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梯形的认识教案

梯形的认识教案

梯形的认识教案
梯形的认识教案

梯形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p66例3,练习十一第5题、第9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梯形的特征,能辨认梯形,知道梯形的各部分名称,会画梯形的高。初步了解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的特征。

2.通过分类、比较等沟通梯形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借助多媒体手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升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掌握梯形的特征,能运用梯形的特征辨认梯形。

教学难点:

画梯形的高

教学准备:

教具:等腰梯形、直角梯形、一般梯形图片各若干张学具:三角尺、课堂作业纸

一、美好情景

谈话导入: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都学习过什么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特别是平行四边形是我们上节课学习过的,它都有什么特点啊?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图形

(展示课件:梯形)。

二、美好预学

出示预学目标:

1.什么是梯形?你能指出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吗?

2.什么是等腰梯形?什么是直角梯形?

3.你会画梯形的高吗?

(生齐读)要求自学课文解决上面三个问题,在书本里面画出来,并标明关键词。

美好知识

1.下图是梯形吗?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叫做梯形。

3.画出下面梯形的高,并标出它们的各部分名称。

4.在梯形里,互相()的一组对边叫做(),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从上底的一点到下底引一条垂直线段,这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

5.()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三、美好交流

完成美好知识后可以小组讨论下各自的解答的情况。教师抽个别学生上台向全班展示。师点评,重点演示梯形的高如何画。

四、美好回顾

1、生齐读梯形的定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强调“只有”的含义)

2、回忆梯形的各部分名称。

3、了解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都是特殊的梯形。

五、美好检测

1.画出下面三个图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了解学生画梯形的高的情况并让学生真正掌握梯形高的画法。

2.辨一辨。(对的打“√”,错的打“×”)

(1)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2)梯形的任意一条边都可以作底。()帮助学生理解梯形的定义。

3.下图中哪些是等腰梯形或直角梯形的打“√”,不是的打“×”。

从图形直观辨别梯形。

六、美好总结 1、( )叫做梯形。

七、美好拓展

1. 按要求在图中画一条线段。

(1)分成两个梯形 (2)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

上底

梯形

腰 腰 高 下底 等腰梯形 直角梯形

梯形的面积教案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高密市第二实验小学李慧 教学目标: 1、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推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概括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2、会正确、较熟练的运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考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渗透数学迁移、转化思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会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梯形面积公式。 教具准备:CAI、完全一样的梯形若干个。 学具准备:每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有等腰、直角、一般) 课前预习:梯形各部分、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渗透梯形方法、(你能不能把梯形转化成前面学过的图形,需要用笔直尺、画一画。)小组合作大胆交流、每人都要说自己的想法。直到老师说做好为止。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谁来介绍你们的姓名、年龄、学校、爱好等等,让大家都来了解你。我们先介绍这,我相信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一定会让所有的老师都记住你。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情境图)。 谈话:同学们,今天李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参观王伯伯的甲鱼池,请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1号甲鱼池的形状是梯形的,每平方米放养甲鱼苗200只。 师:根据发现,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生:1号甲鱼池的面积有多大? 师:你提的问题很好,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谁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号甲鱼池能放养多少甲鱼苗? 二、自主探究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1.教师: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课件)我们来看这两个问题。要求1号甲鱼池的面积,也就是求什么图形的面积? 生:梯形。 师:你会求这个梯形的面积吗?那么怎样求梯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梯形的面积。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 教师:如果我用这个梯形纸片代表甲鱼池的面积,想一想,你能用什么办法求出这个梯形纸片的面积?请你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方法。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 3.展示、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方法。拿着你的梯形到前面来说给同学听一听。

公开课《三角形的面积》教案

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新问题。 3、理解三角形的面积与形状无关,与底和高有关,会运用面积公式求三角形面积。 4、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等多种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教法与学法:教法:演示讲解、指导实践。 学法: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教学准备:三角形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学习新的知识,那你知道做一条红领巾需要多少布料呢?(不知道)我们佩戴的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 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是怎么推导的? 我们是先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运用学过的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找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联系,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来探索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2、第一次操作实践 怎样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所学过的图形呢?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的各种三角形,两人一组想一想,拼一拼。(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反馈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拼的?

(学生汇报并且交流拼法,明确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看看这几种拼法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认真观察,同桌互相说说。 4、第二次操作实践 下面我们再次合作,根据你们转化的图形,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生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 师板书: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下面请同学再仔细观察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三角形的底,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三角形的高看看有什么发现? 我们把这种相等的关系叫等底等高。 那么三角形的底乘以三角形的高求出的是什么?(与三角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为什么除以2呢?(因为三角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要除以2。) 无论什么样的三角形,它的面积都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计算,所以我们得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底×高÷2 能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师板书s=ah÷2(生齐读)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这里有一条红领巾,求它的面积,你需要知道什么条件?你能估测一下这条底边有多长吗?(100厘米) 师:(出示课件)它的高是33厘米,你能计算出它的面积吗? 四、总结收获 这节课我们运用转化的思想,通过拼摆把三角形转化成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大家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实际上我们还可以运用剪拼或折叠的方法来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课件演示)课下同学们可以动手试一试。 这节课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会了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学会了用转化的方法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下节课我们继续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角形面积优秀教案

《三角形的面积》教案设计 教案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84~P85的内容,三角形的面积。 教案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计算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案重、难点: 重点是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难点是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公式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 CAI课件、红领巾、每个小组准备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 教案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

师:(出示一条红领巾)同学们,这是一条红领巾。它是什么形状的?那你们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吗? 2、揭示课题。 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面积) 二、操作“转化”,推导公式 1、寻找思路。 师:是的,我们还不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那同学们想一想,开始我们同样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来我们通过什么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呢? 师:对,我们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板书: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这样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那同学们,我们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师:大家想想,怎样“转化”呢?可不可以用“割补”的方法呢? 2、动手“转化”。 师:看来用“割补”方法很难“转化”。那我们可不可以用拼一拼的方法来“转化”呢?老师为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请大家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把三角形“转化”成一个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开始吧。 小组合作拼组图形,教师巡视指导。 师:拼好了吗?用这种拼一拼的方法能不能把三角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

最新小学四年级上册《梯形的认识》

小学四年级上册《梯形的认识》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梯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7册P71例二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梯形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沟通梯形与其它平面图形的联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的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梯形的概念,认识梯形的底和高并会画梯形的高.教学难点:整理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其异同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说一说学过的四边形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演示课件“梯形” 教师导入:图3有几条边?几个角?这个四边形像什么?(梯子)这就是梯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什么叫做梯形?(板书课题:梯形)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梯形 (1)出示图形继续演示课件“梯形”出示梯形实物图

教师提问:①生活中你见到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外面的形状都像什么?(梯子、木箱、槽子)引导学生看出它们的外形. ②这样的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测量,全班同学测量书上144页此图. (2)交流测量结果. 通过检查测量使学生明确:有一组对边是平行的,但长度不相等,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3)概括梯形的定义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板书) 2.认识梯形各部分名称.(演示课件“梯形各部分名称”) 结合图形说明,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根据图形的位置,一般在上面的叫上底,在下面的叫下底.习惯上上底画得短些,下底画得长些.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腰.从上底的一个顶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线段叫做梯形的高.高的画法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中高的画法相同. 想一想:能不能在梯形的腰上画高? 引导学生明确:梯形的高只能从相互平行的两条边中任一边上的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 再想一想:你怎样区分梯形的底和腰呢? 3.教学等腰梯形 (1)教师演示 拿一等腰梯形,对折一下,你发现两腰有什么特点?(两腰相等)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最新 优质课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能够应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2、经历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关键:让学生经历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发现和抽象公式的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各四组。 学具准备:每个小组至少准备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你们比较熟悉的朋友——红领巾,那你们知道做一条红领巾需要多少布料吗? 师:同学们,求需要多少布料也就是求红领巾的什么?(面积)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你会算三角形的面积吗?这节课 我们就一起研究、探索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 师:回忆一下,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图形的面积?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师: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们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什么图形来求面积,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我们会求面积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呢?为此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学具,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的学具,看一看按角分有哪些类型的三角形,把它们分分类。比一比你发现什么?(突出每组中的两个三角形完全一样) 2、分组实验,合作学习。 在实验之前先请同学们听清实验要求:

1,请同学们用两个三角形小组合作拼出不同的图形并摆在桌面上; 2,小组长组织讨论并做好实验记录。 好,下面同学们开始实验吧! 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在操作和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学困生师:你是怎样拼的?能说一说你的拼法吗? (3)学生自己展示自己的剪拼过程,交流汇报。 ①各小组汇报实验情况。(让学生将转化后的图形贴在黑板上,再选择 代表性的情况汇报) 展示:(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摆拼) (两锐角三角形)(两钝角三角形)(两直角三角形)(两等腰直角三角形) 底×高÷2 底×高÷2 长×宽÷2 边长×边长÷2 (上面是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在每组同学在黑板汇报时 同学们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可以问问这位小老师。 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把三角形转化成了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了并且求出了它 的面积,那以后我们每次求三角形的面积时都把它先拼成这些图形再求面积,你 觉得怎么样?你想说什么?(孩子们可能说我觉得太麻烦了,要有一个只属于它自 己的公式就好了),师:大家都是这样想的吗?

梯形的认识说课稿

张营小学2016-2017学年度上期课堂评估指定课说课稿 《梯形的认识》说课稿 张营小学赵新社 一、教材分析 《梯形的认识》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第二课时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之上学习梯形的认识的。在整个小学阶段属于最后一类直线型平面图形,与前面已学的各种图形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新课标指出:这一学段的教学,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形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二、学情分析: 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和平行及平行线间的距离等有关内容,为本课教学作好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准备。梯形虽然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图形,但在生活实际中,学生已建立了一定的表象。只是很难准确的抽象出它的本质属性,另外对于梯形高的概念的理解和作法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梯形各部分名称;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质特征,认识几种特殊的梯形及其属性;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类比归纳、操作想象等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 2、过程方法目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分类、比较、操作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 3、情智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趣,感受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梯形的本质属性,理解梯形高的概念,会作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质属性。 四、教学方法 本课设计理念为: ●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数学学习理应成为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 基于以上理念,教学中,我遵循“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改思路,力求体现教学中的主动学习原则、最佳动机原则、阶段渐进原则及直观性原则。主要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采取“分类、比较、操作”等方式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2、组织学生开展有意识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3、适时运用课件和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越性。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优秀教案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学生在充分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同时它又是学生以后学习梯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学生只有领会了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才能有效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形成能力.本节课再次利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引领学生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因此,转化方法的习得和转化思想的应用仍然是本节课教学的重要目标。教材的编排是为学生提供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让他们尝试拼成已学会面积计算的图形进行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想象、验证,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领会转化的数学思想,积累数学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通过课堂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的逻辑美,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正确应用公式解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上周我们班得到了流动红旗,学校要制作流动红旗,各班做这样一面流动红旗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布?转化为数学问题就是求什么?(流动红旗的面积,也就是求三角形的面积.)

2.知道了它的标准尺寸,怎么求出它的面积。 学生猜测一下(28 × 25 14 × 25)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面积。) 二、探索交流归纳新知 1 ?猜测 师:同学们你想用什么方法来求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学生独立思考汇报。 ①数方格(说一说数方格的方法,把三角形描在长是一厘米的方格纸上,数出有多少个方格,面积就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汇报完后动手数一数.事先准备三角形) ②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求面积。 师:评价一下,这两种方法你在生活中更喜欢哪种,为什么?(流动红旗面积大。用数方格的方法不容易得到其面积,用计算方法:方便快捷。)师:现在就请大家利用你手中的三角形,开动脑筋,动手探索一下,通过拼一拼你能把三角转化哪些我们学过的图形来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活动要求:(1)独立动手自主探索 思考: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小组交流:向同学介绍你的方法,注意说清你是怎么拼的, 转化前后的图形面积有什么变化? 2?汇报:学生汇报(请同学上前面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探索方法) 生1:我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师强调为什么要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生2:可以把这个数学添补成长方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长方形面积的一 生3: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把这个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只要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原来三角形的面积.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梯形的面积公开课教案.docx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梯形的面积公开课教案( 五)年级(数学)科授课者 :(许菊妹) 课题梯形的面积第几课 5授课时间11月 24日时 1、运用转化的方法通过寻找图形之间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 2、经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转化思想。目标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 念。教学 重点: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重点 难点: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推导。 难点 教具 多媒体课件、梯形学具、小剪刀、梯形硬纸片。 准备 一、复习引入新课 1. 同学们已经会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呢? 2.谁能平行四边行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3. 揭示课题:梯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你们想知道吗? 二、探究新知 教1、出示课本例题 ,有一条堤坝 ,其横截面是梯形 ,坝顶长度是 20 米,坝底长度是 80 米,坝高 学是 40 米。堤坝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过2、同桌讨论怎样求梯形的面积。 3、能否把梯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从而求梯形的面积。? 程 (1)、以小组为单位 ,老师已经学具放在小组长那里了 , 剪一剪 , 拼一拼 , 想一想。 (2)、分组实验 , 合作学习。(教师参与学生拼摆 , 个别加以指导) (3)、小组展示剪拼过程 ,穿插点评。(学生汇报展示) A、拼摆法: B 、割补法 C、分割法 教4、归纳概括 , 推导公式(结合板书) 学讨论:①比较三个实验的结论 , 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与哪些数据有关?②你会用字母 过 表示公式吗? 程 讨论后独立完成课本P59,归纳板书。

5、提示点拔:(电脑演示 ,合作讨论得出结论) 得出:梯形面积公式 =(上底+下底)×高÷2 用字母表示: s=( a+b)× h÷2 6、指导学生用公式计算堤坝横截面面积。 2.8m 三、检测巩固 m 1、求下面每个梯形的面积(列式不用计算):2. 1.计算下面图形面积 .1 3.课本 60 页的第 2 题。 1.4m 4. 选择题 ( 1)一个梯形的面积是20 平方米 , 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A.10 B.20 C.40 ( 2) . 两个等底等高的梯形和平行四边形 , 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10平方米 , 那么梯形的面积是()平方米。 A.5 B.10 C.20 5.判断题: 1.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 2 倍。() 2.两个梯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等底等高的两个梯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面积相等的两个梯形一定是等底等高。() 四、作业布置 梯形的面积 板 书梯形面积公式 =(上底+下底)×高÷2 设 用字母表示: s=( a+b)× h÷2 计 《梯形的面积》一课。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 , 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运用学法迁移等方法去推导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 算。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在教师的引导下 ,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 学等方式自主寻求发展, 本节课我一共开展了两次合作学习, 一次是小组内说说你把梯形转 反 化成了什么图形 , 是怎么转化的?第二次合作学习是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转化成的平行四 思 边形与原梯形在底、高和面积上有什么关系?由于这节课花了较多的时间带领学生们探 究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特别是从不同的视角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探究机会 , 使教学活动不局限于课本 , 不拘泥于教材 , 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拓展空间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

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梯形的认识

精心整理 小学四年级数学说课稿:梯形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 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和平行及平行线间的距离等有关内容,为本课教学作好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准备。梯形虽然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图形,但在生活实际中,学生已建立了一定的表象。只是很难准确的抽

象出它的本质属性,另外对于梯形高的概念的理解和作法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掌握梯形的本质属性,理解梯形高的概念,会作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质属性。 四、教学方法 基于以上理念,教学中,我遵循“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改思路,力求体现教学中的主动学习原则、动机原则、阶段渐进原则及直观性原则。主要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采取“分类、比较、操作”等方式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2、组织学生开展有意识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分类比较,初步认识梯形 平行 形的物体?(PHOTOSTORY演示) 引导观察比较,激发探索动机,培养发现意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结合生活画面引入新课,并通过两次递进式分类比较(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直逼梯形的本质属性: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形成梯形特征认知的基础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经验,让学生体验数学源于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引发思维共振,培养发现能力 吗?() 学生先小组说,再指名2—3名学生回答)。 4、说出梯形各部分梯形的名称。(引导自学课本第47页,教学梯形各部分名称指明:上底、下底、腰、高。)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梯形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梯形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梯形的概念以及梯形各部分名称,了解直角梯形、等腰梯形,掌握梯形与其他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在动手量一量、画一画、剪一剪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梯形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梯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任意四边形、不规则图形的纸,练习小篇等。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游戏激趣。 教师:喜欢做游戏吗?好,我们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这是一个四边形,可是它被数学书盖住了。 (1)能猜出来吗?不可能是哪个四边形? (2)现在呢?不可能是哪个图形? (3)到底是什么图形?这个四边形大家认识吗? 2.引入课题。 教师:梯形有什么特点?和我们前面认识过的四边形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梯形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认识梯形的特征。 (1)感知梯形。 ①你在生活中见过梯形吗?让学生先说一说。 ②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实物图片,找一找哪儿有梯形? 课件出示后随着学生的回答逐步隐去情境图,抽象出梯形几何图形。 (2)探究梯形的特征。 ①刚才我们在生活中找到了这么多的梯形,梯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②出示准备好的小练习。 要求:根据第一组图独立研究梯形有哪些共同特征?根据你们的发现找出第二组图中具备上述特征的图形。 第一组: 第二组: ③学生独立研究探讨。 ④汇报交流: 教师:你发现梯形有哪些共同的特征?与学生一同归纳并板书。 预设:是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教师:哪些图形不具备这样的特征?为什么? 预设:第二组中的第3个和第5个图形不具备梯形的特征,第3个图形没有一组对比平行,第5个图形不是四边形。 ⑤归纳总结梯形的概念。

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梯形的面积》教案

3、梯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教材第85-87页“梯形的面积”,课堂活动及练习二十一的相关练习。 ◆教材提示 《梯形的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了梯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初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并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的知识点如下: 知识点一: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知识点二:运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虽然学生已经有了前面推导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又掌握了推导面积计算公式的学习策略,但教学中仍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例1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推导面积公式的方法,帮助学生把前面掌握的推导方法作用于新的学习情境。 2.在图形转化的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图形转化,探究出多种图形转化的方法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用多种方法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知道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2.能运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问题,综合了解平面图形的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推理、归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新图形面积研究的策略意识,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会计算梯形的面积。 难点 运用转化的方法,自主探究梯形面积公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梯形学具 学生准备:梯形学具、剪刀、每个方格是1平方厘米的方格纸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复习旧知: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学生回答: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将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再推导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 (课件出示梯形)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转化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那么,梯形又可以转化为什么图形呢?下面我们就去探究梯形的面积公式。(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回顾、想象,轻松自然的引出各种已学平面图形的面积,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即复习了旧知,又引出了新知,而且培养了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数学,逐步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 1.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1)引导猜想:同学们,想一想,梯形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 学生的猜想后回答。回答预设:①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②用两个相同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 (2)验证猜想:学生拿出梯形学具,小组之间合作,看一看梯形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 ①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学具,可以是任意一个梯形,也可以是直角梯形。 ②学生动手拼一拼,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③汇报展示。 学生汇报预测: 生1:我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 生2:我沿梯形两腰中点的连线剪开,也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完整word版)认识梯形说课稿

认识梯形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选手郭静,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梯形。 我将从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教学指导思想,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明。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 二节。 教材分析包括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教学指导思想,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 梯形是基本的几何图形,在生活中也是处处可见。本节课根据已知的常见四边形引进全新的四边形一一梯形,这样可以让学生巩固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也为进一步梯形奠定基础。通过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本节课无论是对知识的学习,还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都起一定的作用。 关于大纲对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求。大纲指出:“几何初步知识的 教学要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等的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制作、实验等活动,掌握形体的基本特征,并注意在实践中应用,以利于培养初步的创新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使学生掌握梯形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沟通梯形与其它平面图形的联系. 2.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梯形,会在方格纸上画梯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梯形,能测量或画出梯形的高。 3.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的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 根据教材的指导思想,以及四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把本节课的重点设为理解梯形的概念,认识梯形的底和高并会画梯形的高.把本节课的难点设为:整理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其异同点. 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方式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我主要采用了(1)运用电教、实物演示、操作等直观教学手段进行教学。(2)巧妙地创设探究问题的情景。(3)运用化归的思维方法学习本课知识。(4)讲练结合,及时进行反馈、矫正。并且让同学们加入到实践和团队合作的队伍中来,让他们自己在实践中发现和总结知识,并在团队中各抒己见,明白分享知识就等于学到更多的知识。然后就是课堂发言,鼓励大家积极说出自己小组的发现,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F面让我们共同走进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新课标强调学生学习的

五年级数学梯形的面积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获奖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88页《梯形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用多种方法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能解决相关的问题,综合了解平面图形的内在联系。 2.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推理、归纳的能力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 3. 情感态度价值: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新图形面积研究的策略意识,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学生汇报时板书所学图形的图片及面积公式,回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过程,引出转化的数学思想。由小汽车前挡风玻璃的形状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由点开始学生就展开想象,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中打开了思维,轻松自然的引出各种已学平面图形的面积,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即复习了旧知,又引出了新知,而且培养了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数学,逐步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 联系已学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猜一猜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能是怎样的。基于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都与底和高有关,学生可以大胆猜测,然后探究验证。桌上的学具超市里放有直角梯形、一般梯形等若干个,有完全一样的,也有不一样的。然后分组探究。具体做法: ⑴选学具。(学生课前准备好纸和剪刀) ⑵提出要求: ①做一做:利用手中的学具,选择你所需要的梯形,或拼、或剪…转化成一个以前我们所学的图形。 ②想一想: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所转化成的图形与原来梯形有什么联系? ③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并尝试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人教版梯形的详解教案

人教版梯形的详解教案 【教学模式】学测评三元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6例3例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认识梯形,了解梯形的特征;认识梯形的底和高,学习画高;知道梯形的分类;明确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之美。 【教学重点】认识梯形,了解梯形的特征;认识梯形的底和高,学习画高;知道梯形的分类。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3分)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和认识了平行四边形,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梯形。 二、自主学习(5分) 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66页例3例4。 (1)什么样的图形叫做梯形。

(2)知道梯形的分类。 (3)认识梯形的各部分名称,会画梯形的高。 (4)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2、尝试训练:教材66页做一做。 3、学生汇报。 4、教师归纳并小结。 三、自主练习(8分) 师:通过刚才的自学,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下面我们来进行自主练习,看谁把今天的知识学的最好,最棒! 1、教材67页练习十一第4题 2、教材67页练习十一第5题。 3、教材67页练习十一第6题。 4、教材68页练习十一第7题。 5、教材67页练习十一第8题。 6、小组汇报。(抽签汇报,可以选择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等) 7、教师强调小结。 四、当堂检测(发试卷) 师:同学们,我们再接再厉,用最好的成绩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好吗?那下面我们进行课堂检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 五、评价总结(4分) 1、教师面批3人左右,然后小组内交流答案,自批,统计正确率; 2、小组汇报完成情况。

《梯形的认识》说课稿

《梯形的认识》说课稿 边墙山小学亓文华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实验课本第九册第四单元梯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内合作,探究出梯形的特征; 依靠学生自学掌握梯形的各部分名称;对所学过的线段 围成的平面图形进行分类。 2、使学生经历在比较中判断、分析、提炼出事物本质属性的 过程,掌握获取知识过程中常用的比较方法。 3、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高涨的情绪中渗透对比、分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梯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画梯形的高 在教学设计中我力求做到,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层次清楚,过渡自然,根据上一堂课学习的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来对梯形的认识进行教学,让学生对上一堂课又复习了一次加深印象,同时对另一些学困生对知识的掌握进一步提升。 本节课的是掌握梯形的特征,有且只有一组对边平行。通过对已经学习过的几种图形进行了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掌握梯形的特征:

这个内容的设计学生应算是简单易行的,在比较中学习记忆,更比单纯的出示一组图形学生学习的能力会更明显,记忆力会更强。 教学难点:画梯形的高 这个难点我是以熟悉带生疏,“点到直线的距离”前面他们学生过,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已经三角形的底边,请作出三角形的高;给平行四边形作高;直角三角形的高(如果说直角三角形的一行直角边作已经三角形的底,那么另一条直角边就是三角形的高)在猜图游戏中复习已学的平面图形的特征,为学生在对比中建立概念做好知识准备,为在课尾建构四边形的知识结构埋下伏笔。“刚才猜得这么准,现在为什么不行了呢?都是梯形惹的祸”,自然引出梯形。做到一剑多雕!既有知识小结又有过程与方法的小结,同时自然过渡到利用特征判断的应用概念阶段。 我尽量不停留在简单的让学生用概念判断的层面,而是让学生在动手剪的过程中进一步 巩固概念。如果学生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剪,是破坏一组对边平行,而用三角形剪,是要建立一组平行,都要保证“一组对边平行”这个梯形的本质特征。但后者增加了难度。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原创】《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梯形的面积 1. 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4×6=24(平方分米) 2.求下面三角形的面积: 10.6×5=53(平方分米)

(四)用字母表示公式:用字母a表示上底,字母b表示下底,字母h表示高,则S=(a+b) ×h÷2。 边学边练(一)1、判断,对的在()里面“√”,错的画“×”。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比梯形面积大。()(2)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3)梯形的面积等于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2、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17+23)×15÷2 (9+18)×10÷2 =40×15÷2 =27×10÷2 =300(m) =135(dm) 巩固训 练 1.任选一个图形计算它的面积(图中单位:厘米) (42+26)×30÷2(7.5+12.5)×11÷2 =68×30÷2=20×11÷2 =1020(平方厘米) =110(平方厘米) 2. 某水渠的横截面是梯形(如图)渠口宽8米。渠底5米,渠深1.8米。求它的 横截面面积。 (8+5)×1.8÷2 = 13×1.8÷2 = 11.7(平方米) 3.木材场常常把木材堆成下图形状。试算出图中木材的根数,并用梯形的面积公 式解释算法。

(3+7)×5÷2 = 10 ×5÷2 = 25(根) 答:这堆木材共有25根。 课堂小 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梯形的面积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做数学”的思想,把空间让给学生,把思考还给学生,让创新走进课堂。以研究性学习为教学的主线,组织学生展开了一系列的操作、观察、交流等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探索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使学生经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从而完成自己的知识建构。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不仅能获取梯形面积计算方法这一新知,同时也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汲取数学思想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探究性为一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小学数学《梯形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梯形的认识》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梯形的认识》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教材分析 《梯形的认识》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实验实验教材第八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第二课时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之上学习梯形的认识的。在整个小学阶段属于最后一类直线型平面图形,与前面已学的各种图形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新课标指出:这一学段的教学,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形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二)学情分析: 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和平行及平行线间的距离等有关内容,为本课教学作好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准备。梯形虽然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图形,但在生活实际中,学生已建立了一定的.表象。只是很难准确的抽象出它的本质属性,另外对于梯形高的概念的理解和作法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梯形各部分名称;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质特征,认识几种特殊的梯形及其属性;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类比归纳、操作想象等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 2、过程方法目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分类、比较、操作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 3、情智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趣,感受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梯形的本质属性,理解梯形高的概念,会作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质属性。 (四)教学方法: 本课设计理念为: 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1.5.1 曲边梯形的面积(优秀教案)

1.5.1 曲边梯形的面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问题情景,经历求曲边梯形面积的过程,初步了解、感受定积分概念的实际背景。(2)理解求曲边梯形面积的“四步曲”——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问题的探究体会“以直代曲、无限逼近”的思想。 (2)通过类比体会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探究中进一步感受极限的思想,体会直与曲虽然是对立矛盾的,但它们可以相互转化,体现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在问题解决中体验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民语班的学生。 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已经具备的认知基础有: 一是学生已学习过如何通过割补的方法计算不规则直边图形的面积;学生在必修3的阅读与思考内容中对刘徽的“割圆术”求圆面积的方法已经有所了解。 二是学生虽然未学习过极限的有关知识,但通过导数的学习,对极限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将会面临的难点: 一是部分学生汉语程度相对较为薄弱,一些数学名词难以准确理解,因此需要借助民语教材对部分名词做民语标注,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和学习;此外,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较差,需要即时引导学生进行准确表述和学习。 二是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如何“以直代曲”,即学生如何将割圆术中“以直代曲,无限逼近”的思想灵活地迁移到一般的曲边梯形上.具体说来就是:如何选择适当的直边图形(矩形、三角形或梯形)代替曲边梯形,并使细分的过程程序化且便于操作和计算。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求曲边梯形面积的方法。 教学难点: 把“以直代曲”的思想方法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步骤,理解“无限逼近”的思想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生活中的数学原型 【教师提问】观察下面的图片,从图片中截取一个平面图形,观察图形,如何求图形的面积?图片一: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6多边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6多边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动手操作、探究等方式,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并能用面积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剪、拼推导等方式,用转化的思想经历梯形面积公式的形成过程,知道通过转化,我们可以用已学的知识来学习未知的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2学情分析 “梯形的面积”是在学生认识了梯形特征,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并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对转化思想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较好的学生会从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面积推导中获得转化的思想方法,知道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把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图形来推导在。学生会在自主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会用梯形面积公式计算梯形面积。 教学难点: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推导出计算公式。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梯形的面积 五(上)《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浙江省余姚市富巷小学周桐乔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人教版五上P95—97相关内容 “梯形的面积”是在学生认识了梯形特征,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并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教材没有安排用数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积,而直接给出一个梯形,引导学生想,怎样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让学生在自主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数学的再创造过程中实现对新知的意义建构,解决新问题,获得新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