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公债练习题

公债练习题

公债练习题
公债练习题

第一章

判断题:

1.从公债的产生和发展来看,公债的规模大小主要受到财政赤字状况和社会闲置资金两大经济条件制约和影响。(T)

2.按可流通或转让性的不同,公债可分为短期公债和中长期公债(F)

3.从纳税人角度来看,公债是一种誉为“金边债券”或“银边债券”的重要投资工具。(F)

4.公债的本质是一种公共信用,但不完全等同于公共信用。(T)单选题: 1.按(C),公债可分为中央政府公债和地方政府公债

A.借债地域

B.借债期限

C.借债主体

D.举借形式 2.按(C)不同,公债可分为短期公债、中期公债和长期公债。 A.利率确定方式 B.利息偿付方式 C.借债期限 D.债务本位

3.(B)是指低于债券的面额的价格发行的公债,将来债务人按面额偿还的公债。 A.附息公债 B.贴现公债 C折实公债 D.特种公债

4.从(D)来看,公债资金也是一种公共资金,并会产生类似于税收的负担。 A.债务人 B.投资者 C.宏观运行 D.纳税人

5.从(C)来看,公债时影响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与稳定的重要“杠杆”。 A.债务人 B.投资者 C.宏观运行 D.纳税人

6.从(A)来看,公债是政府筹集资金以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 A.债务人 B.投资者 C.宏观运行 D.纳税人

7.“公债即公共债务,是政府向团体、公司、个人或别的政府所借的债务,它也反映着以国家为主体的一种分配关系。”是哪一位经济学家对公债概念的阐述。(D) A.陈共 B.邓子基 C.谢作诗 D.蒋洪多选题:

1.按债权债务关系是否自愿为标准,公债可分为(BCD)。

A. 一般性公债

B.自由公债

C. 强制公债

D.准强制性公债 2.按借债主体的不同,公债可分为(BD)。

A.国内公债

B.中央政府公债

C.国外公债

D.地方政府公债 3.公债经济学的学习方法包括(ABCD)。

A.学以致用,一以贯之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B.关注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注重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结合。

C.认识从量变到质变的事物发展规律,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互为补充。

D.有比较才有鉴别,注重比较分析法。 4.公债的“三性”包括:(ABD)

A.自愿性

B.有偿性

C.强制性 C.灵活性

第二章

1.连接西方各经济学家的的公债理论亚当·斯密坚持公债有害的观点,但提出和赞同政府在过剩闲置资本的前

提下发行公债、非命令式政府干预的理论主张。

大卫·李嘉图公债具有生产性,并且公债有利于信用经济的发展。

约翰·S·穆勒公债将生产资本转换为非生产性支出,从而不利于社会资本的形成和

积累,因而有害。

卡尔·迪策尔坚持“自然秩序”、“廉价政府”,总体上反对公债存在和发行,认为

公债有非生产性甚至破坏性。

凯恩斯学派公债会产生代际负担,会扩大在权衡财政预算决策时成本与收益两方

面的不一致,产生公债负担幻觉,最终导致公债规模的不断膨胀。

詹姆斯·M·布坎南公债是政府干预经济和稳定经济的重要手段,公债不会造成下

一代的负担,公债只是象征性被偿还。

判断题:

5.总体上穆勒认同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公债理论观点,即限制公债发行,节约财政支出。(T)

3.李嘉图认为税收与公债具有相同的经济效应,因此他主张公债的发行(F)

9.布坎南等公共选择学派主要从征税还是借债这个角度对公债负担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揭示了公债负担在代际间转移到可能性。(T)

10.梁启超是第一次系统论述外债问题的中国人,否定借债“有伤国体”,肯定借债的积极作用。(F)

15.公债理论的分歧的主要根源是公债思想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理论背后的假设条件的不同。(T)

13.陈云提出极力反对盲目自力更生而否认外援以及“企图靠借外债购买一个现代化”两种极端公债思想。(T)单选题

1.(A)认为公债的产生根源是因为政府或君主的非节俭性、奢侈浪费以及战争的存在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凯恩斯学派 D.卡尔·迪策尔

2.下面不属于卡尔·迪策尔的公债理论的是(D) A.应把国民经济与公债结合起来考察公债经济效应。

B.公债有利于信用经济发展,提高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从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C.公债具有生产性,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D.公债会导致通货膨胀以及国家破产的危险。

3.“大力主张和赞扬公债,将公债和赤字、补偿性财政政策紧密结合,将公债视为政府干预经济、稳定经济的重要政策手段”是(C)的观点。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凯恩斯学派

D.卡尔·迪策尔

4(D)批判了凯恩斯主义学派的公债非负担观点,指出公债通过负担的转移会形成下代人的负担。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西斯蒙第

D.詹姆斯·M·布坎南

5.(B)认为外债之本性无善恶之分,外债的结果则有善恶之分。且善恶的根源在于举债的政府本身。

A.马建忠

B.梁启超

C.李鸿章

D.马寅初 6.(D)的主要观点是利用内债的不可行性以及利用外债的优先性。 A.马建忠 B.梁启超 C.李鸿章 D.马寅初多选题

1.以下属于李嘉图对于公债的观点的是(ABCD)。 A.税收—公债等价定理。

B.公债是政府弥补战争经费不足的重要途径,但战后政府应努力偿还。

C.政府因建立减债或偿债基金制度。

D.公债不能将闲置资本转换为生产性资本。 2.以下经济学家中属于公债有害论的是(ABC) A.大卫·休谟 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D.凯恩斯

第三章公债理论

判断题

1.托宾从利他主义的遗产动机假设的不现实性、举债替代征税会产生再分配效应、现实中的税收往往不是一次性总额税等对李嘉图等价定理进行批判。(T)

2.曼昆的新观点和推论极大维护和推广了李嘉图等价定理,并对其作出了重要的丰富和发展。(F)

3.庇古效应是指公债发行会导致劳动和投资意愿下降以及资本积累减少的效应。(F)

4.卡尔多效应是指公债在经济不景气时具有扩大消费支出,而在经济景气时抑制消费支出的结果(F)。

5.与货币创造相比,债务创造会导致更大的财政幻觉(T)

6.公债幻觉的存在肯定了李嘉图等价定理成立的可能性(F)

7.李嘉图等价本质上阐明了公债中性的经济学思想。(T)

8.托宾利用“具有利他主义的遗产行为动机”理论假设对李嘉图等价定理进行了扩充和发展。(F)

单选

1.对李嘉图等价定理表述错误的是(A)。

A.公债有利于战争筹款,不会造成任何负面影响。

B.政府筹措财政经费采用征税和举债无差异。

C.在举债筹资时为公债支付利息不会减少国民财富,只有分配效应。

D.举债和征税引起的消费支出下降是相同的。

2.(B)在有限生命周期理论中提出由于发债带来的减税效应会带来消费需求的增加。 A.巴罗 B.莫迪利阿尼 C.托宾 D.曼昆

3.明确提出公债资产效应的是(C)。

A.巴罗

B.李嘉图

C.勒纳

D.曼昆

4.(A)从消费者的短视、借债约束和代际财富再分配三个角度分析了巴罗-李嘉图等价不成立。

A.曼昆

B.巴罗

C.托宾

D.莫迪利阿尼

5.(B)认为:在一个跨时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在特定假设(如完备的资本市场、一次总付税、代际利他和债券不能超越经济增长)下,如果公众是理性预期的,那么不管是债券融资还是税收融资,政府所采用的融资方式并不影响经济中的消费、投资、产出和利率水平。 A.曼昆 B.巴罗 C.托宾 D.莫迪利阿尼多选题:

1.以下各点属于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假设前提的是(ABCD)。

A.无论是利用税收或公债进行融资,初始时期的政府支出总是不变,

B.资本市场是完全的,个人和政府的借贷利率是相同。

C.所有税收都是一次总付税。

D.个人既是现实的纳税人又是未来的纳税人,对现在和将来的收入预期是确定的。 2.导致公债幻觉的的直接因素有(AB)。

A.经济人的有限理性。

B.未来复杂税制导致的不确定性 C公债负担可预期 D.未来收入确定

第四章国债经济效应

一、名词解释

(一)当代负担论

国债还本付息的负担有享受国债所带来利益的当代人负担。

(二)下代负担论

国债还本付息的负担不是由享受国债所带来利益的当代人负担,而是由下一代负担

二、简答题

(一)举借国债对民间需求有什么影响?

1、举借国债对民间消费的影响举借国债肯定会导致民间消费的增加。

2、举借国债对民间投资

(1)民间投资对利率无弹性;民间储蓄对利有弹性,在此情况下,民间投资不变。

(2)民间投资对利率有弹性;,民间储蓄利率无弹性,其结果带来民间投资减少。

(3)民间投资和民间储蓄对利率均有弹性,其导致民间投资减少,其减少小于民间消费的增加。

举借国债,一方面带来民间消费的增加,另一方面会通过均衡利率的上升减少民间投资,相比之下,民间投资的减少小于民间消费的增加额,其影响是民间需求的扩张。

(二)举借国债对政府支出的影响有哪些?

1、举借国债与偿债费支出(1)国债利息支出(2)国债还本支出

2、举借国债与预算约束弱化

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曾在解释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的政治行为的基础上,分析过政府财政支出的发展趋势,并得出追求公共机构权力极大化的政府必然带来财政支出规模的极大化的结论。

(1)举借国债使得政府的预算约束弱化。

(2)举借国债所带来的政府预算约束的弱化,对政府财政支出有扩张之效。举借国债通过引致政府债务支出并弱化政府预算约束,对政府财政支出规模有扩张之效。

三、论述题

举借国债对社会总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影响。

(一)举借国债与社会总需求(总量)

1、财政支出规模的膨胀并不意味着社会总需求的等量增加

2、政府购买性支出的增加和财政支出乘数

从总量上看,举借国债带给民间消费,民间投资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在内的社会总需求的影响是扩张的。

(二)举借国债与社会总需求(结构) 1、认购国债的资金来源 2、举借国债收入的投向 3、来源与投向的综合

从结构上看,举借国债使得整个社会消费和投资结构中,发生了有利于社会总消费的变化。

第五章公债的负担与风险

判断

1.公债依存度指公债余额占当年GDP的比重。(F)

2.公债负担率指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和比率。(F)

3.公债偿债率指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和比率。(T)

4.公债危机是因政府丧失债务信用、出现债务违约行为时导致的一系列不良后果或损害性影响。(T)

单选

1.(A)是指公债的偿还会造成政府财政负担。

A.直接负担

B.间接负担

C.短期负担

D.实际负担 2.(B)是指公债发行和偿还所引起的一系列负担问题。

A.直接负担

B.间接负担

C.短期负担

D.实际负担

3.(C)是指在一定物价水平下,人民为了政府偿债而缴纳的一定货币数量的税收。 A.直接负担 B.间接负担 C.名义负担 D.实际负担

4.(D)是指人民因为政府债务税收化而遭受的生活水平下降、消费行为扭曲、不公平分配、生产效率损失等各种社会经济负担。

A.直接负担

B.间接负担

C.名义负担

D.实际负担 5.关于公债危机的理解错误的是(B)。

A.公债危机本质上是政府丧失了公众信任而出现的信用破产。

B.公债危机不可能在局部地区存在。

C.公债危机往往带来不良后果和损害性影响。

D.公债危机是现实存在的,即由债务风险预期变成了债务违约现实。 6.关于公债风险和公债危机的区别错误的是(B)。

A.公债风险是政府举债后产生的不良后果或违约损失的不确定性;而公债危机是政府因违约出现的信用破产。

B.公债风险是一种现实结果,而公债危机是指向未来的。

C.公债风险影响较弱,公债危机影响较大。

D.公债风险涉及主要是政府财政收支活动,而公债危机涉及面较广。

多选

1.关于公债负担的理解正确的是(ABCD) A.公债负担是指生产资本的损失。 B.公债负担指公债的本息支付。 C.公债负担指公债利息的支付。

D.公债负担指由于公债存在而引起的产量的损失。 2.目前普遍采用的衡量公债规模是否适度的指标有:(ABC) A.公债依存度 B.公债负担率 C.公债偿债率 D.CPI 3.按风险产生的原因不同公债风险可分为(ABCD)。

A.公债违约风险

B.公债再融资风险

C.公债流动性风险

D.公债市场风险 4.按风险表现的不同公债风险分为(AB)。

A.直接公债风险

B.或有公债风险

C.宏观公债风险

D.微观公债风险 5.按风险运行的层次公债风险分为(CD)。

A.直接公债风险

B.或有公债风险

C.宏观公债风险

D.微观公债风险

第六章货币的发行、偿还与流通

连接以下不同经济学家的经济周期理论

杰文斯乘数-加速动态模型

诺德豪斯理性预期周期说

凯恩斯技术创新周期说

萨缪尔森太阳黑子说

卢卡斯政治选举说

熊彼特有效需求不足说

判断题

1.萨缪尔森认为有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它主要有三大基本心理因素,即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构成。(F)

2.公债政策不可能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基本保持一致,其经济作用力与两大政策所追求的调控目标必然相悖。(F)

3.建立发达完善的公债发行和流通市场,是连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重要政策操作平台。(T)

4.公债政策有时会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产生矛盾和冲突问题。(T)

5.货币学派理论将经济周期归因于货币和信贷的扩张与收缩,认为货币才是影响总需求的最基本因素。(T)

单选

1.与公债政策相联系的货币政策不包括(D)。

A.公开市场业务

B.利率调节政策

C.法律准备金调整

D.自动稳定器机制 2.与公债政策相联系的财政政策不包括(C)。

A.自动稳定器机制

B.税收调节政策

C.公开市场业务

D.支出调节政策

3.(A)包括对发行方式、发行对象的选择,以及发行价格的确定方式。

A.公债发行政策

B.公债流通政策

C.公债使用政策

D.公债偿还政策

4.(B)指公债发行后的交易、买卖或转让政策,它涉及公债流通市场参与者的行为规范、公债交易方式的创新和完善、健全交易的清算和托管等设施的建设以及市场法规的健全。 A.公债发行政策 B.公债流通政策 C.公债使用政策 D.公债偿还政策

5.(C)是对公债收入的使用方向和结构的决策。

A.公债发行政策

B.公债流通政策

C.公债使用政策

D.公债偿还政策

6.(D)指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政府经济目标和财政金融形势,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时间偿还公债本息。

A.公债发行政策

B.公债流通政策

C.公债使用政策

D.公债偿还政策

多选

1.按调节和控制角度公债政策可分为(AB)。

A.公债总量政策

B.公债结构政策

C.公债使用政策

D.公债偿还政策 2.公债政策发挥作用的影响条件(ABCD)。 A.公债期限品种的多元化

B.公债和其他金融品种之间的结构匹配性

C.公债规模的适度性

D.较发达的金融市场支持

3.公债偿还过程中的货币效应包括:(ABD) A.货币发行条件下的偿债货币效应

B.发行新债还旧债条件下的偿债货币效应

C.中央银行作为公债认购主体条件下的货币效应

D.增税还债条件下的偿债货币效应

简答题

(一)国债偿债资金来源有哪些?

1、预算结余

预算结余是国家预算执行结果收大于支出的余额,即财政结余。

是指政府用上年的财政结余来支付本年应偿还的公债本息。

2、偿债基金

是由政府设立的专门用于偿还债务的资金。即政府每年根据预算安排,从公共收入中拨出一笔专款设立基金,有特定机关管理专门用于偿还国债,且在公债偿还之前,每年的预算拨款不能减少,以期逐年减少债务。故又称减债基金。

3、举借新债

政府通过发行新债为到期的债务筹措偿还资金,这种资金来源也被称为“借新还旧”

4、投资收益

政府将发行公债所筹资到的资金用于经济建设,然后用投资所得来进行债务的偿还。

5、预算列支

是指在经常性预算中,用经常性预算收入安排当年应偿债债务支出。

(二)公债还本方式有哪些?

1、直接偿还法

是指政府发行国债后,在约定的时间,直接向国债持有者偿还本金。

2、购销偿还法

也称市场购销法是指国债到期之前,政府在国债流通市场上买入国债而销却债务。

3、调换偿还法

是指政府发行新国债来换回国债持有者手中的旧国债而注销债务。

(三)公债付息方式有哪些?

1、按期分次支付法

是指将债券应付的利息,在债券存在的期限内分几次支付。

2、到期一次支付法

是指将债券应付的利息同偿还本金结合起来,在债券到期时一次支付,而不是分几次支付。

(四)政府偿债基金的功能是什么?

1、平衡偿债高峰对政府预算的压力。

2、提高政府偿债信誉。

3、有利于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果。

第7章地方公债

一、单选

1、我国地方公债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体制原因和管理原因,其中体制原因包括财政管理体制问题、投资体制问题、( A )和金融管理体制问题。 A 社会保障体制问题 B 法律法规体制问题 C 劳动保障体制问题 D 证券投资体制问题

二、多选

1、从国际经验来看,地方公债一般具有的几个基本特征是( ABCDE ) A 信用较好 B 融资成本较低 C 限定使用范围 D 期限较长 E 良好的流动性

2、地方公债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 ABCD ) A 促进地方公用基础设施的建设 B 平衡地方财政收支 C 利于地方经济调控

D 满足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完善债券市场体系

3、比较国外地方公债管理政策,不同点有( ABCD ) A 举债的具体方式不用

B 地方债的用途限制存在差异

C 资金来源不用

D 筹资成本有差异

4、显性的直接负债包括( ABCD ) A 国债转贷资金

B 历史欠账资金和未弥补的政策型亏损

C 地方政府承担的外债

D 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支出缺口

5、隐性的直接债务包括( AC ) A 社会保险资金负担

B 地方政府担保所形成的债务

C 失业救济负担

D 国债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

6、隐性的或有债务包括( AD ) A 国有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 B 地方政府担保所形成的债务 C 国债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 D 国有企业为弥补的亏损

三、判断

1、地方公债是地方政府为满足地方经济与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需要,在承担还本付息责任的基础上,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向社会举借的债务,其中以债权形式发行的地方公债称为地方政府债券(简称地方债券)。(√)

2、美国州地政府长期债券主要有普通债券和收益债券。(√)

3、地方公债往往被称为“银边债券”,其具有性用好、融资成本低,以及灵活性、针对性和地域性较强的特点。(√)四、配对题

地方公债发行的理论依据

政府职能划分理论全国性公共产品、地方性公共产品

地方政府通过举债筹资将有助于提高地方准公共产品的提供水平,更

好地发挥地方政府的只能作用

公共产品层次性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配置的严重扭曲,财政分权体制改革、赋予地方

政府举债权

财政分权理论经济建设职能的需要,地方经济调控职能

中央和地方政府职能的划分为建立地方公债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九章:中国的内债实践:从生产到发展一、单选

1、中国具有现代意义的内债出现于清朝末年,于光绪二十年(1894)第一次效仿西洋的( A ),被认为是近代中国最早公开发行的内债。 A 息借商款 B 西征借款 C 爱国公债 D 辛亥借款

2、清政府的第二次内债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发行的( D ) A 息借商款 B 西征借款 C 爱国公债 D 昭信股票

3、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批准,1950年上半年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第一次( A ),其目的是回笼货币,减少赤字,制止通胀,稳定物价。

A 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B 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C 特别公债

D 长期公债

4、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主动放弃公债时期是( C )

A 19世纪

B 20世纪中叶

C 20世纪60-70年代

D 20世纪80年代

二、多选

1、清政府“效法西洋”发行公债失败的原因有( ABCD ) A 缺乏发行公债的经济基础,这是发行公债失败的根源 B 人们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还比较陈旧 C 清朝政府的腐败统治

D 人们普遍对公债吧抱有任何的信任感

2、北洋政府的公债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有( ABCD ) A 辛亥革命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B 中国民族资本的金融业得到较快发展 C 北洋政府财政入不敷出

D 北洋政府的公债发行采取了经济方法,主要是由银行购买

3、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和国家建设公债相比具有各自的特点,以下正确的是(ABCD) A 前者为了弥补预算赤字,减少现钞发行;后者为了加快国家经济建设步伐 B 前者强调改善财政收支状况的功能;后者强调筹集国家建设资金的功能 C 前者是一种临时性措施;后者是一项持续性政策

D 前者期限为1至5年,不是很长;后者期限较长,最长的达到10年

4、一般来说,影响国债数量规模的因素或指标主要有两个:政府财政承债能力和国民经济应债能力,以下四项中哪两项属于政府财政承债能力常用的主要指标( AB ) A 国债依存度 B 国债偿债率 C 国债负担率

D 居民应债能力

5、下列关于中国公债市场的作用与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ABCD ) A 为公债的发行和流通提供有效的渠道

B 引导资金流向,调节资金的运行,促进社会资金的优化配置

C 传播和获得经济信息的重要场所

D 中央政府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发挥调节作用的市场渠道

三、判断

1、清政府第一内债的发行是为了偿还《马关条约》所规定的第四期赔款;第二次内债的发行是为了应付甲午战争军费的需要。(×)

2、一国财政偿债能力越大,政府举债的承受能力也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3、公债市场是指以公债为交易对象而形成供求关系的市场,是整个证券市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按交易的层次可分为公债发行市场和公债流通市场。(√)

第十章中国的外债变迁:从近代到现代一、单选

1、在近代中国,严格意义上的第一笔外债是( B ),可视作中国近代外债的起源。 A 1842年300万“行欠”外债 B 1853年上海洋商借款 C 《南京条约》 D 《北京条约》

2、( A )是指一个社会的传统经济向近代经济转变的一种趋势,或者说是传统经济成分日益缩小,近代经济成分日益增大的过程。 A 经济近代化 B 经济现代化 C 经济传统化 D 经济国际化

二、多选

1、以下关于“西征借款”正确的是( ABCD )

A 左宗棠举借的“西征借款”与之前的地方性借款有很大的不同

B 1867年2月,左宗棠向清政府提出要求向上海洋商商议借银120万两,这就是第一次西征借款

C 第一次西征借款不同于以前各次由各省地方当局“先斩后奏”的借款,经清政府批准后才由

各海关代借

D 说明了清政府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对外债由默许转变为赞同

2、甲午战争后晚清外债的徒增对财政的影响有( ABCD ) A 破坏财政收支的平衡,引发了晚清严重的财政危机 B 加剧清王朝财政的混乱和不统一

C 使中国人民和清政府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

D 加深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危机,加速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的消解

3、传统经济和近代经济如何界定,以下几个方面正确的是( ABCD ) A 使用大机器的近代产业部门的建立和发展 B 各类市场体系和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C 世界市场的扩大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增强 D 其他

4、就经济和外债方面来讲,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收获有( ABCD ) A 所有中国此前对日本的负债都被取消

B 签订平等新约,租界、治外法权等特权被取消

C 庚子赔款被取消,大部分政治性借款也部分或全部推迟

D 大大减轻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5、国民时期外债的特点( ABC ) A 在外债上就是利息较低,折扣小 B 国民政府所借外债的债券国比较集中 C 笔数不多,但每一项的债额较大 D 债项多,数额大判断

1、北洋政府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影响和作用是客观存在的。(√)

2、在晚清外债中,最大数额是为支付战争赔款而举借;北洋政府时期的外债,最大数额是军事、行政费用借款,此外就是实业借款。(√)

3、利用内外债是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手段。(√)

第十一章公债与战争:如影随形的“双胞体”一、单选

1、我国的战争公债,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周赧王,而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公债应该始于( C )

A 宋朝

B 明朝

C 近代清政府

D 现代

2、美国的战争公债可以追溯到独立战争时期,( C )年美国大陆会议决定发行的公债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公债。

A 1771

B 1774

C 1776

D 1791

3、美国第一次以战争名义发行长期战争公债是在( B )时期 A 独立战争 B 南北战争 C 越南战争 D 海湾战争

4、新中国公债的开端是( C )

A 北洋政府公债

B 国民政府公债

C 革命根据地公债

D 现代公债

二、判断

1、战争造成一国财政紧张,而通过征税来筹集资金往往周期较长且数额有限,于是战争各方均倾向于通过借贷来筹措军费,于是,战争催生了公债,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

2、南北战争时期的美国公债的发行直接促成了美元的产生,对美国金融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战争公债扩大投资,降低储蓄倾向,促进了一国资本市场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同时不会增加政府的长期负担,对战后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十二章,外债的积极利用与风险管理一、单选

1、马克思对外债性质的认识的阐述首先把它看作是一种( B ) A 生产资本 B 生息资本 C 人力资本 D 流通资本

国际上经常使用的衡量外债规模的指标有偿债率、负债率、债务率和外债增长率。其中偿债率反映了( A )

A 反映一国债务信用的高低,衡量一国还债能力的强弱

B 考察一国对外借债与整个国民经济状况的指标,衡量一国可以维持债务总规模的尺度

C 反映

当年一国对债务的承受能力,衡量一国外债总体水平是否超过客观还债能力 D 反映一国外债的增长速度情况

3、外债的偿还期限结构为短期、中期、长期。其中中期债务是指使用期限在( C )的债务,一般用于中期的生产建设项目。

A 5年以上10年以下(包括10年)

B 3年以上5年以下(包括5年)

C 1年以上5年以下(包括5年)

D 1年以上3年以下(包括3年)

4、亚洲金融危机的本质是( D )

A 生化危机

B 环境危机

C 科技危机

D 外债危机多选

以下关于外债的概念中哪两项属于内涵外债( AB ) A 指中央政府对外承担的债务,又称为国家外债或公共外债

B 指一国居民欠非居民的债务,外商投资企业向境外借款是同中国外债

C 指一个国家的外贸逆差,没有偿还以前其构成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负债

D 包括外国对一个国家的直接投资和一个国家银行的外国分行在国外吸收的存款等

外债是指对非居民用本国或外国货币承担的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此定义有两个明显的特征是( AC )

A 属地性

B 属人性

C 契约性

D 无偿性

3、生息资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ABCD ) A 生息资本与资本的现实再生产过程无关 B 生息资本为现实资本再生产做准备 C 还本付息是生息资本的基本前提

D 生息资本是一种虚拟资本,而“虚拟资本有它的独特的运动”

外债与外商直接投资(FDI),两者的不同点表现在( ABCD )

A 举债要承担还本付息的负担,在经济政治上受限;FDI不会形成还本付息的负担,在经济政治上受限较少

B 外债的资金所有权、支配权、使用权“三权”分离;FDI的“三权”是相对统一的

C 举借外债的主动权比较大;FDI的主动权掌握在国外投资者中

D 举借外债的稳定性较好,不存在资金突然抽走的问题;FDI的稳定性较差,环境一旦发生变化,外商可以立即抽走资金

5、确定借用外债规模的原则有( ABCD ) A 外债的增长速度不能长期超过GDP的速度 B 国内资本积累和借用外债要同步增长 C 建立使经济周期良性循环的“债务周期” D外债的增长要和政府预算支出保持适宜的比例

三、判断

1、外债和内债都是以政府为主体的一种信用形式,都是一种要求还本付息的经济行为。(√)

2、一般来说,双边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利率高、风险大;而商业贷款利率低、风险小。(×)

3、亚洲金融危机的本质是外债危机,发展中国家在利用外债时,必须慎重。(√)

四、配对题

美国学者纳科斯(Nurkse,1953)“永久依附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H.B.Chenery)“债务周期理论”

20c70s费舍尔(Fischer)等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

埃及阿明、阿根廷普雷维什等“两缺口”理论

第一章国债导论

一、名词解释(一)公债

公债是公共部门作为债务人,按法律的规定或合同的约定,向另一个经济主体承担一定行为的义务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二)国债

一国中央政府作为债务人,按照法律的规定或合同的约定,向其他经济主体承担一定行为的义务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

二、简答题

(一)国债是如何分类的?

1、按照契约形式分类:债券型国债和非债券型国债。

2、按照发行地域分类:债券型以地域为标准分为国内国债和国外国债;合同型国债以债权人国别为标准分为国内国债和国外国债。

3、按照购债意愿分类:强制国债和自由国债。

4、按照计量单位分类:实物国债和货币国债。

5、按照是否担保分类:担保国债和无担保国债。;

6、按照利息决定分类:固定利率国债和浮动利率国债。

7、利息报酬分类:有息国债和无息国债。

8、按照流通条件分类:流通国债和非流通国债。 9、按照偿还期限分类:有期国债和无期国债。 10、按计息方式分类:附息国债和贴现国债(二)为什么说国债是财政收支的特殊形式? 1、国债是凭借信用原则取得的有偿性收入

2、国债还本付息是财政支出的特殊形式——附属性;无伸缩性。(三)国债与债券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1、联系:

(1)同属于债务范畴;(2)发行数量相互制约;(3)发行条件同向变化。

2、区别:

(1)发行主体不同;(2)发行目的不同。

(四)国债与股票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1、联系:

(1)同属有价证券;(2)都是筹集资金手段;(3)收益率相互影响。 2、区别:

(1)权力不同;(2)目的不同;(3)期限不同;(4)收益不同;(5)风险不同。(五)简述国债的职能。 1、弥补财政赤字

(1)从公债产生的原因分析(2)从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分析 2、筹集建设资金

(1)从公债发行目的分析(2)从公债实际使用分析 3、调节经济

(1)调节供给与需求的总量与结构

(2)发行公债可以增强财政用于宏观调控的财力

(3)公债的发行及其收入的使用对经济生活发生诸多的影响(4)公债是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主要对象

第二章西方国债理论

一、名词解释

(一)李嘉图等价定理

政府选用征收一次总赋税还是发行政府公债为政府支出筹措资金,对居民的消费和资本生成的影响是一样的。换言之,从最终效应来看,政府为其支出筹措资金而选择的特定的融资方法是无关紧要的。

(二)公债有害论

20世纪30年代大衰退以前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经济学家们一般是反对国家干预,主张自由经营的。反映在公债理论上,那一时期的古典学派经济学家大多对公债持否定态度,强烈地反对公债的发行,即坚持“负债有害论”。

二、简答题

(一)简述亚当·斯密的公债理论。

1、国家之所以要举债,是因为当权者奢侈而不知节俭。

2、公债的用途是非生产性的,因而举债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

3、他承认在战时维

持紧急经费支出的筹集办法是发行公债。 4、公债的原本形态-----预借赋税收入。(二)简述瓦格纳的公债理论的主要内容。 1、构成公债来源的资本有三种类型。

区分了三种不同的公债,然后将它与赋税相比较。他按照构成公债源泉的资本种类,将公债分为类:

(1)来自国民经济中现实处于自由资金状态的资本公债;

(一)简述1988---1992年我国国债市场的特点。这一时期,中国公债市场建设起得了突破性进展。 1、允许公债自由流通。

1988年4、6月两次在61个城市试点;1910年12月上交所成立;1991年3月地市级公债市场建立。

2、公债期限仍为中期,但公债品种增多。

2、3、5年国库券、财政债券、国家建设公债、特种公债、保值公债。 3、实物

券公债和记账式公债并存。1992年记账式公债开始。 4、公债发行仍带有行政摊派

性质,发行期较前一阶段明显缩短。(二)简述1998---2004年我国国债市场的特

点。 1、公债发行数量急速攀升。

2、实行扩张的公债政策,以国家信用支持银行信用。

3、用公债政策进行经济

的“反周期”调节。

4、随着中央银行恢复公开市场操作,公债将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结合起

来。

5、以记账式公债为主,公债流动性下降。

6、推出了混合式招标方式。

7、采用直接方式发行了电子记账凭证式公债。

第四章国债的发行市场

一、名词解释(一)承购包销法

是指由政府和承购包销团通过平等协商确定发行条件,签订发行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的一种发行方式。(二)招标方式

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公开招标、投标的竞标方式来确定发行条件推销国债的方法。

(三)价格招标

是由发行者先确定国债发行量和券面利率,然后由投标人报出其愿意接受的发行价格和认购额,再由发行者从最高报价开始依次选定认购者,直到售完预定的发

行额。(四)收益率招标

是由发行者先确定国债发行量和国债券面额,然后由投标人报出其愿意接受的券面利率和认购额,再由发行者从报出的最低利率开始,依次选定认购者,直到售

完预定的发行额。(五)多种价格招标

即投标人通过递交加封标书来表示其愿意购买的国债数量与价格,发行者则根据预定国债发行量决定中标者,然后各个中标者要按照投标时自报的价格或利率来

认购国债。

(六)单一价格招标

即投标人通过递交加封标书来表示其愿意购买的国债数量与价格,发行者则根据预定国债发行量决定中标者,所有中标者都按最后一个中标者的中标价格或利率

来认购国债。(七)国债发行市场

是指国债发行将新的国债销售给投资者的有形和无形场所总称。(八)一级自营商

所谓公债一级自营商是指在公债市场建立稳定的公债中介组织( 具备一定资格条件的银行、证券公司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直接向作为公债发行体的财政部承

销公债, 然后通过自己的融资活动开展分销与零售,将公债券最终推销给投资者,协助国家完成以公债形式筹措资金的计划;当公债券进入流通市场后,公债一级自营商要在二级市场上承担做市商义务。

(九)公债一级自营商制度

为了明确公债一级自营商的权利与义务,制定的相应的规章制度,称之为“公债一级自营商制度”。(十)平价发行

平价发行就是政府债券按票面值出售,认购者按公债票面值支付购金,政府按票面值取得收入,到期亦按票面值还本。

二、简答题

(一)承购包销的概念,其有何特点?

1、含义:是指由政府和承购包销团通过平等协商确定发行条件,签订发行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的一种发行方式。

2、特点:

(1)发行条件固定;(2)发行期短;

(3)发行成本较高;(4)活跃证券市场。

(二)招标方式的概念,其有何特点?

1、含义: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公开招标、投标的竞标方式来确定发行条件推销国债的方法。

2、特点:

(1)发行期短,发行频率高;(2)发行条件有竞争决定;(3)适用于中短期国债发行。三、计算题

政府某次国债招标票面总额为200亿元,品种为五年期附息债券,采用多种价格招标,投标标的为收益率,如果最高收益率上的投标额,大于剩余招标额时,采用比例配售方式募入。设有A、B、C、D四个投标人,他们在不同标位上的投标情况如下:

标位 A B C D 8% 9% 10%

40 60 50

60 60 30

20 40 50

40 40 40

中标额

请计算每位投标者各自的中标额、票面利率、中标收益率和承购价格。

票面利率:8.2%;

中标收益率:约等于8.23% 、 8.17% 、 8.29%、8.17%;承购价格:约等于99.88、 100.12、 99.64 、 100.12、四、论述题

如何完善我国国债发行市场机制(一)国债发行市场存在的问题

1、法规、制度建设滞后。法规与制度是否完善是评判一个市场成功与否的关键和首要条件,相对于中国国债市场的快速发展而言,有关法规和制度建设严重滞后。主要体现在:一是缺少一个全面的、根本性法规。目前,规范国债市场运作的法规还停留在1992年的《国库券条例》上。由于该条例没有对国债发行、流通、兑付和托管结算等国债活动各环节进行相应规定,使得市场管理无法可依现象严重,制约了市场深化发展的进程。二是从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看,缺少完善的监管制度。《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和《商业银行柜台记账式国债交易管理办法》是规范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行为的主要规定。但是,随着近年来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机构的日益扩大和金融创新品种的逐渐推出,这些办法已无法涵盖所有的市场交易行为。从交易所债券市场看,其监管制度主要构筑在《证券法》基础之上。

但是,由于国债的特殊性,其发行、交易等活动不能适用《证券法》的有关规定,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交易所市场的国债交易行为和市场监管出现扭曲,影响市场进一步规范发展。由于国债市场根本法规的缺失和市场监管制度的不足,给市场稳定运行和风险防范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2、发行品种单一。从发行品种看,受各种因素限制,中国发行可流通国债平均期限仍然偏长,超过了世界一些主要发达国家;l年期以下的短期国债尚不能做到持续、滚动发行,不利于国债市场的健康发展。

3、发行方式有待完善。从发行方式看,虽然记账式国债已全部实现了招标方式发行,但招标规则中的一些限制性条款仍然制约了投标机构自由投标,有待进一步改善。

(二)完善国债发行市场的对策 1、建立固定的发行表

是指公债发行部门依据财政资金的需要,并考虑社会资金状况,将债券的发行时间、规模等信息固定公开的制度。

它使公债的发行具有规律性,可以在市场上形成稳定预期,有利于降低发行成本。美国固定发行表的特点

(1)固定性:发行品种;期限3个月至30;拍卖方式。(2)公开性(3)均匀性基本条件

(1)要能较为准确地预测财政资金的收支状况。(2)了解社会储蓄资金的状况。建立中国的固定发行表媒介。

4、预测宏观经济形势的晴雨表。

(二)场内交易市场的概念,其有何特点?

1、含义:它是国债流通市场的最规范形式,是经过国家批准的与一定时间按一定时间买卖上市国债的市场

2、特点:

国债交易是在有形的交易市场集中进行的;

交易所内从事国债业务者必须是经过注册的证券商且有交易所会员资格;交易所价格形成采取竞价制;交易所有特定的交易制度和规则。

(三)场外交易市场的概念,其有何特点?

1、含义:场外交易市场泛指交易所集中交易市场以外的国债交易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包括三种情况:场外集中性市场、第三市场、第四市场。

2、场外交易市场有三个特点:市场组织形式灵活;交易方式灵活;采用议价方式。

(四)中国引进做市商制度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国债交易的流动性。

做市场的功能其实是填补证券投资者买进和卖出过程的空缺以及交易在时间上和数量上的不配对和不平衡。

2、使国债市场具有较高的透明度,便于监管。

3、有助于国债市场的大宗交易。

4、有助于稳定国债的价格,避免大起大落。

在做市商制度下,每只债券由多家做市场为其报价,报价不合理的做市商的交易会受到影响。

三、论述题

我国国债流通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完善(一)我国国债流通市场存在的问题 1、市场分割导致效率下降

由于历史原因,目前中国国债市场由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组成,两个国债市场相对独立,形成割裂的市场格局。尽管这些年来,采取跨市场发行国债等措施,部

分消除了国债市场因割裂所带来的问题,但还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市场的统一。目前,商业银行仍然没有获准进入交易所市场进行国债交易。两个市场国债由不同机构实施托管和结算,并且有的券种只能在单个市场交易。即使可以跨市场交易的券种,也必须办理转托管手续,而转托管又存在着效率低的问题。由于以上明显差异的存在,不仅降低了国债的流动性,而且造成两市场间国债交易价格出现差异,导致市场效率下降。

2、没有针对国债的衍生工具,增加了国债交易的风险

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国债交易方式丰富多样,各种国债衍生产品的单日交易量接近于可流通国债总存量。与国际市场相比,中国国债市场存在着明显的交易方式单一问题。现阶段,中国国债市场上的交易方式仅有现券、质押式回购以及买断式回购少数几种方式,一方面难以满足投资者多样的交易需求,另一方面投资者缺少应有的避险工具,投资者没有办法对冲利率风险,严重影响到投资者的信心,大起大落的行情时常出现。

从过去的经验与教训看,国债衍生工具必须在统一的市场化的基准利率已经形成,机构投资者从数量到交易成熟性都达到—定的基准的时候才能推出。目前我国缺乏国债期货等衍生工具,并且没有做空机制,使投资者很难管理国债风险,很多投资者选择持有债券到期兑现,影响了国债市场交易的活跃程度。

3、国债的流动性偏低

由于我国发行的国债中凭证式国债的比重较高,并且大部分为个人投资者持有,他们购买国债的目的就是代替储蓄,追求平稳的收益,不像投资于股票是为了获取投机收益,因此,大部分投资者都选择持有债券到期进行兑现。另外,交易所市场与银行间市场的分割,也降低了债券交易的活跃程度。

4、投资者结构不合理

西方国家个人的金融资产多委托给机构投资者管理,国债市场的参与者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个人直接拥有的国债一般不会超过10%。相比之下,我国国债的持有者和交易者还是以个人为主,原因是专业性的国债投资机构规模还很小,国债市场没有对外国投资者开放等。

银行间债券市场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投资者结构,也使得交易行为具有很强的趋同性,从而不可避免地大大降低市场流动性,特别是在宏观经济出现变化、市场波动较大时,交易特别清淡,经常出现有行无市的现象。交易所债券市场由于缺少商业银行参与,在投资者的普遍性方面大打折扣,导致了市场稳定性不足,市场行情的公信力较差。

5、监管不统一造成市场缺位错位

在割裂的市场格局下,中国国债市场的监管体系也出现分割。目前,银行间市场的具体监管归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交易所市场的日常主管为中国证监会。由于不同部门在监管定位和监管思路上存在着差异,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主要职责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其对银行间市场进行监管时,更多地从为货币政策服务的角度出发,倾向于将银行间市场作为货币市场看待;而中国证监会作为交易所市场的主管部!刁,将主要精力放在对股票市场的管理和发展上,更愿意将交易所市场作为券商的融资场所。这就难免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监管标准和交易规则的不一致,而且还时常导致监管重复和监管缺位现象的出现,不利于国债市场健康发展。

6、国债基准利率作用不明显从国际经验看,国债利率处于一国利率体系的基础地位,利率市场化有赖于国债基准利率的形成。但是,目前我国国债利率还不能较好地发挥基准利率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市场分割,客观上致使统一的市

场利率基准无法形成。二是由于现阶段中国利率体系表现为“双轨制”,即法定存贷款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市场利率则受宏观经济发展以及市场供求变化相互影响而形成,因此,两者时常存在较大差异。在国债发行时,可流通记账式国债票面利率通过招标方式市场定价,不可交易凭证式国债票面利率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法定存款利率为基础确定,由于这两种国债机制相差很大,一旦经济发生变化,市场利率会先于央行法定利率变动,导致两个国债品种的收益率出现较大差异。由于国债利率不统一,影响到其基准利率作用的发挥,使债券市场的稳定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二、完善对策

建立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现代化国债市场将是21世纪中国国债市场的发展目标。它应该满足4个方面的要求:建立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国债发行市场;建立一个具有高度流动性与安全性的国债流通市场;建立一个有助于宏观调控、有助于财政货币政策协调运作的运行机制;借鉴国际惯例,从长远看有助于国债市场的对外开放。

1、努力构建统一互联的国债市场

为实现建立全国统一互联国债市场长远目标,财政部在年内将从以下三方面努力:第一,组建全国统一的记账式国债承销团,并将逐年组建制改为年审制,全部记账式国债均采取跨市场方式发行。第二,与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在条件允许时实现商业银行进入证券交易所进行国债交易。第三,进一步促进国债转托管及交易、结算效率的提高,为建立统一互联的托管、估算体系奠定基础。

2、完善投资者结构和功能

改善投资者结构。首先,加快对机构投资者的培育工作,推动国债投资基金等专门国债投资机构发展,其次,完善承销团制度,充分发挥承销机构的批发和中介功能,在此基础上推出国债做市商制度,挖掘和发挥国债做市商流动性提供和市场稳定的功能。第三,在合理规范和有效监督的前提下,引导外资机构进入国内国债的一、二级市场进行投资。

3、完善监管部门间的协调与沟通机制

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于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集中监管、统一互联的债券市场”。中国财政部针对目前(三)购销偿还法

也称市场购销法是指国债到期之前,政府在国债流通市场上买入国债而销却债务。

(四)调换偿还法

是指政府发行新国债来换回国债持有者手中的旧国债而注销债务。

二、简答题

(一)国债偿债资金来源有哪些?

1、预算结余

预算结余是国家预算执行结果收大于支出的余额,即财政结余。

是指政府用上年的财政结余来支付本年应偿还的公债本息。

2、偿债基金

是由政府设立的专门用于偿还债务的资金。即政府每年根据预算安排,从公共收入中拨出一笔专款设立基金,有特定机关管理专门用于偿还国债,且在公债偿还之前,每年的预算拨款不能减少,以期逐年减少债务。故又称减债基金。

3、举借新债

政府通过发行新债为到期的债务筹措偿还资金,这种资金来源也被称为“借新还旧”

4、投资收益

政府将发行公债所筹资到的资金用于经济建设,然后用投资所得来进行债务的偿还。

5、预算列支

是指在经常性预算中,用经常性预算收入安排当年应偿债债务支出。

(二)公债还本方式有哪些?

1、直接偿还法

是指政府发行国债后,在约定的时间,直接向国债持有者偿还本金。

2、购销偿还法

也称市场购销法是指国债到期之前,政府在国债流通市场上买入国债而销却债务。

3、调换偿还法

是指政府发行新国债来换回国债持有者手中的旧国债而注销债务。

(三)公债付息方式有哪些?

1、按期分次支付法

是指将债券应付的利息,在债券存在的期限内分几次支付。

2、到期一次支付法

是指将债券应付的利息同偿还本金结合起来,在债券到期时一次支付,而不是分几次支付。

(四)政府偿债基金的功能是什么?

1、平衡偿债高峰对政府预算的压力。

2、提高政府偿债信誉。

3、有利于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果。

第九章国债管理

一、名词解释

(一)国民经济承受能力

国民经济承受能力也即国债负担率,是指一定时期国债余额与GDP的比值。《马斯特赫里特条约》的要求的60%的指标。

(二)国债偿债率

国债偿债率是用还本付息额与当年中央财政收入的比率来衡量的。国债偿债率国际公认的安全线是8%——10%。仍高于国际的警戒线标准。

(三)国债依存度

国债依存度是当年国债发行额占当年中央财政支出或全部财政支出的比率。它表示中央财政支出对债务的依赖程度,可以间接反映偿债能力。国际公认的安全线是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和国家财为25—30%和15—20%。

(四)财政赤字率

财政赤字率就是当年财政赤字与GDP的比值。国际公认的财政赤字比率为3%,从以上的各项分析指标我们能够看出,国债负担率、居民个人国债负担率未超出安全警戒线,但是国债偿债率、国债依存度和财政赤字率已经严重超标,这反映出我国财政状况已十分脆弱。此外,国债余额增长率已高于GDP增长率,国债负担

也增长

(五)公债管理

政府围绕公债运行过程所进行的决策、组织、规划、指导、监督和调节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二、简答题

(一)国债余额成本管理的方法有哪些?

国债余额成本管理则侧重于比较国债余额的平均成本和经济增长率之间的高低关系,以判断国债成本增长的合理性,为国债管理的策略调整提供依据。

1、发行期限、利率之间的纵向比较

按照利率期限结构理论,期限长的国债利率水平应高于期限短的,前提是在同等的经济条件下,通过比较不同年份的国债利率水平,如果出现期限长短与利率水平逆向变化,就必须从两个方面寻找问题原因,一是国债发行政策与市场发展是否适应;二是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导致了国债期限与利率之间的逆向变化,以确保国债成本变化的合理性。

2、发行利率与国债二级市场收益率的横向比较

二级市场收益率代表着国债市场利率水平,体现着国债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就国债发行成本管理而言,发行利率与国债二级市场对应期限品种的收益率水平越接近,两者之间的利差越小,则国债发行成本越合理。

3、国债余额的平均成本和经济增长率的比较

从财务理论上讲,要提高债务资金的投资效率,确保债务筹资具有长期可持续性、降低筹资成本、提高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率无疑是必需的。除加强国债资金投资管理外,对国债余额成本的管理,通过分析国债余额的平均成本同宏观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来评判国债余额成本管的得失。在一般情况下,国债余额平均成本低于宏观经济增长率,是国债政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4、提前兑付未到期国债效益分析

提前兑付未到期国债,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政府债务管理和现金管理的工具之一,是主动地进行国债余额成本管理的具体体现。通过提前兑付未到期国债可以实现以下目的:一是提高国库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国债融资成本支出,降低国债余额成本;二是通过赎回流动性不好的国债,来改善二级市场的国债流动性;三是便于熨平偿债高峰,减轻发行人将来可能面临的再融资风险。

(二)衡量国债规模的指标有哪些?

1、国民经济承受能力

国民经济承受能力也即国债负担率,是指一定时期国债余额与GDP的比值。《马斯特赫里特条约》的要求的60%的指标。

2、居民的应债能力

居民的应债能力就是居民个人国债负债率,是当年发行额与银行储蓄余额的比率。

3、国债偿债率

国债偿债率是用还本付息额与当年中央财政收入的比率来衡量的。国债偿债率国际公认的安全线是8%——10%。仍高于国际的警戒线标准。

4、国债依存度

国债依存度是当年国债发行额占当年中央财政支出或全部财政支出的比率。它表示中央财政支出对债务的依赖程度,可以间接反映偿债能力。国际公认的安全线是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和国家财为25—30%和15—20%。

5、财政赤字率

财政赤字率就是当年财政赤字与GDP的比值。国际公认的财政赤字比率为3%,从以上的各项分析指标我们能够看出,国债负担率、居民个人国债负担率未超出安全警戒线,但是国债偿债率、国债依存度和财政赤字率已经严重超标,这反映出我国财政状况已十分脆弱。此外,国债余额增长率已高于GDP增长率,国债负担也增长过快,因此国债规模风险较大,应注意控制国债规模。

(三)国债有哪些种类的结构?

1、国债期限结构

2、国债利率结构

3、国债品种结构

4、国债持有者结构的形成

(四)公债管理也是一种宏观经济调控手段?

对于公债管理的意义,是不能仅从财政收支运作的角度去理解的,而是应该把它同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联系起来,并将其作为一种有效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加以运用。就这个意义讲,公债管理也是一种宏观经济调控手段。所以,在讨论了财政乘数和财政政策问题之后,很有必要把公债管理置于经济稳定发展的大背景下,就公债管理同宏观经济调控的关系问题,进行专门讨论。

公债管理对于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其对经济活动的流动性效应和利息率效应来实现的。这就是说,公债管理作为一种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从公债管理活动的实施,到对经济的稳定增长发挥效力,其间有一个传导作用力的过程。如果说经济的稳定增长是公债管理的目标所在,那么,流动性效应和利息率效应即是考核、监测公债管理情况对于宏观目标作用情况的中介目标。

三、论述题

我国国债结构存在的问题及优化

(一)我国国债结构存在的问题

1、我国国债的品种单一

目前,我国发行的国债品种有主要面向机构投资人(如银行、国债一级自营商)发行的记账式国债,有面向广大个人投资者发行的凭证式国债和无记名国债,还有向养老保险基金和失业保险基金等社会保障基金发行的特种定向债券等。但与国际上成熟的债券市场相比,我国的国债品种还很单一。

2.期限结构分布不均,中期国债比重过大

从期限结构上看,我国当前的债务结构仍然不尽合理,长、中、短期国债没有形成合理的比例,我国近年国债的利率逐年降低,政府为筹集长期的低成本资金,以发行7—10年期国债为主,1997年以后很少发行短期国债,这不仅将利率风险转给了中长期的主要持有者——国有银行,而且严重影响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业务的操作空间。国债期限结构的单一,分布不均衡,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制约了国债市场建设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容易形式偿债高峰,加重财政支付困难。

3.国债利率结构不合理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国债是由中央政府发行并以国家财力和国家信誉为保证的债券,是金融市场中信誉最高、安全性最好、风险最小的金融产品。按照金融市场上收益与风险对等的原则,国债利率在市场利率体系中应是最低的,并作为基准利率供市场率参照。然而,目前我国国债发行利率却是比照银行存款利率设计的,并且总要比后者高出1—2个百分点,国债利率作为基准利率的地位无法得到确认。不仅如此,国债利率机制缺乏弹性和灵活性,既不利于反映社会资金的供求状况,也不利于运用国债利率政策灵活地调节货币流通和经济运行。

4.投资者结构不合理

西方国家个人的金融资产多委托机构投资者管理,国债市场的参与者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个人直接拥有的国债一般不会超过10%。相比之下,我国国债的持有者和交易者还以个人为主。

(二)优化思路

1、品种结构应进一步丰富化

改善品种结构,进一步丰富品种结构,如财政债券、建设国债、指数国债和储蓄债券等。

2.调整国债期限结构

今后需要根据财政筹资和市场需求,进一步完善国债期限结构。为配合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施,提高央行进一步公开市场操作所需要的短期国债的比重,同时,为完善市场基准利率的期限结构,应适当增加长期国债的比重。要合理按排国债的发行与偿还期,除充分发挥国债的筹资功能外,应加快发行结构调整,满足不同操作需要,在增发国债过程中逐步形成长、中、短期限分布的合理国债结构。

3.调整国债利率结构

从长期目标看,我国必须从基准利率的市场确定角度出发,逐步调整利率结构,改变历时已久的国债利率高、银行储蓄存款及其它金融产品利率低的状况,增强国债利率弹性,充分发挥国债利率机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4调整国债持有者结构(1)着力培养机构投资者

机构投资者作为规避风险、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组织机构,它的培养、成长及成熟,将带来国债投资技术的不断提高与投资战略多元化,并由此促进国债市场发生质的飞跃和量的拓展。在国债市场较为发达的国家,国债的持有者通常以专业机构、政府部门为主,个人持有的国债比例较低。

(2)允许商业银行更大规模地直接进入国债市场

丁有宽教材教法读写结合的理论和实践

丁有宽教材教法读写结合的理论和实践

丁有宽教材教法读写结合的理论和实践 杭州大学教育系教授朱作仁 一、从学习迁移看读写结合。 学习迁移是一条古老的心理学定律,指的是一种知识、技能的学习对另一种知识、技能学习的影响。如果这种影响是积极的,称正迁移(一般称迁移);如果这种影响是消极的,则称负迁移(一般称干扰)。教师自觉地运用学习迁移原理,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学习,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也符合思维经济原则。 形成迁移性的学习,要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主体的类化能力(或概括能力),二是客体的共同要素。小学语文的童话、寓言课文,如《森林爷爷》《群鸟学艺》《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小猴子下山》《小壁虎借尾巴》《小蝌蚪找妈妈》等,都有反复出现的情节;一些总分结合的记叙文,分述的几个部分也常采用相似的结构写法,如《精彩的马戏》中写“猴子爬竿”、“熊踩木球”、“山羊走钢丝”等节目。《美丽的小兴安岭》中写林海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和特点;《再见了,亲人》中写志愿军与大娘、小金花、大嫂话别,等等。这些共同要素的存在,使迁移的实现成了可能,关键在于教师帮助学生在一种材料的学习中形成概括,进行类化,然后才能在另一种相类的材料的学习中把迁移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以《精彩的马戏》为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形成对“猴子爬竿”一段作者写作顺序概括:“什么节目——怎样表演———观众反应”。把握了这个顺序,学生就能顺利地自学“熊踩木球”、“山羊走钢丝”等段落,实行“反三”和“旁通”,即迁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各种的迁移形式,单就阅读教学而言,就有“段——段”迁移(上述啪彩的马戏》即是其一)、“篇——篇”迁移和“读——写”迁移等主要形式。后两类,特别是“读——写”迁移,我们可以按课文的不同性质,作一粗略的不完全的归类和概括。

公债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公债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30082 课程名称:公债经济学 英文名称:Economics of public debts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32 学分:2 适用对象: 财税类专业学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财政学、宏观经济学 二、课程简介 公债活动是一个横跨财政学、金融学、投资学等多学科的交叉领域,在现代社会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功能和作用。本课程试图对日益繁杂的公债问题(包括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以及不同方面进行了系统性阐述和全景式勾勒,讲授内容突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与中国特征的公债问题,希望能为财经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思考公债经济学相关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分析平台。本课程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公债活动相关的经济学原理与理论;第二部分分析、考察世界各国公债活动与公债问题;第三部分介绍中外公债管理政策。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财经类本科专业课程中的选修课。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掌握公债经济学这门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要求能获得对各种公债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的能力。在课堂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及课堂练习相结合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我国公债思想演变、理论发展、管理改革、制度变迁等社会经济政治热点问题更加关注。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公债经济学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1.对国内外的各类公债问题与公债活动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 2.重点掌握公债的多重内涵、内在本质及其“三性”特征。

3.理解关注和重视公债经济学的主要理由。 4.掌握公债结构的划分标准、不同类别及其主要含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现实世界中的公债问题 1.主要内容:(1)中国的公债活动扫描;(2)世界范围内的公债活动;(3) 公债活动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中外公债活动发展概况;影响公债规模的经济条 件;现实世界公债活动的主要特点。 3.问题与应用:对国内外的各类公债问题与公债活动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和理性思考。 第二节为什么要关注和重视公债问题 1.主要内容:(1)公债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或命题;(2)关注和重视公债问题的几个理由。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公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公债的基本功能。 3.问题与应用:理解公债活动与问题的重要性,掌握公债的基本经济功能。 第三节公债:概念、本质、特征及其种类 1.主要内容:(1)公债的概念界定;(2)公债的本质之争;(3)公债的 “三性”特征;(4)公债的种类分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公债的概念、本质、特征及其种类。 3.问题与应用:重点掌握公债的多重内涵、内在本质及其“三性”特征。 第四节学习目的与学习方法 1.主要内容:(1)公债经济学的学习目标;(2)公债经济学的学习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学习公债经济学的基本方法。 3.问题与应用:理解学习公债经济学的科学方法论。 (三)思考与实践 1. 如何理解公债的概念、本质与特征? 2. 什么叫公债结构? 3. 理论联系实际,请您谈谈我们为什么关注和学习公债经济学? 4. 如何学好公债经济学?请谈谈您的想法和看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内容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为主,课堂提问、课堂练习、讨论等方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启发、鼓励学生的独立自考能力,通过案例分析、习题讲解等加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公债的概念

公债是公共债务的简称,是政府的债务。公债包括中央政府的债务和地方政府的债务两个方面,而国债专指中央政府的债务。在我国,禁止地方政府发行债务,所以我国目前所有的公债都是国债。具体是指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债是一个特殊的财政范畴。[它首先是一种财政收入。国家发行债券或借款实际上是筹集资金,从而,具有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节经济三大功能。国债的发行要遵循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债券或借款到期不仅要还本,还要付一定的利息。国债具有认购上的自愿性,除极少数强制国债外,人们是否认购、认购多少,完全由自已决定。按照不同标准可以把国债分为不同的种类:以国家举债的形式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国家借款和发行债券。以筹措和发行的期限为标准,国债可分为长期国债、短期国债和中期国债。所谓长短中期是比较而言的,没有绝对的标准。世界大多数国家普遍将一期以下的称为短期国债,10年期以上的称为长期国债,期限界于两者的称为中期国债。以筹措和发行的性质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强制国债和自由国债。以筹措和发行的地域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内债和外债。所谓内债,是国家在本国的借款和发行的债券。所谓外债,是指国家向其他国家政府、银行、国际金融组织的借款。以债券的游泳流动性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可出售国债和不可出售国债。国家的借款是不能转让的,只有债券有可出售和不可出售之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债余额(内债)以年均增长率高达33%的速度递增,而且政府发行公债不仅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还为了稳定经济运行。尽管如此,在我国,不管是理论界还是实际部门,甚至在财政学教科书中,对公债管理特别是公债管理政策的内涵,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对公债管理政策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公债管理包括对公债活动全过程进行的组织、决策、规划、指导、监督和调节等一系列环节。公债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公债发行、发行权限和管理权限的规定,对债务收入的使用和管理制度,对公债券流通方面的规定,对公债偿付与调整和对公债持有者结构的规定等规章与制度。 1、公债的发行权问题 在公债管理制度中,规定公债管理权限的依据是一级政权一级财政,一级财政一级公债发行管理权。许多国家也是这样做的。如日本《地方财政法》即规定日本地方政府能发行公债,当然要有中央的审核和批准。给与地方一定的募债权,在防范财政风险方面是有很大作用的:将权力有限地下放,使募债主体多元化,中央政府在防范财政风险方面的机动性就会得以增强,整个国家的财政风险也会随着下降。[7]而我国目前不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这是需要改变的。 2、对债务的使用和管理 有些国家法律严格禁止将债务收入用于弥补财政赤字,如日本的财政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的财政支出,必须用公债和借入款以外的财源来解决。只有作为公共投资费和投资贷款的财源,才可以发行公债和介入资金,这种公债就是所谓的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练习题二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练习题二 单项选择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D) A.提高人的积极性 B.提高管理水平 C提高企业盈利率D提高劳动生产率 2.科学管理中能体现权利下放分权尝试的原理是(C) A差别计件工资制B职能原理 C例外原理D工时研究 3.泰勒认为,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B) A合适的操作流程B第一流的人员 C严格的规章制度D适当的管理人员 4.霍桑试验的证明企业中存在着(B) A正式组织B非正式组织 C自主管理的员工D社会人 5.霍桑试验标志着(A)的产生 A人际关系学说B管理科学理论 C科学管理理论D运筹学 6.法约尔认为任何企业都有六种基本活动或职能,即(B) A生产经营安全销售核算管理B技术商业财务安全核算管理 C技术经济安全财务核算管理D生产商业财务安全组织管理 7.法约尔提出的原则有(B) A5项B14项C10项D6项 8.组织理论之父是(D) A梅奥B法约尔C泰勒D韦伯 9.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人是(C) A复杂人B自我实现人C经济人 D 社会人 10.科学管理之父是(C) A韦伯B法约尔C泰勒C梅奥 11.一般认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A) A法约尔B韦伯C泰勒D巴纳德 12.韦伯认为,任何组织都必须有其作为基础的某种形式的(D) A职责 B 制度C管理D权力 13.提出重视管理中人的因素的是(B) A切削金属试验B霍桑试验C铁揪试验D搬运生铁试验 14.提出“管理的十四条原则”的是(D) A泰勒B巴纳德C韦伯D法约尔 15.法约尔的(A)强调在组织中从最高一级到最低一级应建立关系明确的职权等级系列。A等级链原则B分工原则C程序原则D集中化原则 16.(B )是法约尔的代表作。 A《科学管理原理》B《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C《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D《车间管理》 17.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人是(D)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体验社会生活,暑期实践报告 土木工程10-5班刘鹏 摘要 作为一个大学生,半个社会人,应当在学好所学专业知识的同时,多参加社会实践,多了解社会,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活动。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同时增强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我决定利用暑假开办暑期辅导班。 通过这个方式,能让自己明白父母赚钱的艰辛,并且能增强自己与人沟通,以及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 在这个创业过程中,我与合伙人通过前期策划,宣传,进行教学辅导等过程,较好地完成了本次实践活动。由于经验不足,准备不是很充分,遇到了一些难题,但是通过努力,较好的完成了本次实践活动。关键词 大学生小型自主创业暑期辅导班 正文 这次暑期实践,我决定与好友王浩尝试自主创业,尝试到社会上赚钱。经过我们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中小学学生,特别是初中与高中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辅导班的情况很普遍。根据学生参加辅导班的目的具体来说分为三种:1、基础掌握不好的同学参加辅导班为了打基础;2、基础掌握较好,成绩属于中上的学生为了巩固知识;3、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则是为了有更高的提升。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市场中开办初高中数理化辅导班的比较少,属于供不应求的情况。经济学最基本得常识告诉我们,当市场供不应求的时候,是可以获得利润的,而我们自身可以通过所学知识很好的完成教学辅导工作,于是我们二人决定,开办暑期辅导班。 我们对初高中学生进行了走访调查,目的是了解他们的需求。经过几天的调研我们发现,暑假想参加辅导的主要分为两类 :1、初中一年级升二年级的学生,由于新学期要开始学物理化学,很多学生想对物理化学进行初步学习;2、刚中考完升入高中的学生,想进行高中数理化的初步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决定上下午开设两个班,一个初中,一个高中,为期三十天。根据市场价格,我们对辅导班学费定价为三十天,每门学科五百元学费,如果可以三个以上同学一起报名可以享受九折优惠。 初步策划以后,我们近期要做的工作有宣传招生,寻找合适的工作场地(租房)。 要进行宣传和招生工作,这个过程要比我们想像的困难很多。我们自己做了一份宣传单,主要介绍了辅导班的特色、我们二位主讲人、课时、学费以及报名联系方式等情况。打印了五百份,我们开始了宣传。首先,我们想到的是到各个社区广告栏张贴我们的广告,然后是到附近的几所学校门口发广告,包括一所高中和两所初中进行宣传。最初两天效果不好,几乎无人问津。我们分析了原因大致有四:1、社区广告乱而杂,阅览的人很少2、在学校门口的宣传不是很不到,没有达到效果3、学生正处于期末考试时期,分析学生们的心理还没有参

知识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知识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知识管理可以说是既古老又年轻的领域。说它古老,是因为透过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其实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了对知识的管理活动,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只不过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当时这些活动大多属于自发的,内容也比较零散;说它年轻,知识管理真正作为一门严格的管理开始被学术界系统研究不过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 1.2.1 古代的知识管理 “知识的管理”与“知识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正式的“知识管理”之前,有知识管理的起源和“知识的管理”存在。 对知识进行管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文明社会的最早时期。最早的知识的组织管理实践活动据称是在古巴比伦,“在叙利亚的爱伯(E b l a)地区发现了大量距今4000多年前的用楔形文字书写的档案(c u n e i f o r m a r c h i v e s),这些文献试图组织有关当时的文明、政府和商业的各种记录,从而保证里面记载的具有很高价值的信息能够顺利地一代代传递而不会丢失”。[56]这种保存知识的行为最终导致了古代大批藏书的出现,像最著名的埃及亚历山大藏书室就是在公元前3世纪建立的并且存在了大约1000年。在藏书室的最顶层存放了500000多本全部是手写的书,而这些书的复制品被散布到了全世界。这种全手工的复制和散布非常耗时间,但正是依靠这种方式,古

代的很多知识才得以流传下来。 印度学者认为知识管理的历史十分久远,“仅就印度而言,知识管理的最初起源,并非在‘公司部门’这个环境之中,而是起源于《奥义书》。在《奥义书》中,知识管理是靠一代又一代的智者们,将知识传授给他们的弟子以及追随者来进行的。‘知识获取’的方式则是通过观察和讨论来进行的;‘知识保管’则采取存入人们的大脑,或以文字的方式记载下来;‘知识传播’则主要是通过演讲以及辩论的方式进行的”。[57]而《奥义书》是波罗门经典《吠陀》的形而上学的释义,文献形成的时期是在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4世纪。 古代知识的管理得益于语言文字、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在文字发明之后印刷术发明之前,由于技术落后原因,文字的记录和保存都十分困难,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用一种木制有铁尖的笔在湿的土块上来记录,然后再烘干这些土块,但保存与携带不便。陶器的碎片等也曾被广泛用来写信件、帐目甚至作业,但是它们记载文字都有很多缺点。中国造纸技术发明并传播到西方后,大大推动了学术知识的记录与保存。随着古老文明的不断交替发展,人们在保存知识方面也作了较大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于希腊人和波斯人的很多知识都在伊斯兰帝国时期遭到了破坏,所以其知识主要是以阿拉伯语言被保存了下来,这些知识最终流传到了欧洲的一些修道院,在那里,翻译的技术和藏书科学都被提高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可是,由于它们仍然主要通过人工来复制和保存,知识的传播仍然是一件非常艰巨艰难的事情。[58]

简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简述实践与理论的相结合 ——《改变世界的方程》观后感仅仅一个数学方程式就改变了一个世界,这是对爱因斯坦的最高评价。影片以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为线索,相继叙述了法拉第、拉瓦锡、麦克斯韦等科学家的发现之旅,探究与创造的火花照亮了世界的发展之路。看完这部影片,我深刻意识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一、理论指导实践 爱因斯坦将其前辈科学家为之衣带渐宽,誓死捍卫,甚至血溅当场而求得的对物质世界本质的认识,凝聚成了一个简单而优美的方程。而爱因斯坦的前辈科学家也为他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从而使他产生了探索的欲望。走出电影,就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而言,又何尝不是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直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的。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人们曾在封建专制道路资本主义道路上摸爬滚打,却始终未能走出一条光明的道路。直到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克思主义走进了中国,中国的革命面貌才焕然一新。有了指导思想的革命是有生命力的、有方向的、有目标的,不管是在救国救民途中还是在建设新中国的道路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理论,都应该是一面鲜红的旗帜,为我们指引前方的道路。 二、实践产生理论 在法拉第研究电磁的相互作用时,他们发现将一个小磁针放在通

电导线附近,小磁针会受力偏转并与导线垂直。而对于电的本质,当时剑桥大学标准课程中有这样一段:电沿着导线传播,并不会跑到导线外面。法拉第却并不这样想,他认为:电力沿着导线传递时,也会向周围施加一些“看不见的力”,也许某些电力会从导线中向周围辐射开来。而后经过大量的实验,法拉第终于得出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科学探究的道路上,科学家往往要经过反复的实验才能得出争出正确的结论。同样,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我们也正是在不断的探索中寻得真知,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发展,进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 三、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 没有实践支撑的理论是空洞的,这样的理论往往会引导人民走上错误的道路。理论并不是头脑中固有的东西,而是通过实践总结而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我们从曾因为盲目追崇理论、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而犯了错误。文化大革命、大跃进曾让中国的发展历史倒退20年,这是令人痛心的。 毛主席曾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学习和创造理论,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更好地应用理论,运用理论于正确地解释历史中国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

第二章 宏观经济学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 一、判断题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经济的总体行为。() 2.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反映价格与产量之间关系的曲线。( ) 3.投资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k=1/(1-β),β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4.如果投资对利率的反应程度越大,IS曲线就越陡峭。() 5.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越高,LM曲线越平缓;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度越高,LM 曲线越陡峭。() 二、单项选择题 1.提出“宏观经济学”概念的经济学家是( )。 A.魁奈 B.马尔萨斯 C.弗瑞希 D.凯恩斯 2.以下属于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的是()。 A. GDP B. GNP C. NDP D. NI 3.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 )。 A. 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以上都不正确 4.乘数的概念最早是由经济学家提出的。( ) A.李嘉图 B.凯恩斯 C.马尔萨斯 D.卡恩 5.影响IS曲线斜率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 A. 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 B. 边际消费倾向 C. 税率 D. 其他 6.货币需求主要包括()。 A.交易性货币需求 B.预防性货币需求 C.投机性货币需求 D.以上都正确 7.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一目标是()。 A.充分就业 B.价格稳定 C.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D.国际收支平衡 8.以下关于财政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B.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C.在IS曲线不变时,LM曲线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 D.在IS曲线不变时,LM曲线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 9.以下关于货币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越平坦,则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B.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越陡峭,则货币政策效果越小 C.当IS曲线不变时,LM曲线越平坦,则货币政策效果越小 D.当IS曲线不变时,LM曲线越平坦,则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10.财政政策中最有效地手段是()。 A. 改变税收 B. 改变转移支付 C. 改变政府购买水平 D. 以上都正确 三、多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表示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 B.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 C.大于0小于1 D.随收入增加,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2.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包括()。 A.充分就业 B.价格稳定 C.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D.国际收支平衡 3.财政政策的主要形式有( )。 A.政府购买B.政府转移支付 C.税收D.公开市场业务 4.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中,与挤出效应成正比的因素包括()。A.支出乘数的大小B.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C.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D.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5.总需求由构成。( ) A.消费需求B.投资需求 C.政府需求D.国外需求 四、简答题 1.简述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本章要掌握的问题: 一、行为科学理论 二、现代管理理论 一、历史背景 在经济学的课程中经常提到亚当·斯密的名字,这是因时古典经济学说作出了主要贡献。在他1776年发表的[论]一书中,他作出了对组织和社会将从劳动分工中巨大经济利益的光辉论断。所谓劳动分工,即将工作分一些单一的和重复性的作业。他以制针行业为例,得出: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斯密认为,劳动分工之能够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是因为它提高了每个工人的技熟练程度,节约了由于变换工作浪费的时间,以及有利器的发明和应用。今天广泛普及的工作专业化,无疑是斯密在200多年前就提出的劳动分工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而20世纪前对管理最重要的影响还是产业革命,它开18世纪的英国,在美国内战结束后又传到了美国。在革命中,机械力迅速取代了人力,并且使在工厂中制造商品更加经济。以纺织业来说,在有100个人的毛毯厂中,有些工人专门纺线,有些专门染色,这样工厂就能制造大量的毛毯,而成本比原来低得多。但是,在这种工厂之中需要管理技能:管理者需要预测需求,保证手头有足够的羊毛用于纺线,向每个工人分派任务,指挥每天的生产活动,协调各种活动等。当在每个家庭中制作毛毯时,人们很少关心效?率,但有100个人时,如何使工人满负荷工作就变得非常重要了。于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就成为必不可少了。 机械力的出现,大规模生产,随着迅速扩展的铁路系统。而带来的运输成本的降低,以及几乎没有任何政府法令的限制,这一切促进了大公司的发展。像标准石油公司这样的大 企业建立起来了。这些大企业需要规范化的管理。因此,规范化的管理理论在20世纪初叶也逐渐建立起来了。 二、古典管理理论 1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1)泰罗(1856~1915)简介:美国人,普通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车床前的工人” 主要著作:《计件工资制度》(1895年)、《车间管理》(1903年)、《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 (2)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思想、四条原则和三大实验

学得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作文700字

学得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作文700字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眼高手低,光说不练,这样的人必将做不成大事。 如今社会上的高材生有很多都找不到工作,他们在大学里深造,学的是理论知识,然而他们并没有放下面子,放下架子去社会上体验、去实践,最终的他们还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暑假的我去工地帮安门窗的工人做饭,我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一个大学生也来做了这种工作,然而他做的工作效率并不是很高,因此他的工资就比较少,而另一个人连高中都没有毕业,他在社会上闯荡过、磨练过,并且拥有了一定的经验,因此它不仅工作效率高而且质量也都过关,所以他的工资也就相对高了一些、当时的我就在寻找了原因,我认为这个大学生虽然比那个人的学历高,但是他缺乏经验、缺乏洞察力,在大学里他手的是高等教育,学习的仅仅是理论知识,而并没有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到社会上体验下生活,去磨练下意志。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样才会更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巩固。 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活动是现在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培养大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也是检验理论知识的唯一标准。理论是从实践中得到的,实践也反作用于理论。两者就好比一个挑着水的扁担,

不能向上倾斜,也不能向下倾斜,只有保持好平衡度,才能完成最终的目标,才能更好地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在正确的时间、地点做正确的事,在学校中要认真的学习、积累理论知识,就如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从而到达质变的飞跃,再加上实践的检验,实践的总结,则是完美的总结。 所以,我们不能死读书,而是在学习中获得真知的同时,去实践、去检验。活学活用,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达到完美的结局,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大器。

西方公债理论发展

《国债的宏观经济效应及政策》 公债有益论、公债有害论、公债中性论 古典经济学派总体上是对公债持否定的态度,背景:市场自由竞争,廉价政府。亚当斯密对公债的批判:第一,鼓励了奢侈浪费。第二,公债是非生产性的。政府举债是把国家一部分用以维持生产性劳动的抽出来用于非生产性的国家开支,这样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第三,公债造成的危害。国家债务增加未来还本付息负担,赋税必须加重,损害人民的储蓄能力,影响生产。大为·李嘉图也对公债持否定的态度,李嘉图首先否认了那种“公债只是右手欠左手的债,不会损害身体”的说法。在这里李嘉图实质上是用此来批驳那种认为国家欠债无关紧要的观点,与后人所概括的“李嘉图等价定理”是有本质区别的。他认为如果通过公债的方式为战争融资所损害的不只是公债的本金,还有人们因为公债融资减轻了人们暂时税收负担而不知节约、增加消费带来的资本损失。因此他主张战争时期最好通过增加税收的方式增加战争经费,认为这样人们便会尽量地节约。 凯恩斯主义公债思想:凯恩斯主义主要是凯恩斯本人及后来的“新古典综合派”,大致有两个阶段:(一)从凯恩斯理论的诞生到50年代。综合起来主要观点有:第一,公债是反萧条的重要手段,举债指出虽然浪费,但是能增加投资和消费。第二,自发支出的乘数效应,进一步为赤字财政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凯恩斯主义早期对债务的可持续性做了简化处理。公债是不需要偿还的。虽然就每一张公债券来说,总有一个偿还期,但对于国家的连续借债来说,等于没有偿还期。第四,国家的负债可以和资产相互抵消。侧重于短期的流量分析,体现不出公债的特殊性,其不足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债首先是一个存量现象,随着时间的积累,累积的公债存量会对公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二是从长期分析来看,必须假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长期分析中的赤字会产生什样的宏观经济效应? (二)新古典综合派对公债思想的发展。60年代以来的分析实质是将分析的方法由短期转向了长期,即公债短期是有益的,在长期是有害的,这实质上是一种“新古典综合”。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调和了传统的“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和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而在较长时期在西方经济学中占据主流地位。 总之凯恩斯主义公债思想是从承认公债对消费、投资有影响的“非中性”出发来看待公债,这一点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均成立。公债对短期经济增长有刺激作用,但对长期经济增长而言,由于公债融资挤出了私人资本,降低了资本的形成率,所以,有可能是一种负效应。可见,凯恩斯主义的公债思想并不完全等同于凯恩斯的公债思想。 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公债思想:7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滞涨”由货币主义发展而来的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均在这一时期出现,反映在公债思想上,就是以巴罗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这就是被公共选择学派的主要代表人布坎南在《巴罗论李嘉图等价定理》这篇论文中,首次使用“李嘉图等价定理”这一术语表达的理论,实际上70年代以来所争论的“李嘉图等价定理”,并不是李嘉图的主要公债思想,因为李嘉图是持典型的古典公债观,主张预算平衡,这与理性预期学派所倡导的“税收平滑”并不完全一致。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基本含义是:对于既定的政府支出,政府选用税收(一次性总付税)或公债融资是等价的。假定政府支出保持不变,并且原来的预算平衡,按照该定理,政府实行暂时的减税政策(按照政府的跨时预算约束,不可能是持久减税)代以发行公债对投资、消费等均不会产生影响。“公债在短期内无效,长期内无害”,即是中性的。实际上每个人不是长生不老的,这种情况下,“李嘉图等价定理”成立吗?对此理性预期学派的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巴罗提出了一个独创性的论点,发展了李嘉图等价定理。巴罗认为,即使消费者在政府未来弥补当前税收削减而增加税收之前就己经去世,“李嘉图等价定理”仍然成立。他假定消费者有一种特殊的被称为“利他主义”的遗产动机。一位利他主义的消费者不但从他自己的

答案-公债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公债:指政府为了满足实现其职能对资金的需要,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法律的规定,从国内外筹集资金所形成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P4) 2.李嘉图等价定理:指政府指出是通过税收融资和发行公债融资是等价的。(P39) 3.短期公债、中期公债和长期公债:公债偿还期限分别为,小于1年、1-10年、大于10年的公债。 4.可上市公债(marketable debt):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流通买卖的公债。(P54) 5.预付税款债券(advance tax bill):为吸收企业准备用于纳税而存储资金的一种临时性的短期公债。(P60) 6. 不可上市公债:在不能金融市场上自由流通买卖的公债。(P54) 7. 政府直接债务:在经济运行中不依附于其他事件而必然发生的债务。(P55) 8:直接债务: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产生的支出责任。(P282) 9.或有债务:指基于特定时间的发生而带来的责任。(P282) 10.国债发行余额管理模式 11. 固定发行表:指国债发行部门依据财政资金的需要,并考虑社会资金状况,将债券的发行时间、规模等信息固定公开的制度。(P101) 12. 显性负债:由法律和合约确定的政府负债。隐性负债:反应公众利益集团压力的政府道义上的负债。(P281) 13. 荷兰式招标:(单一价格招标)指招标人首先按出标价格高低募满发行额,然后将最低中标价格作为全体中标人的最后中标价格的招标方式。(P93) 14. 英国式招标:(多种价格招标)只招标人按照出标价格从高到低确定各个投标人的中标价格和数量的招标方式。(P93) 15. 国债依存度:指当年国债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P220) 16. 国债借债率:指当年国债的发行规模和GDP的比例关系。(P223) 17. 国债偿债率:是指某年的国债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例关系。(P221) 18. 国债限度临界线:指在偿债能力和债务负担这两类制约国债数量的互为消长的因素中,按其共同决定的国债区间,以偿债能力等于债务负担时所能反映的曲线。(P216) 19.市政债券:是指州、市、县、镇、政治实体的分支机构、美国的领地、以及它们的授权机构或代理机构所发行的证券。(P235) 20.交付债券:(举债发行方式)指地方政府应以现金方式偿还债务时,不直接支付现金,而是支付地方债券的方式。(P242) 21.债券评级:指评级机构对评级对象信用状况的总和分析与评定。(P310) 二、简答题 1.公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P8) 与财政比较:自愿性,有偿性,灵活性 与信用比较:国家主体性,政策性,计划性,稳定性,广泛性。 2.公债和税收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区别:税收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强制征收的,国家与纳税者双方在法律上不平等,而公债在法律上完全平等。 税收是无偿的,公债是是有偿。 税收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而公债的出现则比较迟。 两者的财政作用不一样。 联系:税收和公债都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之一。

XX年2月入党思想汇报: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XX年2月入党思想汇报:坚持理论和实践相 结合 这篇关于XX年2月入党思想汇报范文: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特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敬爱的党支部: 伟大的马克思把纲领形象地比喻成了一座界碑,他说:“制定一个原则性的纲领,这就是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一些可供人们用以判定党的运动水平的界碑。”这个比喻给我们明确了,一个党政的纲领是多么的重要,如果没有纲领,那么一个政党将没有明确的前进方向,将不能统一党的思想和行动。党的纲领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旗帜指明了方向,旗帜展示了形象,旗帜凝聚了力量,因此,学习党的纲领是我们充分理解党和加入党组织的步。 中国共产党的纲领是实现共产党*,虽然现在我们无法真正达到共产党*,但是我们要相信历史,相信马克思列宁主义。实现共产党*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我们现在的努力以及将来多少代人的持续努力,都是朝着这个纲领前进的。共产党*理想的展开和实现是一个过程,需要经历许多发展阶段。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社会主义社会的共产党*因素不断成长发展,需要经历一个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漫长的历史过程。虽然历史的见证还需要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

程,但是我们应该始终以实现共产党*为理想。 在每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会有不同的最低纲领。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包括了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过渡阶段。这个历史时期需要经历几百年的过程。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制定相应的最低纲领,即近期目标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时,坚持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就是要坚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方向和道路的统一、目标和过程的统一。 如果说充分认识党的纲领是我们的要务,那么拥护党的纲领就是第二要务。我们必须做到:要牢固树立共产党*的理想信念,信念是指路明灯,因此坚定共产党*理想是我们的最终理想;第二、扎扎实实的勤奋学习和工作,不断的提升自我,尽自己的能力回报社会;第三、坚定地走“两个结合”的道路,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第四、始终以杰出的共产党人和优秀党员为榜样,坚定不移地学习别人的优秀事迹和品质,才能提升自我。 汇报人:XXX

《财政学原理》第五讲

《财政学原理》第五讲

财政收入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基础,并对经济过程产生一系列影响。政府获得财政收入的方式主要有:税收、公共收费、国有资产收益、公债收入。 第七章财政收入总论 财政收入的定义 财政收入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根据一定的权力原则,在一定时期内以一定方式取得的可供其支配的财力。 政府取得财政收入主要是凭借其政治管理权、公共资产所有权、公共信用权等。 财政收入的分类 按财政收入的形式:税收、国有资产收益、政府基金、公共收费、罚没收入、彩票公益金和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 按财政收入的来源:所有制结构(国有经济收入、股份制经济收入、私营经济收入、个体经济收入等);部门结构(工农商部门收入等);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 按财政收入的管理要求: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 财政收入的规模 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政府取得财政收入量的大小。 绝对量:适用于财政收入计划指标的确定,完成情况的考核以及财政收入规模变化的纵向比较,是静态和个量分析。Eg:中央/地方本级收入、地方上缴中央收入、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收入。 相对量:适用于衡量财政收入水平、分析财政收入的动态变化以及对财政收入规模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是动态和总体分析。Eg:财政集中率。 财政集中率(K)反映政府对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社会产品价值总量(一般用GDP 衡量)。K=FR/GDP*100%。FR表示一定时期内的财政收入总额。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1.经济技术因素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一是技术进步加快了生产速度,提高了生产质量,增加了国民收入,从而使财政收入的增长有了充分的财源;二是技术进步降低了物耗比例,提高了人均产出比率和社会剩余产品

第二章 财政支出理论与内容

第二章财政支出理论与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财政补贴以()和企业亏损补贴为主要项目,且每年反映在国家预算上仅有这两项补贴。 A、生活补贴 B、现金补贴 C、实物补贴 D、价格补贴 2、按照财政补贴的(),财政补贴可分为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外贸补贴、房租补贴、职工生活补贴、财政贴息及减免税收等。 A、环节 B、经济性质 C、项目和形式 D、内容 3、目前在我国财政预算管理中,作为冲减财政收入的财政补贴项目是()。 A、企业亏损补贴 B、价格补贴 C、职工生活补贴 D、财政贴息 4、纵观世界各国的经验,财政农业投资范围要有明确界定,主要投资于以()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和培训等方面。 A、水利 B、土地 C、农业生产工具 D、农业机械 5、下列支出项目中,属于创造性支出的是()。 A、司法支出 B、行政支出 C、国防支出 D、文教支出 6、关于可控性支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柔性较小的支出 B、是弹性较大的支出 C、是刚性很强的支出 D、是弹性较小的支出 7、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以()设想的原理为基础。 A、凯恩斯 B、萨缪尔森 C、马克思 D、马歇尔 8、.按()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可以揭示财政支出的去向及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A、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

B、财政支出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分类 C、财政支出的目的性分类 D、财政支出的受益范围分类 9、以下属于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观点的是()。 A、政府职能不断扩大以及政府活动持续增加导致公共支出增长 B、政府所征得的税收收入必然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政府支出随之上升 C、公共支出逐步转向以教育、保健和社会福利为主的支出结构,使公共支出增长速度加快 D、公共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偏低导致其规模越来越大,其支出水平越来越高 10、“公共收入增长导致论”认为,()决定了公共收入水平。 A、公民所容忍的税收水平 B、经济发展水平 C、GDP增长率 D、经济发展所处阶段 11、在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解释中,“公共收入和公共支出总是同步增长的”是()的观点。 A、瓦格纳 B、皮考克和魏斯曼 C、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 D、弗里德曼 12、由于某项目的建设致使相关产品价格上升或下降,从而使某些单位或个人增加或减少了收入,由此发生的成本效益称为()。 A、实际成本、效益 B、金融成本、效益 C、直接成本、效益 D、间接成本、效益 13、根据“公共劳务”收费法,对繁华地段的机动车停车收费应采取的政策是()。 A、免费 B、平价政策 C、高价政策 D、低价政策 14、某地区电力供应不足,严重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为增加当地的电力供应,政府筹措了一笔资金欲投资建立发电厂,该发电厂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政府应该通过()来确定选择哪个方案合适。 A、“成本—效益”分析法 B、最低费用选择法 C、“公共劳务”收费法 D、公共定价法 15、当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增加时,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是()。 A、企业利润率下降 B、市场价格水平下降 C、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上升 D、生产紧缩

为了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为了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也为了能更详细地了解管理这一专业的真正内涵,通过对企业实际的调查、研究,熟悉外贸实务的具体操作程序,增强感性认识,初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切实达到实习的 实习期间,我的岗位是管理培训生。我了解到了这个岗位的职责,工作内容,并参与策划了公司的各项活动,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根据相关的各种贸易法律与惯例,结合实际情况,以贸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针对贸易中业务函电的草拟、商品价格的核算、交易条件的磋商、买卖合同的签订、出口货物的托运订舱、报验通关、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以及贸易文件制作和审核等主要业务操作技能。 在此期间,我进一步学习了公司管理、物流、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对企业经营有了深层次的感性与理性的认识。我的工作得到了实习单位充分的肯定和较好的评价。现将主要实习情况报告如下: 4.1公司的概况 在通过一个简单而严肃的面试后我来到了福州A贸易有限公司实习。福州A贸易有限公司位于福州市区西洋路,规模并不大,但是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公司。很早就听别人说,学会干服装,做什么外贸都没有问题。这句话得到了我的实习指导:郑仁俊—福州A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认同。他告诉我,服装做起来真的非常复杂,需要涉及很多方面。所以,一旦我摸清了做服装的外贸流程,那么将来做其他外贸都是驾轻就熟的。 今天是实习的第一天,郑经理带着我参观了整个公司,让我对公司的整体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福州A 贸易有限公司老板就是总经理,共有182名员工。包括以下几个部门:办公室、进出口部、生产技术部、质量检验部、财务部、总务部六个部门。办公室负责文件资料;进出口部负责采购原材料,办理出口业务及管理原料库,成品库;生产部负责制定生产计划,负责管辖两个生产车间;质量检验部负责原材料以及产品生

第二章外汇与外汇汇率(精品文档)

第二章外汇与外汇汇率 一、外汇概述 二、外汇汇率 三、汇率的决定与调整 四、汇率制度 五、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与汇率变动的效应 六、西方主要汇率决定理论 七、人民币汇率 第一节外汇 一、外汇的相关概念 ?外汇(Foreign Exchange),这一概念有动态的和静态的两种表述形式,而静态的外汇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一)外汇的内涵 1、外汇的动态含义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借助于各种国际结算工具,通过特定的金融机构,兑换成另一国货币的国际汇兑行为和过程,在这一意义上外汇的概念等同于国际结算。 2、外汇的静态含义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对外支付的金融资产。 ?广义的静态外汇概念,通常用于国家的管理法令之中,它是指一切用外币表示的资产。(外币资产) 3、狭义的静态外汇概念是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按照这一概念,只有存放在国外银行的外币资金,以及将对银行存款的索取权具体化了的外币票据,才构成外汇。 ?(二)外汇的三个基本特征 ?1、可自由兑换性,外汇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必须具有充分的可兑换性,即能够自由地兑换成其他国家的货币或购买其他信用工具以进行多边支付。 ?2、普遍接受性,外汇必须为各国普遍接受的支付手段,可用作对外支付的金融资产。 ?3、可偿性,外汇必须是在国外能够得到补偿的债权,具有可靠的物质偿付保证。 ?以上三个特征是作为“外汇”的充分条件,而作为“外汇”的必要条件是外汇必须为外国货币或以外币计值的金融资产。 ?需要指出的是,不是所有的外国货币都能成为外汇的,只有为各国普遍接受的、可自由兑换的货币才能成为外汇。而任何以外币计值或表示的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并不构成外汇。 ?二、外汇的构成及种类 ?(一)广义的外汇主要包括: ?1、外国货币,包括钞票和铸币; ?2、外国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公债、国库券、公司债券、股票、息票等; ?3、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 ?4、其他外汇资金,包括在国外的人寿保险以及境内居民在境外的稿酬、版税、专利转让费等。 ?实践中,各国外汇管理法令所规定的外汇有所不同。 ?(二)中国的外汇及构成 ?2008年8月1日国务院第20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新条例于2008年8月6日公布之日起施行。新条例第三条规定:外汇是指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