才被取名为“汉字”。二十世纪初以来,汉字性质问题的研究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外的许多语言文字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很多论文字性质的著作都会提到此问题,汉字性质问题已然成为汉字研究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 正文 一、汉字表音与表意 关于汉字究竟是属于什么性质的文字,历来都有几种说法,包括表意文字说、表音文字说、语素文字说、象形文字说、语符文字说等近十种。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表意文字说、表音文字说和音义结合说。 (一)汉字的表意 “表意文字”是最早最明确地指出汉字性质的学说。索绪尔提出:“一个词只用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却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无关。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示的观念发生关系。这种体系的典范例子就是汉字……”

索绪尔之后的许多学者也主张汉字是表意文字。但学者们对“表意”的阐释又不尽相同。如张世禄的说法:“中国现行的文字——汉字——就是现今世界上表意文字唯一的代表”。他从文字的构形和社会功能两个角度阐释汉字性质,这和西方学者对表意文字的理解不同。此外,梁东汉也支持汉字为表意文字的说法。他说“方块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由黄伯荣、廖旭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四版>》即采用表意说。 (二)汉字的表音 吉林大学古文字研究所1979年在《古文字研究》上曾写文章说古代汉字是表音文字。此后姚孝遂做了进一步阐述。从汉字功能的角度出发,他提出“就甲骨文的整个体系和就它的根本功能和作用来说,它的每一个符号都有固定的读音,完全是属于表音文字的体系,已经发展到了表音文字阶段。” (三)汉字的意音 周有光最先提出此学说:“综合运用表意表音两种表达方法的文字,可以称为‘意音文字’。汉字就是意音文字之一。” 19世纪20年代,沈兼士在北大讲授《文字形义学》时把世界文字总括为“意字”和“音字”,并认为汉字一部分属于意字,一部分属于音字。 裘锡圭也提出同样的观点:“如果一定要为这两个阶段的汉字分别安上名称的话,前者似乎可以称为意符音符文字,或者像有些文字学者那样把它鉴定为意音文字;后者可以称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考虑到后一个阶段的汉字里的记号几乎都是由义符和声符变来,以及大部分字仍然由意符、音符构成等情况,也可以称这个阶段的汉字为后期意符音符或后期意音文字。” 二、汉字的结构特点与演变 (一)汉字字符的类型 “字符”也就是汉字符号,是汉字的最基本的单位,也就是直接跟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符号,各种汉字的字符大体上可以归纳成三大类,即“意符”、“音符”和“记号”。汉字系统中的字符跟汉字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字符是记号。记号来源于原始的契刻符号,如古汉字里的“X” (五)、“八”(六)、“十”

汉字的性质特点和作用

第二章文字 一、汉字的性质特点和作用 (一)汉字的性质特点 1.汉字是表意性质的文字 (1)从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看 文字是纪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拼音文字的基本单位是字母。汉字记录的是汉语中最小的意义单位语素。因此汉字又称语素文字。 (2)从汉字本身的构造看 汉字体系由表意、表音的偏旁和既不表意又不表音的记号组成。“鸡”2、汉字结构复杂,是平面型文字 拼音文字是线性文字,汉字是平面型文字。排列形式复杂,字形丰富多样。3.汉字具有一定的超时空性 4.汉字记录汉语不实行分词连写。 (二)汉字的作用 1.历史作用 2.民族交往 3.国际地位 二、汉字的结构 (一)结构单位(构造单位) 1.笔画 1.1笔画分类(黄178) (1)单笔画:点横竖撇捺提 (2)复合笔画:撇类点类提类折类钩类弯类(6类25种) 1988语委公布5种基本笔画:横竖撇点折 永字八法 1.2笔画的组合 (1)相离:二 (2)相接:人 (3)相交:十 2.偏旁 2.1偏旁的含义 又叫部件 2.2偏旁的分类 (1)按现在能否独立成字划分: 成字偏旁:岩(山,石) 不成字偏旁:

(2)按能否切分成小的偏旁划分: 单一偏旁:分 复合偏旁:湖 (3)按偏旁切分的先后划分 一级“湖”;二级“古/月”;三级“十/口” 2.3部首 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做部首的汉字偏旁具有表意作用。 2.4偏旁与偏旁的组合方式 (1)左右结构:新 (2)左中右结构:树 (3)上下结构:岳 (4)上中下结构:赢器 (5)全包围结构:国回 (6)半包围结构:风凶医送 (7)穿插结构:秉爽乘 (二)书写顺序(笔顺)(2004已考) 1.先横后竖:例如:干王 2.先撇后捺:例如:入八 3.从上到下:例如:星章 4.从左到右:例如:阴玲 5.从外到内:例如:周同 6.从外到内后封口:例如:田围 7.先中间后两边:例如:小水 8.先中间后加框 (三)构造方式(造字法) 1.象形: 例字:月雨口牛羊车舟泉瓜虫衣水爪贝(黄教材) 日气阜首耳虎角毛皿网斤矢壶斗自眉门禾燕(高更生)《说文解字》收字9353个,其中象形字364个,占4%。 2.指示 例字:上下二本末朱甘刃出(黄教材) 寸亦牟(牛叫)/至(矢落地)(高更生) 《说文解字》收字9353个,其中象形字125个,占1%。 3.会意 例字:武休取明涉益从森囚见(黄教材) 北(人相背)兵(手拿斧子)看(手放在目上方) 寒(宝盖下有人,人身上盖着草,底下有冰) 友(两手相助)烦(页是人头形,从火,表示头痛发热) 匠(装工具之器,斤是斧子) 信(从人从言,人的话必须诚实) 左(辅佐之义)

汉字的性质-

汉字的性质 裘锡圭 提要本文指出作为语言的符号的文字跟文字本身所使用的符号(即构成文字的符号,以下简称“字符”),是不同层次上的东西。文字体系的性质由字符的性质决定。字符可分意符、音符和记号三大类。表意的象形符号是意符的一种。象形符号由于不再象形而丧失表意作用,是由意符边为记号,而不是由形符变为意符。汉字在早期基本上是使用意符和音符的一种文字(汉字的音符一般借本来既有音又有义的文字充当,如要跟拼音文字的音符相区别,可称之为“借音符”),后来由于字形和语音、字义等方面的变化,演变成为使用意符、音符和记号的一种文字。如果从字符所能表示的语言结构的层次来看,汉字是一种语素-语音文字,即有些字符只跟语素这个层次有联系,有些字符则起音节符号的作用。 从比较文字学的角度来看,汉字跟古埃及的圣书字和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是同类型的。近代研究比较文学的学者,起初把这种类型的文字称为表意文字。这种类型的文字艘包含大量表音的成分,把他们简单地称为表意文字,显然是不妥当的。到本世纪四十年代,有人提出了“过度文字”(指由表音向表意过度的文字)的说法。但是,把古汉字、圣书字、楔形文字等有几千年历史的成熟的文字体系称为过度文字,显然也是不妥当的。进入五十年代后,采用表意文字说和过度文字说的人越来越少了,代之而起的是“词-音节文字”(word-syllabicwriting,或译“表词-音节文字”)“音节-表意文字”等说法。国内的五十年代也有人提出了汉字不是表意文字,而是“综合运用表意兼表音两种方法”的“译音文字”的主张。下面谈谈我们对汉字性质的看法,重点放在分析汉字所使用的符号的性质决定的。至于究竟给汉字这种性质的文字体系安上一个什么名称,那知识一个次要的问题。 文字是语言的符号。作为语言的符号的文字,跟文字本身所使用的符号,是不同层次上的东西。例如汉字“花”是汉语里花草之{花}这个词的符号,“艹艹艹”(草字头,原作“艸”,即古“草”字)和“化”则是“花”这个字所使用的符号(“花”是一个形声字,“艹”是形旁,“化”是声旁)。 在汉字里,象“花”这样可以从结构上进行分析的字,一般称为合体字。合体字繁荣各个组成部分称为偏旁。秦汉以后所造的合体字,基本上都是用已有的字充当偏旁的(有些字用作偏旁时有变形的现象,如在上方的“艸”变作“艹”,在左边的“水”变作“氵”等)。但是在上古汉字里,有不少可以从结构上进行分析的表意字,却是用不一定能独立成字的象形符号组成的,如象用手开工射箭形的射字,是需要商榷的。我们姑且把它们称为准合体字。 有些汉字从结构上看不能分析,一般称为独体字。对于独体字来说,也存在语言的符号跟文字所使用的符号这两个不同的层次。例如古汉字里的“ ”,作为{日}这个词的符号来看,是一个有音有意的字;作为“日”字所使用的符号来看,则仅仅是象太阳之形的一个象形符号。这种区别在拼音文字里同样存在。例如英文里的“a”作为英文里的不定冠词{a}的符号来看,是有音有意的;作为英文所用的符号来看,则仅仅是

浅谈汉字的性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c812670815.html, 浅谈汉字的性质 作者:石晓瑞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09年第05期 【摘要】汉字性质问题是汉字学基本理论研究的核心,关于汉字性质的争论,学界看法不一。本文拟对汉字性质的诸种提法进行简要的梳理、归纳,并阐述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粗浅认 识。 【关键词】汉字性质表意 关于汉字性质的研究讨论始于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在20世纪的70年代到90年代初形成热潮。在研究中,众说纷纭,难以定论。 一、代表性观点归纳 一些有影响的代表性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1.表意文字说 对汉字的性质最早做出明确论断的是现代语言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索绪尔,他在《普通语 言学教程》中认为汉字是表意文字。世界上“只有两种文字体系:(1)表意体系……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这种体系的典范例子就是汉字。(2)通常所说的表音体系,它的目的是要把词中一连串的声音摹写出来。”索绪尔的这个论断,不仅着眼于文字记录语言的本质特性和文字构形的基本依据,而且也着眼于汉字的整体系统和构形特点。可以说,索绪尔高屋建瓴,为汉字性质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但是,表意文字的概念界定,对于汉字的整体情况而言,还是有其缺失的地方。这个概念对于记录古代汉语的汉字来说是合适的,因为古代汉语的词以单音节为主,特别是先秦两汉时期更是这样。然而,这一概念不适用于现代汉字。现代汉语中的词以复音词(特别是双音词)为主,而现 代汉字的一个字并不记录一个复音词,而只表示它的一个音节。因此,表意文字这个概念并不能概括所有汉字。 2.语素文字说

从字发展的历史阶段看汉子的性质

从字发展的历史阶段看汉字的性质 摘要:汉字的性质是一个文字类型学方面的命题,近百年来,语言文字学界就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关于汉字的性质,目前学术界的认识很不一致,有些观点甚至截然对立。我们认为:汉字性质研究的目的是服务于汉字的教学和应用。所以,对汉字性质的认定必须立足于汉字的不同发展阶段,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考察汉字所体现出的具体性质特征。 关键词:汉字;汉字性质;历史阶段;表意文字法;意音文字法;语素文字法 关于汉字的性质,目前学术界的认识很不一致,有些观点甚至截然对立。可以看出:汉字是一个复杂的客体,对汉字性质的考察没有也不可能具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基于认识角度的不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判定标准,但都能够言之成理。在西方学者文字分类模式的影响下,国内出现了多种分析汉字性质的学说。主要有表意文字、意音文字、语素文字等几种说法。我们认为:汉字性质研究的目的是服务于汉字的教学和应用。所以,对汉字性质的认定必须立足于汉字的不同发展的历史阶段,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考察汉字所体现出的具体性质特征。本文拟从汉字发展的历史阶段角度谈谈对汉字性质的认识,不当之处,敬祈方家指正。 我们知道中国文字的主要发展历史,包括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汉字历史久远,相沿袭用,在各个历史时期发展出不同特点,因此汉字的性质应段认识。 一、殷商时期,“表意文字”。 汉字萌芽于原始社会晚期。到了甲骨时代(公元前17一一11世纪),汉字已经是一种很发达的文字了。所谓“甲骨文”,就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商代甲骨文时期,主要以象形、指事、会意等表意符号为主。甲骨文里的象形字乃是汉字的基础符号,是创建汉字体系的基础。象形字是一种表意符号。如: 二、秦汉时期,“声符表音文字”。 约前10世纪至公元3世纪,即周代至东汉,汉字变为主要以形声字表示词的读音。随着社会的发展,象形字不能满足记录语言的需要。形声字源于象形字,但又高出于象形字,它给汉字添上了专门标音的音节符号,改造了古汉字的纯表意性质。这一时期,金文、大篆、小篆等出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可以看出:秦汉时期有一种将汉字和字音联系的表音倾向,同时期的《释名》更是如此。 三、隋唐以后,“字符表音文字”。 隋唐以后,汉语中古音形成,与上古不同。汉语各方言语音与汉字代表的上古音体系分离,汉字成为音节符号。隶书始于秦朝盛行于汉朝,所以隶书也称为“汉隶”;楷书是代隶书而通行的一种字体,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以及发展到后面的简体字都是具有字符表音性质的。 从字发展的历史阶段来看,在三千年中,汉字形体一脉相承,其性质却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其性质的三次大变化。 考察汉字的形成、发展和变化是字源学的基本任务。文字发展的历史主要表现为其构形方式不断演进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注意汉字的历史发展轨迹,分析汉字在不同历史阶段所表现出的各种性质特点。甲骨文、金文阶段的汉字画图性较强,通过汉字符号的形体,可以大致推测出它所表示的事物和概念。借用目前国内语言学界对表意内涵的理解,我们可以认定它

第一章汉字的性质

第一章汉字的性质 汉字的性质,就是汉字属于哪一种文字类型的问题。 汉字属于哪种类型的文字? *表意文字 ^音节文字 *表音文字 ^语素文字 *意音文字 ^音节—语素文字 ※分类的角度和依据不同(汉字的结构及其功能、语言结构的层次) 汉字构形学对汉字性质的看法 ●讨论文字的性质要依据三个原则 1、文字的形体与语言如何联系。 2、这种文字在发展过程中性质是否发生了改变。考察汉字的性质,应当考察从甲骨文开始,从古至今性质是否发生了根本变化,是否有变化的趋势。 3、讨论文字的性质要看整体系统,而不应拘泥于一字一符或某一类字符。 第一个原则 索绪尔——世界上“只有两种文字体系: ⑴表意体系。一个词只用一个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不取决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这种体系的典范例子就是汉字。 ⑵通常所说的‘表音’体系。它的目的是要把词中一连串连续的声音模写出来。表音文字有时是音节的,有时是字母的,即以言语中不能再缩减的要素为基础。” (高名凯:而这个符号却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无关。伍铁平:“而这个符号不取决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 ●索绪尔对世界文字体系的两分法是按照文字构形的依据来确定的。王宁赞成索绪尔的两 分法。 ●口头语言有两个要素—音和义,记录语言的文字,只能从中选择一个要素来作为构形的 依据。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汉字构形的最大特点是它要根据汉语中与之相应的某一个词形 的意义来构形,因此,汉字的形体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 文字记录语言的职能与构形的依据不同 在记录语言的词的职能上,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并无区别。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一样,它的符号都是“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只是它们连接词的纽带有的是语音,有的是意义而已。 为了不把文字记录语言的职能和它构形的依据混淆,更准确的称谓应当说,英文是拼音文字,汉字是构意文字。 第二个原则 汉字在表意与表音的相互促进中,一直顽强地坚持自己的表意特点 1、当意义发生变化或符形笔势化以后,改造自己的符形和对字义的解释,以创造形义统一的新局面。“砲”本从石,表示投石机,火药发明后,形体演变为从“火”的“炮”。文-纹,爰-援。 2、假借字加义符。负版-蝜蝂,吴公-蜈蚣。 第三个原则:形声字仍然属于表意系统

现代汉语名词的性质及分类

现代汉语名词的性质及分类 (二)现代汉语名词的分类 根据名词的量特征,首先可将名词分为可量名词和非量名词。可量名词所指事物的数量是不确定的,可以进行计量。如“树、羊、肉、沙子、衣物、军火、观点、思潮、车祸、内战”等。表现在语言形式上就是可以前加数量短语修饰,如“一棵树、两只羊、三斤肉、一车沙子、一些衣物、一批军火、一种观点,两种思潮、一场车祸、三年内战”等。非量名词就是其词义结构中蕴涵数量义素或不需要计量的名词,如“大自然、苍天、大海、个人、春色、商业、眼界、李白、曹雪芹、上海、美国”等,表现在语言形式上就是不可前加数量短语修饰,非量名词分为专有名词和无量名词,专有名词是表示特定的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如上文的“李白、曹雪芹、上海、美国”等专有名词。词义中包含“唯一”的义素,一般情况下不再受数量短语修饰。无量名词是不可量化的名词,如上文“大自然、苍天、大海、春色、商业、眼界”等,这些词一般也不能接受数量短语修饰。可量名词分为事件名词和事物名词,事件名词指称一个蕴涵过程的事件,如上文的“车祸、内战”这些词可以前加动量短语或有时间义的短语的修饰,如“一场车祸、三年内战”等。事物名词是指 称人或事物的名词,可分为抽象名词和具体名词。抽象名词在语义上通常指抽象的事物,如:“观点、思潮”等,这类名词只受种类量词或不定量词修饰,如“一种观点、有些思潮”等。具体名词可分为群量名词和单量名词,群量名词用于计量群体的人或事物,如“军火、车辆、夫妻”等,一般情况下,这类词只接受集合量词的修饰,如“一对夫妻、有些车辆”等。单量名词是可以从个体、度量或容器的角度进行计量的词,可分为个体名词和物质名词。个体名词是可以从个体的角度进行计量的词,它们有自己专用的个体量词,并且可以与几乎所有的量词类型搭配,如“一棵树、两只羊”等物质名词不能从个体的角度计量,只能从度量或容器的角度进行计量的词,如“水、面粉”等。这些词一般只能选择度量衡单位的量词、由名词充当的临时量词和不定量词,如“一瓶水、两公斤水、一袋面粉、十公斤面粉”等。上述分类的层次和类别如所示。 词的次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根据名词能否计量和计量的方式对名词进行次分类,只是名词分类的一个角度。为什么选取这样一个角度,而不选取别的角度,是因为丰富的量词是现代汉语语法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而量词的主要作用是显现名词所指的计量方式,能否前加量词和前加什么样的量词体现了名词的不同小类,不同的小类具有不同的语法特点,并且大部分名词都可以前加量词,用这样的标准划分名词小类不仅有利于描写和解释每一小类的语法特点,而且对名词也有较大的普遍性,因而是科学的。当然,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也可以选取另外的角度进行分类,只要分出的类有利于描写和解释小类语法的特点,有利于句法分析,就是好的分类。 上一页12 时间名词:昨天明天 方位名词:东南西北 专有名词:中国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汉字的表意性质

第一章汉字的表意性质 第一节什么是汉字字根 汉字的总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超过了六万个。对这样一个庞大的汉字要提纲挈领地掌握,最有效的莫过于分析它的字根。尽管《说文解字》9353个汉字中的80%是形声字,现代汉字中的90%是形声字,再加上数目可观的会意字,合体字的数目占到汉字的绝大多数。但那剩下不多的汉字字根仍对认识汉字的总体性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不仅因为所有的汉字都是以它们为基础而构成,更重要的是字根的意义也都以种种不同的方式、表义程度不一地渗透到后来的合体字之中。 关于汉字的字根大体上有着两种说法,一种是指《说文》中的540部首字。以《说文》中的部首字为“字根”“字原”的说法由来已久。“以说文部首为单行本者始自唐李腾集李阳冰篆书。按崇文总目云,阳冰为滑州节度使,为李勉篆新驿记。贾耽镇滑州见阳冰书叹其精绝,因命阳冰侄腾集其篆书,以许慎说文目录五百馀字刊于石用为世法,名之曰字原”(《许学丛书四种·〈说文提要〉校订序》)。这种说法很有影响,清代有不少专门研究《说文》部首的书就直接以此为名,形成《说文字原》、《说文揭原》、《说文提要》之类的著作。 另一种说法指的是象形字。即汉字是最早的字体是象形字,后来所产生的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等等,都是在象形字基础这产生的。 这两种说法有不合之处,540部首中的象形字只有221个,不到部首总数的一半。还有30个部首并没统率一字,也就谈不上所谓“字根”“字原”。有不少的部首字还是合体字,即可以进一步拆开的复合字。如“男”字从田从力,是会意字,会出“丈夫也”义,但“男”在《说文》中没有归入“田”部或“力部”,而是自己充任了部首。“见”字从儿从目,也是会意字,会出“视也”义,“见”在《说文》中没有归入“儿”部或“目”,也是直接充任了部首。它们所以能为部首,是因为它们有所属字,即有别的字以它们作为了自己的构字部件。以“男”为构字部件的有“舅”“甥”,在“见”为构字部件的有“视”“览”“觐”“觉”“觎”“觊”“观”。可以这样说,指《说文》部首为“字原”主要是从字的构字能力来说的。由于《说文》坚持了凡是一个字被别的字用作了构字部件就独立出来作部首的原则,如乙以甲为构字部件,丙以乙为构字部件,丁又以丙为构字部件,这样甲乙丙三个字都要独立出来作为部首存在,丁字归入丙部而不是归入甲部。 这两种说法也有相通之处,因为象形字是汉字中产生最早,形体简单,也往往又是构字能力最强的那一部分,象在《说文》中的象形字基本上都充当了部首字,所统率的字也最多。因此,从狭义上来说,汉字的“字根”就是指象形字,从广义说则是指《说文》的540部首字。前者是从汉字的产生过程来说的,后者则着重在看汉字的组合能力。 在说到什么是汉字的字根时,还应该说到甲骨文和现代检字法部首。 甲骨文早于《说文》时代1300余年,与后来的小篆一脉相承。从汉字的发生学来看,甲骨文又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专家们一般都预测在此之前还有一段相当长的文字出现时间。但就甲骨文本身来说,具有的字体四千多,已考释出的只有一千多,不到一半。(王凤阳《汉字学》,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第107页。)而且甲骨文的字形还未最后定型,字无定格,书写时大小分合,正反侧倾比较任意,一字异形,异字同形的现象也相当多。(《陈伟湛、唐钰明《古汉字学纲要》,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59页。)可以这样认为,从整个汉字发展的历史来说,甲骨文还处于相当早期的汉字构形过程。无论在汉字的数量还是在汉字的稳定上,都与后来经《说文》整理过的小篆有非常巨大的差距。而《说文》整理过的文字在总体上继承了甲骨文的基本内容,又提供了相当完善的汉字构成理论和条例。故以《说文》为研究汉字字根的基本材料还是很起作用的。 那么,现代的汉字部首能不不能说是“字原”?不能。因为现代的汉字部首中包含有一些笔画,还说不上是独立的字。另外,这些部首是着眼于查找检索的方便,它可以不顾及这个字

20世纪以来关于汉字性质研究综述

关于汉字的性质研究综述 汉字性质问题是汉字学基本理论研究的核心。关于汉子性质问题的研究始于上世纪20年代,一些语言学家接受西方语言学界关于文字体系划分的理论,结合汉字自身的独特性,对汉字性质进行阐述,成果颇丰。但由于研究者所选取的分析角度,标准不同,再加上汉字本身的复杂性,学界至今还未得出比较一致的意见。 上个世纪,关于汉子性质,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1.表意文字 这一概念源于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他认为世界上只有两种文字体系,即表意体系和表音体系。表意体系的文字一个词只用一个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却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无关。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这种体系的古典例子就是汉字。 受索绪尔的这种观点的影响,国内一些学者开始关注汉子性质的问题。 20年代沈兼士在北大讲学时,将文字分为两类:(1)意符的文字,亦谓之意字。(2)音符的文字,谓之音字。“意字”、“音字”即“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文字画,楔形文字,中国的象形、会意是表意文字;欧美各国通用的平音文字,中国的形声字是表音文字。 张世禄在《文字学与文法学》中指出:“无论哪种文字,总是具有形体、音读和意义这三种要素。”他把文字分为:(1)图画文字,直接显示意义;(2)标音文字,从字体上得到读音因而认识所代表的意义;(3)表意文字,介于“图画文字”和“表音文字”两者中间。他指出汉字就是现今世界唯一的表意文字。 2.意音文字 为了弥补汉字表意说的不足,50年代开始,一些学者着眼于楷书汉字的结构提出了意音文字的说法,最早体现出并比较系统论证汉字为意音文字的是周有光先生。周有光先生首先确认文字记录语言的三种基本方法为表形、表意、表音,并把世界文字发展史分为三个阶段:从形意阶段到意音阶段再到拼音文字阶段。他认为意音文字的产生是文字制度的第一次跃进,从意音文字到拼音文字是第二次飞跃,汉字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的三千年间始终是意音制度的文字。 3.表音文字 明确提出将汉字归为表音文字的是姚孝遂先生。姚孝遂先生根据甲骨卜辞中存在着大量的假借现象,从文字功能较出发,指出甲骨文字的每一个符号都有固定的读音,完全是属于表音文字的体系,已经发展到了表音文字的阶段,因此不能把汉字说成是表意文字。 姚孝遂先生的这一主张得到了周大璞先生的支持,周先生就汉字的假借现象也表述了相同的看法:“假借的出现表明汉字已经由象形的的图形开始变成标音的符号,这是汉字发展史上从象形表意阶段向表音阶段的开始。” 4.表词文字和语素文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