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实施情感教育

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实施情感教育

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实施情感教育
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实施情感教育

浅谈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实施情感教育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01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的言谈举止与喜怒哀乐所流露和体现出的情感,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在工作中注意和学生打成一片,实现心灵互动,建立起一种互相理解,真诚相待.共同进步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师生之间的距离不断缩短,加上教师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和恰到好处的工作方法,使优秀的班集体更优秀。

一、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实现心灵的互动真正

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教书育人。在教学中,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要教育好学生,就必须对学生倾注满腔热忱,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多听听学生的心声,设身处地的从学生角度考虑,批评要恰当,表杨更应讲究艺术。要做到恰到好处的批评与表扬,就要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的作好学生工作,使他们能健康成长。在班级管理中实行“交心”作业,每周按排一些题目,学生针对题目尽情发挥,不拘体裁。比如:针对班级中个别同学上网问题,让学生写一篇“上网有感”,发现班级同学有些小矛盾,让学生写“我·同学·朋友”的文章,从这些小作品中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有效的展开批评、教育学生。及时和学生交流,帮助学生走出误区,清除困惑,使学生与老师走得更近,使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敬,真

班级管理的爱心教育

班级管理的爱心教育 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和学生接触最多,是学生效仿、学习的直接对象,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 班主任应在此基础上把道德精神和理念传达给学生,只有具备了高尚师德,将“爱”播撒到学生心中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1 爱是一种保护 做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因为只有爱才能迸发出激情。南京市“行知”学校校长杨瑞清根据自己的办学经验总结出“好老师是爱出来的”。爱不是一句空话,他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来表达。谈到爱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被称为“老师妈妈”的教师张彩凤。当班长匆匆跑来告诉她班里一名同学带来一只青蛙上课时,她并没有立即斥责这个孩子,当得知学生是因为好奇而想用青蛙做与蚂蚁对抗的试验时,张老师首先启发孩子认识到带青蛙上课给课堂秩序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后肯定了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精神,让学生带青蛙回家写出一篇观察作文,同时免除了孩子当晚的语文作业。 2 爱是一种尊重

教师的爱就是黑夜中的一盏明灯,可以指引他们找到光明,而爱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张帅老师给予学生的爱不仅使人感动,更令人深思。一天班里一名同学的新钢笔不翼而飞了,张老师为这件事动起来脑筋,如何既能够找到丢失的钢笔,又不伤害到拿钢笔的同学,同时使这名同学受到教育,大家受到教育。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让同学们一个个单独进教室,看看自己书包里有没有别人的新钢笔,若有就放到铅笔盒里。后来果然原本空空的铅笔盒里出现了新钢笔。通过做游戏的形式,不但找回了丢失的笔,更重要的是使全班同学都受到了教育,特别是那个拿钢笔的同学。张老师也想到了若钢笔没有到铅笔盒里,他自己会买来一只一模一样的钢笔偷偷放到铅笔盒里,来教育全班同学从小就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 3 爱是一种激励 爱是荒漠里的湖泊,它可以浇灌准备在沙漠中成长的小树,只要有顽强的生命力,棵棵小树也能成为森林,还荒漠以勃勃生机。陕西延长县罗子山的王思明老师正是用自己无私的爱激励着每一个学生,他让生活在偏远乡村的孩子们不甘心做井底之蛙。 片中有这样一幅生动的画面,他问孩子们“学习为了什么?”,学生回答:“离开黄土地”。他又问:“离开黄土地为了什么?”,回答:“为了回到黄土地。”他又问:“回到黄

情感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情感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进行“育人”,这是为师者不可回避,并且值得深思的问题。情感教育在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占据着极其重要位置。纵观中国历史上流存至今还具有极大影响力的美德典故,极大地渗透着浓浓的亲情、友情等情感因素在其中。这些都告诉我们情感教育在培育人,在联络人,拉近人的距离,在营造和谐家庭、和谐校园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行之有效的手段。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我认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不仅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和感染力,更要为学生做好行为的表率,为人师表就是我们传播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我曾经接过一个让所有老师都头痛的班,这个班纪律散漫,上进心不强,成绩差,对什么都不在乎。有些学生逆反心理严重,专门和老师对着干,有些学生爱起哄,一点点小事他都能夸张的哈哈大笑,弄的班里的风气极度恶劣,乱成一团。我想,对于这样的班级,简单的说教,摆事实,讲道理已经不起作用了。这时候我想到了情感教育,首先,我连续开了几次主题班会,明确了大家的学习目的,接着我带着大家一起制定了班规,班规内容不算太严格,但是只要制定了就要求大家一定要做到,我主要从抓落实上下功夫,一开始,同学们嘻嘻哈哈,抱着观望的态度,但是我要求他们做到的,我

每一项都率先做到,而且做的比他们谁都好,并及时发现班里面做的比较优秀的学生大张旗鼓的表扬,树典型,扬正气。发现快要坚持不住的学生及时提醒,做好单独的沟通,慢慢的,班里的风气越来越好了,班里面有了向上的风气,有了凝聚力。经过一年的努力,这个班由开始的差班变成了每周都争各种流动红旗的班。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以身作则的力量。身教胜于言教,只有你自己首先做到了,你说的话才有力度,才能服众。 二、要确定做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关心、爱护学生 心中有学生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拥有的职业道德操守。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希望,教师不仅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教育好学生。做到心中有爱。 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由于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和道德素质还不太强,难免会做出出格甚至违法的行为,所以,需要家长、老师和整个社会的教育、引导和关怀,由于他们心理承受差,过重的惩罚会使幼小的心灵受到极大的刺激和伤害,反而会使未成年人走向极端,或寻短见,或萎靡不振,或对抗社会。处罚的目的是为了拯救,对待不慎失足的青少年,教育比惩罚更重要、更有效果,更能挽救幼小的心灵。 教育改革进行多年了,体罚和变相体罚仍然相当严重,说重一点是违法问题,说轻一点是一个工作作风问题。教师的良好人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它体现在日常的一言一行中,这些细微的一举一动

浅谈班级管理的体会爱心耐心细心

浅谈班级管理的体会:爱心耐心细心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政治组王清 摘要: 在新的课程改革的形势下,面对社会的要求,家长的希望,以及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如何进行高效的班级管理,我个人认为,除了正确的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路线政策,在学校党委\政教处的正确领导下,全体教子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 作为班级管理的最直接责任人-----班主任,可以从爱心\耐心\细心三个方面去考虑. 1988年8月,我从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毕业分配到中学任教,至今已经有22年了。期间,我教了17年高三政治,做了16年班主任。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经历了一些挫折,也有一点体会。现将它们写下来,就教于大方。 一爱心 刚刚毕业时,年轻气盛,主要强调自己是老师,师道尊严,学生要绝对服从老师。由于对学生缺乏爱心,学生往往与教师调皮、捣乱,老师和学生之间时常会产生一些小的摩擦或者冲突。因此学生只要犯了小错误,就加以严厉批评。如果有同学有意或者无意冒犯,则可能会将他(她)送教导处(当时还没有政教处),甚至交校长室。这样,学生表面上服你,但是,内心并不服气。为此,我向有经验的同事学习,向老教师学,自己也进行反思。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对学生要有爱:将学生看着是自己的小孩——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女儿,自己的弟弟、妹妹。 首先是要尊重学生——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

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现在的学生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把人格看的尤为重要,而事实上尊重学生的人格确实是任何一位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作为一个班主任、一个老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更不能用挖苦、讽刺的话语伤学生的心。教师对学生尊重,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其次,要懂得宽容。作为班主任,我们必须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当然,不是包办一切.这就要求我们去“热爱”每一个学生,去包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做的每一件事。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当然,这种爱不是溺爱,更不能一味的纵容他们。这种宽容,不仅要体现在所谓的好的学生身上,更要体现在所谓的坏的学生身上。其实,每一个学生从本质上来说没有好坏之分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出色之处的。当然,一个班的学生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在整体上,还是在个别方面,学生的发展必然因人而异,作为班主任,我们要以博大的胸怀去包容班级的每一个学生,无论他们的优点,或所谓的缺点。 从此以后,对于在一开始刚刚接班的时候,我总要不厌其烦的与学生说,作为家长,希望小孩超过家长;作为老师,希望学生超过老师。从小的角度来说,如果小孩不能超过家长,那么,这个家庭还有多大的希望?从大的角度来说,如果学生不能超过老师,那么,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还有多大的希望?在我的不断激励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

班级管理与青春期心理教育

第1卷 第3期 今 日 湖 北 理 论 版 Vol.1 No.3 2007年 3月 Today HU bei Theory Edition March 2007 收稿日期:2007-2-18 作者简介:陶朝阳 女(1967—) 六安市金安区教师进修学校 (237009) 班级管理与青春期心理教育 陶朝阳 摘 要:从心理环境和个体环境的关系出发,分析班级心理环境对班级管理的意义,对个体心理发展的意义。针对青春期的学生特点将班级管理与青春期心理教育结合是一条值得探索的教育途径。 关键词:青春期 班级 心理环境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807(2007)03-0147-02 中学阶段的孩子,尤其是刚进入初中的孩子,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学习环境的改变带来心理冲突的加剧。家长觉得孩子越来越难懂,老师也发现中学生的问题比以前多了。老师面对种种问题时常常变得力不从心。本文试探提出将青春期的心理教育和班级管理结合在一起进行的思路。班主任老师应该在班级管理中利用班级心理环境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同时,要针对青春期的特点来营造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 一、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青春期,又称青少年期或“生发期”指个体从儿童迈向成年期的一个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既是个体身体、生理和性发育、发展的高峰期,又是个体理想、人格、价值观、能力等走向成熟和稳定的关键时期,还是迈向成年的预备期。一般以跨入初高中作为进入青春期的标志,尤以初中阶段最具代表性。少年在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对其心理产生重大影响。一般来说,青春期儿童在心理上的主要特点表现: 第一、智力获得了巨大进步。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复杂事物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第二、自我意识高涨,性意识萌动,自我意识的发展面临着第二次飞跃期,少年将心智集中指向自我、用于内省,关注自己的变化和感受,亦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观察和评价。 第三、情绪体验日趋丰富、细腻,稳定性降低,矛盾与变化强烈突出。 第四、在人际关系上增加了对同伴关系的依赖,与父母家庭的联系削弱,对教师的信赖与批评共存。 第五、两性话题成了青春期发展的中心任务,亦使少年的意识、心境、行为染上了一层神秘难以捉摸的色彩。此时关于青春期的形象问题、性别角色问题、对异性的兴趣问题、两性交往以及女性自我保护问题成了少年也是学校和家庭极为关注的话题。这一时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又有人称之“急风骤雨期”。可见此期心理的特殊性及教育的重要性。 二、中学生发展问题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中学生的生存环境存在这样一些现象:宏观上,市场经济导致新的社会关系、生活方式和文化风格的形成,导致如独立意识、公平竞争观念、法律法制观念以及文化开放视野等新文化精神的张扬,导致对主体精神、多元、差异、 平等和宽容等的强调,从而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道义观、公平观、生活观、交往观等。另一方面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选择又为当代中国的价值追求利益带来独特的观察视角与选择依据,竞争与合作并存,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人民利益并重, 改革开放后多元文化并存导致文化价值冲突。微观上,学校文化集中表现为社会文化、网络文化背景下的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与制度文化。促进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冲突,掌握科学基础知识与获得生活直接经验的冲突,群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冲突,强调国际化与强调本土化的冲突等等。这些社会环境因素让当今的中学生产生更多的成长困惑和问题。比如,学习目的问题;价值观问题;审美取向问题、生活方式问题等等。 如何营造和优化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学校应该自觉地承担起时代的责任,成为整合三方教育资源的主体或第一责任人,并提高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来实现文化生态环境的优化。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最基本单位,是学校环境的子环境。班主任是学生班级的直接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因此,可以从班级这个基本单位做起,发挥班主任教师的指导作用,营造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班级心理环境与学生个体心理的关系 一个真正的班集体应该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组织系统,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正确的舆论和优良作风与传统。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考夫卡和勒温等人从“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的基本观点出发,“把环境或个人看作是一种整体的存在,任何具体的心理和行为事件都在这个整体的制约下发展和变化”群体心理环境里影响个体、群体心理行为的心力,主要由群体中的个体心力和群体心力组成。置身于群体中的个体,受群体心理环境的心理因素制约,会发生一种彼此接近、趋同的类化过程。这一心理类化,便把群体中的某些心理体验、感受传给个体成员,使之自觉地把自己归属于该群体,产生了与群体其他成员相同的心理情感,即归属感。与此同时,成员个体通过认识上的比较机制,产生了一致的认识评价,在心理上“视为等同”而把自己和群体融为一体。正是这种归属、认同的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浅谈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策略研究 哈尔滨市第十三中学张巍巍 新世纪对人的基本素质赋予了新的要求,注入了新的内涵。21世纪的一代新人,应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做人的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尤其是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对待生活积极主动,乐观向上,自尊、自信、自律、自强,有迎接挑战的勇气;具有关爱和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环境意识等等。 为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健康的教育原理和适当的教育模式进行了下列尝试: 一、找准突破口,开启他们的心灵, 用沟通感化他们。 不要认为“差生”是铁板一块,不可救药,他们身上有一些不被人注意的闪光点,老师在班级管理中要注意发现他们的优点,找准入手的角度,这样我们才会拿到开启他们的心灵、矫正他们行为的金钥匙。在学生身置迷途,寻路而不可得的时候,我们能及时给予指点;在学生失群、深感孤独的时候,我们能及时地给以关怀、送去温暖;在学生犯了错误、开始感到内疚的时候,我们能以语重心长的劝告。抓住这些机会,从情感上就建立起与“差生”交融的基地。这一基地一经形成,师生之间就“心有灵犀一点通了”。 了解、尊重、关心、相信学生是我们与学生沟通的常用方法。“差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均呈模糊、狭隘甚至颠倒状态,容易犯错误,且反复无常。作为教师不能气量狭窄,行为偏激,以训斥处罚来代替教育。发现“差生”犯错误时,要深入了解其犯错误的原因及思想动

态,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消除学生疑惧心理及对立情绪,关心、相信他们,对他们循循善诱,既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理,使之乐于接受教育。 学生是天生幼稚的,情感纯真无邪。老师对他们如何,他们会毫无保留地反馈过来,不掩饰,不伪装,好就是好,恶就是恶。班主任的喜怒哀乐可以激发起他们的爱与憎。爱的回报是学生听你的,信任你,积极地按你意见办事;憎的回报则是对立,反抗,恶作剧。 二、营造班级“亲情”氛围,努力使教师和学生都成为班集体的一员 “开始,学生有点不良表现,受到老师批评,此后老师的工作又没跟上,学生受到冷落,思想开始消沉,表现更加‘不良’,于是遭遇老师更加严厉的批评、同学的歧视、家长的训斥以至打骂。此时学生呢,越发‘逆反’,轻则以恶作剧,重则以‘破坏性’行为发泄不满,表示抗争。学习成绩每况愈下,从而被视为‘屡教不改’者。”这是班主任司空见惯的现象,也是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在班里的滋生,我开始注重进行“亲情”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营造一个宽松而富有吸引力的班级环境。 1、教师寄语:“进门来,你是高一、一班的希望;出门去,你是高 一、一班的自豪。”身为班主任,我利用批改周记的时机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评语设计具有鼓励性“这一秒不失望,下一秒就有希望。”“成功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天道酬勤,勤能补拙”等等,很好地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2、利用新学期开学召开主题班会,精心设计的开场白令学生耳目一新:“同学们,我是你们的老师,更愿意成为你们的朋友,希望我

利用情商培养 促进班级管理

利用情商培养促进班级管理 摘要:在小学阶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工作和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 不良行为习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它是种种错误甚至罪恶的根源。而 通过情商培养能提高学生“认识自己和他人感受,自我激励,以及很好控制自己以及在人际交往中的情绪能力”,从而达到转化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目的,有利于班级管理。 关键词:情商;情商培养;班级管理 作为多年一直工作在一线的小学班主任,无论任教哪一年级、哪一班级,总会遇到一些 令人“头疼”的学生,这些学生或许学习能力差,或许多动、喜欢“惹事”,甚至有些暴力行为。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笔者发现利用情商培养,能有效地缓解这些状况,并能取得一定的 成效,转化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有利于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情商通常是指情绪商数, 简称EQ,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总的来讲,人与人之间的情商并无明显的先天差别,更多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通过培养情商把不能控制情绪的部分变 为可以控制情绪,从而增强理解他人及与他人相处的能力。情商是可以通过全面系统的课程 培养提高并且改变的。 一、利于情商管理促进班级管理的必要性 1.小学生情商培养适应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 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通过各 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近年来,新闻报道中时常出现小学生暴力事件。虽然这些事件的发生也有偶然因素,但是也与学校教育的不当有着不可分的关系。国家推行素质教育 多年,但由于素质教育已经在我国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部分学校、老师、家长仍然重视知 识的培养,而忽视了情感的培养。 情商培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部分。在小学阶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工作的主 要内容。不良行为习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它是种种错误甚至罪恶的根源。而通过 情商培养能提高学生“认识自己和他人感受,自我激励,以及很好地控制自己以及在人际交往中的情绪能力”,从而达到转化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目的。 2.小学生情商培养是学生健康发展的要求 据在2006年调查显示,我国14岁以下3亿多儿童中约有4000万有行为障碍。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主任徐光兴博士透露,我国中小学生患忧郁症的比例正在上升,截至2010年6月1日,这一比例已经达到5%~6%。患忧郁症人群的最早年龄已经提前到了8 岁~12岁。 通过情商培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为以后提高学习成绩打下基础,还可以为 以后的人际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赢得社会的尊重,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奠定坚 实的基础。 二、利用情商培养促进班级管理的策略 小学生的不良的行为习惯通常表现在约束能力差、缺少集体荣誉感、自理能力差、缺少 自尊心。出现这些行为的小学生通常在心理上表现为自傲或自卑,容易冲动,不顾忌他人的 感受等。通过提高情商,能从心理上改善学生的情绪,达到矫正不良行为习惯的目的。 1.方式多样,营造班级高情商氛围 (1)以系列的形式,开展多彩班会 作为班主任,如何上好班会课一直是我非常重视的问题。每接一个新班,我都会以“情商 培养”为主题,开展一系列的主题班会,例如开展“我能管好我自己”的班会课,转化约束能力 差的学生;开展“我骄傲我是班级的一员”的班会课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班会来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开展“做一个大家喜欢的人”培养学生自尊、自爱……通过这些班会课,从心理上改善学生的情绪,达到矫正不良行为习惯的目的。 (2)以故事的形式,渗透情商培养 笔者曾经任教过A学生,性格特别。教师与他讲话时,他时常毫无反应,上课从不开口,

用爱心管理班级

用爱心管理班级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 比喻:要像对待落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老师加倍呵护。 关爱学生。我认为关爱是教育的本源和灵魂,缺失关爱,一切教育活动都会变成机械、呆板的教条和形式主义。有了关爱,教育才会有活力,才会有生命。教师要从内心树立起爱心,爱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是教育的“真爱”;爱聪明、爱分数、爱长相是教育的“假爱”;爱家长的地位、爱财物是教育的“错爱”。教师要使学生在感受爱的同时,能够心存感激、心怀感恩,能够带着一颗爱心走出校门,能够积极地去创造爱、付出爱。构筑起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和谐社会。 一、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这里讲到的“平等”就是指对待每一位学生,要做到一视同仁,不可有任何的偏见,不然的话,就很难与学生进行交流了,那教育就更谈不上。还有值得注意的是,教育教学和与学生谈心一定不能摆出师长架子了,不可厚此薄彼,而

要一视同仁。要多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这样往往会发现,站的角度不同、了解的情况不同、认识问题的方法和出发点不同,就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二、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一般来说,学生的行为表现很能反映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因为他们还处在少年时期,不懂得掩饰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给我们教育教学一个很好了解学生的机会。要多观察学生的变化,了解学生的变化,及时有效地发现学生中的异常现象,做到学生情绪没有爆发之就给予制止。小民是我班的一个后进生,他是单亲家庭随妈妈生活,其母亲生性要强,但小民每次都是让他的妈妈失望,于是家庭暴力便成了家常便饭,直至有此他放学后没有回家,他妈妈实在找不到了,于是打电话给我,我们出去找了一个多小时还是找不到,打电话到同学家也是没有消息,这下全都慌了,正准备报警,他从旁边的小巷子里钻了出来,原来他一直躲在那儿,所有的事情他全清楚,这时她才明白妈妈是很关心他的。后来,有机会我就陪他一起回家,了解他最近的思想状态;有时候去他家家访,了解最近他在家的表现等等,现在小民已经慢慢成长,特别是他知道为妈妈做家务,努力减少妈妈的负担。 三、用心去感化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意志品质 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意志品质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环

知道这十种心理效应,班级管理变轻松

知道这十种心理效应,班级管理变轻松 知道这十种心理效应,班级管理变轻松 一、自己人效应--走进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德育是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自己人效应能够有效缩短教师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师必须蹲下身子,升起爱心,关注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体验学生的感觉,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杜绝居高临下的说教,充分运用平行语言,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建立合理适当的自我同一性。做到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最终达到"师生成为亲密的朋友,学校成为成长的乐园"的最高教育境界。 二、瓦拉赫效应--发现亮点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在他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善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此时,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意见,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在班上是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是令人难以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已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品格,建议他试学化学。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被点着了。文学艺术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就变成了公认的化学方面的"前程远大的高材生"。 瓦拉赫效应告诉我们:学生的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弱点和强点,如果我们打破另类学生"朽木不可雕也"的思维定势,像那位化学老师那样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个性的场所,必能收到"铁树开花"的显着成效。因此,在德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关心每个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指出个体的闪光点,让学生充满自信,为学生发现自己的智慧潜能和特长搭建舞台。比如:就本班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辩论、演讲、主持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展示特长和个性提供场所,能讲的讲,能写的写,能画的的画,能动手的动手......鼓励每个学生勇敢地亮出自己的闪光点,全班交流。使每个学生在这里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点",为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提供建立自信和多元发展的机会。进而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克服自卑,帮学生在自信中树立新的目标和理想。 没有一种草儿不开花,没有一个孩子不完美。每一个人都是一张充满个性色彩的生命画卷,这张画卷并非缺少值得欣赏的东西,真正缺少的倒是欣赏的目光。但愿我们的老师面对一张张生命的画卷,不是一味地去挑剔、埋怨、责备,而是要更多地去发现,去欣赏,以欣赏的心态体会学生生命的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使更多的孩子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让更多的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 三、亨利效应--暗示期望 多年前的一个傍晚,一个叫亨利的青年移民,站在河边发呆。这天是他30岁生日,可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活下去的勇气。因为亨利从小在福利院长大,身材矮小,长相也不漂亮,讲话又带着浓重的乡土口音,所以一直自卑,连最普通的工作都不敢去应聘,没有工作也没有家。就在亨利徘徊于生死之间的时候,他的好友约翰兴冲冲地跑过来对他说:"亨利,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刚从收音机里听到一则消息,拿破仑曾经丢失了一个孙子。播音员描

最新班级管理与学生心理_conv

班级管理与学生心理 社旗县教师进修学校王成升 2007年7月 中小学班主任培训 一、管理 一、管理 一、管理 一、管理 班主任 班级管理 一、管理 班主任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 目标 一、管理 班主任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 目标 优秀 班集体 班主任——学生(人) 师————生心中装着学生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要做到:无我有他 真诚 了解 倾听 接纳 理解 尊重 分享 一、管理 (一)、了解学生的需要,针对需要施教生理 安全 归属(社交) 自我实现 尊重

(二)、了解学生的动机,针对动机施教 1 种类:兴趣、爱好、抱负水平、意图、意向、意会、价值观、理想、信念、世界观 2 动机——挫折 3 不良动机 4 挫折的消除:宣泄、惩罚、自我抑制、置换、升华——好好学习。 5 优良的社会动机:成就动机、赞许动机、管理动机 (三)、了解学生的自我 (三)、了解学生的自我 1 物质自我 生理自我 个体对自己的躯体和外部世界中属于他的那一部分的反映。 2 社会自我 是个体对自己被他人或群体所关注的反映,是个体自我的中心部分。 (三)、了解学生的自我 1 物质自我 生理自我 个体对自己的躯体和外部世界中属于他的那一部分的反映。 2 社会自我 是个体对自己被他人或群体所关注的反映,是个体自我的中心部分。 3 精神自我 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活动的知觉,即个体能够知觉与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的过程、状态、特征。精神自我是个体自我的核心。 (三)、了解学生的自我 (三)、了解学生的自我 自我的 认知方式 怎样改变学生的自我呢? 常用方法: 称赞——成功 附会——正确 情绪的自我知觉

自我暴露 自我蒙骗 自我评价 自我期望 自我防卫 自我观察 自我反省 (四)、了解学生的态度 1、态度 是主体对对象的一种具有内在结构的稳定的心理准备状况,它对人的反应具有批导性和动力性的影响,形成人们一定的行为倾向。 ①主体对客体反应的一种心理活动 ②具有复杂、稳定的内在结构 由认知、情感、行为倾向构成 (四)、了解学生的态度 2.态度的特性: 3.态度的功能: 社会性 协调性 ①影响对外界的判断和选择 ②预定着人对事物的反应模式 ③影响人的效率(学习效率) (四)、了解学生的态度 4.态度的形成和改变: 形成阶段: ①模仿与服从;②同化;③内化。 态度的改变: 认知协调——不协调理论 (四)、了解学生的态度 5.改变态度的方法: (2)有效传递信息——思想教育 专业性(权威性) 可靠性 ①利用恐惧唤性 ②使用传递信息的方法:●宣传说服;●规范;●鼓励、赞赏、表扬、奖励; ●参与活动 (1)提高教师的威信 (五)、了解社会认知心理 社会认识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辅导

班级管理中的心理辅导 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德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班级管理的对象班级中的各种资源,最重要的是学生,它体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项活动。而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的主要教师,负责组织、教育、管理班级学生,引导、帮助、促进班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责任人。班主任如何在管理班级时候如何定位自己,影响甚大。就本人所带的七年级学生进行分析。 一、班主任的工作职责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核心,也是学校工作中最辛苦的角色。班主任老师是学校教育的骨干,学校中的教育工作主要靠班主任老师完成。班主任老师负责学生的全面健康,引导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班主任面临的挑战 1.面临的工作头绪很多,工作压力大 作为一名班主任,除了要完成自己的物理教学任务外,还要进行班级的各项管理工作。班主任的工作多数杂事,从开学的各种表格计划,到学期末的各项总结,学生的仪容仪表,各项安全,心理动态发展,班级管理中的各种问题调节等等,任务艰巨,又

较为临时,每天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在这种工作状态下,出现各种的健康问题,咽炎,颈椎病,静脉曲张等;心情更是比较复杂,处理同事之间,家庭之间以及自身的一些问题,经常处于焦躁的状态。 2.面临的学生多种多样,个体差异大 由于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或者家庭教育的不同,或者自己社会交往的不用,学生表现很多不同的问题,班主任工作面临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民办学校的家长大多来自于不同的地方,教育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家庭更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孩子的问题也多种多样。 在工作中,班主任既要调整好自身的状态,还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对每个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的主要任务比较清晰。同时,在兼顾学校教育目标的基础上,懂得预防、调节和解决学生成长和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三、班主任与班级发展的关系 1.班主任的理念和管理方法影响班级发展的水平 班主任协调家长、教师、朋友、学生的关系。班主任能够与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工作才会取得一定成效。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组织管理学生的艺术。我的班

班级管理教育随笔

班级管理教育随笔 一、班主任工作要“勤”。 二、班主任工作要落到实处。 三、班主任工作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作为一名班主任,应关心爱护班里的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小学阶段,班主任往往是学生心目中最完美的 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班主任对每位同学要平等对待,尤其对优生和学困生更要平 等对待,让他们觉得老师对每位学生都公平。同时,班主任要有一 颗爱心,用爱浇灌心灵之花,只有爱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对一些表现不太好和学习上有困难的后进生来说,更是要倾注 更多的爱和心血。要经常和他们谈心,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及时鼓励。用爱激发他们的上进动力,让他们努力学习,展示自我。 我班以前有一位学生在各方面表现极差,尤其是学习和个人卫生更差,通过观察了解到,该生一是懒,二是父母关心不够。对此在 学习上,我对他降低要求,对知识的掌握更应做到循序渐进。一年 级时要求他能读通课文。二年级的时候要求他会写生字和拼音…… 经过一年多的悉心教育,现在,他各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 四、班主任不仅要教好书,更要教育好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 五、班主任要不断学习,努力改变自己,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总之,班主任的工作是一项繁重而又复杂的工作,要管理好班级,提高管理水平,不仅要有先进的科学的方法管理班级,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水平。人无完人,只有不断学习,改变自我,才能适应更艰苦的环境,能承担重任。今后,我将一如既往的努力 工作,不断总结经验,争取做得更好!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是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尤其是班级管理问题。班级管理是班主任

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1.简述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答: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2)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3)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 (4)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简述班集体的发展过程。 答: (1)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 (2)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 (3)成熟期的集体阶段。 3.简述良好班集体形成的特征。 答: (1)共同的奋斗目标。 (2)有力的领导集体。 (3)健全的规章制度。 (4)健康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4.简述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 答: (1)常规管理。 (2)平行管理。 (3)民主管理。 (4)目标管理。 5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 答: (1)教师促成的纪律 (2)集体促成的纪律 (3)任务促成的纪律 (4)自我促成的纪律 6.简述班主任的常规工作。 答: (1)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4)组织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 (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6)操行评定。 (7)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7.简述如何对后进生进行教育。 答: (1)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3)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4)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5)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8.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 答: (1)参与的自愿性、自主性。 (2)内容的灵活性、综合性。 (3)过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9.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答: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10.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答: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11. 简述如何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 答: (1)相互访问; (2)建立通讯联系; (3)举行家长会; (4)组织家长委员会; (5)举办家长学校。 12. 简述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答: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浅析班级管理中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浅析班级管理中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8-02-26T14:41:00.44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2期作者:孔德良[导读] 构建开放、自由、公平的和谐管理模式,将管理的工具性与理性融合于一体。本文旨在就“一主两翼”模式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一主两翼”模式的有效性之我见 孔德良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太极中学731600 摘要:班级管理是一个“雕塑”的过程,变传统管理模式为创新管理,挖掘人的潜能,注重人的全面、多元发展;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主体参与”,还管理于学生,还思考空间于学生;变功利性的教育为兼顾个性发展的教育,兼顾“收”和“放”,平衡“执行”与“监管”;构建开放、自由、公平的和谐管理模式,将管理的工具性与理性融合于一体。本文旨在就“一主两翼”模式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关键词:一主两翼可持续发展管理模式 鉴于社会的信息化渠道愈发畅通,学校这个平台下的管理对象——学生的思想及行为也发生着变化。作为班主任,就理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抓手去管理班集体,让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动能。班级有朝气、有活力,个体有精气神,整个校园定会充满人文气息。因此,“一主两翼”模式是比较受教师青睐的班级管理模式。 “一主两翼”模式是指以“班主任统筹管理”为主,以直接行使班级管理权的“执行团”、负责监管及协同管理的“监察团”为两翼的班级管理模式。在班主任的高效引导下通过发挥“两翼”的主观能动性,来达到学生自主管理班级,提高班级管理效率,从而践行好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要求,让班级真正实现全员参与、多元发展、“我的事情我做主”的自主化管理,优势突出。 一、打铁还需自身硬 发展是硬道理,在教育这个领域也不例外。就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一主”优势明显。 1.理念先行。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先导,班主任统筹管理势必要求班主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随时掌握教育动态。要多阅读优秀教育著作,多从知名班主任和优秀教师身上汲取教育精华,并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科学地指导班级管理。必须变传统管理模式为现代管理,挖掘人的潜能,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要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主体参与”,还管理于学生,还思考空间于学生,构建开放、自由、公平的和谐管理模式, 2.思想前卫。班主任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班级管理的重点是学生的全面发展,管理中要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这是班级管理必须明确的指导思想。因此,班级管理不应着眼于管住学生,而应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立足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立足于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 二、天生我材必有用 班级组成是一个群体,班级中每一个成员在地位上都是平等的,都应当获得相应的锻炼和发展机会,不能厚此薄彼。如此,民主与集中的优势就显而易见了。 1.制度合理。统筹管理的主体—班主任,要调动全体学生的能动性,发挥合作、探究的互动方式,集民主之力制定出适合本班的管理制度。这样,制度出自本身,调动了学生的内因,避免了空穴来风的弊端,制度有了科学性。班级制度的制定既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责任意识,又发展了学生的班级“存在感”。学生自己制定的规则,在执行中就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学生也容易接受。 2.组织得当。“执行团”和“监察团”是班级同学共同推荐,最后由班主任决策组成的班级管理委员会和监管委员会。是全体同学参与意识的凸显,无形中为这两个团队注入了信任的元素。民主选举区别于传统模式下的以成绩论英雄和无奈的指定性,过程可信,操作透明,管理有活力,班级能团结。如此一来,两个团体就能有效地维护班级的团结统一。 3.作风得法。“执行团”在班主任的指导和“监察团”的监管下执行班级管理权,既有自主性又有约束性。“监察团”又受“执行团”的管理和教育。这样会调动每个同学的管理能力,把每件问题处理得最完美。管理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了管理过程的可变性。“执行团”和“监察团”的相互作用使得管理者在管理设计中应该是弹性灵动的、有空白的。遇事有主见,也能独立解决,体现了班级管理的自主性。 4.互补联动。如果“执行团”在管理中出现了徇私舞弊情况,“监察团”会及时指出其错误,反馈给班主任,并且会给出合理化的解决建议,杜绝同类错误的再次出现。“监察团”对问题的探究也会受到班主任的审阅,力争把合理的信息糅合于班级管理中。这样就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参与班级管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5.多元发展。班主任、“执行团”和“监察团”作为班级管理的三大元素,彼此之间平等协调、合作监管,开创了班级管理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发展局面,有效解决了传统模式下僵化、无创意、主观臆断的管理方式,将民主融入管理之中,将发展灌注于过程之中。 6.教学相长。“一主两翼”管理模式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他们在青春的时间点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特长。学生把果敢、阳光、自信、高情商、有激情的特点彰显在师生中间,整个班级就如同一泓活水,“天光”“云影”共徘徊。班主任把乐观、干练、良好的学识修养回馈给自己的学生,达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潜移默化地达成了管理目标。 三、两岸青山相对开 没有监督的信任是放任,没有监督的管理是无序。把班级管理权限放在监督的阳光下运行,才能真正发挥其效力。“监察团”的民主性平衡和约束着“执行团”的管理权限,“执行团”又以班规为依据充分行使自己的管理权,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为班级负责,不敢越雷池半步。“执行团”与“监察团”既互相合作又互相制约,在班级管理的正常运行中如大河上的一对青山一样相辅相成,是优美的风景,也是疏导的基建。 班级管理是一个过程性工程,其中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构成了一个弹性变数。况且,学生的多元发展是一个渐进的曲线,所以“一主两翼”班级管理模式为每个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将管理的工具性与理性融于一体,不仅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实现了人的心智与情感发展的整体关怀。 参考文献 [1]魏书生《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2014年06月出版。 [2]谌启标王晞《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08月出版。

班级管理中的25种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中的25种心理效应 角色效应。 现实生活中,人们以不同的社会角色参加活动。这种因角色不同而引起的心理或行为变化被称为角色效应。人的角色的形成首先是建立在社会和他人对角色的期待上的,由于很多班主任普遍存在着对学生社会角色期望的偏差,比如好学生的标准就是学习好,而学习好的标准就是成绩好,对学生的成长和角色发展都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学生出现了角色概念的偏差。一些学生常以我的爸爸是经理、我的爷爷是高干等为炫耀,把自己与长辈的角色等同起来,颠倒了角色概念的关系,致使这类学生养成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畸形心态。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地确定学生的角色,通过采取角色扮演、角色创造等形式实现学生的角色行为。 暗示效应。 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一般说来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管理中常用的是语言暗示,如班主任在集体场合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就是对其他同学起到暗示作用。也可以使用手势、眼色、击桌、停顿、提高音量或放低音量等等。有经验的班主任还常常针对学生的某一缺点和错误,选择适当的电影、电视、文学作品等同学生边看边议论或给学生讲一些有针对性的故事,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门槛效应。 心理学家查尔迪尼在替慈善机构募捐时,仅仅是附加了一句话哪怕是一分钱也好就多募捐到一倍的钱物,这就是著名的门槛效应。这一效应的基本内容就是由低要求开始,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查尔迪尼分析认为,对人们提出一个很简单的要求时,人们很难拒绝,否则怕别人认为自己不通人情;当人们接受了简单的要求后,再提出较高的要求,人们为了保持认识上的统一和给外界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心理上就倾向于接受较高要求。这一效应告诉我们,在对学生提出要求时要考虑学生心理接受能力,应少一些,小一些,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奖惩效应。 奖励和惩罚是对学生行为的外部强化或弱化的手段,它通过影响学生的自身评价,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由奖惩所带来的行为的强化或弱化就叫做奖惩效应。心理学实验证明,表扬、鼓励和信任,往往能激发一个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但奖励学生的原则应是精神奖励重于物质奖励,否则易造成为钱而学、为班主任而学的心态。同时奖励要抓住时机,掌握分寸,不断开化。当然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必要的惩罚是控制学生行为的有效信号。惩罚时用语要得体、适度,就事论事,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受罚和怎样改过。同时还应注意的是奖惩的频率,从心理学的研究结果看,当奖惩的比例为5:1时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