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纪录片中细节的决定性作用

浅谈纪录片中细节的决定性作用

浅谈纪录片中细节的决定性作用
浅谈纪录片中细节的决定性作用

浅谈纪录片中细节的决定性作用

一部让观众喜闻乐见的纪录片才是好纪录片。而纪录片故事的发生发展,需要一系列生动感人的情节来架构,而情节的讲述则需要细腻、鲜活、突出主题思想的细节来支撑。因此,细节是纪录片的血肉,是灵魂,是构成纪录片的重要要素。

一、画面景物构图细节的表现,即画面拍摄时在不违背纪录片原则的基础上,对被摄主体与周围环境进行改变或移动机位,使画面更富艺术性和感染力。

俗话说绘画是加法艺术,摄影是减法艺术。摄影是带着框框在纷繁复杂、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寻找表现创作者思想灵魂的景物,以简明扼要、生动纯洁的画面语言来突出主题,阐述思想。如拍摄无垠的大海,夕阳西下,金黄色的余辉铺满水面,情景虽好,但单一如照片,不能充分展现电视画面连续性的艺术表现力。这时如果有一叶扁舟以及撑着长篙的渔夫,小船悠悠然划过水面,皱起阵阵涟漪,这样一幅云霞满天的落日图,加上渔船晃动的身影,整个画面就鲜活、丰富起来。

二、画面活动主体的外在细节表现,即拍摄主体直观的行为动作表现,来以突出人物个性细节的,因此它是画面活动主体的外在细节表现。

真实有趣的细节,它可以使故事内容更加丰富,人物形象更加生动,还可以使主题得到深化,从而使情节更加吸引人。中央电视台摄制的纪录片《龙脊》有一组镜头,讲的是学生潘能高和另一名男同学因值日之事打了同班的女同学,被老师罚提水冲厕所的故事,尽管刚刚被老师批评过,但这两个男孩在提水时依然改不了男孩调皮的习性,他们在每冲完一桶水之后,就用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来确定谁拎回空桶。这一细节真实地反映了孩子们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天性,很好地调动了观众收看的情趣。

三、画面活动主体的内在细节表现;即拍摄对象内心活动情感的细节表现。

1、主人公情感的主观表露。人的主题是艺术的永恒主题,纪录片当然也无一例外要以人为主要表现对象。正如匈牙利电影理论家巴拉兹所说:“一切的事情,归根结底都是与人有关的,通过人而发生的。”片中主人公的情感表露自然成为该片情感细节的直接显现,也是直接感染观众的情感力量。

2、与人物相对应的环境对人物情感细节的客观衬托。如泉州电视台拍摄的《老阿嬷的春节》讲述了闽南侨乡一位105岁老阿嬷过春节的故事,片子里细节众多,其中最吸引人的是老阿嬷上网。因为想念海外子孙,把思念付诸网络,通过网络把对子孙的挂念传递给海外的每一个子孙。网络是新鲜的东西,而105岁的老阿嬷上网聊天就是天下奇闻了,这就强烈的了吸引观众。

3、创作者在画面编辑时产生的情感表露。如《俺爹俺娘》这个片子,在表现焦波给他爹上坟时的情境细节,创作者用"两极"镜头,一个特写和一个大全景不断的互切,焦波一个人静静地,一动不动,画面的"两极"镜头的互动留给观众这样一个"静场"、这样一个很大的思想感情"空间",让观众有直接的感受那最丰富、最厚重和最动人的情感世界,这种情感细节表露,用画面编辑手法来表现,是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和涵盖的,这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也就是画面主体通过画面编辑手法的细节来表现内心情感世界。

四、自然界音响细节的表现;即自然界发出的各种各样的声音,创作者充分抓取和使用,使画面场景更富现场感,更具生活原生态。

声音,作为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中情感沟通的重要元素,对电视纪录片而言,没有声音的画面形象是不完整的视听形象,没有声音的纪实则是不完整的纪实。声音的纪实可以达到对真实时空的完整复原,这样可以大大增加荧屏的信息量,使视听形象更加真实,更具个性,这样对观众才更具吸引力。如获2003年《中国·横店影视城》杯纪录片大奖赛人文类节目一等奖的《幼儿园》,该节目给我们的第一个冲击,应该是声音,是刚进幼儿园小朋友们的哭声,是天真无邪孩子那一句“爸爸抱我一下”、那一句“我要回家”发出的震撼。这声音不仅牵动父

母,也牵动着观看节目的所有观众一直关注小朋友们下面会做什么事,会说什么话。这就是声音细节给节目带来的强大吸引力。

五、字幕细节的表现;即在纪录片创作中运用字幕、图表等元素来完成节目的叙述。以达到节目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在纪录片的后期制作中,因缺少画面或画面不能充分说明所述节目内涵时,通常我们都会用字幕、图表来补充说明,表情达意。作为电视节目在视觉元素缺乏时的补救措施,电视字幕、图表的使用由来已久。随着对电视节目制作认识的加深和经验的积累,很多制片人已经意识到运用得好的字幕、图表不仅仅可以帮助填补视频轨道的空白,还是帮助观众理解复杂事实的有效手段,同时还能延缓收视兴趣,保持观众注意力的持续强度。

在纪录片中有细节的地方是最出故事的,细节作为纪录片情节的组成元素,直接参与故事的讲述,换句话说,细节是被“放大了”的故事,所以一部纪录片留给观众的是一个个真实感人的细节。因此细节的表现是每一个纪录片创作者的追求和梦想,所以细节的表现需要创作者多方考虑、纵横思维才能成就一个好细节,也才能成就好一个好情节,最终才能成为好纪录片。然而纪录片创作时对细节的刻画,应该注意主题表现的思想,不要游离于主题、游离于对人物、事件的总体把握。

当然,任何一个真正好的艺术作品,无论是小说文本、架上绘画、摄影作品还是电影电视都需要有强大的细节力量做支撑,因为“上帝存在于细节之中”。纪实手法的电视纪录片在纪录情节方面先天不足,它更强调通过细节来表达情感、塑造人物,细节的优劣对纪录片的质量举足轻重,出色的形象细节是这个纪录片重要的感动因素和创作手段。因此,我们要善于捕捉细节、发现细节、挖掘细节的闪光点,这样我们才能创作出更多更好地电视节目精品。

浅谈纪录片的起源与发展

浅谈纪录片的起源与发展 【摘要】纪录片是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诞生的,它的发展对当今世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简单阐释了纪录片的起源和基本概念,以及纪录片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纪录片;起源;定义;真实性;纪录片的发展 纪录片被誉为人类的“生存之镜”。它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变现对象,以不能虚构情节,不能用演员扮演,不能任意改换地点环境,不能变更生活进程为基本特性。纪录片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文字、绘画和照相技术等传统手段难以比拟的。记录片用“声情并茂”的方式为人类记录事件的本质。把人类自身的发展和与自然的抗争以影像的形式再现于世。 1.纪录片的起源 纪录片诞生以后,弗拉哈迪、维尔托夫、格里尔逊、伊文思等电影大师对纪录片的起源和发展都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1.1弗拉哈迪与纪录片的雏形 罗伯特·弗拉哈迪(1884-1951),在1922年制作出了他的一部电影《北方的纳努克》,他被称为美国的“记录电影之父”。同时也被作为纪录电影的创始人和鼻祖。这部电影是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迹。弗拉哈迪将纪实的手法用于拍摄中,体现了一种独特的美学观照,也形成了一种独立的电影类型。 以《北方的纳努克》为例,纪录片具有独特的审美和价值观念。同时影片是非虚构的搬演。而非虚构行为的产生需要三个前提条件:①真实的时间②真实的空间③真实的需求。只有在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行为的本身才不是虚构的。这是纪录片形成的首要条件。其次,弗拉哈迪在拍摄影片过程中做到了深入了解对象。这种力求表现鲜活对象的方法至今仍为许多人所效仿。他的拍摄强调画面效果,而不是依靠蒙太奇。蒙太奇手段在纪录片中的使用经常被指责为“宣传”。弗拉哈迪凭着直觉,开创了一种相对“纯粹”的叙事方法。 1.2维尔托夫与先锋理论指导下的实验电影 吉加·维尔托夫(1896-1954)是一个曾被大家长期忽略的早期记录电影探索者。他的纪录片创作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19年,是电影史上最早探索纪录片样式并产生影响的人物之一。维尔托夫的与众不同在于他的探索是在先锋派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具有浓厚的理论和实验色彩。 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理论是与一般虚构故事电影完全不同的东西。它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摄影机主体理论②非表演体系③蒙太奇的构成体系。

浅谈纪录片的纪实性与现代性的论文

浅谈纪录片的纪实性与现代性的论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纪录片作为一种影像的表现形式,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尤其是纪实性作为其本质特征,对于表达、归纳一定的思想和观念,关注人类的生存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纪录片也必将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并具有现代性的特征。 前言 一切真实地纪录社会和自然事物的电影片或电视片都是纪录片。纪录片的英语为documenl,即文献、凭证之意都有不可伪造的意思。国际纪录片大师伊文思不只一次地说过,纪录片把现在的事物纪录下来,就成为将来的历史。纪录片的主要特点就是它的非虚伪性,不论是纪录人,还是自然景观。可以说纪录片的灵魂是其表达的纪实性。 伴随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纪录片已不再是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拍摄的《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等实验性的电影纪录片而是更具有现代性的特征。所谓的现代性从最基本的意义上说.应该是使现代成

为现代的那些因素。现代性与传统社会相对立,具有革新、新奇和不断变动的特点。 纪实性是纪录片的本质而现代性则是其时代特征。时代的不同,纪录片所呈现的形式也不同.但其目的是相同的即都是在纪实的基础上,更好地表达其思想。 一、纪录片技术的现代性 电影是工业革命发展的产物.每一次科学技术的变革.都极大地促进了电影事业的发展。如从早期的无声电影发展到有声电影、彩色电影,以及目前的数码电影。纪录片作为一种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也随着科学技术变革的浪潮而改变。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已将越来越多的无法实现的内容交给电脑来完成.创造了时空上的奇迹。美国digitaldomain数字影业公司总裁范德雷克宣称:数字技术进入电影产业,是21世纪最伟大的革命.也是继无声变有声,黑白变彩色之后.电影业发生的第三次革命性变化,它将为人们带来全新的电影理念。由于电脑数字技术的辅佐.电影的表现手段更加丰富.艺术感召力更强。 以2005年 另外,由于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个人数

纪录片真实性评析

中国传媒大学2011-2012 学年第二学期 西方纪录片美学课程 题目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学生所属学院 任课教师 教师所属学院 成绩

纪录片影象背后美的真实 电影术语词典中说:“记录片,一种排除虚构的影片,它具有一种吸引人的,有说服力的主题或观点,但它是从现实中汲取素材,并用剪辑和音响来增进作品的感染力。“纪录片的真实在于纪录片的素材来自现实生活,没有经过导演安排和虚构。对于观众来说,纪录片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真实,这种真实不仅包括人物、事件的真实,也包括时间、空间和细节方面的真实。纪录片的这种真实特性展现了一种独特的美。 从一方面讲,纪录片要求“无假定意义的真实”,不允许虚构,不允许造假,不允许导演摆布。纪录片的素材是真实的,其中的事件、人物以及其中的感情都是真实的。而另一方面,从创作层面上讲,纪录片的真实还是一种主观化的真实,经过制作人员的创意、剪辑、提炼、组接,纪录片作品难免带上创作人员的意愿、选择和感情。这种真实不是绝对的真实,而是一种相对的真实,这种真实不是现实本身,这种真实是美的真实,是审美的真实。 电影大师梅索斯兄弟,他们是“直接电影学派“的代表,他们利用轻便摄影机和同期录音设备的优势,在不干涉状态下,现场抓去不可控制的事件,客观记录,无旁白解说,尊重客观,强调要像墙壁上的苍蝇一样既清楚及时地看到眼前所发生的一切,又不会影响到眼前所出现和发展着的一切。但实际上纪录片的拍摄并不可能完全这样来进行,即使是墙壁上的苍蝇,它的存在也可能一起在场人员分散注意力或者出现其他情况。从他们拍摄于1975年的纪录片作品《灰色花园》就可以很好的看到这一点,梅索斯兄弟的拍摄显然给常年隐居在灰色花园的这对母女的生活产生了影响,这在电影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记录。然而《灰色花园》这部纪录片的伟大也就在于它那种一丝不苟的真实。梅索斯兄弟在这部电影中很好的展现了他们对于生活的观察和对于细节的捕捉能力。在短短的100分钟的纪录片中,影片意味深长的真实展现了大小伊迪母女一年的生活,浓缩了她们一生的梦想、时光走过留下的痕迹、她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限回忆以及隐居生活中她们起伏的感情……表现日常生活美的同

纪录片中的真实性

纪录片中的真实性 内容摘要:全文以纪录片中的本性——真实性为线索,探讨在纪录片中存在真 实性的价值所在,以及在纪录片中失实的纪实存在的弊端,谈论真实性在纪录片中的重要性,对于电视纪录片来说,它固然是以真的人和事为基础,但也必须含有真的理和情,只有这样,电视纪录片才能说是参与了对文艺美的创造。 关键词:纪录片真实性价值 纪录片中的真实性 纪录片在我的印象里给予我最多感触就是它非常得真实,拍摄者并不是演员,并不需要台词。纪录片只是在记录生活中的点滴,人的真实反应,事物的真实形态。纪录片就是以真实为核心来进行创造的。纪录片有很多的题材,也有很多的阐述的故事。纪录片呈现的真实性则是纪录片的价值所在。 如果一部纪录片不够真实,还会有人去看吗?那么它的价值又在哪里?可以毫不避讳的说真实是纪录片的艺术生命。某些生活原貌与真实性不能画等号。由此可知,真人真事,是基础,但远不是真实性。纪录片首先必须受新闻学和历史学真实性原则制约——内容的真实无误,这是底线,否则便无纪实可言。①纪录片和故事片的差别在于故事片不具有真实性,众所皆知,真实性是纪录片创作的原则。纪录片也称为非虚构影片,与故事片相比,它最大的魅力就在于真实。纪录片是一个最基本的电影形态,就像绘画和素描的关系。实际上素描解决什么问题呢?一个是材料,一个是作者的本体,还有一个是客观世界。他怎么通过一个有限的材料手段,把他作为一个主体对客观外部世界的惊艳表达出来。那么素描是一个开始,一个起点。我觉得纪录片在电影文化中解决的就是这么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它是一个基本的电影形式,就是你怎么样通过很有限的电影手段,把对外部世界的直接经验,通过电影的方式纪录下来或者表现出来,传递出来,传递给观众,纪录片从文化角度来说就是完成这样一种功能。 纪录片存在真实性是十分重要的,真实性往往就是衡量一部纪录片价值的所在。真实是纪录片艺术的各种功能、价值赖以存在最重要的基石。失实的纪实不仅无益,而且有害。②比如说我们看一部纪录片,它没有真实性的体现,这样就会误导观众对它的正确认知性。拍摄一部纪录片,如果他不存在真实性,也就是说它根本就是毫无价值的。越来越多的纪录片中缺少了真实性,有的纪录片为迎合受众,甚至把再现的趣味功能强化了,却忽略了再现的还原功能。上海台的《文物博览》中有一集介绍紫砂壶,为了吸引观众,增强节目的趣味性,特设了一场制壶名家时大彬为解救民女,怒摔茶壶的戏。之所以说成“戏”是因为观众的审美心理已经从审视历史,被牵引到了“调侃戏说”之中。此刻“真实”成了假面,纪录片的“真实性”荡然无存。说到这里很多人都会觉得,无法追求到既然绝对的真实是追求不到的,何不在不违背事件本身真实性的基础上,采用更多的表现手法,将事件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呢?持此种论调的人恰恰忽略了对纪录片“真

电视纪录片《站台》的剪辑设计报告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 设计题目电视纪录片《站台》的剪辑设计报告指导教师/职称助教 作者姓名 年级/专业新闻采编与制作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

目录 摘要 (3) 英文摘要 (3) 一、纪录片剪辑的探讨与分析 (4) 二、电视纪录片《站台》的故事结构分析 (4) 三、具体的制作任务和制作过程 (4) (一) 制作的主要任务 (4) (二)具体的制作过程 (4) 四、制作心得体会及经验总结 (8) 谢辞 (8)

电视纪录片《站台》的剪辑设计报告 摘要:电视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在剪辑的前首先考虑到是按照拍摄的素材来进行剪辑在片子的剪辑风格上把握好故事发展的节奏,因为纪录片所表现这些巡逻队员的目的是引发观众的思考。而观众的情绪是根据片子的变化而变化并根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故事的。章丘市铁道北路有一个特殊的巡逻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二十四小时监护胶济铁路章丘段,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这只巡逻队的队长叫吕建国,吕建国曾在铁路一线工作,开过客运列车也开过货运列车。纪录片的目的是通过讲述吕队长带领队员巡逻的故事,展现普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所作出的不平凡的贡献。故事主要分为吕队长带领队员巡逻、吕队长在巡逻时克服的种种困难、吕队长讲述自己与铁路的故事三个部分。 关键词:影视剪辑; 蒙太奇;剪辑风格; The television documentary " platform " clip design report abstract :The TV documentary is to real life as a creative material, based on a true story as the object, and carries on the artistic processing and display to show the true, nature, and the true causes people to think of the movie or television art form. In the clip of the first before considering security according to filming material to be edited. According to

中西方纪录片纪实性、艺术性、倾向性的比较

1、八部纪录片:《中国力量》《迁徒鸟》《动物世界》《神秘的北朝鲜》《走遍中国》《一部电影的诞》《大国崛起》《沙漠之狐隆美尔》 学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 2、中西方纪录片纪实性、艺术性、倾向性的比较 电视纪录片创作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了, 以历史学、社会学、传播学的观点看,纪录片通过多种的纪实手段可以深刻地达到解释历史、分析现在、导向未来的作用。在中国,纪录片的发展被赋予更多的历史使命,大到政治、经济、文化,小到五行八作,三教九流,纪录片和专题片的审视再现了华夏社会的各个方面,它无疑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一种重要传播手段。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世界,电视作为一种廉价的娱乐消费手段,可以很轻而易举地为政府提供宣传平台,为社会描述主流价值取向。可以说真实性和纪实性的特点使纪录片成为众多类型片中的贵族,我们相信,一部拥有真实画面语言的纪录片,对人心灵深处的震撼是超过同样分量的报告文学或其他纪实文学体裁的。 纪实性 自打纪录片诞生之日起, 便有流派与定义之争, 经常可以在英国和西方的专业杂志上看到不同大学的纪录片研究学者,为了某一部作品是否划入纪录片范畴,或者到底划入那一类纪录片范畴而争论的头破血流。其实这些并不奇怪,从争论的源头上讲,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片《北方那努克》,就是一部完全摆拍、导拍的片子。如果其不是仅仅纪录了爱斯基摩人的生存状态,而是具备一定的戏剧化矛盾冲突, 我们完全可以把它看成是一部原始的电影故事片。 纪录片形式传入中国之后又在流派定义之争的基础上,附加了“纪录片与专题片”的界定之争, 大大小小的纪录片学术研讨会上,许多唇舌之战似乎也都是停留在这个层次上。其实,西方电视传媒本是没有专题片一说的, 专题片可以说是中国国情下的特殊产物, 讨论其界定的意义似乎微乎其微。相比之下,如果集中精力对比讨论一下中西方纪录片的几种特殊形式及其特点,也许会对我们今后的创作给予更多的启示。 我国的新闻性专题,是国内新闻综合频道的主流宣传片种, 一般是按宣传口径行事,主题先行,它的最主要两个特点就是时效性强和主题鲜明。因此新闻性专题从一开始便被赋予了许多创作者的主观倾向性, 观众欣赏起来很容易得出同一种结论或者感受, 这无疑是社会的需要。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观众对真实人物背后或者事件侧面的不同角度的审视

纪录片概论

所谓细节,就是构成人物性格、事业发展、社会情境、自然景观的最小的组成元素。它好比在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乃至于整个艺术创作中建筑高楼大厦的一砖一瓦。 利用细节是影视节目创作中具有共性的特点之一。所不同的是影视剧中的故事细节包括人物的造型细节、故事的发展细节等都是编剧、导演们在生活中提炼出来、设计出来的;而纪录片编导则不同,这里所运用的细节是在真实的现实生活中捕捉的。影视剧中除细节外更主要的是凭借精心编排的故事情节,去塑造一个个完美的艺术形象,引发人们跟着编创者的步履去领悟、去感动。而纪录片不可能借助虚构来制造情节,它只有通过一个个细节来激发观众的情绪,因此在多数情况下,细节成了重要的情感启动因素,它在纪录片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更加突现出来。因此有人提出:纪录片可以没有情节,但决不能没有细节。还有人说:捕捉和运用细节,是纪录片的灵魂。 细节的魅力 钟大年先生在他的《纪录片创作论纲》一书中这样写到:“在一部作品中,细节是十分重要的,细节像血肉,是构成艺术整体的基本要素。真实生动的细节是丰富情节、塑造人物性格,增强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作者用以表情达意的有力方法”常常有这样的情境:当你看一个节目,过了很长时间以后,又可能具体内容是什么早已记不清了,但是片中的精彩生动的情节却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让你永远记忆犹新。这正是因为细节在纪录片中表现出的引人入胜、画龙点睛、震撼心灵的巨大魅力。 一、情感表达,使生活中原本所具有的情感力量更加集中、更加浓烈、更加震撼。观众们通过节目中的一个小小细节,能够洞察、理解、认识人物的内心令人震撼的世界,从而更增强了真实性和生动性。 二、对细微之处的挖掘和表现,使人物更生动、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节目中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或是一个眼神,往往能够反映出人物的特有的性格、心态,能够揭示出人物更加丰满的个性特征,揭示出人物与事件之间的微妙联系,这种细节表现更细腻、更具体、更生动。纪录片《国庆纪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游行队伍中一位老农民突然停了下来,对着天安门深深地鞠了一个躬。表现了刚刚获得了土地的农民对党对新中国的感激之情。、 三、深化主题,把细节作为一种强调的手段来使用,使细节本身的价值通过对主体的表现凸现出来。这一点在纪录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渲染气氛,以轻松、活泼、幽默的细节造成某种情趣。这在纪录片中常常被采用,它会使观众时而会心一笑,时而捧腹大笑,或是时而陷入沉思,时而却又泪流满面。 细节的分类 细节的表现在纪录片中是多样的,有时是一个细微的动作、有时是一句方言、有时是一个场景、有时是一个静物。 场景细节:场景细节在片中往往表现为一个画面,因而也叫做画面细节。 人物细节:主要是指用人物身体传递出的细微内在含义。《难圆绿色梦》中有一个细节:主人公治沙英雄徐治民,来到已经被砍掉的当年他亲手栽种的树王前时,一双粗粗的手,久久地久久地抚摸着这棵大树的树桩,一句话都没有,泪水一滴滴地滴在了树桩上。

简述纪录片的定义以和社会功能

1.简述纪录片的定义以及其社会功能? 定义:纪录片是非虚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非表演的影视纪实艺术。 社会功能: ①、首先,纪录片记录历史,尤其是记录逝去的文明与文化,使历史的瑰宝能够被传承,使其价值成为永恒。 ②、其次,纪录片反映生活,它记录当下人的生存状态,包括主流的和非主流的,并参与探讨生活。 ③、它传播知识,纪录片以客观的态度向人们传播自然、科技、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知识,丰富着人类的认知和体验。 ④、纪录片构建时代精神,它通过呈现一些事实,使之成为人们知识结构的一部分,从而提高人们的心理、情感精神等综合素养。 2.世界上第一部完整意义的纪录片是哪一部?对后世的创作产生哪些影响? 答:《北方的纳努克》 3.20世纪60年代前后,欧美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哪些客观纪实学派? 答:20世纪60年代前后,欧美国家和地区相继涌现出了“真实电影”、“直接电影”和“影像人类学”等客观记实学派。 “真实电影”特点:追求客观纪实效果 ①、用于通过积极表现手法获取客观真实效果,它认为摄影机不应是外者;主动渗入--访谈,组织辩论--才是获得深层真实的有

效方法。 ②、强调通过主客体接触获取深层真实,多选择善于袒露胸臆、交流观点的人物采访。 直接电影的特点:追求真实客观效果。 ①、与真实电影完全相反,它竭力隐藏主观因素--解说、音乐、记者和主持人的出现,一概排斥剪接点中的主观痕迹,竭力保持中立和旁观者的特色,追求客观效果。 ②、强调冷静观察、等待、以抢拍和隐藏拍摄记录事件真实过程。局限性:①、如果把“纯客观”、“不介入”排斥主观因素作为艺术原则,便会使理论陷入绝对化,不科学,不诚实的境地,事实是,选择题材,选择跟踪内容。高比例的选编素材(比例为几十比一甚至几百比一)无不体现作者的倾向兴趣、感情和追求。纯客观的以自然主义不可能真实深刻地反映现实。 ②、其次,注重过程的跟踪记录,往往会陷入冗长、拖沓,并非都是佳作,更不会都受欢迎。例如意大利安东尼奥尼是一位客观记录手法著称的导演,《中国》 4、为什么说《望长城》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答:《望长城》是一次空前成功的探索,从艺术观念、方法技巧到艺术形态全面创新;既大胆告别主创者熟悉的传统方法和模式,又不机械模仿照搬某些学派,而是广采博取为己所用,把西方多学派写实技法和艺术策略融入东方虚实相济的艺术传统中,铸成新的客观记录方法和风格。实现了“以拆散模式合成模式”的目

(完整版)浅谈纪录片的真实性及纪实手法

对于纪录片的概括我更喜欢肖平在他的书中所说的,"纪录片是既是一种世相,又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境界和品格"。我们用镜头去面对生活,提炼生活,真实的反映生活,而这种真实性本身就是一种境界和品格,我觉得纪录片区别于其它类型片的最大魅力就在于以生命去试问自然、真理和人类的禁区与盲点,选择纪录片本身就意味着选择一种对生活的忠诚。这也是我们热爱纪录片的原因。 真实就是纪录片的生命,是其最根本的美学特征。 一、纪录片的真实理念 1. 从客观真实角度看,纪录片的文本内容永远无法接近客观生活本身,与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也不尽一致、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即想像与虚构的成分。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一经过摘取,就未免带上主观性。而在大千世界中我们只对一人、物、事感兴趣而成为叙述主体要表现的对象,这似乎也有一种神秘力量在起作用。而叙述主题与对象的共鸣程度、采访拍摄过程的策划、镜头的参与到编辑阶段都不可避免地使纪录片的文本内容与客观存在物存在着不一致。 2. 纪录片文本内容具有主观性与虚构性的一面,也就是说纪录片叙述具有修辞性,但从另一方面,纪录片的文本内容也存在着客观性和真实性。纪录片是真实事件的见证者,纪录片的文本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用纯粹的文字方式对真实事件进行描述的"追忆性"行为这确保了纪录片文本内容反映客观真实的可靠性。 3. 纪录片文本内容的真实,是文体技巧与观众接受心理共谋的结果。 有人说纪录片的"现实主义效果"是由观众对片中内容的认同和接受程度决定的。在这个意义上看,纪录片文本与客观存在物之间是否符合就在于观众的"真实判定"。其实观众在判定纪录片文本是否逼真反映生活的依据, 一方面来自观众习惯了的或理解力之内的意义模型。另一方面来自节目类型、文体观念与技巧对观众的暗示。 二、纪录片是注重过程的纪录,纪录片的魅力也在于过程纪录中,较之"解说加画面",我们应尽量用纪实手 法来表现过程纪录的真实。 1. 由于"解说加画面"中的画面只是种象征符号,观众在欣赏它时很大程度上得依靠分析和想象来理解接受,这势必减弱观众对其接受的效果;另外,它的纪录过程手法一味突出语言阐释系统,使纪录的内容充满着说教味。 用纪实手法完整记录过程能够使观众进入具体时空感知体验纪录的内容。观众在观看中情感不断积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凝聚,受到感染。纪录片《回家》中有这样的镜头:遗失在东北的弟弟在十多年后与姐姐和妈妈再次相逢时抱头痛哭,妈妈在得知儿子被找到时几近疯狂。片中没有任何的解说词,只是用姐姐的口吻诉说着自己的内心,如果不是用镜头纪录了全家的遭遇和姐姐寻找弟弟的艰难,观众也不会理解这一镜头所带来的含义,更不会跟着心潮起伏。我们体验别人的感情也需要一点点体味,一步步深入,没有立上直下,突生突灭的感情,也没有骤然获取的体验,我们要尊重情感原生态和观众体验情感的心理过程,就要重视纪录感情的铺垫、积累与释放的动态过程,我们才有时间揣摩、了解、体味那引起心灵颤动的情感的真谛"。 2. 纪录历史是纪录片的一大使命,"解说加画面"所纪录的过程缺乏现场感,而用纪实手法纪录的内容真实可信,也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并且它较好保持了事物的原生态,更容易体现事物的多义性,使作品具有更大的阐释空间。 三、用纪实手法纪录过程更要我们用心、细心、动心的去拍摄

人物纪录片摄像与剪辑技巧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c88214482.html, 人物纪录片摄像与剪辑技巧应用 作者:任晔 来源:《中文信息》2015年第07期 摘要:人物纪录片以纪录人物为主,是对人的生活场景和真情实感的纪录。它通过人物 的喜怒哀乐与生活百态折射社会现实,客观展现人物的生存状态,从而引发观众的思考。文章阐述了人物纪录片创作的原则、创作的类型、创作结构及摄像与剪辑技巧,供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人物纪录片摄像剪辑技巧应用影像语言生活场景 中图分类号:J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7-0315-01 目前新闻媒体中人物纪录片的制作是一项集体创作,它从符号学和语言学的角度上来 说,是创作者利用影像符号的排序组合及互动冲突来创造带有一定浓郁风格作品的象征。一般它是由策划、拍摄、采访、撰稿、剪辑、后期制作与包装等多个创作环节构成。其中,摄像和剪辑是人物纪录片制作中最为关键的两个环节,它们在图像基本规律的把握、表达要素的创作及主题挖掘等驾驭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物电视作品的优劣。 一、人物纪录片创作的原则 人物纪录片创作的原则首先是要忠实于现实生活的自然流程,但是,从文本意义上来讲,它是具有物质属性的话语载体及话语的组织结构,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这就意味着拓展话语的空间及结构话语的技巧具有多样的可能性和能动的创造性。 其次,创作主体应当体现强化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也就说人物纪录片要以注重记录具有时代精神和时代意义的人物或者事迹为主,充分展示他们特有时代中的风貌,抓住时代的脉搏挖掘他们身上的特性。 二、人物纪录片创作的类型 现在人物纪录片的内容还是比较丰富多彩的,如果按照拍摄的主题来分的话可以分为人物命运型,歌颂人物品质型等,按照拍摄对象来分,可以分为艺术家、普通老百姓等,按照表现方式可以分为纯客观记录型或影响加解说词等。但不管哪一种在拍摄中都要发掘他们人物生活中不平凡的生活故事为己任。 三、人物纪录片的创作结构 拍摄人物纪录片时,一般地内容本身是没有结构的,有的是内在的联系和逻辑。所谓的结构就是由段落结构构成的,那么这个段落结构怎样来安排,这就出现了层次安排问题。而层次安排的方法一般也很多,比如说时间顺序,认识人物的过程,时空交叉平行剪辑等。文章拿时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结构把握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结构如何把握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又叫电视纪录片,是一种很能体现电视特点的节目形式。这种节目形式一出现,就以其特有的纪实性、故事性以及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更成为众多电视人探索创新电视表现手法的首选。一个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特点和风格,起步于编导对所拍摄对象和内容的筛选,最终形成于片子的后期编辑阶段;而在后期编辑的诸多要素里,最重要的莫过于对片子的结构把握。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以真人、真事、真情、真景为表现对象,不经过虚构加工,直接反映现实生活,以无可争辩的真实性感染、激励、启迪观众。在前期拍摄时,长镜头和同期声的大量运用,使得几乎所有的节目编导在拍摄纪录片时都会有意无意地加大素材的拍摄量,以便在后期编辑时能够有的放矢,避免因素材不足导致二次拍摄。所以每当前期拍摄完成后,留给后期编辑的是一大堆的原始素材。这时面临的问题就是:这条片子怎么编?素材如何取舍?这就我们常说的纪录片的结构把握问题。 纪录片的结构是指镜头如何编排、段落如何组合、如何进行叙述等表现状态。纪录片结构把握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纪录片的整体把握、全篇的布局、文体的造型,包括对整个片子的主题思想、制作形式、风格特点的把握;二是片子的组织结构、内容构成,原始素材的表达次序和内在联系,也就是对片中相对独立的各个段落的把握。一个完美的电视纪录片,并不是简单的镜头罗列,而是要通过镜头的巧妙组接,传达给观众一个完整的故事及其思想内涵。做到一系列镜头相加的内涵超过各个镜头罗列的总和。电视中的叙事必然表现为一种结构上的形态,而作品的结构直接影响着叙事的感染力。 围绕中心多侧面地突出主题 一般来说,相对于其他的电视节目单体结构即三段式形式,电视纪录片多采用多层面结构或错落交叉的复合结构,这种结构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可观赏性,但也对片子的结构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观众看起来清晰、顺畅,而且要层层递进、内容深邃。平铺直叙、堆砌材料或一览无余的表述,是无法吸引观众

纪录片社会意义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演进中,人们一直努力尝试用形象的方式表达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进入20世纪,影像已经成为当代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话语元素,作为一种独特的影像记录方式,纪录片进入影视文化已经成为20世纪人类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指出:“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①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用包含了语言和图像在内的影像的方式解读文本、表达观念,因此,随着技术的发展,视觉社会的到来,人类的阅读习惯已经由文字时代向读图时代转变。此时,我们怎样才能真正理解纪录片何以能形成一种社会文化?我们将如何对待这种社会文化?纪录片影像的发展将对我们的社会文化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 对于纪录片社会文化的思考必然要涉及到器物、制度与观念这三个文化研究无法逃避的层面。纵观纪录片发展脉络,如果要对号入座的话,胶片、磁带、DV影像所代表的技术,政治化、人文化、平民化和社会化影像所代表的制度,国家阶级、民族集体、百姓个人、市场社会责任影像代表的意识形态,这三点恰好就对应了纪录片影像社会文化的三个层次。那么,本论文将以上述三个层次为纬度,从纪录片影像个人、社会、人类学以及文化四个方面的意义作一个简要的分析,以期望对纪录片影像在社会文化层面有一个更深的理解与认知。 一、纪录片的个体意义 在中国近半个世纪的纪录片发展过程中,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半期,随着话语权的转移为主要特征,纪录片的个体意义得到普遍关注,

此时纪录片的话语权由国家绝对统一、群体化的话语权转移到个人化的话语方式。这种转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按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观点来看,数码摄像机DV技术的发展在这场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这种转变使纪录片中的个体成为主角,纪录片的创作者从群体模式中分离出来,题材由宏大变得具体真实,一个小人物、一个普通的家庭成为影片的主题,居高临下的审视变得平等真实,这呈现出的就是一种个人化的话语方式。 在这场变革之中,吴文光曾经发表过关于DV影像的主张:“DV 这种方式,我想它是最代表个人写作或者叫民间立场的一种方式。最重要的是一个人可以拿起来自己拍,它会变成一个可以看到的现实——怎样把影像从体制,从一群人或者一个团体的手里边解放出来,成为一种真正个人的东西。”他一语道破了DV纪录片对个体的意义。DV提供了进入私人空间的视觉真实,就像优秀的纪录片《姐妹》、《老头》、《我不要你管》等,它把私人空间放置于公共的空间中被视觉直接审视,从而使“个体”得到的直接关注成为可能。真正的个人不是公共领域中的个人,而是私人领域中的个人,只有在这个领域中,个人才能真正体现出自身的性质,也只有在这个视角下才能为个人的自由发展提供必要条件。作为影像文化里的一次革命,DV纪录片显著的意义表现为打破了“业内人士”和媒体机构的设备优势,赋予了更多普通人以真正意义上影像创作的权利,第一次使民间的声音透过影像的方式进入了正史的范畴,客观上使民间影像得以相对自由的创作、发展。

浅谈纪录片的真实性

NEWSWORLD 《新闻世界》 声屏世界 【摘要】本文从人们对于纪录片林林总总的定义纷争与对其本质“真实性” 的一致认同中得出纪录片的真实性在于其“事实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而并非事实本身,由此提出其纪实与“真实再现”的两种表现手法。 【关键词】纪录片真实性表现手法 一、什么是纪录片 自从罗伯特·弗拉哈迪(Robert Fla -herty)凭借《北方的纳努克》奠定了纪录 片在世界电影史上的地位开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纪录片这种新的影像形式在客观反映生活、记录重大事件、推动社会进步、展现时代风貌等多方面都有着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关于“纪录片是什么”这一问题的争论恐怕也是影视史上最耐人寻味的事情,因为即使到了今天,也没有谁给“纪录片”这三个字下一个令所有人都信服的定义。 英国纪录片之父约翰·格里尔逊是历史上第一个对纪录片下定义的人。他在1926年1月一篇评论罗伯特·弗拉哈迪的影片《摩阿纳》的文章里,首先使用了documentary 一词。他认为纪录片应当是对真实事物做一种有创意的处理。而美国电影学者布鲁斯·F ·卡温则认为纪录片是对所呈现的事实材料强调其所特殊面向或提出特殊观点的电影;它的符号具有事实的指涉,而不是幻想的结构;因此镜头的拍摄作为证据或史实,证明某个时间确实发生过的事件;但真正的纪录片通常不只是呈现事实材料的客观记录;它运用事实材料证实作者的主张,或对现实的深入思考。① 除 此之外,还有很多学者从多种角度对纪 录片下过多种定义。 在中国,有关纪录片的概念更加宽泛。在权威的《电影艺术辞典》中,甚至没有单独的“纪录片”条目,而是将其统统划归到“新闻纪录片”这个更大的概 念当中;而辞典中对新闻纪录片的解释是新闻片和纪录片的统称。其特点是如实记录真人真事,不经过虚构,从现实生活本身的形象中选取典型,提炼主题,直接反映生活和事件。 ② 学者朱景和 在其《纪录片创作》一文中认为“纪录片是对生活的记录、再现,是人的主观意识通过影视纪实手段对客观现实的反映。”③由上可见,有关纪录片的定义尽管林林总总,但正如纪录片大师伊文思所说:“真实是纪录电影的生命。”中外学者对于纪录片“真实性”本质的强调则是基本一致的。 二、纪录片的真实性 真实,是纪录片的本质属性,它要求现实生活的存在方式和本质意义通过创作者的创作活动,体现在作品之中。基于这一认识,其创作理念从根本上似可理解为“真实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纪录片的历史就是一部关于真实观念的理解史,真实问题永远与纪录片联系、缠绕在一起,无法分离。”④北京电影学院黄式宪教授认为:纪录片有一个独特的空间,不可能拟虚现实,是不可能造假的。传媒大学教授任远也对纪录片的真实性给予了具体的诠释,他认为:非虚构是纪录片的最后一道防线,不能再退了。纪录守望者段锦川说,做纪录片的人都有共同的初衷,就是找到一种能够表现真实世界的做法,也是想表现真实世界的冲动。这些对纪录片真实性的诠释,反映出人们拍摄纪录片实际上是在做一件想说真话想去寻找真实的事情。 实际上,纪录片纪实手法的运用使纪录片的“真实”更深层的含义变成为“事实所体现的价值”而并非事实本身。吕新雨认为,正是“价值”二字,使纪录片脱离了同样具有纪实特性的新闻片而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中我们可以理解为,纪实虽不等同于真实,但纪实必以真实为基点;纪实是记录真实的手 段,而真正地体现纪录片的“真实”,是其内容的可信度,进而以一种艺术形式展现纪录片的真实,使其内容易于被人们接受,喜闻乐见,则是一部纪录片制作成功的标志。 同样,“如果说纪录片追求一种真实的境界,那么真实并不仅仅是指客观现实的真实,也是创作者和观众主观感受的真实,因为纪录片实际上是对生活的一种转译,是创作者把他对生活的解读告诉观众。”⑤这种真实来自于创作者对生活的理解方式和表现方式,同时也受制于客观现实、摄影镜头和受众。那么,这种基于对“真实性”的理想追求的纪录片在实际拍摄中又是如何逼近真实的呢? 三、纪录片如何做到真实性 纪录片是真实地记录生活,不是对生活的原样照搬,而怎样艺术地构建一部纪录片,创作者们都会经过反复斟酌、准备和构思;同时作为一种以纪实为基础的艺术,纪录片又有着极大的随机性,这就使一部优秀的纪录片若要完美艺术地体现真实,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真实效果。 一般来说,客观真实的事件的存在是粗糙的,如何将这样客观存在的事件转化为艺术品,那就需要叙述主体用眼睛去发现美,用心去触摸对象,用心去思考,通过艺术形式去构建。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客观真实事件的艺术升华过程,实现创作者各自的艺术追求与人生理念,从而使纪录片具有思想的品格,使纪录片风格多样。反之,如果纪录片创作的目的是为了求真而真,是客观素材的堆积,那么其对于受众来说就没有吸引力可言,也没有给人以美的感受、以思想的启迪可言,更何谈存在的必要。 实际上,在纪录片创作中体现主体意识是纪录片的灵魂。我们怎样在“拟客观”的真实中获得“彼岸存在”的真实 浅谈纪录片的真实性 ■常启云肖邓华 61

纪录片拍摄与剪辑

下面西安专业影视制作就具体讲一讲在纪录片创作中采访的不同功能,还有采访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以及一些有用的纪录片采访方法、技巧。 1、问题的设计 纪录片采访问题,要依据不同的功能、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机等因素综合进行考虑。因此,事先对采访的问题进行设计和准备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采访的问题可以进行分类罗列,开始时对提的问题尽可能多列一些,再慢慢推敲一个个删减,最后列出必需的问题。对所有的问题可以按照大致的采访顺序进行罗列,也可以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罗列,还可以按照大致的采访地点进行罗列。 提的问题切忌空洞、不得要领,要有针对性,有方向、有深度。有些问题是为了便于后期的剪辑明知故问的。有些问题适合正式的一对一的访谈,有些问题则适合在行动的过程中闲聊式的进行。有些问题是封闭式的,有的问题则是开放式的。这些都要依据采访问题的不同功能而定。 对于设计的问题只是一个参考,并非一成不变,在具体的操作时可以视具体情况作适度的调整。 2、提问的时机 相比较来说,采访时机的把握,纪录片要比其它的片种讲究得多。一方面因为纪录片的采访具有更多人性的关怀,更多情感的交流。另一方面则因为纪录片的拍摄周期比较长,可供采访的场景和时机比较多。 如果采访的时机把握得不好,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可能就在不经意中溜走了。反之,如果一段采访时机把握的恰当,也许原本是一个一般的话题也

能发掘出较多的意味来。 把握采访时机,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营造气氛。在一些真实的采访之前,通常会先谈一些不太重要的话题。等到采访对象轻松下来了在进入正题。当然,至于何时进入正题,自己心里有数即可,无需提醒对方。 二、学会观察、适时推进。在访谈过程中经常会引发出来的一些别的有价值的问题,应该抓住时机顺势引导,进一步追问下去。 三、把握情绪、控制节奏。整个采访过程,应该考虑被采访人的情绪,作节奏上的把握。该暂停就得暂停,该延长就的延长。如果进行过程中,出现尴尬的局面,应该找个机会圆圆场,或者可以先休息一会儿。反之,如果整个气氛不错,只要对方不提出终止,则可以适当延长原来约定的采访时间,使得采访更为充分。 四、总体布局。就纪录片创作的规律来讲,重要话题的采访应该放在整个创作过程块结束的时候进行。因为这个时候对拍摄对象已经熟悉了,可以有交流感,不至于太生硬,采访也容易深入。另外,这时对整体的结构也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把握,可以使采访更有针对性,不至于有遗漏。 五、互动。日本着名纪录片导演小川绅介认为纪录片是由拍摄者与被拍摄者共同创造的世界。这个说法虽然并不完全正确,至少提供给我们一个启发:有时候需要与被采访人员之间建立一种互动性的关系。那样的一种状态,比较容易获得对方的真情实感。 六、尊重对方、宁可失去时机。纪录片创作应该淡化功利色彩,不要为了完成自己的作品,以致不顾对被拍摄人员造成伤害。不要触及隐私,不要

纪录片拍摄手法

关于纪录片的拍摄 纪录片是对某一政治、经济、文化、军队生活或历史事件做长篇纪录、报道的电影或录像节目。 纪录片直接拍摄真人真事,不容许虚构事件,它的基本手法是采访摄影,即在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用挑、等、抢的拍摄方法,纪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这里,真实性是纪录片的生命。正如匈牙利电影美学家贝拉.巴拉兹说的那样,在纪录片里“艺术不在于虚构,而在于发现。艺术家必须在经验世界的广阔天地中发掘出最有特征意义的、最有趣的、最可塑造的、最有表现力的东西,并且把自己的倾向性和思想意图异常鲜明地表现出来”。 1.形象化的政论 苏联于1928年出版的《西方的电影和我们的电影》一书中,卢那恰尔斯基回忆了列宁在1921年关于国际新闻片的口头指示。据卢氏说,列宁讲话内容是“广泛报道消息的新闻片……要有恰当形象,就是说,它应该是形象化的政论”。因此,列宁所说“形象化政论”仅指新闻片。后来,苏联纪录片理论家格黎格里耶夫等人把“形象化的政论”解释为列宁对纪录片的定义。此后,以讹传讹,在很长的时期内影响人们对纪录片的观念,并使纪录片选题、风格越来越刻板、僵化。 2.纪录片的体裁有几种 (1)有一种常见的形式是,通过展开一个广阔的面,通过若干个互相关联的典型的连贯报道,宣传同一个中心主题或表现一种概貌。我们可以称之为“概述片”,如《大连漫游》、《西德印象》等。 (2)集中、突出地介绍一个典型单位,剖析某一个矛盾或解决、克服某一个困难的过程,我们可以称之为“特写片”。如伊文思的《须德海》,及我国的电视纪录片《放鹿》、《成渝铁路》、《深山养路工》、《向青石山要水》等,这是电视纪录片最常用的体裁。 (3)旅游片。是摄影机纪录下来的旅游见闻或地理、风光散记。它常常缺乏中心内容,更多的是即兴拍摄的风土人情和人民生活场景,给观众一个概括的印象。一些优秀的风光片常常寓情于景,通过对风光、物产及人民生活的客观反映,寄托记者的思想、情感,给人以极大的鼓舞教育。比如伊文思的名作《早春》,我国优秀纪录片《在激流中》等。这一类影片对摄影和编辑、剪接技巧要求很高,不然会搞成枯燥无味的“大拼盘”。比较好的风光片还有南斯拉夫的《春》、《夏》,我国电视片《青岛》、《西藏见闻》、《瑶山行》也属这一类。 (4)集锦片。比如体育纪录片、舞台纪录片,以及介绍工艺美术、绘画雕塑等纪录片,其欣赏性、知识性较强,也不一定有鲜明、突出的中心内容。比如《首都节日的舞台》、《体操》、《邯郸陶瓷》等。

“非遗”纪录片的内容构成价值及其意义

“非遗”纪录片的内容构成、价值及其意义 金震茅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精神性与智慧性的形态方式和活态传承的特殊品格,在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的进程中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世界文化宝库中享有极其崇高的地位。“非遗”纪录片纪录的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本文梳理中国“非遗”纪录片的内容构成,分析这些具有独特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留存和发展中的历史脉络及现实情况,从而揭示“非遗”纪录片对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一)内容:民族瑰宝的影像呈现 “非遗”纪录片纪录的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非遗”纪录片用真实的镜头语言纪录下“非遗”项目最质朴和原生态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呈现精湛独特的传统表演艺术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文明古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和斗争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表演艺术形式,每种艺术形式又有很多不同的流派和风格,千姿百态,色彩迥异,“非遗”纪录片呈现出了艺术家们精湛的表演技艺和深厚的艺术修养。2008年6月7日国务院公布河北魏县、肥乡县、馆陶县的冀南四股弦与河北邢台巨鹿县的四股弦合并为四股弦,并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四股弦》详细反映了四股弦属于板腔体系,兼有曲牌体,其唱腔优美,通俗朴实、诙谐风趣。在表演形式上生动、活泼、粗犷,道白用京白,唱腔真嗓吐字,假嗓甩腔,舒展奔放,朴实高亢,善于塑造各种英雄人物。再如海口广播电视台摄制的13集海口“非遗”系列纪录片对海口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真实记录,反映了流传于海口地区的“舞虎”、“琼剧”、“海南民歌”、“斋戏”等十几个“非遗”项目的历史、形成和特色,承载着海南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受众充分感受到海口“非遗”在表演上神奇而独特的艺术魅力。 (2)纪录富有民族特色的民俗节庆

纪录片重点知识

电视板块 纪录片课重点知识 纪录片的基本特征 ?纪实本性:1 真实性 2 影象本性 3 创作的主观性 ?艺术特性:1 叙事特色 2 屏幕造型 ?文化特性:1 文化构成 2 文化特性组成 ?审美特性:1 自然美 2 和谐美3意境美4丑内容审美处理 纪录片的基本特征重点之纪实本性** ?真实性 纪录片中的真实是什麽? a 从新闻说起:事实层面和价值(精神)层面:不容干涉,更拒绝创造,只能被发现;真实也是艺术的生命,“艺术真实”:反映生活,但不等于真实的生活,允许夸张.虚构,追求的是生活美的理想,有着比生活更深的内涵. b(纪录片中的真实)=两种真实的结合:画面上出现的影象确实是真人,真事,真物以及真实的时空状态; 以展示生活的真实流程和具体情况为主,努力“再现”生活的原貌,同时,需要题材的选择,结构的安排,细节的捕捉,镜头的运用,造型的设计,节奏的处理,编辑的艺术等. c 如<<幼儿园>>给予人的是”生活的真实感”. 影象本性 ?创作的主观性 纪录片的基本特征重点之艺术特性** ?叙事特色 叙述者与接受者 时空元素处理: ?屏幕造型:包括构图,色彩,运动,节奏,剪辑以及语言,音响,音乐等众多元素等. 观念造型: 心理造型: 象征造型: 模糊造型:=意境. 纪录片的基本特征重点之文化特性** ?文化构成 精英文化即知识分子的文化. 大众文化即群众的文化. 边缘文化(妓女,同性恋,罪犯,吸毒者,爱滋病等等) ?文化特性组成 主流文化的导向性 大众文化的平民性与商业性:<<东方时空·生活空间>>.娱乐化,煽情化. 精英文化的深刻性:,对”个性化”的追求,对社会的反思与批判意识和人文关怀. 人文精神:揭示人性,探索生存的价值,追求生命的意义. 纪录片的基本特征重点之审美特性** ?自然美 平实感:来自选材和纪录方法两个方面. ?和谐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