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有时也被称作背景发展理论或者人际生态理论,将人际关系分成了四套依次层叠的环境系统。这些系统彼此之间又相互影响。该理论由尤里·布朗芬布伦纳(Urie Bronfenbrenner)提出并完善,现时被普遍接受为发展心理学领域的领导性理论。

四个系统为:

?微系统(Microsystem):直接环境(家庭,学校,同龄群体)

?中系统(Mesosystem):中系统由直接环境之间的联系构成(例如,一个孩子的“家和学校”)

?外系统(Exosystem):间接发生影响的外部环境条件(例如,父母的工作场所)

?宏系统(Macrosystem):较大的文化背景(例如,东方文化对比西方文化,国家经济、政治文化,次文化)

之后,还添加了第五个系统:

?时间系统(Chronosystem):环境事件与生活方式的改变

个人的生活规律可能被认为是微系统的一部分;因此,该理论近来也被称作“生物生态学理论(Bio-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每个系统都包含了能有力地影响发展的角色,规范和规则。

生理生态学理论

简述生态心理学简述生态心理学简述生态心理学简述生态心理学((((Ecological Psychology))))摘要摘要摘要摘要::::生态学的出现不仅仅是一个新的学科的诞生, 而且是一种新的思考方式的形成。生态学与心理学的结合形成了一个新生的学科, 也构成了新的研究方法论,这就是生态心理学(Ecological Psychology)。生态心理学是西方新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介绍生态心理学的概念和发展历史,并简单的介绍了生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生态心理学心理学生态效度 1.1.1.1.生态心理学的概述生态心理学的概述生态心理学的概述生态心理学的概述生态心理学(Ecological Psychology)这一术语多指产生20世纪40年代,由勒温、巴克、吉布森、奈瑟、布伦瑞克等人开创的生态学取向的心理学研究, 即将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心理学研究中来, 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改造传统心理学。它是从主流心理学内部发起的对主流心理学的批判和改造, 针对主流心理学实验方法的人为性缺陷,将生态学的观点引入心理学研究领域, 倡导心理学研究的生态化。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直接影响了生态心理学的研究取向。生态心理学强调自然观察和现场研究, 主张心理现象只能在背景中被理解,心理学研究对象必须由实验室行为转向现实生活行为, 由只考察有机体个体转向考察有机体和环境的相互关系。生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生态学的野外观察法对人的研究的自然回归。生态心理学由于吸收了生态学的世界观与研究方法,因而,其在一般方法论的层次上,既不同于传统主流心理学,也不同于非主流心理学。生态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按照生态心理学对环境关注程度和方式的差异可将其分为两大类, 一类把环境只看作是研究对象的考察背景; 另一类把环境和人的交互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这两类理论的生态心理学被称为广义的生态心理学。只研究环

境和人的交互关系的理论被称为狭义的生态心理学。狭义的生态心理学的两大理论核心是以巴克和吉布森为代表的理论范式, 强调研究动物(人)与环境交互体的动态交互过程。从研究对象即有机体的研究水平上来分, 狭义生态心理学的三大研究范式包括吉布森的个体内水平研究的范式、巴克个体间水平研究的范式、罗扎卡等群体间水平研究的范式。 2.2.2.2.生态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生态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生态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生态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任何理论的出现与成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理论。一方面,理论需要从前人的成就或者错误中寻求滋生的土壤,另一方面,理论从兴起到最后占主导地位,需要时代精神以及心理学家自身的努力的推动。在生态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中,可以看到前人思想的启发、生态心理学家的创新和时代精神的推动。按照时间来划分,生态心理学可以分为萌芽期(1900—1950)、确立期(1950—1970)发展期(1970—1990)与兴盛期(1990年至今)几个阶段。(1)萌芽期(1900—1950)生态心理学的萌芽可以上溯到哲学心理学时期,但主要的思想源于20世纪初的心理学。生态心理学最重要的思想火花来自格式塔心理学。勒温的“心理生态学”可以视为生态心理学的先驱。他指出要考察个体与群体的行为就要先考察环境为这种行为发生所提供的机遇和条件。例如,改变人的饮食习惯涉及的不仅仅是人的心理,还有许多起决定作用的非心理因素,如食物的分配情况和供应状况与经济因素等。(2)确立期(1950—1970)生态学的生态心理学源于巴克和赖特建立的中西心理学场站。场站建立的目的在于为现实环境中的现场观察人的行为提供条件。他们观察到的相关数据为巴克的生态心理学与生态行为科学提供了相关的证据。几乎在同一时期,吉布森将生态心理学方法运用于对知觉的研究。因此,从20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末,可视为生态心理学的奠基阶段。(3)发展期(1970—1990)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是生态心理学的发展阶段。1981年秋成立了国际生态心理学学会,《生态心理学》杂志也与1989年创刊,美国几所著名大学建立了生态心理学系和其他研究组织。生态心理学学者将巴克和吉布森的方法、原则广泛的应用到心理学不同领域的研究中。在理论构建这方面,布朗芬布伦纳在发展社会心理学中倡导生态心理学。思科根进一步拓展了巴克的理论。里德则进一步探讨了吉布森的知觉理论,提出多种知觉系统。而这一时期影响最大的是奈瑟,他受吉布森的影响,将生态心理学的原理运用到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当中,产生可广泛的影响。对于生态心理学这一阶段的发展,奈瑟乐观的总结道“心理学基本上是一门生态的科学”,克罗恩也将生态心理学称为“科学心理学的第三势力(4)兴盛期(1990年至今)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人们对全球生态问题的广泛关注,又出现了“生态危机的生态心理学”。这一时期的生态心理学呈现多元化的状态。研究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继续沿着巴克和吉布森开拓的理论方向,将生态学的方法和原则运用到心理学中来;二是研究生态危机的解决之道,但是使用的方法是基于传统的心理学方法。当然也有学者对于将生态危机的生态心理学纳入生态心理学的研究框架持不同的意见,而在这里我们主要讲述第一种方向。 3.3.3.3.生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生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生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生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强调自然情境的研究生态效度科学的目的在于揭示原因与结果之间的联系。为此,科学研究始于在实验室内控制变量,以研究我们所设定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因此,实验中研究的基本都是线性因果关系的结果,顶多是两个或三个变量间的交互作用。实验室的抽象使心理学远离了现实生活,而对现实生活的解释、预测与控制却是科学研究的基本目的。因此,提高心理学中对心理学实验的生态效度的呼声越来越高。生态效度( ecological validity) 最初是Brunwik杜撰的一个术语,指远距的与近距的刺激的协变程度。格式塔心理学先驱苛勒也写道“如果要揭示联想的基本性质,无意义音节可能是可供选择的最差的材料了。”Gibson与Neisser承继苛勒的这一思想,力图在现实生活中研究知觉现象。Gibson认为,“考虑到实验室知觉研究的人为性,他开始相信没有人在生活中真正看到象一个事物的照片那样的平面的形式。个人看到的是视图不断变化的连续体,一种无限形式,它在某种程度上说明

了物体的固体形状。”Gibson认为实验室知觉研究对于理解现实生活中的知觉价值很小,因此,他敦促心理学家走出实验室,发展他所称的生态心理学。心理学研究的生态效度应成为心理学的基本的理论维度之一,对生态效度的重视与强调也是在重新认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在心理学研究中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也许到今天仍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发掘。2.方法的多元化生态世界观的统一性在于我们考察不同尺度的客体时,客体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不可分不是指客体不能再分,而是指客体具有其内在组成成分不具有的性质。如Barker的行为背景作为心理学的基本单元就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它本身的基本特性之一就是在不同行为背景中具有不同的突出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是行为背景的任一组成成分如背景中的人,背景中的物等所不具备的,是他们交互作用后形成的整体性特点。因此,生态世界的统一是层级性的统一。而在这种多层级的网络关系的世界中,交互性的复杂关系是基本的特征,但正由于其复杂性,因而也不排除基本的线性因果关系的存在,这里基本的意思还是指在一定的近似范围之内。因此,无论是传统的实验室实验还是现象学的观察都有其自身的价值。不过,这种观点决非是折衷的观点。而是各种方法与世界中的事物一样处在层级网络的不同节点中。这样,生态心理学在具体研究中采用多种方法也就可以理解了。在具体研究方法中,生态心理学既采用实验法,同时也采用自然观察法、测量法、档案法等不同方法。而不同的方法针对的问题也是不同的。3.对还原论的批判还原论是一种基本的研究方式,即主张把高级运动形式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的一种哲学观点。生态心理学并不信任还原论。Gibson致力于发展的生态光学( ecological optics )有别于物理光学与眼科学。Gibson的生态光学的核心概念是在某一观察点的周围光线排列( array )排列意味着有结构,意味着不均匀,周围意味着环绕某一环境中为观察者所占据的点。在这里,“有观察者占据的点与没有观察者占据的点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前者包含了观察者身体的信息。所以,Gibson的生态光学是观察者与观察对象一体的光学,无法还原成物理的光学。Gibson 理论的追随者Reed也认为:“信息、可供性与遭遇不能被还原到生理学或到生物化学,同时他们也不能为符号的或实用的解释所同化。动物的生活是基于与世界的遭遇:从某种程度来说动物兴旺在于从其所遭遇的环境中取得价值与意义。心理学从某种程度来说繁荣源于它学着去研究这些有意义的与有价值的遭遇并且停止努力以别的方式解释它们。”同样,我们在Barker等人的理论中与生态危机的生态心理学的理论中都可以看到对还原论的批判。4.对元素主义的批判元素主义是与还原论相伴的研究策略。元素主义者主张采取类似化学等自然科学思维方式,将复杂心理现象分解或还原为基本元素。如在知觉领域,元素主义者认为存在最简单的知觉模式。因此,在研究方法上,就体现为在实验室中人为的对知觉加以限制,以研究这种最简单的知觉元素。生态心理学家则反对这种做法,研究的是自然知觉,即没有限制加于视觉系统时的知觉。二者的区别在于后者可以注视时间长些。而在他的实验室中,允许被试转动头部(产生周转视觉) 和四处走动( 产生移动视觉) 。因此,他研究的是更为自然的视觉。这在本质上是对心理学中的元素主义的否定。

尤里·布朗芬布伦纳(英语:Urie Bronfenbrenner,1917年4月29日-2005年9月25日)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 他的生态系统理论为人所熟悉。他也是Head Start项目的创始人之一,这个项目研究美国有各种学习障碍的学前儿童。

背景和事业

他是Dr. Alexander Bronfenbrenner和Eugenie Kamenetski Bronfenbrenner

所生的儿子。他在6岁的时候从苏联来到美国,在Pittsburgh住了一段时间后,他全家在纽约州的Letchworth Village定居下来,那里有个机构叫纽约州立智力障碍研究学院,他的父亲在那里当临床病理学家和研究主管。

从Haverstraw高中毕业后,他获得奖学金到康乃尔大学就读[1]。他于1938年在那里完成了心理学和音乐的双学位,毕业后他专注于发展心理学,在哈佛大学完成了硕士学位,于1942年在密歇根大学完成了博士学位。获得学位仅仅24小时,他便被征召入伍,在美国空军团和策略服务局当心理学家,做各种相关工作。完成了军官训练后,他在美国军队医疗团工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Bronfenbrenner在退伍军人事务局当过一阵的助理临床心

理学家,之后到密歇根大学当心理学的助理教授。他于1948年接受了康乃尔大学的教职,教人类发展心理学,家庭研究和心理学。从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早期,他是康乃尔大学的理事会理事。直至死时,他是康乃尔大学人类生态学院的荣誉教授,教人类发展和心理学。

Urie Bronfenbrenner有6个子女:Beth Soll,住在纽约,是一个舞蹈指导,

舞蹈家,作家,她从1977年到1997年负责麻省理工学院的舞蹈课程,现于哥伦比亚大学和曼哈顿学院教书。Ann Stambler,是一个精神病理学的社工,在Newton, MA工作。Mary Bronfenbrenner,在Ithaca公立学校教德文。Michael Bronfenbrenner,住在加州的Seal Beach,从事录影相关工作。Kate Bronfenbrenner,就职于康乃尔大学工业和劳工关系学院,是劳工教育研究的主任。Steven Bronfenbrenner,在加州旧金山一个公司负责艺术行政工作。

生态系统理论

主条目:生态系统理论

1.Bronfenbrenner作为发展心理学的其中一位重要的学者,他的最主要的

贡献是生态系统理论,在这个理论中,他认为一个人会受到四个系统的影

响,由主到次分别是:microsystem指个人在面对情境中,所经历到一种

关于活动、角色及人际关系的模式。;(比如说,家庭)mesosystem指

个体所处的两个或以上的情境间所发生的连结历程,例如学校系统和家

长价值系统。(两个microsystem互相影响);exosystem指两个或更多

情境的连结和历程,但其中至少有个情境没有包含发展中的个体。。(比

如说:父母的工作环境);macrosystem包含了某文化、次文化及其他广

泛社会脉络在前述的系统中所形成的模式。是这是一个概括性的文化蓝

图,影响着父母、老师和孩童的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是如何有意识或无意

识的去定义养下一代的方式。(更广泛的社会文化影响),他之后加上

第五个系统,叫Chronosystem(外在系统随着时间的演变)。每个系统都有各自的角色,准则和规则,可以很大程度地影响一个人的发展。

2.理论的主要陈述,人类发展的生态(1979),在应该用什么方法研究“人

类和他所处的环境”这问题上,对于心理学家和社会科学家有广泛的影响。

在Bronfenbrenner之前,相关领域关联不大,儿童心理学家研究儿童,社会学家研究家庭,人类学家研究社会等等。

3.多得Bronfenbrenner在"人类生态"开创性的研究,诸如家庭,经济,政

治等环境,现被视作一个人的生命进程的一部分。从生物和生态的角度来看待人类发展,打破了社会科学各个学科之间的诸多障碍,在这些学科之间建造桥梁,从而找出那些因素对于人类发展是最重要的。

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2011年08月02日星期二11:16生态系统理论是社会工作 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它是由生态和系统两个理论结合产生的。 一、生态理论 生态学(Ecology),最早是由德国生物学家于1869年定义的:生态学是研 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为: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它们的研究方法经过描述--实验--物质定量三个过程。 生态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萌芽期、形成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 萌芽期(亚里士多德的公元前4世纪到14世纪):古人在长期的农牧渔猎生产中积累了朴素的生态学知识。 代表人物:公元前4世纪学者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的学生、公元前三 世纪的雅典学派首领赛奥夫拉斯图斯、古罗马公元1世纪老普林尼的《》、6 世纪中国农学家贾思勰的《》。 形成期大约从15世纪到20世纪40年代。15世纪以后,许多科学家通过 科学考察积累了不少宏观生态学资料。19世纪,由于农牧业的发展促使人们开 展了环境因子对作物和家畜生理影响的实验研究,促使了生态学进一步发展。 19世纪初叶,现代生态学的轮廓开始出现。 发展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生态学吸收了数学、物理、化学工程技术科 学的研究成果,向精确定量方向前进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由于世界上的 生态系统大都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社会经济生产系统与生态系统相互交织,实 际形成了庞大的复合系统。有关生态组织:国际联合会(IUBS)制定了"国际生物计划"(IBP),对陆地和水域生物群系进行生态学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 了人与生物圈(MAB)国际组织,制定"人与生物圈"规划,组织各参加国开展森林、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与方法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是生态规划的重要理论和方法,本文参考了相关文献。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 ,它不仅为人类提供食品、医药及其他生产生活原料,还制造与维持了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形成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环境条件,是人类生存与现代文明的基础。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能够定量反映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的综合阻碍。换言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可用于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阻碍评价,即分析计算规划方案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与现状进行比较,从而能够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及规划方案的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估。 都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的技术路线为:首先,依照一定的标准,如人类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方式或生态系统的自然状况,将研究区域内的生态系统进行分类;其次,依照不同的测算方法,计算各种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的单位面积资本;最后,计算总资本,汇总得到总资本结构表。 1都市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都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一般包括对调节气候、固碳释氧、保持土壤、涵养水源、净化环境与减弱噪声等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 (1) 调节气候功能。深圳市地处南亚热带,都市植被的微气候效应极为显著。都市林地在夏季的降温作用可直接减少都市空调的使用,故而这项功能可用替代成本法即减少空调的耗电费用来衡量。 (2) 固碳释氧功能。由于目前尚缺乏公认的评估生态系统固定C O2 经济价值的方法,参考前人工作经验,比较运用造林成本法及

碳税法2 种方法,评估深圳市生态系统固定CO2 的间接经济价值;而生态系统释放氧气的价值用释放的氧气量与氧气价格的乘积衡量。 (3) 保持土壤功能。首先采纳无植被覆盖的土壤侵蚀量和森林、草地的实际侵蚀量之差来估算森林、草地每年减少的土壤侵蚀量;然后再评价森林、草地在减轻表土损失、肥力损失和泥沙淤积灾难3 方面的价值。 (4) 涵养水源功能。依照水量平衡评估林地、水域涵养水量。涵养水源价值为年涵养水量乘以水价,水价可用影子工程价格替代。 (5) 净化环境功能。采纳替代成本法,用其他治理环境污染措施的成本代替生态系统净化环境功能的价值。 (6) 减弱噪声功能。目前对森林生态系统降低噪声价值的估算多以造林成本的15 %计。 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可分为直接利用价值(直接实物价值和直接服务价值,是生态系统产品所产生的价值) ,间接利用 价值(生态功能价值,是指无法商品化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选

生态系统到复合生态系统的转变

生态系统到复合生态系统的转变 70年代初,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MAB)围绕 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与生态的关系,强调提高生态意识的重要性,第一 次把人与自然及其资源作为一个系统加以研究,由此,生态系统管理 理念在实践中开始得到应用,如1978年美国的《五大湖水质协议》中 应用了“生态系统方法”术语,着眼于恢复和维持五大湖流域生态系 统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完整性,将其视为一个由水、气、土和 生物(包括人)这些相互影响的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且强调人是生态 系统的组成部分,生态系统跨学科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系统化。 生态系统管理理论形成和发展阶段(20世纪80~9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环境恶化、资源枯竭、污染加剧,生态系 统可持续性问题日渐成为关注的焦点,人们逐渐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 问题归根结底是生态系统管理的问题,用生态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管理 土地的思想得到了许多科学家、经营者的支持,生态学研究从以往注 重短期产出和经济效益转而开始强调长期定位、大空间尺度研究。 Agee和Johnson(1988)分析了生态系统管理的适当边界、明确的目标、管理机构间的合作、管理效果的监测和政府的参与等要素的相互关系,构建了生态系统管理的理论框架。 随后,在美国兴起了研究生态系统管理的热潮,并得到政府和非政府 机构的积极响应,1991年美国科学发展协会(AAAC)年会上,美国生态 学会提出了“可持续生物圈建议”(SBI),美国农业部森林局提出了 “关于自然森林系统管理的新设想”。 随后,美国林务局官方首次宣布采用“生态系统方法”管理国家森林。美国机构间生态系统管理课题组(1993)直接将生态系统方法定义为:“一种维持或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及其功能和价值的方法。”其基本内 涵包括:生态系统方法以一种综合社会和经济目标的自然资源管理方 式来恢复和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以及生命的总 体质量。生态系统管理承认生态系统是不断变化的,提倡保护后代人

售后服务生态系统服务理论

(售后服务)生态系统服务 理论

生态系统服务理论 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Services)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利益,主要包括向经济社会系统输入有用物质和能量、接受和转化来自经济社会系统的废弃物,以及直接向人类社会成员提供服务(如人们普遍享用洁净空气、水等舒适性资源)。和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服务(它实际上是壹种购买和消费同时进行的商品)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只有壹小部分能够进入市场被买卖,大多数生态系统服务是公共品或准公共品,无法进入市场。生态系统服务以长期服务流的形式出现,能够带来这些服务流的生态系统是自然资本。 生态系统是生命支持系统,人类经济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零自然资本意味着零人类福利。载人宇宙飞行和生物圈Ⅱ号实验的高昂代价表明,用纯粹的“非自然”资本代替自然资本是不可行的,人造资本和人力资本均需要依靠自然资本来构建。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对人类的总价值是无限大的,有意义的是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评价是对它们变动情况的评价。 于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人们不得不经常于维护自然资本和增加人造资本之间进行取舍,于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的数量和质量组合之间进行选择,于不同的维护和激励政策措施之间进行比较。壹旦被迫进行这些选择,我们也就进入了评价过程,无论是道德方面的争论仍是评价对象的不可捉摸均无法阻止我们进行评价。以合适的方式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的变动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衡量综合国力,有助于我们选择更好地提高综合国力的路

径。以货币价值的形式表达不同的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变动尤其有助于我们进行比较、选择。 随着生态经济学、环境和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发展,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于评价自然资本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动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将评价对象的价值分为直接和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内于价值等,且针对评价对象的不同发展了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假想市场法等评价方法。生态环境评价已经成为今天的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教科书中的壹个标准组成部分。Costanza等人(1997)关于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价值估算的研究工作,进壹步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关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深入、系统和广泛研究。 注释专栏3.4 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美国康斯坦扎等人于测算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首先将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分为17类子生态系统,之后采用或构造了物质量评价法、能值分析法、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影子价格法、影子工程法、费用分析法、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人力资本法、资产价值法、旅行费用法、条件价值法等壹系列方法分别对每壹类子生态系统进行测算,最后进行加总求和,计算出全球生态系统每年能够产生的服务价值。每年的总价值为16~54万亿美元,平均为33万亿美元。33万亿美元是1997年全球GNP的1.8倍。他们的计算结果是:全球生态系统服务每年的总价值为16~

人类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人类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人类生态学 / Ecology of Humanity 课程编码:12024020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适用范围:05地理信息系统 学时数:36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课外学时: 学分数: 2 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生态学 考核方式:考查制定单位: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制定日期:2005年审核者:夏丽华 执笔者:千怀遂 一、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人类生态学是研究人与其生存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其任务是寻找人与自然发展的最优途径,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人口、粮食、能源、资源和环境等问题,该学科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人类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之对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和环境成本有更深入的认识,树立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以及节约型社会和循环经济的思想意识。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人类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了解目前世界上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能初步运用人类生态学原理来解释一些环境危机产生的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课堂讲授部分使用多媒体技术授课。 (四)课程和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自然地理学、生态学。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周鸿编著,人类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教学参考书: 任文伟、郑师章主编,人类生态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陈静生、蔡运龙、王学军著,人类-环境系统及其可持续发展,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一版。 黄鼎成、王毅、康晓光著,人与自然关系导论,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 刘培哲等著,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中国21世纪议程,气象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内容 第1章绪论 1.1生态学与人类生态学 1.2人类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3人类生态学的发展 1.4人类生态学的研究特点

生态系统理论案例

案例分析题(30分) 林老先生今年76岁,退休前在政府机关工作,退休后与老伴生活在一起,两个人结婚五十多年来感情很好,育有四个子女均已成家立业,剩下老两口一起居住。就在五个月前,林老先生的老伴由于一次交通事故,抢救无效去世。林老先生很伤心,子女们请了一个保姆来照顾他,但是老人觉得保姆对自己态度不好,所以没多久他就辞退了保姆。子女们怕他在家无人照顾,睹物思人过于悲伤,便将他送到养老院。但是之前性格开朗的林老先生住进养老院之后,变得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坐在那里,很少与其他老人交谈。 问题: 1.请对林老先生的状况做分析(10分) 2.从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提出帮助林老先生的思路。(20分)答题要点 1、从材料可以看到,林老先生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丧偶的状况对林老先生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林老先生与妻子感情一直很好,居住在一起,丧偶对于林老先生心理上的打击是很大的;其次,林老先生自己居住,可能会有孤独与寂寞。老伴之前起着感情陪伴的作用,老伴去世后,老先生自己居住,会面临这方面问题;第三,长期来看,生活照料方面也会成为问题。虽然林老先生现在生活还可以自理,但是随着年龄增长,以后照料方面也会成为问题。(5分)从材料我们也可以看到林老先生有着一定优势:几个子女都很关心他,从请保姆到送养老院可以看到子女们对于林老先生是很关心的;

另外,老先生现在生活尚能自理,而且之前性格开朗。(5分) 2、工作思路:生态系统理论的关键在于将服务对象放在一个有层次的系统之中,将服务对象与其所生活的环境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来看待,通过改变系统来实现个人需求的满足。支持网络包括正式支持和非支持支持两部分。(5分) (1)关注林老先生的意愿,发掘他的胜任能力。无论是帮老先生请保姆还是继续留在养老院,都要与他进行很好的沟通,征求他的意见,尊重他的意愿。要帮助林老先生建立起掌控环境的能力,从而形成有效的自我效能感。 (2)对林老先生生命周期中丧偶这个重大生活事件的处理。通过心理宣泄和心理调适帮助林老先生走出丧偶的心理阴影。福利院或者子女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情感陪护,帮助林老先生建立新的依恋关系,从而有效减轻丧妻的悲痛,尽快的恢复正常生活状态。 (3)与老先生子女沟通,帮助他建立更新的人际关联。重视老先生子女的作用,在工作中多与其子女沟通,也促进子女与林老先生的沟通,让老先生能够享受子女的照顾和关爱,有机会享受天伦之乐,从而发掘出更多的自我价值。 (4)征求老先生意见,养老院对老先生身体状况进行评估,看其是否愿意以及适合住在养老院,以及以后住进养老院的可能性,让老先生能够发挥自己的适应力,从而与新环境形成最佳的调和度。(15分)

社会生态学

讨论五社会生态学 贾远先 2009112141 一、内涵: 社会生态学是人类社会的生态科学,即研究人类社会与其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科学,是从社会角度对生态问题进行考察的生态学理论。研究社会生态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和消灭人类已经或可能发生的、对人类自身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人类社会生态环境(系统)的种种不利甚至有害的行为,从而逐步自觉地建立和维护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平衡。 社会生态学内在地包含了两个向度:社会向度和生态学向度:所谓社会向度,是指社会生态学分析生态问题和寻求构建理性生态社会的社会视角;所谓生态学向度,是指社会生态学运用生态学的观点、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启示和指导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建。社会生态学的社会向度使我们认识到人类社会既对自然具有毁灭性能量也具有调整人与自然关系,重建天人和谐的潜能。在对生态问题根源的分析上,社会向度揭示了不同的个人、阶层、民族和国家对环境的影响是有差别的;在探讨生态社会的构建方面,社会向度主张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的融合。生态学向度则因其提供的原则、方法和价值观使得现代科学的目的不局限于人类社会的福利,而同时关注自然与生态,即实现现代科学的生态化。 二、发展过程及主要学派: 社会生态学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R.帕克和E.

伯登斯提出的“人类生态学”概念。就其本质而言,这一概念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生态学”,因为它还只是把人类当作一个物种研究,并没有考虑到社会系统的发展和功能作用的特殊规律尤其是社会-经济因素的主导作用。到了1960年代,美国生态学家默里·布克金在此基础上逐步阐明社会生态学,前苏联生态学家则在此基础上开始考虑生态研究的社会因素。自此,社会生态学研究蓬勃发展起来并在1980年代达到顶峰。 社会生态学的包含两个学派:兴起于苏联、发展于中国的社会生态学学派和发端于美国、以布克金为代表的社会生态学学派。 (一)发端于美国、以布克金为代表的社会生态学学派 布克金在1970年发表的著作《生态学与革命思想》中正式提出社会生态学这一概念。他认为生态问题之所以是“社会的”,是因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区分深植于社会领域,也就是深植于人类与人类之间的根深蒂固的冲突”。如果人类不坚决地处理社会中的问题,当前的生态问题就不能得到清楚地认识,更不能得到有效地解决。 (二)兴起于苏联、发展于中国的社会生态学学派 马尔科夫在他1986年出版的《社会生态学》一书中指出,人和社会因素在社会-自然系统中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自然与社会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取决于人所选择的自然资源利用战略。由于生态危机问题的复杂性,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协调多学科资料与方法,构建一门新的科学———社会生态学来建设和管理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在马尔科夫看来,社会生态学的目标是从对自然过程的简单描述过渡到对这

生态系统服务理论

生态系统服务理论 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利益,主要包括向经济社会系统输入有用物质和能量、接受和转化来自经济社会系统的废弃物,以及直接向人类社会成员提供服务(如人们普遍享用洁净空气、水等舒适性资源)。与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服务(它实际上是一种购买和消费同时进行的商品)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只有一小部分能够进入市场被买卖,大多数生态系统服务是公共品或准公共品,无法进入市场。生态系统服务以长期服务流的形式出现,能够带来这些服务流的生态系统是自然资本。 生态系统是生命支持系统,人类经济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零自然资本意味着零人类福利。载人宇宙飞行和生物圈Ⅱ号实验的高昂代价表明,用纯粹的“非自然”资本代替自然资本是不可行的,人造资本和人力资本都需要依靠自然资本来构建。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对人类的总价值是无限大的,有意义的是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评价是对它们变动情况的评价。 在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人们不得不经常在维护自然资本和增加人造资本之间进行取舍,在各种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的数量和质量组合之间进行选择,在不同的维护和激励政策措施之间进行比较。一旦被迫进行这些选择,我们也就进入了评价过程,无论是道德方面的争论还是评价对象的不可捉摸都无法阻止我们进行评价。以合适的方式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的变动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衡量综合国力,有助于我们选择更好地提高综合国力的路径。以货币价值的形式表达不同的生态系统服务和自然资本变动尤其有助于我们进行比较、选择。 随着生态经济学、环境和自然资源经济学的发展,生态学家和经济学家在评价自然资本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动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将评价对象的价值分为直接和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内在价值等,并针对评价对象的不同发展了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假想市场法等评价方法。生态环境评价已经成为今天的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教科书中的一个标准组成部分。Costanza等人(1997)关于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与自然资本价值估算的研究工作,进一步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关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深入、系统和广泛研究。 生命系统支持功能主要包括固定二氧化碳(Woodwell G. M.,Mackenzie F. T., 1995; Anderson D., 1990)稳定大气(Woodwell G.M., 1993)、调节气候(Meher-Homji V.M., 1992)、对干扰的缓冲、水文调节、水资源供应(Bruijnzeel L. A., 1990; Sfeir-Younis A., 1986)、水土保持、土壤熟化、营养元素循环(Ehrlich P. R.,Ehrlich A. H., 1992)、废弃物处理、传授花粉(Buchmann S. L.,Nabhan G. P., 1996; Nabhan G. P.,Buchmann S. L., 1997)、生物控制(Woodwell G. M., 1995; DeBach P., 1974; Naylor R,Ehrlich P., 1997)、提供生境(de Groot R., 1993)、食物生产、原材料供应(Vitousek P. et al., 1986)、遗传资源库、休闲娱乐场所、以及科研、教育、美学、艺术(Kulshreshtha S. N.,Gillies J. A., 1993)等。从经济和社会的高度来看,生命支持系统功能的特点有如下四个方面。 (1)外部经济效益.生命支持系统功能属于外部经济效益。外部经济效益是指不通过市场交换,某一经济主体受到其它经济主体活动的影响,其效益被有利者称为外部经济(External Economics),如林业部门栽树水利部门受益,旅游业旺服务业受益:其影响无利而有害者称为外部不经济(External Diseconomics),如水土流失、大气污染等公害。森林生态系统能给社会带来多种服务,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固定二氧化碳、提供游憩、保护野生生物等,因此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属于典型的外部经济效益。目前,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践证明: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其作为生命支持系统的外部价值上,而不是表现在作为生产

农业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与评价方法

农业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与评价方法 郑纯辉1,2,赵杰3 (1.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475001;2.河南财经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系,河南郑州450002;3.河南省环境保护局,河南郑州450004) 摘要农业复合生态系统是具有特定功能的复合体,如何全面地分析和评价农业复合生态系统,目前仍是困扰生态系统研究的难题。 总结了农业复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将目前测度与评价农业复合生态系统的方法归纳为4类:指标体系法、环境经济核算法、能量核算体系法和能值评价法,并分别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农业复合生态系统;理论;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X17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517-6611(2007)06-01763-03 Th e o ry an d E v a lu a t ion M e th o d s o f A g ric u ltu ra l C om p le x S y s tem ZHENG Ch un-h u i e t a l(C o llege o f E n v ironm en t an d P lan n in g,H en an U n ive rsity,K a ifen g,H en an475001) A b s tra c t A g r icu ltu ra l com p le x sy ste mh as th e specia l fun ction s an d h ow to com p reh en siv e ly an a ly se an d eva lu a te it is till th e p roblemo f eco sy stemre-se a rch.T h e de fin itionan d ch a racte rs w ere sum m a r ized an d th e m ea su r in g and eva lu a tion m e th ods o f th e a gr icu ltu ra l com p le x sy stem:in dex eva lu a tion,en-v ironm en ta l e con om ic bu s i n e ss accou n tin g,en ergy bu ssin e ss accoun tin g an d em e rgy ev a l u a tion w e re a lso sum m a rized. K e y w o rd s A gr icu ltu ra l com p lex sys tem;T h e ory;E va lu a tion m e th od 1农业复合生态系统的定义与内涵 1.1 复合生态系统的定义复合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等组分组成的整体,是社会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自然子系统耦合而成的复杂系统[1-3]。自然子系统是区域发展的基础,各种形式的太阳能在自然系统内积累、循环和转化,为社会经济系统提供各种产品与服务,并容纳降解社会经济活动产生的各种废弃物;经济子系统是区域发展的动力,各种物质、资源、能量和信息在经济系统各部门间流通、加工和转化,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各种现实的物质基础;社会子系统是区域发展的目的,即生活环境的改善、文教卫生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1.2农业复合生态系统的定义农业复合生态系统是由一定农业地域内相互作用的生物因素及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等非生物因素构成,在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不断干预和影响下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复合体。它既不是自然生态系统,也不完全是人工生态系统,而是自然与人工的复合系统。从宏观角度看,农业复合生态系统是由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四大部分组成的综合体,各组成部分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而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互为条件。 1.3农业复合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农业复合生态系统是在对自然生态系统改造的基础上形成的,与自然生态系统有明显的不同,可归结为:①在农业复合生态系统中,只有符合人们需要的植物、动物才得以扶持和发展,而妨碍此类生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害虫、病菌、杂草等则被抑制和消灭。因此,系统中生物少而单调,食物链短,反馈机制弱,自我调节能力差,稳定性低,易遭受不良环境因素的损害。②农业复合生态系统是典型的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系统,其开放状况,是通过人类有目的的经济活动实现的。系统生产的生物量中,相当一部分以农产品形式输出到系统外,被人们利用;同时,人们从系统外输入各种有机肥料和化学物质,以补充土壤养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535025)。 作者简介郑纯辉(1972-),男,河南郑州人,博士,副教授,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 收稿日期2006-11-03 分的消耗。③由于人们采取各种农业技术措施,加之农业复合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农业生产中投入大量能源、物质、资金、劳动力等,因此,农业复合生态系统的生产效率比自然生态系统高很多。④农业复合生态系统在人类干预下由自然生态系统脱颖而出,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它带有强烈的人为性,不可能脱离社会经济条件,社会制度、经济体制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均会深刻地影响它的组成、结构和生产力。 2农业复合生态系统的评价方法 国内外学术界和决策部门对农业复合生态系统的综合测度与评价,归纳起来,基本上可以分为四大类。 2.1指标体系评价法农业复合生态系统的指标体系评价法可分为直接比较分析法和综合指标体系法。直接比较分析法是根据农业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效益,依据可比性原则,直接将其生态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见于我国早期农业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4]。综合指标体系法是通过对各种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使不同量纲指标间具有可综合性,从而建立一种多指标综合评估模型,或是通过层次分析法在确定各指标相对权重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加权评价。综合指标体系分为两类,一种是层次结构的指标体系,另一种是多维矩阵结构的指标体系。 2.1.1 层次结构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5]。其代表为联合国社会和人口统计体系、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美国总统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于1996年提出的指标体系。国内较权威的是中国国家统计局科学研究所和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于1997年5月提出的国家级可持续发展统计指标体系,该体系分为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和科技六大子系统。 2.1.2多维矩阵结构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影响较大的主要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压力-状态-响应(P SR)框架、K ru sem an和H eng sd ij k itchu的农业生态系统定量评估指标体系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5]。在PSR框架中,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来说,“压力”是指各种人类活动及其产品需求对农业生产系统所施加的压力和对农业生产系统演变与发展的影响;“状态”则包括农业生产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如农作物的生产特性及与此紧 安徽农业科学,J ou rn a l o f A n h u i A g r i.S c i.2007,35(6):1763-1765责任编辑罗芸责任校对李菲菲

人类发展生态学及其与学前教育的相关研究综述-4页精选文档

人类发展生态学及其与学前教育的相关研究综述1对布朗芬布伦纳生态系统理论的研究 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创始人是尤瑞?布朗芬布伦纳,1979年,他在《人类发展生态学》中提出了生态系统的理论。这一理论强调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认为要在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下研究人的发展,而不是将两者割离开来。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组成元素如家庭、社区、学校、社会对人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人也是在这样一个相互交织与联系的网络中不断发展起来的。他提出,生态即是一个人经历着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着的,对人的发展起着影响(直接、间接)的环境。生态系统即这些环境要素的总和,它是一个整体,是将儿童放置于中心而又四处扩散的辐射网。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体统包含了纵向的时间系统,横向相互渗透和交织的微系统、中间系统、外系统、宏观系统这五大系统。下面将对五个系统进行简要阐述。布氏所谓的小系统是指“发展着的人在具有特定物理和物质特征的情景中所体验到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的一种样式。”中间系统则是指家庭、工作的单位还有各种社会生活的关系。外系统对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但它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人并未直接参与到其中。如社区、其它工作单位对人的影响等等。最后是宏观系统,它最重要的成分就是文化,文化对人的价值观的影响。 2人类发展生态学与学前教育的相关研究 2.1人类发展生态学与学前教育两者的系统研究 人类发展生态学的应用性较强,国内许多专家学者都将其纳入研究的领域,但两者的结合研究不是很多。朱家雄教授对两者的结合有过全面的

介绍,并运用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来对学前教育进行分析,涉及多方面内容。 国外的关于人类发展生态学与学前教育相关研究主要是集中于以幼 儿作为生态圈圆心模式的研究。如Huitt,W.(1999)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理论,以儿童为圆心来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微观系统产生的影响对幼儿来说是最直接的。幼儿出生后,接触最早的是家庭,尤其以父母与儿童的关系最为亲密,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家庭是否和睦、家人的性格、家人的教育观念对儿童的影响十分紧密,甚至某种程度上对儿童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中间系统主要指的是幼儿园、社区等要素。外系统主要是指政府、社会(文化)对儿童的影响。时间系统主要是指随着时间的变化,儿童以及各个系统都会发生变化。 《生态学视野下的学前教育》(薛烨,朱家雄,2007)中朱家雄认为布朗芬布伦纳的研究是人的发展理论的一大进步。虽然在实际的运用层面还有待研究和探索,但是它在理论层面上系统地说明了人是在环境中得到发展的,而且这种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整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首先认识到什么是生态环境,之后深入探析环境,进而自己参与环境,改变环境。这些思想都为人类发展的研究添砖加瓦,充实人类发展与学前教育两领域相结合的学说和理论。 2.2人类发展生态学与学前教育某一具体内容相结合的研究 许多学者都从生态学的视角下来分析学前教育领域中某一类具体内容。《生态学视野下的乡镇中心园发展研究》(刘芳芳,2014)则是将乡镇中心园置于圆心,将乡镇中心幼儿园作为一类代表来看待,分析生态圈中

生态系统服务模型

1.2.8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模型(ecosystem services model) 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评估已成为了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研究的热点(Daily, 1997; Costanza et al., 1997; De Groot et al., 2002)。国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研究可以追溯到1925年比利时的Drumarx首次以对野生生物游憩的费用支出作为野生生物的经济价值。 1941年,美国的Dafdon首次用费用支出法核算出森林和野生生物的经济价值。1947年,美国的Flotting提出可根据旅行费用计算出其消费者剩余,并以消费者剩余作为游憩区的游憩价值;1959年,美国的Clawson修改旅行费用评估法;1964年,J. L. Knetch再次修改并完善了旅行费用评估法。同年,美国的Davis在研究湎因州森林的游憩价值时,首次提出并运用了条件价值法的报价技术。1972年,日本林业厅估算了全日本森林提供的生态功能价值。 1973年,Nordhau和Tobin提出用“经济福利准则”修改国民生产总值,由此引发了对环境资源进行估算的国际关注,许多学者先后提出多种方案来估算环境资源的价值(刘玉龙等,2005)。1991年国际科学联合会环境委员会召开了讨论如何开展生物多样性的定量研究的会议,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及其价值评估方法的发展。1993年联合国有关机构止式出版了《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手册》临时版本(简称SEEA),对此前各国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全面总结,并提供了环境与经济核算的总体思路与框架以及一些生态价值的核算方法(张建国,杨建洲.福建森林综合效益计算与评价[J].生态经济,1994,(5):1-6.)。1997年Costanza等人对全球主要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进行了评估,揭开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的序幕。1997年,由Gretch Daily等人编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一书,系统地阐述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容与评价方法,同时还分析了不同地区森林、湿地、海岸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的近20个实例(Daily G C. Natures Science: Societal Dependence on Natural Ecosystems[M]. Washington D C: Island Press, 1997.),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因评估功能的类型不同有所差异,主要的评估方法如下表所示(): 表1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 Tab.1 Contrast of major assessment methods on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 function 分类评估方法优点缺点主要文献 直接市场法费用支出法 生态环境价值可以得到 较为粗略的量化 费用统计不够全面合 理,不能真实反映游憩 地的实际游憩价值 彭建,2005; 范芳玉,2011 市场价值法 评估比较客观,争议较 少,可信度较高 数据要求高:全面,数 据量足够大 王伟,2005; 王凤珍,2011 机会成本法 比较客观全面地体现了 资源系统的生态价值 资源必须具有稀缺性 Bernard,2006;B.A. Bryan,2011 恢复和防护 费用法 可通过生态恢复费用或 防护费用量化生态环境 评估结果为最低的生态 环境价值 徐俏,2003; Rute,2010; 影子工程法 可以将难以直接估算的 生态价值用替代工程表 示出来 替代工程非唯一性,替 代工程时间、空间性差 异较大 Luis Diaz-Balteiro, 2008;陈朝祖,2009; Xuan Wang,2010 人力资本法 可以对难以量化的生命 价值进行量化 违背伦理道德,效益归 属问题以及理论上尚存 在缺陷 Catarina,2010; 替代市场法旅行费用法可以核算生态系统游憩 的使用价值,可以评价 不能核算生态系统的非 使用价值,可信度低于 Ram,2002; C.Meghan,2004;

人类生态学论文

xx大学 人类生态学(论文) 生态学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年级: xx 学号: xx 姓名: xx 专业: xx 指导老师: xx

摘要 即将过去的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一个世纪。有史以来最长足的科技进步、最激烈的世界大战、最深刻的社会革命、最沉重的人口负担、最严峻的环境危机及空前的生态浩劫都发生在这100年中。经历了一个世纪的上下求索,人终于意识到,我们所处的系统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体。单一的技术革命、社会革命或环境运动解决不了复杂的发展问题。世界正从自然经济的农业社会以及市场经济的城市社会向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过渡。全球范围生态危机成为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人类陷入了自身导演的生态困境之中,如何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旨在从人类生态学的角度探讨关于人类生态学原理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人类生态学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建设

一、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的必由之路 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定义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内涵为: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与经济增长有根本区别,发展是集社会、科技、文化、环境等多项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现象,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利;发展的可持续性,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当代人在发展与消费时应努力做到使后代人有同样的发展机会,同一代人中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当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人类必须建立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与之和谐相处。 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地球生态环境,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因此,可持续发展强调了发展是有限制的,没有限制就没有发展的持续。生态可持续发展同样强调环境保护,但不同于以往将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对立的做法,可持续发展要求通过转变发展模式,从人类发展的源头、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如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发展目标。 二、人类生态学——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 新的发展需要新的思维,新的思维需要新的科学,人类生态学正是这样一门持续发展的基础科学。当今世界上还没有哪一门科学能像人类生态学那样来源于如此众多的分支学科,吸引如此众多的自然与社会科学家,有能力解决如此纷繁的社会难题。 人类对其环境关系的探讨,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既通俗又深奥的议题,自有人类以来,人就在其生存斗争中孜孜不倦地探索、学习和积累着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知识,并形成了一套朴素的人类生态观。但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人类生态学,它只是起步于本世纪 20和30年代的城市生态学研究;复兴于60年代的环境和资源危机引起的系统生态学研究; 繁荣于80和90年代的全球变化的持续发展研究。各类人类生态学的国际和区域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在全世界兴起。 生态二字目前已成为社会上家喻户晓的通俗词汇,但一般人都只是把它看作对生物栖息环境的自然保护,是与经济发展对立的,是与个人家庭利益相距遥远的学术问题。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生态学条目的解释中给出两层含义:一是研究生物及其栖息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科学,二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种系统方法论。 人类生态学就是要探索不同层次复合生态系统的动力学机制、控制论方法、辨识系统中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与价值评估探讨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与价值评估探讨* 王 伟1 陆健健 2** (1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200444; 2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 摘 要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是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对于促进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及价值评估方面,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在服务价值的评估方面,国内相关研究多数套用现有的一般化计算公式对生态服务功能进行计算,缺少针对性和探索性。总结近年来笔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得失,并综合前人的研究,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新的分类,提出 核心 服务功能、 理论 服务价值与 现实 服务价值的概念,并以温州三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作为实例,论证所提出的新概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估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生态系统管理决策者提供信息,因此服务价值评估的意义不在于对每一项服务功能价值的精确估算,甚至不需要计算一个生态系统所有的服务功能价值,而应抓住一个或几个有计算依据的核心服务功能。提出理论服务价值概念的主要目的在于同现实服务价值的比较,量化某服务功能的退化程度,明确后续生态恢复和重建的主要目标,并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生态恢复的重要指标。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价值评估 中图分类号 Q1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2005)11-1314-03 An approach on ecosystem services classification and valuation.WA NG Wei 1 ,L U Jianjian 2 (1School of L if e Science,Shanghai Univ ersity ,Shanghai 200444,China;2State Key Labor atory of Estuar ine and Coas tal Resear ch,East China N or 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China).Chinese Jour nal of Ecology ,2005,24(11):1314~1316. T he study of ecosystem serv ices and their valuation i s a ho t pot issue in eco logy,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oosting sustainable ecosystem management.At pr esent,there are no systemic theories in ecosystem services classification and valuat ion,and most domestic studies are focused on the repeated estimation o f some prevalent ser vices by using established methods,w ithout any pertinence and exploration.Based on our previous studies and related liter atures,this paper put fo rward a new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ecosystem services,and named t hree new concepts,i.e .,top dr aw er ecosystem serv ices,theor etical value,and actual value.A case study o n t he Sangyang wetland of Wenzhou further illustr ated these classification system and new concepts.It is sug gested t hat if t he main purpose of ecosystem serv ices study is to serve decision making,it is no need to evaluate all the ecosystem services of a regio n accurately and roundly,w hile the v aluation of several top dr aw er ecosys tem services is sufficient.T he co mparison of theoretical and actual values could help to analyze the degree of e cosystem degeneration and ev aluate the process of ecolog ical r esto ration.Key words ecosystem ser vices,classification,valuation.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2CB412406)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40131020)。**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05-01-17 改回日期:2005-04-20 1 引 言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包括对人类生存及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生态系统功能[19]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 价值评估研究对于促进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具有重 要作用[9,15,17,20,24]。 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分类方面,Daily [19]、Costanza [18]、Norberg [23]、欧阳志云等[10,11]、童春富等[16]和de Groot 等[21]都曾对服务功能的分类提出各自的观点,但各种分类框架不尽相同,国内外在生 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方面存在很大争议,尚未形成让公众和学术界普遍接受的评估体系。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多数是对某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述式评估,基本上是套用现成公式计算服 务功能[2~8,12~14],缺乏针对性和探索性。本文总结笔者前期经验和教训研究,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新的分类,提出 核心 服务功能、 理论 服务价值与 现实 服务价值的概念,并以温州三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和价值评估研究作为实例阐述所 生态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5,24(11):1314~131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