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整理)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提纲

(整理)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提纲

(整理)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提纲
(整理)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提纲

方尖碑古代埃及和西亚常见的一种纪念碑,形状狭长,碑体四方,顶部呈金字塔状。

世界上最早的灯塔亚历山大法洛斯岛上的灯塔,建于公元275年,古罗马占领时期。相传塔高约122米,塔基由耐海水腐蚀的玻璃块填充,隙间灌以溶化铅水。塔顶有一巨大火盆,火焰终年不息,其后又一个用花岗石制作的反光镜。

雅典卫城平面简图

罗马帝国时期的城市建设罗马帝国时期是古罗马历史的鼎盛时期,实例有首都罗马和罗马帝国广场的建设,如商港巴尔米拉和俄斯提亚的建设,如军事营塞城阿奥斯塔、提姆加特的建设等。

①罗马城市建设的成就:在公元3世纪时人口已超过100万;集中在中心地区广场群与建筑群,但城市总体布局比较零乱。它是由许多点凑合而成,而未形成完整的系统。

罗马帝国广场:从共和广场的轴线中段向西北延伸约300m左右。由奥古斯都广场、图拉真广场等组成。广场的形式又逐渐由开场专为封闭,由自由转为严整,其目的在于塑造一个供人观赏的三度空间艺术组群。

②阿德良(第十一位帝王)离宫:建于公元114~138年。是运用实体和空间的观念在自然背景中组织复杂庞大的建筑群体的范例。

③营寨城提姆加德、兰培西斯和阿奥斯达:按照罗马军队的严谨的营寨方式建造的。城市有两条互相垂直的大干道成十字交叉或十字式相交,在交点处是城市的中心广场。城市路网为方格形。城市里有剧场、浴场等大型公共建筑。在主要道路起讫点和交叉处,常有壮丽的凯旋门。在凯旋门之间有很长的列柱街,形成极其雄伟的街景。

④罗马帝国时期的列柱街:提姆加德;巴尔米拉列柱街:干道两侧有长长的列柱,通常在车行道和人行道之间,大概35m宽,人行道上有顶子,形成柱廊。城市工程设施达到很高水平,主要体现在道路、桥梁、城墙、输水道等。。

罗马共和广场和帝国广场平面

中世纪城市类型及特点要塞型:城市最早是军事要塞,是罗马帝国遗留下来的前哨居民点,以后发张成为新社会的核心和适于居住的城镇。

城堡型:城市是在封建主的城堡周围发展起来。城堡周围有教堂或修道院。在教堂附近形成广场成为城市生活的中心。

商业交通型:由于其地理位置的优越,而在商业、交通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要道、关隘、渡口通常是进行商品交换的手工业者和商人的聚居区。

拜占庭时期城市建设(P59)以首都君士坦丁堡最为活跃。利用了希腊、罗马古典时代和东方各国的艺术成就来建设君士坦丁堡,建造了城墙、城门、道路、水窖、巴西利卡和教堂等等。:公元532~537年查斯丁尼(第六位帝王)在位时期建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东正教的中心教堂,是皇帝举行重要仪典的场所,是拜占庭帝国极盛时期的纪念碑。

伊斯兰城市建设P64伊斯兰城市常简单地划分为若干地区,其城市整体性较弱。在社会生活中,真正的单元是以某一清真寺为中心的邻里,即穆斯林区。大的穆斯林区设有清真寺、图书馆、浴室、医院、学校、经文学院和井亭。穆斯林在建设环境中,倾注于对尘世的淡漠和对神明、对永恒的无限向往。伊斯兰城市受教义与宇宙观的影响,也受气候影响,在干热地带多建封闭的城镇、封闭式的穆斯林区和封闭式的院落式住宅。城市内部分成两区即统治者的宫室或官邸和与在其周围的信徒区。道路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弯弯曲曲的盘街,时而转变走向。另一种是死胡同,知道某些住户门前就截断。早期伊斯兰城市是由驻军营地发展起来的。这些城市没有什么设计,亦无共同特征。伊斯兰圣地麦加或麦地那也没有深思熟虑的设计或规划设想。

公元762年阿拉伯国家奠都巴格达,建立中央专制政权。中世纪阿拉伯国家在伊斯兰教产生之前就已有大马士革、耶路撒冷、安曼、海法以及其它一些重要中心。伊斯兰国家在西班牙的最后一个据点是格兰纳达,阿尔罕伯拉宫是伊斯兰世界保存比较好的一所宫殿。

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建设P76

佛罗伦萨:①建筑活动主要是城市公共建筑物和作为城市市民自豪标志的教堂。②修建了联通市中心的乌菲齐大街

两侧房屋,丰富了市中心广场的群体构图;联通了若干重要建筑物之间的道路区段③建成了佛罗伦萨群臣最高点——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顶,成为城市的外部标志

佛拉拉:于16世纪由鲁赛蒂规划改建,扩建了城市,拓宽了道路和广场,改造了旧城。建造了豪华的宫殿府邸和城市建筑群,并改善了城墙的防御设施。新建城区的城市骨架是先进的,规划建设富有弹性。城市的道路和一些重要的视点相连。

威尼斯:不仅开拓街道广场,修建教堂和府邸等,还建造了商业和集会的敞廊、市政府、钟塔、图书馆、博物馆、铸币厂、学校等等。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修建了不少码头和美丽的石拱桥,整顿了中世纪形成的大街小巷和迂回曲折的河道。最引人注目的是文艺复兴时期完善了圣马可广场的建设。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重建丰富了城市的立体轮廓

意大利、威尼斯广场建设P80

①农齐阿广场:位于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早期广场,采用古典的严谨构图。在长轴一端是1470年阿尔伯蒂改造

教堂立面,左侧为勃鲁乃列斯基设计的育婴堂,右边为1518年建的修道院。

②罗马市政广场:由米开朗琪罗设计,广场正面为元老院,左侧为1540年加建的博物馆,右侧为档案馆。

③威尼斯圣马可广场(P82):拿破仑大帝誉之为“欧洲最美丽的客厅”。拜占庭式的教堂、文艺复兴式的图书馆、

高直式的总督府、四周为新旧市政大厦、高耸的钟塔成为城市的标志。

④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广场是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由教廷总建筑师伯尼尼设计,以方尖

碑为中心。

⑤罗马纳伏那广场:巴洛克封闭式广场的代表。广场平面呈长圆形

费拉锐特理想城市方案

②费拉锐特著有《理想的城市》,他认为应该有理想的国家、理想的人、理想的城市。公元1464年他作了一个理想城市方案。③较完整地按费拉锐特设想建造的是威尼斯王国的帕尔曼-诺伐城。设计者为意大利学者斯卡莫齐,建于1593年,是为防御而设的边境城市。斯卡莫齐还有个理想城市方案。城市中心为建有宫殿的市民集会市场,两侧为两个正方形的商业广场。

《建筑十书》P46是古罗马建设辉煌的历史总结。论文总结了希腊、伊达拉里亚和罗马建筑设计和城市建筑经验。在城市建设上,对城址选择、城市形态、城市布局等提出了精辟的见解。

是全世界遗留至今的第一部最完备的和最有影响的建筑学与城市规划珍贵书籍。①城市选址:1)必须占用高爽地段,不占沼泽地,病疫滋生地;2)必须有利于避浓雾,强风,酷热;3)要有良好的水源供应及丰富的农产资源;4)便捷的交通、公路、河道。②建筑物选址:建筑物的性质,同城市的关系,地段四周的现状,道路,地形,朝向,风向,阳光,水质,污染等。③关于街道布置:1)街道与常风向的关系;2)与公共建筑的关系。④关于广场: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研究用当地动物内脏作饮水式试验。⑤理想城市方案:1)平面为八角形;2)城墙塔楼间距不大于弓箭射程;3)路网为放射性,为避强风,放射性路不对向城门;4)市中心广场有神庙居中。⑤关于理想城市的构想。总之,维特鲁威的理想城市模式对文艺复兴时的城市规划有极其重要影响。

《建筑四书》作者帕拉弟奥,十六世纪意大利北部最卓越的建筑师,也是西方建筑整个发展过程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该书于1570年出版。它作为他研究古典建筑的总结,可能为历来最有影响的建筑图册。他在书中引用了他自己的许多设计以说明古罗马的设计原则。第一卷关于材料、古典柱式和装饰的研究。第二卷包括所作住宅设计图和古典建筑复原图,图中根据数学比例关系,标出尺寸。第三卷包括桥梁设计、古代城市规划、古罗马长方形会堂。第四卷是古罗马神殿的复原图。帕拉弟奥的建筑设计和著作的影响,在十八世纪,特别在英格兰、爱尔兰、美国和意大利达到了顶峰,形成了所谓帕拉弟奥风格,传播到世界各地。

《论建筑》阿尔伯蒂的名著《建筑论》,完成于1452年,全文直到1485年才出版。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部完整的建筑理论著作,也是对当时流行的古典建筑的比例、柱式以及城市规划理论和经验的总结。它的出版,推动了文艺复兴建筑的发展。从城镇环境、地形地貌、水源、气候和土壤着手,对合理选择城址及其街道在军事上的最佳形式进行了探讨。

《明日之城市》勒?柯布西耶于1922年发表。在该书中,柯布通过对20世纪初的城市发展规律和城市社会问题

的关注、思考和研究,提出关于未来城市发展模式的设想,即“现代城市”理想,希望通过对现存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本身的内部改造,使其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柯布主张关于城市改造的4个原则是:减少市中心的拥堵、提高市中心的密度、增加交通运输的方式、增加城市的植被绿化;基于这些最基本的原则,柯布以巴黎市中心为实例进行了300万人的“现代城市”的规划设计。

维特鲁威

古罗马御用建筑师维特鲁威在总结了当时的建筑经验后写成《建筑十书》,共十篇。内容包括:希腊、伊特鲁里亚、罗马早期的建筑创作经验,从一般理论、建筑教育,到城市选址、选择建地段、各种建筑物设计原理、建筑风格、柱式以及建筑施工和机械等。这是世界上遗留至今的第一部完整的建筑学著作。他最早提出了建筑的三要素“实用、坚固、美观”,并且首次谈到了把人体的自然比例应用到建筑的丈量上,并总结出了人体结构的比例规律。

勒·柯布西耶勒·柯布西耶1887年10月6日-1965年8月27日),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他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路德维格·密斯·凡·德·罗、富兰克·劳埃德·赖特并称为现代建筑派或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又译做柯比意。

霍华德埃比尼泽·霍华德,20世纪英国著名社会活动家,城市学家,风景规划与设计师,“花园城市”之父,英国“田园城市”运动创始人。他了解、同情贫苦市民的生活状况,针对当时大批农民流入城市,造成城市膨胀和生活条件恶化,于1898年出版《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提出建设新型城市的方案。1902年修订再版,更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

1666 年伦敦城市改进1666年9月伦敦大火,几乎毁灭了城市。克里斯托弗?仑提出了重建伦敦的规划。这个规划虽无规划结构上的根本变革,仍是沿袭古典主义手法,而且把法国园林设计的技巧运用于城市。但他们的规划还是鲜明地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新革命后的新观念,体现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力量的增长。克里斯托弗设计的街道网采用了古典主义的形式,但根据功能将城市各主要目标联系了起来。这个规划没有很好地结合现状与地形。

但克里斯托弗?仑的伦敦规划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的规划表明社会的主人是资产阶级,而不是国王和教会。

A广场:在有限的空间内使建筑具有整齐而富丽的外貌,称为“伦敦斯贵尔”。B公园:海德公园、里琴公园、圣詹姆士公园等改建,成为城市公众游憩或社交活动的场所。C大街:1811年建筑师纳希为伦敦边缘的里琴大街、里琴公园和克莱逊特公园作了规划设计。里琴大街长约2公里,在道路交叉口有广场,沿街有住宅、商店及银行等建筑物。大姐的整体面貌和环境景观是十分出色的。

美国芝加哥学派

美国最早的建筑流派,是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芝加哥学派突出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地位,明确提出形式从功能的观点,力求摆脱折衷主义的羁绊,探讨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强调建筑艺术应反应新技术的特点,主张简洁的立面以符合时代工业化的精神。芝加哥学派的鼎盛时期是1883年~1893年之间,它在建筑造型方面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芝加哥窗”,即整开间开大玻璃,以形成立面简洁的独特风格。在工程技术上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

新城市运动、田园城市、钱学森山水城市思想

新城市运动:一、新城运动的起源

英国新城运动应始于1898年霍华德在他的作品《明天:真正改革的和平途径》里表述的“田园思想”。霍华德先生认为,新城建设应是世纪之交摆脱英国拥挤不堪城市生活的最佳途径。城镇是一种完全社会和功能化的结构,它能为城里的居民提供足够多的工作机会;有足够的空间为城市提供阳光、空气和优雅的生活;城镇周围被绿化带环绕,并且不仅能为城镇人口提供农产品,而且能为他们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许多个这样的小城镇彼此分开,但同时又通过快速便捷的交通相互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个能满足几十万

人口全部需要的“社会化城市”。为了实现他的预想,1902年霍华德开始在离伦敦30英里的Letchworth 建立它的第一座花园城市,1920年又在Welwyn开始建立第二座花园城市。两座花园城市建设的成功,从实践的角度证明了它的设想的可行性。

二、新城运动的过程

1、丘吉尔首相成立城镇和国家规划部负责战后重建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迅速恢复被战争破坏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温斯顿·丘吉尔首相指令Lord Reith开始研讨战后重建问题。Lord Reith

组织了一批专家对战争赔偿、战后重建、农村地区土地利用等非常棘手的问题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同时,霍华德花园城市的实例、20世纪30年代的城市发展状况、战前数年有限的规模经验、战争结束后面临的问题都纳入了专家小组的讨论研究范围。1943年,一个为适应战后形势而建立的新的城镇规划机构——城镇和国家规划部(The Ministryof Townand Country Planning)——成立了,Lord Reith被任命为第一任部长。一年之后,一项旨在重建战争受害地区、对城市建设进行整体规划的法案也获得了政府的通过,只等战争一结束,重建工作即可大规模展开。

2、确定新城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随着战争在欧洲大陆的结束,新任首相克莱门特·阿特利任命LewisSilkin担任城镇和国家规划部部长。随着成千上万的军队服役人员不断返回家中,住房严重紧缺的矛盾也随即显现出来,因此新城的建设成了一切工作中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一个由有关官员和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制定出了新城规划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各种可能的建设方法。新任城镇和国家规划部部长Lewis Silkin重新重用Lord Reith,让其出任顾问委员会主席,对如何进行新城建设提供指导。在Lord Reith 的指导下,委员会起草了一份十分详尽的计划提供给政府指定的负责新城建设的开发公司。这些政府指定的开发公司都是经过严格的筛选并经过实践证明在大规模的综合开发项目方面很有经验的公司。政府对新城建设非常重视,除将新城建设确定为优先发展的战略项目以外,还在1946年通过了新城法案,这是新议会通过的最早的城市建设法规之一。

对于那些为解决伦敦等城市人口和工业过分集中的问题而修建的新城,如何吸引到工人和工厂的到来是成功的关键。没有工作做人们是不会愿意搬迁的;工业家们也会犹豫:在离首都30英里的地方新建一座工厂需要更多的是信心而不是勇气。但随着大规模开发计划的公布、道路的兴建、另外一些很有实力和前途的企业和工厂的不断建立,使他们开始增强了信心。一些厂址位于伦敦市中心狭窄地带,时常为缺乏空间和劳动力发愁的工厂抓住机会在城郊更阔的地带扩展自己的实力;那些新兴的发展迅速的战后工业,对于城郊地区廉价的土地和政府为吸引工业而注入的投资非常欢迎。“涓涓溪流汇成小河”,仅仅几年之后,就不再有人对新城的前途感到怀疑了,而新城建设也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时期。

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定义是: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管理。根据霍华德的设想,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城市四周为农业用地围绕,城市居民可以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农产品有最近的市场,但市场不只限于当地。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在田园城市的边缘地区设有工厂企业。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每个田园城市的人口限制在三万人,超过了这一规模,就需要建设另一个新的城市,目的是为了保证城市不过集中和拥挤,以免产生各类已有的大城市所产生的弊病,同时也可使每户居民都能极为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田园城市实质上就是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并形成一个“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群”。在这个城市群中,城区用地占总用地的六分之一(每个田园城市的总用地为6000英亩),若干个田园城市围绕着中心城市(中心城市人口规模为58000人)。这些田园城市整体上呈圈状布置,借助于快速的交通工具(铁路)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往来于田园城市与中心城市或其它田园城市之间。每个田园城市都由农业用地所包围,其中包括耕地、牧场、果园、森林以及其它相应的设施,如农业学院、疗养院等,作为永久保留的绿地,农业用地永远不得改作它用。从而达到“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的目的。

田园城市代表:(P124)①英国第一座为莱奇华斯:建于1903年,由翁温和帕克设计。②第二座位为韦林:建于1919年,距伦敦27公里。③第三座为威顿肖维:建于1930年,由帕克设计。位于曼彻斯特南面,人口为10万。它具有莱奇华斯和韦林规划设计基本特征:围绕城市的绿带,工业区和居住区有机结合和精心设计的独户住宅。

城市文化及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希腊古风时期和古典时期的城市建设、雅典和雅典卫城

雅典:(P25)①城市规划:雅典背山面海,城市布局不规则,无轴线关系。城市的中心是卫城,最早的居民点形成于卫城山脚下。城市发展到卫城西北角形成城市广场,最后形成整个城市。与其他早期希腊城市一样,广场无定形,建筑群排列无定制,广场的庙宇、雕像、喷泉或作坊或临时性的商法摊棚自发地、因地制宜地、不规则地布置于广场侧旁或其中。②公共建筑:剧场位于山坡,利用半圆凹地进行建设,既节约土方,又有利于保持良好音质效果。③道路:城市街道曲折狭窄,结合地形自然形成,因此街道无系统,无方向性。④人口:由于缺水缺粮,城市人口一般不超过一万。⑤城墙:希波战争以前未修城墙,战后不仅修筑了城墙,还修建了从雅典到庇拉伊斯城的城墙,完成了从雅典到庇拉伊斯城的完整防御体系。

雅典卫城:①卫城原意:奴隶主居住的地方,希波战争以后被视为国家的象征,遇有宗教活动或国家庆典,公民列队上山祭神。②卫城山门:位于西端陡坡上,是卫城的唯一入口,为了因地制宜,做成不对称形式。主体建筑为多立克柱式,内部采用爱奥尼柱式。③帕提农神庙:雅典卫城主体建筑,体现雅典人的智慧和力量。④雅典娜青铜雕像:神像高达10m,她在卫城中起着统一周围建筑的作用。⑤伊瑞克提翁神庙:起着与帕提农神庙对立统一的构图作用。A巧妙利用地形:1)布局和祭祀雅典娜的仪典密切相关2)根据使用功能进行流线动作设计:①考虑山下的游行队伍的观赏,建筑物大都沿周边布置;②为了照顾山上人的观赏视点,建筑物不是机械的平行或对称地布置,而是因地制宜、重点突出,将最好的角度朝向人群;③尤其是胜利神庙,雅典娜像的设计考虑了人们的心理活动;

④利用建筑群体向的均衡、形成完整统一的外部空间形象

B整体与个性的统一:①建筑群布局自由,高低错落,主次分明,与地形结合巧妙完美,从城下仰望,都可看到较完整丰富的建筑艺术形象;②卫城上的建筑物有形制和大小的变化,柱式也不同,每个建筑都有个性,但是整个建筑群统一。③帕提弄神庙是中心,它的位置最高,体量最大,形制最隆重,装饰最华丽雅典娜像以垂直的体量,把周围分散的建筑同意起来,所有建筑都是白色大理石砌筑。

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及其影响:

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城市典型平面为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街坊。街坊面积一般较小。希波丹姆根据古希腊社会体制、宗教与城市公共生活要求,把城市分为3个主要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私宅地段划分三种住区:工匠住区、农民住区、城邦卫士与公职人员住区。

影响:自公元前5世纪以后,古希腊城市大都按希波丹姆规划型式进行建设,特别是其后希腊化时期地中海沿岸的古希腊殖民城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建于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普南城。

米利都城:(P29)希波丹姆(公元前5世纪)在历史上被誉为“城市规划之父”,他的规划思想在米利都城中得到完整的体现。①城市建设:都城三面临海,城市四周筑城墙,采用棋盘式路网。两条主要道路垂直通过城市中心,中心开敞式空间呈“L”形,有多个广场。市场及城市中心位于三个港湾附近,将城市分为南北两个部分。②城市中心:城市中心划分为四个功能区:宗教区;两个商业区;公共建筑区。城市用地的选择适合于港口运输与商业贸易的要求。

古罗马共和时期与帝国时期的城市建设

罗马共和国(P36)最后100年中,由于国家的统一、领土的扩张、财富的集中,城市建设得到很大的发展。建设的项目首先是为军事与运输需要的道路、桥梁、城墙等等。其次是为奴隶主的肉欲及日常享乐的剧场、浴室、输水道、府邸等等以及广场、船港、交易所兼法庭的巴西利卡等。城市住宅投机已盛行,而神庙已退居次要地位。

①罗马营塞城模式:方正的城墙,城市平面为正方形,朝向罗盘的基本方位,中间的十字交叉道路通向方城的东南西北四门,在道路交叉路口处建有广场和神庙。

②共和时期的古罗马城与罗马共和广场:(P37)1)古罗马城:沿着台伯河,围绕着七个山头布置,称为罗马七丘。

其中帕拉丢姆为七丘之心,面积约为300m×300m,向西北倾斜。2)罗马共和广场(P39):城市中心广场在帕拉丢姆以北,后来在这里逐步形成广场群,即著称于世的共和广场(公元前504年~公元前27年)和建于帝国时期的帝国广场(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共和时期的罗马广场由广场群组成,是城市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中心,周围房屋比较散乱,共和时期的广场彼此在形式上与整体不甚协调,其建筑群体现了政治军事权利的逐步增长。这个时期著名的广场有:罗努姆广场,凯撒广场。

③庞贝城:始建于公元前4世纪左右,是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时被淹没的罗马共和时期古城,由规则的营塞城发展而成为重要商港和休养城市。

罗马帝国时期是古罗马历史的鼎盛时期,实例有首都罗马和罗马帝国广场的建设,如商港巴尔米拉和俄斯提亚的建设,如军事营塞城阿奥斯塔、提姆加特的建设等。

⑤罗马城市建设的成就:在公元3世纪时人口已超过100万;集中在中心地区广场群与建筑群,但城市总体布局比较零乱。它是由许多点凑合而成,而未形成完整的系统。

罗马帝国广场:从共和广场的轴线中段向西北延伸约300m左右。由奥古斯都广场、图拉真广场等组成。广场的形式又逐渐由开场专为封闭,由自由转为严整,其目的在于塑造一个供人观赏的三度空间艺术组群。

⑥阿德良(第十一位帝王)离宫:建于公元114~138年。是运用实体和空间的观念在自然背景中组织复杂庞大的建筑群体的范例。

⑦营寨城提姆加德、兰培西斯和阿奥斯达:按照罗马军队的严谨的营寨方式建造的。城市有两条互相垂直的大干道成十字交叉或十字式相交,在交点处是城市的中心广场。城市路网为方格形。城市里有剧场、浴场等大型公共建筑。在主要道路起讫点和交叉处,常有壮丽的凯旋门。在凯旋门之间有很长的列柱街,形成极其雄伟的街景。

⑧罗马帝国时期的列柱街:提姆加德;巴尔米拉列柱街:干道两侧有长长的列柱,通常在车行道和人行道之间,大概35m宽,人行道上有顶子,形成柱廊。城市工程设施达到很高水平,主要体现在道路、桥梁、城墙、输水道等。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的城市建筑理论及其园林建设

阿尔伯蒂于1945年著述了《论建筑》一书,从城镇环境、地形地貌、水源、气候和土壤着手,对合理选择城址和城市及其街道在军事上的最佳形式进行了探讨。其典型模式是,街道从城市中心向外辐射,形成有利于防御的多边形星形平面。中心点通常设置教堂、宫殿或城堡。整个城市由各种几何形体进行组合。

费拉锐特《理想的城市》

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园林建设

P85阿尔伯蒂的《论建筑》一书中第九章载有关于园地、花木、岩穴、苑路等的布置。他主张别墅建筑须以凉廊或其他园林建筑小品延伸到周围绿化中去,并强调外部景观的重要性,使自然地形服从于人工造型的规律,把坡地塑造成明确的几何形,并使大自然从属于人的尺度,按对称和比例塑造物质环境。①佛罗伦萨的波波里庄园是早期文艺复兴开始营建的意大利北方第一名园。②罗马埃士特庄园是16世纪末建造的巴洛克园林的先驱。

简述古罗马城市建设的主要成就

①罗马人凭借着巨量的财富和奴隶,卓越的营造技术和性能很好的材料、希腊与东方各国的建筑型制和造型方法,并结合自己的传统创造出罗马独有的建筑与城市建设风格。②罗马人擅长强力地改造地形。③由于国家的统一、领土的扩张、财富的集中,城市建设得到很大的发展,建设了大量的满足军事与运输需要的道路、桥梁、城墙。④由于国家更趋繁荣,剧场、浴室、输水道、府邸等以及广场、船港、交易所、巴西利卡等公共设施被建造起来。⑤城市住宅的出现和盛行⑥广场、凯旋门、纪功柱、陵墓等宣扬帝功的纪念物建设起来

P46道路、桥梁、城墙、输水道

【公元前300年间,罗马几乎征服了全部地中海地区,使得地中海成为古罗马帝国的内陆湖,至此古罗马文明到达鼎盛时期,在西方文明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个王朝的辉煌在它的城市尤其是都城的规划与建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永恒的罗马”成为城市建设的典范。

一、在发展脉络方面

公元前753年罗马建城,从那时起罗马就有相当的经济文化基础,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终于变成了古

罗马之都。公元前27年,渥大维接受人民的请求,接受元老院赠予他的“奥古斯都”的称号。奥古斯都时期的罗马政局稳定,经济、文化都有了比较大的发展,被称为“罗马的和平”时期。四通八达的道路把罗马大帝国的各个部分联结为一个整体,罗马是罗马帝国的中心。“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谚语就形象地描述出罗马帝国当时交通发达,商业繁荣的景象。此时罗马的城市建设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功能齐备的都城。因此它的发展脉络是“先经济文化,后政治军事”。

二、城市建设思想方面

罗马城建立在神学法则基础上,它的直角布局和方位取向是由与宇宙相关的想法决定的。同时,罗马城的建立更是为世俗的政治、经济、战略因素考虑的。“当时的罗马城既作为城市又作为帝国,真正统治着西方世界”。知识界人士比如维吉尔和历史学家李维提出了这一理论。从总体上看,罗马城市规划有两大特点:一个是受宗教因素影响比较大,另一个就是受希腊城市建设的影响。罗马城市一般都是从城墙开始建设,采取的是矩形形式,这种规划就是出于宗教的原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城墙内外两边要留出狭长的圣地,不准摆放任何建筑物,这样既可以给城市的守卫者在防守中以方便,又可以增强城市的宗教约束力和制裁力。罗马城市还在方位走向上注意与有序空间协调一致。

三、在城市功能方面

罗马城作为帝国的首都深为罗马贵族所重视,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和显示统治者的威信,他们投入大笔资金,企图将它改造成一个新的罗马。公共建筑是罗马各个城市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奥古斯都为了充分展示其强盛的国力,大兴土木,从而使罗马的公共建筑散发出一肌奢侈、豪华的辉煌气氛,其中以罗马城的公共建筑最为著名。公共建筑中最显赫的就是罗马城的广场与大剧场,作为团结与联盟的象征,广场建设一直为罗马当局所重视。罗马的大剧场是一个四周高,中心低的露天围场,经常有很多人聚集于此观看表演。正是这样的圆形竞技场使人们对罗马解决各种工程问题的高超能力有了新的认识,同时,这些伟大的建筑被看作是罗马人好大喜功与天才秉赋的表现,这种新的建筑形式适合于多种目的,在罗马剧场中观看盛大表演已经成为罗马社会居民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在这种壮观的环境下,老式戏剧让位于歌剧,因为它更适合于这种壮观的环境,罗马伟大的建筑促成了伟大艺术的诞生。此外,古罗马城还有较为完善的市政设施,例如:大排水沟、水管、引水渠等。

总之,罗马城是在继承了希腊人建筑艺术的精华后,加以长期的修建改造而形成的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城市,它在建筑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上。】

近代英、法两国的旧城改造情况

近代英国的旧城改建:(P98)

②1666年伦敦改建规划: A广场:在有限的空间内使建筑具有整齐而富丽的外貌,称为“伦敦斯贵尔”。B公园:

海德公园、里琴公园、圣詹姆士公园等改建,成为城市公众游憩或社交活动的场所。C大街:1811年建筑师纳希为伦敦边缘的里琴大街、里琴公园和克莱逊特公园作了规划设计。里琴大街长约2公里,在道路交叉口有广场,沿街有住宅、商店及银行等建筑物。大姐的整体面貌和环境景观是十分出色的。

②巴斯的建设:巴斯的规划建设是18世纪中叶的一个杰出的范例。18世纪中叶的疗养城市,以温泉著称。

③英国的园林:英国18世纪出现了浪漫主义风景园林,新的园林设计追求自然、变化、惊奇、隐藏和田园的情调,强调蛇形的曲线美,有意识地保持自然起伏地形,被称为“如画的园林”。

19世纪后半叶的城市公园运动:19世纪后半叶发生来客城市公园运动。欧洲许多城市的皇家园林都向公众开放了,并出现了植物园、动物园。

近代法国的旧城改建:P104

a雅各宾专政时期的巴黎改建: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雅各宾专政,改建巴黎规划。1)城市建设重点是第三等级和贫苦手工业工人的聚集区;2)开辟新干道,增加供水井,清除垃圾,添置街灯,修建绿化广场;3)建筑新潮

流,追求体形简单的圆柱体、方锥体、平行六面体、球体。墙面少有装饰

b拿破仑帝国时期的巴黎改造:欧斯曼主持建设。这个时期城市建设活动主要是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以及为颂扬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胜利服务。1)出租的多层公寓成为居住建筑的主要类型。2)1811年改建里沃利大街整齐庄严,使之于卢浮宫及其中轴线上的皇家园林配合得体。3)巴黎中心区:凯旋门纪念碑、方尖碑、旺道姆纪念柱、明星广场、街道等,维持了帝都面貌4)巴黎的核心---协和广场,在规划布局上控制了巴黎的市中心

c拿破仑第三时期的巴黎改造:1853-1870年欧斯曼主持。1)背景---巴黎成为欧洲最大的交通枢纽之一2)目标---功能要求、改造市容、宣传帝国、军事防御3)内容--- 1)道路交通:“大十字”干道和两个环形路;2)市中心改建:将道路、广场、绿地、水面、林荫带和大型纪念性建筑物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3)绿化:重视绿化建设,全市区都修筑了大面积公园。宽阔的爱丽舍田园大道向东、西延伸,把西郊的布伦公园与东郊的维星斯公园的巨大绿化面积引进市中心,新建了塞纳河沿岸的河滨绿地和宽阔的花园式林荫大道;4)分区:把中心区分散几个区中心,适应结构变化产生分区要求;促进城市的现代化。这次改建未能解决城市工业化提出的新的要求,未能解决城市贫民窟问题。对因国内和国际铁路网的形成而造成的城市交通障碍也未得到解决。但欧斯曼对巴黎改造所采取的种种大胆改革措施和城市美化运动仍具有重要历史意义。19世纪的巴黎曾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最近代化的城市。

勒·柯布西耶“明日的城市”规划观的主要论点

1)由于增长和市中心拥挤加剧,导致功能性老化,需要通过技术完善集聚功能;2)提高密度解决拥挤问题;

3)调整城市内部密度的分布;4)论证新的交通布局形式:高架道路。

近代英、法等国的旧城改造及其对我国当代城市建设的启示

外国城市建设史论述题

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 时代背景与巴黎改建.中央集权的绝对君权国家.王权需要、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生产力发展需要、反对封建势力与教会权力的斗争需要.以法王路易十四时期为极盛期,欧洲的中心、效仿的对象.1655年法兰西学院基础上的“皇家绘画与雕刻学院”,1671年的建筑学院。古典主义---君权专制与维理主义思潮的产物.强调:理性的、永恒的、高贵的、有秩序(古典柱式、对称与协调感、几何与数学关系)、明确结构上的主从关系---王权至上!国王万岁!。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美学、数学等系统理论和基本原则巴黎改建---炫耀君权与国家强大.改造与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卢浮宫为代表,也包括市政桥梁设施.大量的贵族府邸. 兴建路易十四广场(旺道姆广场)和胜利广场来歌功颂德巴黎城市中轴线,后来的香榭里舍大街、协和广场、星形广场等.采用区域性、轴线式的方式法国巴黎的改建。雅各宾时期的巴黎改建:贫民化的改建---道路、绿化、土地整理.公民美德般单纯的建筑拿破仑帝国时期:军事独裁、皇帝、宣传对外战争胜利.代表大资产阶级的政权.城市面貌---灰色屋顶的多层住宅建筑.有连续券廊的里沃利大街.巴黎西部的贵族区建设.凯旋门和明星广场.巴黎的核心---协和广场拿破仑第三时期---奥斯曼巴黎改建计划:背景---欧洲中心之一目标---功能需要、宣传帝国、军事防御内容---十字干道和环路.持续17年的道路建设.重视市中心/重要公共建筑的建设. 大量的绿化建设.城市中心---分区设置中心.市政设施建设的近代化.缺失---贫民问题、内外交通衔接矛盾60’s以来的总体规划巴黎地区总体规划---平行带状发展战略。打破单一中心模式,树立区域发展的战略思路,城市发展廊带,保护巴黎旧城方针 近代资本主义城市产生和伦敦改建 克里斯多夫.仑的伦敦改建计划适应近代城市功能的客观要求。古典主义+法国园林设计手法。城市主轴线、广场序列、放射路。宗教建筑弱化,城市经济职能强化。失败---忽视现状、地形和土地所有制。划时代意义---资产阶级利益的反映伦敦改建的成果。设置专门 机构、制定建筑管理规定。 有方形广场的住宅群 ---London Spuare。开放贵 族园林为公园。里琴大街的 整体风貌。连接重要的公园 (里琴公园、克莱森特公 园)、道路交叉口的广场、 立面形象。6731平方公里 /1250万人的大伦敦规划单 中心、同心圆、放射+环路、 增加绿化。伦敦郡48公里 半径的四个圈层:内圈:降 低建筑与人口密度、改善内 城功能;近郊圈:良好居 住地、补充绿化。8公里宽 的绿带圈:限制、运动场和 农副基地;外圈:人口疏散 地和工业企业。1946年《新 城法》与卫星城、邻里单位 的尝试。问题:疏解不力、 不便伦敦大火的机遇--克 里斯多夫.仑的伦敦改建计 划。适应近代城市功能的客 观要求。古典主义+法国园 林设计手法。城市主轴线、 广场序列、放射路。宗教建 筑弱化,城市经济职能强 化。失败---忽视现状、地 形和土地所有制。划时代的 意义---资产阶级利益的反 映。 为什么说唐长安城与宋汴 梁城分别代表中国古代封 建社会时期城市建设的两 个阶段?试分析原因。唐长 安城北据龙首源高地,向南 低洼处展开。南为秦岭北为 渭水,唐长安城为新建都 城,由宇文凯规划设计。他 的特点是:方正的平面轮 廓,且规模巨大,历朝历代 城市无法与其媲美,城内功 能分区明确。多重城郭关 系,有宫城、皇城、外城组 成,宫城皇城关系密切,内 外区别明确,防卫能力加 强。宫城居中,且对称布局, 受择中立宫思想的影响,宫 城不再几何中心,但位于中 轴线偏北段,对整个城市其 控制作用,避免市民对皇城 的干扰,严谨的做到沿中轴 线对称,左祖右庙制,经纬 涂式的道路关系,棋盘式道 路,严格的里坊制度,集中 市肆的制度。水系十分完 善,城内有龙首渠,清明渠 均与漕运相接。 宋汴梁城在原汴州的基础 上扩建而来,由州衙改宫 城,州城改都城,由外包一 圈罗城,内外三重城墙,城 内道路系统以宫城为中心 的辐射式路网和方格网结 合的路网系统,大道正对各 门,城内有四条干道,漕运 十分发达。宫城居中心,稍 微偏北。旧的市坊分区州已 不能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集中设市的历史时期几经 结束。北宋末年车给布满繁 华的街巷,形成了开放的多 功能的街巷空间。专业性分 行业的肆已经出现,基层商 业网点随之出现,里坊制打 破,不同阶级的人杂处,社 会经济发达。 唐长安城是对以前城市建 设的集大成者,达到了很高 的程度。宋汴梁城则开创了 新的一页,是一个里程碑/ 具有划时代意义,影响到以 后各朝的城市建设。 中国古代城市的类型 按政治及行政管理意义1、 都城2、地区性封建统治的 中心城市3、一般的府州县 城市 按城市性质职能分类1、手 工业中心城市2国内商业 中心城市3、海外贸易中心 城市4、防卫城堡5、集 镇;;从地区地形特征及城 市形态分类:1、规则形: 方形、圆形2、不规则形: 沿河城镇、山城、双重城、 多重城;;古代城市的特殊 类型 中国古代城市的地区分布 与城址位置 古代城市是在农业居民点 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最初 的城市都是在当时农业发 达的地区形成。秦以后全国 大部分时间为统一,水运发 达,在一些航道的交汇处或 重要渡口,往往形成一些商 业都会 隋唐至北宋,军事政治中心 在关中或中原地区,经济中 心在江淮一带,所以,在大 运河沿线出现了很多城市 元明清时期,同上类似,而 且运河北段也出现了一些 商业城市,比如临清,沧州, 天津 唐末及宋元,国际国内原 因,海上交通发达,沿海也 发展了一些贸易城市。明中 叶以后,受倭寇的侵扰,修 筑了防卫性的卫所城堡,后 来甚至直接海禁。我国虽然 海岸线很长,但沿海贸易却 不发达。都城位置的选择完 全出于政治及军事原因。比 如:汉定都长安,因为长安 位于关中,便于防守,又便 于东出潼关控制中原。唐宋 以来,由于都城人口多,生 活供应问题很大,因此也较 重视经济交通等因素。隋唐 建都西安,但高宗及武则天 时,帝王及政府机构较多时 间在东都洛阳,实因洛阳的 漕运不受三门峡天堑的阻 碍。唐玄宗以后改善漕运, 大部分时间才在长安。有些 都城的选址,还与当时统治 集团的势力范围及根据地 有很大关系,比如东汉刘秀 之迁都洛阳,永乐皇帝之迁 都北京。有些朝代,因统治 范围的扩大,数次迁都,如 北魏。有些都城按照军事政 治的原因选定在某地,但又 不在这个地区原来的城市 建都,一方面由于原来的城 市破坏很大,另一方面则是 由于传统的观念。如在长安 地区:周镐京,秦咸阳,汉 长安,唐长安,都相距不远 而又完全新建。洛阳地区的 周王城,汉魏洛阳,隋唐东 都洛阳,也是类似;北京地 区:金中都与元大都 有少数都城市原来交通便 利的商业都会,原地改建扩 建。北宋开封南宋临安,但 宫城部分肯定要新建。 有些非都城的省业都会,各 代城市的范围及城址不同, 但基本上原地重新扩建,如 扬州。也有个别城市,屡毁 屡建,而且原封不动,如苏 州。古代海港贸易城市较 少,这些城市多在河道的入 海处,沿河发展,实为河口 港。如甬江口的宁波,珠江 口的广州,晋江口的泉州, 黄浦江边的上海(当时船 小,河港已满足要求而且安 全,直接临海的城市很少, 只有一些防御性城市,如蓬 莱,镇海)沿海岸及沿长城 修建的边防城堡,完全是出 于防御要求及设防的军事 体系及建制分布,无经济的 基础和价值,当失去防御作 用后也就废弃。 中国古代城市的道路系统 周代的城市道路以“轨”作 为表示道路的等级和宽度 的基本单位。道路的宽度因 交通量和城市的不同等级 不同宽度不同。主要交通工 具为车。隋唐长安城及洛阳 城,道路系统规划突出了道 路系统的功能,道路两边是 封闭坊里,有坊墙坊门,三 品以上的官吏的府第可以 直接面向城市道路开门。道 路宽度大。宋东京(开封) 的城市道路道路除交通功 能外,两旁还分布各种店 铺,形成繁华的商业街,并 成为城市生活的中心,道路 宽度变窄。唐长安城的道路 有全市性的主要交通干道, 和一般的划分坊里的城市 干道,在坊内另有道路系 统,这两种道路系统有明显 区别宋东京的道路有主要 交通干道,多为通向城门的 道路。还有繁华的商业街。 元大都及明清北京城的道 路也有明显分工,有通向城 门的主要干道,这些道路的 交叉口或某一段落也集中 一些店铺,另有一些商业较 集中的街。有一些巷和胡 同,是住宅区内部的通道, 一般的小城市的道路可分

《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外全套

《外国城市建设史》课程讲稿 第一篇最初的城市---奴隶制社会的城市 第二章古埃及的城市 第一节古埃及社会背景 一自然条件 二历史分期 分为四个时期: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200—bc2400年) 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400—bc1580年)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80—bc1150年) 晚期(公元前1150—bc30年) 三宗教哲学 埃及的奴隶制直接从氏族贵族演化而来。国家机器特别横暴,形成厂中央集权的皇帝专制制度。有很发达的宗教为这种政权服务,并实行政教合一,国王为“法老”。 认为人在现实世界是极为短暂的,而人死后,灵魂是永生的,要在千年之后复活,死后的世界是永存的。 四其他 发展几何学、测量学,创造了起重运输机械,并学会了组织几万人的劳动协作。天文学、历法、数学、医学、美术、文学等均达到教成的水平。这些成就对城市和建筑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节古埃及城市概况 一孟菲斯古城 1孟菲斯 古王国第一王朝的首都 ●白色城墙 ●法老金字塔、神庙等建于城外远离城市的沙漠边缘 ●第三朝裘萨的墓地与城并驾,有建筑师的参入 ●死者之城比生者之城永恒 2伊套城 十二王朝的首都 ●城墙与城壕 二卡洪城 建设时间:12王朝,公元前2000多年 长方形,380x260米 城市职能:一是认为维修金字塔而建,一是认为通往绿洲的交通要道 城市功能分区:奴隶居住区、贵族区、商人及手工业者等中产阶级住区 城市防御设施:砖城墙,城内分区死墙 城市交通路网:棋盘式,奴隶居住区的主路8—9米宽 城市中心:有神庙,城东有集市 阶级差异---占据城区的风向优劣区位,建筑密度大小 产生原因—建金字塔/开发绿洲 三第比斯城 生者与死者之城---古埃及中王国与新王国时期(BC1085--2040)(鲁克索与卡纳克神庙已经建在城中,死者之城与生者之城不再离的太远) 死者之城规模不亚于生者之城,重视,同时也促进生者之城的繁荣生存。与金字塔不同,出现山陵崖墓。

城乡规划外国城市建设史考研题目及其答案总结分析

外国城市建设史题目及答案总结 第二章:1.古埃及卡洪城的主要特点 1.城市平面为长方形,有砖砌的围墙围着。城市用死墙划分为东西两部分,城西为奴隶居住区,有一条南北向大街从东侧自东侧城门贯穿这一区。居住密度极高。 2.厚墙以东又被一条东西长280m的大路将其分为两部分。而且这里道路宽阔整齐,并用石条铺筑路面,东西大路以北为贵族区,面积与奴隶区相似。但仅有十几座庄园,楼北住着商人、手工业者、小官吏等中产阶级居住,平面呈曲尺形,房屋零散布置。 3.城东有集市、城市中心有神庙,城东南角有一大型坟墓。 4.卡洪城为早期阶级分化的产物,有严格的阶级分区、功能分区。尤其是贵族住宅朝向北面凉风的位置(地中海),西部劳动人民住宅却迎着沙漠吹来的热风的方向。反映了明显的阶级差别。 2.古埃及城市建设的主要成就与影响 1.在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村、镇、庙宇建于尼罗河畔的天然或人工高地上,有利于解决水源与交通运输。金字塔建于尼罗河两岸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使法老尸体免受河流泛滥之患。 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原则。如卡洪城主要分两个区,阿玛纳分三个区,均体现了功能分区原则 3.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对其后希腊希波丹姆规划形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4.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以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在卡纳克与鲁克索神庙的群体设计中,运用了2Km长的中轴线布局,两边设立越1000具人面狮身像。规划中应用了对称、序列、对比、主题尺度等建筑构图手法,在阿玛纳的建设中也采用了类似的规划手法。 第三章:3.古代的乌尔城平面布局有何特征?为什么采取这种形式? 平面特征:1城市平面为卵形,有城墙与城壕,有两个港口通往水面。城市面积为88公顷,人口34000。在乌尔城的平面中可以看到有厚墙围抱的宫殿庙宇和贵族僧侣的府邸高踞西北高地,而成墙外是普通平民和奴隶的居住地,分划明显,防卫森严。 2城市出现以山岳台为主的城市公共中心,在这宫殿庙宇山岳台三位一体的土台上还布置了各种税收和法律等衙署、商业设施、作坊、仓库等,形成了一个城市公共中心。宫殿是四合院的,有若干院落组成。庙宇平面比较规整,一般是四方形平面,由厚实的土坯墙包围起来。 3城市除中央土台外,还保留着大量耕地,几处零星的居民点散居在耕地中。房屋密集排列,街宽仅3米左右,有利于阻挡暴晒的烈日。

外国城市建设史

外国城市建设史 1、古埃及城市建设的成就及其影响:1、在用地选址上,注意因地制宜。 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 3、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 4、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以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 2、两河流域信仰多神教,但君主制将国王神化。崇拜国王和崇拜天体结合起来,故宫殿常与山岳台邻近。波斯信奉拜火教,露天设祭,没有庙宇,世俗建筑占主导地位。 3、迈西尼:主要城市建设是城市核心的卫城。迈西尼的泰伦卫城是希腊建筑的雏形。 4、圣地建筑群与卫城:德尔斐的阿波罗圣地与奥林比亚圣地是这类圣地的代表。 5、希波丹姆被誉为“城市规划之父”。理念:探求几何和数的和谐以获得秩序与美。模式: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进行规划。典型平面: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把城市分3个主要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特点:布局规整,模式统一,逻辑清晰,广泛应用于希腊化时期的城市建设。代表:米利都城、普南城。 6、希腊化时期的城市建设特点:1、城市建设大都按照希波丹姆规划形式来建造,布局规整,模式统一。2、城市广场整齐划一,从城市功能分区、道路系统、邻里住区的划分都是按照几何和数的规律进行规划建设。3、城市中心由广场取代卫城和庙宇。4、城市广场普遍设敞廊,讲究气势和透视效果。5、城市环境卫生条件好。代表城市:普南城、亚历山大城。 7、共和时期罗马广场位置:帕拉丢姆以北。性质:市民聚会的公共活动场所。特点:有丰富的雕像装饰。建筑物彼此在形体上不甚协调。体现政治军事权力的逐步增长,即每一建筑群都比以前的更大。 8、罗马帝国广场位置:从共和广场的轴线中段向西北延伸。性质:成为皇帝们为个人树碑立传的纪念场地。布局特点:实体与空间;空间转合;帝王业绩之彰显。

外国城市建设史试题

一、古埃及城市建设成就以及代表性城市 (1)代表性城市(城市概况) ·孟菲斯古城------白城、第一王朝首都、持续千年·卡洪城------通往法尤姆绿洲路上的小城、中王国时期、长方形、砖砌城墙、东西分区(死墙)、南北分阶层·底比斯城------中王朝时期首都、分置尼罗河两岸、神庙位于城中、南北中轴线、精美柱雕、凿岩为陵崖墓崇拜·阿玛纳城------新王朝时期都城、崇拜太阳、没有城墙的带形城市、顺(尼罗)河布置、灵活的棋盘式道路格局、北(下层)中(皇帝)南(官吏)三区、出现城市中心区、毁于风沙(2)城市建设成就1)因地制宜选择城建用地2)出现最早的城市分区3)最早应用棋盘式道路布局---古希腊结构形式的雏形4)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 二、古代中美洲城市历史概况及代表城市 文化中心:古墨西哥、古玛雅、古印加·古墨西哥地区:特奥蒂瓦坎城、丹诺奇迪特兰城·古玛雅地区:提卡尔城·古印加地区:著名的马丘比丘遗址·特奥蒂瓦坎城: 三、圣地,卫城的解释与区别 ·圣地建筑群:利用地形灵活构图、以神庙为构图中心、考虑活动时的内外观赏视线变化、公众场所·雅典城:自发形成、背山面海、无轴线无规则、街巷复杂纪念希波战争胜利而大规模建设起来的城邦国家 四、希伯丹姆模式与米利都城 希波丹姆规划型式: ·公元前5世纪、希波战争后为大规模城市建设服务、理论阐述 几何形式、棋盘式道路骨架、中央十字大街、靠一侧的中心广场秩序美、数学比例和谐城市分区、分类成为典范、影响深远 ·在米利都的实践:主要公共建筑靠近港口、南北两区 五、希腊化的城市有哪些及其特点 城市中心:由庙宇卫城转变为城市中心广场·遵循:严格的几何和数规律与秩序 ·广场周边设敞廊、讲求透视效果和气势 ·普南城背山面水街坊小无庭院建筑与道路有计划进行·)亚历山大城:分布于地中海、印度、阿富汗等地壮丽完整重视文化 六、罗马营寨城方正的城墙正方形平面十字交叉道路通向东西南北各门,在道路交叉处建神庙。--战争需要、方形城堡、棋盘路十字干道,以北非的提姆加德为代表 七、维特鲁维《建筑十书》理想城市方案 ·公元1世纪的论文集,第一部完整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理论总结 平面为八角形城墙塔楼间距不大于箭射距离,可从各个方面狙击攻城者,路网为放射环形系统,市中心广场有神庙,放射道路不直接对城门。 八、西欧封建城市特征? ·三大起源类型:军事要塞型、封建城堡型、商业交通便利型 城市选址与发展保守的选址水源丰富粮食充足易守难攻、突破城墙发展、逐步专业化的商业街市·道路---环状与放射状为主(后期工业发展也有方格网·教堂建筑与城市中心广场教堂占据城市中心位置广场封闭构图,平面不规则,构图各具特色道路网常以教堂广场为中心放射出去形成放射环状道路系统。城市划分若干教区优良好的城市景观环境,建筑物有美好的连续感丰富感和活跃感弯曲街道冬挡风夏防晒九、日本中世纪封建城市 (1)7世纪进入封建社会,受中国唐文化影响飞鸟时期的京城藤原京仿唐长安,奈良时期的平城京(奈良)、平安时期的平安京(京都)也都受中国影响(2)9世纪始形成独特的日本文化(3)平城京(奈良)仿隋唐长安城制,约1/4大小方格网道路形式,条坊制,有东西京、东西市宫城位于主轴线北,坐北朝南日本城市均无城(4)平安京(5)天守阁---卫城中央的高楼,军事堡垒,权力象征,1576年至1643年间 50’s-日本-的新城建设日本千里新城;规模较大、依托大城市和公共交通体系、集中设置新城服务中心(靠近车站);人车分离系统的弊端; 60’s以来的国土规划与区域规划特点:覆盖更广、类型更多各经济区整体发展对非生产领域/要素的关注;日本四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62年---产业发展69年---整治环境77年---建设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86年---成熟、稳定、安全、开放的国家;东京都改建规划---复合式城市结构确立多个城市副中心,带形城镇群,科学城建设,旧城改建计划,鼓励外迁60年代的筑波科学城尖端技术开发,与产业发展结合松散生活设施先进,环境优美分区清晰,人性化,功能单一80年代的关西科学城;重视科研体制和城市发展新模式研究;依托区域网络优势: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交通区位、经济地理条件塑造城市品位,增强吸引力 十、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想城市方案 阿尔伯蒂与理想城市1450年著述《论建筑》(另外还有费拉瑞特、斯莫卡齐等理论家、设计师) 合理选址,兼顾城市与要塞;便利美观的原则---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理性思考---文艺复兴运动的特征;理想城市:街道由中心辐射出去,中心教堂宫殿城堡等,几何形体,星形、棱形防御城堡/城墙;已出现格栅形(方格网)道路和矩形城市 十一、巴黎 (1)起源于城岛(2)中世纪的巴黎 古罗马营寨城、塞纳河口的城岛、多次扩建城墙和城市、卢浮宫/巴黎圣母院等大型设施的修建(3)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时代背景与巴黎改建 中央集权的绝对君权国家 王权需要、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生产力发展需要、反对封建势力与教会权力的斗争需要以法王路易十四时期为极盛期,欧洲的中心、效仿的对象1655年法兰西学院基础上的“皇家绘画与雕刻学院”,1671年的建筑学院 古典主义--君权专制与维理主义思潮产物强调:理性的、永恒的、高贵的、有秩序(古典柱 式、对称与协调感、几何与数学关系)、明确结构 上的主从关系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美学、数学 等系统理论和基本原则 巴黎改建---炫耀君权与国家强大 改造与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卢浮宫为代表,也包括 市政桥梁设施大量的贵族府邸。兴建路易十四广 场(旺道姆广场)和胜利广场来歌功颂德。巴黎城 市中轴线,后来的香榭里舍大街、协和广场、星形 广场等。采用区域性、轴线式的方式 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 法国的广场园林建设与凡尔赛宫建设 系统规划建设,是此期的代表 路易十四广场(旺道姆广场)和协和广场协和广场: 开敞设计、历经多年修建、衔接丢勒里花园与香榭 里舍大街、丰富细致的景观设计 最重要的王权纪念碑---凡尔赛宫 ·巴黎西南郊外,由国王猎庄逐步发展而成·放射 形大道(视觉效果)、巨大的建筑体量、有前院·凡 尔塞宫花园:对称布局、放射形道路(骑马游园用)、 几何形式构图、十字水渠与喷泉、为树篱封闭的两 侧以及远处的自然森林、大量精美的雕塑小品 ·最终强调的是王权至上和维理主义思想 园林建设---枫丹白露宫园 十二、法国巴黎的改建 雅各宾时期的巴黎改建 ·贫民化的改建---道路、绿化、土地整理 ·公民美德般单纯的建筑 拿破仑帝国时期 军事独裁、皇帝、宣传对外战争胜利。代表大资产 阶级的政权城市面貌---灰色屋顶的多层住宅建筑。 有连续券廊的里沃利大街。巴黎西部的贵族区建 设。凯旋门和明星广场。巴黎的核心---协和广场 拿破仑第三时期---奥斯曼巴黎改建计划 背景---欧洲中心之一。目标---功能需要、宣传帝国、 军事防御。内容---十字干道和环路。持续17年的 道路建设。重视市中心/重要公共建筑的建设。大 量的绿化建设。城市中心---分区设置中心。市政设 施建设的近代化。缺失---贫民问题、内外交通衔接 矛盾但改革和城市美化运动历史意义。 (5)60’s以来的总体规划 巴黎地区总体规划---平行带状发展战略 打破单一中心模式,树立区域发展的战略思路,城 市发展廊带,保护巴黎旧城方针 十三、近代资本主义城市产生和伦敦改建 克里斯多夫.仑的伦敦改建计划适应近代城市功能 的客观要求。古典主义+法国园林设计手法。城市 主轴线、广场序列、放射路。宗教建筑弱化,城市 经济职能强化。失败---忽视现状、地形和土地所有 制。划时代意义---资产阶级利益的反映 伦敦改建的成果。设置专门机构、制定建筑管理规 定。有方形广场的住宅群---London Spuare。开放贵 族园林为公园 里琴大街的整体风貌。连接重要的公园(里琴公园、 克莱森特公园)、道路交叉口的广场、立面形象 (2)战后四十年代后期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6731平方公里/1250万人的大伦敦规划。单中心、 同心圆、放射+环路、增加绿化。伦敦郡48公里半 径的四个圈层:内圈:降低建筑与人口密度、改善 内城功能;近郊圈:良好居住地、补充绿化。8 公里宽的绿带圈:限制、运动场和农副基地;外圈: 人口疏散地和工业企业。1946年《新城法》与卫 星城、邻里单位的尝试。问题:疏解不力、不便 十四、资本主义工业城市产生后问题矛盾 1、城市化加快,人口暴增,城市畸形发展,居住 环境恶化2、大工业生产方式引起城市结构巨变, 混乱了原有的城市结构布局3、刺激商贸,经济空 前繁荣4、社会两极分化严重5、交通恶化,布局 混乱6、提高了生活质量,但污染环境7、急速发 展导致环境艺术品质低下,缺乏整体环境考虑 十五、伦敦大火的机遇 ---克里斯多夫.仑的伦敦改建计划。适应近代城市 功能的客观要求。古典主义+法国园林设计手法。 城市主轴线、广场序列、放射路。宗教建筑弱化, 城市经济职能强化。失败---忽视现状、地形和土地 所有制。划时代的意义---资产阶级利益的反映 十六、近代亚非拉殖民地的一般特征近代亚非拉殖 民地城市。垄断资本主义和殖民地体系。宗主国的 烙印。贸易地、输出港、统治中心、军事据点 特征:城市平面简单;一般方格网道路系统:规 划结构仅考虑两度空间:对发展没有长远计划和预 测;忽视地形约束 十七、空想城市、田园城市、工业城市、带形城市 都由谁提出?主要特征? (1)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早期:托马斯.摩尔的乌 托邦。安德雷亚的基督教之城。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后期:欧文的新协和村社会制度问题、公社、部分 的共产主义、规模/格局/组织形式、理想化实践的 失败。。傅立叶的法郎吉《工业与社会的新世界》、 规模/社会大生产/公共生活、基层组织的实践和失 败。意义:解决社会问题的积极探索。是田园城市、 卫星城镇等理论的渊源 (2)田园城市社会问题与改革--霍华德《明日的 田园城市》。城乡磁体理论---田园城市。城市模式 (25=5.8+3.2*6)。3.2万人的田园城市。3万人的城 区。实施、经营、管理建议和实践---1903年的莱 奇华斯和1920年的韦林 意义:完整的规划思想体系、城乡结合、深远影响 (卫星城镇、有机疏散) (3)工业城市社会生产不再以家庭为中心---产生 原因。1901年戛涅的工业城市构想。功能分区: 中心区、住宅区、工业区。先进的交通模式。灵活 的发展余地。使用最先进的建材---钢筋混凝土 (4)带形城市。1882年西班牙工程师马塔。高速 高效交通性、设施性脊椎---无限的长度。城市宽度 限度---500米的理想。城乡结合与城市网络。马德 里周边带形城市。对城市分散主义理论影响 十八、盖迪斯区域规划观点盖迪斯《进化中的城市》 一书的贡献在于牢固地把规划建立在研究客观现 实的基础之上,即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 对于居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强调把自然 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构架。 十九、柯布锡耶光明城市及规划思想特点 柯布西埃---明日的城市依托新技术、积极的观点--- 城市集中主义1922年《明日的城市》和1933年 的《阳光城》城市规划观点:技术改善中心商业 区;摩天楼---新信仰解决老问题(拥挤);合理调 整城市各区的密度分布;高效率的城市交通体系 300万人明日城市规划---改建巴黎中心区畅想曲 二十、卫星城理论几代及城市规划特点 ·概念---翁温1922年《卫星城市的建设》 大伦敦区域规划理念·1930年帕克尔第三座卫星 城市的建设---威森肖维10万人;依靠母城;公共 交通体系;邻里单位的实践·影响---莫斯科卫星城 规划。社区运动、邻里单位与划区理论 二十一、雅典宪章1929年成立的国际现代建筑协 会1933年雅典会议宪章:现代城市四大功能:居 住、工作、游息、交通。从人的需求出发,安全方 便的邻里单位。城市公共绿地与风景地带。反对伟 大的排场。保护名胜古迹与古建筑。重视城市空间 效果。意义:适应城市新变化、挑战陈旧观念、 强大的生命力 二十二、大伦敦规划优缺点(四个圈,内圈,近郊 圈,绿圈,外圈)6731平方公里/1250万人的大伦 敦规划。单中心、同心圆、放射+环路、增加绿化。 伦敦郡48公里半径的四个圈层:内圈:降低建筑 与人口密度、改善内城功能。近郊圈:良好居住 地、补充绿化。8公里宽的绿带圈:限制、运动场 和农副基地。外圈:人口疏散地和工业企业。46 年《新城法》与卫星城、邻里单位的尝试。问题: 疏解不力、不便 二十三、英国新城几代及城市规划特征 (1)英国第一代新城---哈罗 规模:8万人、26平方公里。结构:两侧工业、4 个居住区(13个邻里单位)。独立的步行与自行车 系统。简单的汽车路、市中心集中停车。注重城市 特色与景观塑造(选址、地貌利用)。问题:规模 小、发展慢、就业差、回流现象勒.哈佛的重建。 受戛涅工业城市思想的直接影响。工业化---模数制 城市、道路、设施、建筑、预制件的大量使用。 古典的构图手法十字干道、中心广场、标志建筑 是18层的市政厅和St.Joseph教堂)。简单平淡。。 1946年新城法和1947年城乡规划法---英国。生活 与工作平衡、平衡、独立自足的新城 (2)50年代前的第一代新城14个 第二代新城:坎伯诺尔德规模更大、更加紧凑集 中和灵活;完整的人车分离的交通体系;丰富的山 地景观和住宅。第二代新城---郎科恩加大规模,简 洁的8字形结构,分级组织、融合居住环境,鼓励 公共交通。第三代新城---密尔顿.凯恩斯。规模更 大些,独立新城而不是卧城,重视经济性和公众参 与规划,不再片面分区,开放式的城市中心设置, 重视公共交通的经济性和便捷,景观设计 二十四、昌迪加尔巴西利亚规划结构缺点 (1)柯布西埃的雄心壮志---印度昌迪加尔1951年规 划、15-50万人、全新首府。模拟生物体的规划构 思。整体而精美的设计---道路、建筑。功能分区明 确---雅典宪章的反映和弊端。有序和机械、丧失人 情味和民族地方特色。广场空旷,脱离国情 (2)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1956年规划、强烈的象 征意义。结构清晰、分区明确。杰出的城市中心设 计---简洁而表意。尺度失衡、缺少人情味和生气, 城市设计简单化过分追求形式,机械地综合体 二十五、荷兰兰斯塔德城市规划特点人口和城镇分 布集中,把大城市的多种功能分散,形成既分开又 联系的有机系统:多中心性质;环状地带沿交通干 线向四周发展 二十六、大伦敦,大巴黎总体规划p200 二十七、场所p265定义:指由特定的人或事所占 有的环境特定部分。特征:(1)场所的占有性(2) 场所的非空间性(3)场所的随机性 二十八、新陈代谢派理论p279丹下健三事务所成 员菊竹清训、黑川纪章把设计和技术看做人的生命 力的外延,认为城市和建筑不是静止的是像生物新 陈代谢那样的动态过程,主张在城市和建筑中引进 时间因素,明确各个要素的“周期”。 二十九、美国方格形城市(华盛顿,纽约,洛杉矶) 三十、有机疏散理论芬兰建筑师伊里尔—沙里宁城 市作为一个机体,是和生命有机体的内部秩序一致 的,要把城市的人口和工作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开 发的离开中心的地域上去。重工业不应安排在中心 城市位置,轻工业也应疏散出去。腾出来的用地开 辟绿地。日常活动集中布置,偶然活动做分散布置。 三十一、中心地学说及增长极核理论 地区网络模型、增长极核策略、城市分极发展、区 域化规划思路;瓦尔特—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提出理想正六边形城市体系模式,乡镇的理想分布 形态应是均匀分布在整个国家范围内,就是位于六 边形角上,而位于六边形的那个点,起着管理从属 它6个点的作用。佩鲁的增长极核提出把工业等建 设快速在少数极核进行,促进使极核本身增长和首 先繁荣,并企图以极核的影响来带动其附近发展。

2018年天津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城市规划专业 初试考试试题

2018年天津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 城市规划专业初试考试试题 城市规划原理和外国城市建设史 一、简答题(每题4分) 1、城市生态系统 2、规划管理 3、一书两证 4、城镇体系规划 5、城市形态 6、城市交通预测 8、城市规划区 9、城市管治 10、交通量 二、叙述题(每题10分) 1、17世纪,巴洛克时期罗马改造及绝对君权时期的巴黎改建的城市设计特征。(10分) 2、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背景,作用及内容 3、通过现代交通发展的趋向和特点分析我国公交优先的原则 4、城市历史地段的保护要求和内容与文物建筑保护的要求和内容的不同。 5、城市设计的含义和研究对象 6、我国环境保护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7、居住区用地规划原则 8、“田园城市”理论与80年代末流行于没脱的“新城市主义”设计思潮的异同。 9、举例一,两个典型城市,试述西欧疏散于限制发展各大城市的尝试。 10、60年代城市规划方面取得的突出贡献和变化 11、选择居住区用地的主要因素 外国建筑史 一、画图题 1、古埃及神庙内部空间示意 2、柯布西耶的新建筑的“五个特点”的典型平面 3、圆厅别墅立面 4、TWA候机楼 二、简答题 1、当代“解构主义”的建筑风格同20世纪初的哪个建筑流派有相似之处 2、为什么说古罗马建筑屋顶与西欧中世纪的有相似之处 3、古希腊神庙中哪个有错落的建筑空间 4、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建筑探新同哪种近代思潮关系紧密 三、问答题 1、巴洛克时期的建筑风格 2、密斯的建筑特点及高技建筑 中国建筑史(部分) 1、从一幅图中一组建筑群中选出庑殿、歇山、平顶等建筑来,并指出哪个应该是主体建筑。 2、从四座塔中选出哪个是唐代的塔。(主要从平面上来说,正方平面) 3、从四个建筑中选出颜庙。(最小体量的就是) 4、画图题:高颐太守墓石阙。 5、给一段文言文,找出其中所提到的建筑工具及仪器,并评论这段文字(评论主人公)。 6、给出描述永宁寺塔的文言文,将其进行立面复原。(给出平面图中带了比例尺,有丈与米之间的换算) 构造 一、填空题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城市的定义 城:“城,廓也,都邑之地,筑此以资保障也”。 市:“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 “城市(城镇)”city: 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影响城市建设的因素 1、防御的要求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a:人类早期的居民点都有防御的要求 b: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是中国历史上城市建设的高潮期(一套城墙—三套城墙)c:欧洲城市的大发展,则是由于罗马帝国的兴起(对外扩张,营寨城的模式——巴黎、伦敦等;最完整的营寨城:阿尔及利亚的提姆加德) d:中世纪时期封建主的城堡建筑 e:文艺复兴时期理想城市方案(阿尔波蒂,费拉瑞特,斯卡莫奇) 2、兵器技术的进步影响到城市建设 (城墙加厚、土墙包砖,火药的出现促进了砖的大量使用) 3、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在城市建设方面有明显的反映 a:中国古代城市的布局(长安城、曹魏邺城等) b:古埃及卡洪城 c:罗马帝国时期大量世俗性建筑的建造(斗兽场、大浴场、寺庙、宫殿等) d:中世纪时期城市格局的变化(封建城堡为中心——市政厅为城市的政治生活中心。)4:社会政治制度对城市建设有直接影响 a:中国的封建社会自秦始皇统一全国实行郡县制直至清王朝大多数朝代是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城市规模都很大(唐长安、洛阳、元大都) b:而欧洲长时间封建割据,城市规模较小,直到17世纪形成军权专制的国家。巴黎、伦敦等城市才得到发展 c:中国封建城市的中心是政权中心(如:宫殿、衙门)而欧洲封建城市的中心往往是神权的中心—教堂。 5、经济制度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形态 a:中国是地主所有制,城市是它的政治、经济、居住的中心,而欧洲往往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 b:中国封建社会“重农轻商”“民以食为天”的思想占统治地位,而商品交换的模式即“商品经济”占次要地位。因此城市的发展缓慢。但一些商路要地(如:河流交汇点等)往往形成商业都会如:苏州、扬州、成都、广州等 c:中国有很长的海岸线但海外贸易不是重点而欧、美等国家则将海外贸易作为发展的重点,海港城市较早发展起来如:威尼斯、马赛、汉堡。 d:中国古代市的变化说明了经济发展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小——大;不固定—固定。西周的宫市—春秋战国共享的市—汉长安九市—唐长安东西市—北宋商业街—清雇工作坊)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提纲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提纲(部分对应页码) 古代: 重点:1、古埃及城市建设成就P9 2、阿玛纳城与底比斯城的区别P6 3、卡洪城的规划特点P5 重点:1、古希腊的城邦含义P21 2、希波丹姆式的主要思想及影响、典型城市P29 3、图示说明米利都城市的规划特点P29 4、简述雅典卫城的规划特点P27 5、希腊化时期城市特点P32 重点:1、简述罗马营寨城的特点及典型城市(提姆加德)P37 2、《建筑十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P46 3、古罗马不同时期的城市特点P36,37,41 4、罗马共和和罗马帝国时期广场的异同P37,42 中古: 重点:1、西欧中世纪的城市建设特征P48 2、威尼斯及圣马可广场特点P50 ,82 3、锡耶纳坎波广场特点P51 4、佛罗伦萨及西格诺利亚广场特点P49 重点:1、伊斯兰城市建设特点P64 2、阿拔斯王朝的巴格达城市建设特点P65 3、平城京和平安京的规划特点P71 重点:1、文艺复兴时期阿尔伯蒂、菲拉锐特、斯卡莫奇的理想城市的探索P74 2、巴洛克时期封丹纳的罗马改建的主要内容P79 3、罗马市政广场的规划特点P81 4、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典型城市及其格局,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特点P76 5、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广场特征及典型广场格局P80 6、巴洛克时期城市建设特征P76 重点:1、绝对军权时期法国广场和园林建设特征和典型案例P90~~92 2、德国的卡尔斯鲁的规划格局P94 3、凡尔赛的规划特点P88 近代: 重点:1、奥斯曼的巴黎就成改建的特点及影响P103 2、阿姆斯特丹的城市建设特点P107 3、纽约曼哈顿规划及华盛顿规划设计特点P112 4、以实例说明近代亚非拉殖民城市建设特点P108 5、英国英华庭园P101

图文并茂外国城市建设史

图文并茂外国城市建设史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外国城市建设史

古印度与古代美洲的城市第一节古印度城市 一、古印度文明与城市的兴起 1、地理位置——印度河 印度河发源于西藏,流经克什米尔,巴基斯坦。 恒河流域,印度半岛 2、古代印度城市建筑史 (1)在印度河流域考古发现古印度城市遗址(公元前3000~~2000年)(2)公元前2000~~500年吠陀文化时期 (3)公元前324~~187年孔雀帝国文化时期 (4)公元前187~~公元320贵霜帝国 (4)公元 320~~467年岌多帝国文化时期 二、古印度城市概况 1、莫享约一达罗城

此城为现今已知最早的城市建设(公元前3000-前2000年),在今巴基斯坦信德省内。面积7。77平方公里,内有民居、宫殿、庙宇、主次分明的方格形道路网和完整的上下水道。主要街道的走向同主要风向一致,南北走向,宽约10米,由东西向的次要街道连接起来,每个街区336×275米。 街区以道路划分较大的街坊,坊内又以小路划分更小的街坊,排水系统比较完善。 2、哈拉帕城寨

哈拉帕文化属奴隶社会初期,居住地一般都有高高的厚实城墙环绕,面积可达几百公顷,市内的大街宽而直,并附有布置均匀的房屋,街道一般为直角。哈拉帕城寨雄居于高地之上,有着厚厚的城墙,并在其中集中了规模庞大的行政建筑物。

第二节古代美洲的城市 一、古代美洲历史文化概况 1、地理位置 (1)墨西哥地区 (2)古马雅地区:墨西哥尤卡半岛,危地马拉,洪都拉斯 (3)古印加地区:厄瓜多尔,哥伦比亚,智利,阿根廷 2、历史文化 (1)奥尔梅克文化 (2)玛雅文化 (3)印加文化 二、古代美洲城市 1、特奥蒂瓦坎城(墨西哥) 特奥蒂瓦坎原义是天神降生之所,为印地安文化发祥地之一。 它位于墨西哥中部高原,离现在的墨西哥城48公里。城市中心是一组举行宗教礼仪的记念建筑物,分布在一条长达2公里的大道两侧,包括好几座雄伟的庙宇,庙宇以月神庙为主,在主轴线的一端,其他建筑物形成若干个横轴,布局相当严谨。

浙江大学城乡规划学考研快题相关资料

浙江大学城乡规划学考研快题相关资料 第一:城乡规划学学术型硕士方向: 城市规划与设计 第二:学术型硕士考试要求: 初试笔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或241德③730规划学基础或355建筑学基础④502城市规划设计(6小时)或501建筑设计快题(6小时)学术型硕士复试笔试科目:城市与区域规划 复试面试科目:本专业综合知识,学院统一测试英语听力 第五:城乡规划学导师: 华晨李王鸣胡晓鸣徐延安谢良葵王东辉楼宇红连铭张汛瀚顾哲汪均如高俊魏薇郑卫曹康邓竹葛丹东陈钢董文丽魏芳秦洛峰高裕江魏薇杨建军王纪武陈秋晓王伟武饶传坤祁巍峰王微波李咏华丁旭傅舒兰 第六:学术型最近5年招生人数: 2015年:12人2014年:8人2013年:11人2012年:8人2011年:10人 第八:理论考试参考书目: 初试参考书: 730规划学基础: 《城市规划原理》第3版,李德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城市建设史》董鉴泓主编,建工版;《外国城市建设史》沈玉麟,建工版;《区域分析与规划》崔功豪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55建筑学基础: 《中国建筑史》(第五版)东南大学潘古西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外国建筑史》(第三版)陈志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罗小末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建筑构造设计基础》刘昭如编,科学出版社;《建筑构造》(下册)刘建荣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复试参考书目:复试笔试科目参考书目同初试基础课。 历年考研理论真题:

730 201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规划学基础 一、概念与简答题(共65分) 1、城乡规划区(6分) 2、城市空间形态(5分) 3、解释城乡规划中紫线,蓝线和绿线的含义(8分) 4、简述勒,柯布西埃的城市集中理论要点(8分) 5、简述曹魏邺城在古代城市规划布局方面的革新(6分) 6、简述三国至南北朝时期我国城市发展的总体趋势(6分) 7、近代城市外国独占城市规划与建设有哪些特征(6分) 8、西方近现代人本主义规划思想(7分) 9、雷德伯恩体系(7分) 10、试述1960年代后西方大城市内部主要问题及其更新改造的规划方式(6分) 二、详答题(共85分) 1、谈谈你对旧城道路系统存在问题的认识和改善措施建议(20分) 2、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作用和布局要求(15分) 3、试解释”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的涵义,并结合释义,对比分析“朝”与“市”在中国古代各个阶段的发展情况。(20分) 4、“新城市主义”及其主要规划思想(15分) 5、试论统筹城乡的城乡规划途径(15分)

外国城市建设史题库 答案

希波丹姆的城市规划理论①城市平面: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城市典型平面为两条垂直道路从城市中心穿过。中心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街坊。②城市分区:把城市按宗教和城市公共生活要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私宅地段又划分为三个住区:工匠、农民、城邦卫士和公职人员住区。 营寨城:罗马营寨城有方正的城墙,城市平面为正方形,朝向罗盘的基本方位。中间十字交叉道路通向方城的东南西北四门。在道路交叉口建神庙。罗马营寨城的原型是派拉斯营地。典型是北非提姆加德城。 《建筑十书》:是古罗马建筑辉煌的历史总结对城址选择、城市形态、城市布局等方面提出独到见解。建筑十书:维特鲁维的论文集《建筑十书》总结了希腊、伊达拉里亚、罗马的建筑技术和城市建筑经验。集成了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和有关城市规划的理论,提出了理想城市的模式。平面八边形,城墙塔楼间距不大于箭射距离,城市路网为放射环形系统,市中心广场有神庙居中,为避强风,放射性道路可不直接对向城门。此模式对其后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有极重要影响。 阿尔伯蒂:《论建筑》:街道从城市中心向外辐射,形成有利于防御的多边形星性平面。中心设教堂、宫殿、城堡,整个城市由各种几何形体组合费拉瑞特:《理想的城市》:认为应该有理想的国家、理想的人、理想的城市斯卡莫齐:理想城市平面:城中心为建有宫殿的市民集会广场,两侧为两个正方形商业广场,南北分别为交易所和市场广场,主要广场的南侧有运河横穿。 英华庭院:18世纪英国新型的浪漫主义风景园林,追求自然,变化,惊奇,隐藏,和田园情调,强调蛇形的曲线美,有意识的保存自然起伏的地形,同时受到中国传统的模仿自然山水的造园方法的影响,也被称之为如画的园林。 有机疏散理论:是1918年由芬兰建筑师伊里尔。沙里宁为缓解城市机能过于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布局和城市发展的新理论。 反磁力吸引中心:是英国在卫星城的发展建设中所探索的一种理论。认为每个城市都有一定的吸引范围,如果在该范围外建设城市就形成了另一种吸引。 希波丹姆:古希腊时期着名的规划建筑师,北陈为城市规划之父。它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仪器盘式道路为骨架的规划结构形式。城市的典型平面为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穿过,中心大街一侧布置城市广场。中心广场占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街坊。并按照古希腊社会体制、宗教与城市公共生活要求将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群,私宅地段(工匠、农民、城邦卫士与公职人员住区)期规划代表作品有米利都城,普南城。 田园城市:是为了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置的城市,他的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之一限度。城市周围要有永久性农田用地环绕,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卫星城:卫星城市是一个在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 邻里单位:“邻里单位”思想要求在较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空想社会主义:是托马斯?莫尔在16世纪提出的。莫尔设计了由50个城市组成的乌托邦,城市与城市之间最远一天能到达。城市规模受到控制,以免城市与乡村脱离。罗伯特?欧文,英国19世纪,“新协和村”。傅立叶的理想社会是以名为法郎吉的生产者联合会为单位。 古埃及城市建设有哪些成就? 答:1.在埃及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 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 3.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对其后古希腊希波丹姆规划形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4.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以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规划中应用了对称、序列、对比、主题、尺度等建筑构图手法。 古代两河流与城市新巴比伦规划布局有何特点?有何成就? 答:城市跨越幼发拉底河两岸,大体呈矩形。由于防御的需要,有两重城墙,内城9门。城市主轴为北偏西。沿大道及河岸布置宫殿、山岳台、古神庙,成一排一列的布局。其空中花园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新巴比伦是当时城市中最富丽的一个。城墙外有深阔的壕沟环绕,甚为壮观。城市规划整齐,路径明确。 古代美洲曾形成哪三个大的文化中心?各有何着名的城市?城市有哪些主要要素?其规划布局有何特点? 答:三个文化中心:墨西哥地区古代玛雅地区古代印加地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