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特色及风格探析

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特色及风格探析

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特色及风格探析
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特色及风格探析

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特色及风格探析

所谓电影音乐,泛指的是在电影中所采用的一切音乐和歌曲。电影音乐已经成为了一种十分重要的音乐载体,同时也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音乐走过了多年的发展历程,并在几代电影音乐创作人的努力下,不断的完善和提高,形成了自己所独有的风格。因为中国所独特的发展历程,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也在不同时期体现出了不同的风格,并且在不同的时期所形成的特色也各不相同。

一、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历程

总的来说,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经历了以下的几个时期:

(一)解放以前

20世纪20年代末,欧美地区开始兴起有声电影。自从有声电影问世以来,电影音乐就成为了电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音乐之声》、《钻石皇后的故事》等电影中演员的歌唱和表演都给观众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我国的电影音乐的起步是随着电影艺术的传入而开始发展的。中国的有声电影音乐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起步,并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电影音乐不仅仅是能够有效的与剧情进行配合使得电影的情节能够更加吸引人,同时电影音乐本身也深受观众的喜爱。但是因为解放前的战争,使得中国电影以及电影音乐都只能够在夹缝中求生存,这就使得很多优秀的作品都没有能够亮相银幕,但是仍然有一些很经典的作品被保留下来,例如1934年电通公司所出的《桃李劫》,其主题歌《毕业歌》更是深受喜爱。

(二)新中国成立后到1976年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前后的音乐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呈现出了一种欣欣向荣之感。1949-1966是中国电影以及电影音乐发展的兴盛时期,而1966年到1976年因为文革的影响使得中国电影音乐进入了低迷时期。

(三)改革开放后

随着改革开放方针的确立,以及各项政策的执行,使得我国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这个时期,中西方的音乐文化交流变得更加频繁。1981年中国电影音乐学会成立,这表明了中国电影音乐开始被重视,发展空间也更加的广阔。在改革开放初期所出现的《生活的颤音》和《小花》中的音乐特别引人注目。在《生活的颤音》中,音乐能够与电影画面和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紧密的联系,使得人物刻画更加的生动。20世纪90年代后到当前,各种国外大片大量的涌入中国,使得中国的电影以及电影音乐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这一时期所出现的电影音乐也极具特色,例如《当爱已成往事》、《蒙古人》、《亲亲我的宝贝》、《菊花台》、《知道不知道》、《落叶归根》、《牺牲》等都较为经典。

二、各个时期中国电影音乐的特色

(一)新中国成立以前

20世纪20年代末到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一段时期是中国电影以及中国电影音乐起步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内,中国的电影音乐与中国城市歌舞音乐相互渗透、融合,娱乐性通俗音乐逐渐成为了主流。《渔光曲》、《桃李劫》等电影的主题曲是这个时期的代表。《渔光曲》的主题曲《渔光曲》是作曲家、音乐活动家任光先生(19001941)所创作的。该曲生动地绘出了旧社会渔民的生活情景。作品从自然景色的描绘逐渐的过渡到人物情境,借景抒情,最终达到了情最交融、凄婉动人的意境,与电影情节配合得相当好,该歌曲还展示了在广大的劳动人民心中所蕴含的不可遏止的怨恨情绪。《桃李劫》的主题曲是田汉先生作词、聂耳先生作曲的《毕业歌》,受到当时中国国情的影响,《毕业歌》体现出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这使得《毕业歌》在当时十分的受欢迎。从《渔光曲》和《毕业歌》能够看出,当时的中国电影音乐不仅仅是为了能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状,同时还希望能够唤起当时国人的爱国之情。

(二)新中国成立后到1976年

新中国成立后到1976年这段时期,中国电影音乐的成就主要集中在1949年到1966年这十七年的时间内,后面的10年因为文革的影响使得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几乎是一种倒退的趋势。从1949年到1966年,这个时期的电影音乐所呈现的特点是对农村和少数民族题材进行深度的挖掘,电影音乐的探索主要走的是民族化的路线。同时这一时期还有很多抗战题材的电影以及电影音乐也广受欢迎,例如《五朵金花》、《阿诗玛》、《地道战》以及1960年版的《刘三姐》等。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音乐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17年的创作歌曲 综述 1949年7月2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并成立了全国文艺界统一的领导机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在党的正确方针、政策指引下,广大音乐工作者热情迸发,音乐家们以自己的艺术才华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极大繁荣了新时期的音乐创作。 1、1949-1956年的音乐发展 这一时期,音乐创作继承和发扬了“五四”以来的革命音乐传统,坚持以歌曲创作为中心,产生了一大批以歌唱新中国、新生活的优秀作品,这些歌曲作品迅速、有力地表现了新中国初期这个朝气蓬勃的时代和全国人民昂扬的工作、生活情绪。主要代表歌曲有《歌唱祖国》、《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小鸽子》、《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等。除歌曲的创作之外,器乐创作、音乐喜剧创作也呈现出一派朝气蓬勃的繁荣景象。主要作品有:管弦乐《春节序曲》、歌剧《王贵与李香香》等。此外,在中国共产党“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指导下,戏曲工作者也热情参与传统戏曲和曲艺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并尝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戏曲改革,涌现出一批优秀剧目。如:评剧《刘巧儿》、《志愿军的未婚妻》,吕剧《李二嫂改嫁》,黄梅戏《天仙配》,沪剧《罗汉钱》等。这些作品不但展示了解放初期戏剧改革的丰实成果,同时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2、1957年至“文革”前夕在曲折中前进的音乐历程 建国后7年的音乐繁荣,随着1957年“反右派斗争”、1958年“大跃进”及1959年的“反右倾”等一系列政治运动,遭受了严重挫折。“大跃进”时期的音乐除了少数作品又一定的艺术质量(如歌曲《克拉玛依之歌》、《草原之夜》、《戴花要戴大红花》等),在群众中传播广泛,大多数应时而写的具有明显概念化,终难逃昙花一现的结局。除上述歌曲外,具有代表性的器乐作品有:管弦乐《十三陵水库落成典礼》,交响乐《抗日战争》,小提琴演奏曲《梁祝》,舞剧《睡美人》等。 1960年,中央开始纠正“左倾”错误,文艺政策随即得以调整。1961-1963年间,周恩来总理就文艺问题又做了多次重要讲话,在此背景下,全国文艺界、音乐界的形势有所好转,涌现出一批歌唱生活、歌唱部队建设、表现人民团结一致、坚韧不拔精神的优秀声乐和器乐作品。如:歌曲作品《我们走在大路上》、《边疆处处赛江南》、《唱支山歌给党听》等;还

我国影视音乐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影视音乐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现代影视业的迅速发展,音乐已成为这门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在突出影片的感情、加强影片的戏剧性、渲染影片的氛围等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好的影视音乐能让观众轻松而又真实地领略到每部电影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而每首音乐最基本是服务于与它相适应的每部电影,继而服务于千千万万的观众。一部完美的电影能够亮相于屏幕与每位观众见面,得到每位观众的青睐,它将经过一次一次的审核,对于音乐这一环,它不差于其中的每一步,因而我国影视音乐正朝着中外融合、古今贯通等方面加快发展趋势。 一、我国影视音乐的发展现状 (一)音乐制作团队的逐渐优秀 自从我国进入新时期以后,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作曲人才,电影制作也慢慢强大,这就更加促进影视音乐的发展。随着人们精神需求的提高和音乐制作条件的改善,专业人士制作的音乐已经家喻户晓,跟着时代的脚步。那些非专业的人士也渐渐步入这种潮流,制作了许多记录我国时代进步的音乐。就如中学英语书上的那篇课文《一个都不能少》,它丰富的故事变化和感人故事情节给我们每个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部影片的制作人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张艺谋。被人们誉为第五代音像的执旗人的大创作家赵季平,在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黄土地》等大片中都有堪称完美的创作。我国影视音乐制作团体逐渐壮大,影视音乐创作方面人才辈出,影视音乐慢慢变得旋律优美,抒情悦耳,这些都为以后我国影视音乐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二)现代技术的运用 伴随着世界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电影行业变得更加立体真实和方便快捷,观众也更真实地感受到了艺术的震撼和伟大。以前电影音乐制作人在创作一首歌曲的时候,都要自己或找人来演唱,或者自己弹奏出来,从录音,演奏到最后的完成需要许多的专业人士来完成,既耗力又耗时,同时在制作过程中又不能出现一点点差错,有差错就会影响到最终的创作效果。但是现在电影音乐制作都已经采用电脑的现代技术,旋律、节奏、乐器的不同要求只需通过电脑来模拟完成,不需要像传统音乐制作那样通过上百人的努力来完成。 但是,在现代技术给我们带了方便快捷的同时,我们不应忘了每件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因为现代技术的介入使我国音乐制作人慢慢淡去了对创作的热情,使我国的影视音乐逐渐变得商业模式化,变成了简单的复制粘贴,影视音乐失去了原有的艺术与精髓,所以不管时代如何发展,我国影视音乐制作者都需要深刻地考虑这个问题。 (三)音乐变得多元化 随着电影行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我国影视音乐慢慢地出现了多元化的音乐风格,把古典音乐、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进行融合,影视音乐制作人可以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故事情节和地域来进行制作。 古典音乐在默片时代的时候广泛运用,起到一定的烘托现场气氛、舒缓观众情绪的作用。随着时代发展,古典音乐慢慢地变成影视音乐中的配乐,但是它还是被个别音乐制作者和电影制作者所钟爱,比如在电影《和你在一起》中,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多次被我国著名的导演陈凯歌所使用。民族风格的音乐从音乐进入电影行业就一直受到影视的青睐,民间改革的音乐都是吸引世界目光的重要部分,因为民间音乐的朴实是我国悠久的传统美德,它是我国有别于世界的特色;除了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之外,现在流行音乐也随着时代的进步慢慢地在我国受到欢迎,就如大家都熟悉的台湾歌手周杰伦的《菊花台》在张艺谋导演的《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片尾唱尽了影片的凄美,使观众更亲身体验到了影片的凄美故事。在《英雄》这部电影中,谭盾通过结合中西音乐的精髓和东北二人转与内蒙戈壁音乐来为其创作音乐,并且加入了男低音合唱,跟之前出现的民族音乐形成了前后呼应的艺术效果,这样一来,更能表现出在《英雄》这部电影中庄重而又壮烈的场景,在变现艺术价值的

从电影音乐看中国武侠动作电影发展演变_38

从电影音乐看中国武侠动作电影发展演 变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159-01 武侠动作电影的发展起于1928年,历经发展与变形,在中国影坛掀起一次又一次高潮。武侠动作电影中的音乐,从最初的纯戏曲配乐到如今的多元音乐风格,从另一角度反映了中国武侠动作电影的演变发展过程。从电影音乐角度来看中国武侠动作电影的发展演变,大致可归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无声戏曲”中的“纯粹武打” 武侠动作电影的最初形态,应该是带有“武打元素”的戏曲电影。我国出现的第一部带有“武打”成分的电影是《定军山》,在这之后出现的一系列可称为“中国武侠动作电影”的影片也大多以京剧演出剧目为主要拍摄对象,当时正处于无声电影时期,银幕上的武打动作并无背景音乐的烘托,而这个时期的观众由于长时间受过戏曲艺术的熏陶,在潜意识中为影片的画面配上了相应的锣鼓点。

二、“现成乐曲”之下的“生搬硬套” 此后的?资?年中,动乱、战争等因素的影响让中国武侠动作电影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制作资金的有限和对于电影音乐作用的无意识,让电影制作人开始选择已在民间流传甚广的乐曲充当电影配乐。“标签化”的音乐作品重复出现在某些固定的情节之上,使得这一时期的武侠动作电影稍显“生搬硬套”的僵硬感。比如当时在民间流传甚广的《四川将军令》、《十面埋伏》等常常被用来表现激烈的打斗场面;《闯将令》、《小刀会》则用来表现壮观的场景或大批量的人群。 三、“西洋音乐”中开启“武侠飞跃” 20世纪60年代,著名导演张彻提出“以动作片代替现行的阴盛阳衰的文艺片和歌唱片”线路,开启了“新派武侠影片”之路。这一时期的武侠电影配乐从之前的生搬硬套迭变为以电影情节为主的重新创造,武侠动作电影不再单纯以武打动作为主要卖点,而更多地以音乐配合故事的讲述和发展,真正起到背景音乐

当代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和阶段性特点 1978----导演演员的副本(1)

1976年10月,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年后,一批年轻导演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成为崛起的第五代导演。张艺谋和陈凯歌是1980年至1990年期间成就最为耀眼的导演,也是中国第五代导演中成就颇高的导弹。第五代导演的电影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此时的第五代的电影可以说代表着当下中国电影的最高水平,中国电影由此迈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并开始在国际上受到关注,分别取得了金熊、金狮、金棕榈、威尼斯等一系列国际大奖。 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以农村或者封建家庭为背景,表现了在中国封建专制时期罪与罚的悲剧故事以及传统的农村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些题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外国民众对中国的误解,但却使更多的人对中国产生了兴趣,也使得第五代中国电影人如巩俐、葛优、张艺谋等中国电影人成长为世界电影人,他们开始被世界影人关注。 第五代导演们不仅以个性化的叙事理念和影像风格促进了电影语言的全面革新,同时也对中国千百年来固有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们拍摄出的作品有着强烈的纪实色彩,又充满着个人意念和情怀,并且大多数发生在农村,可以说这些作品成为了整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特殊参照,对于当代中国电影来讲有非常深刻的意义。在叙事主题和电影语言革新方面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影片《黄土地》,讲述的是一段发生在落后陕北农村的故事。影片高度地还原了当时的村情村貌和文化传统,其叙事风格也深深影响了第五代导演早期的叙事倾向和风格基调。影片的色彩基调和独特影像都极具视觉冲击力,也象征隐喻色彩下的民俗文化符号之下,蕴含着对传统民族特质的追问、疑惑和思考,充满了苍凉意味。 而在张艺谋导演的影片《红高粱》讲述的却是一段色彩浓烈的奇情故事。这部电影以无比豪放的气质和突破创新的象征主义手法讲述了一段人性的寓言,里面的“颠桥”“野合”“剥皮”等回归到了原始的状态,具有民俗面貌,给人以强烈震撼,同时也尽情表现出生命力的原始野性和赤裸裸的情欲。这也是一种极致夸张的表现,其虚构的文化阐释和影像风格可以说张扬了一种生命的力量,借此摆脱中国千百年来受压迫受束缚的天性。 在第五代导演们精心构建的影像中,一些极度视觉化得意象和符号开始聚集成为某种顽强的隐喻力量,竭力显现出自身被赋予的某种象征意味,这些隐喻和象征可以说都在于关注人本身。在陈凯歌的电影《孩子王》中,借助充满探索精神的视觉形式,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剖析,虽然故事本身有些许的沉闷和晦涩,但这并没有影响它的艺术深度,以及在中国电影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这部作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超越了《黄土地》,它对民族的本质的独特理解和文化思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认知角度。当然这部影片的故事背景也发生在偏远落后的农村,同样的,影片没有规模宏大、冲击视听的仪式化场景,镜头运动也非常缓慢,但一些不动声色的场景却能给人不一样的心灵震撼。在这个历史时期,第五代的影片并不为受众和市场所影响,因为有政府的资金支持,他们不需要考虑非常多的外在因素,所以他们可以尽情发挥他们的艺术创作,把影片的关注点放在人身上,特别是那些几乎被边缘化的乡村人民。 199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末期,是近代中国电影业最低潮时期,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政府对电影行业的审查过为严格,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电视文化的冲击,再者就是政府不再对电影“包产包销”,电影制片片只能自负盈亏,第五代往后的导演便难以再摄制出高高在上的“艺术片”,他们必须开始考虑市场和观众,于是纷纷转战商业片。 当代的中国观众的主体是年轻的一代,他们观影更多的是寻求精神上的宽松和舒适,体验一种无拘无束的感觉,而不想在看电影的时候背负着一种好似必须要承担的责任感,只有符合大众口味的电影、一种平民化的电影,一种蕴含的“压力”很少的电影,才更易被今天年轻一代观众所接受。 浙江传媒学院16戏文

浅谈中国电影未来发展与出路(一)

浅谈中国电影未来发展与出路(一) 提要: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在经济力量腾飞之时,其文化也受着西方文化的大规模冲击。而电影作为当代文化的载体,中国电影充满着危机。中国电影的危机不仅来自如好莱坞等世界强大的电影产业冲击,更是来自自身的体制和机制。以民族主义为理由对抗全球化和好莱坞并不具有必然的合理性。中国电影改革的根本并不是扩展规模而是建立现代企业机制。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的产业化改造是中国电影最大的政治。 关键词:产业化多元化电影文化电影市场民族电影 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几十年以来,美国好莱坞电影产业一直都是国际市场上的主导力量。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好莱坞在所谓全球化的旗号下对世界电影市场大举进攻,成为全球电影市场的霸主。1998年,美国好莱坞电影出口的收入为68.7亿美元,而2000年竟然达到120多亿美元。而近年来,我国电影产业化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应该说,就广播影视行业而言,无论是政策措施层面还是实践操作层面,电影界的改革力度至少在目前要相对领先于广播和电视。但是,如何判断电影产业化改革的成败得失?要不要继续改革?改革还需要解决哪些课题? 中国电影的改革之路 中国电影的改革之路,始于1993年。这一年,一些制片单位开始越过中央级或省市级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而直接向下一级发行放映机构销售影片。已经维持了数十年的统购统销局面开始被打破,地域性垄断的防线也开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冲击。但是,电影发行的初期振荡,并没有很快催发当时电影体制的整体创新,电影界仍处于大变革的前夜。由于长期形成的观念桎梏,上个世纪整个90年代的电影业几乎处于连年滑坡状态,其负面效应甚至延续到了2001年——这一年,连电影频道节目中心拍摄的20来部16毫米胶片电视电影计算在内,全国的故事片产量总共才88部。与影片产量减少相伴而行的是:电影观众人次下降,专业电影院在渐离主营业务的同时数量也不断减少,一贯享受拍片特许权的电影制片厂度日艰难。至此,长期被作为文化事业的电影业,与日益发展壮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不适应性甚至矛盾性,严重凸现了出来。正是在这样一种尴尬的窘境中,根据电影自身的特性,把电影作为产业来管理和经营的观念渐渐明朗起来。 中国电影成长中的思考 显然,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差距,中国电影正如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一样,是在一种不对等的状态下被放置于全球处境的,因而,我们不可能逃脱“后殖民”的基本现实,不可能脱离边缘化的处境。但与此同时,我们又不可能也不应该与世隔绝,中国电影需要走向世界、走向国际、走向全球。因为中国大陆电影需要一个国际化的交流环境,使之能够与世界电影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保持一种互动关系,从而成为世界电影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大陆电影也需要一个国际化的经济舞台,利用跨国资本加强电影生产的投资规模,走向境外市场获取电影生产的经济效益,促成中国大陆电影的再生产机制。国际化语境为中国电影提供了更多的参照和更多的机遇,成为一种动力因素推进着中国大陆电影的步伐。 但是,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它毕竟不是象可口可乐、麦当劳一样的简单功能的消费品,而是负载了一种民族形象、文化精神和意识形态图景的文化载体,特别是在中国,乃至所有发展中国家,电影文化除了其视觉、心理的娱乐功能以外;不可避免地还担负着“再现”民族生活处境、激活民众的现实主义热情、塑造人生理想和民族理想的使命。 因此,“走向世界”的中国电影需要一种民族自信意识。近年来有许多优秀的中国大陆电影如《背靠背脸对脸》、?《三毛从军记》(上海电影制片厂1993年出品)、《四十不惑》(北京电影制片厂1992年出品)、《心香》(珠江电影制片厂1991年出品),甚至包括陈凯歌早期的《孩子王》(西安电影制片厂1987年出品)、黄建新的《黑炮事件》(西安电影制片厂1985年出品)在国外都没有获得很高的荣誉,但是这些影片却以冷峻的风格、成熟的叙事表现了

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

曾田力巫睿李菁王艳 电影音乐伴随着中国电影的百年岁月也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印证着她最初的稚嫩,曾经的探索和如今的成熟。 中国电影音乐的萌芽与初创 (1905-1045) 《定军山》是中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根据默片的需要,电影只拍了京剧《定军山》中的“请缨”、“舞刀”、“交锋”等武打片段。 但是默片时期的影片在放映时还是有“配乐”的。台上是黑白的活动影像,台下或一架钢琴、一把小提琴,或三五人组成的小乐队,用来活跃现场气氛。人们渐渐开始注意到音乐和影片内容的结合,当音乐的情绪和电影的内容发生关系时,音乐帮助人们理解剧情。但是由于音乐不具有约定性的语义,所以音乐与影片内容的联系并不一一对应。 在默片时期,我国电影市场以好莱坞影片为主,配乐沿用了“剧院音乐”的做法,中国没有形成自己的电影音乐。 1930年上海电通公司联合唱片公司从国外购置了有声电影全套机器,正式制成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此后,有声片渐渐兴起。 “20年代末开始,中国城市歌舞音乐与中国电影音乐,特别是电影歌曲的发展合为一体,成为中国娱乐性通俗音乐的主体。”在随后的三四十年代,它们在城市市民文化生活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特别是30年代,当抗日成为时代主旋律时,革命斗争迫切需要与之相配合的歌曲。 《毕业歌》、《渔光曲》、《大路歌》、《新女性》、《四季歌》、《天涯歌女》、《十字街头》、《铁蹄下的歌女》、《义勇军进行曲》等进步歌曲都是专门为电影创作的。以聂耳为代表的左翼歌曲创作者们将歌曲这种宣传手段应用到电影当中,一方面为歌曲在电影中的使用做了成功的尝试,另一方面大大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电影歌曲也因此成为早期中国电影音乐的主流。 这些歌曲在影片中多以插曲形式出现,由剧中人物唱出,真实、自然,符合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马路天使》中的《四季歌》和《天涯歌女》是贺绿汀根据当时的两首苏州民谣《哭七七》和《知心客》改编而成。《天涯歌女》第一次出现于小陈和小红暗生情愫时;第二次却是在两人发生误会后,在酒馆里小陈赌气拿出钱来叫小红唱歌,小红含泪再次唱出《天涯歌女》,速度放慢了一倍,画面不时叠出那天清晨两人的甜蜜情景,“患难之交恩爱深”的歌词此时听来别有一番酸楚滋味。这样强烈鲜明的艺术对比在中国电影音乐史上至今无出其右者。再如《万里寻兄词》、《铁蹄下的歌女》等也都是以插曲的形式出现在影片中。 在众多的电影歌曲当中也出现了主题歌的雏形,有些电影歌曲恰好点了影片的主题,起到了主题歌的作用。如《桃李劫》中的《毕业歌》,它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在电影的开头和结尾两次出现,整首歌曲持续50多秒,交待了时代背景和人物身份性格,成为全片的点睛之笔。

浅谈电影发展趋势

浅谈电影发展趋势 摘要: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也必然面临着来自世西方文化的冲击,而电影作为承载当代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受到的冲击最为明显,直接造成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之路充满危机。本文从电影发展现状入手,对电影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出路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中国电影发展之路的改革提供一定的支持。 关键词:中国电影发展趋势出路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390-01近几年,我国电影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电影市场进一步拓展,成为重要的经济体,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从国际电影市场角度进行分析,当前我国电影的发展态势并不好,在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压力。因此要想促使我国电影行业获得稳定发展,就应该认清当前电影发展形势,明确未来发展趋势,逐步探寻中国电影的特色化发展出路。 一、中国电影当前发展现状 中国电影最初发源于胶片电影,并且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胶片电影仍然是电影制造业的主流,在我国电影艺术创

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实质上,在国际上胶片电影逐渐开始遇到发展困境,甚至一度处于崩溃的边缘,数字电影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数字化电影生产技术逐渐发展成为电影行业的主流。有专家针对当前电影市场发展现状?M 行预测,认为在未来几年时间内,国际市场上的胶片电影将逐渐被数字化电影所取缔,胶片电影最终会退出历史的舞台[1]。这一点虽然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数字化电影的发展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我国只有加强对数字化电影制作和生产的探索,才能够紧随国际化发展步伐,促使我国生产的电影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从这一层面进行分析,当前我国电影行业虽然保持着旺盛的发展态势,但是总体发展效果却不理想,已经开始限制电影行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应该积极探索我国电影的未来发展出路,为我国电影业的长远稳定发展指明方向。 二、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出路 1.中国电影的主要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在电影生产领域中 的应用,我国电影行业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逐渐开始呈现出相应的发展趋势:首先,数字化虚拟演员成为主要发展方向。这一观点认为在未来电影艺术创作中,演员将真正退出,电影业转而借助电脑合成技术完成对演员形象的构建,并进行电影创作。其次,电影院线将呈现出家庭化的发展态势。在

中国电影歌曲大全

中国电影歌曲大全 义勇军进行曲(故事片《风云儿女》主题曲)………………田汉词聂耳曲 铁蹄下的歌女(故事片《风云儿女》插曲)………………许幸之词聂耳曲 渔光曲(故事片《渔光曲》插曲)………………安娥词任光曲 飞花歌(故事片《飞花村》主题曲)………………孙师毅词聂耳曲 湘累(故事片《女儿经》插曲)………………郭沫若词陈啸空曲 塞外村女(故事片《逃亡》插曲)………………唐讷词聂耳曲

春到人间(故事片《春到人间》主题曲)………………孙瑜词贺绿汀曲 大路歌(故事片《大路》主题曲)………………孙瑜词聂耳曲 新凤阳歌(故事片《大路》插曲)………………安娥词任光曲 毕业歌(故事片《桃李劫》主题曲)………………田汉词聂耳曲 月光光(故事片《迷途的羔羊》主题曲)………………蔡楚生词任光曲 夜半歌声(故事片《夜半歌声》主题曲)………………田汉词冼星海曲 黄河之恋(故事片《夜半歌声》插曲)………………田汉词冼星海曲

夜来香(故事片《夜来香》插曲)………………王乾白词严工上曲 在太行山上(故事片《太行风云》插曲)………………杜涛声词冼星海曲 春天里(故事片《十字街头》插曲)………………关露词贺绿汀曲 秋水伊人(故事片《古塔奇案》插曲)………………贺绿汀词曲 天涯歌女(故事片《马路天使》插曲)………………田汉词贺绿汀曲 四季歌(故事片《马路天使》插曲)………………田汉词贺绿汀曲 满江红(故事片《岳飞》插曲)………………岳飞词古曲 游击队员之歌(故事片《青年中国》插曲)

………………贺绿汀词曲 四季美人(故事片《松花江上》插曲)………………李伟才编曲 九一八小调(故事片《八千里路云和月》插曲)………………崔嵬、钢鸣词吕骥曲 大家唱(故事片《一江春水向东流》插曲)………………舒模词曲 月儿弯弯照九州(故事片《一江春水向东流》插曲)………………江苏民歌 秋收(故事片《白毛女》插曲) ………………贺敬之词张鲁、瞿维曲 北风吹(故事片《白毛女》插曲) ………………贺敬之词马可、张鲁曲 草原牧歌(故事片《草原上的人们》插曲)………………海默词向异曲

浅谈民族音乐的发展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及发展趋势 摘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精华,其来源丰富多样,特点显着,风格各异,曲调绚丽,它是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有看自己明显特点和深厚文化底蕴及强烈的心理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的音乐,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质和民族精神,是我国古老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的民族音乐在电影音乐中以及近现代的流行音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特色应用发展趋势 引言 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世界上一个非常独特的艺术形式。中华民族的几千年的文明,创造了许多良好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形成了一个深刻的含义和内容丰富的民间音乐系统。所以我们要了解中国音乐,不只是唱一些中国歌曲,听传统音乐段落,还必须从民族,历史,地理的角度来研究中国音乐,了解中国音乐的特色,了解中国音乐的真正意义【2 】。中国的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力量、意志和追求。在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道路上,作为电影音乐中重要构成元素的民族音乐在电影音乐的运用上都是在不断地深入挖掘与加强利用的。而民族器乐又是为电影音

乐洒下的最好的肥料,同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每种民族乐器都有自身丰富的表现形式,而我国的民族乐器主要分为弹拨、吹管、打击、拉弦四大类别。在这些各具特色的民族乐器中,又产生了风格各不相同的器乐类型【3 】。而且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流行音乐从各个方面学习、模仿、借鉴着民族音乐的某些因素使自己得到发展,并已经成为一个势不可当的趋势。而民族音乐紧跟时代步伐,在创新中存活。“民乐流行化”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模式【4 】。 1民族音乐的形成我国民族音乐是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和四域音乐以及外国音乐的交流融合中发展起来的。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四域音乐、中原音乐、外国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形成的三大因素【5 1.四域音乐。指的是除中原华夏族为主所创造的黄河流域音乐文化以外的中华大地各民族的音乐文化。而中国音乐文化有三大发祥地,即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在前文中已经提到,黄河流域音乐文化以汉族音乐文化为主。而长江流域的音乐文化则以楚音乐文化为主。如江西民歌《打着山歌过横排》,以江西习惯用的方言“哎呀勒哎”做曲首衬腔,有唤起对方反映和序引的作用。四句用同一材料加以变化而成,质朴单纯,是楚音乐的代表作品之一。 2.中原音乐。指的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发展起来的音乐。在黄河流域生活的大都是汉族人民,他们在漫长的历程中,经过自己的创作、修改、

中国电影歌曲大全

xx电影歌曲大全义勇军进行曲(故事片《风云儿女》主题曲)………………xx词xxxx 铁蹄下的歌女(故事片《风云儿女》插曲)………………xx词xxxx 渔光曲(故事片《渔光曲》插曲)………………安娥词任光曲 飞花歌(故事片《飞花村》主题曲)………………xx词xxxx xx(故事片《女儿经》插曲)………………xx词xxxx 塞外村女(故事片《逃亡》插曲)………………xx讷词xxxx 春到人间(故事片《春到人间》主题曲)………………xx词贺绿汀曲 大路歌(故事片《大路》主题曲)………………xx词xxxx 新xx歌(故事片《大路》插曲)………………安娥词任光曲 毕业歌(故事片《桃李劫》主题曲)………………xx词xxxx

月光光(故事片《迷途的羔羊》主题曲)………………xx词任光曲 夜半歌声(故事片《夜半歌声》主题曲)………………xx词xxxx xxxx(故事片《夜半歌声》插曲)………………xx词xxxx xx(故事片《xx》插曲)………………xx词严工上曲 在xxxx(故事片《太行风云》插曲)………………xx涛声词xxxx xx(故事片《十字街头》插曲)………………关露词贺绿汀曲 xx(故事片《xx奇案》插曲)………………贺绿汀词曲 天涯歌女(故事片《xx》插曲)………………xx词贺绿汀曲 四季歌(故事片《xx》插曲)………………xx词贺绿汀曲 xx(故事片《xx》插曲)………………xx词古曲 游击队员之歌(故事片《青年xx》插曲)

四季美人(故事片《xxxx》插曲) ………………xx才编曲 九一八小调(故事片《八千里路云和月》插曲)………………xx、钢鸣词xx 大家唱(故事片《一江春水向东流》插曲)………………xx词曲 月儿弯弯照九州(故事片《一江春水向东流》插曲)………………xx民歌 xx(故事片《xx》插曲) ………………xx词xx、xx xx(故事片《xx》插曲) ………………xx词马可、xx 草原牧歌(故事片《草原上的人们》插曲)………………xx向异曲 xx相会(故事片《草原上的人们》插曲) (xxxx) 岸畔上开花(故事片《xx牧歌》插曲)………………孙谦词xx 草原晨曲(故事片《草 原晨曲》主题曲)

浅谈中国电影的发展

从世界看中国 浅谈中国电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馆”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放映了《火车到站》影片,这标志着世界电影的正式诞生。 相比于世界电影,中国电影出现的较晚一些。1905年,由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的、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才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上世纪初到20年代末,以郑正秋为代表的第一代导演开始兴起。他们是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拍摄条件非常简陋、艰苦,又缺乏经验的条件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 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电影成功的从默片过渡到有声片,技术上的成熟,往往能够为思想艺术上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一个基础。从此时开始,中国电影除了表达导演自己的情感诉求之外,也开始反映时代特色。因此,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以夏衍为代表的第二代导演和左翼电影快速兴起,他们积极创造出像《渔光曲》、《狂流》、《大路》这样反映社会强烈呼声,关注社会民生切合时代需要的进步电影。在那个急剧动荡的年代,这些电影的出现势必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人心。 但由于第二代导演还处在中国电影起步不久的时期,所以在视听语言上还未摆脱舞台剧的限制。这一缺点在以谢晋为代表的第三代导演身上得以补足,第三代导演已经跳出舞台剧的限制开始力求真实。在电影的思想内容上,也表现出了第三代导演鼎盛时期——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人民革命后的自豪和对封建思想的撼动。于是这一时期的电影多是像《南征北战》一样的战争片并在战争片中力求表现一种普世价值,除此之外便是像《上海宝贝》《舞台姐妹》《小城之春》这样探索新时期男权女权、家庭伦理的影片,总的来说,第三代电影导演在社会刚刚稳定后创作出的是一种赞歌式的电影。 第四代电影导演已经进入到一个学院派的时期,他们大多数人是文革前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生构成的创作全体,他们一毕业就遇到文化大革命,以至于他们的创作生命是从1978年以后才开始的。因为时代的局限性,第四代导演在学习时期没能接触到苏联以外的电影,这直接影响到第四代导演电影语言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但他们提出电影不应该受僵化的舞台限制,应该选择自然、真切和简单的形式挖掘普通生活的诗意和哲理,同时也开始了对历史的反思。整个第四代的创作高潮正是伴随着这次反思而爆发的,第四代的创作带动了中国电影的复兴。农村渐渐成为第四代作品的中心题材,他们以农村作为中国社会缩影的表现手法也直接影响了后来的第五代导演。

当代中国电影音乐鉴赏

当代中国电影音乐鉴赏 内容摘要:在中国电影发展的漫漫长河中,中国的电影音乐经历了萌生、发展、挫折、辉煌的过程,通过分析电影音乐的审美定位与审美作用,对当代中国电影音乐的审美特点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理论总结。 关键字:当代中国电影音乐审美多元化特点 正文:电影艺术在当今所有的艺术门类中具有最广泛的群众性,因此,电影音乐为大众接触各种类型的音乐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天地,对大众的音乐欣赏能力与音乐审美趣味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一部优秀的电影,往往都有完美的音乐在中间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融入对影片内容和思想的思考,使得电影音乐较以前更富有思想性、独立性和欣赏性,较之其他音乐门类更具独特的审美魅力。 一、中国电影音乐审美发展轨迹 从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戏曲电影《定军山》片断,到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当时中国电影的音乐创作主要是从丰富多彩的戏曲音乐中汲取营养,将戏曲音乐对电影画面进行一般背景性的引用。可以说,当时电影音乐的审美地位在电影中还不是特别重要。 随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电影音乐内容主要由当时的流行歌曲和其他选配的伴奏音乐共同完成。进入50年代,电影音乐的审美形态更为丰富,出现了两大现象;一是电影音乐器乐、方面取得可喜的成就,如葛言作曲的故事片《南征北战》。二是电影歌曲创作空前的活跃,如影片《上甘岭》主题歌《我的祖国,洪湖赤卫队》。这些电影歌曲使电影音乐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奠定了其重要的审美地位。 “文革” 后,在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音乐则用京剧曲牌“西皮流水” 和京剧打击乐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90 年代后期至今,新的创作手法在电影音乐的创作中被越来越灵活地运用。例如在《英雄》中,创作者用二胡的弦换在小提琴上,终于找到了介乎二胡、马头琴与弦子之间的独特音色。 二、当代中国电影音乐的审美特点 中国电影音乐随着导演群体的更替和时代的变迁,内容和形式不断演进,其审美也呈现出与以前截然不同的特点。 (一)当代中国电影音乐审美形态的特点 1. 音乐内容指向性具体、明确 从观众的角度分析,一方面,由于音乐被置于影片的特定环境和情节之中,使人们对音乐的感受与影片内容自然相连,从而产生较为明确和具体的理解;另一方面,音乐借助电影的具体内容与情节,让观众通过电影画面,更加准确、直接地把握音乐的内容,强化自身的音乐感受力。 2. 音乐形式灵活 一部纯音乐作品必须具有一个完整的结构,在演奏时间上也应保持完整性。

(完整版)中外电影发展史重点梳理

中外电影史 外国电影 一、电影的诞生 1829年,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提出了“视觉滞留”的原理。 1878年,英国摄影师爱德华·穆布里奇拍出表现物体连续运动的一组照片。 1894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在他的机械师协助下制作出了“电影视镜”。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用他们发明的“活动电影机”首次售票公映了他们的电影。这一天被公认为电影的诞生日。 二、电影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继卢米埃尔之后,法国人乔治·梅里爱把魔术表演剧院改造成摄影棚,进行魔术电影实验。 1903年,美国导演埃德温·鲍特拍摄了《火车大劫案》,由此,电影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叙事体。1915年,美国导演大卫·格里菲斯拍摄了《一个国家的诞生》,标志着电影艺术的初步形成。 1927年10月6日公映的美国电影《爵士歌手》是有声电影开端的标志。 1935年美国电影《浮华世家》是第一部用彩色胶片拍摄的彩色电影。 20世纪70年代以后,高科技开始影响和改变着电影的面貌。 第一章法国电影 第一节法国的印象派和先锋派电影 一、印象派电影 代表作:路易·德吕克、谢尔曼·杜拉克《西班牙的节日》 印象派电影的特点:不注重影片的外在故事情节,而善于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着重创造气氛,用环境衬托人物的心理和命运;追求造型美,追求新奇的视觉形象和新颖的拍摄角度。 二、先锋派电影 先锋派电影的特点: 1、在反对商业电影的口号下,力图否定电影的大众化性质,使电影成为只能供少数人观赏的、无功利目的的艺术品。 2、借用现代派文艺的各种主张和手法。 先锋派电影的理论主张: 1、反对叙事,主张非情节化、非戏剧化,要求以抽象的图形、唯美的形式、孤立的形象和空洞的抒情作为影片的全部内容。 2、倡导通过联想的绝对自由来达到“电影诗”的境界,排斥任何真实、任何理性的含义,需要的只是纯粹的运动、节奏和情绪。 3、描写充满潜意识活动的非理性世界。 4、把表现物放在比表现人更重要的地位或者至少是平等的地位。 三、达达主义电影 达达主义电影的特点:没有主题和情节,追求奇异怪诞的视觉效果。代表作: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四、超现实主义电影 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特点:形象化的表现梦境、潜意识活动和变态心理,真实的场景与非理性行为交织在一起,借以表现主观世界的混乱、幽暗、痛苦和失落感。 代表作: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路易斯·布努艾尔《一条安达鲁狗》 第二节法国“新浪潮”电影 一、“新浪潮”电影的理论基础 1、电影的记录本性理论 2、场面调度理论 3、作者电影观念 二、“新浪潮”电影的创作特征 (1)、打破传统的叙事形式,情节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2)、拒绝沿袭传统的剪辑原则,采用跳切的手法。 (3)、在摄影方面,追求纪实风格,画面朴素、自然。

中国电影的发展及特点知识

信息检索 检索名称:中国电影的发展及知识特点组员:刘康刘天运 胡靓姜洪薇 班级:计算机多媒体10-1

目录 一.中国电影的发展史 .................................................... (胡靓)3 1.萌芽时期(1896-1930) (3) 2.发展时期(1931-1936) (3) 3.凋敝时期(1937-1945) (4) 4.复苏时期(1946-1949) (4) 5.持续稳定的发展(1950-2010) (5) 二.中国电影的特点...................................... (姜洪薇、刘天运)6 1.观众性 (6) 2.时代性 (8) 3.综合性 (9) 三、中国电影的优势与劣势 ........................................... (刘康)12 1.劣势 (12) 2.优势 (13)

一.中国电影的发展史 1.萌芽时期(1896-1930) 从1896年到1930年是中国电影的萌芽和形成时期。在此期间,中国经历了以引进外国影片进行放映到与海外资本联合制作再到中国人独立拍片的历史过程。并在此期间拍摄了近600部电影,其中较为著名的影片有《定军山》、《掷果缘》(劳工之爱情)《花木兰从军》等。 2.发展时期(1931-1936) 1930年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于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上海的抗日战争爆发,电影界的有识之士深感时代需要反映现实的影片。1932年5月,明星影片公司聘请黄子布(夏衍)、郑君平(郑伯奇)、钱谦吾(阿英)担任编剧顾问,与郑正秋、洪深等一起组成编剧委员会。1933年3月中国共产党的电影小组成立,由夏衍任组长,成员有钱杏邨、司徒慧敏、王尘无和石凌鹤。电影小组的成立推动了明星、艺华、联华等影片公司的电影创作,也影响了天一和其他小公司的电影创作。当年生产了《狂流》、《都会的早晨》、《春蚕》、《姊妹花》、《民族生存》、《三个摩登女性》、《小玩意》等一批优秀影片,左翼电影运动取得辉煌成就。国民党统治当局在开展对中国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军

中国电影音乐的现状分析

中国电影音乐的现状分析 中国电影音乐的发端,最早可以追溯到1930年12月3日联华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闲花》上映(摄于1929年),该片以蜡盘配音的方法配制了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寻兄词》(孙瑜词,孙成壁曲,金焰、阮玲玉演唱),从此,音乐和中国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七十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电影音乐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成为电影视听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音效和语言一道,在电影的听觉表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因此,中国电影音乐的现状可以用四个特点概括:创作群体专业化、创作风格多元化、制作手段数字化和对外交流国际化。 创作群体专业化 早期的电影音乐创作,由于受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除了由电影音乐工作者配写主题歌及少量插曲外,大部分电影音乐都是引用现成的音乐作品或由民谣、小调改编、填词而成,旋律简洁,篇幅短小,形式单一;1935年,故事片《都市风光》由作曲家赵元任、黄自、贺绿汀共同作曲,成为我国第一部作曲影片,揭开了“创作型”电影音乐的序幕。建国后,专业的电影作曲队伍和电影乐团成立,加速了音乐由编配为主向创作为主演变的进程,作曲家在深入生活,向民族、民间音乐学习的同时,重视借鉴苏联电影音乐创作经验,使电影音乐在民族化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来,音乐在电影中的地位和观众欣赏品位的不断提高,使电影音乐创作者的重要性日益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专业作曲家加入到电影音乐的创作队伍中来,形成目前中国电影音乐独特的“学院派”现象: 一些作为后起之秀的年轻作曲家也开始在中国电影乐坛崭露头角:为陈凯歌导演的《和你在一起》配乐的赵麟(1996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和为俞钟导演的《我的兄弟姐妹》配乐的峦树(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黑豹”乐队主唱)等作曲家的加入,使得“学院派”创作群体呈现出老、中、青三结合的局面。与前辈相比,年轻作曲家在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上更为大胆和超前。这无疑为中国电影音乐的繁荣和发展积蓄了后备力量。 创作风格多元化 21世纪的中国电影音乐,呈现出古典、民族、流行等风格并存的多元化局面。作曲家已不再单纯满足于把音乐作为电影的附属品去填补语言与音效的空白,而是根据影片的不同时代背景,不同人物、情节,打破传统规则的创作模式,采用不同风格的音乐语言,或引经

中国音乐的起源与发展

摘要: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片土地上也存在着悠久的音乐历史。有据可考的中国音乐可以追溯到八千年前,而在这漫长的八千年里,中国音乐也在不断发展。在经历了缓慢发展、逐渐繁荣、多元素融合、故步自封、重新发展的各个阶段之后,如今的中国音乐类型、内涵更加丰富。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传统乐器革命歌曲 一、古代音乐 中国最悠久的音乐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2001年在我国河南省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用鹤骨打孔制成的七孔骨笛可以说是现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可追溯到八千年前。现在大量出土的同时代的陶埙、骨哨预示着当时的人们就已具备基本的音乐需求。根据现存文献的记载,当时人们主要通过音乐表达对农业生产的描述,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其后出土的夏、商、西周等时代盛行的鼓、编钟、磬等都说明我国有极其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那个时期我国音乐以五声音阶为主,其后才逐渐出现了七音乐器和作品。到了汉代,国家开始建立专门搜集、编制音乐的政府部门“乐府”,后来“乐府”一词逐渐演变为带有音乐性的诗歌体裁。在之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丝绸之路的出现,西域文化传入我国,我国传统音乐被注入了新的元素。但总体来说,汉代以前,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是非常缓慢的。隋、唐时期可谓是我国古代音乐的巅峰时期,由于国泰民安、国家富足,人民开始重视起精神文化的发扬,音乐成了他们生活、娱乐的主要项目。同时,随着多元文化的渗入,唐代音乐非常繁荣,音乐教育也开始萌芽,甚至出现了许多音乐教育机构,如梨园、教坊、大乐署。我国传统音乐传至清代,民间普及程度已非常高。在这一时期,社会上既有高雅音乐又有民间小调,地域音乐特色异彩纷呈,民族音乐形式种类丰富多彩。既有北方的山东大鼓,又有南方的浙江道情;既有汉族秧歌,又有维吾尔族木卡姆。总体上,中国古代传统音乐几千年的历史经过唐朝、清朝两段高峰已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不论是各种音乐的种类还是所表达的音乐内涵,都可称得上是我国传统音乐历史中的瑰宝。 二、近现代音乐 从十六世纪起,西洋音乐开始传入我国,以独立形式存在于我国宫廷。十九世纪末,随着中国沿海口岸被迫开放,洋人大量涌入,西洋音乐在我国大规模传播,民间开始吸纳西洋音乐元素,形成中西结合的特色音乐曲风。二十世纪初,许多留洋音乐家陆续回国,在国内演奏欧洲古典音乐作品,传授西方音乐基础知识,西方音乐在城市内大受追捧,其现象在上海最为显著。三十年代,上海许多歌舞厅开始演奏中西结合的新音乐,留声机里时时传出有中国传统音乐旋律的西洋爵士音乐。这个时代,传统音乐与西洋音乐大肆碰撞,相互结合再创作出脍炙人口的通俗音乐。当时国内已有电影产业,随着电影公映,人们的娱乐生活得到满足,电影音乐也在群众中流行起来。当时较为出名的流行音乐《天涯歌女》《渔光曲》均是出自电影主题曲。二十世纪上半叶,我国音乐另一大分支当属革命歌曲。当时正经历着抗日战争的祖国人民渴望着能够表达他们内心愤怒与斗志的音乐作品出现。处在特定的历史时代,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国内音乐家们开始创作表现时代背景,唤起民族共鸣的革命歌曲,其中许多作品,如: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仍收录在现今青少年音乐课程教材中。其中苏联歌曲对这一时代中国音乐的影响巨大。革命歌曲中不仅有在西洋音乐基础上填词创作的作品,也有改自传统民歌的革命作品。这个时代的音乐风格强烈,特征明显,十分具有时代特色。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中国实行文化大革命,西洋音乐曲目被全面禁止,国内主要音乐形式只有以《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白毛女》等革命样板戏。由于缺乏艺术丰富的艺术形式,也缺少音乐创作的包容环境,这个时期我国音乐创作可以说是停滞不前的。尽管这一阶段我国与外国在音乐交流方面行动为零,国内许多音乐形式也被禁止,但“样板戏”在京剧与西洋乐器的结合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