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地方普通高校本科生考研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地方普通高校本科生考研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地方普通高校本科生考研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作者:陈广云商春雪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2年第17期

[摘要] 考研率是衡量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是促进学校优良学风和校风建设的有力抓手,是加强学校一流本科教育、提升学校社会声誉和专业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竞争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学生高端就业的重要指标。以A 大学为例,通过考研数据、考研动机、考研态度、考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深入分析报考率和考研率低的原因,从而提出改进建议,并尝试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大学;考研率;改进建议;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7-0157-03

考研率已经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各高校也变得越来越看重,同时,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学生就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部分学生为了提高竞争力,选择考研,导致考研人数激增,但录取院校名额有限,学生考研情况不容乐观,如何提升考研率,是高校深思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考研率是指考取研究生人数占毕业生人数的比例,近五年来,A大学的考研率一直维持在6%左右(见表1),报考率和考研率均较低,与部分周边学校和国内同类学校均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深入分析考研率低的原因,笔者向大一、大二及大三学生开展了在线问卷调查,调查对象覆盖所有本科学院,共计收到有效问卷7328份,其中收到大一学生的问卷数最多,为3209份,大二学生的问卷数为2375份,大三学生的问卷数为1744份。

(一)学生总体考研意向以及对目标院校的期望较高

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明确考研目标的学生有1334人,占比达18.2%,有考研想法的学生有4087人,占比达55.77%,分年级来看,大三学生中有明确考研目标的人数最多,占比达21.33%,而大一学生中有考研意向的学生最多,占比达62.54%。结果显示:学生的考研意向总体呈现出随年级增加而递减的趋势(如图1)。

接受调查的学生普遍对目标院校具有较高的期望,其中想考985、211院校的学生占比达85.35%。但是从学生的年级分布来看,大一、大二、大三学生的考研期望存在明显的消减趋势,年级越高对考研院校的期望越低,表明学生的考研信心在逐渐降低(如图2)。

(二)就业对学生考研与否影响较大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不确定是否考研的学生中,对所学专业就业前景不了解是其犹豫考研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对未来没有规划。

(三)核心考研群体具有一定规模

一方面从前文数据来看,有1334人有明确的考研目标。另一方面从回答考研与工作之间如何选择的问题情况来看,虽然在能够工作的情况下犹豫是否参加工作的学生和考研失败后放弃考研参加工作的学生占比最高,但是仍有28%左右的学生,约1500人在能够工作的情况下选择继续考研或者是在考研失败的情况下选择再次考研。

(四)学生对考研备考的周期、规划有一定的认识

从数据来看,总体上,认为进入大学后即开始树立考研意识并着手准备的学生占比最高,其中大一学生占比最高(如图3)。

对于考研准备过程中,认为难坚持和专业知识过难是考研面临的两大困难,占比相近,占36%左右,另外心态波动大占比达26.07%。

(五)学生对考研流程等知识准备不足

根据数据显示,对考研流程了解一点的学生占到63.62%,不知道的学生占到33.21%,只有3.17%的学生对考研流程很清楚。总体来说,学生对考研流程的了解较少,分年级来看,大一学生的了解最少(如图4)。

从学生希望学校提供什么样的考研条件方面的统计数据来看,希望有专业老师的指导和疑难解答的需求最高。从问卷中选择“其他”的具体内容来看,学生对自习室数量和开放时间的需求较大。

二、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生持续性、系统性的考研引导和支持应进一步加强

从前文分析来看,学生从大一到大三的考研意向和考研目标院校的期望明显降低,考研信心逐渐消减[1],部分學生逐渐放弃考研机会;学生在考研专业课和长周期备考难以坚持这两

个方面的困难较为明显,对考研流程的基础知识不了解,对考研自习室需求较大;在多元化培养途径中,对考研升学的方案准备不充分,对核心考研群体的差别化培养体系没有建立[2]。表明从学生入学开始的持续性和系统性考研引导和支持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对学生考研升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日常采取的考研支持措施缺乏专门规划,对核心考研群体的支持普遍化,无法长期保持学生的考研志向,造成考研学生流失。

(二)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和职业规划需进一步完善

从前文分析来看,学生对是否考研的主要考虑是就业,但是对所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就业前景不了解,对自身的职业规划不明晰,无法平衡工作与考研之间的关系,导致在考研升学和就业之间摇摆不定。表明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学业指导存在不足,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存在薄弱环节[3]。

(三)对支持学生学习的管理规章应进一步梳理

从问卷调查以及与学生交流了解到,学校部分管理规章与学生考研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学校采取的考研支持举措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考研支持举措落实过程中所产生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削减,日常工作中存在较多的以管理方便而不是以学生方便为出发点的规章制度,日常工作中也存在确实难以调整或无法调整的与学生考研相冲突的事情,导致制度障碍、一刀切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存在,表明从更高层次的制度设计、管理流程等需进一步完善。

(四)对学生考研工作的推进程度存在较大差异

根据访谈交流情况了解到,部分学院长期以来比较重视学生考研,对学生考研工作的规划完善,积极主动地采取各类提升考研率的措施[4];部分学院受限于学科专业和学生特点,提升考研率存在较大的困难;部分学院对考研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将考研工作作为学校安排的一项工作,没有将考研工作融入学院发展、专业发展和学生发展之中,存在“让我做”的应付思维。导致不同学院之间的政策举措、方式方法、推进力度等存在较大差异。

(五)对学生考研工作的宣传氛围营造不到位

总体来看,学校对考研工作的宣传力度还比较小,各个类型和层面的宣传举措还未形成合力,宣传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全校范围内还没有营造重视考研、力争考研的良好氛围。

三、采取的措施

(一)稳固学生的考研意向

鼓励有条件的专业,在新生入学时按照高考成绩专门设置“实验班”,扩大核心考研群体规模。“实验班”培养方案中设置考研模板,优先配备硕博导师、年轻博士等作为学业导师,配班主任督促学生学习。在科训项目、考研辅导课程等方面给予“实验班”学生倾斜,在大四学年课程安排、集中实习环节安排、毕业论文开题安排等方面给予“实验班”学生专门支持。加强对学生考研报名、确认、参考、过线、调剂等各个环节的跟踪管理,及时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存在的困难采取针对性的举措。

(二)建设系统性的培训课程体系

学校层面建设英语、政治、数学校本考研辅导课程,与学校通识课程体系相互融合、补充。学院(学部)层面以考研专业科目辅导为主,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考研专业科目考试内容或者单独设置考研专业科目选修课程。引入专业考研辅导机构的考研英语、政治、数学等集中强化培训、导学培训、辅导讲座、冲刺培训等。

(三)开展全方位专业引导教育和职业发展规划

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并单列考研宣讲模块或时段;通过专业导论课,讲解本专业学科关系、升学方向、考研概况等;通过学业导师,指导学生制訂学业规划,引导有条件的学生树立升学志向,并提供相应指导;通过专业课教师,介绍学科前沿动态,加强日常课堂教学中的考研引导与指导;细分学生人群,对学生进行分类教育和分类职业规划指导[5]。

(四)加强对学生的时间、空间条件支持

灵活安排考研学生第七学期的教育实习、专业实习,允许考研学生提前开展毕业论文(设计)的开题工作,允许考研学生按规章申请部分专业选修课程的免听或免修,允许考研学生用考研专业科目考试成绩冲抵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允许考研学生申请缓考第七学期的课程。学校相关部门加强学生服务保障,允许学生申请寒暑假留校复习,各学院楼设立考研专用自习室,延长考研自习室开放时间,增加教学楼热水供应,考研宿舍不断电或晚断电,加强学生心理疏导。

(五)加强考研工作的监督考核和统筹协调[6]

将考研工作纳入学院教学工作年度考核,并与学院教学业务费、实习实践费等挂钩。加强部门学院协调配合,各学院成立考研工作领导小组,并指定专门人员负责相关日常工作。各部门、学院应加强协调配合,积极推进考研相关工作举措,促进考研宣传宣讲、考研交流、考研资料、考研自习室、考研宿舍、考研网络服务专区、学生心理辅导、考研复试指导、考研调剂指导、考研专项经费等相关工作的落实、落细。

(六)开展引导性的考研宣传教育

学校层面,针对大一、大二学生开展考研规划讲座,引导学生树立考研志向;针对大三学生开展考研形势分析和报考指导讲座,帮助学生报考理想学校和专业;针对大三、大四学生开展考研备考讲座,介绍考研政策和流程,指导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备考计划和冲刺计划[7]。

四、结语

经过一年的努力和尝试,在校、院两级的共同协作下,A校报考率和考研率均有所提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校、院两级不断完善方式方法,报考率和考研率会持续攀升。

参考文献:

[1]袁斌,吕松,钟因团,等.提高本科生考研率的新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6,12(6):26-27.

[2]刘国振,陈倩.关于提升考研率的一些思考[J].才智,2014(23).

[3]赵峰.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类专业提升考研率的有效途径研究[J].文化新论,2021(2):104-105.

[4]马玉峰,王若楠.新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考研率[J].科技视界,2014(16):54.

[5]董宝莹,高务龙.本科生考研状况及改进建议分析:以南京农业大学草叶科学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84(112):235-236.

[6]段海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本科生考研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以A学院为例[J].西昌学院学报,2020,34(1):124-128.

[7]钟海山,黄丽,叶东鼐.加强过程管理探索高校提升考研率的有效途径[J].大学教育,2018(5):196-198.

编辑鲁翠红

对我校本科考生考研意向的调查与分析

对我校本科考生考研意向的调查与分析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护理行业逐渐成为社会的热门行业之一。护理本科专业作为护理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和就业情况引起了广泛。本文旨在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护理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和就业现状,以期为护理教育和就业指导提供参考。 护理学是一门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应用型学科,主要培养具有医学基础知识、护理专业知识及技能的专门人才。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护理行业的发展前景日益广阔。 为了了解护理本科就业意向的实际情况,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某高校护理学院的本科毕业生进行了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就业意向、就业现状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我们还查阅了相关的就业数据和政策文件,以了解护理本科就业的整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护理本科毕业生希望从事护理行业的工作,其中护士、护师等职业是最受欢迎的选择。同时,也有一部分毕业生考虑从事与护理相关的工作,如医疗保健、康复治疗等。

影响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意向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人兴趣、专业技能、职业发展、薪酬福利等方面。其中,个人兴趣和专业技能是影响毕业生就业选择的最重要因素。 调查发现,护理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机构、医疗器械公司等医疗机构和相关企业。其中,医院是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 护理本科毕业生对从事护理行业的意愿较高,但仍有部分毕业生对专业的前景持谨慎态度。 个人兴趣和专业技能是影响毕业生就业选择的重要因素,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实践能力。 毕业生就业去向多元化,但仍以医院为主要就业渠道。应毕业生在不同类型机构的就业情况,拓宽毕业生的就业途径。 加强专业教育,提高护理本科毕业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实践能力。这包括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专业实践活动等。积极引导毕业生拓宽就业视野,鼓励他们医疗保健、康复治疗等与护理相关领域的机会。同时,学校应加强与各类医疗机构和企业合作,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资源。

考研市场调查报告

考研市场调查报告 篇一:大学生考研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考研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随着就业等问题的加剧,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即将走向社会抑或正在校园学习的大学生都将目光瞄向了考研。考研升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有人将其称为高考之后中国第二大考试。如此众多的学生,以如此高涨的热情准备考研,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自XX 年开始考研人数大幅增加,考录比例也逐年提高,随着考录比例的提高,反过来又刺激考研人数的增加。在校大学生出现考研热原因是多方面的,考研热又会给学校的教学带来一系列问题,如何处理好考研与教学之间的矛盾是关系学校发展的关键。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考研的情况,以及了解大学生对考研的态度,也为更多有志考研的同学提供一些信息,真实地了解应届毕业生考研的动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考研心态。针对这一现象我特以在校大学生对考研现状为题展开调查,调查对象为我校大一至大三学生。本次调查意在了解大学生们对于考研的认识,考研的动机等情况,

并提出相应的社会问题与解决办法。 二、出现考研热的原因 (一)社会经济发展对研究生需求的增加 随着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学历层次越来越高,当今世界竞争的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研究生教育作为一种以科研为主要特征的高层次的专业教育,其培养的人才能够在更高程度上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必然会愈加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正不断扩大研究生的招生规模,研究生的扩招一方面满足了社会各方面对研究生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吸引了更多的考研者。 (二)躲避就业压力 现在就业门槛越来越高,许多用人单位唯高学历不用,不怕大材小用,就怕招不到大材,显得单位档次低。就是一些小型企业招聘一名文秘人员也提出了非研究生不要的条件,在这样大的就业压力面前,本科毕业生深感自己的学历偏低,与其委曲求全,不如再拼搏几年。这样,很多大学生抱着高一级学历就能赢得更多机遇、多一个竞争砝码、少一份就业压力的想法报考研究生,不得不再次踏上寒窗苦读之路。

我国“考研热”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考研热〞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考研热〞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本科毕业生面临着工作难找、工资低、就业压力大的严峻形势。在这种背景下,考研已日益成为多数大学本科生选择的道路。分析高校大学生考研热的深层次原因,并针对考研热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考研热;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1 高校学生“考研热〞的现状概述 由于目前我国高校招生的不断扩招,受到就业难等现实压力的困扰,很多学生选择了继续留守校园,考研将校园生活进行到底已经成为很多高校应届毕业生的重要选择之一。根据调查资料的结果显示,由于2000年前后我国高校本科生就业行情总体较好,我国2001年研究生报名人数为46万人;而随着高校扩招的加剧和就业困境的压力,2021年研究生报名人数预计约增加到180万人,增幅为391.30%。从全国范围来看,考研现象不断升温,并附带带动了考研培训市场持续多年的火爆、考研书籍的热销,“考研热〞已逐渐陷入一种疯狂的境地。为了提升学生考研成功机率,很多院校都专门开辟了“考研专用教室〞,专门用于局部学生的考研复习使用,海天、文登、启航等一系列考研辅导班不断增加招收的人数。种种迹象无不说明考研热在不断升温。 2 高校学生“考研热〞的原因分析 2.1 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国家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随着现代社会国际竞争的日趋剧烈,国家与国家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人才的竞争。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成为各国人才培养的重要范畴。研究生教育作为更高层次的、更为专业化的教育,以培育适应社会开展需要的专门人才为目标,肩负着为民族振兴培育人才的重任,对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影响。江泽民同志曾强调,培养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这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开展的全局。推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是导致我国近年来加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政策背景。 2.2 非理性的评估攀比推动了“考研热〞的持续升温 对于高校而言,培养优秀的社会急需的人才是根本。但是近年来,各种评估、评比已经大大影响了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活动。由于在一些教育质量评比和检查活动中,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和本科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都是重要的参数,所以,很多地方学校都有相关政策鼓励本科生报考研究生,同时为考研的学生提供方便。对于研究生招生单位而言,增加研究生的招生人数也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研究生比例,从而形成所谓的“研究型大学〞。盲目的非理性的各种评估过于重视考取研究生的指标、研究生人数所占全校学生的比重,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考研热〞的形成。 2.3 用人单位对高学历人才的盲目追求推动了“考研热〞的持续升温 中国现有的人力资源市场比拟畸形,人才市场竞争异常地剧烈。据调查,最好公司的酬劳可能是普通公司的5倍。由于薪酬分配的不均,导致人才流向日趋集中化,应聘者学历的上下变相地成为著名企业的第一道“筛选程序〞。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过分看重求职者的

大学生考研现状分析及相关的对策思考

大学生考研现状分析及相关的对策思考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考研究生来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就业竞争力。然而,大学生考研的现状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本文旨在对大学生考研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思考。 一、大学生考研的现状分析 1.考研人数不断增加:随着大学生群体规模的扩大和对研究生学历需求的增加,考研人数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据统计,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报考研究生。 2.竞争日益激烈:考研的增加导致了竞争的加剧,每年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数量相对有限,供不应求的局面使得考研竞争异常激烈。各个学科门类的竞争更加激烈,高端学科的竞争更是一触即发。 3.复习压力巨大:考研备战是一段漫长而重要的过程,需要进行系统的知识复习、技巧训练和模拟考试。复习期间经常需要忍受巨大的心理和生理压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大学生考研的对策思考 1.考前规划与准备 考研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科学规划每一阶段的复习内容和时间安排。了解考试的科目和要求,并结合个人实

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备考方案。同时,提前了解招生政策和录取分 数线,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定位。 2.合理分配时间与精力 考研备考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但也不能过度劳累。要合理分 配时间与精力,避免出现学习过度和疲劳感。既要进行系统的知识学 习与突破,也要适当进行休息和放松,保持身心的健康。 3.多元化学习方法 每个人对于学习的方法和方式都有所差异,因此我们要根据自己的 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自习室 学习、考研资料阅读等,结合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4.积极备考心态 备考期间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惑,这时候我们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要轻易放弃。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坚持不懈地进行备考,相信 付出总会有回报。 5.提前面试准备 考研不仅有笔试,还包括面试环节。在面试前要提前准备,了解面 试的形式和内容,并进行相关的练习和模拟。面试时注意形象、语言 表达和思维逻辑的清晰,展示出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结语

大学生考研现状分析及相关的对策思考

大学生考研现状分析及相关的对策思考 在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考研为自己 的未来发展增加一道“砝码”。然而,我们不得不面对大学生考研过程 中所面临的现状与问题。本文将对大学生考研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 提出相关的对策思考,以期为广大考研学子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考研现状分析 1. 考研热情高涨,报考人数不断增加 近年来,随着就业市场的日益竞争激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考 研作为破局出路。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每年我国考研报名人数呈 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一现象既反映了大学生对于学术深造的渴望, 也反映了就业压力下的无奈选择。 2. 考研资源不均衡,知识技能提升存在难度 尽管考研热情高涨,但我们也不可忽视考研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给予的支持力度有所差异,一些优质的考研资源 主要集中在少数知名高校和重点专业。相较之下,一些非重点院校或 专业的考研资源较为匮乏,这给部分考生的知识技能提升带来一定的 难度。 3. 高投入低产出,考研压力倍增 除了分数线竞争激烈外,大学生考研还需要付出巨大的经济和时间 成本。考研复习期间,学生需要购买参考书籍、参加培训班、参加模

拟考试等,这些投入都对家庭经济和个人时间产生了较大压力。而考 研结果的不确定性,使得考研生一直处于一种高度紧张和压抑的状态中。 二、相关对策思考 1. 提高考研资源配置均衡性 政府和高校应加大考研资源的投入,通过建立合理的资源分配机制,使考研资源能够更加公平地分配给每一位有需求的考生。同时,建立 考研资源共享平台,加强不同高校、不同专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使 优质考研资源得以广泛流传,为广大考生提供更多的学术支持和指导。 2. 健全考研复习体系,提高效率 大学生考研过程中,应遵循科学的复习规划和方法,制定详细的学 习计划并严格执行。同时,积极利用线上线下的各类学习资源,提高 学习效率。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通过改善学习方法和提高学 习效率,使知识技能得以快速提升。 3. 增强考研生的心理疏导与支持 政府、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关注大学生考研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心理 疏导和辅导的力度。建立健全的心理辅导体系,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 询服务,为大学生考研生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同时,学生个人也 要注重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建立正确的心态,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 培养。 4. 平衡考研与实践经验的积累

关于大学生考研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考研情况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考研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群体日益壮大。考研已成为许多大学生毕业后的重要选择,甚至成为一些学生的唯一目标。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考研的情况和动机,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旨在为大学生提供更准确、全面的考研信息,帮助他们做出适合自己的决策。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我们选取了不同年级、专业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个体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大学生对考研的认知、动机、准备情况等方面的问题;访谈则侧重于了解大学生考研的个性化问题。 三、调查结果分析 1.考研动机多样化:调查显示,大学生考研的动机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提高就业竞争力、深入学术研究、逃避就业压力等。其中,提高就业竞争力是最主要的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对于学历对于就业市场的竞争优势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 2.考研准备不足:调查发现,不少大学生在考研准备方面存在不足,

如缺乏系统性的复习计划、学习效率低下等。这可能与大学生缺乏学习方法、学习规划能力有关。 3.对考研政策了解不充分: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大学生对考研政策了解不充分,如报考条件、考试科目、录取规则等。这可能导致大学生在考研过程中出现偏差,影响考试成绩。 4.心理压力大:访谈中发现,一些考研大学生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家庭期望、自我期望和同辈压力等方面。这可能会对他们的考试表现产生不良影响。 四、建议与对策 1.加强学习方法指导:高校可以开设一些学习方法、时间管理等方面的课程,帮助大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2.完善考研信息平台:高校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考研信息平台,提供全面的考研信息,包括政策解读、考试动态、经验分享等,帮助大学生及时了解考研动态。 3.开展心理咨询辅导:高校应关注考研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服务,帮助他们缓解压力,调整心态。 4.个人层面:大学生应明确自己的考研动机,提前做好学习规划,了解考研政策,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应对考研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大学生考研热的探析

大学生考研热的探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考研热度不减。本文将深入探讨大学生考研热的现象、原因、价值以及对策建议。 现象描述 近年来,大学生考研热现象显著。据统计,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 报名人数达到457万人,较上一年增长80万人。在专业方面,大部 分学生选择继续在本专业深造,也有部分学生选择跨专业考研。这些数据表明,大学生对于考研的需求日益增长。 原因分析 大学生选择考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就业压力是主要原因之一。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高学历往往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薪资待遇。因此,许多大学生希望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其次,职位晋升也需要更高的学历背景。对于那些有志于在毕业后进入企业或政府部门工作的大学生,考研是获得更好晋升机会的途径之一。最后,有些学生选择考研是出于对学术或所热爱的专业的追求,他们希望通过深入研究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价值探讨 大学生考研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从学术角度看,考研能够推动学生们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学术素养,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其次,从社会角度看,考研可以缓解就业压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高层次的人才。最后,从个人角度看,考研能够满足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期待,帮助他们实现个人价值和梦想。 对策建议 面对大学生考研热的现象,我们需要从高校教育改革和学生个人规划两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首先,高校应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避免盲目跟风考研。其次,高校应完善教学体制,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具备更好的就业竞争力。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增加研究生名额、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等方式来满足学生深造的需求。 对于学生个人来说,应该在考研前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和职业规划,避免盲目追求考研。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复习方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学生们还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拓展人际交往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

大学生考研现状分析及相关的对策思考

大学生考研现状分析及相关的对策 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考研究生,以提高自己的学历、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前景。但是,大学生考研的现状却面临了一些挑战和问题。本文将从现状分析和对策思考两个方面探讨大学生考研的情况。 一、现状分析 1.考研人数不断增加 近年来,考研的报名人数不断攀升,尤其是2020年报名 人数更是创下历史新高。这意味着考研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对考生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2.考试难度逐年提高 为应对考研人数增加的趋势,考试难度也相应地提高。尤其是各专业的专业课考试内容越来越深入和细节化,要求考生掌握更加精准的知识点和技能。 3.心理压力较大 由于考研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考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备考。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难,如时间紧、知识量大、学习效果不佳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考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效果。

二、对策思考 1.加强学习,提升自身实力 在备考阶段,考生应该扎实学习,将各科目的知识点掌握到位,学习法要科学,努力提升自己的实力,以保证通过考试的能力。 2.规划好备考时间,高效利用 考研备考需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时间表,以保证学习有条不紊,不断积累知识,同时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在忙碌的学习中,保持高度的自觉性和自律性。 3.积极参加课外活动,丰富自己 丰富自己的经历和积累相关能力的经验,特别是注重自己的课外活动,扩宽自己的视野和拓展自己的交际圈,这对于以后的职业发展也很有帮助。 4.转变心态,保持积极态度 考研虽然是一项艰苦的任务,但如果考生能够在备考过程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心态乐观积极,在遇到困难时想办法以最好的方式克服困难,那么考研并不会成为任何人的噩梦。 5.寻求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在考研备考过程中,可以和其他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寻求学习上的帮助,或者寻求教授、导师等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建议,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竞争力。

护理本科生考研现状调查分析

护理本科生考研现状调查分析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护理专业变得越来越重要。护理本科生作为未来护理行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专业思想状况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因此,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我校护理本科生的专业思想现状,为提高护理教育质量和培养优秀护理人才提供参考。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我校护理学院的本科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共调查了200名学生。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个人信息、专业认知、职业规划等方面。访谈则以个人访谈为主,深入了解学生的专业思想状况。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处理,采用描述性分析和差异性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专业思想整体认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护理专业有一定的了解,但仍有30%的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程度较低。在对自己专业的认知方面,60%的学生表示满意,但也有25%的学生对专业的前景感到担忧。

专业学习态度与价值观对于专业学习,65%的学生表现出积极的态度,认为护理专业有较高的社会价值,能够为患者提供帮助。但也有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对专业的认同度不高。在价值观方面,75%的学生认为护理工作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也有少数学生抱有其他想法。 结果原因与影响造成部分学生对护理专业认知不足、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例如,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有些学生可能没有充分了解各个专业的特点而盲目选择;在大学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因为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原因而产生厌学情绪。这些现象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发展。 为了提高护理本科生的专业思想水平,我们建议:(1)加强入学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护理专业的特点和发展前景,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和归属感;(2)改革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增加实践环节和临床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3)加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择业观念,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和忠诚度。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我校护理本科生的专业思想现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知程度较低、学习动力不

大学生考研现状分析及相关的对策思考

大学生考研现状分析及相关的对策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学本科教育由少数人占有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从而导致就业压力剧增、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同时,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过渡到科技的竞争,这就迫切需要拥有丰富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在就业压力和高素质高学历人才需求的双重因素驱动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考研之路。 一、考研的现状 据教育部统计,2012年全国共有165.6万名考生报名参加考研,比2011年增加14.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这也是2001年以来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的最高纪录。业内专家解释,对于考研人数每年递增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毕业生人数增加。面对就业压力,考研仍是大量毕业生的选择。此外,专业学位扩招,也是原因之一。 经过分析调查,学生积极的考研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提高专业技能,充实自我。有的学生认为,本科阶段的学习,专业知识尚浅,基础理论不扎实,专业技能有一定的欠缺,动手实践能力不强,而读研则会有一个更高的起点,更好的平台,使自己能够更加深入学习研究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增加知识储备。 (2)增强心理素质,挑战自我。考研复习中,处处都潜伏着对心理素质的检验,对恒心毅力的考量,对身体素质的试金。意志薄弱一点的同学,在面对考研复习中遇到困难,很可能选择放弃。而有些同学则喜欢体验这种过程,因为有压力的考研生活让他们再次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挑战自我的充实。 (3)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专科生无人问津,本科生供大于求,研究生供销两旺,这是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形势。攻读硕士文凭,不仅暂缓了就业压力,而且也提高了自身学历和素质,同时也扩大了就业门路。 (4)为了父母老师和恋人。有的学生父母对其给予了很高的期望,他们在家人的希望中被推上考研这条路。有的学生是老师的得意门生,而老师总是向其灌输“高学历、高位置、高待遇”的理念,积极鼓励学生通过考研改变命运。还有的学生,大学期间谈了朋友,,为了不让恋情付诸东流,于是一方甚至双方共同考研,以期双宿双飞。 但是仍有一部分准备考研的学生在考研上有一些顾虑、困难、问题或不正确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家庭经济上的困难。有些学生家庭经济不宽裕,考研读研又需要一笔不少的花费,父母可能无力支持他们继续学习深造。再者说,如果考不上,等于

大学生考研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考研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近年来,我国年考研人数高速递增,考研热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因此,分析大学生考研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对于大学生理性对待考研、健康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本研究也能为将要立志于考研的学子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问卷调查的调查对象以教育科学系的学生为主,同时涉及英语系、物理系等系学生;调查对象的男女比例近似1∶1。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8份,其中有效问卷为86份,有效率为86.00%。因时间与精力有限,访谈调查的对象仅限于教育科学系的部分考研学生。 一、大学生考研存在的问题 (一)考研动机不端正 不同的动机会使人们以不同的态度对待客观事物。大学生的考研动机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考研态度,也影响着他们读研期间的学习态度。调查发现,大学生的考研动机主要是找一份好工作(42人)、迫于就业压力(28人)、提升自身素养和能力(38人)、学术研究(5人)、父母期望或要求(16人)、受同学与朋友的影响(12人)、爱情需要(4人)、换专业学习(5人)等。其中,排在前三名的依次是找一份好工作、提升自身素养和能力、迫于就业压力。明确表示考研的目的是为了“做学术”的学生只有5个。这说明部分大学生存在考研动机不端正的问题。在问到考研时报考专业选择的依据时,对“所选专业感兴趣,想进行深入学习”的只有44人,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了“考上研就行,专业无所谓”(23人)、“该专业

就业前景好,好找工作”(20人)、“冷门专业容易考取”(9人)。还有学生明确指出“如果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即使考上了也可以放弃读研”。但是如果大学生仅仅为“考研而考研”,这对他们未来的事业成长与发展并没有太大的益处,甚至会产生更严峻的就业压力。另外,当前大学生考研人数虽多,但是致力于做学术研究以成为适应国家需要的高层次人才的学生并不多,许多人考研只是为了毕业后好找工作,获得较高的收入。由此可见,当前大学生考研的动机不端正,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 (二)院校和专业的选报存在盲目性 院校的地理位置、院校所在城市的发达程度是学生选择报考院校时极为重要的依据。调查发现:根据院校地理位置选择报考院校的频数是30;根据院校所在或城市发展程度选择报考院校的频数是22;根据自身能力和复习情况选择考研报考院校的频数是36;根据院校的名气和公费比例选择报考院校的频数是24;而依据所报专业的师资力量来选择考报考院校的频数是12。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出于“名校情结”来选报院校的,并不太关心自己所选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多是盲目跟风。且在进一步的专业报考依据的调查中,这种选报院校或专业的盲目性得到了进一步证实。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在意自己所学的专业,只要能上研究生,或者就业前景好即可(20人),至于读什么专业是无所谓的事情(23人),即使是冷门专业也不在乎(9人)。还有部分学生在报考专业时主要听从父母的意见(12人),对选报专业缺少判断与主见。而真正对专业感兴趣想深入学习专业的学生只有44人,也有少部分学生是想换专业学习(7人)。

大学生考研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考研情况调 查报告

成绩: 题目:大学生考研情况调查报告 姓名:周雨奇白弯弯 班级:10161501 10161502 学号: 评语: 一.导言随着就业等问题的加剧,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即将走向社会抑或正在校园学习的大学生都将目光瞄

向了考研。考研升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有人将其称为高考之后中国第二大考试。如此众多的学生,以如此高涨的热情准备考研,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为此我们特进行了此次调查活动。“研究生这么吃香,就业比本科生好多了,你为什么不考研?”这是前几年大学毕业生时常遇到的问题。“研究生现在不吃香了,就业情况比本科生好不了多少,甚至很差,你为什么还要考研?”这是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考研时遭遇的困难。针对这一现象我特以在校大学生对考研现状为题展开调查,调查对象为我校大一至大三学生。本次调查意在了解大学生们对于考研的认识,考研的动机等情况,并提出相应的社会问题与解决办法。 二.调查方法与步骤此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另外我们也在网上收集资料,调查对象是南理工暑期在校学习的学生。调查时间是7月20日至23日,我们向在一工四工自习的同学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共60份,回收53份,有效51份。 在随机进行的调查中,涵盖了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其中男生有39人,占总数比例的76.5%,女生有12人,占总数比例的23.5%。调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代表性,但因样本容量较小,造成数据准确性不强,因此仅供参考。 三.资料分析与研究

1)背景资料----君考研否 漫漫求学路,如果说高考是一道槛儿,那么考研就是一条难跨的梁了。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大学生们“天之骄子”的光环已经失去了往昔那灿烂夺目的光彩,于是追求更高的知识层次,考研成为新的学习主流。招生人数一扩再扩,莘莘学子废寝忘食,在校园里,“君考研否”的流行就像中国人问“吃了没”一样的普通平常。 在度过无忧无虑的大一、大二生活之后,很多同学在大三阶段开始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大学毕业后是工作还是考研,同学们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力进行着取舍。国家对研究生招收政策的放宽,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开始迷茫。是该就业还是继续深造就成了她们必须面正确问题。 据了解,在前几年的高校研究生大扩招背景下,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不但放宽了专科生考研的条件,还放宽了考研能力要求,而对体检的放宽及自主招生的相关规定也无疑刺激了扩招规模的增长。 对于面临毕业的大学学子来讲,考研还是就业,成为一个现实的两难问题。如今,大多数选择考研的学生早已不是单纯做学问的心态,而是各种性格、价值观、人生态度交织在一起产生的综合反映,当今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了。 2)统计资料

地方高校研究生生源状况的分析及思考

地方高校研究生生源状况的分析及思考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研究生教育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与此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教育也逐渐崭露头角,在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地方高校的研究生生源状况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何更好地吸引和培养研究生,成为了当前地方高校面临的一个紧迫的课题。 一、地方高校研究生生源状况的现状分析 地方高校研究生生源状况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源质量不高 相比于一线城市的名校,地方高校的研究生生源往往存在质量不高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地方高校的学术声誉和研究实力相对较弱,吸引优秀学生的竞争力不足;地方高校的研究生生源主要来自于本地本科生,少有外地、国外生源,因此整体人才储备相对匮乏。 2.专业结构不合理 地方高校的研究生专业结构往往偏于应用型专业,较少涉及基础研究型专业。这种专业结构的不合理导致研究生的整体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影响了地方高校整体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 3.缺乏科研氛围 地方高校往往缺乏浓厚的科研氛围,研究生的科研条件和能力培养受到一定的限制。这种缺乏科研氛围的现状使得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更多地偏向于应用性研究,对基础和前沿性研究的投入和支持不足。 1.地方高校研究生的整体水平和素质偏低 受到生源质量不高、专业结构不合理和缺乏科研氛围等因素的影响,地方高校研究生的整体水平和素质比较偏低,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 2.地方高校的科研能力相对薄弱 由于缺乏科研氛围和专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地方高校的科研能力相对薄弱,无法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平台,制约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潜力的发展。 3.地方高校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有待提升 由于生源质量和科研能力的限制,地方高校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相对较弱,无法有效地为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输送高水平的研究生人才。

地方高校研究生生源状况的分析及思考

地方高校研究生生源状况的分析及思考 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高校涌现,研究生教育 也在不断扩大。然而,在地方高校中,研究生生源并不十分充足,一些高校面临着招生难 的困境。为此,本文将对地方高校研究生生源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一)招生渠道狭窄 地方高校通常不具备吸引外地生源的资本,其招生主要来自于本地本科院校和毕业生。但相比于一些综合性高校,地方高校在吸引本科生方面较为困难,因此也就导致了研究生 的招生难度。 (二)综合实力相对较弱 地方高校的综合实力相对于一些重点高校来说较为弱势,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以及 科研能力都相应受到了影响。这也导致了很多研究生对地方高校的认同度不高,更愿意选 择就读在名校或名师下的大学。 (三)研究方向不具有吸引力 尽管地方高校在研究方向的选择上广泛多样,但由于其研究实力和学术地位相对较弱,其研究方向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也不如重点高校明显,这也导致了研究生们在选择时 的考虑不够积极。 (一)完善本科生培养质量 地方高校应当把培养质量放在首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培养优秀本科生。只有 本科生的质量越来越高,才能吸引到更多的优秀研究生。此外,学校也可以通过提高本科 毕业生与研究生入学的对接度,吸引本校毕业生升入研究生阶段。 (二)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实力 地方高校应该在学科建设和科研实力上下功夫,尽可能增强自己在学术上的地位和社 会价值,这样才能吸引到更多的研究生。具体措施可以包括投入更多的教学和科研经费, 重点发展一些国家重点学科或特色专业,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到学校的研究团队中进行研究。同时,学校也可以加强与企业、政府等组织的联系,打造与社会经济相对接轨的研究项目,激发更多学生对相关领域的兴趣和热情。 (三)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

新形势下地方高校研究生生源质量与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地方高校研究生生源质量与对策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 育的一部分,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地方高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 研究生教育发展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在这种新形势下,地方高校研究生生源质量成 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当前地方高校研究生生源质量存在的问题 1. 学术能力不足。地方高校研究生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其中学术能力不足是一个突 出的问题。由于各地区高等教育基础和办学条件的差异,导致了部分学生在报考研究生时 学术水平不够,难以适应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的要求。 2. 研究兴趣不明确。部分研究生生源对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兴趣缺乏清晰认识,盲目 报考研究生,对未来的发展规划和职业目标不够明确,容易在学术研究过程中迷失方向。 3. 缺乏科研意识。部分地方高校研究生生源缺乏科研意识,对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认 识不够,导致科研能力薄弱,难以适应研究生阶段的科研训练和要求。 4. 文化素质较低。部分地方高校研究生学历文化素质较低,对国家和社会的认识不 够深入,对国家的发展战略和社会热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较差。 以上种种问题都影响了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亟待解决。 二、对策建议 1. 加强选拔和评价机制。通过加强研究生入学考试和评价机制,提高研究生的学术 水平和科研能力。可以采取多元化的选拔方式,例如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科研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考核,并引入面试等环节,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潜力。 2. 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环境。地方高校可以优化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加强研究生的 科研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多参与科研项目,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地方高校可以加强基础 教育工作,提高研究生的文化素质和科研意识。 3. 加强导师指导和管理。地方高校可以加强对研究生导师的管理,建立健全的导师 制度,加强对研究生的科研指导和管理,提高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4. 加强学术氛围建设。地方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学术讲座、学术交流等活动,营造浓 厚的学术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5. 强化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地方高校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创新 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研究生招生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研究生招生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第一章研究生招生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率逐年提高,研究 生教育成为了许多本科生继续深造的选择之一。然而,研究生招 生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报考人数过多导致竞争异常激烈、研究生 导师队伍质量不均等等。 首先,高校研究生招生报名人数剧增,竞争异常激烈。以清华 大学为例,截至2019年,清华大学本科报名人数达14.4万人,其中报考研究生的人数更是高达80余万人,根据统计约100名考生 争夺一张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入学通行证。 其次,研究生导师队伍质量存在差异。部分导师教授水平不高、指导态度不佳、伦理严重问题等问题屡次曝光,导致研究生招生 中的师资危机问题凸显。 第二章研究生招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与高等教育体制的不完善有关。当前我 国高校研究生招生普遍采用的是"面试+笔试+加分"的模式,而这 种模式存在许多的不足,以至于被质疑已经无法保障学生竞争的 公平性。 其次,我国研究生招生在极度的竞争中引发了一系列的负面情绪,尤其是一些奔着所谓毕业能当领导、年轻就混上去的人更是

对这种情况雄心勃勃。在考试的时候,过度的冲动往往会使考生犯错或失误。同时,这种竞争也很容易导致考生应试心态的负向影响。 第三章研究生招生问题的解决策略 要解决研究生招生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对研究生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和完善。 首先,高校应该深化改革,加强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公平性。考试的题型和考生的分数传统的方式已经很难达到公平的程度,因此应该尝试更多的形式,比如结合个人素质面试等方式来考核考生的各方面能力。 此外,高校要对导师队伍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建立相关监管制度,避免出现不负责任、不专业的导师罔顾学生发展的情况。 在实际操作中,高校还可以将研究生生源多样化,为不同背景的学生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发展机会,同时加强对学生特长和综合素质的考核,以此达到优化研究生招生质量和提高毕业生质量的效果。 最终,研究生招生问题的解决需要高校、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参与。高校应该加强其管理水平,加强法制建设,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完善政策法规,实现研究生教育从客观上的公平和透明。政府应该制定和强制执行相关法规政策,打击研究生招生过

大学生“考研热”的现状与动因分析

大学生“考研热”的现状与动因分析作者:胡玲张妮 来源:《大学教育》2020年第07期

[摘要]近年来,“考研热”不断升温,各高校招生人数基本不变,保研人数占比逐年增加而统考人数不断创历史新高,使考研竞争日益白热化。为了帮助考生认清考研前景并做出理性选择,文章在对近几年考研现状和动因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数据比较后,发現大学生更倾向于报考985高校以及位于经济发达地区高校的动因,然后试图为大学生选择考研的学校与专业以及国内研究生的培养方式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考研热”;报录比;985高校;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7-0163-05 教育部数据显示,自2017年考研人数突破200万后,2018年人数达到238万,创考研人数历史最高,同比增长18.4%。近几年考研人数持续增加,与我国最新发展战略对高学历层次人才需求旺盛密切相关,也有微观层面如“提升学历以增加就业竞争力”“日后从事学术科研工作”“因为兴趣而更换专业”等方面的因素。 2017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一项通知中规定“增加全国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的高校”,至此,全国具有推免资格的高校增至366所,教育部鼓励增加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的举动进一步加大了统考考生的压力。 2018年9月开学季,各大高校考研学生又投入到紧张的考研复习中,如今“考研”已经同“高考”一样成为人们经常提及的热点词汇。本研究从中国教育部官方门户网站获取全国硕士研

究生招生人数、性别比例、应届生与往届生比例等相关官方数据,并在中国教育在线网站上选取部分985高校的研究生招生报录比来分析当下大学生更倾向报考985高校及位于经济发达地区高校的原因,以为大学生是否应该选择考研及怎样才能做出恰当选择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和参考。 一、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考研的人数越来越多,学术界对考研热这一现象的研究更加深入,研究角度也更加多样化。比如从经济学角度出发,运用供求理论(王丽)、内部收益率、成本收益净现值等指标(熊倪娟、赵东辉、施祖麟、张宝英)进行分析;从人力资本理论角度出发研究考研与就业收益的机会成本;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从学习动机(尹承梅)、社会认知(王海良)、成就动机理论(毕蕾)进行分析;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认为考研热既有考生自己的原因也有社会方面的原因。 简言之,现有研究普遍认为大学生考研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国家发展战略需要 我国一直强调重视和尊重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首要资源。然而,我国的人才状况仍存在高层次人才有效供给不足,人才结构与经济发展需求不是很匹配,人才区域分布差异较大,人才制度建设不完善,创新环境不优等问题。目前天津、西安、山东等多地开展的“人才争夺战”或“抢人大战”,不仅反映了各地区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同时也反映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人力资本的数量、质量、结构和分布提出的新要求。全国各地对高学历层次人才的强烈需求反映出在未来社会发展中,高学历人才一直都是被需要的。 2.就业形势严峻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林蕙青在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中透露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有820万人,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现阶段,中国经济中高速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量增加,劳动力市场对高学历层次的人才有着越来越大的需求,有研究生学位的高学历者在找工作的时候比本科生更具优势,也更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尤其是985高校毕业的研究生,比一般院校毕业的研究生优势更大。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考研提高自己的学历来帮助自己未来更好地就业。

大学毕业生考研分析论文

大学毕业生考研分析论文 一、调查的主要结果 总体调查结果 从问卷的数据中得出考研的毕业生的阳性痛苦水平是比非考研的毕业生的要高,而且总症状指数也相应的要高很多。这说明了考研和非考研大学毕业生在总的生活状况上是有明显差异的。而且从性别的角度来看可以发现,女生的阳性痛苦水平普遍比男生要高。 具体结果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除了恐怖这一项,考研大学毕业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这8个方面的症状高于非考研大学毕业生。 焦虑 考试焦虑是学生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不仅影响考试结果,而且往往对考生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一般认为,考试焦虑是一种由于整个考试情景引起的精神紧张状态。利伯特等人对考试焦虑测量进行因素分析表明,考试焦虑包括两种成分,一为忧虑性,主要是对将来的考试评价、预期以及由此产生的担忧、不安,包括较多的认知成分。二是情绪性,主要指的是与之相伴随的情绪体验及身体反应,如恐惧、焦虑和植物性神经活动失调有关的身体

症状。 图表2、 从图表1,我们得出考研大学毕业生的焦虑是十分明显的,P2、抑郁 抑郁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它是遭受挫折,面对巨大压力等之后的沮丧的失望。抑郁心理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从消极悲观处着眼,结果对生活兴趣减退,对前途悲观,甚至有厌世感,严重的会有自杀倾向。 对待事物过分认真,缺乏灵活性,易自寻烦恼。 一些细微的小事就能引起忧愁和苦闷,常常愁眉不展、长嘘短叹。 图表3、 从图表1,上我们可以看出考研大学毕业生比非考研大学毕业生在抑郁这一项上的痛苦水平要高出很多,P3、躯体化 考生在考研期间的躯体化状况是非常明显的。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胸闷肩痛、消化不良、睡眠失调、免疫机能下降以及思想不集中、记忆减退等。 图表4、 图表1,上我们可以看出考研大学毕业生比非考研大学毕业生在躯体化这一项上的痛苦水平也是高出很多的,P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