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大纲汇总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大纲汇总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大纲汇总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大纲汇总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大纲汇总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文学概论学时:48 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考核方式:考试开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教学,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有关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努力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正确分析、研究和评价文学作品、文学思潮和文学形象,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鉴赏水平。为学习其他文学课程和今后从事各项工作以及鉴赏、评论文学作品打好基础。

(二)教学要求在本大纲规定的范围内,教学时应着重讲清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尤其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文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能够准确地识记和表述文学理论的基本术语、概念和知识。2、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观察、分析各种文学现象,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在文艺实践中灵活运用。

3、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把教材内容与自己的专业实践相结合,与我国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相联系。分析、研究新时期我国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中出现的新情况,新课题,用为新的文学实践所证明了的科学理论成果来充实自己。

4、努力扩大视野,把文学概论的学习同其他课程的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读、勤思、善用”三者相结合,从而不断提高文学欣赏能力、理论思维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章节内容学时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2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文论建设2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3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3

第五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2

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2

第七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2

第八章文学创造原则2

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2

第十章文学作品文本层次和形象的理想状态3

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3

第十二章抒情性作品3

第十三章文学风格3

第十四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3

第十五章文学接受过程3

第十六章文学批评6 机动4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2学时)

一般知识点:了解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以及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及其划分依据理解文学理论的性质

重点: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难点:文学理论与文艺学关系

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建立在对具体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文学理论作为一门科学,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的品格。

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

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文学理论的形态与文学研究的客体及视角密切相关,客体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决定了它的多样性。

二、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文学理论有7种基本形态,它们各有优势又各有局限。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文论建设(2学时)

一般知识点:了解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点理解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活动重点: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难点: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和发展

一、文学活动:文学活动是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

二、文学反映论:文学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认识与反映,能动反映结果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三、艺术生产论:文学艺术不是孤立的存在,其发展只有在生产与消费的循环中实现。这为我们揭示文学发展变化的奥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

四、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五、艺术交往论: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第二节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南: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思想。

二、中国特色:寻求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三、当代性: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关注新兴学科对文学理论的影响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3学时)

一般知识点:艾布拉姆斯的关于文学活动的四要素观点文学活动的发生的各种代表观点物质生产与文学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重点:理解文学活动的四要素观点

难点:理解物质生产与文学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第一节活动与文学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性质:人的活动是建立在人对对象的认识基础上的,是有意识的,并以理性为指导的自由自觉的活动。

二、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导致人们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三、文学活动的地位: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文学是人的精神活动。

第二节文学活动的构成

按照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由四个要素(环节)构成:一、世界:文学活动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或社会现实。二、作者:既有作者主观因素的介入也有作者情感的表现活动。三、作品:是作者审美思想的艺术载体,魅力在于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四、读者:只有经过读者阅读,作者创作的文本才能实现其审美价值。

第三节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一、文学活动的发生:文学原始发生有多种说法,我们主张文学起源于劳动。

二、文学活动的发展:文学伴随生产劳动而产生,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但它的发展同经济的发展并不同步。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3学时)

一般知识点:了解文学的三种概念理解文学的双重性质,以及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重点: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难点: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第一节文学的含义

一、文学的文化含义:在中国,文学最初泛指一切文章;在西方18世纪之前,文学也属于一般文化。

二、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的审美形态是从文化形态中分离出来的,因此文学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作品。

三、文学的通行含义:文学是一门艺术,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

第二节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一、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文学作为意识形态,一方面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它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间接的。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形象、情感中隐含着功利、理性和认识。文学具备审美与社会双重属性,既是审美的又是社会的。

第三节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一、文学与话语:文学是话语,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二、文学与话语蕴藉:文本内部由于话语的特殊组合而含有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

三、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体现在两种典范的文本修辞形态中:含蓄和含混。

第五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2学时)

一般知识点:了解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发展以及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相互关系

重点: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

难点: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发展

第一节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

一、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性: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二、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导性、层次性、多样性:由于社会生活本身具有主导性和层次性,决定了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学活动的多层次性。

第二节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

一、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充分发挥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二、雅与俗:“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统一:要提高文艺、普及文艺;走普及-提高-普及之路。

三、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艺术珍品:既要表现社会生活的光明面;又要敢于面对社会的丑恶面。

四、作家、艺术家与新时代的人民群众相结合:作家、艺术家要向社会学习、向人民学习、向中外优秀的文化遗产学习;作品的创作要面向人民。

第三节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发展

一、继承与革新: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二、借鉴与创造: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沟通。

三、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学。

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2学时)

一般知识点:了解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与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区别重点:文学创造与其它精神生产的区别

难点:艺术生产是一种“精神生产”

第一节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艺术生产是一种“精神生产”,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的,精神生产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文学创造与其它精神生产的区别:文学创造与科学、宗教活动的区别;文学创造是一种特殊的话语生产。

第二节文学创造的主客体

一、文学创造的客体:关于文学创造的客体的种种解释,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和唯一源泉。

二、文学创造的主体:关于文学创造的主体的种种解释,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

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2学时)

一般知识点:了解艺术创造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机制理解并掌握艺术创造的基本过程了解并掌握艺术创造过程中的技巧和原则

重点: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想象和联想

难点:突出与简化变形与陌生化

第一节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一、材料储备:材料是指作家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来源于客观的社会生活。

二、艺术发现:是文艺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倾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三、创作动机:就是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

第二节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

一、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主要表现有回忆与沉思;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理智与情感;意识与无意识。

二、构思方式:指作家在艺术构思中塑造形象或构造作品的方式。主要表现为综合;突出和简化;变形与陌生化。

第三节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

一、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意图有时不适应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作家创作动机中途转换;

二、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寻找最准确的文字符号把心象生动、鲜明地呈现出来,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技巧有肖像、行动、心理的描写,顺叙、倒叙、插叙的安排,烘托、对比的运用等。

三、即兴与推敲:即兴与推敲既是物化阶段的两种操作方式,也是作品定型的两种手段。

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2学时)

一般知识点:了解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科学真实的区别理解并掌握艺术真实原则、艺术概括原则的基本内含的具体要求艺术创造中情感把握的基本原则

重点:艺术形式与情感把握的基本原则

难点:艺术真实与艺术概括

第一节艺术真实与艺术概括

一、艺术真实:是艺术家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概括和创造性加工而形成的,相对正确地反映了生活的本质的形象和情景,它是对生活真实的选择、提炼和集中。不同于生活真实与科学真实不同。

二、艺术概括:要求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对个别或特殊的事物加以独特处理,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出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普遍性的艺术形象。其规律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第二节情感评价

一、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文学的本质属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它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

以及由此诸多因素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和判断。

二、情感评价作为“诗意的裁判”:体现对善的价值追求,表现为高尚的品格与功利的取向,以及诚挚的情态和艺术的呈示。

三、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人文关怀是“善”的终极价值体现,人文与历史统一是文学价值取向的交合。

第三节形式创造

一、文学与艺术形式:艺术的形式与内容是不可分割的,两者互为存在的条件和根据,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存在了。

二、形式创造的基本内涵:艺术形式:是语言材料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结合,是艺术内容的组织、生成与呈示,是艺术文本的存在形态,是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方式。内容形式化;形式内容化。

三、形式美问题:各种艺术形式都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

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2学时)

一般知识点:了解三种基本文学类型的特点及差异,以及三种基本文学类型的特点和差异,能进行有效的文本分析和鉴赏理解并掌握小说、诗歌等文学体裁的基本艺术特征

重点:小说、诗歌等文学体裁的基本艺术特征

难点:小说、诗歌等文学体裁的基本艺术特征

第一节文学作品的类型

一、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中国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象征型文学;西方理想型文学、现实型文学、象征型文学。

二、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和现代主义。

三、三种文学类型各自的基本特征:这三种类型的文学并不是皆然分开的,三种特点是彼此交融在一起的。

第二节文学作品的体裁

一、诗: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审美特征为凝炼性、跳跃性、节奏韵律性。

二、小说:是一种以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描绘社会环境与生活场景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审美特征为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三、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审美特征为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四、散文:广义散文包括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狭义的散文包括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游记等。基本特征为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抒写真实感受。

五、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基本特征: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

第十章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3学时)

一般知识点:了解文学话语和普通话语的区别理解并掌握文学作品本文层次的几种代表性

理论及其基本理论内涵能灵活运用本文层次理论对具体文学作品进行文本分析

重点:运用本文层次理论对具体文学作品进行文本分析

难点:文学典型理论

第一节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

一、作品的本文层次问题:中国“言、象、意”三要素问题;把它解释成一个由表及里的审美层次结构。西方现代美学家英伽登,把本文由表及里分为:声音、意义单元组合、“小说家的世界”、“本文中的世界”和“形而上性质”五个层面。

二、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三个层次:文学话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

第二节文学典型

一、典型论的发展:典型又叫艺术典型、典型形象。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二、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是“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志”。其艺术魅力在于它是文学作品的诸种审美素质衍生出来的综合性审美效应。

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依据。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又对典型环境有反作用。二者互相依存,失去一方,另一方也不复存在。

第三节文学意境

一、意境概念的形成及界定:指文学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二、文学意境的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

三、意境的分类: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第四节文学意象

一、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审美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古意指用来表达某种抽象的观念和哲理的艺术形象。

二、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本质特征是哲理性;表现特征是象征性;形象特征是荒诞性;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

三、审美意象的分类:寓言式意象与符号式意象。

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3学时)

一般知识点:了解叙事学基本理论内容理解有关叙事学基本理论,如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行动元与角色、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叙述视角及叙述声音等

重点:叙事学基本理论

难点: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

第一节叙事界定

一、叙事理论与叙事学:传统叙事理论侧重于谈论叙事文学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从而形成了以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为中心的叙事理论。叙事学是20世纪初以来,俄国形式主义与后来的法国结构主义文学批评对叙事学的研究形成了新的理论观念。

二、叙事的涵义与特征:涵义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基本特征有1、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2、叙事是话语的虚构。

三、叙事与审美意识形态本质:任何叙事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某种意识形态化了的解释。一定的叙事写作方式形成一定的写作风格,而种种风格背后制约要素之一就是意识形态。

四、叙事的构成: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叙述动作。三者的关系是叙述动作支配叙述话语的形成,决定叙述话语的最终形态,因而对叙述内容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第二节叙述内容

一、故事:由事件、情节、人物、场景构成。事件是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并且要求在事件的发展中表现出人物行为的矛盾冲突,由此揭示人物命运的变化过程。人物的要素有行动元、角色、行动元与角色的关系。场景是叙述内容中具体描写的人物行为与环境组合成为场景。

二、结构:是指作品中各个成份或单元之间关系的整体形态,即内容存在的形态。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

三、行动:是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因而是叙述内容实现的根本途径。行动逻辑:指支配故事中行动的内在规律,分为共有逻辑和特有逻辑。行动的总体趋向分为两类:改善和恶化,可以形成多种复合方式。

实验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药学专业药物分析方向使用) 一、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与教学目的 有机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 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训练并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正确选择的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提纯和分析鉴定的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验中所遇到问题的能力。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与良好的工作习惯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实验内容安排上,做到密切配合教材内容,步步紧扣教学环节。实验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制备实验三个方面。考虑到药学本科、制药工程等专业的要求和后继专业课更好的衔接,特别加强了制备实验内容,目的是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对重要的单元操作都作了安排。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机合成实验基础操作,对经常应用的基础操作都作了安排,有机基本操作结合实验进行,通过制备实验中反复练习来达到熟练掌握。 3、实验用书: 李敏谊、申东升、张精安编,有机化学实验,中国医药出版社,北京,2007年版。

四、实验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部分 基本操作技能 熟练掌握:蒸馏,重结晶和过滤,沸点、熔点的测定。 实验一 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常压蒸馏和沸点测定(4学时)实验的目的及要求:学习有关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包括安全、卫生以及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过程中必须做实验记录,及实验报告的正确书写等内容。 了解测定沸点的意义,掌握常量法(即蒸馏法)测定沸点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内容:用常压常量法蒸馏不纯乙醇、测定纯乙醇的沸点。 实验仪器设备:蒸馏烧瓶、直型冷凝管、温度计、三角烧瓶、烧杯、电炉、接受管、使用的试剂及药品:不纯乙醇 实验二 熔点测定(4学时) 实验的目的及要求:了解测定熔点的意义,掌握测定熔点的原理与方法。 实验内容:测定纯乙酰水杨酸和不纯乙酰水杨酸的熔点。 实验仪器设备:熔点测定管、酒精灯、毛细管、温度计、长玻管、白瓷板。 使用的试剂及药品:纯乙酰水杨酸、不纯乙酰水杨酸 实验三 重结晶提纯法(4学时) 实验的目的及要求:学习重结晶法提纯固态有机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抽滤、热滤操作和折叠滤纸的折法。 实验内容:对乙酰苯胺进行重结晶。 实验仪器设备:热水漏斗、布氏漏斗、抽滤瓶、减压装置、酒精灯、三角烧瓶。

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doc

附件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名称》实验课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依据培养方案的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见编写说明) 适用专业:****** 学时学分:**学时**学分 ****** 所需先修 课: 编写单位:****** 编写人:****** 审定人:****** 编写时间:20**年**月 一、实验课程简介 简述课程内容、本门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作用。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明确本门实验课总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总体上了解或掌握什么方法或技能,达到什么目标;对学生有什么具体要求(比如:理解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掌握正确操作规程;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了解其性能参数、适应范围及注意事项等)。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提出本课程在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等方面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包括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 四、考核形式及要求 明确说明是考试课还是考查课,考试的形式是开卷还是闭卷,成绩的合成及评分标准,平时、期中、期末或实验操作等各教学环节的考核各占总分数的百分比等。考核应以考核实验技能为主。

六、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和参考书按作者、教材名称、版次、出版社所在地、出版社、出版时间顺序填写,小四号宋体,[体例]如下: 使用教材:童庆炳.文学理论课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参考书[体例]如下: 参考书: [1]霍元极.高等代数(第一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王垒,等译.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3] 七、其他说明 针对本实验课程的特点,提出应当采取的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组织方法和实验考核等方面的建议等(也可省去该项)。 编写说明: 1.本大纲原则上全系统一按本参考模式编写。 2.每个项目里的填写说明作为参考,在大的框架统一(尤其是项目名称和顺序要统一)和版面格式统一的前提下,各系可根据学科的具体情况对填写内容适当修改。

电工电子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 (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专业)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实验 Experimet of Electrotechnics and Electronics 2、课程编号:132000771 3、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4、实验课性质:独立设课 5、课程总学时: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80学时,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122学时 6、实验学时: 32学时, 7、实验学分:1学分 8、先修或同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学,电工电子学 9、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专业 10、大纲执笔:应用电子教研室王艳红职称:副教授 11、大纲审批: 12、制定时间:2006年3月19日 二、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 《电工与电子学》是非电类专业一门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程,其实验是课程的重要部分,是非电类专业的必修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理工科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电路与电子学方面的基本理论,而且还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及一定的科研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电路与电子学的基本知识,通过实践进一步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其中以培养学生实践基础和实践理论为主,为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注意培养

学生实事、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工作和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非电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根据非电类专业的特点及要求。它把测量方法、仪器仪表的原理及使用融在相应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课程的实践与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电路、模拟电子技术、电机、继电接触控制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电路的能力。 2、掌握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掌握测试方法和测试技能。 3、能独立撰写实验报告书,准确地分析实验结果,正确地绘制实验曲线和实验电路。 4、课前做好预习,明确实验容和实验目的。 四、实验项目表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试验共安排47学时,其中23学时为必选实验,24学时为可选实验,按教学计划要求不同专业学生分别完成实验学时数为32学时和12学时(少学时专业的实验在必做中选定实验).。

计算方法课程教学大纲汇总

《计算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54 学分:3 适用对象:教育技术学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考核方式:本课程考试以笔试为主70%,兼顾学生的平时成绩30%。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使用教材: 李庆扬.《数值分析(第四版)》, 清华大学出版,2014年。 主要参考书: 1.朱建新,李有法.《高等学校教材:数值计算方法(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徐萃薇,孙绳武.《计算方法引论(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计算方法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作为计算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数学科学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重点介绍计算机上常用的基本计算方法的原理和使用;同时对计算方法作适当的分析。 教学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具有现代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并初步掌握处理计算机常用数值分析的构造思想和计算方法。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慎密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开拓专业理论的素质和使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值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了解计算机与数学结合的作用及课程的应用性。为今后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数值计算问题打下基础。 通过理论教学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了解误差的概念 2.掌握常用的解非线性方程根的方法 3.熟练掌握线性代数方法组的解法 4.熟练掌握插值与拟合的常用方法 5.掌握数值积分方法 6.了解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数值方法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内容较抽象的综合课程,因此面授辅导或自学,将是不可缺少的辅助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理论结合实际,课堂教学并辅助上机实验,必须通过做练习题和上机实践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熟悉公式的运用,从而达到消化、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应注重面授辅导或答疑,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误差) 基本内容: 第一节数值分析研究的对象和特点 第二节数值计算的误差 1.误差的来源与分类 2.误差与有效数字 3.数值运算的误差估计 第三节误差的定性分析与避免误差的危害 1.病态问题与条件数 2.算法的数值稳定性 3.避免误差危害的若干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数值运算的误差估计。 难点:误差的定性分析与避免误差的危害。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实验/Experiments of analog electron technology 一、课程编码:1021004006 二、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 1、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主要实践环节,是深化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技能,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教学和学习过程。 2、通过实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电子技术研究和发展的重要位置,以及它在物理学科应用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实验引导、启发学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摆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三、课程总学时: 30 学时(严格按教学计划时数)[理论: 0 学时;实验: 30 学时] 四、课程总学分: 1 学分(严格按教学计划学分) 五、适用专业和年级:物理教育学;2006级。 六、实验项目汇总表: 八、大纲内容: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习电子电路实验中常用的电子仪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 2、初步掌握用双踪示波器观察正弦信号波形和读取波形参数的方法。 [实验内容] 1、示波器的检查与校准; 2、用示波器观察和测量交流电压及周期; 3、用示波器测量直流电压; 4、用示波器测量相位; 5、毫伏表与数字万用表交流电压测量的比较。 [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 1、SS-7802示波器一台; 2、EM1642信号发生器一台; 3、DF1701直流电源一台; 4、DF2170毫伏表一台; 5、UT56数字万用表一只。 实验二、晶体管元件的认识和测量 [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用万用表鉴别晶体管的性能; 2、了解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简单原理及使用方法,用晶体管特性图示仪测量特性曲线和参数; 3、绘制小功率晶体管的特性曲线,并运用特性曲线求参数。 [实验内容] 1、用数字万用表鉴别晶体三极管的性能; 2、XJ4810晶体管特性图示仪测量晶体管的特性曲线和参数。 [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 1、XJ4810晶体管特性图示仪; 2、UT56数字万用表; 3、晶体三极管(3A X31、901 4、9015)、稳压管。

理论课程及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填写说明【模板】

理论课程及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填写说明 (公共基础课、素质必修课、素质选修课适用) A.总说明: 一、适用课程范围:该版教学大纲的填写范围仅为“公共基础课”“素质必修课”和“素质选修课”。课程类别可于《武汉工程大学本科培养方案》中查询。 二、文本格式:请勿改变大纲中标题及文本样式。标题中的课程名称为黑体小二号字体(加 粗)。除标题外,其余需填写内容中的中文及数字的样式为宋体五号字体(勿加粗),英文样式为Times New Roman五号字体(勿加粗);段落行间距设为单倍行距,段首缩进设为2。 三、表格:请勿改变页边距、表格列宽及单元格的对齐方式。因为软件类型及版本问题, 打开大纲模板文件后表格有可能出现少量错位情况,请帮忙调整至对齐,建议使用WPS打开。 四、名称:单位和课程等名称请务必填写标准化全称,如“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 五、联系人:XXX;电话:********;地址:教务处教学评价与发展中心(白宫208) B.分项说明 一、课程信息 ?“课程类别”:公用基础课、素质必修课或素质选修课 ?“课程性质”:必修或选修 ?“计划学时”:请在括号前填写总学时,并在括号内分别填写课内学时和课外学时,如果 没有课外学时,则填写“0”。 ?“选用教材”:《》,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是否自编;是否教育部规划教材 ?“课程网站”:有则填写,没有则填写“无”。 二、课程简介(中英文) ?中文在前、英文在后,中文要求200字以上、500字以下。课程简介必须包括课程定 义、课程总体内容、课程目的及意义等基本内容。此外,可以填写与相关课程的关系、课程改革情况、教学方法、课程特色等其它内容。 ?任何课程都必须有英文课程简介。 三、课程教学要求 ?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分条目进行阐述。其中的一条或者若干条应能对应《工程 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12项毕业要求中的相关条目。 ?问题1:为什么要将“课程教学要求”中的一条或者若干条对应《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2015版)12项毕业要求中的相关条目? 答:根据学校“以工程实践为主,满足复合型、创新性、国际化、工程化人才成长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作为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课程,各公共基础课、素质必修课、素质选修课的课程教学要求应该在达成“业务培养要求”中的知识、能力、素质三类要求的基础上,保证其中有一条或若干条能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中工科专业学生的12项毕业要求中的一条或若干条相关联。 ?问题2:什么是“《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中的12项毕业要求”

完整word版运筹学教学大纲汇总推荐文档

运筹学》教学大 纲 、课程性质和任务 运筹学》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运筹学各主要分支的模型、基本概念与理论、主要算法和应用,并了解在计算机上应用各种优化软件包初步地解决一些实际应用案例,从而为学生进一步从事该方向的学习与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能使学生在相关部门的学习实践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知识教学目标 能使学生掌握比较常见的、比较基础的运筹学模型的解决方法,学会一些比较常用的算法的思路,求解的步骤等。 (2 能力培养目标 1 了解在计算机上应用各种优化软件包初步地解决一些实际应用案例; 、 2 从而为学生进一步从事该方向的学习与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 3 并能使学生在相关部门的学习实践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三、教学时数分配建议表 章次名称三年

机动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运筹学的发展概况,主要内容和数学模型;要求详细介绍运 筹 学所包括的主要分支、应用范围和发展趋势,详细讲解运筹学常用的几个数学模 型。 实验 理论教 与实 绪论 线性规划 24 24 整数线性规划 网络分析 18 18 决策分析 对策论 合计 68 64

、教学内容 1、运筹学的概况 A.筹学的由来和发展 B.运筹学的性质与特点 C.运筹学的主要内容 D.运筹学的发展趋势 2、运筹学的数学模型 A.随机规划模型 B.网络分析模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运筹学的主要内容和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随机规划模型。 第二章线性规划 、教学目的和要求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线性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求解方法;要求详细介绍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的一般形式,着重讲解有关线性规划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若干方法。

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中文名称》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号课程英文名称 课程类型□课程实验 □独立实验课 课程 性质 □必修□ 选修 总学分实验学 分 实验 学时 先修 课程 使用 教材 (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授课 对象 (专 业) 考核 方式 及成 绩评

(空一行) 序号 实验项目 学时 实 验类 型 分组情况 内容摘要 1 ××××× 2 ××××× 定 教 学 目 标 (说明通过实验可以达到什么目的,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培养什么、锻炼什么、提高什么等) 课 程 简 介 (介绍实验的主要内容,实验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及作用,重点、难点等。)

(注:实验类型指:1.演示性实验、2.操作性实验、3.验证性实验、4.综合性实验、5.设计性实验) (空一行) 三、实验内容 (空一行) 实验一×××××实验 实验教学的目的:××××××××××××××××××××××××××××(宋体,小四号) 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宋体,小四号) 实验时数:×××××××××(宋体,小四号) 实验成绩评定:×××××××××(宋体,小四号) 实验内容:(详细实验内容)××××××××××××××××××××××××××(宋体,小四号) 主要实验设备:(包括实验课程所用设备、软件、工具等)××××××××××××××××××××××××××(宋体,小四号) (空一行) 实验二×××××实验 实验教学的目的: 实验时数: 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实验成绩评定: 实验内容:(详细实验内容) 主要实验设备:(包括实验课程所用设备、软件、工具等) (空一行) 四、实验报告的格式(学生统一格式,认真写出实验报告) (空一行) 实验名称 (空一行) (一)实验目的: (二)主要仪器设备:(列出实验中主要使用的仪器设备及其他物品)

实验教学大纲内容及格式要求

实验教学大纲的内容 课程名称;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性质;适用专业;课程总学时;实验(上机)计划学时;大纲编写依据;实验课程地位及相关课程的联系;实验目的、性质和任务;实验基本要求;实验内容和学时分配;使用教材(指导书);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使用说明;大纲执笔人;大纲审定人。 实验教学大纲格式要求见附件1. 实验教学大纲填写说明 1、此表中“课程类别”是指“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2、“课程性质”是指“必修”或者“选修”课程;“实验类型”分为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 3、“课程总学时”和“实验学时”,前者是指课程包含实验课程在内的总学时数,后者是指该课程中实验课程所占的学时数,应分开填写,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只填“实验学时”; 4、“使用说明”主要是对大纲使用的某些情况需要进行的特别说明或者描述。

附件:实验教学大纲内容及格式要求 □□□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大纲制定(修订)时间:年月 课程名称: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课程性质:□□ 适用专业:□□□□□□□□□□ 课程总学时:□□ 实验(上机)计划学时:□□ 开课单位:□□□学院 一、大纲编写依据 二、实验课程地位及相关课程的联系 三、实验目的、性质和任务 1、明确掌握哪些基本理论; 2、训练哪些能力,会使用哪些仪器设备; 3、掌握哪些基本实验方法或测试方法。 四、实验基本要求 1、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的选定及其选定原则说明 2、每个实验项目应达到的教学要求和具体规定 六、教材(讲义、指导书): 《□□□》,□□□编,□□□出版社,出版时间 七、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 八、使用说明: 大纲制定人: 大纲审定人: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汇总

《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0601100540 课程名称:语言学概论 英文名称: Linguistics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 总学时:64 学分:4 理论学时:64 实验学时:0 实践学时:0 指导自学学时:0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医药贸易方向)适用层次:本科 先修课程:英语语法,精读等 承担院部:人文学院学科组:英语专业学科组 二、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向学生介绍语言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语音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的基本理论以及语言与文化、社会、思维等的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语言学的基本知识,并通过所获得的知识加深对英语的理解及增强对英语中一些语言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有两个,即:掌握英语语言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应用英语从事语言学方面研究的能力。 1、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以英语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介绍英语语言的内部结构、表现形式和意义以及与人的心理、社会、文化艺术、信息科学、教育等的关系,要求学生通过听讲与自学,对英语语言学、语言学分支、流派及其发展等有一个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英语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及其应用等,提高对英语的理性认识,初步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应用英语从事语言学研究的能力 作为语言学方面的专门课程,本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英语从事英语语言学或一般语言学研究的能力。因此,本课程要求那些对语言学有兴趣并有意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生,能够运用英语和所学的语言学知识从事语言学或英语语言学方面的研究,用英语进行表达或撰写论文。 (二)教学基本要求 1.“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语言理论基础课。它从理论上探讨人类语言的本质、结构和演变的规律。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提高语言理论水平、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

实验教学大纲培训课件

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一:葡萄糖杂质检查 一、目的要求: 1.掌握葡萄糖中氯化物、硫酸盐、铁盐、重金属、砷盐等限量的检方法、原理、反应条件及计算。 2.熟悉纳氏比色管、验砷瓶、量筒、天平等使用方法。 3.了解药物一般杂质检查项目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1.氯化物的限量检查 2.硫酸盐的限量检查 3.重金属的限量检查 4.铁盐的限量检查 5.砷盐的限量检查 实验二特殊杂质检查 一、目的要求: 熟悉阿斯匹林、盐酸普鲁卡因中的一些特殊杂质的检查原理及操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 1、乙酰水杨酸中游离水杨酸检查 2、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中对氨基苯甲酸的检查 实验三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的含量测定(重氮化法) 一、目的要求: 1.掌握重氮化的反应原理,操作条件及注意事项。 2.熟悉注射液含量的测定基本方法和计算。 3.熟悉外指示剂法。 二、教学内容: 盐酸普鲁卡因含有芳伯氨基,在酸性条件下与亚硝酸钠发生重氮化反应。 试验四氟尿嘧啶的含量测定 (氧瓶燃烧法) 一、目的要求: 学习氧瓶燃烧法的原理及操作技术。 二、教学内容: 1、燃烧瓶的使用 2、样品测定 实验五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酸性染料比色法)

一、目的要求: 掌握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生物碱制剂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 1、对照液的制备 2、供试液的制备 1、测定法 实验六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茶碱浓度 一、目的要求: 掌握离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茶碱样品制备标准曲线的基本方法及测定前样品的制备处理基本操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 1、样品的提取 2、标准曲线的绘制 实验七复方乙酰水杨酸片的含量测定 一、目的要求: 掌握复方制剂中各成分的分离及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 1、乙酰水杨酸得含量测定: 2、咖非因的含量测定: 实验四:(原待定)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异烟肼片剂含量 一、目的要求: 本实验为设计性实验,使同学自己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操作,完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异烟肼片剂含量 二、教学内容 1、同学根据所学有关专业知识按照中国药典的格式自己设计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异烟肼片剂含量实验方案和操作方法(设计两种方法)及应准备用的仪器、试药、试剂。 实验讲义 实验一:葡萄糖杂质检查 一、教学目的: 1.掌握葡萄糖中氯化物、硫酸盐、铁盐、重金属、砷盐等限量的检方法、原理、反应条件及计算。 2.熟悉纳氏比色管、验砷瓶、量筒、天平等使用方法。 3.了解药物一般杂质检查项目的意义。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实验教学大纲【模板】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多元统计分析 课程英文名称: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总学时:40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 8 课外学时:0 学分:2.5 先修课程要求: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 课程属性:非独立设课 实验学时:8 课外学时:0 实验项目数:4 适用专业:金融学 参考教材:王淑芬,《应用统计学(第2版)》,**大学出版社,2011版。 教学参考书: 余锦华,杨维权,《多元统计分析与应用》,**大学出版社,2005 张润楚,《多元统计分析》,科学出版社,2006 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第三版)》,**大学出版社,2012 一、课程简介和基本要求 课程介绍:本课程是金融学专业平台课。 内容涉及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统计数据的特征描述,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对应分析。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基本原理有更加深入理解,能够利用SPSS软件运行数据处理方法,从而为学会如何通过建立模型对现实的经济生活进行分析模拟,为实证分析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实验目的与要求 实验目的:使学生将前修课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初步能力。 实验要求: 1. 学生应独立完成规定的上机习题; 2. 通过SPSS软件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将结果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软件

仪器设备:任何手提、台式计算机及网络终端。 软件:SPSS软件 经管实验中心实验室已具备上述实验条件。 四、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 五、实验成绩评定 实验成绩分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实验成绩占该课程总成绩的20%。 六、实验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应在掌握课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所要求必做的实验项目,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七、制定执笔者:李喆审定者:批准者: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大纲汇总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大纲汇总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文学概论学时:48 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考核方式:测试开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教学,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有关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努力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正确分析、研究和评价文学作品、文学思潮和文学形象,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鉴赏水平。为学习其他文学课程和今后从事各项工作以及鉴赏、评论文学作品打好基础。 (二)教学要求在本大纲规定的范围内,教学时应着重讲清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尤其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文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能够准确地识记和表述文学理论的基本术语、概念和知识。2、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观察、分析各种文学现象,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在文艺实践中灵活运用。 3、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把教材内容和自己的专业实践相结合,和我国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相联系。分析、研究新时期我国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中出现的新情况,新课题,用为新的文学实践所证明了的科学理论成果来充实自己。 4、努力扩大视野,把文学概论的学习同其他课程的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读、勤思、善用”三者相结合,从而不断提高文学欣赏能力、理论思维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章节内容学时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2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和中国文论建设2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3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3 第五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2 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2 第七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2 第八章文学创造原则2 第九章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2 第十章文学作品文本层次和形象的理想状态3 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3 第十二章抒情性作品3 第十三章文学风格3 第十四章文学消费和接受的性质3 第十五章文学接受过程3 第十六章文学批评6 机动4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2学时) 一般知识点:了解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以及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及其划分依据理解文学理论的性质 重点: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难点:文学理论和文艺学关系 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建立在对具体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 课程名称(中文):物理实验英文名称:Physics Experiments 2.课程编码: 01000102 3.课程类别:基础独立设课 4.课程要求:必修基础实验 5.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6.课程总学时:总学分: 7.实验学时: 51 学时总学分: 1.5学分 8.应开实验学期:第 2 学期至第 3 学期 9.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信息 与计算科学。 10.先修课程:大学物理 11. 编写人:徐子湘俸永格编写日前:2005年9月1日 一、实验课程简介 物理学是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研究都是以严格的实验为基础,实验与数学分析相结合是 物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特点。物理实验是大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实验过程中,通过理论的运用与现象的观测分析,充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提高学生综 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本实验课程需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大学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能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 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 (1)学生通过实验学习物理实验的基本理论、典型的实验方法及其物理思想。 (2)获得必要的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工作能力、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树立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 2、本实验课程应达到下列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大学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能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装饰材料与构造教学大纲汇总

《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 学时/学分: 先修课程:《建筑装饰设计》、《家具与陈设》、《画法几何与建筑识图》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和室内设计 开课系或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环境艺术和室内设计专业的一门工程技术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介绍有关建筑装饰材料的选择和应用。阐述建筑物各部位的装饰特点及施工方法,具有综合性、实用性的特点。是从事室内装饰设计与环境艺术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学习掌握的课程。 2.课程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初步了解目前经常采用的各种装饰材料的基本性能、规格及它们的构造节点和搭接方法,使学生获得建筑装修构造方面的基本知识及设计手法,掌握装饰材料在设计中合理选用;通过实训课程的训练(包括对材料的接触及施工现场的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建筑装饰构造节点,并最终绘制出有水准的装修施工图纸。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对课程教学环节的要求(包括理论课时;课堂实践、实验、上机课时;课堂实践课时的具体安排意见;成绩考核形式等)基本知识部分要求学生了解,常用材料的特性、规格、分类、使用条件等内容要求学生掌握,装饰材料选用原则、依据、与装饰设计的关系等内容要求学生掌握。主要地面、墙面、顶棚的装饰构造要求掌握。并通过讨论、项目案例、现场教学等 1 实训方法,让学生掌握绘制准确装饰施工图。成绩考核形式为平时考核占20%,期未考试占80%。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建筑装饰材料概述 第二章建筑装饰材料的基本性质、物理性质:材料的密度;※材料的亲水性与憎水性;※材料的吸水性与吸湿性;材料的耐水性。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 材料的强度、弹性与塑性、脆性与韧性等。材料的加工性能。 第三章常见建筑装饰材料:塑料、纤维织品、※木质装饰材料种类、特性、用途、选用、装饰方法。 建筑装饰石材:※天然大理石、天然花岗石的特点及用途,分类等级和命名, 质量技术要求。人造石材的特点及用途。 建筑装饰陶瓷:※陶瓷材料的分类、外墙、内墙、面砖特点和用途;面砖的

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材料分析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Material Chemical Analysis 课程编号:07111010 课程教学总学时:45 实验总学时: 15 学分: 1(包含在课程)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适用专业: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 成型及控制工程、冶金工程 一、目的与任务 分析化学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分析化学理论的理解,训练 学生正确熟练地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确立准确的量的概念,提 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致 的工作作风,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今后从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 习,使学生具有解决分析化学实际问题及进行简单科学实验的能力。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1)学习相关原理,认真写好预习报告,写出实验方法与步骤。 (2)掌握定量分析操作,了解有关分析仪器构造; (3)观察实验现象,测试记录有关数据; (4)对实验数据处理,写出实验报告; (5)分析相应的问题。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的基本内容 实验项 实验项目学时类型要求备注目编号 1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2 综合选做 2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2 综合必做 3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3 综合必做 4蛋壳中碳酸钙含量的测定 3 设计必做 5水的总硬度的测定 3 综合必做 6可溶性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 3 综合必做 7丁二酮肟法测定钢铁中镍含量 4 综合选做 8硅酸盐水泥中Fe2O3、Al2O3、CaO 4 综合选做 和MgO含量的测定 9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 3 设计选做

10非水滴定法测定α-氨基酸含量 3 综合选做 11配位滴定法测定铝 2 综合选做 12水中COD测定(酸性高锰酸钾法) 3 综合选做 13纸色谱分离-氨基酸的分离与鉴别 3 综合选做 14高锰酸钾法测定过氧化氢的含量 3 综合选做 15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3 设计选做注:实验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实验成绩的考核与评定方法 实验成绩的考核,以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报告和实验过程为考核依据,成绩分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等,占课程成绩的10%~15%。 五、有关说明 最好能配备《分析化学实验计算机仿真》软件,供学生预习。 制定人:吴述平、申小娟 审定人:袁新华 批准人:杨娟 时间:2016.03.01

《观赏植物栽培学》教学大纲汇总

《观赏植物栽培学》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 (适用于三年制高职应用生物技术专业) 一、课程的任务 《观赏植物栽培学》是根据我国花卉业迅速发展而专业人才缺乏的实际,为生物类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课。它是以现代生物学、生理学理论为基础,重点研究花卉的分类、生物学特性、繁殖方法、栽培管理及其应用的一门专业课。观赏植物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识别花卉的主要种类;掌握其生物学特性及其生长发育相关的基本理论;掌握常见花卉的繁殖方法、栽培管理技术,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时间分配表 (一)理论教学

(二)教学实习 花卉教学实习1周。包括花卉分类、花卉育苗、设施栽培管理及花卉栽培基本技能训练。 三、课程内容 课题一花卉的分类 教学目的 学习花卉的分类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在识别和掌握花卉特征、特性基础上,科学地应用花卉布置园林绿地和美化环境。 教学内容 花卉的植物性状特征分类法;植物生态习性分类法;自然分类、经济用途、观赏部位、园林用途分类。 实践教学 花卉的分类。 教学建议 运用花株、球根等实物,边观察边讲解分类,达到深入地掌握分类知识的目的。 课题二花卉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花卉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了解各类花卉的生育特点,掌握各种花卉的花芽分化时期和规律,为花卉栽培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教学内容 花卉的个体发育:花卉的生命周期,花卉生长年周期,光周期学说,激素平衡学说,阶段发育理论。 花卉分化与环境:花卉分化的诱导因素,花芽分化的类型。 花卉与环境:花朵开放条件,开花的时间节奏

教学建议 1、本章内容是掌握花卉生长、开花习性和栽培技术的基础理论,重点必须阐述清楚。结合实际讲清花卉栽培季节性、地区性的特点。 2、使学生明确只有满足花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才能使花株正常地生长发育。启迪学生若能控制环境条件,则能促进或抑制花卉的生长、开花。 课题三花卉栽培设施 教学目的 了解花卉的地栽、盆栽和温室栽培,需要相应的条件和设备,由于花卉有着多种生态型,因此,所需设备也不尽相同。 教学内容 花卉的栽培方式:地栽、盆栽、温室栽培; 栽培设施:温室、塑料大棚、荫棚、灌溉设施、加温设施 花卉栽培设施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实践教学 温室的观测(选开)。 课题四花卉的繁殖 教学目的 了解花卉的繁殖方法,掌握花卉繁殖技术和生产技能,为从事花卉生产经营,品种及种质资源保留,进行选种、育种等活动服务。 教学内容 有性繁殖:种子采收、种子的寿命与贮藏、播种时期及方法。 无性繁殖:分株、吸芽、珠芽及零余子、走茎、根茎、球茎、鳞茎、块茎、块根、葡萄茎繁殖。 扦插繁殖:扦插的方法与时期、扦插生根的环境条件、促进插穗生根的方法。

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教学大纲 “无机材料化学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Syllabus for Experiment of Inorganic Material Chemistry 课程编号:07031003 编写人:陈传盛审批人:刘洪波 一、实验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根据人才培养计划及教学大纲要求,综合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教学需要和安排,开设《无机材料化学实验》课程,内容包括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与鉴定、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概念;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从而能够根据所学原理设计实验,选择和使用仪器;验证所学的原理,巩固加深对课程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强化并树立准确“量”的观念;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是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锻炼学生观察现象、正确记录数据和处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化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学时学分 总学分:1.0 总学时:30 实验学时:30 本课程共设置实验14个,其中必开实验8个28课时,选开实验6个32课时。其中10个实验以验证为主,2个基本实验,1个综合性实验,1个设计实验。 三、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 1214

四、单项实验的内容和要求 1.化学试验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规程 实验内容: (1)熟悉基础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2)玻璃仪器的洗涤; (3)玻璃仪器的干燥。 实验要求: (1)学习基础化学实验室规则和安全守则; (2)领取并熟悉基础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熟悉其名称、规格、用途、性能及其使用方法; (3)学会并练习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方法。 主要仪器:玻璃仪器一套,计算机一台,投影仪一台,实验录像教学带一套。K2Cr2O7(s),H2SO4(浓),NaOH(s),去污粉,丙酮,无水乙醇,乙醚。 2.天平的使用和NaCl标准溶液的配制 实验内容: (1)电子天平的使用; (2)NaCl标准溶液的配制。 实验要求: (1)了解电子天平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掌握电子天平正确操作和使用规则; (3)掌握电子天平的称量法; (4)学会配制标准溶液。 主要仪器:电子天平,NaCl,烧杯,容量瓶。 1214

光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光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大纲制定时间:2008年9月 课程名称:光学实验课程负责人:陶纯匡 Optical Experiments 课程分类:基础课程课程类型:必修 适应专业:应用物理、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课程总学时:48 课程总学分:1.5 实验学时: 48 实验学分:1.5 开课单位:物理学院 一.光学实验课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光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各门各类的光学实验,任何一个重要的光学分支都有着极雄厚的实验基础,光学实验是光科学发展的 发祥地与策动力。 光学实验课程是继力、热实验以及电磁学实验之后为物理类专业二年级学生(含理工综合班)开设的一门独立的基础课程,它在培养学生光学技术基本 功,如何使用光学仪器,光学系统研究光学现象与规律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在这一教学环节里,学生经过一定的光学测量和光电转换技术的基本训练后应具备光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技能和技巧,能够正确记录、处理数据,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正确规范地撰写完整的实验报告,具备从事光科学及相关领域 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序号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学时实验类型备注 1 薄透镜焦距的测量及 成象规律验证 掌握共轴等高调节的基本方法及光束的准 直;薄透镜焦距的测量;成象规律验证。 3 基础实验 2 透镜象差的分析与测 量 认识透镜的各种象差及成因;掌握透镜象差 的测量方法。 3 基础实验 3 测定透镜组的基点了解共轴球面系统的性质,学会光学系统的 共轴调节;测定透镜组的基点及焦距;验证 单个透镜与透镜组基点间的关系。 3 基础实验 4 望远镜、显微镜的设 计及应用 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结构及放大原理;测 定望远镜的放大率;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 方法,学会用显微镜测量微小长度。 3 设计性 5 分光计的调节与玻璃 折射率的测定 了解分光计的构造及测量的基本原理;学会 分光计的调节方法;掌握分光计测角的方法 及测定玻璃三棱镜折射率。 3 基础实验

数字媒体技术教学大纲汇总(最终版)

四川师范大学数字媒体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大纲

目录 《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3) 《数字媒体技术导论》教学大纲 (5) 《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教学大纲 (8) 《多媒体画面艺术》教学大纲 (1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13) 《游戏架构设计》教学大纲 (16) 《媒体制作软件》教学大纲 (19) 《3D图形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22) 《三维造型与动画技术》教学大纲 (25) 《计算机图形学》教学大纲 (28) 《数字图像处理》教学大纲 (31) 《游戏开发》教学大纲 (34) 《动画设计》教学大纲 (37) 《影视制作与合成》教学大纲 (40) 《多媒体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 (43) 《网络应用技术》教学大纲 (46) 《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教学大纲 (49) 《数字视音频处理》教学大纲 (52) 《实时虚拟现实技术》教学大纲 (54) 《高级图形技术》教学大纲 (56) 《仿真设计与开发》教学大纲 (58) 《数字艺术创意与脚本写作》教学大纲 (60) 《交互动画设计》教学大纲 (63) 《水墨动画制作基础》教学大纲 (65) 《二维游戏制作》教学大纲 (67) 《人机交互技术》教学大纲 (69) 《Windows游戏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72) 《多媒体数据库设计》教学大纲 (75) 《多点触控开发》教学大纲 (78) 《三维渲染技术》教学大纲 (81) 《游戏引擎设计》教学大纲 (84) 《基于GPU的绘制》教学大纲 (87) 《虚拟现实与系统仿真》教学大纲 (90) 《三维仿真技术》教学大纲 (92) 《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大纲 (94) 《web3D技术》教学大纲 (96) 《虚拟场景制作与演示》教学大纲 (99) 《数字交互设计》教学大纲 (101) 《图形引擎设计》教学大纲 (104) 《计算机视觉》教学大纲 (10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