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管理学原理第七章人员配备-完整版

管理学原理第七章人员配备-完整版

管理学原理第六章名词解释

Chapter 6 Decision Making: The Essence of the Manager’s Job 1)Decision(决策): A choice from two or more alternatives. 2)Decision-making process(决策制定过程): A set of eight steps that include identifying a problem, selecting an alternative, and evaluating the decision’s effectiveness.(包括八个基本步骤。整个过程开始于识别决策问题和确定决策标准,以及为每个决策标准分配权重; 然后进入到开发、分析和选择备择方案,这些方案要能够解决问题;接下来是实施备择方案,以及最终评估决策结果。) 3)Problem(问题): A discrepancy between an existing and a desired state of affairs.(现状和 希望状态之间的差异。) 4)Decision criteria(决策标准): Criteria that define what’s relevant in a decision.(管理者必 须决定什么与制定决策有关。) 5)Rational decision making(理性决策): Decision-making behavior where choices are consistent and value-maximizing within specified constraints.(管理者所制定的决策时前后一致的,是追求特定条件下价值最大化的。) 6)Bounded rationality(有限理性): Decision-making behavior that’s rational, but limited (bounded) by an individual’s ability to process information.(管理者理性地作出决策,但同时也受到自身信息处理能力的限制。) 7)Satisficing: Accepting solutions that are “good enough”.(由于管理者不可能分析所有决策 方案的所有信息,因此他们只是制定满意的而不是是目标最大化的决策。换言之,他们所接受的决策方案只能是足够好的,他们的理性受到他们信息处理能力的限制。) 8)Escalation of commitment(承诺升级): An increased commitment to a previous decision despite evidence that it may have been wrong.(这是一种在过去决策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承诺的现象,尽管有证据表明,已经作出的决策是错误的。) 9)Intuitive decision making(直觉决策): Making decisions on the basis of experience, feelings, and accumulated judgment.(它是一种潜意识的决策过程,基于决策者的经验以及积累的判断。) 10)Structured problems(结构良好问题): Straightforward, familiar, and easily defined problems. (一目了然的,决策者的目标是清楚的,问题是熟悉的,有关问题的信息容易定义和收集。) 11)Programmed decision(程序化决策): A repetitive decision that can be handled by a routine approach.(这是一种重复性决策,运用常规方法就能处理所面临的问题。) 12)Procedure(程序): A series of interrelated sequential steps that can be used to respond to a well-structured problem.(指相互关联的一系列顺序的步骤,管理者遵循这些步骤对结构良好问题做出回应。) 13)Rule(规则): An explicit statement that tells managers what they can or cannot do.(明确 的陈述,它高速管理者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 14)Policy(政策): A guideline for making decisions.(知道程序化的指南。) 15)Unstructured problems(结构不良问题): Problems that are new or unusual and for which information is ambiguous or incomplete.(新颖的、不经常发生的、信息模糊和不完整的问题。) 16)Nonprogrammed decisions(非程序化决策): A unique decision that requires a custom-made solution.(是具有唯一性和不可重复性的决策,要求量身定制解决方案。) 17)Certainty(确定性): A situation in which a manager can make accurate decisions because all

管理学原理第三章

第三章管理环境、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识记: 1.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2.管理道德 组织的管理者作出决策或采取行动所依据的准则。 领会: 1.一般环境因素 (1)经济环境 (2)政治和法律环境 (3)社会文化环境 (4)科技环境 (5)全球化环境 2.具体环境因素 (1)顾客 (2)供应商 (3)竞争者 (4)其他因素 3.外部环境的类型 (1)简单和稳定的环境 (2)复杂和稳定的环境 (3)简单和动态的环境 (4)复杂和动态的环境 4.社会责任的内容 (1)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20世纪初人们认为其责任是通过经营活动获取最大的利润; (2)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时期,许多企业为避免陷入困顿而与大股东

等相关公众发展密切的合作关系; (3)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企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广泛渗透,人们提出与社会相互依存的观点; (4)对社会责任认识的变化,反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组织结构利益关系高度的相关化和一体化的趋势。 (5)实践证明,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可以为企业赢得社会各界的好评与信任,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可以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促进企业不断改善内部管理,规范企业行为,还可以督促企业主动协调与公众的关系,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与合作,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创造轻松和谐的环境,从而在推动社会利益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6)企业的社会责任涉及诸多方面,如提供就业机会、资助社会公益事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社会保障体系等。此外,企业还要对股东、媒介、社区、政府、交易伙伴、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负有特定的责任。 5.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管理者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除了由管理者所处的道德阶段影响之外,还受到管理者的个人特征、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以及道德问题的强度等影响。 本章历年真题回顾 单选: 1.下列因素中,不属于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的是() A.人口 B.营销组合 C.人均国民收入 D.产业政策 2.某家公司的总经理在制定规划过程中,通过环境分析,预计市场需求会增加,原材料价格将下跌。 他认为前者是一种机遇,后者是一种挑战。他所做的工作是() A.制定公司战略目标B.摸清公司的规划范围C.衡量公司的一般环境D.探究公司的内部条件 3.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不断变化,娱乐消费市场不断扩大,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的分析, 这一因素属于() A.政治因素B.经济因素C.社会因素D.技术因素 4.国家制定和颁布《公司法》、《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来约束企业的行为,这构成企业的 ( )

最新第三章《管理学原理》习题参考答案资料

第三编组织 一、单项选择题 1、个人目标要服从组织目标,组织目标要尽可能与个人目标相融。这是组织工作的( B )。A效率原则 B统一原则 C平衡原则 D灵活原则 2、组织工作力求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这是指组织工作的( A )。 A效率原则 B统一原则 C平衡原则 D灵活原则 3、组织设计的依据是( A ) A组织目标 B组织环境 C组织战略 D组织理论 4.提出组织的定义是“两人以上有意识地协调和活动的合作系统”的人是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B )。 A、韦伯 B、巴纳德 C、厄威克 D、古利克 5.企业组织结构的本质是(A )。 A、职工的分工合作关系 B、实现企业目标 C、职工的权责利关系 D、一项管理职能 6.组织结构设计的出发点和依据是(A )。 A、权责利关系 B、一项管理职能 C、分工合作关系 D、实现企业目标 7.企业中体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成员之间职责的组织体系就是(D )。 A、结构等级 B、非正式组织 C、企业结构 D、正式组织 8.采取多种经营,向几个领域扩张的发展战略,这样的企业多采用( D )的模式。 A、集权 B、授权 C、均权 D、分权 9.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巴纳德提出了构成组织的基本要素,它们包括:( B )。 A、共同的目标,相互的协调,信息的交流 B、共同的目标,合作的意愿,信息的交流 C、共同的目标,合作的意愿,情感的沟通 D、相互的协调,合作的意愿,情感的沟通 10.当企业外部环境比较稳定,预测可信度较高,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可以较多地运用规范的手段来实现,权力分配可以体现( C )的特点。 A、集权 B、分权 C、均权 D、授权 12.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能力较强,则适于采用( C )。 A、均权管理 B、分权管理 C、集权管理 D、不确定 13.大批量生产的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产品品种少,主要是进行标准化生产,对职工技术要求相对较低,一般适于采用( B )组织形式。 A、集权式 B、分权式 C、均权式 D、不确定 14.各种标准化制度,例会制度,现场办公等属于( C )。 A、人际关系协调方式 B、结构协调方式 C、制度协调方 式D、相互调整方式 15.针对组织结构存在的某些缺陷,通过设立临时性或长久性的协调人员或协调组织实现协调,这种协调方式属于( B )。 A、人际关系协调方式 B、结构协调方式 C、制度协调方式 D、相互调整方式 16.组织结构设计的主体阶段是(C )。 A、因素分析 B、职能分解与设计 C、组织结构的框架设 计 D、运行保障设计 17.( C )即M型结构。 A.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B、控股型组织结构C、事业部制组织结构D、矩阵制组织结构 18.根据决策的重要性,若较低层次作出的决策比较重要,影响面较大,则表明该组织的权力划分特征是( A )。 A、分权程度较高 B、集权程度较高 C、集权分权程度相 当D、不确定 19.(B )组织结构最早是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发展起来的,由铁路公司发展的高层管理方法和家族式企业发展的中层管理方法综合而成的。 A、M型 B、U型 C、H型 D、矩阵制

管理学原理第一章

管理学原理 第一节:管理的定义 管理(Management)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组织的特征:(1) 具有明确的目的 (2) 组织的核心资源是人 (3) 拥有规范和限制成员行为的系统结构 2.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效果:目标的适宜程度和实现程度 效率:实现过程中资源投入输出比 绩效:衡量管理者利用资源满足消费者需要,并实现组织目标的效率和效果的尺度。 低效率/高效果:管理者目标选择正确,但不善于利用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 结果:产品是顾客需要的,但因太贵而买不起 低效率/低效果:管理目标选择错误,利用资源不充分。 结果:低质量的且顾客不需要的产品。 高效率/低效果:管理目标选择不当,但资源利用充分有效。 结果: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但顾客不需要。 高效率/高效果:管理者目标选择正确,并充分利用资源以实现目标 结果:产品是顾客需要的,且质量、价格都合适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总结:组织是使个人力量倍增的工具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 管理工作的职责就是帮助组织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目标 计划(planning):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1)决定组织将要追求的目标 (2)决定实现这些目标所要采取的行动方案 (3)决定如何分配组织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 组织(Organization):建立组织成员之间能够互动和合作的工作关系结构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设置职位、层次、部门,将合适的人安排到相应职位 领导(Leading):管理者运用影响力以及沟通技巧来协调个人和群体的行为。 控制(Control):管理者监测计划执行情况,纠正计划执行与计划目标偏差的活动。 第三节管理者 组织成员:管理者、操作者 操作者负有把事情做对的责任管理者负有做对的事情的责任 狭义的管理者:通过协调和监管他人活动以达到组织目标的人,管理者必须有下级

管理学原理 第六章

第六章预测与决策 第一节前提条件和预测 识记: 1.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 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是指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预期的内外部环境。它包括经济的、技术的、社会的、政治的和文化道德等外界环境因素,企业的现有生产技术条件等内部因素。 2.预测 预测是指对未来环境所做出的估计。它以过去为基础推测未来,以昨天为依据估算今后,以已知预测未知。 (计划是对未来行动的部署,预测是对未来事件的陈述,是计划工作的一个环节。) 领会: 1.计划工作的内外部前提条件 计划工作的内外部前提条件是按范围来划分的。 外部前提包括:一般前提,包括经济、技术、政治、社会和伦理条件;产品市场,包括对产品和服务需求情况有影响作用的条件;要素市场,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的供应。 内部前提包括:生产能力,即组织现有的生产技术条件和设备;组织所要实行的政策、规定。 2.预测的作用 (1)帮助我们认识和控制未来的不肯定性,使对未来的无知降低到最低限度; (2)使计划的预期目标同可能变化的周围环境与经济条件保持一致; (3)事先了解计划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结果。 3.预测的步骤 (1)提出课题和任务; (2)调查、收集和整理资料; (3)建立预测模型; (4)确定预测方法; (5)评定预测结果;

(6)将预测结果交付决策。 第二节决策的含义 识记:决策 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换言之,决策是决策者经过各种考虑和比较之后,对应当做什么和应当怎么做所作的决定。领会: 1.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决策是管理的基础; (2)决策是各级、各类管理者的首要工作。(管理就是决策) 2.正确决策的特征 (1)有明确而具体的决策目标; (2)以了解和掌握信息为基础; (3)有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 (4)对控制的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5)追求的是最可能的优化效应。 应用:分析组织决策的过程 第三节决策的类型 识记: 1.程序化决策 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可以程序化到呈现出重复和例行的状态,可以程序化到制定出一套处理这些决策的固定程序,以致每当他出现时,不需要再进行重复处理。 2.非程序化决策 非程序化决策表现为决策的新颖、无结构,具有不寻常影响,处理这类问题没有灵丹妙药,因为这类问题在过去尚未发生过,是一种例外问题;或因为其确切的性质和结构尚捉摸不过或很复杂,或因为其十分重要而需要用“现裁现做”的方式加以处理。 领会: 1.例行问题和例外问题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1.一般来说,组织的外部要素是()A.可以控制的B.无法控制的C.部分可控的D.不可以控制的2.作为学习研究管理学的总的方法论指导的是()A.系统方法B.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C.唯物辩证法D.比较分析法3.管理是生产过程固有的属性,是指()A.管理的目的性B.管理的必要性C.管理的科学性D.管理的民主性4.决定学习、研究管理必要性的是()A.管理的自然性B.管理的社会性C.管理的重要性D.管理的历史性5.管理学应属于()A.社会科学B.边缘科学C.经济学D.自然科学6.管理是一种艺术,这是强调管理的()A.复杂性B.有效性C.实践性D.精确性7.管理的核心是()A.决策B.处理好人际关系C.组织D.控制二、多项选择题1.组织内部要素包括()A.目标B.信息C.机构D.人E.物2.()是系统的特征A.整体性B.复杂性C.模糊性D.控制性E.目的性3.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承担的职能是()A.计划B.组织C.人员配备D.指导和领导E.控制4.管理学的特点有()A.一般性B.边缘性C.历史性D.多样性E.实践性5.组织外部环境包括的要素有()A.行业B.原材料供应C.产品市场D.政治状况E.社会文化6.管理这种社会现象存在的必要条件是()A.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B.有机构C.有一致认可的目标D.有管理者E.有各种资源7.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A.科学性B.自然属性C.艺术性D.社会属性E.实践性8.德鲁克认为管理者在组织中应承担()责任A.管理一个组织B.管理管理者C.管理工作和人D.决策E.计划三、填空题1.管理的载体是_______.2.管理的______是管理者。3.管理作为一种艺术,强调运用管理的______性,要求管理者具备一定的______.4.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和______.四、名词解释1.管理2.管理学3.系统五、简答题1.简述管理的基本特征。2.简述系统的观点。六、论述题1.联系实际试论述掌握管理二重性的意义。2.联系实际说明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 2.C 3.B 4.A 5.B 6.C 7.B 二、多项选择题1.ABCDE 2.ADE 3.ABCDE 4.ABCE 5.ABCDE 6.ACD 7.BD 8.ABC 三、填空题1.组织2.主体3.实践性,素质4.管理活动,管理过程四、名词解释1.管理:管理是一个过程,是让别人与自己一同去实现既定目标,是一切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要素。2.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3.系统:是指有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他所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五、简答题考试用书1.①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②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③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④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2.①整体观点。②开放性与封闭性的观点。③封闭则消亡的观点。④模糊分界的观点。⑤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 ⑥信息反馈观点。⑦分级观点。⑧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⑨等效的观点。六、论述题1.①管理的两重性的概念;②掌握管理二重性的意义(共四点);③联系实际说明。2.①管理学的定义;②管理学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系统化理论和行之有效的方法;③学习管理学的意义(三点);④联系实际说明。

管理学原理第七章习题说课材料

管理, 11e(罗宾斯/库尔特) 7章经理作为决策者 1) 决策过程由确定决策标准开始。 答: 假 页次: 179 主题: 决策过程 目的: 1 困难: 容易 分类: 概念性 2) 决策标准定义了解决问题的重要或相关的内容。 答案: 真 页次: 180 主题: 决策过程 目的: 1 困难: 容易 分类: 概念性 3) 在决策过程中, 在将权重分配给决策标准之后, 决策者列出了可以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 答案: 真 页次: 181 主题: 决策过程 目的: 1 困难: 容易 分类: 概念性 4) 一旦确定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决策过程中的下一步就是选择其中之一。答: 假 页次: 181 主题: 决策过程 目的: 1 困难: 容易 分类: 概念性 5) 实施替代是指选择最佳选择的过程。 答: 假 页次: 182 主题: 决策过程 目的: 1 困难: 容易 分类: 概念性

6) 决策是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的一部分, 是管理的本质。 答案: 真 页次: 182 主题: 决策风格 Objective: 2 困难: 容易 分类: 概念性 7) 理性决策的一个假设是决策者不知道所有可能的替代方案和后果。 答: 假 Page Ref: 183 主题: 决策风格 Objective: 2 困难: 容易 分类: 概念性 8) 根据有限理性的概念, 管理者理性地做出决策, 但受到信息处理能力的限制。 答案: 真 Page Ref: 183 主题: 决策风格 Objective: 2 困难: 容易 分类: 概念性 9) 承诺升级现象是指尽管有证据表明它可能是错误的, 但对先前的决定作出了更大的承诺。 答案: 真 Page Ref: 184 主题: 决策风格 Objective: 2 困难: 容易 分类: 概念性 10) 直觉决策是对理性决策的补充, 而不是有界的理性决策。 答: 假 Page Ref: 185 主题: 决策风格 Objective: 2 困难: 容易 分类: 概念性

全国自考《管理学原理》练习题及答案06【新版本】

第六章计划 一、单项选择题 1、()是管理的核心任务。 A.人员配置最优 B.实现组织目标 C.工作合理安排 D.提高工作效率 2、计划的()强调计划是各级管理人员都应履行的一项工作职能,不论是处于哪一层次的管理者和哪个部门的管理者,都需要制定计划。 A.目的性 B.首位性 C.普遍性 D.适应性 3、在制定计划时要留有充分的余地,使计划能够灵活地适应变化着的客观环境。这体现了计划的()。 A.目的性 B.首位性 C.普遍性 D.适应性 4、计划工作的经济性指的是()。 A.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 B.计划指标既先进又可行 C.实现预期目标 D.编制计划要诀 5、()作为预测未来变化、设法消除变化对组织造成不良影响的一种有效手段。 A.决策 B.计划 C.组织 D.筹划 6、计划分为目标、战略、政策等的依据是()。 A.计划的表现形式 B.计划所涉及的范围 C.计划的内容 D.企业职能

7、()是为实现组织的长远目标而采取的总计划。 A.宗旨 B.目标 C.战略 D.政策 8、()可以帮助组织各级管理者从资金和现金收支的角度,全面、细致地了解管理活动的规模、重点和预期成果。 A.目标 B.预算 C.决算 D.规划 9、一般来说,长期计划是指()年以上。 A.2 B.3 C.4 D.5 10、()是应用于整个组织,为组织设立总体的较为长期的目标,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A.战术计划 B.战略计划 C.长期计划 D.中期计划 11、总计划的基础是()。 A.评价方案 B.选择方案 C.辅助计划 D.确定目标 12、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抓住(),就能实现预期目标。 A.灵活性原理 B.许诺原理 C.改变航道原理 D.限定因素原理 13、在下列计划工作的原理中,被形象的称为“木桶原理”的是()。 A.限定因素原理 B.许诺原理 C.灵活性原理

管理学原理第一章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名词解释 1.管理 2.管理者 3.技术技能 4.人际技能 5.概念技能 6.管理学 二、填空题 1.1916年,法国实业家法约尔提出,管理是由、、、和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2.根据彼得.德鲁克教授的观点,管理是一种以、为基础的专业职能。 3.管理的最基本的职能是、、、。 4.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提出管理就是。 5.管理的本质是,管理的核心是。 6.管理的目的是为了。 7.管理二重性指的是管理既具有,又有。 8.在企业中,管理的对象主要指、、、、等资源要素。 9.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的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是、、。 11.管理者的职责包括管理者是、、、和。 12.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和作为研究对象的。 13.按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地位划分,管理者可分为:、、。 14.管理学的特点是、、和。 15.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和。

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在各管理职能上所花时间的相对多少计 划 组 织 领 导 控 制 三、单项选择题 1.()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E.创新 2.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最宝贵的资源是() A.机器、厂房 B.流动资金 C.人力资源 D.无形资产 3.按照管理者的职责任务划分,基层的班组长属于() A.决策指挥者 B职能管理者 C.决策参谋者 4.()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次之重要。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5.()对于所有层次管理的重要性大体相同。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6.对于基层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7.计划管理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属于() A.决策指挥者 B.职能管理者 C.决策参谋者 8.下面是一个关于各层次管理人员在不同管理职能上所花时间与精力分配模型的示意图,有人对此模型表示困惑。根据你对管理实践的理解,你对此模型的评价是: A.不正确,因为模型认为基层管理者用于控制工作的时间要比高层管理者少。

管理学原理第六章.doc

第六章预测 第一节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和种类 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预期的内外部环境。现代管理的特点之一就是强调预见性。一个有成就的管理者不是当情况发生变化时能及时做出反应的人,而是能预见变化,提前采取行动的人。124 确定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需要进行预测工作。预测是对未来环境所做出的估计。这种估计不是凭空臆测,而是根据事物的过去和现在去推测它的未来,由已知预计未知。预测是联系过去和未来的桥梁。125 预测的作用⑴有助于认识和控制未来的不确定性,将对未来的无知降低到最低程度;⑵使计划的预期目标同可能变化的外部环境与经济条件保持一致;⑶事先了解计划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结果。126 预测的步骤⑴提出预测课题和任务,⑵调查、收集和整理资料,⑶建立预测模型,⑷确定预测方法;⑸评定预测结果;⑹将预测结果交付决策。126-127

第二节决策的类型和特征 决策为了达到目标,从两个以上可行性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128 组织在进行决策时,需要有“应该达成的既定目标”和达成目标的“可利用的代替方案”,即决策需要由“目标”和“代替方案”这两方面的因素。 决策的地位和作用 ⑴决策是管理的基础;决策是计划工作的核心。 ⑵决策是各级各类管理者的首要工作。 正确决策的特征 ⑴决策要求有明确而具体的决策目标; ⑵决策要求以了解和掌握充分的信息为基础; ⑶决策要求有两个以上备选方案; ⑷决策要求对所有可行性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⑸决策所追求的是最可能的优化效应。129-130 第三节决策的类型 例行问题和例外问题 例行问题是指那些日常的、重复出现的管理问题。 例外问题是指那些偶然发生、新颖、性质不完全清楚、结构不甚分明、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130-131 决策的类型 ⑴按决策范围分类包括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⑵按决策对象的内容分类包括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⑶按决策的依据分类包括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 ⑷按决策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分类包括肯定型决策、非肯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 ⑸按决策的评价标准分,有最优标准、满意标准和合理标准之分。131 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管理学原理配套复习题及答案(七)

管理学原理配套复习题及答案(七) 第七章组织 一、名词解释: 1、组织 2、组织文化 3、组织结构 4、集权 5、分权 二、单项选择题: 1、当代管理机构变革的一大趋势是() A、管理层次复杂化 B、组织结构扁平化 C、管理幅度日益减少 D、锥型结构更受欢迎 2、斯隆模型指的是() A、直线制 B、职能制 C、直线职能制 D、事业部制 3、在企业中,财务主管与财会人员之间的职权关系是() A、直线职权关系 B、参谋职权关系 C、既是直线职权关系又是参谋职权关系 D、都不是 4、在组织规模一定的条件下,管理层次越少,其管理幅度就会()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不一定 5、管理人员涉及组织的层次和管理幅度,确定各个管理部门和岗位,规定他的责任和权利。这些工作称为() A、职能分析 B、管理规范设计 C、组织结构设计 D、协调方式设计 6、上级把权力或职权委任给中、下层管理人员的组织过程是() A.、授权B、劳动分工

C、管理幅度 D、分散 7、实行集中控制与分散经营的组织形式是() A、直线制 B、矩阵制 C、事业部制 D、职能制 8、职能制的优点是() A、权力集中 B、命令统一 C、解决主管负责人对专业指挥的困难 D、决策迅速 9、对于规模小、任务较为单一且人员较少的组织,一般适宜于采用() A、职能制的组织结构 B、直线制的组织结构 C、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 D、矩阵式的组织结构 10、组织文化的核心是() A、组织的精神 B、组织的价值观 C、组织哲学 D、组织行为准则 E、组织道德规范 三、多项选择题: 1、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包括() A、企业的生命周期 B、市场份额 C.技术D、环境 E、组织的规模 2、组织文化的基本特征有() A、实践性 B、独特性 C、可塑性 D、综合性 3、直线型组织结构的优点有()。 A、结构比较简单 B、责任和职权明确 C、作决定较容易和迅速 D、减轻了上层主管人员负担 E、分工较细 4、职能部门化的局限性表现在:不利于产品结构的调整、()。 A、难以形成统一的政策 B、不利于高级管理人员的培养 C、会出现多头领导 D、部门之间活动不协调

管理学原理(陈传明-周小虎)-第三章答案

管理学原理作业第3章 一、思考题 1、为什么梅奥认为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足程度的能力? 答:梅奥认为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满足程度能力的原因在于: (1)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足程度。科学管理认为,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作业方法、工作条件和工资制度,因此,只要采用恰当的工资制度、改善工作条件,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就可以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 (2)梅奥则根据霍桑实验得出不同的结论,他认为,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士气;而工人的士气则取决于他们感受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在这些需要中,金钱与物质方面的需要只占很少的比重,更多的是获取友谊、得到尊重或保证安全等方面的社会需要。因此,要提高生产效率,就要提高工人的士气;而要提高工人的士气,就要努力提高工人需要的满足程度。 (3)所以,新型的管理人员应该认真分析工人需要的特点,不仅要解决工人生产技术或物质生活方面的问题,还要掌握他们的心理状况,了解他们的思想情绪,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才能适时、合理、充分地激励工人,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2.在巴纳德的社会系统论中,协作系统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答:巴纳德认为,作为正式组织的协作系统,不论其规模的大小或级别的高低,都包含三个基本要素: (1)协作的意愿。组织是由个人构成的,组织成员愿意提供协作条件下的劳动和服务是组织存续所必不可少的。协作的意愿意味着个人自我克制、交出对自己行为的控制权、个人行为的非个性化。其结果是个人的努力结合在一起。没有这

种意愿,就不可能有对组织有用的持续的个人努力,也就不可能存在不同组织成员的个人行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协调的组织活动。 (2)共同的目标。是协作意愿的必要前提,协作意愿若没有共同的目标,则是发展不起来的。没有共同的目标,组织成员就不知道需要他们提供何种努力,同时也不知道自己能从协作劳动的结果中得到何种满足,从而就不会有协作活动。(3)组织成员之间的信息沟通。组织的共同目标和不同成员的协作意愿只有通过信息沟通才能相互联系,形成动态的过程。没有信息沟通,不同成员对组织的目标就不可能有共同的认识和普遍接受;没有信息沟通,组织就无法了解其成员的协作意愿及其强度,也就无法将不同成员的努力形成协作的活动。因此,组织的存在及其活动是以信息沟通为条件的。 3、西蒙的决策理论有何特点? 答:西蒙的决策理论有三方面特点: (1)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管理者要做的工作千差万别,但都要做出某项工作是做还是不做的决策。管理的实质是决策,决策并非是一些不同的、间断的瞬间行动,而是由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和审查活动构成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工作过程。 (2)决策的核心是利用合理的标准对各种可行方案进行评价。对企业管理决策而言,评价的基本要求是生产上先进、经济上合理。 (3)“令人满意的”是最主要的决策准则。人们在决策时,不能坚持要求最理想的解答,常常只能满足于“足够好的”或“令人满意的”决策,因为人们没有求得“最优解”的才智和条件,所以只能满足于“令人满意的”这一准则。 4、系统与权变理论学派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管理学原理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来说,组织的外部要素是() A.可以控制的 B.无法控制的 C.部分可控的 D.不可以控制的 2.作为学习研究管理学的总的方法论指导的是() A.系统方法 B.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C.唯物辩证法 D.比较分析法 3.管理是生产过程固有的属性,是指() A.管理的目的性 B.管理的必要性 C.管理的科学性 D.管理的民主性 4.决定学习、研究管理必要性的是() A.管理的自然性 B.管理的社会性 C.管理的重要性 D.管理的历史性 5.管理学应属于() A.社会科学 B.边缘科学 C.经济学 D.自然科学 6.管理是一种艺术,这是强调管理的() A.复杂性 B.有效性 C.实践性 D.精确性 7.管理的核心是() A.决策 B.处理好人际关系 C.组织 D.控制

二、多项选择题 1.组织内部要素包括() A.目标 B.信息 C.机构 D.人 E.物 2.()是系统的特征 A.整体性 B.复杂性 C.模糊性 D.控制性 E.目的性 3.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承担的职能是()A.计划 B.组织 C.人员配备 D.指导和领导 E.控制 4.管理学的特点有() A.一般性 B.边缘性 C.历史性 D.多样性 E.实践性 5.组织外部环境包括的要素有() A.行业 B.原材料供应 C.产品市场 D.政治状况 E.社会文化 6.管理这种社会现象存在的必要条件是()A.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 B.有机构 C.有一致认可的目标 D.有管理者 E.有各种资源 7.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

A.科学性 B.自然属性 C.艺术性 D.社会属性 E.实践性 8.德鲁克认为管理者在组织中应承担()责任 A.管理一个组织 B.管理管理者 C.管理工作和人 D.决策 E.计划 三、填空题 1.管理的载体是_______. 2.管理的______是管理者。 3.管理作为一种艺术,强调运用管理的______性,要求管理者具备一定的______.4.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和______. 四、名词解释 1.管理2.管理学3.系统 五、简答题 1.简述管理的基本特征。 2.简述系统的观点。 六、论述题 1.联系实际试论述掌握管理二重性的意义。 2.联系实际说明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C3.B4.A5.B6.C7.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2.ADE3.ABCDE4.ABCE5.ABCDE6.ACD7.BD 8.ABC 三、填空题 1.组织2.主体3.实践性,素质4.管理活动,管理过程 四、名词解释 1.管理:管理是一个过程,是让别人与自己一同去实现既定目标,是一切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2.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系统:是指有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他所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第三章《管理学原理》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管理学原理》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编组织 一、单项选择题 1、 个人目标要服从组织目标,组织目标要尽可能与个人目标相融。这是组织工作的( A 效率原则 B 统一原则 C 平衡原则 D 灵活原则 2、组织工作力求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这是指组织工作的( A 效率原则 B 统一原则 C 平衡原则 D 灵活原则 3、 组织设计的依据是(A ) A 组织目标 B 组织环境 C 组织战略 D 组织理论 4 ?提岀组织的定义是“两人以上有意识地协调和活动的合作系统”的人是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 人物(B )。 A 、韦伯 B 、巴纳德 5 ?企业组织结构的本质是( A 、职工的分工合作关系 职能 6 ?组织结构设计的岀发点和依据是( A )。 A 、权责利关系 B 、一项管理职能 I 现企业目标 7 ?企业中体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成员之间职责的组织体系就是( D ) A 、结构等级 B 、非正式组织 C 、企业结构 组织 8. A 、 9. A 、 C 、 C 、厄威克 A )。 B 、实现企业目标 C 、职工的权责利关系 D 、古利克 A )。 B )。 一项管理 C 、分工合作关系 D 正式 采取多种经营,向几个领域扩张的发展战略,这样的企业多采用( 集权 B 、授权 C 、均权 D 、分权 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巴纳德提出了构成组织的基本要素,它们包括:( 共同的目标,相互的协调,信息的交流 B 、共同的目标,合作的意愿, 共同的目标,合作的意愿,情感的沟通 D 、相互的协调,合作的意愿, 的模式。 B )。 信息的交流 情感的沟通 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可以较多地运用规范的 10.当企业外部环境比较稳定,预测可信度较高, 手段来实现,权力分配可以体现( C )的 特点。 A 、集权 B 、分权 C 、均权 D 、授权 12 ?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能力较强,则适于采用( C )。 A 、均权管理 B 、分权管理 C 、集权管理 D 、不确定 13 ?大批量生产的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产品品种少,主要是进行标准化生产,对职工技 术要求相对较低,一般适于采用( B )组织形式。 A 、集权式 B 、分权式 C 、均权式 14 ?各种标准化制度,例会制度,现场办公等属于( A 、人际关系协调方式 B 结构协调方式 式 D 相互调整方式 D 、不确定 C )。 C 、制度协调方 15 ?针对组织结构存在的某些缺陷,通过设立临时性或长久性的协调人员或协调组织实现协调, 这种协调方式属于( B )。 A 、人际关系协调方式 B 、结构协调方式 调整方式 16 ?组织结构设计的主体阶段是( C )。 A 、因素分析 计 D 、运行保障设计 17.( C )即M 型结构。 A.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 C 、制度协调方式 B 、职能分解与设计 C 组织结构的框架设 B 、控股型组织结构 C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D 、矩阵制 18 ?根据决策的重要性,若较低层次作岀的决策比较重要,影响面较大,则表明该组织的权力 划分特征是(A )。 A 、分权程度较高 当 D 、不确定 B 、集权程度较高 C 、集权分权程度相 19.( B )组织结构最早是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发展起来的,由铁路公司发展的高层管理方法 和家族式企业发展的中层管理方法综合而成的。 A 、M 型 B 、U 型 C 、H 型 D 、矩阵制

管理学原理第6章 题库

管理学基础,第八版,(罗宾斯等) 第六章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 1)组织设计是管理者改变或开发组织结构的过程。 答案:正确 解释:根据定义,组织设计要求一个管理者通过某种途径来开发或改变一个组织的结构。 难度:2 参考页:132 目标内容:6.1 学习目标:讨论影响组织结构决策的因素 2)组织结构有四个基本要素。 答案:错误 解释:共有六个要素:工作专门化、部门划分、职权与职责、管理幅度、集权与分权、规范化 难度:1 参考页:132 目标内容:6.1 学习目标:讨论影响组织结构决策的因素 3)由法约尔和韦伯提出的有关组织设计的早期观点现在大部分已经过时了。 答案:错误 解释:令人惊奇的是,法约尔与韦伯有关组织设计的许多观点今天仍然有效。 难度:2 参考页:132 目标内容:6.1 学习目标:总结历史上和当前的主要管理方法 4)20世纪早些时候,当工作专门化最初展开实施时,员工的工作效率开始提高。 答案:正确 解释:最初,管理者发现专业化导致了效率的大幅提高;然而,当工作变得过度专业化时,员工士气和激励下降,消除了许多由效率提高所带来的收益。 难度:2 参考页:133 目标内容:6.1 学习目标:讨论影响组织结构决策的因素

5)今天,大部分管理者将工作专门化看做是一种持续提高效率的源泉。 答案:错误 解释:没有使员工失去热情的专业化往往成效最好;千篇一律的流水线工作可能造成收益递减。 难度:2 参考页:133 目标内容:6.1 学习目标:讨论影响组织结构决策的因素 6)工作专门化的益处在于它往往带来高员工激励和高效率。 答案:错误 解释:情况正好相反——过多的工作专门化导致低激励和低效率。 难度:2 参考页:133 目标内容:6.1 学习目标:讨论影响组织结构决策的因素 7)部门划分是指工作是如何分组的。 答案:正确 解释:部门划分被定义为将工作依据功能、产品或其他标准进行分组。 难度:1 参考页:134 目标内容:6.1 学习目标:讨论影响组织结构决策的因素 8)参谋职权是可以指导任何不具备组织中更高阶职位的员工的工作的能力。 答案:错误 解释:参谋职权仅覆盖辅助人员,而不是普通员工;因此,一个薪酬经理仅拥有对其薪酬下属人员的权力,而不包括组织的其他员工。 难度:2 参考页:136 目标内容:6.1 学习目标:讨论影响组织结构决策的因素 9)依据主要的产品领域来为工作分组被称为按顾客划分部门。 答案:错误 解释:依据产品领域为工作分组被称为按产品划分部门,而不是按顾客划分部门。 难度:2 参考页:134

管理学原理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Chapter One: Managers and Management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1. When we classify managers according by their level in the organization they are described as _______. a. functional, staff and line managers b. top managers, middle managers and supervisors c. high level and lower level managers d. general managers and administrative managers 2. Conceptual skills relate to a manager’s ability to a. take a strategic view of how the parts of the organization function. b. solve detailed problems in groups. c. correctly evaluate organizational problems. d. understand and interact effectively with others in the organization. 3. The ability to build networks and power bases that increase one’s power in the organization is referred to as _____. a. influence skill b. political skill c. controlling d. strategic skill 4. A manager is someone who a. actually performs the service or produces the product. b. works anonymously behind the scenes. c. sets the goals of the organization. d. supervises the work of others. 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kills is most important for top managers (CEO’s)? a. Interpersonal b. Technical c. Functional d. Conceptual 6. A manager who has a reputation for being open and honest and understands how to motivate employees and customers is said to have good ________ skills. a. sales b. political c. Interpersonal d. technical 7. Annie’s Pies produces cakes and pies that come in 207 different flavors that are shipped across the USA. Each week, 3 or 4 new flavors are added. Annie’s produces high quality cakes and pies using the best ingredients, it wastes little, and few employees work overtime because the business operates a. effectively. b. reliably. c. efficiently. d. flexibly. 8. Doing a job in a way that achieves results without wasting any resources is referred to as being ______. a. effective. b. efficient

相关主题