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两种方法检测森林可燃物燃烧的烟气成分

两种方法检测森林可燃物燃烧的烟气成分

有机物燃烧的规律

有机物燃烧的规律(一) ——燃烧前后体积的变化规律 对于CxHy的烃,其完全燃烧可表示为: CxHy+(x+y/4)O2 xCO2+y/2H2O 一、1体积气态烃完全燃烧,当生成水为气态时, 其体积变化:△V=V前-V后=1+(x+y/4)-(x+y/2) =1-y/4 可见:任何一种气态烃完全燃烧,其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只与该烃所含的H原子数有关而与C原子数无关。 ①当y<4时,气体体积减少,如C2H2; ②当y=4时,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如CH4,C2H4,C3H4; ③当y>4时,反应后体积变大,如C2H6,C3H8,C4H8等; 二、1体积气态烃完全燃烧,当生成的水为液态时, 其体积变化:△V=V前-V后=1+(x+y/4)-x =1+y/4 可以看出,无论何气态烃,其燃烧后气体体积都会减少。 典型习题: 1、aml三种气态烃与足量的氧气的混合物点燃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150℃、 1.01×105Pa),气体体积仍为aml,则三种烃可能是() A、CH4、C2H4、C3H4 B、C2H6、C3H6、C4H6 C、CH4、C2H6、C3H8 D、C2H4、C2H2、C4H6 解析:气态烃燃烧后生成水蒸气且气体体积不发生改变,其平均氢原子数y=4,故应选A、D 2、A、B、C三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物共aml,与足量氧气混合点燃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状况(标准状况)气体体积减少了2aml,则三种烃可能是() A、CH4、C2H4、C3H4 B、CH4、C2H6、C3H8 C、C2H6、C3H6、C4H6 D、C2H4、C2H2、C4H6 解析:气态烃燃烧后生成液态水,其体积变化应为: △V=1+y/4,则有aml(1+y/4)=2aml y=4 即:三种混合烃的平均H原子数为4,故应选A、D 有机物燃烧规律(二) ——燃烧耗氧量及生成CO2和H2O多少的规律 一、等物质的量的烃(CxHy)完全燃烧时,其耗氧量的大小取决于(x+y/4)的值,其值越大,耗氧量越多;生成CO2的多少取决于碳原子个数(X的值),其值越大,生成的CO2越多;生成H2O的多少取决于氢原子个数(y的值),其值越大,生成的H2O越多。 二、等质量的烃(CxHy)完全燃烧时,其耗氧量和生成水的多少取决于该烃分子中氢的质量分数(或y/x的值),其值越大,耗氧量及生成的水越多;生成CO2的多少取决于该烃分子中碳的质量分数(或x/y的值),其值越大,生成CO2越多。 由此可得以下推论: 1、等质量的烷烃,碳原子数越多,碳的质量分数越大,耗氧越少,由此可得,CH4耗氧最

主成分分析实验报告

项目名称实验4―主成分分析 所属课程名称多元统计分析(英)项目类型综合性实验 实验(实训)日期2012年 4 月15 日

实验报告4 主成分分析(综合性实验)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实验原理:主成分分析利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将多个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从而达到降维和数据结构简化的目的。这些综合指标反映了原始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通常表示为原始指标的某种线性组合,且综合指标间不相关。利用矩阵代数的知识可求解主成分。

实验题目:下表中给出了不同国家及地区的男子径赛记录:(t8a6) Country 100m (s) 200m (s) 400m (s) 800m (min) 1500m (min) 5000m (min) 10,000m (min) Marathon (mins) Argentina 10.39 20.81 46.84 1.81 3.7 14.04 29.36 137.72 Australia 10.31 20.06 44.84 1.74 3.57 13.28 27.66 128.3 Austria 10.44 20.81 46.82 1.79 3.6 13.26 27.72 135.9 Belgium 10.34 20.68 45.04 1.73 3.6 13.22 27.45 129.95 Bermuda 10.28 20.58 45.91 1.8 3.75 14.68 30.55 146.62 Brazil 10.22 20.43 45.21 1.73 3.66 13.62 28.62 133.13 Burma 10.64 21.52 48.3 1.8 3.85 14.45 30.28 139.95 Canada 10.17 20.22 45.68 1.76 3.63 13.55 28.09 130.15 Chile 10.34 20.8 46.2 1.79 3.71 13.61 29.3 134.03 China 10.51 21.04 47.3 1.81 3.73 13.9 29.13 133.53 Columbia 10.43 21.05 46.1 1.82 3.74 13.49 27.88 131.35 Cook Islands 12.18 23.2 52.94 2.02 4.24 16.7 35.38 164.7 Costa Rica 10.94 21.9 48.66 1.87 3.84 14.03 28.81 136.58 Czechoslovakia 10.35 20.65 45.64 1.76 3.58 13.42 28.19 134.32 Denmark 10.56 20.52 45.89 1.78 3.61 13.5 28.11 130.78 Dominican Republic 10.14 20.65 46.8 1.82 3.82 14.91 31.45 154.12 Finland 10.43 20.69 45.49 1.74 3.61 13.27 27.52 130.87 France 10.11 20.38 45.28 1.73 3.57 13.34 27.97 132.3 German (D.R.) 10.12 20.33 44.87 1.73 3.56 13.17 27.42 129.92 German (F.R.) 10.16 20.37 44.5 1.73 3.53 13.21 27.61 132.23 Great Brit.& N. Ireland 10.11 20.21 44.93 1.7 3.51 13.01 27.51 129.13 Greece 10.22 20.71 46.56 1.78 3.64 14.59 28.45 134.6 Guatemala 10.98 21.82 48.4 1.89 3.8 14.16 30.11 139.33 Hungary 10.26 20.62 46.02 1.77 3.62 13.49 28.44 132.58 India 10.6 21.42 45.73 1.76 3.73 13.77 28.81 131.98

实验一 有机物燃烧焓的测定

实验一 有机物燃烧焓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明确燃烧焓的定义,了解恒压热效应与恒容热效应的差别与关系; 2.掌握温差测量的一般知识和技术; 3.用氧弹式量热计测定有机物的燃烧焓; 4.理解氧弹式量热计的测量原理。 二.实验原理 在指定温度和压力下,一摩尔物质完全燃烧成指定产物的焓变,称为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摩尔燃烧焓,记作ΔC H m 。 恒压过程:ΔC H m =Q p,m ; 恒容过程:ΔC U m =Q v,m 。 在实际测量中,燃烧反应常在恒容条件下进行,如在弹式量热计中进行,这样直接测得的是反应的恒容热效应Q V ,即燃烧反应的热力学能变ΔC U )。若将应系统中的气体物质视为理想气体,根据热力学推导可得ΔC H m 和ΔC U m 的关系为: )(g RT U H B B m c m c ν∑+?=? 或 )(,,g RT Q Q B B m v m p ν∑== (1) 式中,T 为反应温度(K);ΔC H m 为摩尔燃烧焓(J·mol -1);ΔC U m 为摩尔燃烧热力学能变(J·mol -1);v B (g)为燃烧反应方程中各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规定生产物取正值,反应物取负值。 通过实验测得Q V,m (J·mol -1)值,根据上式就可计算出Q p,m (J·mol -1),即燃烧焓的值ΔC H m 。 本实验是用氧弹式量热计进行萘的燃烧焓的测定。其基本原理是能量守恒定律:通过量出已知量的待测物完全燃烧放出的热,可计算出Q V,m 。而放出的热可使一定量的介质(如水)升高一定的温度,即在燃烧前后产生一定数值的温差,通过实验测出该温差值,即可知待测物燃烧放出的热。量热计结构如图1所示,氧弹结构如图2所示。

森林可燃物及其管理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植物生态学报 2010, 34 (6): 741–752 doi: 10.3773/j.issn.1005-264x.2010.06.013 Chinese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https://www.sodocs.net/doc/d92367743.html, —————————————————— 收稿日期Received: 2008-10-08 接受日期Accepted: 2009-04-23 * E-mail: heh@https://www.sodocs.net/doc/d92367743.html, 森林可燃物及其管理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贺红士1,2* 常 禹1 胡远满1 刘志华1,3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沈阳 110016; 2School of Natural Resources, University of Missouri, Columbia MO 65211 USA; 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 摘 要 森林可燃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是影响林火发生及火烧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 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该文从以下4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可燃物研究的最新进展: 森林可燃物特性, 森林可燃物类型与火行为, 森林可燃物类型、载量的调查与制图, 森林可燃物管理。同时提出了我国森林可燃物今后的研究方向: 开展多尺度可燃物研究; 可燃物类型与火行为的研究; 把以试验观测为基础的静态研究与以空间技术和生态模型为基础的动态预测相结合, 研究可燃物处理效果;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可燃物处理与碳收支。 关键词 林火, 森林可燃物, 可燃物管理 Contemporary studi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of forest fuel and fuel management HE Hong-Shi 1,2*, CHANG Yu 1, HU Yuan-Man 1, and LIU Zhi-Hua 1,3 1 Shenyang Institute of Applied Ec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enyang 110016, China; 2School of Natural Resources, University of Missouri, Colum-bia MO 65211 USA; and 3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Abstract Fuel is the basic component of forest ecosystems. 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hat influence forest fire ignition and fire severity. Hence, it has drawn much attention from researchers worldwide. We review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forest fuel studies from four aspects: 1) forest fuel properties, including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flammability of forest fuels, 2) fuel models and fire behaviors, 3) methodologies for inventory and mapping of fuel types and fuel loads, and 4) forest fuel management. We also discuss the future direction in forest fuel studies, including 1) forest fuel studies at site, regional, and country-wide scales, 2) fuel models and fire be-haviors, 3) combining observ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with computer simulation and spatial analysis tech-nologies for long-term predictions of fuel treatment effects over large landscapes, and 4) fuel treatment and carbon budget under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ere are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forest fire management and forest fuel research in China. Key words forest fire, forest fuel, forest fuel management 自然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从地表火(surface fire)到树冠火(crown fire)的多种形态调整森林生态系统的树种组成、年龄结构和空间(景观)格局(Pringle & Marstall, 1995; 徐化成, 1998; 舒立福等, 1999a; Johnson & Miyanishi, 2001)。地表火清除林下堆积物, 调整林分结构, 为存活树木创造成材的环境。树冠火烧掉整片林木, 为早期演替树种创造生长条件, 使空间上存在着不同年龄镶嵌的异质森林景观结构(Johnson, 1996; Turner et al ., 2003a; Romme et al ., 2005)。林火作用下产生的林分与景观结构既能有效地抵抗森林病 虫害的传播(Sullivan et al ., 2003; Whitney & Irwin, 2005), 又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宝贵的生境(王瑞君, 2005; Parker et al ., 2006; Greenberg et al ., 2007; Hood et al ., 2007)。要科学地理解林火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作用, 就必须对林火发生规律及行为进行充分研究。 森林可燃物是林火发生和燃烧的物质基础, 森林可燃物的研究是上述研究的重要基础。森林可燃物管理是从根本上解决林火安全问题、改善森林结构、提高森林健康水平的途径。国内外学者早就认识到森林可燃物在林火管理中的重要性, 在森林可

10森林中的可燃物是指哪些

10森林中的可燃物是指哪些? 均属可燃物。答:森林中的乔木、灌木、杂草、蕨类、苔藓、地衣、枯立木、败北木、枯枝落叶以及隐藏层的腐殖质、泥炭等。 5进入林区必须做到五不准”指什么? 答:禁绝在林区内乱扔烟蒂、磷寸梗;禁绝在林区风燃放爆竹、焰火;禁绝在林区内烧火驱兽;禁绝在林区内烧火取暖、烧烤食品;禁绝在林区内玩火取乐。 遇到火灾,要迅速向安全出口的方向逃生; 火灾致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吸入有毒烟气窒息死亡; 使用液化气或煤气,一定要养成先点火、后开气的习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 极扑救火灾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让家庭远离火灾是我们的共同的心声 1。家庭防火知识多 火柴、火机、电子炉灶等明火;雷电、静电等的自然火源;家具、衣物、床褥等可燃固体;汽油、煤油、植物油等可燃液体;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发胶、空气清新剂等可燃气体。 2。烟蒂火柴不乱扔 不可随意将烟蒂、火柴杆扔在废纸篓内或者可燃杂 物上,不要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 3。电线插座勤检查 不私接乱拉电线,不超负荷用电,插座上不要使用过多的用电设备,不用铜、铁、铝丝等代替刀闸开关上的保险丝。 4。离家要把电源切 离家或入睡前,应对用电器具、燃气开关及遗留火种进行检查,用电设备长期不使用时,应切断电源或拔下插头。 5。煤气使用讲安全

使用液化气,要先开气阀再点火。使用完毕,先关气阀在关炉具。不要随意倾倒液化石油气残液。煤气泄漏要迅速关闭气阀,开窗通风,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切记不要在燃气泄漏场所拨打电话。 编辑本段灭火常识 1、发现火灾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时要讲清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并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车。 2、燃气罐着火,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捂盖灭火,并迅速关闭阀门。 3、家用电器或线路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或气体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 4、救火时不要贸然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 干粉灭火器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把灭火器摇动数次,使瓶内干粉松散; 2、拔下保险销,对准火焰根部压下压把喷射; 3、在灭火过程中,应始终保持直立状态,不得横卧或颠倒使用; 4、灭火后防止复燃。 编辑本段火灾知识 1.火势不大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服或裹上湿毛毯,湿被褥勇敢地冲出去,但千万不要披塑料雨衣。 2.在浓烟中避难逃生,要尽量放低身体,并用湿毛巾捂住嘴鼻。 3.不要盲目跳楼,可用绳子或把床单撕成条状连起来,紧拴在门窗框和重物上,顺势滑下。 4.当被大火围困又没有其他办法可自救时,可用手电筒等醒目物品不停地发出呼救信号,以便消防队及时发现,组织营救。 我国119消防节的由来 1992年公安部将每年的11月9日定为“119消防宣传日”。火警电话号码统一定为“119”,是汉语“要要救”的谐音。这一天已成为我国的消防节。 我国119消防节的由来 安全!安全!让我们从校园做起,让我们从学校中的每一名师生从自身做起。 1. 将安全牢牢的记在心中,平安将会伴随我们渡过美好的一生。 2.安全记在心,平安走天下。 3.道路牵着你我他,安全系着千万家。

烟道气体成分分析方案

a) 对烟气成分进行分析,在设备上选择质谱仪作为在线分析仪表。采用 1 台质谱仪、4套采样探头、2套前处理系统、1套后处理系统及1座分析小屋。质谱仪同时对两个采样点(余热锅炉入口、电收尘出口)进行分析,两采样点双流路切换分析,每个点的分析时间小于10S。 对于烟气成分分析选用上海舜宇恒平的工业连续在线质谱仪进行测量。质谱仪可快速响应,实时监测烟道气中成分变化,以便快速反映工艺状况、指导工艺生产。烟气中湿度测量选用瑞士ROTRONI(公司的高温湿度计进行测量,自带温度计算。 由于烟气中含有大量粉尘和水,系统难点在于预处理系统的处理,本系统主要采用采样探头的一备一用设计,同时自动控制反吹以防止堵塞,同时采用美国杜邦公司的nafion 管进行脱水。 整个方案主要由采样探头、前处理、后处理、及在线分析设备构成。 在现场需要布置单独的现场小屋用于放置在线分析设备。 样品采样探头安装在工艺现场取样点位置,针对余热锅炉入口和电收尘出口工况中高温、高粉尘、高水的特殊情况,每个采样点均采用一反吹的冗余设计,由PLC控制系统实现,正常工作时,PLC空制相应的电磁阀动作,一个采样探头正常工作取样、另外一套采样探头反吹电磁阀打开,氮气对另外一个采样探头进行反吹。以防止探头堵塞。 探头采用法兰对接,采样探针伸入烟道的至位置。由于烟道内的高温高粉尘工况,为防止粉尘的冲刷在探针外部设有保护套管,同时探针入口处设有金属网的过滤器,以减少进入取样管的粉尘,防止管线堵塞。 PLC控制系统安装在分析小屋内,同时控制4个采样点之间的切换和反吹,每个位号的采样点的双采样探头切换采用定时反吹,具体的切换间隔根据现场实际调试而定。 前处理箱就近安装在工艺现场取样点位置,用于样品的降温、除尘和脱水。样品的降温通过风冷方式实现,冷却用的仪表风先进行伴热,温度维持在

专题三有机物燃烧规律及有机化学999计算

专题三 有机物燃烧规律及有机化学计算 有机物燃烧的规律是中学有机化学基础中的常见题型,也是高考化学中的热点内容,许多学生对这些知识点往往容易产生混淆,现将其归纳总结如下: 有机物完全燃烧的通式: 烃:O H y xCO O y x CxHy 2222 )4(+→++ 烃的衍生物:O H y xCO O z y x CxHyOz 2222 )24(+→-++ 二.有机物的物质的量一定时: (一).比较判断耗氧量的方法步聚: ①若属于烃类物质,根据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越多,耗氧量越多直接比较;若碳、氢原子数都不同且一多一少,则可以按1个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的耗氧量相当转换成碳或氢原子个数相同后再进行比较即可。 ②若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先将分子中的氧原子结合氢或碳改写成H 2O 或CO 2的形式,即将含氧衍生物改写为CxHy ·(H 2O)n 或CxHy ·(CO 2)m 或CxHy ·(H 2O)n ·(CO 2)m 形式,再按①比较CxHy 的耗氧量。 例1.相同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充分燃烧,消耗氧气量相同的是 A .C 3H 4和C 2H 6 B . C 3H 6和C 3H 8O C .C 3H 6O 2和C 3H 8O D .C 3H 8O 和C 4H 6O 2 解析:A 中C 3H 4的耗氧量相当于C 2H 8,B 、C 、D 中的C 3H 8O 可改写为C 3H 6·(H 2O),C 中的C 3H 6O 2可改为 C 3H 2·(H 2O)2, D 中的C 4H 6O 2可改为C 3H 6·(CO 2),显然答案为B 、D 。 二.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时: 1.烃类物质(CxHy)完全燃烧的耗氧量与x y 成正比. 2.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 2或H 2O 的物质的量一定,则有机物中含碳或氢的质量分数一定;若混合物总质量一定,不论按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 2或H 2O 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则混合物中各组分含碳或氢的质量分数相同。 3.燃烧时耗氧量相同,则两者的关系为: ⑴同分异构体 或 ⑵最简式相同 例6.下列各组混合物中,不论二者以什么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时生成CO 2的质量也一定的是 A .甲烷、辛醛 B .乙炔、苯乙烯 C .甲醛、甲酸甲酯 D .苯、甲苯 解析:混合物总质量一定,不论按什么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CO 2的质量保持不变,要求混合物中各组分含碳的质量分数相同。B 、C 中的两组物质的最简式相同,碳的质量分数相同,A 中碳的质量分数也相同,所以答案为D 。 三.一定量的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的CO 2和消耗的O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时: 1.生成的CO 2的物质的量小于消耗的O 2的物质的量的情况 例7.某有机物的蒸气完全燃烧时,需要三倍于其体积的O 2,产生二倍于其体积的CO 2,则该有机物可能是(体积在同温同压下测定)

实验六主成分分析报告

实验六 主成分分析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SPSS 及ENVI 的主成分分析方法。 二、有关概念 1. 主成分分析的概念 主成分分析(又称因子分析),是将多个实测变量转换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 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代表各类信息的综合指标就称为因子或主成份。 主成分分析的数学模型可写为: m m x a x a x a x a z 131********++++= m m x a x a x a x a z 23232221212++++= m m x a x a x a x a z 33332321313++++= ……… m nm n n n n x a x a x a x a z ++++= 332211 其中,x 1、x 2、 x 3、 x 4 …x m 为原始变量;z 1、 z 2、 z 3、 z 4 …z n 为主成份,且有m ≥n 。 写成矩阵形式为:Z=AX 。Z 为主成份向量,A 为主成份变换矩阵,X 为原始变 量向量。主成份分析的目的是把系数矩阵A 求出,主成份Z1、Z2、Z3…在总方差中所占比重依次递减。 从理论上讲m=n 即有多少原始变量就有多少主成份,但实际上前面几个主成 份集中了大部分方差,因此取主成份数目远远小于原始变量的数目,但信息损失很小。 因子分析的一个重要目的还在于对原始变量进行分门别类的综合评价。如果 因子分析结果保证了因子之间的正交性(不相关)但对因子不易命名,还可以通过对因子模型的旋转变换使公因子负荷系数向更大(向1)或更小(向0)方向变化,使得对公因子的命名和解释变得更加容易。进行正交变换可以保证变换后各因子仍正交,这是比较理想的情况。如果经过正交变换后对公因子仍然不易解释,也可进行斜交旋转。 2. 因子提取方法 SPSS 提供的因子提取方法有: ①Principal components 主成份法。该方法假设变量是因子的纯线性组合。

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测定

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测定 编写人:平原一中杜传玲马志芬 知识再现 一、测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流程: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元素组成分子式 测定有机化合物→化学分析→→官能团→确定出分子结构 光谱分析相对分子质量及碳骨架状况 二、有机化合物分子式的确定 基本思路:确定 ,各元素的,必要时,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 ⒈确定有机化合物元素的组成: ⑴碳氢元素的测定。常用方法:,测定步骤: 。 ⑵氮元素的测定。方法与原理:利用,测定步骤: 。 ⑶卤素的测定。方法:,步骤: 。 ⑷氧元素的测定:方法:。 ⒉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 ⑴已知标准状况下的密度,公式为: ⑵已知相对密度D,公式为: ⑶非标准状况下,依据气态方程,并采用特定装置。 ⑷使用质谱仪测定(了解) ⒊分子式的确定: ⑴实验式法:由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实验式)→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 ⑵物质的量关系法:有密度或其他条件→求摩尔质量→求1mol分子中所含各元素的物质的量→求分子式 ⑶化学方程式法;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分子式

⑷燃烧通式法:写出烃及烃的衍生物燃烧通式 三、有机化合物结构式的确定 测定步骤:由有机物的分子式→计算有机物分子不饱和度,化学实验或仪器分析图谱→推测化学键类型,判断官能团种类及所处位置→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式 ⒈有机化合物不饱和度的计算 ⑴不饱和度: ⑵不饱和度的计算: 练习:⑴写出下列几种官能团的不饱和度 \/C=C /\ \ -C ≡C- -C ≡N ⑵分子式为C 6H 5NO 2的不饱和度为 ⒉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 ⑴各种官能团的化学检验方法 ⑵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基本途径 确定分子式→据不饱和度推断可能的结构→化学检验,确定其结构。 典题解悟: 知识点一:有机化合物分子式的确定。 例1 某气态有机物X 含C 、H 、O 三种元素,已知下列条件,现欲确定X 的分子式,所需最少条件是( ) ① X 中含碳质量分数②X 中含氢质量分数③X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④X 对H 2的相对密度⑤X 的质量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②⑤ D .③④⑤ 解析:由C 、H 质量分数可推出O 的质量分数,由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可确定X 的实验式由相对密度可确定X 的相对分子质量,由相对分子质量和实验式可确定X 的分子式。 答案:B 例2 由一种气态烷烃与一种气态单烯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它对氮气的相对密度为6.0,将1.0体积此混合气体与4.0体积氧气混合后,装入密闭容器内,用电火花引燃,使之充分燃烧,若反应前后温度均保持120℃,测得容器内压强比反应前增加了4.0﹪,求混合气体中烷烃和烯烃的分子式及各自的体积分数。 解析:M _ (混)=6.0×4.0g/mol =24g·mol -1 由于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相对分子质量比24小的烃,该

锅炉烟气成分分析

7.2锅炉烟气成分分析 在火力发电的过程中,对锅炉烟气含氧量、二氧化碳含量、一氧化碳含量的分析测量对于指导锅炉燃烧控制有重要的意义。 为保持锅炉处于最佳燃烧状态,应使实际供给的空气量大于理论空气量,锅炉机组热损失最小的炉膛出口的最佳过剩空气系数应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对锅炉铟气中的过剩空气系数的分析测量要考虑到烟气取样点的选择或给予必要的修正。目前,一般把烟气取样点设计在过热器出口或省煤器出口处。燃烧理论指出:在燃料一定情况下,当完全燃烧时,过剩空气系数是烟气中氧量或二氧化碳含量的函数,此时一氧化碳的含量为零。当不完全燃烧时,因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过剩空气系数与氧量或二氧化碳含量的函数要受到一氧化碳含量的影响:因此对一氧化碳含量和氧气或二氧化碳含量的监视,对于指导燃烧更为有利。实际燃烧时,很多情况是烟气中一氧化碳含量比较少.因此,对于一氧化碳分析仪要求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精确度。在不完全燃烧时,烟气中还会有未燃尽的可燃物含量对烟气中的一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含量和氧量都有影响。过剩空气系数α与一氧化碳含量二氧化碳含量和氧量的函数关系就更复杂,这种情况下.通过对一氧化碳含量和氧量的监测来指导燃烧会更有实际意义。目前,对于高压大型锅炉,烟气中未燃尽可燃物的含量很小.通常多是通过对烟气中的含氧量的监测来指导燃烧控制。

7.2.2 氧化锆氧量计 氧化锆氧量计属于电化学分析器中的一种。氧化锆(2 ZrO )是一种氧离子导电的固体电解质。氧化锆氧量计可以用来连续地分析各种锅炉烟气中的氧含量,然后控制送风量来调整过剩空气系数α值,以保证最佳的空气燃料比,达到节能效果。氧化锆传感器探头可以直接插人烟道中进行测量,氧化锆测量探头工作温度必须在850℃左右的高温下运行,否则灵敏度将会下降。所以氧化锆氧量计在探头上都装有测温传感器和电加热设备。 1) 氧化锆传感器测量原理 氧化锆在常温下为单斜晶体,当温度为 1150℃时,晶体排列由单斜晶体变为立方晶 体,同时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体积收缩。如果 在氧化锆中加人一定量的氧化钙(CaO )和 氧化钇(32O Y ),则其晶型变为不随温度而 变的稳定的萤石型立方晶体,这时四价的锆 被二价的钙和三价的钇置换,同时产生氧离 子空穴。当温度为800℃以上时,空穴型的 氧化锆就变成了良好的氧离子导体,从而可以构成氧浓差电池。 氧浓差电池的原理如图7.13所示。在氧化锆电解质的两侧各烧结上一层多孔的铂电极,便形成了氧浓差电池。电池左边是被测的烟气,它的氧含量一般为4%~6%,设氧分压为1p ,氧浓度为1?。电池的右边是参比气体,如空气,它的氧含量一般为20.8%,氧分压为2p ,浓度为2?。在温度T=850℃时,氧化锆氧浓差电池的工作原理可用下式表示: Pt p O CaO ZrO p O Pt ),(,)(,22212分压力分压力 负极 电解质 正极 在正极上氧分子得到电子成为氧离子,即 -?→?+22224)(O e p O 分压力 在负极上氧离子失去电子成为氧分子,即 )(421 22p O e O 分压力?→?-- 这个过程就好像2 O 从正极渗透到负极上去一样。这也好像是图7.13氧浓差电池的原理

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实验报告--SPSS

对2009年我国88个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因子分析 分析结果: 表1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取样足够度的 Kaiser-Meyer-Olkin 度量。.637 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398.287 df 45 Sig. .000 由表1可知,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398.287,相应的概率p值接近0,小于显著性水平 (取0.05),所以应拒绝原假设,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矩阵有显著差异。同时,KMO值为0.637,根据Kaiser给出的KMO度量标准(0.9以上表示非常适合;0.8表示适合;0.7表示一般;0.6表示不太适合;0.5以下表示极不适合)可知原有变量不算特别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表2 公因子方差 初始提取市盈率 1.000 .706 净资产收益率 1.000 .609 总资产报酬率 1.000 .822 毛利率 1.000 .280 资产现金率 1.000 .731 应收应付比 1.000 .561 营业利润占比 1.000 .782 流通市值 1.000 .957 总市值 1.000 .928 成交量(手) 1.000 .858 提取方法:主成份分析。 表2为公因子方差,即因子分析的初始解,显示了所有变量的共同度数据。第一列是因子分析初始解下的变量共同度,它表明,对原有10个变量如果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所有特征根(10个),那么原有变量的所有方差都可被解释,变量的共同度均为1(原有变量标准化后的方差为1)。事实上,因子个数小于原有变量的个数才是因子分析的目标,所以不可提取全部特征根;第二列是在按指定提取条件(这里为特征根大于1)提取特征根时的共同度。可以看到,总资产报酬率、成交量、流

燃烧法测定组成(选择填空)

燃烧法测定组成专题小测 1.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消耗氧气9.6g,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 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中()。 A.一定含有氧元素 B.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C.一定不含氧元素 D.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2实验室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3.2 g某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3.6 g水,则该有机物中 A.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氧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 D.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 3.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2.3g某有机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CO2和2.7gH2O。对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推断: ①一定含C、H元素②一定不含O元素 ③可能含O元素④一定含O元素 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2∶5 ⑥分子中C、H、O的元素质量比为12∶3∶8。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⑤B.①④⑥C.①③⑤D.①④⑤4.常用燃烧法测定有机物的组成.现取某有机物在一定量的O 2 中完全燃烧,生成8.8gCO 2和5.4gH 2 O.对该有机物组成推断正确 的是() A.其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3 B.一定含有C、H、O C.一定含有C、H,可能含有O D.无法确定 5.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由CH 4、H 2 、CO、CO 2 和HCl中的某几种气 体组成。将此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变浑浊, 但混合气体的总体积减小,把剩余气体导出后,在O 2 中能够点 燃,燃烧产物不能使白色CuSO 4 粉末变蓝色。则原混合气体的成份是() A.HCl和CO B.HCl、H 2和CO 2 C.CH 4 和H 2 D.CO和CO 2

燃烧规律

有机物燃烧规律 有机物燃烧的规律是中学有机化学基础中的常见题型,也是高考化学中的热点内容。 首先大家要很明确地知道:含碳量的高低与燃烧现象是直接有关的。含碳量越高,燃烧现象就越明显,表现在火焰越明亮,黑烟就越浓。 乙炔燃烧时火焰明亮,伴随大量浓烟;乙烯及其它单烯烃燃烧时火焰较明亮,伴随少量黑烟,而甲烷燃烧时火焰不明亮,无黑烟。 之后,我们来看有机物完全燃烧的通式: 烃:O H y xCO O y x CxHy 2222 )4(+→++ 烃的衍生物: O H y xCO O z y x CxHyOz 2222)24(+→-++ 你能发现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可循吗? 一.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时: 1. 烃类物质(CxHy)完全燃烧的耗氧量与x y 成正比. 2. 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 2或H 2O 的物质的量一定,则有机物中含碳或氢的质量分数一定;若混合物总质量一定,不论按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 2或H 2O 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则混合物中各组分含碳或氢的质量分数相同。 3. 燃烧时耗氧量相同,则两者的关系为:⑴同分异构体 ⑵最简式相同 例1. 下列各组有机物完全燃烧时耗氧量不相同的是 A .50g 乙醇和50g 甲醚 B .100g 乙炔和100g 苯 C .200g 甲醛和200g 乙酸 D .100g 甲烷和100g 乙烷 解析:A 中的乙醇和甲醚互为同分异构体,B 、C 中两组物质的最简式相同,所以答案为D 。 例2.下列各组混合物中,不论二者以什么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时生成CO 2的质量也一定的是 A .甲烷、辛醛 B .乙炔、苯乙烯 C .甲醛、甲酸甲酯 D .苯、甲苯 W(C)0N(C)85.7%75 %92.3

COD在线监测仪高温燃烧法

C O D在线监测仪高温 燃烧法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常见C O D在线监测仪原理及性能分析水质化学需氧量(COD)是我国颁布的环境水质标准的主要监测指标之一,它反映了水体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由于有机物是主要的还原性污染物,所以化学需氧量(COD)可作为衡量水质受有机物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被广泛地应用于污水中有机物含量的测定,是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参数。 根据国家标准GB 11914-89和国际标准ISO6060规定,COD定义是指水样用重铬酸钾作氧化剂进行化学氧化后,用滴定法测定消耗的氧化剂 。如以高锰酸钾作氧化剂,则测定量,相对应氧的质量浓度,简称COD Cr 。因氧化条件如氧化剂种类、反应温度、反结果称为高锰酸盐指数COD Mn 应时间、催化剂等因素影响,测定值会有很大变化。因此,有很多专家抨击和质疑这一指标,但受监测手段和历史原因制约,目前我国一般还是用COD来表达水质有机物污染程度。但其标准的实验方法试剂消耗量大,而且非常费时,从而出现了以下几种主要的COD测定仪:几种COD在线监测仪综合性能比较 1、COD 法(COD在线监测仪) Cr 法指使用重铬酸钾做氧化剂,在一定条件下氧化水样中的有机 COD Cr 物,通过光度计或电极测算出消耗氧化剂的量,进一步换算出COD值。

其测定仪主要有三种技术原理: (1)重铬酸钾消解-光度测量法; (2)重铬酸钾消解-库仑滴定法; (3)重铬酸钾消解-氧化还原滴定法。 从原理上讲,方法(3)更接近国标方法,方法(2)也是推荐使用的方法。而方法(1)较多采用在快速COD测定仪上。 从分析性能上讲,由于水样中部分有机物很难被氧化剂氧化,有的甚至根本不能氧化。因此,该类在线COD仪难以应用于高氯污水、强碱污水、浓度大幅变动污水及地表水的自动监测,其测量范围一般在30~2000 mg/l,仅能满足部分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的需要。另外,采用消解-氧化还原滴定法、消解-光度法的仪器的分析周期一般较长,需要60分钟左右。 从对环境的影响方面讲,重铬酸钾消解-氧化还原滴定法有铬、汞的二次污染问题,废液需用大量水进行稀释处理。而TOC法、UV计法和电化学法(不包括库仑滴定法)则不存在二次污染问题。 从维护的难易程度上讲,由于消解-氧化还原滴定法、消解-光度法所采用的试剂种类较多,泵管系统很复杂,因此在试剂的更换以及泵管的更换维护方面非常烦琐,维护周期比采用TOC法、UV计法和电化学原理的仪器要短很多,试剂费用和维护工作量都很大。 法 2、COD Mn COD 法即高锰酸盐指数分析仪的主要技术原理有二种: Mn (1)高锰酸盐氧化-化学测量法;

烟气成分分析

实验三 烟气成分分析 一、实验目的 锅炉中燃烧产物的计算和测定主要是求出燃烧后的烟气量和烟气组成。燃料燃烧后烟气的主要成分有:CO 2、SO 2 、O 2 、H 2 O 、N 2 、CO 等气体。本实验使用奥氏烟气分析器测定干烟气的容积成分百分数。通过实验使学生巩固烟气组成成分的概念,初步学会运用奥氏烟气分析器测定烟气成分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奥氏烟气分析器是利用化学吸收法按容积测定气体成分的仪器。它主要由三个化学吸收瓶组成,利用不同化学药剂对气体的选择性吸收特性进行的。 吸收瓶Ⅰ内盛放氢氧化钾溶液(KOH ),它吸收烟气中的CO 2与SO 2气体。在烟气成分中常用RO 2表示CO 2与SO 2容积总和,即RO 2=CO 2+SO 2。 其化学反应式如下:2KOH+CO 2→K 2CO 3 ;KOH+SO 2→K 2SO 3 ; 吸收瓶Ⅱ内盛焦性没食子酸苛性钾溶液[C 6H 3(OK )3],它可吸收烟气中的RO 2与O 2气体。当RO 2被吸收瓶Ⅰ吸收后,吸收瓶Ⅱ则吸收的烟气容积中的O 2气体。 焦性没食子酸苛性钾溶液吸收O 2的化学反应式为: 4C 6H 3(OK )3 + O 2→2[(OK )3C 6H 2—C 6H 2(OK )3]+2 H 2 O 吸收瓶Ⅲ内盛氯化亚铜的氨溶液[Cu (NH 3)2Cl ],它可吸收烟气中的CO 气体。 其化学反应式为:Cu (NH 3)2Cl+2CO → Cu (CO )2Cl+ 2NH 3; 它同时也能吸收O 2气体。故烟气应先通过吸收瓶Ⅱ,使O 2被吸收后,这样通过吸收瓶Ⅲ吸收的烟气只剩下一氧化碳CO 气体了。 综上所述,三个吸收瓶的测定程序切勿颠倒。在环境温度下,烟气中的过饱和蒸汽将结露成水,因此在进入分析器前,烟气应先通过过滤器,使饱和蒸汽被吸收,故在吸收瓶中的烟气容积为干烟气容积,气体容积单位为Nm 3/Kg ,测定的成分为干烟气容积成分百分数,即CO 2+SO 2+O 2+CO+N 2=100% CO 2= %1002?gy CO V V (3-1) ; SO 2=%1002?gy SO V V (3-2) ; O 2 = %1002?gy O V V (3-3) ; CO = %100?gy CO V V (3-4);

有机物完全燃烧规律(精校)

有机物完全燃烧规律 一、等物质的量的烃完全燃烧耗氧规律 1mol 某烃C x H y 完全燃烧的反应方程式为: 22242 x y y y C H x O xCO H O ??++???→+ ?? ?点燃 由此可知,每摩烃完全燃烧时耗氧量相当于每摩烃中碳元素和氢元素分别燃烧时耗氧量之和4 y x ? ?+ ??? 。 例1.常温常压下,取下列4种气态烃各1mol ,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A .甲烷 B .乙烷 C .乙炔 D .乙烯 答案:B 例2. 1mol 的某烷烃完全燃烧,需要8mol 的氧气,这种烷烃的分子式可能是 A .C 3H 8 B . C 4H 10 C .C 5H 12 D .C 6H 14 答案:C 二、等质量的烃类完全燃烧时耗氧量规律 质量相同的烃类完全燃烧时,耗氧量最多的是含氢量最高的;耗氧量最少的是含氢量最小的。即:对于x y C H ,质量一定时:①耗氧量最多的是 y x 最大的;②耗氧量最少的是 y x 最小的。 例3.等质量下列各类烃: 1. C 6H 6 2. C 7H 8 3. C 4H 10 4. C 3H 8,分别完全燃烧时,其耗氧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是 A .1234 B .4321 C .2134 D .3412 答案:B 例4.等质量的下列烃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 时,耗氧量最多的是

A .C 2H 6 B . C 3H 8 C .C 4H 10 D .C 5H 12 答案:A 例5.等质量的下列烃,完全燃烧时消耗O 2最多的是 A .甲烷 B .乙烷 C .乙炔 D .乙烯 答案:A 三、烃的含氧衍生物完全燃烧时耗氧量规律 1mol 某烃的含氧衍生物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22422 x y Z y z y C H O x O xCO H O ??++-???→+ ?? ?点燃 例6.若1mol 有机物在完全燃烧时,消耗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312 n - mol ,则它的组成通式可能是 A .C n H 2n O B .C n H 2n+2O C .C n H 2n -2 D .C n H 2n 答案:A 、C 四、总质量一定的混合物的燃烧 只要各组分的最简式相同,则完全燃烧时,其耗氧量为定值而与混合物各组分的含量无关,恒等于同质量的某单一组分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 例7.取W 克下列各组混合物,使之充分燃烧时,耗氧量跟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比无关的是 A .HCHO 、HCOOCH 3 B .CH 3CH 2OH 、CH 3COOH C .CH 2=CH -CH =CH 2 、C 2H 4 D .C 2H 2、C 6H 6 答案:AD 分析:HCHO 和HCOOCH 3,因为最简式相同,在总质量一定时,二者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混合物中C 、H 、O 元素的质量为定值,所以耗氧量为定值,故选A 。同理可选出D 。 五、总物质的量一定的混合物的燃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