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医的科学性

中医的科学性

中医不是伪科学

2120110732 光电学院张波

摘要:

近年来,关于中医科学性的争论很激烈,罗永浩,方舟子等人都对中医的科学性提出了质疑,认为其是彻头彻尾愚弄大众的“伪科学”。在西医引进中国之前的两千多年,中医一直是中国人治病的主要手段,中医生命力如此顽强的存在了两千多年。一个伪科学存在了那么长时间而没有彻底驳倒,也让人难以置信。本文指出“中医是伪科学”的观点是荒谬的,中西医是医学科学的2 个不同的分支,不能以西方科学价值标准体系作为衡量中医科学性的唯一指标。科学承认任何科学理论都包含谬误,用当前所公认的科学理论作为一把尺子来量度一些未曾被全部证实的理论是不合理的。中医学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结合体。是自然哲学和经验的总和,是科学的和理性的,有着显著的特点和优势。中西医各自取长补短。才有利于医学的繁荣。才能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一、中医学的特点

中医理论体系的构建基本完成于战国至东汉时期,距今已有二千年的历史。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是以长期的医疗知识、经验积累为基础,并以当时的古代哲学思想为指导,是知识经验和中国古代哲学有机结合的产物。由于古代哲学(阴阳五行等理论)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使中医具有极其鲜明的人文医学特征。即以人为中心而不以物为中心,注重实用功效而忽略理论探讨,具体表现为注重人体的正气( 抗病能力) 而轻视了病原体的探究。重视整体观念而偏废了组织解剖,崇尚思辨而远离科学技术,运用高度的哲学概括而掩盖了众多未知领域。这一切和西医学的发展方向是完全不同的[1]。

中医的医疗实践过程是“辨证论治”的过程,“证”作为中医实践活动的核心,具备动态性,它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特定阶段的某种态势。对它的认识不仅需要中医理论指导,同时还需要临床经验的支持。因此中医是一种经验医学,它虽然没有上升到像现代科学那样的理论高度,但是中医有丰富的哲学思想,也有许多非常有效的办法,都是从实践经验中产生的。中医学的一大特点是实用性和经验性。它是自然哲学和经验的总和[2]。

医学肩负着探讨生命、疾病和健康问题的责任。其基本使命是尽一切可能挽救生命。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而对生命、疾病和健康的全面深刻的认识则要依赖其他条件的成熟。因而中医学在发展过程中常常是先尽力寻求和搜集所有解决临床问题的可能方法或理论假说,如所谓验方、效方,追求其实际的临床疗效或对临床的指导作用,而不在意能否为当时的中医学或科学所完全理解。以经络理论为例,虽然中医自有其解释,但至今自然科学也没有从解剖上发现经络实体,也还不能很好地解释经络现象和针灸治疗的效应机理。可是它已经指导了中医临床几千年,并广为世界所接受。又如,人类食用水稻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时间里有谁先从现代生物化学、生理学、营养学的水平上理解米饭的化学成分与消化吸收米饭的生化机理呢?更没有人会嘲笑不懂得这些就吃米饭的祖先。由此看来中医由于自身原因和其他学科水平所限。在目前还不能从现代科学的角度解释大多数中药的化学成分和中医的治疗机理,显然不能成为判定中医不科学的理由。医学的发展依赖其他学科的进步,现代医学就是以现今的自然科学技术作为主要支撑的,然而心理学、社会学以及认知科学的研究告诉我们:研究人员的认知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当时人文环境的影响。中医学的发展道路就在中国特有的科技文化背景下从历史走向今天的。中国古代有“诸子百家”之说,儒、道、名、法、兵、墨、阴阳家以及天文、历算、气象、物候、地理、农学、植物学、矿物学、冶炼术、酿造术和解剖知识等都是中医汲取营养的对象。中国古代的主流哲学是精气、阴阳、五行学说,思维模式化的倾向十分明显:习惯于借助思维模型,以表知里、司外揣内、见微知著、审时度势、预见先机。从整体、联系、相反相成、动态变化发展的角度辩证地看问题;主张“天人合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中国古代的自然科学技术据此取得过辉煌的成绩,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对此有很好的总结。中医典籍《内经》的作者在2千年前就认为大地悬浮于宇宙的虚空之中,自西向东,转动不停;唐代医家王冰用空气阻力解释“落叶飞空。不疾而下”,这些理论远在西方之先。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中医为什么运用精气、阴阳、五行学说来认识和阐释生命与疾病的规律,指导治疗以及为什么中医侧重从功能、整体、变化的角度去把握生命规律。这些因素的影响都导致中医形成了天人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生命整体观和先于现代医学提出心、身、环境和谐一体的医学模式[3]。

二、科学、科学科学精神与伪科学

“科学”,这个应用频繁而富含歧义的词语。经常表达着不同的概念,自从

“科学”由日语引入汉语以后,汉语中的“格致”一词便逐渐被取代了。汉语中的“科学”首先包含了“格致”即“格物致知”的意思。也就是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按照《辞海》“科学”的这一定义,由于“科学”具有“知识体系”的涵义,所以人们常常把正确的、合理的、具有真理性的东西称作“科学的”,这里的“科学”是广义的“科学”。自19 世纪从西方哲学中分化出“科学哲学”这一独立学科之后科学哲学家用哲学理论所研究的“科学”,通常特指诞生于近代欧洲的建立在实验方法基础上的研究体系,这里的“科学”则是狭义的“科学”。在使用狭义“科学”的话语环境中,实证自然科学之外的知识体系统统被排除在“科学”之外。不但中国古代无科学,而且世界古代都无科学;不仅中医非科学,所有医学体系皆非科学。但从广义的“科学”的角度来看,中医学这种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与自然、社会密不可分的人体生命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理所当然地属于科学。

科学的精神则是永恒地求真求知。那么何为伪科学?哥白尼理论在1616 年被天主教教会所禁止,因为据说它是伪科学。其原因是至今在一部分人仍然坚持的——凡是不符合当时科学体系中占主流地位学说的思想,便将其视为伪科学。这里存在一个参照标准即科学合理性问题。为此科学哲学研究人员曾提出了一些检验标准,如逻辑的自洽性、可检验性、可证伪性、可测量性等。如波普尔认为根据一个矛盾的体系进行研究,应无一例外地看成是非理性的,有些人也援引这些标准判定中医不科学。但历史上一些最伟大的科学研究如微积分和朴素集合论就是在逻辑悖论这样矛盾的基础上前进的。因而,拉卡托斯用科学史驳斥了波普尔,提倡用一种主要是准经验的方法而不是用波普尔先验的方法为科学制定法则。在面对科学与伪科学的分界问题时,除了显然的理性与非理性的区别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长期的实践经验中逐渐筛选更为合理更有价值的学说。

可证伪性是科学区别于伪科学十分重要的地方。科学承认任何科学理论都包含谬误,也就是一些有缺陷,甚至伪的错误的东西。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科学理论。任何用当前所公认的科学理论作为一把尺子来量度一些未知事物,一些未曾被全部证实的理论,然后予以简单的否定性的结论。就是在扼杀科学的生命。现在的科学和医学研究方法,仪器及各种条件水平,还不足以找出中医药的奥秘。但现在找不出,不等于将来也找不出,不能说现在认识不到的东西,就将之推到“不科学”一边去,甚至当作“伪科学”扔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诞生之初,不

也受到过经典物理学拥护者们的广泛反对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相对论的科学性得到了证实。科学是多元的,科学标准是多元化的,即在认识世界的进程中,允许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不同科学形式共同存在和独立发展。中西医的科学地位应当是同等的,任何一方都不应当受到轻视或不尊重,现代科学与西医学理论可以作为研究中医的重要参照。但决不是绝对标准和最后指归。可以充当裁判的不是理论,而只能是事实。在中医学里有许多西医学不能解释的事实。是以理论否认事实,还是以事实来验证理论并引发新的研究,答案显然是后者[4]。

三、中医的科学性

中医学孕生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上。与西医学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背景比较而言,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完全异质的文化。她从观念到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科学和合理性,赋予中医学各个层面一系列特点和优势。例如。中医学的整体观和以人为本的诊疗措施。由于中医学理论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方法的重大影响,中医学的整体分析方法与近代科学和西方医学所采取的分析还原方法迥然不同。分析还原方法强调的是整体分解以后的部分对整体的影响,而中医学的整体方法则颇似系统科学的黑箱方法,即强调从事物的整体联系中把握事物的整体性质。西医使用的分析还原方法更多地强调事物之间的线性因果关系,而中医学的整体方法则强调在非线性联系中认识事物。毫无疑问,要探讨整体事物的内在基础,需要对形成整体的因素进行分析,这些因素实际也就是形成整体某一功能的内在机制。但是。这种部分并不一定以分析还原论所理解的部分或结构为基础。与西医学的分析还原方法比较,中医学的整体分析方法无疑能更有效地说明事物的整体联系和事物的整体性质功能。而西医学的分析还原方法制了对人体整体功能和整体规律的探索[5]。

西医在对待疾病的治疗方面,多采用一些对抗性的治疗方法,在目前还没有找到足够的对抗病毒性感染的药物。和对癌症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情况下,就缺乏足够的办法来对付这些疾病。而中医在对待疾病的治疗方面,并不是以对抗疾病作为中心,而是以受到疾病侵袭的人为中心,讲究调动人体内部的抗病能力来和疾病作斗争;讲究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采用化解的方法来调和矛盾。这些治疗疾病的思想,在过去、现在都取得非常有效的医疗效果,有着非常强大的科学价值。除了整体和谐的生命观,以人为本的诊疗措施外,其他如动态辨证的疾病观,早期介入预防为主的治疗思想,养生保健观念等这些带有根本性战略思想

的医学理论代表了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6]。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过程中,中医中药就发挥了巨大的功效,笔者自己也曾因颈椎导致头痛,但并没有使用西医的牵引等疗法,而是采用推拿和膏药外敷等疗法等得以治愈,而且在医院也发现不少和笔者一样被治愈的病例,这些都是无法抹掉的事实。

尽管中国古代科技同近现代科技不可同日而语, 但其独特视角与思维方式

自有其价值。有人因中医使用阴阳就将其判定为玄学、伪科学, 认为应该彻底否定, 而物理学家玻尔因阴阳学说对其研究互补性原理的启示把太极图作为自己

的族徽, 我们应该在正确解读的前提下批判地从中医中吸取精华,采纳其科学的一面。即使是现代医学包含严谨、理性的成分目前尚不能十分严谨、甚至部分非理性的成分, 在此意义上中医学或现代医学都不是科学, 《塞尔内科学》也说:“医学不是一门科学”[7]。可因此就将中医贴上附加贬义的“伪科学”标签

或废止中医则显然是非理性的。就其所选择的发展道路与对真理的永恒追求而言, 中医学与现代医学一样是理性和具备科学精神的.

四、结语

建立在牛顿力学和笛卡儿二元论基础上的现代科学,已经遇到了相对论、量子力学的挑战。人们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所遇到的模糊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使得关于系统的理论、关于模糊集的理论、关于熵的理论应运而生企图弥补现代科学的不足。西方医学借助现代科学的成就,为人类健康作出的贡献确实不容低估,但它并不是万能的。它在应付身心疾病。在解释心理精神现象方面所表现出的无能为力,都表明西医学需要完善和补充。在这种情况下。中西医各自取长补短。才有利于医学的繁荣。才能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一位外国科学哲学家说过这样的话: 决不要轻易对自己说什么是绝对正确的;什么是完全错误的;决不要成为某种方法程式的俘虏,作茧自缚。方法不过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它是为一定的认识任务服务的。在我们的思想中,应当允许互补的观点、方法、程式同时并存,重要的是善于比较和作具体的取舍,这才是真正的科学的态度。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这样看待中医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看待中国医学乃至世界医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8]。

五、参考文献

[1] 张俊龙. 中医理论、科学方法、科学事实[ J] .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0, 1( 1) : 55-58

[ 2 ] 钱小奇, 张宗明, 张敏. 古代中医未走实验医学发展道路的原因分析[ J] . 医学与哲学, 2001, 22( 3) : 49 – 50

[3] 张大钊. 中西医学之异同. 暨南大学学报( 医学版) , 1999, 20( 6 ) :4 -6

[4] 王睿, 赵宜军, 朱建平等. 科学观、方法学与中医研究之蠡见[ J]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4, 10( 5) : 1 – 4

[5] 会议纪要. 中医的科学性不容诋毁[ J] . 天津中医药, 2006, 23( 6) : 523 - 528

[6] 张泽伟. 中科院副院长陈竺: 中西医整合是促进中医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EB /OL] . 北京: 新华网, 2006 ( 2006- 11 -19). http: / /news. xinhuanet. com /health /2006- 11/19 /content_ 5350426. htm.

[7] Bennett , Plum. 西塞尔内科学[ M] . 20 版. 白永权, 主译. 西安: 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 1999: 2.

[ 8] 杜治政. 如何理解作为一门科学的医学[ J ] . 医学与哲学, 2000, 21( 7) : 1 - 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