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表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表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表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表

附件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表(2013年修订)

1.每课时以45分钟计算。

2.表中的“x/y”表示单周上x节课,双周上y节课。如“4/3”表示单周上4节课,双周上3节课。

— 1 —

泸州市义务教育课程(按分科设置)计划表

特别说明:从2011年秋季起,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有微调,小学一、二年级的体育课调整到每周4节,学校课程调整到每周1节.请务必通知到每所小学校,这是本期开

— 2 —

学检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 3 —

四川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标准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2015年修订)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4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及《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基〔2001〕2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生态文明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国际视野;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一)均衡性原则 根据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及总课时数和课时比例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对新型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增加。 (二)综合性原则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表(2015年修订)

2015年5月12日,四川省教育厅以川教〔2015〕41号印发《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2015年修订)》和《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方案(2015年修订)》。根据《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2015年修订)》,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安排如下: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安排 一、各学年教学时间安排 全年52周:教学时间39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13周。 各学年39周教学时间安排:一至八年级每学年上课35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 学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九年级全学年上课33周,复习考试4周(初中最后一年的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2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 二、每周活动总量

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一、二年级周活动总量26课时;三至六年级周活动总量30课时;七至九年级周活动总量34课时;每课时以45分钟计。 三、课程计划表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表(2015年修订)

课程设置说明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其中,信息技术教育根据教育部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从三年级开始单独开设,每周1课时;劳动与技术教育从七年级开始开设,每周1课时;其他内容统整到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中学习。各地应根据省教育厅的有关要求开足开好,课时必须得到保证,不得挤占或挪用。

2. 地方课程由省教育厅根据教育部关于地方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指导意见统一规划(见《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方案(2015年修订)》);学校课程由学校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意见》(川教〔2010〕120号)开发与管理。 3.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门课程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学校在做学年教学安排时,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内容,统筹合理安排;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增强学科育人功能,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4. 一至九年级设置体育与健康课。体育与健康课程应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特征,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国防教育以及综合实际活动中的小学劳动教育等专题教育主要安排在地方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内容主要渗透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修订稿[试题]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修订稿) 根据《中共中央国家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和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基〔2001〕2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试行)》试行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均衡性原则 根据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总课时数和课时比例均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以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对新型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级增加。 2、综合性原则 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把课程内容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使之生活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 3、选择性原则

四川新课标高中理科各科教材顺序和内容

四川新课标高中理科各科教材顺序和内容 高一上:数学:数学必修1,数学必修4。 物理:必修1。 化学:必修1。 生物:必修1。 高一下:数学:数学必修5,数学必修2。 物理:必修2。 化学:必修2。 生物:必修2。 高二上:数学:数学必修3,选修2-1。 物理:选修3-1。 化学:选修3,选修4。 生物:必修3。 高二下:数学:选修2-2,选修2-3,选修4-4,选修4-5。 物理:选修3-2,选修3-4。 化学:选修4,选修5。 生物:选修1。

数学新课标版教材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目录·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2 时间和位移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5 自由落体运动 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相互作用 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2 弹力 3 摩擦力 4 力的合成 5 力的分解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 牛顿第二定律 4 力学单位制 5 牛顿第三定律80 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7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目录·必修2 第五章曲线运动 1 曲线运动 2 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 3 抛体运动的规律 4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5 圆周运动 6 向心加速度 7 向心力 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1 行星的运动 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3 万有引力定律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语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 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实施

篇一:《四川省义务教弃课程计划表(2015年修订)》 2015年5月12 B,四川省教冇厅以川教(2015)41号印发《四川省义务教冇课程设置方案(2015年修订)》和《四川省义务教冇地方课程方案(2015年修订)》。根据《四川省义务教冇课程设置方案(2015年修订)》,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安排如下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宜安排 一、各学年教学时间安排 全年52周教学时间39周,寒爭假、国家法立节假日13周。各学年39周教学时间安排一至八年级每学年上课35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九年级全学年上课33周,复习考试4 周(初中最后一年的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2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 二、每周活动总量 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一、二年级周活动总量26课时;三至六年级周活动总量30课时: 七至九年级周活动总量34课时:每课时以45分钟计。 三、课程计划表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表(2015年修订) —1— —2— 课程设置说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国家规泄的必修课,苴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冇等。其中,信息技术教育根据教育部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从三年级开始单独开设,每周1课时;劳动与技术教冇从七年级开始开设,每周1课时;其 —3— 他内容统整到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中学习。各地应根据省教育厅的有关要求开足开好,课时必须得到保证,不得挤占或挪用。 地方课程由省教冇厅根据教育部关于地方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指导意见统一规划(见《四川省义务教疗地方课程方案(2015年修订)》);学校课程由学校根据《四川省教冇厅关于进

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情况调研

“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情况”社会调 查报告书 题目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情况调研 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二〇一二年四月

概要: 义务教育即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实现了“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历史性任务。但是,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农民义务教育的负担较重,城乡教育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 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在规范收费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要杜绝违规收费还任重道远;农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民义务教育的费用负担比较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还比较低;农村义务教育在相当一部地区困难还比较多。

目录 一、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与问题 (1) 1、学校巧立名目乱收费 (1) 2、教研经费不能合理利用 (1) 3、教师工资待遇低,无心教学。 (2) 4、学生认为读书无用,厌学情绪重。 (2) 5、社会干扰,不良现象多 (3) 6、家庭的支出能力和支出方面 (3) 7、关于乡村学校学生失学的问题 (4) 二、应对措施 (5)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与问题 1、学校巧立名目乱收费 虽然国务院已经明令禁止不再向农村中小学生收取书本费,课桌费等费用,而学校则巧立名目实施乱收费,有家长反应,有的学校将练习册,英语磁带等学生必备的教辅资料在开学初收取费用,到了学期过半或学期将要结束时,再将这些项目重新向学生收取,造成重复收费。 还有家长告知我们,有的学校在刚入校的新生中收取一定的课桌凳费用,并且不开具任何的票据,班主任将学生的姓名记录下来交给学校领导就行了,在收费时承诺学生在离校时可以将课桌凳带走,或者按使用情况退还费用,可到了学生毕业时却只字不提,造成家长不满,甚至有的学生在毕业时,明知向学校要钱无门,索性将课桌凳砸烂,以泄愤,造成公物损坏现象严重。 学校收费情况看法 合理不合理乱收费 35% 45% 20% 2、教研经费不能合理利用 国家这几年在义务教育阶段投入了大量的义务保障经费,但是一些学校将这批义务保障经费私自挪用,用来美化校园,添置一些并不实用的教学设备、办公用品,真正用在一线教师身上的教育教研经费却少的可怜。 通过调查,有的学校的教学设备严重老化,在许多小学,科学实验课中,找不到量筒、量杯。在地理课上,找不到一张完整的中国地图,即使有的学校有,也是紧锁于实验室、图书室,有的学校虽然教学设备添置了,但大多一买了之,一把锁就将先进的教学设备与一线的教师隔绝。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改报告

商州区大荆中学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问题整改报告 商州区大荆中学于2018年6月11日组织学校各部门负责人对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情况进行了自查,检查组依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要求对照达标标准进行逐项检查,检查中发现还存在以下问题: 1、教室现有6个,共180瓦,光线不够充足; 2、体育场地和设施设备正在建设筹备中,体育活动不能正常开展; 3、旱厕蹲位少,卫生条件差; 4、学校浴池淋浴设施少,设备简陋。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以上问题,我校立即成立以李卯生校长为组长的大荆中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于检查当日召开领导小组及相关负责人会,查摆问题,讨论绘制出整改台账,落实工作目标责任,现将我校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1、学校要求总务处组织人力立即加装灯管或更换棒管,提升照明质量,达到标准要求,保证2018年7月低完成整改; 2、学校督促操场建设施工单位加快工程进度,按照合同尽早交工,总务处提早考察设施设备,确保2018年9月低装配到位,投入使用,完成整改; 3、学校要求总务处做好旧厕改造,筹备新建一座水冲式厕所,

改变现有状况,达到数量和卫生标准2018年10月低,完成整改任务; 4、学校要求总务处加紧进行浴池改造,增加淋浴设施设备,确保达标,保证2018年8月低完成整改。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充分发挥学校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对我校在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的实际状况进行自查,及时向上级报名汇报,争取上级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尽其所力及时整改,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达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软硬件建设标准,确保顺利通过政府对我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验收。 商州区大荆中学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生态文明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国际视野;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一)均衡性原则 根据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及总课时数和课时比例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对新型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增加。 (二)综合性原则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强化实践育人、综合育人。各门课程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整合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一至九年级开设相应的综合性地方课程,旨在根据学生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把课程内容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使之生活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三至六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精神。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版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第一部分前言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 初级中学课程计划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 (1993年秋季起在全国逐步试行。)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制定的。 本课程计划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以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本课程计划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以人类社会的优秀文化成果教育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面打好基础,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根据儿童、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合理安排课程,注意教学要求和课业负担适当;从我国实际出发,注意城乡和各类地区的不同特点,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一、培养目标 按照国家对义务教育的要求,小学和初中对儿童、少年实施全面的基础教育,使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 小学阶段的目标: 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自我管理以及分辩是非的能力。 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生活、自然和社会常识,初步具有基本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惯。 初步养成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身体。

具有较广泛的兴趣和健康的爱美的情趣。 初步学会生活自理,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初中阶段的目标: 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初步具有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具有守信、勤奋、自立、合作、乐观、进取等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品质,遵纪守法,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具有分辩是非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掌握一些简单的科学方法。 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正确方法,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形成健康的志趣和爱好。 学会生活自理和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择业的常识,具有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课程设置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初中阶段的培养目标和儿童、少年身心发育的规律设置课程。课程包括学科、活动两部分,主要由国家统一安排,也有一部分由地方安排。学科以文化基础教育为主,在适当年级,因地制宜地渗透职业技术教育;以分科课为主,适当设置综合课;以必修课为主,初中阶段适当设置选修课;以按学年、学期安排的课为主,适当设置课时较少的短期课。活动在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中同学科相辅相成。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学科和活动的整体功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表(2015年修订)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表(2015年修订)

2015年5月12日,四川省教育厅以川教〔2015〕41号印发《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2015年修订)》和《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方案(2015年修订)》。根据《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2015年修订)》,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安排如下: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安排 一、各学年教学时间安排 全年52周:教学时间39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13周。 各学年39周教学时间安排:一至八年级每学年上课35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 学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九年级全学年上课33周,复习考试4周(初中最后一年的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2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 二、每周活动总量 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一、二年级周活动总量26课时;三至六年级周活动总量30课时;七至九年级周活动总量34课时;每课时以45分钟计。 三、课程计划表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表(2015年修订)

课程设置说明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其中,信息技术教育根据教育部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从三年级开始单独开设,每周1课时;劳动与技术教育从七年级开始开设,每周1课时;其

他内容统整到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中学习。各地应根据省教育厅的有关要求开足开好,课时必须得到保证,不得挤占或挪用。 2. 地方课程由省教育厅根据教育部关于地方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指导意见统一规划(见《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方案(2015年修订)》);学校课程由学校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意见》(川教〔2010〕120号)开发与管理。 3.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门课程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学校在做学年教学安排时,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内容,统筹合理安排;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增强学科育人功能,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4. 一至九年级设置体育与健康课。体育与健康课程应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特征,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国防教育以及综合实际活动中的小学劳动教育等专题教育主要安排在地方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内容主要渗透在相关学科和活动中进行,也可以利用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开设专题教育活动。 6. 小学开设外语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从一年级开设外语,其课时从学校课程安排的课时中解决。 初中阶段开设外语课程的语种,可在英语、日语、俄语等语种中任选一种。外国语学校或其他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可以开设第二外语。 7. 遵循学生的发展的规律,根据需要,学科课程可以进行开设长短课时的探索,如小学英语可以30分钟为1节课。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查材料一览表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查材料一览表 A级指标评估要素备查材料备 注 A1入学机会 C1.小学、初中入学率(5分)。小学适龄 人口都能按时入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6% 以上。 C2.纳入发展规划(2分)。将常住人口全 部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 女由公办学校充分吸纳,入学后与当地学生享受 同等政策,完善在就学地参加中考和中招录取的 办法。 C3.纳入财政保障(2分)。将随迁子女教 育全部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公民办学校随迁子女 教育列入财政预算,按当地同类公办学校标准享 受学杂费减免待遇。积极扶持以接收随迁子女为 一、县(市、区)材料: ①《福建省教育督导评估基础数据统计表(教育事业发展)》(表一、 表二、表三、表五)的汇总表和乡镇填报的过渡整理表。 ②近四个学年教育统计综合报表。 ③上一学年初中毕业班学生参加中考和免试保送高一级学校的花名册、 统计数据和相关的审批文件和过程性材料;初中毕(结)业证书验印底 册。 ④义务教育阶段三类残疾学龄人口花名册、缓学名册。 ⑤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若干数据统计:城区公办义务教育优质学校招 收择校生统计、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安置情况统计、农 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情况统计。 ⑥普高、中职招生政策及入学情况。

主的民办学校。 C4.管理制度(4分)。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网络,形成合力。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健全,结对帮扶、家校联系和心理疏导机制完善。 C5.入学率(3分)。6-14岁三类(智力、听力、视力)残疾人口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2%以上。 6.招生政策(4分)。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校的比例不低于30%,并逐步提高。应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不低于92%。⑦小学、初中招生政策及入学、就学情况。 ⑧随迁子女资金保障计划,财政局按文件规定安排好预算资金。 ⑨城区教育发展规划。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查材料一览表 A级指标评估要素备查材料备 注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文件(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学校档案建设基本要求 为加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学校档案建设与管理,使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工作的通知》(豫政办[2012]131号)和《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关于印发河南省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豫教督导[2012]199号,以下简称评估细则),对学校档案建设工作提出以下基本要求: 一、档案分类 (一)市、县、区和学校自评自查资料及相关证书、证件; (二)学校自存的档案资料; (三)学校相关处室应存放档案资料。 二、档案内容 (一)自评自查资料及相关证书、证件 1.对照评估细则《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评估表(试行)》逐项自评表; 2.对照评估细则表Ⅱ-2: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自评表; 3.省辖市或县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评估验收合格证书或相关资料; 4.省辖市或县(市、区)有关部门对学校实验室等验收合格证书或相关资料; 5.省辖市或县(市、区)卫生防疫部门对学校食堂检查验收合格证书;

6.学校平面图(显示布局、面积等数据)。 (二)学校自存的档案资料 1.小学近六年、初中近三年学籍档案(含各年级、班级学生名册及成绩册;近三年毕业生各科合格情况统计表;小学近六(五)年或初中近三年入学情况登记表;近三年小学六(五)年巩固率或初中三年巩固率资料;上一学年辍学情况登记表及统计表等); 2.小学近六年、初中近三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资料; 3.近三年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及达标情况统计表; 4.学校总课程表及作息时间表; 5.全校教师基本情况登记表(含姓名、性别、年龄、教龄、学科、学历、职务或职称、工资等)及学历、职称情况统计表;教师学历证书、资格证书、聘任证书(复印件); 6.校长、教师培训资料及校本研修(校本教研)资料; 7.近三年来,每学期教师绩效考评及绩效工资发放资料; 8.近三年学校公用经费拨付及使用情况(含教师培训、教学设施设备购置经费明细情况等)、统计表及相关账册(复印件); 9.近三年来,贫困学生补助发放资料; 10.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档案资料。 (三)相关科室应存放档案资料 1.小学数学、科学,初中理科教学仪器帐册及实验记录(在科学教室或实验室等); 2.学校体育、音乐、美术器材帐册及使用记录(分别在体育器材室、音乐、美术教室);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试行)》和《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试行)》和《四川省义务教育阶段地方课程实施方案(试行)》的 通知 【法规类别】义务与基础教育 【发文字号】川教[2006]108号 【发布部门】四川省教育厅 【发布日期】2006.04.24 【实施日期】2006.04.24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XP10 【失效依据】本篇法规已被《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一批废止、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发布日期:2009年6月12日实施日期:2009年6月12日)废止(原因:地方课程有调整)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试行)》和《四川省义务教育 阶段地方课程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川教[2006]108号) 各市、州教育局: 为了推动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我厅于2003年和2004年先后下发了《四川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推进方案(试行)》和《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实施

意见(试行)》,对我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和地方课程实施提出了实验初期安排意见。2005年秋季,我省所有的县(市、区)已全部进入新课程实验。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在总结我省实验区开展课程改革实验的基础上,我们对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地方课程进行了必要的调整,现将研究制定的《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试行)》(附件一)和《四川省义务教育阶段地方课程设置方案(试行)》(附件二)印发给你们,从2006年秋季开始实施。 对于在新课程实验中实施《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试行)》和《四川省义务教育阶段地方课程实施方案(试行)》出现的问题,各地要认真分析、研究,并将情况及时反馈到我厅基础教育处。 四川省教育厅 二○○六年四月二十四日附件一: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试行)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及《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基[2001]28号)等文件精神,在总结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课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

一、办学条件评估指标及内容: 1、学校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 普通教室(图书室)生均面积=总面积÷在校学生数;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生均面积=(总面积÷个数)×班数÷在校学生数。 (小学要求:普通教室使用面积每个61㎡或生均㎡;科学实验室使用面积86㎡或生均㎡;图书室6个班80㎡,12个班120㎡,18个班170㎡,24个班220㎡或6个班及以下的学校生均㎡,7个班及以上的学校生均㎡;微机室使用面积每个86㎡或生均㎡;语音室使用面积86㎡或生均㎡。) (初中要求:普通教室使用面积67㎡或生均㎡;理化生实验室使用面积每个96㎡或生均㎡;图书室12个班181㎡,18个班261㎡,24个班340㎡,30个班420㎡或12个班及以下的学校生均㎡,13个班及以上的学校生均㎡;微机室使用面积每个96㎡或生均㎡;语音室使用面积96㎡或生均㎡。) 2、体育运动场地面积(小学要求:消除土操场;设150米环形跑道和60米直跑道(山区农村小学体育运动场地面积至少达到标准篮球场面积420㎡)。) (初中要求:消除土操场;设200米环形跑道和100米直跑道或11个班及以下的学校生均面积㎡以上,12-18个班的学校生均面积㎡以上,19个班及以上的学校生均面积㎡以上。) 3、教学仪器设施配备(小学要求:教学仪器设备配备达到陕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标准。) (初中要求:教学仪器设备配备达到陕西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办学标准。) 4、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小学和初中均要大于或者等于15台。 5、图书册数(小学要求:生均图书30册(不含电子图书)。) (初中要求:生均图书40册(不含电子图书)。) 6、师生比(小学要求:教职工与在校学生编制比例城市1:21,农村1:23。) (初中要求:教职工与在校学生编制比例城市1:15、农村1:18。) 7、专任教师学历(小学要求:专任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音乐技能测试方案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处分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音乐技能测试方案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处分 **县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音乐技能测试方案(试行)本学年度音乐学科学业水平检测依据《音乐课程标准》《山东省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指导意见》,遵循《省测评意见》中第五项、第(二)条要求:学业指标应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把基础知识的卷面考试与学生的专业技能展示性测试结合起来。根据我县目前音乐学科教学现状,在上学期检测形式及内容的基础上做了相应的调整与改进,检测方案具体说明如下: 一、技能项目测评内容及标准(一)唱歌 1.学生能熟练演唱相关年级现行教材的歌曲。 2.演唱时以齐唱或合唱为主,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音域,做到音调统一,节奏一致。 3.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能通过音色、力度、速度控制表达感情,做到声情并茂。并能对指挥动作做出恰当的反应; (4--9年级必唱二声部歌曲)(二)识读乐谱(小学) 1.低段学生能够认识简单节奏符号,用声音、语言、身体表现简单节奏,

并能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 2.高段学生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的音乐记号,并能够跟随琴声视唱简单乐谱,具有初步的识谱能力。 3.掌握歌曲中弱起、切分、顿音、重音、延长音、三连音等节奏和记号的演唱方法。(初中) 4.演唱时以齐唱为主,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音域,做到音调统一,节奏一致。 (三)乐器(综合艺术表现)(1--3年级为综合艺术表现) 1.学生能以歌表演、舞蹈或乐器演奏等艺术形式表现音乐; 艺术表现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 2.艺术表现方案既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又要具有相应技术含量。 (4--9年级进行课堂乐器演奏(口风琴、竖笛等,开设此内容的学校酌情加分,没有开设的学校参照1.2.内容) 3.能够熟练演奏竖笛、口琴、口风琴或其他课堂乐器,掌握课堂乐器的吐音、常用变化音等演奏技巧,完整演奏、表现歌曲或乐曲。 二、各项目检测方式具体说明(一)演唱 1.123 年级6首歌曲中抽一首(鼓励二声部歌曲或二度创作,视演唱情况加分) 2.4--6年级5首歌曲(包括2首二声部合唱歌曲)中,抽一首单声部歌曲、抽一首二声部歌曲。 3.7--9年级3首歌曲(包括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抽测方式同2 。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修订稿)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修订稿);根据《中共中央国家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一、培养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二、课程设置的原则;1、均衡性原则;根据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2、综合性原则;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设置综合课程;3、选择性原则;设置综合与分科相结合的课。 附件: 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修订稿) 根据《中共中央国家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和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基〔2001〕2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试行)》试行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1、均衡性原则 根据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总课时数和课时比例均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以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根据不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

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