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地基土均匀性及稳定性评

地基土均匀性及稳定性评

地基土均匀性及稳定性评
地基土均匀性及稳定性评

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

1 .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

在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浅基础设计时,设计人员最关心的是由于地基变形引起的建筑物的变形(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及局部倾斜) 而当前在进行建筑物的变形设计时多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原则设计,即建筑物的变形是否超过变形允许范围值,而造成地基变形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地基存在不均匀的问题;岩土工程师在对地基的均匀性进行评价时由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没有明确的评判标准可供参考,往往仅一笔带过或者只停留在定性的评价上,缺乏必要的定量分析,给岩土工程设计带来诸多不便。

1.1 地基均匀性的评价范围

对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应首先确定其评价的平面范围和深度范围,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平面范围与抗震场地评价范围既有相似而又有较大的差异,抗震的建筑场地评价多以自然村或某一街区为单位进行考虑,而建筑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多以建筑物水平投影面积范围为标准,也即通常以建筑物角点包络线所占的面积为评价范围;但地基均匀性的评价深度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评价具有明显不同的概念,必须有明确的定性概念,假若它的评价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的评价范围一致,则将造成过大的投资浪费,建筑抗震覆盖层厚度的确定是以地面至地层界面剪切波速大于 500m/s的岩土层顶面距离为准,而地基均匀性评

价深度应掌握以下几条原则:

(1) 地基主要受力层情况:对于条形基础为基底下 3b(b为基础底面宽度),对于独立基础为基底下 1.5b,且评价深度均不小于 5m;

(2) 压缩层深度范围:对于天然地基浅基础,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其压缩层深度按变形比法确定其评价深度:

式中符号意义可参考“地基规范”

(3)对大面积基础其评价深度范围按下式确定:

式中b:基础宽度。且对于大面积基础其评价范围应不小于 1倍基础宽度范围。

(4)对于桩基础按等效实体深基础的底面积按应力比确定评价深度 zn,即z 处的附加应力oz与土的自重应力 oc 应符合下式要求:

2 地基均匀性的评价内容

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是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审核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时,发现大部份岩土工程师对该部份的评价显得空洞无物,或者根本就不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使得基础设计时对地基土的均匀性难以进行考虑,给建筑物的安全带来隐患,根据有关规范和基础设计经验,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其实就是地基土的压缩性不均匀问题,结合场地特征,应首先确场地所在的工程地质单元,进而根据建筑物的荷载特征估算地基压缩层深度范围。

2.1 工程地质单元的划分。根据现场调绘情况,确定场地是否跨越不同的地貌单元,再根据钻孔揭露资料,绘制场地纵横工程地质剖面图,分析评价岩土质的成因、沉积年代、力学性质,分析地基岩土纵横方向上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情况,分析建筑物基础平面是否跨越不同的地貌单元和位于同一工程地质单元。

2.2 地基均匀性评价深度的计算。根据建筑物的荷载特征,结合建筑物拟采用的基础型式按式(1)~(4)估算地基岩土的压层深度范围,分析评价压缩层范围内的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而进行地基均匀性的定性及定量评价。

2.3 不均匀地基的评价。按下不列要求对地基的均匀性进行定性及定量评价:

①建筑物基础平面跨越不同的地貌单元,岩土层的工程特性在纵横方向上具明显的差异为不均匀地基;

②建筑物所在场地构造破碎带(非全新活动断裂带)发育或构造引起的节理/裂隙发育导致岩体极为破碎(非风化破碎岩体)为不均匀地基;

③场地内有大面积的软弱粘性土和填土分布,经人工处理过的地基均匀为不均匀地基;

④根据工程地质剖面图,相邻钻孔的压缩层范围内岩土层界面坡度﹥10°时为不均匀地基;

⑤建筑物平面范围内各钻孔压缩摸量厚度加权平均值的最大值Emax与最小值Emin的比值作为不均匀系数,并结合同一工程

地质单位岩土层厚度的统计变异系数进行分析评价,满足表1条件的可评判为不均匀地基。

表一地基不均匀系数界限值

同一工程地质单位岩土层厚度统计变异系数δ≤0.1 0.1~0.3 0.3~0.5 ≥0.5

地基不均匀系数

(K=Emax/Emin k 2.50 2.00 1.8 1.5

6、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的岩土层在基础宽度方向上存在厚度明显不同,层厚统计变异系数大于等于0.5,并且相邻钻孔间同一工程地质单元的岩土层厚度差值大于等于0.05b(b为基础宽度)时,为不均匀地基,即满足下两式要求时为不均匀地基:b≧0.50

|H1 ——H2|≧0.05b

式中:H1 、H2 ——相邻钻孔同一工程地质单元岩土层厚度,m;

b —基础宽度。

7、在同一钻孔内的地基土压缩层范围内任意相邻两层岩土层的地基地压缩模量比值满足正式要求为不均匀地基:

ES1 /ES2>3

式中:ES1—上层土压缩模量;

ES2—下层土压缩模量。

8、对于桩基础其桩底高差大于等于下式计算结果时应判定为不均匀地基:

H=Dtan

式中:D—桩径;

—相邻桩底中点连续与水平线的夹角。

2、不均匀地基的稳定性评价

对于被判为不均匀地基的场地,应按规范要求进行地基变形的验算评价,以免地基变形失效给建筑物带来安全隐患,地基变形一般包括地基的压缩变形,通常采用规范建议的等效分层总和法进行,而地基失效验算即通常所说的地基稳定性验算;当规范不要求进行地基变形验算的建筑,在基础设计时应采取相应的结构加强措施。

(1)不均匀地基岩土层承载力取值。众所周知,建筑物设计时,最为常用的是简化计算方法,即通常将上部结构、地基和基础三个完整的静力平衡结构体系人为地分为上部结构、地基和基础三部分进行独立求解,假定上部结构的柱是嵌固在基础上的,求解出的结构内力(柱的轴力、弯矩、剪力、转角),这些内力作用在基础梁或基础底板上,基础梁或基础底板同时承受地基反力,地基反力与上部结构荷载(含基础自重及其县挑部分以上的土自重)保持静力平衡,并假定地基反力是按直线分布,即此时假定基础是绝对刚性,而计算地基变形时又把基础看作是柔性的,即地基反力是均匀分布的,在对地基上进行承载力和变形验算时,所采用的荷载组合也不同,进行承载力验算时采用的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而在进行地基的变形验算时,采用的荷载效应的

标准永久组合,表明基础刚度的不同地基土的发挥度也不同,也即地基土的承载力非定值,其随基础的刚度不同而变化根据上述简化计算方法,仅仅考虑了总荷载与总反力之间的静力平衡条件,而忽略了上部结构与基础以及基础与地基土之间的变形的连续性质,使得在利用地基土承载力取值时把地基土独立看待,承载力取定值,导致地基土承载力取值偏高或偏低,给建筑物留下安全隐患或造成投资浪费,根据多年的设计经验和地基反力观测,地基土反力由于基础刚度的不同,存在不同程度的集中现象,故基础设计时地基土的承载力可根据基础刚度和基础型式的不同作如下调整:

1、当基础刚度较大时地基土承载力可采用偏高值;

2、当基础刚度较小时地基土的承载力可取偏低值;

3、对独立基础,地基土承载力可取低值;

4、而对于条形基础或其它大面积基础地基土承载力取高值。(2)不均匀地基的稳定性计算。对于被判为不均匀的地基,除应按有关规范要求进行建筑物的沉降、差异沉降、倾斜等特征分析(具体分析计算方法可参照“地基规范”)外,更为重要的是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国内外在这方面的文献记录较少,岩土工程师对这一重要内容往往均以对地基稳定性“有利”与“不利”泛泛带过,显得空洞无物,设计人员无所适从,笔者依据多年基础设计经验及收集的一些文献资料作一简略介绍。

Terzaghi等国外学者根据地基整体破坏原理,运用刚体平衡理论,假设塑性区展开浓度为1/3或1/4的基础宽度进行地基承载力分析,这对地基整体稳定性分析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地基规范”建议地基稳定性分析采用圆弧法进行验算(图1),即最危险的滑动面上诸力对滑动中心所产生的抗滑力矩MR与滑动力矩MR应符合下式:K=MR/MS≧1.2

根据图1所示,其稳定安全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K=

式中:P—PC—基底附加压力平均值;

X——附加压力重心到滑弧圆心的水平距离;

W1—土条重量;

Li—土条内滑弧长度;

H—水平外力;

C1 1——土的抗剪强度;

R—圆弧半径。

运用该式进行整体稳定性计算时,仅适用于小偏心荷载的建筑物,其关键是滑弧浓度的确定,滑弧浓度确定了其地基土整体破坏范围也就确定了,根据多项工程地基土圆弧滑动稳定性验算及塑性区展形范围,认为基础外角点底面以下1/4基础宽度范围浓度内,且该点与地面的连线呈45o— /2 夹角的验算范围可满足建筑物安全使用要求;若经上式验算所得地基稳定性安全系数小

于1.2,则应加大基础埋深,继续验算直至满足要求止;或采用增强滑带土抗剪强度的办法重新验算地基稳定性安全系数。

地基土均匀性评价

地基土均匀性评价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了论叙,并对在不均匀地基的基础设计中应采取的结构措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地基;地基均匀性;稳定性;基础设计; 1.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 在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浅基础设计时,设计人员最关心的是由于地基变形引起的建筑物的变形(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及局部倾斜) 而当前在进行建筑物的变形设计时多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原则设计,即建筑物的变形是否超过变形允许范围值,而造成地基变形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地基存在不均匀的问题;岩土工程师在对地基的均匀性进行评价时由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没有明确的评判标准可供参考,往往仅一笔带过或者只停留在定性的评价上,缺乏必要的定量分析,给岩土工程设计带来诸多不便。 地基均匀性的评价范围对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应首先确定其评价的平面范围和深度范围,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平面范围与抗震场地评价范围既有相似而又有较大的差异,抗震的建筑场地评价多以自然村或某一街区为单位进行考虑,而建筑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多以建筑物水平投影面积范围为标准,也即通常以建筑物角点包络线所占的面积为评价范围;但地基均匀性的评价深度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评价具有明显不同的概念,必须有明确的定性概念,假若它的评价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的评价范围一致,则将造成过大的投资浪

费,建筑抗震覆盖层厚度的确定是以地面至地层界面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岩土层顶面距离为准,而地基均匀性评价深度应掌握以下几条原则: (1)地基主要受力层情况:对于条形基础为基底下3b(b为基础底面宽度),对于独立基础为基底下1.5b,且评价深度均不小于5m; (2)压缩层深度范围:对于天然地基浅基础,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其压缩层深度按变形比法确定其评价深度: ? 式中符号意义可参考“地基规范” (3)对大面积基础其评价深度范围按下式确定: ? 式中b:基础宽度。且对于大面积基础其评价范围应不小于1倍基础宽度范围。 (4)对于桩基础按等效实体深基础的底面积按应力比确定评价深度zn,即z 处的附加应力o z与土的自重应力o c应符合下式要求: 2 地基均匀性的评价内容 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是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审核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时,发现大部份岩土工程师对该部份的评价显得空洞无物,或者根本就不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使得基础设计时对地基土的均匀性难以进行考虑,给建筑物的安全带来隐患,

土坡稳定性

第8章土坡稳定性 一.简答题 1.土坡稳定有何实际意义?影响土坡稳定的因素有哪些? 2.何为无黏性土坡的自然休止角?无黏性土坡的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3.简述毕肖普条分法确定安全系数的试算过程? 4.试比较土坡稳定分析瑞典条分法、规范圆弧条分法、毕肖普条分法及杨布条分法的异同? 5.分析土坡稳定性时应如何根据工程情况选取土体抗剪强度指标和稳定安全系数? 6.地基的稳定性包括哪些内容?地基的整体滑动有哪些情况?应如何考虑? 7.土坡稳定分析的条分法原理是什么?如何确定最危险的圆弧滑动面? 8.简述杨布(Janbu)条分法确定安全系数的步骤。 二.填空题 1.黏性土坡稳定安全系数的表达式为。 2.无黏性土坡在自然稳定状态下的极限坡角,称为。 3.瑞典条分法稳定安全系数是指和之比。 4.黏性土坡的稳定性与土体的、、、 和等5个参数有密切关系。 5.简化毕肖普公式只考虑了土条间的作用力而忽略了作用力。 三.选择题 1.无粘性土坡的稳定性,()。 A.与坡高无关,与坡脚无关 B.与坡高无关,与坡脚有关 C.与坡高有关,与坡脚有关 D.与坡高有关,与坡脚无关 2.无黏性土坡的稳定性()。 A.与密实度无关 B.与坡高无关 C.与土的内摩擦角无关 D.与坡角无关 3.某无黏性土坡坡角β=24°,内摩擦角φ=36°,则稳定安全系数为( ) A.K=1.46 B. K=1.50 C.K=1.63 D. K=1.70 4. 在地基稳定性分析中,如果采用分析法,这时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应该采用下列哪种方法测定?() A.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 B.直剪试验慢剪 C.现场十字板试验 D.标准贯入试验 5. 瑞典条分法在分析时忽略了()。 A.土条间的作用力 B.土条间的法向作用力 C.土条间的切向作用力 6.简化毕肖普公式忽略了()。 A.土条间的作用力 B.土条间的法向作用力 C.土条间的切向作用力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 B50007-2011【28条】3.0.2 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 2 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 3 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作变形验算: 1)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 ,且体型复杂的建筑; 2) 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 3) 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 4) 相邻建筑距离近,可能发生倾斜时; 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4 对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挡土墙等,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尚应验算其稳定性;

5 基坑工程应进行稳定性验算; 6 建筑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存在上浮问题时,尚应进行抗浮验算。 3.0.5 地基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作用效应与相应的抗力限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或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传至基础或承台底面上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2 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准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相应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许值; 3 计算挡土墙、地基或滑坡稳定以及基础抗浮稳定时,作用效应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为1.0。 4 在确定基础或桩基承台高度、支挡结构截面、计算基础或支挡结构内力、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上部结构传来的作用效应和相应的基底反力、挡土墙土压力以及滑坡推力,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当需要验算基础裂缝宽度时,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作用的标准组合; 5 基础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重要性系数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采用,但结构重要性系数(γo) 不应小于1.0 。

边坡稳定分析和地基承载力

第八讲边坡稳定分析和地基承载力 一、内容提要: 本讲主要讲述①边坡稳定分析:土坡滑动失稳的机理、均质土坡的稳定分析、土坡稳定分析的条分法;②地基承载力:地基破坏的过程、地基破坏型式、临塑荷载和临界荷载、地基极限承载力斯肯普敦公式、太沙基公式、汉森公式 二、重点、难点: 土坡滑动失稳的机理、地基破坏的过程、临塑荷载和临界荷载以及地基极限承载力公式三、内容讲解: 第一节边坡稳定分析 一、土坡滑动失稳的机理 工程实际中的土坡包括天然土坡和人工土坡,天然土坡是指天然形成的山坡和江河湖海的岸坡,人工土坡则是指人工开挖基坑、基槽、路堑或填筑路堤、土坝形成的边坡。1、土坡滑动失稳的原因一般有以下两类情况: (1)外界力的作用破坏了土体内原来的应力平衡状态。如基坑的开挖,由于地基内自身重力发生变化,改变了土体原来的应力平衡状态;又如路堤的填筑、土坡顶面上作用外荷载、土体内水的渗流、地震力的作用等也都会破坏土体内原有的应力平衡状态,导致土坡坍塌。 (2)土的抗剪强度由于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降低,促使土坡失稳破坏。如外界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变化,使土时干时湿、收缩膨胀、冻结、融化等,从而使土变松,强度降低;土坡内因雨水的浸入使土湿化,强度降低;土坡附近因打桩、爆破或地震力的作用将引起土的液化或触变,使土的强度降低。 【例题1】关于土坡失稳的原因,一般包括有()。

A. 外界力的作用破坏了土体内原来的应力平衡状态 B. 土的抗剪强度由于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降低,促使土坡失稳破坏 C. 土的抗压强度由于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降低,促使土坡失稳破坏 D. A、B 答案:D 【例题2】在下列各种土坡中,不属于人工土坡的是()。 A. 山坡 B. 基坑边坡 C. 路堑边坡 D. 土坝边坡 答案:A 2、边坡的破坏类型与特征 边坡在自然与人为因素作用的破坏形式主要有:滑坡、塌滑、崩塌、剥落几种,其主要特征见表15-10-1。 【例题3】边坡破坏的主要形式中不包括( )。 A.崩塌 B. 滑坡

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内容

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内容 影响地基稳定性的因素,主要的是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地质环境条件、建(构)筑物特征等。一般情况下,需要对如下建(构)筑物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价:经常受水平力或倾覆力矩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高压线塔、锚拉基础、挡墙、水坝、堤坝和桥台等。通常涉及到岩土工程方面主要的内容有: (1)岩土工程条件包括组成地基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层结构。特别是有特殊性岩土,隐伏的破碎或断裂带,地下水渗流等特殊情况; (2)地质环境条件包括是否建造在斜坡上、边坡附近、山区地基上,建(构)筑物与不良地质作用、特殊地貌的关联度和可能引起地基破坏失稳的各种自然因素或组合。如岩溶、滑坡、崩塌、采空区、地面沉降、地震液化、震陷、活动断裂、岸边河流冲刷等。 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通常需要分析评价的内容总结如下: 1、地基承载力计算与验算 验算地基稳定性实质上就是验算地基极限承载能力是否满 足要求。应严格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2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8.2.6~8等条款执行。 2、变形验算

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建筑物地基允许变形值。在勘察阶段往往建筑物特征参数不明确,一味要求勘察报告中能有准确的结论也勉为其难,但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应提供符合规范要求的岩土变形参数,供上部结构计算条件具备时按照(GB50007-2011)5.3、(JGJ72-2004)8.2.9~12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有关条款计算。 3、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对高层建筑和高耸构筑物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天然地基上的箱形或或筏形基础埋置深度不宜小于1/15H;桩箱或桩筏基础不宜小于1/18H,H为建筑物高度。 4、位于稳定土坡坡顶上的建筑 应根据建(构)筑物基础形式,按照(GB50007-2011)5. 4.1~2有关规定确定基础距坡顶边缘的距离和基础埋深。需要时,还应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5.1~3有关规定验算坡体的稳定性。验算方法对均质土可采用圆弧滑动条分法,发育软弱结构面、软弱夹层及层状膨胀岩土时,应按最不利的滑动面验算。当坡体中分布膨胀岩土时应考虑坡体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具有胀缩裂缝和地裂缝的膨胀土边坡,应进行沿裂缝滑动的验算。 5、受水平力作用的建(构)筑物 ①山区应防止平整场地时大挖大填引起滑坡; ②岸边工程应考虑冲刷、因建筑物兴建及堆载引起地基失稳。

某超高层项目地基均匀性评价

某超高层项目地基均匀性评价 摘要: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是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工 程实例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地基均匀性进行了评价。 1、引言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性评价地基均匀性是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JGJ/T 72-2017),对于天然地基的地基均匀性评价可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评价。结合工程实例,准确、客观的对地 基土的均匀性评价,可使得基础设计时对地基土的不均匀沉降有一定的考虑。 2、工程概况 某新建项目包括1栋45层(高200米)框架核心筒结构的超高层办公楼、1栋3~6层(高32米)裙房及1个3层整体纯地下室,两者均为框架结构。超高 层办公楼基础埋深17.5米,裙房和地下室埋深15.5米,总建筑面积约16.1万m2,基础方案拟采用桩基。拟建项目所在场地的大致地层情况及承载力特征值fak、 压缩模量Es(1-2)参见表1。 表1 各土层的分布埋藏情况及承载力特征值fak、压缩模量Es(1-2)表 图1塔楼部分代表性工程地质剖面图 图2地下室部分代表性工程地质剖面图 3、地基均匀性评价—定性评价 根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JGJ/T 72-2017)第8.2.3条符合下列情况 之一者,应判定为不均匀地基: 1、地基持力层跨越不同地貌单元或工程地质单元,工程特性差异显著。 2、地基持力层虽属于同一地貌单元或工程地质单元,但存在下列情况之一: 1)中-高压缩性地基,持力层底面或相邻基底高程的坡度大于10%; 2)中-高压缩性地基,持力层及其下卧层在基础宽度方向上的厚度差值大 于0.05b(b为基础宽度)。 3、同一高层建筑虽处于同一地貌单元或同一工程地质单元,但各处地基土 的压缩性有较大差异时,可在计算各钻孔地基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当量模量的基 础上,根据当量模量和当量模量最小值的比值判定地基均匀性。当比值大于表2 中地基不均匀系数界限值K时,可按不均匀地基考虑。 表2 地基不均匀系数K界限值 3.1定性评价 根据勘察结果对场地地基均匀性进行定性评价。本场地地层属同一工程地貌 单元及同一地质分区,各主要土层均为中~低压缩性的地基土层和不可压缩的岩层,工程特性差异不明显,各主要地基岩土层(第(2-1)~(6)、(7-2)层)层底面有 一定起伏,但起伏不大,地层层底面坡度一般小于10%,(7-1a)和(7-1b)层局部持 力层的层底面起伏较大,且大于10%。 拟建建筑物荷载很大,采用天然地基无法满足设计要求,须采用桩基础。根 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JGJ/T 72-2017),拟建超高层办公楼、裙楼及纯地下室采用桩基以(7-1a)层、(7-1b)层、(7-2)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时,因(7-1a)层、(7-

地基土均匀性评价

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了论叙,并对在不均匀地基的基础设计中应采取的结构措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地基;地基均匀性;稳定性;基础设计; 1 .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 在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浅基础设计时,设计人员最关心的是由于地基变形引起的建筑物的变形(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及局部倾斜) 而当前在进行建筑物的变形设计时多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原则设计,即建筑物的变形是否超过变形允许范围值,而造成地基变形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地基存在不均匀的问题;岩土工程师在对地基的均匀性进行评价时由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没有明确的评判标准可供参考,往往仅一笔带过或者只停留在定性的评价上,缺乏必要的定量分析,给岩土工程设计带来诸多不便。 1.1地基均匀性的评价范围 对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应首先确定其评价的平面范围和深度范围,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平面范围与抗震场地评价范围既有相似而又有较大的差异,抗震的建筑场地评价多以自然村或某一街区为单位进行考虑,而建筑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多以建筑物水平投影面积范围为标准,也即通常以建筑物角点包络线所占的面积为评价范围;但地基均匀性的评价深度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评价具有明显不同的概念,必须有明确的定性概念,假若它的评价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的评价范围一致,则将造成过大的投资浪费,建筑抗震覆盖层厚度的确定是以地面至地层界面剪切波速大于 500m/s的岩土层顶面距离为准,而地基均匀性评价深度应掌握以下几条原则: (1)地基主要受力层情况:对于条形基础为基底下 3b(b为基础底面宽度),对于独立基础为基底下 1.5b,且评价深度均不小于 5m; (2)压缩层深度范围:对于天然地基浅基础,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其压缩层深度按变形比法确定其评价深度: 式中符号意义可参考“地基规范” (3)对大面积基础其评价深度范围按下式确定:

最新混凝土评定表(SL176) SL632-2012(DOC)

岩石地基开挖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单位工程名称单元工程量 分部工程名称施工单位 单元工程名称、部位检验日期年月日~年月日项次检验项目质量标准检查(测)记录或备查资料名称合格数合格率 主控项目1 保护层开挖 浅孔、密孔、少药量、控制 爆破 2 建基面处理 开挖后岩面满足设计要求, 建基面上无松动岩块,表面 清洁、无污垢、油污 3 △多组切割的 不稳定岩体开 挖和不良地质 开挖处理 满足设计处理要求 4 岩体的完整性 爆破未损害岩体的完整性, 开挖面无明显爆破裂隙,声 波降低率小于10%或满足设 计要求 一般项目1 无结构要求 或无配筋的 基坑断面尺 寸及开挖面 平整度 基坑长 或宽 ≤10m -10~20cm 2 >10m -20~30cm 3 坑(槽)底部 标高 -10~20cm 4 垂直或斜面 平整度 20cm 5 有结构要求 或有配筋预 埋件的基坑 断面尺寸及 开挖面平整 度 基坑长 或宽 ≤10m 0~10cm 6 >10m 0~20cm 7 坑(槽)底部 标高 0~20cm 8 垂直或斜面 平整度 15cm 施工单位自评意见 主控项目检验点100%合格,一般项目逐项检验点的合格率 %,且不合格点不集中分布。 单元质量等级评定为: (签字,加盖公章)年月日 监理单位复核意见 经抽检并查验相关检验报告和检验资料,主控项目检验点100%合格,一般项目逐项检验点的合格率 %,且不合格点不集中分布。 单元质量等级评定为: (签字,加盖公章)年月日 注:“+”为超挖,“-”为欠挖。

岩石洞室开挖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单位工程名称单元工程量 分部工程名称施工单位 单元工程名称、部位检验日期年月日~年月日 项次检验项目质量标准检查(测)记录或 备查资料名称 合格数合格率 主控项目1 光面爆破和预 裂爆破效果 符合规范要求 2 洞、井轴线 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5~ 5cm 3 不良地质处理符合设计要求 4 爆破控制 爆破未损害岩体的完整性,开挖 面无明显爆破裂隙,声波降低率 小于10%或满足设计要求 一般项目1 洞室壁面清撬 洞室壁面上无残留的松动岩块 和可能塌落危石碎块,岩石面干 净,无岩石碎片、尘埃、爆破泥 粉等 2 岩石壁面局部 超、欠挖及平 整度 无结构 要求、 无配筋 预埋件 底部 标高 -10~20cm 径向尺 寸 -10~20cm 侧向 尺寸 -10~20cm 开挖面 平整度 15cm 3 有结构 要求、 有配筋 预埋件 底部 标高 0~15cm 径向 尺寸 0~15cm 侧向 尺寸 0~15cm 开挖面 平整度 10cm 施工单位自评意见 主控项目检验点100%合格,一般项目逐项检验点的合格率 %,且不合格点不集中分布。 单元质量等级评定为: (签字,加盖公章)年月日 监理单位复核意见 经抽检并查验相关检验报告和检验资料,主控项目检验点100%合格,一般项目逐项检验点的合格率 %,且不合格点不集中分布。 单元质量等级评定为: (签字,加盖公章)年月日 注:“+”为超挖,“-”为欠挖。

地基承载力与土坡稳定性

第七章地基承载力与土坡稳定性 填空题 1、在荷载作用下,建筑物地基的破坏通常是由于承载力不足而引起的剪切破坏,地基剪 切破坏的形式可分为整体剪切破坏、——和——三种。 2、典型的载荷试验p-s曲线可以分成顺序发生的三个阶段,即压密变形阶段、局部剪损阶段和——。 3、承载力因数是仅与————有关的无量纲系数。 4、考虑倾斜荷载的影响,地基极限承载力应——;考虑基础两侧覆盖层抗剪强度的影响,地基极限承载力可。 5、由于的存在,粘性土坡不会像无粘性土坡一样沿坡面表面滑动。 参考答案 1.局部剪切破坏,冲剪破坏;2.整体剪切破坏阶段;3.土的内摩擦角; 4.降低,提高;5.粘聚力; 选择题 2.下列属于地基土整体剪切破坏的特征的是(1、2、3) (1)基础四周的地面隆起;(2)多发生于坚硬粘土层及密实砂土层; (3)地基中形成连续的滑动面并贯穿至地面;(4)多发生于软土地基。 3.下列属于地基土冲剪破坏的特征是(1、2、3) (1)破坏时地基中没有明显的滑动面;(2)基础四周地面无隆起; (3)基础无明显倾斜,但发生较大沉降;(4)p-s曲线有明显转折点。 4.影响地基破坏模式的因素包括(1、2、3、4)。 (1)荷载大小;(2)基础埋深;(3)加荷速率;(4)地基土的压缩性高低. 5.影响无粘性土坡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2、4) (1)坡高;(2)坡角;(3)坡向;(4)土的内摩擦角。 6.大堤护岸边坡,当河水位骤降到低水位时,边坡稳定性发生的变化是(1) (1)边坡稳定性降低;(2)边坡稳定性无变化。 (3)边坡稳定性有提高;(4)难以确定。 简答题 1、地基破坏模式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答:根据地基剪切破坏的特征,可将地基破坏分为整体剪切破坏、局部剪切破坏和冲剪破坏三种模式。 (1)整体剪切破坏。基底压力p超过临塑荷载后,随着荷载的增加,剪切破坏区不断扩大,最后在地基中形成连续的滑动面,基础压力p超过临塑荷载后,随着荷载的增加,剪切破坏区不断扩大,最后在地基中形成连续的滑动面,基础急剧下沉并可能向一侧倾斜,基础四周的地面明显降起。密实的砂土和硬粘土较可能发生这种破坏形式。 (2)局部剪切破坏。随着荷载的增加,塑性区只发展到地基内某—范围,滑动面不延伸到地面而是终止在地基内某—深度处,基础周围地面稍有隆起,地基会发生较大变形,但房屋—般不会倾倒,中等密实砂土、松砂和软粘土都可能发生这种破坏形式。 (3)冲剪破坏。基础下软弱土发生垂直剪切破坏,使基础连续下沉。破坏时地基中无明显滑动面,基础四周地面无隆起而是下陷,基础无明显倾斜,但发生较大沉降,对于压缩

潘正风《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第3版)章节题库(土坡和地基的稳定性)【圣才出品】

第十章土坡和地基的稳定性 一、名词解释 1.土坡 答:土坡是指具有倾斜坡面的土体。通常可分为天然土坡(由于地质作用自然形成的土坡,如山坡、江河岸坡等)和人工土坡(经人工挖、填的土工建筑物边坡,如基坑、渠道、土坝、路堤等)。当土坡的顶面和底面都是水平的,并延伸至无穷远,且由均质土组成时,则称为简单土坡。 2.滑坡 答:滑坡是指土坡上的部分岩体或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沿某一明显界面发生剪切破坏向坡下运动的现象,又称边坡破坏。影响土坡滑动的因素复杂多变,但其根本原因在于土体内部某个滑动面上的剪应力达到了它的抗剪强度,使稳定平衡遭到破坏。 二、判断题 1.粘性土土坡稳定性分析的毕肖普法中,是假设土条两侧的作用力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其作用线重合。()[成都理工大学2011、2015年] 【答案】正确 【解析】毕肖普条分法的假设的基本条件是忽略条间切向力,土条两侧的作用力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重合。

2.渗流产生的渗透力可以改变滑动土体的有效应力()。[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答案】正确 【解析】渗流产生的渗透力可以改变滑动土体的有效应力,当渗流向下进行时,要在原来应力基础上加上动水压力,当渗流向上进行时,要在原来应力基础上减去动水压力。 3.对于均质无黏性土坡,理论上土坡的稳定性与坡高无关。() 【答案】正确 【解析】对于均质无黏性土坡,理论上土坡的稳定性与坡高无关,只要坡角小于土的内摩擦角(β<φ),K>1,土体就是稳定的。当坡角与土的内摩擦角相等(β=φ)时,稳定安全系数K=1,此时抗滑力等于滑动力,土坡处于极限平衡状态,相应的坡角就等于无黏性土的内摩擦角。 4.粘性土土坡稳定分析的Bishop法,是假设土条两侧的作用力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其作用线重合()。 【答案】错误 【解析】毕肖普法假定各土条底部滑动面上的抗滑安全系数均相同,即等于整个滑动面的平均安全系数,取单位长度土坡按平面问题计算。作用在该土条上的力有:①土条自重 G i=γb i h i,其中b i、h i分别为该土条的宽度与平均高度; ②作用于土条底面的抗剪力T f i、有效法向反力N′i及孔隙水压力u i l i,其中u i、l i分别为该土条底面中点处孔隙水压力和滑弧长度; ③作用于该土条两侧的法向力E i和E i+1及切向力X i和X i+1,ΔX i=(X i+1-X i)。但是土

关于地层均匀性和地基均匀性评价的理解和探讨

关于地层均匀性和地基均匀性评价的理解和探讨 张晓玉,张丽丽 (中南勘察设计院(湖北)有限责任公司武汉 430071) 摘要:本文在对岩土工程勘察有关规范理解的基础上,对地层均匀性和地基均匀性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阐述,分析地基均匀性评价的重要性,细化了地基均匀性评价方法。 关键词:地层均匀性;地基均匀性;变形控制;当量模量 0 引言 我们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般很重视地基承载力、基础持力层和基础形式的分析评价,对地基均匀性的评价重视不够,前几年多数单位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甚至不予评价,在审图机构的要求下,现在的勘察报告基本上有这一节的内容,但评价方法五发八门,说法也很多,如不均匀、较均匀、均匀性较好、均匀性一般等,并多以地层均匀性代替地基均匀性,概念也不是很清晰,彼此理解出入较大,本文针对《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的理解谈谈自己的想法。 1 规范对地层均匀性和地基均匀性评价的要求 ①《岩土工程勘察规范》4.1.11-3表述“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其条文说明4.1.11-2补充解释为“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是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工程经验表明,绝大多数与岩土工程有关的事故是变形问题,包括总沉降量、倾斜和局部倾斜;变形控制是地基设计的主要原则,故本条规定了应分析评价地基的均匀性,提供岩土变形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②《岩土工程勘察规范》14.3.3表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根据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工程特点和地质条件等具体情况编写,包括内容的第4款为“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及其均匀性”。 ③湖北省地区规范《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42/489—2008)中6.0.10条表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内容应包括对地基的均匀性进行评价。 ④《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8.2.1-2表述天然地基分析评价应包括的基本内容的第2款为“地基均匀性”。其8.2.4条明确了地基均匀性判别方法。 从上述内容可见,岩土性质的均匀性及地基均匀性评价为强制性条文,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必须评价的内容。 2 目前对地基均匀性评价的状况和必要性 因除《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外,《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及《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工程》没有对地基均匀性评价的具体方法和内容做出规定,且对规范的理解不同,均匀性评价也没有引起重视,勘察单位多以应付审查为主,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对规范进行深刻理解。出现了均匀性评价的盲目性和无所适从,现评价内容多以地层均匀性评价作为地基均匀性评价或以为地层均匀性评价就是地基均匀性评价的现象,与规范的要求不符。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4.1.11-3的条文说明明确地基均匀性主要解决地基变形问题,变形控制是地基设计的主要原则,影响变形控制的最重要在因素是地层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形不均匀性。地基明显不均匀将直接导致建筑物的倾斜,所以,均匀性评价的目的,是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是分析沉降和变形之

JGJ340-2015《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

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 JGJ340-2015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5年12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786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340-2015,自2015年12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5.1.5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5年3月30日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0]43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土(岩)地基载荷试验;5复合地基载荷试验;6竖向增强体载荷试验;7标准贯入试验;8圆锥动力触探试验;9静力触探试验;10十字板剪切试验;11水泥土钻芯法试验;12低应变法试验;13扁铲侧胀试验;14多道瞬态面波试验。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1总则 1.0.1为了在建筑地基检测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地基性状及施工质量的检测和评价。 1.0.3建筑地基检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各种检测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考虑地质条件及施工质量可靠性、使用要求等因素因地制宜、综合确定。 1.0.4建筑地基检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土坡稳定性

土坡稳定性 1、静止土压力 earth pressure at rest 1.土体处于天然状态的土压力; 2.挡土结构物在土的作用下不发生任何方向的移动或转动,保持静止状态时,土作用在挡土结构物上的压力。 2、主动土压力 active earth pressure 挡土结构物在土的作用下背离土体或转动,土体达到极限平衡时,作用于挡土结构物上的最小侧向土压力。 3、被动土压力 passive earth pressure 挡土结构物在接近于水平的外力作用下向土体移动或转动,土体达极限平衡时,作用于挡土结构物上的最大侧向土压力。 4、朗肯土压力理论 Rankine`s earth pressure theory 朗肯于1857年提出的古典土压力理论,用以计算土体作用于挡土墙上的主动或被动土压力。它假设:1.墙背为光滑的,水平面及竖直面上均无剪应力,即该两面均为主应力作用面;2.土体内各点都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当土体处于主动状态时,最大主应力作用面为水平面;当土体处于被动状态时,最大主应力面为竖直面。 5、库仑土压力理论 Coulomb`s earth pressure theory 库仑提出的古典土压力理论。当挡土墙背离土体或向土体移动时,假设墙后土体沿水平面成一定倾角的平面发生破坏,分析滑动土块体力的极限平衡,计算墙背土压力。试算一系列不同滑动面墙背的土压力,确定最危险的土压力,即得墙背主动土压力或被动土压力。 6、斜坡稳定性 slope stability 斜坡上一定范围内岩土体的稳定程度。经多个可能滑动面的抗滑验算,其中最危险的滑动面的抗滑安全系数可用以表示斜坡的稳定性。 7、稳定系数 stability number 反映粘性土内聚力和边坡稳定高度关系的系数。为土坡的稳定高度和土的重度的乘积与土的内聚力的比值。 8、条分法 method of slices 计算倾斜岩土体滑动危险性的方法。一般沿验算滑动的方向将土体划分为一系列的垂直条带。由各条带的土重和各条带间的相互作用力(在某些简化计算法中,常略去各条带间的相互作用力),利用静力平衡原理,计算各条带滑动面上的滑动力和抗滑力的总和的平衡关系,即能分析计算出边坡的抗滑安全系数的方法。 9、极限平衡法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岩土体稳定性分析方法之一。可在岩土体中假定一破坏面(直线、圆弧、对数螺旋或其它不规则面)并划出脱离体,根据作用在脱离体上的已知力计算出为维持脱离体平衡在破坏面上所需要的土的抗剪强度,并与破坏面实际所能提供的土的抗剪强度比较,求得岩土体稳定性的安全系数。

基础承台土坡稳定性计算书

土坡稳定性计算书 计算依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2、《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编著 3、《实用土木工程手册》第三版杨文渊编著 4、《施工现场设施安全设计计算手册》谢建民编著 5、《地基与基础》第三版 计算土坡稳定性采用圆弧条分法进行分析计算,由于该计算过程是大量的重复计算,故本计算书只列出相应的计算公式和计算结果,省略了重复计算过程。 本计算书采用瑞典条分法进行分析计算,假定滑动面为圆柱面及滑动土体为不变形刚体,还假定不考虑土条两侧上的作用力。 一、参数信息: 基本参数:

根据土坡极限平衡稳定进行计算。自然界匀质土坡失去稳定,滑动面呈曲面,通常滑动面接近圆弧,可将滑裂面近似成圆弧计算。将土坡的土体沿竖直方向分成若干个土条,从土条中任意取出第i条,不考虑其侧面上的作用力时,该土条上存在着: 1、土条自重, 2、作用于土条弧面上的法向反力, 3、作用于土条圆弧面上的切向阻力。 将抗剪强度引起的极限抗滑力矩和滑动力矩的比值作为安全系数,考虑安全储备的大小,按照《规范》要求,安全系数要满足≥1.3的要求。 圆弧滑动法示意图 三、计算公式: K sj=∑{c i l i+[ΔG i b i+qb i]cosθi tanφi}/∑[ΔG i b i+qb i]sinθi 式子中: K sj --第j个圆弧滑动体的抗滑力矩与滑动力矩的比值; c i --土层的粘聚力; l i--第i条土条的圆弧长度;

ΔG i-第i土条的自重; θi --第i条土中线处法线与铅直线的夹角; φi --土层的内摩擦角; b i --第i条土的宽度; h i --第i条土的平均高度; q --第i条土条土上的均布荷载; 四、计算安全系数: 将数据各参数代入上面的公式,通过循环计算,求得最小的安全系数K sjmin:------------------------------------------------------------------------------------ 计算步数安全系数滑裂角(度) 圆心X(m) 圆心Y(m) 半径 R(m) 第1步 1.475 29.604 -0.256 8.122 8.126 示意图如下: -------------------------------------------------------------------------------------- 计算结论如下:

碎石土地基的岩土工程评价

第17章碎石土地基的岩土工程评价 17.1 碎石土的基本特征及岩土工程问题 1.碎石土的分类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定名为碎石土。 碎石土可按颗粒级配和颗粒形状再分为三组共6个亚类。 碎石土分类 2.碎石土的基本特征 1)颗粒组成 碎石土的颗粒组成特点是粒径大小往往相差悬殊,缺乏中间粒径。 以角砾、碎石或块石作为骨架,以黏性土或砂土为充填物。 颗粒级配曲线有一段近似水平线,在该直线区段的颗粒是极少的。

2)密实度 碎石土的密实状态对其力学性质影响很大。但由于取样困难,不能用一般土工试验的方法进行测定。所以在工程实践中,常不根据定量指标(孔隙比、相对密度)来进行密实状态的分类。 根据其骨架颗粒含量和排列,结合野外钻探、掘进的困难程度及坑壁情况进行分类,参见表17-2。——定性描述的方法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碎石土密实度的划分——定量指标的方法 碎石土的密实度可根据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确定,重型圆锥动力触探按N63.5和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按N120查下列表,表中的N63.5和N120应按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附录B进行杆长修正。 碎石土密实度(按N63.5分类) 注: 1 本表适用于平均粒径等于或小于50mm, 且最大粒径小于100mm 的碎石土。 2 对于平均粒径大于50mm, 或最大粒径大于100mm的碎石土,可用 超重型动力触探或用野外观察鉴别。

碎石土密实度(按N120分类) 3)土的结构 碎石土骨架颗粒为连续接触时,其强度由组成骨架的碎石起控制作用。一般说来,碎石由结晶岩组成的,其强度比由沉积岩组成的高些。 碎石土骨架颗粒为不连续接触,而为充填物所包裹时,碎石土的强度由充填物起控制作用。当作为充填物的细粒含量接近或超过其土体全重的40%时,整个土体则表现出相应细粒土的性状。充填物为砂土的,其强度较充填物为黏性土的为高。 充填物为砂土时,含水量对其强度的影响不大,而密实度对强度的影响则甚大。一般碎石土粒径愈大,含量愈多,承载力愈高;骨架颗粒呈圆形并充填砂土的较呈棱角状井充填黏性土的要高,同类土中密实的较松散的承载力为高。 4)分布特点 常见碎石土,特别是碎石、卵石、块石、漂石类,一般不呈大面积分布,而只在其他土层中呈透镜体或尖灭夹层存在,厚度变化剧烈。

八种常见不良地基土及其特点_1

八种常见不良地基土及其特点 软粘土也称软土,是软弱粘性土的简称。它形成于第四纪晚期,属于海相、泻湖相、河谷相、湖沼相、溺谷相、三角洲相等的粘性沉积物或河流冲积物。多分布于沿海、河流中下游或湖泊附近地区。常见的软弱粘性土是淤泥和淤泥质土。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物理性质 粘粒含量较多,塑性指数Ip一般大于17,属粘性土。软粘土多呈深灰、暗绿色,有臭味,含有机质,含水量较高、一般大于40%,而淤泥也有大于80%的情况。孔隙比一般为1.0-2.0,其中孔隙比为1.0~1.5称为淤泥质粘土,孔隙比大于1.5时称为淤泥。由于其高粘粒含量、高含水量、大孔隙比,因而其力学性质也就呈现与之对应的特点---低强度、高压缩性、低渗透性、高灵敏度。 (2)力学性质 软粘土的强度极低,不排水强度通常仅为5~30kPa,表现为承载力基本值很低,一般不超过70kPa,有的甚至只有20kPa。软粘土尤其是淤泥灵敏度较高,这也是区别于一般粘土的重要指标。 软粘土的压缩性很大。压缩系数大于0.5MPa-1,最大可达45MPa-1,压缩指数约为0.35-0.75。通常情况下,软粘土层属于正常固结土或微超固结土,但有些土层特别是新近沉积的土层有可能属

于欠固结土。 渗透系数很小是软粘土的又一重要特点,一般在 10-5-10-200px/s之间,渗透系数小则固结速率就很慢,有效应力增长缓慢,从而沉降稳定慢,地基强度增长也十分缓慢。这一特点是严重制约地基处理方法和处理效果的重要方面。 (3)工程特性 软粘土地基承载力低,强度增长缓慢;加荷后易变形且不均匀;变形速率大且稳定时间长;具有渗透性小、触变性及流变性大的特点。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预压法、置换法、搅拌法等。 2.杂填土 杂填土主要出现在一些老的居民区和工矿区内,是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所遗留或堆放的垃圾土。这些垃圾土一般分为三类:即建筑垃圾土、生活垃圾土和工业生产垃圾土。不同类型的垃圾土、不同时间堆放的垃圾土很难用统一的强度指标、压缩指标、渗透性指标加以描述。 杂填土的主要特点是无规划堆积、成分复杂、性质各异、厚薄不均、规律性差。因而同一场地表现为压缩性和强度的明显差异,极易造成不均匀沉降,通常都需要进行地基处理。 3.冲填土 冲填土是人为的用水力冲填方式而沉积的土。近年来多用于沿海滩涂开发及河漫滩造地。西北地区常见的水坠坝(也称冲填坝)即是冲填土堆筑的坝。冲填土形成的地基可视为天然地基的一种,它的工

GB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28条】 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 2 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 3 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作变形验算: 1)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 ,且体型复杂的建筑; 2) 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 3) 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 4) 相邻建筑距离近,可能发生倾斜时; 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4 对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挡土墙等,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尚应验算其稳定性; 5 基坑工程应进行稳定性验算; 6 建筑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存在上浮问题时,尚应进行抗浮验算。 地基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作用效应与相应的抗力限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或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传至基础或承台底面上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2 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准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相应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许值; 3 计算挡土墙、地基或滑坡稳定以及基础抗浮稳定时,作用效应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为。 4 在确定基础或桩基承台高度、支挡结构截面、计算基础或支挡结构内力、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上部结构传来的作用效应和相应的基底反力、挡土墙土压力以及滑坡推力,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当需要验算基础裂缝宽度时,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作用的标准组合; 5 基础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重要性系数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采用,但结构重要性系数(γo) 不应小于。 高层建筑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

地基检测报告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场区工程地质条件简述 三、强夯施工简述 四、检测工作简述 (一)检测依据 (二)检测工作布置及完成工作量 五、强夯地基检测结果 (一)水平方向 (二)垂直方向 (三)综合分析 六、结论与建议 附图 1、检测点平面位置图 1张 2、检测点重型动力触探曲线图 6张

一、工程概况 百福山庄B-4#~B-6#、B-11#、B-12#、B-27#楼地基采用强夯加固处理。B-4#~B-6#设计要求处理后的强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150kPa,B-11#、B-12#、B-27#设计要求处理后的强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180kPa。 受青岛中联盈地集团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百福山庄上述楼座的强夯地基的检测工作。目的是检测、评价强夯地基加固效果,确定强夯后设计基底范围内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设计部门提供基础设计所需的有关岩土技术参数。 拟建场区位于城阳区惜福镇铁骑山南麓,院后庄东部、霞沟村北部、东铁村南部。 二、场区工程地质条件简述 根据现场检测资料,结合青岛地矿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百福山庄B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建场地检测深度范围内的地层共有三层,简述如下:第①层:夯实填土 黄褐色,稍湿~湿,稍密,以粉质粘土为主要成份,含少量碎石。层厚0.70~3.00m,平均1.71m。 第②层:粉质粘土 黄褐色、红褐色,硬塑,含有花岗岩砂粒和Mn核,局部夹有花岗岩碎屑薄层,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钻探进尺缓慢。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f ak=250kPa,压缩模量Es=10.0MPa。 第③层:强风化花岗岩: 肉红色,表层黄褐色,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裂隙发育,岩体破碎,手搓呈砂状,属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V级,主要矿物成份为长石、石英。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f ak取800kPa,变形模量E0取45.0MPa。 三、强夯施工简述 机械设备采用15T履带式起重机一台,夯锤重100kN。强夯分两遍完成,重夯一遍,低能满夯一遍。强夯参数如下: (1)夯击遍数:2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