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历史选修3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选修3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及答案一 . 单项选择题 (30小题 , 每小题 2分 , 共 60分

1、 19世纪 60— 90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英国海军大臣戈申对此解释道:“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孤立。”此话表明英国 A. 力图

保持欧洲大国之间势力平衡 B. 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入欧洲事务 C. 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 D. 势力开始衰落,无力插手欧洲事务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在西线上的重要战役有①马恩河战役②凡尔登

战役③索姆河战役④色当战役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②③④

3、一战前夕,科技发明运用到武器研制上,相继问世的新武器中不包括 A. 潜艇

B. 飞机

C. 坦克

D. 原子弹

4、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 同盟国始终处于两线作

战的不利局面 B. 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C. 长期战争导致国家经济崩溃 D. 协约国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

5、 1919年美、英、法、意、日在巴黎和会上

A. 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战败国

B. 根据自身实力提出利益要求

C. 分得了战败

国的殖民地 D. 赞同限制战胜国陆海军军备

6、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是①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②对德国的军备严格限制③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 15年④以“委任统治”的形式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7. 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法国元帅福熙说:“这不是和平,这是 20年休战” 。此话的含义是指巴黎和会上 A .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却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 B . 战胜国之间矛盾尖锐 C .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矛盾尖锐 D .美日争夺中国矛盾尖锐 8. 华盛顿会议召开时,国际形势的状况不包括( A. 英、美、日海军军备竞赛日趋激烈B . 日本利用战争时机独霸中国 C . 美国代替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D .

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异常尖锐 9.下列条约中,对英国打击最大,对美国最为有利的是( A. 四国条约 B .五国海军条约 C. 九国条约 D. 凡尔赛和约

10、《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 缔约各方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

B. 用和平方法处理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

C. 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11. 关于 30年代至二战前国际形势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凡尔赛—华盛顿

体系受到挑战,逐步崩溃 B .世界大战的欧、亚策源地形成,局部战争开始 C .全世界面临着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威胁 D .法西斯同盟与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12. 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 重新武装的惟一办法。” 以下各项, 体现了希特勒这一意图的是 A .发动对苏联的战争 B .进入莱茵非军事区 C . 建立德、意、日三国轴心 D . 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13.1936年,当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埃塞俄比亚买武器时,国联却以 23票反对, 25票弃权予以否决, 只有埃塞俄比亚一国投赞成票。这一事实①表明法西斯国家在国联中起重要作用②反映了国联的本质特点③表明了英法美的绥靖意图④反映了国际形势不利于埃塞俄比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④ 14.1936年 8

月法国政府声明:“法西斯共和国政府……决心严格避免直接或间接对该国(西班牙内

政的一切干涉。”这表明法国政府 A. 充分尊重西班牙的主权 B. 支持西班

牙的革命力量 C. 支持西班牙的反动势力 D. 推行纵容侵略的政策

15. 德国法西斯头目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到:“ 1939年初, 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这个计划是指 A 、吞并奥地利 B 、割占苏台德地区 C 、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 、进

攻波兰

16. 观察右边漫画,该漫画

A. 讥讽了英国的均势政策

B. 讽刺了英法的绥靖政策

C. 揭示了西方社会的和平思潮

D. 反映了英德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

17、德国进攻波兰之前, 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英国考虑的是 A 、波兰灭亡后可利用德国进攻苏联B 、波兰的存亡对英国的利益无关紧要 C 、波兰保持独立会打破欧洲大陆均势D 、帮助波兰独立会消耗英国国力

18.1940年德国在西线占领的国家有 A 、奥地利捷克丹麦挪威卢森堡 B 、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 C 、波兰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 D 、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苏联 19. 日本提出的“大东亚共荣圈”的实质是 A. 东亚各国人民共同繁荣幸福 B. 帮助东亚各国抵制外来侵略 C. 建立日本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霸权 D. 建立东亚地区反西方殖民侵略的同盟

20、二战中欧洲战场的转折是 A. 中途岛海战 B.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阿拉曼战役 D. 诺曼底登陆

“别担心,他是一位素食主义者“ 1936

21. 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会议 A. 雅尔塔会议 B. 波茨坦会议 C. 德黑兰会议 D. 开罗会议

22、下列对雅尔塔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美国依此取得了世界霸主地位②在雅尔塔会议等确定的基本原则上建立③ . 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④是美苏两国实力均衡的重要体现⑤具有一定的进步性⑥具有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色彩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⑤⑥

D. ②③④⑤⑥

23. 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是指 :A . 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B .除敌对活动以外的一切往来 C .除战争以外的一切办法 D .除一切对抗形式以外的战争形式

24. 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有①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②支持联邦德国崛起③以联合国名义直接出兵朝鲜④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5. 美国提出“ 欧洲复兴计划” 的根本目的是 A . 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 B .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 C .对苏联和东欧地区进行经济渗透 D .帮助欧洲复兴经济

29. 造成右图 (中东地区所示的地区战争频繁、和平进程艰辛的因素有①地理位置②民族、宗教矛盾③资源丰富④大国干预 A.①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②③④ 30. 二战后 , 导致发展中国家出现局部战争的外部因素是 A. 领土纠纷 B. 民族、宗教矛盾 C. 地区霸权主义 D. 美苏等国的干涉

1-5 ABDDB 6-10DACBD 11-15DCBDC 16-20BABCB 20-25CDACB 26-

30BACBD

2023年最新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练习题参考答案

2023年最新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练习题参考答 案 1. 政治课教学中,绝不应以填鸭式灌输为主,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历史素养,使其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 2. 历史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责任感,使他们能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3. 中国古代的城市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对于了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城市文明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4. 列强入侵亚洲国家,造成了一系列深远的影响,对亚洲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冲击。 5. 数十年的殖民统治使亚洲国家付出了巨大代价,但因此也催生了抗殖斗争,强化了民族意识,为民族独立奠定了基础。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整个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全球的格局,也对亚洲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7. 在二战后的和平时期,亚洲国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维护自身利益,推动了亚洲的发展和亚洲合作的进程。 8. 中国自建国以来,进行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国际社会树立了榜样。 9.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开放,彻底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崛起最快的国家之一。

10.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历史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和传承,使其拥有文化自信。 11. 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遗产,保护好这些文化古迹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12. 历史教育与校外文化资源的结合,可以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平台,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面和历史维度。 13. 历史教育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研究能力,使其具备独立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成为具有历史眼光的公民。 14. 历史教育不应只关注具体的历史事实和人物,还应关注历史背后的价值观和道德选择,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历史。 15. 历史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也要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16. 制定相关的历史教育法规和政策,为历史教育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保证历史教育的质量和公正性。 17. 历史学科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给学生传授优质的历史教育。 18. 学校要加强对历史教育的组织领导和教学管理,为历史教育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支持。 19. 学生及家长要积极支持历史教育,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从中获取启迪和智慧,发展自己的历史意识。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全册练习

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基础巩固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资产阶级竭力向民众灌输这样一种意识:“资本家的事业就是全民族的事业。”这里的“资本家的事业”是指( ) A.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秩序 B.捍卫全人类的利益 C.对外扩张,开拓海外市场 D.维护民族的独立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列强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结合题干材料,答案应为C 项。 2下图是1897年欧洲报纸刊登的漫画,创作该漫画的历史背景有( ) 欧洲和平的棕榈树 ①德、奥、意三国同盟形成②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 ③此时欧洲被战争阴云笼罩④人民祈盼和平,感觉和平希望渺茫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97年,而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于1907年,故排除含有②的选项,答案为C项。 3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这一举动招致了俄国的强烈反对。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俄国一贯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 B.奥匈帝国的举动触犯了俄国的利益 C.奥匈帝国的行为对德意志有利 D.俄国反对奥匈帝国插足巴尔干半岛 年,奥匈帝国和俄国召开会议,俄国同意奥匈帝国兼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但必须建立在黑海海峡向俄国军舰开放的基础上。但是奥匈帝国在吞并这两地时,并没有满足俄国的要求。因此,从根本上来看,奥匈帝国的举动触犯了俄国的利益,因而遭到了俄国的反对。 4波黑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当时他的子弹射向( ) 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B.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 C.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 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漫画《英国的欧洲大陆政策》 图1 图2 材料二德意志帝国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戈兰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全套带答案全套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全套带答案全套 专题检测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资本主义自诞生起,就伴随着对市场的争夺,截止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大的赢家是 ( )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2.在19世纪下半期,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至20世纪初,世界已被基本瓜分完毕,但它们没有一个是知足的。它们不“知足”的根本原因是 ( ) A.每一个国家都已装备起强大的陆军 B.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特别贪婪 C.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广大的殖民地 D.基督教徒们需要更广阔的传教地域 3.19世纪初英国参加对法国的战争,20世纪初却同法国结盟。这最能说明的是 ( ) A.英国外交政策的成熟B.英国欧洲大陆均势政策 C.英国对法国的妥协D.英国对法国软硬兼施的政策 4.1916年2月《新青年》发表文章说:“击死奥大利(奥匈帝国)之男女两青年耳,竟演成一折天柱绝地维空前之大决斗。始则奥塞二国之眦睚,于是俄人与焉,德人与焉,法人、英人与焉……如土耳其之弱、如意大利之中立,皆袂投入战争,惟恐或后。”这说明 ( ) ①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线②意大利在战争前保持中立③土耳其追随意大利参加协约国 作战④一战参战国之多、范围之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新快报讯据英国《每日邮报》16日报道2009年3月16日,英国112岁高龄的一战老兵亨利·亚林汉姆怀着骄傲的心情,在驻伦敦的法国大使馆接受了法国政府颁发给他的“法国荣誉勋位勋章”。亨利·亚林汉姆所参加的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 A.英德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C.垄断资产阶级抢占世界市场 D.世界反战力量不足以制止战争 6.德意志帝国《装甲兵之歌》:“如果我们为命运女神所抛弃,如果我们从此不能回到故乡,如果子弹结束了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在劫难逃,那至少我们忠实的坦克,会给我们一个金属的坟墓。”诗中所提到的坦克首先出现在下列哪次战役中 ( ) A.凡尔登战役B.日德兰战役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题(解析版)-word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有人说:“把纳粹的暴政加在自己身上的是德国人自己。”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纳粹党( ) A.通过选举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B.对外政策得到德国人民支持 C.实行思想文化控制符合国情 D.给德国人民带来了实际利益 2.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中立”的外交政策。对这一政策的正确表述是( ) ①适应国内外形势,维护自身利益②反映国际形势走向缓和③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④ 不利于地区冲突的缓和与解决⑤不关心美洲地区以外的事务 A.①③ B.④⑤ C.②③ D.①④ 3.1938年9月,英国首相张伯伦从慕尼黑回国后,在机场手持慕尼黑协定向人们炫耀,并得到了 人们的广泛欢迎(如图)。慕尼黑协定之所以受到英国人的欢迎,主要是因为它( ) A.由大国出面签署 B.有利于欧洲的和平与稳定 C.符合英国的利益 D.迎合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4.观察下图,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反共”是法西斯势力迷惑西方大国的招牌 B.法西斯势力并没有真正反共的意图 C.《反共产国际协定》推动了三国轴心的形成 D.意大利在不久后也加入了该协定 5.德黑兰会议期间的一天早晨,在例会开始前,丘吉尔说:“今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 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斯大林说: “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通过 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 A.苏联实力最强 B.罗斯福野心最大 C.美苏矛盾是主要的矛盾

D.三国争霸意图显现 6.20世纪30年代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 A.装备落后 B.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 C.未形成抗意统一战线 D.埃塞俄比亚军民从未进行英勇顽强的抵抗 7.1942年元旦,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在宣言签字前,确定了美、英、苏、中在前,其他国家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原则。这一原则意味着( ) A.承认四大国在反法西斯联盟中的特殊作用 B.这个联盟实际上被四大国所控制 C.四大国在所有问题上均达成了共识 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8.希特勒打出民族主义旗号而获得群众广泛支持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民渴望德意志统一 B.人民群众痛恨《凡尔赛和约》 C.德国日益走向强大 D.德国经济十分困难 9.20世纪30年代德、日法西斯势力上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过程的相同点是( ) A.利用经济危机引发的政治危机 B.依靠军部法西斯势力 C.依靠法西斯政党夺取政权 D.取缔纳粹党以外的一切政党,建立独裁统治 10.二战初期德国获得军事优势的原因不包括( ) A.德国发动战争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B.一些小国国力太弱或存在依赖心理 C.英、法长期推行绥靖政策致使自身战备松懈 D.英法等国综合国力与德国相差悬殊 11.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的标志是( ) A.突袭波兰 B.闪击北欧 C.突袭苏联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各单元测试题(全册 共3个单元 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各单元测试题(全册共3个单元附答案) 单元检测(一)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2016·赣州高二检测)英国首相1898年说:“大国的斗争已经不再像1830年或者甚至1860年那样只限于欧洲问题,而是遍布全球的问题。”这表明当时大国斗争的核心问题是() A.争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B.争夺世界市场和殖民地 C.争夺非洲市场和殖民地 D.争夺亚洲市场和殖民地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不再“只限于欧洲问题”,可知主要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在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对世界市场和殖民地的争夺日益突出。 2.现代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出现,不仅远没有实现四海之内皆兄弟,反而加深了分歧,这说明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得以爆发的前提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C.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答案C 解析一方面现代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世界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故正确答案为C。 3.菲舍尔在他的《称霸世界的利爪》一书中写道:“……1914年6月的这一事件为德国统治者长期准备的战争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这一事件是指() A.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身亡 B.英法对德宣战 C.美国宣布实施中立政策 D.俄国出兵巴尔干半岛 答案A 解析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斐迪南大公夫妇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地区的首府萨拉热窝遇刺身亡,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故答案为A。

4.法国贝当将军回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某个战役时说:“德军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堑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这个战役应该是() A.马恩河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日德兰海战 答案C 解析根据“霰弹片和毒气”来判断,法国贝当将军回忆的应当是凡尔登战役。 5.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在1918年写道:“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这反映了他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有() ①人类社会的生命和财产遭到重大损失②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③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④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A.②③④B.②③ C.①②③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的结束,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新开始,不涉及①④的内容。 6.一位史学家在讨论英国妇女地位的变化时说:政府部门急剧膨胀与男子短缺,使妇女的社会经济力量突然获得进展。妇女就业人数增长到297万人,增加了80万人。过去,她们充当女侍,或待在父母身边,或依附丈夫;现在,她们离家工作,甚至远离家乡,取得独立的社会地位。这里描述的历史现象所处的历史时期是() A.北美独立战争期间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世界经济大危机期间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英国妇女地位的变化”“政府部门急剧膨胀与男子短缺”,可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情况,由于大批男子被送往前线,客观上提供给妇女更多的就业机会,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第7、8题各20分,第9、10题各18分,共76分) 7.(2016·安徽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6年,英国人惊奇地发现:“身上的衣服是德国缝制的……更让人吃惊的是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都产自德国,如孩子们的玩具、童话书,厨房用品……”让英国人无法接受的是,由英国人开创的许多事业,现在的老大居然是德国人,比如在电缆行业、化学工业。德国人从理论到应用的过程比英法等国要快3~5年,于是出现了“英法开花、德国结果”的状况。1913年,它已经超过英、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小说《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对他的学生说:“孩子们……柏林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 林两省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与这一情景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巴黎公社 B.德意志统一 C.普法战争 D.德奥结盟 2.下列关于美国正式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援助英法协约国集团 B.维护世界和平 C.争夺世界霸权 D.遏制俄国二月革命的影响 3.某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下表中协约国在1914-1917年三种战略物资生产出现重大变化的主要 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最有可能的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两大军事集团战略物资生产表(单位:百万吨) A.美国加入协约国阵营,放弃中立 B.苏俄和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C.意大利的倒戈 D.同盟国集团内部普遍发生革命和起义,影响了经济 4.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索姆河战役被称为“索姆河地狱”,是因为这两场战役 ( ) A.战役规模巨大 B.双方投入兵力很多 C.持续时间特别长 D.伤亡数字特别巨大 5.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战争,但就局部来看,有些国家进行的战争 是正义的、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质。这些国家包括( ) ①塞尔维亚②保加利亚③比利时④法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6.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方面对德作战。这一现象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 A.意大利背信弃义 B.同盟国内部不团结 C.协约国稳操胜券 D.列强之间的关系以自身的利益为转移 7.“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子弹嘘嘘,大炮隆隆,我不想再呆在这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英军中流行的这首歌在研究下列哪一问题时最有价值(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反战情绪 B.新式武器的广泛使用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国伤亡情况 D.英国的民族主义情绪 8.下列关于1918年苏俄同德国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摆脱帝国主义战争的需要 B.使俄国失去了大片国土 C.使苏俄赢得了巩固政权的时间 D.苏俄根据该条约制订了《和平法令》 9.一战前,军事领域大量运用科技成果的影响不包括( ) A.增强了武器的性能和杀伤力 B.作战范围突破了陆地的限制 C.提高了军队的战略机动能力 D.军国主义浪潮弥漫整个欧洲 10.下面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英国一贯的外交政策,这种外交政策是英国意欲( ) A.帮助欧洲大陆的弱小国家 B.打破欧洲的均势格局 C.维持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 D.同欧洲列强结成联盟 11.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日本获得了发展和扩张的良机,日本趁此机会( ) ①占领了太平洋上原由德国占领的一些岛屿②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的市场③加紧向英、法的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④在世界范围内与美国加强争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老师在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史实时,向同学们展示了下列一组图片,下列哪一选项最准确地反映了图片展示的主题( )

高中历史选修3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选修三测试题及答案一 . 单项选择题 (30小题 , 每小题 2分 , 共 60分 1、 19世纪 60— 90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英国海军大臣戈申对此解释道:“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孤立。”此话表明英国 A. 力图 保持欧洲大国之间势力平衡 B. 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入欧洲事务 C. 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 D. 势力开始衰落,无力插手欧洲事务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在西线上的重要战役有①马恩河战役②凡尔登 战役③索姆河战役④色当战役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②③④ 3、一战前夕,科技发明运用到武器研制上,相继问世的新武器中不包括 A. 潜艇 B. 飞机 C. 坦克 D. 原子弹 4、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 同盟国始终处于两线作 战的不利局面 B. 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C. 长期战争导致国家经济崩溃 D. 协约国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 5、 1919年美、英、法、意、日在巴黎和会上 A. 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战败国 B. 根据自身实力提出利益要求 C. 分得了战败 国的殖民地 D. 赞同限制战胜国陆海军军备 6、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是①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②对德国的军备严格限制③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 15年④以“委任统治”的形式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7. 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法国元帅福熙说:“这不是和平,这是 20年休战” 。此话的含义是指巴黎和会上 A .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却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 B . 战胜国之间矛盾尖锐 C .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矛盾尖锐 D .美日争夺中国矛盾尖锐 8. 华盛顿会议召开时,国际形势的状况不包括( A. 英、美、日海军军备竞赛日趋激烈B . 日本利用战争时机独霸中国 C . 美国代替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D .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5·杭州高二检测)菲舍尔在他的《称霸世界的利爪》一书中写道:“……1914年6月的这一事件为德国统治者长期准备的战争提供一个极好的机会……”这一事件是指() A.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身亡 B.英法对德宣战 C.美国宣布实施中立政策 D.俄国出兵巴尔干半岛 【解析】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地区的首府萨拉热窝遇刺身亡,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故答案为A。 【答案】 A 2.现代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出现,不仅远没有实现四海之内皆兄弟,反而加深了分歧,这说明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得以爆发的前提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C.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一方面现代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世界的发展,同时也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 C 3.(2015·温州高二检测)……一个半疯癫的18岁肺病患者,醉心于狂热民族主义剧毒的普林西普……砰砰几枪,声震全球。这个“声震全球”的事件是指() A.萨拉热窝事件B.巴尔干战争 C.俄国十月革命D.“施里芬计划” 【解析】通过材料中的“狂热民族主义……普林西普”“砰砰几枪”可以判断,此事件是萨拉热窝事件。 【答案】 A 4.(2015·杭州高二检测)第一次世界大战又被称为堑壕战,双方都在试图打破这种僵局,而新式武器的运用可谓是陆战的巨大转折。符合以上论断的典型战役是() 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索姆河战役中,英军首次使用坦克,使德军一时惊慌失措。因此符合题干中“而新式武器的运用可谓是陆战的巨大转折”这一信息,故选C。 【答案】 C 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德海军间曾发生过一次被称为“大炮巨舰的高峰”的海战,那就是() 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要求选择的是“海战”,而马恩河、凡尔登、索姆河战役都是陆战,只有“日德兰海战”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高中历史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检测(含解析)人民版选修3

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检测 ( 时间 :45 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 共 10 小题 , 每题 5 分 , 共 50 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吻合题目要求的 ) 1. 有人说 : “把纳粹的暴政加在自己身上的是德国人自己。”此语依照的事实是() A.纳粹党经过议会选举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B.纳粹党的对外政策获取德国人的宽泛支持 C.损害犹太人迎合了大多数德国人的心理 D.法西斯主义给德国人带来了实质利益 答案 A 分析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 德国人自己选择了纳粹的暴政。纳粹党经过选举成为国会第一大 党从而确立了统治, 应选 A 项。 2.1936 年 8 月法国政府声明 : “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信心严格防范直接或间接对该国( 西班 牙 ) 内政的所有干涉。”这表示法国政府() A.充分敬爱西班牙的主权 B.支持西班牙的革命力量 C.支持西班牙的反动权利 D.推行纵容侵略的政策 答案 D 分析从表面上看 , 法国声明不干涉西班牙内战, 而实质上这种不干涉就是对法西斯德国的纵容,由于德国对西班牙进行了武装干涉, 支持佛朗哥叛军。故 D 项吻合题意。 3.1938 年英、法、德、意四国召开慕尼黑会议, 会议满足德国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所有要求, 换 取希特勒在“和平宣言”上签字。这一结果碰到了英法两公民众的欢迎, 英国首相张伯伦被称 赞为和平的使者。这主要说明() A.德国意在打破凡尔赛系统的拘束 B.保护世界和平成为英法首要目标 C.英法与法西斯权利利益渐渐趋同 D.英法缺乏抵抗法西斯侵略的信心 答案 D

4.德国法西斯首领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 : “1939 年初 , 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 推行 , 是《慕尼黑协议》的扩大, 将使帝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这个计划”是指() A. 割占苏台德地区 B. 吞并奥地利 C. 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 攻击波兰 答案 C 分析依照资料供应的信息, 在 1939 年初 , 而且是在《慕尼黑协议》的基础上有所扩大, 联系相关史实 , 可知是指1939 年德国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其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增。 5.1939 年 8 月 , 希特勒私下宣称 : “让我们把这一合约( 《苏德互不侵犯合约》) 看做是保证我们后方的东西吧。”“目前苏联其实不危险只有当我们在西欧的行动自由时, 我们才能反对苏联。在今后一两年中, 目前的场面将连续存在。”这表示德国签约的首要目的是() A. 在将来的战争中免于两线作战 B. 在德军突袭波兰时防范与苏军发生矛盾 C. 第一攻陷西欧 , 为将来攻击苏联做准备 D. 防范苏联与英法修筑集体安全系统 答案 A 分析从资料中的要点信息“只有当我们在西欧的行动自由时, 我们才能反对苏联”能够看出,德国签署《苏德互不侵犯合约》的目的是防范坠入两线作战的境地。故 A 项吻合题意。 欧洲桥的架设 6.观察右图中的漫画, 此漫画尖锐地指出: 存在于欧洲其他国家中的如桥墩般的五种“力量”——脆弱、背叛、慌张、腐败、欺诈在战争初期“支撑了”希特勒军事侵略的野心和脚 步。希特勒的军事欺诈和攻击第一次没有得逞的是() A.攻击波兰 B.攻击北欧 C.进军法国

高中历史人民选修3单元检测:专题六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含答案)[ 高考]

历史人民选修3专题六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 主题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他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 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D.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3.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问题是() A.世界日益联系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B.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形成 C.西欧、日本努力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D.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4.二战后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各类组织(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峰会(如G20峰会)大大增加,二是军事冲突此起彼伏(如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对此现象理解有误的是() A.经济民主化成为历史潮流 B.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 C.“一超多强”格局遭受巨大挑战 D.和平与动荡成为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 5.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建立多极世界成为一个普遍的愿望。多极化格局的意义在于有利于() ①世界政治民主化②世界经济多极化③世界的长久和平④减少地区冲突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着一系列与人类共同命运有关的问题,如人口膨胀、疾病蔓延、资源枯竭、生态平衡、粮食匮乏、毒品泛滥等,极大地困扰着世界的发展与进步。其中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影响的全球性问题是() ①和平问题②恐怖主义活动猖獗③发展问题④资源问题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7.某班就《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8-2019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短暂和平章节测试

2018-2019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短暂 和平 章节测试 一、单选题 1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能够协调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因为 ( ) A.帝国主义各国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C.各国都需要和平安定的环境 B.两次会议签订的条约公正合理 D.都属于协约国集团,具有合作的基础 2 .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及建立以后,世界上主要国家对这一新的国际秩序感受各不相同。 有人概括了这么几种不同的状况: ①先悲后喜的获胜者;②得胜得利不得势的衰败者;③得胜得利的寝食难安者;④被排斥的孤独者。 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①是美国,②是德国 C.②是德国,③是英国 3 .一战后“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的条约是( ) 4 .国际联盟成立后,其实权被英法两国所掌握。这一现象说明( ) 5.1919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致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备忘录中曾说:“我想象不到将来有比这更能引起战争的 原因了:已明确证实自己属于世界上最充沛、最强大的民族之一的德意志民族,居然被一群小国所包 围,这些国家中的多数从来就没能为自己建立过稳定的政府,而每个国家中又都存在着大批吵着要与他 们的祖国统一的德意志人。”劳合・乔治讲这段话的意图是() A.警告美国不要插手欧洲事务 C.联合美国提防德国的再度崛起 6 .“一战”结束后成立的国际联盟,其实质是 ( A.英法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C.促进国际和平合作与安全的组织 7 .20世纪20年代,凡尔赛体系有过两次重大调整。这两次调整分别是( ) 8 .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比较,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B.苏联的参加 D.大国之间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对比平衡 9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曾表示:“英国宁愿耗尽它 最后一个金币,也要保持对美国或共 他任何国家的海军优势。”华盛顿会议上,把他的这种愿望化为泡 B.③是法国,④是苏俄(联) D.①是苏俄(联),④是美国 A.《四国条约》 B.《五国条约》 C.《九国公约》 D.《凡尔赛条约》 A.美国经济实力不如英法 C.美国无意操纵国际联盟 B.美国反对英法争夺霸权 D.欧洲仍是世界格局中心 B.否定美国有关民族自决的提议 D.不要过分削弱德国 ) B.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 D.国际间经济化交流的组织 A.道威斯计划、《洛迦诺公约》 C.鲁尔危机、《洛迦诺公约》 B.道威斯计划、《非战公约》 D.《洛迦诺公约》、《非战公约》 A.美苏两国划分了势力范围 C.反对法西斯,关注民主政治 A.《四国条约》的签订 C.《九国公约》的签订 B.《五国条约》的签订 D.《中日协定》的签订

高中历史 单元综合测评3(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新人教版高二选修3历史试题

单元综合测评(三) (时间:60分钟分值:90分)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失败,德国失去了1/8国土和1/10人口,战后又面临严重经济困难和巨额战争赔款。但德国军国主义分子并不承认自己是战争失败者(国家未被占领,社会结构未被破坏,军队也是完整地从他国撤回的),不甘心受到凡尔赛体系的制裁,德国社会上下充满对战胜国的不满情绪和仇恨心理。当时,英国X伯伦政府考虑让东欧满足德国的部分领土要求,划东欧为德国势力X围,鼓励德国东进。1938年,英、法与德、意签署《慕尼黑协议》,决定把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划给德国。西方大国想以此“祸水东引”,幻想德国进攻社会主义苏联,他们好坐山观虎斗,坐收渔人之利,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据汤重南《一战后的德国与今天的日本》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一战后至二战前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矛盾。(6分) (2)根据材料,分析德国能突破凡尔赛体系束缚的原因。(9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不甘心受到凡尔赛体系的制裁,德国社会上下充满对战胜国的不满情绪和仇恨心理”“当西方大国想以此‘祸水东引’,幻想德国进攻社会主义苏联”等,概括一战后至二战前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矛盾。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德国军国主义分子并不承认自己是战争失败者,不甘心受到凡尔赛体系的制裁,德国社会上下充满对战胜国的不满情绪和仇恨心理”“鼓励德国东进”“当西方大国想以此‘祸水东引’,幻想德国进攻社会主义苏联”,结合二战前夕英国的绥靖政策等知识,分析德国能突破凡尔赛体系束缚的原因。 [答案] (1)德国与英法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之间的矛盾。 (2)战胜国对德国的制裁导致德国严重的复仇心理;未能清除德国军国主义势力及其产生的土壤;英法等国对德国的绥靖政策。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按:以下是德国外交官访问法国巴黎后向希特勒报告的备忘录)关于德国的需要问题,我向他(指法国总理)说了和向财政部长(指法国财长博内)说过的同样的话,令我吃惊的是,和博内选择一样,总理认为调整法国在中欧的政策是完全可以讨论的——自然永远要以得知德国在中欧的最后目标为条件。无论如何,他也不反对德国通过演化手段明显地扩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练习:5-1朝鲜战争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 1.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的第三天,美国向韩国提供援助,后来又打着联合国招牌纠集15国出兵朝鲜半岛的目的是() A.通过武力方式实现朝鲜半岛的统一 B.维护世界和平 C.实现霸权的需要 D.摆脱国内经济危机 解析:朝鲜内战爆发,美国认为这威胁到了其在朝鲜半岛的利益,并且是苏联扩展势力的第一步,为了维护其在东亚地区的利益,进一步推行自己的霸权主义,悍然出兵朝鲜半岛,C是其意图之一;A、D不符合史实;B只是美国打的招牌。 答案:C 2.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发动侵略朝鲜战争的主要原因有() ①仇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②维护和扩大美国在东亚的利益③向全球进一步推行自己的霸权政策 ④包围和封锁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美国侵略朝鲜,既有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因素,也是其霸权主义的全球战略的需要。 答案:D 3.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组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在装备极其落后的情况下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其主要客观原因是() ①联合国军装备落后于苏式装备的志愿军②配备了苏式武器的军队战斗力空前提高③美军指挥官和士兵轻敌④战术上,美军采用分兵冒进是错误的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干要求是中国胜利的“主要客观原因”,①说法错误;②非客观原因;③④符合题意,选B。 答案:B 4.朝鲜战争是二战以后以东西方两大阵营对立为背景的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它造成的影响有() ①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②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④使中美关系长期处于良好状态

最新中学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山东省栖霞市第一中学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一单元测试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俾斯麦老早就承认……在欧洲存在不可调和的彼此对立的两大势力……假如德国昨天从地球上消失,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英国《星期天评论》 材料二“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威尔逊演说(1916年7月10日)材料三“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当这些权利已经得到了保障,而各国的信义和自由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们就如愿足矣。” ——威尔逊关于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演说材料四在1918年11月,当德国宣告投降的消息传到前线时,一部分德军认为“德国在战场上没有战败,而是被卖国贼从背后捅了一刀”。 材料五“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它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历史的教训是: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 请完成: (1)材料一的评论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材料中英国在参战后未达到的目的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参战的直接目的、最终目的及所打的旗号各是什么。(6分) (3)材料四的“卖国贼从背后捅了一刀”的真实情况是什么?(2分)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哪个国家的兴衰最能说明“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而且“一意逞雄的国家……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结合史实加以说明。(6分)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修性必修三综合试卷附答案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修性必修三综合试卷附答案一、单选题 1.“居天地之中者日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日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此话反映了中国士大夫 A.注重经典考证B.推崇理学独尊C.以自我为中心D.重视国家主权2.社会史观的本质是大众化,生活化,是“社会习俗的历史”。对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用不同的史观来认识,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下列结论符合社会史观的是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物种的交流 B.新航路的开辟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 C.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D.新航路的开辟是对人类文明的连接 3.古罗马有一位裁判官的告示称,“如果有人提出诈骗的指控,并且不提出其他诉讼;如果所指控诈骗发生时间不超过一年,我将允许提起诉讼”。这体现了古代罗马 A.裁判官可随意解释法律B.法律注重调整公民之间关系 C.司法实践注重诉讼形式D.法律注重维护个人私有财产 4.法兰西第一帝国的覆灭说明 ①拿破仑对外战争具有非正义性②欧洲封建势力强于资本主义力量 ③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完全丧失④拿破仑统治违背了历史发展方向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5.为迎接2015年国际博物馆日的宣传活动,某历史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他们在网上搜集到以下历史图片。下列图片中器物最早出现的是

A.B.C.D. 6.下列人物中,在西方被认为是“史学之父”的是( ) A.B.C.D. 7.下图是1981年古巴为纪念某一国际组织发行的邮票,该组织 A.反映多极化趋势出现B.成为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典型代表 C.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D.推动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 8.与分散孤立的各国经济联系相比,组成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不仅在实际上已在全球经济的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上实现了经济集团化,而且也更有可能和更容易通过联合或合并的方式向全球经济集团化过渡。这说明 A.经济区域集团化违背世界大势B.欧洲联合有利于经济获得发展 C.经济合作的地域特点逐渐消失D.区域集团化促进了经济全球化 9.故宫的建筑形制严格按照礼仪等级来设计建造,如宫殿顶盖的形制(最尊贵的是重檐庑殿顶,其次为重檐歇山顶)台基的层次、御路石的铺设等等无不如此。如图所示为故宫某处建筑群,其中解说有误的是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习题:1.2《旷日持久的战争》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历史]

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 (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16)对比记忆法:在记忆相类似的事物时,可将两种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异同。 (17)归类记忆法:把要记忆的内容列出提纲,分门别类整理归纳,然后进行记忆。 (18)重点记忆法:记住整个内容中的公式、定理、结论、基本概念、重要句子等重点,作为记忆的“链条”来联系全部内容。 (19)理解记忆法:只有深刻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牢固地记住它。 (20)推理记忆法:利用一事物引出接近的事物或引出有因果关系的事物来记忆。 (21)网络记忆法:如能把所学的各知识点连成线,组成面,编成网的话,那么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就清晰可见了。 最后, 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重复是记忆之母。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学者顾炎武,可以背诵14.7万字的十三经。据《先正读书诀》记载:“林亭(即顾炎武)十三经尽皆背诵。每年用3个月温故,余月用以知新。”我国当代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80多岁高龄还能熟练地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以内的数。有人向他请教记忆诀窍,他的回答是:“重复!重复!再重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记忆就是如此。 1.2 新提升·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一战中,起决定作用的战线是() A.东线B.西线 C.南线D.北线 【解析】一战中形成三条战线,起决定作用的是西线。

高中历史选修三能力培养与测试的答案

高中历史选修三知识点|高中历史选修三能力培养与测试的答案 高中历史选修三能力培养与测试的答案 1.民间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下图邮票所体现的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 A.男耕女织 B.铁犁牛耕 C.集体劳作 D.刀耕火种 【答案】A 【解析】邮票上半部分是男子在田地中耕作,下半部分是女子在家中织布,这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男耕女织的生产组织形式。 【备注】区分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两个概念。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相对,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小农经济是典型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只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济则包括多个家庭组成的经济单位(如庄园等)。 2.清朝实行重农抑商产生的影响是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④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经济政策。重农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抑商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进而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所以①②③正确,故A项正确;我国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以后,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之下发生的,因此④错误,故B、C、D三项错误。 3.1656年,清政府颁布法令,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规定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并严惩一切私下诸番互市者。这一政策的最大影响是 A.沉重打击了海外航运业的发展 B.直接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 C.使我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 D.导致沿海商民的经济收入锐减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经济政策。根据材料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可知这一政策是闭关锁国政策,其最大的影响是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导致中国近代被动挨打,故C项正确;A、D两项是影响,但不是最主要的,故排除;材料只是禁止民间对外贸易,故B项表述错误。 4.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A.是中国社会自然发展的结果 B.与西方国家入侵无关 C.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D.摧残了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鸦片战争后,由于洋纱的涌入、洋布的输入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和农家的织与耕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A、B两项错误;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所需要的商品市场、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必要的货币财富积累,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的前提条件,故C项正确;D项属于不利影响,故排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