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构造煤结构与煤层气赋存研究进展-中科院-侯泉林-经典综述论文

构造煤结构与煤层气赋存研究进展-中科院-侯泉林-经典综述论文

构造煤结构与煤层气赋存研究进展-中科院-侯泉林-经典综述论文
构造煤结构与煤层气赋存研究进展-中科院-侯泉林-经典综述论文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2年 第42卷 第10期: 1487 ~ 1495

https://www.sodocs.net/doc/f115447923.html, https://www.sodocs.net/doc/f115447923.html,

英文引用格式: Hou Q L, Li H J, Fan J J, et al. Structure and coalbed methane occurrence in tectonically deformed coals. Sci China Earth Sci, 2012, 55: 1755–1763,

doi: 10.1007/s11430-012-4493-1

《中国科学》杂志社

SCIENCE CHINA PRESS

评 述

构造煤结构与煤层气赋存研究进展

侯泉林①

*, 李会军①

, 范俊佳②

, 琚宜文①

, 汪天凯①

, 李小诗①

, 武昱东③

① 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学学院, 北京 100049; ②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3; ③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037 * E-mail: quhou@https://www.sodocs.net/doc/f115447923.html,

收稿日期: 2011-10-30; 接收日期: 2012-03-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41030422, 40972131, 40940014)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 2009CB219601)资助

摘要 构造煤的结构是煤矿瓦斯突出防治和煤层气开发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本文对国内外有关构造煤的结构成因分类, 构造煤显微结构、孔隙结构和化学结构及其与超量煤层气的赋存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分析和总结, 表明构造变形对煤的显微结构、超显微结构乃至化学大分子结构都有深刻的影响, 应力缩聚和应力降解作用是煤变形变质作用(即动力变质作用)的主要方式. 在不同的变形机制条件下, 构造煤的孔隙系统和结构成分演化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性.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在不同变形机制下构造煤的可能演化路径, 而且认为构造煤尤其是糜棱煤的瓦斯易突性, 不仅受地质构造的控制, 还可能跟韧性变形条件下的应力降解作用有关. 最后指出, 从煤的变形机制角度出发探讨变形作用对煤的结构及成分的制约机理, 以及探索超量煤层气生成条件和赋存状态是构造煤研究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 构造煤 变形机制

煤层气(CH 4)赋存 研究进展

所谓构造煤, 是指在构造应力作用下, 原生结构煤的结构甚至化学成分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类煤, 是构造作用的产物. 我国的含煤盆地多数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 使煤的结构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造, 普遍发育构造煤[1~4], 为构造煤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条件. 近年来, 由于新技术手段和现代理论的引 入, 构造煤结构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5~7].

构造煤孔隙结构的研究经历了从宏观到微观, 再到超微观的历程, 煤体孔隙结构和瓦斯吸附状态的认识得到不断深化[8~10], 同时, 变形变质作用(煤动力变质作用)也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1~15]. 研究表明, 不同变形机制条件下构造煤的孔隙系统及

化学结构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演化特征, 而且韧性变形对煤体物理化学结构的影响要更为明显[13~17]. 煤与瓦斯突出常常发生在构造煤尤其是糜棱煤发育区, 突出瓦斯量往往是突出煤最大瓦斯吸附量的几倍乃至上百倍. 这些超量瓦斯与糜棱煤以及不同变形机制作用下的应力降解作用是否存在必然联系? 还有待深入探讨. 本文基于国内外几十年来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 以不同变形机制构造煤结构演化特征为主线, 系统总结和论述了构造煤结构及其与煤层气赋存研究的发展历程, 探讨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以及开展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技术路线.

侯泉林等: 构造煤结构与煤层气赋存研究进展

1488

1 构造煤的结构分类

早期对构造煤的研究主要围绕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而进行, 对于构造煤的命名各异, 主要有碎裂变质煤、变形煤、构造变形煤、构造破坏煤与突出煤 等[18~20], 都肯定了后期构造作用对煤的改造, 但对构造煤的分类方案和标准尚未统一. 上世纪70年代以前, 构造煤的分类主要依据煤体的破坏程度, 最具代表性的是前苏联矿业研究所1958年5类分法: 1) 非破坏煤; 2) 破坏煤; 3) 强烈破坏煤; 4) 粉碎煤; 5) 全粉煤(土状煤). 我国原煤炭部1988年颁发的《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中的分类也是以此为基础, 仅在每一类型特征方面做些补充. 随后, 逐渐引入了糜棱煤的概念, 以代表韧性变形的构造煤[21,22], 进而借鉴构造岩的分类方法对构造煤进行初步分类研究, 并根据构造煤的不同变形机制, 将构造煤分为脆性变形系列和韧性变形系列, 逐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结构-成因分类方案[7,19,22~26]

. 只是对是否应该划分脆-韧性过渡系列构造煤还存在一定的争议, 片状煤的变形性质归属认识也不尽相同[19,26]. 总体看来, 构造煤的分类体现了以构造岩概念为基础的结构-成因分类, 体现了不同变形机制对煤体结构影响的差异性, 基本达到了与构造岩研究的同步水平. 但由于对构造煤不同变形机理的研究尚欠深入, 对过渡类型煤及片状煤变形性质的认识难以统一. 因此, 从构造应力对煤体结构的演化过程和

成因机理两个方面, 考虑不同变形机制条件下构造

煤结构各个阶段的演化特点, 确立比较明确的分类

原则, 建立既便于实际运用, 又能被广泛接受的分类

方案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工作.

2 构造煤的显微结构与孔隙结构

构造应力对煤的物理作用主要表现为碎裂作用和对煤体显微结构、孔隙系统的改造. 有关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上世纪60~70年代, 电子显微镜就被用来观察突出煤和非突出煤的显微结构差异[27,28]

, 随着染色法的引入和扫描电镜技术的应用, 发现构造煤具有细褶皱、粉粒状、团粒状结构和显著气孔特征, 并得到孔隙面积和总比表面积等一些相对量值概念[29~32].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 构造煤显微结构的成因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对于构造煤形成的“牛角状”、

“马鞍状”小褶曲, 陈善庆[18]认为是不同期次构造应力作用下的变形和流变的结果. 侯泉林等[22]和李康等[21]描述了碎裂煤与糜棱煤的结构差异, 提出碎裂煤主要源于碎裂作用, 糜棱煤应该是低应变速率或较高温压条件下发生固态塑性流变的结果. 琚宜文

等[33,34]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和煤光片观察, 判断构造煤是煤层流变(包括韧性流变、脆性流变及韧脆性流变)的产物. 裂隙作为瓦斯突出的重要影响因素一直受到学者的关注. 俄罗斯学者最早把裂隙统计应用于煤结构研究, 并形成了较成熟的显微镜下裂隙统计方

法[35]. 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仪器的应用, 发现构造煤中除了含有大孔和微孔之外还存在大量微米级裂隙和孔隙[21,36~38]. Li 等[39,40]采用压汞等方法对我国平顶山构造煤孔隙结构进行研究, 发现与相同地点原

生结构煤相比, 构造煤的孔隙度要高3~8倍, 孔比表面积要高2~10倍, 其中脆性变形煤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比表面积及较宽的裂隙, 而韧性变形煤具有超大的比表面积和较窄的裂隙. 高分辨率透射电镜等

技术的引入促使构造煤纳米级孔隙的发现, 并被认为是瓦斯的主要吸附空间, 从脆性变形煤至韧性变形煤, 累计孔容、总比表面积及液氮吸附量随着变形的增强迅速增加[14,16,41~43]. 琚宜文等[7,10]在构造煤吸附解吸实验中发现, 弱变形煤瓦斯吸附量随着压力

的升高而增加, 符合兰氏方程(Langmuir equation), 然而强烈韧性变形构造煤的等温吸附曲线呈现不同类型, 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等温解吸现象, 不符合兰氏方程, 其原因尚不清楚. 李小诗[14]探讨了不同变形机制的变形作用对煤大分子结构-纳米级孔隙结构的影响, 认为大分子结构的改变是导致纳米级孔隙结构变化的原因, 并建立了构造煤大分子-纳米

级孔隙结构的耦合模型.

构造应力促进煤的裂隙及孔隙的发展, 随着变形强度的增加, 构造煤裂隙及微孔隙就越发育, 甚至影响到纳米级的孔隙结构. 在不同变形机制作用下,

构造煤显微裂隙及孔隙系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图

1). 有关构造变形对煤的微孔隙、超微孔隙的影响还处于观察描述以及机理探索阶段, 不同变形机制对纳米级孔隙的控制机理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韧性变形煤发育大量的纳米级孔隙与其易突性是否存在必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2年 第42卷 第10期

1489

图1 不同类型构造煤显微结构

(a) 脆性变形煤, 主要表现为煤体的破裂, 孔隙主要为大孔和中孔; (b) 韧性变形煤, 主要表现为煤体的揉皱,超显微孔隙大量发育

然关联? 如此等等问题, 还有待探索.

3 构造煤的化学结构

煤在构造变形过程中的化学结构变化, 即煤的动力变质作用一直是煤地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般认为, 煤中的有机质主要是由缩聚的芳香环、脂环、杂环和各种官能团支链所组成. 随着煤的变质程度增高, 芳环族相对增多、增大, 脂环和官能团支链相应减少, 到无烟煤时则主要由缩聚的芳环所组成, 达超无烟煤时, 则呈现类石墨结构[44,45].

早在19世纪20年代, White [46]就曾用动力因素来解释美国东部煤的变质问题, 认为阿巴拉契亚煤田和乌拉尔煤田的无烟煤都是由强烈褶皱作用促成的. 随着研究的深入, 一些“典型”的动力变质实例相继

被否定, 认为压力会抑制化学煤化作用, 延缓有机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仅对压实、脱水等物理煤化作用有贡献[5,47]. 随着化学测试手段在构造煤研究中展开, 构造应力对煤化学结构及其组分的演化特点得到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表1).

关于煤动力变质作用的实验研究, 前人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出三种相互矛盾的结果: 压力对煤化作用无影响[65]; 压力促进煤化作用[66]; 压力抑制煤化作用[47,67]. 曹代勇等[5]指出其原因在于混淆了不同性质“压力”作用, 认为地质条件下的压力因素应包括地层压力和构造应力两大类, 具有各向同性的地层压力增加化学反应的稳定性, 而定向构造应力可促进有机分子化学成分变化和结构变化; 提出应力降解和应力缩聚是构造应力影响煤化作用的两种基本方式. 该认识得到了其他实验结果的支持[11,68~71]. 张玉贵等[62,72]结合力化学理论提出力化学降解和力化学缩聚作用, 认为水平挤压应力是煤力化学作用的重要力源: 一方面聚合形成更大的高芳构化的大分子结构, 另一方面形成低分子化合物和气态烃.

不同的变形机制条件下构造煤化学演化的差异性也随着研究成果的积累突显出来, 林红等[13]和李小诗等[14,41]对构造煤的谱学分析表明, 不同变形机制和不同变形程度的构造煤结构演化呈现明显的差异性特征(图2). 侯泉林和琚宜文研究小组[14,15,52,53,60]的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的变形机制和变形强度会造成构造煤的芳香结构、脂族结构及含氧官能团等结构和成分产生不同的演化特征, 认为不同变形机制下的动力变质作用能量转化机理存在差异, 脆性变形主要是通过破裂带机械摩擦转化为热能而引起煤化学结构的变化, 而韧性变形主要是通过应变能的积累而引起煤化学结构的破坏. 力化学理论也认为构造煤结构演化与煤的变形机制关系密切, 其中受强烈韧性剪切变形的糜棱煤, 变质过程中剪切力化学作用占绝对优势[73].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构造煤化学结构及其组分演化的研究, 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 应力缩聚作用和应力降解作用的提出及一系列实验结果均证明, 煤的变形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不仅存在, 而且十分广泛和深入, 将构造煤化学结构的研究带入到新的阶段. 同时, 将应力降解作用与煤与瓦斯突出的内在关系等问题呈现在人们面前. 不同变形机制条件下煤的化学结构演化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 产

侯泉林等: 构造煤结构与煤层气赋存研究进展

1490

表1 近年来关于构造煤有机化学实验及相关认识

实验方法分析内容及主要参数结果分析及结论

X射线衍射(XRD) 煤基本结构单元(BSU)的演化特

d002: 面网间距

L a: 延展度

L c: 堆砌度

(1) 构造应力作用促使d002减小, L a及L c增大[5,24,43,48~52];

(2) 构造应力作用引起的芳核变化具有阶段性演化特征[5,49,50,53];

(3) 韧流动力作用引起的动力变质幅度大于碎流动力作用[24,49,53].

电子顺磁共振(EPR) 煤化学结构演化特征

N g:自由基浓度

?H: 线宽

(1) 构造煤N g演化趋势与原生结构煤相同, 超前演化, 大应变和高应变速率

利于N g增长[55];

(2) 构造作用对?H影响不大[54], 应变使?H减小[17,55,57,58], 应变使?H增加[56].

13C核磁共振(NMR) 煤的化学成分演化特征

f a H,B: 桥头碳

f a: 芳碳率

f al: 脂碳率

(1) 各参数与原生结构煤具相似演化特征, 变形煤参数的强度和幅度较显著[53,59] ;

(2) 变形促使f a, f a H,B, N增大, f al降低[52,53,59] ;

(3) 韧性变形作用强于脆性变形作用[17,52,53].

傅立叶转换红外光

谱(FTIR) 化学结构及其变化特征

在煤化程度相同条件下, 构造煤脂族结构比非构造煤脱落快, 而芳香结构相对富

集[5,60,61].

热解生烃实验(Rock-Eval) 对比构造煤与非构造煤的生烃

能力

(1) 构造煤与非构造煤的热解参数具有相同的演化趋势, 但在数值上存在系统差

异, 构造煤生烃潜力低于同级别的非构造煤[5,62,63] ;

(2) 随变形程度增加, 构造煤与非构造煤的生烃量差值变大[5,63] ;

(3) 构造应力、尤其是剪切应力作用有利于煤芳环结构上官能团、侧链断裂降解、

生烃[5,62,63].

X射线荧光光谱

分析测定对比煤中常量元素分布

特征

在高热背景中的剪切应力对煤中元素迁移富集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64].

图2 不同变形机制构造煤化学结构演化差异性表现(据文献[13]修改)

A G: G峰峰面积, 反映煤大分子结构中芳香环总量的变化; A D: D峰峰面积, 反映煤大分子结构中缺陷的变化及结构单元的有序化程度

生这种差异的机理和不同变形机制构造煤的演化路径还有待进一步揭示.

4 瓦斯突出与超量煤层气

研究表明, 瓦斯突出与构造煤的发育存在着必然联系, 煤结构的破坏程度是衡量突出危险性的一项重要指标, 强烈的破碎带尤其是糜棱煤发育区常常是瓦斯突出的易发区[11,74~76]. 例如,2004年的河南省大平煤矿特大型煤与瓦斯突出[74], 贵州青龙井田22#煤层2005年7月至2006年4月期间发生过5次煤与瓦斯突出[75], 均位于断层带上(图3, 4). 大平井田位于新密矿区北东向展布的挤压构造带, 突出点处于大平井田东南端北东向构造和北西向构造复合的部位. 受构造控制, 构造煤成层发育, 粉化、流变现象显著, 煤体变形强烈, 多为Ⅳ和Ⅴ类构造煤[74,77]. 青龙井田的突出则与该区十分发育的顺煤层滑动构造有关, 尤其是滑动断层的转折处煤层发生强烈变形, 使之成为发生突出的危险地带[78].

煤与瓦斯突出的瓦斯突出量往往比突出煤体的煤层气实际含量高的多, 可达几倍到上百倍, 如2004年大平煤矿煤与瓦斯突出, 突出煤(岩)量1894吨, 突出瓦斯量约25×104m3, 平均吨煤突出瓦斯量达132 m3/t, 如此例子举不胜举. 而我国中、高级煤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2年 第42卷 第10期

1491

图3 大平煤矿瓦斯突出位置剖面图(据文献[74]修改

) 图4 青龙井田瓦斯突出位置剖面示意图(据文献[75]修改) 和无烟煤的实测煤层瓦斯含量为10~30 cm 3

/g(即m 3/t), 最高有36cm 3/g [6]

, 明显低于瓦斯突出量. 此外, 煤层气开采后验证的实际资源量也往往高于勘探得到的资源量[79]

, 仅用围岩气显然无法全面解释. 这些超量煤层气的来源和赋存状态一直困扰着煤地质学家, 该问题的解决, 无疑对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探讨煤层气资源评价原理和发展开采新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发现, 相比原生结构煤, 易突出的构造煤会产生更多的氯仿萃取物, 同时生烃能力较低, 因此被认为, 在构造煤形成过程中曾经生成过大量的甲 烷[11,62,80]. 力化学成烃模拟实验结果显示, 机械能是有机质成烃演化的重要能量来源[81]. 近年来展开的煤岩高温高压变形实验过程中普遍存在产气现 象[15,68,70,82,83], 也非常值得关注. 尤其是在周建勋等所做的变形实验中, 28个试件中有17个在实验过程中产气, 部分试件产气强烈, 甚至发生“突出”[83]

, 同样的现象在姜波等[70]的实验中也有发生; 李会军[15]展开的次高温高压变形实验依然有气体产出, 而且排除了高温热解的可能性. 那么, 这些样品产气的原因何在, 在应力作用下煤分子结构的降解过程是怎样的, 是否与超量煤层气的生成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

遗憾的是, 在以往的变形实验过程中, 由于对试件产气现象重视不够, 造成实验过程中相关信息记录缺失, 给进一步的分析造成困难, 以下仅就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讨论. 理论上, 高温必然促进煤的降解作用而产生气体, 然而, 在静水压力条件下的煤粉高温高压实验中, 样品的产气量与温度

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84]. 因此, 尽管变形实验中

产气样品均具有较高的温度压力比值, 我们仍认为, 样品在变形实验过程中产气可能与变形作用有关. 李会军[15]最近的研究结果对此提供了佐证. 高温使得分子基团活性增强, 有利于发生韧性变形, 因此实验中常常用提高温度以补偿时间的方法模拟低应变速率的变形[85]; 同时低的围压不会造成试件强度的明显增强, 有利于韧性变形. 据文献报道, 在同系列样品中, 温压比值越高, 越容易产气, 产气量也越多甚至发生突出[86,87]. 这一现象与糜棱煤容易发生瓦斯突出相吻合, 其中是否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仍需进一步的工作证实.

超量煤层气的赋存状态是科学家们长期关注的

重要问题.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有人提出过煤中瓦

斯以固溶态的形式存在的可能性(转引自文献[88]). 乌克兰学者Alexeev 等[89,90]通过氢谱核磁共振(1H NMR)和X 射线衍射技术研究, 提出煤层气在煤中的

赋存形式除了游离态、吸附态还可能存在第三种状态, 即固溶态(solid solution). 固溶态瓦斯以晶体形式赋存于煤中, 采用常规的手段难以探测, Radovic 等[91]通过吸附解吸实验和氙气核磁共振方法测试也得出

了类似的结论. 近年来通过煤对CH 4和CO 2等气体的等温吸附研究发现, 随吸附压力的增加, 等温吸附曲线并不像传统吸附模型所描述的单调增长, 而是呈现单峰或双峰的分布形式, 符合气体超临界吸附特征[92]. 有关甲烷超临界吸附的研究也相继展开, Yang 等[93]研究中发现, 煤体中存在大量超显微的单壁纳米尖端(single-wallled nanohorns), 经过HNO 3处理后能够显著增强超临界甲烷的储集能力. Ohba

等[94]通过X 射线小角散射研究发现, 煤基质楔状微孔隙中存在团粒状结构的超临界甲烷. 也有学者提

侯泉林等: 构造煤结构与煤层气赋存研究进展

1492

出超量煤层气的赋存状态可能类似于天然气水合物, 以笼型晶体化合物的形态储集, 并对其在煤层中存在的可能性进行探讨[95,96]. 然而, 目前为止, 超量煤层气的赋存状态(相态)究竟如何, 尚未得到证实, 还只是一些推测.

5 不同变形机制构造煤的可能演化路径及

与超量煤层气的关系

从上述讨论可以看出, 脆、韧性变形煤无论在显微、超显微结构、孔隙系统还是化学结构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演化差异, 韧性变形构造煤的应力缩聚和应力降解作用更为明显. 煤与瓦斯突出问题也与糜棱煤存在一定的联系. 因此, 我们有必要对煤的变形机制问题进行探讨.

侯泉林和琚宜文研究小组[4,7,8,13~15,33,41,42,52,60]近年来从变形机制角度出发, 对不同类型构造煤的变形变质作用机理和演化路径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索, 据此可以推断构造煤的可能演化路径.

(1) 脆性变形作用: 构造应力对煤的作用以转化为摩擦热能为主, 即定向应力作用下的热演化. 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 热能逐渐积累, 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动能增加, 导致芳环侧链上的官能团依据键能大小相继热解脱落; 另一方面芳环生长加大, 缩聚作用增强, 表现为与煤热演化相同的路径和超前演化的特征. 其他一些作者的研究结果也为该认识提供了佐证[49,54,57].

(2) 韧性变形作用: 构造应力对煤的作用除了部分转化为热能之外, 更主要的是转化为应变能, 促使煤大分子结构单元变形、破坏, 引起芳环内部的位错、蠕变等. 相对脆性变形煤, 韧性变形显著扩展了

煤的纳米级孔隙结构, 随着应变能的积累, 芳核发生变形、旋转定向、拼叠增大等. 同时, 随着应变能增加, 芳环会因位错而形成似亚晶格颗粒, 即氢化合物激发态, 可能相当于Alexeev 等[89,90]所称的固溶态. 当其维持平衡条件被打破时则产生大量非吸附态煤层气, 即超量煤层气, 甚至发生煤与瓦斯突出.

超量煤层气的生成机理和赋存状态依然还处于探索阶段. 瓦斯在煤中是否存在固溶态或其它形式? 假如存在固溶态, 又是怎样生成和转化的? 跟前文所述变形实验中样品产气存在怎样的关联? 煤的变形实验, 尤其是强烈韧性变形实验可能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突破点. 因此, 通过不同变形机制的煤变形实验对比分析, 利用先进的分析手段, 结合量子化学等现代化学理论或许是探索超量煤层气的一个可行途径.

6 进一步工作展望

分析不同类型构造煤的发育特征和演化路径需要将详细的野外观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 运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等现代方法研究各种类型构造煤大分子-纳米级孔隙结构在不同变形机制下的演化特征; 运用各种谱学分析方法, 研究不同变形系列构造煤, 尤其是韧性系列构造煤的化学结构及其化学成分演化特征和可能机理, 超量煤层气的产生过程和赋存相态, 以及突出机理; 加强实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 运用量子化学和有机化学理论, 结合煤的高温高压变形和产气实验, 探索变形作用对煤的物理结构、化学成分变化的制约机理. 最终, 以期破解构造煤结构的演化路径、煤与瓦斯突出机理以及超量煤层气的产生和赋存相态等科学之谜.

致谢

审稿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对本文的完善有很大的帮助, 在此表示诚挚感谢.

参考文献

1 杨起, 吴冲龙. 中国煤变质作用. 地球科学: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1996, 21: 311–319

2 刘池洋, 赵重远. 活动性强、深部作用活跃: 中国沉积盆地的两个重要特点.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21: 1–6, 2

3 3 曹代勇, 王佟, 琚宜文, 等. 中国煤田构造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国煤炭地质, 2008, 20: 1–6

4 Wu Y D, Ju Y W, Hou Q L, et al. Comparison of coalbed gas generation between Huaibei-Huainan coalfields and Qinshui coal basin based

on the tectono-thermal modeling. Sci China Earth Sci, 2011, 54: 1069–1077

5 曹代勇, 李小明, 张守仁. 构造应力对煤化作用的影响—应力降解机制与应力缩聚机制. 中国科学 D 辑: 地球科学, 2006, 36:

59–68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2年第42卷第10期

6张子敏, 张玉贵, 汤达祯, 等. 瓦斯地质学.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9. 1–412

7琚宜文, 姜波, 王桂樑, 等. 构造煤结构及储层物性.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5. 1–237

8琚宜文, 李小诗. 构造煤超微结构研究新进展. 自然科学进展, 2009, 19: 131–140

9郭晓华, 蔡卫, 马尚权, 等. 不同煤种微孔隙特征及其对突出的影响. 中国煤炭, 2009, 35: 82–85

10Ju Y W, Jiang B, Hou Q L, et al. Behavior and mechanism of the adsorption/desorption of tectonically deformed coals. Chin Sci Bull, 2009, 54: 88–94

11Cao Y X, Davis A, Liu R, et al. The influence of tectonic deformation on some geochemical properties of coals—A possible indicator of outburst potential. Int J Coal Geol, 2003, 53: 69–79

12Wilks K, Mastalerz M, Bustin R, et al. The role of shear strain in the graphitization of a high-volatile bituminous and an anthracitic coal. Int J Coal Geol, 1993, 22: 247–277

13林红, 琚宜文, 侯泉林, 等. 脆、韧性变形构造煤的激光Raman光谱特征及结构成分响应. 自然科学进展, 2009, 19: 1117–1125

14李小诗. 两淮煤田构造煤大分子—纳米级孔隙结构演化特征及其变形变质机理.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1. 1–210

15李会军. 煤的变形行为及其产气机理研究—以沁水盆地南部为例.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1. 1–70

16琚宜文, 姜波, 侯泉林, 等. 华北南部构造煤纳米级孔隙结构演化特征及作用机理. 地质学报, 2005, 79: 269–285

17姜波, 秦勇, 琚宜文, 等. 构造煤化学结构演化与瓦斯特性耦合机理. 地学前缘, 2009, 16: 262–271

18陈善庆. 鄂、湘、粤、桂二叠纪构造煤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煤炭学报, 1989, 14: 1–10

19琚宜文, 姜波, 侯泉林, 等. 构造煤结构-成因新分类及其地质意义. 煤炭学报, 2004, 29: 513–517

20高凌蔚, 窦廷焕, 苗康运. 煤系地层中常见的碎裂变质岩.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79, 7: 75–87

21李康, 钟大赍. 煤岩的显微构造特征及其与瓦斯突出的关系. 地质学报, 1992, 66: 148–157

22侯泉林, 张子敏. 关于“糜棱煤”概念之探讨. 焦作矿业学院学报, 1990, 9: 21–26

23侯泉林, 李培军, 李继亮. 闽西南前陆褶皱冲断带.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5. 37–63

24曹代勇, 张守仁, 任德贻. 构造变形对煤化作用进程的影响—以大别造山带北麓地区石炭纪含煤岩系为例. 地质论评, 2002, 48: 313–317

25姜波, 琚宜文. 构造煤结构及其储层物性特征. 天然气工业, 2004, 24: 27–29

26王恩营, 刘明举, 魏建平. 构造煤成因-结构-构造分类新方案. 煤炭学报, 2009, 34: 656–660

27Pooley F. The use of the electron microscope as a tool in mining research. Mining Eng, 1968, 90: 321–333

28Evans H, Brown K. Coal structures in outbursts of coal and firedamp conditions. Mining Eng, 1973, 132: 171–179

29徐耀琦, 石淑娴, 任玉琴. 突出煤与非突出煤的结构探讨—电子显微镜在瓦斯研究上的应用. 煤矿安全, 1980, 11: 10–15

30袁崇孚. 构造煤和煤与瓦斯突出. 瓦斯地质, 1985, 1: 45–52

31Quick J C, Kneller W A. The use of dyes as an aid to coal petrography. Int J Coal Geol, 1987, 7: 51–68

32吴俊. 突出煤的显微结构及表面特征研究. 煤炭学报, 1987, 12: 40–46

33琚宜文, 王桂梁. 煤层流变及其与煤矿瓦斯突出的关系—以淮北海孜煤矿为例. 地质论评, 2002, 48: 96–105

34琚宜文, 姜波, 王桂梁, 等. 层滑构造煤岩体微观特征及其应力应变分析. 地质科学, 2004, 39: 50–62, 91

35Shepherd J, Rixon L K, Griffiths L. Outbursts and geological structures in coal mines: A review. Int J Rock Mech Mining Sci Geomech Abstracts, 1981, 18: 267–283

36Gamson P, Beamish B, Johnson D. Coal microstructure and micropermeability and their effects on natural gas recovery. Fuel, 1993, 72: 87–99

37张井, 于冰, 聂继红, 等. 富烃煤的孔隙结构分析.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1993, 22: 71–77

38Gamson P, Beamish B, Johnson D. Coal microstructure and secondary mineralization: their effect on methane recovery. Geol Soc London Spec Publ, 1996, 109: 165–179

39Li H, Ogawa Y. Pore structure of sheared coals and related coalbed methane. Environ Geol, 2001, 40: 1455–1461

40Li H, Ogawa Y, Shimada S. Mechanism of methane flow through sheared coals and its role on methane recovery. Fuel, 2003, 82: 1271–1279

41李小诗, 琚宜文, 侯泉林, 等. 构造变形作用对煤岩大分子结构的影响—以构造煤镜质组分离为例. 煤炭学报, 2010, 35 (增刊): 150–157

42李小诗, 琚宜文, 侯泉林, 等. 煤岩变质变形作用的谱学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1, 31: 2176–2182

43琚宜文, 姜波, 侯泉林, 等. 煤岩结构纳米级变形与变质变形环境的关系. 科学通报, 2005, 50: 1884–1892

44翁成敏, 潘治贵. 峰峰煤田煤的 X 射线衍射分析. 地球科学, 1981, 6: 214–221

1493

侯泉林等: 构造煤结构与煤层气赋存研究进展

45韩德馨. 中国煤岩学.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6. 217–239

46White D. Metamorphism of organic sediments and derived oils. AAPG Bull, 1935, 19 (5): 589–617

47Sajg C, McEvoy J, Wolff G A, et al.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on maturation processes—I. Preliminary report. Org Geochem, 1986, 10: 331–337

48Bustin R, Ross J, Rouzaud J. Mechanisms of graphite formation from kerogen: experimental evidence. Int J Coal Geol, 1995, 28: 1–36

49曹运兴, 侯泉林, 郭德勇, 等. 构造煤的动力变质作用及其演化规律.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6, 24: 15–18

50姜波, 秦勇, 宋党育, 等. 高煤级构造煤的 XRD 结构及其构造地质意义.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1998, 27: 115–118

51蒋建平, 罗国煜, 康继武. 煤 X 射线衍射与构造煤变质浅议. 煤炭学报, 2001, 26: 31–34

52琚宜文, 林红, 李小诗, 等. 煤岩构造变形与动力变质作用. 地学前缘, 2009, 16: 158–166

53琚宜文, 姜波, 侯泉林, 等. 构造煤13C NMR谱及其结构成分的应力效应. 中国科学D辑: 地球科学, 2005, 35: 847–861

54张玉贵, 曹运兴, 李凯琦. 构造煤顺磁共振波谱特征初探. 焦作工学院学报, 1997, 16: 37–40

55姜波, 秦勇. 实验变形煤结构演化的电子顺磁共振研究.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1998, 28: 411–416

56郭德勇, 韩德馨. 构造煤的电子顺磁共振实验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1999, 28: 94–97

57李小明, 曹代勇. 不同变质类型煤的电子顺磁共振特征对比分析. 现代地质, 2009, 23: 531–534

58姜波, 秦勇. 变形煤镜质组反射率演化的地化机理及其地质意义.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9, 27: 19–22

59姜波, 秦勇. 实验变形煤结构的13C NMR特征及其构造地质意义. 地球科学: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1998, 23: 579–582

60琚宜文, 姜波, 侯泉林, 等. 构造煤结构成分应力效应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5, 25: 1216–1220

61李小明, 曹代勇, 张守仁, 等. 构造煤与原生结构煤的显微傅立叶红外光谱特征对比研究. 中国煤田地质, 2005, 17: 9–11

62张玉贵, 张子敏, 曹运兴. 构造煤结构与瓦斯突出. 煤炭学报, 2007, 32: 281–284

63曹代勇, 李小明, 魏迎春, 等. 构造煤与原生结构煤的热解成烃特征研究.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5, 33: 39–41

64李小明, 曹代勇, 占文峰. 北淮阳地区不同变形-变质煤的元素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6, 34: 1–3

65Monthioux M, Landais P, Monin J C. Comparison between natural and artificial maturation series of humic coals from the Mahakam delta, Indonesia. Org Geochem, 1985, 8: 275–292

66Petzoukha Y, Selivanov O. Promotion of petroleum formation by source rock deformation. In: Organic Geochememistry Advance and Application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Manckerster: Manckerster University Press, 1991. 312–314

67姜峰, 杜建国, 王万春, 等. 高温超高压模拟实验研究: Ⅰ. 温压条件对有机质成熟作用的影响. 沉积学报, 1998, 16: 153–155

68Bustin R M, Ross J V, Moffat I. Vitrinite anisotropy under differential stress and high confining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Preliminary observations. Int J Coal Geol, 1986, 6: 343–351

69周建勋, 邵震杰, 王桂梁. 煤光性组构的实验变形研究. 科学通报, 1993, 38: 147–150

70姜波, 秦勇. 高温高压下煤超微构造的变形特征. 地质科学, 1998, 33: 17–24, T001

71张玉贵, 曹升玲, 谢克昌. 煤结构演化煤化度指标. 煤炭转化, 2007, 30: 1–4

72张玉贵, 张子敏, 张小兵, 等. 构造煤演化的力化学作用机制. 中国煤炭地质, 2008, 20: 11–13, 21

73张小兵, 张子敏, 张玉贵. 力化学作用与构造煤结构. 中国煤炭地质, 2009, 21: 10–14

74张子敏, 张玉贵. 大平煤矿特大型煤与瓦斯突出瓦斯地质分析. 煤炭学报, 2005, 30: 137–140

75汪吉林, 李仁东, 姜波. 构造应力场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 煤炭科学技术, 2008, 36: 47–50

76王佑安, 杨思敬. 煤和瓦斯突出危险煤层的某些特征. 煤矿安全, 1980, 11: 3–9

77宋志刚, 张玉贵, 张子敏. 大平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煤矿安全, 2009, 40: 61–64

78陈飞, 姜波, 李仁东, 等. 贵州青龙矿瓦斯赋存与突出影响因素分析. 贵州地质, 2008, 25: 276–281

79秦勇, 朱旺喜. 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所面临的若干科学问题. 中国科学基金, 2006, 20: 148–152

80Cao Y X, Mitchell G D, Davis A, et al. Deformation metamorphism of bituminous and anthracite coals from China. Int J Coal Geol, 2000, 43: 227–242

81刘文汇, 徐永昌, 张守春, 等. 一种新的成烃机制—力化学作用及其实验证据. 沉积学报, 2000, 18: 314–318

82Ross J V, Bustin R M. Vitrinite anisotropy resulting from simple shear experiments at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confining pressure. Int J Coal Geol, 1997, 33: 153–168

83周建勋, 邵震杰, 王桂梁. 实验变形煤的光性组构分析. 地质科学, 1994, 29: 276–290

84Mastalerz M, Wilks K R, Bustin R M, et al.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pressure and strain on carbonization in high-volatile bituminous and anthracitic coals. Org Geochem, 1993, 20: 315–325

85王绳祖. 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历史, 现状, 展望. 地球物理学进展, 1995, 10: 1–31

86周建勋. 煤的变形与光性组构的高温高压变形实验研究及煤田构造中石英的显微构造与组构. 博士学位论文.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 1494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2年第42卷第10期

1991. 1–97

87姜波. 煤的高温高压实验,变形煤的结构演化及其构造地质意义. 博士学位论文.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 1997. 1–109

88秦勇. 中国煤层气产业化面临的形势与挑战(Ⅱ)—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天然气工业, 2006, 26: 6–10

89Alexeev A D, Ulyanova E V, Starikov G P, et al. Latent methane in fossil coals. Fuel, 2004, 83: 1407–1411

90Alexeev A D, Vasylenko T A, Ul’yanova E V. Phase states of methane in fossil coals. 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 2004, 130: 669–673

91Radovic L, Menon V, Leon Y Leon C, et al. On the porous structure of coals: Evidence for an interconnected but constricted micropore system and implications for coalbed methane recovery. Adsorption, 1997, 3: 221–232

92Krooss B, Van Bergen F, Gensterblum Y, et al. High-pressure methane and carbon dioxide adsorption on dry and moisture-equilibrated Pennsylvanian coals. Int J Coal Geol, 2002, 51: 69–92

93Yang C, Noguchi H, Murata K, et al. Highly ultramicroporous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horn assemblies. Adv Materials, 2005, 17: 866–870

94Ohba T, Omori T, Kanoh H, et al. Cluster structures of supercritical CH4 confined in carbon nanospaces with in situ high-pressure small-angle X-ray scattering and grand canonical Monte Carlo simulation. J Phys Chem B, 2004, 108: 27–30

95李祥春, 何学秋, 聂百胜. 甲烷水合物在煤层中存在的可能性. 天然气工业, 2008, 28: 130–132

96吴强, 李成林, 江传力. 瓦斯水合物生成控制因素探讨. 煤炭学报, 2005, 30: 283–287

1495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正式版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煤与瓦斯突出预 测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随着我国煤炭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提出了许多预测煤与瓦斯突出的方法和指标,如基于煤体破裂过程中的声发射和电磁辐射现象的非接触式预测方法;根据工作面打钻时的钻屑量、瓦斯涌出量及解吸量进行的接触式预测方法;以及其它预测指标等。但是这些方法和指标主要是使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的,它考虑的是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个别是或重要因素,没有全面考虑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因素,致使突出敏感指标因地而异,突出临界值

随矿井不同而变化。因此,预测结果常常不很准确。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ANN)的飞速发展,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预测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已经能够达到很高的预测精度,优于其它预测方法,完全可以满足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精度的要求。 1 影响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因素 (1)煤层瓦斯压力。原始瓦斯压力越高,煤体内的瓦斯含量越大,煤体破裂时单位面积裂隙上涌出的瓦斯量就越多,裂隙中就越可能积聚起较高的瓦斯压力,从而越可能撕裂煤体,并将撕裂形成的球盖状煤壳抛向巷道。 (2)围岩的透气性系数。围岩的透气

河南经贸大学生综合素质论文教材参考书奥数

河南经贸大学生综合素质论文教材参考书奥数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踏 出 脚 印 的 旋 律 系别:信息管理系 专业:计算机系统维护 班级:09软件一班 学号:009110168 姓名:张盛昌 分数: 日期:目录 第一章大学的内涵与韵味 (3) 第一节:初识大学 (3) 第二节:大学的军训生活 (4) 第三节:大学的校园生活 (5) 第二章大学的设计与反思 (6)

第一节:我的大学学业规划 (6) 第二节:回顾,我留恋往返 (7) 第三节: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学 (7) 第三章大学的理性审视 (8) 第一节:我的大学观 (8) 第二节:我的人才观 (9) 第三节:我的心理观 (9) 第四章职业生涯设计与展望 (10) 结束语 (12) ■于鹏展 (05计算机网络) 生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只要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勇敢面对困难、面对生命中的坎坎坷坷。我们是生活的强者,不论前方的路会有多苦、多难,我们对自己说永不认输。这是我们的青春誓言,是我们对青春无悔的承诺。都说人生就是一出戏,一出需付出一生去演的长戏,那么大学生活又何尝不是一出戏呢三年虽短,但却是人生这出长戏中最璀璨最精彩的一段。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控制它的宽度;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不能预知明 天,但可 摘要 以前还总是感觉社会是那么的遥远,没有压力,也不知道社会究竟是什么样子。可如今的我作为即将毕业的学生,迷茫或许此时不能构成我的主旋律,怀着些许对未来的思虑和憧憬,我的生活也将真正的融入到这个社会。

大学生综合素质论文阳

放飞梦想 光阴似箭,斗转星移,穿梭在大学的校园里,默默的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大学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但并没有原来想的那么轻松,给我带来更多的感觉是责任和压力的接踵而来。此时的我站在河南经贸的校园,细数和这里有关的点点滴滴。脑袋中浮现更多的有兴奋,有激动,有紧张,也有孤寂,还有丝丝的惘然与不知所措,更有绵延数月的迷茫。 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的是生活丰富多彩的,但这种看似逍遥自在的生活背后却是拼搏、努力与竞争。梦想与现实总是有很大的差距,这样的大学生活与我想象中的截然不同。 2010年秋天,带着忧伤,带着激动,带着我的梦走进了这所大学,一开始我便失去了方向,陷入了无尽的迷茫。新鲜感的保质期总是很短暂,接着是不屑无尽的堕落与颓废。不管参加什么活动,我都觉得组织者和评委是那么的偏心和不负责任,明显不公正的结果必然是某几家的欢喜。大一带给我的是内心的抱怨,所以我更想选择逃避,过那种与世无争的生活。

但当你在一天一天在默默无闻中消耗着青春的能量,你是否感觉到有人却为了你以更快的速度衰老?那就是父母。这世界上唯一没有背叛过我离开过我的就是亲情。父母才是我可以疗伤的糖。再一次回家时,当我看到父母的汗水,想到每次打电话时父母说“你的钱够不够“时,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即使不为自己,为了父母也应该好好地活着。我最应该珍惜的是亲情。自此,我结束了沉沦,走出来迷茫,找回了真正、不甘平凡、不肯服输的“我”。我不再是一是无处,拾起自己曾经的梦想——创建自己的事业。我没有开玩笑,我是认真的,创业有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免不了艰辛。我咨询过很多有成之士,知道自己该怎样一步一步实践着对自己、对父母的承诺。我的未来由我主宰,我不再在意谁的否定…… 时间的倒计时,轻轻地叩响了我们这些即将离校的学子的心扉。看着毕业的日期日日临近,不管是继续深造还是步入社会,我们又将迎来一个新的起点,回望过去的岁月,总会有着不尽的感慨。大学三载,伴随着我们一步一步地从校园走向社会,它让我们不管是在身体还是心理上都更加成熟,也让我们懂得了珍惜,珍惜过去的岁月,珍惜青春,珍惜我们共同拥有的日子。 未来的生活会怎样我们无法知道,但历经过大

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及防治措施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4282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及防 治措施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及防治措施详 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1 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类型与一般规律 1 1 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 许多国家对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的研究都很重视,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突出机理的复杂性及突出现象的多样性,目前对突出机理的认识仍处于假说阶段。国外对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的认识可归纳为4种:地应力假说、瓦斯作用假说、化学本质假说和综合作用假说。 我国从60年代起就对突出煤层的应力状态、瓦斯赋存状态、煤的物理力学性能等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根据现场资料和实验研究对突出机理进行了探

讨,提出了新的见解和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中心扩张学说、流变假说、二相液体假说、固流耦合失稳理论、球壳失稳理论等。此外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从力学角度对突出过程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了突出破坏过程及瓦斯渗流的机制方程。 1 2 煤与瓦斯突出的类型 煤与瓦斯的突出包括:煤与甲烷突出、岩石与甲烷突出、煤与CO2突出、岩石与CO2突出等。由于突出时的原动力和所表现现象的不同,煤与瓦斯突出可分为突出、倾出、压出3种情况。 1 3 煤与瓦斯突出的一般规律 (1)突出的次数和强度随开采的深度增加而增加; (2)突出多发生在地质构造地区,如褶曲、断层处及岩浆侵入地区;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安全事故案例学习心得体会记录

煤矿安全事故案例学习心得体会记录 2018年6月28日

学习事故案例、吸取经验教训 学习事故案例 2015年8月11日15分,普安县楼下镇政忠煤矿发生一起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造成13人死亡,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980.6万元。 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1)12172下山掘进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缺失、局部防突措施不到位,未消除煤体突出危险; (2)8月5日,工作面发生突出事故后没有立即停止作业、查明原因,采取有效的瓦斯治理措施,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3)8月6日盲目施工瓦斯排放钻孔时出现顶钻、卡钴、喷孔等突出预兆后,该矿有关负责人仍然违章指挥、冒险组织作业,放炮后诱导煤与瓦斯延时突出,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2、间接原因 (1)该矿未采取区域、局部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冒险组织掘进,发生突出的12172探煤巷掘进工作面(煤巷掘进工作面)未进行瓦斯抽采: (2)该矿井下生产布局不合理,通风系统不可靠,掘进工作面未实现专用回风,导致事故发生时灾区扩大; (3)2006年该矿井田范围内曾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但该矿未

认真吸取事故教训:特别是12172探煤巷掘进工作面在事故前曾发生过卡钻、顶钻、喷孔等突出预兆,但未采取安全措施,冒险作业; (4)该矿安全管理混乱,矿井监测监控系统运行不正常,人员定位系统损坏后未及时维护,不能正常使用;未严格执行人员出入井登记等制度,出入井人员情况不清; (5)事故发生后,该矿未按照规定及时报告事故,迟报约5小时,导致救援不及时。 事故教训及防范措施 此次事故反映我省部分煤矿企业仍然存在重生产、轻安全、冒险蛮干违章作业的现象,各地、各煤矿企业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引以为戒。各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继续以重典治乱、猛药去疴的高压手段给非法违法行为以雷霆打击,确保我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1、切实落实瓦斯防治责任。各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加强对瓦斯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制度、强化责任、加强管理、严格监管,特别是对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坚持“一矿一策”、“一面一策”,集中力量开展定向攻坚。组织所有煤矿健全完善瓦斯防治责任制,由煤矿主要负责人负总责,确保瓦斯防治机构、人员、计划、措施、资金“五落实” 2、扎实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各地、各相关部门要按照《省安全监管局关于印发贵州省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

河南经贸大学生综合素质论文 教材 参考书 奥数

踏 出 脚 印 的 旋 律 系别:信息管理系 专业:计算机系统维护 班级:09软件一班 学号:009110168 姓名:张盛昌 分数: 日期: 2010.2.9 目录 第一章大学的内涵与韵味 (3) 第一节:初识大学 (3) 第二节:大学的军训生活 (4) 第三节:大学的校园生活 (5)

第二章大学的设计与反思 (6) 第一节:我的大学学业规划 (6) 第二节:回顾,我留恋往返 (7) 第三节: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学 (7) 第三章大学的理性审视 (8) 第一节:我的大学观 (8) 第二节:我的人才观 (9) 第三节:我的心理观 (9) 第四章职业生涯设计与展望 (10) 结束语 (12) ■于鹏展 (05计算机网络) 生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只要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勇敢面对困难、面对生命中的坎坎坷坷。我们是生活的强者,不论前方的路会有多苦、多难,我们对自己说永不认输。这是我们的青春誓言,是我们对青春无悔的承诺。都说人生就是一出戏,一出需付出一生去演的长戏,那么大学生活又何尝不是一出戏呢?三年虽短,但却是人生这出长戏中最璀璨最精彩的一段。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控制它的宽度;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不能预知明天,但可 摘要 以前还总是感觉社会是那么的遥远,没有压力,也不知道社会究竟是什么样子。可如今的我作为即将毕业的学生,迷茫或许此时不能构成我的主旋律,怀着些许对未来的思虑和憧憬,我的生活也将真正的融入到这个社会。 褪去高中的那份纯真,我开始了属于我自己的而大学生活,两年的时间让我熟悉了太多的我不曾接触和精力的的东西,两年的时间让我懂得自己需要的东西还很多,两年的时间让我知道生活不应该满足于现状,两年的时间让我懂得永远有最优秀的站在你的前方,两年的时间让我的人生记忆有多了这一段可以浓墨重彩,两年的时间让我有那么多的朋友可以陪伴,两年的时间我从懵懂变得渐渐充实,两年的时间让我知道世界时自己闯出来的,两年的时间让我知道只有依靠自

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和影响因素及其防治措施

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和影响因素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对现有的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阐述了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和研究现状,分析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各种地质因素。随着矿井开采深度逐渐增加,煤层瓦斯含量也逐渐增高,煤层的透气性越低,突出危险性也相应增大,所以研究防治突出措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提出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煤与瓦斯突出地质构造防治措施 前言: 煤与瓦斯突出是采煤过程中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可在极短时间内,由煤体内部向采场、巷道等采掘空间喷出大量的煤和瓦斯,突出物会造成埋人,破坏设施,突出的瓦斯使人窒息,或引起瓦斯爆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矿井损毁事故。我国是世界上煤与瓦斯突出最严重的国家自1950年发生有记载的第一次煤与瓦斯突出现象以来,在安徽、四川、重庆、贵州、江西、湖南、河南、山西、辽宁、黑龙江等省区都发生了煤与瓦斯突出。因此,解决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灾害问题是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对于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各国研究者经过长期得到努力提出了包括瓦斯主导作用、地应力主导作用、化学本质作用和综合作用等假说,基本定性的解释了煤与瓦斯突出现象。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的研究成果可以归纳为以下4个方面[1~4]: a.瓦斯主导作用假说这类假说认为煤体内存储的高压瓦斯在突出中起主要作用。其中 “瓦斯包”说占重要地位,认为“瓦斯包”是突出的动力来源。 瓦斯主导作用假说主要有:“瓦斯包”说、粉煤带说、煤空隙结构不均匀说、突出波说、裂缝堵塞说、闭合空隙瓦斯释放说、瓦斯膨胀说、卸压瓦斯说、火山瓦斯说、地质破坏带说、瓦斯解吸说等11种假说。 b.地应力主导作用假说这种假说认为煤和瓦斯突出主要是高地应力作用的结果。高地 应力包括2个方面,一方面指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另一方面指工作面前方存在的应力集中。 地应力主导作用假说主要有:岩石变形潜能说、应力集中说、塑性变形说、冲击式移近说、拉应力波说、应力叠加说、放炮突出说、顶板位移不均匀说等8种假说。 c.化学本质作用假说这种假说认为突出主要是在化学作用下形成高压瓦斯和产生热反 应。 化学本质主导作用假说主要有:瓦斯水化物说、地球化学说、硝基化合物说等3种假说。 d.综合作用假说这种假说认为,突出是由地应力、包含在煤体中的瓦斯及煤体自身物 理力学性质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对各因素在突出中所起的作用没有统一认识。 综合作用假说主要有:振动说、分层分离说、破坏区说、游离瓦斯压力说、地应力不均匀说、能量假说等6种假说。 1.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从20 世纪60 年代起开始对突出煤层的应力状态、瓦斯赋存状态、煤的物理力

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及防治措施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及防治措施正式版

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及防治措施正式 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 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类型与一般规律 1 1 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 许多国家对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的研究都很重视,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突出机理的复杂性及突出现象的多样性,目前对突出机理的认识仍处于假说阶段。国外对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的认识可归纳为4种:地应力假说、瓦斯作用假说、化学本质假说和综合作用假说。 我国从60年代起就对突出煤层的应力状态、瓦斯赋存状态、煤的物理力学性能

等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根据现场资料和实验研究对突出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新的见解和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中心扩张学说、流变假说、二相液体假说、固流耦合失稳理论、球壳失稳理论等。此外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从力学角度对突出过程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了突出破坏过程及瓦斯渗流的机制方程。 1 2 煤与瓦斯突出的类型 煤与瓦斯的突出包括:煤与甲烷突出、岩石与甲烷突出、煤与CO2突出、岩石与CO2突出等。由于突出时的原动力和所表现现象的不同,煤与瓦斯突出可分为突出、倾出、压出3种情况。 1 3 煤与瓦斯突出的一般规律

大学生综合素质论文(精华版)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摘要:大学生活即将逝去,而面对斑斓多采的人生,我们的生活依旧在每个人的脚下演绎着……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活的回顾与反思,从大学的内涵与韵味、大学的设计与反思、大学的理性审视三个方面对自己将近三年的大学生活作了简要理性的概括,以次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启示和借鉴;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从自我分析、职业分析、确定具体阶段目标及计划的实施、评估调整四个方面对未来的职业人生作以简要的规划,以次作为今后人生的目标与航向。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以抖精神于现在,寄希望于未来。过去只是一种经历,无论辉煌,抑或黯淡,都已过去。埋葬于遗忘之渊也好,尘封于回忆之谷也罢,但切莫纠缠于前行之步履。只有放眼前方之人,方有决胜于未来之资本。 关键词:梦驿站匆匆追求坚韧畅望

目录 摘要 (2) 一、大学的内涵与韵味 (5) 1.我的大学生活 2.绽放的青春 3.“学团”是我家 4.走出“象牙塔” 二、大学的设计与反思 (9) 1.有梦就有远方 2.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远方 3.“匆匆” 三、大学的理性审视 (11) 1.对于“成熟”的某些思考 2.学会掌控自己的“心态” 3.“人才观”的认知 4.塑造正确的“心理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自我分析 (13) 1.个人部分 2.优势盘点 3.劣势盘点 4.学生工作简析

5. 职业兴趣分析 6. 职业能力分析 五、职业分析 (16) 1.环境分析 2.行业分析 3.环境评估—SWOT分析法 六、确定具体阶段目标及计划的实施 (18) 1.2009年——2013年(短期目标) 2.2014年——2019年(中期目标) 3.2020年——2045年(长期目标) 七、评估调整 (20) 1.评估的时间和原则 2.评估的内容和方法 3.调整的原则 4.备选方案的分析 结束语 (22)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知识考试题库上课讲义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知识考试题库 2017年9月 一、判断题 1. 煤层突出的危险性随煤层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 2. 突出矿井的入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隔离式自救器。(√) 3. 对于瓦斯涌出量大的煤层或采空区,在采用通风方法处理瓦斯不合理时,应采取瓦斯抽放措施。(√) 4.在采掘工作面出现明显的突出预兆时,应立即打开自救器戴好,然后按避灾路线撤到安全的地方。(√) 5.突出的煤向外抛出距离较远,具有明显的分选现象。(√) 6.突出的煤堆积角小于煤的自然安息角。(√) 7.突出的煤破碎程较度高,含有大量的块煤和手捻无粒感的煤粉。(√) 8.压出空洞呈口小腔大的梨形、舌形、倒瓶形以及其它分岔形等。(×) 9.突出可能无孔洞或呈口大腔小的楔形孔洞。(×) 10.突出矿井,是指在矿井的开拓、生产范围内有突出煤层的矿井。(√) 11.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及突出矿井的矿长是本单位防突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12.突出煤层的任何区域的任何工作面进行揭煤和采掘作业前,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13.瓦斯喷出区域和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煤层的掘进通风方式可以不采用压人式。(×) 14. 突出煤层采掘工作面回风侧不得设置调节风量的设施。(√) 15.在突出煤层的煤巷中安装、更换、维修或回收支架时,必须采取预防煤体垮落而引起突出的措施。(√) 16.在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工作面采用串联通风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17.井巷揭穿突出煤层的地点应尽量避开地质构造带。(√) 18.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在无突出危险工作面进行采掘时,可不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19.采取金属骨架措施预防煤与瓦斯突出时,揭穿煤层后,应拆除或回收骨架。(×) 20.煤与瓦斯突出分布不受地质构造限制。(×)

2021年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一些基本常识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1年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一 些基本常识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2021年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一些基本常识 1、突出矿井的鉴定 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开采过程中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因其具有突发性,对生产人员的安全危害极大。由于突出机理目前仍处于假说阶段,影响它的因素随机性又大,要完全控制它的发生,还有一定的难度,但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后,仍可以做到不发生或减少伤亡事故。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规律,随着采掘深度的增加,突出发生的可能性与危害性也日趋严重,例如:矿井在开采浅部煤层时,从未出现过瓦斯动力现象,当采掘到一定的深度时,就会出现瓦斯动力现象。 瓦斯动力现象出现的初期,缓倾斜煤层多以压出形式出现,它与片帮现象很难区分。急倾斜煤层则多出现受煤体自重作用而诱发的倾出,而这种现象又与冒顶现象难以区分。因而判断瓦斯动力现象的性质,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机构通过实测煤层瓦斯压力,取样分析化

验和现场勘查,综合判断该矿是否已具备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三大要素,以免判断失误,给生产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判断瓦斯动力现象的基本技术与装备,一般在首次出现瓦斯动力现象的矿井都是不具备的,难以进行正确的鉴定,因此需经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授权的单位鉴定。同样,在一个突出矿井,由于受地质条件的影响,采掘地区的变更或采掘条件的变化,经过多年来的采掘实践,没有再次出现瓦斯动力现象,要对此现象出现真实的原因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样难度也是较大的。为了查明原因,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样也需做现场调查,实测瓦斯参数,取样分析化验,综合判断突出矿井是否已不具备发生突出的三大要素。为了慎重的对待此项工作,以免造成由于判断失误而造成的重大人身伤亡事故,同样也需要经原鉴定单位确认后,才能撤消突出煤层或突出矿井的称号。"新建突出矿井煤层突出危险性的再确认 在新建矿井,煤层的突出危险性是由地质勘探部门提供的基础资料确定的,这些资料一般是根据相邻矿区或矿井的瓦斯,瓦斯动力现象资料和煤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资料确定的,具有一定的可信程度。

地质构造和煤与瓦斯突出关系的研究

地质构造和煤与瓦斯突出关系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7-07-11T11:56:06.27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5期作者:纪维忱 [导读] 本文从地质构造和煤与瓦斯突出的密切关系入手,结合瓦斯在地质构造带中发生的较为典型的实例。吉林省煤田地质局—二勘探公司 摘要: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之一,在一次性能源总量中所占比例大,开发利用价值高。而在煤炭的开采利用过程中,最常见的瓦斯灾害不但威胁开采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我国的煤矿工业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本文从地质构造和煤与瓦斯突出的密切关系入手,结合瓦斯在地质构造带中发生的较为典型的实例,着重分析了地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最终得出煤与瓦斯突出由局部地应力场的状态等决定。 关键词:地质构造;煤与瓦斯突出;断层;褶皱 0。引言 由于我国地质条件复杂,地质构造类型多样,可分为断层、褶皱构造、火成巖侵入等多种构造类型。各类地质构造类型都在一定程度上对煤与瓦斯突出产生控制作用,而各类构造类型的控制作用又因构造性质等原因呈现出差异性。本文统计和分析了各类地质构造类型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分别探讨了断层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褶皱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火成巖侵入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以及构造组合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这四个方面,深入分析得出,虽然地质构造和煤与瓦斯突出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但是地质构造附近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由多种因素构成,例如局部地应力场的状态即为原因之一。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的地质构造都会发生煤与瓦斯突出,当地质构造产生,地应力分布出现异常,从而使得构造煤发育,才最终促使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 1 地质构造逐级控制煤与瓦斯突出 在构造应力场中,煤既是传递应力的介质,又是受力改造的的岩体。在构造作用下,煤最易产生运动和变化,由此而引起煤中瓦斯的运移和变化。因此,地质构造作用会使许多煤田原有的瓦斯重新分布,这就涉及到煤中瓦斯的保存、排放、富集、分散、相对静止和运移等一系列问题。一般一个地区的构造分区往往也影响这一地区的瓦斯分布。所以,地质构造对瓦斯的分布是起着主导因素。 瓦斯的赋存特征受多种地质因素共同控制,而地质构造则又是这些地质因素中最根本和最为重要的控制因素,因为它不仅控制着含煤盆地及含煤地层的形成和演化,而且控制着瓦斯生成、运移、聚集过程的每一环节。 构造逐级控制是指,大构造形迹逐级控制次一级构造形迹。大构造形迹形成的次一级局部应力场控制中型构造的形迹,中型构造形迹控制更次一级的小型构造的形成,依此类推到微型或超微型构造形迹的形成。 由于地质构造规模的不同,对瓦斯控制的情况也不同。大型构造是控制瓦斯突出及赋存的区域性构造;中型构造则是带状控制;小型和微型构造常是局部点的控制。每次构造运动过程中的坳陷、隆起作用造成的煤层盖层风化、剥蚀和挤压、拉张作用造成的煤系裂隙闭合、扩展,均影响到煤层瓦斯的保存;每次构造运动构造应力场引起挤压、拉张方向的改变,都会对老的构造进行改造,或是产生新的断裂构造;构造运动过程中的压扭、挤压剪切作用会破坏原始煤层的结构,进而形成构造煤的发育。 2 控制煤与瓦斯突出的地质构造类型 地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是通过控制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条件(瓦斯,软分层,地应力)而表现出来的。对突出点附近的地质构造类型的大量统计分析表明,几乎各类构造附近都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 2.1 断层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 断层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随断裂力学性质的不同而具显著的差异。压扭性断层因其受到较大压应力作用,结构致密的断层泥、糜棱岩较发育,透气性差,沿断层和垂直断层面方向上的瓦斯运移都相对困难,软分层厚度大,分布范围广,而且以糜棱煤为主,强度低,应力集中程度高,影响范围广。因此,压扭性断层对煤层中煤与瓦斯突出最为有利。张性断层则相反,所以,张性断层不利于煤层中煤与瓦斯突出。正断层、逆断层、顺层断层如果处于压扭性力学环境,都会形成煤与瓦斯突出的有利地段,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起到控制作用。 2.2 褶皱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 岩层经过褶皱作用后,在褶皱不同部位围岩封闭瓦斯能力具有较大的差别。浅部岩层在背斜上侧轴部节理以张性为主,容易形成张性断裂,裂隙连通地表,封闭瓦斯的能力明显减弱,同时背斜轴部软分层厚度最小,且以碎裂煤为主。因此,不利于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在向斜上侧轴部,节理以压性或压扭性为主,围岩封闭瓦斯的能力明显地强于背斜。软分层以糜棱煤、碎粒煤为主,有利于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 在褶皱两翼,发育的主要是两组扭性节理,这些部位封闭瓦斯的能力较强,软分层的厚度随层间错动的加强而变厚,当褶皱作用进一步发展时,地应力分布不均匀开始变得明显,褶皱两翼会承受较大的剪应力,有利于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背斜倾伏端埋深相对增大,封闭瓦斯的能力也相应增强,承受的压应力也会增大,有利于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而向斜仰起端埋深相对减小,封闭瓦斯的能力也相对减弱,不利于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 2.3 火成巖侵入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 岩浆岩对瓦斯突出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岩浆岩的发育造成了煤变质程度增高,促进了瓦斯的形成;岩浆的烘烤、挤压破坏了煤的原始裂隙系统,形成了“构造煤”带,岩浆侵入时对煤层动力破坏和烘烤作用是不均匀的,随着到岩浆岩体距离的变化,煤层结构构造发生带状变化,煤层渗透率也发生改变,从而控制了区段内瓦斯的储存和运移。在一个块段内,在岩浆岩体的两侧依次形成了天然焦—高变质碎裂煤—构造煤—正常煤的分带现象,越靠近岩浆岩体,煤的变质程度越高。岩墙两侧天然焦带中大量高游离瓦斯受到封闭而形成潜在的煤(岩)与瓦斯突出危险区。 2.4 构造组合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 构造组合部位,煤体破坏严重,地应力分布复杂,特定块段经常成为煤与瓦斯突出的多发地段。 3 结论与展望

2021版浅析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及防治措施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1版浅析煤与瓦斯突出的预 测及防治措施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2021版浅析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及防治措 施 摘要在总结分析了国内外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突出类型、突出条件、突出一般规律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重点比较分析了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的各种方法及针对性防治措施,指出神经网络是预测煤与瓦斯突出非线性问题的最有前景的方法。 关键词煤与瓦斯突出预测防治措施 1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类型与一般规律 1.1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 许多国家对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的研究都很重视,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突出机理的复杂性及突出现象的多样性,目前对突出机理的认识仍处于假说阶段。国外对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的认识可归纳为4种:地应力假说、瓦斯作用假说、化学本质假说和综合作用

假说。 我国从60年代起就对突出煤层的应力状态、瓦斯赋存状态、煤的物理力学性能等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根据现场资料和实验研究对突出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新的见解和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中心扩张学说、流变假说、二相液体假说、固流耦合失稳理论、球壳失稳理论等。此外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从力学角度对突出过程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了突出破坏过程及瓦斯渗流的机制方程。 1.2煤与瓦斯突出的类型 煤与瓦斯的突出包括:煤与甲烷突出、岩石与甲烷突出、煤与CO2突出、岩石与CO2突出等。由于突出时的原动力和所表现现象的不同,煤与瓦斯突出可分为突出、倾出、压出3种情况,各种情况比较见表1。 表1煤与瓦斯突出类型比较表(略) 1.3煤与瓦斯突出的一般规律 (1)突出的次数和强度随开采的深度增加而增加;

河南省旅游双语人才需求研究分析

河南省旅游双语人才需求研究分析

————————————————————————————————作者:————————————————————————————————日期:

河南省旅游双语人才需求研究分析-旅游管理 河南省旅游双语人才需求研究分析 近几来,河南旅游业规模不断扩大,极大带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为了好反应河南旅游业对旅游双语人才的需求情况,也为了检验现行旅游双语人才教学模式的科学性,本论文对河南省旅游酒店、旅行社以及旅游景点的工作人员,主要是旅游业分管人事的经理,进行调查,调查河南旅游业对双语人才的需求情况,为河南旅游人才培养提供依据。 任霞 作者简介:任霞,女,1982. 2,河南郑州人,河南经贸职业学院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旅游双语教学改进研究,项目编号:2013-QN-651 近几来,河南旅游业发展迅速,极大带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我省省委、省政府给予高度重视,确定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发展,省经济发展新战略中确定实施“旅游立省”,因此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成就令人瞩目,河南旅游发展的黄金期已经到来。 河南旅游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旅游人才,因此在2013年7月~2014年1月对河南旅游双语人才需求进行调查,调查河南旅游业对旅游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进一步了解河南旅游企业对旅游从业人员在知识、技能、能力、素质和思想道德等方面的要求,从而能够提出适合社会市场需求的高职旅游双语人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为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专业性的旅游人才以及高标准的旅游双语人才。利用电话、网络或者直接访问等方式对河南省旅游酒店、旅行

(六)煤与瓦斯突出及事故预防知识

第六节煤与瓦斯突出及事故预防知识 一、煤与瓦斯突出的征兆及常见发生地点 1.煤与瓦斯突出的危害 煤与瓦斯突出是指煤矿地下采掘过程中,由于地应力和瓦斯的共同作用,在很短时间(数分钟)内,破碎的煤(岩)和瓦斯(甲烷、二氧化碳)由煤体或岩体向采掘工作空间突然喷出的异常动力现象。它表现出来的危害主要包括: (1)煤与瓦斯突出使采掘工作面及巷道在突然间充满大量的高浓度瓦斯,造成人员窒息,遇火会发生瓦斯爆炸。 (2)突出造成一定的动力效应,可以摧毁支架,破坏设施、设备。 (3)瞬间突出的瓦斯、碎煤(岩)流能破坏通风系统,造成风流紊乱或短时逆转。 (4)突出的煤炭使巷道堵塞,生产系统受到破坏,巷道通风阻力增大,甚至造成矿井停产。 2.煤与瓦斯突出的征兆 1)有声征兆 (1)煤层中有煤炮声,煤层变形发出劈裂声、鞭炮声、机枪声、闷雷声或远处的雷鸣声,声音由远到近,由大到小,间隔时间的长短也不一致。 (2)支架折断声。发生突出前,因顶板压力突然增大,支架出现嘎嘎响,发出劈裂折断声。 (3)煤层或岩层的破裂声。有时煤层内出现破裂,引起煤壁震动、开裂响声等。 2)无声征兆 (1)煤层构造方面表现为煤层层理紊乱,煤变软、暗淡无光、变干燥、无光泽、易粉碎。

(2)煤层受挤压褶曲、倾角变大、变陡,煤层突然增厚或变薄,煤层破坏严重并常常伴随断层出现等。 (3)矿压显现方面表现为压力增大,使支架变形、断裂,煤壁外鼓、片帮、掉碴,顶底板出现凸起,炮眼变形,打钻时垮孔、顶钻、夹钻杆、钻机过负荷等。 (4)其他方面的征兆有瓦斯涌出异常、忽大忽小,煤尘增大,空气气味异常、闷人,气温异常,打钻喷瓦斯、喷煤粉等。 上述突出征兆并非每次突出时都会出现,很可能只出现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3.突出常见发生地点 (1)突出多数发生在采煤、掘进工作面,其中大多数发生在掘进工作面。 (2)突出多发生在上山掘进头、煤层平巷及石门揭开煤层时,特别是石门揭开煤层时,突出强度最大,次数最多。 (3)突出多发生在地质构造变化的地区。 (4)突出多发生在外力冲击作用下,如爆破、打钻、破煤等都容易诱导突出。 (5)突出多发生在煤层由薄变厚的地区。 (6)围岩致密而干燥的厚煤层容易发生突出。 (7)采掘工作形成的应力集中地带容易发生突出。 二、预防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措施及管理规定 1.预防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措施 1)区域性防突措施 1

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及防治措施简易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及防 治措施简易版

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及防治措施简 易版 温馨提示:本解决方案文件应用在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1 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类型与一般规律 1 1 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 许多国家对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的研究都很 重视,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突出机理的 复杂性及突出现象的多样性,目前对突出机理 的认识仍处于假说阶段。国外对煤与瓦斯突出 机理的认识可归纳为4种:地应力假说、瓦斯 作用假说、化学本质假说和综合作用假说。 我国从60年代起就对突出煤层的应力状 态、瓦斯赋存状态、煤的物理力学性能等开展 了一系列的研究,根据现场资料和实验研究对

突出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新的见解和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中心扩张学说、流变假说、二相液体假说、固流耦合失稳理论、球壳失稳理论等。此外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从力学角度对突出过程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了突出破坏过程及瓦斯渗流的机制方程。 1 2 煤与瓦斯突出的类型 煤与瓦斯的突出包括:煤与甲烷突出、岩石与甲烷突出、煤与CO2突出、岩石与CO 2突出等。由于突出时的原动力和所表现现象的不同,煤与瓦斯突出可分为突出、倾出、压出3种情况。 1 3 煤与瓦斯突出的一般规律 (1)突出的次数和强度随开采的深度增加而增加;

安阳矿务局龙山煤矿“11.20”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案例分析

安阳矿务局龙山煤矿“11.20”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案例分析 一、矿井简介 龙山煤矿隶属于安阳矿务局,系国有地方矿井。矿井位于安阳县水冶镇南约6km,井田东起F163断层,西至F172、F174两断层,南以煤层露头和老窑开采为界,北以-500m煤层底板等高线为界,走向长7.2km,倾斜宽1.5~4.0km,面积11.0km2。1969年元月建井,1978年12月投产,原设计生产能力0.50Mt/a,实际生产能力0.28Mt/a。 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多水平上、下山开拓,第一水平标高-220m,第二水平标高-500m。矿井开采煤层为二1煤,煤层走向300○~350○,倾向6○~10○,煤层厚度4~6m,倾角5~40○,煤层自燃倾向为不易自燃,煤尘爆炸指数为6.33~6.42%。煤层直接顶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厚0.19~22.18%,变化较大;底板为中粒砂岩。井田东翼构造简单,西翼构造复杂,以高角度斜交正断层为主,断层走向为北北东~南南西,北西~南东,东~西三组不同方向,褶曲分布有龙山向斜、谢家庄向斜等。 矿井通风方式为混合抽出式,主斜井、副斜井、23采区专用斜井进风,冯家洞立井、天喜镇斜井回风。矿井总进风量5329m3/min,总回风量5405m3/min,绝对瓦斯涌出量22.55m3/min,相对瓦斯涌出

量83.71m3/t。 矿井瓦斯等级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至2002年11月共发生煤与瓦斯突出106次,最大突出煤量1070t,瓦斯量167435m3。 发生事故的地点为11采区11081下顺槽掘进工作面45m处(详见安阳矿务局龙山煤矿11.20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图)。下顺槽设计长度400m,沿煤层顶板布置,巷道支护方式为2.4×2.4m梯形木支架,巷道断面积6.44m2。掘进采用爆破落煤,矿车运输。采用2台(自动倒台)28kW风机供风,其回风经11采区轨道运输巷至总回风巷。2002年5月底11采区轨道上山一车场揭石门后,转入11081下顺槽掘进。6月27日,鹤壁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在龙山煤矿安全检查时因11采区无专用回风巷责令11081下顺槽掘进工作面立即停止作业,9月份经矿务会议研究制定了有关安全措施后又开始掘进,至事故发生时共进尺45m。 11081下顺槽掘至外平台41.5m处煤层顶板下沉,排放钻孔施工较为困难,事故发生前共打排放钻孔27个(41.5m),钻孔深度为2.4~7.2m。经措施效果检验(2个检验孔,孔深分别为3.5m、3m),△h2max=97.8Pa,至事故发生共进尺3.5m。 二、防突措施

河南经贸学院java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南校区】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04微机大专《Java程序设计》课期末考试试卷(A卷)(注意:请将答案写到答题纸上,否则无效;答题纸与试卷分开上交) 适用班级:04微机1、2、3、4、5班 一、填空题(第题1分,共20分) 1、Java源文件名的后缀是(1),编译生成的字节码文件的后缀是(2)。 2、Java程序分为两类:(3)、(4),后者必须嵌入网页中运行。 3、用于创建包的命令名是(5),该命令必须放在程序的(6)位置。 4、Java中用于定义小数的关键字有两个:(7)和(8),后者精度高于前者。 5、Java中用于定义整形变量的关键字有四个:byte、(9)、(10)、long。 6、写出下列常量的数据类型: 常量:’2’类型是(11); 常量:”2”类型是(12); 常量:2 类型是(13)。 7、假设x=1,y=2,则表达式x+y>x*y的值是(14),其数据类型是(15); 表达式”x=”+x表达式的值是(16),其数据类型是(17)。 8、一个一维数组有20个元素,则该数组可用的下标范围是(18)。 9、以下程序段的输出结果是(19) int x=4,y=5; if(x>y) System.out.println(x*y); else System.out.println(x+y); 10、声明并创建一个具有10个元素整型数组a的命令是(20)。 二、判断正误,正确打“√”,错误打“×”(每题1分,共10分) 1、Java允许一个类从多个父类同时继承。 2、实例变量不能在类方法中直接引用,而类变量可以在实例方法中直接引用。 3、一个类可以访问另一个类的私有成员。 4、如果一个类中包含抽象方法,则这个类也必须定义为抽象类。 5、如果在子类中改写从父类继承的方法,则子类中定义的访问权限不能低于父类中该方法的访问权限。 6、在一个方法中不能定义方法名相同,而参数不同的两个方法。 7、一个类可以定义多个构造方法。8、构造方法没有返回值,因此在定义构造方法时,其返回值类型必须声明为void。 9、一个返回值类型为int的方法,其方法体内必须有一个return语句,用于返回一个整型数据。 10、一个接口中的所有方法都是抽象的。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如下哪个字符串是Java中的标识符?( ) A、fieldName B、super C、3number D、static 2、以下哪个不是java的关键字?() A、class B、abstract C、int D、Date 3、以下访问权限控制中,哪一个权限级别最高?( ) A、public B、protected C、private D、友好 4、下列数组声明语句错误的是() A、int[]a; B、int a[]; C、int a[5]; D、int[]a=new int[5]; 5、Frame对象默认的布局管理器是() A、FlowLayout B、BorderLayout C、CardLayout D、null 6、Applet对象的默认布局管理器是() A、FlowLayout B、BorderLayout C、CardLayout D、null 7、关于以下程序段,正确的说法是() String s1=”abc”+”def”; //行1 String s2=new String(s1); //行2 if(s1= =s2)//行3 System.out.println(“= = succeeded”); //行4 if (s1.equals(s2)) //行5 System.out.println(“.equals() succeeded”); //行6 A、行4与行6都将执行 B、行4执行,行6不执行 C、行6执行,行4不执行 D、行4、行6都不执行 8、以下哪个方法不属于Applet小程序生命周期中的方法?() A、init B、main C、paint D、stop 9、以下哪个语句可以获取Choice对象ch的当前选项?() A、ch.getLabel() B、ch.setLabel() C、ch.setText() D、ch.getSelectedItem() 10、如果在一个类中定义了如下两个方法,则选项中正确的说法是() void out() { System.out.printl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