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校园欺凌案例分析

校园欺凌案例分析

校园欺凌案例分析

一、对于校园欺凌事件原因分析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屡屡曝出,引来社会各界的关注。不仅对受欺凌者产生心理创伤,有些甚至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而且对于欺凌者、旁观者而言都会对其心理造成不良影响。究其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1、从学校角度来看:

重智轻德,忽视全面发展。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是培(1)养学生全面发展发扬独立个性,而落实到学校教育时,往往只重智育而忽视了其他各育的发展。智育固然重要,但德育在学生的发展中起着导向作用,若学校重智轻德,则会导致学生发展不平衡从而后患无穷。校园暴力的出现,是学校教育德育缺失的必然后果。目前造成校园暴力的德育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德育地位不高,频频为智育让路。其次,德育形式僵化,多为说教式教育。最后,德育内容与学生生活想脱离,使德育成为即不能为学生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又不能为学生解答学生生活中的

困境。正如案例所示,郭老师每周都会给学生开主题班会或实践活动,是有德育意识的。但班上最大的德育问题都没有缓解,可见其实效性不强,缺少有意义.

德育。

管理不完善,缺少综合素质考评。首先,学校对学生的2)(考

评多为学业成绩考评,而素质考评几乎没有,综合素质发展管理也严重缺失。这会给学生一种“只要成绩考好就是优秀学生”的心理暗示。成绩优异的学生鄙视、嘲讽成绩差的学生成为常态,这成为校园欺凌事件爆发的一大根源。在现阶段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我国已经开始逐步实践将学生综合素质纳入考评中,并记入档案,入大学时作为参考。可见综合素质考评的重要性。其实,从案例中,我们也可看出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嘲讽小L的同学自觉形成了非正式群体,使小L受到孤立。而非正式群体具有隐蔽性和不稳定性,教育管理者或教师在平日的管理中难发现、难控制。案例中,该班级的管理者缺少了对非正式群体的关注,从而导致欺凌事件愈演愈烈。

教师无意识,缺少心理学知识能力。由于我国师范教育(3)的培养是一种准备性教育,缺少入职后的真实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这就使在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并且,现阶段,我国中小学中具有最低意识的职业道德,最小限度的专业知识技能的教师还大量存在。教师对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无意识,也是导致校园暴力的一大因素。在主题班会中不止一次出现其他同学嫌弃、从案例中看,

嘲笑小L同学,郭老师却并无注意,也无课下找机会了解情况,这在无意中助长了欺凌者的气势。

2、从家庭角度来看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对于孩子的影响是长期的、潜在的、

全面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一个好的成长环境,会使孩子形成健康的世界观,养成健全的人格,让孩子从内置外的产生自信心。而扭曲的家庭环境影响往往相反。从案例中看,小L曾多次寻求父母的帮助,却得到“打你你就和他们对打”这样的回答。这即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又会影响小L的心理健康成长,产生不安全感。从而使小L在受到校园欺凌后只能默默承受。可见,家庭教育对于儿童成长至关重要,家长若无关注儿童的心理成长,不能有效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则会使受欺凌的儿童产生无助感,甚至自卑感。

3.从学生角度看

学生的特点,也是校园欺凌产生的内在因素。首先,学生的发展具有未完成性,他们的是非善恶标准是受多方面影响的。欺凌者时常并无意识自己行为的错误和严重性,旁观者大部分会随大流而行,若无成人的正确引导则会导致校园欺凌事件产生。其次,学生的发展具有差异性。由于遗传和环境的影响,不同的学由于体型和声音与L小生发展质量和速度都是不同的。案例中,其他同学的差异而导致了其他同学的嘲笑,这在现实校园生活中也是常见的问题,需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加以注意。

二、对于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建议

从上述原因分析可知,校园欺凌事件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甚至还有国家因素都会对此类事件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减少校园欺凌事件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入手,从而产生

巨大的教育合力,引导学生生活健康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1、家庭方面:(1)家长应多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关注他们的校园生活。在儿童寻求帮助时给予积极正确的引导,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帮助儿童解决问题,并且要跟进后续问题解决情况。(2)家长要主动加强家校联系,了解儿童在学校的生活情况,并配合学校教育,共同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3)家长在生活中要以身作则,给予儿童正确的榜样作用,让儿童在良好的环境中受到陶冶,减少欺凌他人的行为。若出现有嘲讽他人,欺凌他人的行为时,家长应第一时间制止。让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教育。

2、学校方面:(1)校长是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的第一责任人,应亲自带头改变此类现象。首先校长应召开全体行政会议展开探讨,引起领导班子的重视并达成一致,以便后期工)召开教职工大会针对学校德育问题的长远2(作的开展。.

发展展开探讨,群策群力,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针对本校情况提出方案并展开落实。同时,也要提高教职员工对于有效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学校还应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去调节各方面的对学生的影响,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切实改变学生校园欺凌的思想和行为。例如,召开以“杜绝校园欺凌”为主题的班会、家长会。(4)对于已发生的欺凌事件要积极干预,全面防治,并且要安排专门教师对后续情况追踪辅导(5)从长远来看,关键还是要使全体教职工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它包

括:a.德智并重的目的观,改变传统轻视德育的思想,把学生的道德教育落到实处b.德育的内容观,学校的道德教育内容应与现代社会以及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要注重德育的实效性。并且教师在利用多种途径,在生活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c.尊重学生发展的个性观,树立新型学生观。教育者首先要认识到学生是个性发展的主体,避免一刀切的进行教育,鼓励学生多元发展,给学生做好引导工作。让每一位学生认识到要去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从而改变欺负弱小学生、特殊学生的心理。

3、国家方面:国家针对此问题在政策上加以重视,治理全国的校园欺凌问题。(1)建立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解决制度。要求学校和家长相互通知,对于严重的欺凌和暴力并迅速联系公安人员介入处置。现象要上报教育主管部门,

(2)建立健全校园暴力处理机制,建立早期预警、事中处理以及事后干预等机制。(3)在全国范围内,要求全国中小学学校研制学校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指导手册,并下发予教师和学生。同时要监管每个学校的落实情况,要将学校防治学生的欺凌和暴力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环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