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口腔上皮细胞生物论文5300字_口腔上皮细胞生物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口腔上皮细胞生物论文5300字_口腔上皮细胞生物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口腔上皮细胞生物论文5300字_口腔上皮细胞生物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口腔上皮细胞生物论文5300字(一):不同生物状态白色念珠菌对口腔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及ALSmRNA表达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生物状态白色念珠菌对口腔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及ALS mRNA表达,以期揭示口腔白色念球菌感染机制。方法将白色念珠菌3683、SC 5314、3630与来源于50名健康志愿者的口腔上皮细胞混合培养,采用革兰阳性

染色观察白色念珠菌的黏附能力,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白色念珠菌368 3、SC5314、3630中ALS2及ALS3mRNA表达情况。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

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黏附实验结果显示,3株白色念珠菌均可黏附于口腔上皮

细胞,且菌株3683黏附数量明显多于菌株SC5314和菌株3630,统计学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菌株SC5314和菌株3630黏附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白色念珠菌3683、SC5314、3630中均能检测到ALS2及ALS3mRNA表达,其中,菌株3683ALS

2及ALS3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菌株SC5314和菌株3630,统计学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菌株3630ALS2及ALS3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

菌株SC5314,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生物状态

白色念珠菌的口腔上皮细胞黏附能力不同,菌株黏附能力的强弱可能与其ALS2

及ALS3基因情况表达相关。

[关键词]白色念珠菌;口腔上皮细胞;黏附能力;基因表达

[中图分类号]R7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5)09(b)-0 016-04

白色念珠菌为条件致病菌,长居于人体口腔、皮肤、胃肠道等部位,在维持机体生态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等的广泛使用,及糖尿病、艾滋病等发病率的逐年增加,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菌群失衡,使得白色念球菌大量繁殖,口腔白色念球菌感染率增加。白色念球菌的致病力与其黏附性有关[1-2]。研究显示,在小鼠感染模型中,口腔感染念球菌分离株368 3、皮肤感染念球菌分离株3630及系统感染血液念球菌分离株SC5314致病能力差异较大,各菌株的黏膜黏附力不同可能是影响其致病能力的原因之一[3]。ALS 基因家族主要编码白色念珠菌细胞壁表面的糖蛋白,与白色念珠菌和宿主间的黏附性密切相关。有研究证实,白色念球菌ALS基因在生物膜中的表达升高[4-5]。本研究刮取人口腔上皮细胞,并与白色念珠菌3683、SC5314、3630混合培养,检测不同生物状态白色念珠菌对口腔上皮细胞黏附能力及ALSmRNA表达情况,以期观察不同白色念珠菌致病力的差异,探讨其感染作用机制。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白色念珠菌3683、SC5314、3630购自于ATCC;人口腔上皮细胞来源于5 0名健康志愿者。

1.2试剂与仪器

沙堡液体培养基、RPMI1640培养基及胎牛血清均购自美国Gibco公司;青霉素、链霉素及胰蛋白酶均购自美国Sigma公司;EDTA及细胞计数板购自上海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Trizol购自美国Invitrogenin公司;荧光定量PCR试剂盒购自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引物购自上海生工;摇床购自德国Uni Equip公司;ABI3900台式高通量DNA合成仪、ABI9700PCR仪及ABI7500全自动荧光定量均购自美国ABI公司。

1.3白色念珠菌培养

将白色念珠菌3683、SC5314、3630接种于20mL沙堡液体培养基中,于摇床培养18h(37℃,200r/min)。收集细菌,PBS洗2次,调整菌密度为1×107個/mL。

1.4人口腔上皮细胞获取及培养

以细胞刮棒刮取来自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的50名健康志愿者口腔上皮细胞,PBS洗两次,置于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中,调整细胞密度为1×107个/mL。

1.5黏附能力检测

将口腔上皮细胞与白色念珠菌3683、SC5314、3630以1∶100比例混合置于6孔板内,在摇床中孵育1h(37℃,100r/min)。行革兰阳性染色,显微镜下随机选择50个口腔上皮细胞,计数每个口腔上皮细胞上黏附的白色念珠菌数。实验重复3次。黏附能力计算为念球菌数/口腔上皮细胞数。

1.6荧光定量RT-PCR

1.6.1白色念珠菌

白色念珠菌培养同“1.3”项下,PBS洗3次,调整菌密度为2×106个/mL。

1.6.2口腔上皮细胞

细胞获取同“1.4”项下,调整细胞密度为2×105个/孔接种于6孔板。

1.6.3共培养及观察

将口腔上皮细胞与白色念珠菌3683、SC5314、3630分别以1∶10比例混合,RPMI1640培养基培养,接种于6孔板,每孔1.5mL,培养6h,光学显微镜观察后,收集细胞,离心,置于-80℃冰箱保存。

1.6.4.引物设计

ALS2:上游引物:5'-CCAAGTATTAACAAAGTTTCAATCACTTAT-3',下游引物:3'-TCTCAATCTTAAATTGAACGGCTT-5',引物长度为366bp。

ALS3:上游引物:5'-CCACTTCACAATCCCCATC-3',下游引物:3'-CAGC AGTAGTAGTAACAGTAGTAGTTTCATC-5',引物长度为342bp。

GAPDH:上游引物:5'-TTGACGGTCCATCCCACAA-3',下游引物:3'-GG AATAACCTTACCAACGGCTTT-5',引物长度为103bp。

1.6.5总RNA提取

用预冷的DEPC水1mL清洗白色念珠菌,置于1.5mLEP管中,加入1mLTr izol,静置5min;加入0.2mL氯仿,盖紧EP管,上下倾倒15s,室温静置2~3 min,4℃120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加入0.5mL异丙醇,-20℃放置1 h,4℃120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75%乙醇洗2次,4℃12000r/min 离心5min,弃上清,吸取残存乙醇;无菌台干燥5~10min,加DEPC水溶解,-80℃保存备用。

1.6.6RNA纯度检测

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RNA纯度,分别测定260nm和280nm波长下R NA的吸光度,计算A260/A280,若比值在1.8~2.0之间则提示RNA质量较好。

1.6.7逆转录反应

反应体系为5×逆转录buffer2μL、RNA酶抑制剂0.5μL、dNTP2μL、RNas efreedH2O7.5μL、OligodT1μL、Mgcl24μL、AMV反转录酶1μL、RNA模板2μL,反转录体系共计20μL;混匀后置于PCR仪中,反应条件为:42℃1h,99℃5min;得到cDNA模板,置于-20℃保存。

1.6.8荧光定量PCR

1.6.8.1标准品制备阳性标准品:预实验PCR扩增阳性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光下切割目的条带。采用回收试剂盒回收纯化。利用A260测得值和片段长度计算其浓度,作为阳性标准品。阴性标准品:采用灭菌双蒸水。

1.6.8.2反应体系5×SYBRGreenⅠPCRbuffer10μL,上游引物1μL,下游引物1μL,dNTPs1μL,Taq酶1μL,cDNA或陽性标准品1μL,ddH2O35μL,反应体系共计50μL。

1.6.8.3反应条件95℃3min,95℃30s,50℃45s,共行42个循环。

1.6.8.4数据测定反应结束后,电脑分析结果,RNA表达=目的基因拷贝数/ GAPDH基因拷贝数。

1.7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 ±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白色念珠菌对口腔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

白色念珠菌3683、SC5314、3630与口腔上皮细胞共培养1h后,革兰染色结果显示,3株白色念珠菌均可黏附于口腔上皮细胞,且菌株3683黏附数量(1 5.74±0.83)明显多于菌株SC5314(13.04±0.62)和菌株3630(13.11±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菌株SC5314和菌株3630黏附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ALS2及ALS3mRNA表达情况

念珠菌口腔与上皮细胞混合培养6h,显微镜下观察显示口腔上皮细胞形态完整,周围黏附有白色念球菌,部分细胞已破裂为细胞碎片。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混合培养6h后,白色念珠菌3683、SC5314、3630中均能检测到ALS2及ALS 3mRNA表达,其中,菌株3683ALS2及ALS3mRNA表达率均高于菌株SC531 4和菌株3630,统计学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菌株3630AL S2及ALS3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菌株SC5314,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白色念球菌是人体重要的机会致病菌,调查表明,近年白色念球菌的检出率逐年升高,其导致的医院感染排在第4位,且死亡率高达50%左右[6-7]。研究已经证实,黏附性为白色念球菌的致病机制之一[8]。过往白色念球菌对口腔上皮细胞的黏附性研究较多,但不同生物状态白色念珠菌黏附性的差异鲜有报道。本研究观察白色念珠菌3683、SC5314、3630对口腔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对治疗选择的临床指导意义重大。

本研究黏附实验是将白色念珠菌与口腔上皮细胞混合培养,观察一定时间后每个口腔上皮细胞黏附白色念珠菌数,该方法可直观证明菌株的黏附力,且操作简单[9]。本研究黏附实验结果显示,3株白色念珠菌均可黏附于口腔上皮细胞,且菌株3683黏附数量明显多于菌株SC5314和菌株3630,统计学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菌株SC5314和菌株3630黏附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白色念珠菌株3683的黏附力最强,其对口腔的致病力最强。导致不同生物状态白色念珠菌对口腔上皮细胞黏附能力差异的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Zhao等[10]研究证实,野生型白色念球菌株(CA112)、剔除ALS3基因的白色念球菌株(als3/als31843)及剔除了ALS1基因的白色念球菌株(als1/als11467)对颊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包被的细胞培养板的黏附作用不同,其中,菌株als3/als31843对颊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数明显较低,而菌株als1/als11467仅对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能力较低。该结果提示了ALS家族基因功能的差异性及ALS3基因可能参与了白色念珠菌的黏附作用机制。

研究发现,ALS家族各基因的功能不同[11-12]。一项对阴道念球菌感染的研究发现,虽然在感染过程中ALS家族各基因均检出,但ALS3基因的检出率最高[1 3]。小鼠口腔念球菌感染模型初期检测显示,ALS1~4均可检出,提示其在念球菌感染初期已表达[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念珠菌口腔与上皮细胞混合培养6 h,白色念珠菌3683、SC5314、3630中均能检测到ALS2及ALS3mRNA表达,其中,菌株3683ALS2及ALS3mRNA表达率均高于菌株SC5314和菌株3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菌株3630ALS2及ALS3mRNA表达率均高于菌株SC5314,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本研究黏附实验结果可见,白色念珠菌对口腔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与菌株中ALS2及ALS3基因的表达强弱有关,其中黏附能力强的菌株3683其ALS2及ALS3基因表达水平高。提示ALS2及ALS3基因高表达可能为口腔白色念球菌感染致病机制之一。

综上所述,不同生物状态白色念珠菌的口腔上皮细胞黏附能力不同,其中,菌株3683的黏附能力最强,可能与其ALS2及ALS3基因的高表达相关。

口腔上皮细胞生物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浅析生物细胞工程的现状及未来展望论文

摘要:作为21世纪的一门全新研究手段,生物细胞工程已经逐渐的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对于人类的发展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生物细胞工程,主要包含了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基因转移、细胞融入、细胞拆合以及基因转移,分别是从细胞水平、基因水平、染色体水平以及核质水平四个方面对于细胞加以

改造。本文主要就从生物细胞工程的应用现状以及生物细胞工程的未来展望两个方面对于生物细胞工程的现状及未来展望展开详细分析,以下为详细内容。

关键词:生物细胞工程;应用;现状;未来展望

引言:所谓的细胞生物工程,指的就是根据特定的设计方案,在细胞、组织上展开操作实验,从而实现细胞内遗传物质的改变或者是产生一个新的细胞,最终实现快速的获取繁殖和培育出新物种的一种生物工程。细胞工程可以说是当前最为先进的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都十分广泛。

一、生物细胞工程的应用现状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细胞工程已经被普遍应用于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当中了,对于我们的生活也带来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物细胞工程当前的应用领域包括:粮食和蔬菜生产、园林花卉、临床医学与药物、优良品种繁育以及细胞治疗五个方面,以下分别对这五个领域的应用现状展开详细的分析。

1.粮食和蔬菜生产

作为应用生物细胞工程收益最大的领域,粮食与蔬菜产生可以说在利用生物细胞工程之后取得了十分大的进步。就水稻和小麦而言,通过应用花药进行单倍体培育,小麦品种已经达到了三十多个,水稻品种更是达到了一百多种。可以说在农作与的育种领域,我国对于生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

水平。并且相比较于传统的农作物品种而言,应用生物细胞工程技术能够有效的筛选出更加优良的品种,从而有效的缩短培养周期。

2.园林花卉

然后就是生物细胞工程在园林花卉当中的应用,在应用的过程当中主要是为了实现微繁殖已经去除病害虫。一把情况下,果实如果已经携带了病毒,那么将会直接将病毒遗传给下一代,而生物细胞工程的应用就有效的培育出了一种去除病毒的试管苗,住原理在于能够将果实营养体当中的病毒直接去除掉,或者是预防果实体当中可能出现的病毒,确保果实的质量,并加快其生长周期。在当前,我国已经研制出了数十种果树去病毒试管苗技术,大大提高了果实的品质,也有效促进了细胞工程的产业化。

3.临床医学与药物

病毒性疾病一直在医疗过程当中的一个重难点。而随着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应用获得了单克隆抗体之后,已经有效的解决了病毒性疾病的治疗问题,并实现了误诊率的降低。在当前,单克隆抗体在临川医学当中的治疗也越来越广泛,能够在缺乏临床症状的情况之下就检测出极小的肿瘤病院,从而治疗心肌梗塞等疾病。此外,单克隆抗体还能够对于排卵期进行准确的检测,并利用精子和卵细胞研制出避孕药等。

4.优良品种繁育

生物细胞工程技术也被广泛的运管用于畜牧业当中,通过对胚胎移植和人工受精的应用,能够大大提高动物的交配数量及范围,并应用体外受精技术实现品种质量的提高,最终繁育出优良的品种。

5.细胞治疗

最后一个应用领域就是细胞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细胞治疗的应用也逐渐覆盖到了很多个领域,例如说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等。相关研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等等可以直接参与细胞的再生和修复,最终参与到组织的修复当中,达到治疗的目的。

二、生物细胞工程的未来展望

就当前而言,生物细胞工程在粮食和蔬菜生产的应用效果十分好,能够实现农作物的生产达到百分之三十以上,因此就可以通过大力推广生物细胞工程在粮食和蔬菜生产当中的应用,实现我国农业农作物的高产、优质。

农业对于人类的生存而言十分重要,尤其是当前人口数量的不断上涨,只有通过不断提高农作物生产总量的方式才能够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要想实现这一点,就必须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育种技术,也就是生物细胞工程技术。

生物细胞工程技术有多个特点及优势:繁殖快速,后代无病虫害且纯度高,运输管理方便,培养条件简单等等,那么在未来各个领域的应用能够实现这些领

域的迅速发展。当前现如今,我们也需要为生物细胞工程的应用开辟更加广阔的市场,使其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应用,最终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小结:总而言之,当前生物细胞工程的应用已经算是十分广泛了,所取得的效果、社会效益和产生的经济效益十分巨大。但是相信在未来,随着我国对于生物细胞工程的重视,生物细胞工程在今后的应用前景必然会更加广泛,所取得的效益也会更加巨大。本文主要对于生物细胞工程的应用现状以及生物细胞工程的未来展望两个方面對于生物细胞工程的现状及未来展望展开详细分析。可供相关人士参考。

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和组织

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和组织 一、教材分析、处理 上节课已学了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学生知道细胞分化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细胞。本课的主要内容是组织的概念、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以及它们的细胞主要特点、主要分布位置和功能。本课知识点是为了解器官的概念奠定基础的,因此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会直接影响器官概念的了解和判断。 组织的概念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在学生已了解和观察到构成人体的细胞是多种多样的基础上,通过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通过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形态结构、通过讨论以及设置一个个层层递进的观察思考题,(如:1、口腔上皮细胞是一群在形态和功能上有什么共同点的细胞?2、口腔上皮由什么共同点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3、口腔上皮是组织,请说说什么是组织?)引导学生逐渐归纳总结出组织的概念。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一定要求学生漱口,让学生明白漱口的目的;示范并交待清楚取材的部位;可以让学生对染色前后的装片进行镜检对比,让学生体会认识染色的作用,从而保证使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比较纯和清楚。 人体四种基本组织以及它们的细胞主要特点、分布位置和功能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理论性的知识点比较多,各组织的类型比较多,对学生来说有较大的难度。充分利用现有各组织的永久装片(切片、涂片),选取比较容易观察的装片(如结缔组织中的血涂片、脂肪组织、软骨、上皮组织中的单层上皮细胞等),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再挑选一些挂图作为直观教具进行教学。课前教师可以将印有人体基本组织的空白表格以及写有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细胞主要特点、分布位置、功能和实例的卡片发给学生,这样可以列表比较各组织的细胞主要特点和功能,同时也初步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整节课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出发点,在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讨论的基础上得到结论,教师起引导和点拨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组织的概念。 2、知道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以及它们的细胞主要特点、主要分布位置和功能。 3、能辨认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并能举例。 4、通过制作并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培养学生制作临时装片的技能等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 力。 5、通过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永久装片(切片、涂片),通过讨论、比较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细胞主要 特点、分布以及功能,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形态结构、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组织的概念。 2、通过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装片(切片、涂片),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比较归纳出人体四种基本组织 的细胞主要特点和功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知道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 2、通过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装片(切片、涂片),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比较归纳出人体四种基本组织 的细胞主要特点和功能,初步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知道组织的概念。 2、知道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以及它们的细胞主要特点、分布位置和功能。 3、能辨认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难点:知道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的细胞主要特点、主要分布位置和功能。 四、教学方法:实验、观察、讨论、比较。 五、教学准备:

上皮细胞间质化与间质细胞上皮化相互转化机制-细胞生物学论文-生物学论文

上皮细胞间质化与间质细胞上皮化相互转化机制-细胞生物学论文-生物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上皮细胞间质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上皮细胞通过特定程序从黏附细胞形态向具有间质表型游离细胞形态转化,并获得侵入细胞外基质能力的一系列转化过程。这种后天获得运动能力的细胞在移行过程中可再次向上皮细胞或其他细胞类型转变,即间质细胞上皮化(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MET)。EMT与MET的相互转化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关系密切[1-2].目前,EMT与肿瘤关系及其临床应用已成为研究热点。

1 EMT在生理过程中的作用 1.1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的特点 根据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的不同,参与EMT 过程的这两种类型细胞有以下特点:(1)上皮细胞由单层/多层立方细胞或柱状细胞有规律的排列,它们由细胞间黏附复合体紧密黏附在一起,其基底膜具有使上皮细胞与其他组织分离的特性,显示出顶端-基底极性。(2)间质细胞由于缺乏细胞间连接和极化作用,以个体细胞的形式存在于基质中[3]. 1.2 EMT的功能分型EMT过程根据不同的功能影响分为3种类型 Ⅰ型EMT与胚胎形成、器官发育相关,包括在胚胎发育时期原始的上皮细胞向移行的间充质细胞转变的过程。

着床后第1次EMT发生在胚层分化清楚后的原肠胚,初级EMT分化产生不同的细胞类型,中胚层细胞沿着胚胎中轴线压缩形成不同的细胞。除脊索以外,所有来源于早期中胚层的胚胎结构都将通过连续的EMT和MET改变最后形成不同的器官和组织[1,4].Ⅰ型EMT 与创伤修复,组织再生和器官纤维化有关[5-6]. 在创伤和炎症损伤刺激下,组织中成熟上皮或内皮细胞转化形成成纤维细胞及其他相关细胞,导致组织重构,这种EMT过程在刺激消失后终止[2,7].Ⅰ型EMT与肿瘤形成及转移相关,发生转化的上皮癌细胞在基因(特别是与克隆产物相关的基因)和表观遗传学方面与正常上皮细胞不同,在局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癌细胞向间质细胞表现转化而具有侵袭性并向肿瘤发展[5].成人生理的EMT 是一个形态学过程,特征是从上皮表型到间质特性的转变,细胞凋亡和替换比率与组织功能保持着平衡,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上皮细胞保持着动态结构,在组织生长和分化过程中,有大量的分子机制保证其最后的完整性,伴随着E-钙黏蛋白(E-cadherin)等上皮标志物及波形蛋白(vimentin)等间质性标志物的不同表达[8].

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报告.doc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报告班级:806 姓名: 郭雨欣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1.制作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2.认识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 材料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镊子、纱布、滴管消毒牙签、稀碘液、生理盐水 方法与步骤: 一.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2.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 4.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破片的生理盐水滴中涂抹几下。 5.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注意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 6.在盖玻片的翼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二.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将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重点观察一个口腔上皮细胞。 三.绘图。依据你所观察到的细胞,画一个口腔上皮细胞,并且注出各部分的名称。

赠送资料 青花鱼(北京)健康产业科技有限公司 2018年财务分析报告 1 .主要会计数据摘要 2 . 基本财务情况分析 2-1 资产状况 截至2011年3月31日,公司总资产20.82亿元。 2-1-1 资产构成 公司总资产的构成为:流动资产10.63亿元,长期投资3.57亿元,固定资产净值5.16亿元,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1.46亿元。主要构成内容如下: (1)流动资产:货币资金7.01亿元,其他货币资金6140万元,短期投资净值1.64亿元,应收票据2220万元,应收账款3425万元,工程施工6617万元,其他应收款1135万元。 (2)长期投资:XXXXX2亿元,XXXXX1.08亿元,XXXX3496万元。 (3)固定资产净值:XXXX净值4.8亿元,XXXXX等房屋净值2932万元。 (4)无形资产:XXXXXX摊余净值8134万元,XXXXX摊余净值5062万元。 (5)长期待摊费用:XXXXX摊余净值635万元,XXXXX摊余净值837万元。 2-1-2 资产质量 (1) 货币性资产:由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构成,共计9.48亿元,具备良好的付现能力和偿还债务能力。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报告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报告实验室报告格式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并对细胞结构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样本。 (2) 实验方法: ①取一个装有 0.9% 生理盐水的试管,在一个安全实验室环境下,用无菌钳子夹住样本,放入试管中。 ②将试管放入离心机中离心 5min。 ③倒掉上清液,加入适量的 0.9% 生理盐水,用吸管吹散样本细胞。 ④转移到载玻片上,用甲醛固定后进行苏木精与伊红染色。

⑤镜下观察,拍摄照片并进行分析。 3. 实验结果 (1) 在苏木精与伊红染色后,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发现细胞形态大致呈长条形,大小约为 25-30 μm,细胞核呈椭圆形,大小约为5 μm,核内可见核仁。 (2) 在细胞质内,可以见到大量的有色颗粒分布,这些有色颗粒可能是高密度蛋白质或者其他有机物质。 (3) 细胞膜清晰可见,并有许多细小细胞突起在其表面。 (4) 可以看到许多细小的细胞排列成排列,通过细胞间连接蛋白进行联通。 4.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形态以及结构。细胞呈现出长条状的形态,大小约为 25-30 μm,细胞核呈椭圆形,大小约为5 μm,核内有核仁。细胞质内含有大量高密度蛋白质或者其他有机物质,且细胞表面有细小细胞突起。此外,我们还观察到许多细小的细胞排列成一排,通过细胞间连接蛋白进行联通。这些观察结果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5. 实验的不足与改进 (1) 样本数量不足,如果能够获得更多的样本,可能会有更多有价值的观察结果。 (2) 活细胞样本的观察也有一定的重要性,我会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样本和准备载物玻片。 6. 参考文献 无。

细胞培养生物论文2000字_细胞培养生物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细胞培养生物论文2000字_细胞培养生物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细胞培养生物论文2000字(一):探析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兽用生物制品的运用进展论文 摘要:探析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兽用生物制品的方法进行分析,主要 包含空心纤维法、微囊法及微载体法,且结合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特点,提出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兽用生物制品中应用的工艺选择方式,以期 能够真正发挥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优势,为现代兽用生物制品的运用 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兽用生物制品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技术逐渐在医学研究、生物 学研究中得到推广应用,在各类大规模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当前大规模动物细 胞培养技术在兽用生物制品制作方面应用的价值较高,但是由于受到传统工艺技 术的影响,总体的应用效果还会受到较大影响。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兽用生物制 品运用中的应用,能够提升培养的技术水平,优化细胞培养的环境,且有助于转 变细胞培养的特性,对现代兽用生物制品产业技术的发展能够产生重要影响。文 章将结合当前兽用生物制品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活动带来 一定借鉴价值。

1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兽用生物制品中应用的方法 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是建立在贴壁培养与悬浮培养的基础上,将早期流式细胞培养技术融入其中,充分发挥生物技术应用的价值。纵观当前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现状,其技术具体包含空心纤维法、微囊法以及微载体法。 1.1空心纤维法 空心纤维法最初所应用的纤维为醋酸纤维素与硝酸纤维素组合而成,作为具有透过性特点的滤膜,其外径约在1/3~3/4mm之间,表面存在诸多海绵孔结构,水分、气体以及营养物质等能够从此经过,且贴附其上进行生长。培养期间培养系统主要是由3~6层空心纤维构成[1]。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期间,可以将其种在空心纤维外腔。在培养一段时间之后,细胞能够达到一定的密度,细胞不会继续增长,但是能够持续进行分泌,保证其蛋白质与各类生物物质的需求。这种动物细胞培养的方式比较简单,在分离细胞、纯化细胞分泌物中应用的价值均相对较高,在生产技术与单抗期间能够得到推广应用。 1.2微囊法 微囊细胞培养为美国DamonBiotech公司所提出,是一种相对比较理想的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方式,其技术应用原理即为在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期间,首先将需要培养的动物细胞悬浮在海藻酸钠溶液中,而后将其通过成滴装置逐步置入到CaCl2溶液中[2]。海藻酸钠在融入CaCl2溶液后便能够成为半透膜微囊,进而

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报告

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标题: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报告 摘要: 本实验主要探究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特征和功能。通过标本取材、细胞培养和观察等方法,对口腔上皮细胞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口腔上皮细胞具有一定的形态学特征,细胞形状多样且具有吸附和分泌功能。此外,实验还发现口腔上皮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可以通过增殖和分化的方式进行修复和再生。 材料和方法: 1. 取得口腔上皮标本; 2. 将标本切割成适当大小的组织片; 3. 将组织片置入含有组织培养液的培养皿中; 4. 培养皿放置于恒温培养箱中以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5. 定期观察培养皿中的细胞生长情况。 结果与讨论: 在本实验中,我们成功地从口腔标本中提取到了上皮细胞,并进行了细胞培养。观察结果显示,细胞形状多样,主要有扁平形、立方形和柱状形态等。这说明口腔上皮细胞在形态学上存在差异,可能与其不同的功能和定位有关。 另外,我们还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具有吸附和分泌功能。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染料后发现,细胞能够吸附染料颗粒并逐渐排出。这表明口腔上皮细胞在生理状态下具有吸附和清除异物的能力。

此外,口腔上皮细胞还具有一定的增殖和分化能力。在培养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细胞数量逐渐增多,并且能够呈现不同的细胞类型。这说明口腔上皮细胞能够通过增殖和分化的方式进行修复和再生,对于口腔组织的维持和修复起到重要的作用。 总结: 口腔上皮细胞具有多样的形态学特征,具有吸附和分泌功能,并且能够通过增殖和分化进行修复和再生。这些特征和功能为口腔的正常生理功能以及组织修复提供了保障。本实验结果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口腔上皮细胞的功能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口腔菌上皮细胞模型研究唾液免疫系统

建立口腔菌上皮细胞模型研究唾液免疫系统 口腔是人体的第一道防御线,唾液免疫系统是口腔中最重要的免疫系统之一。唾液免疫系统是由唾液腺和口腔黏膜等多种组织和细胞组成的复杂系统,可以识别并消灭各种外来病毒、细菌等微生物。然而,传统的研究方法难以准确地模拟唾液免疫系统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为了更好地研究唾液免疫系统,建立口腔菌上皮细胞模型是十分必要的。 一、口腔菌上皮细胞模型的意义 建立口腔菌上皮细胞模型,可以更好地模拟口腔中病原微生物在上皮细胞上的定植和增殖。这个模型可以模拟口腔中的菌群结构和组成,助力于研究口腔微生物的生态学和生命活动规律,从而加深人们对口腔微生物菌群的认识。 同时,利用口腔菌上皮细胞模型也可以更直接地研究唾液免疫系统的特性和机制。在模拟过程中,可以逐步地加入不同的致病微生物,并观察口腔菌上皮细胞对其的反应和免疫性质,例如局部炎症以及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产生等。这样做可以为研究免疫机制提供实验数据,进一步推动免疫疾病的研究。 二、建立口腔菌上皮细胞模型的方法 建立口腔菌上皮细胞模型,需要下列步骤: 1. 首先需选择合适的细胞稳定株,并运用特定的培养条件和介质来培养和维持这些细胞。 2. 其次,需要收集现有的口腔微生物菌株,并通过高通量测序等方法对这些菌株进行鉴定和分类。 3. 接下来,将这些口腔微生物菌株直接接种到上皮细胞中,以模拟口腔中病原微生物在上皮细胞上的定植和增殖。

4. 在模拟实验中,还可以加入不同类型的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等,通过观察 和分析上皮细胞的反应,来探究唾液免疫系统的特性和机制。 5. 对模型的验证和改进,也是其中关键的步骤。通过多项评估指标和实验数据,如特异性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来衡量模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进而 不断优化和完善。 三、模型研究进展和前景 目前,国内外学者都已经开始从事口腔菌上皮细胞模型的研究。国内学者们通 过开发多层细胞培养系统来建立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模型,同时加入多种细菌和免疫因子,以探究口腔微生物控制和诊断的新方法。国外研究者则主要通过编程来建立口腔微生物模型,基于人体各重要组织和免疫系统的数据,开发多层次的计算模拟系统,实现对唾液免疫系统的全方位模拟和研究。 总的来说,建立口腔菌上皮细胞模型是探究唾液免疫系统和口腔微生物控制和 诊断的重要方法。通过构建更加真实可信的模型,我们可以加深对口腔微生物和唾液免疫系统的认识,为更好地保护人类健康提供有益的方法论。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引言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是组成口腔内腔的细胞群体,它们负责覆盖口腔黏膜,起到保护口腔内部结构的作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有助于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组织结构和功能。 口腔上皮细胞的形态特征 口腔上皮细胞通常呈扁平形状,其外观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的大小约为10-30微米,表面呈现出光滑的特征。细胞质内含有丰富的细 胞器,并具有明显的核和细胞质之间的边界。 口腔上皮细胞的组织结构 口腔上皮细胞组织结构可以分为表层上皮和基底上皮两个部分。表层上皮主要由多层鳞状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细胞紧密排列,形成一个连续的细胞层。基底上皮位于表层上皮下方,由较高的柱状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形态较长,排列松散。 口腔上皮细胞的功能 口腔上皮细胞承担着多种重要的功能。首先,它们起到了保护口腔黏膜的作用,防止外界有害物质进入口腔内部。其次,它们能够分泌唾液,帮助消化食物和维持口腔湿润。此外,口腔上皮细胞还参与免疫反应,识别和排除病原微生物,起到保护口腔健康的作用。 口腔上皮细胞的生理变化 口腔上皮细胞在正常条件下具有一定的代谢活性和更新能力。它们会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和再生,以维持正常的口腔黏膜结构和功能。然而,一些因素如年龄、疾病和环境刺激等都可能影响口腔上皮细胞的生理状态,导致其代谢和再生能力下降,出现病变和功能异常。 口腔上皮细胞的疾病和病理变化 口腔上皮细胞的疾病包括口腔溃疡、白斑、癌变等。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上出现的溃疡性病变,常见于口腔黏膜长期受到刺激或损伤的区域。白斑是口腔上皮细

胞变性的现象,常见于吸烟者和酗酒者。口腔癌变是口腔上皮细胞发生恶性肿瘤的过程,严重威胁人体健康。 结论 通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我们可以了解其形态特征、组织结构和功能。口腔上皮细胞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在口腔健康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口腔上皮细胞也容易受到不良环境和疾病的影响,导致病理变化和功能异常。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口腔健康,定期检查口腔病变,保持口腔卫生,以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详细了解口腔上皮细胞,请咨询专业医生。

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报告

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报告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医学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 实验旨在探究口腔上皮细胞的特性和其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通 过实验,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功能和潜 在的应用前景。 首先,我们从志愿者的口腔黏膜中采集了上皮细胞样本进行实验。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口腔上皮细胞呈现出多边形的形状,相互之间紧密排列着。这些细胞表面有许多微绒毛状突起, 这有助于增加细胞的表面积,提高吸收和附着能力。此外,我们 还发现这些细胞表面覆盖着一层透明的细胞外基质,这层基质可 以保护细胞并提供支撑。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来进一步了解口腔上皮细胞的 功能。首先,我们将细菌溶液加入培养皿中的细胞样本中,并观 察了细菌对上皮细胞的附着情况。实验结果显示,口腔上皮细胞 能够有效附着并吸附细菌,这说明口腔上皮细胞在维持口腔微生 物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我们还通过添加荧光染料,观察了口腔上皮细胞的迁移 能力。实验结果显示,细胞在受到外界刺激后能够迅速调整形态,

并向损伤处移动。这表明口腔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修复能力,并能快速对抗感染和损伤。 除了了解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外,我们还探讨了其在医 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口腔上皮细胞在再生医学领域中 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由于其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口腔上皮细 胞可以用于治疗各种损伤和疾病。例如,在牙科领域中,口腔上 皮细胞可以用于修复牙齿损伤后的骨组织,提高牙齿种植的成功率。此外,口腔上皮细胞也可以应用于舌癌、口腔溃疡等疾病的 治疗中,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口腔上皮细胞在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 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现其 具有较强的吸收、附着能力以及再生修复能力。此外,口腔上皮 细胞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在再生医学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希望本实验的研究成果能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并推 动口腔医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报告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报告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报告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人体细胞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其中,口腔上皮细胞作为人体表面上的一种细胞类型,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本实验旨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特征和特性,为进一步了解人体细胞提供 参考。 实验开始时,我们从志愿者中收集了一定数量的口腔上皮细胞样本。这些样本 经过专业处理后,我们将其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首先,我们注意到口腔 上皮细胞的形状多样,有扁平形、立方形和柱状形等不同形态。这种多样性可 能与细胞所在的位置和功能有关。 进一步观察中,我们发现口腔上皮细胞具有较大的细胞核和丰富的细胞质。细 胞核通常位于细胞的中央位置,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内含有染色质和核仁。细 胞质则包含了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这些细胞器的存 在为细胞的正常运作提供了基础。 与此同时,我们还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具有较为特殊的特征,例如细胞表面上 的纤毛和微绒毛。纤毛是细胞表面的一种突起结构,它们能够帮助细胞进行运 动和物质交换。而微绒毛则是一种较短的细胞突起,它们能够增加细胞的表面积,提高吸收和分泌的效率。 在实验的后续观察中,我们还发现口腔上皮细胞具有一定的更新能力。这意味 着这些细胞可以不断分裂和更新,以维持口腔组织的正常功能。这一特性使得 口腔上皮细胞在修复口腔伤口和抵御外部微生物入侵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我们还对口腔上皮细胞的染色体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人的口腔上皮

细胞通常具有46条染色体,其中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这些染色体携带了人类遗传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功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对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观察,我们了解到这些细胞具有多样的形态、较大的细胞核和丰富的细胞质。它们还具有纤毛和微绒毛等特殊结构,以及更新能力和染色体的特征。这些发现为我们进一步了解人体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对于口腔健康和疾病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本实验仅观察了一部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样本,因此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结合其他技术手段,以全面了解口腔上皮细胞的特征和功能。希望通过这些努力,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人体细胞的奥秘,为人类健康的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槲皮素对人口腔上皮细胞再生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槲皮素对人口腔上皮细胞再生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米娅莎尔.呼加合买提;李雪;吕慧欣;丁鑫鑫;周延民 【期刊名称】《口腔医学研究》 【年(卷),期】2018(34)9 【摘要】目的:研究槲皮素对人口腔角质细胞(human oral keratinocytes,HOKs) 再生的生物学效应。方法: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及迁移实验验证槲皮素对人牙龈角质细胞的增殖与迁移的药理作用。通过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作为炎症刺激因子构建体外炎症模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和TGF-β3的表达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基因表达 验证槲皮素的抗炎效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TGF-β1和TGF-β3的分泌水平。结果:20μmol/L槲皮素促进HOKs的增殖与迁移,并提高TGF-β3的mRNA水平与蛋白质表达,而50μmol/L 槲皮素对TGF-β1的表达有促进作用。20、50μmol/L的槲皮素都有明显的抗炎作用。结论:20μmol/L槲皮素在体外实验中能够促进创面愈合并且促进HOKs再生。【总页数】4页(P991-994) 【关键词】槲皮素;角化龈;牙龈角质细胞;牙周软组织再生 【作者】米娅莎尔.呼加合买提;李雪;吕慧欣;丁鑫鑫;周延民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口腔医院种植中心

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报告

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报告 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报告 引言: 口腔上皮细胞是口腔黏膜最外层的细胞,具有保护口腔组织免受外界刺激和感 染的重要功能。本实验旨在研究口腔上皮细胞的生长特性、细胞周期以及对不 同刺激的应答能力,为口腔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采集自健康人口腔黏膜组织的上皮细胞。 2. 细胞培养基:含有适宜的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 3. 细胞培养器具:培养皿、离心管等。 4. 细胞培养条件:37°C恒温培养箱,5% CO2培养箱。 实验步骤: 1. 细胞采集:采用口腔黏膜刮取法,将采集的组织样本转移到含有PBS的离心 管中,用离心机离心收集上皮细胞。 2. 细胞培养:将上皮细胞转移到含有培养基的培养皿中,放入37°C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3. 细胞生长曲线测定:每隔24小时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并用显微镜拍摄照片,计算细胞的增殖速率。 4. 细胞周期测定: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在G1、S和G2/M期的比例。 5. 细胞刺激实验:将细胞暴露于不同的刺激物,如病原微生物、药物等,观察 细胞的应答能力。 结果与讨论:

1. 细胞生长特性:口腔上皮细胞在培养基中呈现出典型的“培养皿覆盖率”生长 曲线,即呈指数增长。初期细胞黏附于培养皿表面,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数 量逐渐增多,最终覆盖整个培养皿。 2. 细胞周期: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口腔上皮细胞主要集中在G1期,其次是S 期和G2/M期。这表明口腔上皮细胞在培养条件下具有较长的细胞周期,细胞 增殖速率相对较慢。 3. 细胞对刺激的应答能力:口腔上皮细胞对不同刺激物的应答能力表现出差异。在病原微生物的刺激下,细胞可能产生炎症反应,如细胞浸润和炎性因子的释放。而在药物刺激下,细胞可能表现出增殖抑制或细胞凋亡等反应。 结论: 口腔上皮细胞具有较快的生长能力和较长的细胞周期,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相应。然而,口腔上皮细胞对不同刺激的应答能力可能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个体 差异、环境因素以及细胞状态等有关。进一步研究口腔上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和分子机制,有助于深入理解口腔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并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 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结: 口腔上皮细胞是口腔黏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护口腔组织的功能。本实 验通过研究口腔上皮细胞的生长特性、细胞周期以及对不同刺激的应答能力, 为进一步探索口腔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了基础数据。口腔上皮细胞 的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口腔健康水平,促进口腔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是继"观察植物细胞”之后的又一个练习临时装片制作的实验。让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来感知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从而使学生对细胞达到一定的认识,为以后的教学作下铺垫。同时,也是每年初中会考必考内容。所以,制作临时装片是这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制作临时装片的成功,对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兴趣和生物科学素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有了第一个实验操作的基础,在难度上较之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实验有所降低,相对来说应该容易制作成功。但是,两个实验毕竟有所不同,在取材方面,无法用肉眼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这就给临时装片的成功制作带来了一定困难。再者,如果在擦拭载玻片、盖玻片过程中不够彻底、取材过少、在盖盖玻片时产生较多气泡,在染色时处理不当,在观察时视野过亮或过暗等,都会影响最后的清晰观察。甚至不成功。 【实验目的】 1、学会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3、认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 4、尝试比较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

【注意事项】 1、注意光线强弱的调节,因为过于明亮或偏暗的视野都不利于寻找以及清晰的观察口腔上皮细胞。 2、使用牙签刮取口腔上皮细胞时注意力度适中,不要刮破口腔。 3、在刮取口腔上皮细胞之前应用清水漱口,防止食物残渣影响观察效果。 4、擦拭盖玻片时注意力度,避免盖玻片损坏。 5、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水,慢慢放下,防止产生气泡。 6、有时由于取样量较少,不容易在显微镜下找到细胞,此时要重申“自上到下,从左到右,认真寻找”,不能放弃寻找的机会。 【实验步骤】 一、清点实验器材。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纱布、吸水纸、镊子、滴管、消毒牙签、生理盐水、稀碘液、废液缸、洁净抹布 二、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一擦——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1、载玻片。 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擦拭的方法,左手的拇指与食指中指相对握住载玻片的两端,侧面放在口前,一边哈气,一边擦拭,再对着光亮处观察擦拭的情况,直到干净为止。2、盖玻片。

口腔生物医学论文模板

1 口腔生物医学2010年03第1卷第1期Oral Biomedicine,January 2010,V ol.1,No.1 《口腔生物医学》论文模板 中文题目(三号黑体不加粗,上、下各空一行) 作者11作者21,2作者31作者41,2(小四号楷体,,下空一行) [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 (摘要应为独立的小短文,以第三人称撰写,避免使用"本文"、"作者"等词汇。摘要中应介绍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四 要素缺一不可),特别注意所述内容均应包含在正文中。在执行上述原则时,在有些情况下,摘要可包括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 范围,以及具有情报价值的其它重要的信息。不应有引言中出现的内容,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 已有的信息;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不用引文,除非该论文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发表的论文;缩略语、略称、代号,在 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不用图、表、化学结构。中文摘要需250~300字) [关键词]关键词1;关键词2;关键词3;关键词4 (关键词3~8个)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用 小五号黑体不加粗,数字及英文用新罗马体Times New Roman, 文字用小五号宋体,下空一行) 英文题目(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且句子的首字母大写) Author1 Author2 Author3 Author4 Industrial Chemistry Institute,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210094,China(只给出第一作者的英文单位及 部门) Abstract: Objective Methods Results Conclusions (英文摘要应符合英文语法,句型力求简单, 为了方便国际交流和扩大国际影响,英文摘要应详细撰写,应与中文摘要相一致,一般需150~300个实词) Key words:Keyword1; Keyword2; Keyword3; Keyword4 (中、英文关键词一一对应)(“英文题目”、“Abstract”、“Key words”用小五号新罗马体加粗,其余用小五号新罗马体,下空一行,以上部分行距为14磅) 基金项目:******基金资助项目(No. *****) 作者单位: 1 单位,城市(邮编);2 单位,城市(邮编) 通信作者:姓名Tel:****** E-email:********

口腔上皮细胞生物论文5300字_口腔上皮细胞生物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口腔上皮细胞生物论文5300字_口腔上皮细胞生物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口腔上皮细胞生物论文5300字(一):不同生物状态白色念珠菌对口腔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及ALSmRNA表达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生物状态白色念珠菌对口腔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及ALS mRNA表达,以期揭示口腔白色念球菌感染机制。方法将白色念珠菌3683、SC 5314、3630与来源于50名健康志愿者的口腔上皮细胞混合培养,采用革兰阳性 染色观察白色念珠菌的黏附能力,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白色念珠菌368 3、SC5314、3630中ALS2及ALS3mRNA表达情况。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 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黏附实验结果显示,3株白色念珠菌均可黏附于口腔上皮 细胞,且菌株3683黏附数量明显多于菌株SC5314和菌株3630,统计学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菌株SC5314和菌株3630黏附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白色念珠菌3683、SC5314、3630中均能检测到ALS2及ALS3mRNA表达,其中,菌株3683ALS 2及ALS3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菌株SC5314和菌株3630,统计学比较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菌株3630ALS2及ALS3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 菌株SC5314,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生物状态 白色念珠菌的口腔上皮细胞黏附能力不同,菌株黏附能力的强弱可能与其ALS2 及ALS3基因情况表达相关。

[关键词]白色念珠菌;口腔上皮细胞;黏附能力;基因表达 [中图分类号]R7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5)09(b)-0 016-04 白色念珠菌为条件致病菌,长居于人体口腔、皮肤、胃肠道等部位,在维持机体生态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等的广泛使用,及糖尿病、艾滋病等发病率的逐年增加,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菌群失衡,使得白色念球菌大量繁殖,口腔白色念球菌感染率增加。白色念球菌的致病力与其黏附性有关[1-2]。研究显示,在小鼠感染模型中,口腔感染念球菌分离株368 3、皮肤感染念球菌分离株3630及系统感染血液念球菌分离株SC5314致病能力差异较大,各菌株的黏膜黏附力不同可能是影响其致病能力的原因之一[3]。ALS 基因家族主要编码白色念珠菌细胞壁表面的糖蛋白,与白色念珠菌和宿主间的黏附性密切相关。有研究证实,白色念球菌ALS基因在生物膜中的表达升高[4-5]。本研究刮取人口腔上皮细胞,并与白色念珠菌3683、SC5314、3630混合培养,检测不同生物状态白色念珠菌对口腔上皮细胞黏附能力及ALSmRNA表达情况,以期观察不同白色念珠菌致病力的差异,探讨其感染作用机制。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