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结合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谈两大历史任务的辩证关系

结合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谈两大历史任务的辩证关系

结合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谈两大历史任务的辩证关系
结合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谈两大历史任务的辩证关系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两大历史任务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结合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谈两大历史任务的辩证关系。

在两大历史任务中,前者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态,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近代以来世界上的帝国主义国家几乎都曾欺凌过中国;而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战争,直到抗日战争以前,无不以中国失败、被迫接受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其根本原因,一是政治不独立,二是经济不自主,三是外患不断。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两大历史任务。要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它的前提条件。完成第一大任务是为第二大任务完成创造条件。一方面,前者是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和封建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决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问题,才能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提与基础,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来没有间断过。从太平天国、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中国人民不断求索,进行了艰苦的实践,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最早提出了振兴中华,发动了辛亥革命,它宣告了在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终结,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中国人民所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是要从根本上推倒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解决生产力的问题,实现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在新时代的中国,我们要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以保证国家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正确认识中国的历史任务,正确把握好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直接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进完成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件大事把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连接起来,把历史中国和当代中国连接起来。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就是要在此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必须把握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第一,这两大历史任务的主题、内容与实现方式都不一样,不能相互替代。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主要是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主要解决生产力发展的问题,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第二,这两大历史任务又息息相关,不能分割。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中华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务,在现代主要是完成后一任务。两大任务是统一的,统一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 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当展望和把握未来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近代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在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人民的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主要有两项,即: (1)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如何理解这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呢?这两大任务既存在着区别,又相互联系。 第一,这两大历史任务的主题、内容与实现方式都不一样,不能相互替代。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主要是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主要解决生产力发展的问题,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第二,这两大历史任务又息息相关,不能分割。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这两大历史任务也可从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角度作阐述。目前,在史学界的一些人中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即以“现代化范式”代替“革命范式”,在有的中国近代史着作中说:“一百年来的中国近代史其实是一场现代化史”。将现代化作为中国近代史的主线,以现代化代替革命,或者将两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有的人则更为直截了当地鼓吹“告别革命”,这是错误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离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离开了革命,就不可能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现代化也是化不起来的。现代化既不能作为中国近代史的主线,以之代替革命,也不能和革命对立起来、割裂开来。革命或反帝反封建斗争是为了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也即现代化)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二者是统一的,不是对立的。 前者为后者扫清障碍,后者是前者的归宿。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公共关系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案例1、顾客争座 2000年8月,江西第一家肯德其餐厅落户南昌,开张数周,一直人如蜂拥,非常火爆。不想一月未到,即有顾客因争座被殴打而向报社投诉肯德基,造成一场不小的风波。 事件经过大致如下:一位女顾客用所携带物品占座位后去排队购买套餐时,座位被一位男顾客坐住而发生争执。 问题:(1)从公共关系角度来看,顾客争座,肯德基到底该不该管?(2)通过这一事件,我们应该汲取哪些教训? 答案: 从公共关系的角度来看,肯德基对顾客争座应该管,而且管得越早越好。南昌肯德基因未及时处理好该事件而使舆论影响不断升级,形象损失越来越大。在两位顾客因争座发生口角伊始,尽管已引起其他顾客的注意,但都未太在意,此时餐厅的员工如能及时平息两人的争端,则不会有任何不良后果。及至两人两人争吵上升到大声争吵,店内所有顾客则都开始关注事态,邻座的顾客则停止用餐,离座回避,带小孩的家长担心事态危险和小孩受到粗话影响,开始领着小孩离店。到二人争吵上升到斗殴,别的顾客也纷纷离座外逃和远远地看热闹。到此时,其影响面还局限于人际范围,如果餐店经理能满足女顾客的要求,女顾客就不至于向报社投诉。而接受记者采访时经理继续与女顾客持对立的观点,更增添了新闻报道冲突性和报道价值,从而令南昌表德基进一步陷入被动局面。从整个过程看,肯德基事件的处理态度实为公关大忌,餐厅经理为维护一时的权益,不仅失去了一个消费者,而且造成了众多消费者的心理阴影。而在这一事件中,即使从自身形象出发,肯德基也

应主动及早处理,使消费者免伤和气,心情愉快地消费。从这一事件我们应该汲取教训,在以后的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培养员工的公关意识十分重要。目前不少公司的员工宁输公司的形象也不愿输理,因小失大,就源于散会公关意识的薄弱,看不到形象作为无形资产对于公司的巨大价值。公关不只是公关部的责任,进行员工素质培养,推选全员公关,是各种社会组织不应忽视的。(2)公关无小事。公关危机大都是由小事件引起的公关应从小事抓起,而不是在引起轩然大波之后再来处理方显公关水平。消除隐患,防微杜渐,是危机公关的主要原则。出现危机就手心忙脚乱,无应对之策,就说明公关管理仍有漏洞。而塑造形象的公关工作当从点滴做起,而现在一些企业热衷于“大手笔”,重视媒体公关,往往忽视了日常公关管理,这正是造成企业名声在外,而消费者却不满意的现象的原因之一。 (3)勇于承担责任是企业公关的一种境界。公关要塑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企业的社会形象,而一个企业的形象是否表里如一,就在于其在经营活动中是否勇于承担与其形象一对敌的社会责任与义务。怕担责任甚至出了事拒绝承担责任的企业是让消费者寒心的。此类行为一旦发生,必然使公司的美誉度大受损害。而是否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与义务,是真公关和假公关的分水岭。(4)“莫以善小而不为”,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有“万事德为先”的思想,这也是一个优秀企业内在品质的表现。南昌肯德基员工在两位顾客争座过程中,就缺乏这一品质,始终没有挺身而出为顾客排忧解难。其实丙争的不过是一个座位而已,只要肯德其的员式设法为其再提供一个座位,事情马上就可得到解决。而其“管不了”的态度无疑让人们为其落伍的企业价值观

我国近现当代各时期的外交政策(1861至今)

中国近现代各时期的外交政策总结 一、中国近代各时期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①清政府的屈辱外交。清政府实行妥协投降的卖国政策,无论是军事上失败,还是取得了胜利,都以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结束。1861年初,清政府为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设立了总理衙门,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但客观上也使清政府放弃了闭关政策,开始面向世界,并基本完成了从传统理藩向近代外交的转变,适应了近代国际关系发展需要。清政府任命美国人蒲安臣为中国使臣,出访欧美去办理外交,这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怪胎。为了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清朝统治者还两次向侵略者“借师助剿”。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官员和人民的反帝活动,总理衙门改称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 ②孙中山的外交思想。三民主义缺乏明确的反帝主张。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发布“告友邦书”,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1923年,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中,提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的主张。1924年初,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内容。1924年发表北上宣言,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可见,孙中山对帝国主义的本质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 ③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外交。前期重点是袁世凯政府,他出卖盐税,承认外蒙“自治”,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参加西姆拉会议等;后期是段

祺瑞政府,他向日本出卖中国主权比前政府有过之而无不及。 ④蒋介石政府以对外卖国为主要特征的外交政策。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制造对外“自主”形象和扩大税源解决内战经费,发起了要求帝国主义支持的“修改新约运动”。面对对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的侵华战争,蒋介石的对日政策经过了“绝对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自卫抵抗——消极抗日等四个阶段。抗战胜利后,为了求得美帝国主义帮助打内战,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全面出卖国家主权。 ⑤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近代史上的屈辱外交。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上同各国广泛建立外交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外交进入一个崭新时期,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实行对外开放。以“一国两制”方针,顺利地解决了港澳问题。我国的国际地位正不断提高。 二、中国现代外交政策有那些? 新中国的外交活动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成为中国政府始终坚持的外交原则。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了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新中国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步成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②第二阶段: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成为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昭示着新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 ③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在对外政策上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社会复杂的阶级结构,导致了复杂的阶级矛盾。有些矛盾是对抗性的;有些矛盾是非对抗性的;有些矛盾又两者兼而有之(如近代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在这些矛盾中,只有两类矛盾居于主要地位,是中国进步与落后、革命与反革命的焦点,从总体上决定着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构成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其中前一种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但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主要有这样两种情况:其一,说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 盾是最主要的矛盾,这是从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的角度高度概括的结果,不同的历史时期,最尖锐的矛盾冲突往往并不一定表现在这个矛盾领域。如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如几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其二,说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矛盾,但也有具体区别,国家不同,矛盾程度往往并不一样。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最主要的矛盾是我国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而非与所有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虽同我们仍然有矛盾,但我们还要一定程度上争取他们的援助。 进而,近现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关系:前一任务为后一任务准备前提和条件; 后一任务是前一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这两大任务也就构成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 ?中国人民的反抗为什么会失败? ?1,社会制度的腐败 ?2,经济技术的落后 在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中华民族的觉醒大体上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第一阶段:“睁眼看世界”与“师夷长技以制夷” (1),开始突破传统的华夷观念 2),明确提出了“师夷长技”的主张。 ?第二阶段:产生了早期的维新思想 ?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对西方了解的加深,冯桂芬、王韬、薛福成、马 建忠、郑观应等人开始从洋务运动中分化出来,不仅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且也要求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他们具有比较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具有一定程度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第三阶段: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 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才开始有了较为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 ?康有为提出了“保国、保种、保教”。 ?严复:第一次提出了“救亡”的口号,并翻译《天演论》,从理论上阐明中华民族的民 族危机。 ?孙中山:创立了以拯救民族危亡、建立新国家为己任的革命团体——兴中会,第一 个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篇一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个任务确实有很大不同但是又密切结合。 两大历史任务的主题、内容与实现方式都不一样,前一个任务是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后一个任务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社会极度落后状况,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除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扩展资料: 中国共产党从一诞生起就肩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具体地说,就是肩负起了两大历史任务,即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1912年全国曾出现过大大小小300多个政党和政治团体,但最终大都昙花一现,很快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消失了。 到1930年代抗战前后,资产阶级中间派再度活跃,纷纷组党,在中国又形成了一个除国民党和共产党之外的第三大政治力量,它们希望走建立英美式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第三条道路。 由于国民党的专制统治,不允许它们合法存在,最终它们转变态度,加入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阵营。而国共两党及其领导下的两大军事力量较量的结果是国民党和国民党军在大陆的彻底失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近代史 篇二 一、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二、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中华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务,在现代主要是完成后一任务。两大任务是统一的,统一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 篇三 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 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这个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要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必须首先进行民族和民主革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决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问题,才能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提与基础,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历史表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

中国近代两大历史任务是

中国近代史两大任务 中国近代两大历史任务是:一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巍巍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无论是唯贤是举的尧舜禹唐,还是之后的专制封建,都逃不过这一定律。但是,毛主席曾经说过,要跳出这条历史的轨迹,那就必须解放老百姓,就必须让人民当家作主,当然,人民的丰衣足食也是极其关键的。于是乎,近代中国,就任务艰巨了。 两个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的。由于腐败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因为不经过反帝发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他们控制中国经济政治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其中有:中华民族与资本 - 帝国主义的矛盾,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的矛盾,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争夺的矛盾,等等。在这些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基本上是在与中国封建主义结成同盟的条件下实现的。除了帝国主义割占的地区和直接管理的租界、租借地以外,它们主要是通过中国政府当局和各地的官僚、军阀来统治中国人民。 一般来说,当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一些叛国分子外,能够暂时地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帝国主义。这时,民族矛盾特别尖锐,阶级矛盾暂时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例如,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反帝运动,都有过这种情形。而当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结成同盟,用战争以外的形式共同压迫中国人民,尤其是封建主义统治特别残酷的时候,中国人民往往采取国内战争的形式去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同盟,而斗争的矛头主要直接地指向中国的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例如,太平天国农民战

公共关系案例分析

目录 1、顾客争座时,肯德基怎么办? (1) 2、塞勒菲尔德事件的教训 (2) 3、ibm公司的“金环庆典”活动 (3) 4、香港回归祖国倒计时活动 (4) 5、广东电台传情五环 (4) 6、“世界第一张丝绸报纸的诞生”与媒介传播 (5) 7、“三高”为中国申奥放歌 (5) 8、丑陋玩具风靡全美 (6) 9、长跑竞赛发生事故 (6) 10、“请留心你家的后窗” (6) 11、10万美元寻找主人!(保险柜) (7) 12、美国亨氏集团的母亲座谈会 (7) 13、假如我是广州市长 (8) 14、天津 (8) 15、某律师 (8) 16、“H”&“M”压力锅 (9) 18、“蒙牛—超女”与“闪亮—快男”(超女快男) (10) 19、“召回门”下企业如何演绎危机公关(丰田) (12) 20、王洪—恒升笔记本案? (13) 21、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13) 22、杭州万向集团公司 (13) 23、纽崔莱代言人 (14) 24、可口可乐公司捐款 (14) 25、惠普 (15) 26、康泰克 (15) 27、世界杯 (16) 28、大红鹰集团 (16) 29、新加坡航空公司 (17) 30、周恩来 (17) 31、石灰厂 (18) 32、农夫山泉标准门 (18) 33、麦当劳消毒水事件 (19) 34、上海浦东浦东政府公关走向前台 (20) 35、华联商厦的“绿色”营销 (20) 36、亚都“收烟”的风波 (21) 1、顾客争座时,肯德基怎么办? 2000年8月,江西第一家肯德其餐厅落户南昌,开张数周,一直人如蜂拥,非常火爆。不想一月未到,即有顾客因争座被殴打而向报社投诉肯德基,造成一场不小的风波。

当代中国外交-笔记

中美 2.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 答:(1)第一阶段,新中国建立初期50年代,美国对中国实行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政治上孤立的策略 (2)第二阶段:60年代中美关系时好时坏。美国对中国采取武力威胁和拉拢的双面政策,妄图使中国倒向自己一边。而中国站在中立立场上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对美国的进攻都予以坚决的反击。 (3)第三阶段:70、80年代,79年中美建交,握手言和。 (4)第四阶段:90年代至今,中美互利和互相竞争,在许多问题上仍存在较大分歧。 3.简述中美建交的背景及其过程及其影响。 1)背景:美国方面:①70s中国国际地位提高,②“遏止和孤立”政策失败,③陷入越战泥潭;中国方面:①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②有利于改善中国地位,③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统一 2)过程:①乒乓外交:毛泽东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②1971年7月8日,基辛格在访问巴基斯坦期间,秘密访华。7月9日至11日,周恩来同基辛格进行了会谈揭开中美建交序幕。③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2月28日,中美签订了《上海公报》,奠定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基础。④1978年12月15日,中美《中美建交公报》发表,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公报》正式生效,中美正式建交。 3)影响:①结束了长期的对话,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阶段。 ②提高了两国的战略地位,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的意义。 ③有利于两国的经济、贸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④中国处于美苏之间的关键性制衡地位,使中国战略地位空前提高。⑤尼克松访华,促使西方国家同中国建交,形成中国外交史上第三次建交高潮。 简述中美关系中的三个联合公报; 答:(1)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访华。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双方于1972年2月28日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上海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美国宣布断绝同台湾的所谓“外交关系”,并于年内撤走驻台美军,终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即“断交、废约、撤军”)。 (3)1982年8月17日,两国政府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八?一七公报”),美方承诺“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建交以来近几年的水平,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解决”。 中国对美政策的演变 第一,联美反苏的“一条线”政策(1971-1982)。 第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政策(1982-1989)。 第三,“韬光养晦”政策(1989-2000)。 邓小平提出战略策略: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

现代中国外交

现代中国外交 新中国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面临的相同的国际环境:面临帝国主义的威胁,帝国主义都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的敌视政策,妄图扼杀新生政权。 不同的外交政策: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采取“另起炉灶”等方针取得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给帝国主义沉重打击。民国政府为换取列强承认,承认列强与华不平等条约,实行屈辱外交。形成不同外交政策的原因: 社会性质不同:一个取得民族独立,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一个未取得独立,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领导力量不同:一个共产党代表群众意志,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有执行独立自主外交的基础;一个资产阶级领导,本身带有软弱性和妥协性,脱离群众,没有独立自主的基础。 外交政策本质上是国内政策的延伸,受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和国际环境的制约。 1、1949-1955年初期外交特点革命性、结盟性、平等性 新中国诞生,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新中国都愿意与他们建立外交关系。 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这使得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1949年10月2日中苏建交,建国第一年17个国家与中国建交,25个国家承认新中国。中苏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又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标志中国外交政策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954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会议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声誉,粉碎了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 1955年,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周恩来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万隆会议所反映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2. 20世纪70年代外交新局面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 1971年10月25日,26届联大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中美关系正常化 新中国成立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重大。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与中国的关系。

【2018年自考真题】全国2018年4月自考公共关系案例考试真题03294含参考答案(自考必备)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公共关系案例试卷 (课程代码03294) 本试卷共2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3.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一、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 8分。 1.描述型案例 2.跨国公共关系 3.品牌内涵 4.内部公众 5.横向公共关系 6.睦邻关系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7.简述公共关系案例的基本特征。 8.简述政府公共关系主体的特点。 9.简述媒体行业开展公共关系的主要形式。 10.简述组织内部公共关系的特点。 11.简述正确媒体观的含义。 12.简述搞好社区关系的意义。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 13.论述新产品上市中应注意的公关问题。

14.论述酒店与旅游业公共关系的特点。 四、案例分析题:本题l2分。 15.据报道,日本“3·11”大地震发生后,福岛第一核电站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在一片焦虑不安中,核电站的运营者东电公司通过日本的国家电视台发出通告称: 没有出现核泄漏,核反应堆一切正常。 尽管在空气、水、食物中检测出的核辐射量超过正常标准,但上至日本政府,下至东京都官员,以及东京电力公司,却一再保证:这样的辐射量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然而,日本网络电视新闻台“我们的家园”紧接着播出了一个现场采访报道: 五位日本记者前往福岛附近双叶市采访时,通过自带的辐射检测仪发现,那里的辐射量已经接近仪器的极限值。这和政府通报的情况迥然不同。 正是这次报道,使得以年轻人为主的El本网民大大改变了他们以往对政府和主流媒体的态度。日本人开始狂批政府对核泄漏事实的隐瞒。一个BBS网站上已有约60万条日本网民对政府和东电公司的口诛笔伐,他们一致表示:不会再相信日本官方有关核安全的任何保证。 问题:(1)本案例体现了危机处理的什么原则?(2分) (2)请结合危机公关的实施步骤,分析本案例中国本政府应对危机的不当之处。(10分) 五、操作与应用题:本题l4分。 16.今年春节刚过完,××省纪委为了了解全省党员干部是否存在慵懒散拖的“节后综合症”,是否存在当官不为等现象,特地组织了多个调查小组,在节后上班时,深入全省十多个地市,对全省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特别是为官不为等问题进行了专题暗访。 在暗访申发现,少数部门和单位对上班纪律抓得不紧,有的有门不开、有班不上,有的虽然开门,但人员到岗严重不齐,演出了一幕幕“空莳记”。在有的单位,虽然大部分工作人员已到位,但有些干部仍然处在懒散的节日状态中,不是振奋精神做事,而是串岗聚众、喝茶聊天,或在玩手机游戏,照镜子,有活不干。当暗访人员在桨派出所内看到值班的三名工作人员

4.13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原卷版)

第13讲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考纲要求】 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内容、影响。 3. 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4.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5. 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方针及成就。 考点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基础落实】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 背景 (1) 国际环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____________ 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对峙局面。 (2) 国内环境:新中国成立后,新政权的巩固和建设需要有利的国际环境。 2. 内容 (1) “另起炉灶” ①内涵:不承认_______ 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要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②意义: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2)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①内涵: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②意义: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 _______________ 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3) “一边倒” ①内涵:中国政府坚定地站在____________ 一边。 ②意义:使新中国不致处于____ 地位。 2. 成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二外交政策的成熟及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①____ 年12月,周恩来接见_______ 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⑵过程②1954年,周恩来同印度、缅甸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成为指导中印、中缅关 系的基本原则。

关于中国近现代的两大历史任务的认识

关于中国近现代的两大历史任务的认识 王峥10125677 近代中国的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首先,必须完成的是球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反对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而这又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曲折的历史,是中华人民抗击帝国主义的抗争史,更是一部不断抗争不断进步的血泪史。这场悲剧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自此,中国人面陷入了无尽的屈辱,无尽的痛苦之中。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被迫接受了世界的影响。然而,接踵而至的侵略者开始疯狂的向东方展开侵略,战争,死亡,割地,赔款,国家的主权变得越来越不完整,直至八国联军侵华,中国国土变得千疮百孔,中国人民的生活民不聊生。 无数的仁人志士,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此进行了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这些斗争和探索,每一次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了中国的进步,却也都一次次的失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事实证明,那些不出动封建根基的农民战争,改良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的历史任务。 对于中国的路线问题,先进的中国人思考并尝试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证明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不能拯救中国,百日维新和戊戌变法失败了,证明任何形式的改良运动都不能救中国。辛亥革命失败了,证明资本阶级的革命也不能救中国。一系列的历史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一方面,中国的封建势力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封建社会历史长达两千年,封建势力为维护其统治地位,不允许发展资本主义。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势力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帝国主义决不允许中国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且中国的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软弱性,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勾结,决定了中国的资产阶级不能彻底的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唤醒了知识分子的新的希望。随着工人阶级登上世界舞台,中国共产党蓬勃发展起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进行了激烈的反抗。先后团结一致的进行了8年抗日战争,以及4年的国民解放战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一历史任务。于是,共产党决定走一条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走社会主义的道路。这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生产那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社会发展的规律,而且新民主主义革命也为中国人民选择这条道路奠定了基础。在政治上,我们已经掌握了国家政权,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巩固和加强连

公共关系案例分析题试题范围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2题,合计30分) 1 2004年11月16日下午,《商报》告知巨能公司办事处,将有一篇关于巨能钙的批评报道于次日见报。11月17日,《商报》以“消费者当心,巨能钙有毒”为题,披露巨能公司所销售的巨能钙含有致癌的工业用双氧水,舆论哗然,不少药店将巨能钙撤下柜台,危机从迅速扩散到全国。巨能公司在召开新闻发布会,强调虽含有微量双氧水,但属于安全围之,要求国家权威部门就巨能钙“有毒无毒”进行评判,同时指出事件起于恶意攻击,并将追究《商报》混淆视听、不实报道之责。此事件一直延续近多月,各种媒体多次报道相关的消息,使巨能公司的形象严重受损。最终,此事有国家药监局出面才算平息,遂巨能钙重新上柜,但品牌受损、产品滞销,经济损失巨大。 案例思考:从这个案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如果你是这家公司的公关部主管将如何面对这次危机? / 这是典型的因媒体的不实报道而引发的公关危机。《商报》混淆视听、不实报道,致使巨能公司的形象受到伤害,品牌受损、产品滞销,经济损失巨大。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知道:当企业与媒体发生因报道失实引发纠纷时,企业应努力争取权威机构或公众的支持。由政府部门出面说明情况,帮助解决问题,是消除公众误解和顾虑的良方。 如果我是这家公司的公关部主管,这次危机事件发生后,要果断、迅速采取行动。召开新闻发布会,强调虽含有微量双氧水,但属于安全围之,要求国家权威部门就巨能钙“有毒无毒”进行评判,同时指出事件起于恶意攻击,并将追究《商报》混淆视听、不实报道之责。向社会各界说明事件的真相。这类事件一旦真相大白,公众就会消除误解。 2 2000年11月1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康泰克等15种含PPA(苯丙醇胺)的感冒药由于副作用极大,可引起中风了、急性肾衰等症状,暂停使用和销售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这15种药品一夜间被全部撤下柜台。已生产康泰克的中美天津史克为首的生产厂家损失惨重。与此同时,三九企业集团在召开新闻发布会,并立即通过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国家药监局开局证明,

当代中国外交史重点

当代中国外交史 1. 新中国外交三原则 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主席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外交思想和方针,确立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原则。这三个原则是开国元勋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在冷战已经开始、两大阵营对峙的背景下,新中国领导人为争取国际社会的承认和支持,确立了以“一边倒”为核心的外交三原则。 “一边倒”即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领导层放弃了中间地带理论,接受两大阵营理论。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明确宣布“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二十八年的经验教给我们,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然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中、苏结盟就是“一边倒”的落实。 为了同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外交一刀两断,维护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毛泽东主席主张“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即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将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只当做普通侨民而不当做外交代表看待,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要重新审查处理,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要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新中国要与各国在其断绝同国民党政府的关系,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完整的新基础上建立外交关系。“另起炉灶”表明新中国的对外关系同历史上任何一次革命胜利后的对外关系都有着本质的区别。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要在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之后,再请客人进来,以免敌对者“钻进来”捣乱。这两项原则的目的都是巩固独立和主权,奠定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新中国外交三大原则的提出,解决了新中国面临的急需解决的三个问题: ①“一边倒”,解决了我国如何正确处理与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②“另起炉灶”,解决了如何在新的基础上同外国建立自己的外交关系; 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决了如何对待帝国主义国家的问题。 新中国在很短的时间里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和势力;争取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和承认,并同其他一些友好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争取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和包围;与印度和缅甸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34278

答: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人众的矛侨,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而临着两大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这个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妥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必须首先进行民族和民主革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决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问题,才能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创造前提与基础,为进?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开辟道路,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历史农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两人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前?个任务为后?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捉;后?个任务是前?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中华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任务,在现代主要是完成后-任务。两人任务是统?的,统?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 补充:近代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外无民族独立,内无民主制度;经济之落后,政治之腐畋,国力之衰微,社会之混乱,人民之贫困,到了极点。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压迫和剥削。中华民族耍振兴,国家耍富强,人民要幸福,必须首先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求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那样,首先“改变I口的社会形态、旧的生产关系以及竖立在其上血?的- 切社会的、政治的、持神的I口的建筑物,建立新的社会经济形态、新的生产关系以及竖立在其上面的?切社会的、政治的、精神的新的建筑物” {《毛泽东文集》第5卷,58贞,人民出版社1996 年版)。只有这样,才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现代化、民主化的进程扫淸障碍: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是历史的法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近代中国,国破好深,民不聊生,矛厉重重,各种问题相当严重,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质、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厉,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而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临着两大历史任务:富裕。 在两人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因此,如何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而貌,解决独立、自由、民主、统?、富强的问题,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个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是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的统-O 这两大历史任务的主题、内容与实现方式都不?样,不能互相替代,但又息息相关,不能分割。前?个任务为后?个任务扫淸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捉:后?个任务是前?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历史农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两人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从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任务看,要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剝削的状况,必须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解决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问题;从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任务来看,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和文化落后的状况,就要充分发展以近代匸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解决生产力问题, 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首先以生产力作为切入点,而是从摧毁I口的国家政权,改变I口的生产关系入手,是因为如果不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帝国主义的不平等条约压在中国人民头上,这种“权中之权”使中国的民族工业欲振不兴,举步维艰,处于穷困潦倒的境地,而封建土地私有制,又使广人农民失去土地,生活困难重重。这样就不能进行人规模的经济建设,实现工业化, 国家的繁荣富强这个目标也就不可能实现。因此,妥完成这-历史任务,就必须首先解决政权问题。 马列主义理论向我们提示,革命的根本问题就是国家政权问题。只有推翻|口的反动政权,才能使中国从帝国主义的枷锁中挣脱出来,获得民族独立,成为主权国家:只有推翻I 口的反动政权,才能使中国人民从封建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翻身做主人,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政权,即人民民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