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析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

浅析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

浅析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
浅析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

浅析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

[摘要]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颇为重要的一项内容,本文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了论述,并对在不均匀地基的基础设计中应采取的结构措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地基均匀性稳定性基础设计结构措施

[中图分类号] P6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 (2015)-5-150-2

地基的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是岩土工程勘察中非常重

要的一项内容,且《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以下简称“勘察规范” )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 B 5 0 07-2 0 1 1 )(以下简称“地基规范” )对地基的均匀性

及稳定性评价均有明确的规定,但两规范均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和准则,岩土工程师在对地基的均匀性及稳定性进行评价时也显得无从下手,笔者多年从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写,试图从定性及定量角度对地基的均匀性提出一些浅见。

1 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

在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浅基础设计时,设计人员最关心的是由于地基变形引起的建筑物的变形(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及局部倾斜),

而当前在进行建筑物的变形设计时多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原则设计,即建筑物的变形是否超过变形允许范围值,而造成地基变形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地基存在不均匀问题;岩土工程师在对地基的均匀性进行评价时由于“勘察规范”和“地基规范”中没有明确的评判标准可供参考,往往仅一笔带过或只停留在定性的评价上,缺乏必要的定量分析,给岩土工程设计带来诸多不便。

1.1 地基均匀性的评价范围对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应首先确定其评价的平面范围和深度范围,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平面范围与抗震场地评价范围既有相似又有较大的差异,抗震的建筑场地评价多以自然村或某一街区为单位进行考虑,而建筑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多以建筑物水平投影面积范围为标准,也即通常以建筑物角点包络线所占的面积为评价范围;但地基均匀性的评价深度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评价具有明显不同的概念,必须有明确的定性概念,假若它的评价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的评价范围一致,则将造成过大的投资浪费,建筑抗震覆盖层厚度的确定是以地面至地层界面剪切波速大于500m /s

的岩土层顶面距离为准,而地基均匀性评价深度应掌握以下几条原则:(1)地基主要受力层情况:对于条形基础为基底下3b (b 为基础底面宽度),对于独立基础为基底下1. 5h ,且评价深度均不小于5m;

(2)压缩层深度范围:对于天然地基浅基础,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其压缩层深度按变形比法确定其评价深度:

△S' n=0.025 ■ △ S' i

式中△ S' i――在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层土的计算变形值(mm );

△S' n――在由计算深度向上取厚度为△z的土层计算

变形值(mm )。

(3)对大面积基础其评价深度范围按下式确定:zn=b(2. 5-

0. 4lnb)

式中:b ――基础宽度。

且对于大面积基础其评价范围应不小于1 倍基础宽度范围。

(4)对于桩基础按等效实体深基础的底面积按应力比确定评价深度zn,即zn处的附加应力a z与土的自重应力a c 应符合下式要求:

a z=0. 2a c

a z=E alpo

式中:al——附加应力系数,查有关规范确定;

po ――等效实体基础底面的平均附加应力。

1.2 地基均匀性的评价内容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是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有关规范和基础设计经验,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其实就是地基土的压缩性不均匀问题,结合场地特征,应首先确场地所在的工程地质单元,进而根据建筑物的荷载特征估算地基压缩层深度范围。

(1)工程地质单元的划分。根据现场调绘情况,确定场地是否跨越不同的地貌单元,再根据钻孔揭露资料,绘制场地纵横工程地质剖面

图,分析评价岩土质的成因、沉积年代、力学性质,分析地基岩土纵横方向上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情况,分析建筑物基础平面是否跨越不同的地貌单元和位于同一工程地质单元。

(2)地基均匀性评价深度的计算。根据建筑物的荷载

特征,结合建筑物拟采用的基础型式按式(1)?(4)估算

地基岩土的压缩层深度范围,分析评价压缩层范围内的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而进行地基均匀性的定性及定量评价。

(3)不均匀地基的评价。按下列要求对地基的均匀性进行定性及定量评价:

①建筑物基础平面跨越不同的地貌单元,岩土层的工程特性在纵横方向上具明显的差异为不均匀地基。

②建筑物所在场地构造破碎带(非全新活动断裂带)发育或构造引起的节理/ 裂隙发育导致岩体极为破碎(非风化破碎岩体)为不均匀地基。

③场地内有大面积的软弱粘性土和填土分布、经人工处

理过的地基均为不均匀地基。

④根据工程地质剖面图,相邻钻孔的压缩层范围内岩土层界面坡度>10b 时为不均匀地基。

⑤建筑物平面范围内各钻孔压缩层范围内压缩模量厚度加权平均值的最大值(Emax)与最小值(Emin)的比值作为不均匀系数,并结合同一工程地质单元岩土层厚度的统计变异系数进行分析评价,满足表1 条件的可评判为不均匀地基。

⑥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的岩土层在基础宽度方向上存在厚度明显不同,层厚统计变异系数大于等于0. 5,并且相邻钻孔间同一工程地质单元的岩土层厚度差值大于等于0. 05b(b 为基础宽度)时,为不均匀地基,即满足下两式要求时为不均匀地基:

8 > 0. 50

H1-H2 |> 0.05b

式中:H1、H2 相邻钻孔同一工程地质单元岩土层厚

度(m);

b ――基础宽度。

地基土均匀性评价

地基土均匀性评价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了论叙,并对在不均匀地基的基础设计中应采取的结构措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地基;地基均匀性;稳定性;基础设计; 1.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 在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浅基础设计时,设计人员最关心的是由于地基变形引起的建筑物的变形(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及局部倾斜) 而当前在进行建筑物的变形设计时多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原则设计,即建筑物的变形是否超过变形允许范围值,而造成地基变形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地基存在不均匀的问题;岩土工程师在对地基的均匀性进行评价时由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没有明确的评判标准可供参考,往往仅一笔带过或者只停留在定性的评价上,缺乏必要的定量分析,给岩土工程设计带来诸多不便。 地基均匀性的评价范围对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应首先确定其评价的平面范围和深度范围,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平面范围与抗震场地评价范围既有相似而又有较大的差异,抗震的建筑场地评价多以自然村或某一街区为单位进行考虑,而建筑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多以建筑物水平投影面积范围为标准,也即通常以建筑物角点包络线所占的面积为评价范围;但地基均匀性的评价深度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评价具有明显不同的概念,必须有明确的定性概念,假若它的评价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的评价范围一致,则将造成过大的投资浪

费,建筑抗震覆盖层厚度的确定是以地面至地层界面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岩土层顶面距离为准,而地基均匀性评价深度应掌握以下几条原则: (1)地基主要受力层情况:对于条形基础为基底下3b(b为基础底面宽度),对于独立基础为基底下1.5b,且评价深度均不小于5m; (2)压缩层深度范围:对于天然地基浅基础,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其压缩层深度按变形比法确定其评价深度: ? 式中符号意义可参考“地基规范” (3)对大面积基础其评价深度范围按下式确定: ? 式中b:基础宽度。且对于大面积基础其评价范围应不小于1倍基础宽度范围。 (4)对于桩基础按等效实体深基础的底面积按应力比确定评价深度zn,即z 处的附加应力o z与土的自重应力o c应符合下式要求: 2 地基均匀性的评价内容 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是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审核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时,发现大部份岩土工程师对该部份的评价显得空洞无物,或者根本就不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使得基础设计时对地基土的均匀性难以进行考虑,给建筑物的安全带来隐患,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 B50007-2011【28条】3.0.2 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 2 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 3 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作变形验算: 1)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 ,且体型复杂的建筑; 2) 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 3) 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 4) 相邻建筑距离近,可能发生倾斜时; 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4 对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挡土墙等,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尚应验算其稳定性;

5 基坑工程应进行稳定性验算; 6 建筑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存在上浮问题时,尚应进行抗浮验算。 3.0.5 地基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作用效应与相应的抗力限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或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传至基础或承台底面上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2 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准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相应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许值; 3 计算挡土墙、地基或滑坡稳定以及基础抗浮稳定时,作用效应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为1.0。 4 在确定基础或桩基承台高度、支挡结构截面、计算基础或支挡结构内力、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上部结构传来的作用效应和相应的基底反力、挡土墙土压力以及滑坡推力,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当需要验算基础裂缝宽度时,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作用的标准组合; 5 基础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重要性系数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采用,但结构重要性系数(γo) 不应小于1.0 。

某超高层项目地基均匀性评价

某超高层项目地基均匀性评价 摘要: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是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工 程实例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地基均匀性进行了评价。 1、引言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性评价地基均匀性是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JGJ/T 72-2017),对于天然地基的地基均匀性评价可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评价。结合工程实例,准确、客观的对地 基土的均匀性评价,可使得基础设计时对地基土的不均匀沉降有一定的考虑。 2、工程概况 某新建项目包括1栋45层(高200米)框架核心筒结构的超高层办公楼、1栋3~6层(高32米)裙房及1个3层整体纯地下室,两者均为框架结构。超高 层办公楼基础埋深17.5米,裙房和地下室埋深15.5米,总建筑面积约16.1万m2,基础方案拟采用桩基。拟建项目所在场地的大致地层情况及承载力特征值fak、 压缩模量Es(1-2)参见表1。 表1 各土层的分布埋藏情况及承载力特征值fak、压缩模量Es(1-2)表 图1塔楼部分代表性工程地质剖面图 图2地下室部分代表性工程地质剖面图 3、地基均匀性评价—定性评价 根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JGJ/T 72-2017)第8.2.3条符合下列情况 之一者,应判定为不均匀地基: 1、地基持力层跨越不同地貌单元或工程地质单元,工程特性差异显著。 2、地基持力层虽属于同一地貌单元或工程地质单元,但存在下列情况之一: 1)中-高压缩性地基,持力层底面或相邻基底高程的坡度大于10%; 2)中-高压缩性地基,持力层及其下卧层在基础宽度方向上的厚度差值大 于0.05b(b为基础宽度)。 3、同一高层建筑虽处于同一地貌单元或同一工程地质单元,但各处地基土 的压缩性有较大差异时,可在计算各钻孔地基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当量模量的基 础上,根据当量模量和当量模量最小值的比值判定地基均匀性。当比值大于表2 中地基不均匀系数界限值K时,可按不均匀地基考虑。 表2 地基不均匀系数K界限值 3.1定性评价 根据勘察结果对场地地基均匀性进行定性评价。本场地地层属同一工程地貌 单元及同一地质分区,各主要土层均为中~低压缩性的地基土层和不可压缩的岩层,工程特性差异不明显,各主要地基岩土层(第(2-1)~(6)、(7-2)层)层底面有 一定起伏,但起伏不大,地层层底面坡度一般小于10%,(7-1a)和(7-1b)层局部持 力层的层底面起伏较大,且大于10%。 拟建建筑物荷载很大,采用天然地基无法满足设计要求,须采用桩基础。根 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JGJ/T 72-2017),拟建超高层办公楼、裙楼及纯地下室采用桩基以(7-1a)层、(7-1b)层、(7-2)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时,因(7-1a)层、(7-

地基土均匀性评价

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了论叙,并对在不均匀地基的基础设计中应采取的结构措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地基;地基均匀性;稳定性;基础设计; 1 .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 在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浅基础设计时,设计人员最关心的是由于地基变形引起的建筑物的变形(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及局部倾斜) 而当前在进行建筑物的变形设计时多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原则设计,即建筑物的变形是否超过变形允许范围值,而造成地基变形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地基存在不均匀的问题;岩土工程师在对地基的均匀性进行评价时由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没有明确的评判标准可供参考,往往仅一笔带过或者只停留在定性的评价上,缺乏必要的定量分析,给岩土工程设计带来诸多不便。 1.1地基均匀性的评价范围 对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应首先确定其评价的平面范围和深度范围,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平面范围与抗震场地评价范围既有相似而又有较大的差异,抗震的建筑场地评价多以自然村或某一街区为单位进行考虑,而建筑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多以建筑物水平投影面积范围为标准,也即通常以建筑物角点包络线所占的面积为评价范围;但地基均匀性的评价深度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评价具有明显不同的概念,必须有明确的定性概念,假若它的评价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的评价范围一致,则将造成过大的投资浪费,建筑抗震覆盖层厚度的确定是以地面至地层界面剪切波速大于 500m/s的岩土层顶面距离为准,而地基均匀性评价深度应掌握以下几条原则: (1)地基主要受力层情况:对于条形基础为基底下 3b(b为基础底面宽度),对于独立基础为基底下 1.5b,且评价深度均不小于 5m; (2)压缩层深度范围:对于天然地基浅基础,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其压缩层深度按变形比法确定其评价深度: 式中符号意义可参考“地基规范” (3)对大面积基础其评价深度范围按下式确定:

最新混凝土评定表(SL176) SL632-2012(DOC)

岩石地基开挖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单位工程名称单元工程量 分部工程名称施工单位 单元工程名称、部位检验日期年月日~年月日项次检验项目质量标准检查(测)记录或备查资料名称合格数合格率 主控项目1 保护层开挖 浅孔、密孔、少药量、控制 爆破 2 建基面处理 开挖后岩面满足设计要求, 建基面上无松动岩块,表面 清洁、无污垢、油污 3 △多组切割的 不稳定岩体开 挖和不良地质 开挖处理 满足设计处理要求 4 岩体的完整性 爆破未损害岩体的完整性, 开挖面无明显爆破裂隙,声 波降低率小于10%或满足设 计要求 一般项目1 无结构要求 或无配筋的 基坑断面尺 寸及开挖面 平整度 基坑长 或宽 ≤10m -10~20cm 2 >10m -20~30cm 3 坑(槽)底部 标高 -10~20cm 4 垂直或斜面 平整度 20cm 5 有结构要求 或有配筋预 埋件的基坑 断面尺寸及 开挖面平整 度 基坑长 或宽 ≤10m 0~10cm 6 >10m 0~20cm 7 坑(槽)底部 标高 0~20cm 8 垂直或斜面 平整度 15cm 施工单位自评意见 主控项目检验点100%合格,一般项目逐项检验点的合格率 %,且不合格点不集中分布。 单元质量等级评定为: (签字,加盖公章)年月日 监理单位复核意见 经抽检并查验相关检验报告和检验资料,主控项目检验点100%合格,一般项目逐项检验点的合格率 %,且不合格点不集中分布。 单元质量等级评定为: (签字,加盖公章)年月日 注:“+”为超挖,“-”为欠挖。

岩石洞室开挖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单位工程名称单元工程量 分部工程名称施工单位 单元工程名称、部位检验日期年月日~年月日 项次检验项目质量标准检查(测)记录或 备查资料名称 合格数合格率 主控项目1 光面爆破和预 裂爆破效果 符合规范要求 2 洞、井轴线 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5~ 5cm 3 不良地质处理符合设计要求 4 爆破控制 爆破未损害岩体的完整性,开挖 面无明显爆破裂隙,声波降低率 小于10%或满足设计要求 一般项目1 洞室壁面清撬 洞室壁面上无残留的松动岩块 和可能塌落危石碎块,岩石面干 净,无岩石碎片、尘埃、爆破泥 粉等 2 岩石壁面局部 超、欠挖及平 整度 无结构 要求、 无配筋 预埋件 底部 标高 -10~20cm 径向尺 寸 -10~20cm 侧向 尺寸 -10~20cm 开挖面 平整度 15cm 3 有结构 要求、 有配筋 预埋件 底部 标高 0~15cm 径向 尺寸 0~15cm 侧向 尺寸 0~15cm 开挖面 平整度 10cm 施工单位自评意见 主控项目检验点100%合格,一般项目逐项检验点的合格率 %,且不合格点不集中分布。 单元质量等级评定为: (签字,加盖公章)年月日 监理单位复核意见 经抽检并查验相关检验报告和检验资料,主控项目检验点100%合格,一般项目逐项检验点的合格率 %,且不合格点不集中分布。 单元质量等级评定为: (签字,加盖公章)年月日 注:“+”为超挖,“-”为欠挖。

JGJ340-2015《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

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 JGJ340-2015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5年12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786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340-2015,自2015年12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5.1.5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5年3月30日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0]43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过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土(岩)地基载荷试验;5复合地基载荷试验;6竖向增强体载荷试验;7标准贯入试验;8圆锥动力触探试验;9静力触探试验;10十字板剪切试验;11水泥土钻芯法试验;12低应变法试验;13扁铲侧胀试验;14多道瞬态面波试验。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1总则 1.0.1为了在建筑地基检测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地基性状及施工质量的检测和评价。 1.0.3建筑地基检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各种检测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考虑地质条件及施工质量可靠性、使用要求等因素因地制宜、综合确定。 1.0.4建筑地基检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关于地层均匀性和地基均匀性评价的理解和探讨

关于地层均匀性和地基均匀性评价的理解和探讨 张晓玉,张丽丽 (中南勘察设计院(湖北)有限责任公司武汉 430071) 摘要:本文在对岩土工程勘察有关规范理解的基础上,对地层均匀性和地基均匀性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阐述,分析地基均匀性评价的重要性,细化了地基均匀性评价方法。 关键词:地层均匀性;地基均匀性;变形控制;当量模量 0 引言 我们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般很重视地基承载力、基础持力层和基础形式的分析评价,对地基均匀性的评价重视不够,前几年多数单位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甚至不予评价,在审图机构的要求下,现在的勘察报告基本上有这一节的内容,但评价方法五发八门,说法也很多,如不均匀、较均匀、均匀性较好、均匀性一般等,并多以地层均匀性代替地基均匀性,概念也不是很清晰,彼此理解出入较大,本文针对《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的理解谈谈自己的想法。 1 规范对地层均匀性和地基均匀性评价的要求 ①《岩土工程勘察规范》4.1.11-3表述“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其条文说明4.1.11-2补充解释为“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是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工程经验表明,绝大多数与岩土工程有关的事故是变形问题,包括总沉降量、倾斜和局部倾斜;变形控制是地基设计的主要原则,故本条规定了应分析评价地基的均匀性,提供岩土变形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②《岩土工程勘察规范》14.3.3表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根据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工程特点和地质条件等具体情况编写,包括内容的第4款为“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及其均匀性”。 ③湖北省地区规范《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42/489—2008)中6.0.10条表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内容应包括对地基的均匀性进行评价。 ④《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8.2.1-2表述天然地基分析评价应包括的基本内容的第2款为“地基均匀性”。其8.2.4条明确了地基均匀性判别方法。 从上述内容可见,岩土性质的均匀性及地基均匀性评价为强制性条文,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必须评价的内容。 2 目前对地基均匀性评价的状况和必要性 因除《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外,《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及《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工程》没有对地基均匀性评价的具体方法和内容做出规定,且对规范的理解不同,均匀性评价也没有引起重视,勘察单位多以应付审查为主,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对规范进行深刻理解。出现了均匀性评价的盲目性和无所适从,现评价内容多以地层均匀性评价作为地基均匀性评价或以为地层均匀性评价就是地基均匀性评价的现象,与规范的要求不符。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4.1.11-3的条文说明明确地基均匀性主要解决地基变形问题,变形控制是地基设计的主要原则,影响变形控制的最重要在因素是地层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形不均匀性。地基明显不均匀将直接导致建筑物的倾斜,所以,均匀性评价的目的,是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是分析沉降和变形之

八种常见不良地基土及其特点_1

八种常见不良地基土及其特点 软粘土也称软土,是软弱粘性土的简称。它形成于第四纪晚期,属于海相、泻湖相、河谷相、湖沼相、溺谷相、三角洲相等的粘性沉积物或河流冲积物。多分布于沿海、河流中下游或湖泊附近地区。常见的软弱粘性土是淤泥和淤泥质土。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物理性质 粘粒含量较多,塑性指数Ip一般大于17,属粘性土。软粘土多呈深灰、暗绿色,有臭味,含有机质,含水量较高、一般大于40%,而淤泥也有大于80%的情况。孔隙比一般为1.0-2.0,其中孔隙比为1.0~1.5称为淤泥质粘土,孔隙比大于1.5时称为淤泥。由于其高粘粒含量、高含水量、大孔隙比,因而其力学性质也就呈现与之对应的特点---低强度、高压缩性、低渗透性、高灵敏度。 (2)力学性质 软粘土的强度极低,不排水强度通常仅为5~30kPa,表现为承载力基本值很低,一般不超过70kPa,有的甚至只有20kPa。软粘土尤其是淤泥灵敏度较高,这也是区别于一般粘土的重要指标。 软粘土的压缩性很大。压缩系数大于0.5MPa-1,最大可达45MPa-1,压缩指数约为0.35-0.75。通常情况下,软粘土层属于正常固结土或微超固结土,但有些土层特别是新近沉积的土层有可能属

于欠固结土。 渗透系数很小是软粘土的又一重要特点,一般在 10-5-10-200px/s之间,渗透系数小则固结速率就很慢,有效应力增长缓慢,从而沉降稳定慢,地基强度增长也十分缓慢。这一特点是严重制约地基处理方法和处理效果的重要方面。 (3)工程特性 软粘土地基承载力低,强度增长缓慢;加荷后易变形且不均匀;变形速率大且稳定时间长;具有渗透性小、触变性及流变性大的特点。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预压法、置换法、搅拌法等。 2.杂填土 杂填土主要出现在一些老的居民区和工矿区内,是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所遗留或堆放的垃圾土。这些垃圾土一般分为三类:即建筑垃圾土、生活垃圾土和工业生产垃圾土。不同类型的垃圾土、不同时间堆放的垃圾土很难用统一的强度指标、压缩指标、渗透性指标加以描述。 杂填土的主要特点是无规划堆积、成分复杂、性质各异、厚薄不均、规律性差。因而同一场地表现为压缩性和强度的明显差异,极易造成不均匀沉降,通常都需要进行地基处理。 3.冲填土 冲填土是人为的用水力冲填方式而沉积的土。近年来多用于沿海滩涂开发及河漫滩造地。西北地区常见的水坠坝(也称冲填坝)即是冲填土堆筑的坝。冲填土形成的地基可视为天然地基的一种,它的工

GB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28条】 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 2 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 3 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作变形验算: 1)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 ,且体型复杂的建筑; 2) 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 3) 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 4) 相邻建筑距离近,可能发生倾斜时; 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4 对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挡土墙等,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尚应验算其稳定性; 5 基坑工程应进行稳定性验算; 6 建筑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存在上浮问题时,尚应进行抗浮验算。 地基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作用效应与相应的抗力限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或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传至基础或承台底面上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2 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作用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准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相应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许值; 3 计算挡土墙、地基或滑坡稳定以及基础抗浮稳定时,作用效应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为。 4 在确定基础或桩基承台高度、支挡结构截面、计算基础或支挡结构内力、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上部结构传来的作用效应和相应的基底反力、挡土墙土压力以及滑坡推力,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当需要验算基础裂缝宽度时,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作用的标准组合; 5 基础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重要性系数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采用,但结构重要性系数(γo) 不应小于。 高层建筑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

地基检测报告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场区工程地质条件简述 三、强夯施工简述 四、检测工作简述 (一)检测依据 (二)检测工作布置及完成工作量 五、强夯地基检测结果 (一)水平方向 (二)垂直方向 (三)综合分析 六、结论与建议 附图 1、检测点平面位置图 1张 2、检测点重型动力触探曲线图 6张

一、工程概况 百福山庄B-4#~B-6#、B-11#、B-12#、B-27#楼地基采用强夯加固处理。B-4#~B-6#设计要求处理后的强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150kPa,B-11#、B-12#、B-27#设计要求处理后的强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180kPa。 受青岛中联盈地集团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百福山庄上述楼座的强夯地基的检测工作。目的是检测、评价强夯地基加固效果,确定强夯后设计基底范围内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设计部门提供基础设计所需的有关岩土技术参数。 拟建场区位于城阳区惜福镇铁骑山南麓,院后庄东部、霞沟村北部、东铁村南部。 二、场区工程地质条件简述 根据现场检测资料,结合青岛地矿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百福山庄B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建场地检测深度范围内的地层共有三层,简述如下:第①层:夯实填土 黄褐色,稍湿~湿,稍密,以粉质粘土为主要成份,含少量碎石。层厚0.70~3.00m,平均1.71m。 第②层:粉质粘土 黄褐色、红褐色,硬塑,含有花岗岩砂粒和Mn核,局部夹有花岗岩碎屑薄层,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钻探进尺缓慢。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f ak=250kPa,压缩模量Es=10.0MPa。 第③层:强风化花岗岩: 肉红色,表层黄褐色,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裂隙发育,岩体破碎,手搓呈砂状,属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V级,主要矿物成份为长石、石英。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f ak取800kPa,变形模量E0取45.0MPa。 三、强夯施工简述 机械设备采用15T履带式起重机一台,夯锤重100kN。强夯分两遍完成,重夯一遍,低能满夯一遍。强夯参数如下: (1)夯击遍数:2遍

碎石土地基的岩土工程评价

第17章碎石土地基的岩土工程评价 17.1 碎石土的基本特征及岩土工程问题 1.碎石土的分类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定名为碎石土。 碎石土可按颗粒级配和颗粒形状再分为三组共6个亚类。 碎石土分类 2.碎石土的基本特征 1)颗粒组成 碎石土的颗粒组成特点是粒径大小往往相差悬殊,缺乏中间粒径。 以角砾、碎石或块石作为骨架,以黏性土或砂土为充填物。 颗粒级配曲线有一段近似水平线,在该直线区段的颗粒是极少的。

2)密实度 碎石土的密实状态对其力学性质影响很大。但由于取样困难,不能用一般土工试验的方法进行测定。所以在工程实践中,常不根据定量指标(孔隙比、相对密度)来进行密实状态的分类。 根据其骨架颗粒含量和排列,结合野外钻探、掘进的困难程度及坑壁情况进行分类,参见表17-2。——定性描述的方法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碎石土密实度的划分——定量指标的方法 碎石土的密实度可根据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确定,重型圆锥动力触探按N63.5和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按N120查下列表,表中的N63.5和N120应按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附录B进行杆长修正。 碎石土密实度(按N63.5分类) 注: 1 本表适用于平均粒径等于或小于50mm, 且最大粒径小于100mm 的碎石土。 2 对于平均粒径大于50mm, 或最大粒径大于100mm的碎石土,可用 超重型动力触探或用野外观察鉴别。

碎石土密实度(按N120分类) 3)土的结构 碎石土骨架颗粒为连续接触时,其强度由组成骨架的碎石起控制作用。一般说来,碎石由结晶岩组成的,其强度比由沉积岩组成的高些。 碎石土骨架颗粒为不连续接触,而为充填物所包裹时,碎石土的强度由充填物起控制作用。当作为充填物的细粒含量接近或超过其土体全重的40%时,整个土体则表现出相应细粒土的性状。充填物为砂土的,其强度较充填物为黏性土的为高。 充填物为砂土时,含水量对其强度的影响不大,而密实度对强度的影响则甚大。一般碎石土粒径愈大,含量愈多,承载力愈高;骨架颗粒呈圆形并充填砂土的较呈棱角状井充填黏性土的要高,同类土中密实的较松散的承载力为高。 4)分布特点 常见碎石土,特别是碎石、卵石、块石、漂石类,一般不呈大面积分布,而只在其他土层中呈透镜体或尖灭夹层存在,厚度变化剧烈。

地基土岩土工程评价的任务和方法

第14章地基土岩土工程评价的任务和方法 14.1 地基评价的任务和内容 地基评价是在岩土工程勘察的最后阶段进行的,在对勘察工作所取得的大量实际资料(包括对当地建筑经验的调查研究、现场勘探描述、室内水土分析、现场原位测试等)分别进行整理后,从工程地质条件出发,结合水文地质条件、上部结构要求和施工特点进行综合的评价。 地基评价一般是在场地稳定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的,它的任务主要是确定地基类型、选择合适的持力层、评价地基的均匀性、地基变形和地基承载力,其内容包括: 1.划分地基土的类型,并确定其分布情况; 2.确定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并研究其均匀性; 3.地下水位变化及其腐蚀性; 4.针对地基基础类型和上部结构特点选择持力层,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或单桩和群桩承载力; 5.必要时进行地基变形验算和稳定性验算; 6.研究地基土在勘察、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可能的变化,并提出应采取的措施。 这里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合理地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或不同条件下、不同类型的单桩承载力。

14.2 确定地基承载力的原则 确定地基承载力的原则是: 1.保证地基不发生强度破坏而丧失稳定性; 2.保证建筑物不产生影响其安全与正常使用的过大沉降或不均匀沉降。 14. 3 确定地基承裁力的方法 1.常规法 即通过钻孔取样、室内或现场土工分析,结合基础类型、宽度和埋深等具体条件查规范表确定地基承载力。 应注意地区经验。 2.强度公式法 即应用强度指标按强度公式确定地基承载力。 应用该方法估算地基承载力的关键问题是选取恰当的强度指标的计算值,验算地基变形。 3.原位测试法 即应用现场原位测试手段间接地确定地基承载力。 应注意地区经验。 4.载荷试验法 即采用静力载荷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

地基均匀性评价

地基均匀性评价 1、地基均匀性评价是否可理解为对持力层和下卧层的均匀性评价,对土层的评价结论是否说土层为均匀或不均匀地基土,还是地基为均匀或不均匀地基?而且对场地土层是否应该全部进行评价?我曾经见过一份报告上对本应该在基础开挖将被挖除的填土层评价其均匀性,本人认为不合理,是否正确? 2、地基均匀性评价的具体评价方法在高层勘察规范上才有,那低层和多层天然地基方案是否需要进行地基均匀性进行评价?若需要如何评价?根据高层规范第8.2.4条要求进行是否可行? 3、如下剖面地质情况地基均匀性如何评价?

a、第一种情况:建筑层高4层,无地下室,选择②粉质粘土做地基持力层,是否需要评价地基均匀性,若要评价该如何评价?这种情况层有人说粉质粘土为不均匀地基土,理由是层厚不均匀,则变形不均匀。对此我认为不合理,层底坡度少于10%,按照高层勘察规范第8.2.4条规定可判为均匀地基,厚度不均匀,可将基础放置在粉质粘土同意水平面上即可解决该问题,不知对否? b、建筑为11层,框架,1层地下室,基地标高约在自然地面下3m,选择②粉质粘土做地基持力层,地基均匀性如何评价? 4、如下剖面地质情况,按照层高3层和18层,其地基均匀性如何评价?

高大钊: 1. 评价地基的均匀性,是勘察报告的内容之一。但勘察阶段能够评价的仅是地基的均匀性,如果是均匀的地基,说明建造体型不很复杂的建筑物应该是不会发生不均匀沉降的。但是,如果楼层的高差很大,荷载的分布明显的不均匀,那么即使在均匀的地基上还是有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的。 2. 有经验的工程师,稍有工程判断能力的工程师,根据场地土层厚度的分布和不同勘探孔的压缩性指标之间的比较,就可以判定这个地基是不是均匀的。 3. 对于《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关于地基均匀性评价的有关规定,可能存在不同的理解,也需要进行必要的讨论:1) 均匀性判断要求进行的,即使是采用分析软件方便快捷地进行的是“沉降、差异沉降、倾斜等特征分析评价”,并不是要求进行精确的定量计算。 2) 均匀性判断的目的是为了重视地貌、工程地质单元和地基岩土层结构等条件对建筑物具有重要的控制性影响。 3) 其实模量当量值之比就等于虚拟变形之比,比较相同基底应力条件下的模量当量值之比,可以把基底应力约去,应力面积化为单位应力面积,再将分子分母中的单位应力面积约去,最后只剩下虚拟变形的比值。 4. 根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评价均匀性的方法,从原则上说也可以适用多层建筑。但无论是对高层建筑或多层建筑,评价均

垫层地基施工自检情况表

垫层地基施工自检情况表 建设单位全称商南县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监理单位全称陕西力源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商南项目部 勘察单位全称施工单位全称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设计单位全称桩基单位全称 工程名称商南县金福湾保障性住房小区 21#住宅楼工程 工程地点商南县城关镇任家沟村 设计图纸名称基础平面图结构类型剪力墙结构基础形式筏板基础建筑面积(㎡)12965.700 地上层数18 地下室层数 1 垫层类型碎石砂砾水泥材料配比7:3:1 垫层厚度(m) 2.60 ±0.00高程(m)469.70 室内外高差500mm 垫层顶标高(m)-3.75 承载力标准(KPa)设计要求 压实系数 设计要求基坑 开挖深度(m) 3.75 灰、土来源过风楼过筛方法水洗拌合方法场拌碾压机械(吨)20 碾压遍数 4 垫层施工匹数8 施工工艺流程简述(铺垫方法及碾压过程)碎石砂砾按照7:3的比例拌合,加入10%的水泥,采用机械摊铺30公分厚,20吨震动压路机碾压4遍,最后一遍收光。 自检资料齐全,已整理施工记录完整,已整理 干密度实验每层点,做层,共点 击实实验最大干密度Ydmax(g/cm2)= 最佳含水量w (%)= 自检实验结果 质量控制情况(配合比、拌合均匀性、含水量等)碎石:砂砾=7:3,另外加入重量比10%的325级水泥;现场采用机械翻倒拌合,没有明显砂砾、碎石、水泥不均匀现象;摊铺厚度不大于35公分(虚铺),压实后平整度不大于5公分,没有漏压现象 施工所遇问题 及处理说明 暂无 验槽记录摘要开挖平面及深度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平整度符合规范要求,槽底土质情况符合勘察报告结果, 垫层外放尺寸(m )规 范 要 求 每边超出建筑物外墙基础外缘的宽度≥h,且≥2.0m(湿陷性黄土规范4.2.3条) 实 际 尺 寸 东边超出建筑物外墙基础外缘的宽度3.3米,西边超出建筑物外墙基础外援的宽度3.5米,北边超出建筑物外墙基础外援的宽度3.4米,南边超出建筑物外墙基础外援的宽度 5.5米 签名 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 单位 盖章 检测单位陕西省建设工程人工地基工程质量第检测站(注:可另附页)

地基土均匀性及稳定性分析

第一节地基土均匀性及稳定性分析 根据本次勘察资料,地基土竖向成层分布,部分层位水平方向上分布不连续,水 平方向上厚度变化较大,部分层位水平方向顶(底)板埋深有所起伏,主要表现在: 1、人工填土层(Qml)杂填土(① 1 )呈杂色,松散状态,由砖块、灰渣、废土、建 筑垃圾等组成,分布不稳定,仅局部分布;素填土(① 2 )呈褐黄色,软塑~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偏高)压缩性土,厚度有所变化。填垫年限小于十年。 2、新近冲积层(Q 43N al)黏土(③ 1 )土质尚均匀,分布不甚稳定,厚度有所变化,局 部缺失。 3、全新统下组沼泽相沉积层(Q 4 1h)水平方向上土质尚均匀,砂粘性变化较大,局部夹粉土,分布较稳定。 4、全新统下组陆相冲积层(Q 41al)⑧ 1 亚层分布不甚稳定,局部缺失,⑧ 2 亚层分 布尚稳定,各亚层厚度变化大。 5、上更新统第五组陆相冲积层(Q 3e al)土质较均匀,⑨ 1 亚层分布尚稳定,局部缺 失;⑨ 2亚层分布较稳定,厚度变化较大;⑨ 3 亚层分布不稳定,部分区域缺失。 5、上更新统第三组陆相冲积层(Q 3 c al) 本层土在揭示范围内土质尚均匀,?1亚层分布不稳定,部分区域缺失,?2、?3亚层分布尚稳定。 本场地地基土水平方向上各亚层砂粘性有所变化,厚度有所变化,但对整体而言,地基土分布及性质尚均匀、稳定,整体认为地基土是较均匀、稳定的。 第二节 2.4物理力学指标统计 2.4.1一般物理力学指标统计 当子样个数≥6时,提供最大值、最小值、算术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值及子样个数;当子样个数<6时,仅提供最大值、最小值、算术平均值及子样个数。各层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结果如表2.4.1:

地基均匀性评价(高大钊)

地基均匀性评价 高大钊 1. 在8. 2.1条第2款“地基均匀性”评价是强制性条文,说明在勘察报告中必须评价地基的均匀性。 2. 但8.2.4条并不是强制性条文,这条是如何评价均匀性的方法,规范做了概括,但并不是非用这些方法不可,用其他方法是不是就不行了呢?不是的,在这本规范之前,岩土工程师早就会评价地基均匀性了,而且各个地方也有不同的经验,是否可以呢?当然是可以的。 3. 条文说:“对判定为不均匀的地基,应进行沉降、差异沉降、倾斜等特征的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建议。”怎样理解这一条?有人说,根据这一条就应该在勘察报告中计算差异沉降。但我实在看不出来,规范是讲分析评价,例如是岩土组合地基,那即使是体形非常简单的建筑物,荷载非常均匀的建筑物,还是会有不均匀沉降,而且肯定土基方向沉降大,那么采取什么措施呢?在岩基段采用褥垫是一种可以建议的工程措施。如果要你把差异沉降给计算出来,那可没有办法计算。 4. 从上面这条规定不能得到相反的结论,说如果评价为均匀地基,就不需要建议设计验算沉降了。因为引起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很多,除了不均匀地基的因素之外,还有其他很多的因素,例如,建筑物的层数或高度有比较大的差异,荷载的分布不均匀,荷载的重心与基础形心不重合等结构的因素都会产生不均匀沉降。因此,勘察报告的重点是要从地基角度发现不均匀性,建议设计采取工程措施,而不在于强调地基的均匀性,最多是说从地基角度来看,没有发现对建筑物变形产生不利影响的不均匀性。 5. 这一条的第一款,是从地貌和地质单元的角度分析是否是不均匀地基,这主要根据工程师的知识和经验来判断。 6. 第二款是从土层的厚度是否变化过大来判断,其中,第1点,持力层底面标高的坡度比较明确,但相邻基础底面标高之说在勘察阶段一般都是没有最后确定的,实在难以判断的。但第2点是用基础宽度表示,以0.05b为限制,实际上就是厚度的变化不大于5%,这里并不需要和基础宽度联系起来,勘察阶段一般宽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

附录A单位、分部及分项工程的划分 附表A-1一般建设项目的工程划分

注:①表内标注*号者为主要工程,评分时给以2的权值;不带*号者为一般工程,权值为1。 ②按路段长度划分的分部工程,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宜取低值,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可取高值。 ③斜拉桥和悬索桥可参照附表A-2进行划分。 ④护岸参照挡土墙。

注:①表内标注*号者为主要工程,评分时给以2的权值;不带*号者为一般工程,权值为1。

附录B路基、路面压实度评定 B.0.1路基和路面基层、底基层的压实度以重型击实标准为准。沥青层压实度以《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为准。 对于特殊干旱、潮湿地区或过湿土,以路基设计施工规范规定的压实度标准进行评定。 B.0.2标准密度应作平行试验,求其平均值作为现场检验的标准值。对于均匀性差的路基土质和路面结构层材料,应根据实际情况增补标准密度试验,求得相应的标准值,以控制和检验施工质量。 B.0.3路基、路面压实度以1~3km长的路段为检验评定单元,按本标准各有关章节要求的检测频率进行现场压实度抽样检查,求算每一测点的压实度K i。细粒土现场压实度检查可以采用灌砂法或环刀法;粗粒土及路面结构层压实度检查可以采用灌砂法、水袋法或钻孔取样蜡封法。应用核子密度仪时,须经对比试验检验,确认其可靠性。 检验评定段的压实度代表值K(算术平均值的下置信界限)为: 式中:k——检验评定段内各测点压实度的平均值; t?——t分布表中随测点数和保证率(或置信度?)而变的系数;t?见附表B。 采用的保证率: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基层、底基层为99%,路基、 路面面层为95%; 其他公路:基层、底基层为95%,路基、路面面层为90%; S——检测值的标准差; n——检测点数; K0——压实度标准值。 路基、基层和底基层:K≥K0,且单点压实度K i全部大于等于规定值减2个百分点时,评定路段的压实度合格率为100%;当K≥K0,且单点压实度全部大于等于规定极值时,按测定值不低于规定值减2个百分点的测点数计算合格率。 K

地基均匀性评价的相关问题

价值工程 0引言 地基均匀性的判断是按变形控制进行地基设计的基础,而地基变形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地基存在不均匀问 题,对地基均匀性评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1]第4.1.11和14.3.3条、《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2]第6.1.1条、《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3]第8.2.1条和 《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4]第7.2.3条等强制性条文中,均对地基均匀性评价作出了明 确规定,必须严格执行。 但在日常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部分工程师只是三言两语针对性不强、有的甚至不评价。 1地基均匀性的理解—————————————————————— —作者简介:尤苏南(1965-),男,江苏南京人,副总工程师,高级工 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注册一级建造师,注册 监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处理及桩基工程施工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地基均匀性评价的相关问题研究 Some Question on Evaluating the Uniformity of Foundation 尤苏南YOU Su-nan (化学工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南京210044) (Chemical Industry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mpany Limited , Nanjing 210044,China )摘要:岩土工程勘察成果中,对地基均匀性进行评价是规范强制性要求,但在执行过程中,部分工程师只是三言两语、有的干脆 不谈。文章对地基均匀性评价的理解、 评价范围、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不均匀地基的处理等几个问题进行探讨,能提高地基均匀评价的针对性,可供同行参考。 Abstract:For the results of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it is the mandatory requirement involved in relevant code to evaluate the uniformity of foundation,but some engineers simply evaluate the uniformity of foundation or even not to do so.This article probe into some questions such as understand for the evaluation of foundation uniformity,scope of evaluation,content of evaluation,method of evaluation,treatment for the bad uniformity foundation,so as to enhance the aim for the evaluation of foundation uniformity,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colleague.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均匀性;均匀性评价;针对性Key words: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uniformity of foundation ;evaluation of uniformity ;aim 中图分类号:TU4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5-0044-02 电线路最近处的距离只有17米,随着矸石的堆积,其走向是越来越靠近输电线路。矸石山顶上设有主通风机、压风机、配电室和值班室,安全隐患最为严重。主通风机是《煤 矿安全规程》 规定必须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的一类电气用户,主通风机一旦停电将直接影响到井下无法抽排瓦斯, 井下必须立即撤出全部人员。 压风机是煤矿井下的六条生命线之一,一旦停电将影响到事故时井下人员的生存和救援,其安全供电的意义重大。地面变电所是全矿供电的枢纽,一旦停电将导致矿井无法生产,甚至导致人员无法从井下撤出的严重后果。 3治理措施 根据矿区的地形、各种设备安装位置及受电场影响的严重程度和治理方案的经济性,有针对性地提出如下治理 措施: ①矸石山的处理。由于矸石山矸石推进走向是越来越靠近500kV 输电线路, 成为安全隐患的最主要因素,故将矸石山堆积矸石的走向改变,从现在的向西方向堆积改为向南方向堆积。②抽风机配电室及值班室房屋搬迁。矸石山上设有值班室和配电室,长期有人值班。为确保人员安全,将值班室和配电室向南迁移30米,即拆除现有风机配电室和值班室,另选址新建。③输电线路。由于380V 输电线路长距离处在500kV 输电线路下方,耦合了大量500kV 输电线路的电磁能量,是受到电场影响较严重的地方,也是造成安全隐患的另一主要因素,故将目前架空线路拆除,改为电缆线路敷设。④变电所。目前变电所处在 500kV 输电线路正下方,根据《110~500kV 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条文说明中有关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5m 以内的常年住人房屋全部拆除的精神要求,将变电所向北方向移动80米,新建一配电房,将现有的变配电设备及自备柴油发电机搬迁至新建的变配电点,所有进出线改为由该变电所电缆进出。⑤主通风机、压风机。主通风机、压风机位置难以迁移,其位置受《煤矿安全规程》的约束。采用在其上方安装金属屏蔽板及采取可靠接地措施等。⑥保护 接地。在新变电所及主井口各做一处良好接地极, 要求接地电阻值不大于2欧姆,采用截面不小于0.75m 2,厚度不 小于5mm 的钢板做接地极, 用截面不小于100mm 2的镀锌扁铁做引出线,将地面所有设备设备金属外壳(含生活用电气设备)及钢轨均作可靠接地。 此外,在矸石山上选择两处土壤潮湿的地点埋设两块接地极,采用截面不小于0.75m 2,厚度不小于5mm 的钢板做接地极,用截面不小于100mm 2的镀锌扁铁做引出线,将矸石山上所有电气设备金属外壳以及钢轨均作良好的接地。 参考文献: [1]《110~500kV 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5092-1999. [2]《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3]《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 24-1998. [4]《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4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