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构建现代服务产业集聚区

构建现代服务产业集聚区

构建现代服务产业集聚区
构建现代服务产业集聚区

构建现代服务产业集聚区

本期导读:

现代服务产业园区相关资讯

工业的服务化和服务业的工业化

构建现代服务产业集聚区

案例借鉴: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

※动态资讯※

2009年2月2日,国务院有关部委和20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官员共同研究部署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试点工作,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促进中国服务外包业务加快发展。

按照商务部等有关部门的规划,力争5年内(2009—2013年)在中国建成一批产业聚集并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基地;促进200家著名跨国公司将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培育2000家取得国际资质的大中型服务外包企业,培训120万承接服务外包所需实用人才;新增100万名大学毕业生就业。到2013年,实现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300亿美元,比2008年增长4倍多。

※主题解析※

现代服务产业。现代服务产业具有高智力、高集聚、高成长、高辐射的特征,其主体为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可以分为六类:科技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专业服务、物流和供应链服务、市场营销及咨询服务。

工业的服务化与服务业的工业化。在现代经济运行中,工业和服务业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工业企业的专业服务呈外包趋势并衍生出独立的产业,如研发服务、物流服务、数据服务等,随着工业经济中服务投入的大量增加并占据主导地位,就出现了工业的服务化倾向。

开发区模式被认为是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成功范式。随着现代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一部分区位敏感度较低的服务业,逐渐摆脱中心城区向城市周边地区扩散。同时,一些

地方政府和产业组织开始有意识地推进服务业的聚集发展,这种以工业园区(开发区)模式推动现代服务产业的集中式发展模式,我们称之为服务业的工业化。

现代服务产业园区。服务业的工业化,催生了现代服务产业园区的和出现和发展,一是来自对城市原有服务业较集中区域的重新规划;二是来自地方政府或产业房地产商无中生有策划的主题园区。

在现代服务产业体系中,一些中枢事务部门,如金融、风险投资、广告、法律咨询等产业,大多高度集中于城市中心区域,其空间上的集聚主要追求信息的畅通性、商务合作的便利性以及高度熟练的劳动力。而有一部分区位敏感度较低(区位熵大于1)的产业,如研发服务、专门设计服务、仓储物流服务、信息及数据处理等,更适合形成各种形式的现代服务产业园区,是地方推动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主题观点※

构建现代服务产业集聚区

目前,从国家到地方、从城市到区县,各地争相出台产业优惠政策,加速推动现代服务产业的发展,其中现代服务产业园区已成为大城市主体功能的承载点、城市经济的增长点和城市竞争力的爆发点。

在转变发展方式的国家战略引导下,上海、北京等地区都在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规划和建设,目前上海已经规划和建设了2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研发服务、专门设计服务、仓储物流服务、信息及数据处理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服务产业园区,在经济现代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为次级城市、次城市区域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如东莞松山湖科技园的规划目标,就是促进东莞市经济的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科技商务社区——聚焦科技主题的商务花园

顾名思义,科技商务社区包含“科技”、“商务”和“社区”三层意思,是指由研发设计、企业总部、生产服务功能为主构成的社区式园区。一般情况下,科技商务社区适合于城市边缘或城乡接合区域的园区发展定位,在一个大型开发区中则倾向于布局在生态环境优越的片区。

科技商务社区的规划和建设,注重人与自然的交融,引进花园式办公理念,强调为

入驻企业和员工提供优越的园区工作环境,配以完善的商务服务设施。科技商务社区以吸纳创新型的研发企业、创业企业和企业总部为主,注重人文气息和创新氛围的营造,通过内部技术研讨会、企业家沙龙等公共活动,更好地活跃区域内的创新氛围。

【上海浦东金桥OFFICE PARK】

上海浦东金桥Office Park位于金桥出口加工区,位于红枫路、明月路、金桥路、新金桥路之间,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旨在构建富有时代感、智能化、公园式、生态型的现代产业园区,为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地区总部与研发设计企业提供了一流环境和发展载体。

2007年,金桥Office Park一期建成交付使用,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由16栋独幢办公楼组成,每幢面积在4000平米到16000平米之间,每幢都是3-5层多层建筑。金桥office park出租面积有300平方米、500平方米、800平方米、1000平方米、1500平方米等多个面积。

金桥OFFICE PARK由法国设计师设计,注重人与自然的交融、人文气息的弥漫和创新文化的凸现。环境优美,景观湖面积50000平方米,绿化率51%。

园区内湖边设有水上餐厅,可同时供1200人用餐。沿红枫路设有四个特色餐厅,有中式餐饮、咖啡吧、日式茶道等。

目前,金桥OFFICE PARK一期吸引了柯达、林德、锐珂、华为、摩托罗拉、百思买、赛默飞世尔、多美滋等一批研发机构和地区总部入驻。

服务外包产业园——引领新兴经济业态的发展

近年来,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离岸外包发展迅速,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我国已成为全球服务外包业务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近年来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猛。从国家到地方,都在积极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和服务外包产业园的发展,一时间服务外包产业园似雨后春笋式涌现出来。

从服务外包产业园的领域看,涉及软件外包、研发外包、设计外包、呼叫服务、数据处理、教育培训等等,相应的也出现了各种主题型的服务外包产业园,如上海张江医药研发外包园、无锡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区属于典型的研发外包产业园,安博(昆山)服务外包产业园属于教育培训产业园。其中,呼叫中心产业园和教育培训产业园可适应的地区范围较广。

近年来,中国的呼叫中心、呼叫服务产业发展迅猛。呼叫中心产业园的发展主要依托发达的网络通讯和大批的中低层人力资源,不仅生长于较为发达的城市,也可以在落后地区生根发芽。呼叫中心产业园的开发,主要引入国内外的第三方外包型呼叫中心、数据中心企业以及商旅服务业、消费电子、电视购物、保险公司等的呼叫中心机构,也可以根据单个大型企业的特殊需求,进行定制式开发呼叫中心园区。

教育培训产业园也是一种适应面较广的服务外包产业园,因为它有着广泛的本地市场需求。教育培训产业园的开发重在集成地区的教育培训需求,将大大小小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整合起来,包括职业技能、素质培训、实用技术培训、企业培训教育、新兴产业培训、远程网络教育等,通过资源共享提升效率、塑造品牌。在园区开发建设中,可由地方政府或产业房地产商,负责园区的开发和管理运营,吸引多家培训机构入驻园区,以动态的,短期的培训项目主,也可以是半年左右的集训。

商贸物流产业园——园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香港的经济学家郎咸平提出了产业链的“1+6”理论,获得了国人的普遍认可,其中的“6”很大部分属于商贸物流的成分。一个经济开发区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需要主动规划建设供应链型物流园,以整合产业供应链,提升后勤处理效率,从而提升整个园区的竞争优势。

供应链型物流园以园区的生产制造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企业供应链物流为主要服务内容。供应链管理平台建设是供应链型物流园区发展的关键,一般先是针对园区有影响的大型企业,建立供应链管理平台,满足其上游供应商的采购服务,下游采购商的营销、配送服务的一体化供应链管理需求,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向园区内外的中小型企业拓展。

除了服务业供应链组织的供应链型物流园,也有一些适用于特定园区的商贸物流产业园,如电子商务仓储物流园、逆向物流处理中心,顺应了电子商务和循环经济发展的浪潮,近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未来的发展空间也是非常大。

电子商务仓储物流园的开发主要依赖于对外交通便利、多类型交通以及低廉的租金成本等方面优势,吸引电子商务企业入驻,发展以“生活用品”为特色的集仓储、简单加工、物流配送、检测维修、贸易于一体的物流产业链。其主要设施包括电子交易结算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商务办公楼、产权商铺、生活服务设施。

逆向物流处理中心主要吸引家用电器、IT行业的大型企业与第三方逆向物流企业合资兴建开发,集汇集、处理、库存、配送、信息整合等功能于一体,同时配备专业的逆流物处理技术、人员和处理设备或设施,满足逆向物流一体化、信息化、绿色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的要求,打造具有相当集聚能力的逆向物流中心。其主要设施包括办公区、售后维修区、仓储作业区、回收处理中心、生活服务区。

※案例借鉴※

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

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地处苏沪交界处——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地域面积50平方公里,距离上海市中心不到25公里,西邻昆山国家级开发区,东依上海国际汽车城。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已发展成为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区、江苏省未来三大商务中心之一、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基地。

一、战略定位:以商务服务为核心功能的国际化、生态型的综合性城市

“国际化”主要体现在“融入上海、面向世界、服务江苏”;“商务”主要体现在以商务性质为城市空间的核心功能,以生产性服务业为商务城的主导产业;“生态”主要体现在以生态系统的建设和绿地水系景观系统的塑造为首要任务,创造有特色的城市人文景观;“综合性城市”主要体现在针对核心行业的专业人才提供较高层次的文化休闲设施和完善的城市化配套设施及服务,营造满足不同类型商务人才需求的环境。

二、产业定位:承接上海商务外溢,大力发展四大产业

充分发挥靠近上海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上海,接受上海辐射,承接上海商务外溢,大力发展四大产业:一是服务外包,包括跨国公司、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的IT服务、客户服务等外移外包。二是金融机构后台处理中心,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大型金融机构的财务结算中心、信用卡服务和客户呼叫中心等。三是制造业企业的区域性总部,包括运营中心、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营销中心、管理服务中心等。四是物流采购中心,以及与之相配套的酒店、商业、文化和居住等项目。

三、功能分区:1个中心商务区+3个主题服务园区

集中式自由办公区,占地0.8km2,为先导开发区域,区内集中了高密度写字楼、酒

店、商业等业态,很多即将进驻的服务外包企业也将过渡期的临时办公地点选在这里。

企业总部区,占地2.5km2,主要吸引国内外大公司的区域总部落户商务城,已有20家企业中国地区总部和华东地区总部落户。

服务外包区,占地10km2,是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重点打造的主导产业集聚区,已聚集法国凯捷、华道数据、中金数据、远洋数据、易方呼叫、实达外设等一大批服务外包企业。

现代物流区,占地 3.5km2,引进了普洛斯、宝湾物流、Newcity、迪卡侬配送中心等多家规模物流项目,当当网、百安居等知名企业配送中心正在建设中。

四、培训基地:江苏省首个服务人才培训基地

江苏现代服务业人才(昆山)培训基地将整合全省培训和教育资源,以满足金融BPO 为主导的服务外包经济、高新技术的总部经济和创新创业的巨大人才需求为培训目标,构建各类职业教育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培训的整合平台。

2008年10月28日,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一期)落成暨安博(昆山)服务外包产业园正式开园,100余所高校校外实训基地举行揭牌仪式。安博(昆山)服务外包产业园是花桥国际商务城、安博教育集团、美国思科公司三方合作的大型产学研合作项目。

关于东滩顾问

上海东滩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创建于2002年,创始于上海崇明东滩生态城的开发实践和咨询研究工作。公司秉持区域开发一站式服务商的发展定位,专注于产业园区、生态城镇和旅游片区三大领域的规划咨询和招商投资全价值链服务,旨于协助国内各地方政府、新区/园区管委会和大型房地产商更好地推动城市运营、产业发展和产业地产开发等问题。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浙江省人民政府 “十二五”时期是全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规划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是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举措,对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生产力布局、建设生态文明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为科学合理、扎实有效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其中以“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为重点。 一、发展背景与现实基础 (一)发展背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根本消除,国家不断深化区域发展战略,我省正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高水平规划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成为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国家战略功能、提升国际经济地位的重要载体。 1.加快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新空间。当前,我省已进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000美元以上的发展阶段,也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既要破解产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等老问题,更要深入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效生态农业等新领域。同时,按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我省将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各类经济功能区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载体作用,充分发挥产业、科技、人才集聚的优势,带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优化区域开发格局需要新抓手。新型城市化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重要动力。在深入实施三大产业带规划的基础上,增强杭、甬、温都市圈和浙中城市群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进中心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此,必须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深水岸线、交通区位等组合优势,加强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规模较大开发区等各类经济功能区的互联互动,进一步推动都市圈建设,优化区域开发格局。3.培育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需要新平台。我省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相对偏少,急需通过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项目,加快培育壮大新能源、生物产业、新材料、物联网、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海洋新兴、核电关联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全省经济转型升级。为此,需要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推进有序、高效、集约开发,为我省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的引进和培育提供空间载体。 (二)发展基础。全省三大产业带规划实施以来,形成了一批重点开发区块,为产业集聚区选址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1.区位优势明显。这些重点开发区块主要位于环杭州湾产业带、温台沿海产业带和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等我省生产力布局的三大主轴线上,接近中心城市或现有经济开发区,区位条件优越,在全省经济发展与城乡布局中的战略地位十分突出,是我省未来区域发展的核心与重点区。

南沙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

附件2: 南沙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 一、航运服务集聚区 航运服务集聚区主要包括龙穴岛除造船基地以外的所有用地、沙仔岛黄阁大道以北地区、小虎岛南部地区、南沙岛东部地区和位于万顷沙镇的南沙保税港区加工区。该区域将重点依托南沙保税港区,重点发展保税仓储、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展示、临港加工等港口物流业务,吸引航运经纪、航运咨询、航运金融、海事仲裁、公正公估等航运高端要素在南沙集聚发展,加快构建完善的保税物流体系,力争建成华南及泛珠三角地区有影响力的保税物流中心、采购中心、转口贸易中心、商品集散交易中心和航运服务中心。 二、科技创新服务集聚区 科技创新服务集聚区主要包括南沙岛南部东起资讯科技园、西至西部工业区滨海地块,面积约10—12平方公里。该区域将依托广州中科院工业技术研究院、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教育部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水平的公共研发机构,开展电子信息、服务外包、生物医药、新能源、精细化工、现代中医药等领域的研发,鼓励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园将先进科技成果在南沙及珠三角地区产业化,积极打造粤港科技联合创新的示范区

和珠三角自主创新的重要区域。 三、滨海文化休闲旅游集聚区 滨海文化休闲旅游集聚区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包括上下横档岛在内的南沙岛东南部滨海地块、黄山鲁和大山乸地块,主要依托邮轮码头、游艇俱乐部、高尔夫球场、天后宫、大角山炮台、滨海公园、滨海泳场和南沙大酒店等旅游设施,发展滨海休闲旅游;二是万顷沙十八涌以南地块,主要依托人工湿地、百万葵园等旅游景点发展滨海生态旅游,力争把南沙打造成为世界邮轮旅游航线的著名节点、粤港澳旅游市场的对接枢纽和珠三角滨海观光旅游的重要中心。 四、珠三角鲜活农产品物流集聚区 珠三角鲜活农产品物流集聚区主要包括珠江街、横沥镇和万顷沙镇的农业生产和配送区域,该区域将以国通供港澳水产基地为龙头,加快南沙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现代滨海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区的建设,高标准打造信息化、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吸引国内外农产品物流、交易、科技服务、检测服务等企业进入南沙新区发展,探索建立粤港澳“一地两检”的农产品检验检疫制度,构建绿色、环保、安全的农产品供应体系,力争把南沙打造成为珠三角鲜活农产品的重要供应基地和配送中心。 五、服务外包集聚区 服务外包集聚区与科技创新服务集聚区发展用地范围一致,

上海市经委关于印发《上海市创意产业集聚区认定管理办法

上海市经委关于印发《上海市创意产业集聚区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区(县)经委、创意产业集聚区和有关单位: 为加快本市创意产业发展,提升本市创意园区的能级和水平,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8]11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提高本市创意产业质量和水平的要求,我委制定了《上海市创意产业集聚区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特此通知。 附件:上海市创意产业集聚区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上海市经济委员会 二○○八年六月十七日 上海市创意产业集聚区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了加快本市创意产业发展,提升本市创意产业园区的能级和水平,规范本市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申报、认定及相关管理工作。根据国家及本市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创意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创意产业集聚区是指依托本市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和城市功能定位,利用工业等历史建筑为主要改造和开发载体,以原创设计为核心,相关产业链为聚合,所形成的以研发设计创意、建筑设计创意、文化传媒创意、咨询策划创意、时尚消费创意等为发展重点并经市政府有关

部门认定的创意产业园区。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申报、认定及相关管理活动。 第四条上海市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经委)负责本市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认定及其相关管理工作。 本市区(县)经委负责组织本区域内创意园区申报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工作并进行初审,配合市经委对本区域内经认定的创意产业集聚区进行指导和管理。 第五条本市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认定条件为: (一)有完整的集聚区建设和发展规划,并且该规划符合《上海创意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二)园区完成建设改造,出租率达到70%以上。 (三)有鲜明的产业特色和定位,产业门类符合《上海创意产业发展重点指南》,并且已经有若干个主导产业门类。主导产业门类的企业应占园区全部企业总数的70%以上。 (四)园区建筑面积应在1万平方米以上。 (五)有合理规范的管理机构和运营机制,能够有效组织开展集聚区的建设、管理和招商。 (六)能提供适合创意企业发展的工作环境、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 (七)园区房屋租赁应由园区运营管理机构负责,房屋租赁应符合园区产业功能要求。未经园区运营管理机构许可,不得进行转租。 (八)房屋建筑结构应符合本市相关建筑标准,建筑外型应与城市建筑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分析

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分析 基于创意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Hawkins,2001)和产业聚集区的叠加效应(Porter, 1990),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通过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这些国家的发展实践表明,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引导产业集群化发展,有利于文化创意企业间的资源共享,能够形成产业规模效益、技术溢出效应等,推动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一)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特点 通过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产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在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整体竞争力提升中的作用也逐步提升。 表1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分布、功能和影响

资料来源:根据北京文化创意网的资料整理。 1. 集聚区空间分布逐渐合理 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组织形式,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继2006年12月,北京市确认了第一批1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以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会议于2008年3月28日认定了第二批1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至此,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已经累计达到21个。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分布地域、核心功能和影响行业具体参见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2006年确认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主要集中在北京市城八区及通州、大兴、怀柔等三个郊区,存在数量有限,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2008年北京市确认的第二批分布区域基本上覆

盖了北京市的城八区及所有远郊区县。在崇文、宣武、顺义、丰台、房山等区分别设立了传统文化产业集聚区、琉璃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会展创意产业将集聚区、服装服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等。 2. 集聚区产业功能配置逐步优化 根据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2006年所确认的10个文化创意产业区仅覆盖了九个大类中的七个大类。而且,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阶段性,原有的1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也不能完整地反映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整体情况。在2006年确认的10个文化产业集聚区中,没有专门的广告、会展产业集聚区、没有专门的旅游、休闲娱乐产业集聚区。 2008年确认的1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解决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中的产业功能配臵不尽科学的问题。至此,北京确认的21个文化产业集聚区比较全面地涵盖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所有门类,而且更加重视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科学引导。主要表现在:一是北京新确认的1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加大了对工业设计、软件等行业的资源配臵力度,旨在通过政策引导,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和软件服务行业,通过产业的软实力,带动整个工业的发展,提高相关产业的竞争力。新确认的清华科技园与中关村科技园、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共同构成北京工业设计、软件服务的产业集聚区。二是充分认识到旅游业对北京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通过北京欢乐谷生态文化园、房山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和前门传统文化产业集聚

服务业集聚区建立情况汇报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服务业集聚区建立情况汇报

服务业集聚区建立情况汇报 “十一五”期间,特别是年以来,围绕推进服务业产业转型升级,我市把大力提高服务业集约、集聚发展摆上重要战略位置,科学抉择,提升资源要素和集聚水平,放大服务业集聚发展特色,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实践证明,在资源能源日益紧张、用地约束不断加大的条件下,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既有利于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企业转型,也有利于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功能,还有利于推动产业集聚、提高集约发展水平,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做法 我市的基本做法有四个方面。一是优化空间布局。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重点空间放在主功能区。在主功能区共有花木大世界、钢材市场、天平市场、科技创业园、苏浙大市场、汽车城、科技园、港物流园等近1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取得了集约发展的效果。二是突出产业特色。充分利用各镇区区域资源优势,使集聚区建设凸显产业特色。在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熔盛重工集团的港区建立起全国唯一的船舶配件市场、现代物流集聚区。在如城依托花木产业的优势建立了花木交易集聚区。三是提升发展层次。在发展传统产业特色的同时,大胆创新,建立新兴高端产业集聚区、科技城(软件园)信息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达到106家。同时与世界500强企业百胜集团及国内知名企业东轮集团、浙大网新、神州数码等30多个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四是强化 第 2 页共 6 页

服务配套。各重点服务业集聚区都有专门管理服务机构,建立了公共信息平台。港物流集聚区加大招商力度,吸引第三方、第四方货代物流企业入驻。初步建立起功能完备的网络支撑和快速的信息通道。 二、初步成效 我市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虽然时间不长,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具体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一是规模效应。“十一五”期间我市120个各类市场建设质态不断提升,呈现出露天交易向室内经营转变、临时摊位向固定网点转变、混合经营向专业特色转变、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的良好格局。全市市场成交额每年以25%的速度不断攀升。 二是集聚效应。我市列入市级的4个服务业集聚区不断发展,不断壮大。一季度四个集聚区新增入园企业133个,投入7.89亿元,完成税收3461万元。一季度花木交易集聚区成交额12.4亿元,预计花木交易集聚区年营业额突破50亿元,嘉信钢材市场超过50亿元。全市亿元以上市场由XX年的5个上升到25个。 三是扩张效应。圣名国际广场、船舶配件交易市场的建设投运成为港区新的商业中心。文峰大世界的落成为主城区商贸集聚区增添了新的亮点。苏浙商贸城、亿丰国际商城入驻企业不断增加,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兴隆装饰城成为最大的装饰用品集散地,为提升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提供服务。驰名省内外的天平小商品市场,有如“小义乌”吸引着苏中、苏北客户前来经营。 第 3 页共 6 页

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思考

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思考 提要:当前,产业集聚区发展面临诸多突出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产业集聚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实现产业集聚区又好又快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产业集聚区;发展;思考 产业集聚区是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依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现途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突破口。然而,当前产业集聚区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产业集聚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实现产业集聚区又好又快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一、产业集聚区的内涵 产业集聚区是以若干特色主导产业为支撑,产业集聚特征明显,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吸纳就业充分,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功能区。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 1、企业(项目)集中布局。空间集聚是产业集聚区的基本表现形式。通过同类和相关联的企业、项目集中布局、集聚发展,为发展循环经济、污染集中治理、社会服务共享创造前提条件,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2、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集聚区区内企业关联、产业集群发展,这是产业集聚区与传统工业园区、开发区的根本区别。集聚区通过产业链式发展、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集群协调效应,实现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特色主导产业集群或专业园区。 3、资源集约利用。促进节约集约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产业集聚区的本质要求。按照“节约、集约、循环、生态”的发展理念,提高土地投资强度,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提供示范。 4、功能集合构建。推动产城一体、实现企业生产生活服务社会化是产业集聚区的功能特征。通过产业集聚促进人口集中,依托城市服务功能为产业发展、人口集中创造条件,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完善生产生活服务功能,提高产业支撑和人口聚集能力,实现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相互依托、相互促进。 二、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管理体制亟待理顺。首先,管理体制不顺。县域内的产业集聚区虽然具备部分县级经济管理权限,但存在与市直职能部门职能交叉问题,在行政区划和责任权限上,产业集聚区与所在乡镇之间存在多头管理、职能不明、职责不清的问题,产业集聚区对所在乡镇大都只有协调权,没有决策权,

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工作方案

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工作方案 为提升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增强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支撑全市经济转型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按照五规合一、四集一转、产城互动的基本要求,以集群、创新、智慧、绿色发展为方向,大力实施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工程,着力提升集群集聚、承接转移、节约集约水平,着力增强创新发展、基础配套、要素保障和服务管理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集聚区持续上规模上水平上层次。 (二)发展目标。集群竞争优势更加凸显,发展质量明显提升,支撑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1.总量规模。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800亿元,增长10%;完成固定资产投达到800亿元,增长17%。 2.集聚发展。主营业务收入超6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聚区1个,超35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聚区1个,超25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聚区2个,超15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聚区1个。 3.晋级争先。X市产业集聚区力争晋升四星级,X县、X县、X县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力争晋升二星级;X市产业集聚区和纺织产业集聚区力争晋升一星级;X新型制造业、X煤化工专业园区力争晋升省级产业集聚区。

4.节约集约。投资强度和产出强度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下降1%左右,清洁生产和循环化改造取得明显成效。 5.吸纳就业。全部从业人员超过23—24万人,新增1—2万人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推动产业产品结构升级。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进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培育新的增长动力。 1.突出发展优势产品。实施优势产品升级工程,重点依托产业集聚区骨干企业开展新一轮技术升级,着力在高强钢、智能设备制造、工业机器人、新材料、食品医药、高档陶瓷、汽车零部件、电子元器件、医疗康复设备等领域开发一批升级换代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组织开展产业集聚区重点企业摸底调查,全力做好要素协调保障,支持有订单、有效益的企业扩大生产,提高市场占有率。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区产销、银企、用工对接,全面提升投产项目达产率,促进新的有效产能释放。 2.培育新的增长点。鼓励拥有百亿级产业集群的产业集聚区,在做大做强现有主导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市场容量大、需求弹性小的技术劳动复合型产业,培育形成新的主导产业集群。支持基础较好、优势突出的产业集聚区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智能装备、智能终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和战略新兴产业,引领带动全市产业结构升级。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名单详细版.doc

附件1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名单 郑州市 1.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郑州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含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3.郑州航空港区 4.白沙产业集聚区 5.金岱工业园区 6.郑州国际物流园区 7.郑州市金水区杨金产业集聚区 8.官渡产业集聚区 9.上街区装备制造业集聚区 10.新郑新洪工业园区 11.河南(巩义)回郭镇铝加式产业集聚区 12.巩义市豫联产业集聚区 13.新密市产业集聚区 14.登封市汽车零部件工业园 15.荥阳市五龙产业集聚区 开封市 16.开封经济产来集聚区(含开封经济开发区) 17.开封杏花营产业集聚区

18.尉氏县产业集聚区 19.杞县产业集聚区 20.开封市糖细化工产业区 21.开封经济技术集聚区(含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黄龙园区) 22.通许县产业集聚区 23.兰考县兰兴产烽集聚区 洛阳市 24.洛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洛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硅点子材料、新材料 25.洛阳石化产业集聚区 石油化工、化纤纺织、精细化工、新能源及化工新材料 26.洛宁产业集聚区 轻工制造、农副产品加工 27.宜阳产业集聚区 铸造和机加工为主的重型装备制造业、硅材料、精细化工 28.洛阳伊洛工业园区 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 29.洛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含洛阳经济开发区) 商贸和物流业 30.洛阳工业产业集聚区(含河南洛阳工业园区) 先进装备制造业、食品、有色金属及新材料 31.洛龙科技园区:硅光电(太阳能)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

产业为主的“三大产业” 32.洛新产业集聚区 机械加工、重型装备制造、新材料 33.新安县万基产业集聚区 能源铝产业、铝精加工、镁合金、钛合金为主的新材料 34.栾川钼钨精深加工业集聚区 钼钨精深加工 35.孟津华阳中心产业集聚区 电力能源、化工、光伏材料和机械材料 36.汝阳产业集聚区 新型建材、特种钢材及煤化工 37.嵩县产为集聚区 38.伊川县产业集聚区 规划面积8.719平方公里,东园以铝精深加工为主导产业,适度发展机械制造、硅及光伏产业。西园以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为主,适度发展高新技术及劳动密集型产业。 平顶山市 39.平顶山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平顶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机电装备、新材料 40.平新产业集聚区 节能环保新材料 41.郏县城东产业集聚区

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与投资管理公司产销对接合作框架协议

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与投资管理公司产销对接合作框架协议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产 销 合 作 框 架 协 议 二○一一年十月 甲方:****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 地址: 负责人: 乙方: 地址: 负责人:

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本着互惠互利、实现双赢的目标,双方建立长期产销合作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协议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就有关事项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双方基本情况 (一)甲方 ****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政府首批确定发展的175个产业集聚区之一,总规划面积10.4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两大主导产业。截止2011年上半年,集聚区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入驻工业企业****家,其中****类企业****家,****类企业****家,形成了****和****两大主导产业集群发展新格局,拥有年产********************的加工生产能力。产业集聚区五金工量具和服装及面料产品生产能力大,市场供应能力强。 (二)乙方 *********** 第二条、合作宗旨 双方希望通过建立密切、长久及融洽的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产品生产、市场销售、产业推动等多个领域开展强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双方的快速发展。 第三条、合作原则 (一)平等原则。双方在自愿、平等的前提下签署本协议,协议内容经过双方充分协商。 (二)长期、稳定合作原则。双方的合作基于彼此充分信任,着眼于长期利益,双方致力于长期、稳定的合作。

河南产业集聚区名单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名单

作者: 日期:

附件1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名单 郑州市 1.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 郑州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含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3. 郑州航空港区 4. 白沙产业集聚区 5. 金岱工业园区 6. 郑州国际物流园区 7. 郑州市金水区杨金产业集聚区 8. 官渡产业集聚区 9. 上街区装备制造业集聚区 10 .新郑新洪工业园区 11. 河南(巩义)回郭镇铝加式产业集聚区 12. 巩义市豫联产业集聚区 13. 新密市产业集聚区 14. 登封市汽车零部件工业园 15. 荥阳市五龙产业集聚区 开封市 16. 开封经济产来集聚区(含开封经济开发区)

17. 开封杏花营产业集聚区

18. 尉氏县产业集聚区 19. 杞县产业集聚区 20. 开封市糖细化工产业区 21. 开封经济技术集聚区(含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黄龙园区) 22. 通许县产业集聚区 23. 兰考县兰兴产烽集聚区 洛阳市 24. 洛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洛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硅点子材料、新材料 25. 洛阳石化产业集聚区 石油化工、化纤纺织、精细化工、新能源及化工新材料 26. 洛宁产业集聚区 轻工制造、农副产品加工 27. 宜阳产业集聚区 铸造和机加工为主的重型装备制造业、硅材料、精细化工 28. 洛阳伊洛工业园区 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 29. 洛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含洛阳经济开发区) 商贸和物流业 30. 洛阳工业产业集聚区(含河南洛阳工业园区) 先进装备制造业、食品、有色金属及新材料

31. 洛龙科技园区:硅光电(太阳能)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概念简述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概念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以某一服务产业为主体,相关服务 产业相配套, 产业特色鲜明, 空间相对集中, 具有资源集合、 产业集群、服务集成功能,现代服务业集聚度达到一定水平的区域。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现代服务业中的新型业态,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上海首先提出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的概念,并对其内涵不断进行充实发展。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作用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具有产业集聚、空间集约、高效连 通的特点,通过合理布局和有效开发,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服务业发展的新高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现代服务业集约化、节约型发展,有利于实现服务组织机构的网络化,促进知识交流与服务创新。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现状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既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内 在要求,也是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和竞争力的客观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良好的交通组织、完善的商务环境、标准化的信息交流平台和面向全球市场的服务,都有助于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 雏形初步形成阶段: 20 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以外向型经济为特征的 虹桥开发区建设是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源起,逐步形成了环虹桥地区商务集聚区, 1000 多家外商投资企业和近千 家外企办事处入驻,其中咨询、审计、律师、企业策划、广告等行业发展尤其快速,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雏形初步显现。 加速形成发展阶段: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上海服务业加速发展,增加值占 GDP 比重由 1990 年的

31.9 %上升到 2002 年的 51 %; 就业人 数比重也由 1990 年的 29.6 %增加到 2002 年的 48.8 %。其 中,以金融、物流、信息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更是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 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趋势也日益明显, 在黄浦、 卢湾、静安、浦东、长宁、徐汇等区域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集聚,涌现出虹桥、陆家嘴、南京西路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度较高的区域。 稳固发展,功能品质提升阶段: 跨入新世纪以来,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进入了积极规 划、着力品牌建设的发展期。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已经开始规划启动,并加大在规划、功能定位、政策指导等方面的引导扶持力度。通过集聚区建设,吸引集聚优势资源,培育上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服务业,进而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成为上海新世纪的城市名片、产业新高地和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主要发展形态 (一)中央商务区( CBD 或微型 CBD ) :是指以城市经济为 核心,以金融、商贸、商务活动为主体,高级酒店、高级零售和高级公寓相配套,企业总部、地区总部集中,交通通达性良好的城市中心区域。 (二) 创意产业园: 是指以研发设计创意、

灵宝市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

灵宝市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2016年度部门决算

目 录 第一部分 灵宝市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概况 一、主要职责 二、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第二部分 灵宝市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2016年度部门决算表 一、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二、收入决算表 三、支出决算表 四、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五、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 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 七、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 八、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第三部分 灵宝市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2016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 灵宝市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 概 况 1

一、主要职责 1、贯彻国家、省、市有关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按照市委市政府授权全面领导产业集聚区工作; 2、制定我市产业集聚区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3、负责组织实施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4、负责指导监督下属产业园做好园区内规划、建设、管理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 5、负责产业集聚区招商引资工作,承接产业转移和经济协作; 6、负责建立和管理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土地储备、人才等要素平台;负责管理和使用各级政府通过管委会投入产业集聚区的资金; 7、负责审核入区的投资项目,并根据规定权限进行备案、核准、审批或上报; 8、负责指导监督产业园对入园企业、开发建设单位及经济实 体的协调管理和服务; 9、按照规定处理产业集聚区的有关涉外事务,负责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和垂直管理部门在产业集聚区派出机构的工作; 10、负责综合管理、监督检查、指导协调产业集聚区及产业园经济运行、监测预报、统计考核等工作; 11、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产业集聚区完善布局和扩区方案的主要内容

附件2 产业集聚区布局完善和规模调整方案的 主要内容及有关要求 为切实做好产业集聚区完善布局、规模调整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工作,为集聚区发展创造良好用地条件,现将产业集聚区完善布局和规模调整方案的有关要求及主要内容明确如下。 一、有关要求 1. 产业集聚区用地规模增加的,其发展区、控制区内审批用地量一般须超过其面积的1/3,否则,原则上不允许增加规模。 2. 集聚区规模的增加要适度,要与土地规划下达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相适应,增量规模的50%至少不能低于1/3的用地应有规划建设用地指标。通过增减挂钩保障用地的控制区,其拆旧区必须落实到相关乡级土地规划图上。 3. 产业集聚区范围内的铁路、高速公路、河流等大面积非城镇建设用地,以及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已批准的增减挂钩项目用地所占用的规划指标可扣除出去,调剂到其他地方,继续作为规划指标布局使用;集聚区内的村庄等现状建设用地不再覆盖规划指标,但应计入集聚区总规模,以避免规划指标、现状建设用地和挂钩周转指标的叠加,实现指标的高效使用。 4. 产业集聚区布局或规模调整要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二调”成果对接工作同步进行,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图入库,实现无缝衔接。涉及报国务院审批8个市中心城

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不予调整。 5. 调整方案对接的时间安排:3月17日—23日,各产业集聚区按有关要求形成调整方案;3月25日—31日,省国土资源厅按要求分批次对产业集聚区布局完善和规模调整方案进行对接审查。 二、调整方案的主要内容 1. 产业集聚区用地基本状况,包括建成区、发展区和控制区面积,已使用土地面积(含已上报的违法用地面积),调整的主要原因。 2. 扩区的总规模,扩大发展区或控制区的各自规模,调整后的“三区”面积;所需规划建设用地指标解决办法;是否涉及基本农田,如涉及调整到何处。 3. 集聚区中扣除铁路、高速公路、河流、增减挂钩建新区、高压走廊等大面积难以利用土地的情况及各自面积。 4. 规模增加是否涉及省辖市中心城区(报国务院审批的郑州等8个省辖市除外)或县城(县级市市区)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等。 5. 通过增减挂钩方式保障用地的控制区,其相应的拆旧区具体位置和面积。 6. 调整前后的中心城区或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图。 对于只调整规划布局、不涉及增加规模的,应说明调整的原因和区位,调整前后“三区”规模结构是否有增减,调整是否涉及基本农田,并附调整前后的中心城区或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图。

关于发展现代产业集聚区的调查研究

关于发展现代产业集聚区的调查研究 ——以XX省XX临港经济开发区为例 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演变过程中在空间上的一种必然现象,是指某一核心产业或者几种产业领域内相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的区域X围内高密度的聚集在一起,形成上下游结构完整、外围支持产业体系健全、具有灵活性机动性等特征的有机联系,进而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和引擎。通过发挥其集聚规模经济效应、创新效应、竞争效应和学习效应等促进经济获得持续发展。 XX市位于XX盆地南缘,处于川、滇、黔三省结合部,金沙江、岷江、长江汇流地带。经过多年的发展,XX市已经步入工业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经济总量在全省位居第四,在川南五市中排名第一。同时XX市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具有三江六岸的良好口岸的区位支撑,是XX省境内拥有长江黄金水道的港口城市之一。2009年,XX市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立足于自身的经济发展优势和沿江综合资源优势,提出了要建设和发展XXXX 临港经济开发区。这是XX市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在认真分析现有产业优势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对今后产业集中、集聚、集群发展所作出的全新选择。 XX市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能够促进XX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新成新的增长极。建设临港经济开发区能够通过集聚规模经济效应,发挥数倍的乘数效应,放大该区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有数据显示,港口生产经营与其他相关产业间接诱发的经济贡献为1:5,提供就业贡献为1:9.,这将为XX市带来新一轮的增长。同时XX市临港经济开发区坚持“港—城—园”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将充分发挥该区

域中心城市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加快实现该区域的城乡统筹发展。 本课题正是立足于这一理论基础和XX市的实际情况,对XX市临港经济开发区的产业集聚、集群发展进行的研究,希望能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一、临港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2009年12月18日,XX市临港经济开发区正式成立。从成立至今,开发区进入了全面建设阶段,各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效。 (一)临港经济开发区建设及产业发展现状 1、完成总体发展规划编制 规划是龙头,开发区成立后,通过美国易道公司、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共同努力,完成了《XX市临港经济区开发规划》,对临港经济开发区的总体发展方向和思路、产业选择及发展战略、空间布局以及区域城乡统筹发展等进行了全面部署,最终确定了构建以临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双轮驱动,“一个中心、两类基地、六大产业”为支撑的现代新型产业体系。在规划的引导下,截止上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84亿元,筹措开发建设资金3.03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77亿元,全区产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2、引进关联企业和项目入驻园区 按照六大产业的发展方向,临港经济开发区坚持开放合作,与先进开发区主动联系,与XXXX商会商会组织建立了经常性的联络机制,与XX高新技术开发区、XX经济技术开发区缔结友好开发区并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大力招商引资,积极培育、引进关联产业,目前已

产业集聚区合作协议

产业集聚区合作协议 2014年5月

产业集聚区合作协议 合同编号: 本协议由以下双方签订: 甲方: 地址: 法定代表人: 电话: 传真: 乙方: 地址: 法定代表人: 电话: 传真: 双方经友好协商,同意按“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乙方在甲方提供的屋顶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站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并同意按节能效益分享型方式分配由本项目带来的节能效益。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真实、充分地表达各自意愿的基础上协商一致,签订本协议执行。 第1节总则 本协议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8月颁布的“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GB/T24915-2010)起草编制。

第2节本项目主要内容 2.1 项目名称:xxx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项目 2.2 甲方提供屋顶由乙方进行项目的实施,乙方负责就本项目的实施为甲方完成节能目标。实施本项目后,乙方作为项目业主享有各项权益。 2.3 项目主要技术方案:分别在甲方提供的共计约XXXX万平方米屋顶上由乙方投资安装XXXMWp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所发电能作为甲方园区内企业的补充用电,实现企业节能降耗。 2.4 项目建设方案 2.4.1 乙方负责本项目的所有投资,包括设备、设施、技术购置和工程建设费用,完成本项目设计、施工、建设;负责项目的运营、管理、检测、监测、维护、更换以及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费用。 2.4.2 甲方提供园区内XXX企业建筑物屋顶作为项目建设场地。分别位于XXXXXXXXXX。 2.4.3甲方拥有所提供屋顶(25年)使用权。 2.5 项目实施目标 2.5.1 替代部分公共电网供给甲方园区内企业的电能,降低企业能耗指标。 2.5.2 项目建成后预计平均每年发电约XXXXX万kWh。 第3节项目实施期限 3.1 本协议于正式签订日起生效,至节能效益分享期满时终止。 3.2 双方分享节能效益的起始日为项目建成正式投运的日期,甲乙双方以签证文件为准。项目分享期为25年。 第4节项目方案设计实施和项目的验收 4.1 甲乙双方按照本协议的规定进行本项目的实施。 4.2 乙方将聘请具备资质的单位承担本项目的整体设计,依照光伏电站建设要求进行施工和安装。

集聚区实施方案

篇一: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方案 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方案 中共栾川县委党校张丁一 一、机构功能与定位 栾川县旅游产业集聚区是依托栾川丰富的旅游资源,对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商品研发销售,旅游企业生产观光,旅游服务设施配备等相关产业进行整合,融入资本、信息、技术、经营管理等生产要素,导入外部经济势能,从而形成一个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经济综合体。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经济高效,环境优美,生态良性循环,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的区域经济体。 而旅游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在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中扮演了“管理者+服务者”的双重角色,作为政府利益和市民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必须兼有宏观调控“管理”和微观协调“服务”的双重职能。处理各种矛盾,平衡多边利益,保证生产要素最优配置,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二、整体思路 “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管理者对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也必须有一个提纲挈领的整体规划。 旅游产业集聚区要发挥集聚优势,应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产品的生产成本比其他地方低;生产应达到一定的规模,使产品不仅能满足自身而且能大量外销,满足其他地区需要;产品的运销合理,应是商品的成本加上运到消费地的运费,仍然低于消费地生产同类商品的成本。对此,管理者应该理清制约集聚区发展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一)、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经济发展是一时的积累,生态环境是万世的财富。生态环境脆弱性,生态恢复的长期性决定了违背自然规律,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换取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是得不偿失的发展。 “中国最美丽小城”、“中国旅游强县”、“全国文明县城”、“全国卫生县城”、“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一连串荣誉的背后,既是对栾川得天独厚旅游资源的赞誉,也是栾川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肯定。同时,旅游产业集聚区以展示栾川秀美,做强栾川旅游,提升栾川经济为目的,更不能以牺牲青山绿水换取一时发展。 因此,旅游产业集聚区必须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严格执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实施产业规划,切不可舍本逐末,遗恨万年。 (二)、正确判断生产需要与建设规模的关系 旅游产业集聚区应以市场为主导,充分了解市场需求,根据需求结构确定生产结构,根据生产结构及时调整产业结构,避免不按市场需求盲目扩大生产规模,造成资源浪费。 因此,产业集聚区前期工作应引导企业在注重生产要素投入同时做长产业链条,实现外延式增长,建设规模与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汇总

河南180个产业集聚区目录 作者:佚名日期:2010年11月11日来源:本站原创我要评论(3) 2009年4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并于2010年元月开始对全省首批确定的180个产业集聚区进行全面调查。 产业集聚区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节约集约发展的基础工程。2009年4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并于2010年元月开始对全省首批确定的180个产业集聚区进行全面调查。在掌握全省产业集聚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产业集群生存状况、发展条件、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态势进行对比分析,为省委、省政府政府制定产业集聚区发展政策,分类指导产业集聚区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2010年下半年,河南产业集聚区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推出20个河南示范产业集聚区: 临颍县产业集聚区 洛宁县产业集聚区 沁阳市产业集聚区 汤阴县产业集聚区 柘城县产业集聚区 鄢陵县产业集聚区 遂平县产业集聚区 鹤壁金山产业集聚区 三门峡产业集聚区 原阳县产业集聚区 郏县产业集聚区 邓州市产业集聚区

武陟县产业集聚区 沈丘县产业集聚区 平舆县产业集聚区 滑县产业集聚区 民权县产业集聚区 内黄县产业集聚区 鹿邑县产业集聚区 宜阳县产业集聚区 河南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名单、占地面积以及主导产业详情: 1、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60.3——主导产业: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能源 2、郑州经济产业集聚区(含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55.63——主导产业: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铝加工 3、郑州航空港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138——主导产业:食品饮料、仓储物流、生物医药、印刷包装 4、郑州市白沙产业聚集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29.4——主导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 5、郑州市官渡产业聚集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36.5——主导产业:现代商贸、科技研发、创新产业、旅游服务、现代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现代农业示范产业 6、郑州市金岱工业园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11.42——主导产业:一类工业为主、二类工业为辅 7、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园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370 ——主导产业:金融、服务、物流及咨询

定南县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定南县现代服务业 发展规划 二〇一二年九月

目录 第一章规划背景及依据 (1) 1.1 规划背景 (1) 1.2 编制依据 (2) 第二章发展现状及发展环境分析 (3) 2.1 发展现状 (3) 2.2 发展条件 (8) 2.3 发展机遇 (14) 第三章总体思路 (17) 3.1 指导思想 (17) 3.2 基本原则 (17) 3.3 发展目标 (18) 第四章发展布局 (20) 4.1 定南县产业发展总体布局 (20) 4.2 旅游业空间布局 (20) 4.3 物流业空间布局 (23) 4.4 商贸配套业空间布局 (28) 第五章重点产业发展思路及重点项目 (29) 5.1 旅游业 (29) 5.2 物流业 (40) 5.3 商贸配套产业 (44) 第六章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 (49)

6.1 加强领导,强化考核 (49) 6.2 规划引导,政策扶持 (49) 6.3 创新机制,项目带动 (50) 6.4 夯实基础,增强后劲 (51) 6.5 营造环境,法制保障 (52) 6.6 品牌引领,人才支撑 (52) 6.7 完善统计,健全体系 (53)

第一章规划背景及依据 1.1 规划背景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研究完善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办法,支持、抚州创建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和共同配送综合试点城市,推动、综合物流园区及广昌物流仓储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支持建设服务业发展示基地;深化赣南与井冈山、闽西、粤东北的旅游合作,支持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推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支持、创建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这一系列政策要求的提出,既表明我国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发展,已将其作为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把握发展主动权、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也为我国各区域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各区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推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实现区域综合实力整体跃升的有效途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