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淡水鱼池塘养殖技术汇总

淡水鱼池塘养殖技术汇总

淡水鱼池塘养殖技术浅析

(一)池塘选址

鱼塘是养鱼的场所和基地,应有利于满足鱼类正常生活、生长、发育、繁殖各阶段的需要,有利于生产管理、综合利用、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在实际维护或建造中,应坚持慎重选址、科学设计、严格施工的原则,使新建鱼塘或改造的山塘、滩涂、小水库等能为鱼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增产增收奠定基础。养鱼场在选址上必须考虑规划要求、自然条件、水源、水质、土质、交通条件以及饲料、肥料来源等因素,具体应把握规划要求,自然条件等五个方面。

1.规划要求

新建、改建池塘养殖场必须符合当地的规划发展要求,养殖场的规模和形式要符合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等发展的需要。

2.自然条件

新建、改建池塘养殖场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水文、水质、气候等因素,并选择适宜的养殖品种和养殖方式。当地的自然条件决定养殖场的建设规模、建设标准。

在规划设计养殖场时,要充分勘查了解规划建设区的地形、水利等条件,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充分考虑利用地势自流进排水,以节约动力提水所增加的电力成本。规划建设养殖场时还应考虑

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因素的影响,在设计养殖场进排水渠道、池塘塘埂、房屋等建筑物时应注意考虑排涝、防风等问题。

北方地区在规划建设水产养殖场时,需要考虑寒冷、冰雪等对养殖设施的破坏,在建设渠道、护坡、路基等应考虑防寒措施。

南方地区在规划建设养殖场时,要考虑夏季高温气候对养殖设施的影响。

3.水源、水质条件

新建池塘养殖场要充分考虑养殖用水的水源、水质条件。水源分为地面水源和地下水源,无论是采用那种水源,一般应选择在水量丰足,水质良好的地区建场。水产养殖场的规模和养殖品种要结合水源情况来决定。采用河水或水库水作为养殖水源,要考虑设置防止野生鱼类进入的设施,以及周边水环境污染可能带来的影响。使用地下水作为水源时,要考供水量是否满足养殖需求,一般要求在10天左右能够把池塘注满。

选择养殖水源时,还应考虑工程施工等方面的问题。

若利用河流作为水源时需要考虑是否筑坝拦水,若利用山溪水流时要考虑是否建造沉沙排淤等设施。水产养殖场的取水口应建到上游部位,排水口建在下游部位,防止养殖场排放水流入进水口。水质对于养殖生产影响很大,养殖用水的水质必须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规定。对于部分指标或阶段性指标不符合规定的养殖水源,应考虑建设源水处理设施,并计算相应

设施设备的建设和运行,成本。

4.土壤、土质

在规划建设养殖场时,要充分调查了解当地的土壤、土质状况,不同的土壤和土质对养殖场的建设成本和养殖效果影响很大。

池塘土壤要求保水力强,最好选择黏质土或壤土、沙壤土的场地建设池塘,这些土壤建塘不易透水渗漏,筑基后也不易坍塌。

沙质土或含腐殖质较多的土壤,保水性差,做池埂时容易渗漏、崩塌,不宜建塘。含铁质过多的赤褐色土壤,浸水后会不断释放出赤色浸出物,对鱼类生长不利,也不适宜建设池塘。pH 值低于5或高于9.5的土壤不适宜挖塘。表1-1所列为土壤的基本分类。

5.电力、交通、通信

水产养殖场需要有良好的道路、交通、电力、通信、供水等基础条件。新建、改建养殖场最好选择在“三通一平”的地方建场,如果不具备以上基础条件,应考虑这些基础条件的建设成本,避免因基础条件不足影响到养殖场的生产发展。

(二)布局

1.场地布局

水产养殖场应本着“以渔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来规划和布局,养殖场的规划建设既要考虑近期需要,又要考虑到今后发展。

2.基本原则

水产养殖场的规划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合理布局:根据养殖场规划要求合理安排各功能区,做到布局协调、结构合理,既满足生产管理需要,又适合长期发展需要。

(2)利用地形结构:充分利用地形结构规划建设养殖设施,做到节省动力提水的电力成本,实现节能降本。

(3)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在养殖场设计建设中,要优先考虑选用当地建材,做到取材方便、经济可靠。

(4)搞好土地和水面规划:养殖场规划建设要充分考虑养殖场土地的综合利用问题,利用好沟渠、塘埂等土地资源,实现养殖生产的循环发展。

3.布局形式

养殖场的布局结构,一般分为池塘养殖区、办公生活区、水处理区等。图1-3所示为一种水产养殖场的布局方式。

养殖场的池塘布局一般由场地地形所决定,狭长形场地内的池塘排列一般为“非”字形。地势平坦场区的池塘排列一般采用“围”字形布局。

(三)养殖设施

1.池塘规划、设计

(1)池塘类型:池塘是养殖场的主体部分,按照养殖功能分,有亲鱼池、鱼苗池、鱼种池和成鱼池等。池塘面积一般占养殖场面积的65%~75%。各类池塘所占的比例一般按照养殖模式、养殖特点、品种等来确定。

(2)形状、朝向:池塘形状主要取决于地形、品种等要求,一般为长方形,也有圆形、正方形、多角形的池塘。长方形池塘的长、宽比一般为(2~4):1。长、宽比大的池塘水流状态较好,管理操作方便;长、宽比小的池塘,池内水流状态较差,存在较大死角和死区,不利于养殖生产。池塘的朝向应结合场地的地形、水文、风向等因素,尽量使池面充分接受阳光照射,满足水中天然饵料的生长需要。池塘朝向也要考虑是否有利于风力搅动水面,增加溶氧。在山区建造养殖场,应根据地形选择背山向阳的位置。

(3)面积、深度:池塘的面积取决于养殖模式、品种、池塘类型、结构等。面积较大的池塘建设成本低,但不利于生产操作,进、排水也不方便;面积较小的池塘建设成本高,便于操作,但水面小,风力增氧、水层交换差。大宗鱼类养殖池塘按养殖功能不同,其面积不同。在南方地区,成鱼池一般5~15亩(1亩=667平方米),鱼种池一般2~5亩,鱼苗池一般1~2亩;在北方地区养鱼池的面积有所增加。另外,养殖品种不同,池塘的面积也不同,淡水虾、蟹养殖池塘的面积一般在10~30亩之间,太小的池塘不符合虾、蟹的生活习性,也不利于水质管理。特色品种的池塘面积一般应根据品种的生活特性和生产操作需要确定。池

塘水深是指池底至水面的垂直距离,池深是指池底至池堤顶的垂直距离。养鱼池塘有效水深不低于1.5米,一般成鱼池的深度在2.5~3.0米,鱼种池在2.0~2.5米;虾、蟹池塘的水深一般在1.5~2.0米。北方越冬池塘的水深应达到2.5米以上。池埂顶面一般要高出池中水面0.5米左右。水源季节性变化较大的地区,在设计建造池塘时应适当考虑加深池塘,维持水源缺水时池塘有足够水量。深水池塘一般是指水深超过3.0米以上的池塘,深水池塘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节约土地,但需要解决水层交换、增氧等问题。

(4)池埂:池埂是池塘的轮廓基础,池埂结构对于维持池塘的形状、方便生产,以及提高养殖效果等有很大的影响。池塘塘埂一般用匀质土筑成,埂顶的宽度应满足拉网、交通等需要,一般在1.5~4.5米间。池埂的坡度大小取决于池塘土质、池深、护坡与否和养殖方式等。一般池塘的坡比为1:(1.5~3),若池塘的土质是重壤土或黏土,可根据土质状况及护坡工艺适当调整坡比;池塘较浅时坡比可以为1:(1~1.5)。

(5)护坡:护坡具有保护池形结构和塘埂的作用,但也会影响到池塘的自净能力。一般根据池塘条件不同,池塘、进排水等易受水流冲击的部位应采取护坡措施。常用的护坡材料有水泥预制板、混凝土、防渗膜等。采用水泥预制板、混凝土护坡的厚度应不低于5厘米,防渗膜或石砌坝应铺设到池底。

①水泥预制板护坡:水泥预制板护坡是一种常见的池塘护

坡方式,护坡水泥预制板的厚度一般为5~15厘米,长度根据护坡断面的长度决定。较薄的预制板一般为实心结构,5厘米以上的预制板一般采用楼板方式制作。水泥预制板护坡需要在池底下部30厘米左右建一条混凝土圈梁,以固定水泥预制板,顶部要用混凝土砌一条宽40厘米左右的护坡压顶。

水泥预制板护坡的优点是施工简单,整齐美观,经久耐用;缺点是破坏了池塘的自净能力。一些地方采取水泥预制板植入式护坡,即水泥预制板护坡建好后把池塘底部的土翻盖在水泥预制板上面。这种护坡方式即有利于池塘固形,又有利于维持池塘的自净能力。

②混凝土护坡:混凝土护坡是用混凝土现浇护坡的方式,具有施工质量高、防裂性能好的特点。采用混凝土护坡时,需要对塘埂坡面基础进行整平、夯实处理。混凝土现浇护坡一般用素混凝土,也有用钢筋混凝土形式。混凝土护坡的坡面厚度一般为5~8厘米。无论用哪种混凝土方式护坡都需要在一定距离设置伸缩缝,以防止水泥膨胀。

③地膜护坡:一般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塑料地膜或复合土工膜护坡。HDPE膜具抗拉伸、抗冲击、抗撕裂、强度高和耐静水压高的特点,在耐酸碱腐蚀、抗微生物侵蚀及防渗滤方面也有较好性能,且表面光滑,有利于消毒、清淤和防止底部病原体的传播。HDPE膜护坡既可覆盖整个池底,也可以周边护坡。复合土工膜进行护坡具有施工简单,质量可靠,节省投资的优点。

复合土工膜属非孔隙介质,具有良好的防渗性能和抗拉、抗撕裂、抗顶破、抗穿刺等力学性能,还具有一定的变形性,对坡面的凹凸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应变力较强,与土体接触面上的孔隙压力及浮托力易于消散,能满足护坡结构的力学设计要求。复合土工膜还具有很好的耐化学性和抗老化性能,可满足护坡耐久性要求。图1-6所示为一种塑料膜护坡方式。

④砖石护坡:浆砌片石护坡具有护坡坚固、耐用的优点,但施工复杂,砌筑用的片石石质要求坚硬,片石用作镶面石和角隅石时还需要加工处理。浆砌片石护坡一般用坐浆法砌筑,要求放线准确,砌筑曲面做到曲面圆滑,不能砌成折线面相连。片石间要用水泥勾缝成凹缝状,勾出的缝面要平整光滑、密实,施工中要保证缝条的宽度一致,严格控制勾缝时间,不得在低温下进行,勾缝后加强养护,防止局部脱落。

(6)池底:池塘底部要平坦。为了方便池塘排水、水体交换和捕鱼,池底应有相应的坡度,并开挖相应的排水沟和集池坑。池塘底部的坡度一般为1:(200~500)。在池塘宽度方向,应使两侧向池中心倾斜。面积较大且长宽比较小的池塘,底部应建设主沟和支沟组成的排水沟。主沟最小纵向坡度为1:1000,支沟最小纵向坡度为1:200。相邻的支沟相距一般为10~50米,主沟宽一般为0.5~1.0米,深0.3~0.8米。

面积较大的池塘可按照回形鱼池建设,池塘底部建设有台地和沟槽。台地及沟槽应平整,台面应倾斜于沟,坡降为1:

(1000~2000),沟、台面积比般为1:(4~5),沟深一般为0.2~0.5米。在较大的长方形池塘内坡上,为了投饵和拉网方便,一般应修建一条宽度约0.5米平台,平台应高出水面。

(7)进、排水设施

①进水闸门、管道:池塘进水一般是通过分水闸门控制水流通过输水管道进入池塘。分水闸门一般为凹槽插板的方式,很多地方采用预埋PVC弯头拔管方式控制池塘进水,这种方式防渗漏性能好,操作简单。进、排水系统由水源、进水口、各类渠道、水闸、集水池、分水口、排水沟等部分组成。要使进、排水渠道畅通,鱼池进水与排水应设斜对处。

池塘进水管道一般用水泥预制管或PVC波纹管,较小的池塘也可以用PVC管或陶瓷管。池塘进水管的长度应根据护坡情况和养殖特点决定,一般在0.5~3米间。进水管太短,容易冲蚀塘埂;进水管太长,又不利于生产操作和成本控制。池塘进水管的底部一般应与进水渠道底部平齐,渠道底部较高或池塘较低时,进水管可以低于进水渠道底部。进水管中心高度应高于池塘水面,以不超过池塘最高水位为好。进水管末端应安装口袋网,防止池塘鱼类进入水管和杂物进入池塘。

②排水井、闸门:每个池塘一般设有一个排水井。排水井采用闸板控制水流排放,也可采用闸门或拔管方式进行控制。拔管排水方式易操作,防渗漏效果好。排水井一般水泥砖砌结构,有拦网、闸板等凹槽

池塘排水通过排水井和排水管进入排水渠,若干排水渠汇集到排水总渠,排水总渠的末端应建设排水闸。排水井的深度一般应到池塘的底部,可排干池塘全部水为好。有的地区由于外部水位较高或建设成本等问题,排水井建在池塘的中间部位,只排放池塘50%左右的水,其余的水需要靠动力提升,排水井的深度一般不应高于池塘中间部位。

2.进、排水系统

淡水池塘养殖场的进、排水系统是养殖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排水系统规划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场的生产效果。水产养殖场的进、排水渠道一般是利用场地沟渠建设而成,在规划建设时应做到进、排水渠道独立,严禁进、排水交叉污染,防止鱼病传播。设计规划养殖场的进、排水系统还应充分考虑场地的具体地形条件,尽可能采取一级动力取水或排水,合理利用地势条件设计进、排水自流形式,降低养殖成本。养殖场的进、排水渠道一般应与池塘交替排列,池塘的一侧进水另一侧排水,使得新水在池塘内有较长的流动混合时间。

(1)泵站、自流进水:池塘养殖场一般都建有提水泵站,泵站大小取决于装配泵的台数。根据养殖场规模和取水条件选择水泵类型和配备台数,并装备一定比例的备用泵,常用的水泵主要有轴流泵、离心泵、潜水泵等。低洼地区或山区养殖场可利用地势条件设计水自流进池塘。如果外源水位变换较大,可考虑安

装备用输水动力,在外源水位较低或缺乏时,作为池塘补充提水需要。自流进水渠道一般采取明渠方式,根据水位高程变化选择进水渠道截面大小和渠道坡降,自流进水渠道的截面积一般比动力输水渠道要大一些。

(2)进水渠道:进水渠道分为进水总渠、进水干渠、进水支渠等。进水总渠设进水总闸,总渠下设若干条干渠,干渠下设支渠,支渠连接池塘。总渠应按全场所需要的水流量设计,总渠承担一个养殖场的供水,干渠分管一个养殖区的供水。

3.生产设备

水产养殖生产需要一定的机械设备。机械化程度越高,对养殖生产的作用越大。目前,主要的养殖生产设备有增氧设备、投饲设备、排灌设备、底泥改良设备、水质监测调控设备、起捕设备、动力运输设备等。

(1)增氧设备:增氧设备是水产养殖场必备的设备,尤其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增氧机对于提高养殖产量,增加养殖效益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常用的增氧设备包括叶轮式增氧机、水车式增氧机、射流式增氧机、吸入式增氧机、涡流式增氧机、增氧泵、微孔曝气装置等。随着养殖需求和增氧机技术的不断提高,许多新型的增氧机不断出现,如涌喷式增氧机、喷雾式增氧机等。

①叶轮式增氧机:叶轮式增氧机是通过电动机带动叶轮转动搅动水体,将空气和上层水面的氧气溶于水体中的一种增氧设

备。

叶轮式增氧机具有增氧、搅水、曝气等综合作用,是目前采用最多的一种增氧设备。叶轮式增氧机的推流方向是以增氧机为中心作圆周扩展运动的,比较适宜于短宽的鱼塘。叶轮式增氧机的动力效率可达2千克氧气/千瓦时以上,一般养鱼池塘可按

0.5~1千瓦/亩配备增氧机。

②水车式增氧机:水车式增氧机是利用两侧的叶片搅动水体表层的水,使之与空气增加接触而增加水体溶氧的一种增氧设备。水车式增氧机的叶轮运动轨迹垂直于水平面,推流方向沿长度和宽度作直流运动和扩散,比较适宜于狭长鱼塘使用和需要形成池塘水流时使用。

水车式增氧机的最大特点是可以造成养殖池中的定向水流,便于满足特殊鱼类养殖需要和清理沉积物。其增氧动力效率可达

1.5千克氧气/千瓦时以上,可按0.7千瓦/亩的动力配备增氧机。

③射流式增氧机:射流式增氧机也叫射流自吸式增氧机,是一种利用射流增加水体交换和溶氧的增氧设备。与其他增氧机相比,具有其结构简单、能形成水流和搅拌水体的特点。

射流式增氧机的增氧动力效率可达1千克氧气/千瓦时以上,并能使水体平缓地增氧,不损伤鱼体,适合鱼苗池增氧使用。缺点是设备价格相对较高,使用成本也较高。

④吸入式增氧机:吸入式增氧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负压吸收空气,并把空气送入水中与水形成涡流混合,再把水向前推进

进行增氧。

吸入式增氧机有较强的混合力,尤其对下层水的增氧能力比叶轮式增氧机强。比较适合于水体较深的池塘使用。

⑤涡流式增氧机:涡流式增氧机由电机、空气压送器、空心管、排气桨叶和漂浮装置组成。电机轴为一空心管轴,直接与空气压送器和排气桨叶相通,可将空气送入中下层水中形成气水混合体,高速旋转形成涡流使上下层水交换。

涡流式增氧机没有减速结构,自重小,没噪声,结构合理,增氧效率高。主要用于北方冰下水体增氧,增氧效率较高。

⑥增氧泵:增氧泵是利用交流电产生变换的磁极,推动带有固定磁极的杆振动,在固定磁极杆的末端带有橡胶碗,杆在振动的同时会将空气压缩并泵出,压缩空气通过导管末端的气泡石被分成无数的小气泡,这样就增大了和水的接触面积,增加氧气的溶解速度。

增氧泵具有轻便、易操作及单一的增氧功能,一般适合水深在0.7米以下、面积在0.6亩以下的鱼苗培育池或温,室养殖池中使用。

⑦微孔曝气装置:微孔曝气装置是一种利用压缩机和高分子微孔曝氧管相配合的曝气增氧装置。曝气管一般布设于池塘底部,压缩空气通过微孔逸出形成细密的气泡,增加了水体的汽水交换界面,随着气泡的上升,可将水体下层水体中的粪便、碎屑、残饲以及硫化氢、氨等有毒气体带出水面。微孔曝气装置具有改

善水体环境,溶氧均匀、水体扰动较小的特点。其增氧动力效率可达1.8千克氧气/千瓦时以上。

微孔曝气装置特别适用于虾、蟹等甲壳类品种的养殖。

(2)投饲设备:投饲设备是利用机械、电子、自动控制等原理制成的饲料投喂设备。投饲机具有提高投饲质量、节省时间、节省人力等特点,已成为水产养殖场重要的养殖设备。投饲机一般由四部分组成:料箱、下料装置、抛撒装置和控制器。下料装置一般有螺旋推进式、振动式、电磁铁下拉式、转盘定量式、抽屉式定量下料式等。目前,应用较多的是自动定时定量投饲机。投饲机饲料抛撒一般使用电机带动转盘,靠离心力把饲料抛撒出去,抛撒面积可达到10~50平方米。也有不使用动力的抛撒装置、空气动力抛撒装置、水输送拋撒装置、离心抛撒装置等。

(3)排灌机械:主要有水泵、水车等设备。水泵是养殖场主要的排灌设备。水产养殖场使用的水泵种类主要有:轴流泵、离心泵、潜水泵、管道泵等。

水泵在水产养殖上不仅用于池塘的进排水、防洪排涝、水力输送等,在调节水位、水温、水体交换和增氧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

养殖用水泵的型号、规格很多,选用时必须根据使用条件进行选择。轴流泵流量大,适合于扬程较低、输水量较大情况下使用。离心泵扬程较高,比较适合输水距离较远情况下使用。潜水泵安装使用方便,在输水量不是很大的情况下使用较为普遍。

选择水泵时一般应了解如下参数:

①流量(Q)的确定:流量是选择水泵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水泵的流量是根据养殖场(池塘)的需水量来确定的。

②扬程(H)的确定:水泵的扬程要与净扬程h净加上损失扬程h损基本相等。净(实际)扬程是指进水池(渠道、湖泊、河流等)水面到出水管中心的最高处之间的高差,常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

损失扬程是很难测定的,一般用h振=hx0.25来估算损失扬程。在扬程低、水泵口径较小、管路较长时,可以大于0.25,反之小于0.25。在初选泵型时,水泵扬程可估算为:H=h净+h损=h净+0.25h净=1.25h净。

(4)底质改良设备:底质改良设备是一类用于池塘底部沉积物处理的机械设备,分为排水作业和不排水作业两大类型。排水作业机械主要有立式泥浆泵、水力挖塘机组、圆盘耙、碎土机、犁等;不排水作业机械主要有水下清淤机等。

池塘底质是池塘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仓库,池塘底质的理化反应直接影响到养殖池塘的水质和养殖鱼类的生长,一般应根据池塘沉积情况采用适当的设备进行底质处理。

①立式泥浆泵:立式泥浆泵是一种利用单吸离心泵直接抽吸池底淤泥的清淤设备,主要用于疏浚池塘或挖方输土,还可用于浆状饲料、粪肥的汲送,具有搬运、安装方便,防堵塞效果好的特点。

②水力挖塘机组:水力挖塘机组是模拟自然界水流冲刷原理,借水力连续完成挖土、输土等工序的清淤设备。一般由泥浆泵、高压水枪、配电系统等组成。

水力挖塘机组具有构造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效率高、成本低、适应性强的特点。在池塘底泥清除、鱼池改造方面使用较多。

(5)水质检测设备:主要用于池塘水质的日常检测,水产养殖场一般应配备必要的水质检测设备。水质检测设备有便携式水质检测设备以及在线检测控制设备等。

①便携式水质检测设备:具有轻巧方便、便于携带的特点。适合于野外使用,可以连续分析测定池塘的一些水质理化指标,如溶氧、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温度等。

水产养殖场一般应配置便携式水质监测仪器,以便及时掌握池塘水质变化情况,为养殖生产决策提供依据。

②在线监控系统:池塘水质检测控制系统一般由电化学分析探头、数据采集模块、组态软件配合分布集中控制的输入输出模块,以及增氧机、投饲机等组成。多参数水质传感器可连续自动监测溶氧、温度、盐度、pH值、COD等参数。检测水样一般采用取样泵,通过管道传递给传感器检测。数据传输方式有无线和有线两种形式。水质数据通过集中控制的工控机进行信息分析和储存,信息显示采用液晶大屏幕显示检测点的水质实时数据情况。反馈控制系统主要是通过编制程序把管理人员所需要的数据要求输入到控制系统内,控制系统通过电路控制增氧或投饲。

(6)起捕设备:起捕设备是用于池塘鱼类捕捞作业的设备,起捕设备具有节省劳动力、提高捕捞效率的特点。池塘起捕设备主要有网围起捕设备、移动起捕设备、诱捕设备、电捕鱼设备、超声波捕鱼设备等。目前,在池塘方面有所应用的主要是诱捕设备、移动起捕设备等。

(7)动力、运输设备:水产养殖场应配备必要的备用发电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尤其在电力基础条件不好的地区,养殖场需要配备满足应激需要的发电设备,以应付电力短缺时的生产生活应激需要。水产养殖场需配备一定数量的拖拉机、运输车辆等,以满足生产需要。

(四)水质调控方法

1.施肥

施肥是为了增加水体中的有机物质,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为养殖的鱼提供更好的生长发育条件。主要施有机肥和无机肥两种。

2.有机肥料须经充分发酵

春季鱼塘水温较低,水中含氧量相对丰富,合理施用有机肥不仅成本低,而且可以达到很好的养殖效果。鱼塘施用大粪、畜禽粪等有机肥料,必须经过充分发酵。经过发酵腐熟将有机物质分解的肥料施入鱼塘,既可减少水中氧的消耗,又能较快地被浮

游植物吸收利用,还能杀死有机肥料中的病原体。

3.施肥要少施、匀施、勤施

所谓“少施”,即每亩每次施用有机肥几十千克到一百千克;所谓“匀施”,即用水和粪汁全塘均匀泼洒,使鱼塘水色呈黄褐色或油绿色,水面无油膜,透明度保持在20~30厘米,这时水中的浮游生物比较丰富,可以在水中饲养一些鲢鳙鱼来调节水质,这样既可以改善水质,又可以提高产量;所谓“勤施”,即随着鱼类的摄食,每当塘水肥度下降、透明度大于30厘米时,应立即再施肥。

4.因“鱼”制宜确定施肥数量

不是主养鲢、鳙的鱼塘,由于投喂饲料,春季施肥量需相应减少,使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随着气温的上升,塘水肥度会越来越大。精养高产鲤鱼、精养高产草鱼的鱼塘,虽然混养了部分鲢、鳙鱼,但是春天不宜施肥。

5.施肥时间以晴天上午为好

要注意收听(看)天气预报,不在阴天、雨天施肥。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繁殖生长,在连续2~3天晴朗天气的上午施肥,能最快最好地促进微生物增生繁殖,最大限度地降低有机肥料对水质的污染,保证鱼塘物质的良性循环。

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若鱼塘中有机物和各类生,物的代

谢废物积累过多、水中的含氧量下降、浮游生物组成不良,就会影响养殖鱼类的生长。因此,要定期换注新水,以免鱼塘水质过肥,始终保持水质“肥、活、嫩、爽”。

药物:根据常规养殖经验,我们给出七种池塘水质调节办法介绍。

6.改黑水

3~4月份改黑水时,特别注意要杀轮虫(沿池塘周边1米宽喷洒“神威”)。方法一:第1天,用“底福安+亚硝净”;第2天,用“水质保护解毒剂”。方法二:第1天,用“百汇高铜”(或“鱼虾强氯精”或“二氧化氯”);第2天,用“培水解毒降氨宁”;3~4天后,根据水质具体情况施用渔用微生物肥,水质特别浓的加“净水保”,或“净水,保+亚硝净”,或“活力菌素+净水保”。

7.改红水

“第1天,“水质保护解毒剂+亚硝净”;第2天,“过磷酸钙+培水解毒降氨宁或活水底净保”;第3天,根据池塘水质具体情况施用渔用微生物肥。

改红水之前检测水体3项指标(pH值、氨氮和亚硝酸盐)是关键。根据不同的水质条件调整配方,氨氮过高的加“培水解毒降氨宁”,水体中含亚硝酸盐的加“亚硝净”,pH值高的加“水质解毒修复剂”等。管理重点在于防止由水体缺氧引起的泛塘。尤其注意的是,在未熟练掌握使用技巧或不是绝对安全的情况下,

改红水不要使用任何产品。

8.改绿水

第1天,低温时用“鱼虾强氯精+百汇高铜”;高温时用“底福安+亚硝净”;第2天,用“水质保护解毒剂+亚硝净”....第5天,高温时用“活力菌素+净水保”。

9.降氨氮

用“培水解毒降氨宁(或‘底居宁’)+亚硝净”。

10.降亚硝酸盐

用“活力菌素+净水保”或“底居宁+亚硝净”。注意:降亚硝酸盐(或氨氮)的同时要降pH值。

11.调节pH值

pH值高,第1天,用“水质保护解毒剂+水质解毒修复剂”;第2天,用“培水解毒降氨宁+百露汇”。pH值低的,用生石灰。

12.改底

底福安或底福安、底居宁+底居氧或亚硝净”。

控制温度:适合的水温能促进鱼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常用的控制水温的方法主要有引入适宜水温的水源,保持一定的水位,放养一些浮游植物。不同池塘的实际情况不同,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鲤鱼养殖技术

鲤鱼养殖技术 鲤鱼养殖技术是一门重要的农业技术,它在我国养殖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鲤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具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本文将从养殖环境、养殖设备、品种选择、饲料管理、水质控制、疾病防治等方面详细介绍鲤鱼养殖技术。 一、养殖环境 鲤鱼养殖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养殖环境。养殖水域需保持清洁、透明度高,并有良好的通风条件。水质的温度要适中,湖泊、池塘等水域的水温约在20-30摄氏度为宜。同时,养殖池塘的底质要松软、无污染,以保证鲤鱼的生长和繁殖。 二、养殖设备 在鲤鱼养殖过程中,适当的养殖设备可以提高养殖效益。养殖网箱、饲料机、水泵、过滤器等设备是常见的养殖设备。养殖网箱可以有效地防止鱼类的逃逸和损伤,并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长环境。饲料机可以自动投喂,便于控制鱼类的饲养量和饲养频次。水泵和过滤器是用来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的重要设备。 三、品种选择 鲤鱼的品种有很多种类,包括草鱼、鲫鱼、鳙鱼等。不同品种的鲤鱼有着不同的生长特点和饲养要求。在选择品种时,需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养殖水域的水质特点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同时,还需要选择质量好、生长快、抗病力强的优良品种,以提高养殖效益。 四、饲料管理 合理的饲料管理对鲤鱼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在鱼类的生长过程中,需要提供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饲料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鱼类需求进行科学配比。饲喂的频次和量也要根据鱼类的需求和水域的温度来合理调整。定期检查鱼类的摄食情况,如有异常及时调整饲喂策略。 五、水质控制

水质是影响鲤鱼生长和存活的重要因素之一。养殖水域的PH值、氨氮 含量、溶解氧等指标需要定期监测和调整。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换水,清理废物和残留饲料是保持水质稳定的关键。 六、疾病防治 在鲤鱼养殖过程中,疾病防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预防疾病的发生需 要加强养殖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及时清除鱼塘的病死鱼,保持水 质的清洁。同时,定期检查鱼类的身体状况,如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 理和隔离,或者使用合适的药物治疗,以防止疾病的传播和蔓延。 综上所述,鲤鱼养殖技术是一门值得重视和研究的技术。通过在 养殖环境、养殖设备、品种选择、饲料管理、水质控制、疾病防治等 方面的科学操作,可以提高鲤鱼养殖的效益和产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希望本文对鲤鱼养殖技术的了解和学习有所帮助。

养鱼技术:揭秘池塘养鱼需要的九大核心技术

揭秘池塘养鱼需要的九大核心技术 我国先进农村高产池塘养鱼技术有悠久的历史,阅历丰富。伴随着养殖技术的全面提升,高产池塘养鱼已慢慢发展趋势变成我区淡水渔业的关键支撑,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水产行业关键的新技术大全。 一、环境选择 自建鱼塘的养殖的位置最好是南方淡水资源充裕、循环水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的农村地区,不要是死水,死水的药用养鱼成本比较高,而且不能获取高产,那样才有益于灌水和排水管道,对鱼类、鱼饵、集成鱼的运送也会便捷许多。对高产养鱼打下基础,然而,水深并不是越深越好。清塘时要注意用生石灰消毒,特别是浅水的,对于沙底池塘要用塑料盖上,以免发生鱼逃跑,一般来说,新挖塘的最佳水深最好是3米左右,最好是4米以下,1.5米以上。面积在200平方左右,对于这种水体氧气量也是足够的。不会造成鱼浮头等现问题。 二、高产养鱼混养类型 1草鱼、鳙鱼、鲮鱼、鲤鱼为主深水高效养殖类型。 2鲢鱼、鳙鱼为主的高产养殖类型。 3草鱼和鲢鱼、鲫鱼为主的深水高效混合类型。

4“斯密托博士”提出的“80:20”高产高效而且是标准化的立体养鱼技术类型。 三、优质鱼苗放养密度 鱼苗放养 一次投放多个循环流水池塘,每亩可放养密度5-10万尾,5万尾的投放,中间一般可分为两次,每亩投放达到10万尾,中间可分多次。如果想要节约鱼苗成本,最好人工繁殖鱼苗,才能保证有健康的苗种,不同的水质的养鱼有所不同,比如死水养鱼,要想获得高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循环水是获取高产的核心,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四、饲料投喂 饲料投喂 养鱼时投喂频次明确也由温度、水体、气温、精饲料品质及饲养淡水鱼种类、

尺寸和其消化系统的特点及进食特性决策。坚持利用农村养鱼中四字精养法投料中的“四定原则”或“三看原则”,每日第一次投喂時间应在早上7-8时刚开始,而最后一次投喂時间应当在下午6-7时上下完毕。在池塘养鱼条件下,每天喂食时间通常在上午9-10点左右,最后的喂食时间应该在下午5-6点结束。这里推荐饲料配方为青饲料+正太饲料混合使用。 五、水质管理方法 水质管理 高产池塘养鱼技术中对水体调节的规定便是要保证“肥、活、嫩、爽”四个字。有了这个标准方案,便可以判断这不是肥沃的死水,死水的水色是有绿色,综上所述流水养鱼的水体较好,无一切环境污染,合乎水产业自来水规范(农业部技术标准)。最好是农村天然河流活水、泉水的水源、地下水等,配套一台增氧机,以防万一,特别稻田鱼塘种植荷花,会造成鱼浮头。河流活水是循环水,水里氧气含量丰富多彩,天然饵料多,水体清新。池塘透明度在20-35cm之间较好,当水中浮游生物丰富时,可以在水中饲养大头鲢鳙鱼以调节水质,从而改善水质和生产。不够时可以施肥(特别是磷肥)来提高水质的营养,肥料用量要根据具体情况,冬季可以不用循环水,不会造成缺氧。 六、轮捕轮放

淡水鱼池塘养殖技术汇总

淡水鱼池塘养殖技术浅析 (一)池塘选址 鱼塘是养鱼的场所和基地,应有利于满足鱼类正常生活、生长、发育、繁殖各阶段的需要,有利于生产管理、综合利用、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在实际维护或建造中,应坚持慎重选址、科学设计、严格施工的原则,使新建鱼塘或改造的山塘、滩涂、小水库等能为鱼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增产增收奠定基础。养鱼场在选址上必须考虑规划要求、自然条件、水源、水质、土质、交通条件以及饲料、肥料来源等因素,具体应把握规划要求,自然条件等五个方面。 1.规划要求 新建、改建池塘养殖场必须符合当地的规划发展要求,养殖场的规模和形式要符合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等发展的需要。 2.自然条件 新建、改建池塘养殖场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水文、水质、气候等因素,并选择适宜的养殖品种和养殖方式。当地的自然条件决定养殖场的建设规模、建设标准。 在规划设计养殖场时,要充分勘查了解规划建设区的地形、水利等条件,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充分考虑利用地势自流进排水,以节约动力提水所增加的电力成本。规划建设养殖场时还应考虑

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因素的影响,在设计养殖场进排水渠道、池塘塘埂、房屋等建筑物时应注意考虑排涝、防风等问题。 北方地区在规划建设水产养殖场时,需要考虑寒冷、冰雪等对养殖设施的破坏,在建设渠道、护坡、路基等应考虑防寒措施。 南方地区在规划建设养殖场时,要考虑夏季高温气候对养殖设施的影响。 3.水源、水质条件 新建池塘养殖场要充分考虑养殖用水的水源、水质条件。水源分为地面水源和地下水源,无论是采用那种水源,一般应选择在水量丰足,水质良好的地区建场。水产养殖场的规模和养殖品种要结合水源情况来决定。采用河水或水库水作为养殖水源,要考虑设置防止野生鱼类进入的设施,以及周边水环境污染可能带来的影响。使用地下水作为水源时,要考供水量是否满足养殖需求,一般要求在10天左右能够把池塘注满。 选择养殖水源时,还应考虑工程施工等方面的问题。 若利用河流作为水源时需要考虑是否筑坝拦水,若利用山溪水流时要考虑是否建造沉沙排淤等设施。水产养殖场的取水口应建到上游部位,排水口建在下游部位,防止养殖场排放水流入进水口。水质对于养殖生产影响很大,养殖用水的水质必须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规定。对于部分指标或阶段性指标不符合规定的养殖水源,应考虑建设源水处理设施,并计算相应

淡水鱼养殖技术和管理

淡水鱼养殖技术和管理 引言: 淡水鱼养殖是指在淡水环境下,通过人工饲养和管理,培育出高品质的淡水鱼类。淡水鱼养殖技术和管理的正确应用,可以提高养殖效益,保证鱼类的生长和健康,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介绍淡水鱼养殖的技术和管理要点,以帮助养殖者提高养殖效益。 一、水质管理 良好的水质是淡水鱼养殖的基础。首先,要确保鱼池水源干净,无污染物。其次,要定期检测水质,包括水温、酸碱度、溶解氧、氨氮等指标,保持适宜的水质条件。若发现水质异常,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避免对鱼类健康造成影响。 二、饲料管理 合理的饲料管理是淡水鱼养殖成功的关键。首先,要选择适合鱼类生长的饲料,包括颗粒饲料、粉状饲料、饲料添加剂等。其次,要按照鱼类的生长阶段和需求量进行投喂,避免过度喂食或不足喂食。此外,要定期清理鱼池内的残留饲料,防止污染水质和引发疾病。 三、疾病防控 淡水鱼养殖中,疾病是常见的问题。为了保持鱼类的健康,需要加强疾病的防控工作。首先,要定期检查鱼类的体态和行为,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其次,要做好鱼类的疫苗接种和防疫药物的使用,提

高鱼类的抗病能力。另外,要保持鱼池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池底的杂物和死鱼,避免病菌滋生。 四、养殖环境管理 淡水鱼养殖的环境管理十分重要。首先,要确保鱼池的光照适宜,避免过强或过弱的光照对鱼类造成伤害。其次,要控制水温,保持适宜的温度范围。同时,要避免温度的剧烈波动,以免影响鱼类的生长和健康。此外,要定期清理鱼池的杂草和水生植物,保持良好的水体通气和水流畅。 五、养殖技术应用 淡水鱼养殖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要选择适宜的鱼种进行养殖,考虑其生长速度、市场需求和适应性等因素。其次,要根据鱼类的生长特点和需求,合理设置养殖密度和鱼池大小,以充分利用养殖场地。此外,要合理控制养殖周期和投资规模,避免资源浪费和经济风险。 结论: 淡水鱼养殖技术和管理的正确应用,对于提高养殖效益和保障鱼类生长健康至关重要。水质管理、饲料管理、疾病防控、养殖环境管理和养殖技术应用是淡水鱼养殖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养殖者应加强学习和实践,不断完善养殖技能,从而实现淡水鱼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淡水鱼类的养殖技术

淡水鱼类的养殖技术 淡水鱼类的养殖技术在农业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人们对 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增加,淡水鱼类养殖成为了一种可行的经济和生态 友好的方式。本文将探讨淡水鱼类养殖的几种常见技术。 一、水族箱养殖法 水族箱养殖法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淡水鱼类养殖方式。它适用于小规 模养殖以及家庭养殖。首先,选择合适的水族箱并安装必要的设备, 如水泵、过滤器和加热器。其次,在水族箱中放入适宜的鱼类,并根 据不同的鱼类选择相应的饲料。同时,保持水的质量和温度在合适的 范围内,定期更换水并清洁过滤器。此外,观察鱼类的行为和健康状况,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二、池塘养殖法 池塘养殖法是一种常见的大规模淡水鱼类养殖技术。适用于对土地 资源充裕的地区,如农村地区。在池塘养殖中,选择合适的池塘,并 进行适当的改造,以满足鱼类的生长需求。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非 常重要,可以利用水生植物来提高水质,控制浮游生物的繁殖。此外,合理规划鱼类的数量和种类,注意合理饲养和管理,以防止过度捕捞 和饵料浪费等问题。 三、循环水养殖法 循环水养殖法是一种高效的淡水鱼类养殖技术。它通过循环利用水 资源,降低水的消耗量和污染物的排放。这种技术需要准备完备的设

施,如循环水系统和生物过滤器。在循环水养殖中,水质监测变得尤 为重要,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并根据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合 理使用饲料,避免过度喂养和浪费。此外,注意疾病防控和清洁消毒 工作,确保鱼类健康。 四、温室养殖法 温室养殖法是一种适用于气候寒冷地区的淡水鱼类养殖技术。温室 的建设可以提供合适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促进鱼类的生长。选择合适 的温室结构,并配置必要的温度控制设备,如加热器和温室布。同时,注意维持适宜的湿度水平和空气流通,以避免病害的传播。在饲养方面,根据鱼类的类型和生长阶段提供适当的饲料,同时定期清理池塘 和灌溉设备。 总结起来,淡水鱼类的养殖技术有水族箱养殖法、池塘养殖法、循 环水养殖法和温室养殖法等多种方式。无论采用哪种技术,合理的水 质管理、饲养和疾病防控都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科学的技术和可持续 的管理,淡水鱼类养殖可以实现高效生产和生态友好的发展。

塘角鱼的池塘养殖技术

塘角鱼的池塘养殖技术 1. 引言 塘角鱼,又称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由于其肉质 鲜美、营养丰富,以及易于养殖的特点,塘角鱼的池塘养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将介绍塘角鱼的池塘养殖技术,从选址、池塘建设、投放种鱼、饲料管理等方面进行解析。 2. 选址 塘角鱼的池塘养殖需要选择适宜的场地。以下是选址时需 考虑的几个重要因素: - 土壤: 选用富含有机物质的土壤, 能够提供养分供塘角鱼生长。 - 水源: 制定充足的水供应计划,并确保水质清洁、无污染。 - 日照: 选择有丰富阳光的 地方,确保塘角鱼能获得足够的光照。 - 排水: 确保池塘周 围有排水设施,以防止水池过满。 3. 池塘建设 成功的塘角鱼养殖离不开合理的池塘建设。以下是池塘建 设的几个要点: - 池塘形状: 选择适合塘角鱼养殖的长方形 或正方形,尽量避免过于复杂的形状。 - 池塘深度: 塘角鱼 适宜生活在较深的水域,一般池塘深度应保持在1.5-2米左右。- 池塘面积: 根据预期的养殖规模和密度,合理规划池塘面积,确保充足的生长空间。 - 池塘防漏: 在池塘建设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防止池塘渗漏,以免造成水资源浪费和污染。 4. 投放种鱼 在池塘建设完成后,需要投放塘角鱼种苗。以下是投放种 鱼的一些关键要点: - 种苗选择: 选择健康、活动力强的种 鱼苗种植,以确保养殖的成功率。 - 种鱼数量: 根据池塘面 积和养殖密度,合理决定种鱼数量,避免过度拥挤影响鱼类生

长。 - 种鱼时间: 投放种鱼的最佳时间通常在春季,水温适 宜鱼类生长。确保水质适宜,以免对种鱼造成伤害。 5. 饲料管理 塘角鱼的适宜饲料管理对于养殖的成功起着关键作用。以 下是几个重要的饲料管理要点: - 饲料选择: 根据塘角鱼的 特性和营养需求,选择适宜的饲料类型,如浮游饲料、颗粒饲料等。 - 饲料投喂: 塘角鱼饲料投喂应遵循“少量多次”的 原则,保持饲料的新鲜和充足。 - 观察饲料摄取: 定期观察 塘角鱼对饲料的摄取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调整和处理。- 饲料保存: 合理保存剩余饲料,避免变质和浪费。 6. 疾病防控 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塘角鱼养殖也需要做好疾病防控工作。以下是几个疾病防控的重要环节: - 定期检查: 建立定期检 查机制,观察鱼类的行为、外观和水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 病鱼隔离: 如发现某部分鱼群出现疾病情况,需将其 隔离以防止疾病传播给其他鱼类。 - 合理药物使用: 在必要 情况下,根据专业人士的建议,合理使用药物来治疗疾病。 - 疫苗接种: 根据需要,对塘角鱼进行疫苗接种,提高鱼类的 免疫力。 7. 市场销售 当塘角鱼达到合适的销售尺寸后,需要考虑市场销售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 - 市场调研: 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和 价格情况,制定销售策略。 - 销售渠道: 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与批发商、零售商或餐饮企业合作,确保销售渠道畅通。- 包装和运输: 确保塘角鱼的包装合规,采取适当的运输方 式来保证活鱼质量。

淡水鱼水产养殖知识点总结

淡水鱼水产养殖知识点总结 淡水鱼水产养殖知识点总结 一、引言 水产养殖是一门古老而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水产品。淡水鱼水产养殖是其中的一种形式,不仅可以满足人类对鱼类的需求,还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本文将对淡水鱼水产养殖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希望对读者了解和从事这一领域的人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二、养殖环境 淡水鱼养殖需要选择适当的水体作为养殖场址。一般来说,淡水湖泊、河流和池塘等都可作为养殖的水源。关于水质的要求,主要包括水温、溶解氧、pH值和水质稳定性。一般来说,20-30摄氏度为鱼类生长的最适温度;溶解氧应维持在5毫克 /升以上,以保证鱼类正常呼吸;pH值一般要保持在6.5-8.0 之间;水质稳定性是保证鱼类健康生长的重要指标,对养殖环境的稳定性要求较高。 三、养殖品种选择 淡水鱼养殖的品种选择非常关键,直接影响到养殖的效益。在选择品种时,需要综合考虑鱼类的生长速度、抗病性、耐污性等因素。常见的淡水鱼类包括鲤鱼、鳜鱼、鳙鱼等。其中,草鱼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是比较常见的养殖品种之一。 四、养殖管理技术 1. 种苗选育:良好的种苗质量是成功养殖的基础。选购 种苗时要注意观察鱼苗的身体、鳞片、鳍等是否完整,有无明显病症。同时,应选择适合自己养殖环境的品种。 2. 养殖设施建设:养殖池的建设和维护是关键环节。要

确保池塘底部平坦,水深适宜,水质流动通畅。此外,养殖池的防护设施也需要完善,以防止鱼类的逃逸和外界天敌的侵袭。 3. 饲料投喂和营养管理:合理的饲料投喂和营养管理可 以促进鱼类的生长和健康。饲料的选择应根据鱼类的生长阶段和需要进行合理搭配。同时,对于特定品种的鱼类,还需注意其特殊的饲养要求。 4. 疫病防治:鱼类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因此疫病 防治是养殖管理的重要部分。常见的疾病包括细菌性疾病、寄生虫感染等。预防疫病的方法主要包括加强养殖池的环境卫生和定期进行疫苗注射等。 五、经济效益与发展前景 淡水鱼水产养殖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鱼类的需求,还可以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中国是一个淡水鱼消费大国,鱼类的市场需求巨大,淡水鱼养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养殖技术的提高和养殖效益的增加也将带动淡水鱼养殖行业的发展。 六、结语 淡水鱼水产养殖是一门知识广博且实用的领域。本文从养殖环境、品种选择、养殖管理技术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些关于淡水鱼水产养殖的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鱼类资源丰富,养殖市场潜力巨大,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关注和投身到淡水鱼水产养殖的事业中来 综上所述,淡水鱼水产养殖是一个有着广阔市场前景和可观经济效益的行业。通过合理选择养殖环境、科学选用品种、严格养殖管理以及加强疫病防治等措施,可以提高淡水鱼养殖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人们对鱼类产品的需求。随着技术的进步

淡水鱼养殖技术大全

淡水鱼养殖技术大全 淡水鱼养殖技术大全【常见问题】淡水鱼养殖技术有什么是我们需要知道的?【专家解答】 根据养殖鱼类对水温的要求分类:温水性鱼类养殖,一般水温为15_30℃,如鲤鱼、草鱼、鲢、鳙、鲫和团头鲂等;冷水性淡水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0_20℃,如虹鳟、细鳞鱼等;热水性鱼类养殖:一般适温为18_30℃,如罗非鱼、淡水白鲳等。池塘养鱼:池塘养鱼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使用的养鱼方式,目前产量约占淡水养鱼的60%以上,具有投资小、收益大、见效快、生产稳定等特点。鱼池条件:面积:一般成鱼池面积为5_10亩,这样易于管理。亲鱼池、鱼苗池、鱼种池以3-5亩为宜。水深:一般成鱼池水深2_3米。北方的越冬池以严寒最厚冰层以下1.5-2米为宜。鱼苗池、孵化池水深为1.0_1.5米为宜。鱼种池一般要求水深1.5-2.0米。水质: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是养鱼的根本条件。底质的要求:池塘底质最好是壤土,砂壤土,其次是黏土。 高产放养模式:各地根据多年养殖经验,经过科学总结,制订了许多放养模式,在此不一一列举。在此仅介绍80:20放养技术:1).用上述标准方法准备池塘。2).将规格均匀一致的能摄食颗粒饲料的鱼类(如鲫鱼)的鱼种和规格比较均匀的滤食性鱼种(如鲢鱼)放入已准备好的池塘中,大致分别占总产量的80%和20%。3).以一种营养完全、物理性状好的颗粒饲料,按规定的计划和方法饲喂80%的鱼类。4).在整个养殖周期中,始终将池塘水质维持在一个不会引起鱼类应激反应的水平。5).在收获时,主养鱼(80%)的个体应大小均匀、达到上市规格。 鱼种放养密度:各地使用的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因地制

宜。对于首次采用80:20池塘养鱼技术的养殖者,每亩水面收获时主养鱼的重量不超过以下的限量: a.在增氧受限制、不能冲水的池塘,其鱼重量定为167公斤; b.在增氧不受限制、冲水受限制的池塘,其鱼重量定为267公斤c.在增氧和冲水均不受限制的池塘,其鱼重量定为400公斤; d.连同配养鱼20%的重量,a、b、c三类池塘的总产鱼重量分别为209公斤、333公斤和400公斤。 e.若希望出塘平均规格为500克,则a、b、c三类池塘放养鱼总数量分别为418尾、666尾和800尾。其中主养鱼占80%,配养鱼养鱼占20池塘养鱼的饲养管理:好的管理是养殖成功的重要因素。养殖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最大的利润。最大的利润是通过维持生产成本与鱼种的质量和数量、饲料的质量和投喂量、环境质量之间的平衡来取得的。【点评】《淡水鱼养殖技术大全》一文为国内有打算饲养淡水鱼的养殖户们做了一个养殖知识普及。水产养殖业要向优质、高效、安全的方向发展,高效与安全已经普遍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实现水产品的优质应该是今后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方向。虽然对于优质水产品目前还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但是在无公害前提下,味道纯正、无异味,保持水产品原有的自然风味应该是优质水产品的一个必备条件。

大银鱼池塘养殖技术

大银鱼池塘养殖技术 大银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也是一种优质的食用鱼。由于其生长快、繁殖力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大银鱼的养殖在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池塘养殖是大银鱼养殖的一种常见方式,下面将介绍大银鱼池塘养殖的技术。 一、池塘选址 选择适宜的池塘是大银鱼养殖成功的关键。首先要选择水质清洁、水源充足、水流平缓的池塘。其次,要考虑土质、排水条件和周边环境等因素。最好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周边无污染的地方。 二、池塘建设 池塘建设包括池塘的规划、修建和设施的安装等。首先要进行池塘的规划,确定池塘的大小、深度和形状等。一般来说,大银鱼池塘的深度应在1.5米左右,面积要根据养殖规模来确定。其次要进行池塘的修建,包括挖土、堵塞渗漏、修整边坡等工作。最后要安装必要的设施,如水泵、过滤器、增氧装置等。 三、水质管理 水质管理是大银鱼养殖的关键环节。首先要保证水质清洁,定期清理池塘的杂草和淤泥,防止水质污染。其次要保持适宜的水质参数,如pH值、温度、溶氧量等。可以通过加药物、调节饲料等方式来维持水质的稳定。另外,定期检测水质,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相应

的调整和改进。 四、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是大银鱼养殖的核心内容。首先要选择适宜的饲料,饲料应具有良好的营养成分,并符合大银鱼的饲养需求。其次要合理投喂,根据大银鱼的大小和生长状态来确定投喂量和频次。同时要注意饲料的品质和保存方式,避免饲料变质或受潮。另外,还要定期清理饲料残渣和池塘底泥,保持池塘的清洁。 五、疾病防治 疾病防治是大银鱼养殖中不可忽视的方面。首先要做好池塘的消毒工作,杀灭病原菌和寄生虫的卵孢子。其次要定期检查鱼群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在发生疾病时要及时进行治疗,可以使用药物或采取其他有效的防治措施。另外,要加强池塘的生物安全管理,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六、收获和销售 大银鱼的养殖一般需要3-4个月的时间才能达到销售的标准。在收获时要选择适当的方式,避免鱼群的损伤和压死现象的发生。收获后要及时进行鱼类的分类、清洗和包装等工作。最后要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将养殖的大银鱼销售出去。 大银鱼池塘养殖技术的掌握是成功养殖的关键。只有合理选址、科学建设、精心管理,才能获得丰硕的养殖效益。同时还要不断学习

东北地区柳根鱼池塘成鱼养殖技术

东北地区柳根鱼池塘成鱼养殖技术 柳根鱼,又称淡水鱼,是东北地区常见的一种鱼类。它的养殖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池塘养殖是一种常见且效果较好的养殖方式。下面将介绍东北地区柳根鱼池塘成鱼养殖技术。 首先是选择池塘。在选择池塘时,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较好的地方。池塘的选址要远离工厂、化肥厂等污染源,以确保水质的纯净。池塘的大小也要根据养殖鱼的数量进行确定,一般每亩可养殖3000-5000尾柳根鱼。 其次是准备池塘。在养殖前,要先清理池塘,清除底泥和水草等杂物。然后对池塘进行消毒,可以使用生物杀菌剂和氧化剂等进行消毒。消毒后,要充分放水并使水流通,促进水体中好氧菌的繁殖。 接下来是放养鱼苗。选择健康、无病无害的柳根鱼苗进行放养。放养时要注意密度的控制,避免过高的密度导致水质恶化和疾病流行。也要注意放养鱼苗的适应期,适当适应一段时间后再放养到池塘中。 在养殖过程中,要做好饲料管理。柳根鱼以浮性饲料为主,可以选择鱼粉、豆饼、麸皮等为主要成分的饲料进行喂养。养殖初期,饲料的投喂量不宜过高,逐渐增加饲料量,以供养分需求。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和保存,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的饲料。 还要注意水质管理。池塘水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鱼的生长和健康。要定期检测水质,包括水温、溶解氧、酸碱度、氨氮等指标,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调节。如果水质不佳,可以通过增氧设备、添加有益菌等方式来改善水质。 最后是疾病防治。养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疾病,如白点病、水霉病等。对于疾病的防治,可以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也要保持池塘的卫生,定期清理杂草和污物,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东北地区柳根鱼池塘成鱼养殖技术包括选择池塘、准备池塘、放养鱼苗、饲料管理、水质管理和疾病防治等方面。通过科学管理和合理运营,可以提高养殖效益,实现稳定的产业发展。

淡水鱼类养殖技术

淡水鱼类养殖技术 淡水鱼类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方式,其技术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对于养殖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介绍淡水鱼类养殖的基本技术要点,包括选种、养殖环境、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 一、选种 淡水鱼类的选种是鱼类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在选种时,应根据养殖水体的特性和市场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品种。同时,要选择生长迅速、适应能力强、抗病能力好的优良品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包括鲤鱼、鳜鱼、鳙鱼等。选种时要考虑鱼种的产卵习性和出苗率等因素,确保养殖的顺利进行。 二、养殖环境 养殖环境是淡水鱼类养殖的基础。合理的养殖环境能够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首先,选择适宜的水体,如河流、湖泊、池塘等,要确保水质清洁、含氧量高。其次,要进行水体调理,保持适宜的水温和pH值。另外,养殖池的设计和布局也需要注意,合理划分养殖区域,确保充足的活动空间,并设置过滤装置、水泵等设备,确保水体的循环和清洁。 三、饲养管理 淡水鱼类的饲养管理对于养殖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首先,要选择优质饲料,确保鱼类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饲料的配比要合理,包括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的含量要达到鱼类的需求。其次,要定期

投喂,保持饲料的新鲜。鱼类的饲料量要根据其生长情况进行调整, 避免过度喂养或不足喂养。另外,还要注意饲养密度,避免鱼类间的 竞争导致生长缓慢。 四、疾病防控 疾病是淡水鱼类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为了防控疾病,首先 要保持良好的水质,定期清理养殖池,防止污染。其次,要注重鱼类 的观察,及时发现疾病的征兆,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以采用药 物治疗或预防性使用疫苗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要加强养殖环境 和饲养管理,提高鱼类的抵抗力,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总之,在淡水鱼类养殖中,选种、养殖环境、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 等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技术要点。只有合理选择和实施这些技术方法,才能获得较好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希望本文提供的基本技术要点 对于读者在淡水鱼类养殖方面有所帮助。

淡水鱼养殖技术

淡水鱼养殖技术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淡水鱼养殖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淡水鱼肉肥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然而,要想成功养殖出优质的淡水鱼,需要掌握一定的养殖技术。 选择合适的鱼种非常重要。淡水鱼养殖的常见鱼种有草鱼、鲫鱼、鳜鱼等。在选择鱼种时,要考虑到养殖环境的条件,如水温、水质等。同时,还要考虑市场需求和销售价格,选择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鱼种。 搭建合适的养殖场所是养殖成功的基础。养殖场所可以选择池塘、水池、渔场等。在选择场所时,要考虑水源供应、排水条件、光照等因素。同时,要保证养殖场所的规模适中,不要过度密集养殖,以免造成鱼类生长不良或疾病传播。 养殖过程中,水质的管理至关重要。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是确保鱼类健康生长的关键。定期检测水质的pH值、溶解氧含量、温度等指标,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调整。可以通过增加水草、定期更换水体、增加曝气设备等方式改善水质。 饲料的选择和喂养方式也是影响养殖效果的重要因素。淡水鱼可以根据其种类和生长阶段选择适当的饲料。一般而言,饲料应具有全面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等。鱼类的喂养要根据其摄食量和生长情况进行合理控制,避免过度喂养或不足喂养。 定期检查和防病措施也是养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养殖过程中,要定期观察鱼类的生长情况和行为习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要做好疫病防控工作,定期对鱼类进行疫苗接种或预防性药物治疗,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除此之外,养殖者还需要关注市场需求和销售渠道。要了解消费者对淡水鱼的需求和偏好,根据市场情况调整养殖策略。同时,要与餐饮企业、超市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产品的销售。 淡水鱼养殖技术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多个因素的综合考虑。只有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合理管理养殖过程,才能实现淡水鱼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希望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养殖者们能够获得更好的养殖效果,为市场提供更多优质的淡水鱼产品。

东北地区柳根鱼池塘成鱼养殖技术

东北地区柳根鱼池塘成鱼养殖技术 柳根鱼是东北地区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因其肉质鲜美,受到广泛关注。在东北地区,许多农户和养殖场都开始尝试利用池塘养殖柳根鱼。但是,由于缺乏技术和经验,养殖效 果往往不如人意。本文将介绍一种柳根鱼池塘成鱼养殖技术,希望对广大养殖户提供一些 参考。 一、水域准备 养殖池塘的水质对鱼类的成长和生长至关重要,因此,在选址时要注意水源的供给和 水质情况的考虑。在选择水源时,应该选择能够保证水量稳定、水质优良的水源,并避免 重金属、农药、化肥等污染物的影响。为了保证水质清洁,应该在入口处设置一个过滤网,将大量悬浮和漂浮物过滤掉。 在选择池塘时,应该选择水平面积大、水深合适的地方。一般来说,一个池塘的水平 面积应该大于30平方米,水深在1.5-2米之间。在地形上需要考虑水流的顺畅和池塘的容量。如果水流顺畅,在流量的控制下,控制鱼的密度,能够保证鱼类的生长。 在准备池塘时,还需要对池塘进行清洁。首先,需要对池塘进行深度清洗,包括底部 淤泥的清理和表面杂草的处理。其次,还需要对池塘进行消毒,以避免各种病菌的繁殖。 二、饲料和饲养 鱼类的饲料和饲养是决定养殖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养殖柳根鱼时,需要选择高质量的 鱼类饲料,并根据鱼的生长情况和输入的饲料量进行调整。在池塘内的饲养中,一般按照 鱼的生长阶段来选择不同种类的饲料。起始阶段的幼鱼,需要选择一些易于消化的小颗粒 饲料,而在成长期,则需要选择富含蛋白质的饲料。 在养殖鱼类时,需要注意每日饲料的供应量和频率。实践证明,在幼鱼阶段,每日喂 食2-3次,每次喂食量不超过幼鱼体重的2%,而在成长期,则每天需要喂食1-2次,每次喂食量不超过鱼体重的3-4%。 三、水质管理 如何保证池塘水质清洁是柳根鱼养殖的关键。在池塘内养殖,池塘的水量和水质的变 化会对鱼类的生长和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控制池塘水质。 首先,需要定期进行换水。每月换水量应该在池塘总水量的30%-50%之间。在换水时,应该注意温度的适应,避免温度差过大,造成鱼类生理损伤。 其次,需要控制鱼的密度。过高的鱼的密度会导致水质变差,从而影响鱼的健康。在 控制鱼的密度时,应该根据池塘面积和鱼的体积大小来考虑,以达到良好的生态平衡。

淡水鱼养殖技术

淡水鱼养殖技术 1. 简介 淡水鱼养殖是指在淡水环境中,利用人工饲养和管理技术,进行鱼类的繁殖和养殖的活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和高蛋白食品的需求增加,淡水鱼养殖逐渐兴起。本文将介绍淡水鱼养殖的一些基本技术和注意事项。 2. 配置养殖环境 2.1 水质管理 淡水鱼养殖的第一步是配置良好的养殖环境,其中水质管理至关重要。以下是水质管理的几个关键要点: •pH值控制:不同种类的淡水鱼对pH值有一定的适应范围,一般来说,维持在6.5-8.0的范围内较为适宜。 •氨氮和亚硝酸盐控制: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检测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过高的含量对鱼类健康有害。 •水温控制:不同种类的淡水鱼对水温有不同的适应范围,一般来说,维持在20-30摄氏度之间较为适宜。 2.2 水体清洁 保持养殖水体的清洁是淡水鱼养殖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几个常用的水体清洁方法: •定期更换水体:根据淡水鱼的品种和养殖密度,合理安排水体的更换周期。 •安装过滤设备:通过安装过滤设备,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悬浮物和有机污染物。 •实施生物滤池:利用好氧菌和厌氧菌的作用,加强水体中有机物质的降解和去除。 3. 饲料和喂养管理 3.1 选择适宜的饲料 淡水鱼的饲料选择对养殖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以下是一些饲料选择的要点:•根据淡水鱼的种类和生长阶段,选择适宜的饲料类型和规格。 •注意选择优质的饲料产品,确保其营养成分的充足和均衡。

•根据淡水鱼的食性和口服特点,选择适宜的饲料形态,如颗粒饲料、浮游饲料等。 3.2 合理的喂养管理 合理的喂养管理是淡水鱼养殖的关键。以下是几个喂养管理的要点: •确定适宜的喂养频率和喂养量,不过度喂养,以免造成水体污染和鱼类的消化问题。 •喂养时间要固定,养成规律的喂养习惯,有助于提高鱼类的食欲和消化能力。 •定期检测鱼体生长情况和饲料利用率,根据结果调整喂养管理策略。 4. 疾病防治 淡水鱼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疾病的侵袭。以下是一些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预防疾病:通过合理的养殖环境配置和饲料管理,提高鱼类的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的概率。 •及时发现和处理:定期对养殖水体和鱼类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使用药物防治: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一些合适的药物进行疾病防治,但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剂量和使用方法。 5. 养殖场经营管理 5.1 市场调研和规划 在进行淡水鱼养殖之前,需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当地市场对淡水鱼的需求和 价格情况。在规划养殖场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适宜的养殖场地,考虑水源、交通便利和环境因素。 •根据市场需求和养殖技术,选择适宜的淡水鱼品种进行养殖。 •制定详细的养殖计划和经营策略,合理安排鱼苗的购进和销售。 5.2 经营管理和技术支持 淡水鱼养殖在经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合理安排人员,确保充足的劳动力和专业知识的技术支持。 •定期进行养殖场的巡视和设备的维护,保持养殖环境的稳定和正常运行。 •及时关注市场行情和竞争对手的情况,灵活调整经营策略。

淡水鱼养殖百科知识点总结

淡水鱼养殖百科知识点总结 淡水鱼养殖百科知识点总结 鱼类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其中淡水鱼一直以来都是广大人们的喜爱对象。淡水鱼养殖是一门重要的水产养殖业,本文将对淡水鱼养殖的百科知识进行总结。 一、养殖类型 1. 家庭养殖:家庭养殖是指在自家的鱼塘、池塘等场地饲养 少量的淡水鱼类。适合种植鳙鱼、鲤鱼等。 2. 规模养殖:规模养殖是指在专业的水产养殖场进行大规模 的淡水鱼养殖,主要种植草鱼、鳙鱼等。 3. 鱼塘养殖:鱼塘养殖是指利用天然或人工形成的鱼塘进行 淡水鱼类的养殖。常见的鱼塘有塘场、堰塘等。 4. 渔场养殖:渔场养殖是指在水体中设立专门的渔场,进行 淡水鱼的养殖。一般采用湖泊、江河等水域进行。 二、鱼种选择 1. 草鱼:草鱼是淡水鱼类中重要的养殖品种之一,生长快, 适应性强,适合规模化养殖。 2. 鲤鱼:鲤鱼易于饲养和管理,适应环境广,也是淡水鱼养 殖中常见的品种。 3. 鳙鱼:鳙鱼品质好,肉味鲜美,属于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养殖难度相对较高。 4. 鲈鱼:鲈鱼肉质鲜美,适应性强,养殖技术相对容易掌握。 三、水质管理 1. pH值控制:鱼类对水体的pH值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应保 持在6.5-8.5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对鱼类的生长繁殖产生不利影响。

2. 水温调控:不同鱼类对水温的要求不同,需要根据不同品种的要求适时调整水温,一般常用的水温范围在20-30摄氏度之间。 3. 水质净化:保持水质清洁是淡水鱼养殖的关键之一,可以采用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等进行水质净化,保持水质稳定。 四、饲料管理 1. 饲料种类:淡水鱼养殖常用的饲料有鱼粉、豆粕、稻谷、麦麸等,根据不同鱼类的需求选择不同的饲料种类。 2. 饲料投喂:根据鱼类的生长状况和饥饿程度进行合理的饲料投喂,避免过度投喂或者饥饿。 3. 饲料比例:饲料的比例需要根据鱼类的生长期和饲养密度进行合理配置,确保鱼类获得充分的营养。 五、疾病防治 1. 疫病防控:淡水鱼养殖常见的疾病有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需要加强水质管理和定期进行疫苗接种,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2. 疫情排查:定期进行疫情排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疫措施,避免疾病的扩散。 综上所述,淡水鱼养殖是一门综合性的水产养殖业,饲养管理、养殖技术、水质控制和疫病防治是影响淡水鱼养殖成功的重要因素。只有从多个方面全面优化养殖环境和管理工作,才能提高淡水鱼的产量和品质,满足人们对于淡水鱼的需求。希望本文对读者了解淡水鱼养殖的百科知识有所帮助 综上所述,淡水鱼养殖的成功与否取决于饲养管理、养殖技术、水质控制和疫病防治等因素。在饲养管理方面,合理选

淡水鱼养殖

淡水鱼养殖 引言 淡水鱼养殖是一种在水中培育和养殖淡水鱼的农业实践。相比于海水鱼养殖,淡水鱼养殖通常更容易实施和管理,并且需要更少的投入。它是一种重要的养殖方式,可以满足人们对淡水鱼类的需求,并为农民提供了一种经济稳定的收入来源。本文将全面介绍淡水鱼养殖的基本知识、技术和管理要点。 一、淡水鱼养殖的选择 在进行淡水鱼养殖之前,首先需要选择适合养殖的鱼种。不同的淡水鱼种具有不同的生长环境要求、食性特点和市场需求。常见的淡水鱼种包括鲤鱼、鳜鱼、草鱼、龙虾等。在选择鱼种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生长环境要求:淡水鱼对水质、温度和水体流动性要求不同。养殖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养殖条件选择适合的鱼种。 2. 食性特点:不同的淡水鱼有不同的食性特点,其中一些是底栖性鱼类,倾向于吃底部的沉积物,而其他鱼类则更喜欢吃水面上的浮游生物。选择适合鱼类食性的鱼种可以更好地满足其营养需求。

3. 市场需求:在选择鱼种时,需要研究当地市场的需求和价格。一些鱼种可能更受市场欢迎,并且能够获得更好的收益。 二、淡水鱼养殖的设施和环境 成功的淡水鱼养殖需要适当的设施和环境条件。以下是一些关键要素: 1. 池塘或水池:淡水鱼可以在池塘或水池中生长和繁殖。选择合适的池塘或水池时,需要考虑池塘的大小、深度、底部土质和水源等因素。 2. 水质管理:水质是淡水鱼健康生长的关键因素。需要监测和维护水的温度、PH值、溶解氧和氨氮等指标,以确保鱼类的生长环境良好。 3. 养殖工具:淡水鱼养殖需要一些必要的养殖工具,例如饲料投放器、过滤设备、氧气泵等。这些工具有助于改善鱼类的生活条件并提高养殖效率。 三、淡水鱼养殖的管理要点

小鱼塘水产养殖技术

小鱼塘水产养殖技术 一、淡水鱼养殖技术与鱼塘管理 1、苗种选择 以养殖淡水鱼中的草鱼为例,宜选择体色为深草绿色且游泳迅速的草鱼苗种,不能选择体色发黑的鱼苗,也不能选择患病的鱼苗,可在苗种池塘种观察鱼群的游动情况,通常具有爬边、离群独游等表现的鱼苗,多半已患病。 2、水质管理 (1)定期泼洒生石灰 一般按照每亩水面,每米水深泼洒20公斤生石灰,或者施用漂白粉1PPM全池池洒,可每隔半个月进行1次。 (2)有计划的加水换水 每隔10天注入新水1次,每次注入20-30cm,至7月中旬后,一般可视实际情况换1次水,换水量为1/2。 (3)每天开动增氧机 通常在6月-8月中旬时,草鱼容易缺氧浮头,因此可在该时间段的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2-3小时,凌晨开机3-4小时,阴天在半夜开机1次,预防鱼类浮头。 (4)认真巡塘 时常巡塘,及时掌握草鱼活动和吃食状况,掌握水质的变化情况,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 (5)清理池塘

及时清理池塘中的杂物,捞出草鱼吃剩的饲料,避免饲料沉积后污染水质。 3、鱼病预防 (1)当草鱼体重70-150g,体长10-20cm时易发生急性传染病,因此需要合理控制鱼苗数量,适时捕捞,一般可将鱼苗密度控制在22-30万尾/1000平方米,密度过大易提高患病率。 (2)可定期用优质光合菌对池塘进行消毒,避免池塘中因为粪便所产生的硫化氢、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污染水源,导致鱼苗在劣质水质环境下爆发传染病。 (3)投放前需将鱼种放在含0.01-0.02%高锰酸钾溶液中3分钟,能杀死鱼体表面的寄生虫或致病菌,接着将已消毒的鱼种放在网箱里然后注射疫苗,一般约125g的鱼种注射三联疫苗0.2m并在晴天将鱼种投放进池塘中。 (4)一般1kg鱼饲料需要用5-10ml的含氯漂白粉溶液进行消毒处理。 4、饲料搭配 (1)每100公斤稻草50%、米糠25%和豆饼25%的混合料加10公斤面粉下脚料作粘合剂,饲料粗蛋白含量为23.35%,饵料系数为2.8,每尾一般投喂0.05公斤左右。 (2)稻草50%、米糠22.5%、麸皮5%、豆饼15%、鱼粉5%、骨粉1%、食盐0.5%、维生素添加剂1%,饲料的粗蛋白含量为18.78%,饲料系数为2.4。 (3)面粉30%、米糠8%、麸皮38%、豆饼10%、鱼粉10%、酵母粉2%、预混料2%,饲料系数1.9,如果需要另外加喂青饲料,饲料系数为2.2。

淡水养鱼的先进技术要领解析

淡水养鱼的先进技术要领解析 淡水养鱼一直是人们在家庭和商业养殖中常见的方式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不 断在淡水养鱼方面探索新的先进技术,以提高鱼类养殖的效率和产量。本文将对淡水养鱼 的先进技术要领进行解析,帮助养鱼爱好者和养殖者了解并应用最新的科技成果。 一、自动控制系统 在淡水养鱼的生产中,自动控制系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先进技术要领。通过自动控制 系统,养殖者可以精确地控制水质、水温、氧气、饲料投放等关键参数,以确保鱼类的健 康生长和产量的稳定提高。 现代的自动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水质监测与控制系统、氧气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和 饲料投放系统。这些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实现自动监测和控制,大大减 轻了养殖者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二、循环水养殖技术 循环水养殖技术是一种节水、节能、环保的淡水养鱼先进技术。通过建立循环水系统,将废水进行处理再利用,大大减少了水的用量,降低了养殖成本。循环水系统能够稳定控 制水质,减少废水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循环水养殖系统一般包括生物滤池、沉淀池、曝气池、水族箱等组成部分。通过生物 滤池去除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沉淀池去除悬浮颗粒,曝气池增加溶解氧,从而保持水 质的稳定。循环水养殖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类淡水养殖场,成为当今淡水养鱼的主流技术之一。 三、光照控制技术 光照控制技术是一项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淡水养鱼先进技术。通过合理控制光照条件, 可以促进鱼类的食欲、生长和繁殖,提高养鱼效率和产量。 一般来说,昼夜周期对于鱼类的生长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一些激素分 泌和繁殖行为的调控。通过光照控制系统,可以模拟自然的昼夜周期,保持昼夜交替的环 境条件,使鱼类在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中生长。 光照控制技术可以应用于渔业养殖和观赏鱼养殖中,适用于各类鱼类的养殖。通过科 学合理的光照控制,可以提高鱼类的养殖效率和品质。 四、水产养殖智能化技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