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设计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设计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设计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教学设计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教材分析:

从新中国成立之日起,如何解决港澳台问题、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就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研究、思考的重要问题。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成为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根据这一方针,港澳顺利回归并保持了持续稳定的繁荣发展,港澳地区和内地共同繁荣。海峡两岸的交往也日益密切,为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预设总体思路:

依据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构成,根据教材内容的模块设置情况:

1、对教材的知识模块重新进行了整合。

2、对班级学生按照能力水平及自愿的原则进行分组,分别代表香港、澳门、台湾三个地区,进行小组竞赛教学。

3、教师设计问题进行引导启发教学,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学生积极利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合作探究,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4、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现有的各种学习资料:历史地图册、基础训练等,强化学习效果。

设计的理论支撑:

1、心理学教育学中的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主导作用及学生主体作用。

3、新课程改革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及过程。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说出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等的基本史实。

2、能够列举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3、比较港澳台问题的由来、港澳回归的背景和过程、回归后的发展情况等,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4、比较港澳特别行政区和内地异同,增强比较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分组活动、读书指导、讨论,了解“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意义。

2、合作探究、搜集资料,创设一个好的情境,加深祖国统一是历史必然的感性认识。

3、整个过程都有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港澳回归是在新中国综合国力大为提升的基础上而实现的,是新中国外交工作重在胜利。

2、港澳地区的回归后繁荣稳定发展说明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确实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促进港澳地区和内地共同繁荣和发展。

3、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和历史必然。“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能说明中国共产党确实是一个代表中国人民最根本的政党。

教学重点:

1、能够说出香港、澳门回归和设立特别行政区以及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等史实。

2、认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3、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和历史必然。

教学难点:

1、理解“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含义和作用,明白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占有绝对主体地位。

2、理解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是建立在新中国综合国力大为提升的基础上的。

教学方法:

1、教师设计问题进行引导启发教学法。

2、搜集资料、读书指导法。

3、分组活动、合作探究、讨论法。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课本、配套地图册、基础训练。

2、摸底对学生进行分组,注意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结合。

3、制作问题分组卡片,提前分发。(每位同学三张卡片)

4、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课程标准】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 (1)形成: ①雏形:“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周恩来曾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实际上是“一国两制”思想的雏形。 ②基本框架:1981年9月,叶剑英委员长发表谈话,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租国的“九条方针”,后来成为“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③正式提出:20世纪80年代以后,邓小平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的含义,这样“一国两制”理论逐渐形成。 ④立法保证:1982年宪法“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规定,使“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 ⑤确立:1984年,“一国两制”的方针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过,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2)含义: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 (3)内容: ①“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一个中国。 ②“一国”是“两制”的基础,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 ③“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不是“完全自治"。特别行政区的外交和国防事务仍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 ⑷意义: ①理论意义: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②“一国两制”的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结构新形式,实现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和平共处。 ③“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为一个国家处理内政问题提供了一个好办法,即两种社会制度的和平共处。 ④实践意义:港澳回归 ⑤国际意义: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学案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学案)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简述港澳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2.了解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自主学习】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请认真阅读课本P70—P71内容,完成下表) 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阅读P71—P73“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完成下表)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阅读P73——P74“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完成下列结构图)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巩固案)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1.(2011·山东滨州)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是富有想象力的。”这个“富有想象力”的中国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2.(2011·江苏淮安)相对于我国大陆地区来讲,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别”主要是指 A.由中英联合管理 B.社会制度不同,高度自治 C.由中葡联合管理 D.政治上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3.(2011·)《财富》杂志曾于1995年预言“香港将死”,但几年之后它的编辑总监却称香港为“活力之都”;2006年,澳门也被评为亚洲“最具经济发展潜力城市”。这充分证明 A.求同存异方针的成功B.民族区域自治的伟大 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D.“一国两制”英明正确 4.(2011·山东济宁)“紫荆怒放,莲花添彩,港澳回归祖国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分别是 A.1997年7月1日 1999年12月20日 B.1997年12月20日 1999年7月1日 C.1997年12月1日 1999年7月20日 D.1997年7月1日 1997年7月20日 5.(2011·广西贺州)“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结束这种分离的状况,海峡两岸达成的共识是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坚持民族区域自治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2011·贵州黔南州)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材料二: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1983年) 材料三:2005年4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手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手伸过最近距离135公里的台湾海峡、伸过60年的历史风雨,紧紧地握在一起。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乡愁》提到的“割台湾”是近代什么不平等条约的内容?(1分)中国人民在1945年10月收复台湾是哪一战争的胜利果实?(1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构想是什么?(1分)这一构想在哪些地区已经被成功的实践?(1分) (3)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证实现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哪些?(1分)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发展趋势的认识。(2分)

初中历史教案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6

初中历史教案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内容标准】 1.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 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 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说出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等基本史实。 2.能够列举出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3.通过比较港澳台问题的由来、港澳回归的背景和过程、回归后的发展情况 等,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利用地图册和多媒体演示香港被殖民者侵占的过程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和利用多种方式表述历史的方法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港澳回归,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中 国人民才可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中国才可能真正实现香港 和澳门的回归;最终实现国家的统一。 2.从祖国大陆和台湾经济文化密切交往的史实中认识和平统一是历史发 展的必然趋势。 【教材分析】 本课紧紧围绕着实现祖国统一这一主题,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首先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含义,然后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最后是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这三部分环环相连,先有设想,接着实践,最后是展望。 【教学重点】 香港、澳门回归和设立特别行政区以及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等史实;认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教学难点】 理解“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含义和作用,明白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占有绝对主体的地位;理解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是建立在新中国综合国力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因为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因此他们对香港、澳门、台湾的自然地理、历史沿革等方面比较了解,尤其是他们亲身见证了香港、澳门的回归,了解香港、澳门回归后经济的繁荣以及近几年来海峡两岸人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课程标准: 1、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说出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等基本史实。2、能够列举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3、比较港澳特别行政区与内地的异同,增强比较能力。 4、通过比较港澳台问题问题的由来、港澳回归的背景和过程、回归后的发展情况等,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书指导、讨论,了解“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含义。 2、运用播放有关港、澳回归和反映港澳台与内地密切交往的资料片等手段,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加深祖国统一是历史必然的感性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是在新中国综合国力大为提高的基础上实现的,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重大胜利。 2、港澳的顺利回归和回归后持续稳定的发展,说明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确实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促进了港澳和内地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3、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和历史必然。中国共产党对于国家主权问题不做丝毫的让步,希望通过“一国两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确实是一个代表了中国人民最根本利益的政党。 教学方式:讲述法、讨论法、归纳法 学习指导方法:本课可以通过学生自学自已归纳出本课的主要内容,再由 教师总结、讲述有关祖国统一的事情,学生针对一些问题通过讨论可以提高自我认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让学生回忆中英《南京条约》及解放战争胜利后台湾的情况。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看导言,进而进入新课: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二、新课: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首先指导学生阅读本节内容,并说出“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知道“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由谁提出来的?最后由教师讲述。(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首先先由学生说一说香港、澳门问题的产生原因。后由学生阅读本节内容并记住主要内容,后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特别行政区与“内地”相比“特别”在什么地方? 2、中央政府对特别行政区行使主权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性质一样吗? 4、中央政府对台湾回归后的政策与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政策有何异同? 5、港澳问题得以顺利解决的基础是什么? 由学生思考回答,再由教师讲述本节的主要内容。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先请学生回忆我们以前学习的关于台湾情况,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由学生自学后教师讲述有关海峡两岸的现状及发展前途。 小结: 本课讲述了祖国统一的大业,通过邓小平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实现了香港、澳门回归及稳定过度并繁荣发展,以其展望台湾问题的早日解决,为祖国的统一大业绘出雄伟的蓝图。 作业:《伴你读历史》、自我测评、材料阅读、第三单元练习。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案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说出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等基本史实。 能够列举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比较港澳特别行政区与内地的异同,增强比较能力。 通过比较港澳台问题的由来、港澳回归的背景和过程、回归后的发展情况等,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书指导、讨论,了解“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含义。 运用播放有关港澳回归和反映港澳台与内地密切交往的资料片等手段,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加深祖国统一是历史必然的感件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是在新中国综合国力大为提高的基础上实现的,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重大胜利。 港澳的顺利回归和回归后持续稳定的发展,说明了“一国两制” 的科学构想确实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促进了港澳和内地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和历史必然。中国共产党对于国家主权问题不作丝毫的让步,希望通过“一国两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 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确实是一个代表了中国人民最根本利益的政党。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能够说出香港、澳门回归和设立特别行政区以及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等史实。认识到“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难点: 理解“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含义和作用,明白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占有绝对主体的地位。理解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是建立在新中国综合国力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

教学过程 导入: 学生欣赏 <<乡愁>>,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愿望。 教师明确:建国初我国还有三个地区的问题没有解决:台湾、香港、澳门。 整体感知:了解本课主要内容,说出实现祖国统一的方针。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请同学们看教材第70、71页了解: 1、“一国两制”的构想的目的;内容;地位。 2、“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针对哪里提出来的? 3、“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在哪个地方变成了现实?还有哪个地方 也成功实践了这一构想? 二、香港、澳门回归 1、师生回忆:香港被英国割占或租借的过程。 2、1984年,签署中英香港问题联合声明,这是中英关系发展史闪 光的一页,成功解决了香港问题。 3、课件展示:我在1997年6月30日的日记,表达一个普通中国 人期盼香港回归的心情。 4、播放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视频。让学生感受那一激动人心的时 刻。 5、课件展示:我的1997年7月1日的日记,表达中国人民看到祖 国在统一大业上迈出重要一步时的兴奋和感慨。 6、课件展示: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让学生了解其寓意。 7、课件展示:《七子之歌》。表达澳门离开母亲怀抱的痛楚。 8、师生回忆:澳门问题的由来。 9、澳门问题的解决:1987年4月中葡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 声明。 10、播放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的视频,生看后回答澳门回归的时间和 意义。 11、课件展示: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让学生了解其寓意。

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等基本史实。 回顾港澳台问题的由来,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论证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历史发展的必然。 比较港澳特别行政区与内地行政区的不同,增强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设置疑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一国两制”的内容。 播放有关港澳回归的资料片,从感性上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通过采访、演唱歌曲等方式,印证、认同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港澳的顺利回归以及回归后持续、稳定的发展,从实践上印证了“一国两制”这一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新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的表现,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重大胜利。 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为祖国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认识和平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简述港澳回归和设立特别行政区以及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等史实,认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难点概述“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含义和作用,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占有绝对主体的地位。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国家的分裂与统一,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对矛盾。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 国家,统一也一直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请同学们回忆古代史上我们先后学习了哪几次统一?那么今天我们的祖国有没 有实现完全统一呢? (设计意图:创设语言情境,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前,按照选择的主题内容分成三组坐好。上课以后,给三分钟的时间,各小 组内部进行交流。(设计意图:按兴趣选择主题内容,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一、历史回顾 师:我们大家都知道,香港、澳门、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 部分,那么,你们能不能用历史史实来说明这一问题呢?哪一个小组先来?好,有请香港组同学。 生:介绍香港的自然地理状况及鸦片战争前的历史沿革情况。(明确春秋战国 时期,香港就已成为楚国的领地) 师:那么,它是怎样被英国割占的呢?多媒体演示香港特别行政区示意图,通 过闪烁的方式呈现。展示各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图片。 生:通过提问的方式:哪位同学说一下香港岛、九龙和新界分别通过哪三个不 平等条约被英国强行割占和租界的? 生答:(略) 师:面对英国侵略者的贪得无厌,难道中国人民就听之任之吗? 生:面对这些不平等的条约,辛亥革命以后的中国历届政府不予承认,中国人 民也从未接受。年,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提出了归还租界和租借地的要求,但未能实现。 师: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为什么遭到拒绝呢? 生答:(略)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李 林 娄烦中学

教学案例:香港澳门的回归 主题:提高课堂效益,促进学生发展。 背景: 我在教必修一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时:课前我精心准备,满以为能上一节成功的课,在179班上时:这个班学生基础差,因而我没有设计问题,害怕玩不成教学任务,感觉与学生互动是浪费时间,虽然我自己感觉讲得激情洋溢、如痴如醉,精彩无限,然而讲台下学生却昏昏欲睡,无精打采,似乎整个课堂没有一点生机活力,实践证明我大错特错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没有被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没有调动。这是一堂失败的课,更谈不上效率了。体会到了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应点燃火焰——把“过程与方法”还给学生。 第二天在173上课时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了张明敏《我的中国心》、《七子之歌》、香港回归录像资料和澳门回归录像资料,并模拟邓小平同志和撒切尔夫人的谈判的场景。扮演邓小平同志的李雪飞同学站起来说:“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铁娘子在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竟然倒了,等等!全体学生们报以爽朗的笑声。期间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香港问题研究小组,澳门问题研究

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时,发现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轻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做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生把此时作为聊天的最好时机……几分钟后,我喊“停”,学生们立即安静下来,被叫到发言的学生头头是道回答着“香港、澳门问题的实质是什么”,“香港、澳门回归的条件是”,等等没被叫到发言的学生似乎事不关己,或无所用心,或干脆开起了小差。课后我想:学生是动起来了,气氛也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可我发现,这些还是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教学活动设计有温度、无深度,学生思维缺乏深度和广度,多数学生人云亦云,缺少独到的见解和精彩的生成。在热闹的背后更多是放任,随意和低效。课后做练习时验证了这是一堂无效课. 解决问题方法: 173、179班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前者是满堂灌、一言堂,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而是以老师为主体,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密切地与教师相合作。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因而这是一堂无效课非常失败的课。而后者却走向另一极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历史教学效果,我运用了过多

第12讲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12讲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一、选择题 1.有的学者认为:“一国两制”构想突破了原有的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建立了以社会主义为主体的允许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新的国家结构。下列各项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 B.大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 C.统一后允许台湾保留军队 D.统一后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2.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承认:“英国在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中国,但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英国“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中国领导人高超的外交技巧和不妥协的态度 C.“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D.英国需要中国广阔的市场 3.2012年是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香港回归祖国的伟大意义是( ) ①迈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一步②成功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③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④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范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⑧③ D.①②③④ 4.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已“不再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是包括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内的混合型国家”。该学者提出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最可能是( ) A.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 B.经济特区的设立 C.多种经济所有制的发展

D.外国资本的大量进入 5.2009年12月20日,胡锦涛在澳门回归十周年的庆典上发表讲话:“‘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为澳门发展谱写出新的辉煌篇章。”“一国两制”在澳门能够“谱写出新的辉煌篇章”的主要原因是( ) A.适应了澳门的发展 B.灵活的外交政策 C.国际社会的支持 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6.2009年6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对设在珠海市南部横琴岛的澳门大学新校区实施管理,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与横琴岛其他区域实行隔离式管理。这意味着横琴岛的一部分将成为实行“一国两制”的新区域。这表明( ) 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 B.“一国两制”保证了澳门的稳定繁荣 C.“一国两制”适合中国的任何地区 D.“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途径 7.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着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下列关于《告台湾同胞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发表该公告的是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B.标志着“一国两制”的构想得到了成功运用 C.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D.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8.2008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直接“三通”变成了现实,有人说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此前,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是( )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一国两制”的提出 C.海基会和海协会的成立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课标】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考纲】“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考点】“一国两制”构想、“港”“澳”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B案 1、基础知识部分建山东高考p48 2、基础知识过关(要求:高效记忆,过关后在题号后画上对号) ⑴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由来? ⑵“一国两制”的内涵是什么?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如何形成的? “一国两制”构想提出意义? ⑶香港、澳门回归原因、意义? ⑷改革开放之后,两岸关系经历了怎样发展?影响两岸统一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有哪些? C案课堂探究 【探究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05年上半年,台湾居民来大陆2408123人次,同比增长17.3%,大陆居民赴台77776人次,同比增加9.77%截至2005年6月底,台湾同胞来大陆累计达3628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111万人次。 新华网材料三 在北京热卖的台湾水果赠台大熊猫(1)材料一表明中国大陆对台湾提出怎样的方针?结合当时国际内背景简析大陆提出该方针的原因。

(2)你从材料二、三获得什么历史信息?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3)你认为台湾回归的有利因素有哪些?阻碍台湾回归的因素又有哪些? 【探究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同是中国人”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信赖极大地促进了随后台湾与中国大陆的经济关系的迅速扩大。正如台湾的一位谈判代表所说,台湾人和大陆人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并为彼此的成就而感到自豪。……..据报道,1993年,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144亿美元,2万家台湾企业在大陆的投资约在150亿~300亿美元之间。台湾越来越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陆,其成功也日益依赖于大陆。一位台湾官员于1993年说“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大陆的廉价劳动力对面临着岛内劳动力短缺的台湾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主要的吸引力。 ——【美】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材料二香港中评社2009年1月17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可以预料,奥巴马执政之初,将主要延续小布什第二任期的对台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内涵是,以保持台湾局势的相对和平为直接目标,以反对两岸“单方面改变台湾现状”为措施,实现维护美国对两岸关系的介入和影响。 材料三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后举行的记者会上深情的说: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我真心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想到台湾各地去走走、去接触台湾同胞。虽然我今年已经67岁了,但是如果有这样可能,到那时即使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促使海峡两岸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美国现阶段的对台政策。民主党人奥巴马当选总统后却延续了共和党人当政时期的政策,这说明了什么? (3你怎么样理解材料三中温家宝总理的一席话?1987年以来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的发展有哪些突出表现? 【当堂检测】 1、学习了“一国两制”后,下面四位同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哪一位同学的观点最符合“一国两制”的理论 A.孙华:“一国两制”首先要坚持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B.许利:“一国两制”会改变中国大陆的社会主义性质 C.苏明:“一国两制”只适用于中国,对其他国家不适用 D李铭:“一国两制”就是要改变港、澳、台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2、台湾问题与香港和澳门问题不同,它属于: A、中国的内政问题 B、历史遗留问题 C、国际争端 D、党派之争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学设计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学设计 上派初中张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说出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等基本史实。 2、比较港澳特别行政区与内地的异同,增强比较能力。 3、通过探究香港问题的由来、香港回归的背景和过程,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书指导、讨论,了解“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含义。 2、运用播放有关香港回归的资料片等手段,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加深祖国统一是历史必然的感性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是在新中国综合国力大为提高的基础上实现的,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重大胜利。 2、港澳的顺利回归和回归后持续稳定的发展,说明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确实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促进了港澳和内地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3、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和历史必然。中国共产党对于国家主权问题不做丝毫的让步,希望通过“一国两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确实是一个代表了中国人民最根本利益的政党。 四、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说出香港、澳门回归和设立特别行政区。认识到“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历史必然。难点:理解“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含义和作用,明白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占有绝对主体的地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七子之歌》,请学生一起跟唱 2.教师指出: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由此导入新课。

3.过渡:实现祖国的统一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心愿,随着祖国的强大,一个一个孩子都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我们有幸见证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寻着历史的足迹,去感受祖国统一进程中的灿烂与辉煌。书写板书: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二、讲授新课 (一)小组讨论: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由来? 过渡:新中国成立后,首先完成统一的是香港,那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香港。1.回顾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的史实。 2. 介绍澳门问题的由来。 3.说明台湾问题之源。 (二)“一国两制”的构想 过渡:香港和澳门能够顺利回归,与“一国两制”的天才构想分不开,那什么是“一国两制”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它。 1.围绕教学目标出示问题: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谁,在何时?首先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 …… 2.学生看书的基础上,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 (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香港问题的解决经历了一个艰难发展的过程,请同学们阅读书本第二框内容,写出香港回归的过程。 2.大屏幕显示香港回归的过程。 3.多媒体播放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加深印象。 4.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让学生归纳出澳门回归的基本过程。 5.讨论:香港和澳门为什么能顺利回归? 6.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 (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预设问题:方针、原则、任务 2讨论: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事例。 三.小结 1.练习 2.总结:我们都是龙的传人,祖国统一大业指日可待。歌曲:《龙的传人》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乌兰中学:岳小荣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说出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等基本史实。 能够列举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比较港澳特别行政区与内地的异同,增强比较能力。 通过比较港澳台问题的由来、港澳回归的背景和过程、回归后的发展情况等,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书指导、讨论,了解“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含义。 运用播放有关港澳回归和反映港澳台与内地密切交往的资料片等手段,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加深祖国统一是历史必然的感件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是在新中国综合国力大为提高的基础上实现的,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重大胜利。 港澳的顺利回归和回归后持续稳定的发展,说明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确实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促进了港澳和内地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和历史必然。中国共产党对于国家主权问题不作丝毫的让步,希望通过“一国两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确实是一个代表了中国人民最根本利益的政党。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能够说出香港、澳门回归和设立特别行政区以及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等史实。认识到“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难点是理解“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含义和作用,明白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占有绝对主体的地位。理解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是建立在新中国综合国力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几幅关于台湾的图片:日月潭,澎湖列岛,高雄港,台北。(课件) 这是今日美丽的台湾。(展示地图;台湾)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师生一起回忆历史。(课件展示:古代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发生过怎样的变化?) 师:从新中国成立的那天起,实现祖国统一就成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建国初期,祖国统一的时机尚未成熟,中国政府决定暂时保持现状,但主动地同港澳(香港、澳门)地区加强交往合作,并借此作为与西方国家交往的桥梁。(建国初,我国还有三个地区的问题没有解决:台湾、香港、澳门)(板书、揭示课题) 一、“一国两制”构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历史新时期,国家综合实力大大增强,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港澳台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引用邓小平的话。邓小平说过: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学反思 蔡萍萍 准备《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这一课的公开课教学,我参考了很多相关资料,例如在如何有效导入的设计上我就做了两三次的修改,直至设计一个自己认为比较完满的课程导入,实践证明,这样的导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今后的教学当中仍然会注意使用恰当适宜吸引学生的导入。教学内容涉及到的香港澳门回归,我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去接受,为此我从大量的资料中我选取了尽可能生动活泼、易于让学生接受的资料,加以整合,然后像一道菜一样端出来,尽量帮助学生能鲜活地理解“一国两制”及其成功的运用,对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能有个整体的理解和把握。本堂课三维目标基本有达到。但仍有一些不到位的地方,在接受同组老师的评课意见之后做如下归纳,今后也将进一步的调整改进。 1. 学生整体回答问题的次数多,而缺乏适时的个别提问,应该利用这一机会,多多发掘一些同学的潜力,并给予适时的点评。 2. 讲述台湾相关知识的时候,能够利用更生动形象的举例,比如“去中国化”教育,更多的联系最新时事,教学效果会好些。 3. 忽略掉黑板的板书,过多的依赖多媒体,有些关键知识要点没有在黑板上重新板书出来。 4. 没有利用海峡两岸的交往这一子目做足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5. 过高的估计学生的水平,在一些环节的逻辑顺序上应该要做适当调整 6. 采取的学生讨论活动较少。由于担心时间安排出问题,所以,讨论的环节几乎很少,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较多,而真正让学生思维活动的时间相对有限,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提出问题后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让他们合作交流,积极探索,自己去发现问题。尽量让学生课后搜集材料并在上课的时候讲述。要给学生多一些信任,营造一个融洽的课堂氛围,教师角色的分量不应该太重。 同备课组的老师认真的点评这堂课,他们对我课堂中一些细节的处理,一些还可以达到更好效果的地方一一指了出来,衷心地感谢他们。由此我明白了,课堂有时就像一件艺术品,你精心去雕琢它,它会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讨人喜欢,而如果你还能博采众长,则它还可以成为一个艺术品中的精品,成为你的骄傲,课堂将成为你向往的地方。经过反思,可以说收获更多的作为新老师在教授课程过程中所暴露的缺失,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更大的进步。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一、教学背景分析 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包括“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回归祖,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三部分内容,三者之间围绕祖国统一这一主题,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一国两制构型的提出和含义,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初二学生主观思维较强,学生的参与的意识还比较强,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学习的兴趣强,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所以在教学中采用视频导入图片等讲座民教学法,启发等方法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以历史情节比较为培养学生比较和提炼,归纳能力的主要方式和途径。 二、整合思路 本案例采取了利用信息资源和多媒体廛件的制作,利用模式进行教学形式,利用中央电教馆中学资源中的一国两制提出,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等视频和有关台湾问题的图片,捉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创设历史情景、激发学生期盼祖国统一的热烈情感,在学生欢庆回归的喜悦之情中加强爱党爱国的教育,体会到统一是历史必然。随着纺一大业的发展,中国必然将更加繁荣昌盛。 三、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本课叙述我国进入新时期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成为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拉学构想。成为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根据这一方针,港澳顺利回归并保持了持继,稳定的发展,港澳地和内地共同繁荣。海峡两岸的交往也日益密切为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程标准 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等基本史实。 回顾港澳台问题的由来,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讨论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历史发展的必然。 比较港澳特别行政区与内地行政区的不同增强,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李永 2013年4月16日八(6)班 〖课程标准〗 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说出香港、澳门回归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等史实。 回顾港澳台问题的由来,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培养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根据“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成功实践的史实,得出结论:“一国两制”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培养分析、归纳、综合能力。 <过程与方法> 播放有关港澳回归的资料片,让学生体会喜迎香港、澳门回归而激发的民族自豪感。 积极收集有关近代以来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的史实,了解香港百年耻辱。比较分析出香港荣辱兴衰的原因。 通过收集整理有关台湾的地理、风土民情,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史实,近年来海峡两岸经济、文化和民间交流日益密切等方面材料,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使香港和澳门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实践证明,回归后的香港和澳门保持了稳定和繁荣。印证了“一国两制”这一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新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的表现,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重大胜利。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海峡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为祖国和平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和历史必然。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简述港澳回归和设立特别行政区以及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等史实,认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难点:概述“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含义和作用,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占有绝对主体的地位。 教材处理 调整了课文内容的顺序。第一目“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本课的难点,开课便解决难点,不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因此,可先让学生介绍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沿革情况,用史实说明港澳台自古以来就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后再引出“一国两制”内容。接下来,介绍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港澳回归的情况。最后,介绍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这样,学生便会顺理成章地得出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一结论,从而增强使命感、责任感。

1-6-2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1-6-2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一、选择题 1.邓小平早在1984年就提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该观点表明()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答案】B 【解析】注意邓小平话中的内涵,即解决台湾问题用“一国两制”,其前提是一个中国。C、D两项明显错误,A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注意史论结合。 2.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说:“一定要考虑现实情况,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对以上材料的正确理解有() ①宣布了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②中国政府表示台湾可以实行资本主义 ③中国政府不干涉台湾的外交事务 ④尊重台湾各界人士的正确意见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考查阅读理解能力,从“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可证①对。从“一定要考虑现实情况”“尊重台湾的现状”可证②对。④同材料中文字,当然也对。唯有③必须结合教材中有关内容辨析,中央政府不干涉的是台湾的地方事务而非外交事务。所以③是错的。 3.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已“不再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是包括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内的混合型国家”。该学者提出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最可能是() A.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 B.经济特区的设立 C.多种经济所有制的发展 D.外国资本的大量进入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题干中的观点明显是“一国两制”,而四个选项中,只有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与之相符。 4.据人民网报道: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驰援南海。台湾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2008年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三通”。这说明台湾国民党当局() A.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 C.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与共产党的根本利益一致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_说课稿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选自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Ⅰ)第六单元第23课的内容。下面,我将根据现行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课。 一、课标要求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二、教材分析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内容既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又属于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进程中的重大政治问题,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因此,本课内容在整个专题乃至整个政治史模块教学中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二). 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本校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确立三维目标为 1.知识与能力:掌握“一国两制”构想,港澳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设置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图片资料、时事新闻,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一国两制”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论从史出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祖国统一进程的学习,培养师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以及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其维护祖国统一、振兴中华的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确立依据:课标的基本要求 重点:“一国两制”的构想和香港回归。 难点:“一国两制”内涵的理解,正确认识台湾问题,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三、学情分析 通过一个学期的高中历史学习后,学生的归纳综合、理解、分析能力已经有了较大提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运用比较灵活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四、教法与学法 适应课标要求结合本课特点,采用以下方法:情境创设法、启发引导法、讨论点拨法、合作探究法等。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播放《七子之歌》——澳门篇 设计意图:今年是澳门回归10周年纪念,以时事热点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兴趣,又迅速切入主题。 (三)讲授新课 根据教学目标,我把本课分成“理论探究”、“实践运用”、“展望未来”三个篇章。 一、“理论探究篇”——“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本课的重点而“一国两制”内涵的理解又是本课的难点,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学设计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等基本史实。能够列举台湾与大陆交往日益密 切的史实。能够说出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2、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3、比较港澳特别行政区与内地的异同,增强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设置疑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一国两制”的内容、含义、地位 2、通过播放港澳回归的史实和反映人民盼望祖国统一的视频资料,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加深祖国统一是历史必然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认识到港澳顺利回归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重大胜利,是新中国综合国力大为提高 的表现 2、通过港澳回归后的持续稳定发展,使学生认识“一国两制”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 基本方针 3、领悟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和历史必然。中国共产党希望通过“一国两制”,以和平的方 式实现祖国统一,但对于国家主权问题不做丝毫的让步,说明它确实是一个代表了中国人民最根本利益的政党。 教学重点 能够说出香港、澳门回归和设立特别行政区以及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等史实,认识到“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认识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教学难点 理解“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含义和作用,明白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占有绝对主体的地位。理解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是建立在新中国综合国力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 教学准备 准备余光中的配乐诗朗诵《乡愁》fash课件,搜集香港回归的视频资料,台湾与大陆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澳门》这首歌曲,创设教学情境,同时多媒体出示这首歌的创作背景:《七子之歌·澳门》是闻一多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诗《七子之歌》中的首篇。其余六部分别为《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诗人以拟人手法将这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着他们被迫离开母亲,受尽异族的欺凌。 师:这首歌在向我们传递一种怎样的思想情感? 学生谈。渴望祖国统一 教师点拨:闻一多先生渴望祖国统一的愿望基本实现,威海卫等早已收回,香港、澳门也已经顺利回归,但还有一处由于种种原因的存在,迟迟未能收回,那就是台湾 不过统一历来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统一台湾是迟早的事,从而导入课题:《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