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基于个体相似度的双种群遗传算法

基于个体相似度的双种群遗传算法

基于个体相似度的双种群遗传算法
基于个体相似度的双种群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在求解复杂函数给定区间上最值中的应用

计算智能导论大作业 ---遗传算法在求解复杂函数给定区 间上最值中的应用 一、遗传算法简介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是模拟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自然选择和遗传学机理的生物进化过程的计算模型,是一种通过模拟自然进化过程搜索最优解的方法。遗传算法是从代表问题可能潜在的解集的一个种群(population)开始的,而一个种群则由经过基因(gene)编码的一定数目的个(individual)组成。每个个体实际上是染色体(chromosome)带有特征的实体。染色体作为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即多个基因的集合,其内部表现(即基因型)是某种基因组合,它决定了个体的形状的外部表现,如黑头发的特征是由染色体中控制这一特征的某种基因组合决定的。因此,在一开始需要实现从表现型到基因型的映射即编码工作。由于仿照基因编码的工作很复杂,我们往往进行简化,如二进制编码,初代种群产生之后,按照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的原理,逐代演化产生出越来越好的近似解,在每一代,根据问题域中个体的适应度(fitness)大小选择(selection)个体,并借助于自然遗传学的遗传算子(genetic operators)进行组合交叉(crossover)和变异(mutation),产生出代表新的解集的种群。这个过程将导致种群像自然进化一样的后生代种群比前代更加适应于环境,末代种群中的最优个体经过解码(decoding),可以作为问题近似最优解,对于各种通用问题都可以使用 1.1术语说明 由于遗传算法是由进化论和遗传学机理而产生的搜索算法,所以在这个算法中会用到很多生物遗传学知识,下面是一些常用术语的说明: 染色体 染色体又可以叫做基因型个体(individuals),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了群体(population),群体中个体的数量叫做群体大小。 基因 基因是串中的元素,基因用于表示个体的特征。例如有一个串S=1011,则其中的1,0,1,1这4个元素分别称为基因。它们的值称为等位基因(Alleles)。 基因位点 基因位点在算法中表示一个基因在串中的位置称为基因位置(Gene Position),有时也简称基因位。基因位置由串的左向右计算,例如在串 S=1101 中,0的基因位置是3。 特征值

第三章-遗传算法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遗传算法的理论基础 遗传算法有效性的理论依据为模式定理和积木块假设。模式定理保证了较优的模式(遗传算法的较优解)的样本呈指数级增长,从而满足了寻找最优解的必要条件,即遗传算法存在着寻找到全局最优解的可能性。而积木块假设指出,遗传算法具备寻找到全局最优解的能力,即具有低阶、短距、高平均适应度的模式(积木块)在遗传算子作用下,相互结合,能生成高阶、长距、高平均适应度的模式,最终生成全局最优解。Holland 的模式定理通过计算有用相似性,即模式(Pattern)奠定了遗传算法的数学基础。该定理是遗传算法的主要定理,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遗传算法的机理、数学特性以及很强的计算能力等特点。 3.1 模式定理 不失一般性,本节以二进制串作为编码方式来讨论模式定理(Pattern Theorem)。 定义3.1 基于三值字符集{0,1,*}所产生的能描述具有某些结构相似性的0、1字符串集的字符串称作模式。 以长度为5的串为例,模式*0001描述了在位置2、3、4、5具有形式“0001”的所有字符串,即(00001,10001) 。由此可以看出,模式的概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简洁的用于描述在某些位置上具有结构相似性的0、1字符串集合的方法。 引入模式后,我们看到一个串实际上隐含着多个模式(长度为 n 的串隐含着2n 个模式) ,一个模式可以隐含在多个串中,不同的串之间通过模式而相互联系。遗传算法中串的运算实质上是模式的运算。因此,通过分析模式在遗传操作下的变化,就可以了解什么性质被延续,什么性质被丢弃,从而把握遗传算法的实质,这正是模式定理所揭示的内容 定义3.2 模式H 中确定位置的个数称作该模式的阶数,记作o(H)。比如,模式 011*1*的阶数为4,而模式 0* * * * *的阶数为1。 显然,一个模式的阶数越高,其样本数就越少,因而确定性越高。 定义3.3 模式H 中第一个确定位置和最后一个确定位置之间的距离称作该模式的定义距,记作)(H δ。比如,模式 011*1*的定义距为4,而模式 0* * * * *的定义距为0。 模式的阶数和定义距描述了模式的基本性质。 下面通过分析遗传算法的三种基本遗传操作对模式的作用来讨论模式定理。令)(t A 表示第t 代中串的群体,以),,2,1)((n j t A j =表示第t 代中第j 个个体串。 1.选择算子 在选择算子作用下,与某一模式所匹配的样本数的增减依赖于模式的平均适值,与群体平均适值之比,平均适值高于群体平均适值的将呈指数级增长;而平均适值低于群体平均适值的模式将呈指数级减少。其推导如下: 设在第t 代种群)(t A 中模式所能匹配的样本数为m ,记为),(t H m 。在选择中,一个位串 j A 以概率/j j i P f f =∑被选中并进行复制,其中j f 是个体)(t A j 的适应度。假设一代中群体 大小为n ,且个体两两互不相同,则模式H 在第1+t 代中的样本数为:

最新最全的遗传算法工具箱及说明

最新最全的遗传算法工具箱Gaot_v5及说明 Gaot_v5下载地址:https://www.sodocs.net/doc/e316091965.html,/mirage/GAToolBox/gaot/gaotv5.zip 添加遗传算法路径: 1、 matlab的file下面的set path把它加上,把路径加进去后在 2、 file→Preferences→General的Toolbox Path Caching里点击update Toolbox Path Cache更新一下,就OK了

遗传算法工具箱Gaot_v5包括许多实用的函数,各种算子函数,各种类型的选择方式,交叉、变异方式。这些函数按照功能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主程序 ga.m提供了 GAOT 与外部的接口。它的函数格式如下: [x endPop bPop traceInfo]=ga(bounds,evalFN,evalOps,startPop,opts,termFN,termOps, selectFn,selectOps,xOverFNs,xOverOps,mutFNs,mutOps) 输出参数及其定义如表 1 所示。输入参数及其定义如表 2 所示。 表1 ga.m的输出参数 输出参数 定义 x 求得的最好的解,包括染色体和适应度 endPop 最后一代染色体(可选择的) bPop 最好染色体的轨迹(可选择的) traceInfo 每一代染色体中最好的个体和平均适应度(可选择的) 表2 ga.m的输入参数 表3 GAOT核心函数及其它函数

核心函数: (1)function [pop]=initializega(num,bounds,eevalFN,eevalOps,options)--初始种群的生成函数 【输出参数】 pop--生成的初始种群 【输入参数】 num--种群中的个体数目 bounds--代表变量的上下界的矩阵 eevalFN--适应度函数 eevalOps--传递给适应度函数的参数 options--选择编码形式(浮点编码或是二进制编码)[precision F_or_B],如 precision--变量进行二进制编码时指定的精度 F_or_B--为1时选择浮点编码,否则为二进制编码,由precision指定精度) (2)function [x,endPop,bPop,traceInfo] = ga(bounds,evalFN,evalOps,startPop,opts,... termFN,termOps,selectFN,selectOps,xOverFNs,xOverOps,mutFNs,mutOps)--遗传算法函数 【输出参数】 x--求得的最优解 endPop--最终得到的种群 bPop--最优种群的一个搜索轨迹 【输入参数】

遗 传 算 法 详 解 ( 含 M A T L A B 代 码 )

GATBX遗传算法工具箱函数及实例讲解 基本原理: 遗传算法是一种典型的启发式算法,属于非数值算法范畴。它是模拟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自然界的生物进化过程的一种计算模型。它是采用简单的编码技术来表示各种复杂的结构,并通过对一组编码表示进行简单的遗传操作和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来指导学习和确定搜索的方向。遗传算法的操作对象是一群二进制串(称为染色体、个体),即种群,每一个染色体都对应问题的一个解。从初始种群出发,采用基于适应度函数的选择策略在当前种群中选择个体,使用杂交和变异来产生下一代种群。如此模仿生命的进化进行不断演化,直到满足期望的终止条件。 运算流程: Step 1:对遗传算法的运行参数进行赋值。参数包括种群规模、变量个数、交叉概率、变异概 率以及遗传运算的终止进化代数。 Step 2:建立区域描述器。根据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运营协调模型的求解变量的约束条件,设置变量的取值范围。 Step 3:在Step 2的变量取值范围内,随机产生初始群体,代入适应度函数计算其适应度值。 Step 4:执行比例选择算子进行选择操作。 Step 5:按交叉概率对交叉算子执行交叉操作。

Step 6:按变异概率执行离散变异操作。 Step 7:计算Step 6得到局部最优解中每个个体的适应值,并执行最优个体保存策略。 Step 8:判断是否满足遗传运算的终止进化代数,不满足则返回Step 4,满足则输出运算结果。 运用遗传算法工具箱: 运用基于Matlab的遗传算法工具箱非常方便,遗传算法工具箱里包括了我们需要的各种函数库。目前,基于Matlab的遗传算法工具箱也很多,比较流行的有英国设菲尔德大学开发的遗传算法工具箱GATBX、GAOT以及Math Works公司推出的GADS。实际上,GADS就是大家所看到的Matlab中自带的工具箱。我在网上看到有问为什么遗传算法函数不能调用的问题,其实,主要就是因为用的工具箱不同。因为,有些人用的是GATBX带有的函数,但MATLAB自带的遗传算法工具箱是GADS,GADS当然没有GATBX里的函数,因此运行程序时会报错,当你用MATLAB来编写遗传算法代码时,要根据你所安装的工具箱来编写代码。 以GATBX为例,运用GATBX时,要将GATBX解压到Matlab下的toolbox文件夹里,同时,set path将GATBX文件夹加入到路径当中。 这块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工作:1、将模型用程序写出来(.M文件),即目标函数,若目标函数非负,即可直接将目标函数作为适应度函数。2、设置遗传算法的运行参数。包括:种群规模、变量个数、区域描述器、交叉概率、变异概率以及遗传运算的终止进化代数等等。

多种群遗传算法的函数优化算法

多种群遗传算法的函数优化算法 多种群遗传算法的函数优化算法2010年12月15日星期三21:30【注】原帖网址:、案例背景 针对遗传算法所存在的问题,一种多种群遗传算法结构模型(Multiple Population GA,简称MPGA)可以用来取代常规的标准计算模型(SGA)。 MPGA在SGA的基础上主要引入了以下几个概念: (1)突破SGA仅靠单个群体进行遗传进化的框架,引入多个种群同时进行优化搜索;不同的种群赋以不同的控制参数,实现不同的搜索目的。 (2)各个种群之间通过移民算子进行联系,实现多种群的协同进化;最优解的获取是多个种群协同进化的综合结果。 (3)通过人工选择算子保存各种群每个进化代中的最优个体,并作为判断算法收敛的依据。 2、案例目录: 第7章多种群遗传算法的函数优化算法 7.1理论基础 7.1.1遗传算法早熟问题 7.1.2多种群遗传算法概述 7.2案例背景 7.2.1问题描述 7.2.2解决思路及步骤 7.3 MATLAB程序实现

7.3.1移民算子 7.3.2人工选择算子 7.3.3目标函数 7.3.4标准遗传算法主函数 7.3.5多种群遗传算法主函数 7.3.6结果分析 7.4延伸阅读 7.5参考文献 3、主程序: %%多种群遗传算法 clear; clc close all NIND=40;%个体数目 NVAR=2;%变量的维数 PRECI=20;%变量的二进制位数 GGAP=0.9;%代沟 MP=10;%种群数目 FieldD=[rep(PRECI,[1,NVAR]);[-3,4.1;12.1,5.8];rep([1;0;1;1],[1,NVAR])];%译码矩阵 for i=1:MP Chrom{i}=crtbp(NIND,NVAR*PRECI);%创建初始种群

遗传算法解释及代码(一看就懂)

遗传算法( GA , Genetic Algorithm ) ,也称进化算法。遗传算法是受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启发,借鉴生物进化过程而提出的一种启发式搜索算法。因此在介绍遗传算法前有必要简单的介绍生物进化知识。 一.进化论知识 作为遗传算法生物背景的介绍,下面内容了解即可: 种群(Population):生物的进化以群体的形式进行,这样的一个群体称为种群。 个体:组成种群的单个生物。 基因 ( Gene ) :一个遗传因子。 染色体 ( Chromosome ):包含一组的基因。 生存竞争,适者生存:对环境适应度高的、牛B的个体参与繁殖的机会比较多,后代就会越来越多。适应度低的个体参与繁殖的机会比较少,后代就会越来越少。 遗传与变异:新个体会遗传父母双方各一部分的基因,同时有一定的概率发生基因变异。 简单说来就是:繁殖过程,会发生基因交叉( Crossover ) ,基因突变( Mutation ) ,适应度( Fitness )低的个体会被逐步淘汰,而适应度高的个体会越来越多。那么经过N代的自然选择后,保存下来的个体都是适应度很高的,其中很可能包含史上产生的适应度最高的那个个体。 二.遗传算法思想 借鉴生物进化论,遗传算法将要解决的问题模拟成一个生物进化的过程,通过复制、交叉、突变等操作产生下一代的解,并逐步淘汰掉适应度函数值低的解,增加适应度函数值高的解。这样进化N代后就很有可能会进化出适应度函数值很高的个体。 举个例子,使用遗传算法解决“0-1背包问题”的思路:0-1背包的解可以编码为一串0-1字符串(0:不取,1:取);首先,随机产生M个0-1字符串,然后评价这些0-1字符串作为0-1背包问题的解的优劣;然后,随机选择一些字符串通过交叉、突变等操作产生下一代的M个字符串,而且较优的解被选中

多种群遗传算法的函数优化算法

多种群遗传算法的函数优化算法 1、案例背景 针对遗传算法所存在的问题,一种多种群遗传算法结构模型(Multiple Population GA,简称MPGA)可以用来取代常规的标准计算模型(SGA)。 MPGA在SGA的基础上主要引入了以下几个概念: (1)突破SGA仅靠单个群体进行遗传进化的框架,引入多个种群同时进行优化搜索;不同的种群赋以不同的控制参数,实现不同的搜索目的。 (2)各个种群之间通过移民算子进行联系,实现多种群的协同进化;最优解的获取是多个种群协同进化的综合结果。 (3)通过人工选择算子保存各种群每个进化代中的最优个体,并作为判断算法收敛的依据。 图 7-1 MPGA的算法结构示意图 复杂二元函数求最值:

图 7-2 二元函数图像 2、案例目录: 第7章多种群遗传算法的函数优化算法7.1 理论基础 7.1.1遗传算法早熟问题 7.1.2多种群遗传算法概述 7.2案例背景 7.2.1问题描述 7.2.2解决思路及步骤 7.3 MATLAB程序实现 7.3.1移民算子 7.3.2人工选择算子 7.3.3目标函数 7.3.4标准遗传算法主函数 7.3.5多种群遗传算法主函数 7.3.6结果分析 7.4延伸阅读 7.5 参考文献 3、主程序: %% 多种群遗传算法 clear; clc close all NIND=40; %个体数目

NVAR=2; %变量的维数 PRECI=20; %变量的二进制位数 GGAP=0.9; %代沟 MP=10; %种群数目 FieldD=[rep(PRECI,[1,NVAR]);[-3,4.1;12.1,5.8];rep([1;0;1;1],[1,NVAR])]; %译码矩阵 for i=1:MP Chrom{i}=crtbp(NIND, NVAR*PRECI); %创建初始种群 end pc=0.7+(0.9-0.7)*rand(MP,1); %在【0.7,0.9】范围i内随机产生交叉概率 pm=0.001+(0.05-0.001)*rand(MP,1); %在【0.001,0.05】范围内随机产生变异概率 gen=0; %初始遗传代数 gen0=0; %初始保持代数 MAXGEN=10; %最优个体最少保持代数 maxY=0; %最优值 for i=1:MP ObjV{i}=ObjectFunction(bs2rv(Chrom{i}, FieldD));%计算各初始种群个体的目标函数值 end MaxObjV=zeros(MP,1); %记录精华种群 MaxChrom=zeros(MP,PRECI*NVAR); %记录精华种群的编码 while gen0<=MAXGEN gen=gen+1; %遗传代数加1 for i=1:MP FitnV{i}=ranking(-ObjV{i}); % 各种群的适应度 SelCh{i}=select('sus', Chrom{i}, FitnV{i},GGAP); % 选择操作 SelCh{i}=recombin('xovsp',SelCh{i}, pc(i)); % 交叉操作 SelCh{i}=mut(SelCh{i},pm(i)); % 变异操作 ObjVSel=ObjectFunction(bs2rv(SelCh{i}, FieldD)); % 计算子代目标函数值 [Chrom{i},ObjV{i}]=reins(Chrom{i},SelCh{i},1,1,ObjV{i},ObjVSel); %重插入操作 end [Chrom,ObjV]=immigrant(Chrom,ObjV); % 移民操作 [MaxObjV,MaxChrom]=EliteInduvidual(Chrom,ObjV,MaxObjV,MaxChrom); % 人工选择精华种群YY(gen)=max(MaxObjV); %找出精华种群中最优的个体 if YY(gen)>maxY %判断当前优化值是否与前一次优化值相同 maxY=YY(gen); %更新最优值 gen0=0; else gen0=gen0+1; %最优值保持次数加1 end end %% 进化过程图 plot(1:gen,YY) xlabel('进化代数') ylabel('最优解变化') title('进化过程')

遗传算法代码

%求下列函数的最大值% %f(x)=10*sin(5x)+7*cos(4x)x∈[0,10]% %将x的值用一个10位的二值形式表示为二值问题,一个10位的二值数提供的分辨率是每为(10-0)/(2^10-1)≈0.01。% %将变量域[0,10]离散化为二值域[0,1023],x=0+10*b/1023,其中b是[0,1023]中的一个二值数。 %2.1初始化(编码) %initpop.m函数的功能是实现群体的初始化,popsize表示群体的大小,chromlength表示染色体的长度(二值数的长度), %长度大小取决于变量的二进制编码的长度(在本例中取10位)。 %遗传算法子程序 %Name:initpop.m %初始化 function pop=initpop(popsize,chromlength) pop=round(rand(popsize,chromlength));%rand随机产生每个单元为{0,1}行数为popsize,列数为chromlength的矩阵, %roud对矩阵的每个单元进行圆整。这样产生的初始种群。 %2.2计算目标函数值 %2.2.1将二进制数转化为十进制数(1) %遗传算法子程序 %Name:decodebinary.m %产生[2^n2^(n-1)...1]的行向量,然后求和,将二进制转化为十进制function pop2=decodebinary(pop) [px,py]=size(pop);%求pop行和列数 for i=1:py pop1(:,i)=2.^(py-i).*pop(:,i); end pop2=sum(pop1,2);%求pop1的每行之和 %2.2.2将二进制编码转化为十进制数(2) %decodechrom.m函数的功能是将染色体(或二进制编码)转换为十进制,参数spoint表示待解码的二进制串的起始位置 %(对于多个变量而言,如有两个变量,采用20为表示,每个变量10为,则第一个变量从1开始,另一个变量从11开始。本例为1), %参数1ength表示所截取的长度(本例为10)。 %遗传算法子程序 %Name:decodechrom.m

遗传算法简介及代码详解

遗传算法简述及代码详解 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认为原作者同意转载,如有冒犯请联系我。 遗传算法基本内容 遗传算法为群体优化算法,也就是从多个初始解开始进行优化,每个解称为一个染色体,各染色体之间通过竞争、合作、单独变异,不断进化。 遗传学与遗传算法中的基础术语比较 染色体:又可以叫做基因型个体(individuals) 群体/种群(population):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及一定数量的染色体组成,群体中个体的数 量叫做群体大小。 初始群体:若干染色体的集合,即解的规模,如30,50等,认为是随机选取的数据集合。适应度(fitness):各个个体对环境的适应程度 优化时先要将实际问题转换到遗传空间,就是把实际问题的解用染色体表示,称为编码,反过程为解码/译码,因为优化后要进行评价(此时得到的解是否较之前解优越),所以要返回问题空间,故要进行解码。SGA采用二进制编码,染色体就是二进制位串,每一位可称为一个基因;如果直接生成二进制初始种群,则不必有编码过程,但要求解码时将染色体解码到问题可行域内。 遗传算法的准备工作: 1) 数据转换操作,包括表现型到基因型的转换和基因型到表现型的转换。前者是把求解空间中的参数转化成遗传空间中的染色体或者个体(encoding),后者是它的逆操作(decoding) 2) 确定适应度计算函数,可以将个体值经过该函数转换为该个体的适应度,该适应度的高低要能充分反映该个体对于解得优秀程度。非常重要的过程。 遗传算法基本过程为: 1) 编码,创建初始群体 2) 群体中个体适应度计算 3) 评估适应度 4) 根据适应度选择个体 5) 被选择个体进行交叉繁殖 6) 在繁殖的过程中引入变异机制 7) 繁殖出新的群体,回到第二步

自适应遗传算法

自适应遗传算法 一.主要流程: 1. 参数的初始化。设定遗传种群规模N ,阵元数M ,信源数P 等。 2. 编码。采用十进制编码方法。 3. 初始种群的产生。随机数生成。 4. 适应度函数的评价。选取 ()() R P ΘA tr f = (1) 其中, H 1H )(A A A A P A -= (2) P A 是A 的投影矩阵,A 是阵列流型。 ∑==L i L 1 H 1XX R (3) R 是数据协方差矩阵的最大似然估计。 5. 选择。比例选择方法与精英选择方法结合使用,在当代种群中选择优良个体遗传到下一代。既保证了种群的多样性,也使最优个体得以保留。 1)比例选择方法(赌轮盘法):每个个体被选中的概率与它的适应度函数值大小成正比,即适应度函数越高的个体被选中的概率也就越高。 2)精英选择方法:让种群中适应度函数值最高的个体不进行配对交叉,直接复制到下一代中。但是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全局搜索能力差。 6. 交叉。按照概率P c 对种群中个体两两配对,进行交叉操作。本文中选取算数交叉的方式。 算数交叉:是由两个个体的线性组合来产生新的个体,假设第t 代的两个个体为A (t)、B (t),则算数交叉后产生的新个体是 ()()()()t t t A B A αα-+=+11 (4) ()()()()t t t B A B αα-+=+11 (5) 其中,α选取(0,1)之间的随机数。 交叉概率:使交叉概率随着遗传代数的增长,逐渐减小,目的是进化前期注重交叉运算,全局搜索能力强。 2.02cos *4.0+?? ? ??*=πK T P c (6) 其中,T 是进化代数,K 是总进化次数。 7. 变异。按照概率P m 对种群个体进行变异。本文中选取均匀变异的方式。 均匀变异:如某基因座上的基因值为X k ,其取值范围为[Umin,Umax],对其进行变异后的值为 )U -r(U +U =X min max min k (7)

第七章遗传算法应用举例

第七章 遗传算法应用举例 遗传算法提供了一种求解非线性、多模型、多目标等复杂系统优化问题的通用框架,它不依赖于问题具体的领域。随着对遗传算法技术的不断研究,人们对遗传算法的实际应用越来越重视,它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函数优化、组合优化、自动控制、机器人学、图象处理、人工生命、遗传编码、机器学习等科技领域。遗传算法已经在求解旅行商问题、背包问题、装箱问题、图形划分问题等多方面的应用取得了成功。本章通过一些例子,介绍如何利用第五章提供的遗传算法通用函数,编写MATLAB 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7.1 简单一元函数优化实例 利用遗传算法计算下面函数的最大值: ()sin(10) 2.0[1,2]f x x x x π=?+∈-, 选择二进制编码,种群中个体数目为40,每个种群的长度为20,使用代沟为0.9,最大遗传代数为25。 下面为一元函数优化问题的MA TLAB 代码。 figure(1); fplot ('variable.*sin(10*pi*variable)+2.0',[-1,2]); %画出函数曲线 % 定义遗传算法参数 NIND= 40; % 个体数目(Number of individuals) MAXGEN = 25; % 最大遗传代数(Maximum number of generations) PRECI = 20; % 变量的二进制位数(Precision of variables) GGAP = 0.9; % 代沟(Generation gap) trace=zeros (2, MAXGEN); % 寻优结果的初始值 FieldD = [20;-1;2;1;0;1;1]; % 区域描述器(Build field descriptor) Chrom = crtbp(NIND, PRECI); % 初始种群 gen = 0; % 代计数器 variable=bs2rv(Chrom,FieldD); % 计算初始种群的十进制转换 ObjV = variable.*sin (10*pi*variable)+2.0; % 计算目标函数值 while gen < MAXGEN, FitnV = ranking (-ObjV); % 分配适应度值(Assign fitness values) SelCh = select ('sus', Chrom, FitnV , GGAP); % 选择 SelCh = recombin ('xovsp',SelCh,0.7); % 重组 SelCh = mut(SelCh); % 变异 variable=bs2rv(SelCh,FieldD); % 子代个体的十进制转换 ObjVSel =variable.*sin(10*pi*variable)+2.0; % 计算子代的目标函数值 [Chrom ObjV]=reins(Chrom,SelCh,1,1,ObjV ,ObjVSel); % 重插入子代的新种群 gen = gen+1; % 代计数器增加 % 输出最优解及其序号,并在目标函数图象中标出,Y 为最优解,I 为种群的序号 [Y,I]=max(ObjV),hold on; plot (variable (I),Y , 'bo'); trace (1,gen)=max (ObjV); %遗传算法性能跟踪

遗传算法学习心得体会

遗传算法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遗传算法学习心得 基本概念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 GA)是一类借鉴生物界自然选择和自然遗传机制的随机化搜索算法。 它模拟自然选择和自然遗传过程中发生的繁殖、交叉和基因突变现象,在每次迭代中都保留一组候选解,并按某种指标从解群中选取较优的个体,利用遗传算子(选择、交叉和变异)对这些个体进行组合,产生新一代的候选解群,重复此过程,直到满足某种收敛指标为止。 GA的组成: (1)编码(产生初始种群) (2)适应度函数 (3)遗传算子(选择、交叉、变异) (4)运行参数 编码 基因在一定能够意义上包含了它所代表的问题的解。基因的编码方式有很多,这也取决于要解决的问题本身。常见的编码方式有: (1)二进制编码,基因用0或1表示(常用于解决01背包问题)如:基因A:00100011010 (代表一个个体的染色体)

(2)互换编码(用于解决排序问题,如旅行商问题和调度问题) 如旅行商问题中,一串基因编码用来表示遍历的城市顺序,如:234517986,表示九个城市中,先经过城市2,再经过城市3,依此类推。 (3)树形编码(用于遗传规划中的演化编程或者表示)如,问题:给定了很多组输入和输出。请你为这些输入输出选择一个函数,使得这个函数把每个输入尽可能近地映射为输出。 编码方法:基因就是树形结构中的一些函数。 (4)值编码(二进制编码不好用时,解决复杂的数值问题) 在值编码中,每个基因就是一串取值。这些取值可以是与问题有关任何值:整数,实数,字符或者其他一些更复杂的东西。 适应度函数 遗传算法对一个个体(解)的好坏用适应度函数值来评价,适应度函数值越大,解的质量越好。适应度函数是遗传算法进化过程的驱动力,也是进行自然选择的唯一标准,它的设计应结合求解问题本身的要求而定。 如TSP问题,遍历各城市路径之和越小越好,这样可以用可能的最大路径长度减去实际经过的路径长度,作为该问

基本遗传算法及应用举例

基本遗传算法及应用举例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是一种借鉴生物界自然选择和自然遗传机制的随机、高度并行、自适应搜索算法。遗传算法是多学科相互结合与渗透的产物。目前它已发展成一种自组织、自适应的多学科技术。 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借鉴自然界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的机理,学者们设计了不同的编码方法来表示问题的可行解,开发出了许多不同环境下的生物遗传特征。这样由不同的编码方法和不同的遗传操作方法就构成了各种不同的遗传算法。但这些遗传算法有共同的特点,即通过对生物的遗传和进化过程中的选择、交叉、变异机理的模仿来完成对最优解的自适应搜索过程。基于此共同点,人们总结出了最基本的遗传算法——基本遗传算法。基本遗传算法只使用选择、交叉、变异三种基本遗传操作。遗传操作的过程也比较简单、容易理解。同时,基本遗传算法也是其他一些遗传算法的基础与雏形。 1.1.1 编码方法 用遗传算法求解问题时,不是对所求解问题的实际决策变量直接进行操作,而是对表示可行解的个体编码的操作,不断搜索出适应度较高的个体,并在群体中增加其数量,最终寻找到问题的最优解或近似最优解。因此,必须建立问题的可行解的实际表示和遗传算法的染色体位串结构之间的联系。在遗传算法中,把一个问题的可行解从其解空间转换到遗传算法所能处理的搜索空间的转换方法称之为编码。反之,个体从搜索空间的基因型变换到解空间的表现型的方法称之为解码方法。 编码是应用遗传算法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一个关键步骤。迄今为止人们已经设计出了许多种不同的编码方法。基本遗传算法使用的是二进制符号0和1所组成的二进制符号集{0,1},也就是说,把问题空间的参数表示为基于字符集{0,1}构成的染色体位串。每个个体的染色体中所包含的数字的个数L 称为染色体的长度或称为符号串的长度。一般染色体的长度L 为一固定的数,如 X=10011100100011010100 表示一个个体,该个体的染色体长度L=20。 二进制编码符号串的长度与问题所要求的求解精度有关。假设某一参数的取值范围是[a ,b],我们用长度为L 的二进制编码符号串来表示该参数,总共能产生L 2种不同的编码,若参数与编码的对应关系为 00000000000……00000000=0 →a 00000000000……00000001=1 →a+δ ? ? ? 111111111111……11111111=L 2-1→b 则二进制编码的编码精度1 2--= L a b δ 假设某一个个体的编码是kl k k k a a a x 21=,则对应的解码公式为 )2(121 ∑=---+=L j j L kj L k a a b a x 例如,对于x ∈[0,1023],若用长度为10的二进制编码来表示该参数的话,则下述符号串:

应用自适应指数比例变换的适应值共享遗传算法

2002年2月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第2期 文章编号:100026788(2002)022******* 应用自适应指数比例变换的适应值共享遗传算法 于歆杰,王赞基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北京100084) 摘要: 适应值共享遗传算法是用来解决多峰函数优化的常用手段Λ本文提出了可以用来提高适应 值共享遗传算法搜索能力的自适应比例变换方法Λ针对复杂欺骗性问题,本文采用不同的指数比例变 换方法进行了优化Λ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自适应指数比例变换方法能够迅速、稳定地找到全部全局 峰Λ该方法尤其适用于峰半径难以精确判定的情况Λ 关键词: 多峰函数优化;适应值共享;自适应比例变换 中图分类号: T P18 文献标识码: A α T he F itness Sharing Genetic A lgo rithm s w ith A dap tive Pow er L aw Scaling YU X in2jie,W AN G Zan2ji (T singhua U n iversity,Beijing100084,Ch ina) Abstract: T he fitness sharing genetic algo rithm s are the common app roaches to so lve m u lti2modal op ti m izati on p rob lem s.In th is paper,a new adap tive pow er law scaling m ethod is suggested to i m p rove the search ab ility of the fitness sharing genetic algo2 rithm s.D ifferen t pow er law scaling m ethods have been adop ted to op ti m ize the m assive decep tive p rob lem.T he emp irical resu lts show that the new adap tive pow er law scaling m ethod can find all the global peak s steadily and qu ick ly.T h is m ethod is especially su it fo r the p rob lem s w ho se radii of peak s are hard to define. Keywords: m u lti2modal op ti m izati on;fitness sharing;adap tive pow er law scaling 1 引言 虽然简单遗传算法(SGA)已经在优化、机器学习和许多其它应用领域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但一般来说,它仅能收敛到解空间的一个解上[1]Λ当遗传算法的种群数量不够大,选择压力不太合适时,收敛到一个解的情况就会发生,这种情况称为遗传漂移(genetic drift)[2]Λ改善遗传漂移现象有许多方法,例如采用保存最优解策略,使用合适的比例变换方法来调节选择压力以及增大种群规模等方法Λ比例变换在众多改善遗传算法搜索能力的方法中是比较有效的Ζ在遗传算法运行的早期,适当的比例变换可以增加种群的多样性;在算法运行的晚期,比例变换还可以加速算法的收敛Ζ通过在选择阶段之前调整个体的适应值,比例变换可能在解决种群多样性与选择压力之间找到平衡点Ζ常用的比例变换方法包括线性比例变换(f′=a×f+b,L S)、指数比例变换(f′=fΒ,PL S,f′=eΒf,ES)和Ρ截断(f′=f-(fθ-c ×Ρ)S T)[1]ΖK reinovich比较了各种常用的比例变换方法,指出最优的比例变换函数是指数比例变换[3]Ζ 2 自适应指数比例变换 遗传算法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动态、随机、自适应的过程,因此不同的初始种群和由遗传算子产生的α收稿日期:2000206209 资助项目:清华大学基础研究基金(JC2001019)

遗传算法综述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 人类科学研究与生产活动的广度与深度都大大拓展了,其中涌现出的大量具有各种非线性、不确定、不能精确解析以及建模机理复杂的新课题对信息与控制科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各种智能信息处理算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作为智能信息处理算法中的重要一员, 遗传算法近年来以其独特而卓越的性能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对于以往难以解决的函数优化问题,复杂的多目标规划问题,工农业生产中的配管、配线问题,以及机器学习,图象识别,人工神经网络的权系数调整,模糊规则的优化和网络构造等诸多问题,GA遗传算法以其出色的表现,已成为人们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虽然GA在许多优化问题中都有成功的应用,但其本身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局部搜索能力弱、存在早熟成熟现象、收敛于局部最优解、随机漫游或振荡等现象,从而影响算法的收敛性能,降低了遗传算法的可信度。如何改善遗传算法的搜索能力和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使其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是各国学者一直努力探索的一个主要课题。纵观成百上千的对遗传算法进行改进研究文献,其主要改进措施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遗传算法本身缺点的改进 1.1对遗传算法本身单一缺点的改进 种群人们主要关心的是种群中个体分布的多样性,这决定着运行遗传算法的效率,与种群相关的因素有种群个数,种群大小及初始种群三方面。

种群个数采用多个子种群并行搜索思想,有效避免了欺骗问题,提高了算法成功的概率。典型应用就是小生境技术,种群由M个子种群组成,每个子种群独立进化,种群间通过种群迁移∕移民等机制完成个体信息的交换。借鉴子种群并行的思想,发展出了思维进化计算,文献【】和量子衍生遗传算法或量子衍生进化计算,文献【】【】。 种群大小大致有固定种群和动态种群两种。 初始种群对于初始种群的生成主要是改变了以往单靠随机生成的缺点,引进了解空间格点化法或数论中均匀设计法,使产生的点集能均匀地分布于解空间。当然采用随机与均匀混合生成的初始种群,可以包含更丰富的解空间模式。文献【】,给出了用点的低序列差均匀生成初始种群的方法。(当然这些方法 编码经典的标准遗传算法( SGA )中,Holland运用模式定理分析编码机制时,建议采用二进制编码,其优点是简易稳定,但二进制编码具有不能直接反映问题的固有结构,解码复杂,精度不高,个体长度太长,占用计算机内存多和空间效率不高的缺点。它早已不能适应人们处理问题多样化的事实。 针对上述缺陷, 人们采用Gray编码和动态编码等方法成功地减少了编码的尺寸和复杂度,提高了局部搜索性能和速度。文献【】,给出了采用了性别编码,检测仿真表明其性能优于二进制和格雷码;采用染色体隐式解码算法,使得解码速度提高了6~50倍[9];采用实数或浮点数的矩阵形式或复数形式的编码方法,实现了无需解码可直

自适应调整峰半径的适应值共享遗传算法

第!"卷第#期 !$$!年%月自动化学报&’(&&)(*+&(,’&-,.,’&/012!"3.02#444444444444555 5-67893!$$!短文自适应调整峰半径的适应值共享遗传算法:;于歆杰王赞基<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北京:$$$"=;<>?@A B 1C D E F G H 8I B J K L E A 96M E 9N J ;摘要适应值共享遗传算法需要事先给出解空间中峰的数目或峰的半径3这对于某些问题来 说是有困难的9 针对这类问题3提出将峰的半径作为决策变量3对其进行编码并放入染色体中参与演化过程3利用遗传算法的优化能力在对问题进行优化的同时对个体的峰半径进行自适应调 整9用所提出的方法对多个标准测试问题的优化结果表明3采用自适应峰半径调整方法的适应 值共享遗传算法有很强的多峰搜索能力9 关键词多峰函数优化3适应值共享3自适应参数调整3遗传算法 中图分类号 (O :":;清华大学基础研究基金

?@A B 1C D E F G H 8I B J K L E A 96M E 9N J ;Y ’()*+,),8B I J 6N 6I I A -D807-0.B M 68L 6J E @/6-0076A 1I 0-8L 6-A M B B 0076A 1I B J078B ? @B 2B J KA@E 18B ?@0M A 17-0/16@00-8L 66F B I 8B J K 0B 8J 6I II L A -B J K K 6J 68B NA 1K 0-B 8L @I 93046.6-38L 6I 67A -A @686-IA -6J 08A .A B 1A /1600-I 0@6-6A 140-1M@E 18B ?@0M A 17-0/? 16@I 9&J 64@68L 0M B I 7-070I 6M B J8L B I 7A 76-34L B N L8A 16I 8L 6-A M B B 0076A 1I A I A 7A -8 00078B @B 2A 8B 0J .A -B A /16I 9(L 6-A M B B 0076A 1I A -6N 0M 6M 37E 8B J8L 6N L -0@0I 0@6IA J M 078B @B 26M 4B 8L8L 6.A -B A /16I 008L 67-0/16@/D 0B 8J 6I I I L A -B J KK 6J 68B N A 1K 0-B 8L @4B 8L ? 0E 8A 7-B 0-1J 0416M K 6008L 6A /0.67A -A @686-I 9(L 66@7B -B N A 1-6I E 18I 86I 86M /D I 6.6-A 1 /6J N L @A -17-0/16@I I L 048L A 88L 6I 610?A M A 78B .6N 0J 8-01@68L 0M 00-8L 6-A M B B 0076A 1I B I .6-D600B N B 6J 8B J 0B J M B J K76A 1I 008L 67-0/16@9 e 5678*9(+E 18B @0M A 1078B @B 2A 8B 0J 30B 8J 6I II L A -B J K 3I 610?A M A 78B .67A -A @686-N 0J ?8-013:::::::::::::::::::::::::::::::::::::::::::::::::::::::::K 6J 68B N A 1K 0-B 8L @I 万方数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